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整理)2018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pptx
2018年高中物理高考物理总复习全套精品课件_收藏完整版
B
末位置
速度增量的定义: v = vt - v0
三种情况:大小变;方向变;大小、方向都变。
匀加速直线运动
v0 Δv
匀减速直线运动
v0
平抛运动
v0
vt
vt Δv
Δv
速度增运算遵从三角形法则,方向由初速 vt 度矢端指向末速度矢端。
3、质点运动变化快慢的描述
瞬时速度(矢量):反映质点位置变化的快慢。 定义:v=s/t(t趋近于0) 速度的方向 质点运动轨迹的切线方向。 瞬时速率(标量)(瞬时速度的大小)
一、原子结构模型 二、光谱及光谱分析 三、原子核
第十四部分 物理实、高中物理分组实验(目录) 四、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模型化思维结构概述
一、物理模型
物理学是“模型”的科学。 物理模型,往往是在对一些现实物理过程或对象 进行科学地分析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决定性因 素),忽略次要矛盾(次要性因素)后得到的,它能 够更加清晰地反映事物的本质规律。物理模型的建构 是在某些条件下抽象出来的简化近似结果。从某种意 义上讲,物理学理论的发展进化过程,就是物理模型 发展进化的过程。 物理学概念、规律都是对物理模型而言的。我们 在应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就需要将实际问 题简化为物理模型,再运用相应的规律加以描述。
位置:三维空间中的点坐标A(x0,y0,z0)
z A(x0,y0,z0)
O
y
x
三维空间坐标系即运动参考系
2、质点运动变化的描述
位移(矢量): 反映质点空间位置的变化。P3.1
大小:由初末位置决定。
A
L
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初位置
路程(标量):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S
2020年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共50页)
8、重力:大小:G=mg 方向竖直向下 9、弹簧弹力:胡克定律 F=kx 10、滑动摩擦力:Ff=μF
11、两个力合力范围: F1 + F2 ≥ F ≥ F1-F2
12、牛顿第二定律:F 合=ma
加速度 a 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应用举例:
必修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1、加速度: a = vt-v0 = Δv
t
t
2、速度公式: v v0 at
3、位移公式:
x
v0t
1 2
at
2
4、速度位移公式: v2 v02 2ax
5、平均速度公式: v v0 v x 2t
6、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 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Δx=aT2 7、自由落体运动:
kQ 5、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 E = r 2
6、电势能:EA=qφA 电场力做功:W=qU
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WAB/q
Q 8、电容 C = U
εS 9、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C = 4πkd
10、带电粒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的加速和偏转
加速:
qU
1 2
mvt
2
1 2
mv
2 0
偏转:侧移距离 y:y 1 at2 = 2
F 16、磁感应强度: B = IL (B 与 I 垂直)
17、磁通量:Φ= BS(B 与 S 垂直)
18、安培力:大小:F= BILsinθ
方向:左手定则
19、洛伦兹力: 大小:F=qvB(v⊥B)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13、电磁波:其波速 c、波长λ、频率 f 之间的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课件.
