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因素

合集下载

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

2、类型:
(1)按时间,分为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
(2)按内容范围,分为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
(3)按规模,分为群体观察和个体观察
(4)按观察者身份,分为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
(5)按观察场所,分为现编辑场版p观ppt察和情境观察
14
3、观察法的实施 步骤:确定要观察的问题——制定观察计划——选择观
察内容——设计观察提纲——进行观察——观察记录的 程序和格式——观察记录的语言——观察者的反思—— 撰写观察报告
编辑版pppt
2
广义的学前期:0-6岁 狭义的学前期:3-6岁
What 共同特征和模式 3W When 这些特征与模式发展变化的时间表
Why 分析发展的影响因素
编辑版pppt
3
一生
1.新生儿期(出生------ 1个月) 2.婴儿期(1个月------ 1岁 ) 3.幼儿前期(1岁------3岁) 4.幼儿期(3岁------6岁) 5.童年期(6岁------12岁) 6.少年期(12岁------15岁) 7.青年早期(15岁------18岁) 8.青年期(18岁------30岁) 9.中年期(30岁------60岁) 10.老年期(60岁------死亡)
编辑版pppt
25
五、调查法
调查访问法
1、定义: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 儿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儿童的心理表现。
2、评价: 优点:可以得到大量丰富详实的资料 缺点:比较费时间,被调查者的报告往往不够精确
编辑版pppt
26
六、谈话法
通过和幼儿交谈,以研究他们的各种心理活动的方法。 谈话的形式可以是自由的,但内容要围绕研究者的目的 展开。
(一)理论意义

论述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

论述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

论述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学前儿童阶段是儿童成长发育中一个重要的时期,其生长和发育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环境、营养等。

通过研究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可以更好地指导他们的成长,保障其健康。

一、遗传因素在学前儿童生长发育中的作用遗传因素在学前儿童生长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儿童的身高、体重、智力等特征往往受到家庭遗传因素的影响。

通过家庭遗传史的调查可以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趋势,从而采取合适的干预措施。

二、环境对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除了遗传因素,环境也对学前儿童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健康的生活环境、良好的饮食习惯、充足的睡眠等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同时,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等也会对儿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营养对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性营养是保障学前儿童健康生长发育的基础。

适量、均衡的营养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可以促进儿童骨骼和脑部的发育,预防各种健康问题的发生。

四、充足的运动对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促进充足的运动不仅可以增强学前儿童的体质,还可以促进其生长发育。

适当的户外活动可以让儿童接触自然,增强体魄,增强免疫力,提高抗压能力,有助于性格塑造和智商提升。

五、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情感教育在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合理的情感教育可以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信心,有助于儿童全面发展。

结语学前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关乎国家的发展。

了解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并通过合理的干预措施,可以促进其健康、快乐成长。

父母、教师和社会都应该共同努力,为学前儿童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茁壮成长。

(整理)第三章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生物学因素

(整理)第三章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生物学因素

第三章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生物学因素――学习辅导第一节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本节主要内容:一、遗传力及其研究方法遗传力是指在一定时间、一定群体的某些特征(如智力)的全部变异中,可以归因于遗传差异的比率。

例如就IQ而言,遗传力就是与环境因素相比,遗传对IQ影响的比率。

研究遗传力经常使用两种方法:选择性育种及家谱研究,这两种方法是经常用来评价遗传对行为影响的主要策略。

选择性育种的研究:许多研究者通过选择性培育有特殊特质的动物(如聪明的大白鼠),来研究遗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这种特质的个体差异。

根据实验研究,屈赖恩认为老鼠走迷宫的能力具有明显的遗传效应。

使用类似的方法,研究者发现,遗传对老鼠、鸡的活动水平、情绪、攻击性及性驱力等特质也都有非常大的影响。

家谱研究: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研究,行为遗传学者通常使用家谱研究的方法。

典型的家谱研究,是将同一家庭中的每个人加以比较,分析他们在一个或多个行为特质上的相似程度。

如果某一特征(如IQ)是由遗传决定的,则血缘关系的近、疏会决定家庭成员间在这一特征上的相似性。

借助这种方法,英国遗传学家高尔顿从英国的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等名人中选出977人,调查他们的亲属中有多少名人,并选取相同数量的普通人作为对照组。

