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管理计量方法评述
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计量方法分析与建议
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计量方法分析与建议摘要:盈余管理是会计乃至金融、经济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文章首先介绍了盈余管理的概念,使读者对其有一个基本的理解,进而通过对各种计量方法的研究现状与优缺点的综合梳理,对模型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最后提出对我国盈余管理研究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盈余管理;会计估计;应计利润一、盈余管理的概念在学术界存在“经济收益观”和“信息观”两种不同的观点,从两个方面说明了盈余管理的概念。
“经济收益观”的观点是最先产生的,因为人们习惯从字面意义上去理解,认为盈余管理是与经济收益(或真实收益) 相关的一个概念。
该观点认为盈余管理是通过对对外财务报告过程目的性的干预,从而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 disclosure management ) 。
这种理解的不足之处在于歪曲了一些经济收益的数据,从而导致会计数据与真实收益出现了一个偏差。
而且经济收益本身的定义需要有一个严密的假设条件作支撑,这在现实的报告系统中是见不到的,即经济收益是看不见的。
即使如此,经济收益观的支持者们还是要把看不见的真实收益作为衡量偏差的基准。
到了盈余管理发展研究的中间阶段,学者们开始转而认同“信息观”对盈余管理的诠释。
美国著名学者antle认为:“更愿意把会计报告当作一种信息,而不仅仅是一种真实收入,这缩小了盈余管理的概念。
信息观与经济收益观是有很大不同的,前者成功解释了相互影响。
信息经济,排除掉了会计真实收益的过渡边界后,从会计报告信息内容的形成中认识其他信息来源的重要地位,从而说明它们之间的某种相互的关系。
在企业决策和判断时,“信息观”对盈利的理解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信号。
在“信息观”的观点里,“信息含量”被认为是会计数据的一个重要属性。
美国著名学者antle 还认为,在解决信息内容的相关问题中,也涉及了纯统计的领域。
而因此出现的相关问题,需要利用信息经济模型来解答。
他认为其实有关真实价值的盈利这个概念对人们来说是多余的,进而也可以忽略掉与其相关的计量上的误差。
盈余管理研究述评
盈余管理研究述评【摘要】盈余管理问题是会计关注的话题,也是实证研究的热点。
本文从盈余管理含义、盈余管理计量模型等角度对国内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与述评,并探讨了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盈余管理;计量模型一、盈余管理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当局运用会计处理方法、政策选择、财务重述、真实活动交易操控等手段来实现特定的报告目标(healy&wahlen,1999)。
schipper(1989)对盈余管理定义如下:盈余管理是企业的管理当局为了获得私人利益而对外部的财务报告过程进行了有目的地干涉和控制,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盈余管理是信息披露管理。
williamr.scott(2000)认为,盈余管理首先可以被看成是管理者为了在薪酬契约、债务契约和政治成本中达到自身效用最大化而采取的一种机会主义行为;其次从有效契约观的角度看,盈余管理为管理者提供了一定空间,可以使其有效地保护自身和公司利益,维护契约各方利益;此外盈余管理还可以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的工具,管理者可以将其拥有的内部信息传递给投资者。
可以看出,学术界对盈余管理的定义着眼点和侧重点各有不同,盈余管理既可能是机会主义行为也可能是满足股东利益最大化的有效契约的结果。
其中机会主义中schipper侧重披露管理,而healy和wahlen把交易规划也纳入了盈余管理的范畴。
尽管学者对盈余管理研究的视角各异,但依然可以看出以下一些共性特征:第一,盈余管理的实施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或管理当局的控制人)。
第二,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即会计收益)。
当然在schipper(1989)的定义中,盈余管理不仅仅指对会计收益的调整和控制,而且包括对其他会计信息的披露的管理。
第三,盈余管理的方法主要是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综合运用会计和非会计手段来实现对会计收益的控制和调整,它包括会计政策选择、应计项目管理、改变交易时间、交易创造等。
第四,盈余管理的目的是盈余管理主体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包括管理人员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和董事会所代表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会计实践中的盈余管理与评估
会计实践中的盈余管理与评估在会计领域,盈余管理是指企业通过调整财务报表上的收入和支出来达到某种目的的行为,旨在改变企业的盈余数额或盈余质量。
而对于企业来说,盈余评估是一种对当前和未来收入与支出的分析和预测,以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稳定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会计实践中的盈余管理与评估。
一、盈余管理与财务报表盈余管理通常通过调整收入和支出的计量方法来影响公司财务报表上的盈余数额。
一种常见的盈余管理方法是利用收入确认政策,即将收入提前或推迟确认,以增加或减少当前期的盈余。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改变资产计量方法、负债计量方法和费用计量方法等来进行盈余管理。
然而,盈余管理并非没有限制。
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按照公允、合理和可靠的原则编制财务报表,不能进行欺诈性的盈余管理。
如果企业违反会计准则进行不当的盈余管理,会面临审计机构的质疑和监管机构的处罚。
二、盈余管理的动机与影响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实现某种利益,例如增加公司的股价、提高经营绩效或者避免债务违约。
不过,盈余管理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过度的盈余管理可能会误导投资者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产生错误的认识。
其次,盈余管理可能会损害公司的声誉和信誉,降低投资者的信任度。
此外,长期进行盈余管理可能导致企业对风险的不敏感,忽视真实的经营状况。
