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32串口教程(DMA方式)

合集下载

STM32CubeMx——串口使用DMA收发数据

STM32CubeMx——串口使用DMA收发数据

STM32CubeMx——串⼝使⽤DMA收发数据⽤到的是DMA发送数据,DMA接收,在中断回调⾥发送出去。

⼀.代码⽣成1.按以前的⽅法设置好时钟和调试⽅式,这⾥就不多说了。

2.设置串⼝1。

3.在DMA Setting⾥点击Add添加USART1_TX,Mode有两种模式,⼀种是普通模式,使⽤⼀次发送语句就发⼀次,另⼀种是循环模式,使⽤⼀次发送会⼀直发送。

这⾥发送我选择普通模式,接收选择循环模式。

4.在中断设置⾥打开串⼝1的中断。

5.时钟和⽂件路径等设置好,然后点⽣成代码。

⼆.代码编写1.先定义发送和接收的数组。

/* USER CODE BEGIN 0 */uint8_t aRxBuffer[1];uint8_t aTxBuffer[]="ok";/* USER CODE END 0 */2.打开串⼝DMA的发送使能,while循环可以放⼀些LED的闪烁。

/* USER CODE BEGIN 2 */HAL_UART_Receive_DMA(&huart1,aRxBuffer,1);HAL_UART_Transmit_DMA(&huart1,aTxBuffer,sizeof(aTxBuffer));/* USER CODE END 2 */3.最后加上⼀个串⼝接收函数的回调函数,把接收到的数据再发出去。

/* USER CODE BEGIN 4 */void HAL_UART_RxCpltCallback(UART_HandleTypeDef *UartHandle){HAL_UART_Transmit(&huart1,aRxBuffer,1,0);}/* USER CODE END 4 */现象:上电之后,电脑的串⼝会收到“OK”,然后从电脑发送给芯⽚任意字符,芯⽚再发回来。

总结:使⽤DMA做发送处理,接收数据后⽤串⼝发出去。

为什么接收到数据后不⽤HAL_UART_Transmit_DMA发送出去呢?使⽤这个发现丢包情况,因为这⾥只是测试DMA接收数据情况,接收到之后⼀般是作运算处理的,所以⽤⼀般串⼝发送验证接收的数据正确。

零死角玩转stm32-中级篇2、ADC(DMA模式)

零死角玩转stm32-中级篇2、ADC(DMA模式)

0、友情提示《零死角玩转STM32》系列教程由初级篇、中级篇、高级篇、系统篇、四个部分组成,根据野火STM32开发板旧版教程升级而来,且经过重新深入编写,重新排版,更适合初学者,步步为营,从入门到精通,从裸奔到系统,让您零死角玩转STM32。

M3的世界,与野火同行,乐意惬无边。

另外,野火团队历时一年精心打造的《STM32库开发实战指南》将于今年10月份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该书的排版更适于纸质书本阅读以及更有利于查阅资料。

内容上会给你带来更多的惊喜。

是一本学习STM32必备的工具书。

敬请期待!2、ADC(DMA模式)2.1 ADC简介ADC (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模/数转换器。

在模拟信号需要以数字形式处理、存储或传输时,模/数转换器几乎必不可少。

STM32在片上集成的ADC外设非常强大。

在STM32F103xC、STM32F103xD和STM32F103xE增强型产品,内嵌3个12位的ADC,每个ADC共用多达21个外部通道,可以实现单次或多次扫描转换。

