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统计学教学案例

统计学教学案例

项目十二方差分析案例1.计算机辅助教学方法是否会使完成课程的时间差异缩小一种空军电子学引导性教程利用一种个人化教学系统,每位学生观看讲座录像带,然后给以程式化的教材。

每位学生独立地钻研教材直至其完成训练并通过考试。

我们关心的问题是每位学生完成其训练计划的这一部分的不同速度。

有些学生能够相对较快地完成程式化教材,而另一些学生花在教材上的时间较长并且需要另外的时间来完成课程。

在整个集体共同进行其他方面的训练之前,进行得较快的学生要等待较慢的学生完成引导性教程。

一种建议的替代系统涉及到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在这种方法中,所有的学生观看相同的讲座录像带,然后每位学生被指派到一个计算机终端以接受进一步训练。

在教程自我训练部分的整个过程中,由计算机指导学生独立工作。

为对建议的和当前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一个由122名学生组成的班级被随机地指派采用这两种方法之一。

一组61名学生使用当前程式化教材,另一组61名学生使用建议的计算机辅助方法。

每位学生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小时)被记录在下表:当前训练方法完成教程的时间(小时)7676777476747477727873 7875807972697972707081 7678728272737170777873 7982657779737681697575 7779767876767377847474 697966707472建议的计算机辅助方法完成教程的时间(小时)7475777874807373787676 7477697675727572767277 7377697775767477757872 7778787675767675768077 7675737777777975757282 767674727871(1)利用适当的描述性统计,将每种方法的训练时间资料汇总。

由样本资料,你能观察到什么异同(2)评价两种训练方法总体均值之间的差异。

讨论你的结论。

(3)计算每种训练方法的标准差与方差。

统计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分享

统计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分享

统计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分享1. 引言本文分享了一些统计学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学案例,旨在提供给教师们一些教学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统计学知识,并在研究过程中培养积极的思想道德品质。

2. 案例一:数据分析与社会问题2.1 教学目标通过教授统计学专业课程,引导学生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2.2 案例描述教师在课堂上选择了一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实际问题,如分析某地区的贫困率与教育水平之间的关系。

通过引导学生从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到结论推断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3 教学效果通过这个案例的教学,学生对统计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也意识到统计学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的重要性。

学生们获得了一种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参与意识。

3. 案例二:伦理道德与数据分析3.1 教学目标通过教授统计学专业课程,引导学生了解数据分析过程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并培养学生正确处理数据和信息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3.2 案例描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数据分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伦理道德问题,如隐私保护、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等。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学生们学会了如何在数据分析过程中保护他人的隐私权,并遵守伦理道德的原则。

3.3 教学效果通过这个案例的教学,学生们对数据分析的伦理道德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在实际操作中能够遵守相关规范和原则。

他们意识到数据分析不仅仅是技术工具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4. 结论通过分享以上两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统计学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既可以提高学生对统计学知识的研究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这种以思政教育为特色的统计学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注:本文案例仅为教学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和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设计。

教师教学案例分享:如何使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教学案例分享:如何使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自己写的。

教师教学案例分享:如何使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统计学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各行各业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和解读都离不开统计学的方法和技巧。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将统计学知识有机地融入到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成为了我们必须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教师教学案例分享,探讨如何使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一、案例介绍本案例所针对的对象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主题——统计学中的“双变量数据分析”。

在本题型中,通常会给出两组数据,考生需要通过比较和分析两组数据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得出结论。

这类题目在高考数学中占比较大的比例,也是学生们容易吃亏的一道题型。

如何通过图表的方式呈现出两组数据的关系?传统的做法通常是使用散点图,但是这种方法存在多个缺陷:一是数据量过大时容易出现重叠现象,难以观察和比较;二是数据量过小时,难以直观地反映两组数据的相对大小和差异性;三是这种图表的美观性较差,不利于学生的直观理解和记忆。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图表呈现方式——复式条形统计图。

如图1所示,复式条形统计图将两组数据分别绘制在横向和纵向的条形图上,通过颜色的差异和位置的对比,直观地呈现了两组数据的关系。

这种图表的优点在于:一是数据量大时也能够清晰地展示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二是当两组数据的总体量不相等时,也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性;三是美观性较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图1:复式条形统计图二、如何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不复杂,关键是掌握好原始数据的处理和图表的绘制技巧。

下面我们将针对一个具体的例子,介绍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具体步骤。

例:某超市销售G13葡萄汁和Y86橙汁的情况如下表所示,试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品牌|销售量/瓶-|-G13|100Y86|80处理数据。

首先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将它们分成两组数据并重排。

数学核心素养的《统计》大单元项目式学习案例 (4)

