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基本概念共38页文档

合集下载

劳动关系第一章

劳动关系第一章

(二)冲突的背景根源
1、广泛的社会不平等:贫富分化 2、劳动力市场状况:供求(杜邦) 3、工作场所不平等:歧视问题 4、工作本身属性:流水线、枯燥,团队工作 的改善
贫富差距
中国财政部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10%的富裕家庭占 城市居民全部财产的45%,世界这一数值是31.7%;最低收 入10%的家庭占城市居民全部财产的1.4%,世界这一数值 是2.5%。最富的10%占社会财富超过45%的国家只有4个国 家,即哥伦比亚45.9%,海地 47.8%,博茨瓦纳51%和纳米 比亚65%;最穷的10%占社会财富低于1.4%的只有17个国 家,即纳米比亚1.3%,危地马拉1.3%,南非 1.3%,博茨瓦 纳1.3%,阿根廷1.2%,厄瓜多尔1.2%,巴拉圭1.1%,巴西 1.1%,萨尔瓦多1%,莱索托1%,海地0.9%,巴拿马 0.8% ,哥伦比亚0.8%,洪都拉斯0.7%,安哥拉0.6%,纳米比亚 0.6%,玻利维亚0.5%。以上数字表明,如果只考察城市收 入状况,中国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几个国家之一。
第三,工会平衡各层级的力量,具有民主代表性。 第四,工会有助于社会和谐发展
第五,对企业而言,工会的存在还可以提高管理绩效
3)用人单位
(1)企业,包括各种所有制经济、各种组织形式的企业; (2)个体经济组织,即个体工商户; (3)国家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 和检查机关、执政党机关、政治协商机关、参政党机关、参 政团体机关; (4)事业组织,包括文化、教育、卫生、科研等各种非营 利单位; (5)社会团体,包括各行各业的协会、学会、联合会、研 究会、基金、联谊会、商会等民间组织。 (6)民办非企业单位,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 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从事非营利性 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劳动关系概述

劳动关系概述

劳动关系概述以劳动关系概述为题,我们来探讨一下劳动关系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社会关系,是劳动者为了获取报酬而与用人单位建立的一种特殊的权利义务关系。

劳动关系的形成是由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合同来约定的,它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一种合法关系。

劳动关系的主体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劳动者是指在用人单位从事劳动的个人,包括全职、兼职和临时工等。

用人单位是指拥有劳动者从事劳动的组织或者个人,包括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体工商户等。

劳动关系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劳动关系是一种双方合作的关系。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是基于平等自愿原则而建立的合作关系,双方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2. 劳动关系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关系。

劳动者通过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力,获取报酬和其他福利待遇;用人单位通过雇佣劳动者,获取劳动力并实现经济利益。

3. 劳动关系是一种稳定的关系。

劳动关系的建立是经过双方的自愿选择,一旦建立起来,就需要双方履行合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性。

4. 劳动关系是一种法律规范的关系。

劳动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受到国家法律法规的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权利和义务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劳动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促进用人单位的发展。

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享有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劳动休息等权益,用人单位则有权要求劳动者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但是,劳动关系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比如劳动报酬不公、劳动条件恶劣、劳动保护不到位等。

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合理的劳动法律制度和有效的劳动监管机制来解决,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是在劳动合同约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劳动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对于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用人单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增强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共同营造良好的劳动关系环境。

劳动关系概论

劳动关系概论

劳动关系概论劳动关系是指由雇主与雇员之间的法律与经济关系以及与劳工有关的履行和执行情况的一系列问题。

它关乎劳动合同的订立、解除和履行,工资与福利的支付,劳动安全与保护,劳动纠纷的解决等方面,是劳动法和劳工政策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综述劳动关系的定义、原则、性质、发展趋势等相关概念。

