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耕地质量与产能建设
提升耕地质量总结
提升耕地质量总结背景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严重,耕地面临着不少挑战,耕地质量也面临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为了提高耕地质量,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提升耕地质量显得十分必要。
主要措施1. 积极推进土地整治土地整治是提高耕地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
通过合理划定农田规模、调整农田布局、改善田地形状等方式,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能和农业生产能力。
此外,还可以开展水土保持工程,例如修建水渠、堤坝等,防止水土流失,进一步保护和提高耕地的质量。
2. 加强土壤养护和改良土壤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其质量对作物生长和农产品品质有着直接影响。
因此,加强土壤养护和改良是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环节。
可以通过施加有机肥、调整土壤酸碱平衡、改善土壤质地等方式,改良土壤结构和肥力,提高土壤的生产力和农作物的生长环境。
3. 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培训科技创新和技术培训对于提升耕地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科技创新,可以研发出更加适应不同土壤条件和气候特点的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定期组织农民进行相关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科技水平和农业管理能力,为耕地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4. 强化农业环境保护农业环境保护是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方面。
通过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合理管理农业用水,减少水资源浪费和污染;严禁使用禁用化学农药,推广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减少农业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加强农田生态环境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农业对耕地质量的破坏,促进耕地质量的提升。
总结提升耕地质量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积极推进土地整治、加强土壤养护和改良、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培训、强化农业环境保护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耕地的质量和生产能力,为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同时,需要政府、农民和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不断推动耕地质量的持续提升,并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大力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
大力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耕地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其质量的保护与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大力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已经成为了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意义、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意义耕地质量的保护与提升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耕地质量的提升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支撑粮食等农产品的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耕地质量的保护有利于维护土壤的生态环境和水文循环,保持良好的土壤结构,避免水土流失、土壤硬化等问题的发生。
耕地质量的提升也可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增加农业的综合竞争力。
大力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对于我国实现绿色农业、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二、现状分析当前,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耕地质量的保护与提升面临着许多问题。
耕地的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土地污染、土壤退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造成了耕地质量下降的情况。
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也加剧了耕地的质量下降,导致土地退化和农产品安全问题。
农民的种植习惯和生产方式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耕地的质量。
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更依赖于良好的耕地资源,如何保护与提升耕地质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三、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在当前的形势下,我国面临着耕地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土地质量问题突出、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土地增值潜力受限等一系列问题与挑战。
耕地资源利用率不高是我国耕地资源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耕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土地质量问题也成为了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
土壤的退化、土地的贫瘠和水土流失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产方式的落后也成了制约耕地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问题。
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实施方案
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实施方案一、引言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和农民的生命线。
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对于确保粮食安全、保障农民利益和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提出一套科学且可行的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实施方案,以指导政府和农民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土地的产出和农产品的质量。
二、背景分析1. 耕地面临的问题目前,我国耕地面临许多严峻的问题,其中包括土地污染、水资源短缺、耕地退化、农业产能下降等。
这些问题不仅威胁到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也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2. 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重要性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农业生产、农民收入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的管理和综合资源利用,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产品产出、改善农产品质量,并减轻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压力。
三、实施方案1. 加强耕地保护和监管政府应加大对耕地的保护和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耕地污染和退化问题。
加强执法力度,严格控制非法占用耕地行为,并加大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他们对耕地保护的意识。
2. 推广科学耕作技术引导农民采用科学的耕作技术,包括合理施肥、轮作休耕、有机农业等措施,以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产品品质。
鼓励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合理利用水资源,降低灌溉水的污染风险。
培育和推广先进的农业机械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改善农田排水状况,减少水涝和水浸灾害的发生。
推动农田灌溉系统的现代化改造,提高灌溉效率,减少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
发展集雨和节水灌溉技术,实现农田灌溉的精准化和智能化。
4. 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对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研究,开展农业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和资源化处理工作。
鼓励农民将农业废弃物用于沼气、有机肥和生物质能源的生产,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5. 完善政策支持机制建立健全的政策支持机制,包括制定优惠政策、奖励制度和补贴政策,为农民提供保护耕地和提升耕地质量的经济支持和政策保障。
耕地保护领导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耕地保护工作大会,旨在进一步强调耕地保护的重要性,明确保护耕地的工作任务,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到耕地保护中来。
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就耕地保护工作发表以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耕地保护的重要意义耕地是国家的粮食安全基石,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
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连年丰收,但耕地资源却日益减少,耕地质量下降,耕地保护形势严峻。
我们必须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深刻认识耕地保护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明确耕地保护的目标任务(一)严守耕地红线。
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红线制度,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生态不恶化。
(二)加强耕地质量建设。
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提高耕地地力,确保粮食产能稳定。
(三)强化耕地用途管制。
严格耕地用途管制,严禁耕地“非农化”,确保耕地用于粮食和其它农产品生产。
(四)加强耕地保护监管。
建立健全耕地保护监管体系,严厉打击违法占用耕地行为。
三、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工作(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成立耕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确保耕地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对耕地保护工作成效显著的地区和单位,给予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三)加强宣传引导。
