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

合集下载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题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题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及答案一、简答题1.简述教学过程认识说的基本观点与意义。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世界的过程,是接受前人积累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任务,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使学生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而发展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

认识说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一个通过传授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2.简述间接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的主要观点。

(1)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结合起来。

(2)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缺乏必要的直接经验时,还应当让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获得一定的感性经验。

(3)在学生掌握一些间接经验时,就可引导学生把间接经验运用到实践中去,增加一定的直接经验,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3.简述教学过程的主要特点、主要矛盾。

教学过程的主要特点:双边性;认知性;实践性。

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矛盾;教师与教材之间的矛盾。

4.简述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操作程序。

教学目标:通过情感和认知多次交互作用,使学生的情感不断得到陶治、升华,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同时又学到科学的知识。

操作程序:创设情境—情境体验—总结转化。

5.当前教学模式的改革呈现哪些趋势?(1)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趋向多样化(2)由以“教”为主向“学教并重”转化(3)注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4)教学模式的目标趋向情意化6. 简述道尔顿制的主要内容。

它是由美国道尔顿城的教育家柏克赫斯特提出并试行的。

这是一种典型的自学辅导式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师每周进行有限的集体教学,然后指定学习内容,学生接受学习任务,在各专业课堂自学,独立完成作业,接受教师考查,然后又接受新的学习任务。

7.简述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及优缺点特征: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将学生编班;把教学内容按照学科和学年分解为小的教学单位——课;教学在规定的课时内进行;教学场所较为固定。

(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校发展PPT课件

(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校发展PPT课件
——综合学习时间(基于课题的探究学习、社会参 与的体验性学习,日本)
——综合活动学习(台湾)
●共同趋势
——实践的课程观;
——丰富经验,增加学生实践体验;
——核心价值是问题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 展。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
●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 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 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 践性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3-9年级学生的一 门必修课程。
3.体现实践的课程观与教学发展的趋势
●综合实践活动类课程的形式与价值 ——设计学习(design learning,美、德) ——自然与社会研究(studies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即STS)
——应用学习(applied learning,美)
——动手做(hands-on,美、法)
●运用写作、绘画等多种方式灵活地表达
●具有个性的表达
●问题解决过程中合理地表述观点
●应用本人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并适当加以区分
——内容·思考·判断能力
●自主地提出活动课题
●论理的合理性
●课题设计的明确性
●内容的适切性
●深入地分析课题的意义
●学会运用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
——兴趣、关心与态度
●兴趣与意念的发展
——如何组织学生对过程中的收获、情感价值 观、遇到的问题及其处理方式等问题进行交流? (交流的形式有哪些?)
——如何组织报告答辩会或论证会?(答辩委 员如何构成?答辩或论证会对学生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辩会是如何展开的?)
五、新课程与校本建设与发展
1.敢于建立新的学校文化,探索学校的适 应性 ——重建学校文化,形成学校课程建设能力; ——体现学校作为教育主体的价值; ——提升教师的课程创生能力; ——满足不同学校的需要,形成学校特色。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课程与教学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课程与教学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课程与教学论》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课程与教学论》题库及答案一一、填空(每空l分,共10分)1.辛德等在1992年归纳了三种课程实施取向,它们是—-—、互动调适观和——。

2.所谓教学手段,是指师生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或设备。

3.导课的针对性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考虑教学-------- 的需要,又要顾及、4.课程设计,指按照一定的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对学校课程的整体------- 以及一门课程的各构成-----进行的规划与安排。

5.自学一指导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以——的——为主,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自学始终的教学模式。

二、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每题2分。

共10分)1.“互动理论”认为,学校或课堂是一个由表达一定的社会意义的各种符号所组成的社会环境。

( )2.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

( )3.生成性目标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泰勒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和传播。

( )4.除研究法外,讨论法也是一种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 )5.口语化是教学语言艺术的特点之一。

( )三、简答题(每题l0分。

共40分)1.什么是教学?2.什么是螺旋式课程组织?3.简述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

4.简述教学过程的原则。

四、论述题(每题20分。

共40分)1.试比较中央集权型与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优点与弊端。

2.结合实践分析当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重点。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填空题(每空l分。