PRT SIX
制定复习计划:根据考试大纲和自己 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包括 每天的学习内容和时间安排。
优先复习重点:在复习过程中优先 复习重点知识点确保在考试中取得 好成绩。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合理分配时间:针对不同知识点的 重要程度和难度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确保全面覆盖考试大纲。
光学仪器的 工作原理
光的折射和 反射定律
光的波动性 和粒子性
原子光谱:掌握光谱分析的基 本原理和应用了解不同光谱的 类型和特征
原子结构:理解原子核外电子 排布规律掌握原子轨道和电子 云的描述方法
原子能级:理解能级跃迁的原 理和规律掌握玻尔理论的基本
内容
放射性衰变:了解放射性衰变 的类型和特点理解半衰期的概
电路基本概念:电流、电压、电阻、电容、电感等 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串联和并联电路: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电功率和电能:计算电器消耗的电能和功率
光的性质:光具有 波粒二象性可以表 现出干涉、衍射等 现象。
光的分类:根据波长 和频率的不同光可以 分为可见光、不可见 光(如红外线、紫外 线等)。
,
汇报人:
CON TWO
目的:检测学生对 高中物理学科知识 的掌握程度和应用 能力
意义:为学生提供 学业水平证明为高 校选拔人才提供参 考依据
考试范围: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体系
考试时间:120分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考试难度: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主适当增加难度
试题内容:涉及力学、电磁学和光学等知识点的综合题 解题思路:详细解析了如何运用物理概念和公式进行解题 答案解析:对每个选项进行逐一分析指出其正确或错误的原因 题目难度:中等难度适合巩固和提高物理知识的水平
2018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卷及答案(2020年整理).pptx
5.小明同学乘坐公交车回家,在一段平直的公路上,看到路旁的树在向北运动,则 A.他可能是选地面为参考系 B.他可能是选路旁的房屋为参考系 C.公交车在向北运动
D.公交车在向南运动
6.在趣味运动会中有一个“折返跑”比赛项目,如图 2 所示,P、Q 两点间的距离为 25m,某 运动员从 P 点出发,沿直线 PQ 运动到 Q 点,然后原路返回到 P 点,在此过程中,运动员 的位移大小和路程分别为
(1)加速度 a 的大小 (2)发生的位移 x 的大小 (3)所受恒力 F 的大小
22.(7 分)如图 11 所示,质量 m=0.2kg 的皮球(视为质点),从 A 点被踢出后沿曲线 ABC 运 动,A、C 在同一水平地面上,最高点 B 距地面的高度 h=20m,皮球在 B 点时的速度 υ=30m/s, 重力加速度 g=10m/s2,取皮球在地面的重力势能为 0。不计空气阻力,求:
机密★启用前
2018 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物理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6 页。时量 90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物理量属于矢量的是
A.时间
B.路程
C.速度
颗卫星的周期,则
A.υA=υB B.υA<υB C.TA=TB D.TA<TB
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17-2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 答。第 23-24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30 分
17.(4 分)如图 9 所示,用轻质弹簧竖直悬挂一质量为 0.5kg 的重物,重物静止
2020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汇编运动学知识点第一节机械运动一.参照物(1)机械运动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的变化.宇宙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着.运动是绝对的,一些看起来不动的物体如房屋、树木,都随地球一起在转动.(2)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3)同一个运动,由于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就有不同的观察结果及描述,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二.质点的概念(1)如果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可以不考虑它的大小和形状,就可以把物体看作一个有质量的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2)质点是对实际物体进行科学抽象而得到的一种理想化模型.对具体物体是否能视作质点,要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大小形状是否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三、描述运动的物理量(一)时间和时刻(1)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对应数轴上的各个点,时间则对应于某一线段;时刻指过程的各瞬时,时间指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
(2)时间的法定计量单位是秒、分、时,实验室里测量时间的仪器秒表、打点计时器。
(二)位移和路程1、位移(1)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用初、末位置之间的距离来反映位置变化的多少,用初位置对末位置的指向表示位置变化的方向.(2)位移的图示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箭头表示位移的方向,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大小.2.位移和路程的比较位移和路程是不同的物理量,位移是矢量,用从物体运动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来表示,路程是标量,用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来表示.(三)速度1.速度——描述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
(变化率J是表示变化的快慢,不表示变化的大小。
)2.平均速度的定义(1)运动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定义式是V=s/t.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米/秒,符号m/s,也可用千米/时(km/h),厘米/秒(cm/s)等.(3)平均速度可以粗略地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3.平均速度的计算平均速度的数值跟在哪一段时间内计算平均速度有关系.用平均速度定义式计算平均速度时,必须使物体的位移S 与发生这个位移的时间t相对应。
2020年整理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文科班).pdf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1.质点(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参考系(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 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3.路程和位移(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
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
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
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
图1-1中质点轨迹ACB 的长度是路程,AB 是位移S 。
BA B C 图1-1(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
比如说某人从O 点起走了50m 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
即v=s/t 。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 )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 内的位移为s, 则我们定义v =s/t 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
2018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
2018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5、加速度(1)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a =0t V V t- (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变化的方向(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质点做加速运动; 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则质点做减速运动.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 恒定。
