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甘肃省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甘肃省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64eda5805901020207409cd4.png)
甘肃省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甘人社发[2010]47号为了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和选拔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人才整体素质,根据我省实际,制定甘肃省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一、基本条件(一)学历、年限1、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期满合格的出站人员,或获得博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年以上(获得博士学位前专业工作年限折半计算),经单位考核能胜任副高级职务,可转正定职,确定本专业副高级职务任职资格。
2、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担任中级职务5年以上;研究生毕业未获得硕士学位,或获得硕士学位而无研究生毕业证书者,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8年以上,并担任中级职务5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并担任中级职务5年以上。
4、高校教师、中专教师、自然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人员以外的其他系列,大专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0年以上,并担任中级职务5年以上。
5、高校教师、科研人员、中专教师、高中教师、技校理论课教师以外的其他系列,中专毕业在县(不含市、区)、少数民族州(含州)以下和在矿山、井下、森林、野外等艰苦条件下工作的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5年并受聘担任中级职务5年以上,允许申报评审小范围有效的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论文任中级职务以来,作为第一作者或执笔人(以期刊中标注为准),在省部级本专业学术刊物(不含增刊、副刊、专刊、专辑)全文发表本专业论文1篇以上。
在1部公开出版的本专业学术专著、教材中撰写3万字以上,可视为已达到在省部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要求。
刊物级别认定按照《甘肃省职称评定中论文要求及刊物级别认定办法》(甘职改办[2004]7号文件)规定执行。
(三)外语外语要求按《关于印发〈甘肃省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考试及成绩使用办法〉的通知》(甘人职[2007]18号文件)执行。
(四)计算机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按《关于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统一考试的通知》(甘职改办[2003]2号文件)执行。
高级工程师(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高级工程师(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https://img.taocdn.com/s3/m/b354f75cf01dc281e53af09e.png)
附件1高级工程师(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一、基本条件(一)岗位条件要求1、有丰富的科研、设计或生产实践经验,有解决本专业重大技术问题的能力。
对本专业的科技成果有评价和鉴定能力。
2、有一定的开拓能力,将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理论,应用于科研、设计和生产实践,具有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和经历。
3、有编制本行业或本专业技术发展规划,或者编制项目立项报告、可行性报告,或者制定技术方案、技术设计等工作的能力以及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
(二)学历及年限要求1、获得博士学位后或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期满合格的出站人员,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年以上(获得博士学位前专业工作年限折半计算),经考核能胜任高级工程师职务,可转正定职,确定高级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
2、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担任中级职务5年以上;研究生毕业未获得硕士学位,或获得硕士学位而无研究生毕业证书者,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8年以上,并担任工程师职务5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并担任工程师职务5年以上。
4、大专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0年以上,并担任工程师职务5年以上。
5、中专毕业,在少数民族地区、矿山、井下、森林、野外等艰苦条件下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5年并受聘担任工程师职务5年以上,允许申报评审小范围有效的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三)论文要求任工程师职务以来,作为第一作者或执笔人(以期刊中标注为准),在省部级本专业学术刊物(不含增刊、副刊、专刊、专辑)全文发表本专业论文1篇以上。
在1部公开出版的本专业学术专著、教材中撰写3万字以上,可视为已达到在省部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要求。
刊物级别认定按照《甘肃省职称评定中论文要求及刊物级别认定办法》(甘职改办[2004]7号文件)规定执行。
二、业绩与成果任工程师职务以来,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全面完成了本职工作任务,并达到下列两类“业绩与成果”中的一类:(一)达到下列条件中1项1、作为主要参与人员,获国家级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优秀设计奖。
甘肃省职称评审规定
![甘肃省职称评审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d09aeedf02d276a201292e02.png)
职称评审(一)工作职责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实行分级管理: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由省系列主管部门和组建了高评会的部门组织评审,申报资格的材料报省职改办审核;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由省直各厅(局)及其下属单位的中级评审委员会、市(州)系列主管部门和组建了中评会的部门组织评审,申报资格的材料报厅(局)、市(州)职改办审核;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由相当于县级的单位、县(区)系列主管部门、组建了初评会的部门以及相应的中评会(代评)组织评审。
申报资格的材料报设置初评会的市(州)、县(市、区)、部门、单位的职改办审核。
