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学习心得体会-学习心得体会
磁共振实训心得
磁共振实训心得引言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影像技术,利用强大的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生成横截面的人体影像。
作为医学学生,我们有幸参与了磁共振实训课程,通过这个实训课程,我们对磁共振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获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本文将分享我们在磁共振实训中的心得体会。
课前准备在正式进行磁共振实训之前,我们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
首先是对磁共振技术原理的学习。
我们仔细学习了磁共振成像的原理和基本操作流程,包括梯度磁场的作用、RF脉冲的产生和信号接收等。
这些理论知识的掌握对于我们后续的实践非常重要。
其次,我们也需要熟悉磁共振设备的操作。
磁共振设备在操作上有一定的复杂性,我们需要了解各种按钮和控制面板的功能,以及仪器的安全操作规范。
了解设备的操作流程能够增加我们的效率,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
实训内容磁共振实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的成像操作和影像解剖学识别。
通过实际操作磁共振设备,我们能够亲身体验影像的生成过程,并掌握影像参数的设置和调整。
同时,我们也需要学会识别各种解剖学结构在磁共振影像中的表现形式,这对于我们未来做疾病诊断和治疗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团队合作紧密,相互协助。
由于磁共振设备的操作对操作者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巧有较高的要求,我们需要互相配合,确保手术台的调整和磁共振参数的设定能够顺利进行。
团队合作也增强了我们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实训感悟通过参与磁共振实训,我们收获颇丰。
首先,我们对磁共振技术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应用,加深了我们对于磁共振成像原理的理解。
同时,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磁共振技术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这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我们通过实训培养了实际操作的技能。
磁共振设备操作的复杂性需要我们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按钮和参数的调整方法。
通过实践,我们的实际操作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能够更加熟练地完成影像的生成和参数的调整。
放射科实习总结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与解读技巧
放射科实习总结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与解读技巧放射科实习总结: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与解读技巧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技术,已经在临床医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我进行的放射科实习中,深入学习了磁共振成像的原理、临床应用以及解读技巧。
本文将对其中重要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
一、磁共振成像的原理磁共振成像利用核磁共振现象,通过对人体组织中水分子的核自旋进行激发和检测,生成高分辨率的图像。
其基本原理包括以下步骤:1.1 激发和预处理磁共振成像中使用的主磁场和梯度磁场可以将水分子的核自旋激发到不同能级上,并形成一个稳定的动态平衡。
1.2 信号检测和数据采集利用梯度磁场对被激发的核自旋进行空间编码,通过感应信号的变化采集图像数据。
信号检测可以获取水分子共振频率的信息。
1.3 数据处理和图像重建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和重建,得到影像质量较高的磁共振图像。
二、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2.1 颅脑成像磁共振成像在颅脑成像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可以在不使用放射线的情况下检测脑部结构和病变情况。
比如用于查找脑卒中的病变部位、评估脑肿瘤的大小和位置等。
2.2 胸部成像磁共振成像可以对胸部的组织结构和病变进行较为清晰的观察,适用于胸腔、肺部以及乳房的影像学检查。
例如,在胸腔肿瘤和肺结节的检测中,磁共振成像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2.3 腹部和盆腔成像磁共振成像在腹部和盆腔的检查中,可以提供详细的解剖结构信息,用于评估腹腔和盆腔器官的异常情况,如肝脏、肾脏和盆腔肿瘤的诊断与分析。
2.4 骨关节成像磁共振成像在骨关节成像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尤其适用于软组织和关节软骨的病变检测,如关节炎、半月板撕裂等。
同时,磁共振成像还可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骨肿瘤的性质和组织类型。
三、磁共振成像解读的技巧3.1 图像评估在进行磁共振成像解读时,应该注重对图像的评估。
包括图像的对比度、分辨率、均匀性和噪声等方面。
2024年磁共振实训心得
2024年磁共振实训心得2024年的磁共振实训可谓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在这次实训中,我有机会亲自操作磁共振仪器,学习和应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深入了解磁共振的原理和应用,对医学影像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经历和所学知识,分享我在这次实训中的收获和总结。
首先,我对磁共振成像技术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通过实际操作和学习,我深入了解了磁共振成像的原理和工作流程。
磁共振成像是通过对人体内的原子核进行磁化、激发和信号检测来产生图像的一种无创检查方法。
在这次实训中,我学会了如何合理安排扫描参数,选择适当的序列和脉冲重复时间,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我也了解到磁共振成像可以用于检查人体内部器官的解剖结构和病变情况,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非常重要。
其次,在实训过程中,我掌握了磁共振成像仪器的操作技巧。
磁共振成像仪器复杂而灵敏,正确操作是获取可靠图像的关键。
在实验室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正确调整磁共振成像仪的参数,比如选择脉冲序列和脉冲重复时间,调整磁场强度和梯度变化,优化扫描参数,以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我还学会了如何处理图像伪影、运动伪影和噪声等问题,使图像质量更加清晰和准确。
此外,实训中我还了解到了磁共振成像的应用领域和前景。
