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载体演变过程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档案载体及其产生与演变

中国古代档案载体及其产生与演变

中国古代档案载体及其产生与演变档案是一种载体,是保存和传承历史信息的工具。

在中国古代,档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了历史的见证和传承。

古代档案载体的产生与演变,反映了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迁和发展。

本文将从古代档案载体的产生、演变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1. 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字载体,产生于商代晚期至西周初期,是商代卜辞文的一种。

甲骨文是商代贵族用牛、龟甲等动物的骨或甲面上所刻的文字,记录了当时的政治、宗教、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档案记录的开始,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档案载体的产生。

2. 金石文金石文是在金石上所刻的文字,包括石刻、铜器铸文等。

金石文是中国古代档案载体的重要形式之一,它记录了古代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金石文的产生与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档案载体向多样化、多样性方向发展的趋势。

3. 纸质文书纸质文书是中国古代档案载体的重要形式之一,产生于汉代,随着纸的发明和普及而逐渐成为主要的载体。

汉代以后,纸质文书成为古代官方和民间记录重要事务的主要形式,记录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具有丰富的历史信息。

二、古代档案载体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1. 作为官方记录的载体古代档案载体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官方记录的主要载体。

在古代中国,各级政府和官府都有专门的机构负责记录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信息,这些信息都被记录在不同的档案载体上。

这些档案载体记录了古代社会各个方面的变迁和发展,成为了历史研究和社会管理的重要依据。

2. 作为历史记载的工具3. 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古代档案载体是中国古代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古代档案载体记录了古代社会的众多文化传统和习俗,保留了古代文化的精髓,为后人了解和传承古代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三、古代档案载体的产生与演变反映的社会变迁和发展。

中国古代档案载体及其产生与演变

中国古代档案载体及其产生与演变

中国古代档案载体及其产生与演变中国古代档案载体是一种记录和保存信息的物质工具,包括木简、竹简、纸张等材料。

它们的产生与演变与中国的国家制度、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密切相关。

最早的档案载体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那时主要使用的是木简。

木简是一种由竹木制成的薄片,上面可以刻写文字。

这种载体主要用在官府、军队等机构,用于记录文件。

随着中国文字的发展,竹简逐渐被纸张取代。

纸张的制作技术在东汉时期已经相当完善,成为主要的档案载体。

纸张的优势在于便于制作、保存和传播,极大地方便了记录和管理工作。

在中国古代,档案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早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中国就已经有了档案管理制度。

秦朝的统一使档案管理更加规范,秦始皇还下令焚书坑儒,同时将已有的史书、文献、官方档案统一收集起来,编纂成《秦记》。

这是中国古代档案管理史上的重要事件。

随着后代王朝的更迭,档案管理也陆续有了新的发展。

南朝梁代的沈约是中国档案管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著有《太仓记》一书,详细介绍了当时的存档方法和流程。

唐代的宰相魏征也对档案管理提出了诸多建议。

宋代是中国档案管理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期,多种记录和储存技术被广泛运用。

例如宋徽宗因喜欢读书,设立了多个图书馆,进行了大量藏书工作。

随着纸张的普及,档案的数量也大幅度增加。

元代是中国档案管理史上的转折时期。

元朝时期,由于政权的更替,许多古代纸质档案被遗失或毁坏。

至明朝时期,档案管理逐渐恢复,并在明代中期达到顶峰。

中国古代档案载体的产生与演变是与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们的产生和演变,不仅记录了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信息,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进程。

档案管理的发展和完善,有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和文化的传承。

中国古代档案载体及其产生与演变

中国古代档案载体及其产生与演变

中国古代档案载体及其产生与演变
档案是一种记录与保存信息的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古代,档案的产生与演变经历了多个阶段,也具备了多种不同的载体形式。

古代中国的档案载体主要包括竹简、木牍、纸张和绢帛等材料。

这些材料具备了不同的特点和用途,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展状态。

竹简作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档案载体之一,起源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商代和西周时期。

竹简的制作相对简单,以竹子为材料,将竹子切割成形,然后打磨、穿孔,最后用绳子穿过孔口进行束缚。

竹简的优点是质轻易携带,适合作为行走之间的记录工具。

在古代中国的档案中,竹简被广泛用于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的记录。

随着时间的推移,竹简逐渐被木牍取代。

木牍是一种由木材制成的扁平片,通常是用于记录重要的法令、政令等文件。

相比竹简,木牍更为坚固,容易维持保存,尤其适合长时间的保存。

在中国古代档案中,许多重要的历史文件和政策都是以木牍为载体。

纸张的出现和普及,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古代档案的保存方式。

纸张的制作工艺由西域传入中国,和丝绸一同成为中国古代重要的贸易品。

纸张相比竹简和木牍更为轻薄柔软,便于卷轴式保存,并且可以复制和传播。

在纸张的出现后,许多历史文献和重要文书被保存在纸帛上,逐渐形成了行政、文化、教育等方面广泛应用的档案载体。

古代中国的档案载体主要包括竹简、木牍、纸张和绢帛等。

这些载体形式的演变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这些档案载体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我们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珍贵的线索。

中国古代档案载体及其产生与演变

中国古代档案载体及其产生与演变

中国古代档案载体及其产生与演变中国古代档案载体主要包括竹简、木牍、纸张等多种材质。

这些载体不仅是古代中国重要的文献材料的载体,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与制度的重要见证。

