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校准

合集下载

测量仪器校准的步骤与要点

测量仪器校准的步骤与要点

测量仪器校准的步骤与要点引言: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各种测量仪器在工程和科学研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即使高质量的仪器也可能存在微小偏差,这可能导致错误结果的产生。

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测量仪器的校准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测量仪器校准的一般步骤和关键要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校准工作。

一、确定校准目标和标准仪器校准的第一步是确定校准目标和标准。

校准目标是指在校准过程中要达到的准确性和精度要求。

这一步需要明确校准的目的,例如校准仪器的某个特定参数或确保整个测量系统的一致性。

在选择标准时,需确保其具有足够的准确性并符合行业的标准或认可机构的要求。

二、准备校准环境在进行仪器校准之前,准备一个适当的校准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校准环境应尽可能稳定,避免温度、湿度等因素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在实验室或控制环境中进行校准是最佳选择,因为这些地方通常具有稳定的温度和湿度控制设备。

三、执行校准程序进行仪器校准的第三步是执行校准程序。

校准程序包括以下主要步骤:1. 准备测试设备:根据校准标准和目标,选择适当的测试设备和工具。

根据具体仪器的要求,可能需要使用稳定的电源、信号发生器、标准电阻器等。

2. 进行校准测量:根据标准程序和操作手册,按照校准设备的需求进行测量。

确保在规定的范围内提供适当的输入,并记录测量结果。

3. 分析和比较数据: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以确定仪器的准确性和误差。

通常,校准过程中会得到一系列数据点,需要分析它们的趋势和一致性。

4. 调整校准设备:如果校准仪器的误差超过允许范围,可以根据实验人员操作手册的指导,对仪器进行调整,以减小误差并满足校准要求。

5. 生成校准报告:根据校准程序的要求,生成详尽的校准报告。

报告应包括测量数据、误差分析、校准结果等信息,并签署校准人员的签名。

四、校准记录和跟踪校准完毕后,要及时记录和跟踪校准信息。

建立一套规范的记录系统,包括校准日期、校准人员、校准结果以及任何调整或异常情况的说明。

仪器校准计划

仪器校准计划

仪器校准计划一、引言。

仪器校准是保证仪器测量准确性的重要环节,对于各类仪器设备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系统的仪器校准计划,以确保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目的。

仪器校准计划的目的在于确保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满足生产、测试、检验等方面的需要。

通过定期校准,可以及时发现并排除仪器设备的误差,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三、范围。

本仪器校准计划适用于公司内所有需要校准的仪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温度计、压力表、电阻箱、示波器等各类仪器设备。

四、校准周期。

1. 一般仪器设备的校准周期为一年,特殊情况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新购进的仪器设备应在使用前进行初始校准,并制定相应的校准周期。

五、校准内容。

1. 仪器设备的校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零点漂移校准、满度漂移校准、线性度校准、重复性校准等。

2. 根据不同类型的仪器设备,可以制定相应的校准项目和标准。

六、校准标准。

1. 校准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校准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 校准标准的选择应根据仪器设备的测量范围和精度要求进行合理确定。

1. 校准方法应根据仪器设备的类型和特点进行合理选择,包括但不限于,比较法、曲线法、模拟法等。

2. 校准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校准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八、校准记录。

1. 校准记录应详细记录每次校准的时间、地点、人员、方法、结果等信息。

2. 校准记录应保存完整并建立档案,以备查验。

九、校准评定。

1. 校准结果应进行评定,判断是否符合校准标准和要求。

2. 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仪器设备,应及时进行调整、修理或更换,并重新进行校准。

1. 校准报告应包括校准结果、评定结论、下次校准日期等信息。

2. 校准报告应由专业人员审核并签字确认,确保报告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十一、总结。

仪器校准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证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校准计划,才能确保生产、测试、检验等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仪器设备校准制度(6篇)

仪器设备校准制度(6篇)

仪器设备校准制度1总则正确使用配备监测所需的仪器设备,并对仪器设备的购置、验收、标识、量值溯源、维护修理、降级或报废等管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保证仪器设备处于有效控制状态、所有标准物质均可溯源到国家基准。

2职责2.1化验室负责人负责仪器设备的核准周期、内校程序的技术审核。

2.2化验室设备使用者负责实施仪器设备的核准(包括内校)。

2.3化验室负责人负责仪器设备的申购、停用、报废的技术审核。

2.4化验室室负责仪器设备申购、保管、使用、维护、修理。

3仪器设备分类3.1计量标准;3.2计量器具;3.3实验装置或实验设备;4仪器设备内校原则4.1化验室根据监测方法标准或技术规范的要求,提出仪器设备内校方案,污水处理厂对内校方案进行审核。

4.2仪器设备内校原则(1)当地无法外校的仪器设备采用内部校准。

(2)本化验室有能力开展内校,且校准方法稳定可靠的仪器设备采用内部校准。

(3)校准频度高,使用频繁的仪器设备,在外校期间可开展内部校准。

5仪器设备内校管理5.1严格执行设备管理相关制度,确保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的购置、验收、标识、流转、使用、维护、修理、报废等环节受控。

5.2使用者按内校程序或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正确校准仪器设备,并做好内校登记。

5.3精密贵重设备要做到专人使用、专人保管、专人校准、专人维护。

5.4仪器设备保管人员负责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精密贵重和影响监测结果的主要仪器设备应制定定期维护计划并按时实施。

维护过程和结果应记录。

化验室负责人对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状况进行监督抽查。

6不合格仪器设备的控制6.1任一仪器设备发生以下情况时,为不合格仪器设备:(1)过载或误操作;(2)显示的测量结果可疑;(3)已损坏;(4)通过检定(验证)、校准、比对等方式证明其有缺陷;(5)无任何校准状态标识;(6)检定/校准有效期外或已停用的测量设备。

6.2一旦发现不合格仪器设备,应立即停止使用,贴红色“停用”标志,可能时应将其转移至非监测场所并进行有效隔离,严禁使用。

仪器仪表校准使用说明书

仪器仪表校准使用说明书

仪器仪表校准使用说明书序言:本使用说明书详细介绍了仪器仪表校准的步骤和方法,旨在帮助用户了解如何正确地进行校准以确保仪器仪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使用本说明书前,请务必详细阅读并理解其中的内容,并按照步骤操作。