如野火STM32开发板用的是STM32F103VET6,属于增强型的CPU,它有18个通道,可测量16个外部和2个内部信号源。

各通道的A/D转换可以单次、连续、扫描或间断模式执行。

ADC的结果可以左对齐或右对齐方式存储在16位数据寄存器中。

模拟看门狗特性允许应用程序检测输入电压是否超出用户定义的高/低阀值。

2.2 STM32的ADC主要技术指标对于ADC来说,我们最关注的就是它的分辨率、转换速度、ADC类型、参考电压范围。

●分辨率12位分辨率。

不能直接测量负电压,所以没有符号位,即其最小量化单位LSB = V ref+ / 212。

●转换时间转换时间是可编程的。

采样一次至少要用14个ADC时钟周期,而ADC的时钟频率最高为14MHz,也就是说,它的采样时间最短为1us。

足以胜任中、低频数字示波器的采样工作。

●ADC类型ADC的类型决定了它性能的极限,STM32的是逐次比较型ADC。

stm32DMA采集一个AD数据并通过DMA向串口发送

stm32DMA采集一个AD数据并通过DMA向串口发送

stm32DMA采集一个AD数据并通过DMA向串口发送#include#include\#include\#include\#include\#include\e某ternuint32_tSendBuff;floatADC_Received;uint32_tADC_Received1;uin t8_tADC_Received2[11];//printf函数重新定向,方便在程序中使用intfputc(intch,FILE 某f){USART_SendData(USART1,(unignedchar)ch);while(!(USART1->SR&USART_FLAG_T某E));return(ch);}voiduart_putchar(uint8_tch){USART_SendData(USART1,ch);while(USART_GetFlagStatu(USART1,USART_FLAG_T某E)==RESET);} intmain(){ADC1_Config();DMA_Config();USART1_Config();while(1 ){//ADC_Received=(float)ADC_GetConverionValue(ADC1)某3.3/4069;//ADC_Received1=ADC_Received某1000000000;ADC_Received=(float)SendBuff某3.3/4069;ADC_Received1=ADC_Received某1000000000;ADC_Received2[0]=(ADC_Received1/1000000000+0某30);//uart_putchar(0某2e);ADC_Received2[1]=(ADC_Received100000000/100000000+0某30);ADC_Received2[2]=(ADC_Received1000000000000000/10000000+0某30);ADC_Received2[3]=(ADC_Received1000000000000000000000/1000000 +0某30);ADC_Received2[4]=(ADC_Received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0 0000+0某30);ADC_Received2[5]=(ADC_Received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0/10000+0某30);ADC_Received2[6]=(ADC_Received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0000/1000+0某30);ADC_Received2[7]=(ADC_Received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000000/100+0某30);ADC_Received2[8]=(ADC_Received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0000000/10+0某30);ADC_Received2[9]=(ADC_Received1+0某30);ADC_Received2[10]=0某0d;USART_DMACmd(USART1,USART_DMAReq_T 某,ENABLE);//delay_m(1000);//USART_DMACmd(USART1,USART_DMAReq_T某,DISABLE);//delay_m(1000);//ADC_Received=(float)SendBuff/4069某3.3;//ADC_Received=(u16)ADC1->DR;//ADC_Received=(float)ADC_Received/4069某3.3;//printf(\//while(!ADC_GetFlagStatu(ADC1,ADC_FLAG_EOC));//uart_putchar('\\r');//uart_putchar('\\n');//uart_putchar(0某0d);//uart_putchar(0某0a);//printf(\//printf(\//printf(\}}#include\voidADC1_Config(void){ADC_InitTypeDefADC_InitStructure;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 APB2Periph_ADC1,ENABLE);ADC1_Gpio_Config();ADC_DeInit(ADC1);//复位ADC1,将外设ADC1的全部寄存器重设为缺省值//ADC1配置ADC_InitStructure.ADC_Mode=ADC_Mode_Independent;//ADC1工作在独立模式ADC_InitStructure.ADC_ScanConvMode=ENABLE;//使能扫描ADC_InitStructure.ADC_ContinuouConvMode=ENABLE;;//ADC转换工作在连续模式ADC_InitStructure.ADC_E某ternalTrigConv=ADC_E某ternalTrigConv_None;//由软件控制转换ADC_InitStructure.ADC_DataAlign=ADC_DataAlign_Right;//转换数据右对齐ADC_InitStructure.ADC_NbrOfChannel=1;//转换通道为通道1ADC_Init(ADC1,&ADC_InitStructure);//初始化ADC//ADC1选择信道0,顺续等级1,采样时间239.5个周期ADC_RegularChannelConfig(ADC1,ADC_Channel_0,1,ADC_SampleTime _28Cycle5);//打开ADC1ADC_Cmd(ADC1,ENABLE);//重置ADC1校准寄存器ADC_ReetCalibration(ADC1);//等待ADC1校准重置完成while(ADC_GetReetCalibrationStatu(ADC1));//开始ADC1校准ADC_StartCalibration(ADC1);//等待ADC1校准完成while(ADC_GetCalibrationStatu(ADC1));//使能ADC1软件开始转换ADC_SoftwareStartConvCmd(ADC1,ENABLE);//配置ADC时钟=PCLK21/612MHzRCC_ADCCLKConfig(RCC_PCLK2_Div6);//使能ADC1模块DMAADC_DMACmd(ADC1,ENABLE);}taticvoidADC1_Gpio_Config(void){GPIO_InitTypeDefGPIO_InitStructure;RCC_APB2PeriphClockCmd(RC C_APB2Periph_GPIOA,ENABLE);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GPIO_Mod e_AIN;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GPIO_Pin_0;GPIO_Init(GPIOA,&GP IO_InitStructure);}#include\/某其他函数里USART_DMACmd(USART1,USART_DMAReq_T某,ENABLE);uint32_tSendBuff;e某ternfloatADC_Received;e某ternuint8_tADC_Received2[11];//描述:DMA串口的初始化配置voidDMA_Config(void){//初始化结构体DMA_InitTypeDefDMA_InitStructure;//开启DMA时钟RCC_AHBPeriphClockCmd(RCC_AHBPeriph_DMA1,ENABLE);//配置DMA中断NVIC_Config();//设置DMA源:地址DMA_InitStructure.DMA_PeripheralBaeAddr=(u32)&ADC1->DR;//某内存地址(要传输的变量的指针)DMA_InitStructure.DMA_DIR=DMA_DIR_PeripheralSRC;//指定DMA通道的DMA缓存的大小,单位为数据单位。

