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概论》
中医养生学概要
(四)隋唐时期 养生方法在隋唐有很大发展。隋代,巢元方所撰《诸病源 候论》中有养生专论《补养宣导法》。唐代,孙思邈《千 金要方· 养性》吸取了《黄帝内经》、老子、列子、扁鹊、 华伦、葛洪等的养生思想与成就,是此时期的代表性养生 专著。此外,还著有《摄养枕中方》,其内容丰富,功法 众多,在我国养生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孙思 邈在养生学方面的贡献,继承和发展了《黄帝内经》“治 未病”的思想,以此为养生原则,提出了“养性”之说, 在《千金要方· 养性序》中反复强调“善养性者,则治未 病之病,是其义也”,奠定了我国食养学的基础。他说;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 也”。孙氏认为饮食是养生防病的重要手段。《千金要方》 是我国养生发展史上很有价值的医学文献。
自古以来,东方人、西方人对养生保健,都进行了长期、 大量的实践和探讨。但由于各自的文化背景不同,其养生 的观点也有差异。中医养生学以其博大精深的理论和丰富 多彩的方法而闻名于世。它的形成和发展与数千年光辉灿 烂的传统文化密切相关,故此有它自身特点,现略述其概 要。
1.理论体系的独特 中医养生理论,都是以“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 体观念为出发点,去认识人体生命活动及其与自然、社会 的关系。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协调,讲究 体内气化升降,以及心理与生理的协调一致。并用阴阳形 气学说、脏腑经络理论来阐述人体生老病死的规律。尤其 把精、气、神作为人体之三宝,作为养生保健的核心,进 而确定了指导养生实践的种种原则,提出养生之道必须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起居有常”。即顺应自然, 保护生机,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使生命过程的节奏随着 时间、空间的移易和四时气候的改变而进行调整。
(一)中医养生学的概念 养生(又称摄生、道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 养生之养,含有保养、培养、调养、补养、养护等意;所 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概言之,养生就是根 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 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这种行为活动 与人终生相伴,贯穿于出生前、出生后,病前(预防)、 病中(防变)、病后(防复)的全过程。
中医养生学概论
中医养生学概论中医养生学概论第一讲绪论1、养生的概念:所谓养生,就是根据人体生命规律,通过各种养生方法保养身体,促进身体健康的一种综合性强身益寿活动。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文惠君曰: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2、中医养生学的特点:1)强调整体性中医养生学认为,人体是一个小宇宙。
四肢百骸、脏腑经络,共同组成一个整体。
每一个局部都密切联系着整体。
每一个局部保健都包含着灌溉全身、补益性命的深刻含义,如保护牙齿、按摩脚掌等。
2)注重心性修养古代养生家都非常注重心性的修养、注重养性、养德,注重调摄情志、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中国古代哲学——精神养生的理论基础l 追求而不贪婪,进取而不自伤;l 因时治宜,顺自然之性;l 保持心安气畅、体泰神清。
3)注重天人协调l 人与环境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平衡。
——环境养生l 日月星辰、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密切关系。
——四季养生、起居作息养生、睡眠养生4)和谐适度、道法自然——动静互涵、协调平衡5)综合、辨证的调摄养生个体化,“三因制宜”。
——体质养生、四季养生、区域养生、因人养生6)强调养生生活化l “道不远人”l 养生勿求速成3、学习养生的目的:l 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科学的健康观念;l 积极参加养生实践活动,增强身心健康;l 完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在社会实践的竞争力;l 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和品位;l 生命数量和生命质量的综合提高;l 乐观进取,当好社会角色,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二讲中医养生学的简史一、先秦时期1、《周易》与养生1)〈周易〉书名的含义3、儒家养生思想1)中庸之道关于中庸,朱熹解释为“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是指最恰当的那个位置。
那么,如何做到中庸,孔子提出“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即通过视、观、察把事情的前前后后从现象到本质彻底搞清。
也就是认真地观察事物、体会事物,认真地观察人、体会人。
换位思考——“欲而不贪”,“知足常乐”——“和为贵”,与自然界和谐(顺应天道,养气中和),与人和谐相处2)修身养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中医养生概论
知识目标:了解中医养生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简史,掌握中医养 生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
能力目标:明确中医养生的目的和意义,根据中医养生指导老 人日常养生保健。
素质目标:掌握老年人中医养生的方法,培养敬老、爱老,为 老人服务的理念。