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无创、非放射性的医学成像技术,已经在临床医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它可以用于检测和诊断各种疾病,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系统、肿瘤等。
随着磁共振成像仪器技术的进步和应用范围的扩大,磁共振成像的前景非常广阔,有望在未来的医疗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最后,这次实训也让我了解了医学影像学的重要性和挑战。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可以通过各种成像技术来获取人体内的信息和图像。
磁共振成像作为医学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提供临床医生和患者可靠的诊断依据,还可以用于术前计划和术后评估。
然而,医学影像学也面临着很多挑战,比如图像质量的提高、辐射剂量的控制和成像技术的创新等。
在未来,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努力提高医学影像学的技术水平和应用价值。
磁共振实习自我总结
磁共振实习自我总结磁共振实习自我总结自我总结是个人在一个阶段对自己的学习或工作生活的自我总结,它有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快快来写一份自我总结吧。
你想知道自我总结怎么写吗?以下是WTT帮大家整理的磁共振实习自我总结,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磁共振实习自我总结篇1在完毕的这一个月的临床放x科实习中,在带教教师的悉心指导下,我认真学习,严格遵守医院各种规章制度,团结各院校实习同学。
不迟到,不早退,勤奋学习,以身作那么,积极进龋通过这一个月的认真工作,我学到了许多在其他科室不曾懂得的东西。
在实习的日子中,我学会了应如何拍片。
同时,也掌握了阅片的全过程。
在每日的阅片中,同带教教师一起去询问病人的病况,同时观察病人的病容,认真做好记录,配合教师的知道。
通过此次实习,我明白了作为一名医生身上应有得职责,无论何时,应把病人放在第一,用最好的态度和最负责的行动去关心病人的疾苦。
在以后的实习中,我一定会努力更多知识。
一、情况介绍医学影像学是将现代放射学、微电子学、电子计算机、图像处理等最新科技成果用于诊断、治疗疾病的一门新兴学科。
现代医学成像技术飞速开展,无论是普通射线、核素、超声还是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磁共振成像等技术,影像的密度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大大进步,使各种影像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互相印证,可以更明晰地展示人体的器官构造,结合病史、体检、化验等临床资料,进展综合分析^p ,明显地进步了临床诊治程度。
目前学生已经通过了两年的根底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等系统的理论学习,进入到最后一年的理论和理论相结合的阶段——毕业实习阶段。
在32周的毕业实习中,使学生对医学影像学各方面的根本理论知识、根本操作及常见并多发病的诊断能较全面较系统地掌握,更好地完成实习任务,为他们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根底。
二、实习目的通过毕业实习,明确做为医学院影像专业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掌握医学影像专业必备的根底理论、根本知识和根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学和运用知识分析^p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毕业后能在地区级及以下医院卫活力构从事医学院影像技术及诊断工作。
磁共振内容及心得体会
磁共振内容及心得体会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成像技术,通过利用磁场、脉冲电磁辐射和计算机技术,能够对人体内部进行详细的解剖和病理学研究,以便在无创伤的情况下提供准确的诊断信息。
磁共振成像的原理是基于原子核的自旋-磁矩相互作用。
当置身于强磁场中时,原子核自身会具有一个自旋,类似于地球的自转。
在未施加外界干扰时,原子核自旋会沿着磁场方向运动。
然而,当外界磁场发生改变时,原子核自旋会发生受激跃迁,产生能量。
这些能量可以被接收线圈捕获,并转化成图像显示。
通过改变外加射频脉冲的频率和强度,医生可以获得不同类型的图像,以便诊断和治疗。
磁共振成像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医疗领域中,MRI可以检测和诊断各种疾病,包括肿瘤、中风、关节损伤、神经系统疾病等。
此外,MRI还被广泛用于科学研究领域,如神经科学、心脏研究、运动医学等。
相比其他成像技术如X射线、CT等,MRI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对软组织的更好对比度,因此可以提供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作为一个医学学生,我在实习期间对磁共振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在与患者的接触中有了一些体会。
首先,磁共振成像对患者来说是一种无创伤的检查方法。
与其他成像技术相比,MRI不需要使用放射线,因此没有任何辐射风险。
这对特定患者群体如儿童和孕妇来说非常重要。
其次,磁共振成像提供了非常详细的解剖图像,这对医生而言非常有价值。
通过MRI,医生可以看到人体内部的结构和组织,进而对病变进行判断。
这对于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
我曾亲眼见证了一名患有肺癌的患者进行MRI检查,这次检查揭示了病变的确切位置和范围,帮助医生做出更好的治疗决策。
此外,磁共振成像的成像速度和对比度显著提高。
近年来的技术改进使得MRI能够提供更快的成像速度,这减少了患者的不适感和不便之处。
同时,MRI通过改变脉冲序列和参数设置,可以增加不同组织之间的对比度,使得医生对病变的检测更加敏感。
磁共振出科小结
磁共振出科小结
姓名:[你的姓名]
科室:磁共振室
时间:[具体时间段]
在磁共振室的实习期间,我有幸参与了多种磁共振检查技术的操作和患者的诊断过程。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对磁共振成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习期间,我熟悉了磁共振设备的操作和各种参数的调整。
我学会了如何根据不同的检查部位和目的,选择合适的序列和参数,以获取高质量的图像。
同时,我也掌握了患者的准备工作、体位摆放以及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通过观察和分析大量的磁共振图像,我提高了对各种疾病的诊断能力。
我学会了识别正常和异常的解剖结构,以及常见病变的磁共振表现。
在上级医生的指导下,我还参与了一些疑难病例的讨论,进一步提升了我的临床思维和判断能力。
除了技术方面的学习,我还注重了与团队成员的合作和沟通。
磁共振检查往往需要多部门的协调,包括医生、技术员和护士等。
我积极与他们交流,确保检查过程的顺利进行,并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
我也意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还有不足之处。
我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复杂病例的分析能力,以及与患者的沟通技巧。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通过磁共振室的实习,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己的责任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我将带着这些宝贵的经验,继续迈向成为一名优秀医生的道路。