竹简,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种档案载体。

竹简起源于商代,发展于西周,延续至汉代。

竹简的制作需要从竹子中挑选精细的、均匀的竹片,然后在竹片上刻划文字,进行投五千、十万贯之大赌赛,最后捆绑起来。

由于竹简质地坚韧,保存能力强,而且被广泛使用,使得竹简成为了中国古代重要的文献材料的载体。

竹简虽然保存较好,但由于构造复杂、易燃等缺点,随着纸张的出现,逐渐淘汰。

木牍,是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另一种档案载体。

木牍在战国时期出现,主要是将制定好的法律、政令等公开宣布。

木牍的制作需要挑选材质坚硬、结构紧密的木料,然后刻划文字。

相比于竹简,木牍的制作工序更为简单,且保存条件更为宽松。

但由于木牍较为笨重,难以携带,而且字形容易模糊,所以在唐代以后被纸张所代替。

纸张是中国古代档案载体中的一种重要材料。

纸张始于汉朝,最早是用树皮或麻纤维制成的,随着制造技术的发展,逐渐从原始的手工制作逐步进入到机械化制造。

纸张的制作工艺流程相对简单,这种材料在保存能力、携带方便等方面显得十分优越,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古代中国的文字记载及文件储存。

在纸张、木牍、竹简等不同载体的演变过程中,中国古代的档案管理制度也不断演变和完善。

如秦朝实行的“均田制”,需要对田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记录和管理;唐朝时期的“转运运使”,则需要记录运输事宜和封官管库等等。

这些制度及其下属的官员们为了记录、管理各种事项而产生了大量的文献,这些文献成为古代中国档案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档案载体的产生和演变既是中国古文化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档案管理制度发展的重要历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档案载体的演变

档案载体的演变

档案载体的演变自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档案已伴随人类走过5000多年的历史,忠实地记录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世界各文明古国都留下了形态各异的档案遗产,反映了人类迈出的每一个步伐,成为我们了解祖先,认识过去,展望未来不可或缺的依据。

我国档案工作的历史源远流长,现存最早的档案是商代的甲骨档案,之后又出现了青铜铭文档案、简牍档案、金石档案、缣帛档案等,以及我们今天所看到最多的纸质档案。

近百年来,由于科技的发展,档案的形式日渐增多,大量出现了照片、录音、录像、缩微、光盘档案等。

下面让我们简要回顾人类有史以来璀灿的档案文化遗产。

泥板档案是古代刻写在粘土板上的文书。

是西亚地区古代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赫梯、波斯和亚述,古埃及和古希腊的遗物。

其文字因笔画一头粗一头细,状如楔子,故被后人称为楔形文字。

作为档案保存的泥板在末端刻有该文书的关键词或主题词,以便分类保管。

泥板文书一直被使用到大约公元一世纪才逐渐淘汰。

纸草档案是古代用纸草纸制作的文书。

纸草又称纸莎草。

是尼罗河下游沼泽地带生长的一种植物。

纸草纸比岩石、泥板轻便,易于书写,约从公元前30世纪开始被广泛使用。

纸草档案最早于1752年发现于意大利,已发现的纸草档案包括房地产契据、合同书、测产清单、公务决议、书信、古典著作等,其中著名的有都灵纸草、莱顿纸草、哈里斯大纸草等。

甲骨档案是中国古代以龟甲、兽骨为载体的原始记录。

主要产生于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的占卜活动中。

殷墟甲骨档案于清光绪年间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

内容广涉当时社会的阶级与国家状况、农业生产、思想文化等各方面。

石刻档案是以石为载体的书史铭文。

曾广泛产生于古代东方各奴隶制国家。

大凡纪功颂德、颁布宪令、誓盟立约以及一切重大事件,都要刻石述事,昭示未来。

中国收存年代最早的石刻档案是石鼓文,是公元前770年秦襄公送周平王东迁后的记功石刻。

此外,大量的墓志也是中国古代石刻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简牍档案是中国古代以竹木为载体的公私文书。

中国古代档案载体及其产生与演变

中国古代档案载体及其产生与演变

中国古代档案载体及其产生与演变中国古代档案载体的产生与演变,是中国古代档案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档案载体是指档案的载体形式,即档案保存的材料形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档案载体在中国古代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变化。

本文将就中国古代档案载体及其产生与演变进行探讨。

一、竹简中国古代的第一种档案载体是竹简。

竹简是中国古代人民在战国时期发明的一种书写材料,它主要由竹片制成。

竹简以其质地坚硬、易保存,成为中国古代档案保存的主要载体。

在中国的早期历史中,各大国都有专门的档案馆来保存重要的档案资料,而这些档案资料主要是保存在竹简上。

竹简不仅是用于书写的材料,还可以被用来保存档案,因此在中国古代档案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丝织档案随着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竹简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便有了丝织档案的出现。

丝织档案是中国古代档案学中的一种新型档案载体,主要是利用丝织制成的档案材料。

丝织档案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主要是利用丝线织成的纱布或绸缎来保存档案。

丝织档案在中国古代非常流行,它不仅可以保存档案,还可以作为装饰品使用。

由于丝织档案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因此其制作的档案也比较少,大多数是用于保存重要的档案资料。

三、纸质档案四、石刻档案石刻档案是中国古代档案学的又一种新型档案载体,它主要是利用石材来保存档案。

石刻档案主要是利用石材或石碑来保存档案,其制作工艺非常复杂,是中国古代档案学的一大创新。

石刻档案的出现,丰富了中国古代档案学的载体形式,也为后人研究古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

