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址点测量分解
第四章 界址点测量
![第四章 界址点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1289551152d380eb62946de3.png)
界址点的编号:
以高斯投影的一个整公里格网为编号区,每个
编号区的代码以该公里格网西南角的纵横坐标公 里值表示,点的编号在一个编号区从1~99999连 续顺编,点的完整编号由编号区代码、点的类别 代码、点号三部分组成。
编号区代码(9位)+类别代码(1位)+点的编号(5位)
编号区代码(9位): 第1、2位为高斯坐标投 影带的带号,第3位为横坐标的百公里数,第4、5 位为纵坐标的千、百公里数;第6、7位和8、9位 数分别为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十、整公里数;
式中:
2 2 S 2 S AB S12 L 2 2 S AB 2 S2 H L2 2 S AB
由于测设的各类控制点有限,因此可用这种方法来
解析交会出一些控制点上不能直接测量的界址点。A、 B两已知点可能是控制点,也可能是已知的界址点或辅助 点(为测定界址点而测设的),这种方法仍要求交会角∠P
一、准备工作
包括资料准备、野外踏勘、资料整理和误差表准备。
1、界址点位的资料准备
在土地权属调查时所填写的地籍调查表中详细地说 明了界址点实地位置的情况,并丈量了大量的界址边长, 草编了宗地号,详细绘有宗地草图。这些资料都是进行 界址点测量所必需的。
2、界址点位置野外踏勘 踏勘时应有参加地籍调查的工作人员引导,实地查 找界址点位置,了解权属主的用地范围,并在工作图件 上(最好是现势性强的大比例尺图件)用红笔清晰地标
X B cot X A cot YB YA XP cot cot YB cot YA cot X B X A YP cot cot
角度交会法一般适用于在测站上能看见界址点位置, 但无法测量出测站点至界址点的距离。交会角∠P应 在30°~150°的范围内。A、B两测站点可以是基本 控制点或图根控制点。
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第八章界址点测量
![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第八章界址点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967ff0c96bd97f192379e94c.png)
界址 界点址是点宗又地称地权界属点界,是线土的地转权折属界点线,上是标 定宗的 标地转志权折。属点由界,权是线属确的调定查标宗人地志员权。依属照一界法块线律的土程重序地要,周围
的界会址同点邻确界定各方了土,地则使用其者位,置经、现场形共状同、面
积和指 量权界 人属认 员界定 依线、据现有也场关就设规确置程界实定标地了,测。并定宗由 地地 理地籍 坐权测 标属调
日本地籍测量规范对 界址点测量精度的规定
精度等级
界址点位置误差 中误差(cm) 最大限差(cm)
甲1
2
6
甲2
7
20
甲3
15
45
甲4
25
75
甲5
50
150
甲6
100
300
日本根据土地的质量等级将界址点 精度划分为6个等级。
我国《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对 界址点测量精度的规定
类 界址点对邻 界址点间 界址点与
第二节 界址点测量的精度要求
界址点坐标的精度直接影响土地面积 的计算精度。因此,无论从土地管理角度 考虑还是从土地权属主的切身利益考虑, 在地籍测量中,测量人员必须对界址点及 其相邻精度予以足够重视。
界址点坐标的精度一般是根据测区内 土地的经济价值和界址点的重要程度来选 择的。西方国家(如德国、奥地利、荷兰 等国)对界址点坐标的精度要求较高,一 般为±(3~5)cm。
2)将用钢尺丈量的界址点间的距离,与
按两点坐标反算的距离进行比较,其差值应满 足下列条件:
D1c 0m (或 1c 5m )
注:上述公式中21cm,15cm适用于街坊内部的界址点。
应 注 意 的 问 题
二、部分解析法辅以几何勘丈值
2019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知识点:界址点测量
![2019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知识点:界址点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9c9a6796172ded630b1cb6de.png)
2019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知识点:界址
点测量
【界址点测量】
1、界址点测量方法
(1)解析法。
解析法指采用全站仪、gps接收机、钢尺等测量工具,通过全野外测量技术获取界址点坐标和界址点间距的方法。
主要方法有极坐标法、直角坐标法(正交法)、截距法(内外分点法)、距离交会法、角度交会法、gps测量方法等,可根据界址点的观测环境选用不同的方法。
(2)图解法。
