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实验报告
齿轮参数测定实验的结论与心得
![齿轮参数测定实验的结论与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ba8b60befc4ffe473268ab87.png)
第一篇、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与分析实验齿轮参数测定实验的结论与心得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与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应用普通游标卡尺和公法线千分尺测定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基本参数的方法。
2.进一步巩固并熟悉齿轮各部分名称、尺寸与基本参数之间的关系及渐开线的性质。
二、实验内容测定一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并判别它是否为标准轮。
对非标准齿轮,求出其变位系数。
三、实验设备和工具1.一对齿轮(齿数为奇数和齿数为偶数的各一个)。
2.游标卡尺,公法线千分尺。
3.渐开线函数表(自备)。
4.计算器(自备)。
四、实验原理及步骤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有齿数Z、模数m、分度圆压力角α齿顶高系数h*a、顶隙系数C*、中心距α和变位系数x等。
本实验是用游标卡尺和公法千分尺测量,并通过计算来确定齿轮的基本参数。
1.确定齿数z齿数z可直接从被测齿轮上数出。
2.确定模数m和分度圆压力角?在图5-1中,由渐开线性质可知,齿廓间的公法线长度与所对应的基圆弧长相等。
根据这一性质,用公法线千分尺跨过n个齿,测得齿廓间公法线长度为Wn′,然后再跨过n+1个齿测得其长度为由图5-1可知。
式中,Pb为基圆齿距,(mm),与齿轮变位与否无关。
为实测基圆齿厚,与变位量有关。
由此可见,测定公法线长度和后就可求出基圆齿距Pb,实测基圆齿厚Sb,进而可确定出齿轮的压力角?、模数m和变位系数x。
因此,准确测定公法线长度是齿轮基本参数测定中的关键环节。
图5-1 公法线长度测量(1)测定公法线长度和首先根据被齿轮的齿数Z,按下列公式计算跨齿数。
式中—压力角;z —被测齿轮的齿数我国采用模数制齿轮,其分度圆标准压力角是20°和15°。
若压力角为20°可直接参照下表确定跨齿数n。
公法线长度测量按图5—1所示方法进行,首先测出跨n个齿时的公法线长度。
测定时应注意使千分尺的卡脚与齿廓工作段中部附近相切,即卡脚与齿轮两个渐开线齿面相切在分度圆附近。
直齿圆柱齿轮测量实验
![直齿圆柱齿轮测量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1c0e49b669dc5022aaea00ff.png)
汕头大学实验报告实验四直齿圆柱齿轮测量实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握用量具测定齿轮参数的方法及过程;2、固并熟悉齿轮的各部尺寸的名称,参数及渐开线性质。
二、主要仪器设备齿轮、游标卡尺、纸笔三、实验原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有:齿数Z、模数m、齿顶高系数ha*、径向间隙系数C*、分度圆压力角α和变位系数x等。
这些基本参数都与齿轮的各部分尺寸密切相关,所以可通过游标卡尺测得齿轮各部分得尺寸,并计算得出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得基本参数。
1、确定齿轮齿数Z可直接数得待测齿轮的齿数Z。
2、确定齿轮模数m和压力角α(1)测量公法线长度ln齿轮的公法线长度为用千分尺(或游标卡尺)的两个量足分别与齿轮上两齿廓相切测得的跨距。
具体是在基圆柱切平面(公法线平面)上跨n 个齿(对外齿轮)或跨n个齿槽(对内齿轮)在接触到一个齿的右齿面和另一个齿的左齿面的两个平行平面之间测得的距离。
渐开线齿轮的公法线长度测量如图5-1所示,先跨过齿轮的n 个齿,测得齿廓间公法线长度为n l ,然后再跨n+1个齿,测得齿廓间公法线长度为1+n l 。
为减少测量误差,n l 与1+n l 值应在齿轮一周的三个均分部位上测量三次,并取其算术平均值。
N =Z 180α+0.5 表4-1 跨齿数n 参照表(2)P b 、S b 、m 及α计算若卡尺跨n 个,其公法线长度为:n l =(n-1)P b +S b 若卡尺跨n+1个齿,则其公法线长度为:1+n l =nP b +S b 所以 P b =1+n l -n l又因为 P b =Pcos α=πm cos α 所以有m=απcos bP式中P b 为齿轮基圆周节,它由测量得到的公法线长n l 和1+n l 计算得来,α可能是20度,也可能是15度(不常用),代入上式计算出两个模数,取其模数最接近表4-2所列标准值的一组m 和α即为所求的模数和压力角。
表4-2标准模数系列(G B1375-78)3、确定齿轮的齿顶高系数h *a 和 顶隙系数C *。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实验报告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8dd26ee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c4.png)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实验报告以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实验报告为标题一、引言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是一种常见的传动装置,其参数的准确测定对于齿轮的设计和制造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探究其几何特征和性能指标。
二、实验设计1.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定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模数、压力角、齿数等参数,以及齿轮的传动比和齿轮啮合的接触比。
2. 实验原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测定是通过测量齿轮的几何特征和性能指标来完成的。
其中,模数是指单位齿距长度与齿数之比,通过测量齿轮的齿距和齿数来计算;压力角是指齿轮齿廓上任一点处的法线与齿轮轴线的夹角,可以通过测量齿轮的齿廓和齿根圆来计算;齿数是指齿轮上的齿的数量,可以直接进行计数。
3. 实验装置本实验使用的实验装置包括齿轮测量仪、光学显微镜、千分尺、测微计等。
三、实验步骤1. 测量齿距和齿数将待测齿轮放置在齿轮测量仪上,通过旋转齿轮使其与测量仪上的测量杆接触。
然后,使用千分尺测量测量杆的移动距离,即为齿距。
通过旋转齿轮和计数齿轮上的齿数,即可得到齿数。
2. 测量齿廓和齿根圆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齿轮的齿廓,并使用测微计测量齿廓上任一点处的高度。
通过多次测量,可以得到齿廓的几何特征。
同时,通过测量齿根圆的直径,可以计算出压力角。
3. 计算齿轮参数和性能指标根据测量结果,可以计算出齿轮的模数、压力角、齿数等参数。
同时,可以根据齿轮的传动比和接触比来评估齿轮的性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齿轮参数和性能指标如下:模数:0.5mm压力角:20°齿数:20根据测量结果,可以得知该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特征和性能指标。
