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扎菲一个人的战争
卡扎菲
利比亚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独掌大权40多年,特立独行,不受约束,不时语出惊人,显现“传奇”色彩。
政变掌权1942年,卡扎菲出生在地中海沿岸苏尔特镇一个帐篷内,父母是贝都因人。
卡扎菲年轻时放弃进入大学进修地理学的机会,加入军队,在英国一所陆军通信学校短期学习。
1969年,他率一批军官发动政变,推翻国王,开始掌管利比亚。
上台后,他首先从西方国家的公司手里夺回对石油资源的控制权。
这一“赌博”之举成功,利比亚开始掌握自己的石油资源,财政收入剧增。
交恶西方西方国家一度指认卡扎菲支持恐怖组织,双方关系长期冷淡。
1986年,德国首都柏林一家夜总会爆炸,两名美军士兵和一名平民死亡。
美国认定利比亚特工制造这起袭击,时任总统罗纳德里根下令空袭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和东部城市班加西。
卡扎菲本人安然无恙,而空袭严重损毁两座城市,多人死亡,包括卡扎菲的一个养女。
1988年12月,美国泛美航空公司一架客机在苏格兰洛克比镇上空爆炸,乘客、机组人员和地面合计270人丧生,包括189名美国人。
利比亚特工涉嫌这一事件。
美国等国家对利比亚实施经济制裁,孤立卡扎菲。
近年来,卡扎菲调整对外政策。
2003年,卡扎菲宣布放弃秘密研制核武器和化学武器的项目。
利比亚同时愿意为洛克比空难承担责任,向遇难者家属赔偿。
美国投桃报李。
2004年9月,时任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宣布结束对利比亚的制裁。
利比亚与西方关系随之升温。
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等西方国家高官到访的黎波里,卡扎菲得以访问欧洲,造访欧洲联盟总部。
2011年,利比亚国内局势动荡,西方国家指认卡扎菲镇压反对派,双方再次“翻脸”。
行为无常在西方国家领导人眼中,卡扎菲行为怪异,难以琢磨,不愿接受任何“约束”。
虽然大权在握,卡扎菲没有官方头衔,因而避开了国外诸多限制。
不管在国内还是出访国外,卡扎菲经常身穿部族传统服装,住在一顶巨大的帐篷内,身边有十几名女性保镖护卫。
他在帐篷内会见过多名西方领导人,包括英国前首相布莱尔。
卡扎菲:一个人的革命
卡扎菲:一个人的革命在利比亚人眼中,卡扎菲是恩威并施、高压统治的铁腕领袖。
一方面,他在一定时期内集中了利比亚分散于各部落势力;另一方面,他毫不留情地铲除反对派人士,不惜代价地武装镇压表达不同意见的团体:他曾多次下令在包括班加西、的黎波里在内的数个城市公开绞死示威游行的学生和反对派成员;曾在三小时内屠杀了阿布萨利姆(Abu Salim)监狱中1200名囚犯。
在西方国家眼中,他一人为一国,也是国家恐怖主义的代表。
他涉嫌策划致使两名美军士兵丧生的1986年德国柏林夜总会爆炸案,为利比亚招来了美国空袭;1988年,他制造了洛克比空难,300余人丧生。
直到2003年,卡扎菲政权才宣布为空难负责,并承诺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利比亚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才开始“破冰”,以石油出口为依托的经济得以恢复;2009年,卡扎菲首次访问美国并在联合国发表演说,将原本15分钟的演讲拖至90分钟,指责安理会是“类似基地组织的恐怖组织”,要求西方殖民者赔偿非洲7.7万亿美元。
他是独裁者,但没有头衔。
他自称永远革命,但除了他自己以外,谁是革命的受益者?这位阿拉伯世界在位时间最长的领导人本是草根出身。
卡扎菲1942年出生于利比亚海滨城市锡尔特以南30公里一个贝都因牧民家庭。
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也是惟一的男孩。
中学时代的卡扎菲醉心于地下组织与民间运动,曾秘密组织学生团体暗杀利比亚国王,后因组织游行被开除。
中学时期,卡扎菲接触到了埃及总统纳赛尔的演讲及其著作《革命哲学》,深受纳赛尔影响,决定从军。
他21岁时进入班加西军事学院学习,次年建立了自己的地下团体“自由军官组织”,目标是推翻利比亚伊德里斯王朝。
1968年9月1日凌晨2点,由他本人在班加西全权指挥,其他骨干在包括首都的黎波里在内的各大城市同时行动,在一夜之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王宫、军队、广播电台,俘虏了王储、宫廷要员和军政高官。
一周后公布了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由12名军官组成的革命指挥委员会(下称“革指会”)的名单。
前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简介
前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简介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1942.06.07—2011.10.20),利比亚政治家、军事家、政治理论家。
逊尼派穆斯林,利比亚革命警卫队上校,利比亚九月革命的精神领袖,前任利比亚最高领导人。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前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卡扎菲简介卡扎菲的一生富有传奇性。
卡扎菲全名叫做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他出生于1942年9月,出生在利比亚南部一个普通牧民家族。
曾担任总理兼国防部长,总人民委员会总秘书处总秘书。
曾领导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了腐朽的王朝,并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并担任利比亚最高行政长官兼武装部队总司令。