采用标示界址、绘制宗地草图、说明界址点位和说明权属界线走向等方式描述实地界址点的位置,由数字摄影测量加密或在正射影像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扫描数字化的地籍图和地形图上获取界址点坐标和界址点间距的方法。
2、日常地籍测绘中的界址点测量
(1)界址点的检查。
对界址发生变化的宗地进行日常地籍测绘,在增设新界址点前,应利用原有宗地草图测绘数据及界址点坐标,检查原界标是否移动或丢失。
检查结果不满足精度要求的,如果对原测量数据有把握肯定是明显错误的,或经分析这是由于原测量精度低造成的,则以新
测量数据为准。
(2)界址点编号
未废弃的界址点使用原编号,废弃的界址点编号不应重复使用,
新增界址点点号,在地籍子区内的界址点号后续编。
(3)界址点恢复
已损毁的界标,可根据已有界址点坐标成果,现场采用放样方法恢复界址点,界址点放样的精度应符合界址点测量的精度要求。
(4)宗地分割或边界调整界址测量
宗地分割或边界调整时,可预先准备好放样数据,测设新界址点的位置,设立界标;
在分割双方及有关方面同意的情况下,也可现场先设置界标,然后解析测量界标的坐标。
第七章--界址点的测量教程文件
![第七章--界址点的测量教程文件](https://img.taocdn.com/s3/m/6230f297581b6bd97e19ea7d.png)
1. 角度交会法(角度前方交会法)
特点及适应范围
该法施测简单,不受距离限制,但外业设站多,工作量大。 该法适用于对难以到达或难以量距但又通视的明显界址 点的测定。
2.会法施测简单,精度较高,适用于测定二 类界址点及原界址点位置的检查和恢复,变更界 址点的测定等,在控制点上直接交会的测站点,也 可用于一类界址点的测定,但应注意交会角不能 太差。 三、内外分点法
(3)用测距仪测距时,两次读数,一次记录,两次读数较差不超 过2cm; 使用测距仪或全站仪测量距离,均应加入反光镜安置 中心到界址点间的距离的改正。
(4)用经鉴定过的钢尺量距短于一尺段时,两次丈量不大 于1cm,当距离超过一尺段时,两次丈量不大于2cm。
(5)边长记录至0.01m,角度至1″,坐标计算至0.01m。
界址边号 实量边长/m 反算边长/m 图解边长/mm
△1/cm
△2/cm
备注
二、野外界址点测量的实施
(1)水平角借助于精度不低J6级经纬仪方向观测法半测回, 定向边应长于测定边,多于3个方向时应归零,归零差应小于 24″,对中误差不大于3mm。
(2)当界址点多于6个时或每测15~20个界址点,应以定向 点检查仪器是否扭动。
第七章--界址点的测量
特点及适应范围
极坐标法的方位与距离重合,精度较高,速度较快。极 坐标法与其他定点方法相比,不受地形乃至场地的影响, 应用很广泛。
其缺点是对于老城区、商业密集区、街坊内部的隐蔽 界址点,效率低,成本高。
它适应于规划整齐,通视良好的大面积界址点测定,是 目前城镇地籍调查解析界址点测定的主要技术方法。
特点及适应范围 内外分点法的优点是设备简单,易于操作,精度很高,但该法受地 形限制,要求已知点的连线必须通视。它仅适用于规则建筑物外 侧呈线状排列的界址点的测定。截距法是解析界址点测定的重 要辅助方法。
07_地籍测量(第七章_界址点测量)
![07_地籍测量(第七章_界址点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db71fe543b3567ec102d8a46.png)
测
量 学
Cadastral Surveying
4、直角坐标法
也叫截距法、直线支距法、 支距法。 通常以一导线或其他控制 线作为轴线,测出某界址 点在轴线上的投影位置, 量测出投影位置至轴线一 端的位置。
s s AP
河南理工大学 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
Copyright © 2010,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采集器
19
地 籍
测
量 学
Cadastral Surveying
河南理工大学 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
Copyright © 2010,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20
地 籍
测
量 学
Cadastral Surveying
§7.2 界址点测量的外业实斲
一、准备工作 二、野外界址点测量的实斲 三、野外观测成果的内业整理 四、界址点误差的检验
地 籍
测
量 学
Cadastral Surveying
第七章 界址点测量
河南理工大学 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
Copyright © 2010,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地 籍
测
量 学
Cadastral Surveying
§7
界址测量
§7.1 界址点的测量斱法 §7.2 界址点测量的外业实斲 §7.3 用高精度摄影测量斱法加密界
方法与解析法一样,但数据来源不同
河南理工大学 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
