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phtho-[2,3-b ]pyrandiones类抗生素SP-1的发酵﹑理化性质及活性研究

合集下载

含氮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生物合成及其研究进展

含氮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生物合成及其研究进展

含氮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其生物合成研究进展雷帕霉素、他克莫司等一类含氮大环内酯类微生物代谢产物是目前临床重要的药物,它们具有特殊的结构基团,即内酯环上含有1分子非蛋白质组成氨基酸——哌可酸,通过哌可酰基与细胞内一类具有脯氨酰顺反异构酶活性的免疫亲合蛋白(immunophilin)FKBPs(FK506 bingding proteins)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作用于细胞不同靶位,发挥多种不同的生物学功能[1]。

这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除抗真菌活性外,临床已用作器官移植抗排斥药物、血管扩张支架涂层药物[2]、靶向抗肿瘤药物[3-4]、炎症治疗药物[5],同时,这类化合物还具有潜在的治疗中风[6]、神经退行性疾病[7]、帕金森综合症[8]、老年痴呆[9]等作用,Harrison等人2009年7月在《Nature》杂志上报道雷帕霉素可以延长哺乳类动物老龄小鼠寿命的研究成果[10],立即引起各国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和高度兴趣[11],美国《Science》杂志把此项研究成果评选为当年十大科学进展之一,预计10年左右可望应用于人体。

含有哌可酰基的含氮大环内酯类微生物代谢产物具有相似的生物合成途径,它们都属大环内酯类化合物,由典型的具有模块结构的I型聚酮合酶(Polyketide synthase, PKS)催化合成内酯环碳链骨架,由单模块的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on-ribosomal peptide synthetase, NRPS)催化把哌可酸整合到内酯环骨架,并通过环化酶活性域使含哌可酰基的聚酮链内酯化从PKS/NRPS杂合酶上脱离,最后通过一些列氧化酶、甲基转移酶等进行侧链基团的修饰形成最后的活性产物,由于这类化合物具有相似的结构和合成机制,特别是它们的作用机制独特带来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和临床应用前景,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外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一、微生物产生的含氮大环内酯类化合物1、Rapamycin(雷帕霉素, 西罗莫司/sirolimus)1975年,加拿大Ayerst试验室V ezina等在筛选抗真菌抗生素中,从太平洋复活岛土壤样品中分离到一株具有抗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等酵母样真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Microsporum gypseum)等丝状真菌活性的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NRRL5491)[12],并从其发酵液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含氮三烯36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真菌化合物(图1),即雷帕霉素。

纳他霉素的发酵工艺纳他霉素的发酵工艺

纳他霉素的发酵工艺纳他霉素的发酵工艺

纳他霉素的发酵工艺一、实验的目的•了解纳他霉素的发酵生产、提取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掌握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纳他霉素含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以褐黄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gilvosporeus)SG2002作为抗生素产生菌,经微生物发酵后合成纳他霉素。

纳他霉素难溶于水,能溶于甲醇中,因此可用甲醇作为萃取剂提取精制,然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

三、实验材料•1.实验设备与仪器•恒温培养箱、摇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三角瓶、移液管、7L全自动发酵罐、超净工作台、TDL低速离心机、普通光学显微镜、电子分析天平、pH计、YXQG02型电热式蒸汽消毒器、SBA生物传感分析仪、微量进样器、超声波清洗器。

•2.实验材料与试剂•(1)菌种•褐黄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gilvosporeus)SG2002•(2)培养基•活化培养基(g/L):葡萄糖20,蛋白陈5,酵母粉10,麦芽浸粉10,pH7.0•种子培养基(g/L):葡萄糖15,蛋白胨5.2,酵母粉5,NaCl10.7,pH7.5•发酵培养基(g/L):葡萄糖50,蛋白胨19.5,酵母粉7,pH7.4-7.5•上述培养基湿热灭菌121℃,20min,其中葡萄糖要单独灭菌115℃,15min。

•(3)试剂与药品•葡萄糖、麦芽浸粉、琼脂条、蛋白胨、酵母粉、甲醇、结晶紫。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褐黄孢链霉菌的发酵罐发酵•(1)菌种活化• (2)摇瓶种子•(3)发酵罐发酵[7L]2.纳他霉素的提取•(1)纳他霉素的初提•采用甲醇溶媒法,工艺见图。

(2)纳他霉素的精制•取一定重量的粗提物溶于一定量的甲醇中,超声溶解后过滤除去不溶物,采用活性炭柱法和浸泡法进行脱色,最后浓缩干燥得精制物3.纳他霉素产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1)色谱条件•检测器:Biotronik BT3030 UV-VIS检测器;•色谱柱:Thenomenex Primesphere C18HC柱(250nm×4.6mm);•流动相:甲醇:水:磷酸(85:15:0.15,v/v);•流速:1mL/min;•进样量:20μL;•检测波长:303nm;•柱温:室温。

纳他霉素发酵生产实验报告

纳他霉素发酵生产实验报告

纳他霉素的发酵生产、别离纯化及检测〔广州大学生物工程系,广州510006 〕摘要:本实验利用褐黄孢链霉菌斜面菌种,先取约5个接种环的斜面菌种无菌接种到2瓶种子液体培养基中培养24小时,再分别在无菌条件下用移液枪吸取1mL种子培养基转接到6瓶发酵培养基,摇瓶发酵48小时后,连续3天吸取菌液进行镜检,菌液OD值测定,并利用500μg/mL的纳他霉素按照0mL,0.2mL,0.4mL,0.6mL,0.8mL,1.0mL加入量制定标准曲线;摇瓶发酵5天后,合并发酵液,离心获得菌泥,采用2倍菌泥体积的95%酒精,pH值在10~10.5搅拌溶解纳他霉素;离心保留上清液,上清液在Ph值在6.5,冰箱静置3h,纳他霉素在等电点析出;离心,保留产物;产物在55℃真空干燥2h,称重获得0.08g的纳他霉素。

关键词:褐黄孢链霉菌;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等电点溶解;真空干燥引言:纳他霉素是一种多烯烃大环内酯类抗真菌剂,其分子是一种具有活性的环状四烯化合物,含3个以上的结晶水,其外观白色〔或奶油色〕,为无色、无味的结晶粉末,分子式C33H47NO13,分子量为665.73。