卡扎菲是一个反美运动领导者。
1988年阿盟首脑会议期间,卡扎菲右手戴着一只白手套,称是为了与“美国走狗”握手时,避免弄脏自己的手。
卡扎菲有着放荡不羁的性格,有着一副善于演讲的口舌。
他在演讲的时候从不需要手稿,口若悬河、慷慨激昂。
他喜欢用别具一格的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政策。
所以卡扎菲的行为时常惹来人们的非议和讽刺,甚至说他是言行无度、不合常理的怪人。
虽然世人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但是不管是他的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必须要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他让一个拥有六百万人口的国家摆脱了贫困,成为非洲最发达的国家,利比亚遭受欧美制裁多年后,仍旧是非洲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国民享受着较好的社会福利。
卡扎菲执掌利比亚42年,虽然他最终在欧美的联合打击下倒台。
但谁都不能够抹去他为了自己的国家,42年如一日的付出与辛劳,抹不去那勇于抗争的精神。
揭秘卡扎菲现在到底死没死啊关于卡扎菲现在到底死没死啊这个问题,实际上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就大多数人的认知而言,卡扎菲已经死亡,在2011年19月20日被乱枪射死,2016年2月份还被曝出他死前的视频,这些都足以证明他已经死亡,利比亚官方也是赞同该说法的。
另外还有卡扎菲并没有死方面的言论,有相关人士表示卡扎菲被下葬在利比亚的沙漠中,而且没有进行标记。
卡扎菲之死
新京报:从民族英雄到人民公敌1969年,政变和民意将这个年轻人推上利比亚的历史舞台,27岁的卡扎菲意气风发,高喊【不要叫我总统,叫我上校】,许诺一切权力归人民;42年后,历史的车轮吊诡地驶入同样的轨道,汹涌的民意促使人们涌入他的大本营,将他的铜像愤怒地踩在脚下。
理想少年政变夺权【我是卡扎菲,自由军官组织的领导者】。
大胡子出现在首都中心广场,对着成千上万的支持者演讲,【还有,请不要叫我总统。
我只是上校】。
簇拥者们围着他欢呼雀跃。
1942年9月,卡扎菲出生在利比亚游牧民族的一个普通部落家庭,是贝都因人的后裔。
他童年在故乡的戈壁沙漠和帐篷中度过,靠喝骆驼奶、吃阿拉伯大饼长大。
他父亲在50多岁时得到这个独苗,非常溺爱。
尽管不宽裕,但还是致力于用教育来武装孩子的头脑。
在家庭的全力支持下,卡扎菲接受到良好的宗教学习,对《古兰经》烂熟于心。
中学时期,卡扎菲接触到了埃及总统纳赛尔的演讲及其著作《革命哲学》,深受纳赛尔革命思想影响,决定从军。
卡扎菲受此影响,在塞卡哈成立了一个青年革命支部。
1961年,卡扎菲来到首都的黎波里大学,在学习一年历史专业之后,投笔从戎,考入了该国第二大城市班加西军事学院,成了一名军官。
第二年,以卡扎菲为核心,成立了一个完全模仿埃及纳赛尔革命的【自由军官组织】。
此时,他开始筹划推翻伊德里斯王朝。
当1969年9月1日凌晨,一群年轻的军官闯入电台大楼时,不少利比亚人还在睡梦中。
一觉醒来的他们打开广播,听到的不是年迈老国王的训诫,而是激昂雄浑的军乐曲。
一个陌生但却富有感染力的声音从电波中传入千家万户:新的利比亚诞生了!一周之后,那个宣告历史的人正式走入人们的视线:他穿着崭新的军服、戴着墨镜,一脸络腮胡子。
【我是卡扎菲,自由军官组织的领导者】。
大胡子出现在首都中心广场,对着成千上万的支持者演讲,【还有,请不要叫我总统。
我只是上校】。
簇拥者们围着他欢呼雀跃。
绿色革命权归人民卡扎菲喜欢绿色,利比亚的国旗全是绿色,国徽的主体颜色也是绿色。
独裁者卡扎菲是如何被打败的
独裁者卡扎菲是如何被打败的卡扎菲在国内推行独裁统治,在国外又没有外交技巧,失败理所应当。
2011年8月,利比亚反卡扎菲武装突然发力,攻下了此前一直望其门而不得入的首都的黎波里,卡扎菲父子在混乱中仓皇逃脱,此时距他发动“9·1革命”,推翻伊德里斯王朝正好42年;10月20日,卡扎菲出生地和政治大本营苏尔特被攻克,卡扎菲在一片更大的混乱中可疑死去,他的生命和历史就此戛然而止。
“断代为史”,如今卡扎菲的政治生命与生理生命均告终结,总结一下他半年“抗战”的败因,对于冷眼旁观者,多少是一个警示。
庙堂之败:独裁世袭不得人心愚民政策作茧自缚卡扎菲声称建立的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民众国”,当国内外强大压力逼迫他辞职时,他曾自辩“一无职位,如何辞职”。
但实际上,正因为利比亚被他搞得既没有政府,也没有法律,其所拥有的无限权力,让他在突如其来的民变面前丧失了最起码的理智和判断力。
卡扎菲在承担洛克比空难责任后,一度被西方谅解,“9·1革命”40周年庆典,虽然没有一个欧美领袖按时出席,但多数还是派出了代表;他的次子赛义夫出任“卡扎菲慈善基金会”主席后,一度和乃父大唱双簧,摆出一副向“民主法治国家”过渡的姿态,赛义夫的“新政”班子里也挤满了来自国内外的新派人物。
2010年底、2011年初,他的主权基金顾问还是欧美国家的座上客,他的周围也依然围拢着希望改良、而不是革命的各派政治家。
尽管如今回顾,当初那些曾激起公愤的镇压暴行细节不无夸大和水分,但他指使军队,使用轻重武器镇压表威者,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互联网时代本就信息畅通,表威的根据地又是42年来多次武装反抗、和卡扎菲有“夺国之恨”的昔兰尼加人,可以说,当班加西街头枪炮声起,卡扎菲父子(尤其赛义夫)撕下“准备改良”面具的刹那,他已经铸成大错,败局很难挽回了。
他独裁、专横、多变、贪婪……这些利比亚人早已心知肚明,但一来其积威犹在,二来隐忍尚可偷生苟且,三来他年事已高,继承人又是“开明”的赛义夫,四来受“招安”后被欧美称兄道弟,让反对派心灰意冷。
永远的格达费(卡扎菲)
永远的格达费(卡扎菲)——记念卡扎菲逝世两周年今年的10月20日,即是前利比亚领导人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1942—2011)壮烈牺牲在岗位上两周年的日子,两年前他实现了自己“不胜利则战死”的誓言,倒在了家乡苏尔特。