共10分)1.忠实观生成观2.工具媒体3.内容学生的特点4.结构要素5.学生自学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对 2.错 3.错 4.对 5.对三、简答题(每题l0分,共40分)1.’教学:从广义上讲,教学是指教者指导学习者进行的一切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从狭义上讲,教学是指在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学习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知识梳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知识梳理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定义与背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学校为了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强调学习、实践、体验的有机结合,通过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等形式,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综合性实践活动,达到知行合一的教育效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1. 开设灵活多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开设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课程,如农村社区服务、科技创新实践、艺术文化体验等。

2. 融合学科知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还要求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各门学科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良好的学科知识应用能力。

3. 强调团队合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常以小组形式展开,要求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强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交流能力。

4. 培养实践动手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运行模式1. 整体推进模式:学校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体纳入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中,由学校统一组织和管理。

通过校园、社区、社会等各种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2. 分专业开设模式:学校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开设不同方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文科类的社会调研与服务实践、理工类的科技创新与竞赛实践等。

通过课程设置的多样化,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3. 课外拓展模式:学校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课外拓展活动,由学生自主选择参加。

学校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基地、校友资源等,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体系1. 学院评价:学院应设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专门评价机构,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情况、学生实践成果、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等进行全面评价,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课程类别:教师教育必修课适用专业:教育学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32学时、1.5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16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目的是使学生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及功能,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与目标;学会进行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规划和设计、实施与评价的基本技能;通过设计实践,初步形成创造性地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领悟课程与教学理论思想,并养成将课程与教学技能提升为理论,自觉地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意识和态度;增强参加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意识和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查找阅读与综合实践活动有关的指导纲要和典型案例,以获取丰富的感性经验和提高理论水平。

具体从三方面看:(1)树立正确教学观,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性质、目标及重要意义有正确的认识。

(2)学生不仅能掌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具体任务和操作要领,还要知道如何指导学生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

(3)模拟实践,提高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能力。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发性、生成性,环节众多,教师的决策、应变是活动实施成功的基石。

因此,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经历多种实践途径,体悟并掌握教学策略。

三、先修课程《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和《教育研究方法》。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课程的重点在于如何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技术层面的具体任务和操作要领。

课程的难点在于如何使学生掌握教学策略,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能力。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讲授、自学辅导、设计实践练习、小组讨论与情景体验相结合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与理念(2学时)1.教学内容(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背景与课程定位。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性质。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2.重、难点提示(1)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背景、性质与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与教育功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与教育功能
生成性
尊重学生兴趣、爱好,自己选择学习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方案及结果展示方式,教师做必要指导。
自主性
2
什么样的课程不符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定
1
以书本和教室空间为中心
以教师讲解为主
2
以获得系统知识为目的
以书面作业为主
……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
重塑学校文化,营造创新氛围
切入素质教育,完善学生素质结构
总目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总目标包括:
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
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形成从自己周围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一般讲,解决书本中的问题,大多有标准答案可做参考,解决问题的过程多涉及思维方法的归一性,只要得到众口一词的标准答案,问题解决告一段落,思维过程亦宣告结束。
解决现实问题,一般都并非只有一种方法,也不存在任何标准答案,要解决问题通常需要寻找许多“非劣答案”,在众多的非劣答案中择善而从,思维过程常会运用“发散——收敛——求优”的办法,这种求异——求优的思维过程也即是创造思维的本质,因而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水平。
生活中发现 实际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没有一定的知识体系,其课程开展的线索就是学生的生活世界,就是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学生对自我的认识。
解决实际问题学习研究方法
学习知识综合运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
学科课程中综合性活动的比较学科课程中的综合性实践学习是在特定的学科知识体系中展开的,所展开的活动内容多与其相应的学科领域直接相关。学科课程中的综合性实践学习的目的以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为基础,同时发展学生特定学科领域的能力以及独特领域的综合素养。学科课程中的综合性实践学习方式往往具有鲜明的学科特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一、课程背景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在学校教育中,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性的活动,提高学科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实践经验。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

三、课程内容和时间安排本课程的内容将涵盖多个实践性的活动,如科学实验、社会调研、项目设计等。

具体内容和时间安排如下:1. 科学实验•学习基本科学知识和实验方法;•独立设计并完成实验项目;•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经验。

时间安排:每周一次,共20周。

2. 社会调研•学习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选择社会问题进行调研;•收集、整理和分析调研数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建议。

时间安排:每周一次,共15周。

3. 项目设计•学习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独立设计并完成项目;•撰写项目报告和进行项目汇报。