当a 与v 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基本规律①速度时间关系:at vv +=0 ②位移时间关系:2021at t v x += (2)重要推论①速度位移关系:ax v v2202=- ②平均速度:202t v v v v =+=③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的位移之差:Δx =x n+1-x n =aT 2。
3.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的运动。
(2)性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重力加速度g 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产生的,因此,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其大小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略有不,在地球表面,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的值就越大,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的值最小,随高度增加g 的值越小,通常情况下取重力加速度g =10m/s2。
(3)规律:与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相同。
v t =gt .H=gt 2/2,v t 2=2gh 4.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1、实验步骤:(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重量适当的钩码.(3)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4)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动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纸带.(5)断开电源,取下纸带(6)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三次2、常见计算:(1)2B AB BCTυ+=,2C BC CDT υ+= (2)2C B CD BC a T T υυ--==5.位移-时间图象的信息点(1)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位移。
2018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质点(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参考系(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3.路程和位移(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
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
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
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
比如说某人从O点起走了50m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
即v=s/t 。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 )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 内的位移为s, 则我们定义v =s/t 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高中物理会考复习提纲
物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一、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每一个力都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2.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大小:mgG=,其中重力加速度g 随纬度增大而增大,随高度增高而减小。
重力并不等同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3.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重心位置由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决定。
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4.自然界中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5.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弹性形变6.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他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
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压的物体,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7.滑动摩擦力f=μF Nμ:动摩擦因素,由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决定。
F N:正压力,即物体跟接触面的弹力,也可简单理解为物体所受支持力。
8.静摩擦力: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两物体实际发生的静摩擦力F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
9.摩擦力产生条件:接触;挤压;粗糙;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10.力的合成和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二、直线运动1.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3.位移和路程(A)表示质点的位置的变动的物理量叫做位移,可以表示为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
位移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路程是标量4.平均速度txv=5.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6.速率:在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经过某一位置时的运动方向相同。
它的大小叫做瞬时速率,有时简称速率。
7.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tvva t0-=,atvvt+=,axvvt222=-,t atvx2021+=,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全程的平均速度:txvvv ttV=+==229.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倾斜的直线,直线的斜率等于加速度,直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时间轴上方的位移为正,下方为负10.打点计时器:交流电,频率50HZ,周期0.02s必须掌握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11.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020年整理)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文科班).pptx
2 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变化的方向 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质点做加速运动; 若加速度的 方向
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则质点做减速运动.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
1. 匀变速直线运动
1 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g 2v02
x2
2.几个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1)加速度 ①分加速度:水平方向的加速度为零,竖直方向的加速度为 g。
②合加速度:合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为 g。因此,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F
v
A
学海无涯
(2)速度
①分速度:水平方向为匀速直线运动,水平分速度为vx v0 ;竖直方向为匀加速直线
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 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2 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一是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等效性和等时性;二是各分运 动具 有独立性。
3 矢量的合成与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就是要对相关矢量(力、加速度、速度、 位 移)进行合成与分解,使合矢量与分矢量相互转化。