第一章校准前的准备1.1 确认校准对象校准前需明确要校准的仪器仪表,确保所选对象与本说明书匹配。

1.2 检查校准设备确保校准设备完好无损,包括校准仪器、校准标准物和校准记录表等,如有损坏或缺失,应及时修复或补充。

1.3 准备工具和材料根据校准对象的要求,准备所需的工具和材料,例如校准盘、校准螺丝刀、校准液等。

第二章校准步骤2.1 校准前的环境准备确保校准环境符合仪器仪表的要求,例如温度、湿度和电磁环境等,必要时进行调整。

2.2 连接校准设备根据仪器仪表的接口类型和校准设备的连接方式,正确地连接校准设备,并确保连接牢固可靠。

2.3 执行校准程序根据仪器仪表的校准流程,按照指示进行校准操作,确保每一步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4 记录校准数据在校准过程中,及时记录校准数据,包括校准前后的测量值和校准参数等,并进行比对和分析。

2.5 处理校准结果根据校准数据的分析结果,判断校准对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如有需要,进行调整或修理,并重新执行校准程序。

2.6 完成校准校准完成后,关闭校准设备,断开连接,并整理好校准记录,确保完整可读。

第三章校准的注意事项3.1 安全操作在校准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因操作失误导致的个人和设备安全问题。

3.2 正确仪器使用在校准前后,要正确使用仪器仪表,避免不当使用导致的误差和损坏。

3.3 周期性校准仪器仪表的校准应定期进行,确保长期稳定可靠的工作状态,具体的周期应根据使用环境和要求来决定。

3.4 维护保养定期对仪器仪表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清洁、调整和更换易损件等,确保其性能和精度处于最佳状态。

结语:本使用说明书将帮助用户正确地进行仪器仪表的校准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测量准确性。

仪器设备检定和校准的区别

仪器设备检定和校准的区别

仪器设备检定和校准的区别一、检定和校准的定义1、检定是以保证量值准确统一、是否满足规程要求为目的的;校准是以保证量值统一、确定计量特征为目的的。

2、检定的特点是具有法制性;校准只要用户认可即可。

3、检定具有强制性,而校准是自愿的。

4、检定的依据是检定系统表和检定规程;而校准的依据是溯源链、校准技术文件、5、检定的对象是强检类计量器具,校准的对象是非强检类计量器具。

6、检定所出具的证书为:计量器具合格出具检定证书,计量器具不合格出具检定通知书;校准所出具的为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

7、检定的结论为合格;校准的结论是给出校准结果及测量不确定度。

8、检定结果须由已经建标且人员考核合格的进行确认;而校准只需经校准实验室认可即可。

9、检定的归属为量值传递;校准的归属为量值溯源。

二、检定和校准的相同之处⑴都是测量仪器的评定形式,是确保仪器示值正确的两种最重要的方式。

⑵都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即都属于计量范畴。

⑶在大多数情况下,两者都是按照相同的测量程序进行的。

三、检定和校准的不同之处⑴法律制约力不同。

检定具法制性,属计量管理的执法行为,对象是法制管理范围内的计量器具,人员应取得有关计量行政部门颁发的检定员证,收费执行国家法规的规定,无论强制检定和非强制检定,都属于法制检定。

强制检定具有强制性。

而校准无法制性要求,它是用户的自觉自愿行为,服务范围、服务收费通过双方协议的形式确定。

⑵依据不同。

检定必须依据检定规程,检定机构须对被检器具作出合格与否的结论。

校准依据校准规范、校准方法或双方认同的其他技术文件,可以是技术规则、规范或顾客要求,也可以由校准机构自行制定,校准机构一般不需要作出符合性声明,由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根据校准结果对被校准的对象进行评价,必要时也可确定其某一性能是否符合预期的要求。

⑶从保证量值准确一致的方式上,检定是自上而下地将国家计量基准所复现的量值逐级传递给各级计量标准直至普通计量器具,校准是自下而上地将量值溯源到国家基准,可以越级,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提供溯源服务的实验室、溯源时间和方式。

仪器仪表校准原理

仪器仪表校准原理

仪器仪表校准原理一、引言仪器仪表校准是指通过对仪器仪表进行比较、调整和验证,以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过程。

在各行各业中,仪器仪表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因为它们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工艺控制和安全性能。

本文将介绍仪器仪表校准的原理和方法。

二、仪器仪表校准的原理仪器仪表校准的原理基于以下几个关键概念:1. 溯源溯源是仪器仪表校准的基础。

它指的是将仪器仪表的测量结果追溯到国家或国际标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通常,溯源是通过将仪器仪表与标准仪器进行比较来实现的。

2. 校准误差校准误差是指仪器仪表测量结果与标准值之间的差异。

校准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种类型。

系统误差是指仪器仪表在测量过程中存在的固定偏差,而随机误差是指由于测量环境等因素引起的不确定性。

3. 校准方法校准方法包括外部校准和内部校准两种。

外部校准是指将仪器仪表与已知准确度的标准仪器进行比较,以确定校准误差并进行调整。

内部校准是指使用内部校准功能或参考物进行校准,例如使用已知的信号源校准示波器。

4. 校准标准校准标准是用于比较和调整仪器仪表的基准。

校准标准通常是由国家或国际标准机构提供的。

校准标准应具备稳定性、准确度和可追溯性等特点,以确保校准结果的可靠性。

三、仪器仪表校准的方法仪器仪表校准的方法根据不同的仪器类型和应用领域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常用的几种校准方法:1. 零点校准零点校准是指通过调整仪器仪表的零点位置,使其在无信号输入时输出为零。

这种校准方法常用于测量仪器仪表,如温度计、压力计等。

2. 比例校准比例校准是指通过调整仪器仪表的增益系数,使其输出与输入信号之间的比例关系准确。

这种校准方法常用于电子仪器仪表,如电压表、电流表等。

3. 多点校准多点校准是指通过多个已知输入信号点对仪器仪表进行校准,以获得更准确的校准结果。

多点校准常用于复杂的仪器仪表,如光谱仪、气体分析仪等。

4. 验证校准验证校准是指通过与已知准确度的标准仪器进行比较,验证仪器仪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仪器设备校准制度(3篇)