数学核心素养的《统计》大单元项目式学习案例 (4)

数学核心素养的《统计》大单元项目式学习案例导言:统计学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是人们认识社会、分析社会、改造社会的重要工具。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发现学生往往对统计学产生抵触,认为统计学难以掌握、缺乏实用性,甚至有些学生认为学习统计学只是摆个姿态。

为此,我特地设计了一个以项目为主导的学习案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逐渐感受到统计学的实用性和魅力。

一、项目式学习所谓项目式学习,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真实有用的项目,让学生分组协作、思考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项目式学习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二、学习目的此次项目式学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其对统计学的理解和应用。

具体的学习目标包括:1. 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掌握设计调查问卷的基本技能;3. 学会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解读;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

三、项目介绍此次项目为“某校学生的社交媒体使用情况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设计调查问卷。

教师提供相关文献和技巧指导,学生自行设计出20道左右的调查问卷。

问卷应涵盖学生的基本信息、社交媒体使用习惯等方面内容。

2. 进行实地调查。

学生组成小组,按照事先确定的调查范围和样本比例,进行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要保证调查者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3. 数据录入和分析。

小组成员将调查结果归口整理,并进行数据录入和处理。

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画出相关图表。

同时要对数据进行解读和分析。

4. 结果汇报和展示。

学生小组需要将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和汇报,向全体同学和老师进行展示。

在展示过程中,可以用PPT等方式展示图表和数据分析结果,既能增强报告的可视性,又能体现学生的创意和艺术。

四、项目实施1. 活动准备在项目实施前,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材料和指导。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介绍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引导学生理解调查问卷的重要性和设计原则。

义务教育事业统计工作优秀案例

义务教育事业统计工作优秀案例

义务教育事业统计工作优秀案例
近年来,我国的义务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评估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统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就介绍一些优秀的义务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案例。

1. 某市教育局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统计指标体系,包括学生数量、师资力量、教育质量等多个方面。

并且每年定期发布数据报告,向社会公开各项数据,接受社会监督。

这一举措有效促进了教育机构的管理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2. 某县教育局通过开展学生学情调查,建立学生档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

并且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采取了不同的教育措施。

比如,给予落后学生更多的关注和辅导,帮助他们提高成绩,提高自信心。

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也提高了教育管理的科学性和人性化。

3. 某市教育部门开展了师资队伍建设的统计工作,建立了师资队伍管理平台,全面了解和分析每个教师的工作情况和教学水平。

并且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工作效率。

以上三个案例都是在教育统计工作中具有较高效果的代表,充分说明了统计工作在教育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也为其他教育机构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 1 -。

统计学 思政教学案例

统计学 思政教学案例

统计学思政教学案例思政教学案例: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社会问题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条件的改善,一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管理制度的完善,社会矛盾和问题也随之出现,例如社会治安问题,环境污染问题,资源短缺问题等。

如何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来解决这些社会问题,是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案例教学设计:针对上述社会问题,培养学生使用统计学的方法来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例如:1. 社会治安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收集相关数据,使用各种统计方法来研究城市、地区、年龄、性别等因素对犯罪率的影响。

通过分析结果,提出控制犯罪的策略和措施。

2. 环境污染问题:学生可以通过环境监测数据和调查问卷等方法获取相关数据,使用统计方法来研究不同地区、工业企业、人口密度等因素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通过分析结果,提出保护环境的策略和措施。

3. 资源短缺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收集相关资料,使用统计方法来分析资源的分配情况,建立合理分配模型,对未来的资源分配方案进行模拟和预测,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

通过这些案例的研究,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统计学的理论知识,还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能够使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1. 引入:通过社会问题的案例,引发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

2. 理论讲解:介绍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强调统计学在社会问题研究中的应用。

3. 统计方法的应用:以社会治安问题、环境污染问题、资源短缺问题为例,分别介绍解决问题的统计方法。

4. 案例分析讨论:老师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统计方法的应用。

5. 思考和总结:授课结束时,老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和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思考。

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2.学生自主收集数据和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

评价方式: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某个社会问题,并通过统计方法来解决问题。

《基础统计》 教学案例 计算基本描述统计量的应用举例

《基础统计》 教学案例 计算基本描述统计量的应用举例

计算基本描述统计量的应用举例对某地区居民储蓄情况进行调查,所得部分数据见附表。

对一次存(取)款金额变量计算基本描述统计量。

有以下两个分析目标。

目标一:计算存(取)款金额的基本描述统计量,并分别对城镇储户和农村储户进行比较。

目标二:分析储户一次存(取)款的数量是否存在不均衡现象。

为实现上述分析目标,利用基本描述统计分别做如下分析。

1.城镇与农村储户一次存(取)款金额的分析比较利用居民储蓄调查数据计算存(取)款金额的基本描述统计量,并对城镇储户和农村储户进行比较。

首先按照户口对数据进行拆分(SplitFile),然后计算存(取)款金额的基本描述统计量,SPSS操作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城镇储户和农村储户存(取)款金额的基本描述统计量表1表明,城镇储户的一次平均存(取)款金额(2687。