中国古代档案载体及其产生与演变

中国古代档案载体及其产生与演变

中国古代档案载体及其产生与演变中国古代档案载体是指古代用于记录和保存文献信息的物质介质。

档案载体在中国古代以前历经了演变和发展,起初是由竹木、简牍等天然材料制成的简策、木牍等,后来又出现了绢帛、纸张等新的材料。

最早的档案载体可以追溯到商代和西周时期的竹木牍和简策。

竹木牍是从竹木中切割出来的长方形牌子,经过打磨加工后用来记录事务和信息。

而简策是用竹木或骨头制成的扁平材料,上面可以刻写文字。

这些档案载体主要用于政府机构、祭祀仪式、商业交易等领域。

随着时间的推移,绢帛逐渐成为重要的档案载体之一。

绢帛是用蚕丝织成的质地柔软、耐久的材料,可以用来记录大量的文字和图像。

相传中国古代的五帝都用绢帛记录历史事件和政务。

绢帛档案在秦汉时期发展到了巅峰,大量的历史文献、官方文件都以绢帛为载体。

随着纸张的发明和普及,纸张逐渐取代了绢帛成为主要的档案载体。

纸张是由植物纤维制成的薄片,质地轻薄、易于书写和保存。

纸张的出现使得档案的制作和传播更加方便,大大促进了文化和知识的传承。

宋代以后,纸张成为主流的档案载体,大量的史书、文献以及官方档案都保存在纸张上。

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也对档案载体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印刷术的出现使得纸张上的文字可以大规模复制和传播,大幅提高了档案的制作效率。

在明清时期,雕版印刷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大量的书籍和文献被印刷出版,成为了档案记录的重要手段。

中国古代的档案载体经历了从竹木牍和简策到绢帛、纸张的演变过程。

这些不同的载体在记录和保存信息方面各有优劣,但都为古代文献的传承和保存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这些古代档案载体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学术价值,对于研究和了解古代中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试探我国档案载体的演变规律-2019年文档资料

试探我国档案载体的演变规律-2019年文档资料

试探我国档案载体的演变规律对档案载体材料演变历程的探索是建立在对档案演变的历史把握的基础上的。

从档案的定义来认定:只要该物体记录了人类的历史文化,不管其载体、信息记录形式如何,都认定是档案。

从古至今曾经有过多种档案载体形式,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早期的甲骨档案、青铜档案、简牍档案、石质档案、缣帛档案等。

(2)纸质档案。

(3)新型载体的唱片档案、胶片档案、磁记录档案、光盘档案等。

一、档案载体材料的演变历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档案载体也有了漫长的演变历程。

甲骨、青铜与简牍最早作为档案载体材料。

纸张发明前的两千多年里,竹、木一直是档案载体材料的主体。

公元404 年,桓玄帝颁布《用纸令》,纸质档案取代简牍档案。

南北朝时简牍档案基本绝迹,随后纸张成为档案载体材料的主体。

19 世纪以来,由于科技的发展,一些不同于传统的新型载体材料档案产生了:唱片档案载体材料是铜;胶片档案的载体材料是醋酸纤维素酯、硝酸纤维素酯、聚酯;磁性档案载体材料是塑料、铝合金等;光盘档案载体材料是铝合金、玻璃、有机玻璃等。

目前这几种载体材料与纸张并存。

二、档案载体材料的演变规律1.档案载体材料的兴衰与社会发展进程密切相关。

甲骨档案记载的信息多是关于占卜问卦的,其作为档案载体材料与商朝处于神权社会的鼎盛时期密切相关。

青铜铭文大多记载册命、赏罚、志功等重大事件,作为档案载体材料与西周鼎盛的礼治文化密切相关。

与此相对应,在封建社会,封建主重实利轻明器的思想对石质档案、缣帛档案、纸质档案的兴衰起了重要作用。

石块作为档案载体材料具有成本低、坚固、可以露天存放、信息留存久远等特点,很好的迎合了封建主建功立业的心理需要。

缣帛作为档案载体材料具有轻、软、便于携带书写保存传递的优点,但其成本太高,因而发展受到限制。

纸张作为档案载体材料兼有缣帛的优点,又克服了其缺点,长时间盛行。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生产力飞速发展,人类物质资料生产极大丰富。

传统的文字信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

档案载体演变过程

档案载体演变过程

档案载体演变过程我国档案工作的历史源远流长,档案已伴随人类走过5000多年的历史,忠实地记录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由于科技的发展,档案载体种类日增多,档案的形式也日渐增多。

(一)以甲骨为载体的甲骨档案以甲骨作为原始记录载体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有文字记录的档案。

主要产生于商代后期的占卜活动中,多为盘庚迁殷到纣亡的273年间的遗迹。

甲,主要是指龟腹甲或背甲;骨,主要是指兽骨(如牛肩骨)。

内容广涉当时社会的阶级与国家状况、农业生产、思想文化等各方面。

这种档案载体材料特殊,所以保存年代久远。

(二)以金石为载体的金石档案金石档案也称钟鼎文。

一般是指冶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到西周,我国的青铜技术进入了繁盛时期,青铜器质地坚固,易于长久保存,故统治者凡有大事记载,便铸器铭文,以青铜器作为载体逐渐取代甲骨。

由于礼乐制度的发展,钟鼎等青铜器物不仅演变为奴隶主贵族和封建地主阶级贮存于宗庙的礼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发展为记录当时社会重大史实的历史文献。