仪器设备校准制度(3篇)

仪器设备校准制度1总则正确使用配备监测所需的仪器设备,并对仪器设备的购置、验收、标识、量值溯源、维护修理、降级或报废等管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保证仪器设备处于有效控制状态、所有标准物质均可溯源到国家基准。

2职责2.1化验室负责人负责仪器设备的核准周期、内校程序的技术审核。

2.2化验室设备使用者负责实施仪器设备的核准(包括内校)。

2.3化验室负责人负责仪器设备的申购、停用、报废的技术审核。

2.4化验室室负责仪器设备申购、保管、使用、维护、修理。

3仪器设备分类3.1计量标准;3.2计量器具;3.3实验装置或实验设备;4仪器设备内校原则4.1化验室根据监测方法标准或技术规范的要求,提出仪器设备内校方案,污水处理厂对内校方案进行审核。

4.2仪器设备内校原则(1)当地无法外校的仪器设备采用内部校准。

(2)本化验室有能力开展内校,且校准方法稳定可靠的仪器设备采用内部校准。

(3)校准频度高,使用频繁的仪器设备,在外校期间可开展内部校准。

5仪器设备内校管理5.1严格执行设备管理相关制度,确保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的购置、验收、标识、流转、使用、维护、修理、报废等环节受控。

5.2使用者按内校程序或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正确校准仪器设备,并做好内校登记。

5.3精密贵重设备要做到专人使用、专人保管、专人校准、专人维护。

5.4仪器设备保管人员负责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精密贵重和影响监测结果的主要仪器设备应制定定期维护计划并按时实施。

维护过程和结果应记录。

化验室负责人对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状况进行监督抽查。

6不合格仪器设备的控制6.1任一仪器设备发生以下情况时,为不合格仪器设备:(1)过载或误操作;(2)显示的测量结果可疑;(3)已损坏;(4)通过检定(验证)、校准、比对等方式证明其有缺陷;(5)无任何校准状态标识;(6)检定/校准有效期外或已停用的测量设备。

6.2一旦发现不合格仪器设备,应立即停止使用,贴红色“停用”标志,可能时应将其转移至非监测场所并进行有效隔离,严禁使用。

仪器校准报告

仪器校准报告

仪器校准报告1. 背景介绍。

本次仪器校准报告涉及的是实验室常用的光谱仪器和分析仪器的校准情况。

仪器的准确性和精度对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因此,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和验证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步骤。

2. 校准目的。

本次校准的目的是验证仪器的准确性和精度,以确保仪器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通过校准,可以及时发现仪器存在的偏差和误差,并进行调整和修正,以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校准方法。

本次校准采用了标准样品的比对方法,通过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样品进行比对,验证仪器的测量结果是否准确。

同时,还采用了零点校准和灵敏度校准等方法,全面检验仪器的性能和准确性。

4. 校准结果。

经过校准测试,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仪器的准确性和精度得到了有效验证。

校准结果表明,仪器在测量过程中能够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符合实验要求。

5. 校准结论。

根据本次校准结果,可以确认仪器的准确性和精度符合实验要求,能够为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提供保障。

建议在日常实验过程中,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和验证,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6. 校准建议。

为了保证仪器长期稳定的性能和准确性,建议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和验证,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和管理。

同时,对仪器的使用和维护也要加强,确保仪器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

7. 结语。

仪器校准是保证实验数据准确性的重要步骤,通过本次校准报告的编制和实施,验证了仪器的准确性和精度,为实验数据的可靠性提供了保障。

希望本次校准报告能够为实验室的科研工作提供有力支持,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仪器设备检定校准步骤

仪器设备检定校准步骤

仪器设备检定校准步骤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是确保其测量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程序,它包括一系列步骤,以保证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以下是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的主要步骤:1. 前期准备在进行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要确定检定校准的目的和范围,即明确需要检定校准的仪器设备的参数和测量范围;其次,要准备好相应的检定校准标准和参考资料,例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最后,要清理和修复仪器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可靠性。

2. 环境条件控制在进行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之前,需要对检定校准环境进行必要的控制。

这包括温度、湿度、气压等环境条件的控制,以保证仪器设备在实验中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3. 测量检定测量检定是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的核心步骤,通过检定校准标准,对仪器设备的测量准确性进行验证。

首先,选择适当的检定校准标准和测量方法,根据仪器设备的不同特性和测量参数进行测量。

其次,进行多次重复测量,获取稳定的测量结果,并与检定校准标准进行对比和误差分析。

最后,根据误差分析结果,对仪器设备进行调整和校准,以保证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 检定校准报告在完成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后,需要编制检定校准报告,记录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结果和过程。

检定校准报告应包括仪器设备的基本信息、检定校准的目的和范围、检定校准的方法和过程、检定校准结果和误差分析等内容,以供后续的使用和追溯。

5. 后续跟踪和维护在完成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后,需要进行后续的跟踪和维护工作,以保证仪器设备长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包括定期的检定校准,记录并分析检定校准结果,以及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

此外,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还需要遵循一系列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检定校准的结果具有可比性和可追溯性。

例如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 17025测试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标准等。

总之,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是一个严谨而系统的过程,需要进行前期准备、环境条件控制、测量检定、检定校准报告和后续跟踪维护等一系列步骤。

仪器仪表校准操作规程

仪器仪表校准操作规程

仪器仪表校准操作规程正文:一、引言仪器仪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各行业的生产和实验工作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仪器仪表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仪器仪表校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仪器仪表校准操作的规程和步骤,以确保校准过程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二、校准前的准备1. 校准人员的准备校准人员应具备相关技术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进行校准操作前,校准人员应对仪器仪表的原理和性能有所了解,并了解校准的目的和要求。

2. 校准仪器的准备在进行校准操作前,应根据校准的要求和标准,准备相应的标准仪器和校准装置。

确保校准仪器和装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以避免对待校准对象产生误差。

三、校准操作流程1. 仪器仪表的检查在进行校准操作前,应对仪器仪表进行外观检查,确保无损坏和异常现象。

同时,检查仪器的电源和连接线路是否正常,确保供电稳定。

2. 校准样品的准备根据校准的要求,准备相应的校准样品。

校准样品应与待校准仪器相似,并且具有已知的准确值。

确保校准样品的质量和准确性,以提供准确的参考值。

3. 校准仪器的设置根据待校准仪器的使用说明书,设置校准仪器的操作模式和参数。

确保校准仪器与待校准仪器的参数一致,以提供准确的校准参考。

4. 进行校准操作按照校准的要求和步骤,对待校准仪器进行校准操作。

根据校准样品的准确值和校准仪器的测量值,计算出待校准仪器的偏差值,并进行调整。

确保校准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5. 校准记录的保存和分析校准过程中应及时记录校准的数据和结果,并进行分析。