磁共振学术讲座心得体会
一、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医学、物理学等领域。
近期,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磁共振成像的学术讲座,通过聆听专家的讲解,我对磁共振成像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感受到了磁共振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巨大潜力。
以下是我对此次讲座的心得体会。
二、讲座内容概述本次讲座由我国磁共振领域的知名专家主讲,主要围绕磁共振成像原理、技术发展、临床应用等方面展开。
以下是讲座的主要内容:1. 磁共振成像原理磁共振成像技术基于核磁共振原理,通过射频脉冲和磁场相互作用,使人体内的氢原子核产生共振,进而产生信号,通过计算机处理,得到人体内部的断层图像。
讲座详细介绍了磁共振成像的原理,包括射频脉冲序列、梯度场、回波信号等。
2. 磁共振成像技术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磁共振成像技术发展迅速,成像速度、分辨率、功能成像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
讲座介绍了近年来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新进展,如超高场强磁共振、快速成像技术、多模态成像等。
3. 磁共振成像临床应用磁共振成像在临床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肌肉系统、腹部器官、肿瘤等。
讲座详细介绍了磁共振成像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例,以及磁共振成像在疾病诊断、疗效评估等方面的优势。
三、心得体会1. 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优势通过本次讲座,我深刻认识到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医学领域的优势。
与传统成像技术相比,磁共振成像具有无创、无辐射、软组织分辨率高等特点,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准确、全面的诊断信息。
2. 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前景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临床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磁共振成像技术有望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1)早期疾病诊断: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发现早期病变,为临床医生提供早期干预的机会。
(2)精准治疗: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精确的定位信息,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3)个性化医疗: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磁共振诊断自我总结范文
一、前言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在磁共振诊断科室的实习生涯即将画上句号。
在这段时间里,我在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对磁共振诊断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现将实习期间的学习和收获总结如下:二、实习期间的学习与收获1. 理论知识方面在实习初期,我系统学习了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设备结构、成像参数等理论知识。
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资料,了解了磁共振成像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范围和优势。
此外,我还学习了磁共振成像的图像分析技巧,为后续的临床实践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 实践操作方面在实习过程中,我积极参与科室的各项检查工作,熟练掌握了磁共振成像的操作流程。
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成像参数,如何进行图像采集、处理和诊断。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3. 临床诊断能力方面通过实习,我提高了自己的临床诊断能力。
在带教老师的带领下,我参与了众多病例的诊断,学习了不同疾病的磁共振成像特征。
在诊断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和影像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提高了自己的诊断准确率。
4. 团队协作能力方面在实习期间,我与科室的医护人员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关系。
在遇到问题时,我虚心向他们请教,积极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技巧。
同时,我也积极参与科室的讨论,为科室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实习期间的不足与反思1. 理论知识方面:虽然我在实习期间学习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与实际临床应用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2. 实践操作方面: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某些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掌握还不够熟练。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磁共振诊断医生。
3. 沟通能力方面:在与患者沟通时,我有时会因为紧张而表达不清。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加强沟通技巧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磁共振实训报告心得体会
一、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磁共振技术在医学、物理、化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参加了磁共振实训课程。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对磁共振技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对磁共振实训的心得体会。
二、实训目的与内容1. 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使学生了解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设备结构及操作流程;掌握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实训内容(1)磁共振成像原理:了解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包括射频脉冲、梯度场、主磁场等。