中医养生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医学宝藏中的一颗璀璨 明珠,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多彩的养生方法、 卓有成效的实践经验、鲜明的东方色彩和浓郁的民族风格,融汇了佛、道、墨、儒及各家的养 生经验和研究成果,以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文学、史学、哲学为深厚底蕴, 形成了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养生保健和繁衍昌盛做出了杰出的贡 献。
见图3
三、中医养生学的寿夭观
二、天年
“天年”,是我国古代对人的寿命提出的一个有意义的命题。天年,就是天赋的年 寿,即自然寿命。人的生命是有一定期限的。古代养生家、医家认为人的天年在百岁到 一百二十岁之间。
三、寿命
寿命是指从出生经过发育、成长、成熟、老化以至死亡前机体生存的时间,通常以年龄作为衡 量寿命长短的尺度。
五、中医养生学基本原则
一、协调脏腑
1.协调
一是强化脏腑的协同作用,增强机体新陈代谢的活力。二是纠偏,当脏腑间偶有失和,及时予以 调整,以纠正其偏差。如:四时养生中强调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精神养生 中强调情志舒畅,避免五志过极伤害五脏;饮食养生中强调五味调和,不可过偏等等,都是遵循协调 脏腑这一指导原则而具体实施的。
1.一般计算年龄的方法 (1)时间年龄 :又称历法年龄,是指人出生以后经历多少时期的个体年龄,我国常配以生肖属 性,以出生年份来计算其岁数,一般由虚岁或足岁计算年龄。 (2)生物学年龄:是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脏器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演变和衰老情况。在生物 学上又可分为生理年龄与解剖年龄。
中医养生学概论
2、康复的领域: 包括“医学康复”或称“医疗康复” (利用医疗手段促进康复),“教育康 复 ”(通过特殊教育和培训以促进康 复),“职业康复”(恢复就业能力, 取得就业机会),“社会康复”(在社 会的层次上采取与社会生活有关的措施, 促使残疾人重返社会)。实现以上四个 领域的康复也就是“全面康复”。
养生:生命规律、衰老机制、养生原则和方法 康复:功能障碍机制、康复预防、康复评估及 康复治疗
适用范围:
养生:健康及亚健康者 康复:功能障碍者
中医养生学发展概况
上古时期(萌芽) 1、人类已经注意到居住和衣着条件的改善 2、火种的发现(饮食卫生) “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灸、熨” 3、运动养生的萌芽
3、康复的措施:一切有用的措施
包括所有能消降或减轻身心功能障碍的措施, 以及其他有利于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 康复的措施,不但使用医学科学的技术,而 且也使用社会学、心理学、工程学等方面的 技术和方法。
4、康复的目的:全面康复、重返社会 实现全面康复,着重在提高生活素质,恢复 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能在家庭和 社会上过有意义的生活,重返社会。
形成期(1910~1940年) 确立期(1940~1970年) 发展期(1970年以后)
历代养生学家养生观念
中医养生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中医养生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中医养生学与伦理学的关系 中医养生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中医养生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五脏一体观
养生中的整体观
人体结构上的整体性 中医养生的优点:以整体观 念、辨证施养为基本特点,发动 人体功能上的整体性 人体自身天然的原动力,集取天 人与自然的整体性 形神合一观 然动植物之精华来调养机体,增 人与社会的整体性
中医养生学概论ppt课件
可编辑ppt
6
3、月亮盈亏对人体的影响
月亮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随着 月亮盈亏的变化,人体的生物节律也发生相应 的变化。当月初天空出现一弯新月时,人的气 血运行使开始趋于活跃,而月中天空出现一轮 明月时,人的气血冲盛,新陈代谢机能较强, 当月末之时,则人的气血运行趋缓。
可编辑ppt
可编辑ppt
13
5.春捂秋冻
中医养生学认为,早春阴寒未尽,阳气渐生, 气候日趋暖和,但北方冷空气较强烈,所以早 春宜保暖,衣服不可顿减,以助人体阳气升发。 春季的气候特点为天气多变,温差幅度较大, 故衣服要随着增减,同时注意棉衣、毛衣不可 脱得过早。
可编辑ppt
14
而秋季则不同,不是要捂,而是稍许冻一冻。 这样天气虽冻未寒,故一般认为不宜过快地增 添衣服,以便身体逐渐适应寒冷气候,增加御 寒能力,有利于冬季预防感冒。
可编辑ppt
4
1、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五脏盛哀,与四时相应,因此春天的养生原则是 要注意肝脏的保养,一些精神病及肝病患者,也容 易在春季发病。夏季,新陈代谢旺盛,血液循环加 快,因而,心脏的负担较重,故夏季必须保持心脏 机能旺盛,方能适应夏季气候变化。秋季,由暑转 凉,万物结实,气候干燥,一切生物的新陈代谢机 能,开始由旺盛而转为低潮。一些素有哮喘病的患 者,往往在秋季,病情开始加重,冬季寒冷,万物 潜藏,人体新陈代谢水平相应较低,因而要依靠生 命的原动力“肾”来发挥作用,以保证生命活动适 应自然界变化。人体能量和热量的总来源在于肾, 就是人们常说的“火力”。A。五脏盛衰与四时相 应。B
可编辑ppt
2
本课以中医养生理论及传统经验方法为 基础,从四时调摄、起居保健、精神调 养.运动养生、饮食营养及抗老防衰六 个方面予以介绍。这些方法都是结合日 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各个环节的 简便易行的方法。
中医养生学概论
③综合实用
中医养生学在长期的实践中,认识到生命活动是复杂的, 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在不断变化,人体的机能状态也在 不断变化。因此,健康长寿不是一功一法、一个模式所 能实现的,而应该从个体和周围环境的具体情况出发, 根据各方面的实际状态,采取有针对性的多种调养方法 综合辨证调摄。 历代养生家都主张养生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综合 辨证施养。例如:根据年龄的不同分阶段养生,药物养 生与非药物养生结合,内调与外养相结合等,都体现了 综合的特征。
药无贵贱,中病者良; 法无优劣,契机者妙。
谢谢!