劳动关系的定义劳动关系指劳动者与购买劳动力者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经济关系。

其核心是雇佣关系,即雇主通过劳动合同购买劳动力,雇佣员工从事特定的劳动,并获得相应的报酬。

劳动关系的原则劳动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劳动关系的建立应遵循自愿原则,即劳动者与雇佣者之间的雇佣行为应是自愿的,没有任何强迫、欺骗或剥削。

其次,劳动关系的平等原则指劳动者与雇佣者在权利和义务上应享有平等的地位。

再者,合同自由原则强调劳动者与雇佣者在订立与解除劳动合同时享有自由。

同时还需要遵循公平原则,即在订立劳动合同和支付工资等方面要保障劳动者的公平权益。

最后,劳动关系还要遵循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雇主需要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对劳动者进行相应的保护和福利。

劳动关系的性质劳动关系的性质是指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

第一,它是一种经济关系。

劳动者通过出售自己的劳动力获取报酬,而雇主则通过购买劳动力获得劳动者的劳动,双方之间形成一种经济交换关系。

第二,劳动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

劳动者与雇佣者之间以劳动合同为基础,当事人双方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第三,劳动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

劳动者与雇佣者在劳动过程中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社会的一个基本要素。

劳动关系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关系也在不断演变。

最显著的发展趋势是由传统的单边主导转变为多边参与。

过去,劳动关系主要是由雇主单方面决定和执行,而现在劳动者的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工会组织和劳工代表也在协商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另外,随着劳动力市场的灵活化和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劳动关系也在朝着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劳动关系的概念和特点

劳动关系的概念和特点

劳动关系的概念和特点一、劳动关系的概念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雇主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

它涉及到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以及雇主对劳动者的管理和保护。

二、劳动关系的性质1.劳动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

它涉及到社会公正、平等、和谐等方面,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

2.劳动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

它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约束,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受到法律规范的调整。

3.劳动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

它建立在雇主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合同基础上,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了权利和义务。

三、劳动关系的主体劳动关系的主体包括劳动者和雇主。

劳动者是提供劳动力的一方,而雇主则是接收劳动力的一方。

双方在劳动关系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

四、劳动关系的客体劳动关系的客体是指劳动关系中所涉及到的对象,包括劳动时间、劳动报酬、劳动安全、社会保险等方面。

这些方面是劳动关系中最为基本的要素,关系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

五、劳动关系的形成劳动关系的形成通常是通过雇佣合同实现的。

雇主向劳动者提供工作机会和劳动报酬,而劳动者则向雇主提供劳动力。

在这个过程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受到合同的约束。

六、劳动关系的调整劳动关系的调整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方法,使劳动关系双方在权利和义务方面达到平衡和协调。

这通常涉及到一定的法律程序和调解程序,以确保双方的权益得到有效的保护。

七、劳动关系的意义1.保障劳动者权益:劳动关系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途径。

通过劳动合同和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劳动者可以获得合理的薪酬、安全的工作环境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保障。

2.促进经济发展:良好的劳动关系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它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企业竞争力,同时也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国家的经济增长。

3.维护社会稳定:劳动关系是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劳动关系可以缓解社会矛盾,减少劳资纠纷,从而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4.推动人权进步:劳动关系涉及到人权保障的问题。

通过建立公正和平等的劳动关系,可以推动人权的进步和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劳动关系(doc 61)

劳动关系(doc 61)

劳动关系第一章劳动关系系统论一、劳动关系的概念(一)劳动关系所谓劳动关系,其实质就是指生产关系中直接与劳动相关的那局部社会关系。

所谓生产关系,一般是指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所发生的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一定的生产关系一般同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开展阶段相适应。

显然,这里界定的生产关系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概念。

将劳动关系界定为与劳动相关的那一局部生产关系,也是一个抽象的说法。

换言之,这种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必然的、与劳动相关的那局部生产关系,可以称为抽象的劳动关系。