(2)磁共振成像设备:熟悉磁共振成像设备的结构、功能及操作流程。
(3)磁共振成像技术:掌握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如头部、脊柱、关节、腹部等部位。
(4)磁共振成像数据采集与处理:了解磁共振成像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及处理方法。
三、实训过程与收获1. 实训过程(1)理论学习:在实训前,我们学习了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设备结构及操作流程等理论知识。
(2)设备操作: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实际操作了磁共振成像设备,熟悉了设备的使用方法。
(3)数据采集与处理: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亲自采集了磁共振成像数据,并学习了数据传输、存储及处理方法。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病例,我们掌握了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2. 实训收获(1)理论知识方面:通过本次实训,我对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设备结构及操作流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2)实践操作方面:通过实际操作磁共振成像设备,我掌握了设备的使用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3)问题解决能力:在实训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和同学,我学会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4)团队合作能力:在实训过程中,我与同学们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实训体会1.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医学生磁共振实习个人总结
医学生磁共振实习个人总结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医学成像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医学生,在磁共振实习中我有幸接触到了这项技术,并深入了解了它的原理、应用和操作。
在这份个人总结中,我将分享我在磁共振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并对未来的临床实践提出一些展望。
首先,磁共振成像的原理是基于核磁共振现象。
当被置于强磁场中的原子核受到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激发时,它们将发出信号。
通过探测这些信号并进行计算,我们可以生成具有高分辨率的影像。
磁共振成像的优势在于其无辐射、对软组织有较高的对比度以及能够提供多个面向的图像。
在实习中,我学到了磁共振成像的常规技术和病理学应用,包括脑部、胸部、腹部、骨骼和关节等不同部位的成像。
我学会了解释不同扫描序列(如T1加权图像、T2加权图像和增强扫描图像)的特点和应用,并能够理解和解释影像学表现。
此外,我还学到了如何评估磁共振成像的质量,如伪影、伪影减少和扫描参数的优化等方面的知识。
在实习期间,我还有机会观察和参与磁共振成像的实际操作。
我学会了如何准备患者,包括询问病史、安排适当的扫描仪和线圈以及解释程序。
在扫描过程中,我学到了如何操作扫描仪和调整参数以优化图像质量。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以确保他们在扫描中的舒适和安全。
在实习期间,我还有机会参与一些特殊研究项目和实践。
例如,我参与了一项研究,旨在评估肿瘤在磁共振成像上的影像学表现,并将其与组织学结果进行对比。
这个项目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磁共振成像在肿瘤诊断和评估中的重要性,以及影像学与病理学的关系。
通过磁共振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具体的技术和知识,也获得了一些思考和反思的机会。
首先,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准确而无创的成像技术,在诊断和评估疾病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然而,它仍然有一些局限性,如成像时间相对较长和对金属植入物和心脏起搏器的限制等。
因此,在将来的临床实践中,我们需要更加全面地考虑和权衡使用磁共振成像的优势和限制。
mri技术进修个人总结
mri技术进修个人总结MRI 技术进修个人总结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有幸参加了 MRI 技术进修课程,这次进修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学习,我对 MRI 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也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在进修期间,我学习了 MRI 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
我了解了 MRI 的成像原理、设备构造和性能参数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了 MRI 扫描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同时,我还学习了 MRI 图像的解读和诊断方法,能够对常见疾病的 MRI 表现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分析。
除了理论学习,我还参加了大量的实践操作。
在医院的 MRI 科室里,我有机会亲自操作 MRI 设备,进行患者的扫描和图像处理。
通过实际操作,我进一步熟悉了 MRI 设备的操作界面和功能,提高了自己的操作技能和效率。
同时,我还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病例中,加深了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我还与其他进修学员和专业医生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在交流中,我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体会,也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这种交流和合作的氛围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还增强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这次 MRI 技术进修,我不仅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也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和职业素养。
我深刻认识到 MRI 技术在医学诊断中的重要性,也意识到自己在这个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最后,我要感谢医院和带教老师们为我们提供了这次宝贵的进修机会,以及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关心和支持。
我相信这次进修将对我的职业生涯产生积极的影响,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为医疗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调整。