STM32SPIDMA的使用

STM32SPIDMA的使用

STM32SPIDMA的使⽤ ⼀是想总结⼀下SPI总线的特点与注意点,⼆是总结⼀下SPI DMA的使⽤⼀、SPI信号线说明 通常SPI通过4个引脚与外部器件相连:MISO:主设备输⼊/从设备输出引脚。

该引脚在从模式下发送数据,在主模式下接收数据。

MOSI:主设备输出/从设备输⼊引脚。

该引脚在主模式下发送数据,在从模式下接收数据。

SCK:串⼝时钟,作为主设备的输出,从设备的输⼊NSS:从设备选择。

这是⼀个可选的引脚,⽤来选择主/从设备。

它的功能是⽤来作为“⽚选引脚”,让主设备可以单独地与特定从设备通讯,避免数据线上的冲突。

⼆、原理 MOSI脚相互连接,MISO脚相互连接。

这样,数据在主和从之间串⾏地传输(MSB位在前)。

通信总是由主设备发起。

主设备通过MOSI脚把数据发送给从设备,从设备通过MISO引脚回传数据。

这意味全双⼯通信的数据输出和数据输⼊是⽤同⼀个时钟信号同步的;时钟信号由主设备通过SCK脚提供。

三、NSS说明与注意点 NSS分为内部引脚和外部引脚。

NSS外部引脚可以作为输⼊信号或者输出信号,输⼊信号⼀般⽤作硬件⽅式从机的⽚选,⽽输出信号⼀般⽤于主SPI去⽚选与之相连的从SPI。

NSS从设备选择有两种模式:1、软件模式 可以通过设置SPI_CR1寄存器的SSM位来使能这种模式,当它为1时,NSS引脚上的电平由SSI决定。

在这种模式下NSS外部引脚可以⽤作它⽤,⽽内部NSS信号电平可以通过写SPI_CR1的SSI位来驱动。

 2、硬件模式两种⽅式:(1)对于主SPI,NSS可以直接接⾼电平,对于从SPI,可以直接接低电平。

(2)当STM32F10xxx⼯作为主SPI,并且NSS输出已经通过SPI_CR2寄存器的SSOE位使能,这时主机的NSS讲作为输出信号,引脚信号被拉低,所有NSS引脚与这个主SPI的NSS引脚相连并配置为硬件NSS的SPI设备,将⾃动变成从SPI设备。

此时两个的NSS信号线可以接个上拉电阻直连。

STM32使用DMA接收串口数据

STM32使用DMA接收串口数据

01概述在之前的文章里《STM32串口详解》和《STM32 DMA详解》文章中,详细讲解了STM32的串口和DMA外设,本篇文章将不在细述串口和DMA的知识。

在串口讲解的文章中,示例代码采用中断方式接收和发送数据,中断的好处在于可以及时响应,快速接收到数据,但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频繁中断,接收1000个字节需要中断1000次,频繁中断就意味着会打断其他代码的执行,对一些应用场景是不允许的。

这个时候,使用DMA+串口的组合就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

DMA每个数据流有8个通道,每个通道映射到不同外设,这有利于针对不同的产品配置不同的DMA外设请求。

每个数据流只能配置为映射到一个通道,无法配置为映射到多个通道。

即,与数据流不同,每个DMA控制器可以同时配置多个数据流(因为有仲裁器),但每个数据流不能同时配置多个通道(因为只有选择器)。

我们使用USART1串口外设,从数据手册中可以查到,USART1的发送和接收都是支持DMA的,使用的是DMA2.接下来我们循序渐进了解DMA在串口中的应用02DMA接收我们先配置DMA,将DMA外设和串口联动起来。

首先需要配置DMA。

DMA配置这一块不再详解,不太懂的同学请看文章《STM32DMA详解》,这里我们直接贴代码。

••••••••••••••••••••••••••••除了配置DMA外设外,我们还需要配置串口对应的DMA配置,在手册有一小章节讲解到。

需要配置的寄存器是USART_CR3寄存器。

我们可以通过配置USART_CR3寄存器的bit6和bit7使能串口发送和接收DMA。

ST的标准外设库同样提供了对应的外设库。

通过上面接口可以配置串口的DMA配置如下:03中断我们使用DMA+串口解决了频繁中断的问题,但现在有一个问题,我们还需要及时将接收的数据信息通知CPU,以便达到数据的及时性。

我们使用DMA和串口两个外设,他们都有自己的中断。

使用DMA中断,如下配置当DMA接收完毕时,会产生中断通知CPU取数据。

stm32 uart dma 接收原理 -回复

stm32 uart dma 接收原理 -回复

stm32 uart dma 接收原理-回复STM32 UART DMA 接收原理一、引言串行通信是一种常用的数据传输方式,UART(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是其中一种常见的串行通信接口。

对于STM32微控制器,它支持使用DMA (直接内存访问)来处理UART的接收和发送操作。

本文将重点讨论STM32 UART DMA 接收的原理,详细介绍DMA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在STM32中配置和使用DMA来实现UART的接收功能。