(二)评审资格条件评审正高、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除学历、专业、工作年限、任职年限、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年度考核、继续教育等基本条件符合规定要求外,还要分别符合《关于印发试行〈甘肃省评审正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硬化条件〉〈甘肃省评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考评答辩办法〉的通知》(甘职改办函字[1994]第5号)、《关于印发试行〈甘肃省评审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硬化条件〉的通知》(甘职改办函字[1994]第8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制定有本专业量化评审条件的,正高、副高级职务任职资格按该专业评审条件执行。
不具备规定学历、资历等条件的人员,破格晋升执行《甘肃省破格晋升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甘职改办 [2004]4号文件)的规定。
(三)工作程序1、全省各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1)单位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推荐和公示后,将确定上报人员的表格和申报材料加盖人事职改部门印章,报送市(州)、厅(局)职改办审核;(2)市(州)、厅(局)职改部门将符合条件人员的材料及《评审高级任职资格人员审查登记表》报送省职称系列主管部门审核,省系列主管部门对申报人员材料原件逐一审核后,报省职改办;(3)承办人员对申报人员的条件(年度考核、论文、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学历、现任资格及聘任时间、业绩成果获奖证书是否符合规定的硬化条件等)提出初审意见;(4)由主任召集与业务主管部门的联审会,承办人员汇报初审情况,联审会确定审核通过人员名单,向分管厅长汇报同意后,由省职改办向评委会通知拟上会人员名单;(5)评委会接到名单,组织拟评审对象答辩,通过答辩的人员再上评委会评审。
2023年甘肃专业技术人员副高职称评审要求
![2023年甘肃专业技术人员副高职称评审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d7a6d404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7d.png)
2023年甘肃专业技术人员副高职称评审要求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专业技术人员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甘肃省作为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和科技发展区域,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也愈发迫切。
2023年甘肃专业技术人员副高职称评审要求备受关注。
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什么是专业技术人员副高职称评审要求。
副高职称评审是指针对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过程中的一种评审机制,是对专业技术水平的一种认可和肯定。
2023年甘肃专业技术人员副高职称评审要求,则是在这一评审过程中所需具备的条件和标准。
在2023年,甘肃对于专业技术人员副高职称评审要求将会有哪些变化和更新呢?我们需要了解当前的评审标准和条件,这包括甘肃省的相关政策文件和规定。
结合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将新的要求分为学术研究、工作业绩、社会服务以及其他综合素质等方面。
在学术研究方面,甘肃省对于副高职称的评审要求可能会更加注重申请人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这包括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主持重要科研项目、取得专利成果等。
对于工作业绩的要求也会更加具体和严格,需要申请人在所从事的领域中取得显著的成就和突出的业绩。
在社会服务方面,甘肃省可能会推出更多的鼓励政策,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参与到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
对于2023年甘肃专业技术人员副高职称评审要求,我个人认为,这是对于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种全面考量和评定。
在这个过程中,专业技术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不仅要在岗位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同时也需要积极参与到社会服务和技术创新中去。
这样的评审要求,将会更有利于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潜力,也将会更好地推动甘肃省的经济社会发展。
2023年甘肃专业技术人员副高职称评审要求将会更加注重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水平、工作业绩和社会服务能力,这是对专业技术人员全面素质的一种考量和认可。
我坚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持续的学习,每一位专业技术人员都能够在这样的评审要求下取得应有的成绩和荣誉。
甘职改办[2001]12号:甘肃省评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答辩办法
![甘职改办[2001]12号:甘肃省评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答辩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ce19b02948d7c1c708a145c9.png)
甘职改办[2001]12号:甘肃省评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答辩办法甘职改办[2001]12号:甘肃省评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答辩办法甘职改办[2001]12号各地(州、市)人事处(局)、职改办,省直各部门人事处、职改办,中央在甘有关单位:为了全面了解、准确评价申报评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学术、技术水平,核查、鉴别业绩、成果真伪,进一步完善社会化人才评价机制,现对申报评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答辩办法规定如下:一、答辩对象(一)凡高校教师、自然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卫生技术、工程技术、农业技术、新闻专业、出版专业、图书资料专业、文博专业、经济专业、会计专业、审计专业,统计专业、中专教师、技校教师、实验人员(不含中学实验人员)、档案专业、翻译专业、律师专业、公证专业申报评审正、副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均应参加答辩。
(二)申报评审中学教师(合中学实验人员)、体育教练、广播电视播音专业、艺术专业、工艺美术专业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是否进行答辩,采取何种方式答辩(如对中小学教师观摩、听课等;对广播电视播音人员要求提交录音、录像带或现场播音等),由高评会所在部门决定.(三)以上专业中凡国家实行考评结合的,按国家考评办法执行。
二、组织管理(一)答辩工作在省职改办的统一领导下,由高评会所在部门人事处、职改办管理,高评会专业学科组(答辩小组)具体实施。
(二)答辩小组以高评会专业学科组成员为主,吸收同行高级专家组成。
没有专业学科组的高评会,由高评会委员和高评会所在部门聘请具有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同行专家共同组成答辩小组。
答辩小组一般3-5人,其中同一单位专家不超过1/2.答辩由学科组组长(答辩小组组长)主持.(三)答辩小组组成人员不对外公布。
(四)答辩场所、记录、计时、计分等工作由高评会所在部门安排办理.三、答辩程序及内容考评答辩应精心组织,抓住重点,客观公正,结果准确.(一)答辩人汇报1、简述本人学历(含毕业学校、毕业时间)、专业工作年限、任低一级职务年限及工作经历等基本情况。