而具体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所结成的一种社会经济利益关系。

因此,具体的劳动关系又被称为劳资关系、劳使关系、雇佣关系甚至产业关系等。

一般来说,劳资关系或雇佣关系是指私有经济中的劳动关系,它反映的是雇主与员工之间的关系。

劳资关系或雇佣关系的含义或性质经历了一个开展变化的过程。

在劳资关系或雇佣关系提出的初期,主要反映的是一种雇主与员工之间的阶级对抗关系;而当前所言的劳资关系或雇佣关系,主要是指劳动者与资产所有者之间的关系,并不反映阶级对抗性质。

劳使关系,那么是日本人为了更准确地说明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关系而使用的称谓。

在西方教科书中,还经常使用产业关系的概念。

产业关系通常是指产业经济中的雇佣关系,其涵盖的中心内容涉及与雇佣相关的所有方面:个人、企业和社会。

它不仅包括从社会角度而言的人力资源策略,也包括从企业和社会角度而言的劳动关系和集体谈判,同时还包括从企业角度而言的员工管理。

可见,严格来说,劳动关系是产业关系的一局部,或是其核心内容,但产业关系所涵盖的内容要比劳动关系宽广。

(二)系统论与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与劳动有关的社会关系,它是社会关系大系统的重要组成局部,是人类内在的最本质的关系。

劳动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它的特性和协调受到社会开展状况的影响和制约,具有客观必然性;同时也受其内部要素的影响和制约,表现为人的能动作用。

劳动关系相关概念

劳动关系相关概念

劳动关系相关概念劳动关系是指雇主与雇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动方式。

劳动关系的形成与发展是工业化和社会分工的产物,是现代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

劳动关系涉及劳动合同、人力资源管理、工资制度、劳动争议解决等诸多方面,对于实现劳动者权益保障、促进企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劳动者与雇主之间的雇佣关系,劳动者以劳动力为资本,与雇主签订劳动合同,以换取一定的薪资和福利。

在这一关系中,劳动者作为弱势方,受制于雇主的支配和控制,需要依赖劳动法律规定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的基础,是雇主与雇员之间建立的法律关系。

劳动合同一般包括合同当事人、工作内容、工资待遇、工作时间、劳动条件、劳动保护、劳动争议解决等内容。

劳动合同的签订对于明确雇主和雇员的权利和义务,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人力资源管理是劳动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企业在用工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规划、招聘、培训、激励、评估、离职等各环节的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是合理配置和使用企业人力资源,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生产力,推动企业的发展。

工资制度是劳动关系中的核心内容,是雇主支付给雇员的货币报酬的分配方式和标准。

工资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员工的生活质量和工作积极性,也关系到企业的成本和竞争力。

因此,建立合理公正的工资制度对于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劳动争议解决是劳动关系中常见的问题之一,指因劳动合同履行问题、工资发放问题、工作条件问题等而产生的纠纷。

劳动争议解决的方式有多种,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

有效解决劳动争议,能够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

劳动关系的发展离不开劳动法律的保护和监督。

劳动法律是国家对劳动关系进行规范和监管的法律制度。

劳动法律规定了雇主与雇员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同时,劳动法律还规定了劳动标准、工时制度、劳动保护、劳动合同、劳动争议解决等方面,为劳动关系提供了具体操作指南。