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耕地保护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耕地保护意识。
(四)强化执法监管。
严厉打击违法占用耕地行为,对违法行为依法严肃处理。
(五)创新耕地保护模式。
探索耕地保护与农业产业化、生态保护相结合的新模式,实现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同志们,耕地保护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让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做好耕地保护工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大家!。
农业建筑环境中土壤有机质与作物产量关系研究
农业建筑环境中土壤有机质与作物产量关系研究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而土壤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其质量对作物产量有着重要影响。
而土壤有机质作为土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质量和农作物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研究农业建筑环境中土壤有机质与作物产量的关系,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有机质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保水性和通气性,提高土壤的肥力。
有机质能够增加土壤的团聚体含量,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加土壤的透水性和保水性,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和发育。
此外,有机质还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促进植物的生长。
有机质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元素,这些元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能够提供养分供给,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
因此,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越高,土壤质量越好,作物的产量也会相应提高。
其次,土壤有机质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是因地制宜的。
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不同,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也会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区,作物产量相对较高。
例如,黑土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这些地区的农作物产量也相对较高。
而在一些土壤贫瘠的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作物产量也相对较低。
因此,在农业建筑环境中,合理调整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助于提高作物产量。
此外,农业建筑环境中土壤有机质与作物产量的关系还受到农业管理措施的影响。
农业管理措施包括有机肥料的施用、轮作休耕、绿肥种植等。
有机肥料的施用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提高土壤的肥力。
轮作休耕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绿肥种植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改善土壤质量。
因此,通过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进而提高作物产量。
最后,农业建筑环境中土壤有机质与作物产量的关系还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候变化会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速率和积累速率。
气候变暖会加快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速率,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而气候变冷则会减缓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速率,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
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实施方案
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实施方案一、加强土壤保护1.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农田布局,减少盲目开垦和耕地质量下降。
2.加强对土壤污染的监测和防控,建立土壤环境监测网,及时发现和处理土壤污染问题。
3.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推行农田有机肥料的利用,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确保土壤生态环境的健康。
二、合理施肥1.制定科学的施肥方案,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需求量进行合理施肥,避免施肥不当造成浪费和污染。
2.推广农作物间套种、轮作和绿肥种植,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
3.引导农民科学施肥,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农民的施肥意识和技能水平。
三、科学农田水利1.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保证农田排水畅通,避免水浸和涝害对耕地造成损害。
2.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合理利用水源,减少农田病虫害的发生,提高灌溉效率。
3.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建设防护林和林网,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保持农田水土的稳定。
四、加强农田管理1.建立健全农田基本农事制度,推行科学种植制度,包括合理轮作、适时耕作、控制病虫害等,提高耕地产能。
2.加强土地流转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避免土地荒芜和闲置。
3.推行农田生态修复项目,修复和恢复耕地生态功能,增加农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五、加强政策扶持1.制定土地保护和土地利用政策,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资源,促进农民土地流转和农田保护意识的提高。
2.加大农田改造和土地整理力度,提高农田的质量和利用效益。
3.加强农田保险制度建设,为农民提供农业风险保障,减少耕地损失造成的经济损失。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提高农田的产能和粮食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同时,也可以减少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和农产品的安全风险,实现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质量及耕地产能的影响
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质量及耕地产能的影响说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土地资源的压力日益增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提出了“三农”战略,其中重点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在实现粮食安全、保障农民增收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也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因此,本文通过分析相关文献探究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质量及耕地产能的影响,以期为今后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耕地产能;影响一、引言本文旨在探究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之一。
然而,在不断扩大农业规模的同时,耕地资源却面临着严重的压力。
因此,如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成为了当前农业生产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促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发展,以期实现耕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因此,本文将探讨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于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的影响,旨在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质量的影响1.提升土壤质量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提高土地的肥力和水分利用效率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土壤的质量。
其中,最主要的是通过施用有机质肥料来增加土壤中的养分含量。
同时,还应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防止土壤侵蚀和流失,以确保土壤能够长期保有其优良品质。
此外,还可以采用生物技术手段,如微生物培养和菌群调控等方法,进一步增强土壤的肥力和水分利用能力。
除了有机质外,还需要注重其他营养元素的补充。
例如氮素、磷素、钾素等,这些元素对于作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在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时,也应当考虑如何合理地使用化肥和其他化学物质,以保证农作物的健康成长和发展[1]。
1.减少土地退化风险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土壤保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土地退化的现象已经成为了农业生产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它不仅会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而且还会对粮食产量产生负面影响。
耕地生产能力耕地质量与其提升
1.3.3 农用地分等各层次等别的用途
农用地自然质量等主要反映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气候 和土壤条件以及田间工程状况,决定了耕地的生产 能力,可用于指导土地质量提升的工作;
农用地利用等等于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乘以土地 利用系数,它反映了土地、资本和劳动3个生产要素 的综合结果,它与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相结合, 反映了人们利用土地的能力和意愿,可间接指导通 过经济政策刺激投入和管理。挖掘生产潜力;
1.1.5 1986年,农牧渔业部土地管理局研究制 订了《县级土地评价技术规程(试行草 案)》,以基本产量为主,考虑水、热、土 等自然条件等评价因素,确定农用地等级, 没有进行生产能力核算。
1.1.6 1980年代末,国家土地局/中国农大等 开展土地承载力研究,使用AEZ方法,核算生 产能力。
1.1.7 中国农科院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所, 1995年以县级为单位,进行了耕地分区评价, 给出了每个县级单位的耕地质量指数值。 “因素法”/一县一值/百分制,没有进行生 产能力核算.