三、盈余评估与预测方法盈余评估是对企业当前和未来盈余情况的评估与预测。
对于企业来说,正确评估盈余对于决策和规划至关重要。
常用的盈余评估方法包括:趋势分析、比较分析和财务比率分析等。
趋势分析是通过对企业历史盈余数据的横向和纵向分析,来预测未来的盈余发展趋势。
比较分析则是将企业的盈余与同行业、同期、同规模的企业进行比较,评估企业在同类企业中的盈余水平。
财务比率分析是通过计算各项财务指标如利润率、资产收益率和偿债能力等,来评估企业的盈余质量和稳定性。
四、盈余管理的合法性与合规性在会计实践中,企业的盈余管理应当遵循合法、合规的原则。
盈余管理计量模型综述
关键词 : 盈余 管理 计 量模 型 综述
盈余管理 的实证研究一直是学术界 、 实务界和监 管部 门关注的热点 。2 0世纪 8 0年代 中期 国外学 者开始关 注盈余管理的研究 ,o 9 年代则得 到了较 为全面的发展 , 其中 , 盈余 管理的计量是众多文献研究 的核心 , 迄今 为止 , 结合研究角度 的不 同 , 国外文献 已经形成 了 众多的盈余管理计 量模型 。 本文试 图回顾 国外早期 、 中期及最新 的盈余 管理计 量模 型 , 以期对其发展历程 提供一个较 为完整 的思路。 在 此基础上 , 本文对这 些计 量模 型进行 了简单评论 , 为我国学者进行盈余 管理研究 提供有益 的参考 。
适用 于国家间研究的宏观模 型。应计 法中的总应计项 目( o lA cul T 为公司报告 的净 收益 ( e Icm , I 与经营活动净现 T t cra, A) a N tno e N ) 金流 ( ahFo p rt n C O) C s rm O ea o , F 的差额 , T = IC O i 即 A N - F 。应 计项 目在会计上定义 为那些不 直接 形成当期现金流入或流 出, 按照权 但
( D N A一) N A- D 。其模型如下 :A = I c AT T t A一 : D ,D ) N A- D ) k T N E; A:( A— )பைடு நூலகம்( A- A~ 一( D ,N A k - T k k
其中 , D N A 是公 司经过第 t 1 一 年期 末总资产调整后的第 t 的非操控性 应计利润 ; A 是 经过 t1 期 D - 期期末 总资产调整后 的第 t 期 的操控性应计数 ;I 1 A是公司第 t 的总体应计利润 ; 是公司第 t 期 眦 期净收益 ; 公司第 t c 期经营现金流 ; 表示总体应计利润的变化。 AT Hel at h模型和 D A g 模型的贡献在于提出 了对总应 计利 润的分离 , e nl o 为后期出现的各种应 计利润分离法奠定 了理论基础 。 但两个
盈余管理的基本特征与计量方法梳理
一
、
引 言
盈余 管理研究来源 于 2 0世纪 8 0年代实证会计理论 中的报酬计划假 设 ,由于其具有普遍 的存 在性 和广泛 的影 响性 ,一 直是学 界关 注 的热 点 。盈余管理研究不仅加深 了对权责发生制会计信息的理解 ,而且促进 了现代会计理论 的发展 ,在会计研 究 中占有 十分重要 的位置。近年来 , 国内外对盈余管理 的研究成果颇丰 。本文拟梳理近年来 盈余管理 的基本 特征和计 量方法 的相关研究成果 。以期能把握盈余管理研究的主要现状 与趋势 ,并据此 提出未来可能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二 、盈 余 管 理 的 基 本 特征 盈余管理的前提是委托代理关系 ,这使得盈余管理研究 的内容 和框 架 具 有 明 显 的 基 本 特征 ,包 括 : 1 .盈余管理影响的是 会计数 据,即会计报 告 中的盈 利,而不是 企 业的 实际盈利。从 盘余 管理 的动机上 就可 以看 出,对 大多 数经 理人 而 言 ,选择盈余管理行为主要为 自 身利益最大化或者企业价值最大化 ,因 此 ,在其就职期间 ,利用会计方 法的选择 、会计估计 的不 同、交 易事项 发生时点 的选择等典型的手段 。在短期 内达到委托人 的期望 ,从 而满足 自身利益最大。然而从 长期来看 , 盈余管理只是利用会计手段 ,改 变企 业实际盈利在不同的会计 期间的反映和分布 ,并不能真正增加或减 少企 业的实际盈利。因此 ,盈余管理影 响的只是会计报告 中的盈利 ,而 非实
际。
4 .盈余管理的最终 目的是企业 管理者利益 最大化。其主要是 为 了 获取私人利益 ,是与公众利益 、中立性原则相 矛盾的。一般情况下 ,盈 余管理较多关注的是企业 管理 当局 的利益 ,如经理的分红 、认股权 以及 晋升机会等 。例如 ,丹 斯基 ( J .D e ms k i )研究 表明代理 人可 以通过盈 余管理来 向委托人传达信 号表示其拥有高超的管理技 能,而实际上这些 代理人可能并不 具备相 应 的管理技 能。阿亚 等人 ( A r y a ,A . ,G l o v e r , J .,S .S u n d e r )则发 现 ,盈余 管理 限制 了委托人 解雇 代理人 的倾 向, 还可 以减少委托人对于代理人正常工作的干预。然而,即使 是企业管理 当局 的利益 ,对每一个参 与者来说也不是利益均沾的 ,盈余管理有 时也 照 顾 某 些 股 东 的 利 益 。 同 时有 研 究 表 明 ,在 某 些 情况 下 ,社 会 公 众 也 能 在企业盈余 中获利。 5 .盈余管理必然会同时 涉及 经济收益和会 计信息 问题 。在探讨盈 余管理概念 的时候 , 学 者们 即对这一问题进行过讨论 , 关 于盈余 管理 的 “ 经济 收益 观” 与 “ 信 息观” 的地 位 和重要性 ,在不 同的 国家表 现 出 不 同的特点 。在发达证 券市场环境下 的盈余 管理 ,人 们考 虑会计 数据 的信息含量和信号作用 就会多一些 ,其 “ 信息 观 ” 的重 要地位 也更加 明显些 ;相反 ,欠发 达证券市场环境 下的盈余 管理 ,人们 则容易 拘泥 于会 计报告收 益 与经济 收 益或 其 它法 规决 定 的 收益 之 间 的偏差 ,其 “ 经济 收益观” 的地位相应地更 为突出 。然而 ,无 论支持 哪一种 观点 , 无 可否认 的是盈余管理 必然会表现 出其会计数 据 的信 息含 量和信 号作
盈余管理计量方法及计量模型的评述与思考
盈余管理不 能直接被计量 ,只能通过
寻 找某种 方式间接度量盈利被 控制的程度
及 大小。 纵观 国内外盈余管理研究 , 其计量
方法大致 分为四种 : 应计利润分离 法 , 具体
题就是如何恰 当地将可操 控性应计利 润从
总应计利润 中剥离开来 。 目前 的主要研 究
模 型 有 H ay模 型 、 e g l 型 、o e el D An eo模 J ns
均成本 = 1 0X4 ( O 0+1 0×5 ,1 0 1 0= 5元 ; O 0) 0 + 0 ) 4 ( 则该 内部交 易 的存货 中未 实现 的内部销售损益 = 0X( 25—4 = 7 5 5 5) 3 5元。抵销
元 ,0 8年 度 内部 交 易 的存 货 的 一 次 加 权 平均 成本 = ( 0× 20 5
年末剩余存货 = 期购入 存货 量 一期末结存存货量 = 0 +1O 本 10 0 一
10 5 5 = 0件。2 0 0 7年 内部 交易的存货一次加权 平均销价 =( O 1 0x
5 +1 0×5 /1 0 O = 25元 , 内部 交 易 存 货 的 一 次 加权 平 0 0 5) 0 +1 0) 5 ( 该
存 货 交 易相 关 的抵 销 分 录 。
最后 ,将 2 0 0 8年末剩余存货 中未实现 的内部 销售损 益抵销。 20 0 8年末剩余存 货量 =年初剩 余存货量 +本期购 入存货量 一本 期销售存货量 = O+1 O一6 = 0 件 o 0 8年度 内部交易的存货 5 0 O9 ( 20
应计操纵 ,第三 种方法是直接计 量真实盈 余管理 行为 , 而分布法通常又称 为“ 管理后
盈余分布 法”是 从盈余管理 的结 果分布来 ,
盈余管理计量方法的评述与建议