磁共振专业个人工作总结
磁共振专业个人工作总结作为一名磁共振专业的从业者,我深知磁共振技术在医学诊断和科研领域的重要性。
在过去的工作中,我通过不懈努力和专业扎实的知识积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
以下是我对自己工作的总结:首先,我对磁共振成像技术和设备有着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在工作中,我始终秉承着严谨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个病例的检查和分析,确保能够准确地为医生和科研人员提供有效的影像资料。
其次,我在工作中注重团队合作和沟通。
磁共振技术需要多个环节的协同配合,而我始终积极与同事们进行沟通交流,确保每一步操作都得到了有效的监督和支持。
另外,我一直在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通过参加各种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我不断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磁共振技术和医学知识,确保自己的实践经验能够与最新的理论知识相匹配。
最后,我总结了我的工作经验,并提出了改进和提升的方向。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团队协作和专业技能的提升,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并为磁共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而言之,我的工作总结是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质量,保证磁共振技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以此为医学诊断和科研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为一名磁共振专业的从业者,我一直将自己的职业生涯奉献给了这项重要的技术。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医学诊断、疾病研究等方面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而我始终坚信自己的工作对于医学领域的发展和患者的医疗治疗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不断地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磁共振技术一直在不断发展和更新,因此我始终保持着对最新技术的敏感和好奇心。
通过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专业培训以及阅读最新的期刊文章,我始终保持着对磁共振技术、医学影像学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的更新和深入了解。
同时,我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提高自己在磁共振成像领域的应用技能。
在工作中,我始终将团队协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方式。
磁共振技术的应用需要涉及多个环节和多个岗位的协同合作,因此我与同事们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每一个病例的检查过程都得到了有效的监督和支持。
核磁个人总结3篇
核磁个人总结核磁个人总结精选3篇(一)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基于原子核磁化特性的影像技术。
通过对人体局部区域施加强磁场和射频脉冲,使得人体内的原子核发生共振现象,进而得到部位的图像信息。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和优势:1. 非侵入性:核磁成像不需要使用任何放射性物质或麻醉药物,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
2. 多参数成像:核磁共振成像可以获得多种参数的信息,包括结构、代谢、功能等。
对于不同研究目的,可以选择合适的成像序列。
3. 空间分辨率高: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体内能够获得高分辨率的图像信息,可以清晰显示人体内部的器官结构和组织细节。
4. 对比度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提供良好的组织对比度,可以区分不同类型的组织和病变。
5. 无剂量积累: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不需要X射线或其他辐射源,不会导致辐射剂量积累。
6. 多平面重建: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获得三维数据,可以在多个平面进行重建分析和处理。
然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缺点:1. 昂贵:核磁共振成像设备价格昂贵,维护和运营成本高。
2. 限制条件:核磁共振成像对于患有心脏起搏器、人工耳蜗等电子设备的患者有一定限制。
3. 检查时间较长: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时间一般较长,需要患者保持静止,并且对于一些无法配合的患者可能需要辅助药物。
4. 对金属物质敏感:核磁共振成像对金属物质敏感,可能会对患者体内植入的金属器械产生影响。
总体来说,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它在临床医学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
核磁个人总结精选3篇(二)作为核磁医生下乡的一员,我将个人的工作总结如下:1. 完成定点医院任务:作为核磁医生下乡,我负责在定点医院开展核磁工作,包括接收患者、进行核磁扫描、解读影像等工作。
我努力保证每天能完成指定的扫描数量,并尽力提高工作效率,以便能尽快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
磁共振实习小结报告
实习小结报告我在某年某月至某年某月在某医院磁共振室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
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关于磁共振的知识和技能,对磁共振成像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的学习和收获。
一、实习内容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实际操作和临床应用。
我学习了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了解了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熟悉了磁共振图像的解读和分析。
此外,我还学习了磁共振成像在临床上的应用,包括神经科、消化科、心血管科等多个领域。
二、实习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首先接受了磁共振室的基本培训,包括设备操作流程、图像重建技术、图像解读等。
随后,我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参与了实际的病例扫描和图像分析。
在实习期间,我逐渐掌握了磁共振成像的操作技巧,能够独立进行病例扫描,并能够对图像进行分析和解读。