multiple-criteria analysis tool for land resources appraisal, 扩展AEZ方法,引入了交互式的多标准模型分析 (MCMA),可用于分析各种土地利用,同时提供了 多目标土地利用决策支持工具。 1993,FAO:FESLM,1996,2000,WB、FAO、 UNDP和UNEP要参数
KL:土地利用系数,反映利用程度,是自然质量 与利用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土地利用系数的计算公式:Klj = Yj/ Yj,max Klj——样点第j种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数; Yj——样点第j种指定作物单产; Yj,max —第j种指定作物省内二级区最高单产。
1961年的美国土地生产潜力(能力)分类(LCC) 1976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表的《土地评价纲
心得体会:加强农田建设,夯实乡村振兴基础(最新)
心得体会:加强农田建设,夯实乡村振兴基础(最新)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国内外历史经验都表明,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是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的基础。
深刻认识加强农田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强农田建设,提升耕地质量,提高耕地产能,对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安全,促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加强农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生态、交通等建设占用耕地刚性增加,耕地占补平衡越来越难,人增地减不可逆。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食品的多样化需求,推动特色农业、设施农业蓬勃发展占用耕地持续增加。
而经过几十年大规模开垦,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已近枯竭。
加强农田建设,提升耕地质量,确保旱涝保收、高产稳产,提高耕地产能,落实藏粮于地战略,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
加强农田建设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
改革开放40年来,以农民承包经营为主的经营体制彻底解决了农产品供给不足问题,但是由于农户经营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不高、资源投入和消耗量大等原因,农业发展质量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制约。
加强农田建设,建设“田成方、树成行、渠相连、路相通”的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实现灌排配套,推进水肥一体化、耕种收机械化,促进农业资源集约化高效利用,实现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解决“小农户”融入农业现代化的问题,整体提升农业发展质量。
加强农田建设是推进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支撑。
乡村产业兴旺既需要产能稳固、链条完整、绿色优质的产业为基础,又需要引入先进设施装备、资本、人才,更需要集约化、产业化经营的企业为龙头。
加强农田建设,提高农田质量,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集约高效发展,稳定产业产能,促进绿色发展,提升农业竞争力,使农业成为有效益、有奔头的产业,既为产业兴旺奠定坚实基础,又引导资本、人才、企业进村落地,把就业、效益、收入更多留在农村,支撑乡村产业兴旺。
耕地质量建设情况汇报
耕地质量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国耕地质量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高
度关注和肯定。
在全国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地积极探索创新,不断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首先,我们加强了对耕地的保护和管理。
通过建立健全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政策,加强了对耕地的监测和评价工作,确保了耕地的基本稳定和安全。
同时,加大了对耕地的管理力度,严格执行耕地轮作制度,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有效提高了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
其次,我们大力推进了耕地的改良和治理工作。
通过实施土壤改良工程,加强
了对土壤的调理和保护,有效改善了土壤结构和质量。
同时,加强了对土壤污染和退化的治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效减少了土壤污染的风险,提高了土壤的肥力和生产力。
另外,我们积极开展了耕地的保护性耕作和生态修复工作。
通过推广保护性耕
作技术,减少了耕地的退化和水土流失现象,有效改善了土壤的水分和养分状况。
同时,加强了对耕地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最后,我们加强了对耕地质量建设工作的宣传和推广。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
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广大农民对耕地保护和管理的意识,增强了他们参与耕地质量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技术,不断提高了我国耕地质量建设的水平和能力。
总的来看,我国耕地质量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耕地质量建设工作的投入和支持,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我国耕地质量建设取得更大的成就,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土资源部关于提升耕地保护水平全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关于提升耕地保护水平全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土资源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2.06.29•【文号】国土资发[2012]108号•【施行日期】2012.06.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土资源部关于提升耕地保护水平全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10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部机关各司局: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是优化利用土地资源、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有效途径,也是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的重要职责和任务。
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耕地保护的方针政策,综合采取行政、工程、技术等措施,在稳定耕地数量的同时,注重质量管护,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全国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提供了有力保障。