盈余管理计量方法的评述与建议作者:王梦梦来源:《商情》2013年第33期【摘要】盈余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盈余管理已经成为会计理论界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特别是在实证研究领域。
其研究的内容是如何来度量盈余管理程度,从国内外的研究看,盈余管理的计量模型并不单一。
文章首先介绍了盈余管理的概念,进而分析评价了目前最主要的计量方法,最后提出对于我国盈余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盈余管理应计利润计量模型一、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这个概念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被西方会计理论界广泛关注,随着我国市场的完善,盈余管理逐渐被大家认识和接受。
对于盈余管理(earnings management)的定义,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对盈余管理动机的认识的不一致是理论界争论的主要问题。
以下列举了几种有代表性的定义:Scott(2004)是最早给盈余管理下定义的。
他认为盈余管理是在不违背GAAP的前提下,通过会计政策选择使经理人自身利益或(和)企业市场价值实现最大化的行为。
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令管理者满意的财务成果,而会计盈余是决定财务成果满意与否的重要依据。
会计学家凯瑟琳·雪普,以信息观来看待盈余管理,会计数据的重要属性便在于其具有信息含量这一特性。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一个广义的概念,即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者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为目的而对财务报告对外披露过程进行干预和歪曲控制的一种披露管理。
我国的会计学者对盈余管理的一般定义,是指在不违反相关的政策法规及会计原则的情况下,企业管理当局利用会计或非会计的手段,同时运用一定的职业判断,对财务报告中有关盈余信息披露及生成或与其相关辅助信息进行管理的过程。
二、盈余管理计量方法的评述从国内外20多年来学者们对盈余管理的研究来看,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有很多。
主要包括总体应计利润模型、特定应计利润模型、盈余频率分布模型三种。
现将这些计量模型进行简单介绍和评价。
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综述
盈余管理的计量⽅法综述2019-08-17⼀、引⾔盈余管理是会计实证研究的重要领域,盈余管理计量作为盈余管理研究的基础,始终是各国学者关注的焦点。
盈余管理包括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
应计盈余管理的计量⽅法主要有应计利润分离法、具体项⽬法、真实盈余管理计量法和分布检测法。
应计利润分离法和具体项⽬法是对应计操纵的计量,真实盈余管理计量法是对对真实盈余管理⾏为的计量,⽽盈余管理分布法是从盈余管理的结果分布来观察盈余管理⾏为的。
⼆、盈余管理计量⽅法概述(⼀)应计利润分离法应计利润分离法将利润分为操纵应计利润和⾮操纵应计利润,运⽤操纵性应计利润衡量盈余管理。
因此,应计利润分离法就是通过研究影响⾮操纵性应计利润的影响因素,将操纵性应计利润从总应计利润中剥离出来。
应计利润分离法下的计量模型主要有:Healy模型,DeAngelo模型,Jones模型,修正的Jones模型,截⾯Jones模型,Industry模型等。
1.Healy模型。
Hea(l1985)⾸先开拓了盈余管理实证研究,构建了计量盈余管理的模型。
Healy认为,⾮可操纵应计利润与总应计利润和总资产有关,可以通过⽐较样本应计利润总额的平均值来检验盈余管理。
Healy模型假设,⾮操纵性应计利润保持不变,在任意会计期间操纵应计利润代数和零。
该模型没有对操纵应计利润和⾮操纵应计利润进⾏区分,⽽是以总应计利润的平均值代替⾮操纵应计利润。
ACCBLEt表⽰t期扣除营收⼊税款、现⾦、折旧后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之和,REVt表⽰t期的收⼊,ARTt-1表⽰t-1期扣除应收税款后的应收款项,EXPt表⽰t期的费⽤,OCALt-1为t-1期其他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和。
(⼆)应计利润分离法计量模型的分析总结上述七个计量模型中,其构建都基于⼀些特点的假设,⽽这些假设不⼀定适合所有的公司。
Healy模型、DeAngelo模型、Jones2015年第9期中旬刊(总第600期)时代⾦融TimesFinanceNO.9,2015(CumulativetyNO.600)模型、修正的Jones 模型以及Industry模型和KS模型均属于时间序列模型,⽽截⾯Jones模型采⽤截⾯数据,属于截⾯回归模型。
盈余管理计量方法综述
盈余管理计量方法综述作者:陆露来源:《商情》2014年第26期【摘要】盈余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实证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源于美国实证会计研究的报酬计划假设。
近年来有关盈余管理的理论研究不再局限于应计盈余管理而是拓展到了真实盈余管理领域,同时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也扩展多种视角。
本文主要对国内外有关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进行了梳理,尤其是对真实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进行了归纳,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关键词】真实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计量方法经过多年的发展,现有的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并不单一。
传统的盈余管理计量方法主要有应计利润分离法、具体项目法以及盈余分布检测法。
随着经济交易的复杂化新的计量方法越来越多的被提出来,如真实盈余管理法、非线性应计利润法等。
一、计量方法(一)应计利润分离法该方法认为企业报告收益是由两部分组成即经营现金流量和应计利润。
应计利润是指那些不能够直接在当期形成现金流,但是按照配比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应该将其计入当期损益的项目。
该项目一般涉及大量的主观判断、比较容易实现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
总的应计利润又可进一步分为操纵性应计利润和非操纵性应计利润。
如何用操纵性应计利润作为度量盈余管理程度的指标则是应计利润分离法要解决的问题,常见的分离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Healy 模型(1985)Healy在1985年提出了第一个盈余管理计量模型,该模型认为不可操纵应计利润应该和总资产有关。