他们的研究发现,名人的亲属中有332人也同样出名,而对照组的亲属中只有1个名人。

高尔顿由此认为,两组群体出名人的比率相差如此悬殊,证明能力是由遗传决定的。

家谱研究的另一种方法是对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的研究。

研究者将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的某些个性与行为特征的差异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发现,不同的心理特征受遗传影响的比率是不同的。

二、遗传对气质、人格的影响1. 气质遗传的可能性气质是由神经类型决定的个体在情绪反应、活动水平、注意和情绪控制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体差异。

个体间的气质差异有其生物学基础,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并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

以动物为研究对象的选择性育种研究指出,动物的活动量、恐惧以及社交能力等气质特质,有很强的遗传倾向。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具有显著的个体差异。

不同儿童在社会性发展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其次,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呈现出逐渐发展的趋势。

在学前阶段,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表现为从自我中心到他人中心、从相互影响到相互合作的发展过程。

最后,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具有较大的塑造性。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阶段是儿童形成社会性行为与交往能力的关键时期。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多个方面。

首先,家庭因素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家庭环境中的亲子关系、父母的教养方式以及父母的社会交往能力等都会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产生影响。

例如,父母与孩子的良好亲子关系能够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而父母过于溺爱或过分控制儿童则可能对社会性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幼儿园环境也是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幼儿园中,儿童与其他儿童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往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幼儿园环境能够提供给儿童丰富多样的社会交往经验,促进他们的社会性发展。

再次,个体因素也会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产生影响。

学前儿童的性格特点、智力水平和语言能力等都会影响其社会性发展。

例如,外向性格的儿童更容易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而内向性格的儿童则可能对社会性发展稍显困难。

除了以上因素,社会文化环境也是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会存在差异。

例如,个人主义文化注重个体的独立和自主性,而集体主义文化则更注重合作和团队精神。

这些文化背景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产生影响。

总结来说,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是儿童在幼儿园前逐渐形成社会性行为与交往能力的过程。

家庭因素、幼儿园环境、个体因素和社会文化环境等都会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了解这些影响因素,能够帮助家长、教师和社会为学前儿童提供有利于他们社会性发展的环境和支持。

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

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

他律性 (对父母、教师的绝对服从)
具体性 (外在行为及结果)
从无到有 (1岁以后)
小 班 : 文 明 礼 貌 教 育
小 班 : 文 明 礼 貌 教 育
中班:自我服务能力
中班:自我服务能力
大班:初步爱的教育
大班:初步爱的教育
➢ 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品德形成规律进行教育; ➢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 注重品德教育的随机性; ➢ 做到“时时使德育,处处是德育”; ➢ 优化群体环境; ➢ 密切幼儿园、家庭以及社会三者之间的关联;
理 发
讲给自己听的自言自语
展 的
➢ 游戏模仿性较强

看到别的小朋友玩什么,自己就玩什么

➢ 游戏兴趣重在游戏过程,规则意识淡薄
持续时间短,都要当司机
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帮助幼儿确定游戏主题,培养游戏的目的性 选择适当的游戏材料 教师可直接参加游戏,扮演角色,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加强幼儿合作意识教育 培养良好的游戏习惯
酱时,他碰倒了一个杯子,结果杯子倒下来打碎了。
皮亚杰对每个对偶故事都提两个问题: 1.这两个小孩是否感到同样内疚? 2.这两个孩子哪一个更不好?为什么?
欧洲有个妇人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 一种药能救她,就是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镭。制造 这种药要花很多钱,药剂师索价还要高过成本十倍。他花 了200元制造镭,而这点药他竟索价2000元。病妇的丈夫 海因兹到处向熟人借钱,一共才借得1000元,只够药费 的一半。海因兹不得已,只好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快要 死了,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欠。 但药剂师说:"不成,我发明此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兹
中 班
➢ 游戏内容日益丰富,游戏目的性增强