劳动关系概述

劳动关系概述
在劳动关系中,员工向用人单 位让渡自己的劳动力,用人单位向 员工支付劳动报酬和提供福利。于 是,薪酬和福利就成了联结员工与 用人单位的最基本的因素和纽带。
劳动关系概述
二、 劳动关系的特点
1. 劳动关系体现了国家、企业和员工3方面的利益关系
按照传统的计划经济下的理论,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了国有 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企业职工既是国家的主人也是企业的主人,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同时具有职工和主人的双重身份。在企 业内部没有劳方和资方的区别,只有生产者和管理者的岗位之分, 劳动关系是不体现经济利益关系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 不断完善,国家、企业、员工都变成了相互独立的利益主体,形 成了各自不同的利益追求目标。作为3个平等、独立的利益主体, 虽有分歧,更有合作,结成了对立统一、不可分割的纽带关系。
劳动关系概述
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 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因此,依照《劳动法》的规 定,劳动关系并不是一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劳 动关系,而是指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的过程 中与用人单位产生的一种社会关系,即劳动关系是劳动 力所有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以实现劳动为实质而发 生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社会关系。
劳动关系概述
4. 劳动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都应遵循劳动法律规范
劳动关系依据劳动法律法规形成和调整, 属于法律关系的一种,因此,有关劳动关系 的产生、变更和终止都要由法律规范调整。 我国对劳动关系进行调整的劳动法律规范体 系是包括《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在内 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劳动关系概述
三、 劳动关系的要素
劳动关系概述
有的观点认为,在某些条件下,政府也属于用人单位的主体。 通常情况下,在劳动法律关系中,政府并不能以实体法的形式充 当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这里之所以将政府也列入劳动法律关系 的主体,是因为劳动基准法是政府与用人单位谈判的结果。在劳 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定劳动关系之前,政府事先就已经替劳动 者与用人单位进行了劳动合同最低条款的谈判,这种谈判实际上 是一种虚拟的谈判,双方的谈判地位并不平等,用人单位必须无 条件地全盘接受最低条款的内容。在这种虚拟的谈判中,政府是 作为一种虚位主体的身份出现的,劳动基准法的制定过程实际上 是政府将其谈判的最低条款上升为一种国家意志的结果。

劳动关系知识点

劳动关系知识点

一、劳动关系的概念和特征劳动关系,通常是指生产关系中直接与劳动有关的那部分社会关系,或者说是指整个社会关系系统中与劳动过程直接相关的社会关系系统。

具体地说,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以及相关组织为实现劳动过程所构成的社会经济关系。

劳动关系这一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劳动关系的目的。

劳动关系是与劳动过程相联系并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实现劳动过程是劳动关系的直接目的。

其二,劳动关系的主体。

劳动关系是以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雇主)为基本主体构成的,但为实现劳动过程,相关的社会组织—主要是作为社会生产过程的组织协调者的政府、作为劳动者利益代表的工会组织以及作为雇主利益代表的雇主组织,也是不可或缺的。

其三,劳动关系的性质,劳动关系的基本性质是社会经济关系,或者说,劳动关系是以经济关系作为基本构成的社会关系。

劳动关系中的劳动具有以下特征:主体上:以职工(雇员)身份从事的劳动目的上:作为谋生手段性质上:履行劳动法律义务劳动关系构成形态可以分为个别劳动关系和集体劳动关系个别劳动关系:劳动者个人与雇主之间通过书面或口头劳动合同,确定和规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特征:人格上的从属性、经济上的从属性人格上的从属性:劳动者要服从用人单位的工作规则;劳动者要服从用人单位的指示和命令;接受监督、检查的义务;劳动者接受制裁的义务;经济上的从属性:生产组织属于雇主所有;生产工具或器械属于雇主所有;原料由雇主供应;责任和风险由雇主承担;集体劳动关系:一方是工会,另一方为雇主或雇主组织,是团体对团体的关系。

特征:独立自主性、明确的团体利益二、劳资关系和劳工运动理论劳资关系(labour-capital relations):最传统称谓;市场经济条件下使用最广泛;私有制企业中的劳动关系;体现雇佣工人和雇主(企业主)的关系,包括劳动者个人与雇主的关系,工会与雇主或雇主团体的关系;具有阶级关系性质和某种对抗的含义;劳资关系的运行呈现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劳资关系表现为单个的资本家和单个的工人之间的关系,及原始的从属的劳动关系。