二、平抛运动规律
1.平抛运动的轨迹是抛物线,轨迹方程为 y
1.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 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作 用在相互作用的两物体上,性质相同
学海无 涯
2、力学单位制 1. 物理公式在确定物理量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的单位关系。基本单位就 是 根据物理量运算中的实际需要而选定的少数几个物理量单位;根据物理公式和基本单位确 立的其它物理量的单位叫做导出单位。 2. 在物理力学中,选定长度、质量和时间的单位作为基本单位,与其它的导出单位一 起 组成了力学单位制。选用不同的基本单位,可以组成不同的力学单位制,其中最常用的基 本 单位是长度为米(m),质量为千克(kg),时间为秒(s),由此还可得到其它的导出单位, 它们一起组成了力学的国际单位制。
(完整版)物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
认识力的概念,理解力的三要素,在具体问题中会画出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方向和大小;理解重心的概念以及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了解四种相互作用。
2弹力
了解弹性形变的概念,理解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会分析弹力的方向;理解胡克定律,并会进行简单计算。
3摩擦力
了解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会用滑动摩擦力的公式进行计算,了解动摩擦因数与哪些因素有关;了解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1追寻守恒量
知道动能、势能的概念,能举例说明不同形式的能量之
间可以相互转化。
2功
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要素;会正确应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知道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
3功率
理解功率的概念,能区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会计算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机械功率的大小及其意义;会分析以额定功率行驶的机动车的运动情况。
1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了解自然界中存在多种形式的能量;知道能量守恒定律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自然规律之一;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性;能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有关简单问题;知道能量守恒过程中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认识提高效率的重要性;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知道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1电磁感应现象
认识电磁感应现象;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了解影响感应电动势的因素;认识电磁感应定律;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体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交变电流
初步了解交流发电机;认识正弦交流电及其物理量。
4变压器
高二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题纲
高二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1、矢量:速度、位移、加速度、力、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6个)2、力、加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即:F、a、Δv)三者的方向肯定一致3、当F(a)与v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直线运动,方向一致则加速,相反则减速度;当F(a)与v 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夹角为锐角是加速曲线运动,夹角为钝角是减速曲线运动,始终为直角是匀速圆周运动4、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或者说成速度的变化率越大,加速度越大5、x-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两条线的交点表示在此相遇,处于同一位置,向上倾斜表示向正方向运动,向下倾斜表示向反方向运动;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交点表示该时刻速度相等,图像在t轴的上方表示向正方向运动,在下方表示向反方向运动,v-t图像的面积可以计算位移;图像都不能看成运动的轨迹。
6、平均速度对应位移和时间,瞬时速度对应位置和时刻;7、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要注意:单位、时间间隔、位移;接低压交流电,先通电再打点;会用到的公式:计算打下某点的速度:v2=x1+x3/2T计算加速度:Δx=aT28、一定记住的公式:v=v0+at; x=vt+1/2 at2; v2-v2=2ax在不知道加速度的时候先求解加速度9、物理史实:①伽利略利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力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错误结论;牛顿在总结了伽利略和笛卡尔等人的正确理论的基础上才得出牛顿第一定律;②开普勒总结得出了行星运行的三大定律;③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测出了引力常量G;④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即: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法拉第得出电磁感应定律即由磁可以生电;麦克斯韦得出电磁场理论,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最先捕捉到电磁波的存在。
10、重心:只有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才在其几何中心;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11、胡克定律:F=kx(k有单位,x是形变量)12、力的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行定则。
(2020年整理)高中物理总复习提纲知识点汇总(超全).pptx
B、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时,物体的动能与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
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应用于只受重力(弹力)运动的单个物体。计算时不要考虑中间过程
。
Ek1熟+记Ep公1 =式E:k2初+ E速p2度为1/20m的v只12+有m重gh力1=做1功/2 式mv的2 +2下m落gh,2 末速度大小为 线拉物体做圆周运动刚好通过最高点的线速度大小为
P 总 = P 总’
或
'
'
m1v1+m2v2 = m1v1 +m2v2
公式一般用于冲击、碰撞、爆炸中的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解题时要先确定正方向。
系统在某方向上外力矢量和为零时,某方向上动量守恒。
四、完全弹性碰撞:在弹性力作用下,动量守恒,动能守恒。
非弹性碰撞:在非弹性力作用下,动量守恒,动能不守恒。
2
_
v
v0 v 2
t
当 v0=0 时
当 v0=0、a=g 时(自由落体)
v t= at
v t= gt
s = 1/2 at2
h = 1/2 gt2
vt2-v0 2=2as
_v v t v t 2
=2gh
2
_v v t v t 2
2
vt2 =2as
vs
v
2 0
v
2 t
2
2
sn – sn-1 = at2
形,合力F 的大小和方向可用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
|F1-F2|≤F 合≤F1+F2
F 2=F 2+F 2+ 2F F cosQ
合
12
12
平动平衡:共点力使物体保持匀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理科知识点
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 一、直线运动1. 参考系(A )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
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会不同。
2. 质点(A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3. 位移和路程(A ) 表示质点的位置的变动的物理量叫做位移,位移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路程是标量 4.平均速度(A )tsv=,在直线运动中,不同时间(或不同位移)内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因此,必须指明求出的平均速度是对哪段时间来说的或哪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