Copyright © 2010,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第四章 界址点测量分解
![第四章 界址点测量分解](https://img.taocdn.com/s3/m/f3f2297058fafab068dc020f.png)
角度交会
距离交会
(2)距离交会法
距离交会法就是从两个已知点分别量出至未知界址 点的距离以确定出未知界址点的位置的方法。已知 A(XA,YA),B(XB,YB),观测S1、S2,P点为界址点, 其坐标计算公式如下:
X P X B L( X A X B ) H (YA YB ) YP YB L(YA YB ) H ( X B X A )
以上两种交会法的图形顶点编号应按顺时针方向排列,
即按B、P、A的顺序。进行交会时,应有检核条件,即对 同一界址点应有两组交会图形,计算出两组坐标,并比较 其差值。若两组坐标的差值在允许范围以内,则取平均值 作为最后界址点的坐标。或把求出的界址点坐标和邻近的 其他界址点坐标反算出的边长与实量边长进行检核,其差 值如在规范所允许范围以内,则可确定所求出的界址点坐 标是正确的。
X B cot X A cot YB YA XP cot cot YB cot YA cot X B X A YP cot cot
角度交会法一般适用于在测站上能看见界址点位置, 但无法测量出测站点至界址点的距离。交会角 ∠P应 在30°~150°的范围内。A、B两测站点可以是基本 控制点或图根控制点。
一、解析法
根据角度和距离测量结果按公式解算出界址点坐标的方
法叫解析法。地籍图根控制点及以上等级的控制点均可作 为界址点坐标的起算点。可采用极坐标法、正交法、截距 法、距离交会法等方法实测界址点与控制点或界址点与界 址点之间的几何关系元素,按相应的数学公式求得界址点 坐标。
在地籍测量中要求界址点精度为±0.05m时必须使用 解析法测量界址点。所使用的主体测量仪器可以是光学 经纬仪、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电磁波测距仪和电子经纬 仪或GPS接收机等。
第四章-界址点测量分解上课讲义
![第四章-界址点测量分解上课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0197272927284b73f3425017.png)
计算公式即可。
设角器又叫直角棱镜,它是通过光学原理,找到某一 点在一确定直线上的垂足,使直角坐标法作业成为可能。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使用的工具价格低廉,要求的技 术也不高,为确保P点坐标的精度,引设垂足时的操作 要仔细。
二、 图解法
在地籍图上量取界址点坐标的方法称图解法。作业 时,要独立量测两次,两次量测坐标的点位较差不得 大于图上0.2mm,取中数作为界址点的坐标。
以上两种交会法的图形顶点编号应按顺时针方向排列, 即按B、P、A的顺序。进行交会时,应有检核条件,即对 同一界址点应有两组交会图形,计算出两组坐标,并比较 其差值。若两组坐标的差值在允许范围以内,则取平均值 作为最后界址点的坐标。或把求出的界址点坐标和邻近的 其他界址点坐标反算出的边长与实量边长进行检核,其差 值如在规范所允许范围以内,则可确定所求出的界址点坐 标是正确的。
第四章-界址点测量分解
德国、奥地利、荷兰等国家对界址点坐标的精度要 求很高,一般为±(3~5)cm。在日本则分为6个等级。
日本地籍测量规范中对界 址点测量精度的规定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 对界址点精度的规定
§4.1 界址点的测量方法
界址点测量方法一般有解析法和图解法两种。无论采 用何种方法获得的界址点坐标,一旦履行确权手续,就 成为确定土地权属主用地界址线的准确依据之一。界址 点坐标取位至0.01m。 一、解析法
YA
YP
YBcot YAcot XB cot cot
XA
角度交会法一般适用于在测站上能看见界址点位置, 但无法测量出测站点至界址点的距离。交会角∠P应 在30°~150°的范围内。A、B两测站点可以是基本 控制点或图根控制点。
角度交会
距离交会
(2)距离交会法
《地籍调查与测量》第七章_界址点测量
![《地籍调查与测量》第七章_界址点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a1c861e9a58da0116d17491e.png)
在地籍测量中要求界址点精度为±0.05m时必须使用 解析法测量界址点。所使用的主体测量仪器可以是光学 经纬仪、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电磁波测距仪和电子经纬 仪或GPS接收机等。 解析法的优点:
二、 图解法
在地籍图上量取界址点坐标的方法称图解法。作业 时,要独立量测两次,两次量测坐标的点位较差不得 大于图上0.2mm,取中数作为界址点的坐标。
采用图解法量取坐标时,应量至图上0.1mm。
此法精度较低,适用于农村地区和城镇街坊内部隐 蔽界址点的测量,并且是在要求的界址点精度与所用 图解的图件精度一致的情况下采用。
§7.2 界址点测量的外业实施