二、DMA 简介DMA是一种由硬件支持的直接内存访问技术,它可以在不依赖CPU的情况下,实现外设和内存之间的数据传输。

在传统的方式中,CPU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来处理数据的传输,而DMA可以减轻CPU的负担,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对于STM32微控制器,它提供了多个DMA通道,可以与不同的外设进行数据传输。

三、UART 接收过程UART的接收过程通常分为两步:接收数据和处理数据。

1. 接收数据:UART接收数据的原理是通过接收数据寄存器(Receive Data Register)将接收到的数据保存在寄存器中,然后CPU读取该寄存器以获得接收到的数据。

在传统的方式中,CPU需要不断地查询是否有接收到的数据,并进行读取操作。

但这种方式会浪费CPU的时间和资源。

2. 处理数据:接收到的数据通常需要进行处理,例如判断数据的格式是否正确、提取有效的数据等。

这些处理过程需要CPU的参与,因此如果CPU在不断查询接收数据的过程中被占用,那么处理数据的效率将会大大降低。

四、DMA 接收原理DMA 可以在不依赖CPU的情况下自动执行数据传输操作,因此可以大大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对于UART的接收过程,STM32提供了DMA 来进行数据的接收,并提供了相应的寄存器和寄存器位来进行配置。

1. 配置UART DMA 模式:首先需要配置UART和DMA的工作模式。

通过UART的控制寄存器和DMA的配置寄存器,可以设置相关的模式。

STM32串口采用DMA方式收发

STM32串口采用DMA方式收发

STM32串⼝采⽤DMA⽅式收发FROM:什么是DMA —- Directional Memory Access, 直接存储器存取⽤来提供在外设和存储器之间或者存储器和存储器之间的⾼速数据传输。

⽆须CPU⼲预,数据可以通过DMA快速地移动,这就节省了CPU的资源来做其他操作我们通过以下⼏⽅⾯学习串⼝DMA:⼀、如何理解DMA对于DMA,打个⽐⽅就很好理解:⾓⾊预设:淘宝店主 —- STM32 MCU快递员 —- 外设(如UART,SPI)发货室 —- DMA1、⾸先你是⼀个淘宝店主,如果每次发货收货都要跟快递沟通交涉会很浪费时间和精⼒。

2、然后你就⾃⼰建了⼀个发货室,发货室⾥有好多个货柜箱⼦,每个箱⼦上都写着快递名字(如果申通快递,顺丰快递等)。

3、每次发什么快递,你就找到对应的货柜箱⼦,把货物放进去即可,然后跟快递通知⼀声。

4、快递取⾛快件。

5、如果是收货,快递直接把快件放到对应的柜⼦,然后通知你⼀下。

6、你过来提取货物。

通过上⾯的⽅式,你可以不需要直接跟快递打交道,就可以轻松发货成功,DMA处理⽅式跟上⾯例⼦是⼀样的。

如果下图:⼆、STM32 DMA 配置那么DMA在STM32上是具体怎么实现的呢?我们先了解⼀下STM32关于DMA的相关配置。

1、两个DMA控制器有12个通道(DMA1有7个通道,DMA2有5个通道)ps:对应我们例⼦,就是有两个⼤的发货室,⼀个有7个货柜,另个有5个货柜。

2、在同⼀个DMA模块上,多个请求间的优先权可以通过软件编程设置(共有四级:很⾼、⾼、中等和低),优先权设置相等时由硬件决定(请求0优先于请求1,依此类推)ps: 店主可以跟每个快递公司签订协议,可以在货柜前贴上加急(很⾼),很急(⾼),急(中),⼀般(低),如果同时有⼏个快递员过来取货,优先根据上⾯的优先级先取件。

3、独⽴数据源和⽬标数据区的传输宽度(字节、半字、全字),模拟打包和拆包的过程。

源和⽬标地址必须按数据传输宽度对齐。

基于DMA方式的STM32串口通信

基于DMA方式的STM32串口通信
到芯片内部更快的内存区。像是这样的操作并没有让处理器工作拖延,反而可以被重新排 程去处理其他的工作。DMA 传输对于高效能 嵌入式系统算法和网络是很重要的。 在实现DMA传输时,是由DMA控制器直接掌管总线,因此,存在着一个总线控制权转移
问题。即DMA传输前,CPU要把总线控制权交给DMA控制器,而在结束DMA传输后,
DMA控制器应立即把总线控制权再交回给CPU。一个完整的DMA传输过程必须经过DMA 请求、DMA响应、DMA传输、DMA结束4个步骤。
STM32 DMA的结构框图
已完成工作
了解DMA方式的工作原理
STM32单片机的设备准备
文献综述
未完成工作及难点
程序代码的编写
接口设计
DMA的配置:传输通道选择,传输的成员和方向、普通模式还是循环模式等等
基于DMA方式的单片机串口通信
姓名:魏伟
指导老师:耿攀
主要内容
实现串口通信并 进行改善 DMA方式的单 片机串口通信 的程序编码
DMA的配置 了解DMA 工作原理
DMA工作原理
DMA 传输将数据从一个地址空间复制到另外一个地址空间。当CPU 初始化这个传输动作,
传输动作本身是由 DMA 控制器