中医养生学概论
中医养生学
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人体生 命活动变化规律,研究调摄身心、 养护生命、却病延年的理论和方法 的中医分支学科。
中医“四大经典”
人体的生命变化规律
举例
黄帝曰:其气之盛衰,以至其死,可得闻乎?
岐伯曰: 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 在下,故好走。 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 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 满,故好步。 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 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 平盛不摇,故好坐。
中医养生发展的影响因素: 首先,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有着丰富的哲学人文思想, 在这种环境中产生和成长起来的中医养生学,与数千年的 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 其次,中医养生学隶属于中医学,中医学的基本思想和理 论对其学术起着根本性的指导作用; 再者,中医养生学是从千百年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实用 性科学,是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的发展轨迹是总 结整理实践经验、升华理论、归纳方法后又在实践中验证, 如此循环往复而不断发展。
④适应广泛
养生不只是老年人的事,而是与每个人一生相伴。生 命自妊娠于母体之始,直至耄耋,每个年龄阶段都存 在着养生的内容。养生也不只适合于无病之时,人在 未病之时、患病之中、病愈之后,都有养生的必要。 人的每一个想法,每一步动作及每一句话都涉及养生 的问题。不同体质、不同性别、不同地区的人也都有 各自适宜的养生方法。
1中医养生学概论
华佗的养生思想
动则不衰; 五禽戏;
虎、鹿、熊、猿、鹤 五种动物分属于金木 水火土五行,又对应 于心肝脾肺肾五藏。
《神农本草经》的养生思想
重药补
共载中药365种,
分为上、中、下三品。
上品药物为补养之品,计120种,
多具有补益强身、抗老防衰之功效,
提倡以药物增强身体健康。
《神农本草经》简介
先秦时期的 养生实践
导引健身 环境卫生
优生优育 与胎教
药物养生
导引养生法
导引是一种以保养精气神为主,身心并炼,内外兼养的整体性健身养生
方法。它包括: 引体:按照一定的要求运动身体;
导气:配合肢体运动进行呼吸吐呐,调节体内气血运行;
自我按摩:即“自摩扑克捏”; 叩齿:以上下牙齿轻轻相叩;
第二、雍容大度,心胸开阔;
第三、中医养身、崇尚自然。 第四、武则天生性爱花悦景。 催花诗: “花须连夜发,莫 待晓风吹”。
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内外和谐,五行平衡,才能延年益寿;
汉武帝
蓬莱阁
汉武帝”不”字长寿法
穿衣二不过:凉不挨冻,温不燥热。 烹调不当;不到就餐时间;肉类切割不得法;酱醋调
九不吃:腐败粮食;腐烂鱼肉;颜色难看;气味难闻;
五、近代和现代
“中国医药学是 一个伟大的宝库,
应当努力发掘,
加以提高”
基本吃素,饭后百步, 遇事不怒,劳逸适度。
中医养生保健学
中医养生保健学概述
第一节
绪
论
一、中医养生保健学的概念
生:生命、 养:保养、 生存、生长。 调养、培养、 补养、护养。 保健:保护健康。 养生: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 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 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
中医养生学ppt课件
03 中医养生的方法
CHAPTER
饮食养生
饮食有节
保持规律的三餐,不过 饥过饱,避免过度饮酒
。
食物多样性
摄入多种食物,包括谷 物、蔬菜、水果、肉类 、豆类等,以提供全面
的营养。
食物的阴阳平衡
根据食物的性味归经, 合理搭配温热寒凉的食
物,保持阴阳平衡。
饮食的时令性
根据季节选择食物,如 春养肝、夏养心、秋养
气虚体质
血虚体质
多食用补气食物,如黄芪、党参等,适当 锻炼以增强体质。
多食用补血食物,如红枣、桂圆等,避免 过度劳累。
常见疾病的中医养生法
01
高血压
保持心情舒畅,饮食清淡,适量运 动,避免过度劳累。
感冒
注意保暖,多休息,多喝水,适当 服用中药治疗。
03
பைடு நூலகம்
02
糖尿病
控制饮食,适量运动,调节情志, 避免过度焦虑。
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医养生学将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各地 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中医养 生的国际化发展,为全球健康事业做 出贡献。
中医养生的科技化发展
科技手段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医养生 将更加注重科技手段的应用,如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以提高养