第十章 劳动关系 第一节 劳动关系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框架

第十章  劳动关系 第一节  劳动关系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框架

第十章劳动关系【本章教材结构】【本章内容讲解】第一节劳动关系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框架【本节考点】【考点】劳动关系的概念【考点】劳动关系的主体构成和环境因素★★【考点】劳动关系的运行★【本节内容精讲】【考点】劳动关系的概念劳动关系的概念(一)劳动关系的定义1.劳动关系通常是指生产关系中直接与劳动有关的那部分社会关系,或者说是指整个社会关系系统中与劳动过程直接相关的社会关系系统。

(1)劳动关系的目的: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并完成劳动过程(2)劳动关系的主体:以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为基本主体。

员工和雇主以及他们的组织,构成了狭义的劳动关系主体;广义的劳动关【例题:单选题】关于劳动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劳动关系是一种经济关系而非社会关系B.劳动关系就是指劳动者个人与企业之间的关系C.劳动关系在劳动过程中形成D.劳动关系仅影响劳资双方,不影响社会公众【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劳动关系的概念。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以及相关组织为实现劳动过程所构成的社会关系。

从劳动关系的性质看,它是一种社会经济关系。

它以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为基本主体。

员工和雇主以及他们的组织,构成了狭义的劳动关系主体;广义的劳动关系主体还包括政府。

【例题:单选题】劳动关系最主要的特点是()。

A.雇佣关系B.冲突与合作C.劳动标准D.管理规则【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劳动关系的特征。

其中,雇佣关系是劳动关系最主要的特点。

【本知识点结束】【考点】劳动关系的主体构成和环境因素★★(一)劳动关系的主体构成(为便于学员记忆,编排顺序做了调整)1.劳动者和雇主的权利与义务【例题:单选题】在劳动关系理论中,雇主的义务包括()。

A.给劳动者加薪B.尽量不裁员C.保证劳动者休息休假权D.给劳动者发放生活补助【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雇主的义务。

雇主的义务主要包括:平等雇佣劳动者的义务、提供劳动报酬的义务、保证工人休息休假权的义务、提供社会保险的义务、保证工人安全和健康的义务、提供职业培训的义务。

劳动关系定义

劳动关系定义

劳动关系定义
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是指遵守《劳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这种权利和义务关系一般是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来确定,并由有关行政机关和劳动者维护。

劳动关系法规
《劳动法》是建立和规范劳动关系的法律基础,是劳动关系管理的根本法律。

除此以外,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就业促进法》、《劳动安全卫生法》、《劳动报酬条例》、《最低工资标准》以及《个人所得税法》等。

劳动关系基本内容
1.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的权利义务。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的责任主要包括:支付从事劳动的员工合理的工资、提供安全工作条件、提供劳动报酬保险和住房补助、协助劳动者进行教育培训等。

劳动者的责任主要包括:按照劳动合同的规定履行劳动任务,尊重劳动协议,遵守用人单位的劳动纪律,严格保守有关劳动秘密等。

2.劳动条件。

劳动条件包括:劳动合同签订形式、劳动时间、劳动地点、劳动内容、劳动方式、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及福利待遇等。

3.劳动纠纷解决机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当劳动关系发生纠纷时,劳动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当协商不成时,可根据有关规定进行仲裁或者诉诸法律程序解决。

劳动关系相关概念

劳动关系相关概念

劳动关系相关概念一、劳动关系的形成劳动关系的形成是由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订立劳动合同所形成的。

劳动关系是以雇佣关系为基础的,当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了劳动合同后,便形成了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是双方当事人约定,在约定期限内,一方支付报酬,另一方提供劳动的合同。

二、劳动关系的内容1.权利和义务:用人单位有权安排劳动者进行劳动,要求其完成工作,支付报酬。

劳动者有权享受劳动所得收入和法定的社会保障、福利待遇。

2.协商和谈判:在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存在协商和谈判的关系。

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协商和谈判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变更事宜,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与其协商和谈判。