但一些地方对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提升耕地持续增产保障能力的综合措施还需进一步加强,管护制度和工作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耕地数量管控、质量管理和生态管护的有关要求,进一步丰富耕地保护内涵,提升耕地保护水平,全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严格管控优质耕地(一)将优质耕地划入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准后三个月内,要按照《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和有关要求,完成基本农田划定工作。
要综合运用土地变更调查、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落到实地,划定边界,设立标志,统一编号,落实到户。
编制基本农田保护相关图件和表册,逐片(块)落实数量、质量等级和保护责任信息,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及时完善和更新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土地变更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
大力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
大力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摘要】本文通过对耕地质量现状的分析,探讨了耕地保护与提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政府政策支持和社会参与被视为推动耕地保护与提升的关键因素。
结论部分提出了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路径,并给出了未来发展建议。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深入了解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重要性,以及政府和社会应当如何共同努力,促进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关键词】耕地质量保护、耕地质量提升、政策支持、社会参与、路径、未来发展建议、耕地现状分析、耕地保护的重要性、耕地质量提升的必要性、背景介绍、问题意识。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耕地资源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耕地质量的下降、耕地面积的减少、土壤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给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带来了巨大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力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显得至关重要。
耕地质量的下降已经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土壤退化、污染等问题不仅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还会对粮食品质和安全产生负面影响。
而耕地面积持续减少更加剧了粮食产量的不稳定性,使粮食供应面临严峻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农民在耕地上开展非农产业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这不仅导致了耕地面积的减少,还使得耕地质量受到了破坏。
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
要想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大力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势在必行。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保护好我国宝贵的耕地资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粮食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1.2 问题意识在当前社会背景下,耕地质量日益受到关注。
问题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耕地面临的环境压力不断增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发展,耕地受到污染和破坏的风险不断上升,土壤质量逐渐下降,影响农作物生长和粮食产量。
二是农业生产方式亟待转变。
传统的耕种方式对土壤的消耗严重,容易造成土地劣化和耕地质量下降。
正本清源,看耕地质量
正 本清源 ,看 耕地质量
曹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 王洪波 程 锋
当前 ,耕地 质 量 问题 凸显 ,备受 多方 关 注 。究 其根 本 原 因 ,一个 重 要方 面 是 耕 地质 量概 念 内涵不
统一 、不 科 学 。 没有 科学 的思 想 观念 ,就 没 有 正确
保耕地质量有提升,环境有改善 。
持耕地数量质量并举仅是手段,提高耕地产能才是最
终 目 。多年 来 ,我 国通 过实施 最严格 的耕地保 护制 标 度 ,有效遏 制 了耕地 数量快 速下 降的趋 势。在耕 地面 积基 本稳定 的前提 下 ,着 力提高耕 地质 量 、提升 耕地 产能才是保 障国家粮食安全 的根本途径 。 在 工 业 化 、城 镇 化 的 进 程 中 同 步推 进 农 业 现 代 化是 当前 和 今 后 一 个 时 期 的 战 略 任 务 。 发 展 现 代 农 业 、提 高 农 产 品 的 国 际 竞 争 力 ,必 须 把 稳 定
以数量 为前 提 的耕 地 保护 观 。
以 产 能 为 核 心 的 耕 地 质 量 观
耕 地 产能 由耕 地 的数 量 和质 量 共 同决 定 。耕 地 质 量是耕地 所处的光 温 、降水 、土壤 、农 田基础 设施 条件等 状况 的综合反 映 ,体现 了耕 地的产 能状况 。坚
耕 地 如 果 不及 时 培肥 地 力 ,不 能 科 学合 理 利 用 ,那 么土 地 整 治效 益 仍然 难 以 发挥 。 因 此 ,耕地 使 用 者 应 当合 理 利用 耕地 ,采 用有 利 于 保 护和 提高 耕 地 质 量 的耕 作技 术 ,科 学 合理 施 肥 ,安 全 使 用农 药 ,确
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措施和建议(应用对策)第一节建立基本农田保护机制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成果在耕地保护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不仅反映了耕地的数量的多少,而且反映了耕地质量的优劣,反映耕地不同层次的粮食生产潜力,是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和基本农田建设的重要依据,为建立基本农田保护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依据耕地质量等级核算成果可以确定基本农田的平均等别和产能情况,对产能单产高和较高的进行针对性特殊保护;在满足上级规划下达的基本农田数量指标的情况下,产能单产低的可划入一般农田。
第二节推进土地整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越来越大,通过土地整理等方式增加建设用地满足城镇发展的需求。