2元)高于农村储户(1944.97元)。

标准差证明了城镇储户存(取)款金额的离散程度低于农村储户。

无论城镇储户还是农村储户,存(取)款金额的分布均呈右偏分布(两个偏度统计量分别为4.57和8。

311),且农村的偏斜程度更大些(8.311>4.57);同时,城镇储户和农村储户存(取)款金额均呈尖峰分布(两个峰度统计量分别为26.996和?3。

134),且农村更尖峰。

由此可见,城镇储户和农村储户中的大部分人一次存(取)款金额都低于平均水平,且农村储户表现得更为明显。

2.储户一次存{取)款数量的均衡性分析分析储户一次存(取)款数量是否存在不均衡现象,可以从分析金额是否有大量异常值人手。

这里,如果假设储户一次存<取)款金额的分布服从正态分析,那么根据3,准则,异常值通常为3个标准差之外的变量值,可通过对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来判断。

标准化的数学定义为:Z i=( x i- x i)/S通过标准化可得到一系列新变量值,通常称为标准化值或Z分数。

由式(4.?)可见,标准化值反映的是变量值与变量均值的差是几个标准差单位。

如果标准化值等于0<即分子为0),则表示该变量值等于变量均值;如果标准化值大于0“p分子为正),则表示该变量值大于变量均值;如果标准化值小于o“p分子为负),则表示该变量值小于变量均值。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简单的统计》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简单的统计》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简单的统计》教学目标
1.能够辨认不同颜色的小球,并将同颜色的小球进行分组。

2.能够使用简单的统计方法,对分组的小球进行计数。

3.能够通过观察图形的数量来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判断。

教学准备
1.不同颜色的小球
2.计数表格
3.统计图形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1.教师出示不同颜色的小球,并让学生辨认。

2.教师将小球混合在一起,并让学生将同颜色的小球进行分组。

主要环节
1.组织学生进行统计教师在黑板上绘制统计表格,将不同颜色的小球在表格中进行归类。

同时,教师告诉学生要对每个类别的小球进行计数。

颜色统计结果
红色
黄色
蓝色
绿色
2.学生进行统计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将每个类别的小球进行计数,并且将统计结果填入表格中。

颜色统计结果
红色 5
黄色 3
蓝色 2
绿色 4
3.统计结果的分析学生可以根据统计结果,绘制出不同颜色小球数量的统计图形,比较每个颜色小球的数量。

小结环节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

2.教师检查每个学生对于统计表格和统计图形的理解程度。

3.教师总结并巩固学生对于简单的统计方法的掌握。

总结
该教案通过让学生进行实际的统计操作,巩固了学生对于简单的统计方法的掌握,提高了学生的统计能力,增强了他们对于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统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统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统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以及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

3. 价值观目标:通过统计学的学习,树立正确的数据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为统计学基本理论和方法,重点介绍统计学的应用场景、作用和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次教学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和网络资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统计学知识。

五、教学组织与实施1. 课堂导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统计学的学习。

2. 知识点讲解:分别讲解统计学的各个知识点,包括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等,并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

4.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问题和建议,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5. 总结归纳:对本次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统计学的应用价值和意义,鼓励学生将统计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教学评价与反馈1. 形成性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对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 总结性评价:通过课后练习和考试,对学生的统计学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3. 反馈与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七、思政元素融入方式与效果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据观念:在讲解统计学概念和方法时,强调数据的重要性和价值,让学生认识到数据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资源,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和数据素养。

有趣的统计学案例

有趣的统计学案例

有趣的统计学案例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关于体重的统计学案例。

假设我们有一个班级的学生体重数据,我们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来分析这些数据。

我们可以计算出平均体重、体重的标准差,甚至可以绘制出体重的分布曲线。

通过这些统计指标,我们可以了解到班级学生的体重状况,比如是否存在超重或偏瘦的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健康管理措施。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个关于商品销售的统计学案例。

假设我们要分析某个商品在不同季节的销售情况,我们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来进行分析。