是的,他为了祖国的独立自主,自由富强倾尽了一生,把最后的鲜血也流干在了祖国的土地上,流干在了那片他炽爱的土地上!世人对卡扎菲的一生评论是毁誉参半的,上世纪六十年代,正当祖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时,是他领导自由军官组织在1969年推翻了英美的傀儡政权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社会主义民众国”,他致力于民生,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加快国家城镇化建设(2010年利比亚城市化超过80%)。
同时他严厉打击官员的职场方面问题,一次他突察的黎波里市政府,发现许多官员悠闲的边喝下午茶边聊天,丝毫没有办公的意思,他当即勃然大怒,命随身侍卫搬走了所有在喝下午茶的官员的椅子,并罚他们半年内站着办公。
从此的市市政府办公效率明显提高,以前几个月能完成的公务,现在只需一两个周便完成了。
记得他曾说过:“我们之所以能呆在这儿,正是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反过来我们也应回报人民!”但事物总是存在两面性的,人也是这样,或许也可能是取得了一些成绩吧,到了卡扎菲执政后期,其对于官员的管理也逐渐放松了,因此又出现了许多贪污腐败官员,这也为其政权倒台埋下了祸根。
在这个问题上,我想我国也吸取了不少教训,因此近一年党中央严打贪腐,一大批高官落马,我国反腐也取得阶段性胜利,但是,我们不能走老卡的老路,一定要将反贪腐工作进行下去,这样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但是尽管反腐做的不成功,但卡扎菲对本人的要求似乎也可以称得上苛薄了,卡扎菲一生基本上都住在他那贝因大帐蓬内;在国内出行时如果路途不远,他通常会骑骆驼前往;他每日三餐一杯驼奶一块古斯古斯(夹羊肉的大饼)……是的,他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生活也要“普通”,就连自己的父母到去世也都与他住在一个帐篷内,在利比亚没有一幢楼房户主的名字是卡扎菲本人。
卡扎菲
中文名: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外文名:Omar Mouammer al Gaddafi国籍:利比亚民族:柏柏尔人出生地:利比亚--苏尔特出生日期:1942年9月职业:利比亚总理兼国防部长毕业院校:班加西利比亚大学信仰:伊斯兰教主要成就:领导利比亚摆脱贫困战神永生2011.3.20 以法美英意为首的多国联军对利比亚发动空袭,原本是利比亚国内不同部落不同派别之间的国内战争,发展为西方基督教国家与北非穆斯林教国家的国际战争,卡扎菲英勇不屈带领国民奋起反击被誉为永生的战神。
个人简介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亦作:欧麦尔·穆阿迈尔·卡扎菲(阿拉伯语رمعم:يفاذقلا罗马化:Mu'ammar al-Qadhāfī,英语:Omar Mouammer al Gaddafi),1942年9月生于利比亚南部费赞沙漠地区苏尔特的一个柏柏尔人普通牧民家庭。
属柏柏尔人的卡扎法部落,笃信伊斯兰教。
2009年9月,卡扎菲首次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演讲,卡扎菲强力攻击安理会和联合国的现有体制,而且演讲时长比规定的15分钟超出了一个多小时。
职业:政治总理兼国防部长,总人民委员会总秘书处总秘书(目前利比亚政府实际最高领导人)成就:领导“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任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并晋升为上校。
重要事件:1970年至1972年任总理兼国防部长1977年至1979年任总人民委员会总秘书处总秘书生活习惯卡扎菲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他执政后在利比亚提出恢复伊斯兰教的“纯洁性”的口号。
利比亚原是酒的出口国,但卡扎菲颁布法令禁止酿酒和出售一切烈性饮料。
卡扎菲出身游牧民族,主张部族社会的自然公平,他反对奢侈豪华,过着简朴的生活。
他本人生活十分简单,一不抽烟,二不喝酒,也不饮其他高级饮料,仅喜欢喝矿泉水和驼奶。
他喜欢住帐篷而不喜欢住豪华宅邸,喜欢骑骆驼而不爱坐高级轿车。
卡扎菲:一个人的战争
《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侯隽
‘ 所有的利比亚人都已经团结起来了。 首 都 的 黎波 里 上 空 战机 轰 鸣 ,美 、法 、 ‘
无 论 男 人 还 是 女 人 ,我 们 都 给 他 们 发放 了武 器 与炸 弹 。你 们 将 寸 步难 行 ,
你 们 绝 对 不 会 在 这 片 土 地 上 站 稳 脚 跟
在 多 国部 队 的 狂轰 滥 炸下 ,毁誉 参
半 的 卡 扎菲 ,贝 都 因 游牧 部 落 之 子 ,著
让 我 负 责 一场 风 靡 全球 的 革 命 ,让 我可
以对 抗 你 们 、打 败你 们 。我 们 正 在 为打
一
阿迈 尔 ・ 扎菲 ( 卡 Oma o a r M u mme l ra G d ai再 一次 向他 的人 民发布 演说 , a d f) 号召 利 比亚 全 体 人 民武 装 起 来打 赢 这 场 由 “ 纳粹 ”挑 起的 “ 新 长期 战争 ” 。 当 地 时 间 3月 2 0日凌 晨 ,利 比 亚
惑 ■■■■■ ■■1 7. 03 6 法 国●■■■■■■ 誊 。 . 。2 5 专0 1 i | t ●■■■■I 鼍 |3. 6
英 厚—■■■
I
擘
薯
尊 9. 5
1 4 4. 5. 1
主 权 信 用 评级 : 垃 圾 等 级
由于 利 比 亚 的政 治 及经 济 环 境
对派 武装 。
7 9.2亿 美 元 G P 7 1 D
根据 I MF提供 的数 字 ,2 1 0 0年利 比亚 国 内生产 总值 为 7 91 7 .2亿美 元 ,人 口为 6 59万 ,人均 4 . GDP为 12 6万 美元 0