生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科研成果的转化
加强科研与临床的结合,将最新的 科研成果转化为实用的养生方法和 产品,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养生需求 。
肺、冬养肾。
运动养生
01
02
03
04
适量运动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 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保
持适量运动。
运动的时辰
根据一天中的时间选择运动, 如早晨阳气生发时适合运动,
中医养生学概论及基本观念
五行生克理论在养生中有着广泛的应 用,如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制 定饮食调理方案、选择合适的中药材 等。通过调节五行物质的平衡,可以 保持身体健康。
脏腑调养
总结词
脏腑调养是中医养生的重点之一,认为人体内部各个脏腑器官的功能相互协调,共同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
详细描述
在养生过程中,应注重调理各个脏腑器官的功能,保持脏腑的协调平衡。如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适当的运动锻 炼、良好的作息习惯等方式来调理脏腑,以保持身体健康。
传承文化
中医养生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传承和发展中医养生学对于弘扬 中华文化、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
社会需求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中医养 生学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满 足人们对于健康养生的需求。
中医养生学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未来展望
中医养生学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 到春秋战国时期,历代医家不断总结 和完善,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和实 用方法。
中医养生学概论及 基本观念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中医养生学概述 • 中医养生的基本观念 • 中医养生的原则和方法 • 中医养生的应用与实践 • 中医养生的挑战与展望
01
中医养生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中医养生学是一门研究如何保持身心健康、预防疾病的学问 ,它基于中医理论,融合了自然、人文、社会等多方面的知 识。
03
中医养生的原则和方 法
顺应自然
总结词
遵循自然规律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人类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环境保持和谐统一。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 调整作息和饮食,以适应自然界的生长收藏规律。例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早睡早
中医养生概论
• 食疗:又称食治,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 有目的的选择相关饮食,或将食物与药物 配合制成药膳,来治疗或辅助治疗疾病, 以助患者康复的一种治疗方法。
• 食养食疗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 《周礼·天官》记载“食医”
精选ppt
15
饮食养生的作用
• 基本原理:药食同源 • 食物的性味,又称食性、食气,食味 • 四气—温凉寒热; • 五味—酸苦甘辛咸
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嘻、呵、嘘、呬,
皆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时温可呼, 委曲治
病,吹以去风,呼以去热,嘻以去烦,呵以下气,
嘘以散滞,呬以解极”。
精选ppt
13
孙思邈歌诀
六字诀功效
春嘘明目夏呵心, 秋呬冬吹肺肾宁。
四季常呼脾化食, 三焦嘻出热难停。
发宜常梳气宜敛, 齿宜数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修昆仑, 双手摩擦常在面。
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 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 养生就是保养生命,使之绵长的意思。
精选ppt
3
养生的基本原则