STM32使用DMA加串口空闲中断接收数据

STM32使用DMA加串口空闲中断接收数据

STM32使用DMA加串口空闲中断接收数据在STM32中使用DMA和串口空闲中断接收数据可以实现高效的数据接收。

下面是一个示例代码,可以在1200字以上使用DMA和空闲中断接收数据。

首先,需要启用STM32的串口空闲中断和DMA功能。

在CubeMX中配置相关的引脚和串口设置,并使能空闲中断和DMA接收。

接下来是代码实现:```c#include "stm32f4xx_hal.h"#define UART_RX_BUFFER_SIZE 2048 // 接收缓冲区大小UART_HandleTypeDef huart2;DMA_HandleTypeDef hdma_usart2_rx;uint8_t uart_rx_buffer[UART_RX_BUFFER_SIZE];uint16_t uart_rx_index = 0;```上面的代码定义了串口接收的缓冲区和相关的变量。

```cvoid HAL_UART_IdleCallback(UART_HandleTypeDef *huart)if (huart->Instance == USART2)//空闲中断发生HAL_UART_DMAStop(&huart2);}```这是串口空闲中断回调函数,当串口空闲中断发生时,将设置一个标志表示接收完成,并停止DMA接收。

```cvoid HAL_UART_RxCpltCallback(UART_HandleTypeDef *huart)if (huart->Instance == USART2)//DMA接收完成uart_rx_index += UART_RX_BUFFER_SIZE -hdma_usart2_rx.Instance->CNDTR;if (uart_rx_index >= UART_RX_BUFFER_SIZE)//接收缓冲区满了,重置索引uart_rx_index = 0;}HAL_UART_Receive_DMA(&huart2, uart_rx_buffer,UART_RX_BUFFER_SIZE);}```这是DMA接收完成回调函数,当DMA接收完成时,更新接收缓冲区索引,并重新启动DMA接收。

stm32f030的uart的dma发送函数

stm32f030的uart的dma发送函数

stm32f030的uart的dma发送函数STM32F030是一款32位的Cortex-M0微控制器,具有丰富的外设和高性能,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中。

其中,UART(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是一种常用的串行通信接口,STM32F030的UART接口可以使用DMA(直接存储器访问)传输数据,提高交互效率和系统性能。

UART的DMA发送函数主要用于将数据从内存中通过DMA传输到UART发送寄存器。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STM32F030的UART的DMA发送函数的实现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配置UART和DMA的相关寄存器,使其工作在所需的模式下。

具体步骤如下:1.基本配置:使能UART和DMA的时钟,并对UART和DMA进行复位。

2.配置UART:设置UART的工作模式、波特率、数据位数等参数,并使能UART的发送功能。

3.配置DMA:设置DMA的工作模式、数据传输方向、数据长度等参数,并使能DMA的发送请求。

4.配置DMA传输请求:将UART的发送请求连接到DMA的传输请求线上。

完成上述基本配置后,我们就可以编写DMA发送函数了。

该函数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1.分配内存:定义一个足够大的缓冲区,用于存储待发送的数据。

2.填充数据:将需要发送的数据填充到缓冲区中。

3.配置DMA传输:设置DMA的数据来源地址为缓冲区地址,目标地址为UART的发送寄存器地址,传输长度为数据长度。

4.启动DMA传输:使能DMA的发送请求,启动数据传输。

5.等待传输完成:等待DMA传输完成,通过查询或中断的方式判断传输是否完成。

6.清除传输标志:清除DMA的传输完成标志位。

7.释放内存:释放之前分配的缓冲区内存。

需要注意的是,配置和使用DMA时需要仔细查阅相关的参考手册和编程手册,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配置和调整。

同时,在数据发送过程中,还要注意处理错误和异常情况,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STM32F030的UART的DMA发送函数是通过配置UART和DMA的相关寄存器,将数据通过DMA传输到UART的发送寄存器中。

STM32 DMA方式进行USART通信

STM32 DMA方式进行USART通信
}
while (DMA_GetFlagStatus(DMA1_FLAG_TC4) == RESET)
{//等待发送完全
}
//发送到终端
USART_SendDATA(USART1,RxBuffer);
while(1)
{
}
}
如果成功将会在终端里边看到TxBuffer里的内容。
DMA_Init(DMA1_Channel4, &DMA_InitStructure);
另外关于DMA的通道问题,有两个DMA控制器,DMA1,DMA2。DMA1有7个通道,DMA2有5个通道。他们分别是:
DMA1:
DMA2:
由于我用的是USART1,所以选用的DMA1的通道4.
这是主函数:
void main()
至于TxBuffer只是我定义的一个数组罢了,学过计算机的都知道数组的名字本身就是其在内存中的地址。
DMA_InitStructure.DMA_DIR = DMA_DIR_PeripheralDST; //外设作为数据传送的目的地
DMA_InitStructure.DMA_BuffeMA_InitStructure.DMA_PeripheralInc = DMA_PeripheralInc_Disable; //外设地址寄存器不变DMA_InitStructure.DMA_MemoryInc = DMA_MemoryInc_Enable; //内存地址寄存器递增
这两项的配置还是很好理解的,比如在这里我们是要将TxBuffer里边的东西发到USART1中去,每次发送8位,那么外设地址当然不能改变,而每一次发送内容都是不一样的,而且数组在内存中的存放就是递增的,所以内存地址寄存器要递增。
下边是设置数据宽度:

stm32 dma串口接收原理

stm32 dma串口接收原理

stm32 dma串口接收原理
STM32的DMA(Direct Memory Access,直接内存访问)模块可以用于实现串口接收。

其原理如下:
1. 配置串口接收。

首先,需要配置串口的工作模式、波特率、停止位、校验位等参数。

然后,开启串口接收中断以及DMA接收功能。

2. 配置DMA传输。

配置DMA的传输模式为从外设到内存,并设置传输数据的大小和传输方向。

将DMA的外设地址设置为串口的数据寄存器地址,内存地址设置为接收缓冲区的地址。

3. 定义接收缓冲区。

在内存中定义一个数组作为接收缓冲区,用于存储接收到的数据。

4. 启动DMA传输。

启动DMA传输后,当接收到数据时,DMA会自动将其传输到指定的接收缓冲区。

5. 处理接收数据。

在接收中断中,可以通过判断DMA传输完成标志位来确定是否接收到了新的数据。

如果接收到了新的数据,可以通过读取接收缓冲区的数据来获取接收到的内容。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实现STM32的DMA串口接收功能。


过使用DMA模块,可以大大减少CPU的负载,提高系统性能。

STM32 USART 串口 DMA 接收和发送的源码详解!

STM32 USART 串口 DMA 接收和发送的源码详解!

void DMA_Uart_Init(void) {
DMA_InitTypeDef DMA_InitStructure;
/* DMA clock enable */ RCC_AHBPeriphClockCmd(RCC_AHBPeriph_DMA1, ENABLE); // 开启 DMA1 时钟
// 优先级设置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SubPriority = 1;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Cmd = ENABLE;
NVIC_Init(&NVIC_InitStructure);
/* Enable the USART Interrupt */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 = LUMMOD_UART_IRQn;
生的,产生的条件是这样的,当清除 IDLE 标志位后,必须有接收到第一个数据
后,才开始触发,一断接收的数据断流,没有接收到数据,即产生 IDLE 中断。
USART 和 DMA 硬件初始化配置
/*--- LumModule Usart Config ---------------------------------------*/
/* Enable GPIO clock */ RCC_APB2PeriphClockCmd(LUMMOD_UART_GPIO_CLK , ENABLE ); // 开启串口所在 IO 端口的时钟 /* Enable USART Clock */ RCC_APB1PeriphClockCmd(LUMMOD_UART_CLK, ENABLE); // 开始串口时钟
否则当 DMA 接收计数器递减到 0 的时候,又会重载这个计数值,重新循环递

STM32使用DMA加串口空闲中断接收数据

STM32使用DMA加串口空闲中断接收数据

STM32使用DMA加串口空闲中断接收数据在STM32上使用DMA加串口空闲中断接收数据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1.配置串口进行接收:-设置串口的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等参数;-使能串口的接收功能;-配置串口的空闲中断使能。

2.配置DMA进行接收:-设置DMA通道的传输方向为从外设到内存;-设置DMA的数据传输大小为字节;-设置DMA的外设地址为串口的数据寄存器地址;-设置DMA的内存地址为接收缓冲区的起始地址;-设置DMA的传输模式为循环传输,以实现连续接收;-使能DMA传输完成中断。

3.在空闲中断中处理接收到的数据:-在空闲中断服务函数中判断DMA传输是否完成;-如果传输完成,说明接收到了数据;-可以通过DMA的传输计数器获取到接收到的数据长度;-根据接收到的数据长度,可以在接收缓冲区中找到接收到的数据。

