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教学计划)
2024年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篇)

2024年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喜爱,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2. 学会数数和数的应用,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沟通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字0-50的认识与书写;2. 加法与减法的初步认识和运算;3. 数量大小的比较与排序;4. 时间的初步认识与应用;5. 二维几何图形的认识与绘制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通过游戏活动等形式,帮助学生认识数字0-50,并能正确书写;2. 教授加法与减法的基本原理和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与学生听讲相结合;2. 教师示范与学生模仿相结合;3. 教师引导与学生合作相结合;4. 游戏与活动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0-50的数字(1课时)1. 利用教具、图片等展示0-50的数字,帮助学生认识0-50的数字;2. 引导学生读出0-50的数字,并帮助学生正确书写0-50的数字;3. 练习0-50的数字的顺序排列和倒序排列。
第二课时:加法的认识和运算(1课时)1.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加法的规律和性质;2. 教授加法的基本法则和运算方法;3. 利用教具、游戏等形式,练习加法的运算。
第三课时:减法的认识和运算(1课时)1.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减法的规律和性质;2. 教授减法的基本法则和运算方法;3. 利用教具、游戏等形式,练习减法的运算。
第四课时:数量比较和排序(1课时)1. 教授数量大小的比较方法;2. 利用教具、游戏等形式,练习数量大小的比较和排序。
第五课时:时间的认识和应用(1课时)1. 引导学生认识一天的划分和基本时间单位;2. 利用教具、图片等形式,帮助学生掌握时间的基本概念;3. 练习用数字表示时间。
第六课时:二维几何图形的认识与绘制(1课时)1. 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二维几何图形;2. 利用教具、游戏等形式,让学生辨认和绘制二维几何图形;3. 练习用几何图形组合创作新的图形。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人教版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人教版篇1一、教材分析:本册共安排7个单元。
1、数与代数领域:安排五个单元,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认数,一个单元,即第三单元认识以内的数;第二部分是计算,三个单元,即第一单元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四、六单元教学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在这两个单元里还要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第三部分是常见的量,一个单元,即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2、空间与图形领域:即第二单元认识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之后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
最后一个单元安排期末复习。
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二次实践活动,分别是“我们认识的数”“小小商店”。
主要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应用意识、合作意识,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2、认识计数单位,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以内数,会读写以内数,掌握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会计算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5、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三、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重点: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教学措施:1、上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培养学生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让学生养成口头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5、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达到95%以上。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内容及简析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措施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课时安排:约5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的内容及相关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实物出示)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二、初次感知,认识图形这些立体图形上面有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他们就藏在这些立体图形的表面上,你在哪个立体图形的表面上找到了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呢?生1:我在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二单元 位置 (教案)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二单元位置(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上下”、“前后”、“左右”等空间位置关系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空间位置关系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空间位置关系的概念:上下、前后、左右2. 运用空间位置关系描述物体位置3. 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空间位置关系的概念,运用空间位置关系描述物体位置。
2.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PPT、图片、模型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模型等教具,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让学生初步感知空间位置关系。
2. 探究新知(1)上下位置关系利用PPT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物体上下位置关系。
引导学生总结上下位置关系的概念。
(2)前后位置关系利用PPT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物体前后位置关系。
引导学生总结前后位置关系的概念。
(3)左右位置关系利用PPT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物体左右位置关系。
引导学生总结左右位置关系的概念。
3. 实践应用(1)运用空间位置关系描述物体位置出示一些物体,让学生用上下、前后、左右等空间位置关系描述物体位置。
(2)解决实际问题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空间位置关系解决。
4.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空间位置关系的重要性。
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空间位置关系?5.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物体,用上下、前后、左右等空间位置关系描述物体位置,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践,让学生掌握了空间位置关系的概念,并能运用空间位置关系描述物体位置。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人教版、北师大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人教版、北师大版)【人教版】一、基本情况分析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了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
但是一年级学生毕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在快乐学习中进一步体验思维的乐趣、成功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找规律,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
"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小学数学下册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2019年度小学数学下册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一共有9个单元的内容,这些内容是以《标准》为依据,按照整套教材的总体知识结构以及阶段性目标来设计的。
从内容上来看,可以分为空间与图形、数与计算、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以及联系实际的内容。
这些内容穿插安排,互相搭配,使学生从更广博的角度观察数学、学习数学,对数学有更全面、更丰盛的认识。
如数与计算一共有三个单元,都相隔一单元,这样从总体上有所变化,并且每一个单元的内容都考虑到容量要适合,这样学生学起来,既松弛又不觉没趣。