第二章:第三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

第二章:第三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

(二)自我意识的三个方面
自我 认识
自我 意识
自我 意识 自我 评价
1.自我认识
(1)通过研究自我认识、防御性行为和行为适应三者之间的关系, 得出以下结论: ①凡是被试的自我意识与其本身的实际情况愈相接受,他所表现的知觉 防御现象愈少。 ②凡是被试的自我意识与其本身的实际情况愈相接受,他的行为适应愈 良好。 ③凡是被试的行为适应愈良好,他所表现的防御性现象愈少。 (2)学前儿童认识自己的途径: ①根据成人的评价和态度认识自己。 ②在与他人的比较和交往中认识自己。 ③在分析自己的行为结果中认识自己。 当儿童对自己的人士被歪曲时,就会影响他们的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观。
3.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的发展必须体现在自我调节方面,个体不仅要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 己,还要根据环境的作用促进原有的心理状态发生变化并有创新,以适应和改造 外界环境的变化。 有了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又善于在各种动机冲突或挫折情境中调 整自己的活动、情感态度和动作行为,这样的学前儿童才能逐渐形成良好的个 性,保持心理的健康。
2.罗杰斯的观点 (1)自我概念包括个体的知觉、意见、态度、价值观等,它是主
观的,个体对自身的认识未必与自己的客观情况向符合。 (2)个体时时都以自我概念作为评价自己处事待人的经验,如若 经验与自我概念不符,就会产生焦虑和情绪困扰。 (3)自我概念和理想的自我之间的差异代表了个人心理适应的一 个指标,两者越接近,个体的适应就越好,心里就越健康。
(3)对挫折的适应和调整 ①减轻动机冲突或挫折带来的
困扰和不安。 ②使人达到自我完善、自我实 现的境界。 ③主体对环境的改造,克服不 利因素。 ④正视现实,承认挫折,以积 极的态度迎接新的挫折。
二、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讲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讲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讲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社会性发展在学前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儿童的早期阶段,他们开始接触不同的社会环境,并逐渐建立起与他人的联系,形成对社会的认知和情感。

这一发展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学校、同伴以及个体特质等。

家庭环境家庭是学前儿童最主要的社会化环境,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家庭成员的互动等都会对儿童产生影响。

父母之间的关系是否和睦、对儿童的教养方式等都将影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亲社会行为的形成。

学校环境学校是另一个重要的社会化环境,学前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儿童的社交能力和情感发展。

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素质、班级氛围、教学方法等都会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适当的教育活动和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儿童学会分享、合作、尊重他人等重要的社会技能。

同伴关系同伴关系对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也起着关键作用。

与同龄伙伴的互动可以促进儿童学习社会化技能,比如沟通、协作、分享等。

同伴间的友谊关系还可以提升儿童的自尊心、自信心和逆境应对能力。

个体特质除了外部环境,学前儿童个体特质也会影响其社会性发展。

个体的性格特点、情绪管理能力、认知发展水平等都会对儿童的社交行为产生影响。

有些儿童天生更善于与他人相处,而有些儿童可能需要额外的支持和指导。

综上所述,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受到家庭、学校、同伴和个体特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

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家长、教师和社会都应该共同努力,为儿童提供良好的社会化环境和支持。

只有这样,学前儿童才能健康成长,逐渐融入社会,成为有责任感和爱心的公民。

学前儿童社会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学前儿童社会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学前儿童社会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社会发展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尤其是对学前儿童的社会发展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有助于更好地引导儿童的成长和教育。

学前儿童阶段是孩子在社会环境中接受教育的重要时期,社会环境的影响对他们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影响学前儿童社会发展的因素。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影响学前儿童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和家庭亲子关系都会对孩子的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父母的教育理念、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关系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社会行为和价值观。

幼儿园和学校环境幼儿园和学校环境也是影响学前儿童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这里不仅是孩子接受知识和技能的场所,更是他们进行社交互动、学会分享和合作的重要舞台。

老师的教育方式、同伴关系、学习氛围等都会影响到孩子的社会发展。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一个更加宽泛的概念,包括社会文化、社会价值观等方面。

孩子所处的社会环境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社会发展。

不同文化背景的孩子接受到的社会影响也会有所不同,这需要教育者根据孩子的背景特点进行差异化教育。

个体因素除了外部环境因素,个体内在因素也对学前儿童的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孩子的性格特点、认知发展水平、兴趣爱好等都将影响到他们的社会行为。

因此,教育关注的不仅是外部环境的塑造,更需要关注个体的内在特点。

综上所述,学前儿童社会发展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家庭环境、幼儿园和学校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个体因素都会共同影响到孩子的社会发展。

教育者需要全面考虑这些因素,制定出更科学有效的教育方针,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征和影响因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征和影响因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征和影响因素学前儿童是指3到6岁之间的孩子,这个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阶段,儿童会经历许多心理的变化和发展,具有一些特征和特点。

同时,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也受到一系列的因素影响。

本文将探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以及影响因素。

首先,学前儿童的思维方式是比较特殊的。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建立自己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能够通过观察、模仿和实验来探索周围的世界。