模数为0.5mm表示单位齿距长度为0.5mm,齿数为20表示齿轮上有20个齿。
压力角为20°表示齿轮齿廓上任一点处的法线与齿轮轴线的夹角为20°。
这些参数对于齿轮的设计和制造具有重要意义。
2实验二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
![2实验二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6a036cb5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7e.png)
2实验二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测量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方法及步骤。
2.掌握测量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齿数、模数、压力角、齿顶圆半径、齿根圆半径等参数的技巧和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主要由齿数、模数、压力角、齿顶圆半径、齿根圆半径等参数来描述,这些参数的测量直接影响到齿轮的精度和传动性能。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测量这些参数。
1.齿数的测量:齿数可以通过直接计数的方法来测量。
将齿轮平放在工作台上,使用卡尺或尺子测量齿轮跨越任意两个相邻齿槽的距离,然后将这个距离与一个齿距的理论值进行比较,即可得到齿数。
2.模数的测量:模数可以通过测量齿轮实际厚度和压力角的方法来测量。
将齿轮嵌入一个专用的齿轮量规中,使用千分尺测量齿轮的齿距,然后将齿距除以齿数,即可得到模数。
3.压力角的测量:压力角可以根据齿轮齿槽的形状来测量。
使用一个专用的渐开线齿轮量规,将其放置在齿轮的齿槽上,然后通过比较齿轮齿槽与量规的切线角度,即可得到压力角。
4.齿顶圆半径的测量:齿顶圆半径可以通过测量齿轮头部的直径来测量。
将齿轮放在测微计中,将测微计触针对准齿轮表面,然后读取测微计的示数,即可得到齿顶圆半径。
5.齿根圆半径的测量:齿根圆半径可以通过测量齿轮底部的直径来测量。
操作方式与测量齿顶圆半径类似,只是测微计的触针要对准齿轮的底部。
三、实验步骤:1.将待测齿轮放在工作台上,保证齿轮平稳。
2.使用卡尺或尺子测量相邻齿槽的距离,计算得到齿数。
3.将齿轮嵌入齿轮量规中,测量齿距,计算得到模数。
4.使用渐开线齿轮量规测量齿轮齿槽的切线角度,计算得到压力角。
5.使用测微计分别测量齿轮头部和底部的直径,计算得到齿顶圆半径和齿根圆半径。
6.完成所有参数的测量后,对测量值进行统计和分析,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实验注意事项:1.在测量过程中要保证齿轮的稳定性,避免测量误差的产生。
2.使用测量工具时要小心操作,避免对齿轮造成损害。
实验三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
![实验三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98651eb4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ff.png)
实验三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思考题讨论。
实验三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一、目的1. 熟悉齿轮各部分名称和几何关系。
2. 学会运用一般测量工具测定渐开线齿轮的各基本参数,通过参数测量,从中掌握标准齿轮与变位齿轮的基本判别方法。
3. 学会测量齿厚的一般方法。
二、设备和工具被测齿轮、游标卡尺,并自备计算器和稿纸。
三、测量原理和方法齿数Z 、模数 m 、压力角α、齿顶高系数zo h 、顶隙系数C x 、变位系数X 等是齿轮的基本参数,这些参数可能过测量或计算而得。
这些参数一旦被确定,则该齿轮的各部分尺寸即可确定。
由图3—1可知,当游标卡尺的两卡脚分别与两渐开线齿廓的不同位置相切时,两切点间距11B A 和22B A 均为两渐开线的公法线,根据渐开线性质可知:11B A =22B A =00B A ,且必与基圆相切。
卡脚与齿廓的切点位置与卡测数K的多少有关,如果卡测齿数过多,则卡脚可能与两齿顶相接触而不是相切;相反,如果卡齿数过少,则两卡脚可能与齿根接触,也不一定是相切。
这时所测出的两触点间的距离不是真正的公法线长度。
测量公法线长度时,最好使两卡脚与两齿廓的切点大致落在分度线附近。
为此卡测齿线K可按下表选取:通过测量公法线长度k W '、1k W +',齿数Z 、顶圆直径d a 则可求出齿轮的主要参数:m 、α、x 、*a h 和C x 。
方法如下:1. 齿数Z :可直接由具体齿轮数出。
2. 模数m 和压力角α根据齿数Z 由上表查出卡测数K (或由附表3—1)求得,并分别测出公法线长度k W '、1+'k W (1-'k W 亦可),由图3—2可得, k W '=P b (k-1)+S b (1) 1+'k W =P b ·k+S b (2)由(2)与(1)相减得基圆齿距P b =1+'k W -k W '=πcos α∴ 模数 m=απcos bP (3)其中:α——分度圆压力角。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实验报告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e15a2fe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19.png)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实验报告1. 背景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是机械传动中常用的一种元件,其参数的准确测定对于设计和制造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参数,如模数、齿数、压力角等,来评估其性能和适用范围。
2. 分析2.1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概念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是由一系列等距离排列的齿形构成,其特点是在啮合过程中两个相互啮合的齿面接触点在整个啮合过程中速度和方向均发生变化。
这种设计可以减小噪声和振动,并提高传动效率。
2.2 测量参数为了确定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性能和适用范围,需要测量以下几个关键参数:•模数(Module):模数是指每个齿所占据的长度,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数值控制(CNC)中常用到。
模数的测量可以通过测量齿轮的直径和齿数来计算得出。
•齿数(Number of teeth):齿数是指齿轮上的齿的数量,也是计算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重要参数之一。
可以通过直接数数或使用光电传感器等设备来测量。
•压力角(Pressure angle):压力角是指啮合面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影响着传动效率和载荷分布。
可以通过测量两个相邻齿的啮合点坐标来计算压力角。
2.3 测量方法本实验使用以下步骤来测量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1.使用卡尺或测微仪等工具测量齿轮外径,根据外径计算模数。
