4.1 燃烧与灭火

合集下载

《燃烧与灭火》教学课件(鲁教版(五四制))

《燃烧与灭火》教学课件(鲁教版(五四制))

①用CO2气体灭火。 ②木材着火时,用水扑灭。 ③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 用锅盖盖灭。 ④扑灭森林火灾时,将大火 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⑤用嘴吹灭蜡烛。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几 种 常 用 的 灭 火 器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逃 生 自 救 常 识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二、促进燃烧的方法
第1节 燃烧与灭火
内容提要
1
灭火的原理
2
促进燃烧的方法
3
爆炸是如何产生的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分析,学会从 化学反应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2、通过对乙炔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条件的探究, 知道促进燃烧的方法; 3、知道爆炸产生的原因,了解防爆炸的措施。
❖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伟大进 步
工人师傅进行金属切割或金属焊接时使用氧炔焰, 是乙炔(C2H2) 跟氧气产生氧化反应的火焰。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乙炔的充分燃烧与不充分燃烧
通过调节乙炔和氧气进气阀门,可以改变 两种气体的比例,从而控制氧炔焰的温 度。 当氧气的用量相对于乙炔不足时,乙炔不充分 燃烧,生成炭黑(或一氧化碳)和水;当氧气足 量时,就产生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分析以下的促进可燃物燃烧的原理
1.增大氧气浓度; 2.增大可燃物与 氧气的接触面积。
①工厂烧锅炉用的煤通常要加工成粉末状; ②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汽缸; ③用煤炭烧锅炉时,要用鼓风机不断往锅 炉中鼓入空气; ④家庭用的煤通常要加工成蜂窝煤; ⑤在空气中加热铁丝时,铁丝不会产生燃 烧,如果在纯氧气中加热铁丝,它就会火 星四射,剧烈燃烧 。
小结
灭火的原理
1.要有可燃物。 2.要有氧气(或空气)。 3.温度要到达可燃物的 着火点。

《燃烧与灭火(一)》教案

《燃烧与灭火(一)》教案

课题:燃烧与灭火一.教学设计思想:本课内容是沪教版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第1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本课设计是通过一明一暗两条的途径来启发学生探究燃烧本质,理解燃烧的条件。

明线是通过讲述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燃烧本质的理解更加科学,从而启发学生通过实验事实揭示燃烧的本质和条件。

暗线是“课标”教育,在理解燃烧意义和条件的同时,感受火带给人类的文明,通过讨论灭火的方法加强学生消防安全的意识,渗透对生命的珍爱(更多是在第2课时中体现)。

让学生通过学习体验“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学科价值。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燃烧的定义,掌握燃烧的条件及其关系,初步学会简单的灭火方法和逃生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燃烧的定义的初步认识和修正,体验对知识内涵的理解,不断完善的过程。

进一步学习控制变量和对比实验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事物的两面性,初步感受通过认识物质的变化规律。

认识生命的重要性,体验“绿色化学”的内涵,形成消防安全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燃烧的定义,燃烧的条件及其关系的探究难点:体验“绿色化学”的内涵,感受生命价值,感悟学科价值。

四.教学过程五.教学反思与评价1.对教材作了重组和改编,从知火—起火—灭火,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2.重视思维训练,问题基本上是抛给学生去解决的。

3.重视控制变量的思想的培养。

4.问题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5.有拓展提升环节,燃烧概念教学拓展了,为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6.准备上有点怆促,上周四设计好的课,想找个班试一下时间,结果这几天重感冒,讲不了话,所以今天的课堂各上环节上时间安排有点不合理(有可能没有完成任务)7.没有用到热点图片新闻,视频引入,起到振憾学生的视觉,引起强烈的学习欲望。

4.1燃烧与灭火

4.1燃烧与灭火

燃烧的定义:
1.狭义的燃烧: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是燃烧的本质,发光发热是燃烧时所发生的现象。

2.广义的燃烧:具有剧烈的发光发热现象的化学反应即燃烧,例如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钠在氯
气中燃烧等。