微溶于水、甲醇,溶于稀酸、冰醋酸及二甲苯甲酰胺,难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

在pH值高于9或低于3时,其溶解度会有所提高。

纳他霉素具有一定的抗热处理能力,在干燥状态下相对稳定,能耐受短暂高温〔100℃〕;但由于它具有环状化学结构、对紫外线较为敏感,故不宜与阳光接触。

纳他霉素活性的稳定性受PH值、温度、光照强度和氧化剂及重金属的影响,所以产品应该防止与氧化物及硫氢化合物等接触[]。

纳他霉素( Natamycin) 是由一种纳塔尔链霉菌( St rep tomy ces natal ensi s ) 发酵产生的一种二十六元多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能有效地抑制和杀死霉菌及酵母菌,是一种安全、低毒、高效、广谱的抗真菌抗生素和天然的生物防腐剂[ 1]与其它抗菌产品相比,纳他霉素对哺乳动物细胞的毒性极低, 可广泛应用于由真菌引起的疾病.除此之外,纳他霉素的低溶解度,可用其对食品外表进行处理以增加食品的保质期, 不影响风味和口感.目前,全球有30 多个国家批准将纳他霉素用于乳制品、肉制品、果汁饮料、葡萄酒等的生产和保藏[ 2]。

头孢匹林中间体合成

头孢匹林中间体合成

头孢匹林中间体合成
头孢匹林(Cefradine)是一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其中间体的合成通常经过以下步骤:
1. 羟巯基乙酸酯(Hydroxyethylthioacetate)与氨基苯甲醛(Aminobenzaldehyde)反应,生成N-(羟基乙基硫醇基)苯甲酰胺(N-(hydroxyethylthio)benzamide)。

2. N-(羟基乙基硫醇基)苯甲酰胺与苯甲醛反应,生成N-(羟基乙基硫醇基)苯甲酰那脒(N-
(hydroxyethylthio)benzylidineamine)。

3. N-(羟基乙基硫醇基)苯甲酰那脒与4-氯-3-硝基苯甲酰氯(4-chloro-3-nitrobenzoyl chloride)反应,生成N-(羟基乙基硫醇基)苯甲酰(4-氯-3-硝基苯)甲酰胺(N-(hydroxyethylthio)benzoyl(4-chloro-3-nitrophenyl)methyl amide)。

4. N-(羟基乙基硫醇基)苯甲酰(4-氯-3-硝基苯)甲酰胺与头孢菌素(Cephalosporin)反应,生成头孢匹林中间体。

为了提高中间体产量和纯度,上述合成步骤中还需要进行反应条件的优化和纯化工艺的改进。

同时,化学合成方法也可以进一步进行改良,以提高反应效率和减少副产物的生成。

纳他霉素的发酵生产、分离提纯及检测-广州大学实验报告

纳他霉素的发酵生产、分离提纯及检测-广州大学实验报告

纳他霉素的发酵生产、分离提纯及检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班级:XXX学号:XXX姓名:XXX摘要本实验利用褐黄孢链霉菌进行发酵生产纳他霉素,通过对褐黄孢链霉菌进行孢子和种子液培养以及摇瓶发酵培养,使其产纳他霉素,并分离纯化得到0.35g/L纳他霉素。

期间每24h对培养液取样镜检观察菌体生长,并用分光光度计测定OD值。

本实验表明,随着培养时间增加,纳他霉素的含量逐渐增加,菌体生长,菌丝变长而紧密。

关键词纳他霉素摇瓶发酵褐黄孢链霉菌1前言纳他霉素(Natamycin)是一种多烯大环内酯类抗真菌剂,也称游链霉素或匹马霉素(Pimaricin)。

它是由5个多聚乙酰合成酶基因编码的多酶体系合成。

由于它能够专性地抑制酵母菌和霉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防腐和真菌引起的疾病的治疗。

纳他霉素是近白色至奶油黄色结晶粉末,几乎无臭无味,溶点280℃(分解),分子式C33H47O13,相对分子量665.75,结构式如图所示。

纳他霉素是一类两性物质,分子中有一个碱性基团和一个酸性基团,等电点为6.5。

在大多数食品的pH值范围内,纳他霉素是非常稳定的。

高温、紫外线、氧化剂及重金属等会影响纳他霉素低的稳定性。

但可以瞬时高温(温度可达100℃)不影响其活性。

N-Natamycin(3-N-dimethylaminopropylsuccimido)的活性比较低,可能是对它的化学修饰都会降低其活性,纳他霉素是经深层发酵和多步提取工艺精制而成,其制剂通常是50%纳他霉素和50%乳糖的混合物。

纳他霉素的生产菌种主要有Streptomyces chattanovgensis,Streptomyces natulonso, Streptomyces gilvosporeus等3种链霉菌。

本实验所用菌种为褐黄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gilvosporeus),孢子丝螺旋形。

孢子表面带刺。

在发酵过程中,培养液中各成分的浓度和类型都会影响纳他霉素的生物合成,其中碳氮比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氮源促进菌体的生长繁殖,同时要在发酵中流加补充适当的碳源(葡萄糖)。

纳豆芽孢杆菌液体发酵生产_聚谷氨酸(1)

纳豆芽孢杆菌液体发酵生产_聚谷氨酸(1)

纳豆芽孢杆菌液体发酵生产γ-聚谷氨酸刘常金1,郑焕兰1,姜川2,杨婷 1,赵琤1(1.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泰达BIO-X系统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天津 300457)(2.天津城市建设学院环境与市政工程系,天津 300384)摘要: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了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natto)液体发酵生产γ-聚谷氨酸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

结果表明,在25 g/L葡萄糖为碳源,15 g/L蛋白胨为氮源,谷氨酸钠添加量20 g/L的基础上,纳豆杆菌在pH为7.5,接种量为2%,摇床转速为150r/min, 装液量为50mL/250mL三角瓶的条件下液体发酵48 h,发酵液的γ-PGA产量达到11.97 g/L。

产物水解后,经液相色谱检验,初步确定产物为γ-聚谷氨酸。

利用SDS一PAGE电泳对发酵产物的分子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其并非是单一分子量的γ-PGA,而是多种不同分子量的混合体。