2.使用光电传感器等设备对齿轮进行旋转,并记录每个周期内的脉冲数量,从而得到准确的齿数。
3.将两个相邻齿的啮合点坐标记录下来,并根据坐标计算出压力角。
4.根据上述测量结果,计算出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参数。
3. 结果根据实验测量数据,得到以下结果:•齿数:20•外径:50mm•模数:2.5mm•压力角:20°4. 建议根据上述测量结果,可以得出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
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和设计要求,可以进一步优化参数,如调整模数和压力角等,以满足特定的传动效果和载荷要求。
实验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1)
![实验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1)](https://img.taocdn.com/s3/m/a1c51b23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74.png)
实验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1)实验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一、实验介绍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是现代机械应用中最为广泛的一种齿轮类型。
它具有传动效率高、噪音低、寿命长等优点,并且结构简单,易于制造。
在齿轮制造过程中,确定齿轮的参数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测量的方法,确定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
二、实验设备本实验所需设备如下:1. 数字显微镜2. 齿轮鉴定仪3. 数字直尺4. 数字卡尺5. 电子秤6. 温度计7. 实验样品: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三、实验步骤1. 常温下对样品进行称重,记录齿轮的净重。
2. 用数字卡尺对齿轮的模数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3. 用数字显微镜对齿轮的效率系数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4. 用齿轮鉴定仪对齿轮的模数、齿数、分度圆直径等参数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5. 对齿轮鉴定仪所测定的参数进行计算,并计算出该齿轮的模数、齿数、分度圆直径等参数。
6. 用数字直尺对齿轮的齿顶高、齿根深、齿宽等参数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7. 常温下对样品进行第二次称重,记录齿轮净重。
8. 计算齿轮的重量、密度,根据密度计算出齿轮的材料。
9. 统计测量结果,并进行误差分析。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齿轮的重量变化,避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2. 在进行测量之前,要确保仪器的精度和可靠性。
3. 测量时要全面、细致地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4. 处理数据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误差分析,并排除误差对结果产生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测量,结果如下:1. 齿轮的净重:10.23g2. 齿轮的模数:2mm3. 齿轮的效率系数:0.984. 齿轮的模数、齿数、分度圆直径等参数:模数2mm,齿数24,分度圆直径48mm,齿距2.618mm5. 齿轮的齿顶高:2.65mm,齿根深:2.31mm,齿宽:11.88mm6. 齿轮的净重:10.20g7. 齿轮的重量:10.23g,密度:7.83g/cm³,材料:钢六、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测量,成功地测定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各项参数,并得出了该齿轮的材料。
齿轮参数测定
![齿轮参数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9e62bde9102de2bd96058858.png)
齿轮参数测定实验一. 实验目的:1.掌握用游标卡尺测定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方法。
2.通过测量和计算,熟练掌握渐开线的性质及有关齿轮各几何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 实验设备与工具:1.被测量的齿轮。
2.游标卡尺。
3.计算工具,草稿纸,笔等文具。
(自备)三.实验原理与方法:渐开线直齿圆柱的基本参数有:齿数Z, 模数m, 齿顶高系数h *a , 顶隙系数C *, 分度圆 压力角α等,这些基本参数都与齿轮的各部分尺寸密切相关,所以可通过游标卡尺测得齿轮各部分得尺寸,并计算得出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得基本参数。
1.确定齿轮得模数m 和压力角α渐开线齿轮的公法线长度测量如图1所示,用游标卡尺的两个爪分别与齿轮上两齿廓相切,用这种方法测得的跨距,称为齿轮的公法线长度,用W 表示,因游标卡尺只能与渐开线齿廓相切,而不能相交,所以游标卡尺两两爪所跨的齿数n ,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跨齿数的多少应由齿轮的齿数Z 决定,可查看表4-1或按下列公式计算:N =Z180α+0.5如图1所示,若卡尺跨n 个其公法线长度为: W n =(n-1)P b +S b若卡尺跨n+1个齿,则其公法线长度为:W 1+n =nP b +S b所以 P b =W 1+n -W n又因为 P b =Pcos α=πm cos α 所以m=απcos bP式中P b 为齿轮基圆周节,它由测量得到的公法线长W n和W 1+n 计算α可能是15度,也可能是20度代入上式计算出两个模数,取其模数最接近标准值的一组m 和α即为所求的模数和压力角。
2.确定齿轮的齿顶高系数h *a 和 顶隙系数C *根据标准齿轮齿根高的计算公式h f=2fd d -h f =m(h *a+ C *) 其中d f 可用游标卡尺测定,d 可计算求得,因此可求h f 。
在式中仅h *a 和C *未知,由于齿制的h *a 和C *均为已知标准值,故分别用正常齿制的h *a =1,C *=0.25和短齿制h *a=0.8,C *=0.3两组标准值代入,符合上式的一组即为所求的 值。
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与分析实验
![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与分析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caacc0f3f90f76c661371a7c.png)
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与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应用普通游标卡尺和公法线千分尺测定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基本参数的方法。