界址点的编号: 以高斯投影的一个整公里格网为编号区,每个 编号区的代码以该公里格网西南角的纵横坐标公 里值表示,点的编号在一个编号区从1~99 999 连续顺编,点的完整编号由编号区代码、点的类 别代码、点号三部分组成。
编号区代码(9位)+类别代码(1位)+点的编号(5位)
三、 部分解析法(测算法)
指用解析法测量街坊外围界址点和街坊内部宗地明 显界址点的坐标,而对街坊内部隐蔽的无法直接施测 的宗地界址点及其它地籍要素,则可利用已测界址点 坐标和各宗地界址点间勘丈值及已知条件,灵活运用 各种公式,计算其坐标值。
成图时先展绘已有坐标的界址点,再根据彼此间的 关系距离,用经宗地草图检核后的丈量数据装绘街坊 内部。
YA
YP
地籍测量第七章界址点测量
![地籍测量第七章界址点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85fe4942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5f.png)
01
。
02
界址点中误差计算公式:
7.4 勘界测绘
一、勘界测绘,即行政勘界的概念 二、勘界测绘的内容 1、埋设和测定界桩 2、标绘边界线 3、签定边界协议书 三、技术问题 1、地形图补调精度要求 2、界桩点坐标测定要求 3、界桩方位物测定要求
边界协议书附图的绘制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1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街坊内部隐蔽界址点确需用支导线法测定时, 必须往返测距离取中数, 其总长不超过100m , 图根点至界址点不超过3条边, 特别困难时, 支导线边长不超过150m , 边数放宽至5条。在图根或图根以上控制点, 支一站可用作一类界址点的测定, 支两站只可用作二类界址点的测定。
边界线走向和界桩位置说明(两界桩为一自然段)
2. 界址点施测的要求
当界址点多于6 个时或每测15~ 20 个界址点, 应以定向点检查仪器是否扭动。
水平角借助于精度不低J 6 级经纬仪方向观测法一测回, 定向边应长于测定边, 多于3 个方向时应归零, 归零差应小于24″, 对中误差不大于3 mm。
01
04
02
03
用经鉴定过的钢尺量距短于一尺段时,两次丈量不大于1 cm , 当距离超过一尺段时, 两次丈量不大于2 cm。
界址点施测的要求
7.3 界址点测量的外业实施
一、准备工作
资料准备 2、野外踏勘 资料整理 4、误差表准备 界址点位的资料准备 在土地权属调查时所填写的地籍调查表中详细地说明了界址点实地位置的情况,并丈量了大量的界址边长,草编了宗地号,详细绘有宗地草图。这些资料都是进行界址点测量所必需的。
用测距仪测距时, 两次读数, 一次记录,两次读数较差不超过2 cm; 当使用全站仪测定墙面、房角上的界址点时, 要仔细的对中反光镜, 限制反光镜旋转角在25°~ 30°之间。使用测距仪或全站仪测量距离, 均应加入反光镜安置中心到界址点间的距离的改正。
界址点测量的方法
![界址点测量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0716415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08.png)
界址点测量的方法:
一、解析法
解析法是通过施测角度和距离来解算出界址点的坐标,是施测界址点的主要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解析法:
1. 极坐标法:
原理:利用全站仪(或测距仪、GPS的RTK技术)在已知点上设站,通过测量测站点至界址点的水平角和距离,解算出界址点的坐标。
特点:适用于开阔地区,能够直接测得界址点坐标,且精度较高。
操作要点:尽量将测站选定在高层建筑物的平顶上,以扩大视野,放长视线。
同时,注意对中杆尖端的严格对中和将对中杆置于铅垂状态,以提高测量精度。
2. 边长交会法:
原理:在两个以上的已知坐标点上,用钢尺(或其他测距工具)量至待定点的距离,然后利用三边测量的原理,解算待定点的坐标。
特点:适用于界址点位于死角或周围界址点比较密集的地方。
操作要点:确保测距精度,并对钢尺进行检定和尺长改正。
3. 截距法:
原理:当界址点位于两个已知坐标点之间或延长线上时,用钢尺量界址点至任一已知点的距离,并结合已知点的坐标和角度信息,计算出界址点的坐标。
特点:适用于特定位置的界址点测量。
操作要点:控制延长线的长度,防止因已知坐标点的误差而带来的更大误差。
4. 其他方法:
如正交法、支导线法等,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二、图解法
图解法是在地籍图上量取界址点坐标的方法。
其精度相对较低,适用于农村地区和城镇街坊内部隐蔽界址点的测量,且要求界址点精度与所用图解的图件精度一致。
第七章--界址点的测量
![第七章--界址点的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956c0a92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20.png)
界址边号 实量边长/m 反算边长/m 图解边长/mm
△1/cm
△2/cm
备注
二、野外界址点测量的实施