• 生命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命观(天人合一) • 健康与长寿寓于和谐的方法论(中庸致用) • 心理和生理综合养护的辩证法(形神共养)
精选ppt
4
影响寿命的因素
中医观点
(三)预防作用
玉米粥预防心血管疾病;薏苡仁粥、苦瓜、马 齿苋防癌;苦瓜防糖尿病;山楂、红茶、燕麦、香 菇降脂
精选ppt
20
(四)延缓衰老
《养老奉亲书》:“高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 弱,全在饮食以资气血”
肺脾肾 核桃、枸杞、山药、桑葚、甲鱼、芝麻、 蜂王浆、牛奶、龙眼
(五)治疗辅助作用
《本草求真》:“食物入口,等于药之治病,同为 一理”
《中医养生学》章节笔记
《中医养生学》章节笔记第一章:中医养生学概述一、中医养生的定义与内涵1. 养生的概念- 养:培养、维护、调养。
- 生:生命、生存、生长。
- 养生:指的是人类为了维护生命、促进健康、延长寿命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和行为。
2. 中医养生的内涵- 中医养生是根据中医的理论体系,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情绪状态、运动锻炼等手段,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生命关怀活动。
二、中医养生的目的与意义1. 预防疾病- 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 通过养生手段,调整体内环境,防止病理产物的生成。
2. 延缓衰老- 中医认为,衰老是生命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通过养生可以减缓衰老进程,保持年轻状态。
3. 延年益寿- 通过养生,使人体达到阴阳平衡,气血调和,从而实现健康长寿。
三、中医养生的原则1. 遵循自然规律- 顺应四时气候变化,调整生活作息。
- 遵循自然界的生长收藏规律,合理饮食。
2. 注重整体观念- 中医养生强调整体观,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养生应从整体出发,调和身体各个部分。
3. 因人而异- 根据个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养生方案。
4. 综合调养- 结合饮食、起居、运动、情志等多种养生方法,全方位进行身体调养。
四、中医养生的主要内容1. 饮食养生- 饮食调养原则:均衡营养,五味调和,定时定量。
- 药食同源:利用食物的药用价值,进行食疗。
- 四季饮食养生: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饮食结构。
- 不同体质的饮食调养:根据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食物。
2. 起居养生- 生活作息: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 睡眠养生:提高睡眠质量,保持精神充沛。
- 动静结合: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劳逸结合。
- 居室环境: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保持空气流通。
3. 运动养生- 中医传统运动: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
- 现代运动:结合现代健身理念,进行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等。
- 运动注意事项:量力而行,避免过度劳累。
中医养生学总论
以养阴论养生
第五节 成熟时期
藏象学说与养生理论相结合
任何养生方法,无论是调养 气血还是阴阳,最终的落脚点 都不离脏腑。明清时期脏腑养 生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既 突显了其应用价值,也对养生 学的发展发挥了质的飞跃。
第五节 成熟时期
全面开发综合调养法
明清时期,中医养生学的 调养方法表现出多角度、多 方位、多元化的特点。与此 同时,中国武术流派纷呈, 练功习武之风盛行于民间、 寺院,武术健身空前高涨,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健体强 身作用。
第四节 完善时期
《太平圣惠方》养生思想
该书是以保健抗衰、增 强体质和防治疾病为重点, 强调治养结合,从而达到 防病治病、保健抗衰之目 的。
第四节 完善时期
金元四大家养生思想
各述己见,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养生学的基本内容,属于养生 保健发展历程中的完善阶段。养生
第五节 成熟时期
老年养生保健再度兴盛
我国自宋代老年养生学确立之后,延至明清时期, 研究之风方兴未艾,更为普及。
龚廷贤的《寿世保元》一书,对老年人养生提出 “五戒”,涉及处事、衣着、起居、饮食多方面。
曹廷栋的 《养生随笔》,系统总结了一整套简便易 行的养生保健方法,颇有推广价值。
第六节 发展时期
新中国成立
中医养生学
上篇
第一章 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