每遇有重大事件,都要作器勒名,珍藏宗庙,以期“子子孙孙永宝用”。

金文档案的内容包括纪念先祖、记述战功、册命赏赐、誓盟订约等多方面。

(三)以简牍为载体的简牍档案简牍档案指中国古代以经过整治的竹、木为记录载体的文献。

"简"是用竹、木削成的长条;"牍"是用木间或用竹剖成的板片;中国古代纸张出现以前,简牍曾是一种主要的书写材料(见简牍文献)。

在中国古代很长时期中,大凡皇帝颁发的诏书、律令,官府形成的册籍、名簿、表报,以及民间的契约、书信等都记载于简牍之上,由于简牍质地坚实和无干扰地被埋藏于地下,所以大量简牍档案得以遗留下来。

(四)以丝绸为载体的缣帛档案缣帛作为书写载体材料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中国是丝绸的故乡,丝织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缣帛档案的产生。

到了秦代,使用更为广泛。

缣帛具有质地坚韧轻柔的特点,以缣帛为载体的档案具有便于携带和保管等优点,但是由于其价格十分昂贵,一般人根本消费不去,所以未能普遍使用。

国外档案载体及其演变过程第四组

国外档案载体及其演变过程第四组

《档案管理》第四组:朱娟孙敏庄翠萍王文蕾国外档案载体演变过程古今中外,人们创造了一种又一种档案载体类型,有些载体类型在档案载体类型发展史上经受了时间的考验,被人们继承、发扬,成为档案载体类型进化激流中的沉淀物,被保留了下来;而有些载体类型则如昙花一现,很快就消失在档案载体类型发展的进程中,被淘汰出去。

档案载体类型发展的这种继承与淘汰规律揭示了档案载体类型发展既不是新的对旧的全部继承,也不是新的对旧的全部淘汰,而是一个渐进的、有选择的过程。

在纸张出现之前的国外档案有:石刻档案、泥板档案、纸草档案、羊皮纸档案、棕榈叶档案、蜡板档案、金属档案、桦树皮档案、木简档案等。

下面简要回顾这些璀璨的档案载体的演变。

(一)石刻档案流传下来的石刻档案以巴勒莫石刻、梅腾自传、《汉莫拉比法典》、罗塞达石碑、墨西哥石碑最为著名。

其中,刻有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诏书的罗塞塔石碑是最早的石刻档案,制作于公元前196年。

(二)泥板档案这是一种刻写在泥板上的档案,主要出现在两河流域。

由于两河流域的土质黏性较强,当地居民苏美尔(Sumer)人从公元前3000年左右开始将黏土用水调制成泥板,然后在湿软状态下的泥板上刻写文字,每一笔画都是一端粗而深另一端细而浅,装如木楔,楔形文字由此得名。

从已经出土的100多万块泥版档案来看,主要形成于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巴比伦、亚述等地,在埃及、赫梯、波斯以及希腊的克里特岛也有发现,最早的使用于公元前30世纪,最后一件泥版档案是在公元前75年——公元前60年制成的,延续了约2000年。

当时已有司书制作泥版:先用粘土制作成一定尺寸和一定厚度的泥版,用削尖的棍棒把文字刻印在半干的泥版上,然后经过焙烧或晒干,使之耐久。

(三)纸草档案这是一种以纸草为载体的档案,纸草(Papyrus)是古埃及发明的一种书写材料。

原料来自生长在尼罗河畔沼泽地带的水生植物——莎草(香附子)。

纸草纸最早出现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一直到公元前11世纪才停止使用。

中国古代档案载体及其产生与演变

中国古代档案载体及其产生与演变

中国古代档案载体及其产生与演变档案是记录历史、记载文化的重要手段,对于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而档案的载体是指记录档案内容的物质体现,它直接影响了档案的保存和传承。

本文将围绕中国古代档案载体展开讨论,并探讨其产生与演变的原因。

中国古代档案的载体多种多样,包括竹简、木牍、纸张、绢帛和石碑等。

这些载体的选用与时代、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中国古代的早期,竹简是最早被使用的档案载体。

竹简的选用,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南方地区水泽众多,竹子是优秀的本土资源,易于获取;竹简质地坚硬、方便携带,适用于记录文字,成为最早的档案载体之一。

竹简的使用时间跨度较长,自战国时期到唐代都有所见。

随着社会的发展,竹简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

竹简作为有机材料,易于腐烂,保存时间有限;竹简的制作过程相对复杂,制作成本较高。

这些问题促使人们寻求新的档案载体。

与纸张同时使用的档案载体是木牍。

木牍是刻在木板上的文字载体,相比竹简和纸张,木牍具有更好的保存性能。

木牍的使用时间也较长,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一直延续到唐代,但使用范围逐渐减少。

绢帛是另一种重要的档案载体。

绢帛与纸张相比,具有更好的质地和保存性能。

绢帛作为贵重材料,主要被用于记录官方重要档案,如官员的任免、命令诏书等。

绢帛在敦煌莫高窟中的唐代文献中也有所见。

还有一些特殊的档案载体,如石刻和石碑。

石刻和石碑记录了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文化遗产,它们的使用时间较长,从汉代起即有所见。

中国古代档案载体的产生与演变与多种因素有关。

档案载体的选用与地理环境和资源有关。

在中国南方地区,竹子资源丰富,因此竹简成为最早使用的档案载体;而在北方地区,木材资源丰富,因此木牍的使用较为普遍。

材料的易得性和制作过程的复杂程度也影响了档案载体的选择。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也促进了档案载体的变革。