注意:着火点是指物质能够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

着火点不是固定不变的,对固体燃料来说,着火点的高低和表面积的大小,颗粒的粗细,等有关系。

颗粒越细,表面积越大,着火点越低。

油锅着火了,快盖上锅盖
液化气罐着火了,快盖上湿棉被燃气灶着火了,快关上燃气阀门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册_第四章_燃料及其燃烧_4.1 燃烧与灭火_同步检测题(有答案)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册_第四章_燃料及其燃烧_4.1 燃烧与灭火_同步检测题(有答案)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燃料及其燃烧4.1燃烧与灭火同步检测题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4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42分,)1. 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只有左侧试管中的红磷能燃烧B.只有右侧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C.磷燃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D.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污染2. 下列灭火措施不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B.图书馆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C.房屋着火–用高压水枪扑灭D.电视机着火–用水扑灭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燃气灶上煮饭时,不一定要有人照看B.夜间察觉有煤气中毒的危险时,要及时开灯查找泄漏源C.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完全燃烧D.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遇到明火一定会引起爆炸4.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煤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打开门窗通风B.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用燃着的蜡烛进行试验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洒出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D.烧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5. “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火立熄”接触到火焰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可燃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A.清除可燃物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C.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6. 下列情况下所采取的灭火方法,恰当的是()A.计算机起火时,用水浇灭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C.炒菜时油锅着火,用水浇灭D.煤气炉着火时,用扇子扇火7. 下列关于能源和环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化学电池是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B.氢气燃烧的过程是热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过程C.大量废旧电池的随意丢弃,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D.氢能是理想的新型能源,它有放热多、资源丰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8. 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A.动植物的呼吸B.蔗糖的溶解C.酒和醋的酿造D.钢铁的生锈9. 燃烧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和在空气中燃烧现象不一样,这是因为氧气的浓度不同造成的B.只有燃烧才能将物质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C.蜡烛火焰一吹就灭,是因为吹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使蜡烛熄灭的D.将划着的火柴梗向上,则火焰会慢慢熄灭,这是因为它接触不到氧气10. 如图所示图标中,表示“禁止放易燃物”的是( )A.B.C.D.11. 年 月 日,江苏省昆山市一金属制品厂的抛光车间发生了粉尘爆炸,导致 人死 人伤的悲剧,粉尘爆炸是可燃性粉尘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称为爆炸极限)后,遇火发生剧烈燃烧产生的爆炸,以下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 )A.产生粉尘的车间必须注意通风排气B.在容易产生粉尘的生产车间周围张贴图标C.粉尘爆炸满足了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D.铁在空气中不能点燃,因此,铁产生的粉尘不会爆炸12. 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携带酒精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C.液化气着火,首先迅速关闭液化气罐阀门D.不能用明火检查燃气管道是否漏气13.世界上每年有上万家庭发生火灾,造成了极大损失,如果掌握一些家庭安全知识和紧急灭火措施,就能避免火灾.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B.睡觉时闻到很重的煤气味,打开电灯检查煤气罐漏气部位C.室内起火时打开门窗通风D.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扑灭14. 年月日下午,台州大东鞋业有限公司厂房发生火灾,造成多人死亡.下列关于火灾及逃生、急救方法正确的是()A.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B.高楼发生火灾,应该跳楼逃生C.扑灭大火,最适宜的灭火器是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D.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由后住口鼻,低姿势前行二、多选题(本题共计 3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9分,)15. 下列各组气体混合后点燃,不会发生爆炸的是()A.一氧化碳和甲烷B.液化石油气和空气C.二氧化碳和空气D.天然气和空气16. 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发生燃爆后体系的温度升高,氧气耗尽蜡烛熄灭B.蜡烛熄灭时因为蜡烛的着火点改变了C.在有限的作业空间,可燃性粉尘遇明火一定会发生燃爆D.实验用的容器可用废旧矿泉水瓶,但不能用玻璃瓶17. 关于化学爆炸的叙述正确的是()A.化学爆炸是物质剧烈燃烧的结果,所以一定发生化学变化B.天然气和氢气在密闭容器内混合,用电火花点火可能发生化学爆炸C.化学爆炸一定会伴有发光、发热现象D.有易燃易爆物的场所,严禁穿棉线类衣服三、填空题(本题共计 3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9分,)18. 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请分别写出图中各标志所表示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 如图是第七单元课题的教学片断:【实验】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如图).【学生讨论】这个实验说明________.【老师】下面是一些灭火实例,试分析其灭火原理:.炒菜时油锅中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学生】(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两位同学,对灭火原理描述错误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2)请你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实例的灭火原理________.(3)若实验室酒精灯不慎失火,可采取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_.【反思】(1)当发生火险时,下列采取的措施不可取________、如果火势较大,有蔓延的可能,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当你被困在火灾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嘴和鼻子、当你被困在火灾区时,可低下身子贴近地面跑出火灾区、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门窗呼救(2)假如某地图书馆发生火灾,你应最先考虑使用________(填“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或“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20. 煤是现在生活、生产中的主要燃料,里面含有少量的硫,它燃烧时常产生一种有害的________气体,一种有毒的气体________.农村常用沼气代替煤和柴禾,沼气的成分是________.四、解答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0分,)21.(10分) 液化石油气和煤气是常用的民用燃料.液化石油气的燃气炉具和煤气炉具的基本结构相似,但进风量设计得不同[已知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等,且冬季和夏季的比例略有不同].请回答下列问题:(1)液化石油气炉和煤气炉哪一种进风量大?为什么?(2)已知丁烷沸点,丙烷,分析液化石油气冬季和夏季比例应有何不同,为什么?(3)气体打火机的物质是丁烷.有的商贩为了降低成本,用液化石油气来代替,结果经常出现打火机爆炸事故,分析原因.五、实验探究题(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15 分,共计30分,)22.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关注物质变化过程,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很有必要.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了探究燃烧的条件的实验(如图所示).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是通过控制哪些因素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答出一种即可)(2)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3. 天然气作为燃料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学式).它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和.如果它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什么物质呢?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展开探究.【提出猜想】生成物中一定有________(填化学式),可能有和;【实验探究】该小组同学生成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猜想.【现象与结论】(1)观察到中________,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2)根据装置的作用和的位置,推测的作用是________.(3)观察到中粉末由黑色变成________色,证明混合气体含有,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交流讨论】(4)小明认为:从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能推断出混合气体中有一氧化碳,那么中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5)小张则提出:从环保的角度看,此装置有一个不足之处:________(6)若反应前加入的粉末质量为克,反应中氧化铜全部还原成铜(杂质不反应),冷却后称量固体的质量为克,则实验前粉末氧化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燃料及其燃烧燃烧与灭火同步检测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4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42分)1.【答案】A【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解析】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磷燃烧能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散逸到空气中易造成污染。