第一节 萌芽时期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文明史,如果从远古时代的猿人算起,我们已经历了近 两百万年的漫长过程。 从对北京猿人遗址的考证发现,中华民族使用火的历 史少说也有50万年以上。
神农尝百草的真正目的其实是在寻找食物资源,开创药食养生的新时代。
可以认定,古人在漫长的劳动实践中,逐步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 系及生命规律,并学会运用自然规律去支配自然界,从而改善人类 自身的生活环境,增强自己的智慧,强壮了身体,延长了寿命,这 也说明养生思想的萌芽在我国上古时期已经开始产生了。
《中医养生学》概要
3、传统健身术的萌芽 针灸按摩和导引吐纳等养疗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四、中医养生的形成、发展
文化奠基(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是中医养生文化形成期
1、周易的养生思想 顺应自然 防患于未然源于《周易》 《周易》探讨宇宙和人生必变、所变、不变的机理,进而阐 明人生知变、应变、适变的大法则。《周易》立论的目的在于 掌握自然变化规律,着眼于自身的安危,强调审时度势,顺应 自然,防患于未然。这种居安思危,未变先防的思想,正是中 医养生思想的理论渊源。
大纲: 一、养生与中医养生的基本概念 二、中医养生学的性质和特点 三、中医养生的意义 四、中医养生的形成、发展 五、中医养生的寿夭观 六、中医养生的基本理论和原则 七、四时养生
四、中医养生的形成、发展
全面发展(明清时期) 中医药进入了大整理、大总结时期 明代,随着命门学说的发展,产生了赵贤可、张景岳为代 表的温补派。 《医贯》认为:命门真火是人身之宝,人的一切生理机能 都靠命门真火的推动,命门火旺则生命力旺盛,命门火息则生 命终结。因此养生治病均已保养真火为要
四、中医养生的形成、发展
中医的生命观 1、生命的本源
《内经》认为,生命物质是宇宙中的“太虚元气”,在天、 地、日、月、水、火相互作用下,由无生命的物质演变化生出 来的。
五、中医养生的寿夭观
பைடு நூலகம்
中医的生命观 2、生命的时空特征
人体的生命活动,是以体内脏腑阴阳气血为依据的。脏腑阴 阳气血平衡,人体才会健康无病,不易衰老,寿命才能得以延 长。这就是《素问· 生气通天论》中“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 阳离决,精气乃绝”的理论。
动以养形
静以养神 动静相济,因人而异
六、中医养生的基本理论和原则
中医养生学概论.70页PPT
•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中医养生学概论》
《中医养生学概论》1、调神之法概括起来可有(ABC )A、清静养神、立志养德B、开朗乐观、调畅情志C、心理平衡D、综合调养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A、喜则气缓B、喜则气消C、忧则气上D、悲则气结E、怒则气乱3、何处是人体脂肪主要的堆积处( C )A、脸部B、胸部C、腰腹部D、肩部E、腿部4、情志变化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为(ABCD )A、体质差异B、性格差异C、年龄差异D、性别差异5、阴阳学说认为,机体健康时,阴阳之间的关系为(D )A、阴阳转化B、阴阳对立C、阴阳消长D、阴平阳秘6、调摄情绪法多种多样,总体归纳有(ABCD )A、节制法B、疏泄法C、转移法D、情志制约法7、五行递相克制的顺序是( A )A、木、土、水、火、金B、金、木、水、火、土C、木、火、土、金、水D、金、木、水、火、土E、土、木、金、水、火8、奠定了养生学理论基础的著作是(C )A、《左传》B、《山海经》C、《内经》D、《吕氏春秋》9、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ABC )A、协调脏腑、畅通经络B、清静养神、节欲葆精C、调息养气、综合调养D、情志制约法、持之以恒10、影响情志变化的因素有(D )A、社会因素B、环境因素C、病理因素 D 以上均是11、被称为血海的经脉是( C )A、督脉B、带脉C、冲脉D、任脉E、奇经八脉12、与人体生长发育关系最密切的是(A )A、气的推动作用B、气的固摄作用C、气的温煦作用D、气的防御作用E、气的气化作用13、“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顺养原则理论源于(A )14、“安身之本,必资于食”的养生理论出自( D )A、老子B、达摩C、庄子D、孙思邈A、《黄帝内经》B、《神龙本草》C、《礼记内则》D、《道德经》15、气功中被称为丹田的腧穴是( B )A、大椎B、气海C、神阙D、命门E、太冲16、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B )A、怒伤,以忧胜之B、喜伤,以恐胜之C、喜伤,以思胜之D、怒伤,以喜胜之17、在经络系统中,被称为“阴脉之海”的经脉是( C )A、足少阴肾经B、阳维脉C、任脉D、带脉E、手少阴经18、两耳上缘高点连线的中点是( A )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调神之法概括起来可有(ABC )A、清静养神、立志养德B、开朗乐观、调畅情志C、心理平衡D、综合调养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A、喜则气缓B、喜则气消C、忧则气上D、悲则气结E、怒则气乱3、何处是人体脂肪主要的堆积处( C )A、脸部B、胸部C、腰腹部D、肩部E、腿部4、情志变化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为(ABCD )A、体质差异B、性格差异C、年龄差异D、性别差异5、阴阳学说认为,机体健康时,阴阳之间的关系为(D )A、阴阳转化B、阴阳对立C、阴阳消长D、阴平阳秘6、调摄情绪法多种多样,总体归纳有(ABCD )A、节制法B、疏泄法C、转移法D、情志制约法7、五行递相克制的顺序是( A )A、木、土、水、火、金B、金、木、水、火、土C、木、火、土、金、水D、金、木、水、火、土E、土、木、金、水、火8、奠定了养生学理论基础的著作是(C )A、《左传》B、《山海经》C、《内经》D、《吕氏春秋》9、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ABC )A、协调脏腑、畅通经络B、清静养神、节欲葆精C、调息养气、综合调养D、情志制约法、持之以恒10、影响情志变化的因素有(D )A、社会因素B、环境因素C、病理因素 D 以上均是11、被称为血海的经脉是( C )A、督脉B、带脉C、冲脉D、任脉E、奇经八脉12、与人体生长发育关系最密切的是(A )A、气的推动作用B、气的固摄作用C、气的温煦作用D、气的防御作用E、气的气化作用13、“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顺养原则理论源于(A )14、“安身之本,必资于食”的养生理论出自( D )A、老子B、达摩C、庄子D、孙思邈A、《黄帝内经》B、《神龙本草》C、《礼记内则》D、《道德经》15、气功中被称为丹田的腧穴是( B )A、大椎B、气海C、神阙D、命门E、太冲16、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B )A、怒伤,以忧胜之B、喜伤,以恐胜之C、喜伤,以思胜之D、怒伤,以喜胜之17、在经络系统中,被称为“阴脉之海”的经脉是( C )A、足少阴肾经B、阳维脉C、任脉D、带脉E、手少阴经18、两耳上缘高点连线的中点是( A )穴。
A百会B印堂C承浆 D 风府19、在奇经八脉中,被称为“阳脉之海”的经脉是( C )A、足少阴肾经B、阳维脉C、督脉D、带脉E、手少阴经20、影响人类的环境因素有(ABCD )A、生物因素B、化学因素C、物理因素D、社会心理因素E、行为因素21、被誉为润肤公主的水果是(A )A、芒果B、橘子C、西瓜D、甜瓜22、水谷之海是指( B )A、胆囊B、胃C、肝肾D、心肺E、大肠23、下列是情志对气机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有(ABCD )A、喜则气缓B、恐则气下C、怒则气上D、思则气结24、五行中,火的特性是( E )A、曲直B、生长C、润下D、从革E、炎上25、能调节十二经脉气血,主生殖功能的经脉是( D )A、督脉B、带脉C、任脉D、冲脉E、带脉26、在中医养生学中,先天之本是指(D )A、心B、脾C、肺D、肾E、命门27、被誉为大众情人的水果是( C )A、葡萄B、樱桃C、苹果D、李子28、中医养生学研究的对象是( D )A、生命规律B、衰老机制C、养生原则和方法D、以上均是E、以上均不是29、肝藏血的作用体现在(ABCDE )A、贮藏血液B、调节血量C、濡养筋目D、为经血之源E、防止出血30、心的生理联属是(ABC )A、在志为喜B、在液为汗C、开窍为舌D、其华在唇31、被称为先天之本的脏是( B )A、心B、肾C、脾D、肝E、心包32、中医养生学中的整体观念包括( D )A、人体结构上功能上的整体性B、人与自然的整体C、人与社会的整体性D、以上均是E、以上均不是33、五色配五行,黑色在五行中属( B )A、火B、水C、金D、以上均不是34、三宝养生论中的“三宝”是指(A )A、精气神B、气血津C、心肝肾D、神魂魄E、以上均不是35、被称为“水谷之海”的腑是( D )A、三焦B、膀胱C、大肠D、胃E、小肠36.万物化生的根本条件是( A )A.阴阳交感B.阴阳互根C.阴阳对立D.阴阳消长37、易于阻遏气机而见胸闷脘痞的邪是( C )A、寒邪B、瘀血C、湿邪D、暑邪E、燥邪38、容易感冒的人,是由于气的何种功能不足导致的?(C )A、固摄功能B、气化功能C、防御功能D、温煦功能E、推动功能39.下列医家中被称为“脾胃学派”代表的是( B )A.刘完素B.李杲C.朱震亨D.李中梓40、与情志调节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A )A、肝B、心C、肾D、脑E、肺41.机体内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过程称为( C )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气化D.营养作用42、七情致病,引起“气结”的情志是( E )A、恐B、惊C、悲D、喜E、思43.五行之“水”的特性是( C )A.曲直B.炎上C.润下D.从革44、肺的生理特性是( B )A、喜润恶燥B、不耐寒热C、体阴用阳D、喜燥恶湿E、主升清45:下列五脏在志中错误的是( C )A.心在志为喜B.脾在志为思C.肺在志为惊D.肾在志为恐46、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C )A、心在志为乐B、脾在志为怒C、肾在志为恐D、肺在志惊E、心在志为思47.根据阴阳学说,下列属阴的是( B )A.外向的B.静止的C.温热的D.