他们的思维是具体的、直观的,他们更善于观察和模仿。

他们还容易陷入片面、片段的思维方式,缺乏整体性思维。

其次,学前儿童情绪变化较为频繁。

在这个阶段,儿童经历了许多情感的起伏和变化。

他们会表现出兴奋、好奇、喜悦等积极情绪,也会出现焦虑、恐惧、愤怒等消极情绪。

他们还会表现出情绪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情绪的反应较为强烈。

此外,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和认知能力在不断增强。

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会区分自己和他人。

他们能够以自己为中心思考问题,但仍然缺乏客观全面的认知能力。

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思维容易跳跃,对事物的理解也较为片面。

最后,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和人际交往能力开始发展。

他们在这个阶段会逐渐离开家庭环境,与其他儿童和成人接触。

他们会通过游戏和交流来增强自己的社会性。

他们初步形成了部分的社会角色意识,可以与其他人进行简单的沟通和合作。

首先,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家庭是儿童最主要的社会环境,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氛围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家庭中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关系、家庭教育方式,对学前儿童的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和社会性发展都有影响。

其次,学前教育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前教育为儿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使他们能够在游戏和学习中获得发展。

学前教育中的教师和同伴关系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此外,社会环境也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例如,媒体和电子产品的普及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随着生理的成熟,它对心理活动的制约和局限作用渐渐减少,
心理活动的主动性逐渐增长。
h
6
(四)从零乱到成体系
◈ 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零散混乱的,心理活动之间缺乏有机联 系,而且非常容易变化。
◈ 儿童心理活动的方向是心理活动逐渐组织起来,形成整体, 有了系统性,有了稳定的倾向,出现了个人所特有必过分担心,只要耐心等待就会发现,这是孩子 在前进中的倒退,他再酝酿着新的发展。
h
4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
(一)从简单到复杂 ◈ 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只是非常简单的反射活动,以后越来 越复杂化。
1.从不齐全到齐全
2.从笼统到分化
(二)从具体到抽象
◈ 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非常具体的,以后越来越抽象,越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基本特点
h
8
一、发展的高速度
◈ 变化迅速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明显的特点,也是学前儿 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之一。
h
9
二、发展的不均衡性和整体性
(一)发展的不均衡性 ◈ 儿童心理活动发展不是等速前进的。 1.不同阶段发展的不均衡性 2.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均衡性 3.不同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h
1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总趋势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基本特点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活动和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h
2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总趋势
h
3
一、学前儿童心理变化的进步性方向
◈ 学前儿童心理变化的特点是它的进步性。 ◈ 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偶尔也出现短时的停顿,或类似倒退的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在学龄前阶段,通过与他人互动、交往和沟通,逐步建立起对社会规范、价值观念和人际关系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逐渐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建立起基本的人际关系,培养社会情感和行为能力。

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下面将简要阐述几个重要的因素。

家庭环境家庭是儿童最早接触到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直接影响着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父母的行为举止、家庭氛围、家庭教育方式等都会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亲子关系的稳定与和谐、父母的情感关怀和支持、父母对儿童的引导和榜样作用,都是塑造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同伴关系在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中,同伴关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与同龄伙伴的互动交流,孩子们学会了分享、合作、互助和竞争,培养了他们的社会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

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儿童建立自信心、独立性和团队意识,对社会性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学校教育学校是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环境。

学校提供了孩子们与师生、同学们交往的场所,促使他们学会尊重他人、遵守规则、合作互助。

学校教育在培养儿童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协作能力、社交技能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外部社会环境外部社会环境也会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产生影响。

社会文化背景、媒体信息、潜移默化的社会规范等都会影响儿童对社会的认知和理解。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接触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将对其社会性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层次的过程,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家庭、同伴、学校和外部社会环境等均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家长和教育者应当重视这些因素,积极引导儿童健康成长,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1. 引言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是儿童人际交往、情绪表达和行为习惯形成等方面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与他人建立联系,学会合作、分享和关注他人的感受。

社会性发展是儿童综合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2.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学前儿童在家庭中观察到的家长、父母或照顾者的行为和互动方式,对他们的社会性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个温馨、支持性和富有互动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培养儿童的社交技能,使他们学会分享、合作和关心他人。

3. 同伴关系同伴关系也是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与同龄儿童的互动和交往能够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交技能的发展。