《燃烧与灭火》教案

《燃烧与灭火》教案

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教师演示让学生探究燃烧的条件;2、通过学生设计实验得出灭火的原理,并应用于分析一些实例;3、通过火灾图片,让学生思考在火灾发生时自救的方法;[教学内容]1、探究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2、了解消防安全知识[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实验事实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2、学习运用主动探究的方法,设计实验。

3、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化学课所学的基础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增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教材分析]燃烧是生活现象,本课题从几幅利用燃烧的图画引入,通过教师演示让学生研究燃烧的条件,以及让学生设计实验得出灭火的原理。

通过一些实例的分析,学生思考如何在火灾发生自救,从而启发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注意消防安全。

[教学手段]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现象,得出结论;联系生活实际,利用课件帮助学生分析。

[教学准备]白磷、红磷、碳酸钠、稀盐酸、热水、蜡烛、烧杯、薄铜片、制氧装置、剪刀、湿布、水等[教学过程]新课引入:燃烧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其实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可能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了。

(展示图片)在古代人们利用燃烧取暖、烘烤食物、驱赶野兽、冶炼金属等;现在我们可以利用燃烧加工各种美食,火箭的发射等航天航空领域更离不开燃烧,可见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以及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那么燃烧需要哪些条件才能发生呢?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又有哪些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究这些问题。