运动的48、关节炎较难根治,常常反复发作,与湿邪的何种性质有关(C )A、湿性重浊B、湿为阴邪C、湿性粘滞D、湿性类水E、湿性趋下49、肝的疏泄功能表现在(CD )A、在志为喜B、在志为怒C、调畅情志D、帮助消化50、被称为后天之本的脏腑是( C )A、肝B、心C、脾D、肾E、胆51、哪些时期是人生中体质变化最重要的转折期(BD )A、婴儿期B、青春期C、壮年期D、更年期E、老年期52、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D )A、寒与热B、上与下C、动与静D、邪与正E、表与里53、进食辛辣食品后出现口干舌燥,口舌生疮,是由于何种病邪导致的?(D )A、风邪B、燥邪C、湿热D、火热E、寒邪54.下列属于肾的生理功能的是( B )A.主气B.纳气C.生气D.调气55、下列有关情志相胜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D )A、悲胜怒B、怒胜思C、思胜恐D、喜胜怒E、以上均错56、五脏的主要功能是( E )A、行血气B、主疏泄C、传化物D、主生殖E、藏精气和生化精气57、杨式太极拳的创始人是( A )。
A 杨露禅B 吴全佑C 武禹襄D 张三丰58、心悸不安,精神涣散,多由下列何种因素引起? ( A )A、喜伤心B、怒伤肝C、思伤脾D、悲伤肺E、恐伤肾59.下列中何项不属于房事养生的运用原则( A )A. 禁欲或纵欲B.注意房事卫生C.遵守房事禁忌D.杜绝性生活混乱60、健康第四大基石“心理平衡”的含义是( D )A、心胸开阔B、性格随和C、心地善良D、以上均是E、以上均不是61、绿化环境与健康关系有(ABCD )A、净化空气B、减弱噪声C、除尘灭菌D、调节气候62. 以下哪一组现象不属于阴阳的范畴( E )A、弥散与凝聚B、兴奋与抑制C、物质与功能D、白天与黑夜E、推动与沉降63、影响健康的自身因素不包括(D )A、情志因素B、劳逸因素C、饮食因素D、自然环境因素E、以上均是64、下列蔬菜中,具有养生保健作用,能够防治动脉硬化的有(ABD )A、黄瓜B、辣椒C、冬瓜D、洋葱65、易生风动血的病邪是( B )A、风邪B、火邪C、湿邪D、燥邪E、厉气66、养生学的哲学思维方法认为,“无阴则阳无以化,无阳则阴无以生”,说明了下列何种关系( B )A、阴阳对立B、阴阳互根C、阴阳消长D、阴阳转化E、阴阳的矛盾67、下列是有关劳逸失度的害处,描述正确的有(ABCD )A、久视伤血B、久坐伤肉C、久卧伤气D、久行伤筋68、在体质形成的过程中,什么起决定作用( A )A、先天因素B、后天因素C、环境因素D、心理因素E、性别因素69、心理健康的内涵包括( D )A、心态平和,荣辱不惊B、情绪安稳,不躁不怒C、心胸开朗,乐观无忧D、以上均是E、以上均不是70、菜中君子是指( A )。
A、苦瓜B、茄子 C 、番茄 D 、菊花叶71、生活中较高的睡眠质量为( D )A、入睡快,睡眠深B、无起夜,起床快C、白天头脑清晰,工作效率高,不困倦D、夜间头脑清晰,工作效率高,不困倦E、以上均是72、睡眠的作用有(ABCD )A、消除疲劳B、保护大脑C、增强免疫D、促进发育73、承泣在(C )正下方。
A鼻孔 B 耳垂 C 瞳孔 D 口74、不属于母子关系的是(BD )A、木和水B、水与土C、火与土D、木与金E、金与水75、在中医养生学中关于调畅情志的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B )A、喜胜悲B、思胜悲C、恐胜喜D、怒胜思E、悲胜怒76、养生学认为,较高的睡眠质量表现为(ABCD )A、入睡快B、睡眠深C、无起夜D、白天工作效率高,不困倦77、手三里在曲池穴下(A )。
A 3寸B 1.5寸C 2寸D1寸78、睡眠的作用不包括(A )A、增强食欲B、增强免疫C、促进发育D、消除疲劳E、以上均不包括79、眉头连线的中点是( A )穴。
A 攒竹B 鱼腰C 印堂D 血海80、正常成人心率是(B)A、80~100次/minB、60~100次/minC、50~80次/minD、70~100次/minE、40~80次/min81、足三里是胃的下合穴,在(B )穴下三寸。
A归来 B 犊鼻C梁丘 D 天宗82、人体正常体温一般是( A )A、36~37℃B、35~37℃C、36.5~37.5℃D、36~38℃E、35~36℃6、踝关节的内踝高点上3寸是( B )穴。
A 梁丘B三阴交C中俯 D 人中83、在饮食养生中,饮食三宜是指( E )A、食宜少,食宜凉,食宜细嚼细咽B、、食宜少,食宜淡C、食宜少,食宜甜D、食宜咸,食宜润E、食宜软,食宜温,食宜细嚼细咽84、运动养生的原则为(ABC )A、掌握运动养生的要领B、强调适度,不宜过量C、提倡持之以恒,坚持不懈D、动静结合、因人而因85、体质差异形成的常见原因有(ABCD )A、先天因素B、性别因素C、年龄因素D、精神因素及地理环境因素86、患有肝脏疾病的患者,在饮食调养方面,尤其应该( C )A、忌食脂肪B、忌食咸食C、戒酒D、忌食甜食E、戒烟87、内关在腕横纹上2寸,手臂的( A )。
A 内侧B外侧C前侧 D 后侧88、现代研究认为,因水环境污染而影响人类的健康情况有( D )A、水质的生物性污染B、水质的化学污染C、水质的微量元素比例与人生理矛盾D、以上均是E、以上均不是89、以下哪些方法有益于头发的健康(ABCD)A、补肾固精B、健脾生血C、疏肝解郁D、祛风活血E、行气活血90、在环境养生中,优质环境标准是( D )A、空气清新、阳光充沛B、植被繁茂、气候宜人C、风景秀丽,远离污染D、以上均是E、以上均不是91、目内眦旁开0.1寸是( A )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