通过与同伴玩耍、合作和分享,儿童能够学会与他人进行沟通和协调,了解彼此的感受和需要。

4.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也对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

在学校中,儿童通过参与各种集体活动和课堂互动,培养了解决冲突、合作和分享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学会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5. 社会文化背景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还包括社会文化背景。

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对待社交互动和表达情感的方式存在差异。

文化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在一些社会中,鼓励儿童表达情感和参与社交互动,而在其他社会中,更注重儿童的独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6. 媒体和技术媒体和技术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也有一定影响。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儿童更容易接触到各种媒体内容,例如电视、电子游戏和社交媒体。

这些媒体内容和互动环境可能会影响儿童对社交互动的态度和行为习惯。

因此,儿童使用媒体和技术的方式和频率也可以影响他们的社会性发展。

7. 总结综上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涵盖了家庭环境、同伴关系、学校教育、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媒体和技术等方面。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产生综合影响。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哪些因素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哪些因素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哪些因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在与他人相处和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态度,是构建一个良好社会关系的基础。

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家庭环境到学校教育都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家庭因素1.家庭氛围:家庭氛围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能够促进儿童积极向上的社会行为。

2.亲子关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是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

父母的行为和态度会直接影响孩子的社交行为。

3.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教育方式也会影响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父母的教育方法和态度会塑造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学校因素1.学校氛围:学校氛围对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友好和融洽的学校环境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往和合作。

2.老师教育水平:老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方式也会影响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素质高、教学水平好的老师能够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3.学校教育资源:学校的教育资源和环境也是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学习资源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技能和交往能力。

社会因素1.同伴关系: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往往受到同伴关系的影响。

良好的同伴关系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和友谊。

2.社会文化背景:社会文化背景也会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产生影响。

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会塑造孩子的社会交往方式和态度。

其他因素除了以上因素外,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还受到个人性格、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影响。

个人性格、自信心、责任感等也会对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教育者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前儿童健康、积极地发展社会交往能力。

这对于孩子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哪些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哪些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哪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在亲子、同伴、教师等交往中逐步形成的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这一阶段的发展对儿童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都具有重要影响。

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交往经历和个体差异等。

以下从不同角度探讨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家庭环境家庭是学前儿童最主要的成长环境,对其社会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的教育背景、家庭氛围、家庭关系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父母的爱心、尊重、支持和引导能够培养儿童的社会情感和人际交往技巧,平和温暖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儿童自信、合作、友好地与他人互动。

学校教育学前教育机构是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场所,在幼儿园和托儿所,孩子接触到更多的同龄伙伴和老师,学会与人相处、分享和合作。

良好的学校环境和教师的专业引导能够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协作能力和社交技巧。

交往经历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也受到其日常交往经历的影响,包括与同伴的互动、参与集体活动、承担个体责任等。

在与同龄伙伴的互动中,孩子学会分享、倾听、尊重他人,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这些经历对其社会性发展至关重要。

个体差异每个学前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其性格、兴趣、情绪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个体差异也会影响其社会性发展。

一些孩子可能比较外向主动,与人交往能力较强;而另一些孩子可能较为内向,需要更多的引导和支持才能适应社交环境。

教育者和家长应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是复杂而多样的,家庭、学校、社会都应共同努力,为学前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支持,促进其社会性发展,培养其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不仅关乎个人的未来,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在学前阶段从被动接受到
主动参与社会交往的过程,是一个综合发展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影响因素:
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是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中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之一。

儿童在家庭中的所处地位、家庭氛围、家庭教育方式等都会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家庭对于儿童的情感支持、规范和激励都是至关重要的。

同伴关系
学前儿童在同龄群体中建立的同伴关系对其社会性发展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与同龄孩子的互动,儿童学会了分享、合作、沟通等社会交往技能,培养了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感认知。

学校环境
学前教育机构是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环境之一。


学校环境中,儿童可以接触到不同的人群和文化,学会尊重和包容他人,培养了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自我认知能力
学前儿童的自我认知能力也是影响其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儿童需要了解自己的情绪、需求和行为,才能更好地与他人建立有效的社会关系。

社会经济背景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还受到其所处的社会经济背景的影响。

经济条件对于儿童所接触到的资源、机会和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社会性发展。

综上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家庭环境、同伴关系、学校环境、自我认知能力和社会经济背景都是影响因素中较为重要的几个方面。