(1)水平角借助于精度不低J6级经纬仪方向观测法半测回, 定向边应长于测定边,多于3个方向时应归零,归零差应小于 24″,对中误差不大于3mm。
(2)当界址点多于6个时或每测15~20个界址点,应以定向 点检查仪器是否扭动。
2.距离交会法(边长交会)
特点及适应范围
距离交会法施测简单,精度较高,适用于测定二 类界址点及原界址点位置的检查和恢复,变更界 址点的测定等,在控制点上直接交会的测站点,也 可用于一类界址点的测定,但应注意交会角不能 太差。 三、内外分点法
特点及适应范围 内外分点法的优点是设备简单,易于操作,精度很高,但该法受地 形限制,要求已知点的连线必须通视。它仅适用于规则建筑物外 侧呈线状排列的界址点的测定。截距法是解析界址点测定的重 要辅助方法。
其缺点是对于老城区、商业密集区、街坊内部的隐蔽 界址点,效率低,成本高。
它适应于规划整齐,通视良好的大面积界址点测定,是 目前城镇地籍调查解析界址点测定的主要技术方法。
二、交会法
1.角度交会法(角度前方交会法)
特点及适应范围
该法施测简单,不受距离限制,但外业设站多,工作量大。 该法适用于对难以到达或难以量距但又通视的明显界址 点的测定。
(3)用测距仪测距时,两次读数,一次记录,两次读数较差不超 过2cm; 使用测距仪或全站仪测量距离,均应加入反光镜安置 中心到界址点间的距离的改正。
(4)用经鉴定过的钢尺量距短于一尺段时,两次丈量不大 于1cm,当距离超过一尺段时,两次丈量不大于2cm。
(5)边长记录至0.01m,角度至1″,坐标计算至0.01m。
土地测绘中的界址点测量技术
![土地测绘中的界址点测量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0613856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e1.png)
土地测绘中的界址点测量技术在土地测绘工作中,界址点的测量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界址点是用于确定土地坐标和范围的重要标志,对于土地权属、土地开发和土地利用规划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土地测绘中的界址点测量技术,包括测量方法、仪器设备以及技术要点。
一、测量方法在界址点的测量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几何测量法、经纬测量法和GPS测量法。
1. 几何测量法几何测量法是通过建立坐标系和测量线段的长度和方位角来确定界址点的方法。
常见的几何测量仪器有经纬仪、经纬距仪和全站仪。
在使用这些仪器时,需要在地面上设置控制点,并精确测量出各个点的坐标和角度。
通过计算和分析这些数据,可以确定出界址点的坐标和范围。
2. 经纬测量法经纬测量法是通过对边界点的纬度和经度进行测量来确定界址点的方法。
经纬测量法主要使用天文仪器,如经纬仪、经纬距仪等。
通过观测恒星或者太阳的位置,并进行精确计算和测量,可以得到边界点的纬度和经度。
然后,再根据这些数据进行计算,就可以确定界址点的坐标和范围。
3. GPS测量法GPS测量法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进行界址点测量的方法。
通过在地面上放置接收器和天线,并接收多颗卫星的信号,可以测量出边界点的三维坐标。
GPS测量法具有定位准确性高、测量速度快的优点,已经成为现代土地测绘中广泛使用的方法之一。
二、仪器设备在进行界址点测量时,常用的仪器设备主要有全站仪、经纬仪和GPS测量仪。
1. 全站仪全站仪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高精度测量仪器。
它可以同时测量和记录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能够快速获得目标点的三维坐标。
全站仪具有测量速度快、测量精度高的特点,适用于各种地形和环境条件。
2. 经纬仪经纬仪是一种测量仪器,主要用于测量方位角和高度角。
它可以通过观测天体的位置和角度来确定位置点的纬度和经度。
经纬仪具有测量效果稳定、操作简单的优点,在定位测量中常用于精确观测和校正。
3. GPS测量仪GPS测量仪是一种利用全球定位系统进行测量的仪器。
土地测绘中的界址点测量技术
![土地测绘中的界址点测量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1ce7d4e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4f.png)
土地测绘中的界址点测量技术随着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不断发展,土地测绘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
而测量土地界址点是土地测绘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本文将介绍土地测绘中的界址点测量技术,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挑战。