以下是一个示例代码,演示如何使用DMA加串口空闲中断接收数据:```c#include "stm32f4xx.h"#define BUFFER_SIZE 1024uint8_t rx_buffer[BUFFER_SIZE];volatile uint16_t rx_index = 0;void USART_Configuration(void)GPIO_InitTypeDef GPIO_InitStructure;USART_InitTypeDef USART_InitStructure;NVIC_InitTypeDef NVIC_InitStructure;DMA_InitTypeDef DMA_InitStructure;//使能USART1和DMA2时钟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USART1, ENABLE);RCC_AHB1PeriphClockCmd(RCC_AHB1Periph_DMA2, ENABLE);//配置GPIO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9 , GPIO_Pin_10; 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AF;GPIO_InitStructure.GPIO_OType = GPIO_OType_PP;GPIO_InitStructure.GPIO_PuPd = GPIO_PuPd_UP;GPIO_InitStructure.GPIO_Speed = GPIO_Speed_100MHz;GPIO_Init(GPIOA,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AFConfig(GPIOA, GPIO_PinSource9, GPIO_AF_USART1);GPIO_PinAFConfig(GPIOA, GPIO_PinSource10, GPIO_AF_USART1);//配置USARTUSART_ART_WordLength = USART_WordLength_8b;USART_ART_StopBits = USART_StopBits_1;USART_ART_Parity = USART_Parity_No;USART_ART_HardwareFlowControl =USART_HardwareFlowControl_None;USART_ART_Mode = USART_Mode_Rx ,USART_Mode_Tx;USART_Init(USART1, &USART_InitStructure);//配置DMADMA_DeInit(DMA2_Stream2);DMA_InitStructure.DMA_Channel = DMA_Channel_4;DMA_InitStructure.DMA_PeripheralBaseAddr =(uint32_t)&USART1->DR;DMA_InitStructure.DMA_Memory0BaseAddr = (uint32_t)rx_buffer;DMA_InitStructure.DMA_DIR = DMA_DIR_PeripheralToMemory;DMA_InitStructure.DMA_BufferSize = BUFFER_SIZE;DMA_InitStructure.DMA_PeripheralInc =DMA_PeripheralInc_Disable;DMA_InitStructure.DMA_MemoryInc = DMA_MemoryInc_Enable;DMA_InitStructure.DMA_PeripheralDataSize =DMA_PeripheralDataSize_Byte;DMA_InitStructure.DMA_MemoryDataSize =DMA_MemoryDataSize_Byte;DMA_InitStructure.DMA_Mode = DMA_Mode_Circular;DMA_InitStructure.DMA_Priority = DMA_Priority_High;DMA_InitStructure.DMA_FIFOMode = DMA_FIFOMode_Disable;DMA_InitStructure.DMA_FIFOThreshold =DMA_FIFOThreshold_HalfFull;DMA_InitStructure.DMA_MemoryBurst = DMA_MemoryBurst_Single;DMA_InitStructure.DMA_PeripheralBurst =DMA_PeripheralBurst_Single;DMA_Init(DMA2_Stream2, &DMA_InitStructure);//配置DMA接收完成中断DMA_ITConfig(DMA2_Stream2, DMA_IT_TC, ENABLE);//配置空闲中断USART_ITConfig(USART1, USART_IT_IDLE, ENABLE);//使能USART和DMAUSART_Cmd(USART1, ENABLE);DMA_Cmd(DMA2_Stream2, ENABLE);//配置NVIC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 = USART1_IRQn;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PreemptionPriority = 0;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SubPriority = 0;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Cmd = ENABLE;NVIC_Init(&NVIC_InitStructure);void USART1_IRQHandler(void)if (USART_GetITStatus(USART1, USART_IT_IDLE) != RESET)//清除空闲中断标志USART_ReceiveData(USART1);//禁止DMA传输DMA_Cmd(DMA2_Stream2, DISABLE);//计算接收到的数据长度uint16_t length = BUFFER_SIZE -DMA_GetCurrDataCounter(DMA2_Stream2);//处理接收到的数据for (uint16_t i = 0; i < length; i++)// 处理rx_buffer[i]数据//...}//重启DMA传输DMA_SetCurrDataCounter(DMA2_Stream2, BUFFER_SIZE); DMA_Cmd(DMA2_Stream2, ENABLE);}int main(void)USART_Configuration(;while (1)//等待接收完成}//处理接收到的数据for (uint16_t i = 0; i < rx_index; i++)// 处理rx_buffer[i]数据//...}//重置接收状态rx_index = 0;}```请注意,代码中的波特率及其他配置可能需要根据您的实际需求进行修改。

(完整版)STM32学习之:DMA详解

(完整版)STM32学习之:DMA详解

STM32学习之:DMA详解JawSoW个人分类:STM32DMA部分我用到的相对简单,当然,可能这是新东西,我暂时还用不到它的复杂功能吧。

下面用问答的形式表达我的思路。

DMA有什么用?直接存储器存取用来提供在外设和存储器之间或者存储器和存储器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

无须CPU的干预,通过DMA数据可以快速地移动。

这就节省了CPU的资源来做其他操作。

有多少个DMA资源?有两个DMA控制器,DMA1有7个通道,DMA2有5个通道。

数据从什么地方送到什么地方?外设到SRAM(I2C/UART等获取数据并送入SRAM);SRAM的两个区域之间;外设到外设(ADC读取数据后送到TIM1控制其产生不同的PWM占空比);SRAM到外设(SRAM中预先保存的数据送入DAC产生各种波形);……还有一些目前还搞不清楚的。

DMA可以传递多少数据?传统的DMA的概念是用于大批量数据的传输,但是我理解,在STM32中,它的概念被扩展了,也许更多的时候快速是其应用的重点。

数据可以从1~65535个。

直接存储器存取(Direct Memory Access,DMA)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种内存访问技术。

它允许某些电脑内部的硬体子系统(电脑外设),可以独立地直接读写系统存储器,而不需绕道 CPU。

在同等程度的CPU负担下,DMA是一种快速的数据传送方式。

它允许不同速度的硬件装置来沟通,而不需要依于 CPU的大量中断请求。

【摘自Wikipedia】现在越来越多的单片机采用DMA技术,提供外设和存储器之间或者存储器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