校准记录应包括校准的日期、校准人员的姓名、校准仪器的型号和序列号、校准样品的特征和准确值、校准仪器的测量值和校准结果等信息。

确保校准记录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四、校准后的验证和审查1. 验证校准结果的准确性校准后应对仪器仪表进行验证,以确保校准结果的准确性。

可以通过对校准样品的再次测量,或者与其他已校准的仪器进行比对,来验证校准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 校准结果的审查校准结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审查,确保校准结果符合相关的校准要求和标准。

仪器校准系数公式

仪器校准系数公式

仪器校准系数公式一、引言仪器校准是指通过对仪器进行比较、检验和调整,使其满足规定的精度要求,从而保证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仪器校准系数公式是在校准过程中用于计算校准系数的数学表达式。

本文将从仪器校准的背景、公式的定义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仪器校准的背景在科学实验、生产制造和工程项目等领域,仪器的准确测量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由于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受到环境、时间和使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其测量结果可能会产生误差。

为了消除这些误差,保证仪器的准确性,就需要进行仪器校准。

三、仪器校准系数的定义仪器校准系数是用于描述仪器测量结果与实际值之间关系的一个参数。

一般情况下,仪器校准系数可以表示为一个比例系数或一个修正系数。

比例系数是指仪器输出值与实际值之间的比例关系,而修正系数是指仪器输出值与实际值之间的修正关系。

四、仪器校准系数的计算方法仪器校准系数的计算方法根据具体的仪器和测量要求而定,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标准物质比对法:将待校准仪器与已知准确度的标准物质进行比对,通过比较两者的测量结果计算校准系数。

2. 数学模型法:根据仪器输出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拟合实验数据求解校准系数。

3.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方法对仪器的测量结果进行分析,通过计算统计参数得到校准系数。

五、仪器校准系数的应用仪器校准系数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用于校准仪器的输出值,使其更接近实际值;还可以用于仪器的误差修正,提高测量的精度;此外,校准系数还可以用于仪器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确保仪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六、总结仪器校准系数公式是仪器校准过程中的重要数学表达式。

通过校准系数的计算,可以对仪器的测量结果进行修正和调整,提高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在进行仪器校准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校准要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合理应用校准系数,以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仪器校准系数的计算方法,以适应不同仪器和测量要求的需求。

检验科仪器设备校准程序

检验科仪器设备校准程序

检验科仪器设备校准程序1. 目的本程序的目的是确保检验科使用的仪器设备能够准确可靠地进行测量、检验和校准工作,以提供准确的检验结果。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检验科使用的所有仪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温度计、测量器、计时器等。

3. 执行者仪器设备校准应由经过培训和授权的检验科技术人员负责执行。

4. 校准频率校准频率应根据仪器设备的使用频率、重要性和特性进行制定。

一般推荐每隔六个月对仪器设备进行校准一次,但具体校准频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5. 校准程序5.1 准备工作在进行校准之前,应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确保校准所需的标准设备和工具齐备;- 检查仪器设备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清洁仪器设备以消除杂质影响。

5.2 校准步骤实施校准时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根据仪器设备的说明书和校准标准,设置校准参数;2. 将标准设备与待校准设备连接,并确保连接牢固可靠;3. 将标准值输入待校准设备,并记录显示结果;4. 比较待校准设备的显示结果与标准值,记录偏差;5. 若偏差超出预定范围,则进行调整或维修;6. 重复以上步骤,直至待校准设备的显示结果与标准值一致。

5.3 校准记录每次进行校准时,应记录以下信息:- 校准日期和时间;- 校准技术人员姓名;- 校准设备的型号、编号和所在位置;- 标准设备的型号、编号和校准结果;- 待校准设备的型号、编号和校准结果;- 任何偏差调整或维修的详细信息。

5.4 校准证明校准完成后,应签署校准证明,包括校准日期、技术人员签名和校准结果。

校准证明应保存在相应仪器设备的档案中。

6. 监督和评估检验科负责人应定期监督校准工作的执行情况,并对校准结果进行评估。

如发现问题或偏差超出容许范围,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纠正和调整。

7. 文件控制本程序的负责人应确保该程序的最新版本存档,并在必要时对其进行修订。

8. 引用文件- 仪器设备说明书;- 校准标准文件;- 技术人员培训记录。

以上是检验科仪器设备校准程序的相关内容,执行人应严格按照程序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工程试验仪器设备校准方法

工程试验仪器设备校准方法

工程试验仪器设备校准方法
工程试验仪器设备校准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校准标准:根据仪器设备的测量范围和准确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校准标准。

校准标准可以是已知精度的物理量,例如标准器或已校准的仪器设备。

2. 准备校准装置:根据所选的校准标准,准备相应的校准装置。

校准装置通常由标准装置、连接器、校准电路等组成,并确保装置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3. 进行校准操作:将待校准的仪器设备连接到校准装置,并按照校准装置的操作说明进行校准操作。

一般校准会涉及测量数值和所设定的标准值之间的比较,或者通过调整仪器设备内部的零点、增益等参数来使其测量结果与标准值相符合。

4. 校准结果分析:完成校准操作后,对校准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比较仪器设备的测量结果与标准值,计算校准误差,评估仪器设备是否能满足要求的测量准确度。

5. 校准记录和认证:根据校准结果,编制校准报告或记录,并签署校准人员的名称、日期等信息。

对仪器设备进行认证,标识校准的合格性和有效期限。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仪器设备可能有不同的校准方法和要求。

校准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仪器设备的类型和特点进行。

同时,校准应定期进行,以确保仪器设备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测量仪器的校准方法与注意事项

测量仪器的校准方法与注意事项

测量仪器的校准方法与注意事项引言:测量仪器在各个领域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科学实验、医疗诊断等领域。