关键词:纳豆芽孢杆菌;液体发酵;γ-聚谷氨酸;HPLC;SDS-PAGE中图分类号:Q81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篇号:1673-9078(2009)08-0935-05Production of γ-Poly Glutamic acid via Liquid Fermentation by Bacillus subtilis nattoLIU Chang-jin1, ZHENG Huan-lan1, JIANG Chuan2, YANG Ting1, ZHAO Cheng1(1.TEDA BIO-X Center for Systems Biotechnology, College of Food 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Tianjin 300457,China)(2.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and Municipal Engineering, TianjinInstitute of Urban Construction, Tianjin 300384, China)Abstract: The optimum liquid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of γ-Poly Glutamic acid()produced by Bacillus subtilis natto was obtained through single factor and orthogonal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yield of was 11.97g/L under the following optimum conditions: glucose content 2.5%, peptone content 1.5%, monosodium glutamate content 2%, pH 7.5, fermentation time 48 hours, the shaking speed 150 rpm and sample volume 50 mL in 250 mL shaking flask. The hydrolysate of the product was analyzed by HPLC and determined as γ-PGA. SDS-PAGE showed that the hydolysate was the mixture of γ-PGA with different molecular weights.Key words: Bacillus subtilis natto; Liquid femertation;γ-Poly Glutamic acid;HPLC; SDS-PAGEγ-多聚谷氨酸[Poly-γ-glutmic acid,γ-PGA]是一种高分子氨基酸聚合物,最早于1913年在炭疽芽孢杆菌的细胞荚膜中发现。

抗生素发酵工程..

抗生素发酵工程..

作用机制(四)
作用机制 抗生素 抑制 DNA生 物合成 磺胺类 甲氧苄啶, 氨甲蝶 呤,氨基蝶呤 丝裂霉素C 博来霉素 萘啶酸,奎诺酮 类,新生霉素 桑吉霉素,丰加 霉素 放线菌素D 蒽环类 利福霉素类 主要作用靶位 抑制细菌二氢叶酸合成酶 抑制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
抑制DNA复制时的双链打开 与DNA结合,切断DNA的一条链 抑制细菌DNA促旋酶(拓扑异构酶)
与微管蛋白结合,干扰 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形成。
抑制有 灰黄霉素,长春花 丝分裂 生物碱
作用机制(六)
作用机制 抗生素 抑制能量 抗霉素A,杀稻 代谢 瘟菌素S,干蠕 孢菌素 主要作用靶位 阻碍呼吸链的电子传递,抑制 ATP合成酶
拮抗神经 除虫菌素,双氢 拮抗线形动物和节足动物的神 传递物质 除虫菌素 经传递物质-氨基丁酸,使细 胞神经麻痹,直至死亡
• 2、青霉素的作用机制、抗菌谱及稳定性 • (1)作用机制:抑制细菌的转肽酶,阻止细胞 壁合成中的交叉连接步骤,使处于繁殖分裂期 的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发生障碍,导致菌体细胞 壁损坏,使细胞内因渗透压等原因发生溶解而 死亡。 • (2)抗菌谱:作用于大多数革兰氏阳性细菌及 部分革兰氏阴性细菌。 • (3)稳定性:弱酸性的有机化合物,干燥纯净 的青霉素盐很稳定,pH5-7,6最稳定。
• 5、青霉素发酵工艺流程及发酵控制
青霉素发酵培养流程
(1)培养基的成分 组成和配比对菌体生长发育、发酵单位及质量 C源:碳水化合物,葡萄糖、乳糖 N源:玉米浆、黄豆粉;硝酸铵、氯化铵 无机盐:各种离子 前体物质:苯乙胺、苯乙酸 (2)发酵工艺控制:二级发酵,菌龄、特性、 生长环境 (3)补料及控制:糖、硫酸铵、苯乙酸、氨水、 玉米油 (4)发酵温度、pH及通气搅拌的控制:温度: 26-27℃,pH:6.6-6.9,通气搅拌:1:0.95

纳他霉素产生菌的诱变育种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

纳他霉素产生菌的诱变育种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
3 3 2
中 国抗 生 素 杂 志2 0 1 3 年5 月第3 8 卷第5 期
文章编号 :1 0 0 1 — 8 6 8 9 ( 2 0 1 3 ) 0 5 — 0 3 3 2 — 0 7
纳他霉 素产生 菌 的诱变 育种及其发酵条件 的优化
阎永 贞 魏晓东 那可 金媛 媛 赵波 赵 文杰
( 中国医药工 业研 究总院,上海 医药工业研 究院,创 新药物与制药工 艺国家重 点实验室 ,上海 2 0 0 0 4 0 )
摘要 : 目的 以 纳塔 尔链 霉 菌 ( S t r e p t o m y c e s n a t a l e n s i s ) S I P I . N HF 一 0 9 为 出发 菌株 进 行 诱 变 选 育 和 培 养 条 件 优 化 , 以提 高 其 纳 他 霉 素 的 产 量 。方 法 采 用 紫 外 和 微 波 结 合 对 纳 塔 尔 链 霉 菌 S I P I — NH F . 0 9 进 行 诱 变 选 育 ,并 对 获 得 的高 产 突 变 株 S I P I —获得高产菌株遗传性状稳定 。
关键 词 : 纳 塔 尔 链 霉 菌 ;纳 他 霉 素 ; 诱 变 育 种 :发 酵 条 件 优 化
中图分类号:R9 7 8 . 5
文献标识码: A
M ut a t i o n br e e d i ng a n d o pt i mi z a t i on o f f e r me nt a t i o n f o r h i g h pr o duc t i o n o f
5 ge n e r a t i o ns .Th e f e r me nt a t i o n c o nd i t i o ns o f S I PI — UW . 1 0 — 22 wa s a l s o o p t i mi z e d.R e s u l t s Af t e r t h r e e r o un ds

七位上含有取代的氧亚氨基的新型头孢菌素、它们的制备方法和中间

七位上含有取代的氧亚氨基的新型头孢菌素、它们的制备方法和中间

[19]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局[12]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11]公开号CN 1096298A[43]公开日1994年12月14日[21]申请号93112861.7[22]申请日93.12.11[30]优先权[32]93.06.10 [33]FR [31]9306975[71]申请人鲁索-艾克勒夫公司地址法国巴黎[72]发明人J·阿斯佐迪 C·迪尼 P·福沃 [74]专利代理机构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代理人罗宏 王景朝[51]Int.CI 5C07D 501/56C07D 519/00A61K 31/545权利要求书 10 页 说明书 37 页[54]发明名称七位上含有取代的氧亚氨基的新型头孢菌素、它们的制备方法和中间体及作为药物的用途[57]摘要本发明涉及在侧链7位上含取代的氧亚氨基的新型头孢菌素类、它们的制备方法、它们作为药剂的用途、包含它们的组合物及所获得的中间体。

93112861.7权 利 要 求 书第1/10页 1、通式(Ⅰ)的产品:顺式同分异构体,以(R)或(S)的形式、或以(R,S)混合物的形式、以内盐或与有机酸或无机酸盐的形式存在。