2019年度小学数学下册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爱护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欢乐,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五篇)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结构系统、单元内容、重难点)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重点是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难点是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应用;第二章:数列;重点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前n项的和;难点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与应用;第三章:不等式;重点是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基本不等式;难点是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及应用;必修2第一章:空间几何体;重点是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及表面积与体积;难点是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重点与难点都是直线与平面平行及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第三章:直线与方程;重点是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及直线方程;难点是如何选择恰当的直线方程求解题目;第四章:圆与方程;重点是圆的方程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难点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三、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和与测量及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2、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____种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公式,能用有关的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3、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掌握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用一元二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并尝试解决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
4、几何学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的学科。
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是认识和探索几何图形及其性质的方法。
先从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观察入手,认识空间图形及其直观图的画法;再以长方体为载体,直观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并利用数学语言表述有关平行、垂直的性质与判定,对某些结论进行论证。
另外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备课方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备课方案第二课时十几减9练习课第三课时十几减8退位减法第四课时十几减7、6退位减法第五课时十几减8、7、6练习第六课时十几减5、4、3、2第7课时十几减5、4、3、2○1小动物喜欢吃什么?○2下面每组算式卡片的得数相同,你能填出被遮住的数吗?○3算一算,连一连第八课时学数学用数学一第九课时学数学用数学二(出示预学案,基本练习。
2、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1-2= 8+6= 16-8= 13-4=9+7= 13-7= 11-6= 15-7=14-8= 15-9= 12-5= 11-3=12-4= 14-6= 17-9= 4+8=○1.○22、看看上面各题解答是否正确。
第十课时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第十一课时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练习课(出示预学案,基本练习。
1、填空。
5比4多()。
16比8多()。
8比10少()。
6比11少()。
2、连线。
3、在○里填上“>”、“<”、或“=”。
第十二20以内退位减法整理和复习(出示预学案,系统呈现“20以内退位减法表”,进行复习。
1、比一比,赛一赛。
师任意指一道题,学生说得数,也可以让学生任意指一道题,学生说得数。
(共36道题)2、学生分组完成,汇报交流。
找出得数是2、3、4、5、6、7、8、9的算式是什么?3、师提问:表里的减法算式是怎么排列的?你还发现什么规律?横着看、竖着看……4、你还能发现什么规律?复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
(出示第2题插图)1、学生动手操作,探索信息。
从作业评比表中看到小丽得了12朵红花,小林得了9朵红花。
2、列式解答问题。
板书设计: 20以内退位减法整理和复习第十三课时20以内退位减法整理和复习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退位减法。
1、口算。
7+5= 12-5= 8+6= 18-9=12-4= 6+9= 14-5= 16-8=5+8= 14-6= 2+9= 7+7=2、完成练习六第2题。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教学计划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教学计划目标本教学计划的目标是帮助一年级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概念和技能,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有趣和互动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建立他们对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内容本教学计划包括以下数学单元:1. 数的认识2. 数的比较3. 数的排序4. 加法和减法5. 形状和图案6. 时钟和日历教学方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概念,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游戏和活动:通过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例如,使用数学游戏卡片进行配对游戏,或者在教室中设置数学站点,学生在不同的站点完成不同的数学任务。
2. 故事和问题:通过故事和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通过讲述有关小动物的故事,引导学生进行数的比较和排序。
3. 操作和实践:通过手工制作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
例如,使用形状积木进行图案的拼凑和创作。
4.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相互交流和合作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解决加法和减法问题。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法:1. 日常观察: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程度,评估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作业和练习:布置适当的作业和练习,检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小测验:定期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每个单元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活动的开展,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 教材:使用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作为主要教学参考。
2. 游戏和活动材料:准备数学游戏卡片、形状积木等材料,用于游戏和活动。
3.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日历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时间的概念。
教学安排本教学计划将按照以下安排进行:- 每周三节数学课,每节课45分钟。
- 每个数学单元预计需要2-3周的时间完成。
- 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引入新知识、巩固练习和教学评估。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样本(三篇)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样本本学期,我将继续担任一年级数学的教学任务。
鉴于一年级新生即将入学,距离正式开课仅有一周时间,我需全面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以最佳状态迎接新生的到来。
一、学情分析鉴于一年级新生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他们将面临显著的环境变化,且普遍缺乏常规训练,对基本的课堂纪律和常规知识了解不足。
他们可能仍保留幼儿园时期的自由散漫习惯,缺乏自我约束能力,上课时易分心、走动。
针对此情况,本学期所采用的实验教材旨在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其想象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传授知识的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致力于使每位学生都能成为优秀的小学生。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涵盖了多个重要内容模块,包括准备课、位置认知、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图形认识、11-20各数的认识、钟表认知、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以及数学实践活动等。
三、教学重、难点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在于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这两部分内容不仅是学生认数和计算的起点,也是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技能,更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它们构成了小学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体系,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和知识。