关于职称评定的条件
![关于职称评定的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46ed5f2c0066f5335a81213d.png)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甘人新职字(2011)09号关于评定初级职称的通知各非国有单位、各合作单位、各有关单位:为了更好的为派遣、代理员工及其他相关单位和个人提供更全面的人事服务,根据甘肃省职改办相关政策规定,我市场安排每月为派遣、代理员工及各类符合条件的人员评定初级职称,为保证评定工作顺利进行,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评审对象1、各非国有单位;2、国家承认学历的各大中专毕业生;3、其他相关单位及个人;二、评审条件1、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一年可初定助理职称;2、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三年可初定助理职称;3、中专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一年可定员级职称;三、报送材料、时间及联系方式:申报人员须报送下列材料:《初聘专业技术职务呈报表》一式二份、毕业证原件、三张一寸彩色照片;报送材料截止时间:每月月底前报送次月初定材料联系电话: 0931- 8622027 8879333西北人才网:/人事代理(频道)地址:兰州市城关区皋兰路305号甘肃省人力资源市场一楼大厅甘肃省高新技术人才市场人事代理部二〇一一年六月十五日主题词:评定初级职称通知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甘人新职字(2011)09号关于报送工程技术系列高、中级职称任职资格评审材料的通知各非国有单位:根据甘肃省职改办安排,定于2011年11-12月召开省高新开发区工程技术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会,同时代评工程师任职资格,为保证评审工作顺利进行,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评审对象1、全省各级开发区企业;2、各非国有单位;3、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非在编人员;4、各类甘肃籍在外省工作、外省籍在甘工作且符合评定条件的人员;5、各类没有评审资格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6、代评上述范围人员的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
二、评审条件1、高级工程师:申报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的人员,必须符合甘职改办函字(2010)第47号《甘肃省评审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硬化条件》等文件规定,研究生毕业满八年,本科毕业满十年或大专毕业满二十年,同时任工程师满五年,取得职称英语理工A级、计算机应用能力合格证,作为第一作者或执笔人发表论文一篇以上,并具备相应文件规定的专业技术工作业绩。
甘肃省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教学文稿
![甘肃省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教学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da9d762d1ed9ad51f01df2f2.png)
甘肃省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发布者:renshichu 审核者:renshichu 发布日期:2010-11-9 阅读:414次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文件甘人社〔2010〕47号关于印发《甘肃省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的通知为了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和选拔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人才整体素质,根据我省实际,制定甘肃省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一、基本条件(一)学历、年限1.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期满合格的出站人员,或获得博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年以上(获得博士学位前专业工作年限折半计算),经单位考核能胜任副高级职务,可转正定职,确定本专业副高级职务任职资格。
2.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担任中级职务5年以上;研究生毕业未获得硕士学位,或获得硕士学位而无研究生毕业证书者,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8年以上,并担任中级职务5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并担任中级职务5年以上。
4.高校教师、中专教师、自然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人员以外的其他系列,大专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0年以上,并担任中级职务5年以上。
5.高校教师、科研人员、中专教师、高中教师、技校理论课教师以外的其他系列,中专毕业在县(不含市、区)、少数民族州(含州)以下和在矿山、井下、森林、野外等艰苦条件下工作的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5年并受聘担任中级职务5年以上,允许申报评审小范围有效的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论文任中级职务以来,作为第一作者或执笔人(以期刊中标注为准),在省部级本专业学术刊物(不含增刊、副刊、专刊、专辑)全文发表本专业论文1篇以上。
在1部公开出版的本专业学术专著、教材中撰写3万字以上,可视为已达到在省部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要求。
刊物级别认定按照《甘肃省职称评定中论文要求及刊物级别认定办法》(甘职改办[2004]7号文件)规定执行。
甘肃省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甘肃省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b646bd70fab069dc502201b7.png)
甘肃省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为了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和选拔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人才整体素质,根据我省实际,制定甘肃省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一、基本条件(一)学历、年限1、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期满合格的出站人员,或获得博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年以上(获得博士学位前专业工作年限折半计算),经单位考核能胜任副高级职务,可转正定职,确定本专业副高级职务任职资格。
2、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担任中级职务5年以上;研究生毕业未获得硕士学位,或获得硕士学位而无研究生毕业证书者,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8年以上,并担任中级职务5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并担任中级职务5年以上。