5. 瞬时速度(A )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6.速率(A )在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经过某一位置时的运动方向相同。
它的大小叫做瞬时速率,有时简称速率。
7. 加速度(B ) tv v at 0-=8. 匀变速运动的规律 速度时间关系:at v v t+=09.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B ) 位移公式:2021at t v s +=;as v v t 222=-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均匀改变的,他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20tv v v +=10. 匀速直线运动的s-t 图像和v-t 图像(A ) 1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 图像(A )12. 自由落体运动(A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速度公式gt v = 位移公式221gt s = 13. 重力加速度(B )22tsg =二、力1. 力的矢量性(A )2. 重力(A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心(A ):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 形变和弹力(A ) 形变:物体的伸长、缩短、弯曲等等,总之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
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他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
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压的物体,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学业水平测试物理知识点复习提纲
学业水平测试物理知识点复习提纲一、运动学1.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3.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及其计算方法;4.平抛运动的规律及其计算方法;5.物体的受力分析,牛顿第一、二、三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二、力学1.力的概念,力的单位与计算方法;2.弹簧的弹性力、重力、摩擦力等常见力的认识与计算方法;3.牛顿定律的应用:物体受力平衡与不平衡时的运动规律分析;4.力的合成、分解和分解力的计算方法;5.简单机械原理和简单机械的运用。
三、能量、功、功率1.功的概念,功的计算方法;2.功率的概念,功率的计算方法;3.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4.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四、电学1.电荷、电场、电势与电势差的概念,单位与计算方法;2.电容器的基本概念与计算方法;3.欧姆定律及其应用;4.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其计算方法;5.简单电路的认识与分析。
五、磁学1.磁场的概念与特性;2.磁感应强度、磁感应线、磁力线的认识与计算方法;3.定子磁场与转子磁场的认识;4.电流产生的磁场与磁场对电流的作用;5.引力与万有引力定律的认识与应用。
六、光学1.光的传播方式与速度;2.光线的反射与折射规律;3.镜面、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与计算方法;4.光的波动性与粒子性的认识与应用;5.光的色散与衍射的现象与计算方法。
七、热学1.温度、热量、热平衡和热传递的概念;2.热容、比热容与焓的区别与计算方法;3.热传导、对流、辐射的认识与应用;4.相变与热量计算;5.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与绝对温度。
以上只是物理知识点复习的一个提纲,具体的复习时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
复习过程中,应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公式的记忆和计算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同时,做大量的习题与模拟测试,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提高解题能力。
2018高考物理复习备考及考试说明分析解读(56张PPT)
指导思想转变对命题的影响
第三,试题呈现方式丰富鲜活。试题形式和内容要贴近考生、贴近教学、贴近社 会,更贴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体验。比如:可根据 需要在适当位置设计必要的图片,辅助文字传递有效信息,图文并茂,丰富有趣 ,使本来板起面孔、令人生畏的试题,变得亲切、温暖、活泼,拉近考生与试题 之间的距离,这也有利于考生发挥其真实水平,将能力与素养全部展现出来。 第四,试题提供多元供给。每个人的思维和表达形式不同,没有必要划定统一的 思维路径和解答方式。所以,在试卷中有必要命制一定比例的开放性试题。开放 性试题包括过程开放、结果开放、条件开放等,特点是答案不唯一,没有统一的 标准答案,不仅仅看结果,更看过程,看学生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希望学生 能够寻求解决问题的多元途径。此外,试卷中可设置选作题,让学生选择适合自 己发挥的背景和设问。
教育部考试中心对2017年高考物理试题评析
1、坚持立德树人,展现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应用能力的考查; 3、增强探究性和开放性,考查创新意识;
为什么考? 高考改革基本原则的演变—价值回归
1999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中 ,提出高考改革要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 高等学校扩大办学自主权的三项原则——“三个有助于”原则。 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三个 有利于”的考试改革指导思想,即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 要,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科学选拔各类人才和维护社会公平出发,实施 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 ,科学构建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高 考核心立场,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 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 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
2018年高考物理复习提纲(最优版)
2018年高考物理复习提纲(最优版)一、力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进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F≤F 1 +F 2 .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 x =0,∑F y =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
澧县二中物理学考复习知识汇总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1.质点(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参考系(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3.路程和位移(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
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
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
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
图1-1中质点轨迹ACB 的长度是路程,AB 是位移S 。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
比如说某人从O 点起走了50m 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
即v=s/t 。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 )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B AB C 图1-1t V V t -间t 内的位移为s, 则我们定义v=s/t 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合加速度:合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为 g。因此,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2 速度
①分速度:水平方向为匀速直线运动,水平分速度为vx v0 ;竖直方向为匀加速直线运动,竖直分速度为vy gt 。
4 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动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纸带.