(板书课题)回忆: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曾经做过蜡烛、硫磺、铁丝、木炭等燃烧的实验,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前面的学习和生活经验,通过相互讨论来总结一下燃烧现象具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案
[提出问题]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归纳总结]热水可以使白磷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但水中的白磷并未燃烧,这是因为水隔绝了空气,说明燃烧还需要有氧气(或空气)。
[讨论交流]怎样才能使烧杯底部的白磷也燃烧呢?
[演示实验]将导管对准热水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
[实验现象]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投影展示]如何灭火呢?(引导学生分析、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从而得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归纳总结]①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意一个,使燃烧反应停止。
②灭火的方法:a.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b.隔绝氧气(或空气);c.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特别提醒]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一种属性,只与本身的性质和颗粒大小有关,一般不会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灭火时一般不能说改变物质的着火点。
课题1燃烧和灭火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对燃烧的认识历程。
2.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3.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通过总结和设计燃烧条件的实验懂得和运用控制变量法。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航行,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两个多月后,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生还。战舰为什么会着火呢?事后化学家们根据英国军事保安部门提供的材料,准确地找到了“纵火犯”——草料。那么,草料为什么就成了“纵火犯”呢?

燃烧和灭火

燃烧和灭火

燃烧和灭火【知识要点】一、燃烧的条件1.概念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一种化学变化。

说明:燃烧的共同特征——发光、发热。

反应的实质——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实验】如图所示,在烧杯中放入一定量的热水,在烧杯上放一块薄铜片,在铜片的两端分别放一小粒白磷和一小堆红磷,在烧杯中A处也放一小粒白磷,过一会儿后只有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起来而烧杯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

通过以上实验可以说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白磷在水中燃烧(1)有可燃物;(2)与充足的氧气(或空气)接触;(3)温度达到物质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才能进行,若缺少任何一个条件燃烧就不能进行。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灭火的原理是由燃烧的条件决定的,即破坏燃烧的条件之一,就可以灭火。

可见,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同一问题,两者不是相互割裂的。

原理一: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

原理二:将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隔绝。

原理三:将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例如:实验室熄灭酒精灯时,是用灯帽盖灭,原理是为了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又如:柴垛失火,人们一般都是用水去扑灭,原理是降低柴垛周围的温度,使之低于柴垛的着火点;也可以迅速的转移走未烧着的柴禾,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常见的灭火器简介灭火器一般是指装有灭火剂的消防器材。

常用的灭火剂为二氧化碳或能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

因为二氧化碳一般情况下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又比空气重,能够覆盖在燃着的物体表面,从而隔绝空气,使火熄灭。

(1)泡沫灭火器灭火器内分别装有硫酸铝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使用时将灭火器倒置,两种溶液混合发生下列化学反应。

Al2(SO4)3+6NaHCO3=2Al(OH)3↓+3Na2SO4+6CO2↑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带着泡沫喷到燃烧物表面,达到灭火的目的。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留意体现化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详尽三维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②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②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③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②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③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3、教学重点、难点①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②难点:对着火点的理解4、课时安排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二、教法分析1、引导探究法:这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引导探究法。

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应当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还应当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等活动来实现教育目标。

九年级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具有剧烈的探究意识和获取新知识的需求,因此,我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讨论、分析进而深化理解知识。

详尽模式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归纳总结→联系生活。

这样设计不仅满足了学生的需求,还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解脱出来,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既能营造优良的课堂氛围,又能将探究的方案,讨论的情景提前准备好,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动手、思考和讨论。

三、学法指导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出灭火的原理,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四、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题前学生的情况:1、已有的知识:(1)燃烧的本质;(2)一些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3)生活中关于燃烧的常识。