模型是以估计期的总应计利润总额与后一期资产总额比值的平均值来计量的。
模型为NDAt=■■■其中,NDAt表示t年的不可操纵应计利润,n表示估计的年份个数,t表示估计年份,TAt表示估计期的总应计利润总额,At-1,则表示后一期的资产总额。
2.Jones模型(1991)。
Jones(1991)认为企业规模的大小也应该对非操纵性应计利润产生影响,除此之外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动也会带来营运资本的变动进而导致企业应计利润的变动。
盈余管理的总体应计利润计量法综述
盈余管理的总体应计利润计量法综述【摘要】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计量盈余管理程度,总体应计利润法是目前西方盈余管理研究文献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盈余管理计量方法,但同时也是受到批评最多的一种方法。
本文对总体应计利润法计量的原理、具体模型和优缺点作全面评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一点建议。
【关键词】盈余管理;总体应计利润;琼斯模型20世纪80年代以后,盈余管理成为西方实证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实证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对盈余管理程度进行量化反映。
一、总体应计利润法的常用模型总体应计利润法是西方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中最常用的一类方法。
该类方法目的是从应计利润总额中分离出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作为衡量盈余管理的指标。
总体应计利润法下,提出了众多的模型,包括:Healy模型、DeAngelo模型、Jones 模型、Jones截面模型、Jones修正模型等。
这些模型的主要差异是非操纵性应计的假设与处理不同,各模型简介如下:(一)Healy模型Heal(1985)假设非操纵性应计服从均值为零的白噪音过程,因此预期非操纵性应计等于零,总应计的任何非零值归于管理层操纵。
EDAit=TAit/Ait-1(1)(二)DeAngelo模型DeAngelo(1986)假设非操纵性应计服从随机游走过程,也就是,对于一个稳定状态的企业,t时的非操纵性应计被假设等于t-1时的非操纵性应计,因而t时与t-1时总应计之间的差异被归于会计操纵。
EDAit=(TAit-TAit-1)/Ait-1(2)(三)基本Jones模型Jones(1991)认为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动会带来营运资本变动导致企业应计利润的变动,固定资产会产生折旧从而带来应计利润的减少,因此Jones模型用销售收入增量(△REV)以及固定资产原值(PPT)作为自变量,建立总应计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通过参数估计,预测事件期的可操纵性应计。
具体的计算是分为两步,首先利用估计期(P)的时序数据,将总应计(TA)回归到总应计的非操纵性成分决定因子(△REV和PPT),TAip/Aip-1=α1(1/Aip-1)+β1(△REVip/Aip-1)+β2(PPTip/Aip-1)+εip (3)利用上述模型,求出各参数的系数估计值(a,b1,b2),然后运用事件期(t)的数据,计算出非操纵性应计的预期(EDAit)。
盈余管理计量方法综述
模 型 为N D A t = ∑
其中 , N D A 表 示 t年 的 不 可 操 纵 应 计 利 润 , l表 示 估 计 的 年 份 f
R o y c h o w d h u r y ( 2 0 0 6 ) 认 为 可 以通 过 分 离 异 常 的 经 营 个数 , t表 示 估 计 年 份 , T A 表示估 计期 的总应计 利润 总额 , A 卜 , 则 真 实 盈 余 管 理 。 活动现金流、 异常 的生产成本 以及异常的期间费用来 检测 真实盈余 表示后一期的资产总额 。
种方法仅仅认 为企业非操纵性应计利 润与收入 、 固定 资产 、 应收账 款有关, 而 忽 视 了其他 相 关 因 素 也就 使 得 利 用 这 种 方 法 估 计 的企 业 盈 余 管 理程 度 不 够 准 确 。
【 关键词 】 真 实盈余 管理, 应计盈余 管理, 计 量方法
经 过 多年 的发 展 , 现有 的盈 余 管 理 的计 量 方 法 并不 单 一 。传 统
盈 余管理 计量 方法综述
陆露
(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
【 摘要 】 盈余管理是 2 0 世纪 8 0 年代 中后期 兴起的 实证会 计研 究的 产 , a 1 , a 2 , a 3 是公司特征参数 。可 以应用估 计期各项值进行 回
一
个 重要 领 域 , 源 于 美 国 实证会 计研 究 的报 酬 计 划假 设 。近 年 来 有
计利润总额与后一期资不能直接得 出盈余管理操纵 的手 段及幅度大小等 , 只 能适 应于 特 定 盈 余 管 理 动 机 的研 究 。
( 四) 真 实 盈 余 管 理计 量 法 近 年 来 企 业 管 理层 减 少 了对 应 计 项 目的 操 纵 , 转 向 更 为 隐 蔽 的
盈余管理计量方法评述
对研究企业没有特殊要求, 依其得出的 最多。 因为它能够从总应计利润中将非操纵性 用于研究某些或某个特定行业的盈余管理行 简单,
应计利润和操纵性应计利润分离 出来 。 其所用 为。 因此能够做到在 目标盈余数字狭小 的范 围 研 究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 的原 理是将非 操纵 的应 计利润 看成 总应计 利 内强有力地 描述可操 纵性应 计盈余 和非 可操 这 一方法 最大 的缺 陷是 : 第一 , 现 有 的模 润模型的数 学期 望。另外, 将总应计利润 与非 纵性应计盈余 的行为特征 。 具体分布模型是集 型计量 结果存 在误差 , 导致 了研 究人 员对 这种 操纵性应计利润两 者相减, 得到 的差作 为操纵 中研究特定产业环境下应计利润的总体特征, 方法 极大 的质 疑与不 信任并且 从检测 盈余 管 性应计利润 。在这 个理论基础上 , 研究人 员提 研 究前提是研 究人 员事先 能够知道 盈余 管理 理 的能力上来 看, 现有的各种应计利润模 型都
模 型, 他们 分别是应 计利润 分离模 型 、 盈 余频 为阈值 处盈余分布 函数 的光滑 与否 。 盈余管理 有 关盈余管理 的实证文献进 行了调查, 发现有
率分布模型 、 特定应计利润模型 、 收入模型 。
的动机 不同, 阈值点 的确 定也不同。常用两种 2 5 篇使用总体应计利润法,有 1 0 篇使用具体
盈余 管理 计 量方 法评 述
口文 /李 晓龙
( 新疆财经 大学会计 学院 新疆 ・ 乌鲁木齐)
o n e s 认 为应该将 非 计的, 因此 区分可操纵性 利润部分与非可操控 [ 提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 盈余管理 来衡量盈余管理 的程 度 。J
的计量方法也逐渐扩展多种视角, 目前主流的 操控性应计利润看成是企业固定资产规模和 性部分所依据 的假设 , 与包含 不 同行业和不 同 方法包括总体应计利润法、特定应计利润法、 其销售收入增加额两者的函数。 他将非操纵性 应计项 目的应计利润分离模型所依据的假设