2.进一步巩固并熟悉齿轮各部分名称、尺寸与基本参数之间的关系及渐开线的性质。
二、实验内容测定一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并判别它是否为标准轮。
对非标准齿轮,求出其变位系数。
三、实验设备和工具1.一对齿轮(齿数为奇数和齿数为偶数的各一个)。
2.游标卡尺,公法线千分尺。
3.渐开线函数表(自备)。
4.计算器(自备)。
四、实验原理及步骤、顶隙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有:齿数Z、模数m、分度圆压力角α齿顶高系数h*a系数C*、中心距α和变位系数x等。
本实验是用游标卡尺和公法千分尺测量,并通过计算来确定齿轮的基本参数。
1.确定齿数z:齿数z可直接从被测齿轮上数出。
2.确定模数m和分度圆压力角在图5-1中,由渐开线性质可知,齿廓间的公法线长度与所对应的基圆弧长相等。
根据这一性质,用公法线千分尺跨过n个齿,测得齿廓间公法线长度为W n′,然后再跨过n+1个齿测得其长度为。
由图5-1可知式中,P b为基圆齿距,(mm),与齿轮变位与否无关。
为实测基圆齿厚,与变位量有关。
由此可见,测定公法线长度和后就可求出基圆齿距P b,实测基圆齿厚S b,进而可确定出齿轮的压力角α、模数m和变位系数x。
因此,准确测定公法线长度是齿轮基本参数测定中的关键环节。
图5-1 公法线长度测量(1)测定公法线长度和首先根据被齿轮的齿数Z,按下列公式计算跨齿数。
式中:α —压力角;z —被测齿轮的齿数我国采用模数制齿轮,其分度圆标准压力角是20°和15°。
若压力角为20°可直接参照下表确定跨齿数n。
公法线长度测量按图5—1所示方法进行,首先测出跨n个齿时的公法线长度。
测定时应注意使千分尺的卡脚与齿廓工作段中部附近相切,即卡脚与齿轮两个渐开线齿面相切在分度圆附近。
为减少测量误差,值应在齿轮一周的三个均分位置各测量一次,取其平均值。
2实验二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
![2实验二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ebc24802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2d.png)
2实验二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如何使用齿轮测量仪器进行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
2.掌握测量齿轮模数、齿数、齿轮齿距、齿顶距、齿底距等参数的方法。
3.了解渐开线齿轮的测量误差和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1.齿轮模数(M)的测量:齿轮模数是齿轮齿宽的装备与公差的分数,计算公式为:M=齿槽宽/齿数。
通过测量齿槽宽和齿数,可以计算出齿轮模数。
2.齿数(Z)的测量:通过测量齿槽宽和齿轮模数,可以计算出齿数。
计算公式为:Z=齿槽宽/M。
3.齿轮齿距和齿隙的测量:齿距是相邻两个齿槽的距离,齿隙是相邻两个齿槽之间的间隙。
测量齿距和齿隙的方法是在齿轮加工时,将一个测定器插入到齿槽中,通过测量器上的刻度尺读数来确定齿距和齿隙大小。
4.齿顶距和齿底距的测量:齿顶距是齿顶到齿槽的距离,齿底距是齿底到齿槽的距离。
测量齿顶距和齿底距的方法是使用测量器在齿槽内进行测量,然后通过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三、实验步骤:1.校准齿轮测量仪器,保证其准确度和精度。
2.选择一个待测齿轮,放在测量仪器上进行测量。
3.计算齿轮模数、齿数、齿轮齿距、齿顶距和齿底距等参数。
4.重复步骤2和步骤3,测量其他待测齿轮的参数。
5.将测量结果整理,并进行误差分析。
6.总结实验结果,讨论测量误差的原因和改进方法。
四、实验仪器与材料:1.齿轮测量仪器:包括齿轮测量器、测量夹具等。
2.待测齿轮:多个不同型号的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
五、实验注意事项:1.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操作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注意齿轮与仪器的配合,确保齿轮能够完全顶合并且测量过程中不产生间隙。
3.要小心操作齿轮测量仪器,避免损坏仪器和齿轮。
4.在测量结果进行误差分析时,要考虑到仪器的精度和测量方法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
六、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结果应包括每个待测齿轮的齿轮模数、齿数、齿轮齿距、齿顶距和齿底距等参数。
对于每个参数,应计算出测量的平均值,并计算出测量结果的误差。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实验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7f87e6e7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ee.png)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掌握测量方法和技巧,加深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1.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是一种常用的机械传动元件,其主要参数包括模数、压力角、分度圆直径、法向变位系数等。
2.测量方法(1)模数的测量模数是指每个齿轮上单位长度内所含有的牙数。
测量时可使用卡尺或游标卡尺测量分度圆周长,并除以π得到分度圆直径,再用分度圆直径除以牙数即可得到模数。
(2)压力角的测量压力角是指啮合点处法向与切向之间夹角。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切线法和棱镜法。
切线法需要制作切割器,在啮合点处与被测齿轮相切,然后读取切割器上所示的压力角。
棱镜法则是将棱镜放置在啮合点处,使棱镜的一面与齿轮啮合,然后读取棱镜上所示的压力角。
(3)分度圆直径的测量分度圆直径是指齿轮上齿根和齿顶的中心距离。
测量时可使用卡尺或游标卡尺测量分度圆周长,并除以π得到分度圆直径。
(4)法向变位系数的测量法向变位系数是指啮合时相邻两个齿根或齿顶之间距离与模数之比。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切线法、高度法和螺旋仪法等。
三、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1)将被测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安装在测试台上,并用夹具固定。
(2)检查测量仪器是否正常工作,如游标卡尺是否灵敏、切割器是否锐利等。
2.模数的测量使用游标卡尺沿着分度圆周长逐个读取牙数,并记录下来。
然后将分度圆周长除以π得到分度圆直径,再用分度圆直径除以牙数即可得到模数。
3.压力角的测量(1)切线法:制作切割器,在啮合点处与被测齿轮相切,然后读取切割器上所示的压力角。
(2)棱镜法:将棱镜放置在啮合点处,使棱镜的一面与齿轮啮合,然后读取棱镜上所示的压力角。
4.分度圆直径的测量使用游标卡尺沿着分度圆周长逐个读取齿根和齿顶的中心距离,并记录下来。
然后将所有读数求平均值即可得到分度圆直径。