我们可以计算出不同季节的销售额、销售量,以及销售额的增长率等指标。

通过这些统计指标,我们可以了解到商品在不同季节的销售情况,从而制定相应的销售策略,比如在销售旺季增加库存,或者在销售淡季进行促销活动。

再来看一个关于学生成绩的统计学案例。

假设我们要分析班级学生的考试成绩,我们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来进行分析。

我们可以计算出考试成绩的平均分、及格率,以及不同分数段的人数分布等指标。

通过这些统计指标,我们可以了解到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比如哪些学生需要加强学习,哪些学生需要表扬鼓励,从而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辅导措施。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个关于交通事故的统计学案例。

假设我们要分析某个地区的交通事故情况,我们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来进行分析。

我们可以计算出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死亡率,以及不同时间段、不同地点的事故分布情况等指标。

通过这些统计指标,我们可以了解到交通事故的高发时段和高发地点,从而采取相应的交通安全措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通过以上几个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统计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无论是在健康管理、销售策略制定、教学计划制定,还是在交通安全措施的制定,统计学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希望通过这些有趣的统计学案例的介绍,大家能对统计学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运用统计学知识。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用的统计》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用的统计》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用的统计》教案标题:有用的统计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统计的概念和目的。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数据收集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分类和计数能力。

4. 促进幼儿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具准备:1. 彩色纸2. 颜色笔或彩色笔3. 计数棒4. 钉子或胶水5. 图表和数据收集表格课程安排:活动1:统计颜色活动2:统计高矮活动3:统计喜欢的水果活动4:制作图表活动1:统计颜色1. 让幼儿们参观教室,找出他们能找到的不同颜色的物品,如红色的椅子、蓝色的书、绿色的窗帘等。

2. 把纸分成几个不同颜色的区域,每个区域上写上颜色的名字。

3. 让幼儿们依次选择几个物品放到相应的颜色区域里,并用颜色笔在纸上画出相应的物品。

4. 让幼儿们观察每个区域里有多少物品,并用计数棒数一数。

5. 引导幼儿们讨论哪个颜色的物品最多,哪个颜色的物品最少。

活动2:统计高矮1. 让幼儿们排成一排,从最矮的开始依次站在一起。

2. 使用计数棒测量每个幼儿的身高,并在纸上记录下来。

3. 让幼儿们观察每个人的身高,并讨论谁是最高的,谁是最矮的。

活动3:统计喜欢的水果1. 在纸上列出几种不同的水果,如苹果、香蕉、橙子等。

2. 让幼儿们依次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并在纸上画出相应的水果。

3. 让幼儿们观察每种水果被选择了多少次,并用计数棒数一数。

4. 引导幼儿们讨论哪种水果被选择得最多,哪种水果被选择得最少。

活动4:制作图表1. 教师引导幼儿们收集数据,根据活动1和活动3中的结果,在纸上制作图表。

2. 将统计的数据整理在图表中,用不同的颜色和符号代表不同的数据。

3. 引导幼儿们观察图表,根据图表回答问题,如哪种颜色有最多的物品、哪种水果被选择得最多等。

4. 鼓励幼儿们与伙伴分享自己制作的图表,并对比彼此的数据。

评估方式: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以及他们对数据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拓展活动:1. 让幼儿们在家庭中进行统计活动,收集自己感兴趣的数据并制作图表。

全国应用统计专业学位教育教学案例库

全国应用统计专业学位教育教学案例库

全国应用统计专业学位教育教学案例库案例一:应用统计专业课程改革案例背景:某大学应用统计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统计理论和应用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统计人才。

然而,长期以来,该专业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存在不少问题,如侧重理论而缺乏实践教学、缺乏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的课程等,导致学生在实践能力上存在较大欠缺。

过程: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该大学决定对应用统计专业进行课程改革。

首先,学校组织了一次专业课程改革研讨会,邀请了行业内的专家和企业代表,共同商讨改革方案。

在研讨会上,与会人员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引入实际案例分析、开设实践性的统计软件应用等。

基于这些建议,学校教务处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工作小组负责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

工作小组首先对专业课程进行了全面梳理,根据培养目标重新设计了课程体系,增加了实践教学和案例分析的课程,例如《统计实验设计与分析》、《统计建模与决策》等。

同时,学校投入资金购置一批统计软件,并组织相关教师进行培训,确保教师能够熟练运用这些统计软件进行教学。

此外,学校还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将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中,提高教学的前沿性和实践性。

结果:经过改革后的课程体系逐渐实施,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明显提高。

原先缺乏实践教学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熟练掌握统计软件的使用。

案例分析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将统计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改革还得到了企业界的肯定和支持。

企业代表在学校举办的招聘会上表示,经过改革后的应用统计专业学生具备更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