四、教学目标1. 学生应能熟练数出20以内物体的数量,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以及10以内各数的组成,并会读写0-20各数。
2. 学生应初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掌握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并能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 学生应初步学会运用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 学生应认识并使用“=”、“<”、“>”等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5. 学生应通过直观感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立体和平面图形。
6. 学生应理解“上、下”、“前、后”、“左、右”等基本方位概念,并能运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借助操作、画图等方式,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方法,能熟练、准确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学生能借助操作、画图等方式,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方法,能熟练、准确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三、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材内容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解决问题",主要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具体内容如下:
1、口算:十几减9 (例1)、十几减8、7、6 (例
2、例3)十几减5、4、
3、2(例4)
2、解决部题(例5、例6)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最基础的知识。
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
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解决问题的教学,继续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领会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逐步提高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5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5篇人教版一班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篇1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指导思想:以学校的“启智”教育为目标,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教学依据。
1、依据儿童进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育孩子自主探寻的技能。
重视以孩子的已有知识阅历和生活阅历为基础,提供孩子熟识的情景,援助孩子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使孩子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
3、留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孩子的学习爱好,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孩子自主探寻,合作沟通的学习方式,让孩子在合作沟通与自主探寻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孩子进展,适当改进评价孩子的方法,比如建立孩子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方面:1、使孩子娴熟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控数的顺次和大小,掌控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娴熟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依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约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和“=”,会运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约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1、能运用生活阅历,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说明,并初步学会用详细的数据描绘现实生活中的简约现象。
2、在老师的援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约的归纳和类比。
3、经受从生活中发觉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最新2024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

最新2024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一、形势分析我班有32名学生。
有24个男生,8个女生。
刚入学的孩子活泼天真。
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数学兴趣浓厚,家庭教育和学习爱好良好。
通过入学考试,全部达到入学要求。
虽然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学,学不会。
有些学生学习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
因此,教师要耐心地给予不同层次的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他们养成热爱学习的习惯,让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这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目的要求1、知识和技能:体验从实际情况中抽象数字的过程,知道20以内的数字,学会读写;理解20以内数字的构成,知道符号的含义,=,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的估计。
结合具体情况,初步了解加减的含义;在探索了一位数加法和对应减法的口算方法后,我可以熟练地计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对应减法;20以内学会加减估计。
知道钟面,整点时间和钟面上的大概时间。
结合具体情况了解上、下、前、后、左、右,有初步的方位概念。
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认识这些物体对应的图形,通过实际活动体验这些物体的一些特征,就能正确识别这些物体。
感受并比较一些物体的长度、大小和重量。
了解象形图和简单统计表,通过实践学习简单分类,体会和体验数据采集和统计的过程,完成相应的图表。
根据统计数据回答简单问题,能够与同行交流。
2、数学思维:初步学习从数学思维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比如数物体的数量,比较事物的数量,比较简单的长度、大小、重量等。
在形成数字概念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理解20以内的数字时,通过比较和排列找到数字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离和组合”时,发展学生有序的思维、分析和推理能力,在“识别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
可以用“除法”和“组合”的思路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结合具体情况探索一位数加减,体验他们与同行交流算法的过程,正确、有条理地讲解他们的算法;能够说明估计的过程。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精选6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精选6篇)时间稍纵即逝,又将开始安排今后的教学工作了,是不是需要好好写一份教学计划呢?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份精彩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通过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树立数学到处可见的观念。
二、全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内容分析:20以内的数的认识与计算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学习较大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基础。
在小学数学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是学生适应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本册教科书还安排了简单的分类、认识常见的物体和实践活动等内容。
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他们加深对20以内数的认识、计算的理解与掌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领域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第二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螽铁实际问题,即“用数学”。
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基础知识。
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一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后学习打好基础。