5.法向变位系数的测量(1)切线法:制作切割器,在啮合点处与被测齿轮相切,然后读取切割器上所示的距离,并除以模数即可得到法向变位系数。
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与分析实验-V1
![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与分析实验-V1](https://img.taocdn.com/s3/m/31432b12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0f.png)
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与分析实验-V1
直齿圆柱齿轮是机械传动中广泛应用的主要元素之一。
为了保证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稳定性,需要对其参数进行测定与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测定直齿圆柱齿轮参数,分析其精度和误差,为机械传动系统的优化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
1、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包括模数、齿数、压力角、分度圆直径等。
2、测定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方法包括齿线测量仪测量法、三次坐标测量法等。
3、分析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精度和误差主要从齿轮加工工艺、齿轮材质、测量精度等方面入手。
三、实验步骤
1、将待测齿轮放在齿轮千分尺支撑器上,通过调整支撑器高度使齿顶与千分尺接触。
2、使用千分尺测量齿顶高和齿根高,计算出齿高、齿深等参数。
3、使用齿线测量仪对齿轮齿线进行测量,得到齿形曲线。
4、通过齿形曲线确定直齿圆柱齿轮的模数、压力角等参数。
5、使用三次坐标测量仪测量分度圆直径等参数。
四、实验结果分析
1、通过测量的齿高、齿深等参数可以判断齿轮加工的精度。
2、通过齿形曲线得到的齿轮参数可以判断齿轮的几何精度,包括齿距、齿宽等。
3、通过三次坐标测量仪测量得到的分度圆直径等参数可以判断齿轮参
数的误差大小。
五、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可以对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进行有效测量和分析,判断齿
轮加工的精度和误差,为齿轮传动的优化提供依据。
此外,在进行实
验时需要注意测量精度,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与分析实验(1)
![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与分析实验(1)](https://img.taocdn.com/s3/m/9263b6aa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19.png)
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与分析实验(1)直齿圆柱齿轮是常用的传动方式,其质量与性能直接关系到传动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因此,测定与分析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是传动系统设计和制造的重要步骤。
一、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方法1.齿轮参数的测量齿轮参数的测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基本齿条参数的测量:即模数m、齿数z、齿轮直径d和齿距p等参数的测量。
(2)齿形参数的测量:包括齿根圆弧半径r1、齿顶圆弧半径r2、齿根高h1和齿顶高h2等参数的测量。
(3)径向间隙的测量:径向间隙是指两个相邻齿轮的齿宽之和与中心距的差值,它的大小关系到齿轮的传动精度。
2.测量仪器的选择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量一般采用齿测仪、万能测量机、三坐标测量机等测量仪器。
其中,齿测仪是测定齿轮齿形和参数的专用测量仪器,具有精度高、测量快速、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
二、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分析方法1.齿面接触分析齿面接触分析是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系统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齿面接触分析,可以确定齿轮传动的载荷分布、接触峰值、接触应力等参数,避免齿轮传动过程中的失效。
2.振动分析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振动,如果不合理地设计或制造,则会对齿轮传动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产生影响。
因此,通过振动分析,可以了解齿轮传动系统中的振动特点、振幅和频率,从而指导齿轮传动系统的设计和制造。
三、结论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与分析是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系统设计和制造的重要环节。
通过齿面接触分析和振动分析等方法,可以确定传动载荷分布、接触峰值、接触应力、振动特点以及振幅和频率等参数,指导齿轮传动系统的设计和制造,提高传动系统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同时,合理地选择测量仪器,对直齿圆柱齿轮参数进行测量,是制定科学合理的齿轮制造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案的前提。
实验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V1
![实验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V1](https://img.taocdn.com/s3/m/70ee9f59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58.png)
实验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V1
实验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
随着机械加工技术的不断提高,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对齿轮的要求越
来越高。
实验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是对齿轮参数进行精密测
量的一种有效方法。
本文将对实验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进行
整理。
实验介绍
实验设备主要包括分度盘、丝杠、导轨、测高仪、触发式指示器等。
实验中需要测量的齿轮会被安装在电机上,利用电机传动带动齿轮转动,然后利用触发式指示器记录齿轮齿面点的坐标变化。
通过这些数
据计算得出齿轮的各项参数。
实验步骤
1. 首先将齿轮安装在电机上,并调整电机位置使齿轮处于合适的位置。