一、界址点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界址点测量技术是测量员用来确定土地边界的一种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测量仪器,通过测量角度和距离来确定相邻地块之间的边界。
在实际操作中,测量员常常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如全站仪、经纬仪等,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界址点测量时,测量员需要根据地块的具体布局和形状,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直角测量法、三角测量法、距离测量法等。
在具体操作中,测量员需要标记测量点,并进行测量记录和数据处理,以获得准确的界址点位置和边界线。
二、界址点测量技术的重要性在土地测绘中,界址点测量是确保土地利用合法性和权益保障的基础。
正确测量和确定界址点位置,不仅能有效防止土地纠纷和争议的发生,还能保障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因此,界址点测量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界址点测量可以有效防止土地纠纷。
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日益复杂,区域内存在许多不同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
通过界址点测量,可以明确地块之间的边界,避免因土地界线不清晰而引发的纠纷和争议。
其次,界址点测量可以保障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对于土地使用者来说,界址点的位置决定了其所拥有的土地面积和使用范围。
只有准确测量和确定界址点,才能确保土地使用者享有合法的土地利用权,避免因界址点位置错误而导致土地权益受损。
此外,界址点测量还对土地管理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界址点测量,可以获得真实的土地界线和面积数据,为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和土地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界址点测量技术的应用还能促进土地利用的有效安排,提高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效益。
三、界址点测量技术的挑战尽管界址点测量技术在土地测绘中具有重要性,但在实际应用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第四章界址点测量分解
![第四章界址点测量分解](https://img.taocdn.com/s3/m/43d067be25c52cc58ad6be80.png)
根据角度和距离测量结果按公式解算出界址点坐标的方 法叫解析法。地籍图根控制点及以上等级的控制点均可作为 界址点坐标的起算点。可采用极坐标法、正交法、截距法、 距离交会法等方法实测界址点与控制点或界址点与界址点之 间的几何关系元素,按相应的数学公式求得界址点坐标。
第四章界址点测量分解
在地籍测量中要求界址点精度为±0.05m时必须使用 解析法测量界址点。所使用的主体测量仪器可以是光学 经纬仪、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电磁波测距仪和电子经纬 仪或GPS接收机等。
第四章界址点测量分解
SSAP S12S22
arctanS( 2 )
S1
将上式计算出的S、β和相应的已知参数代入极坐标法
计算公式即可。
设角器又叫直角棱镜,它是通过光学原理,找到某一 点在一确定直线上的垂足,使直角坐标法作业成为可能。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使用的工具价格低廉,要求的技 术也不高,为确保P点坐标的精度,引设垂足时的操作 要仔细。
以上两种交会法的图形顶点编号应按顺时针方向排列, 即按B、P、A的顺序。进行交会时,应有检核条件,即对同 一界址点应有两组交会图形,计算出两组坐标,并比较其差 值。若两组坐标的差值在允许范围以内,则取平均值作为最 后界址点的坐标。或把求出的界址点坐标和邻近的其他界址 点坐标反算出的边长与实量边长进行检核,其差值如在规范 所允许范围以内,则可确定所求出的界址点坐标是正确的。
3、踏勘后的资料整理 主要是指草编界址点号和制作界址点观测及面积计算 草图。 进行地籍调查时,一般不知道各地籍调查区内的界址 点数量,只知道每宗地有多少界址点,其编号只标识本 宗地的界址点。 因此,在地籍调查区内统一编制野外界址点观测草图, 并统一编上草编界址点号,在草图上注记出与地籍调查 表中相一致的实量边长及草编宗地号或权属主姓名,主 要目的是为外业观测记簿和内业计算带来方便。
界址点测量分解共50页