5 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6 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三次 2、常见计算:
学海无 涯
O• •A •B C•
•D
•E
3.07
12.38
27.87
(1)B
AB BC 2T
,C
BC CD 2T
49.62.
(2) a C B CD BC
②合速度:合速度v
vx2 y2
v02 (gt)2。
tan
gt , 为(合)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v0
(3)位移
①分位移:水平方向的位移
x
v0t
,竖直方向的位移
y
1 2
gt 2。
②合位移:物体的合位移 s
x2 y2
大小范围: O<f 静 ≤fm (f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2 ≤F≤ F1 +F2
(3)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分力成直角时,用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数。 6、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
(1) 一个物体如果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学海无 涯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质点 1 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 部分 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参考系 1 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T
T2
77.40
图 2-5
5.位移-时间图象的信息点
1 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位移。图线表示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不表示轨迹。
2 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切线的斜率表示某时刻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 横截距表示物体出发的时刻,纵截距表示零时刻物体的出发位置。
6.速度-时间图象的信息点
1 横坐标表时间,纵坐标表速度。图线表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3.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关系
牛顿运动定律 的应用
1.已知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 2.已知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3.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关系的桥梁
2、力学单位制 1. 物理公式在确定物理量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的单位关系。基本单位就是根据物理量运算中的实际 需要而选定的少数几个物理量单位;根据物理公式和基本单位确立的其它物理量的单位叫做导出单位。 2. 在物理力学中,选定长度、质量和时间的单位作为基本单位,与其它的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力学单位制。选用 不 同的基本单位,可以组成不同的力学单位制,其中最常用的基本单位是长度为米(m),质量为千克(kg),时间为秒
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 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F
v
2 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一是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等效性和等时性;二是各分运动具有 独
立性。
A
3 矢量的合成与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就是要对相关矢量(力、加速度、速度、位移) 进行
合成与分解,使合矢量与分矢量相互转化。
二、平抛运动规律
1.平抛运动的轨迹是抛物线,轨迹方程为 y
2 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切线的斜率表示某时刻物体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 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和方向(横轴上方为正,下方为负)。
第三章 相互作用
1、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⑴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⑵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 力作用于物体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 ⑴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或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力的分类
学海无 涯
1、牛顿运动三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1.惯性: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2. 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即 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1.内容: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 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2.表达式: F 合= ma 3. 力的瞬时作用效果:一有力的作用,立即产生加速度 4. 力的单位的定义:使质量为 1kg 的物体产生 1m/s2 的加速度的力就是 1N 1.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 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作 用在相互作用的两物体上,性质相同
⑴按照力的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安培力、洛伦兹力等。 ⑵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 2、重力
1.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⑴地球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 重心: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于一点, 这个点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我们定义 v=s/t 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
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近极短时间 内 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5、加速度
学海无涯
重力加速度 g 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产生的,因此,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其大小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略有不,在地球表面,纬
度越高,重力加速度的值就越大,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的值最小,随高度增加 g 的值越小,通常情况下取重力加速
度 g=10m/s2。
3 规律:与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 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相同。
① 质量均匀分布的有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② 一般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几何中心上,可以在物体内,也可以在物体外。一般采用悬挂法。 3.重力的大小:G=mg
3、弹力 1. 弹力 ⑴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⑵产生弹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两物体的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
x
v0t
1 2
at 2
①速度位移关系: v2 v02 2ax
②平均速度: v
v v0 2
v
t 2
③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的位移之差:Δx=xn+1-xn=aT2。
3.自由落体运动
1 定义: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的运动。 2 性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 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4、摩擦力
学海无 涯
(1 ) 滑动摩擦力: f = μFN
说明 : a、F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 F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vt=gt.H=gt2/2,vt2=2gh
4.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实验步骤: 1 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 2 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重量适当的钩码. 3 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 的直 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 相 等。
4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比如说某人从
(1)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
式:a= Vt V0 t
2 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变化的方向 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质点做加速运动; 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则质 点
做减速运动.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
(2)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不变,其加速度为零,这是共点力作用下物 体 处于平衡状态的运动学特征。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亦即 F 合=0 (1)二力平衡:这两个共点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三力平衡:这三个共点力必然在同一平面内,且其中任何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 一条直线上,即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平衡
2. 弹力的方向:物体之间的正压力一定垂直于它们的接触面。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在分析拉力方向时应先确定受力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