根据对浙东南沿海港区个别县市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成果的分析,主要被占用的耕地位于城镇周边,利用等别主要为7-10等,面积大约为67606公顷,其中利用等7等和8等面积大约为25234公顷,该等别地位于当地是属于产能较好的地类,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成果工作反应了耕地质量的变化情况,揭示了耕地增产的潜力差异,可作为确定土地开发整理重点区和示范区的依据,同时为土地开发整理前后的效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一)确定土地开发整理区域土地开发整理重点区域的选择,需要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布局和潜力调查等进行系统分析。
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成果提供了耕地可实现产能的分布、面积及其变化趋势。
其中,中低产田面积较大的区域理论上可以考虑最为土地开发整理的重点区域。
(二)合理选择与安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耕地理论产能反应了自然质量等状况对耕地产能的影响,如坡度,土壤质地,灌溉条件,有效土层厚度等,同时也是土地开发整理中的限制因素。
正对不同地块的限制因素,合理选择与安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以及在针对限制性因素采取重要手段和技术方法,以保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发挥最大收益。
第三节落实占补平衡依据《国务院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2004]28号文件、国土资源部第33号令《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指出,要严格执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补充耕地数量和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按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降低的原则,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和办法,将补充的耕地数量、质量与被占用地等级挂钩进行折算,实现耕地占补数量和质量平衡。
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技术要求
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技术要求说到耕地保护,大家可能都觉得这事儿离自己挺远的。
谁会关心农田是不是被乱垦乱种,土地质量到底好不好呢?可是,说真的,咱们每个人其实都跟这片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你看,天天吃的饭、喝的水,甚至那些水果蔬菜,哪一个不是靠这片土地产出的?土地可是我们吃饭的“根基”,如果它不行了,咱们的生活也就受影响了。
别觉得这事儿没啥大不了,大家日子一天天过,谁也不能忽视这点——耕地保护,真得重视!先说耕地保护。
要是说这片土地是一棵大树,那么耕地保护就是给这棵大树浇水施肥,保持它的健康,才能结出好果实。
不然,若是让一些人乱垦乱耕,或者肆意滥用农药化肥,土地肥力逐渐降低,最终就变成一片沙漠。
那可就麻烦了!想想看,咱们的农田本来就不多,稀稀拉拉的,万一真给搞坏了,粮食还得从国外进口,哪天一旦出点状况,粮食就涨价,到时候谁吃得起饭?很多人可能觉得,土地不就是种地用的嘛,保护它能有什么难?其实呢,这里面的学问可不少。
你别看现在很多地方的土地看上去还挺不错,背后可都是一群农技专家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默默地为这片土地产生的“质量”而努力。
比方说,耕作方式的选择、灌溉的水源管理、土壤的酸碱度、作物的轮作……这些小细节,真的是关乎土地健康的大问题。
你要知道,土壤里可是有成千上万种微生物的,他们就像是一群“土壤小保镖”,如果咱们不小心用错化肥或者过度耕作,土壤里的这些“保镖”就会受到伤害,甚至消失。
没有了这些微生物,土地自然就越来越贫瘠,长期下去,土地的产能下降,种出来的粮食质量也大不如前。
所以说,耕地保护不是光靠种菜的农民朋友们努力,背后得有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和措施支撑。
咱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保护好耕地呢?要摒弃那种“多耕多收”的观念,咱们可不能为了眼前的小利就去牺牲土地的健康。
啥叫“眼前的小利”?就是为了追求短期的丰收,拼命往土地里加肥料、农药,把本该有的自然循环搞得乱七八糟。
要知道,这可不是治标不治本,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耕地质量等别提升1等产能指标
耕地质量等别提升1等产能指标一、耕地质量等别提升的重要性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而耕地质量等别是评估耕地肥力和适宜程度的重要指标。
提升耕地质量等别不仅能够增加粮食产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还能够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因此,耕地质量等别的提升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我国耕地质量等别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耕地质量等别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质量下降由于长期的过度耕作、不合理化肥使用和土壤退化等原因,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壤质量逐渐下降。
这导致了植物的生长受限,产量下降,给农民增加了经济负担。
2. 土地污染工业、农业和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对土壤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这种污染不仅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了障碍,也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
3. 耕地面积减少受城镇化进程的影响,我国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这使得每块耕地承担更多的粮食供应责任,给耕地质量提升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4. 农业生产模式单一我国农业生产模式长期以来主要依赖化肥、农药和机械化,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这种单一的农业生产模式对耕地质量的提升造成了一定的制约。
三、耕地质量等别提升的措施为了提升耕地质量等别,并改善农业生产状况,可以采取如下措施:1. 实施科学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粮食产量。
农民应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养分状况,科学施行有机肥、矿质肥和微量元素肥等,确保作物充分吸收养分,提高产量。
2. 推广绿色种植技术绿色种植技术包括有机种植、生物防治、水肥一体化等,能够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推广这些技术可以改善耕地质量,提高耕地的产能。
3. 反刍养殖与农牧循环反刍动物的粪便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施入农田,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增加,提高土壤肥力。
而农牧循环可以将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有效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4. 加强土地保护加强土地保护,严禁非法占用耕地,加大对土地农业功能的保护力度。