4.1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

4.1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

怎样防止爆炸的发生?
1、严禁烟火(此标志一般贴在哪里?); 2、储存易燃物和易爆物要防止撞击和高温, 并配备消防器材,有明显的安全标志。
思考:燃烧是剧烈的发光发热象, 如果不剧烈会怎么样呢?
• 食物为什么会腐烂? • 人类为什么会衰老? • 2、缓慢氧化: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 氧化反应,但反应进行得比较缓慢,一般 没有明显现象,这种氧化反应,叫做缓慢 氧化。
清除可燃物; 防范 隔绝空气或氧 措施 气;使温度降 低到着火点以下
相同
严禁烟火
都是氧化反应,都会放出热量
练习1:
1.在篝火晚会时,为使木材燃烧更旺 些,通常把木材架起来燃烧,是因 为( C )
A.散热快
B.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
C.使木材和空气充分接触
D.木材是可燃物
中考实战
2.(2011
辽宁省7)厨房炒青菜时, 油锅过热着火,下列灭火措施适宜的 是( C ) A.加少量水 C.倒人大量菜 B.倒掉油 D.撒上沙子
二、使燃料完全燃烧的方法
①燃料燃烧时要有充足的空气 ②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三、爆炸
1 、爆炸是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由于急速 燃烧,骤然产生大量气体、放出大量能量的 现象。 当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或 可燃性粉尘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一定的范围(爆
炸极限)时,点火或遇火星都有可能发生爆炸。
可能引起
自燃
燃烧 可燃物与氧气 发生的一种发 含义 光发热的剧烈 氧化反应
发生 条件
爆炸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 反应进行的 内急剧的燃烧,在短 慢甚至不易 时间内积聚大量是的 被察觉的氧 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 化反应 胀而引起的爆炸 剧烈燃烧; 有限空间
缓慢氧化

燃烧与灭火PPT课件

燃烧与灭火PPT课件
泡沫即可喷出。
水灭火器
适用于扑灭固体物质火灾。使用 时,应先拔掉安全别针,然后对 准火源,按下压把,水即可喷出。
不同火源的灭火方法
木材、纸张、布料等固体物质火灾
01
可使用水灭火器、泡沫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器扑灭。
液体或气体火灾
02
可使用泡沫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器扑灭。
电气设备火灾
03
应先切断电源,然后使用干粉灭火器扑灭。
安全疏散与逃生的方法
熟悉疏散路线
在公共场所和家庭中, 熟悉紧急疏散路线和安
全出口的位置。
保持冷静
在火灾发生时,保持冷 静,不惊慌失措,迅速 判断火势和烟雾方向。
低姿势行进
贴近地面,避免吸入有 毒烟雾和高温气体,用
湿布捂住口鼻。
关闭门窗和电器
在逃生过程中,关闭门 窗和电器,避免火势蔓
延和触电事故。
04
03
燃烧的危害与预防
火灾的危害
01
02
03
04
人员伤亡
火灾可能导致人员烧伤、吸入 有毒烟雾或窒息,甚至死亡。
财产损失
火灾会烧毁房屋、家具、电器 、车辆等财产,造成经济损失

环境破坏
火灾可能破坏自然环境,如森 林、草原等,对生态平衡造成
影响。
社会影响
火灾可能引起社会恐慌和混乱 ,影响社会稳定和正常秩序。
燃烧的条件
总结词
燃烧需要可燃物、氧气和足够的点火源三个条件同时满足。
详细描述
燃烧发生的必要条件是可燃物、氧气和点火源。可燃物是能 够与氧气发生反应的物质;氧气是反应中必不可少的成分; 点火源是指能够提供足够能量的热源,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 着火点。
燃烧的过程
总结词

辅导讲义(4.1燃烧与灭火)

辅导讲义(4.1燃烧与灭火)

4.1.燃烧与灭火一、燃烧与燃烧的条件1.燃烧:通常的燃烧指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一般情况下,使可燃物着火燃烧所需要的叫做着火点。

燃烧应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1)可燃物(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达到燃烧最低温度(着火点)3、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特殊情况下的燃烧:(1)镁带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2Mg + CO2 C + 2MgO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白色两种固体。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2)钠在氯气中燃烧现象:剧烈燃烧、黄色火焰,生成白烟。