纸张的出现和普及,标志着档案载体的一次重要变革。

纸张的使用节约了材料和人力资源,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使得档案的保存和传承变得更加便捷高效。

档案载体的历史演变

档案载体的历史演变


l 它

_
叠 j 尊 _
文/ 雷 文 娟
档案载体的历史演变
中围是具有五千年悠 久历史的文明古 文 ”或 “ 铭 文” ,具 有 书 史 记事 特 点 的 地 柔软 、书 写方 便 、传递 轻 ,又 可 随意 国 ,档案作 为传承历史 文化 的重要工 具 , 青铜器 铭 文 就 称 为 “ 金文档案” 。这 些 折 叠 、卷轴 ,易于 保管 、便 于 阅读 等特


远古 时期 档 案的 萌芽
档案 从起 源 到今 天 .经过 了J L 千 年
大 的文 献价 值 ,为研 究 当时社 会历 史 情 期 ,宫廷 文书 、官方 文 书便 开 始使 用 丝 况 ,提 供 了第一 手 的档 案史料 。 绢 代替木 竹 ,便产 生 了缣 帛档 案 。封 建

用的 档案 载体 .我国 档 案载 体 由此 发 生
定程 度 上记 录和 反映 了人 们 的实践 活 材料 的变 革 ,因 为刻 石 具 有 取 材 容 易 、 了重大 变 革 。纸 张 取代竹 简 作 为档 案 的 信守 、留存和 凭证 的作 用 。其 实 ,这就 铜器 需 要铸 造 、易腐 蚀 、容字 有 限之 不 的心 理障 碍 ,释放 了写作 空 间 ,思维 更 是档 案 的雏形 。
二 、 甲骨档 案
要 。 中国 几千年 来树 碑 立传 的传 统 习俗 无疑 是 十分 中肯 和科 学 的。 即使 在信 息 化 飞速 发展 的今 天 .纸质 载体 仍 以 它独
特 的优越 性 深得 国人 的喜 爱 ,并 继续 服
“ 甲骨 ”是 龟 甲和 兽 骨 的统 称 ,是 就 是最 好 的证 明 。
了适 应更 复 杂的 生产 和生 活 的需要 ,通 硬 的石 料 为介 质的 石刻 档案 。 以石 作为 常依 靠 “ 结绳 ” 和 “ 刻契 ”等 方 法 ,来 书写材 料 ,是秦 代档 案 的一 大特 点 。石 记 录狩 猎 、劳作 、人 口繁 衍等 事 情 ,用 刻不 仅 规模 大 ,且数 量 多 ,内容 广泛 ,

档案载体的演变及保护技术

档案载体的演变及保护技术

档案载体的演变及保护技术作者:韩晓华来源:《档案天地》2011年第10期档案的载体是档案信息借以记录与存在的物体,是存贮、传递档案信息的工具。

我国现存最早的档案是商代的甲骨档案,之后又出现了以青铜器、简牍、金石、缣帛等为载体的档案;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纸张、胶片等逐渐取代了古老的档案记载媒介;时至今日,电子档案愈发普及。

档案载体的演变反映了社会科技的进步,也促使我们不断研究学习对各种类型档案载体的保护技术,进而做好对档案的保护工作。

一、档案载体的演变过程1、以甲骨为载体的甲骨档案中国古代以甲骨作为原始记录载体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有文字记录的档案。

主要产生于商代后期的占卜活动中。

甲,主要是指龟腹甲或背甲;骨,主要是指兽骨(如牛肩骨)。

这种档案载体材料特殊,所以保存年代久远。

2、以金石为载体的金石档案以青铜器作为载体,在其上铭文铸字最早出现在商朝。

到西周,中国的青铜技术进入了繁盛时期,以青铜器作为载体逐渐取代甲骨。

随着青铜技术的发展、坚硬利器的产生,便于在以石为质地的档案载体上刻写文字,这样形成的档案就是我们现在叫的石刻档案。

3、以简牍为载体的简牍档案从西周末年和春秋战国时期以至于后来的秦汉魏晋,相当长的时期里竹木简尤其是竹简一直普遍作为书写一切文书的载体,以其为载体形成的档案称为简牍档案。

这是档案载体材料的一次变革。

4、以丝绸为载体的缣帛档案中国是丝绸的故乡,随着丝织业的发展,战国时期已开始用缣帛作为书写材料,秦汉时使用更多。

缣帛作为书写材料有许多优点,可以随意裁剪,质地坚韧轻柔,便于携带和保管,故多用于绘制舆图或抄写经典。

由于其价格昂贵,无法普及使用,到了魏晋南北朝,随着纸张的发明和广泛使用,缣帛的使用量锐减。

但是封建王朝的一些重要文书仍用丝织品书写。

直到清代,朝廷颁授文武官员的诰命、赦命等封赠文书还在使用绫锦。

5、以纸张为载体的纸张档案纸张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纸张的发明和造纸术的改进,给中国乃至世界的档案载体演变带来一次巨大革命。

中国古代档案载体及其产生与演变

中国古代档案载体及其产生与演变

中国古代档案载体及其产生与演变
中国古代的档案载体主要有文字、竹简、纸张等。

最早的档案载体是文字。

据史书记载,中国古代的文字起源于殷商时期(公元前14世纪),经过漫长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汉字体系。