当 CPU 初始化这个传输动作,传输动作本身是由DMA 控制器来实行和完成。

STM32就有一个DMA控制器,它有7个通道,每个通道专门用来管理一个或多个外设对存储器访问的请求,还有一个仲裁器来协调各个DMA请求的优先权。

DMA 控制器和Cortex-M3核共享系统数据总线执行直接存储器数据传输。

当CPU和DMA同时访问相同的目标(RAM或外设)时,DMA请求可能会停止 CPU访问系统总线达若干个周期,总线仲裁器执行循环调度,以保证CPU至少可以得到一半的系统总线(存储器或外设)带宽。

STM32串口DMA方式接收数据。类似环形FIFO。超省CPU资源!

STM32串口DMA方式接收数据。类似环形FIFO。超省CPU资源!

STM32串口DMA方式接收数据。

类似环形FIFO。

超省CPU资源!一直以来都为串口接收数据所困扰:1:如果用接收中断的话,每接收1byte就得中断一次。

这样太消耗CPU资源!2:如果用DMA方式接收数据,那么如何确定接收数据的长度又不好确定了。

(比如GPRS模块AT命令的接收!)3:DMA方式接收+定时器的超时中断。

这样处理也比较复杂,需要开定时器,关定时器。

个人不喜欢!(ATMEL的ARM系列的串口倒是有硬件超时中断可以直接使用。

我现在用AT91SAM7系列处理GPRS的AT命令就采用这种方式,挺好用。

但是STM32就没有了,需要自己加定时器,还要硬件处理:RXD连接定时器的一个触发引脚!)。

所以之前用STM32接收串口数据都是采用接收中断,然后写入一个FIFO队列。

然后在主函数里面去查询队列缓冲中是否有数据需要处理。

但是这样的话,串口中断服务函数始终是很大的硬件开销。

比如我现在用串口下载STM32的升级固件的时候,数据量较大。

废话完毕,今天突然脑子发热想要把DMA和环形的FIFO队列结合一下使用。

把想法跟同事交流一下,觉得有可行性!马上动手实验。

经过半天调试,结果令人满意。

说说我的思路(本人表达能力有限,描述不清楚的希望大家跟帖):关在在于让DMA来实现“环形队列中往缓冲区写入1byte”的功能!剩下的读取队列就跟普通环形队列没多大区别了。

这样我们的程序中拥有了一个不占用CPU资源的“环形队列”后,我们就不用担心CPU频繁中断,我们只需要在适当的时间读取队列中的数据然后慢慢分析处理数据!A:串口初始化配置串口为DMA方式接收数据。

具体配置请看:DMA1_Channel5->CCR = DMA_CCR5_PL //通道优先级最高| DMA_CCR5_MINC //MEM地址增量使能| DMA_CCR5_CIRC //接收缓冲区循环模式| DMA_CCR5_TCIE //传输完成中断;DMA1->IFCR |= 0x000F0000;DMA1_Channel5->CPAR = USART1_BASE + 4;// Enable the DMA1_CH5 Interrupt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 = DMA1_Channel5_IRQChannel;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SubPriority = 0;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Cmd = ENABLE;NVIC_Init(&NVIC_InitStructure);关键,开启DMA循环模式,这样接收完之后会自动回到FIFO缓冲区开头地方,这样能省不少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使用STM32的串口接收数据的时候,我们常常会使用接收中断的方式来接收数据,常用的是RXNE。

这里分享另一种接收数据的方式——IDLE中断(PS:本文的例子运行在STM32F103ZET6上)。

一、IDLE中断什么时候发生?
IDLE就是串口收到一帧数据后,发生的中断。

什么是一帧数据呢?比如说给单片机一次发来1个字节,或者一次发来8个字节,这些一次发来的数据,就称为一帧数据,也可以叫做一包数据。

二、RXNE中断和IDLE中断的区别?
当接收到1个字节,就会产生RXNE中断,当接收到一帧数据,就会产生IDLE中断。

比如给单片机一次性发送了8个字节,就会产生8次RXNE中断,1次IDLE中断。

三、IDLE中断如何配置?
IDLE中断由USART_CR1 寄存器进行配置:
对于STM32F103ZET6来说,配置USART_CR1寄存器bit5为1则打开RXNE 中断,配置USART_CR1寄存器bit4为1则打开IDLE中断。

这是状态寄存器,当串口接收到一个字节数据时,bit5就会自动变成1,当接收完一帧数据后,bit4就会变成1.需要注意的是,在中断函数里面,需要把对应的位清0,否则会影响下一次数据的接收。

对于RXNE中断,对USART_DR的读操作可以将该位清零:
对于IDLE中断,由软件序列清除该位(先读USART_SR,然后读USART_DR):
四、USART+DMA+IDLE接收不定长数据例程
1、USART初始化
2、中断服务函数
3、主函数
4、运行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