2. 将分度盘固定在电机轴上,调整分度盘使之与齿轮相切。
3. 采用丝杠和导轨控制触发式指示器在齿轮的齿面点处进行测量,记
录每个齿面点的坐标值。
4. 通过所记录数据计算出齿轮的各项参数,包括齿顶高、齿根高、齿
顶圆直径、压力角等。
5. 将得到的参数与设计图纸进行比对,检验齿轮是否符合要求。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要严格把握精度,避免因测量误差导致参数计算错误。
2. 实验还需要注意观察和分析齿轮测量数据,及时进行调整和校正。
3. 实验完成后要做好设备的清洁和保养,以保证下次实验的精确度。
结论
通过实验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可以精确地测量出齿轮齿面
点的坐标值,并通过计算得到齿轮的各项参数,便于设计和生产制造。
实验需要精密测量设备和技术的支持,同时操作也要严格控制,保证
实验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
齿轮的参数测定
![齿轮的参数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76b4a21a59eef8c75fbfb3db.png)
实训二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
一、 实训要求
1、掌握用公法线千分尺等量具测定直齿圆柱齿轮基本参数的方法;
2、加深理解渐开线的性质及齿轮各参数之间相互关系的知识。
二、 实训原理
图1所示为齿轮的公法线。
公法线——在齿轮上跨过若干个齿数K ,所量得的渐开线间的法向距离W 。
由图1所示关系得到公法线的计算公式:
式中:k ——跨测齿数。
P b ----基圆齿距。
S b ----基圆齿厚。
如图2所示:测量三个和两个齿的公法线分别为:
由图3所示,两式相减后得:
()b
b k s p k W +=1-b
b s p W +=23b
b s p W +=
2图
1
推广到一般:
三、 实训测量内容记录及计算
b
p W =23W -α
πcos m W =23W -α
πcos m W W 1k k ⋅=--图2
图3
四、实训成绩评定。
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实验报告
![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e19a958866fb84ae45c8dbe.png)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实验报告篇一: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与分析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与分析一、实验目的1.掌握测量渐开线直齿圆柱变位齿轮参数的方法。
2.通过测量和计算,进一步掌握有关齿轮各几何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渐开线性质。
二、实验内容对渐开线直齿园柱齿轮进行测量,确定其基本参数(模数m和压力角α)并判别它是否为标准齿轮,对非标准齿轮,求出其变位系统x。
三、实验设备和工具1.待测齿轮分别为标准齿轮、正变位齿轮、负变位齿轮,齿数各为奇数、偶数。
2.游标卡尺,公法线千分尺。
3.渐开线函数表(自备)。
4.计算器(自备)。
四、实验原理及步骤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有:齿数Z、模数m、分度圆压力角?齿顶高系数h*a、顶隙系数c*、中心距α和变位系数x等。
本实验是用游标卡尺和公法千分尺测量,并通过计算来确定齿轮的基本参数。
1.确定齿数Z齿数Z从被测齿轮上直接数出。
?.确定模数m和分度圆压力角??在图4-1中,由渐开线性质可知,齿廓间的公法线长度Ab与所对应的基圆弧长Α0Β0相等。
根据这一性质,用公法线千分尺跨过n个齿,测得齿廓间公法线长度为wn′,然后再跨过n+1个齿测得其长度为wn??1。
wn??(n?1)pb?sb,pb?wn??1?wn?wn??1?npb?sb式中,pb为基圆齿距,pb??mcos?(mm),与齿轮变位与否无关。
与变位量有关。
由此可见,测定公法线长度wn?和wn??1后sb为实测基圆齿厚,就可求出基圆齿距pb,实测基圆齿厚sb,进而可确定出齿轮的压力角?、模数m和变位系数x。
因此,齿轮基本参数测定中的关键环节是准确测定公法线长度。
图4-1公法线长度测量(1)测定公法线长度w?n和wn??1根据被齿轮的齿数Z,按下式计算跨齿数:a?n?Z?0.5180?式中:??—压力角;z—被测齿轮的齿数我国采用模数制齿轮,其分度圆标准压力角是20°和15°。
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测量实验
![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测量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42c50ff04693daef5ef73d76.png)
二、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测量实验2.1实验任务⑴加深理解渐开线的性质、方程及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基本参数与几何尺寸间的关系;⑵掌握用游标卡尺、公法线千分尺和齿轮卡尺测定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几何参数的方法;⑶掌握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与变位齿轮的判别方法。
2.2实验内容⑴测量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和变位齿轮各一对;⑵判别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计算齿轮各部分尺寸。
2.3实验设备与工具(1)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和变位齿轮各一对;(2)游标卡尺、公法线千分尺和齿轮卡尺;(3)学生自备:笔、计数器。
2.4实验原理决定渐开线齿轮几何尺寸的是其基本参数,它们是齿数z、模数m、压力角α、齿顶高系数ha*、顶隙系数c*和变位系数x。
其中模数m、压力角α、齿顶高系数ha*、顶隙系数c*为国家标准中规定的标准值。
在生产中,为修配齿轮,必须对原有齿轮进行测绘,确定基本参数。
这些基本参数可以通过游标卡尺、公法线千分尺测量得到的数据根据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几何尺寸的公式计算出来。
1)模数m的确定如图一,由渐开线性质可知:齿廓间的公法线长度ab与所对的基圆上的园弧a0b0的长度相等,因此用公法线千分尺卡住K个齿的公法线长度W k为:W k=(K-1)P b+S b式中:P b——轮齿在基园上的齿距,即基节;mmS b——轮齿在基园上的齿厚S b=Sr b/r+2r b invα=r b(S/r+2invα)=Scosα+2r b invαK——跨齿数,可查表或用下式计算K=αz/180°+1/2-2xtgα/m ,计算时因x未知,可先估计一值代入进行计算,注意K一定是个正整数,确定后再代入公式计算Wk。
当公法线千分尺卡住(K+1)个齿时,公法线长度W k+1为:W k+1 =KP b+S bW k+1 -W k=P bW k+1-KP b=S b所以可以得到齿轮基园上的齿距P b和齿厚由P b=πmcosα,可得m=P b/bcosα2)变位系数x的确定轮齿在基园上的齿厚S b由任意园上的齿厚的计算公式可得到S b =r b(S/r+2invα)=Scosα+2r b invα=m(π/2+2xtgα)cosα+mzcosαinvα=mcosα[(π/2+2xtgα)+zinvα]x=(S b/mcosα-zinvα-π/2)/2tgα于是可得到x1、x2。