这种文字的出现,为古代中国的档
案记录提供了基础。

在古代,文人多以竹简或木简为载体书写文字,这是因为竹简或木简
易于保存和携带。

竹简的制作非常简单,只需将竹子切成一段一段的细片,然后挂在绳子上,即可形成一个可随身携带的文字载体。

随着社会的发展,竹简的记录功能逐渐不足以满足人们对档案记录的需求。

到了汉代(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纸张作为载体开始在中国出现。

纸张的制作方法源自西域,最早在东汉时期被引入中国。

纸张制作起初比较繁琐,后来随着制作工艺的改进,纸张的
制作变得简便,大量生产。

在古代的档案记录中,文字是最主要的载体,竹简和纸张在其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字被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成为档案记载的主要形式。

竹简和
纸张则广泛应用于书写和保存纪录。

竹简和纸张的使用为档案的保存和传承提供了更便捷
的方式,也方便了人们对历史的研究。

随着时间的推移,纸张逐渐取代了竹简和木简成为主要的档案载体。

在唐宋时期,纸
张的制作工艺和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成为了最主要的档案载体。

与此书写工具的发展,如毛笔的使用,也进一步促进了档案记录的发展和传承。

中国古代档案载体及其产生与演变

中国古代档案载体及其产生与演变

中国古代档案载体及其产生与演变中国古代档案可以说是中国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真实记录。

古代档案主要有三种载体:竹木简牍、纸质档案和石刻碑文。

这些档案的出现、发展及其演变,与古代社会的变革息息相关。

竹木简牍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载体之一,它的出现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

竹木简牍主要用于政府机关的行政管理和记录重要事务,如颁布法令、印发命令等。

它们记录了很多古代政府的政策、法律和行政管理的内容。

竹木简牍具有保存时间长、保存内容丰富的特点,对于研究古代社会、政治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纸质档案是古代档案载体的重要演变形式,它的出现和普及与纸张的发明和使用有直接关系。

纸质档案在东汉时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了中国古代档案的主要载体。

纸质档案具有保存容易、传播方便的优势,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和使用的效率。

纸质档案记录了大量的历史事件、政策措施、吏治变革和文化传承等内容,对于研究古代历史和社会具有重要价值。

石刻碑文是古代档案的另一种载体形式,它主要包括石刻碑文和石刻拓片。

石刻碑文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内容,常见于古代历史名人的铭文和碑文。

石刻碑文保存持久,可以传世千年,是了解古代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重要资料之一。

石刻拓片则是将石刻碑文采用拓片的方式保存下来,便于收藏和研究。

古代档案的产生与演变与古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密切相关。

它们的产生与人们对历史事件和政策的重视和记录需求有关。

随着古代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档案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记录内容也更加丰富多样。

档案的演变则是在不断完善档案记录和保存方式的过程中实现的,从竹木简牍到纸质档案,再到石刻碑文和石刻拓片,每一种载体形式都体现了古代人们对档案保存和使用效率不断提高的追求。

中国古代档案的产生与演变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反映,它们记录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变革的真实面貌。

不仅对于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于今天的档案管理和研究也有积极的意义。

档案载体的演变及发展

档案载体的演变及发展

档案载体的演变及发展【摘要】本文将从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多元化档案载体、信息化时代下档案载体的新趋势以及数字化档案等方面探讨档案载体的演变与发展。

首先介绍了纸质档案的起源和演变,然后分析了电子档案的兴起与发展。

接着讨论了多元化档案载体的出现和信息化时代下档案载体的新趋势。

重点探讨了数字化档案的快速发展。

结论部分指出档案载体的发展创新对信息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提出了未来档案载体发展的趋势与展望,强调了重视档案载体的多元化和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性。

本文将为读者全面了解档案载体的演变及发展提供参考与启示。

【关键词】档案载体、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多元化档案、信息化时代、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发展创新、趋势与展望、多元化发展、数字化发展1. 引言1.1 档案载体的演变及发展档案载体的演变及发展可以说是伴随着人类文明进步而不断演化的过程。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档案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记录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信息化的发展,档案载体也在不断创新和演变。

从最初的纸质档案到电子档案,再到如今的数据化和数字化档案,档案载体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这种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对档案的认知和管理方式,也为信息管理提供了更加高效和便利的手段。

2. 正文2.1 纸质档案的起源和演变纸质档案是人类记录信息的最早形式之一,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最早的纸质档案主要是记录了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信息,用于管理和传承知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纸质档案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演变和丰富。

在古代,纸质档案主要是以手工书写的形式存在,如古代的经书、文书等。

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和普及,纸质档案的生产和传播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在现代社会,纸质档案已经成为各个组织和机构不可或缺的信息载体,包括政府部门、企业机构、学术研究机构等。

纸质档案的演变也包括了存储和管理方式的不断进步,从最初的手工整理、分类到后来的档案馆建设和数字化管理。

档案载体演变过程

档案载体演变过程

档案载体演变过程我国档案⼯作的历史源远流长,现存最早的档案是商代的甲⾻档案,之后⼜出现了青铜铭⽂档案、简牍档案、⾦⽯档案、缣帛档案等,再到后来⼀直使⽤到今天最多的纸张档案。

近现代以来,由于科技的发展,档案载体种类⽇增多,档案的形式也⽇渐增多,出现了⼤量的以胶⽚、磁性材料以及光盘为载体的胶⽚档案、⾳响档案、磁性载体档案和光盘档案等。

(⼀)以甲⾻为载体的甲⾻档案以甲⾻作为原始记录载体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有⽂字记录的档案。