三、实习收获通过实习,我对磁共振成像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了解到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无创的、安全的、有效的成像技术,能够在多个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同时,我也认识到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图像质量的提高、扫描时间的缩短、后处理技术的改进等。
四、实习反思通过这次实习,我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理论知识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
同时,我也意识到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真正掌握磁共振成像技术。
五、实习总结通过这次实习,我对磁共振成像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收获颇丰。
我感谢医院磁共振室的工作人员对我的指导和帮助,使我能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2024年医学生磁共振实习个人总结(二篇)
2024年医学生磁共振实习个人总结在医学生磁共振实习期间,我深入了解了磁共振成像技术,掌握了相关的操作和解读技巧,以及与患者的沟通和病例分析能力的提升。
这个实习经历对于我的医学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在实习期间,我学到了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如何正确放置患者的身体部位,调节仪器参数以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同时,我还学会了解读和分析磁共振图像,识别出异常结构和病变,为后续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
其次,实习期间,我对与患者的沟通和病例分析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在实习过程中,我与患者进行了密切的接触,了解了他们的病情和需求,并在操作过程中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安抚。
同时,通过参与病例分析和讨论,我学会了从磁共振图像中提取有关患者病情的重要信息,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诊断推断。
除此之外,磁共振实习还使我更加深入地认识了医学中的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
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其他医学生和技术人员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在团队的帮助下,我得以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在与团队成员的互动中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此外,在实习期间,我还加深了对职业道德和责任的认识。
作为一名医学生,在磁共振实习中,要始终牢记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的原则,并为患者的健康和福祉负责。
在每一次操作中,我都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安全和减少患者的不适。
同时,在处理患者隐私和敏感信息时,我要保持高度的保密性,不泄露患者的个人隐私。
总的来说,医学生磁共振实习对我的个人成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实际操作和与患者的接触,我不仅掌握了磁共振成像技术,还提高了与患者沟通和病例分析的能力。
同时,实习还加深了对团队合作和职业道德的认识。
这些经验和收获将对我以后的医学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使我成为一名更加优秀和有责任感的医学专业人员。
2024年医学生磁共振实习个人总结(二)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即将结束一个月的实习生活。
磁共振实习个人总结
磁共振实习个人总结"文档的加工和归档是我们劳动的基础,陈例模板可能助于写作。
样板是学习的重要参照材料,你能够到处寻找佳作吗?这是小编认真选定的一篇“磁共振实习个人总结”,相信您可以从这篇文章中找到想要的内容!"磁共振实习个人总结篇1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实习是医学相关专业学生进行的一项必修实验课程。
在这次实习结束之际,笔者想要回顾此次实习经历并总结此次实习对自己的影响。
在这次实习开始之前,我对NMR仅仅是听说过,并不了解其具体应用及原理。
但是在这次实习中,通过老师的讲解及实验操作,我深入了解了NMR的应用及原理,以及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NMR技术可用于检测组织中的各种物质,如蛋白质、核酸、糖和脂类等,因此在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有重要作用。
在实验操作中,我还学会了使用NMR仪器进行样品预处理,包括填充样品、采集数据等。
为了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及实验效率,我们需要仔细地配置NMR仪器,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
经过长时间的实习,我终于掌握了NMR技术操作的要领并且得到了检查结果。
除此之外,在NMR实习中,我们也学会了如何合作与交流。
在操作前,我们需要充分沟通并了解自己的责任,并在操作过程中密切协作,确保实验室安全和实验结果准确。
在我和同学之间的合作中,我学会了如何和他人协调并尽可能地融入一个小组。
此外,我也进行了自我反思,并发现自己在一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例如,在实验操作中,我还需要提高自己的细心程度,以确保不漏掉任何重要的细节。
同时,在与其他同学交流和沟通中,我还需要更加活跃和自信,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总之,NMR实习是一次非常有价值且难忘的经历。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深入了解了NMR技术的应用和原理,还学会了如何与别人协调合作并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个人能力和技能。
我相信这些知识和经验将为我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核磁个人出科总结
核磁个人出科总结简介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是一种医学影像技术,通过检测人体组织中的氢原子核信号来生成影像。
作为一名核磁共振科住院医师,我在核磁共振科接受了为期三个月的培训。
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许多关于核磁共振的知识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本文档中,我将总结我的学习经历和个人体会。
培训内容理论知识学习在核磁共振科的培训期间,我主要通过参加讲座、阅读相关文献和参与病例讨论来学习核磁共振的理论知识。
我学习了核磁共振成像的原理、影像构建过程、常见病变的影像学表现等。
此外,我还了解了核磁共振的安全性,学习了如何应对常见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影像操作技术培训在核磁共振科的培训中,我接受了专业的影像操作技术培训。