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测量实验
![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测量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eb20cc8a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f4.png)
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测量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测量齿轮参数,掌握直齿圆柱齿轮的测量方法,加深对齿轮传动机构的了解,提高实践能力。
实验仪器与材料:1.直齿圆柱齿轮测量装置2.游标卡尺、千分尺3.螺旋测量仪4.齿圆测量仪5.齿宽测量仪6.直角投影仪7.直齿圆柱齿轮样本实验原理:1.齿轮的模数(m):用直齿圆柱齿轮模头的测量,取测量中心距对齿轮的齿数(z)、模数(m)和齿轮标准齿距(p)进行了简化修正计算。
2.齿轮齿向宽度:用齿宽测量仪测量。
3.齿轮齿向高度:用外径(D)与最大厚度(t)按比值法进行计算。
4.齿轮外径:用齿圆测量仪从齿顶测量。
5.齿轮齿数:通过数距、角距连续测量,求平均值计算。
1.准备实验仪器和齿轮样本。
2.用游标卡尺测量齿轮的外径,并用螺旋测量仪校准测量结果。
3.用齿圆测量仪测量齿轮的外径,记录测量值。
4.用螺旋测量仪测量齿轮最大厚度,并用直角投影仪验证测量结果。
5.用千分尺测量齿轮的齿宽,并记录测量值。
6.用齿宽测量仪测量齿轮的齿宽,记录测量值。
7.用齿圆测量仪测量齿轮的齿数,记录测量值。
8.将齿轮放置在直齿圆柱齿轮测量装置上,按要求进行测量参数计算。
实验结果及讨论:通过以上实验步骤,测量所得的齿轮参数分别为:外径(D)= xx mm,最大厚度(t)= xx mm,齿宽(b)= xx mm,齿数(z)= xx。
根据以上测量值,按照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核心参数计算公式,计算得到的模数(m)= xx mm,齿向高度(h)= xx mm。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实验过程中要仔细操作,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要牢记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确保正确使用。
3.对于一些测量结果较大的参数,建议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4.在实验结果的讨论中,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解释。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测量方法,加深了对齿轮传动机构的了解,并提高了实践能力。
直齿圆柱齿轮实训报告
![直齿圆柱齿轮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f040824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f7.png)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使学生掌握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知识、加工工艺和检测方法,提高学生对齿轮制造过程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实训内容1. 直齿圆柱齿轮基本知识(1)齿轮的种类及特点(2)齿轮的基本参数及计算(3)齿轮的材料及热处理2. 直齿圆柱齿轮加工工艺(1)齿轮加工方法及设备(2)齿轮加工工艺流程(3)齿轮加工中的质量控制3. 直齿圆柱齿轮检测方法(1)齿轮精度等级及检验项目(2)齿轮检测设备与方法(3)齿轮检测数据处理三、实训过程1. 实训准备(1)了解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知识,掌握齿轮的基本参数及计算方法。
(2)熟悉齿轮加工工艺流程,了解齿轮加工设备。
(3)了解齿轮检测方法,掌握齿轮精度等级及检验项目。
2. 实训实施(1)齿轮加工①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齿轮的材料、模数、齿数、压力角等参数。
②根据齿轮加工工艺流程,进行齿轮加工。
③在加工过程中,注意控制齿轮的加工精度和质量。
(2)齿轮检测①根据齿轮精度等级及检验项目,选择合适的检测设备和方法。
②对齿轮进行检测,记录检测数据。
③对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齿轮加工质量。
3. 实训总结(1)总结齿轮加工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2)分析齿轮检测结果,评价齿轮加工质量。
(3)撰写实训报告,总结实训成果。
四、实训成果1. 掌握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知识、加工工艺和检测方法。
2. 提高齿轮加工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 通过齿轮加工和检测,对齿轮加工质量进行评价。
五、实训体会1. 齿轮加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经验。
2. 在齿轮加工过程中,要注重细节,严格控制加工精度和质量。
3. 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对于提高齿轮加工质量至关重要。
4. 通过本次实训,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六、实训建议1. 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对齿轮加工工艺的理解。
2. 增加实训次数,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实验报告
篇一: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与分析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测量渐开线直齿圆柱变位齿轮参数的方法。
2.通过测量和计算,进一步掌握有关齿轮各几何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渐开线性质。
二、实验内容
对渐开线直齿园柱齿轮进行测量,确定其基本参数(模数m和压力角α)并判别它是否为标准齿轮,对非标准齿轮,求出其变位系统x。
三、实验设备和工具
1.待测齿轮分别为标准齿轮、正变位齿轮、负变位齿轮,齿数各为奇数、偶数。
2.游标卡尺,公法线千分尺。
3.渐开线函数表(自备)。
4.计算器(自备)。
四、实验原理及步骤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有:齿数Z、模数m、分度圆压力角?齿顶高系数h*a、顶隙系数c*、中心距α和变位系数x等。
本实验是用游标卡尺和公法千分尺测量,并通过计算来确定齿轮的基本参数。
1.确定齿数Z
齿数Z从被测齿轮上直接数出。
?.确定模数m和分度圆压力角??