3.劳动纠纷处理:劳动关系中难免出现劳动纠纷,当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产生劳动纠纷时,双方应当通过协商和谈判的方式解决纠纷。

如果协商和谈判无果,可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劳动仲裁。

三、劳动关系的调整1.政府宏观调控:政府通过宏观调控政策对劳动关系进行调整。

宏观调控政策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劳动者的权益,调整劳动市场。

2.劳动法规定:劳动法规定了劳动关系中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和变更等事项。

劳动法规定了劳动关系的基本框架和具体规范。

3.劳动协议:在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可以通过签订劳动协议的方式对劳动关系进行调整。

劳动协议是劳动者同意用人单位安排其劳动的一种形式,可以约定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工资待遇、劳动条件、劳动保护等内容。

四、劳动关系的管理1.员工关系管理:用人单位应当加强员工关系管理,维护和谐的劳动关系。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员工关系管理制度,规范员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解决员工提出的问题和需求。

2.劳动合同管理:用人单位应当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做好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和变更工作。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

3.劳动纠纷处理:用人单位应当做好劳动纠纷处理工作,及时解决员工提出的劳动纠纷。

劳动关系管理-劳动关系概论

劳动关系管理-劳动关系概论

劳动关系管理-劳动关系概论一、劳动关系的概念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双方权益、义务以及双方之间的合同关系。

劳动关系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是劳动者生存、发展和用人单位生产经营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劳动关系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必然存在的一种社会关系,它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进行劳动交换的基础,是劳动者获得工资报酬的手段。

二、劳动关系的特点1. 劳动关系具有复杂性。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关系的复杂性表现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仅体现在工资报酬的支付上,还包括了劳动条件、劳动环境、职业发展等方面。

2. 劳动关系具有长期性。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是长期的,雇佣关系不是暂时的一次性交易,而是持续的、稳定的劳动交换关系。

3. 劳动关系具有不平等性。

由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经济、社会地位上的差异,导致了双方在劳动关系中存在着不平等的地位,这种不平等表现在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中的地位、待遇、权益等方面。

4. 劳动关系具有社会性。

劳动关系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关系,它还具有社会关系的性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受到国家的法律、制度、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三、劳动关系管理模式1. 市场化管理模式。

市场化管理模式的特点是以市场为导向,强调雇佣关系的自由、灵活和竞争性,雇主和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是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愿和自由选择。

2. 法规管理模式。

法规管理模式强调雇佣关系应该受到国家法律法规的监管和约束,强调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中的权益和待遇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

3. 谈判协商管理模式。

谈判协商管理模式强调雇主和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应该通过双方的协商和谈判来解决,强调工会的作用和劳资双方之间的合同关系。

四、劳动关系的影响因素1. 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是影响劳动关系的重要因素,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受到市场供求、经济周期、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简述劳动关系的概念

简述劳动关系的概念

简述劳动关系的概念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一种雇佣关系,涉及到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劳动活动,也包括各种相关的劳动事务等。

劳动关系是以有偿劳动为基础的用工关系,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劳动合同等制定的劳动法律法规所规范的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以建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确认的以雇佣为基础的劳动关系,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确认和享有相互关系的劳动关系形式。

它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包括个体劳动者)之间确认的以雇佣关系为主的劳动法律规定之下。

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符合劳动法律规定,应遵守劳动法律法规,进行劳动,受用人单位的支配,按照劳动合同的规定给予对应的经济待遇,由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劳动合同法》所规定的劳动报酬和劳动权益等进行保障而建立起来的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它以法律为基础,运用劳动合同和劳动法等法律框架和制度,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建立起认可的以雇佣关系为基础的劳动关系。

它以合法合约为基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使规范劳动得以实现。

劳动关系的建立,是一种社会合同,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倡导合法合同,并且依据劳动法律进行规范。