我学会了如何操作核磁共振扫描设备,如何选择适当的扫描参数,以及如何处理和保存影像数据。
我还学习了如何进行常规的影像后处理,如图像重建、图像融合等。
这些技术培训为我日后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临床实习除了理论知识和技术培训,我还参与了临床实习,通过与患者直接接触并参与病例讨论,提高了我的临床应用能力。
我学会了如何根据医生的请求选择合适的扫描方案,如何根据影像结果评估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并向医生提供相关的医学建议。
个人收获提高的技术能力通过在核磁共振科的培训,我的核磁共振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我熟练掌握了核磁共振扫描设备的操作,能够根据不同部位和病变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扫描参数。
此外,我还学会了常规的影像后处理技术,能够更好地呈现影像结果以及提供更准确的诊断。
提升的临床思维能力在参与核磁共振科的临床实习中,我不仅要技术熟练,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
通过与患者直接接触,我学会了从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中获取有关影像检查的相关信息。
我能够根据医生的要求和病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扫描方案,并根据影像结果提供有益的医学建议。
这些经历让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临床工作的重要性和核磁共振在临床中的应用。
放射科实习医生对MRI扫描的总结与心得体会
放射科实习医生对MRI扫描的总结与心得体会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医学影像学技术,在临床医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放射科实习医生,在实习期间,我有幸能够亲身参与和学习MRI扫描的过程。
通过这次实习经历,我收获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识到MRI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患者没有任何伤害。
相比于其他检查方法,如CT(计算机断层扫描)、X射线等,MRI不采用任何放射线,而是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影像。
这意味着,在对高风险患者(如孕妇、儿童等)进行检查时,MRI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其次,MRI扫描具有出色的软组织分辨能力。
通过制定不同的扫描序列和参数,我们可以在图像中清晰地分辨各种组织和器官。
尤其是在脑部和脊柱的疾病诊断中,MRI扫描可以提供高质量的图像,并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我在实习期间,经常观察和学习医师如何利用MRI图像来判断肿瘤、炎症、动脉阻塞等疾病,这对我今后的临床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此外,MRI扫描还可以提供功能性信息。
通过特定的序列和技术,我们能够观察到脑部活动、血液供应等功能状态的变化。
例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可以在脑部活动时显示激活的区域,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脑区的功能和相互连接。
这对于研究神经科学以及诊断脑功能障碍具有重要意义。
在MRI扫描的实习中,我也学到了一些注意事项。
首先,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在进行扫描前,需要与患者充分沟通,告知他们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如脱掉金属物品、保持安静等。
其次,操作技术要准确。
尽管扫描设备和软件现在越来越智能化,但我们作为医生依然需要熟悉和掌握基本的操作技巧,以便在需要时进行调整和干预。
最后,与患者的沟通和关怀也非常重要。
尤其是对于一些对MRI扫描感到紧张和恐惧的患者,我们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支持,以保证他们在整个扫描过程中能够尽可能地放松和配合。
通过这次实习经历,我对MRI扫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学习心得体会-学习心得体会每一次到医院拜访或会议上讲完课总有老师问该如何学习磁共振成像技术?到底应该看哪本书?这些的确是很多磁共振使用者一个共同的困惑。
坦率的说我和大家有着相同的困惑和痛苦。
我是纯学临床医学的,当时大学课程里所学习的唯一一门影像课程就是放射诊断学。
其中连CT的内容都没有,就更别提磁共振了。
毕业后从事放射诊断工作,渐渐的接触到CT和磁共振诊断内容。
相比于其他影像学设备而言磁共振成像技术原理复杂,也更具多学科交叉的属性。
由于我们大多数影像科医生在大学阶段渐渐淡化了数学和物理学等的学习,所以这给我们学习磁共振成像技术带来了很大挑战。
那么,以我个人的经验看我们到底应不应该学习磁共振成像技术?我们又该怎样学习磁共振成像技术且能学以致用呢?在此,谈一点个人体会。
需要提前声明这些绝不是什么经验,仅仅想以此抛砖引玉而已。
作为读片医生或者磁共振操作者,到底有没有必要学习磁共振技术?显而易见,答案是肯定的。
磁共振成像技术非常复杂,学习起来耗时耗力,很容易让人望而却步、从而采取消极抵抗策略。
但是我要告诉所有有这些想法的老师如果这样做牺牲的一定是自己。
大家知道随着磁共振成像设备性能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新的技术也层出不穷,然而非常遗憾的是,真正能把这些新技术用起来的医院少之又少。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使用者因为不了解这些新技术就主观上产生了畏难和恐惧心理。
事实上,要能真正快速理解、掌握新技术,就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我要告诉大家一点:所有的新技术都是在常规序列基础之上衍生出来的,如果我们有夯实的基础,那么面对每一个新技术你只需了解它的革新和变化点即可,而且通过与相关传统技术对比你也更容易感觉和认识到这些新技术的临床优势可能有哪些。
这些对于你的临床和科研切入都至关重要。
我常常见到一些从事某项课题研究的医生或研究生,当深入谈及其课题所采用的相关技术时却没有完整或清醒的认识,每一天都懵懵懂懂的在盲目的扫描着。
我不理解这样的研究工作乐趣何在?另一方面,磁共振本身作为一门多序列多参数对比的成像技术,充分利用好其优势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病变的检出率也能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更特异性的信息。
举个栗子:对于一个怀疑脊髓内病变的患者,如果你在颈椎轴位扫描时还只是墨守成规的扫描了FSE T2加权像,你就很难发现早期脊髓内改变。
如果此时你深入了解到梯度回波准T2加权像更有利于显示脊髓内灰质结构,再进一步你还知道在GE磁共振平台的MERGE序列较常规梯度回波序列更敏感,那你就会根据临床需求而加扫MERGE这个序列了。
当然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这些脊髓内病变的含水量没有那么丰富,在FSE序列T2加权像一般TE时间很长导致这些髓内病变的高信号衰减掉了,而在梯度回波我们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获取准T2加权的对比,因而更有利于显示脊髓内神经元结构及髓内病变。
在这里你的原理知识会让你能更好的解决临床问题。