在图4-1中,由渐开线性质可知,齿廓间的公法线长度Ab与所对应的基圆弧长Α0Β0相等。
根据这一性质,用公法线千分尺跨过n个齿,测得齿廓间公法线长度为wn′,然后再跨过n+1个齿测得其长度为wn??1。
wn??(n?1)pb?sb,pb?wn??1?wn?
wn??1?npb?sb
式中,pb为基圆齿距,pb??mcos?(mm),与齿轮变位与否无关。
与变位量有关。
由此可见,测定公法线长度wn?和wn??1后sb为实测基圆齿厚,
就可求出基圆齿距pb,实测基圆齿厚sb,进而可确定出齿轮的压力角?、模数m和变位系数x。
因此,齿轮基本参数测定中的关键环节是准确测定公法线长度。
图4-1公法线长度测量
(1)测定公法线长度w?n和wn??1
根据被齿轮的齿数Z,按下式计算跨齿数:
a?n?Z?0.5
180?式中:??—压力角;z—被测齿轮的齿数
我国采用模数制齿轮,其分度圆标准压力角是20°和15°。
若压力角为20°可直接参照下表确定跨齿数n。
公法线长度测量按图4—1所示方法进行,首先测出跨n 个齿时的公法线长度wn?。
测定时应注意使千分尺的卡脚与
齿廓工作段中部(齿轮两个渐开线齿面分度圆)附近相切。
为减少测量误差,wn?值应在齿轮一周的三个均分位置各测
量一次,取其平均值。
按同样方法量出跨测n+1齿时的公法线长度wn?1。
(2)确定基圆齿距pb,实际基圆齿厚sb
pb=wn??1-wn?sb=wn-(n-1)pb
(3)确定模数m和压力角?
根据求得的基圆齿距pb,可按下式计算出模数:
m=pb/(πcos?)
由于式中??可能是15°也可能是20°,故分别用??=15°和??=20°代入计算出两个相应模数,取数值接近于标准模
数的一组m和?,即是被测齿轮的模数m和压力角?。
3.测定齿顶圆直径da′和齿根圆直径df′及计算全齿高h′
为减少测量误差,同一数值在不同位置上测量三次,然
后取其算术平均值。
当齿数为偶数时,da′和df′可用游标卡尺直接测量,如图4—2所示。
当齿数为奇数时,直接测量得不到da′和df′的真实值,而须采用间接测量方法,如图4—3所示,先量出齿轮安装孔值径D,再分别量出孔壁到某一齿顶的距离h1,和孔壁到某一齿根的距离h2。
则da′和df′可按下式求出;
齿顶圆直径da′da′=D+2h1齿根圆直径df′df′
=D+2h2计算全齿高h
奇数齿全齿高h′h′=h1-h2
1
偶数齿全齿高h′h′=(da-df)
2
da
dk
dk
图4—2偶数齿测量图4—3奇数齿测量
4.确定变位系数x
与标准齿轮相比,变位齿轮的齿厚发生了变化,所以它的公法线长度与标准齿轮的公法线长度也就不相等。
两者之差就是公法线长度的增量,增量等于2xmsIn??。
?
若实测得齿轮的公法线长度wn′,标准齿轮的理论公法线长度为wn(可从机械零件设计手册中查得),则变位系数
按下式求出:
wn’?wn
x?
2msin?
5.确定h*a、c*
由于按实侧,计算所得的h′值中包含有(h*a、c*),而全齿高的计算公式为:
h=m(2h*a+c*-x)
由实测h′,m,x,且h*a,c*为标准值正常齿ha*=1,c*=0.25短齿h*=0.8,c*=0.3就可判定ha*,c*的值五、思考题
1.测量公法线长度时,游标卡尺卡脚放在渐开线齿廓工作段的不同位置上,对测量结果有无影响,为什么?
2.同一模数、齿数、压力角的标准齿轮的公法线长度是否相等?为什么?六、实验报告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与分析实验报告
一、测量数据记录
篇二:齿轮参数的测定的实验报告
齿轮参数的测定
一、目的
1.熟悉齿轮各部分名称和几何关系。
2.学会运用一般测量工具测定渐开线齿轮的各基本参
数,通过参数测量,从中掌握标准齿轮与变位齿轮的基本判别方法。
3.学会测量齿厚的一般方法。
二、设备和工具
被测齿轮、游标卡尺,并自备计算器和稿纸。
三、测量原理和方法
z
齿数Z、模数m、压力角α、齿顶高系数ho、顶隙系数cx、变位系数x等是齿轮的
基本参数,这些参数可能过测量或计算而得。
这些参数一旦被确定,则该齿轮的各部分尺寸即可确定。
由图3—1可知,当游标卡尺的两卡脚分别与两渐开线齿廓的不同位置相切时,两切点间距A1b1和A2b2均为两渐开线的公法线,根据渐开线性质可知:A1b1=A2b2=A0b0,且必与基圆相切。
卡脚与齿廓的切点位置与卡测数K的多少有关,如果卡测齿数过多,则卡脚可能与两齿顶相接触而不是相切;相反,如果卡齿数过少,则两卡脚可能与齿根接触,也不一定是相切。
这时所测出的两触点间的距离不是真正的公法线长度。
测量公法线长度时,最好使两卡脚与两齿廓的切点大致落在分度线附近。
为此卡测齿线K可按下表选取:
?、wk??1,齿数Z、顶圆直径da则可求出齿轮的主要参
数:通过测量公法线长度wk
x
m、α、x、h*a和c。
方法如下:
1.齿数Z:可直接由具体齿轮数出。
2.模数m和压力角α
根据齿数Z由上表查出卡测数K(或由附表3—1)求得,并分别测出公法线长度
wk?、wk??1(wk??1亦可),由图3—2可得,
wk?=pb(k-1)+sb(1)wk??1=pb·k+sb(2)
由(2)与(1)相减得基圆齿距
pb=wk??1-wk?=πmcosα
∴
模
数
m=
pb
?cos?
(3)
其中:α——分度圆压力角。
一般α=20°但也有α=15°,故分别以α=20°和15°代入式求出m值,如与标准值相符或极接近者,则此压力角为该齿轮压力角。
所求得的m值为该齿轮的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