化学方程式:广义的燃烧:具有剧烈的发光发热现象的化学反应。

4、燃料的充分燃烧(1)可燃物燃烧可以分为和。

当氧气充足时,可燃物,放出热量,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分别生成和:当氧气不足时,可燃物,放出热量,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分别生成、等有毒气体和小的炭黑颗粒物质。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区分比较事项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燃烧条件有充足的氧气氧气不充足燃烧速度快慢释放热量多少燃烧效率高低生成物(以碳、氢元素为例)二氧化碳和水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水和小的炭黑颗粒以碳的燃烧为例碳+ 氧气二氧化碳(充足)碳+ 氧气一氧化碳(不充足)启示从获取能量和保护环境等方面都体现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2).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燃烧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3).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措施连续通入足量空气(氧气)——鼓风;将固体燃料粉碎,将液体燃料以雾状喷出,以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4)危害如不充分燃烧,除浪费燃料,一般还会产生有毒气体CO,污染空气。

(5).燃料充分燃烧的意义: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5、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1).爆炸: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在有限空间的急速燃烧,骤然产生大量气体,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

一切可燃性的气体、可燃性的液体的蒸汽、可燃性的粉尘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一定范围时,都可能发生爆炸。

九年级化学上册41《燃烧与灭火》知识梳理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41《燃烧与灭火》知识梳理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41《燃烧与灭火》知识梳理-沪教版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知识梳理一、燃烧的条件燃烧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反应。

根据下列对比实验,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答案: 发光、发热的剧烈的二、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1.当氧气充足时,可燃物__________________,燃烧得快,放出的热量,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分别生成_________和_________;当氧气不充足时,可燃物_________,燃烧得慢,放出的热量,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分别生成_________、_________等有毒气体和小的_________等物质。

答案: 完全燃烧多二氧化碳水不完全燃烧少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炭黑2.在氧气充足时,碳燃烧生成_________;在氧气不充足时,碳燃烧生成_________。

写出这两个反应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略略3.一氧化碳是无______无______的_________气体,能与人体内的_________结合,血液中的_________便丧失了输氧的功能,人体就会因缺氧而中毒,甚至死亡。

答案:色味有毒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三、爆炸1.在________内,如果发生__________________,短时间聚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气体的体积__________________,就会发生爆炸。

答案:有限的空间急速的燃烧大量的热迅速膨胀2.通常在一些场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都要备有防爆器材和设立安全措施。

答案:油库面粉加工厂化工厂煤矿3.在生活中你注意到吗?在加油站一般要设置什么标志:__________________。

燃烧与灭火知识点

燃烧与灭火知识点

燃烧与灭火知识点
燃烧与灭火是火灾防控中的重要内容,以下是一些燃烧与灭火的知识点:
1. 燃烧的条件:
- 氧气:燃烧需要氧气的存在。

- 燃料:燃烧需要可燃物质,如木材、煤炭、油料等。

- 点火温度: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质的点火温度。

2. 灭火方法:
- 绝缘法:切断可燃物与火源的接触,如移动可燃物、切断
电源等。

- 隔离法:利用隔热材料隔离可燃物与火源,阻止火势蔓延。

- 降温法:利用水、灭火器等降低火源的温度。

- 抑制法:利用灭火剂扑灭火源,如灭火器、泡沫剂等。

3. 灭火器材:
- 灭火器:常见的有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
火器等。

- 消防栓:连接水源,可供消防员使用灭火水。

- 消防毯:用于扑灭物体上的火源,常用于灭火器灭火不便
的地方。

4. 火灾自救知识:
- 人员疏散:火灾发生时,首先应按疏散示意图选择合理的
逃生路线。

- 进行低姿势逃生:烟气上升,低姿势逃生可以减少吸入有
毒烟气的机会。

- 空气通道:若门已被烟封,可用湿毛巾堵住门缝,打开窗
户进行呼救并等待救援。

5. 火灾的防控措施:
- 定期检查电线电器:避免因电线短路、老化引发火灾。

- 不乱扔烟蒂:烟蒂易引发火灾,需注意熄灭后再处理。

- 小心用火:使用明火时需注意安全,离开时务必熄灭。

- 定期检查气体设备:避免发生气体泄漏引发火灾。

- 安装火灾报警器:及时发现火灾迹象,提前采取防控措施。

《燃烧与灭火》化学知识点教案

《燃烧与灭火》化学知识点教案

《燃烧与灭火》化学知识点教案化学知识点教案一、教材版本高中化学选修4二、知识总览本章介绍燃烧与灭火的基本概念以及与化学反应有关的过程和实验方法,明确分析不同物质的燃烧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火灾的形成原因和预防措施,同时掌握如何正确使用常见的灭火器材。