再比如:对于一个急性车祸损伤而昏迷的患者,如果你只是进行常规扫描而没有加扫磁敏感加权成像(SWAN),那么就很可能漏诊弥漫性轴索损伤,因为SWAN才能更敏感的检出弥漫性轴索损伤所导致的微出血。
诸如此类的例子举不胜举,这方面的教训也是极为深刻的。
遗憾的是,由于临床的压力,日常的关注点容易集中在一台磁共振设备一天能做多少个部位,而很少有机会去认真反思和总结一下技术的优化可以帮我们避免哪些漏诊、带来哪些临床收益。
也再次证明,理解技术的重要性!打消了对于学习技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疑虑,下一步我们聊聊应该如何学习磁共振成像技术。
我相信大多数老师在最初也是雄心勃勃要大干一番学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而且我相信几乎每个从业者手头都会有好几本书。
只不过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罢了。
为什么经常是这样的结局呢?我想更多的原因不是由于磁共振技术太复杂所致,而是由于我们的学习方法出了问题。
这里我谈几点个人建议:1)目标明确、实用为主我们今天经常讲我们要不忘初心,试问我们学习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初心是什么?难道是真的要弄明白氢质子在磁场内是怎么进动的还是要弄明白90度射频脉冲或180度脉冲是如何使磁化矢量翻转下来或重聚的?我想这些问题自然应该由我们的物理学家们去深思了。
对于医技人员而言我们学习磁共振成像技术的真正目的就是要通过这些技术知识让我们能更好的使用磁共振设备,能更好的解决临床问题,这才是我们的目的和初心。
牢记这一点我们就会知道我们该从哪个方面下功夫学习磁共振成像技术了。
很多老师学习技术之初会被一些概念彻底搞崩溃,特别是很多原理书上又会给出一大堆的公式。
其实这些并不是我们学习的重点,我们真正需要学习的是那些能切实用到实际工作中的技术。
2)实事求是、夯实基础拜访医院过程中常常会被问及很多非常高大上的问题,但当反问他们一些最基本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原理时却似乎是一片空白。
我个人觉得反倒是这些最基本的甚至看起来不是问题的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曾经面试过几个人,当问到拉莫尔方程、化学位移成像或自旋回波序列及梯度回波序列这些问题几乎很少有人能对答如流的。
其实,拉莫尔方程是贯穿整个磁共振成像的灵魂,知道了它就能知道水与脂肪在1。
5T和3。
0T共振频率相差多少个Hz,知道了这个Hz数我们也就可以计算在1。
5T和3。
0T磁共振同反相位时间各是多少。
尽管我们说复杂的公式我们可以忽略不计,但拉莫尔方程这是理解磁共振成像的基石,如果基石不稳就会站的越高摔得越狠了。
谈到自旋回波与梯度回波序列的本质差别,很多工作了多年的从业人员甚至不能给出这两个基本序列的最基本概念,岂不知我们所有的高级序列或成像方案都是建立在这两个基本序列家族之上的。
如果问到自旋回波和梯度回波序列的本质区别回答更是多种多样:有的说是激发脉冲翻转角度不同自旋回波采用90度激发而梯度回波采用小角度激发;有的说是成像速度不同,梯度回波快而自旋回波慢;尽管这些回答都从不同维度上给出了一些描述性的回答,但都不准确。
大家观察一下当我们进行BOLD脑功能成像时虽然是梯度回波但翻转角度也可以是90度啊,而有时在自旋回波序列我们的激发脉冲翻转角度也可以小于90度啊。
通过这些回答能看出大家在日常学习过程没有通过自己的理解抓住事物的本质。
其实我的回答是自旋回波与梯度回波最本质的区别就是要看“回波是怎么形成的”,自旋回波是通过一个射频聚焦脉冲,因而其回波也可以称之为射频回波;而梯度回波则是通过梯度场的极性翻转因而其回波也可以称为场回波。
这样的区别就带来了不同的临床特点:射频回波改变的是进动方向但不改变进动频率,因而可以消除空间上有规律变化的磁场不均匀对回波信号的干扰;而梯度回波则是改变进动频率不改变进动方向,因而它不能消除空间上有规律的磁场不均匀对信号的干扰,相反,任何原因导致的磁场不均匀都会加速信号的衰减。
如果不了解梯度回波序列的特点就不会真正理解磁敏感加权成像的特点,又如何能想到在什么时候加扫这些技术呢?关于技术学习我比较欣赏这句话:感觉到的东西不一定能够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的感觉它。
3)勇于实践、开拓进取如果我们仅仅去背诵书本上的技术我们一定会觉得枯燥而且抽象,最后的效果也很难理想。
譬如在序列学习过程中我特别推荐大家要先多扫描这些序列,先感受一下这些序列图像的特点,感受一下它们在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通过这样的实践我们获得了对这个序列的初步感性认识。
随后,我们再去思考和学习该序列的理论知识,这样我们就可能实现对这个序列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现实情况通常是,我们很多医院在安装了一台新的磁共振设备后却一味的按原来的习惯序列扫描,主观上回避新序列新技术。
我个人认为一台好的磁共振设备首先是一个全新的学习平台,而不是一个可以坐享其成的平台。
在这样的平台上我们通过实践可以学习到原来没有的技术,但这个学习首先从实践开始,首先要建立感性认识。
同时我们也要不断阅读一些相关文献从不同维度探讨和学习该技术,这样融会贯通后才能变成我们自己的认识。
遗憾的是我们很多人幻想着安装一台新的设备凭借该设备独有的技术就能让自己的临床和科研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以我个人的体会这样的黄粱美梦醒的越早越好。
面对新的技术还有一种不好的现象:我们很多医生不接受新技术,问其原因是看着图像不习惯。
其实,习惯的东西未必是对的,所谓习惯只是因为你熟悉了某种属性,你可以不加思考就可以给出判断而已。
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更愿意呆在自己的舒适区,面对新事物我们也许会茫然会无所适从。
更可怕的是我们总是习惯于用批判的眼光来审视新技术,这些似乎给我们拒绝接受新技术找到了非常合理的借口。
但是,如果我们一味纵容自己呆在舒适区里,我们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进步。
不客气的说这就是穿着新鞋走老路,在磁共振技术学习中这种态度非常不可取。
4)不断思考、及时总结在磁共振成像技术学习过程中思考和总结至关重要。
我最近给几位热衷于ASL技术的老师发出了邀请,请他们把各自的病例总结一下进行分享,其中就遇到了一些总结病例时常会遇到的问题:有些在整理资料中发现数据不全或缺序列或缺融合定位像;有些则发现原始数据没有备份。
这些问题说明,对于日常工作的思考和总结是需要额外付出时间和精力的,并且这样的付出可以帮我们带来更多的技术精进。
事实上,如果我们能够进行及时的总结,我们就能更好的理解这些新技术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评估中的新的重要价值;也能发现我们数据中缺少那些必要的信息。
如果不总结、不思考就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走的弯路会更长而且后来也难以补救。
所以,在我们学习和工作过程中我们还是要养成不断思考、及时总结的习惯,这样更有利于我们对技术的理解和进一步的开发。
磁共振成像是一门“易学”而难精的技术,所谓“易学”是一种表面现象,以实际扫描为例如果大家满足于熟练,那似乎学习的过程就是时间问题。
但事实上真正做到充分理解和灵活应用则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而且是常学常新的。
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学习过程是漫长的,如果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能够把磁共振设备的性能发挥到极致,那一定是一个非常美妙很享受的过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磁共振成像技术学习也正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以上所言仅是个人拙见与大家分享,不当之处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