![界址点测量分解共50页](https://img.taocdn.com/s3/m/c28a95a81711cc7930b71668.png)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界址点测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解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第五节 界址点测量
![第五节 界址点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1dc3451da300a6c30c229fa9.png)
界址点坐标的精度, 界址点坐标的精度,可根据测区土地经济价值和界 址点的重要程度来加以选择。德国、奥地利、 址点的重要程度来加以选择。德国、奥地利、荷兰等国 对界址点坐标的精度要求是很高的,一般为3- 对界址点坐标的精度要求是很高的,一般为 -5cm。 。
11- P276表11-11
2010-12-27 地籍测量 4
2、图解法 、 根据实地勘丈元素采用距离交会或截距法利用几何 关系图解确定界址点位,然后在图上量取界址点坐标。 关系图解确定界址点位,然后在图上量取界址点坐标。 这种方法得出的坐标不是实地测定的。 这种方法得出的坐标不是实地测定的。 量取时,要独立量取两次, 量取时,要独立量取两次,两次量取坐标的点位较 差不得大于图上0.2mm,取中数作为界址点的坐标。采 差不得大于图上 ,取中数作为界址点的坐标。 用图解法量取坐标时,应量至图上0.1mm。 用图解法量取坐标时,应量至图上 。 图解法精度较低, 图解法精度较低,适用于农村地区和城镇街坊内部 界址点的测量, 界址点的测量,并且是在要求的界址点精度与所用图解 的图件精度一致的情况下采用。 的图件精度一致的情况下采用。
2010-12-27
地籍测量
13
(三)内外分点法(讲解) 内外分点法(讲解) 当未知界址点在两已知点的连线上时, 当未知界址点在两已知点的连线上时,则分别量测 出两已知点至未知界址点的距离。 出两已知点至未知界址点的距离。从而确定出未知界址 点的位置。如图示,已知A ),观测 点的位置。如图示,已知A(XA,YA),B(XB,YB),观测 B 距离S =BP, 距离S1=AP,S2=BP,此时可用两种公式计算出未知界址 的坐标。由距离交会图可知: 点P的坐标。由距离交会图可知: A P B
界址点的测量方法
![界址点的测量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e1c52d4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65.png)
界址点的测量方法
一、界址点及其精度要求
界址点是指土地或房产界址线或边线的空间或属性的转折点。
在进行界址点测量之前,应在对土地或房屋进行权属调查的同时,确定界址点的位置、设置界标并编号。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设计了5种界标,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例如,图6-37为喷漆界址标桩。
图6-37 喷漆界址标桩(图中单位为毫米)
界址点的精度,应根据测区土地经济价值和界址点的重要程度来加以选择。
欧洲对界址点的精度要求很高,一般为 (3~5)cm。
在我国,考虑到地域广大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对界址点精度的要求也应有不同的等级,表6-7列出了《地籍测量规范》中对界址点精度的规定。
表6-7 《地籍测量规范》对界址点精度的规定
二、界址点的测量方法
界址点的测量方法一般有解析法、图解法。
1、解析法
解析法即采用相应的仪器及适当的测量方法,在野外测定待观测的元素,利用坐标计算公式计算出界址点的坐标。
如极坐标法、交会法、截距法等。
采用的测量仪器可以是全站仪、测距仪等。
当地籍测量中要求界址点的测量精度为 0.05m时,必须采用解析法测定界址点的坐标。
采用解析法测定界址点时,界址点坐标的测量可以单独进行作业,也可以和地籍图的测量同时进行。
界址点的外业观测工作结束之后,应及时地计算出界址点坐标,反算出相邻界址点的边长,并与实量边长进行比较,进行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改正。
2、图解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S AP
S12
S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2
arctan( S2 )
第四章 界址点测量
§4.1 界址点的测量方法 §4.2 界址点测量的外业实施 §4.3 勘界测绘
界址:土地权属界线; 界址点:土地权属界线的拐点。 界址点坐标是在某一特定的坐标系中界址点地理位 置的数学表达。它是确定地块(宗地)地理位置的依 据,是量算宗地面积的基础数据。
界址点坐标对实地的界址点起着法律上的保护作用。 一旦界址点标志被移动或破坏,则可根据已有的界址 点坐标,用测量放样的方法恢复界址点的位置。
YA
YP
YB
cot
YA cot X B cot cot