三、教学目标1.理解燃烧的定义和特点,并能够正确描述燃烧的三要素;2.掌握物质的燃烧特点,了解最佳燃烧温度与燃烧所需的氧气量;3.通过实验掌握不同物质的燃烧反应,理解其化学本质;4.了解火灾的形成原因、预防措施及正确用灭火器材的方法。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一、燃烧的基本概念1.燃烧的定义和特点(1)燃烧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热量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称为燃烧。

(2)燃烧的三要素:可燃物、氧气和能量(引火源)。

2.物质的燃烧特点(1)不同物质在最佳燃烧温度下,所需氧气量以及燃烧产生的热量是不同的。

(2)不同物质的燃烧产物和燃烧的气味也是不同的。

二、燃烧的类型和实验1.燃烧的类型(1)明火燃烧:在一定的温度和氧气供应下,产生火焰并放出光和热的燃烧方式。

(2)熄灭燃烧:从一定的温度和氧气供应下,突然改变其中的一个因素,停止燃烧的燃烧方式。

2.实验(1)观察不同物质的燃烧反应特点,例如纸、木头、塑料、衣服等;(2)结合实验分析这些物质的燃烧反应特点,理解其化学本质。

三、火灾和灭火1.火灾形成原因和预防措施(1)电气火灾:多由于电气设备老化、过载或短路引起,预防措施包括定期检查和维护电气设备。

(2)厨房火灾:多由于烤箱或炉子忘记关闭或食品被遗留引起,预防措施包括注意烹饪食品、清洁烤箱或炉子,及时关闭烤箱或炉子。

(3)烟感火灾:多由于烟感器故障、烟感器电路短路或堵塞,预防措施包括定期更换烟感器电池、定期清洗烟感器。

2.灭火器材及使用方法(1)干粉灭火器:适用于A、B、C类火灾,使用方法为拉开安全销,握住喷嘴,将喷嘴对准火源喷雾。

(2)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B、C类火灾,使用方法为提起灭火器,拉开安全销,将喷嘴对准火源喷射二氧化碳。

《燃烧与灭火作业设计方案》

《燃烧与灭火作业设计方案》

《燃烧与灭火》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燃烧的基本过程和条件;2. 掌握燃烧的种类和分类;3. 了解火灾的风险性和预防措施;4. 学会常见的灭火方法和应急逃生技巧。

二、教学内容1. 燃烧的定义和基本过程;2. 燃烧的条件和种类;3. 火灾的风险性和预防措施;4. 常见的灭火方法和应急逃生技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燃烧的基本过程和条件,常见的灭火方法;难点:火灾的风险性和预防措施,应急逃生技巧。

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燃烧和灭火过程;2. 实验教学法:进行简单的燃烧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燃烧的过程;3.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讨论火灾的风险性和预防措施,增进学生思考。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燃烧的基本过程和条件1. 导入:通过展示火灾事故的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2. 授课:讲解燃烧的定义、基本过程和条件;3. 活动:组织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4. 总结:总结燃烧的基本过程和条件。

第二课时:燃烧的种类和分类1. 复习:回顾燃烧的基本过程和条件;2. 授课:介绍燃烧的种类和分类;3. 活动:分组讨论不同种类的燃烧现象;4. 总结:总结燃烧的种类和分类。

第三课时:火灾的风险性和预防措施1. 复习:回顾燃烧的种类和分类;2. 授课:讲解火灾的风险性和预防措施;3. 活动:观看火灾事故的案例,讨论预防措施;4. 总结:总结火灾的风险性和预防措施。

第四课时:常见的灭火方法和应急逃生技巧1. 复习:回顾火灾的风险性和预防措施;2. 授课:介绍常见的灭火方法和应急逃生技巧;3. 活动:模拟火灾场景,演练灭火和应急逃生;4. 总结:总结常见的灭火方法和应急逃生技巧。