4、高校教师、中专教师、自然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人员以外的其他系列,大专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0年以上,并担任中级职务5年以上。
5、高校教师、科研人员、中专教师、高中教师、技校理论课教师以外的其他系列,中专毕业在县(不含市、区)、少数民族州(含州)以下和在矿山、井下、森林、野外等艰苦条件下工作的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5年并受聘担任中级职务5年以上,允许申报评审小范围有效的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论文任中级职务以来,作为第一作者或执笔人(以期刊中标注为准),在省部级本专业学术刊物(不含增刊、副刊、专刊、专辑)全文发表本专业论文2篇以上。
在1部公开出版的本专业学术专著、教材中撰写3万字以上,可视为已达到在省部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要求。
刊物级别认定按照《甘肃省职称评定中论文要求及刊物级别认定办法》(甘职改办[2004]7号文件)规定执行。
(三)外语外语要求按《关于印发〈甘肃省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考试及成绩使用办法〉的通知》(甘人职[2007]18号文件)执行。
(四)计算机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按《关于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统一考试的通知》(甘职改办[2003]2号文件)执行。
关于印发《甘肃省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的通知(甘人社发〔〕47号)精品资料
![关于印发《甘肃省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的通知(甘人社发〔〕47号)精品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74ba90d58fb770bf78a552b.png)
甘人社发〔2010〕47号关于印发《甘肃省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的通知各市州人社局(职改办),省直各部门、各企业集团人事处,中央在甘有关单位:现将《甘肃省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0一0年六月八日主题词:人力资源专业技术资格职称评审副高级通知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2010年6月9日印发甘肃省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为了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和选拔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人才整体素质,根据我省实际,制定甘肃省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一、基本条件(一)学历、年限1、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期满合格的出站人员,或获得博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年以上(获得博士学位前专业工作年限折半计算),经单位考核能胜任副高级职务,可转正定职,确定本专业副高级职务任职资格。
2、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担任中级职务5年以上;研究生毕业未获得硕士学位,或获得硕士学位而无研究生毕业证书者,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8年以上,并担任中级职务5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并担任中级职务5年以上。
4、高校教师、中专教师、自然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人员以外的其他系列,大专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0年以上,并担任中级职务5年以上。
5、高校教师、科研人员、中专教师、高中教师、技校理论课教师以外的其他系列,中专毕业在县(不含市、区)、少数民族州(含州)以下和在矿山、井下、森林、野外等艰苦条件下工作的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5年并受聘担任中级职务5年以上,允许申报评审小范围有效的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论文任中级职务以来,作为第一作者或执笔人(以期刊中标注为准),在省部级本专业学术刊物(不含增刊、副刊、专刊、专辑)全文发表本专业论文1篇以上。
在1部公开出版的本专业学术专著、教材中撰写3万字以上,可视为已达到在省部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要求。
甘肃职称评审条件
![甘肃职称评审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84ac0845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ad.png)
甘肃职称评审条件甘肃省职称评审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本条件:申报职称评审的人员需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行业规定。
同时,申报人员还必须具备相应的学历和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经历。
专业能力条件:申报职称评审的人员需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及较高的专业能力。
具体来说,申报人员应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
同时,申报人员还应具备相应的学术水平,包括发表论文、参与科研项目等。
工作业绩条件:申报职称评审的人员需具备相应的工作业绩。
工作业绩的认定主要依据申报人员在专业技术岗位上的实际工作表现,包括完成的项目、取得的成果、获得的奖励等。
工作业绩是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也是评价申报人员专业能力的重要指标。
学术成果条件:申报职称评审的人员需具备一定的学术成果。
学术成果包括论文、著作、科研项目等,是申报人员学术水平的重要体现。
申报人员在学术成果方面的积累,有助于提高其在职称评审中的竞争力。
其他条件:除以上基本条件外,申报职称评审的人员还需符合其他相关条件。
例如,申报高级职称的人员需具备博士学位或副高级职称,且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满5年;申报正高级职称的人员需具备正高级职称,且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满5年等。
在甘肃省职称评审中,以上条件的具体要求可能会因不同的专业领域而有所差异。
因此,申报职称评审的人员应根据自己所从事的专业领域,仔细了解相关政策规定,以确保满足各项条件要求。
同时,申报人员还应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不断积累学术成果和实践经验,以提升在职称评审中的竞争力。
此外,为了确保职称评审的公正性和客观性,甘肃省采取了多项措施。
例如,职称评审实行分级管理,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由省系列主管部门和组建了高评会的部门组织评审,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由市州人社部门组织评审。
同时,申报职称评审的材料需经过审核,确保真实有效。
评审过程中采用专家评审、面试答辩等多种方式,全方位考察申报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2020年《关于印发甘肃省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规程的通知》精品