然而,测量仪器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因此校准仪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测量仪器的校准方法与注意事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原则。

一、校准方法1. 标准样品校准标准样品校准是最常见的校准方法之一。

通过与已知精度的标准样品进行对比,可以得出被测量仪器的误差情况。

在使用标准样品进行校准时,要确保标准样品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自校准自校准是某些特定类型仪器的常用校准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使用仪器本身内置的参考信号或特定功能来进行校准,并根据仪器的自检结果进行调整。

自校准可以简化校准过程,但需注意仪器内置参考信号的准确性。

3. 环境校准环境校准是针对仪器在特定环境下工作时的误差进行校准。

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气压等均可能影响仪器的测量准确性。

因此,在使用仪器进行测量之前,需确保环境条件稳定并符合相关要求。

4. 定期校准为确保仪器的长期准确性和可靠性,定期校准是必不可少的。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校准周期是关键。

一般情况下,校准周期为一年一次,但对于特殊领域或工作要求较高的仪器,校准周期可能需要缩短。

二、注意事项1. 确保校准环境的稳定性在进行校准时,应确保校准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因素保持稳定,并符合仪器在使用过程中要求的条件。

任何环境波动都可能导致仪器测量结果偏差,影响校准的准确性。

2. 使用正确的校准设备选用适合的校准设备对仪器进行校准是至关重要的。

校准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校准结果的可靠性。

同时,也要确保校准设备与被校准的仪器在工作原理和参数上相匹配。

3. 校准记录和追溯性每次校准都应详细记录校准日期、校准人员、校准结果等信息,并对校准过程进行追溯。

这有助于评估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并为后续的校准提供参考。

4. 考虑仪器的使用寿命随着时间的推移,仪器的性能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在校准过程中要考虑仪器的使用寿命。

仪器设备校准制度

仪器设备校准制度

仪器设备校准制度
是一个组织的管理体系,旨在确保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这个制度规定了一系列的步骤和流程,用于校准仪器设备并记录校准结果。

以下是一般的仪器设备校准制度的要点:
1. 校准目标和范围:明确确定需要校准的仪器设备种类和范围,包括测量范围和精度要求。

2. 校准频率:根据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和重要性,确定校准的频率。

常用的频率包括日常校准、定期校准和安装后校准。

3. 校准标准和方法:确定适用的校准标准和方法,包括基准设备、参考材料和校准流程。

这些标准和方法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技术要求。

4. 校准记录和证明:校准过程中,需要详细记录所有测量数据、校准结果和所采取的措施。

校准记录应包括校准日期、校准负责人和校准机构的信息。

校准证明文件包括校准证书和校准标签等。

5. 校准管理和质量控制:制定校准设备的管理措施,包括设备保养、环境要求和工作流程等。

同时,建立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校准结果的可靠性。

6. 风险评估和改进:对仪器设备的校准过程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校准风险和相关措施。

持续监控校准结果,及时进行改进和修正。

仪器设备校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仪器设备的测量结果准确可靠,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通过实施这个制度,可以保证仪器设备的稳定性和长期使用的可靠性,同时提供合规性和可追溯性的校准证明。

检测仪器校准标准及操作指南

检测仪器校准标准及操作指南

检测仪器校准标准及操作指南1. 引言本文档旨在为检测仪器的校准提供标准和操作指南。

校准是确保仪器准确度和可靠性的重要步骤,对于获得准确的测试结果至关重要。

2. 校准标准2.1 校准要求校准应符合国际标准和相关法规,以确保仪器满足质量控制和安全要求。

校准要求应根据检测仪器的类型、用途和所在行业进行制定。

2.2 校准频率校准频率应根据仪器类型、使用环境、使用频率和制造商建议进行确定。

一般情况下,建议每隔一定时间或使用一定次数后进行校准。

2.3 校准程序校准程序应包括以下内容:- 校准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仪器清洁和环境检查。

- 校准步骤和方法,应根据仪器类型和制造商建议选择合适的校准方法。

- 校准标准的选择和准备,应使用准确可靠的标准物质进行校准。

- 校准记录的保存和管理,应及时记录校准结果并保存相关文件。

3. 仪器校准的操作指南3.1 校准前的准备在进行仪器校准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清洁仪器表面,确保无杂质和污染物。

- 检查仪器使用环境,应确保环境温度、湿度和通风良好。

- 准备所需的校准标准物质和相关仪器。

3.2 校准步骤根据仪器类型和制造商建议,执行以下校准步骤:1. 打开仪器,进行自检和预热,确保仪器正常工作。

2. 使用校准标准物质进行仪器校准,按照标准物质的要求进行操作。

3. 跟随仪器校准程序进行调整和校准,确保仪器准确度达到要求。

4. 记录校准结果,包括校准日期、校准人员和校准值等信息。

5. 清洁仪器,关闭仪器并保存校准记录。

3.3 校准记录管理校准记录应保存在安全可靠的位置,并进行管理和归档。

校准记录应包括以下信息:- 校准日期和时间- 校准人员和联系方式- 校准结果和偏差- 使用的校准标准物质和仪器- 其他相关信息4.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检测仪器校准的标准和操作指南。

校准是确保仪器准确度和可靠性的重要步骤,应根据相关要求和制造商建议进行定期校准。

严格按照校准程序执行,并妥善管理校准记录,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仪器校准报告

仪器校准报告

仪器校准报告仪器校准是确保仪器测量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步骤。

在各个行业,无论是科研、制造还是生产领域,仪器校准都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仪器校准报告是对校准过程和结果的详细记录,有助于确认仪器的准确性,并为用户提供正确的测试数据。

一、校准目的和方法仪器校准报告的第一部分通常是校准目的和方法的详细描述。

校准目的是明确校准的目标,比如保证仪器的测量精度符合国际标准要求。

而校准方法则是指根据仪器的特点和标准程序,采取的具体校准步骤。

这些步骤可能包括对仪器进行初步检查、调整和测试。

同时,校准方法还包括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以及所遵循的标准和规范。

二、校准环境和条件仪器校准需要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以确保校准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校准报告的第二部分将详细描述校准过程所需的环境和条件。