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及计量模型述评
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及计量模型述评作者:黄志鹤来源:《金融经济·学术版》2011年第06期摘要:盈余管理是实证会计研究的重要领域,现有的盈余管理计量方法主要包括总体应计利润法、特定应计项目法、分布检测法三种。
文章结合国内外有关理论和实证研究,对盈余管理计量方法和模型进行了介绍和述评,希望能够为中国资本市场盈余管理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盈余管理计量方法计量模型述评盈余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实证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学术界对其概念的定义存在诸多不同意见,但从Scott和Schipper的权威定义中可以看出盈余管理的基本内涵。
Scott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
Schipper 认为“企业管理当局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而非仅仅为了中立地处理经营活动)的‘披露管理’”。
虽然盈余管理得研究方法较多,但总的来说主要包括总体应计利润法、特定应计项目法、分布检测法,相关模型也大体围绕这三种研究方法展开。
1、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及模型概述1.1总体应计利润法1.1.1healy模型Healy(1985)作为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开拓者,首先构建了计量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模型,Healy认为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与总应计利润和总资产有关,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样本的平均应计利润总额来检验盈余管理,并假设在任意会计期间都会发生系统性的盈余管理行为且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等于估计期总应计部分(TAt)和滞后总资产(At-1)比值的平均值。
因此,年份t的不可操控性应计部分(NDAt)应该为:其中,NDAt表示在时间t经过总资产调整的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n表示估计年份的个数,表示估计年份。
1.1.2随机游走模型DeAngelo(1986)提出随机游走模型,该模型假设当期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只与前一期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相关,且把上一年的实际利润作为本年度的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
盈余管理的总体应计利润计量法综述.doc
盈余管理的总体应计利润计量法综述【摘要】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计量盈余管理程度,总体应计利润法是目前西方盈余管理研究文献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盈余管理计量方法,但同时也是受到批评最多的一种方法。
本文对总体应计利润法计量的原理、具体模型和优缺点作全面评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一点建议。
【关键词】盈余管理;总体应计利润;琼斯模型20世纪80年代以后,盈余管理成为西方实证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实证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对盈余管理程度进行量化反映。
一、总体应计利润法的常用模型总体应计利润法是西方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中最常用的一类方法。
该类方法目的是从应计利润总额中别离出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作为衡量盈余管理的指标。
总体应计利润法下,提出了众多的模型,包括:Healy模型、DeAngelo模型、Jones模型、Jones截面模型、Jones修正模型等。
这些模型的主要差异是非操纵性应计的假设与处理不同,各模型简介如下:(一)Healy模型Heal(1985)假设非操纵性应计服从均值为零的白噪音过程,因此预期非操纵性应计等于零,总应计的任何非零值归于管理层操纵。
EDAit=TAit/Ait-1(1)(二)DeAngelo模型DeAngelo(1986)假设非操纵性应计服从随机游走过程,也就是,对于一个稳定状态的企业,t时的非操纵性应计被假设等于t-1时的非操纵性应计,因而t时与t-1时总应计之间的差异被归于会计操纵。
EDAit=(TAit-TAit-1)/Ait-1(2)(三)根本Jones模型Jones(1991)认为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动会带来营运资本变动导致企业应计利润的变动,固定资产会产生折旧从而带来应计利润的减少,因此Jones模型用销售收入增量(△REV)以及固定资产原值(PPT)作为自变量,建立总应计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通过参数估计,预测事件期的可操纵性应计。
具体的计算是分为两步,首先利用估计期(P)的时序数据,将总应计(TA)回归到总应计的非操纵性成分决定因子(△REV和PPT),TAip/Aip-1=α1(1/Aip-1)β1(△REVip/Aip-1)β2(PPTip/Aip-1)εip (3)利用上述模型,求出各参数的系数估计值(a,b1,b2),然后运用事件期(t)的数据,计算出非操纵性应计的预期(EDAit)。
对企业盈余管理实证的方法
对企业盈余管理实证的方法
对企业盈余管理实证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总体应计利润模型:这是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中常用的测度和检验方法,主要包括Healy模型和DeAngelo模型。
Healy模型假设企业的盈余管理是任意会计期间都会发生的系统性行为,非操控性应计利润的产生是均衡的,而操控性应计利润遵循随机游走的特点,但从长期来看,操控性应计利润之和应为零。
2. 具体应计利润模型: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比较不同样本的平均总应计利润来测度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
3. 真实盈余管理计量: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经营决策,构建真实交易去影响报告盈余,例如,通过提高价格折扣去增加销售、减少可操纵性支出(如研发支出、广告支出等)、进行过量生产去降低销货成本、通过资产销售或股份回购来增加报告盈余等。