![2020年《关于印发甘肃省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规程的通知》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66b1d7bb9e3143323868930b.png)
2020年《关于印发甘肃省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规程的通知》精品甘肃省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甘肃省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规程>的通知》甘职改办[1998]11号各地(州、市)人事(人事劳动)处(局)、职改办,省直各单位人事(干部)处、职改办,中央在甘有关单位人事(干部)处:现将《甘肃省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规程》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及意见请及时反馈给我们,以便进一步修改完善。
1998年10月8日甘肃省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规程为了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加强对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的管理,规范评聘工作程序,统一评聘工作步骤,建立正常的评聘工作秩序,确保职称评聘工作客观、公正,保证评审质量,特制定本工作规程。
任职资格评审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一、评审时间安排(一)全省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时间由省职改办统一规划和安排,每三年安排一次。
如无特殊情况,各高评会不得随意变更评审开会时间。
(二)各高评会所在部门和地、州、市可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在规定的评审月份内,确定具体开会日期,并将评审开会时间及时通知各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及早准备评审材料,做好选拔推荐等工作,于高评会开会前20天将评审材料报送高评会所在部门(单位)审核。
(三)高评会所在部门(单位)审核后,必须于开会前10天将初审通过人员的材料报送省职改办审查。
超过报送截止时间者,本次会议不再受理。
二、单位推荐(一)各单位根据上级主管部门通知收受材料的时间、内容,及时通知专业技术人员准备有关材料。
(二)单位在评审前,要清理统计本单位现有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数、已评审各级任职资格数、国家和省上下达的职务岗位数(或结构比例数)、单位已聘任职务数及各级职务的空岗数,同时将空岗数填人《专业技术职务管理册》有关栏目,报上级职改办审核后,作为本次评审任职资格的数量。
(三)符合甘职改组[1996]2号文件规定破格晋升高级职务的人员,可不受本单位限额限制,申报评审高级任职资格。
副高级职称评定条件
![副高级职称评定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63ad680c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ac.png)
副高级职称评定条件副高级职称是在职称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层次,对于职场人士来说是一种重要的职业晋升机会。
那么,副高级职称的评定条件是什么呢?下面将从学历要求、工作经验、业绩表现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副高级职称评定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学历要求。
一般来说,大多数单位要求申请副高级职称的人员至少具有硕士学位。
这是因为硕士学位是研究生阶段的学历,对于个人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通过攻读硕士学位,个人能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素养,为副高级职称评定打下坚实基础。
副高级职称评定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是工作经验。
一般来说,申请副高级职称的人员需要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
这是因为副高级职称是对个人职业发展的一种认可,需要在相关领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业务能力。
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个人能够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领导能力,为副高级职称评定提供有力支持。
副高级职称评定还需要考虑个人的业绩表现。
个人的业绩表现是评定副高级职称的重要依据之一。
个人的业绩表现包括个人在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和贡献,以及个人的职业发展和专业能力。
通过个人的业绩表现,能够客观地评估个人的绩效和能力,为副高级职称评定提供有力的证据和支持。
副高级职称评定还需要考虑个人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副高级职称是对个人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的一种认可,需要个人在相关领域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创新成果。
个人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表现在个人的研究成果、科研项目和专利等方面。
通过个人的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能够评估个人在相关领域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副高级职称评定提供重要的参考。
副高级职称评定的条件包括学历要求、工作经验、业绩表现、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
对于个人而言,要想获得副高级职称,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学历水平,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取得突出的业绩成果,提升自己的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
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才能在副高级职称评定中脱颖而出,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的目标。
甘肃省关于职称评聘中有关问题的规定
![甘肃省关于职称评聘中有关问题的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ead7b5dd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fe.png)
甘肃省关于职称评聘中有关问题的规定甘肃省关于职称评聘中有关问题的规定甘肃省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文甘职改办[2003]09号关于职称评聘中有关问题的规定各市(州、地)人事局(处)、职改办,省直各部门人事处、职改办、中央在甘有关单位:根据近年来我省在职称评聘中遇到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经研究作如下规定:一、关于学历及专业技术工作年限1、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期满合格的出站人员,经单位考核能够履行副高级职务职责,可按转正定职的办法,填报《初聘专业技术职务呈报表》,报省职改办审核确定本专业副高级职务。
2、获得博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2年(获得博士学位前专业工作年限折半计算),经单位考核能够履行副高级职务职责,可按转正定职的办法,填报《初聘专业技术职务呈报表》,报省职改办审核确定本专业副高级职务。