很多外企与学校建立了实习基地和合作研究中心,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机会。

案例二:应用统计专业毕业设计案例背景:某大学应用统计专业毕业设计是一门重要的实践环节,主要是通过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研究与解决,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

然而,长期以来,学校发现学生的毕业设计存在一些问题,如选题重复、缺乏实际应用价值等,导致毕业设计的质量和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

义务教育事业统计工作优秀案例

义务教育事业统计工作优秀案例

义务教育事业统计工作优秀案例义务教育事业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负责为全国范围内的学生提供初中教育,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国家和个人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了保证义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统计工作,收集了大量有关信息,推进了义务教育的发展,保障了学生的权益。

下面介绍一则义务教育事业统计工作优秀案例。

2019年,河南省开封市统计局的工作人员在对该市义务教育事业进行评估时,发现了学校之间的差距很大,一些农村地区的学校存在基础设施薄弱、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统计局决定采取措施,对全市各个学校每个学科的教学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统计。

首先,统计局工作人员深入各个学校,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收集了学校师资力量、基础设施、教学条件等相关信息。

然后,他们对这些信息进行了专业的分析,针对学校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例如,对于师资力量不足的学校,推荐该校招聘有经验的教师,加强培训等;对于基础设施薄弱的学校,建议加强对学校设施的建设,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等。

通过上述工作,统计局帮助学校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学校提供了改进的方向和目标,并帮助学校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这些措施不仅在短期内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为义务教育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总体而言,作为保障国家和人民群众教育权益的统计工作,其核心在于帮助教育部门或相关政府机构建立起一个全面高效的、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

仅有数据还不足以构建好的教育管理模式,以本案例的手法对教育薄弱的学校进行详细调查,并据此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方可真正的改善义务教育发展现状,造福人民。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统计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统计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统计
教学内容:统计
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

2. 能够用图表表示数据。

3. 能够用简单的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教学重点:
1. 统计的基本概念。

2. 用图表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
1.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
2. 图表示例
3. 统计练习题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知识(5分钟)
老师简单介绍统计的概念,并通过图表示例让学生了解统计的应用场景。

Step 2:学习统计的基本概念(10分钟)
老师讲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对数据进行统计。

Step 3:用图表表示数据(15分钟)
老师讲解如何用图表表示数据,并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的方法。

Step 4:练习与巩固(15分钟)
老师布置统计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Step 5:课堂总结(5分钟)
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要认真完成统计相关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简单,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但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将统计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实用人口统计方法的教学案例

实用人口统计方法的教学案例

实用人口统计方法的教学案例。

实用人口统计方法教学案例人口统计学是一门研究人口数量、分布、结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广泛应用于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地理学等领域。

在复杂的社会现实中,如何获得正确、全面的人口数据,成为了一个迫切的问题。

因此,学好实用人口统计方法成为专业人士的必修课程。

本文从实用角度出发,以教学案例的形式,分享一些实用人口统方法的应用。

案例一:绘制人口分布地图以某省为例,假设要绘制该省各市的人口分布图,该如何操作呢?步骤一:收集人口数据。

需要汇总该省每个市的人口数据,可以向当地政府民政部门或统计局申请相关数据。

步骤二:绘制地图。

可以利用各种软件或在线地图工具,如地图之家、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绘制该省的城市地图,并标注各市名称。

步骤三:添加数据。

将步骤一中收集到的各市人口数据,转化为数据表格,并归类到各个城市。

步骤四:根据数据设置各市的颜色。

在地图上显示出每个城市的数据,可以通过调节每个城市的颜色来体现人口的多寡。

可以使用专业色谱表,以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数值区间,或自行设置颜色,便于数据观察和分析。

通过这样的操作,可以在地图上清晰地看到各市的人口分布情况,对人口密集区、稀疏区进行分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案例二:分析各年龄段人口占比为了更好地了解该省人口的年龄分布情况,需要对各年龄段的人口比例进行分析。