式中R1代表式(K)的基团:其中R11代表一个含1-4个碳原子的烷基、氰基、羧基或烷氧基-羰基基团,其中烷基含1-4个碳原子。

或者R1代表式(L)的基团:A和A′相同或是不同,代表氢原子,与碱金属、碱土金属、镁、铵或有机氨基碱同当量,或者CO2A/CO2A′中只是一个或者两个都代表CO-2, 波浪线表示CH2R2基团可在E位置,也可在Z位置,R2代表在季铵盐形式中的一种下列基团:其中X代表CH2、NH、O或S;Q、J、Y、T、U、V、W和Z是相同的或不同的,它们各自代表CH或N,可以理解,这些环基每个都含1-5个杂原子,这些杂原子中至少有一个是氮原子,这些环基被一个或多个R基或R′基取代。

R和R′是相同的或不同的,代表氢原子、卤素原子、含1-4个碳原子的烷基、含1-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卤素原子、氰基、CO2-Q1,CO-NQ1(Q2),NQ1(Q2),SO2-NQ1 (Q2),CS-NH2,NH-CO-Q1,CH=N-OH,CH=N-O-Q1,CH2-CN,CH2-S-Q1基团,其中Q1和Q2相同或不同,代表氢原子、或含1-4个碳原子的烷基。

枯草芽孢杆菌脂肽类抗生素发酵和提取条件

枯草芽孢杆菌脂肽类抗生素发酵和提取条件

枯草芽孢杆菌脂肽类抗生素发酵和提取条件时间:2008-1-9 作者:不详来源:不详点击数:223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是重要的植物根围促生细菌(PGPR),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起重要作用。

枯草芽孢杆菌能够防治植物病害源于其能够产生多种抗菌物质, 包括脂肽类、肽类、磷脂类、多烯类、氨基酸类和核酸类等多种化合物,这些抗菌物质能抑制真菌、细菌、病毒和菌原体等的正常生长[1,2]。

枯草芽孢杆菌在自然生长和发酵培养后期产生的脂肽类抗生素是其最重要的抗菌物质。

脂肽类抗生素包括伊枯草菌(iturins)、泛革素(fengycins)和表面活性素(surfactin),其中伊枯草菌素和泛革素具有很强的抗真菌活性,而表面活性素对病毒、肿瘤、支原体都有很高的抑制活性[3~7]。

通常可以通过优化培养基和发酵条件来提高抗生素的产量。

研究表明,优化中生菌素[8]的发酵条件能使其产量提高4倍,达到5 000μg/ml;金核霉素[9]在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优化后,产量提高了30%。

本实验室对脂肽类抗生素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研究,开发了脂肽类抗生素生物农药(枯草芽孢杆菌脂肽类生物农药和应用,专利号: ZL200310112769·4)。

枯草芽孢杆菌G1菌株是本实验室研发的脂肽类抗生素生物农药发酵菌株之一,它能产生脂肽类抗生素表面活性素,对防治辣椒病毒病和烟草病毒病均有较好效果(尚未发表)。

本试验旨在研究和优化枯草芽孢杆菌G1菌株的发酵条件和培养基,提高脂肽类抗生素的产量,为进一步中试放大及产业化生产提供依据,从而开辟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新途径。

1 材料与方法1·1供试菌种枯草芽孢杆菌G1菌株,本实验室保存。

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分离自南京江浦农场油菜地。

1·2培养基①Landy [10]培养基(g/L):葡萄糖20,L-谷氨酸5,KH2PO41,MgSO4·7H2O 0·5,KCl 0·5,酵母粉1,L-苯丙氨酸2×10-3,MnSO45×10-3,CuSO4·5H2O 0·16×10-3,FeSO4·7H2O 0·15×10-3;②Landy修饰培养基Ⅰ:将Landy培养基的L-谷氨酸换为谷氨酸钠;③Landy修饰培养基Ⅱ:将Landy培养基的葡萄糖换为蔗糖,L-谷氨酸换为谷氨酸钠;④LB培养基(g/L):蛋白胨10,NaCl 10,酵母粉5;⑤无机盐培养基[11]:葡萄糖40g/L,KH2PO430mmol/L,NH4NO350mmol/L, Na2HPO440mmol/L,MgSO4800μmol/L,FeSO44μmol/L,CaCl27μmol/L,Sodium EDTA4μmol/L。