六、作业设计1. 完成燃烧的基本过程和条件的笔记;2. 搜集火灾事故的案例,分析风险性和预防措施;3. 制作灭火器械的应用手册,包括灭火器的种类、应用方法等;4. 撰写应急逃生计划,包括逃生路线、应急联系人等。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燃烧和灭火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燃烧和灭火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学生学习能兴趣,故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本课的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力分析和灭火的原理,可以通过猜想一探究一观察一分析一归纳总结的逻辑顺序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1、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结论。

教学策略选2、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择与设计方法等实验。

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导入新课 1.提问:(1)氧气有什么性质?(2)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1)在前两节课里,我们反复谈到燃烧。

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很快会想到需要氧气。

)(2)氧气确实是教学过程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但是只有氧气能燃烧吗?装在瓶子里的氧气并不燃烧,可见燃烧还需要其他条件。

那么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 3.讲述: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研究关于燃烧的条件这个问题。

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1)认识燃烧需要可燃物①讨论:根据你的经验和想法说一说,除了氧气外,燃烧还需要哪些条件?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哪些物体能燃烧?哪些物体不能燃烧?没有可燃烧的物体,燃烧能进行吗?②讲解:可以燃烧的物体叫做可燃物,可燃物是燃烧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条件。

(2)认识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能燃烧的物体叫做易燃物。

(3)综合认识燃烧的三个条件①提问:现在你知道燃烧需要哪些条件?②讨论:这三个条件是否是燃烧必须具备的呢?我们还可以结合炉火的燃烧来分析一下:如果不继续往炉里添煤,炉火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不能,因为缺少可燃物。

)如果把炉门关得严严的,一点气儿也不通,炉火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不能,因为缺少氧气。

)如果把炉里正在燃烧的煤夹出来,煤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不能,因为炉外温度低,达不到煤燃烧所需的温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燃烧与灭火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
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B.风助火威﹣为燃料提供足够的氧气
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
B.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
C.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
D.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下列有关因素:①氧气的含量;②可燃物的本性;③可燃物的形状;④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影响可燃物燃烧的有()
A.①③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4.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A.酒精B.天然气C.煤气D.氢气
5.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中,利用“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的是()
A.B.C.D.
6.氢氧化铝作为阻燃剂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大量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C.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的浓度
D.反应能够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
7.当发生紧急情况时,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 .厨房内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B .酒精灯被碰倒起火,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C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浇水灭火
D .浓氢氧化钠溶液沾到手上,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8.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A .动植物的呼吸
B .蔗糖的溶解
C .酒和醋的酿造
D .食物的腐烂
9.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 .一氧化碳
B .二氧化碳
C .甲烷
D .氢气10.在空气中发生的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燃的共同点是()
①都需要达到着火点②都发光③都很剧烈④都属于氧化反应.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③④
D .只有④
11.小林查阅资料获得有关物质燃烧的新信息:
甲.2Na+Cl 2−−−→点燃2NaCl 乙.2Mg+CO 2−−−→点燃
2MgO+C 并形成以下几点认识:
①反应乙属于置换反应
②工业上常用反应甲生产食盐
③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
④使用CO 2灭火应有所选择
其中正确的是()
A .只有①②④
B .只有①④
C .只有①③④
D .只有②③
12.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 ℃,如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
A .Q 点
B .N 点
C .P 点
D .M 点
二.填空题(共2小题)
13.以下列出的是一些常用的灭火方法:①熄灭液化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②木材着火时,用泡沫灭火器灭火;③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④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⑤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请你从灭火原理角度,选择一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分类标准一:,包括事例(填序号)。

分类标准二:,包括事例(填序号)。

14.某兴趣小组为探究燃烧必需具备的条件,进行了以下对比实验,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实验②③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B、实验③④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蝕
C、实验①④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霈要溫度达到着火点
D、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A;2.D;3.D;4.D;5.A;6.A;7.C;8.B;9.B;10.D;11.C;12.A;
二.填空题(共2小题)
13.隔绝氧气;②③④;清除可燃物;①⑤
14.B;实验②④对比,只有一个变量,可说明可燃物燃烧溫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