富锦市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评价研究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作W光I 富锦市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谇价研究□莫璨姜涛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评价工作区别于以往耕地质量等别评价,新增了耕地产能评价的内容,是以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为引领,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为导向,进一步完善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评价指标体系,掌握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现状情况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本文以富锦市为研究区,探讨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评价工作的方法与结果,为全省耕地保护、占补平衡提供一定的对策建议。
一、研究区概况富锦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三江平原腹地,松花江下游南岸,西部略高,中部低洼平坦,系属典型的沼泽低平原地貌;全市全年平均日照2427.3小时,年降水在500 至600毫米之间,无霜期为144天。
土壤类型多样,有7 个土类,即暗棕壤、白浆土、黑土、草甸土、沼泽土、泥炭土、水稻土。
富锦市境内有松花江、七星河等多条河流。
富锦市是传统农业大市,是重要的国家商品粮基地,国家重点开发市县之一,“粮都富锦”是我省著名的北大仓。
农业为富锦市的第一产业,2016年农业生产总值为514801万元。
富锦市土地总面积82.3万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约59.6万平方千米,约占富锦市总面积的75%,耕地土质好,农业基础稳固。
二、评价内容与过程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评价工作内容包括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调査及评价,确定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评价指标体系,划分评价单元,分别开展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的调查工作,计算得到耕地质量指数和耕地产能指数,划分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的等别再进行校验,最后进行成果的汇总与验收工作。
并针对评价结果,提出对策建议。
三、评价体系与方法本次黑龙江省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评价工作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值由省内统一确定。
在充分考虑黑龙江省气候、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水资源空间分布、土壤健康状况等因素的基础上,同时结合黑龙江省土地利用变化、粮食生产的实际情况及区域特点,初步构建全省耕地质量评价评价指标体系。
耕地生产能力耕地质量与其提升
1. 土地评价与土地生产能力评价方法介绍
1.1.1. 1951年,财政部查田定产,对全国耕地评定等 级;间接反映耕地质量与产能。
1.1.2 1981年开始,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依据土壤 的主要养分水平对土壤肥力状况做过评价及定级; 单纯的土壤肥力分级不能反映耕地质量及其产能。
1.1.3 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期,中科院/综考会编制 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建立了土地潜力评价系 统。与美国农业部评价系统类似:类/型; 评价突 出土地资源条件对生产的适宜和限制性,但不涉 及产量。
在修正黄秉维等人提出的作物光合生产潜力测算模型的基础上测算了全国16种主要栽培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作为全国农用地分等的国家参数的基础种指定作物的农用地自然质量分值反映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田间工程和土壤条件
耕地的生产能力、质量与质量提升
内容 1.土地生产能力评价方法 2.农用地质量-产能-产量关系;
1.1.9 1989年8月,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制定了 《农用土地分等定级规程》(征求意见稿), 并在选择了7个试点县进行了农用地分等定级工 作。基本思路:光温潜力为基础逐级订正分等。
1998年,在总结试点县经验的基础上,国 土资源部提出了《农用土地分等定级规程》 (讨论稿)。 浙、豫、陕、川、蒙、桂、新等 地根据该讨论稿,组织开展了农用地分等定级。
1985
1990
1995
2000
4500
y = 65.252x - 126634
R2 = 0.8845 4000
3500
3000
2500 1985
小麦单产变 化
1990
1995
2000
5500
y = 67.193x - 129454
耕地质量等别提升1等产能指标
耕地质量等别提升1等产能指标耕地质量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直接关系到粮食产量和农产品质量。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提高耕地质量等别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如何提升耕地质量等别,进而提高农田的产能指标。
保护耕地是提升耕地质量的基础。
耕地保护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政府应加强对耕地的保护管理,完善土地利用政策,严格限制非农用地的占用,加强对耕地的监测和评估,确保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
改善土壤肥力是提高耕地质量的关键措施之一。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土壤肥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通过科学施肥、合理轮作和绿肥覆盖等措施,可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养分供应能力,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从而提升耕地质量等别。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也是提高耕地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良好的水利设施能够改善土壤湿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强农田的抗旱能力。
加强农田排灌工程建设,修建水利灌溉设施,改善田间排水条件,合理利用水资源,将有助于提升耕地质量等别,提高农田的产能指标。
科技进步也为提升耕地质量提供了新的途径。
利用现代农业技术手段,如精准施肥技术、遥感监测技术、无人机应用等,可以实现对农田的精细管理,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率和产出质量。
同时,推广先进的农业机械装备,提高农田作业效率,减少对土壤的损伤,也是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是提高耕地质量的长远之计。
通过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培养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农业人才队伍,可以不断提高农田管理和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的水平,进一步推动农田的产能指标提升。
提升耕地质量等别是实现农田产能指标提升的关键环节。