4. 盈余分布法:这种方法主要是从盈余管理结果——管理后盈余的分布来计量盈余管理效应。
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具体实证方法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情况选择。
盈余管理计量方法评述
盈余管理计量方法评述作者:戴朝华来源:《金融经济·学术版》2008年第10期摘要:现有的盈余管理计量方法主要有三种类型,包括应计利润分离法、具体项目法和分布检测法,其中应计利润分离法的应用最为广泛。
本文结合国内外的实证研究对三种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效果分析,发现截面Jones模型是我国会计界研究盈余管理问题的首选。
关键词:盈余管理;应计利润;操控性应计利润盈余管理是目前国内外会计学界实证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引用Schipper K(1989)的定义,即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而非仅仅为了中立地处理经营活动)的‘披露管理’”。
对定义稍加拓展将包括“真实的”盈余管理,如通过改变企业投资的时间安排或其它财务决策来改变报告盈余。
现有的盈余管理计量方法主要有三种类型,包括应计利润分离法、具体项目法和分布检测法。
一、应计利润分离法国外最常用的盈余管理计量方法是应计利润分离法,即用回归模型将利润分离为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和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并用可操控性应计利润来衡量盈余管理的大小和程度。
应计利润分离法要解决的是如何将应计利润分离为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和可操控性应计利润问题。
分离应计利润的模型很多,目前主要有随机游走模型,Jones模型,修正的Jones模型,行业模型,KS模型等。
(一)随机游走模型随机游走模型把上一年的实际利润作为本年度的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最早由Healy(1985)和DeAngelo(1986)提出。
为了消除企业规模影响,在模型中的每一项,都除以上一年末的总资产。
以后的盈余管理计量模型均基于这种原因进行这样的处理。
其模型可以表述如下:NDAt=TAt-1/At-2(1)式中,NDAt是经过第t-1期期末总资产调整后的第t期的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TAt-1为第t-1年总应计利润,At-1,At-2分别为第t-1和t-2年期末总资产。
与其他模型相比,随机游走模型比较简单,对数据的期限不作要求。
盈余管理论文计量模型论文计量方法论文: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及计量模型述评
盈余管理论文计量模型论文计量方法论文: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及计量模型述评摘要:盈余管理是实证会计研究的重要领域,现有的盈余管理计量方法主要包括总体应计利润法、特定应计项目法、分布检测法三种。
文章结合国内外有关理论和实证研究,对盈余管理计量方法和模型进行了介绍和述评,希望能够为中国资本市场盈余管理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盈余管理计量方法计量模型述评盈余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实证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学术界对其概念的定义存在诸多不同意见,但从scott和schipper的权威定义中可以看出盈余管理的基本内涵。
scott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
schipper 认为“企业管理当局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而非仅仅为了中立地处理经营活动)的‘披露管理’”。
虽然盈余管理得研究方法较多,但总的来说主要包括总体应计利润法、特定应计项目法、分布检测法,相关模型也大体围绕这三种研究方法展开。
1、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及模型概述1.1总体应计利润法1.1.1healy模型healy(1985)作为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开拓者,首先构建了计量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模型,healy认为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与总应计利润和总资产有关,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样本的平均应计利润总额来检验盈余管理,并假设在任意会计期间都会发生系统性的盈余管理行为且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等于估计期总应计部分(tat)和滞后总资产(at-1)比值的平均值。
因此,年份t的不可操控性应计部分(ndat)应该为:其中,ndat表示在时间t经过总资产调整的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n表示估计年份的个数,表示估计年份。
1.1.2随机游走模型deangelo(1986)提出随机游走模型,该模型假设当期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只与前一期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相关,且把上一年的实际利润作为本年度的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
盈余管理的度量方法
盈余管理的度量方法1. 比较报告法比较报告法是通过比较公司发布的财务报告来发现盈余管理的迹象。
比较报告法的具体过程是将一段时间内的财务报告与同一时间段内其他相似企业的报告进行对比,并观察是否存在异常支出或收入的情况。
如果存在,那么就可能为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
2. 离群值检测法离群值检测法是通过检测报告中的离群值来发现盈余管理的情况。
离群值是指与其他数据相比异常的数据点。
当发现财务报告中存在过多的离群值时,就存在可能为企业对财务报告进行了盈余管理。
3. 重大项目决策法重大项目决策法是通过企业在特定时间内进行的重大项目决策来发现盈余管理的情况。
因为企业会在进行重大项目决策时,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利益考虑对财务报告进行盈余管理。
通过关注企业在重大项目决策时对财务报告的调整情况,可以较好的判断企业是否存在盈余管理情况。
4. 人工审计法人工审计法是最可靠的盈余管理度量方法,但也是最昂贵的。