步骤一:收集人口数据。

以该省为例,在各市或县的统计局或民政部门获取各年龄段人口数据,从而了解整个省份的人口年龄分布情况。

步骤二:将数据分类。

将各市或县的人口数据按不同的年龄段划分,并归类到一个数据表格中。

步骤三:计算占比。

根据各年龄段数据,计算不同年龄段人口的占比,可用Excel等工具进行计算。

步骤四:作图。

将计算好的各年龄段的人口占比数据绘制成图表,可以用柱状图、饼状图等方式进行展示。

同时可以加入统计分析,如加入峰值、趋势线等,以更加直观地展示统计结果。

09统计案例

09统计案例

12
28
性格
外向
43
17
研究案例(8)
某教师想考察英语学习过程中社会支持(一个人 能向其他人寻求支持的程度)能否预测学生英 语学习心理健康。他从所教的学生中随机抽取 了25名,测量了他们的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指 标(百分制,且得分越高,程度越高)。他应 用什么方法分析数据?
研究案例(4)
王老师在某培训学校进行CET-4考前辅导。临 考前,他用一套模拟题给所教学生进行了 模拟考试,并计算出分数。正式考试后, 他收集到了每位学生的考分。他想考察, 模拟考试的成绩在多大程度上反应了学生 的真实成绩,该用什么方法?为什么?
研究案例(5)
孙老师凭多年教学经验发现,父母职业背景对 学生英语学习态度有一定影响。于是,他 调查了父母是公务员、外企公司职员和英 语教师这三类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态度 用Likert五点量表测量)。他该用什么方法 考察这些学生的态度差异?为什么?
一位研究员想考察性格类型(内向型、外向型)和学习方式选 择(小组学习、自学)是否有关系。他对100名参加这项研 究的人做了性格测试,分成内向型和外向型两组。然后要求 每个参与者在小组学习和自学两者之中选择更喜欢的学习方 式(结果如下)。他应采用什么方法分析数据?
单位:人数
喜欢的学习方式
小组学习
自学
内向
研究案例(6)
某校心理咨询师想考察两种治疗方法(1. 认知行为; 2. 精神分析)控制英语学习焦虑的效果。30名自 陈有英语学习焦虑感的学生被随机分配接受两个 疗法(每组15人)。一个学期后,他记录下每个 人的焦虑得分。他想考察哪种治疗方法更有效地 缓解了焦虑症状,应该用什么方法?
研究案例(7)
统计方法与数据分析
———研究案例

数据统计教学案例

数据统计教学案例

数据统计教学案例在数据统计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和技能,往往需要通过实例来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本文将介绍一个数据统计教学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案例一:汽车出租公司一家汽车出租公司的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公司所拥有的汽车的品牌、车型和租金等信息,来做出一些重要的决策,例如确定合理的租金、确定哪些车辆需要更新或者退役等。

为了透彻地了解汽车出租公司现有车辆的情况,管理人员需要进行全面的统计。

首先,管理人员需要将所有的车辆按照品牌和车型进行分类。

其次,他们需要对每一辆车辆的租金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并且对于一些易损部件的寿命进行预估,以便确定哪些车辆需要维修或者更新。

然后,管理人员需要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他们可以通过制作柱状图或者折线图来直观地展示数据,并且可以根据这些数据来制定出有效地决策。

例如,如果发现汽车品牌A的车辆租金收益率很高,就可以考虑增加该品牌的车辆来提高公司的整体盈利。

最后,管理人员可以根据他们收集的数据来制定的一些有效措施,例如制定车辆的更新和维修计划、制定合理的租金策略等。

案例二:学生成绩统计在学生成绩统计方面,数据统计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一位老师需要对班里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以便制定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补救措施。

首先,老师需要将所有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整理和汇总,然后可以计算出班级的平均分、分数最高和最低的学生等。

接着,老师可以通过绘制直方图来展示全班的分数分布情况。

在分析完学生的成绩之后,老师可以根据其整理的数据来制订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例如,如果老师发现班级中有几名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就可以针对这些学生进行特殊的辅导和指导。

结语以上案例仅是数据统计教学中的两个例子,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领域需要用到数据统计。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数据统计在现代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数据统计,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我们所研究领域内的数据,进而更好的了解所研究领域的本质特征,从而制定出更科学、更精准、更有效的策略和方案,达到更优的目标。

九年级数学上册《统计的简单应用》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数学上册《统计的简单应用》优秀教学案例
3.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合作任务,激发小组成员的合作欲望,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4. 引导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相互交流、讨论,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5. 教师在合作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确保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学生的合作效果。
(四)反思与评价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我将实施以下反思与评价策略:
1. 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提高学习效率;
4. 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策略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 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在能力、性格等方面的互补,促进学生间的优势互补;
2. 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确保每个成员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提高团队协作效率;
1.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具有趣味性、挑战性的统计问题,如学校运动会成绩统计、班级学生身高体重分布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实物等,展示统计案例,使学生身临其境,提高他们对统计学的兴趣;
3. 创设互动环节,如角色扮演、现场调查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统计的魅力,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关于学校运动会成绩的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这组数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类似的数据描述问题吗?”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 通过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统计的简单应用》。
4. 定期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总结和评价,激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统计学素养。

《复式统计表》教学案例

《复式统计表》教学案例

复式统计表教学案例1. 引言统计学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在科研领域还是商业领域中,统计分析都起到了决策的重要支持作用。