3、研究生班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3年(获得硕士学位前专业工作年限折半计算),经单位考核合格,可按转正定职的办法确定其本专业中级职务。
4、研究生毕业未获得硕士学位或只获得硕士学位而无研究生毕业证书者,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3年并符合其它任职条件,可申报评审(考试)相应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5、取得第二学士学位,在评聘职称时可按研究生毕业(未获硕士学位)对待。
6、非本专业学历(相近专业学历除外)不能作为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依据,若本人专业工作成绩突出,可破格晋升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国家统一组织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系列、专业,按国家规定的报名条件执行。
7、先参加工作后取得中专以上(含中专)学历者,其上学前从事技术工作的专业、上学期间所学专业和上学后从事技术工作的专业一致的,上学前专业工作年限折半计算。
但大学本科、专科、中专毕业转正定职相应初级专业技术职务时,不计算上学前专业工作年限。
8、国家专业技术职务《条例》规定最低学历为本科毕业的中专教师及最低学历为大专毕业的高中教师,在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时不再执行我省学历放宽条件。
甘职改办2003年9号文甘肃省关于职称评聘中有关问题的规定
![甘职改办2003年9号文甘肃省关于职称评聘中有关问题的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a1536a06a6c30c2259019e53.png)
甘职改办[2003]9号关于职称评聘中有关问题的规定各市(州、地)人事局(处)、职改办,省直各部门人事处、职改办,中央在甘有关单位:根据近年来我省在职称评聘中遇到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经研究作如下规定:一、关于学历及专业技术工作年限1、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期满合格的出站人员,经单位考核能够履行副高级职务职责,可按转正定职的办法,填报《初聘专业技术职务呈报表》,报省职改办审核确定本专业副高级职务。
2、获得博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2年(获得博士学位前专业工作年限折半计算),经单位考核能够履行副高级职务职责,可按转正定职的办法,填报《初聘专业技术职务呈报表》,报省职改办审核确定本专业副高级职务。
3、研究生班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3年(获得硕士学位前专业工作年限折半计算),经单位考核合格,可按转正定职的办法确定其本专业中级职务。
4、研究生毕业未获得硕士学位或只获得硕士学位而无研究生毕业证书者,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3年并符合其它任职条件,可申报评审(考试)相应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5、取得第二学士学位,在评聘职称时可按研究生毕业(未获硕士学位)对待。
6、非本专业学历(相近专业学历除外)不能作为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依据,若本人专业工作成绩突出,可破格晋升相应专业技术职务。
国家统一组织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系列、专业,按国家规定的报名条件执行。
7、先参加工作后取得中专以上(含中专)学历者,其上学前从事技术工作的专业、上学期间所学专业和上学后从事技术工作的专业一致的,上学前专业工作年限折半计算。
但大学本科、专科、中专毕业转正定职确定相应初级专业技术职务时,不计算上学前专业工作年限。
8、国家专业技术职务《条例》规定最低学历为本科毕业的中专教师及最低学历为大专毕业的高中教师,在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时不再执行我省学历放宽条件。
甘职改办[2000]13号文件第一条“在县属(不含市、区)、乡(镇)属和少数民族州、市、县、乡(镇)属企事业单位以及在矿山、井下、森林、野外等艰苦条件下工作的人员,中专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5年并受聘担任中级职务5年以上,可申报评聘单位有效、企业有效、兰外有效的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规定,不包括中专教师和高中教师。
甘肃省各类职称报评条件
![甘肃省各类职称报评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ff80fe27915f804d2b16c157.png)
根据关于印发 《甘肃省副高 级专业技术职 务任职资格评 审条件》的通 知(甘人社发 〔2010〕47 号)文件的业 绩条件执行
是
经省职改办审核符合条件,提省评审高级专业技术职 务任职资格答辩办法》(甘职改办 具体要求祥见 [2001]12号文件)规定参加答辩。答辩 甘人职 人员要按文件要求准备个人汇报材料, (2011)18号 确定1篇本人独立或作为第一完成人在 文件 国家权威期刊发表的本专业学术论文作 为答辩论文,并提交5份该论文复印件 。
(一)表格填报 l、正常晋升人员:(1)《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一式3 份;(2)《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情况简表》原件一式2份,复 印件35份。《简表》用A3纸打印。 2、破格晋升人员:除填报以上二种表格外(应在拟评审任职资格栏 注明 "破格"字样),还要由单位写出推荐破格晋升的专题报告。 (二)材料及证件 1、本人学历证书,高级工程师资格证书,外语、 计算机应用能力合格证或成绩通知单原件及复印件各1份。 2、代表本人学术水平和业绩成果的论文、著作、获奖证书、鉴定证 书以及相关材料的原件及复印件各1份。论文发表的刊物如改刊、更 名等,本人应在申报材料中注明。3、单位公示结果报告1份。 以上材料的复印件按序装订成册并附目录1份。
甘肃省人力资源市场各类职称报评条件
职称类 报评级 评审部 呈报部 型 别 门 门 资料提 交日期 报 评 条 件 申报材料及要求 职称英 职称计算 语 机
1
各类 初级 职称
相关 部门
1、评审条件:工程系列中专毕业满1年评定技术 员;技术员满4年评定 甘肃省 初级职称;大专毕业满1年定技术员,大专毕 每月30 人力资 业满三年定初级职称;本科毕业满1年定初级职 日前 源市场 称; 2、提供资料:毕业证原件、初级呈报表2份、3 张一寸彩色照片。
2023年甘肃副高职称申报条件
![2023年甘肃副高职称申报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473f632d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03.png)
2023年甘肃副高职称申报条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职业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职场中,职称是衡量一个人专业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而对于想要申报甘肃副高职称的人来说,了解甘肃副高职称的申报条件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本文中,我将深入探讨2023年甘肃副高职称申报条件,帮助您全面了解这一主题。
1. 申报条件的基本要求申报甘肃副高职称需要符合基本的条件才能够进行申报。
一般来说,甘肃副高职称的基本申报条件包括:申报者须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高级教师职称,且甘肃省范围内的总工龄不少于5年等。
为了确保文章的深度和广度,接下来将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
2. 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甘肃副高职称的申报条件还包括了对申报者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要求。