时间安排:每周一次,共10周。

四、课程评估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

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参与:学生的课堂出勤情况及活动参与度。

2.实践报告:学生根据实践活动结果撰写的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实践活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课程作业:布置与实践活动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项目评估:评估学生项目设计和完成的情况,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以上评估方式将综合计算得出最终的课程成绩。

五、课程资源和支持为了保证本课程的顺利进行,学校将提供以下资源和支持:1.实验室和设备:提供实验所需的实验室和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科学实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国的演变与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国的演变与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国的演变与发展综合实践课程并不是一门随意设置的课程,它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

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当学校教学从日常生产、生活中独立出来后,成为了专门化的活动,就会出现“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相对分离、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情况。

所以新中国教育从创立初期,就着力解决这一问题。

1949年12月,教育部在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中就指出:新中国的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方法是理论与实际-致,其期的是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

当前教学改革要反对书本与实际分离的教条主义,同时防止轻视基本理论学习的狭隘实用主义,必须坚决走向理论与实际一致。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论(3篇)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论(3篇)

第1篇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本文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内涵、特点、实施策略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深入开展提供理论支持。

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需求。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本文旨在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内涵、特点、实施策略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我国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深入开展提供理论支持。

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内涵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特点1. 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和成长。

2. 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3. 创新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提出新观点、新方法,培养创新精神。

4. 主体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能力。

5. 合作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实施策略1. 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确保实践活动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 设计实践活动: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兴趣,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创设实践环境:学校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包括实验设备、场地和师资等。

4. 强化实践指导: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实践技能,提高实践效果。

5. 注重过程评价: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通过过程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对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模式的未来发展展望

对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模式的未来发展展望

对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模式的未来发展展望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发展的方向之一。

未来的教育发展趋势将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在实践中成长成才。

在这个基础下,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成为未来教育的主流。

一、教学模式会更加关注学生的主动性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模式的未来会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学生将会在实践项目中有更多的发言权、表达权和决策权,学生学习时的被动接受模式将会得到克服,学生的主动性将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是学生主动发展得到的。

二、教学模式会更加关注实践中的创新能力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模式的未来将更加关注学生在实践中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力。

这种思维模式不同于传统的知识传递,重在理解与记忆。

未来的教育将会更加关注创新与实践中的体验。

三、教学模式将会更加强调跨学科合作未来的教育模式将更加强调跨学科合作。

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模式是在学科知识框架之外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新模式将会更加关注学科间的融合和协同,实现教育知识的多元化。

四、教学模式将更倾向于信息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的教育将越来越多地借助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更多的教学方式。

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模式也将更加倾向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学生能够获得更加智能化、更加灵活化的学习体验。

五、教育机构将更加开放多元未来的教育机构将更加开放多元化,提供更多平等和公平的教育机会。

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将更加重视师生的合作,促进教育的多方参与,从而促进教育资源的多元化开发和协作的高效实现。

六、教育机构将更加注重社会实践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模式的未来也将更加注重社会实践,让学生走进社会、走向社会、服务社会。

这种教育模式,将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责任感和职业素养,使得学生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六方面展望是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模式未来的一些特点。

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与发展

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与发展

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与发展课程设计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受到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教学实践的深入探索中,课程设计也不断进行着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与发展。

本文将对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与发展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课程设计的基本原理课程设计是一种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的教学活动。

其基本原理在教育学中被称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的原则。

简单来说,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方法,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来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二、课程设计的发展历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教育理念的不断创新,课程设计不断进行着发展与创新。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过程式课程设计的兴起传统的课程设计主要着眼于教学内容的设计,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过程的设计同样重要。

故而,过程式课程设计逐渐兴起。

教育工作者们开始将焦点放在了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的设计上,从而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

2、跨学科课程设计的推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资源的不断开放,跨学科教育开始成为趋势。

跨学科课程设计打破了传统的科目界限,将多学科的内容进行整合,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点。

3、个性化课程设计的出现传统的课程设计主要按照统一的标准来进行,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差异。

而个性化课程设计则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差异性,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进行设计,从而更加贴近学生实际需求。

三、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的融合1、理论指导实践课程设计理论的出现,大大推动了课程设计实践的发展。

理论的指导能够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理解课程设计的目标、意义、方法和内容,从而更加科学地进行课程设计实践。

2、实践检验理论课程设计理论的验证也需要通过实践来进行。

理论能够提供指导,实践则能够反馈理论,指出不足和改进之处。

课程设计实践的反馈也能够进一步指导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综合实践教育教学理论(3篇)

综合实践教育教学理论(3篇)