这些条件可能包括温度、湿度、压力等参数范围,并指明校准过程中是否需要进行特殊措施,如采用稳定温度控制系统或减小外界干扰。

三、仪器校准记录在校准过程中,校准员需要对每个校准步骤和结果进行记录。

校准报告的第三部分将包括仪器校准记录的详细内容。

通常,校准记录应包括校准日期、校准员信息、校准仪器信息、校准步骤和校准结果。

对于每个校准步骤,应记录所使用的校准标准和仪器,以及进行的调整和测试。

对于校准结果,应记录原始数据、计算方法和最终结果,并与标准值进行比较。

四、不确定度评估仪器校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

校准报告的第四部分将包括对不确定度的评估和计算方法的描述。

不确定度评估是指通过分析校准过程中各种误差来源,确定测量结果的可信度范围。

这些误差来源可能包括仪器本身的不稳定性、环境条件的变化和校准标准的偏差等。

校准报告应明确描述评估方法和计算公式,并给出最终的不确定度范围。

五、校准结论和建议校准报告的最后部分是校准结论和建议。

校准结论是对仪器校准结果的总结和评价,根据校准结果是否符合标准要求,给出合格或不合格的判断。

同时,校准报告还应提供校准建议,包括对仪器调整、维护和使用的建议,以确保仪器的测量结果始终准确可靠。

物理实验中的仪器校准注意事项

物理实验中的仪器校准注意事项

物理实验中的仪器校准注意事项物理实验中,仪器校准是确保实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步骤。

仪器校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保证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选择校准方法、校准周期、环境条件等方面阐述物理实验中的仪器校准注意事项。

一、选择校准方法在仪器校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校准方法。

常用的校准方法有标准比较法、校准曲线法和透过标样法等。

对于精密仪器的校准,一般使用标准比较法,即将待校准仪器与标准仪器进行比较,通过计算误差来确定待校准仪器的准确度。

而对于一些较简单的仪器,可以使用校准曲线法或透过标样法进行校准。

在选择校准方法时,要根据实验的具体需求和仪器的性能来进行选择,以确保校准结果的准确性。

二、确定校准周期仪器的校准周期是指仪器在使用一定时间后需要进行校准的时间间隔。

仪器的准确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因此合理确定校准周期对于维护仪器的准确度至关重要。

一般情况下,校准周期应按照仪器的使用频率和环境条件来确定。

如果仪器经常使用且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工作,校准周期应缩短;反之,如果仪器使用较少且在较为理想的环境条件下工作,校准周期可以适当延长。

此外,还需要结合仪器的检修保养情况和历史校准记录来确定校准周期,以确保仪器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三、环境条件的控制在进行仪器校准时,环境条件的控制是十分重要的。

环境条件的变化会影响仪器测量的准确性,因此在进行校准之前,需要保证实验环境的稳定性。

首先,要控制温度和湿度的波动范围,因为这两个参数对仪器的精度有很大影响。

可以通过使用恒温恒湿设备或精确测量仪器来监控环境条件的变化,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其次,还需要保证实验室内的电磁环境较为稳定,避免电磁干扰对仪器测量结果的影响。

可以通过采用屏蔽设备或远离电磁干扰源来降低电磁干扰的影响。

同时,还需要控制实验室内的噪声水平,避免噪声对仪器测量的影响,这可以通过隔音设备或合理调控实验室的工作流程来实现。

四、操作规范的制定为了保证仪器校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制定操作规范,明确校准人员的职责和操作步骤。

仪器校准内容

仪器校准内容

仪器校准内容仪器校准是指通过对仪器进行一系列的检测、测试和调整,使仪器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误差尽量减小,以确保仪器能够具备准确、可靠的测试能力。

仪器校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仪器性能验证:仪器校准的第一步是验证仪器的基本性能指标,例如,精度、稳定性、灵敏度等。

通过对仪器进行一系列的测试,可以了解仪器在不同条件下的测量误差、响应时间等性能参数,并评估仪器是否符合规定的技术要求。

2. 测量范围校准:根据仪器的使用需求,需要对其测量范围进行校准。

校准的目的是在整个测量范围内保持仪器的测量精度和可靠性。

校准过程中,可以使用标准物质或已校准的参比仪器对待校准仪器进行检验,并对其进行调整以减小测量误差。

3. 响应时间校准:仪器的响应时间是指仪器从输入信号变化到输出结果发生变化的时间。

响应时间快慢直接影响到仪器的实时性和动态性能。

对于需要实时监测或控制的仪器,响应时间校准是必要的。

校准过程中,通常会通过输入不同幅度和频率的信号来评估仪器的响应时间,并调整仪器的响应特性以满足要求。

4. 温度校准:温度是影响仪器测量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仪器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能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对仪器在不同温度下的测量进行校准。

校准过程中,通常会使用温度标准设备对仪器进行温度降低和升高测试,并记录仪器的响应和误差,以确定仪器测量值与真实温度之间的关系,并对仪器进行相应的调整。

5. 湿度校准:湿度是影响很多仪器性能的因素之一,尤其是在涉及气体测量和环境监测的领域。

仪器在高湿度环境下可能会出现漂移、失准等问题。

湿度校准通常使用标准湿度设备对待校准仪器进行湿度变化测试,并比较仪器测量值和标准值之间的差异,以确定仪器的湿度测量误差,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6. 校准记录和报告:对于每次仪器校准,都需要详细记录校准的内容、校准日期、校准结果等信息,并生成校准报告。

校准报告中应包含校准前后的测试数据、调整记录、误差分析等,以便于用户对仪器进行监控和评估其性能。

仪器校准原理

仪器校准原理

仪器校准原理仪器校准原理是指通过对仪器进行标准化测试和调整,使其输出的测量结果能够符合预设的精度要求的过程。

校准的目的是消除仪器可能存在的误差和偏差,从而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仪器校准的原理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方面:标准参照和校准方法。

标准参照是仪器校准过程中所使用的参照标准,其具有已知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常用的标准参照包括标准物质、标准器件和标准装置。