这种方法是由专业审计师来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审核,通过审核可以判断企业是否存在盈余管理。
了解盈余管理的度量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评估企业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才能更好地保障股东的利益,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
除了以上四种盈余管理的度量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
交易者分析法,它是通过从交易商的角度出发,通过观察企业股票的交易活动,来判断其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债权分析法是通过观察企业债项的变化,来寻找盈余管理行为的迹象。
而现金流量分析法则是通过审视公司的现金流量来发现盈余管理的可能性。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应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方法。
盈余管理的存在一般是为了达到某些目的,例如增加股东价值,影响市场信心或确保高管理奖金等,盈余管理会在某些情况下是合理的。
当盈余管理虚假化了公司的财务报告,或者违背了它的职责,并导致投资者资金流失时,就不再是合理的了。
盈余管理行为的存在对投资者和其他企业利益相关者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投资者可能会因错读财务报告而犯下投资错误或者购买不良股票,导致资金流失;连锁反应会导致更多相关企业或经济体受到影响,进而带来系统性风险。
盈余管理测度研究及评价理论综述
盈余管理测度研究及评价理论综述论文关键词:盈余管理测度综述论文摘要:在投资者保护方面,盈余管理是一大重点。
本文从盈余管理的概念、测量方式、和相关评价等方面因素等方面对盈余管理实证研究文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回顾和评价。
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企业盈余管理现状,结合具体情形提出建议和改良方式。
一、盈余管理的概念盈余管理是近来会计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关于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学界一直存有许多不同意见。
Schipper(1998)将盈余管理概念为:“有目的地干与对外财务报告程序,目的是为了获取一些私人利益”;而Healy 和Wahlen(1999)的概念为:盈余管理发生在管应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计划交易和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Scott (2000)一样以为,盈余管理是管应当局利用会计选择权(包括会计政策选择权和会计估量权)来扩大自己的效用或公司价值的行为。
这些都是从盈余管理的动机角度来概念盈余管理的,从这些概念能够看出他们以为盈余管理是管应当局为企业或自己取利而采取的一种欺骗公众的行为。
我国的学者陈雪洁(2002)对盈余管理做出一下的概念: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应当局为了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或迫于相关利益集团对其达到预期盈利的压力,在公认会计原则的框架下选择最有利的会计政策或控制应计项目,使报告盈余达到预期水准。
二、盈余管理测度方式实证会计以为,企业盈利(Earnings)分为两个部份:一部份是已经实现现金流人的盈利,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Cash From Operations),另一部份则是没有实现现金流入的盈利,由于这部份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的,但没实现现金流人,故称之为整体应计利润(Total Accruals);由于现金流量是企业实实在在发生的,企业难以对其进行操纵,因此假定盈余操纵只能通过应计利润进行,但并非是全数的整体应计利润都能进行操纵,在整体应计利润各组成项目中,有些是依照现行会计规范强制处置的结果(如固定资产折旧额),有些则是利用现行会计选择的余地调剂、操纵的结果(如人为地提前确认收人和递延费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盈余管理计量方法评述
[提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也逐渐扩展多种视角,目前主流的方法包括总体应计利润法、特定应计利润法、盈余分布法,以及收入模型法,但完美的计量方法并不存在。
本文通过对各种计量方法的研究现状与优缺点的综合梳理,提出对中国特有环境下应采取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盈余管理;计量方法;应计利润
一、盈余管理计量模型简述
盈余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八十年代,盈余管理已受到会计文学和大众媒体的相当重视。
盈余管理的研究领域相当广泛,其研究的关键是如何计量盈余管理程度,从近20年的研究看,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并不单一。
西方国家的一些学者在盈余管理领域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
目前主要有四种计量易于管理的模型,他们分别是应计利润分离模型、盈余频率分布模型、特定应计利润模型、收入模型。
1、应计利润分离模型。
卡普兰认为一个好的计量模型应该具备可以从总的应计利润中分离出由外在经济因素决定的正常性应计利润的能力。
剩下的那一部分就是所谓的可操纵的应计利润,它也是评价盈余管理程度的重要指标。
应计利润分离模型在实证研究中被用得最多。
因为它能够从总应计利润中将非操纵性应计利润和操纵性应计利润分离出来。
其所用的原理是将非操纵的应计利润看成总应计利润模型的数学期望。
另外,将总应计利润与非操纵性应计利润两者相减,得到的差作为操纵性应计利润。
在这个理论基础上,研究人员提出了大量的检测盈余管理的模型,最具代表性的有海利模型、德安杰罗模型、基本琼斯模型、修正的琼斯模型等。
德安杰罗模型和海利模型是最早的应计利润分离模型。
前者将应计利润的变动额作为衡量盈余管理的指标,而后者利用总应计利润来衡量盈余管理的程度。
Jones认为应该将非操控性应计利润看成是企业固定资产规模和其销售收入增加额两者的函数。
他将非操纵性应计利润定义为主营业务收入与上年相比的增加额和固定资产两者的函数。
然后,求出这两个变量的回归系数,以此回归系数便可求出非操控性应计利润,再将总应计利润与非操纵性应计利润作差便可得到操纵性应计利润。
2、盈余频率分布模型。
盈余分布法是从盈余管理结果—被管理盈余来分析盈余管理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分析盈余分布密度在某一阈值点处是否存在异常,从而判断盈余管理行为存在与否。