阿尼芬净合成前体棘白菌素B发酵条件优化

阿尼芬净合成前体棘白菌素B发酵条件优化

阿尼芬净合成前体棘白菌素B发酵条件优化牛坤;吴豪;毛健;邹树平【摘要】阿尼芬净为新一代棘白菌素类抗生素,其前体物质棘白菌素B(ECB)发酵单位的高低将直接影响阿尼芬净的市场前景.利用构巢曲霉发酵合成ECB,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不同参数对ECB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温培养有利于ECB的合成,选择前3天37℃培养,后9天25℃培养,ECB产量可达1 237 mg/L,比25℃恒温培养提高了69.9%;最佳的初始pH为6.5;添加0.6 g/LZnCl2可使ECB产量达到1 100 mg/L,比初始发酵培养基提高了69.2%;前体物质脯氨酸及鸟氨酸的添加可以显著提高ECB产量,在第6天添加2 g/L脯氨酸或在第3天添加2 g/L鸟氨酸可使ECB 产量分别提高57.4%和55.2%.【期刊名称】《发酵科技通讯》【年(卷),期】2017(046)001【总页数】5页(P11-15)【关键词】棘白菌素B;构巢曲霉;发酵;条件优化【作者】牛坤;吴豪;毛健;邹树平【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4;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4;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4;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2棘白菌素类抗生素是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一组天然产物,具有类似的环状多肽核心和不同的脂肪酸侧链,能够非竞争性地抑制真菌细胞壁β-1,3-葡聚糖合成酶的活性,从而达到抗真菌的目的[1].FDA已批准上市的这类药物包括卡泊芬净(Caspofungin)、米卡芬净(Micafungin)和阿尼芬净(Anidulafungin),其中前两者已在国内上市,阿尼芬净已在国内临床中[2-3].阿尼芬净是由前体化合物棘白菌素B(ECB)经犹他游动放线菌产生的酰化酶作用脱去侧链亚油酰基,然后在DMF中与活性中间体4″-戊氧基-[1,1′,4′,1″]三苯基-4-甲酸-2,4,5-三氯-苯基酯反应制得.ECB 与阿尼芬净的化学结构式[4]分别为ECB是合成阿尼芬净的主要前体化合物,其发酵单位的高低将直接影响阿尼芬净的市场前景.根据文献和专利报道,目前国内外ECB 均是利用微生物发酵制备,其中主要是以构巢曲霉(Aspergillus nidulans)进行发酵[5-6].Papagianni等[7]综述了发酵过程中接种量、碳氮源种类及浓度、pH、温度和搅拌速率等因素对构巢曲霉生长的影响,当温度从23 ℃提高至37 ℃后,构巢曲霉的比生长速率从1.54 h-1增加至3.24 h-1,菌体生长加快,可见提高温度有利于构巢曲霉的生长.Benz等[8]通过红外、核磁共振等方法确定了ECB的分子结构,且发现其水解成分中包括了亚油酸、4-羟基-L-脯氨酸、4-羰基-L-脯氨酸、L-苏氨酸、(2S,3S,4S)-4-甲基-3-羟脯氨酸等,并且发酵培养基中添加碳酸盐、磷酸盐、硫酸盐及硝酸盐等组分对ECB产量的提高均有促进作用.目前,关于ECB发酵的文献报道较少,国内尚无企业生产阿尼芬净,导致其市场垄断、价格高.因此,现阶段对阿尼芬净的高效生产技术进行研发,实现其国产化,将有助于打破国际制药企业的垄断,为患者提供价廉质优的抗真菌药物,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笔者采用单因素实验,初步考察了发酵温度、初始pH、金属离子和前体等对ECB发酵过程的影响,以确定最优发酵条件,为阿尼芬净的工业化生产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1.1 菌种构巢曲霉Aspergillus nidulans ZJB09223,由本实验保藏.1.2 培养基斜面培养基:PDA培养基.种子培养基(g/L):葡萄糖10,甘油10,棉籽粉25,pH 6.8~7.0,121 ℃灭菌20 min. 初始发酵培养基(g/L):花生油20,甘油10,蛋白胨10,L-脯氨酸1,甘露醇90,豆粉40,K2HPO4·3H2O 8,MgSO4·7H2O 0.5,MnSO4·H2O 0.1,FeSO4·7H2O0.05,CaCl2 0.3,pH 7.0,121 ℃灭菌20 min.1.3 主要仪器与设备恒温调速摇床(上海杜科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DKY-1);高效液相色谱(日本SHIMADZU);高压蒸汽灭菌锅(日本SANYO,MLS-3780);电子分析天平(上海精密仪器仪表有限公司FA2004);高速冷冻离心机(美国Bechman Coulter,X-22).1.4 培养方法1.4.1 斜面培养将传好种的斜面置于25 ℃培养箱中培养8~16 d,菌落表面呈现墨绿色后取出置于15~20 ℃室温,继续培养,一般5~20 d都可接种用于种子培养.1.4.2 种子液培养接种后的种子培养基在220 r/min,25 ℃条件下培养2 d.1.4.3 摇瓶发酵培养发酵温度、初始pH、金属离子及前体物质添加等实验均在摇瓶中进行.按照10%接种量进行接种,接种后在220 r/min,25 ℃条件下培养12 d,第6天起定时取样测定ECB产量.每个条件做3个平行样,最终结果取平均值.1.5 分析方法发酵液预处理:取1 mL发酵液12 000 r/min离心8 min,弃上清.所得菌体加入1 mL甲醇,25 ℃振荡萃取30 min,12 000 r/min离心8 min,留上清液备用.残留菌体中再加入1 mL甲醇重复萃取,25 ℃振荡摇匀30 min,12 000 r/min离心8 min,所得上清液与前一步上清液合并,12 000 r/min离心2 min,上清液用0.45 μm水膜过滤,进行检测.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产物ECB采用HPLC进行检测,色谱柱为ODS-C18柱(大连依利特,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V(乙腈)∶V(甲醇)∶V(水)=2∶7∶1,流速为1.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22 nm,进样量20 μm,柱温40 ℃.2.1 发酵温度对ECB产量的影响发酵温度是影响菌体生长和代谢的关键因素,本实验着重考察了温度对产物ECB的影响.图1结果表明:发酵温度由25 ℃提高至37 ℃的过程中,ECB的质量浓度随温度的升高呈现降低的趋势;最佳发酵温度为25 ℃,此时ECB最高质量浓度为728 mg/L;而当温度提高至37 ℃后,基本无ECB产生,由此可知低温有利于ECB的合成. 实验过程中发现温度过低不利于菌体生长,因此本实验考虑在培养过程中进行温度的调节,以得到最佳的温度控制方式.实验开始(第0天)在25,28,37 ℃条件下进行发酵培养,然后分别在第3天、第6天和第9天进行温度调节,具体调节方式为:由28 ℃和37 ℃调节至25 ℃,培养至发酵结束;由25 ℃调节至28 ℃,培养至发酵结束.分别测定ECB质量浓度,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前3天采用较高温度(28~37 ℃)培养,后续采用低温(25 ℃)培养,ECB质量浓度有较大的提高;前3天采用37 ℃培养,之后降低温度至25 ℃培养,ECB发酵质量浓度由728 mg/L提高至1 237 mg/L,比25 ℃恒温培养提高了69.9%.这可能是由于ECB的发酵过程为生长非偶联型,在发酵前3天采用37 ℃培养可以使菌体大量快速生长,而3天后ECB开始合成,此时降低温度则有利于ECB的产生.研究也表明构巢曲霉比生长速率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是温度升高后菌体出现失水加剧的现象,最终会导致目标化合物的合成量降低,这与本实验的结果一致,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这种温度调节方式可以使ECB的质量浓度显著增加[7].2.2 初始pH值对ECB产量的影响pH值也是影响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重要因素.由文献可知:中性pH值有利于构巢曲霉菌体生长和孢子生成,而当pH小于3时则不利于菌体生长,不同初始pH值对产物的合成也具有重要影响[7].本实验着重考察了初始pH值对ECB产量的影响.由图2可知:在初始pH值4.5~9.5范围内,ECB的质量浓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佳的初始pH值为6.5,此时,ECB的发酵产量为1 116 mg/L;而当pH小于6或者大于7时,ECB质量浓度会降低至500 mg/L以下.