历史趣谈:卡扎菲生平简介 卡扎菲是如何走上绝路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卡扎菲生平简介卡扎菲是如何走上绝路的?导语:卡扎菲生平记载他是利比亚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还是政治理论家,他主要的事迹都跟政治有关。
卡扎菲全名是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生日卡扎菲生平记载他是利比亚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还是政治理论家,他主要的事迹都跟政治有关。
卡扎菲全名是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生日是1942年6月9日,死亡日期是2011年10月20日,被连环枪攻击身亡。
卡扎菲生平中,前半生非常引人羡慕,是利比亚九月革命的精神领袖,同时还是其最高领导人。
卡扎菲的后半生,则一直在逃亡中度过。
1961年,大学生卡扎菲学习的专业是历史学,两年后他放弃了历史专业,转而加入了部队,进入皇家军事学院学习,之后在利比亚陆军部队服役,通过自身的努力,在一年后获得了前往英国皇家军事学院进行培训的资格。
1969年9月1日“九月革命”的爆发使得卡扎菲开始正式步入政坛。
此次革命成功的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并且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
之后革命指导委员会主席由卡扎菲担任,同时他还是武装部总司令,其军衔是上校。
之后卡扎菲还担任过国防部长,最终成为了革命领导人,另外他还是武装部队的最高统帅。
但是在1979年的时候,卡扎菲辞去一切的行政职务,82年到93年是非洲统一组织主席,着手修复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
卡扎菲下台是因为2011年,利比亚发生了民众游行,同时法国等国家对利比亚宣战。
同年10月20日被击毙,以上就是卡扎菲生平。
卡扎菲如何走上绝路这一问题,实际上是一个谜题,因为关于卡扎菲的死亡说法太多,所以真正的结果反而被掩藏。
卡扎菲曾经统治了利比亚四十二年,但是最终却是利比亚人民将他拉下了政治的舞台,加上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的特意针对,卡扎菲最终只能走向死亡。
生活常识分享。
老革命
“老革命”卡扎菲:孤独的上校2011-9-6 7:44:15 作者:佚名来源:中国经济周刊微博已有0人跟帖转播到微博的黎波里,这个地中海岸边的明珠,撒哈拉沙漠边缘的绿洲,因为卡扎菲上校的荣光被一个时代记住,最终又因为卡扎菲带来的战火黯然失色。
点则是“九一”革命的遗憾所在,就是革命过于轻松的成功为卡扎菲以后任意草率、意识形态先行而轻视实践的为政风格奠定了注脚。
《中国经济周刊》(微博)特约撰稿人于海洋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卡扎菲8月22日,的黎波里市内枪声大作,卡扎菲上校无数次接受拥趸欢呼的绿色广场被狂欢的反对派战士占据。
的黎波里,这个地中海岸边的明珠,撒哈拉沙漠边缘的绿洲,因为卡扎菲上校的荣光被一个时代记住,最终又因为卡扎菲带来的战火黯然失色。
只能作为一个老人和前领袖存在的卡扎菲究竟隐匿何方,在其所导演的革命大剧已然曲终人散的时候,早变得无足轻重。
但围绕卡扎菲上校功过是非的争议,大约还要持续很多年。
1969年,命运过分垂青的年轻军官1942年,卡扎菲出生在利比亚南部沙漠地区一个名为卡扎法的小部落里的普通牧人家庭。
虽然幼年艰辛的生活培养了卡扎菲坚毅的性格,但是身后没有庞大的亲族支持这一先天缺陷,在阿拉伯世界部族政治盛行的大背景下成为其一生的心病。
卡扎菲的发迹应该说是从其进入班加西军事学院学习开始。
士官时代的卡扎菲深受纳赛尔“自由军官组织”运动的影响,表现出了足够的组织和宣传鼓动能力,以12名军校同学为核心的政变组织成为卡扎菲发动“九一”革命的最大本钱。
那时的利比亚正处于老朽的伊里德斯王朝的统治之下。
老国王颓废倦政,王储却得不到西方世界的赏识,国家意识在利比亚还没有形成,人民习惯以部族为单位从事经济社会活动;石油经济已初具雏形,但分配不均和西方大公司的垄断反倒激化了社会矛盾。
1969年的的黎波里,街头巷尾每天都充斥着政变的谣言,而事实上当时也确实有至少三股力量在策划政变。
卡扎菲所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看起来是最不可能获得成功的。
关于卡扎菲
关于卡扎菲:正义会迟到,但正义终将到来作者:中山首里标签:社会2011-08-23 23:13 星期二晴卡扎菲政权倒台了。
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统治了利比亚42年,建立了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领袖,全体利比亚人必须紧紧围绕的核心,伪大的小说家、思想家、军事家、永远的卡扎菲上校,在2011年的8月的某天彻底的失踪了。
直到现在还无法确定自封利比亚人“爸爸”的他藏身何处,是死是活。
当然,这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8月的最后日子里,独裁者卡扎菲的政治生命以及寄生在利比亚这片国土上的万恶政权已经被宣告终结。
利比亚人民不懈的抗争跟牺牲,终于迎来了利比亚全境彻底的自由跟解放。
这是划时代的。
利比亚再也不会有新闻审查、再也不会有黑监狱、再也不会有因言获罪、再也不会有针对平民、意见者的屠杀。
这一切来的太快了。
快的令人不敢相信。
8月的早前,张召忠还恬不知耻的说,“利反对派斋月结束前攻入首都可能性较低,说不定卡扎菲的寿命比萨科齐和奥巴马还长”。
但时隔十几天,在某些极权暴政还在宣扬卡扎菲是对抗帝国主义的勇士,把利比亚的石油幻化为“帝国主义”争夺的目标,坚信独裁可以永存,军队终令人民屈服时。
卡扎菲却钻进了地道,这位被世界上的独裁者寄予厚望,生怕成为他们“倒台”样板的“非洲雄狮”,却令他们失望了。
因为,极权势力的垮台,不是军队、不是谎言、不是屠杀能够阻止的。