第1篇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从综合实践教育教学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其内涵、特点、目标以及实施策略,以期为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入开展提供理论支持。

一、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实践体验,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综合实践教育教学理论的角度,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探讨。

二、综合实践教育教学理论内涵1. 教育本质观综合实践教育教学理论认为,教育是一种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它强调教育过程中个体与社会、自然的互动,关注个体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 学生发展观综合实践教育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和主体地位的个体,具有发展潜力和创造性。

教育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教学观综合实践教育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一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实践和反思的过程。

教师应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评价观综合实践教育教学理论认为,评价是一种促进学生自我反思、改进学习的方法。

评价应关注学生的过程表现和成果,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三、综合实践教育教学特点1. 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的实践体验,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主体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互动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强调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演变与未来走向——新一轮课程修订背景下的考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演变与未来走向——新一轮课程修订背景下的考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演变与未来走向——新一轮课程修订背景下的考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演变与未来走向——新一轮课程修订背景下的考量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的目标与方式也在逐步调整和更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在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培养综合能力等方面扮演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新一轮课程修订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明确和强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以及未来的走向,成为了当前教育界亟需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演变与未来走向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关考量和建议。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演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早出现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实物操作、观察和实验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而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和课程理念的更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涵逐渐丰富和拓展。

1. 扩展实践内容传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关注基础实践技能的培养,如手工制作、植物栽培等,而现如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扩展到了更多领域。

比如社会实践、环保实践、科技实践等,通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环境保护和科技创新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2. 强调探究和实践的结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演变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强调探究与实践的结合。

课堂不再局限于教师的传授和学生的消化,而是以问题为导向,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探究。

通过实际问题的探究,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新一轮课程修订背景下的考量在新一轮课程修订的背景下,进一步明确和强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在修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需要考量的几个方面: 1. 丰富活动形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特点,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

这包括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的科学实践活动,也可以是在社区中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等。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论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论

摘要:本文从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的内涵、意义、原则、方法、评价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为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的实施提供理论指导。

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综合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关注。

综合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的内涵、意义、原则、方法、评价等方面进行论述。

二、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的内涵1. 概念:小学综合实践教学是指在小学阶段,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教学方式。

2. 特点: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创造性。

三、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实践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身心健康、审美情趣等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实践教学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助于学生形成全面发展的能力。

四、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的原则1. 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实践性原则:注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3. 综合性原则:将各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知识的综合运用。

4. 开放性原则: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5. 创新性原则: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小学综合实践教学方法1. 活动教学法: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2.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提高实践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完成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 项目式学习法:让学生参与项目研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资源整合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

教学论课程综合实践(3篇)

教学论课程综合实践(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教学论课程为背景,探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通过对教学论课程的理解,分析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内容和方法,旨在提高教学论课程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引言教学论课程是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教育基本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

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为了提高教学论课程的教学效果,本文提出在课程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论课程综合实践的意义1.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提高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增强课程趣味性: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参与度,使课程更具趣味性。

4.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综合实践活动涉及多个领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论课程综合实践的内容1. 教学设计:学生根据所学理论,设计一节完整的教学课,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2. 教学观摩:组织学生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3. 教学研讨: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研讨,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4. 教学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如模拟课堂教学、开展课外辅导等。

5. 教学反思:学生在教学实践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四、教学论课程综合实践的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教学问题,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2. 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组,共同完成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教学过程,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到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教学现状。

5. 信息技术应用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论课程综合实践小结

教学论课程综合实践小结

一、前言教学论课程作为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学论课程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了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

以下是我对教学论课程综合实践的小结。

二、实践内容与过程1. 实践内容本学期的教学论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见习:走进中小学课堂,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了解不同学科的教学特点和教学方法。

(2)教学设计:根据所学教学理论,设计一节完整的课程,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3)教学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教学案例,探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教学反思:总结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与不足,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2. 实践过程(1)教育见习在见习过程中,我走进了小学和中学的课堂,观摩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教学。

通过观察,我了解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我也认识到教师在课堂管理、师生互动等方面的重要性。

(2)教学设计根据所学教学理论,我设计了一节小学语文课。

在设计过程中,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特点,明确了教学目标,选择了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采用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教学案例分析在案例分析环节,我选择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翻转课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等。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我认识到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思考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4)教学反思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我认真总结了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首先,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设计方面还有待提高,如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的运用等。