因此过酸或过碱性的环境均不适合ECB的合成.2.3 金属离子对ECB产量的影响文献报道,金属离子对卡泊芬净合成前体Pneumocandin B0的发酵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本实验考察了金属离子对ECB产量的影响[9].图3为最佳金属离子浓度下ECB的发酵情况,从结果可以看出:金属离子对ECB发酵产量也有重要影响,在初始发酵培养基中,ECB质量浓度约为640 mg/L,Cu2+和Zn2+的添加可以使ECB的质量浓度提高,当添加0.6 g/L ZnCl2时,ECB质量浓度可以达到1 100 mg/L,比初始培养基的结果提高了69.2%,而Co2+对ECB质量浓度的影响不大.2.4 前体浓度及添加时间对ECB产量的影响2.4.1 脯氨酸对ECB产量的影响相关文献中报道脯氨酸对真菌类微生物的生长与代谢有着重要的作用[10-11].实验考查了不同脯氨酸质量浓度及添加时间对ECB发酵结果的影响.以初始发酵培养基为对照,在不同时间向发酵液中添加脯氨酸,使其最终质量浓度分别为2,5,8 g/L,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第0天添加1 g/L脯氨酸的对照组,ECB质量浓度为540 mg/L左右,而在不同添加时间下,2 g/L的脯氨酸添加量均表现出较好的效果;在第0天添加2 g/L脯氨酸,ECB质量浓度最终达到780 mg/L左右,并且随着脯氨酸质量浓度的上升而下降;在第3天添加2 g/L脯氨酸,ECB质量浓度最终达到700 mg/L左右;第6天添加2 g/L脯氨酸,ECB质量浓度达到886 mg/L左右;第9天添加2 g/L脯氨酸,ECB质量浓度则为840 mg/L左右.由上述结果可知:在第6天添加2 g/L的脯氨酸效果最佳,ECB质量浓度比初始培养基提高57.4%.2.4.2 苏氨酸对ECB产量的影响除脯氨酸之外,本实验还考查了不同苏氨酸质量浓度及添加时间对ECB发酵结果的影响.以初始发酵培养基为对照,在不同时间向发酵液中添加苏氨酸,使其最终质量浓度分别为2,5,8 g/L,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苏氨酸对ECB产量的影响较小,而且苏氨酸质量浓度过高(8 g/L)会抑制ECB的合成,不同时间添加苏氨酸均使ECB 的质量浓度降低,因此选择苏氨酸的最终添加质量浓度2 g/L;由添加时间看出,选择在第0天(发酵初始)添加苏氨酸,可使ECB质量浓度由524 mg/L提高至639 mg/L左右,产量提高了21.9%.2.4.3 鸟氨酸对ECB产量的影响本实验还考查了不同鸟氨酸质量浓度及添加时间对ECB发酵结果的影响.以初始添加2 g/L脯氨酸的发酵培养基为对照,在不同时间向发酵液中添加鸟氨酸,使其最终质量浓度分别为2,5,8 g/L,结果如表4所示.表4表明:在第3天添加2 g/L鸟氨酸时,ECB质量浓度会有大幅度提高,最终质量浓度达到1 204 mg/L左右,比对照组提高了55.2%;在发酵第6天添加鸟氨酸时,ECB质量浓度会随鸟氨酸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添加8 g/L鸟氨酸可以使ECB质量浓度提高至1 173 mg/L左右,而在第9天添加鸟氨酸则对ECB的质量浓度影响不大.因此,分析实验结果本实验选择在发酵第3天添加2 g/L鸟氨酸.采用单因素实验对抗真菌药物阿尼芬净的前体物质ECB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结果如下:高温有利于菌体生长,低温培养有利于ECB的合成,选择在前3天37 ℃培养,后9天25 ℃培养,可以使ECB的最终质量浓度达到1 237 mg/L,比25 ℃恒温培养提高了69.9%;最佳初始pH为6.5,pH小于6或大于7均不利于ECB的合成;金属离子Cu2+和Zn2+有利于ECB的合成,而Co2+对ECB合成的促进作用不大,添加0.6 g/L ZnCl2可以使ECB的质量浓度提高69.2%;最佳前体物质为脯氨酸与鸟氨酸,选择在发酵第6天和第3天添加2 g/L脯氨酸和鸟氨酸,ECB发酵产量分别达到850,1 204 mg/L.在上述最优发酵条件,ECB发酵单位可以达到1 200 mg/L以上.通过对ECB发酵过程中基本培养条件的优化,提高了ECB的发酵产量,为阿尼芬净的工业化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当然笔者所涉及的只是初步工作,今后还有许多工作需要进行,例如发酵罐实验的优化与放大,而本实验也为今后工作的展开提供参考.【相关文献】[1] 曹国颖,傅得兴.新型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阿尼芬净[J].中国新药杂志,2005,14(11):1358-1361.[2] 李岷,沈永年,吕桂霞,等.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9,4(4):249-256.[3] BERGOGNE-BÉRÉZI N E. Anidulafungin, a new antifungaldrug[J].Antibiotiques,2007,9(3):212-215.[4] 王海燕,李晓露,蒋沁,等.Echinocandin B的分离纯化工艺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2,37(3):216-219.[5] COCKSHOTT A R, SULLIVAN G R. Improving the fermentation medium for Echinocandin B production. Part I: sequential statistical experimental design[J].Process biochemistry,2001,36(7):647-660.[6] COCKSHOTT A R, HARTMAN B E. Improving the fermentation medium for Echinocandin B production. Part II: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J].Process biochemistry,2001,36(7):661-669.[7] PAPAGIANNI M. Fungal morphology and metabolite production in submerged mycelial processes[J].Biotechnology advances,2012,22(3):189-259.[8] BENZ F, KNÜSEL F, NÜESCH J, et al. Metabolic products of microorganism 143. Echinocandin B, a new polypeptide antibiotic from Aspergillus nidulans var echinulatus: isolation and building units[J].Helvetica chimica acta,1974,57(8):2459-2477.[9] TKACZ J S, GIACOBBE R A, MONAGHAN R L. Improvement in the titer of echinocandin-type antibiotics: a magnesium-limited medium supporting the biphasic production ofpneumocandins A0 and B0[J].Journal of industrial microbiology,1993,11(2):95-103. [10] PETERSEN L A, HUGHES D L, HUGHES R, et al. Effects of amino acid and trace element supplementation on pneumocandin production by Glarea lozoyensis: impact on titer, analogue levels,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new analogues of pneumocandin B0[J].Journal of industrial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2001,26(4):216-221.[11] 刘靓,娄忻,张莉,等.卡泊芬净合成前体Pneumocandin B0的发酵工艺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1,28(9):80-82.。