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到现在的利比亚,无不证明了“独裁必亡”这一铁的定律。
是的。
卡扎菲或者其他的独裁者从来不会说自己建立的是暴政。
因为,独裁者们的手段是共通的。
那就是遮蔽真相跟事实,透过自己建立的唯一舆论管道无限的夸大欣欣向荣跟歌舞升平。
制造臆想的敌人,利用民族主义宣泄爱国情绪,把对政权的愤怒转嫁为全体国民跟世界的矛盾。
因为,在独裁的世界里,民众只会接受到一种信息,那就是“全世界都觊觎我们的领土或企图殖民”“境内的反动势力无时无刻不在破坏安定团结的局面”“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粉碎帝国主义的图谋”“没有党的领导,国家将陷入动荡”。
纪念卡扎菲君
公元二零一一年十月二十日,这一天对于全世界人民来说是一个不幸的日子,伟大的反美革命导师,反美运动的领导者和先驱者,全世界反美同盟的精神领袖——卡扎菲同志在其家乡苏尔特壮烈牺牲。
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出生于苏尔特的一个游牧部落。
1969年,年仅27岁的卡扎菲领导人民推翻了亲西方的伊德里斯王朝,并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成为了利比亚人民的“革命领导人”。
建国后,卡扎菲为了保证国家主权的完整,关闭和收回了美国在利比亚的所有军事基地,引起了美国的仇视。
1986年,美帝国主义对利比亚先后实施了“草原烈火”和“黄金峡谷”和军事打击,使利比亚损失惨重。
然而卡扎菲毫不惧怕帝国主义的淫威,他先后领导利比亚恐怖分子制造了“洛克比空难”、“法航尼日尔空难”等震惊世界的袭击事件,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
2011年2月,利比亚国内反动分子发动暴乱。
3月,美帝国主义纠结几个北约国家武装干涉利比亚内政,悍然发动了对利比亚的侵略战争。
面对凶残的帝国主义势力,面对无耻的傀儡政府——全国过渡委员会,卡扎菲临危不惧,号召利比亚人民抗争到底。
同年8月,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沦陷,卡扎菲率众在家乡苏尔特进行殊死抵抗。
在苏尔特,卡扎菲视死如归,写下了“我在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壮丽诗篇。
10月20日,苏尔特城被攻破。
面对冲进来的反动派士兵,卡扎菲怒发冲冠,目眦尽裂,大声疾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随后英勇就义。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美国的导弹,敢于正视北约的飞机。
这是怎样的勇敢者和无畏者?卡扎菲这种置生死于度外的精神无疑值得我们学习。
一个人抗争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了这点精神,就是一个勇敢的人,一个无畏的人,一个强大的人,一个令敌人畏惧的人。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所不同。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人民英雄卡扎菲虽然已经故去,但他的精神却是永垂不朽的;美国走狗贾利勒,虽然登上了领导人之位,但却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唾弃,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探秘:卡扎菲的“娘子军”
探秘:卡扎菲的“娘子军”探秘:卡扎菲的“娘子军”这次利比亚战争,并没有“让女人走开”,战事爆发后,卡扎菲闻名于世的“娘子军”在多个场合出任着前锋,包括一次突击班加西反政府武装总部的作战。
这支秘密、特殊的作战队伍,被媒体描述为“很能打,独立作战能力非常强”。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外游出访,还是在目前面对多国联军轰炸可能会被迫躲入地下庇护所的情况下,卡扎菲身边失重围绕着一支女子近卫队。
这支由30人组成的女子近卫队,她们誓言保卫卡扎菲的安全,为此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
1998年在极端分子对卡扎菲车队的一次暗袭中,女子近卫队为保护卡扎菲一死七伤,其中的死者据称是卡扎菲最心仪的女保镖,她当时奋不顾身地扑倒在卡扎菲身上为他挡住了子弹。
卡扎菲喜欢称自己为“女性解放者”,在他担任总统期间,女性地位得到很大提高。
卡扎菲的女子近卫队个个都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射击技术精湛。
想加入女子近卫队,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一必须是处女,有传言称卡扎菲坚持要她们对他“以身相许”。
二必须是女子军事学院毕业,精通武术和枪械。
三必须由卡扎菲亲自从军事学院中选拔出来,堪称“百里挑一”。
卡扎菲认为:“女人应被训练成战士,这样才不会成为敌人眼里最容易得手的猎物。
”1998年7月6日,卡扎菲在进行日常锻炼时不慎左胯骨折,随即被送就医并将于近期接受手术治疗,他在诊所卧床休息时,一名女保镖护卫在侧。
1999年3月7日,卡扎菲访问埃及期间,一名女保镖充当开路先锋。
2001年3月1日,瓦加杜古西尔特国会广场,卡扎菲在一位女保镖的护卫下参加非盟成员国特别首脑会议。
2004年4月27日,卡扎菲在数名女保镖的陪同下抵达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会见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和比利时首相伏思达,卡扎菲与敢死队可谓是寸步不离,这成为卡扎菲身边的一道风景线。
2005年3月22日,卡扎菲出席在阿尔及尔举行的阿拉伯首脑会议,女保镖们在会场边等待。
2005年3月22日,卡扎菲出席在阿尔及尔举行的阿拉伯首脑会议。