标准物质可以是纯化学物质、稳定同位素或精确含量的物质溶液。

标准器件可以是经过精密制造和校准的仪器部件,例如电阻箱、电容器和精密振荡器。

标准装置则是一种通过精密设计和工艺制造的仪器或装置,可用于提供稳定和可追溯的标准参照信号。

校准方法是指通过比较待校准仪器与标准参照之间的差异,确定并调整待校准仪器的误差和偏差。

校准方法包括直接比较法、曲线拟合法和校准微分法等。

直接比较法是将待校准仪器和标准参照放置在同一测试条件下进行测量,并通过比较两者之间的测量结果来确定待校准仪器的误差。

曲线拟合法是利用已知精度的标准曲线与待校准仪器的测量曲线进行拟合,从而得出待校准仪器的误差。

校准微分法则是通过对待校准仪器输出信号进行微分处理,从而得到待校准仪器的响应函数和误差。

在进行仪器校准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首先,选择合适的标准参照,确保其准确度和稳定性与待校准仪器的要求相匹配。

其次,根据待校准仪器的使用环境和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校准方法和校准装置。

最后,进行校准前应对待校准仪器进行检查和准备,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和准备就绪。

总之,仪器校准原理包括选择合适的标准参照和校准方法,通过比较和调整来消除仪器误差和偏差,从而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批准 (2)2.绪论 (2)2.1 目的 (2)2.2范围 (2)2.3主要校准要求 (2)2.4定期复审 (3)3.校准程序 (3)4.范围和限度 (4)5.周期性 (4)6. 校准相关变更 (4)7.标准操作规程 (4)8.仪器校准方法的指导原则 (5)9.校准工艺 (5)9.1 仪器规格 (5)9.1.1范围 (5)9.1.2 准确度 (5)9.1.3 滞后性/温度效应/非线性 (5)9.2 环校准 (5)9.3 不符合 (6)9.4 第三方校准 (6)9.5 标签 (7)10. 文档 (7)10.1 校准记录 (7)10.2 校准证书 (7)10.3 不符合文件 (7)11. 专业术语 (8)1.批准已签署的文件必须与现行的校准标准相一致,并且要充分体现校准任务和可交付结果必要性。

起草者签名日期已经过复核的文件必须已经审查通过,并且它准确完全的体现校准任务和可交付结果必要。

复核者签名日期批准者的签名表明此文件及其中信息适用于公司、地区/部门要求的规定及cGMP.批准者签名日期2.绪论校准主方案的起草文件描述了公司质控实验室的仪器校准的政策方案;校准主计划方案描述了校准方法、职责、总的校准指导原则,逐步校准步骤和再校准的频率。

此文件阐述了校准方案的要素,在艾哈迈达巴德建立了质控实验室的校准计划的文件常被用于资源和技术规划的指导原则。

并且还定义出各种功能组在校准性能中的责任,同时提出了校准的方案。

2.1 目的校准主方案的编写为校准管理提供了一种方案,仪器的初始确认和仪器或系统的持续性性能的校准是仪器校准的必要条件。

所以,在仪器或系统设备安装期间和在规定周期内仪器的校准审查是必要的。

2.2范围校准主方案范围包括艾哈迈达巴指控实验室所有的仪器设备,校准主方案不仅包含有测试方法的内容而且还注重于仪器校验管理规程;校准主方案适用于工程师、质量保证部门、和仪器校准方案起草的参与者。

2.3主要校准要求校准主方案要求能够影响产品质量评估的关键仪器必须要附上校准的标准要求,根据评估的影响程度,把仪器分成关键、非关键和监控性。

关键仪器是仪器的的设备/系统的运行、连接、数据、控制、警告或错误可能对产品质量有直接的影响。

非关键仪器是仪器的的设备/系统的运行、连接、数据、控制、警告或错误可能对产品质量没有直接的影响或不影响产品的质量。

监控仪器是仪器的设备/系统仅被用于监控的目的,并且它的运行连接、数据、控制、警告或错误将不会对产品的质量产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

根据以下这些仪器/组件提供的标准指示出仪器那些组件是关键的。

1.仪器/组件控制标准方法可能会影响产品质量。

2.仪表组件被用于监控生产工艺的参数。

3.仪表组件的报错及警告将会对产品质量有直接影响。

4.仪表组件的信息也作为是批生产记录的一部分。

下面与关键仪器相关的声明是仪器校准程序成功实施的必要条件。

1.每台仪器都应当具有一份永久的主要历史记录。

2.所有的设备应当指定特定的编号,并且附上仪器的生产、工艺及安全标准。

3.校准方法必须依据标准操作规程。

4.每台仪器根据各自的标准操作规程制定相应的校准频率及工艺限度。

5.每台仪器应当有一种简单方式决定仪器校准状态。

6.校准记录应当持续保存。

7.校准测试标准应当比设备自身校准要求的准确度更高。

8.每个测试标准应当源于国内或者国际认可的现存标准。

9.应当有书面证明参加校准程序编写的人员已经过培训且有能力够胜任10.变更管理文件系统的建立用于管理标签号、仪器、标准操作规程等的变更。

2.4定期复审校准主设计方案必须在两年之内复审一次确保其遵从规定,决定是否变更取决于以下几个原因。

(i)校准方法的改变。

(ii)主要校准要求的改变。

(iii)设配的变动及更新。

(iv)添加新的仪器。

3.校准程序校准程序通常适用于质量控制实验室的所有设备/系统的组分,无论它是否影响产品的质量。

与产品质量关联重要的组分应当有更加频繁的校准方案。

关键仪器的校准将会被认证在其确认期间(譬如首要的运行确认),这都是为了确保测试结果的有效性。

以下几点在开发一个校准方法和方案是需要考虑的:●供应方/委托方的建议●供应方的组件的重要应用的历史和经验●仪器的校准和维护方案的实用性●仪器维护的系统和方法●这些活动都要有文件要求待校准的仪器在确认阶段应当检定和校准,仪器的标准操作规程应当明确指出特定的测试参数和有关规格。

仪器运行确认完成后,仪器应当定期按照各自仪器校准标准操作规程再校准。

4.范围和限度在校准范围和限度的制定时,应当考虑生产厂商的准确度和工艺要求。

比如,仪器通常校准依据仪器的全量程和仪器生产制造商的给出的准确度,然而,如果仪器通常用于测试/控制一种具有更小的操作范围的工艺时,那么一种更实用性的方法将要降低校准范围以至于工艺操作范围完全遵从有关规定。