其次,我在课堂管理方面也存在不足,如对学生的关注不够、课堂氛围营造不足等。

三、实践收获与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教学论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课程与教学的实践问题是课程与教学论的客观对象

课程与教学的实践问题是课程与教学论的客观对象

课程与教学的实践问题是课程与教学论的客观对象摘要:一、课程与教学实践问题的定义二、课程与教学实践问题的客观性三、课程与教学实践问题的研究方法四、课程与教学实践问题的解决策略五、总结正文:课程与教学的实践问题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客观对象,它涉及到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这些问题既包括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学生评估等方面,也涉及到教育政策、教育资源分配、教育环境等因素。

总之,课程与教学实践问题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纽带,是教育学家和教师们关注的焦点。

课程与教学实践问题的客观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这些问题是教育实践中真实存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不是主观臆造出来的;其次,这些问题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反映了教育现象的多样性;最后,这些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而不断变化,体现了教育发展的动态性。

研究课程与教学实践问题,首先要关注问题的识别和诊断。

教育工作者应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和影响,确定问题的性质和范围。

其次,研究方法至关重要。

研究者可以采用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收集和分析数据,以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此外,跨学科研究也是课程与教学实践问题研究的重要手段,如教育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领域的知识都可以为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面对课程与教学实践问题,教育工作者应采取积极应对的策略。

首先,加强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增强问题解决的能力。

其次,注重团队合作,与同事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和经验。

此外,积极参与教育培训和学术交流,了解教育政策和发展动态,拓宽视野,提高自身教育创新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演变与未来走向——新一轮课程修订背景下的考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演变与未来走向——新一轮课程修订背景下的考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演变与未来走向——新一轮课程修订背景下的考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演变与未来走向——新一轮课程修订背景下的考量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体制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与发展。

与此同时,教育目标的转变也推动了学科课程的不断调整与修订。

其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科课程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内涵也随着时代的不断演变而不断丰富。

本文将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演变进行探讨,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走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之一。

早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关注学生对社会和生活的实际应用。

这种课程的设计与组织往往比较简单,例如举办学生社团活动、参加实习实训等。

然而,在新一轮课程修订的背景下,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要求逐渐提高,其内涵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在新一轮课程修订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再仅仅强调学生的技能培养,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一变革源于对学生发展全面素质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职业的多元化,学生需要具备更多的能力和素质,才能适应未来的挑战。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新一轮课程修订中增加了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通过开展社区服务、科技创新竞赛、团队合作等实践活动,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并提升这些综合素质。

此外,新一轮课程修订背景下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要求还强调了学生的综合学科思维和跨学科能力的培养。

这也是课程编排中的一个新的考量。

以往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对孤立,无法与其他学科形成有机的衔接和联系。

然而,在新的课程修订中,学生需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培养和发展综合学科思维。

例如,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学生能够涉及到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并在实践中形成跨学科的思考和研究。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是有益的。

未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走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新一轮课程修订中,注重学生兴趣和特长的培养已被广泛关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与教学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与教学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与教学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组织开发与实施的课程,是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一贯制开设的必修课程。

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内容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包括四大指定性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并列四大教学形态:现实性、综合性、生活化和应用性。

在实践中`,四大指定领域以融合的形态呈现。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具有许多重要的启迪,不仅诠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目标,阐释基本特征,奠定一个较为清晰的理论基础,而且在操作层面上搭建了坚实的平台并提供指导。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发展多元智能理论,是为了使人类的认知理论得到验证。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智能可以是教学内容,又可以是与教学内容相沟通的手段或媒体。

例如一名儿童学习数学原理,但他的数学逻辑智能并不好,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即所要学习的数学原理(教学内容)与只能运用数学语言(媒体)来沟通无法协调,这时教师应当设法找到另外一条通向数学内容的途径,如用另外一种媒体作比喻或空间模型甚至身体运动作比喻,如此一来这个学生就有了解决问题的第二条途径。

也许用作替代物的另外一种媒体,恰恰属于对于该生来说是强项的那一种智能呢。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出传统知识传授方式,进行自主创生,自主翱翔的课程。

在课程结构上,学校、教师、学生“课程自由度”最大,课程“空间”最广,“课程实施”最为灵活。

它取走罩在学生身上的“玻璃罩”(各种限制与约束),使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跳得更高,跳得更远。