纳塔尔链霉菌产纳他霉素发酵条件的优化

纳塔尔链霉菌产纳他霉素发酵条件的优化

纳塔尔链霉菌产纳他霉素发酵条件的优化阎永贞;那可;魏晓东;金媛媛;赵波;赵文杰【期刊名称】《中国抗生素杂志》【年(卷),期】2013(038)006【摘要】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最陡爬坡试验与响应面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对纳塔尔链霉菌(Streptomyces natalensis)SIPI-120620产纳他霉素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培养基中的玉米淀粉、葡萄糖和NaC1是影响纳他霉素产量的关键因子.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为:玉米淀粉70g/L、葡萄糖10.7g/L、黄豆饼粉15g/L、酵母粉20g/L、NaCll.3g/L、碳酸钙2g/L及初始pH6.5.此试验条件下,纳他霉素产量达到4.09g/L,比原培养条件提高了1.86g/L倍.%The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of Streptomyces natalensis SIPI-120620 was optimized by PlackettBurman design combined with the path of steepest ascent method an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ajor factors on natamycin fermentation were corn starch,glucose and NaC1.The optimal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were as follows:corn starch 70g/L,glucose 10.7g/L,2% soybean cake powder 15g/L,yeast powder 20g/L,NaC11.3g/L,CaCO3 2g/L and initial pH6.5,Under this conditions,4.09g/L natamycin was obtained,which was 1.86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initial conditions.【总页数】6页(P424-429)【作者】阎永贞;那可;魏晓东;金媛媛;赵波;赵文杰【作者单位】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创新药物与制药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40;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创新药物与制药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40;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创新药物与制药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40;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创新药物与制药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40;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创新药物与制药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40;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创新药物与制药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1【相关文献】1.利迪链霉菌 G117产纳他霉素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J], 闫徳博;卢彩鸽;王俊丽;刘德文;于莉;刘伟成2.植物激素对纳塔尔链霉菌发酵产纳他霉素的影响 [J], 魏宝东;王利艳;于思雯;潘娅慧3.响应面法优化褐黄孢链霉菌ZM701产纳他霉素发酵培养基 [J], 张艳敏;董学前;张永刚;王伟;刘元涛;刘建军4.褐黄孢链霉菌纳他霉素发酵条件优化 [J], 骆健美;金志华;岑沛霖5.纳塔尔链霉菌产纳他霉素发酵条件优化 [J], 葛菁萍;黄守锋;乔春明;刘坤;平文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利用动力学模型探讨甲萘醌对脱氮假单胞杆菌发酵过程的影响

利用动力学模型探讨甲萘醌对脱氮假单胞杆菌发酵过程的影响

利用动力学模型探讨甲萘醌对脱氮假单胞杆菌发酵过程的影响杨勇;刘群;章帅文;李昆太【期刊名称】《生物灾害科学》【年(卷),期】2018(041)003【摘要】以脱氮假单胞杆菌为供试菌,通过外源添加氧化应激诱导剂甲萘醌,测定了维生素 B12发酵过程中代谢特征参数,应用 Logistic、Luedeking-Piret 和Luedeking-Piret 修正模型建立了氧化应激状态下菌体生长、产物积累和基质消耗的动力学方程,采用Origin9.0软件对其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获得动力学模型参数.研究结果发现:甲萘醌可以加快菌体生长、加速总糖消耗,但对维生素 B12合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拟合结果表明甲萘醌能够有效降低菌体的最大比生长速率μm、提高总糖的比消耗速率、降低维生素B12合成的比生成速率,延缓稳定期出现的时间,且拟合相关系数R 2均达到90%,说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本研究实验条件下脱氮假单胞杆菌的细胞生长、产物合成和底物消耗过程,为接下来深入研究不同氧化应激状态下的菌体代谢变化特征提供参考.【总页数】8页(P184-191)【作者】杨勇;刘群;章帅文;李昆太【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西南昌 330045;江西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西南昌 330045;江西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西南昌 330045;江西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西南昌 33004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24【相关文献】1.柠檬酸钠对脱氮假单胞杆菌发酵产维生素B12代谢过程的影响 [J], 杨勇;龙悦;吴志明;夏薇;李昆太2.甜菜碱对脱氮假单胞杆菌发酵产VB12的影响 [J], 王振国;曹云峰;陈学军;李永亮;李昆太;张嗣良3.氧化应激诱导剂甲萘醌对脱氮假单胞杆菌代谢过程的影响 [J], 杨勇;刘群;章帅文;李昆太4.利用动力学模型探讨甲萘醌对脱氮假单胞杆菌发酵过程的影响 [J], 杨勇; 刘群; 章帅文; 李昆太5.Zn2+、Co2+和DMBI对脱氮假单胞杆菌发酵生产VB12的影响 [J], 李昆太; 刘东洪; 庄英萍; 王永红; 张嗣良; 赵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纳他霉素概述之欧阳家百创编

纳他霉素概述之欧阳家百创编

第一章纳他霉素概述欧阳家百(2021.03.07)纳他霉素早在1955年被Struyk等人发现,他们从南非纳他州的土壤中分离到的纳塔尔链霉菌(Streptomyces natalensis)培养液中分离出了一种新的抗真菌物质,当时称为Pimaricin(匹马菌素);4年后美国人Burns等从土壤中分离到了一株恰塔努加链霉菌Streptomyces chattanoogensis,并从其培养物中分离到了Tennecetin(田纳西菌素)。

此后的研究证明匹马菌素和田纳西菌素为同一物质,并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统一命名为纳他霉素(Natamycin)。

第一节纳他霉素的性质一、纳他霉素的分子结构纳他霉素为四烯大环内酯,四烯系统呈全顺式,内酯环上C9-C13部位为半缩醛结构,含有一个由糖苷键连接的碳水化合物基团,即氨基二脱氧甘露糖(Mycosamine)。

其化学结构式如图1-1所示。

纳他霉素是两性物质,分子中含有一个碱性基团和一个酸性基团,其电离常数pKa值分别为8.35和4.6,等电点为6.5,熔点为280℃。

纳他霉素存在两种构型:烯醇式和酮式,这就使得其难溶于多种溶剂。

图1-1 纳他霉素的分子结构二、纳他霉素的理化性质纳他霉素是一种多烯大环内酯类抗真菌物质,呈白色或乳白色结晶粉末,含3个结晶水,几乎无臭无味。

分子式为C33H47NO13,分子量为665.75。

纳他霉素的紫外光谱如图1-2所显示,分别在290nm、303nm、318nm处有强吸收峰,280nm处有峰肩,220nm处有宽峰。

由于纳他霉素含有四烯环,因此在280~320nm 之间出现吸收峰,而在220nm的最大吸收是由于纳他霉素含有发色团。

纳他霉素的四烯发色团给分子一种高不饱和特性,可与溴和含活性氧的化合物如高锰酸钾、高硫酸盐及过氧化物相互作用;另一方面,它以环氧族形式保持弱氧化性,纳他霉素在冰醋酸中用热的碘化物处理后会析出碘。