校准限度失败的启示我们应当为校准标准提供一个适当的值。

任何一种仪器的范围和限度在各自的标准操作规程和工艺卡片都是有效的。

校准的准确度:已达成的仪器运行准确度特定标准。

通常被设定为仪器生产制造商的出厂的准确度,但根据工艺要求可以放宽或者降低其标准。

校准失败限度:仪器失败限度的设置可根据工艺要求来决定。

如果校准失败限度超过已经发生的一个可能不一致的规定,应当用文件把这些反应记录下。

5.周期性根据以下标准对仪器进行定期校准。

1.生产制造商的建议。

2.适用标准/条例。

3.仪器的历史性信息。

4.校准失败结果是否关键。

6. 校准相关变更关键性仪器及与其先关联的校准详细内容的有些地方可能需要变更,仪器校准工艺计划、标准操作规程及校准频率的任何的变更应当用文件来支持这些修订作为变更管理程序的一部分。

7.标准操作规程标准操作规程都是以校准方法总的指导原则的基础上建立的。

校准标准操作规程应当包含以下内容:明确校准仪器的类型相关仪器的名称有关仪器的校准方案校准机构的申报(内部或者外部机构)校准范围内的校准方法校准周期校准记录和证明的存放校准的责任和义务8.仪器校准方法的指导原则仪器的校准应当按照各自的标准操作规程的参照标准。

任何国标的参照标准应当是已校准且具有可追溯性。

仪器和参照仪器应当按照预定周期进行校准,通过仪器运行范围检查其校准;仪器校准时仪器输出量应当在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如果校准测试结果体现偏差超过可接受范围,仪器需要更换或者进行维修,仪器维修后,外部校准机构校准合格后才能再次使用。

9.校准工艺9.1 仪器规格市场上有大量可用的仪器使我们在选择很困难,仅仅凭靠生产商声称的准确度是不对的。

以下几点当我们在做决定时需要考虑的重要的因素及影响:→非线性的累积误差→滞后性→温度效应重要问题需要考虑→什么是仪器必须要做的?→校准失败限度和范围要求?理想中仪器其准确度至少是工艺要求的的四倍。

9.1.1范围仪器校准范围不应该超过操作要求范围。

仪器校准不止一种校准工艺,如果可能需要,它设定更大范围超过工艺要求,产品关键应用中其调整范围内至少有一个测试点在仪器操作范围内;因此指定的仪器操作范围是非常重要的。

9.1.2 准确度一旦关键性工艺评估指定出测试准确度的限度要求,仪器的零部件将要被检查以保证其有能力满足一贯的要求且无导致仪器校准失败的偏差。

9.1.3 滞后性/温度效应/非线性当系统性证明需要被考虑时,一些校准要求测试将要实施通过上升和下降期数值。

这都是为了满足校准前后的检查。

9.2 环校准在系统内,环校准的实施是为了确定系统内全部的偏差,如果出现的偏差超过了指定环的准确度,我们应当在仪器的之间的交叉点采取采取措施,进而找出误差的源头。

9.3 不符合当关键性仪器校准失败时,应当对其进行不符合性调查。

如果校准前测试结果表明仪器已超出校准限度,接着应当对其采取以下措施:1.移去以前的校准标签2.贴上仪器校准已失效的标签3.记录仪器失败4.所有校准失败的关键仪器应有不确定度报告5.列出在上次校准和当前校准期间同这台设备分析的产品清单6.在此期间,对已分析的样品做影响评估报告7.依据影响评估的研究对其采取措施:比如重新检测样品8.依据在偏差期间批次产品的重新检测的结果所得的结论采取合理的行动9.应当密切注意已维修、调整和更换的仪器10.仪器校准失败应当实施设备评估调查11.一旦发生不符合,质量保证部门应当召回已批准/放行的产品9.4 第三方校准仪器校准的实施者也可以第三方(比如:承包方或者仪器供应商),但为负责保证校准方法应当正确的服从仪器拥有者(比如:设备的使用者或者个人的仪器)。

通过审计或者其他合适的方式对有能力的委托方进行评估,然后决定采用被认可的一方。

承包方应当提供合适的契约、设备、知识、经验、及其有能力的人员。

事先未经委托方的检定和批准,不能把委托的工作的任何部分转让给外包商;不能改变已达成协议的测试、标准和限度。

应当与承包商起草合约,任何工艺的安排都要一招合约来办,合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明确承包方和委托方各自的责任2.相关测试、标准和限度的应用3.承包方的质量系统的描述4.委托方提供给承包方应用、生产、保存等详细的文档5.允许委托方访问承包方的契约,并审计相关校准活动。

6.为降低在运输时潜在的破坏,应当对操作、包装和运输等项目的明确安排应当校准。

7.使用和测试条例下的相关危害。

8.参与者应当有一定的资历和经验丰富的人员。

9.决定产品清洗相关部分。

10.分享任何已变更的信息直到与承包方的合约结束。

针对委托方的要求由承包商提供完成校准的文件,应当清晰的指出相关条目,提供原始测试结果,,指明做的任何调整以及调整后测试的结果。

当委托方接受到从承包商返回来的相关条例时,应当认真检查在运输中可能的破坏。

有资历且经过培训的人员应当对承包商的文档进行复审。

9.5 标签最低要求就是所有的产品、工艺和关键仪器安全性都应当有标签指示,指南建议关键性仪器标签应当有下次校准日期。

10. 文档10.1 校准记录校准记录应当是描述仪器和系统在准确度要求标准范围内可变性的测试。

校准记录中重要数据应当明确和具有可恢复性。

校准记录的标准格式应当包含以下内容:→校准日期和下次校准日期→仪器的概况→参考仪器概况→校准数据应当有校准前的读数和校准后读数标准校准记录格式应附在校准总计划后作为附录-3.用钢笔填写数据记录,错误处划一线然后在错误处署名、签日期。

为确保下次校准在相同的条件下,应记录下当时校准时详细信息。

10.2 校准证书校准证书应当包含以下内容:●仪器测试下特定鉴定●可追溯性测试设备的特别检定●校准范围●校准准确度和失败限度的要求●校准前的读数,调整后,校准读数●校准日期●仪器校准状态指示(通过或失败)●仪器校准操作者姓名●产品关键校准记录批准者姓名●记录可以包含不确定的综合性错误,但这些信息可被保存为设备测试检定的一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