在统计学中,复式统计表是一种常见的分析工具,可以用来展示和比较数据的多个变量。

本教学案例将介绍复式统计表的概念、用途以及创建过程,并提供一个示例,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复式统计表。

2. 复式统计表的概念复式统计表是一种用来展示和比较数据的多个变量的表格形式。

它通常由多个行和列组成,可以用来清晰地展示数据之间的关系和差异。

每一个单元格中的值表示了对应行和列的交叉点处的数据。

3. 复式统计表的用途复式统计表在数据分析和决策过程中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帮助我们:•比较不同组之间的数据•发现数据的模式和趋势•分析数据的交叉点处的关联关系•提供决策支持通过创建和分析复式统计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并基于数据进行决策和行动。

4. 创建复式统计表的步骤下面是创建复式统计表的一般步骤:4.1 确定要分析的变量在创建复式统计表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确定要分析的变量。

这些变量可以是任何我们感兴趣的数据,比如不同产品的销售量、不同地区的人口统计信息等。

4.2 设计表格结构根据变量的种类和特点,我们设计表格的结构。

表格通常包括行和列,行代表不同的类别或组,列代表不同的变量。

4.3 收集和整理数据收集并整理与变量相关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来自于实验观察、调查问卷或其他来源。

4.4 填充表格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将数据填充到相应的单元格中。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5 分析和解读数据对填充好的表格进行分析和解读。

利用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可以比较不同类别之间的差异,发现数据的模式和趋势,并进行更进一步的统计分析。

5. 示例:销售数据复式统计表假设我们有一份商品销售数据如下:商品一月销量二月销量三月销量商品A 100 150 200商品B 120 140 160商品C 80 90 100我们可以使用复式统计表来分析这些销售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情景中感悟,在体验中升华
——《统计》教学案例
新河街学校谈小玲
【教学设计说明】
统计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统计的思想方法是数学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

一年级时,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年级这节统计课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

教学中,教师把“统计”这一数学知识还原到了学生的生活背景中,将学生带入了他们喜闻乐见的情境,使学生在温馨、愉悦的气氛中,进一步体会了数据的收集来源于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十分自然的进行了情感教育,进而使学生在“格子不够”的认知困惑中,自觉地进行探索、交流,最终指向“1格表示2个人”这一新知的前沿。

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情境中参与数学活动,从事数学探索,进行数学交流,开展数学操作,在学习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到“以一当多”的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9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数据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情感与态度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探索重点:1格表示2个单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过河3种方法卡片。

学具准备:过诃3种方法卡片、统计图表等。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不想见见它?
(课件演示数学小灵通的话)小朋友们好!我是你们的新朋友数学小灵通,来自数学王国,很高兴认识你们!今天我要带你们去数学王国游玩,我还特意带来了数学王国里的智慧星,你们有信心去克服困难勇夺智慧星吗?(多媒体引入情境:数学王国在小河的对面,河上架起了一座七彩桥,河中央停着手划船,河上还架着一座木板桥)
(课件演示数学小灵通的话)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你们都喜欢用哪种方法过河呢?
师:河对面就是风景优美的数学王国了,可惜被小河挡住了去路,不过没关系,过河的方法也很多,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的三种过河方法中选出最喜欢的一种投在票箱里。

(学生活动)
师:你猜,我们班喜欢哪种方法过河的人最多?你们用什么方法就能知道?(学生讨论,引出课题:统计)
二、探索新知
1、收集整理数据
(1)请学生选择记录符号
记录时,你准备用什么符号来记录?(交流、汇报)
(2)合作完成数据统计
师:谁来念过河方法的卡片?谁来黑板上记录?请其他同学在练习纸上记录。

(学生活动)
2、制作统计图表
(1)完成统计表
有和黑板上记的不一样的吗?我们一起把统计的结果填在统计表里。

(注意统计人数是否和实有人数一致)
我们已经把喜欢的过河方法人数统计出来了,赶快把统计的结果让数学小灵通看看。

(演示数学小灵通的话)我,我,我不大明白,到底喜欢哪种过河方法的人数最多呢?
(2)探索完成统计图
●尝试
师:数学小灵通好象看不懂统计表,有没有其他的统计方法能让它一眼就能看明白?(出示统计图方格纸)请同学们根据统计表中的数试着涂一涂,完成统计图。

(学生尝试活动,发现疑难:格子不够)
●探讨
格子不够该怎么办?请每组的几个同学研究研究。

(小组交流不同的方法,讨论尝试发现:一格表示2个人比较合适)
(演示)一格表示两个人,两格表示几个人?三格表示几个人?(依次出现数字)大家觉得这种方法行吗?请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用“一格表示2个人”的方法在另一张统计表上再来画一画。