保护耕地、改善土壤肥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动科技进步和加强人才培养,是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举措。
只有通过综合施策,才能实现耕地质量等别的提升,进而提高农田的产能指标,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耕地产能工作报告
耕地产能工作报告标题:年度耕地生产能力分析及提升工作报告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仁:一、前言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司深入贯彻国家关于耕地保护与高效利用的政策精神,以提高耕地产能为核心目标,积极推进耕地质量提升和农业生产现代化进程。
本报告旨在总结过去一年内我司在耕地产能提升方面的工作成果,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未来改进和发展方向。
二、工作回顾与成果展示耕地基础建设:完成了XX亩农田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包括水利设施优化、土壤改良、田间道路改善等,有效提高了耕地的抗旱排涝能力以及机械化作业水平。
实施了精准施肥和节水灌溉项目,通过科学化管理手段,提升了单位面积的粮食产出效率,同比去年增长XX%。
技术创新与应用:引进并推广高产优质农作物新品种,结合现代农业种植技术,显著提升了作物单产和品质。
利用遥感监测、大数据分析等科技手段,实现耕地资源动态管理和精准施策,进一步挖掘了耕地潜力。
耕地保护与生态修复:加强土地休耕轮作制度实施,保护和恢复土壤肥力,遏制土壤退化现象,使部分低产能耕地逐步恢复生机。
推广绿色生产模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了生态环境与耕地产能双赢。
三、存在问题与挑战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制约耕地产能提升的问题,如部分区域的农田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新技术推广普及度不高,土壤污染治理尚需加强等。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与展望持续加大农田基础设施投入,特别是农田水利和信息化设施建设;进一步深化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坚持绿色发展路径,强化耕地质量保护与生态修复工作,打造绿色可持续的现代农业体系;加强政策引导与激励机制建设,调动各方积极性,共同促进耕地产能持续稳定提升。
综上所述,我们将在巩固既有成效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完善耕地生产能力提升的新思路、新模式,努力为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敬请各位领导审阅指导,我们将根据反馈意见,调整优化工作策略,确保新的一年耕地产能提升工作更上一层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概述: 认识耕地质量建设的重要意义
经过长期努力,在中国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 制度下,耕 地 数 量 减 少 过 快 的 势 头 得 到 有 效 遏 制。 在耕地数量基本稳定的前提下,着力提高耕地质量、 全面提升耕地持续增产能力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的根本途径。然而在耕地质量内涵的理解上,仍存 在误区,即将“耕地质量”等同于“土壤肥力”,片面 地认为耕地质量的提高主要靠培肥地力来解决,忽 视了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带来的耕地产能提高。 因此,有必要讨论正确理解耕地质量内涵。只有对 耕地质量内涵有一个全面科学地认识,才不致于出 现耕地质量管理上出现的越位、缺位、错位现象,才 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耕地持续增产能力的全面 提升。 1. 1 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是维护国家粮食 安全的基础
杨邦杰等: 论耕地质量与产能建设
3
2. 3 以健康为保证的耕地质量观 只有健康的耕地才能确保农产品生产基础的健
康,只有农产品生产基础健康和农产品生产、加工环 节健康,才能确保从地头到餐桌的安全。耕地健康 状况是耕地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依据土地有益元 素、有毒有害元素和有机污染物含量水平等可以综 合评定土地的健康状况。目前,中国已开展了 160 万平方千米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初步完成了 中国中东部主要农耕区的国家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 评估。应用该成果,可以指导耕地质量建设和耕地 污染防治,确保绿色的耕地产能。 2. 4 以用养为基础的耕地质量观
在全国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的基础上,开展土地质 量地球化学监测,及时掌握土地健康营养状况。
因此,树立科学的耕地质量观,有利于正确理解 和深刻认识耕地质量的内涵,有利于切实理顺耕地 质量管理各项工作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合理分解耕 地质量管理的各项工作任务。各相关部门应通力合 作,互相配合,共同推进耕地质量建设工作。
自 2004 年以来中国粮食总产连续八年增产,单 产和总产再创历史新高。总结 2011 年粮食“八连 增”的主要 原 因,首 先 是“政 策 实、科 技 硬、服 务 好、 人积极”的 作 用。 然 而,中 华 民 族 几 千 年 的 精 耕 细 作,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财富; 科技进步,改革了传 统的农业生产,生物技术、良种培育、农机装备、新型 肥药等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对促进粮食丰收和稳 定增产起到了关键作用。
2012 年中央 1 号文件明确要求: “全面提升耕 地持续增产能力”; “开展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 示范建设,集中力量加快推进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 田建设”; “占用耕地建设重大工程,要积极推行'移 土培肥'经验和做法”; 要“继续搞好农地质量调查和 监测工作”。这 为 进 一 步 加 强 耕 地 质 量 建 设 和 管 理,全面提升耕地持续增产能力指明了新的努力方 向和奋斗目标。
2 树立科学的耕地质量观
要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升耕地持续增产能力, 首先必须正 确 理 解 和 认 识“耕 地 质 量 ”的 概 念 和 内 涵。当前,对“耕地质量”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农 业部门关注耕地质量,侧重土壤肥力管理、用地养地 措施; 环保部门关注耕地质量,突出土壤环境状况、 面源污染防控; 国土部门关注耕地质量,着眼于耕地 产能的保护、建设和提升。
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努力实现农业现代 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任务。发展现代农 业、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把稳定和提升农业综合 生产能力建立在耕地布局稳定、适宜机械化生产经 营、能抗御自然灾害的牢固基础上。通过大力开展 土地整治,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实现田块规 整、设施齐 全,高 标 准 建 设、高 素 质 维 护,不 断 提 升 “田 块 标 准 化、水 路 网 络 化、生 产 机 械 化、经 营 规 模 化、区域特色化、景观生态化”的高标准基本农田比 重,这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保障。 2. 6 以监管为手段的耕地质量观