主要产⽣于商代后期的占⼘活动中,多为盘庚迁殷到纣亡的273年间的遗迹。

甲,主要是指龟腹甲或背甲;⾻,主要是指兽⾻(如⽜肩⾻)。

内容⼴涉当时社会的阶级与国家状况、农业⽣产、思想⽂化等各⽅⾯。

这种档案载体材料特殊,所以保存年代久远。

(⼆)以⾦⽯为载体的⾦⽯档案⾦⽯档案也称钟⿍⽂。

⼀般是指冶铸在青铜器上的⽂字。

到西周,我国的青铜技术进⼊了繁盛时期,青铜器质地坚固, 易于长久保存,故统治者凡有⼤事记载,便铸器铭⽂,以青铜器作为载体逐渐取代甲⾻。

由于礼乐制度的发展,钟⿍等青铜器物不仅演变为奴⾪主贵族和封建地主阶级贮存于宗庙的礼器,青铜器上的铭⽂也发展为记录当时社会重⼤史实的历史⽂献。

每遇有重⼤事件,都要作器勒名,珍藏宗庙,以期“⼦⼦孙孙永宝⽤”。

⾦⽂档案的内容包括纪念先祖、记述战功、册命赏赐、誓盟订约等多⽅⾯。

(三)以简牍为载体的简牍档案简牍档案,指中国古代以经过整治的⽵、⽊为记录载体的⽂献。

'简'是⽤⽵、⽊削成的长条;'牍'是⽤⽊间或⽤⽵剖成的板⽚;上⾯的⽂字是⽤⽑笔书写的。

中国古代以⽵⽊为载体的公私⽂书。

中国古代纸张出现以前,简牍曾是⼀种主要的书写材料(见简牍⽂献)。

⽤于各种⽂书的简牍的形制稍有不同,如⽤来书写政府颁发的律令所⽤的简长⼀般是汉尺三尺,<史记>、<汉书>有'三尺律令'、'三尺法'的记载;再如汉皇帝策封诸侯王的策书'其制长⼆尺',平常的诏书则长⼀尺⼀⼨,'尺⼀之板,谓诏策也';官府的簿册⼤多长⼀尺⼆⼨,晋令中就规定'郡国诸户⼝黄籍,皆⽤⼀尺⼆⼨札';民间书信则⽤⼀尺简,称尺籍短书或尺牍,⽤做凭证的符信则更短⼀些。

第一讲档案的产生与演变

第一讲档案的产生与演变

明朝是我国封建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发展的 又一个时期,为了适应中央集权和加强统 治的需要,对档案严格控制。黄册库是明 王朝保管全国赋役档案文件---黄册的专用库 房,独立经济核算、独立行使职权,已具备 国家档案馆的性质。
五、我国古代档案和档案工作的特点 (一)档案形成和集中于官府 (二)档案与文书、秘书工作在相当长的
晋时期,特别是从周 代到汉代1000余年 之间,多用竹片和木 版撰写文书与保存档 案。
缣(jiān)帛档案 与简牍几乎同时产生的还有缣书、帛
书,用缣帛书写的文书可以舒卷,所以又 称为“卷”。 纸质档案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音像档案 电子档案
四、我国古代档案工作的演变 我国的档案工作开始于夏代; 我国发现和保存最早的档案是殷商后期的
时期没有严格区分开来。 (三)档案与历史著作有不解之缘,注重
将档案以史料汇编的形式加以利用。 (四)档案管理水平与档案理论的发展有
明显的差距。
汇报结束
谢谢大家! 请各位批评指正
甲骨档案,殷墟出土的甲骨中Βιβλιοθήκη 一个殷历甲 子表,也称“干支纪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西周中央机关建立了副本 制度;唐朝建立三省制度, 档案工作更为发达。其中出 现了封建官员的人事档案---甲历,保管甲历的库房叫 甲库,甲库具有专门档案库 的性质。
宋代从中央到地方均建架 阁库保存档案。
第一讲档案的产生与演变
三、我国档案载体及名称演变
甲骨档案 ; 甲骨档案主要中
于商代,甲骨档案 的文字是用铜刀或 石刀刻在坚硬的龟 甲兽骨上 。
金石档案:
金文是铸刻在金 属鼎彝器上的一种铭 文,也称钟鼎文,古 人称铜为金,因又称 钟鼎文为金文。广义 地理解,金石包括金 属铭器和石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档案载体演变过程
我国档案工作的历史源远流长,现存最早的档案是商代的甲骨档案,之后又出现了青铜铭文档案、简牍档案、金石档案、缣帛档案等,再到后来一直使用到今天最多的纸张档案。

近现代以来,由于科技的发展,档案载体种类日增多,档案的形式也日渐增多,出现了大量的以胶片、磁性材料以及光盘为载体的胶片档案、音响档案、磁性载体档案和光盘档案等。

(一)以甲骨为载体的甲骨档案
以甲骨作为原始记录载
体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有文字记录的档案。

主要产生于商代后期的占卜活动中,多为盘庚迁殷到纣亡的273年间的遗迹。

甲,主要是指龟腹甲或背甲;骨,主要是指兽骨(如牛肩骨)。

内容广涉当时社会的阶级与国家状况、农业生产、思想文化等各方面。

这种档案载体材料特殊,所以保存年代久远。

(二)以金石为载体的金石档案
金石档案也称钟鼎文。

一般是指冶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到西周,我国的青铜技术进入了繁盛时期,青铜器质地坚固, 易于长久保存, 故统治者凡有大事记
载, 便铸器铭文,以青铜器作为载体逐渐取代甲骨。