(学生活动)
●交流
展示学生作品(注意单数的画法)
师: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人”的方法,我们终于画出了统计图。

当统计的人数很多时,你觉得一格还可以表示几个人?
3、看图提出并回答问题
师:让我们赶快把统计图拿给数
学小灵通看看。

(1)(演示数学小灵通的话)这下,我一眼就看明白了。

数学小灵通看明白了,你看明白了吗?谁来说说,你看明白了什么?(学生汇报)
(2)根据这幅统计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汇报)
(电脑演示数学小灵通的话)同学们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人”的方法画出了这么清楚、这么漂亮的统计图,并且通过统计图还发现了许多许多的知识,你们真了不起!这颗智慧星是属于你们的!
三、巩固深化
(1)(演示数学小灵通的话)请同学们跟我来,一起进入风景如画的数学王国吧!(课件情境进入气象站,气象站的主人为聪聪)
(2)(课件演示聪聪的话)欢迎进入气象站,来到我们数学王国首先得让你们好好了解我们这儿的天气情况,这是数学王国2004年12月份的天气情况统计表。

(3)师:同学们,气象站的用处还真不小吧,可以帮助我们提前知道天气情况,聪聪用“正”字图记录了去年12月的天气情况,请同学们根据“正”字图填写好了统计表,再画统计图,以便更清楚的了解天气情况。

(学生活动)(4)看着这幅统计图,你能知道什么?(学生汇报)
(5)刚才我们完成了气象站里的统计问题,现在我们来听听气象站的管理员聪聪对我们的评价吧!(电脑演示聪聪的话,并获得一颗智慧星)
四、课后延伸
(1)师:你们一个个真不愧为小小统计员,下面让我们继续游玩吧!(情景进入秋收园,秋收园的主人为明明)
(2)(课件演示明明的话)欢迎进入丰收园,这个季度丰收园里的水果有香蕉、苹果、菠萝、西瓜,我要把最新鲜的水果摘下来送给你们,可我还不知道你们班小朋友最喜欢吃什么呢?
(3)师:请小朋友们在课后把我们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情况统计一下,根据大家统计的结果明明就知道哪些水果可以多摘哪些可以少摘了,这样大家就都能吃到自己喜欢吃的水果了!
【教学反思】
反思本课教学大致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用儿童熟悉的生活经验组织活动。

目的是引起学习兴趣,组织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提供学习背景和数学素材。

第二层次,数学化。

分析提取活动中的有关数据,在一定的坐标位置上显示这些数据,这个过程就是统计图的形成过程,也是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

第三层次,统计图表能告诉我们什么?借助统计图表对学生进行概率、统计思想的启蒙教育。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有失败的启示:
(一) 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此课教学中,我尊重学生,从学生
的生活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卡通素材引入新知,赋予抽象的教学知识于丰富的现实背景,学生玩得开心,学得舒心。

数学课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真正达到了”寓乐与教”。

(二) 知识建构主体化
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学习者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以主动地建构意义。

在此课教学中,我最大限度的发挥了组织、引导、帮助、促进等作用,促进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知识的理解。

如在教学”以一代二”的特色方法时,我没有给学生现成的方法,而是让他们自己去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孩子在互相讨论中认识到可以接着往上涂,或涂在傍边。

那你们认为哪一种方法好?在争论中,孩子认为往上涂有碍美观,涂在旁边看不请是谁的,各有缺点。

于是孩子想探求一种两全其美的方法……这一过程就是学生的主动建构,学生只有经历了主动建构的过程,才能更深刻地学习和理解知识。

(三)思想教育深刻化
现代教育提倡学科整合,数学课不再是干巴巴的论理课。

只有融入思想,才会有灵魂。

只有浸入情感,才会有心灵碰撞,也只有这样数学课才会变得鲜活而且富有灵气,有着挥之不去的魅力。

本课时对数学学科与思想教育学科整合作了有效的尝试;学生与情与景各抒己见,畅抒胸怀。

学生真正得到了一次品质教育的洗礼,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四)预设与生成
在这堂课试教时,由于个人缺乏经验按照预设方案忠实地加以实施,限制了学生对预设目标的超越。

课堂教学中对难点”以一代二”的突破造成了困难。

课堂难免机械、沉闷和程式化。

后来加以以上改进,注重课堂的动态生成,反而变得水到渠成。

这使我深刻懂得数学教学不能过分拘泥与预设固定不变的程式。

应当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教学中,真正做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