卡扎菲死战到底的信念从何而来
卡扎菲死战到底的信念从何而来卡扎菲死战到底的信念从何而来?思而智勇多国部队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已经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然而自从利比亚反对派于当地时间8月20日进入首都的黎波里以来,卡扎菲便已不知所踪。
在此之前,他曾借助电视台和广播对其利比亚的民众发表讲话,一直声称自己宁愿做烈士也决不投降,呼吁利比亚人民继续抵抗反对派和西方国家的军事打击。
在多国联军强力的军事打击下很多的人都难以想象到卡扎菲的政府军会坚持到现在。
即使在首都沦陷以后卡扎菲仍然通过各种渠道向外表达坚持与西方国家战斗到底,究竟是什么支撑了卡扎菲能够坚持到现在,卡扎菲死战到底的信念从何而来呢?卡扎菲死战到底的信念来源于“王者”般的自信,一个可以连续在利比亚执政40多年之久的卡扎菲认为自己就是主宰利比亚这个国家命运的人,在卡扎菲通过武装夺取政权之后的许多年中,卡扎菲可谓是经历了血雨腥风,什么大风大浪没经过,什么样的挫折没经过,什么样的苦辣酸甜没尝过。
如今虽然兵败的黎波里但是卡扎菲仍不死心,他仍然坚信他的人民是拥护他的,而兵败的原因“归功”于西方国家的军事打击,卡扎菲坚信:“只要留得青山在不愁日后没柴烧”,即使在失败的时候卡扎菲也表现的不气馁,不妥协、不灰心丧志,誓言宁愿做烈士也决不投降。
足以证明卡扎菲“王者”般的自信。
卡扎菲死战到底的信念来源于对他忠实的支持者们。
从利比亚战争开始笔者就一直在关注卡扎菲的支持者。
这是取得任何一场战争的决定因素,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在战争的一开始卡扎菲的拥护者是占上风的,然而在日后反对派与多国联军不断的军事打击中卡扎菲不断的丢掉城池,让一些不坚定的拥护者离卡扎菲远去了。
尤其是在的舆论战中,西方国家通过各种渠道打击卡扎菲政权,卡扎菲的拥护者逐渐的在减少,大量的高官反水,军队反叛。
但是仍然有很多的人支持卡扎菲,包括他的一些军队,以及一些部落尤其是卡扎菲的女子卫队。
当然有些媒体报道说有卡扎菲女子卫队成员反水,但是事实究竟如何,毕竟没有真凭实据。
卡扎菲为什么要拼死战斗到底
卡扎菲为什么要拼死战斗到底?2011-05-31 13:27 南方报业网我说两句(加入讨论)日前英国法国不仅白天对利比亚加大军事打击力度,还派出武装直升机参与了军事打击行动;自利比亚战争开始以来一直力挺卡扎菲政权的俄罗斯近日突然转向,要求卡扎菲下台,这对于目前疲于奔命整天躲避西方斩首打击的卡扎菲来说,无异于是雪上加霜。
然而,卡扎菲并没有投降下台,他仍然选择的是拼死一搏战斗到底。
那么,卡扎菲为什么要拼死战斗到底呢?且看至诚大兵分析如下:米洛舍维奇的下场提醒卡扎菲下台必将走上国际刑事法院。
卡扎菲与西方争斗40余年,被美国与西方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西方早就恨不得一口咬死卡扎菲。
如果卡扎菲投降下台的话,卡扎菲最好的榜样就是米洛舍维奇的下场。
前南斯拉夫总统米洛舍维奇,一直致力于阻止南斯拉夫分裂的搏斗,因科索沃战争招致了北约持续70多天的军事空袭打击,战后在西方的强大压力下,被塞尔维亚后来的执政者送往前南国际法庭,最终在还未判决前病死于监狱。
对于目前疲于奔命的卡扎菲来说,假如选择投降下台的话,米洛舍维奇的下场,这可能是最好的结果。
与其如此,在自己还可以控制局势的情况下,卡扎菲当然要拼死战斗到底。
萨达姆的下场提醒卡扎菲并投降必将走上绞刑架。
除了米洛舍维奇的下场之外,卡扎菲的老朋友萨达姆绞刑处死的下场,对于卡扎菲来说更是最大的可能。
卡扎菲因敌视西方,还曾策划制造了洛克比空难,造成机上和地面270人遇难。
倘若卡扎菲下台的话,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岂能浪费了千载难逢的良机,即便不追究卡扎菲战争罪行的话,也必将利用洛克比空难将卡扎菲绳之以法。
而洛克比空难的270条人命,难道还不足以让西方国家将卡扎菲像萨达姆那样送上绞刑架吗?卡扎菲不可能获得安全的避难所,只得被迫奉陪打下去。
卡扎菲不能像突尼斯的本拉明和埃及的穆巴拉克那样下台,除非他拥有可取的选择,即前往利比亚境内或境外的某种避难所,可以免于受到起诉,使得促使他放弃权力下台。
卡扎菲有多狂?1993年执政24周年庆典上,将英美法国旗踩在脚底
卡扎菲有多狂?1993年执政24周年庆典上,将英美法国旗踩在脚底1993年,非洲小国的利比亚,竟然在庆典上,把英美法国旗平放在绿荫草地上,穿着黑皮鞋或白球鞋仪仗队举着利比亚国旗直接从这些国旗上踩过去。
其总统卡扎菲却难掩脸上的笑容,在看台上拍手叫好,当他说出最为经典的一句话:“他们把灵魂卖给魔鬼,魔鬼终将被消灭。
”场下一片欢呼。
面对宿敌,卡扎菲就是用这种方式来表示不满。
是什么让卡扎菲如此仇恨西方国家?这个疯狂总统的下场会又是什么?卡扎菲时势造英雄年轻军官成为国家元首卡扎菲幼年成长环境对未来卡扎菲仇恨西方国家的思想密切相关。
利比亚历史上饱受外国侵略,二十世纪以来成为意大利的殖民地,在墨索里尼当政时期,利比亚内部的反抗力量被多次残酷镇压,每年数以万计利比亚人死于残酷的殖民统治,这引起利比亚内部人民不满。
卡扎菲从小就出生在殖民时代,他来自利比亚锡尔特沙漠地区的卡扎菲法游牧部落,反抗殖民统治是这个部落的历史传统。
卡扎菲的祖父死于反抗殖民统治过程中,家庭也因为反抗,变得七零破碎,童年生长的环境将反抗的种子种在小卡扎菲的心里,慢慢开始生根发芽。
中学时,卡扎菲被送到清真寺去学习《古兰经》,伊斯兰教的思想深刻影响到了卡扎菲的世界观。
卡扎菲日后将伊斯兰教思想与反抗精神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阿拉伯统一思想,未来卡扎菲的外交思想也有伊斯兰文明的影子。
卡扎菲成长时期正值民族主义在世界兴起,非洲也不例外。
埃及的纳赛尔打败了英国和法国的军队,领导埃及人民独立,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重新确立了埃及在伊斯兰世界的地位。
纳赛尔也成为了卡扎菲的偶像,他经常阅读纳赛尔的《革命哲学》。
纳赛尔的革命思想指导了卡扎菲的革命实践。