关于金文、钟鼎、金石的称呼,在古今的一些文著中曾有不同的理解和特指范畴,金石可以包括金属铭器和石刻,钟鼎铭文或指金文,或又包括青铜彝铭与铁铸钟鼎铭辞,对周代青铜器铭文特称金文或金文档案,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铁质钟鼎文档案,产生于冶铁业发展和成文法公布的历史时期,大抵始于春秋阶段。

秦汉以后,石刻碑碣大量出现。

现在人们所称的金石档案还包括诸如铁卷、金册等一些金属载体形式的档案。

(三)以简牍为载体的简牍档案
我国古代以竹木为载体的公私文书,称为简牍档案。

简指竹片,称竹。

简由竹或木加工而成,通常是削成长条形,将写字的一面磨光;竹质的还要在火上炙干,这道工序叫做“汗青”或叫“杀青”,目的是使其易于着墨和防蠹;牍指木片,称木犊、木札、木简。

牍多用来书写契约、医方、历谱、过所(通行证)、书信等。

两者又可通称为简。

形状狭长,稍宽的木简又称为方。

中国古代纸张出现以前,简牍曾是一种主要的书写材料,最早约产生于先秦,历经春秋战国、秦汉,特别是从周代到汉代1000余年之间多用竹片和木板撰写文书与保存档案,直至东晋末年(5世纪初)纸张普遍应用后才基本绝迹。

(四)以丝绸为载体的缣帛档案
缣帛作为书写载体材料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中国是丝绸的故乡,丝织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缣帛档案的产生。

到了秦代,使用更为广泛。

缣帛具有质地坚韧轻柔的特点,以绢帛为载体的档案具有便于携带和保管等优点,但是由于其价格十分昂贵,一般人根本消费不起,所以未能普遍使用。

到魏晋南北朝,随着纸张的发明和广泛使用,缣帛的使用量骤减。

但是,封建朝廷的一些重要文书仍然用缣帛来书写。

(五)以纸张为载体的纸张档案
纸张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纸张的发明和造纸术的改进,给中国乃至世界的档案载体演变化带来的一次巨大革命。

“纸的发明使文字的使用变得简便易行,成为简牍缣帛材料的有力竞争者,它改变了简牍档案笨重不易书写,缣帛昂贵的局面,到了三四世纪,基本取代简帛,成为国家主要的书写材料,一直使用至今,极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纸张成为档案的载体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年的历史,其寿命的无可比拟性与独具的魅力使其在人类漫长的信息记载、传递和保存的过程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历史上就有“千年寿纸,五百年卷”之说。

直到现在,任何载体都没有动摇和改变过纸张的牢固的历史地位,即使胶片和磁性介质大量出现也不过只是纸张的补充,就如同我们知道西方国家至今还有将非常重要的文献书写于羊皮纸上的习惯一样。

(六)新型载体的档案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档案的载体出现了多样性,如
照片档案
唱片档案、
录音档案和录像档案
光盘档案
电子档案
电子档案的出现,是档案载体最剧烈的一次变革。

它对传统的档案管理原则,档案基本理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观念。

外国档案发展历史
泥板
古代刻写在粘土板上的文书。

是西亚地区古代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赫梯、波斯和亚述等的遗物(见泥板文献)。

它真实地记录了古代奴隶制国家的活动,内容涉及广泛。

有法典和法规、外交条约(如赫梯国王哈图西利斯三世与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缔结的和约)、外贸协定、商业契据、人口调查材料、土地与财产转让文件、财务与税收文件,还有城市平面图等。

17世纪曾在伊朗设拉子附近发现波斯帝国都城波斯波利斯王宫遗留下来的泥板档案,19世纪40年代以来,苏美尔城邦拉格什、赫梯古王国都城哈图沙什和埃勃拉王宫等遗址都发掘出大量泥板档案。

从出土情况来看,这些泥板都有专门库房保存,用盒子盛放,排列有序,有的还制作副本,并有目录和保管制度。

纸草
古代用纸草纸制作的文书。

纸草又称纸莎草。

是尼罗河下游沼泽地带生长的一种植物。

纸草纸比岩石、泥板轻便,易于书写,约从公元前30世纪开始被广泛使用。

纸草档案最早于1752年发现于意大利,已发现的纸草档案包括房地产契据、合同书、测产清单、公务决议、书信、古典著作等,其中著名的有都灵纸草、莱顿纸草、哈里斯大纸草等。

蜡板
蜡板书,其字迹仍清晰可辨。

由于蜡板的价格比较便宜,而且同一块蜡板可以反复使用,所以蜡板的使用非常广泛,僧侣、商人、文人、教师和学生都用它来记事、记帐、作草稿、演算、备课和作笔记等。

但蜡板上的字迹易受摩擦而模糊,难以保存长久,加上因受书写材料和书写工具的限制而很难把文字写得工整,有时不易辨认,所以蜡板文献到4 世纪后便被易于折叠的羊皮文献所取代
羊皮档案
棕榈
棕榈是主要生长在热带地区的一种常绿乔木,茎呈圆柱形,没有分枝;叶子大并有长叶柄;掌状深裂,裂片呈披针形;花为黄色。

以古代印度为代表的南亚诸国将棕榈叶加工制成书写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