各种智能得到充分发挥与挖掘并呈现。

1.多元智能理论诠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1)主客统一的知识观多元智能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人头脑的创造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 e c mp e e sv r cie a t i “ o re d t a hn e r ” h s b e o cu e ft o r h n ie p a t ci t c u s s a e c ig t o y h c vy n h a n c n l d d. e
2 世纪 , l 现代科 学技术 中 的各学科 领
域呈现出一方面向纵深发展 , 一方面又相互
交叉 和渗透 的发展特征 , 必然地要反映到教 育科学理论研究 中来。
收稿 日期 : 0 — 1 2 2 5 1-0 0
基金项 目: 国教育科学“ 全 十五” 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 FO07 — ) D B 150 2 作者简介 : 钱贵晴 (90 , , 15 一)女 贵州贵 阳人, 贵阳学院教授 。
t e o me n e c ig a l te “ u ti d e ew e o re n ahn we n c u sa dta hn ,n mey, h mo nanmo ”b t e nc u ssa dt c ig,te“ l p e e h el s i fc smo e e te n Ct ̄ Sad ta hn er te“ o ea c muaigmo e e e u l O I o u d ”b w e Ol e n c igt oy。 h c n c u l t d ”b t np bi C U' l e h n we c  ̄ ssa dtahn e r 聃 w l e ec igt o n h y el聃 b t e ns e iccu ssa d ta hn e r .b sdO ic eie e e p c o re n c igto y w i f e h a e rwh ht d a h

5 — 5
维普资讯
1 课程与教学关系的“ 山脉模型”
当代课程研究的重要特 点和发展趋势
育, 产生于人们 的生活和生产之 中, 从师傅
带徒弟 , 父辈教晚辈等一对一 的广义教学形
式, 逐步地发展 为学校 课 堂教学 的教育形
式 ; 随意无序 的教学 内容 , 从 逐渐地发展 到
On Rea i n b t e mp e e sv a t e Co r e lto e we n Co r h n i e Pr ci u s s c
a d t e De eo m e to a h n e r n h v l p n fTe c i g Th o y Q A u qn IN G i i - g
M a .2 o r 0 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
钱贵 晴
( 贵阳学 院, 贵州 贵阳 500 ) 50 5

要 :用辩证统 一 的观 点去 理 解课 程 与教 学的 关 系,提 出了课 程 与教 学关 系的 “山脉模
型” 课程 与教 学论 的 ‘ 圆焦点 ’模 型” 、“ 椭 、普通课程 与教 学论和 分科课 程与教 学论 的 “ 圆
( uyn o ee uyn , uzo , 5 0 5, hn ) G i gC l g ,G lag G i u 5 00 C ia a l h
Ab t a t F o t e v e p i to i c mi ai n a d u i ,t i p p r h s ito u e e e a d s b - sr c : r m h i w o n fd s r n t n n t h s a e a n r d c d s v rlmo e e i o y
维普资讯
第1 卷
第1 期
贵阳学院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 季刊 )
J OUR NAL OF G YANG 0L E UI C L GE
Vo . No. 11 1
20 0 6年 3月
N t a Si cs( ua d ) a r c ne Q a e y ul e
Ke r s:o re ;tahn y wo d c Hs s ec ig;c us ste r ;tahn h r ;c u ss a d ta hn h o fte o re h o y e c g te y i o o re e i g te r o n c y h
c mp e e s e p a t e a t t o r h n i r ci c v y;d v lp n v c i i e e o me t
锥体” 堆积模型 关系图,井在 此基础上概括 出 “ 综合 实践 活动 ‘ 课程与教 学论 ” ’的理论研 究
框架。
关键 词 :课 程 ;教 学 ;课程 论 ;教 学论 ;综合 实践 活动课 程与教 学论 ;发展 中图分类号 :G 2 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7 —6 2 ( 0 6 1— 0 5— 7 6 3 15 20 )0 0 5 0

是体现在课程政策 、 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三
个层面 的研究… , 它们各 自独立 , 又密切联
系。其 中, 课程政策居 于主导 地位 , 决定着 课程的特点 。 当代教学研 究的特点体现在教学设计 和教学实施两个层面, 两者既有 区别 , 又紧 密联系, 至部分课 程 ( 甚 如活动课程 ) 出现 师生共 同完善活动教学设计与教学的状态 。 经过长期争论 , 于课程 与 教学 的关 关 系, 学界基本达成了以下共识 : 第一, 课程 与教学相互联系 , 又是不 但

个学校 、 一个地区乃至一个 国家的规范教
学内容、 形式和进程的教育。
同质的两个实体。课程强调学生学习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