纳赛尔对于卡扎菲最重要的影响是卡扎菲根据纳赛尔主义提出了阿拉伯民族主义,第一次将反对外来侵略和外国势力设定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卡扎菲与纳赛尔一样都把反对西方强权当作自己的使命。
卡扎菲的学生生涯也印刻着民族主义的烙印。
1961年,卡扎菲进入班加西利比亚大学历史系,历史的知识学习让卡扎菲深刻认识到国家命运的悲惨,课后时间,跟随着同学们上街游行反抗残酷统治,年少气盛的卡扎菲在同学圈里渐渐有了名声,成为一个小领袖。
卡扎菲最后的抵抗——2011年利比亚苏尔特之战
卡扎菲最后的抵抗——2011年利比亚苏尔特之战苏尔特战役发生于2011年9月15日至10月20日。
是第一次利比亚内战(反卡扎菲)中的最后一战,利比亚前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最终也在苏尔特的血腥战斗中死去。
苏尔特是利比亚海岸上一个小城镇,也是卡扎菲的家乡。
在2011年利比亚战争后期,这里成为了卡扎菲政府军实际上的指挥中心。
在北约空袭的协助下,反对派武装全国过渡委员会(NTC)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控制了利比亚的大部分地区,并在当年9月以1.6万人的兵力包围了该地区的1000 - 5000名卡扎菲政府军残部。
本文将通过整理苏尔特战役中拍摄的照片和录像来回顾这场战役。
这些照片和录像绝大多数都是由全国过渡委员会拍摄的,因为被包围在苏尔特的卡扎菲政府军几乎无法将任何影像信息传输到外界。
在战斗中,NTC武装并不知道卡扎菲本人就在苏尔特的包围圈内,他们起初只知道卡扎菲的一个儿子被困在了这里。
2011年8月,在米苏拉塔被摧毁的政府军T-72M1。
在苏尔特战役之前,北约对卡扎菲政府军进行了数月的空袭,摧毁了大量军事装备。
T-72M1是利比亚军队装备的最先进的坦克。
在战争爆发之前,利比亚曾计划在俄罗斯升级这些坦克。
政府军在苏尔特战役早期发射了一枚飞毛腿导弹。
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苏尔特地区的政府军实力以及它能坚守一个多月的原因。
反对派武装NTC的T-72、T-62和T-55坦克向政府军进发。
反对派武装NTC的武装皮卡进入苏尔特。
北约在苏尔特地区实施空袭。
苏尔特海岸旁,NTC武装使用ZU-23-2开火。
NTC的T-72坦克向苏尔特镇开火。
苏尔特机场的战斗非常激烈,NTC曾多次声称夺取了这座机场。
在机场的战斗中,NTC武装使用T-55坦克开火。
苏尔特战役初期的地图,绿色区域为卡扎菲政府军的控制区。
NTC武装使用M46式130毫米加农炮向苏尔特开火。
NTC武装分子使用M40式106毫米无后坐力炮向苏尔特的政府军阵地开火。
卡扎菲临死前状态:被拖行40多米,手抹眼泪求饶,士兵拿手机拍照
卡扎菲临死前状态:被拖行40多米,手抹眼泪求饶,士兵拿手机拍照文字:搁浅的鱼编辑:搁浅的鱼前言2011年,利比亚强人卡扎菲在一场政变中落得悲惨下场,结束了长达42年的统治,其命运跌宕起伏,令人唏嘘。
这个曾让西方国家又爱又恨的中东强人,一生从天之骄子跌落至地狱,其传奇经历值得人们深思。
曾几何时,卡扎菲高高在上,被利比亚人视为救世主,转瞬之间,卡扎菲却成了败家之犬,不仅失去权力,还遭受凌辱和杀戮。
强人也有结局凄惨到让人唏嘘的一天,我们不得不审视卡扎菲的传奇一生,找到独裁失败的根源所在,这段历史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反思。
非洲雄狮的崛起卡扎菲出生在一个普通的贝都因人家庭,他的父母都是不识字的普通人,靠放牧骆驼维持生计。
小时候的卡扎菲衣着破旧,经常被同学取笑为“乡巴佬”。
但他没有因此自卑,而是勤奋学习,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
卡扎菲凭借卓越的领导力,在学校里聚集了一群追随者,建立起势力。
1963年,卡扎菲如愿进入利比亚皇家军事学院学习。
两年后毕业授予少尉军衔,开始服役生涯。
当自己的职位逐步上升时,他内心的权力欲望也在膨胀。
1969年9月1日,卡扎菲以军事力量推翻君主制,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开始了自己的统治之路。
上台后,卡扎菲依靠丰富的石油资源收入,实施包括免费医疗教育在内的一系列民生政策,让百姓生活得到改善。
他还大力资助非洲国家,提供了非洲第一笔近代化的革命资金,促进非洲一体化。
这些举措让他深受国内外群众欢迎。
但随着权力的加深,卡扎菲逐渐暴露出独裁的本质。
他打压异议者,连曾经的支持者也难逃一劫。
同时,他奉行亲非远美的对外政策。
1970年赶走美军,1972年称美国为阿拉伯敌人,1979年示威者烧毁美国驻利使馆。
稳定的民生和对西方的强硬态度,让卡扎菲在国内树立强人形象。
然而,1986年美国空袭卡扎菲住所导致其养女遇难,两国关系更加恶化。
20世纪80年代后期,利比亚逐渐受到国际制裁。
为打破困境,1993年卡扎菲开始改变对美态度,称赞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是“新时代的领袖”,希望重启外交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卡扎菲:一个人的战争
作者:侯隽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11年第12期
“所有的利比亚人都已经团结起来了。
无论男人还是女人,我们都给他们发放了武器与炸弹。
你们将寸步难行,你们绝对不会在这片土地上站稳脚跟……”3月20日,著名的欧麦尔·穆阿迈尔·卡扎菲(Omar Mouammer al Gaddafi)再一次向他的人民发布演说,号召利比亚全体人民武装起来打赢这场由“新纳粹”挑起的“长期战争”。
当地时间3月20日凌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上空战机轰鸣,美、法、英等多国联军向利比亚发起军事打击。
此时,距离2003年伊拉克战争刚好8周年。
在多国部队的狂轰滥炸下,毁誉参半的卡扎菲,贝都因游牧部落之子,著名的帐篷领袖,正面临执政利比亚42年以来最严重的挑战,他再一次站在历史的节点上。
但是,这一次,他会变得一无所有吗?