这就需要申报者在申报时要提供与田红灯考核相当的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证明材料等。
这个方面的标准和要求在甘肃省的不同高校和科研机构可能有所不同,需要具体以当年公布的政策文件为准。
3. 培养优秀人才和服务社会的能力申报者还需要在申报条件中展示自己对于培养优秀人才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这一点可以从申报者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表现来进行评定。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就我个人而言,甘肃副高职称申报条件的制定对于规范职称评审体系、提高人才水平和推动学术科研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严格的条件限制,可以保证获得副高职称的人员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甘肃省的经济社会发展。
以上是对2023年甘肃副高职称申报条件的深入探讨,相信通过阅读本文,您已经对此有了更全面、深刻和灵活的了解。
希望对您在申报甘肃副高职称时有所帮助。
申报甘肃副高职称不仅需要满足基本的条件,还需要在学术水平、科研成果、培养优秀人才和服务社会等方面展现出优秀的能力和实力。
对于甘肃省来说,申报副高职称的人员必须经过层层的审核和评定,才能最终获得职称认定。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进一步探讨这些条件。
在申报副高职称的条件中,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
甘肃省2022副高评审条件
![甘肃省2022副高评审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300f2464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54.png)
甘肃省2022副高评审条件
2022年甘肃省副高评审条件
随着社会科技发展的进步,甘肃省正在实施科学竞争选拔,全面推进公务员改革,特别是在重大人才聘任一线工作上,考核对象的标准也在逐步细化与提高。
2022年,甘肃省副高级职称的评审标准及条件也有所调整,申报者们要注意以下
几点:
第一,学历及学位要求:申报者须拥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普通本科和自考本
科均可参加副高级职称的申报评审,有博士学历者优先考虑;
第二,年龄限制:应届毕业生满27周岁可报考副高级职位,非应届毕业生自
考本科满35周岁,大学本科满37周岁。
第三,综合评价:根据叡国务院有关规定,重点评价申报者的学历、工作经历、论文科研成果及业绩、奖励成就及成果带动实现的社会效益、履历等多方面。
第四,准备参加考试者要尤其注意:职称考试时分二部分:第一部分为综合素
质综合测评,第二部分为专业科目-(专业知识、能力考核、业务技能)。
以上就是甘肃省2022年副高级职称申报评审标准及条件,希望申报者们把握
规定,准备充分,取得预期职称评审成果。
甘肃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内部等级岗位任职条件
![甘肃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内部等级岗位任职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537a5092bed5b9f3f90f1cf7.png)
甘肃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内部等级岗位任职条件(试行)曹斌锋辑录根据原人事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70号)、《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87号)、原人事部与有关部门印发的岗位设置管理行业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行业指导意见》)和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甘肃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省委办发〔2008〕66号)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任职条件。
一、基本条件竞聘专业技术内部不同等级岗位,在现等级岗位上,除必须具备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品行和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取得相应层级岗位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年度考核均在合格以上。
(三)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的岗位,取得职业资格证。
二、业绩条件业绩条件是指竞聘专业技术内部等级岗位时,在现等级岗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全面完成本职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必须具备的专业技术业绩要求。
包括:重大业绩和突出业绩。
对内部等级岗位的重大业绩和突出业绩条件要求不同,必须符合内部等级岗位各自的要求。
三、各内部等级岗位任职条件(一)专业技术一级岗位专业技术一级岗位是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任职条件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二)专业技术四、七、十、十二和十三级岗位按现行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或以考代评的有关规定,取得层级岗位正高、副高、中级、助理级和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分别具备竞聘专业技术四、七、十、十二和十三级岗位任职条件资格。
(三)专业技术二、三级岗位任现等级岗位以来,基本条件符合统一规定和要求。
专业技术二级岗位:作为前2名获奖人,获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社会科学、教学成果等一二等奖,国家优秀设计金、银奖。
其他人员至少要符合下列第1条业绩2项,或第1条业绩1项、第2条业绩2项,或第2条业绩4项。
专业技术三级岗位:至少要符合下列第1条业绩1项,或第2条业绩2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发布者:renshichu 审核者:renshichu 发布日期:2010-11-9 阅读:414次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文件
甘人社〔2010〕47号
关于印发《甘肃省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的通知
为了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和选拔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人才整体素质,根据我省实际,制定甘肃省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一、基本条件
(一)学历、年限
1.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期满合格的出站人员,或获得博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年以上(获得博士学位前专业工作年限折半计算),经单位考核能胜任副高级职务,可转正定职,确定本专业副高级职务任职资格。
2.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担任中级职务5年以上;研究生毕业未获得硕士学位,或获得硕士学位而无研究生毕业证书者,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8年以上,并担任中级职务5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并担任中级职务5年以上。