宪法规定,任何自愿劳动都有权利得到应有的劳动报酬。

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按时完成劳动任务,享受加班报酬、绩效报酬和一定的社会保障,劳动权利得到保障,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法》中强调: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为劳动者缴纳劳动保险、社会保险、工伤保险费,实行支付工资,按时发给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报酬,不得违反劳动合同及劳动法规定,不得拖欠工资、违反劳动合同规定的其它报酬支付等。

《劳动合同法》中规定:劳动者应当认真完成用人单位交付的劳动任务,关于劳动关系的内容应当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确定,经商定后形成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关系是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签订的劳动合同而形成的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以有偿劳动为基础的、以劳动合同发生的用工关系,是由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劳动合同的约定而建立起来的,它体现了社会各利益相关者(用人单位、劳动者及社会)之间的支配关系和权力话语。

劳动关系概念

劳动关系概念

劳动关系概念劳动关系概念劳动关系概念基本概念劳动关系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劳动争议--------------------------------------------------------------------------------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从广义上讲,生活在城市和农村的任何劳动者与任何性质的用人单位之间因从事劳动而结成的社会关系都属于劳动关系的范畴从狭义上讲,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劳动关系是指依照国家劳动法律法规规范的劳动法律关系,即双方当事人是被一定的劳动法律规范所规定和确认的权利和义务联系在一起的,其权利和义务的实现,是由国家强制力来保障的劳动法律关系的一方必须加入某一个用人单位,成为该单位的一员,并参加单位的生产劳动,遵守单位内部的劳动规则;而另一方则必须按照劳动者的劳动数量或质量给付其报酬,提供工作条件,并不断改进劳动者的物质文化生活--------------------------------------------------------------------------------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以及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属无效的劳动合同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为相互了解、选择而约定的不超过6个月的考察期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并具备以下条款:①劳动合同期限;②工作内容;③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④劳动报酬;⑤劳动纪律;⑥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⑦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劳动合同除上述的必备条款外,当事人可以协商约定保守商业秘密等其他内容劳动合同的期限分为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不约定终止日期的劳动合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是指以工作结束的时间为合同终止期限的劳动合同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由于情况发生变化,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对劳动合同部分条款进行修改、补充劳动合同的未变更部分继续有效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劳动合同即行终止劳动者在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时,劳动合同的期限应自动延续至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满为止劳动合同期限届满,经双方协商一致,可以续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订立后,尚未全部履行以前,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劳动合同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提前中断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劳动合同的解除分为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两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既可以由单方依法解除,也可以双方协商解除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按照劳动法和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集体合同集体合同是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就劳动报酬、工作条件等问题,经协商谈判订立的书面协议集体合同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劳动标准条件规范部分,是集体合同的核心内容,对个人劳动合同起制约作用主要有以下内容: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与休假、保险待遇、生活福利、职业培训、劳动纪律、劳动保护等过渡性规定,主要包括因签订或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的解决措施,以及集体合同的监督检查办法等集体合同文本本身的规定,包括集体合同的有效期限、变更解除条件等进行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应遵循自愿协商、平等协商、保持和谐稳定的原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其配套规章的规定,集体合同签订后,应在7日内由企业一方将集体合同一式三份及说明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审查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十五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因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双方当事人不能自行协商解决的,当事人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的劳动争议协调处理机构书面提出协商处理申请;未提出申请的,劳动行政部门认为必要时可视情况进行协调处理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按照国家有关处理劳动争议的规定处理我国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始于八十年代利用集体合同来确定劳动关系的方式首先在非国有企业进行,特别是外商投资企业目前,有关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的法律基础已初步形成XX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十八条规定:工会可以代表职工与企业、事业单位行政方面签订集体合XX年x月x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也对集体合同作出专门规定:企业职工一方与企业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签订集体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颁布后,作为配套规章,原劳动部发布了《集体合同规定》,对集体谈判的具体程序、主体、管理和争议处理办法等作了较完整的规定--------------------------------------------------------------------------------劳动争议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因实现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而发生的纠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