XA
角度交会法一般适用于在测站上能看见界址点位置, 但无法测量出测站点至界址点的距离。交会角∠P应 在30°~150°的范围内。A、B两测站点可以是基本 控制点或图根控制点。
角度交会
距离交会
(2)距离交会法
距离交会法就是从两个已知点分别量出至未知界址 点的距离以确定出未知界址点的位置的方法。已知 A(XA,YA),B(XB,YB),观测S1、S2,P点为界址点, 其坐标计算公式如下:
XP YP
X B L(X YB L(YA
A
X YB )
B ) H (YA H(XB
XYAB))
式中
L H
S 22
S
2 AB
S12
2S
2 AB
S
2 2
S
2 AB
L2
由于测设的各类控制点有限,因此可用这种方法来解析 交会出一些控制点上不能直接测量的界址点。A、B两已知 点可能是控制点,也可能是已知的界址点或辅助点(为测 定界址点而测设的),这种方法仍要求交会角∠P在30°~ 150°之间。
2、交会法
交会法可分为角度交会法和距离交会法。
(1)角度交会法
角度交会法是分别在两个测站上对同一界址点测量两 个角度进行交会以确定界址点的位置。A、B两点为已 知测站点,其坐标为A(XA、YA)、B(XB,YB),观测α、 β角,P点为界址点,其坐标计算公式如下:
XP
XB
cot X A cot YB cot cot
3、内外分点法
当未知界址点在两已知点的连线上时,则分别量测 出两已知点至未知界址点的距离,从而确定出未知界 址点的位置。已知A(XA、YA),B(XB、YB),观测距 离S1=AP,S2 =BP,此时可用内外分点坐标公式和极 坐标法公式计算出未知界址点P的坐标。
内外分点法
由距离交会图可知:当β=0°,S2<SAB时,可得到内 分点图形;当β=180°,S2>SAB时,可得到外分点图形。
已知数据A(XA,YA),B(XB,YB),观测数据β,S, 则界址点P的坐标P(XP,YP)为:
XP=XA+S cos(AB+) YP=YA+S sin(AB+)
AB
arctan
YB XB
YA XA
用极坐标法测量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 界址点和建筑物角点的坐标一般应有两个不同测站 点测定的结果。 ② 位于界线上或界线附近的建筑物角点应直接测定。 对矩形建筑物,可直接测定三个角点,另一个角点通过 计算求出。 ③ 避免由不同线路的控制点对间距很短的相邻界址点 进行测量。 ④ 个别情况下,现有控制点不能满足极坐标法测量时, 可测设辅助控制点。 ⑤ 极坐标法测量可用全站型电子速测仪,也可用经纬 仪配以光电测距仪或其他符合精度要求的测量设备。
① 每个界址点均有自己的坐标,一旦丢失或地物变化,也 可使界址点点位准确复原; ② 有了界址点坐标即可编绘任意比例尺的地籍图,且成图 精度高; ③ 有了界址点坐标使面积的计算速度快,精度高,且便于 用计算机管理; ④ 从长远角度看,在经济上也是合算的。
1、极坐标法
极坐标法是测定界址点坐标最常用的方法。
界址点坐标的精度,可根据土地经济价值和界址点 的重要程度来加以选择。
德国、奥地利、荷兰等国家对界址点坐标的精度要 求很高,一般为±(3~5)cm。在日本则分为6个等级。
日本地籍测量规范中对界 址点测量精度的规定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 对界址点精度的规定
§4.1 界址点的测量方法
界址点测量方法一般有解析法和图解法两种。无论采 用何种方法获得的界址点坐标,一旦履行确权手续,就 成为确定土地权属主用地界址线的准确依据之一。界址 点坐标取位至0.01m。 一、解析法
以上两种交会法的图形顶点编号应按顺时针方向排列, 即按B、P、A的顺序。进行交会时,应有检核条件,即对 同一界址点应有两组交会图形,计算出两组坐标,并比较 其差值。若两组坐标的差值在允许范围以内,则取平均值 作为最后界址点的坐标。或把求出的界址点坐标和邻近的 其他界址点坐标反算出的边长与实量边长进行检核,其差 值如在规范所允许范围以内,则可确定所求出的界址点坐 标是正确的。
根据角度和距离测量结果按公式解算出界址点坐标的方 法叫解析法。地籍图根控制点及以上等级的控制点均可作 为界址点坐标的起算点。可采用极坐标法、正交法、截距 法、距离交会法等方法实测界址点与控制点或界址点与界 址点之间的几何关系元素,按相应的数学公式求得界址点 坐标。
在地籍测量中要求界址点精度为±0.05m时必须使用 解析法测量界址点。所使用的主体测量仪器可以是光学 经纬仪、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电磁波测距仪和电子经纬 仪或GPS接收机等。 解析法的优点: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P点坐标与S2无关,但要求作业 人员量出S2以供检核之用,以便发现观测错误和已知点 A、B两点的错误。
内外分点法计算P点坐标的公式为:
XP YP
X A X 1
YA YB 1
B
内分时: S1 / S2
外分时: S1 / S2
4、直角坐标法
直角坐标法又称截距法,通常以一导线边或其他控制 线作为轴线,测出某界址点在轴线上的投影位置,量测 出投影位置至轴线一端点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