“他不明白,世界已经变了”
“你们给我提供了一个历史性机遇,让我负责一场风靡全球的革命,让我可以对抗你们、打败你们,我们正在为打一场光荣的持久战做准备!”和以往一样,这位曾以通讯排长身份发动政变,成功掌控了一个国家的昔日少尉,即使面对战争威胁仍毫不示弱。
但是,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他不但面临多国部队的飞机导弹,还要头痛尚未被击溃的反对派武装。
位于地中海南岸的利比亚,与埃及、苏丹、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等国相连,战略位置重要,其海岸是中东石油运输到西欧、美国的必经之路,这曾使它在历史上先后沦为意大利、英国、法国等国的殖民地,直到1951年12月宣告独立。
1969年,卡扎菲通过青年军官政变上台执政,并独掌大权至今。
多年来,卡扎菲从排长到总理,再到“总人民委员会总秘书处总秘书”的人生历程中,一直生活在与西方国家周旋的夹缝之中。
进入21世纪,他以赔偿“洛克比空难”的姿态回归国际主流社会,凭借着独有的政治幽默感和利比亚的巨大石油储备,风头日劲。
一方面他很善于争夺视线,比如每次出行,卡扎菲都会带上一群美女保镖;普京来了,卡扎菲照样在帐篷里接待;身穿一套牛奶巧克力色的绸缎套装,加上黑色贝雷帽以及非洲轮廓的胸针,让各国外交官们忍受了他在联合国长达100分钟的演说……
在他抢足风头的背后,利比亚近年来的内外形势非常不利,尤其经济一直没有多大改善。
在西方的严禁制裁下,虽然利比亚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但民生并没有得到很大改善。
卡扎菲本人面对糟糕的外交局势,曾经迅速“浪子回头”,向西方各国示好,同时洞开门户,吸引大批跨国油企涌入。
比如从2004年起,卡扎菲分别与英国、意大利等国领导人实现互访,签订了一系列石油开采协议。
尤其2007年,卡扎菲应邀访问法国,并与法国总统萨科齐进行了会晤。
访问期间,萨科齐肯定了卡扎菲在阿拉伯世界的重要地位,两国还签署了高达30亿欧元的经贸合同。
卡扎菲本人的解释是“没有永恒的敌对,也没有永恒的友谊。
我们都犯了错误,最重要的事情是改正错误”。
但是他这种行为却让利比亚国民和中东、非洲的盟友们觉得非常鄙夷。
再加上理想化的卡扎菲信仰“泛阿拉伯主义”,试图建立大一统的“阿拉伯帝国”,非盟对卡扎菲也已不抱希望。
作为一个国家统治者,他对国内施行的统治方式更难以令人理解。
比如他取消各级政府,代之以各级“人民大会”和“人民委员会”,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各级革命委员会组织。
在数十年的统治中,利比亚单一的职能机构掌管着国家的一切,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无法满足普通民众的权利诉求。
按照西方媒体的说法,“利比亚国内现在充斥着腐败,经济改革成为了权贵的盛宴,社会公义和公正早已被遗弃。
”
“他在位时间已经有42年了,是目前在位时间最长的统治者,时间一长,有人认为他有些武断、独裁,最主要就是自从利比亚国内发生游行示威以来,卡扎菲进行了强力镇压,有些内部大臣辞职,一些驻外大使辞职,部队也哗变。
”北非及阿拉伯问题专家刘水明这样分析。
在西方各国媒体对利比亚暴力镇压的报道中,卡扎菲早已成千夫所指的屠夫,曾经“民族英雄”的“金身”早已在国内政治腐败、各种社会矛盾的涤荡下失去了光芒……
“卡扎菲就像一个来自另一个时代的陈年古董,他不明白,世界已经变了,这套欲擒故纵的把戏早就不时兴了。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杜恩这样评价卡扎菲。
法国为何做“带头大哥”
“目前的形势很明显,利比亚的敌人是想掌控利比亚的石油、利比亚的自由、土地以及人民。
”在和西方国家长达40多年的恩怨纠纷后,卡扎菲对当前的形势如是判断。
目前,利比亚仍然是非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是北非重要的石油生产国,石油是其经济命脉和主要支柱。
从地缘政治上来说,利比亚对法国的意义更为重要,仅从地图就能看出,在几大欧洲强国当中,法国是距离利比亚最近的。
很多法国政治家,也把利比亚看作是一个对法国而言比较特殊的国家,因为法国曾经控制利比亚南部地区长达数年。
所以在这次的军事行动中,法国成为了“带头大哥”。
“西方国家,尤其是法国对利比亚虎视眈眈。
”卡扎菲早在两个月前就发出如是谶语。
法国经济发展确实需要利比亚,截止到2010年10月,在利比亚经营的法国公司已经从2008年的18家增长到32家,主要的投资方面是能源领域。
以法国石油巨头道达尔集团(Total SA)为例,在利比亚平均日产石油5.5万桶,据美国媒体预测,法国的石油企业在利比亚有着数十亿美元的投资。
而在利比亚发生内乱之后,法国率先承认了利比亚反对派成立的“国家过渡委员会”,这就意味着,如果卡扎菲将反对派成功镇压,法国在利比亚的利益将荡然无存。
军事专家宋晓军认为,各种历史恩怨和现实利益纠结在一起的法国和利比亚关系,终于因为利比亚国内局势动荡而摊牌。
但是,“一旦西方国家不能在短期内赢得战争的胜利,潘多拉的魔盒便被打开了。
卡扎菲会用诸多前现代的作战手段让现代化的西方国家十分头疼;而对法国而言,如果卡扎菲政府稳住了地位,那么法国将会付出巨大的政治和经济代价,反之,如果帮助反政府武装上台,那么法国无疑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宋晓军说。
这不是法国自己的战争。
随着战火的蔓延,“大约每天50万到70万桶原油已经从市场上消失了。
”国际能源署2月24日的初步预估称,“这只占全球每日石油消费量的不到1%,但是会导致微妙的变化。
”灵敏的市场立刻做出反应,3月22日布伦特原油期货报收115.95美元,这是自2008年10月以来油价的最高峰。
卡扎菲终于被西方世界寄予厚望,但却非他所愿。
这次,这块顽石会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让美国舰队会在这块坚硬的岩石上撞得粉身碎骨”吗?
卡扎菲成长史
●1942年出生在苏尔特一个游牧部落家庭。
●1961年在班加西利比亚大学攻读历史,后在班加西军事学院学习。
●1965年在利比亚陆军服役。
●1966年赴英国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受训。
●1969年领导“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任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兼武装部队总司令。
●1970—1972年卡扎菲任总理兼国防部长。
●1977年起任“总人民委员会总秘书处总秘书”,成为革命领导人兼任武装部队最高统帅。
●1979年3月辞去一切行政职务,只保留“九·一”革命领导人称号。
●2008年12月称“革命领导人”。
利比亚经济状况一览
779.12亿美元GDP
根据IMF提供的数字,2010年利比亚国内生产总值为779.12亿美元,人口为645.9万,人均GDP为1.206万美元.
57亿吨原油储量
利比亚是非洲石油探明储量最高的国家。
每日产量约180万桶,85%的利比亚原油出口给欧洲炼油厂。
72%原油产能来自外资
意大利埃尼石油公司、法国道达尔公司、西班牙雷普索尔公司、德国巴斯夫公司、英国皇家壳牌等8家外国石油公司占据利比亚原油总产量的72%。
主权信用评级:
垃圾等级
由于利比亚的政治及经济环境极不稳定,惠誉3月1日将其主权信用评级下调至BB,标准普尔3月10日评其为BB/B,均属垃圾级别。
中国原油进口受影响有限
中资企业合同额:
188亿美元
目前中国在利比亚承包的大型项目有50个,涉及合同金额188亿美元。
今年1至2月,中国在利比亚新签合同额同比减少45.3%,完成营业额减少13.9%。
这些项目涉及的中资企业有:中国中冶、葛洲坝、中国铁建、中国水电、中交集团、中建总公司等13家央企,还有华为、华丰、北京宏福等其他中资企业。
目前相关公司人员已全部撤出。
(由国际能源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商务部、国家海关总署等发布的公开资料整理)
制图:本刊视觉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