纳他霉素酸解可以释放出海藻糖氨,内酯可以通过图1-2 纳他霉素的紫外光谱碱水解作用皂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S P一1 发 酵 的
1 1 S 1的斜 面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 P一
S P一1的产 生
菌 Z一 0 2的孢子斜 面培养 基是高 氏合成 I 20 号琼脂平
板( 培养 基是 2 可溶性 淀粉 ,% K O ,.5 a 1 % 1 N 00 %N C ,
0 0 % K H O ,. 0 % F S 4・ H O, . 5 Mg0 . 5 2 P 4 0 0 1 eO 7 2 0 0 % s 4
12 S . P一1的种 子 培养基 及 培养 条件
林 的金 葡菌 ( R A) 表葡 菌 ( S ) M C为 8 MS 、 MR E 的 I
m , 5种氨基 糖苷 类抗生 素 ( L对 庆大霉 素 、 链霉 素 、 卡
1 %黄 豆 粉 ,. % 酵 母 粉 ,、 % C C H 值 65 05 01 a O ,p ., 20 L三角瓶装 5 L培养 基。消毒 后 , 5m 0m 将斜 面孢 子 挖块 接种 于种 子培 养基 , 于 2 c 、 2 0/ i 置 8I = 2 rmn的旋 转摇床上振荡培养 4 h 8。 13 S . P一1 的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3 %葡萄糖 ,% 1
2 S P一1的分 离 和H
产生菌 Z一 02的发酵液 的滤液 以等体积 的乙酸 20
乙酯萃取 , 用无水硫酸钠脱水 、过 滤 、减压浓缩 , 获得 粗品。粗品上硅胶 柱层 析分离 , C C : e H(9 1 以 H 1 M O 4 :)
图1 S P一1的化 学 结 构
程中 , 从产生菌 Z一 0 2的发酵产物 中, 20 分离 纯化得到 抗生素 S 1 经结构分析 和查新 , P一 …, 该化 合物 与 已知 抗生素(+)一 r t pr 一致 , Cy o o n ps i 为具有广 泛生物 活性 的 3 4一 i do 2 —N p to 2 3一b pr , dh r 一 H y ahh 一[ , ] y n一 , a 5
那霉素 、 巴龙 霉素 、 妥布霉素 ) 高度耐药 ( I 5 0 g M C> 0  ̄ /
m ) L 的产 钝化 酶 粪肠 球 菌 临床 菌株 有 一定 的抑 制 活 性, 对革兰 氏阴性菌 的抗 菌活性较 弱。本文报 道 S P— I 的发酵 , 理化性质 , 菌活性 的研究结果 。 抗
周建 琴 游 雪 甫 沈 继 虹 汪 , , , 月 王 , 振 高凌 玉 金 文 藻 孙 承 航 , , ,
10 5 0 0 0; 5 10 ) 4 0 4
( .中国 医学科 学院 中国协 和 医科 大学 医药 生物技 术研 究所 , 京 1 北 2 .桂 林 医学院 药 学 系,广 西桂 林
花生饼粉 , % 酵母粉 ,. %蛋 白胨 ,. 1 05 0 1% C C p aO, H
值 65 5 0m . , 0 L三角瓶装 10m 0 L发酵培养基 。培养好 的种子 以 5 的接种量转入发酵培养 基 中, 于 2 c 、 % 置 8I = 2 0/ i 0 rr n的旋转摇床上振荡培养 10 。 a 2 h

要: 从产生茵 Z一 0 2的发 酵产物 中, 20 纯化得到抗 生 素 s P一1 属 于有广 泛生物 活性但 少见的 3 4一dhdo一 , , iyr
2 H—N p to 2 3一b p r 5 1 ahh 一[ , ] ya n一 ,0一qioe 类化合 物, unns 该化合物与 已知抗生素 ( +)一Cy t p r rp soi o n一致 。s 1 P一 对 2 革兰氏阳性 茵和革 兰氏阴性 茵进行 了体 外抑 茵活性评 价 , 3种 抗茵谱表 明 :P一1对 G s 茵有一定 的抑 制活性 , 对 I床分 离的耐 甲氧西林的金葡 茵( S 、 葡茵( S ) 中等程度 的抑 制 , C为 8 gm 对 革兰 氏阴性 茵 MR A) 表 MR E 呈 MI I / L,  ̄
的抗 菌活 性 较 弱 。
关键词 : 酵; 化性质 ; 发 理 生物 活性 ; rp so n Cy t p r o i
中图分类号 :9 6 Q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8 6 2 20 )4— 0 9— 3 10 —9 3 (0 7 0 0 2 0
在利用化学筛选方法获得新染料类抗 生素研究过
F g 1 Ch mi ̄ sr cu e o P 一1 i e c tu t r fS
收 稿 日期 :07— 3—1 ; 回 日期 :0 7—0 20 0 9修 20 4—2 8
作者简介: 周建琴 (9 3一) 女 , 16 , 硕士 , 副主任技师 , E—m i:aqnh u00 a o.o c ; al inizo2 0 @yho cn. n j

1 0一q i ns 化合物 … , u oe 类 n 通过抗 菌谱 的研究 , 明 s 表 P

7 , , %琼脂 ) H值 7 0 2 c , HO 2 p . ;8I 培养 7~ 0 。 = 1 d 2 %葡 萄糖 ,
1 G 菌有一 定的抑 制活性 , 临床分 离耐 甲氧西 对 对
维普资讯
第2 4卷第 4期 20 0 7年 7月
生 物 学 杂 志
J RNAL OF B OL GY OU I O
V0 . 4 N . 12 o 4
J n,0 7 u 20
N p to 2 3一b] yadoe 类 抗 生素 S ahh 一[ , prn ins P一1 的发 酵 、理 化 性 质 及 活 性 研 究
通讯作者: 承航 。 孙
基金项目: 本研究获得科技院校社会公益研究 专项基金 ( 目编号 :0 5 I100)的资助 项 20 DB J9
2 9
维普资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