学会计算并动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单元教学要求:1、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单元课时安排:约12课时例1………………………………3课时左右例2………………………………4课进左右例3………………………………2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3课进左右NO:1教学内容:第10-----12页的内容(十几减9的减法)教学目标:A:知识技能性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B:过程性目标1、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理解数学的价值2、初步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篇一」一、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1.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二、教学步骤(一)《行道树》1.看导语,默读《行道树》。
2.借助注释、词典,读一读,写一写。
贪婪堕落点缀自豪冉冉苦熬繁弦急管红灯绿酒多姿多彩3.朗读。
4.内容研讨。
(1)学习方法。
《行道树》这样的文章中有精辟的议论,是点睛之笔。
初读要抓住这种文眼,再读,要从文眼入手,回味思考,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且引出应有的结论,从而获得教益。
(2)质疑与提问。
为什么行道树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既然痛苦,为什么“自己选择”这种命运?怎样理解“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为什么说是“深沉”?语句上几处疑难:“堕落”“悲凉的点缀”“忧愁”的含义。
(3)合作研讨。
研讨方式:同桌二人切磋。
(二)《第一次真好》1.默读《第一次真好》。
2.借助注释、词典,读一读,写一写。
雏形丰硕稀疏珍重累累低回沉甸甸眼巴巴玲珑剔透具体而微回味无穷不可磨灭3.朗读练习。
4.内容研讨。
(1)学习方法引导。
探究的收获,首先取决于探究什么问题,问题有价值,探究才有价值。
你认为阅读这篇短文,提出什么问题最有价值?如果问题是“为什么说第一次真好”,这样的问题可以使我们对课文内容把握得具体一些,但是思考价值不太大,因为只把课文中的一些词语集中起来就有了答案。
“喜悦”“新奇”“奇妙”“值得你低回品味”“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惊喜”“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等等,说的都是“好”,“好”就是指这些。
“愿你珍重第一次”,是作者对读者的希望,“珍重”的含义是什么,探究这个问题就更有价值。
有些语句有疑难,当然必须探究明白。
(2)合作研讨。
“珍重”第一次的含义是什么?语句上的疑难:“风情”“雏形”“具体而微”“不一定都愉快”。
新课标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新课标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一、单元概述本单元是《新课标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主题为“数的运算”。
该单元是学生建立基本数学运算能力的重要阶段,为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单元内容涵盖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以及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应用问题。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数的加减法运算,理解加减法的基本含义,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学目标方面,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计算技能,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简单的应用。
教学内容包括整数加减法、比较数的大小、使用实物进行数数等。
教学方法上,我们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教材分析方面,本单元的内容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加减法运算。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动手实践、观察思考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学生情况方面,一年级学生处于数学学习的初级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是数学学习的关键阶段,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教学内容与目标平面图形的认知:介绍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让学生初步感知图形的特征,并通过动手操作进行图形的辨认和描述。
数的认识与书写:学生将学习如何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概念,包括基本的自然数认识及简单的整数书写规范。
同时强调数的组成及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的概念。
数的基本运算:学习简单的加减法运算,理解加减法的基本含义和实际操作过程,通过实例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知识技能。
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鼓励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20 之内的退位减法一、单元教课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 8-26 页二、单元教材剖析:这一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 之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 20 之内的退位减法”和从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质问题,即“用数学” 。
本单元的要点是学习 20 之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
三、单元目标导向:知识与技术: 1、使学生经历与别人沟通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娴熟地口算 20 之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指引学生在详细情境中利用操作、商讨、比较等多形式训练的方法学习,培育娴熟的计算能力。
感情与态度:指引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旁的问题,体验学有所用的快乐。
第一课时十几减 9(教课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8-12 页)一、教课目的:1.经过学生活动发现、提出并解决数学识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 9 的计算方法。
2.着重让学生经过与小组和全班同学的沟通合作,体验十几减 9 的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育学生沟通的能力与合作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觉数学根源于生活。
二、教课要点:初步掌握十几减9 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十几减9。
三、教课难点:理解十几减 9 的算理,培育学生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课准备:教具:教课情境图、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学具:学具盒。
五、教课程:(一)复:1)9+5=9+2=9+4=9+8=9+6=9+3=9+9=9+7=2)9+()=179+()=169+()=149+ ()=119+()=129+()=13(二)互新授:1.教出示本第 10 的例 1 。
教:大家会常去游园玩?游园里除了有多好玩的西,有好多存心思的小玩艺儿。
你看,几个小朋友正在向小丑气球呢!从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学生察,与同桌之相互片上的内容,并提出数学:有15个气球,了 9 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2.十几减8、7、6的退位减法。
3.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
4.综合应用。
1.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数学计算往往只重视算理和算法及技能训练,而忽视与情境的结合,使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
老师应努力改变状况,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例题时,可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境,吸引学生想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
这样一方面能激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等,以此为基础展
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个人的学习潜能。
但是学习还具有社会性的一面,就是要从和别人的交流中吸取“营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
例如,在教学12-8,12-5的例题时,如果让学生展开思路,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经验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可能会出现“破十法”“想加算减”,甚至还会有“连续减”“点数”等方法出现,但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后,再加上应用中的体验,学生会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这一过程实际是把老师“教方法”转变为学生自觉构建方法,学生学得会更深刻。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重要的计算技能,在运用中必须达到熟练、准确,但这个要求不是一下就能达到的,是到学期结束时逐步达到的,到那时一般要求每分钟正确口算8~10道题。
根据学生特点,多采用游戏、比赛等方式,如“开火车”“找朋友”“小猫钓鱼”和“蜜蜂采蜜”等方法进行练习,在玩中学、玩中练,运用激励性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从而达到不断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1十几减9 3课时
2十几减8、7、6 4课时
3十几减5、4、3、2 2课时
4综合应用 4课时
整理和复习 3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