第 12 卷 第 1 期 2012 年 2 月
中国发展 China Development
Vol. 12 No. 1
Feb. 2012
1
论耕地质量与产能建设*
杨邦杰1 ,郧文聚2 ,程 锋2
( 1. 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北京 100011; 2.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北京 100035)
摘 要: 多年来,中国通过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耕地数量快速下降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在耕地面积 基本稳定的前提下,着力提高耕地质量、提升耕地产能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该文论述了耕地质量的 内涵与提升耕地产能的主要措施。
从提升耕地产能来看,土地整治是挖掘有效耕 地生产潜力的重要途径,因为再好的生产技术、政策 保障、科技服务只能为挖掘和释放产能服务。粮食 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工程 措施和合理利用,不断提高耕地质量来实现。
此外,土地整治通过对农田布局的调整还能为 使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品种打造良好的基础平台。 可以说,农业现代化与工程技术化密切相关,要用工 业化的办法来推动农业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 把“车间”建设好,这个车间就是“农田格局”。农田 格局的调整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条件,农业 基础设施建设是运用现代农业技术、装备的前提条 件。所以,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将农田整治摆在首要 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够发展“良田、良种、良法”相 互结合、互相促进的现代农业。
从耕地资 源 科 学 技 术 发 展 的 新 观 点 来 看,“耕 地质量”是 一 个 比 土 壤 肥 力 研 究 范 围 更 宽、内 涵 更 综合的概念,其核心是耕地的全要素生产能力,是由 气候因素、地学因素、科技装备因素、人文因素等共
同决定的。决定“耕地质量”的地学因素里,包含土 壤学的研究内容,即土壤肥力保育、用地养地( 如图 1 所示) 。因此,提升耕地质量,不仅仅是提升土壤 肥力、提高有机质水平,更重要的是提升耕地生产能 力。这才是正确理解、认识和把握“耕地质量”概念 的实质,是科学管理耕地质量的要义。
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是治国理政、改善民生的头 等大事;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最根本的措施是施行最 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大规 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是国家粮食安全 的物质基础。
收稿日期: 2012 - 02 - 19 作者简介: 杨邦杰,全国人大常委,中国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农业 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研究员; 郧文聚,国土资源部土地整 理中心副主任,博士,研究员; 程峰,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土地评 价处副处长,博士。 * 公益性行业( 农业) 科研专项———现代农业产业工程集成技术 与模式研究项目( 200903009) 的“农田基础设施工程集成技术与模 式研究”课题( 200903009 - 2)
2011 年 9 月,温家宝总理考察国土资源部时提 出: “要充分认识资源是数量、质量和生态三者的有 机统一,在做好数量管控的同时,加强质量管理和生
2
杨邦杰等: 论耕地质量与产能建设
态保护。”长期以来,中国耕地保护始终把数量保护 和管理放在第一位,通过规划和计划的指标控制、耕 地占补平衡、土地开发整理等一系列手段和措施的 实施,使耕地数量基本维持稳定。在这种情况下,着 力提高耕地质量、全面提升耕地产能成为当前耕地 保护和管理的核心。
但同时我们要看到,在大田生产仍然是农产品 生产基本载体的阶段,耕地保护和建设具有更加基 础的保障作用。粮食实现“八连增”的八年,正是国 家采取强力措施,有效调控占、毁、调、退等耕地减少 因素,有效遏制耕地快速减少; 严格执行占用耕地补 偿制度,加 大 补 充 耕 地 力 度,大 力 推 进 土 地 整 理 复 垦,有效稳定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等级、改善农 业生产条件的八年。据国土资源部统计,“十一五” 期间,通过严格执行补充耕地以项目形式实施、建设 项目与 补 充 耕 地 项 目 挂 钩 制 度,实 现 了“占 一 补 一”,全国共补充耕地面积 2 600 万亩,做到了补占 毁有余,稳定了耕地面积; 同时,通过土地整治,建成 高产稳产 基 本 农 田 约 1. 6 亿 亩,新 修 建 沟 渠 超 过 493 万公里,建成田间道路超过 460 万公里,经过整 治的农田产量比过去增加 10% ~ 20% ,实现新增粮 食产能超过 65 亿公斤,为中国粮食的连年增产和保 障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了重要的基础作用。 1. 2 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升耕地产能是耕地保护 制度的核心,是建立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基石
耕地产能由耕地数量和耕地质量共同决定。耕 地质量是耕地所处的光温、降水、土壤、农田基础设 施条件等状况的综合反映,体现了耕地的产能状况。 耕地保护和管理实行数量质量两手并举是一种手 段,提高耕地产能才是最终目标。多年来,中国通过 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耕地数量快速下降的 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在耕地面积基本稳定的前提下, 着力提高耕地质量、提升耕地产能是保障国家粮食 安全的根本途径。
3 西南地区提升耕地质量的主要做法
以贵州、四川、云南三省为例,通过分析各省耕 地质量等级状况及土地利用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 提升耕地质量、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做法。 3. 1 贵州省耕地质量等级状况及提升耕地质量 Nhomakorabea 主要做法
贵州省地处云南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 带,是一个高差达 1 000 米以上的强烈岩溶化的高 原山地丘 陵 地 区。其 中,山 地 占 71. 34% ,丘 陵 占 20. 97% ,盆地占 7. 69% 。耕地质量总体水平偏低, 据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成果,在全国 1 - 15 等序列 中,贵 州 省 耕 地 质 量 等 别 范 围 为 7 - 14 等,平均耕地质量等别为 11. 4 等,低于全国 9. 8 等 的平均水平。
图 1 耕地质量内涵示意图
因此,在当前耕地数量基本维持稳定,大力倡导 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稳步提升耕地产能、促进粮食稳 定增产的新形势下,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 耕地质量观,实现由传统土壤肥力观向现代耕地产 能观的转变。科学的耕地质量观内涵包括以下 6 个 方面: 2. 1 以数量为前提的耕地质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