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认为在不存在盈余管理的前提下,企业盈余以及盈余变化应该呈现统计平滑分布。
在具体研究中,研究者首先通过盈余管理动因来确定相应的阈值点,然后检验盈余的分布,若在给定阈值点处存在异常的不连续性分布,则表明企业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判断阈值处是否存在盈余管理便转化为阈值处盈余分布函数的光滑与否。
盈余管理的动机不
同,阈值点的确定也不同。
常用两种检验方法:(1)直方图;(2)构造概率密度函数进行统计检验。
3、特定应计利润模型。
特定应计利润模型,也称具体分布模型。
它是通过一组或者一个特定的应计项目来建立计算模型,并以此来度量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该方法一般用于研究某些或某个特定行业的盈余管理行为。
因此能够做到在目标盈余数字狭小的范围内强有力地描述可操纵性应计盈余和非可操纵性应计盈余的行为特征。
具体分布模型是集中研究特定产业环境下应计利润的总体特征,研究前提是研究人员事先能够知道盈余管理会在哪些特定应计项目或哪一系列应计项目中反映出来。
与应计利润分离模型相似,特定应计利润模型核心的问题也是使用模型将特定的应计利润分为可操纵性应计利润和非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两部分。
由于特定应计利润法是针对具体行业中的某一具体应计项目来设计的,因此区分可操纵性利润部分与非可操控性部分所依据的假设,与包含不同行业和不同应计项目的应计利润分离模型所依据的假设相比更加切合实际。
4、收入模型。
由于上述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缺陷,因为这些模型不能区分可操纵盈余的增加是通过收入还是费用的构成因素来实现的。
许多应计利润只适用于特定的企业(例如,银行和保险业),并不适用企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所以,应该开发出一个能适合所有的行业,占据了企业可进行盈余操纵的绝大部分的衡量盈余管理的特定项目,而收入无疑是最能代表的一个因素,因为收入在大多数公司的盈余构成中占有最大的比例,而且容易被虚报,基于上述分析,收入模型产生了。
二、各种盈余管理计量模型评述
1、应计利润模型简评。
应计利润模型在实际中运用的比较多,McNichols 对1993~1999年期间在国外八大会计顶级期刊发表的55篇有关盈余管理的实证文献进行了调查,发现有25篇使用总体应计利润法,有10篇使用具体应计利润法,1篇使用盈余分布法,另外,还有20篇使用其他方法。
这一方法的主要优点是:第一,应计利润总额可以综合反映企业的各种应计操纵行为,因此该方法可以从总体上把握盈余管理的程度;第二,总体应计利润法思路清晰,计量相对简单,对研究企业没有特殊要求,依其得出的研究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这一方法最大的缺陷是:第一,现有的模型计量结果存在误差,导致了研究人员对这种方法极大的质疑与不信任并且从检测盈余管理的能力上来看,现有的各种应计利润模型都不是很好;第二,现有的应计利润模型忽略了一些影响应计水平的因素。
比如,企业经营业绩、负债、业绩成长、企业规模等都是与企业应计水平密不可分的;第三,现有的模型都在计量上存在噪音。
2、特定模型法简述。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直观,能针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盈余管理的程度衡量上噪音较小。
但该方法的缺点也很明显,它只适用于使用单一盈余管理模式的公司,样本规模较小,同时研究结果也很难推广,且
该方法运用是有前提,要求具体应计项目明确并且数额足够显著。
3、盈余分布法评述。
盈余频率分布模型的优点表现在:(1)研究者不需要特意的估计充满“噪音”的操纵性应计利润来验证是否存在盈余管理的现象,而是通过检测报告盈余在某些阈值点的分布特征来推断是否存在盈余管理;(2)这种方法既能估算阈值处盈余管理现象的普遍性,并且可以捕捉到由非应计项目引起的盈余管理现象。
但是,频率分布模型也存在一些缺点:(1)很难清楚地认识到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步骤方法、盈余管理的程度和后果等;(2)该检验方法的主要缺陷是检验结果依赖于直方图盈余间隔的大小划分;(3)这种方法的应用局限性很大,并且不能获得精度较高的计量盈余管理程度的量化数据。
三、对国内盈余管理计量研究若干建议
虽然目前国内盈余管理计量研究现状并不尽如人意,但中国特有的制度背景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为盈余管理计量的创新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本文结合自身所学,对盈余管理计量方法提出一些看法。
1、对盈余管理计量模型进行适当的改进。
由于我国正处于转轨时期,政治经济环境是比较复杂的,国内学者对盈余管理进行研究时,应该用什么样的模型来作为计量方法,必须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和企业的具体特征来选择。
对从国外引进的模型进行必要的修正,不能盲目的生搬硬套。
总的说来,应计利润法并不十分完美,但目前来看仍是国内外研究盈余管理的一个较通用的方法。
2、开拓总体应计利润模型研究领域。
到目前,国内学者在对盈余管理进行研究时,大多数都将焦点集中于对应计利润的操纵,而忽略了现金流的作用。
但在现实中,公司很可能会通过管理现金流量的方式进行盈余操纵。
未来研究还应具体地研究现金流量管理与盈余操纵程度之间的关系,从而对盈余管理的不同方式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把握。
3、实证研究与其他方法相结合。
研究者在研究盈余管理的问题时,不应该局限于实证研究方法,还应该考虑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实验模拟等其他方法。
研究者可以对一些重要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这些指标的异常有可能在告诉我们该公司存在盈余操纵的嫌疑。
4、创新盈余管理的研究主题。
国内对于盈余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资本市场驱动的盈余管理问题。
但盈余管理动机除了资本市场动机,还包括契约动机、监管动机和政治动机,如管理层奖金补偿契约与盈余管理、管理层变更与盈余管理,债务契约与盈余管理、税收引致的盈余管理,在国外已经研究得非常深入,而目前国内尚很少人涉足,未来的研究应该逐渐转向上述领域。
主要参考文献:
[1]李维安,王新汉,王威.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非经营性收益的分析[J].财经研究,2004.11.
[2]刘博,干胜道.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及计量模型述评.统计与决策,2010.5.
[3]夏立军.盈余管理计量模型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应用研究[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