4.高校教师、中专教师、自然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人员以外的其他系列,大专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0年以上,并担任中级职务5年以上。
5.高校教师、科研人员、中专教师、高中教师、技校理论课教师以外的其他系列,中专毕业在县(不含市、区)、少数民族州(含州)以下和在矿山、井下、森林、野外等艰苦条件下工作的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5年并受聘担任中级职务5年以上,允许申报评审小范围有效的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论文
任中级职务以来,作为第一作者或执笔人(以期刊中标注为准),在省部级本专业学术刊物(不含增刊、副刊、专刊、专辑)全文发表本专业论文1篇以上。
在1部公开出版的本专业学术专著、教材中撰写3万字以上,可视为已达到在省部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要求。
刊物级别认定按照《甘肃省职称评定中论文要求及刊物级别认定办法》(甘职改办[2004]7号文件)规定执行。
(三)外语
外语要求按《关于印发(甘肃省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考试及成绩使用办法)的通知》(甘人职[2007]18号文件)执行。
(四)计算机应用能力
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按《关于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统一考试的通知》(甘职改办[2003]2号文件)执行。
(五)年度考核
担任中级职务以来,年度考核成绩均应达到“称职"或“合格”以上。
(六)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达到我省规定继续教育学时,并在《甘肃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上复核验印的。
二、业绩条件
任中级职务以来,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全面完成了本职工作任务,并达到下列两类业绩中的一类:
(一)达到下列条件中1项
1.作为定额内人员,获国家级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优秀设计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国家建筑工程装饰奖;或省部级科技进步、农牧渔业丰收、优秀设计奖一、二等奖;或作为前2名获奖人,获省部级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省优秀设计三等奖,地厅级科技进步、农牧渔业丰收一、二等奖。
2.作为定额内人员,获国家级社会科学奖、教学成果奖、完成的作品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省敦煌文艺奖、省级教学成果奖、省社会科学最高奖一、二等奖,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或作为前2名获奖人,获省敦煌文艺、省社会科学最高奖三等奖,省教育厅教学成果奖。
3.作为施工项目经理、质量安全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完成的工程项目获国家优质工程“鲁班奖”、省优质工程“飞天金奖”。
4.被评为省部级劳动模范、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家,或获得省委、省政府、国家部委授予的专业技术工作先进称号。
(二)科研人员达到下列条件中3项,其他人员达到下列条件中2项,其中,第1至10项必须达到1项。
1.作为定额内人员,获省部级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省优秀设计三等奖、地厅级科技进步、农牧渔业丰收一、二等奖;或获省级优秀新技术、新产品奖;或作为前2名获奖人,获市州、厅局科技进步、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或作为前2名获奖人,获县(市、区)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2.作为定额内人员,获省敦煌文艺、省社会科学最高奖三等奖,省教育厅教学成果奖;或作为前2名获奖人,获市州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
3.作为施工项目经理、质量安全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完成的工程项目获省优质工程“飞天奖”1项,或市州优质工程奖(如白塔奖、麦积奖等)2项。
4.作为前2名,完成列入国家部委和省科技、计划、工业、建设部门计划下达的科研、工程、技术改造、技术推广等项目1项,或可行性研究2项,通过省直厅局或市州科技、计划、工业、建设部门鉴定、验收(以鉴定、验收证书或文件为准),并取得显著效益。
5.作为前2名,完成未列入省计划的科研成果、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设计、新工艺、新品种等开发项目,通过省直厅局或市州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鉴定、验收(以鉴定、验收证书或文件为准),并获得新增利税30万元以上(附单位缴款收据和税务部门税单)的经济效益;或获市州优秀新技术、新产品奖。
6.本人(第1完成人)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实施后取得较好经济效益;或本人(第1完成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
7.作为前2名,完成了列入省部计划的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并经省部级鉴定验收(含阶段性鉴定验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8.作为前2名,制定了由省级以上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国务院部委颁布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或国家、部门、地方计量检定规程1项。
9.独著、第1作者正式出版了本专业专著或译著1部;或主编(排名第一)公开出版了本专业全国性或省级教材1部。
合作完成专著或译著的,本人累计完成10万字以上(在1部著作中不少于6万字);合作完成教材的,本人累计完成20万字以上。
10.独著、第1作者或执笔人(以期刊中署名为准),在国家权威学术刊物(不含增刊、专刊、副刊、专辑,下同)上全文发表本专业论文1篇以上;或在省级学术刊物上全文发表本专业论文2篇以上。
11.本人或本人为第一完成人完成的成果,包括本人作为主要指导老师(第1名)指导团队和学生经组织同意参加竞赛,在全国本专业竞赛、考评中取得名次或获奖;在全省本专业竞赛、考评中取得前3名、或获一、二等奖,或获三等奖2人次;在市州本专业竞赛、考评中获一等奖(或前2名)2人次。
12.获市州或厅局学术技术带头人、市州党政机关授予的专业技术工作先进称号、省直厅局授予的全省本系统专业技术工作先进称号;或2次获县委县政府授予的专业技术工作先进称号、市州直属局授予的本系统专业技术工作先进称号。
13.担任省级本专业学会常务理事或正、副秘书长5年以上;或担任全国本专业学会理事5年以上;或受聘为省级学术刊物编委3年以上;或受聘为国家级学术刊物编委。
第二类条件中第1、2、3条每达到1次就计算为达到1项条件,第4—13条每条计算够1项后,超过部分不得累计计算。
同一成果(项目、著作、译著、教材等)获奖、通过鉴定验收、公开出版、效益显著等,只能计算1次,不得重复计算。
三、破格晋升
学历或资历(包括专业工作年限和任低一级职务年限)虽达不到规定要求,但本专业工作成绩显著,贡献突出,可按《甘肃省破格晋升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甘职改办(2004]4号文件)破格申报评审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四、本条件适用于未制定副高级职务任职资格量化评审条件的系列(专业)。
五、本评审条件从2010年7月1日起实行。
由甘肃省职称改革办公室负责解释。
以前有关文件和本评审条件不一致的,均按本评审条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