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共同努力。

第三节_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因素

第三节_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因素

第三节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因素问题情境:图片上展示的是一个可爱的孩子,被送入狼群里生存,若干年后回到人类世界,穿衣举止和人类相差甚远,人们称之为狼孩,为什么狼孩会有如此表现?人们常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又是依据什么?现在的孩子是否比以前聪明?为什么农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心理发展不一样,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课前作业:在爱课程网上观看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学前儿童发展》第一章第四节的教学录像及相关资源,初步了解学前儿童发展方面的基本概念。

理论板块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遗传、环境和自身部因素。

一、遗传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是指祖先的生物特性传递给后代的现象。

个体是由无数个独立的细胞构成,每个细胞部都有一个控制中心——细胞核,通过高倍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细胞核中存在一种杆状结构即染色体,染色体上携带并能够传递遗传信息。

染色体的数目因种系类别有所差异,而基因就是染色体中DNA中的一个片段。

人类拥有46条染色体,染色体上总共约有十万中基因序列。

父母双方通过遗传的方式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下一代,儿童染色体上的基因一方来自父亲,一方来自母亲,并且在将来生活中表现出遗传到的特质。

人的祖先的生物特性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包括人体的形态、构造、血型、神经系统等。

遗传特性也叫遗传素质,是儿童从亲生父母那继承过来的与生俱来的特质,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影响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一)遗传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人类的进化史中与其他一切生物不同的特征在于人类脑和高级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达到了高度发达的水平,遗传素质中最重要的是大脑和神经系统在解剖学上的特点,人类共有的遗传特性使得儿童具备形成人类心理的前提条件。

(二)遗传奠定了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相关研究表明,同一种族系中智力水平的相关性比异族高,同卵双生子相关性最高。

儿童在特殊能力方面的表现,其个体差异性受到遗传素质的影响,例如有音乐天赋的孩子往往其父母也有着超常的音乐细胞,不可否认个体后天的努力和勤奋对取得成就的作用,但如果能充分利用遗传的优势条件,优先发展优势基因,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因素问题情境:图片上展示的是一个可爱的孩子,被送入狼群里生存,若干年后回到人类世界,穿衣举止和人类相差甚远,人们称之为狼孩,为什么狼孩会有如此表现?人们常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又是依据什么?现在的孩子是否比以前聪明?为什么农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心理发展不一样,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课前作业:在爱课程网上观看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学前儿童发展》第一章第四节的教学录像及相关资源,初步了解学前儿童发展方面的基本概念。

理论板块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遗传、环境和自身内部因素。

一、遗传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是指祖先的生物特性传递给后代的现象。

个体是由无数个独立的细胞构成,每个细胞内部都有一个控制中心——细胞核,通过高倍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细胞核中存在一种杆状结构即染色体,染色体上携带并能够传递遗传信息。

染色体的数目因种系类别有所差异,而基因就是染色体中DNA中的一个片段。

人类拥有46条染色体,染色体上总共约有十万中基因序列。

父母双方通过遗传的方式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下一代,儿童染色体上的基因一方来自父亲,一方来自母亲,并且在将来生活中表现出遗传到的特质。

人的祖先的生物特性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包括人体的形态、构造、血型、神经系统等。

遗传特性也叫遗传素质,是儿童从亲生父母那继承过来的与生俱来的特质,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影响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一)遗传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人类的进化史中与其他一切生物不同的特征在于人类脑和高级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达到了高度发达的水平,遗传素质中最重要的是大脑和神经系统在解剖学上的特点,人类共有的遗传特性使得儿童具备形成人类心理的前提条件。

(二)遗传奠定了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相关研究表明,同一种族系中智力水平的相关性比异族高,同卵双生子相关性最高。

儿童在特殊能力方面的表现,其个体差异性受到遗传素质的影响,例如有音乐天赋的孩子往往其父母也有着超常的音乐细胞,不可否认个体后天的努力和勤奋对取得成就的作用,但如果能充分利用遗传的优势条件,优先发展优势基因,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生理成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作用生理成熟是指儿童生理上的发展和行为模式的一系列演变,这种变化是儿童进入下一成长阶段习得新技能的生理基础。

儿童在每一个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特点都是建立在大脑和身体成熟的基础之上,如只有儿童的发音器官成长成熟,具备了发音的前提条件,才能开口发音,也只有大脑中存储了一定的词汇量,才初步具备说话的能力。

总之,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不同的心理行为受遗传的制约程度不同,如对数学、空间想象和言语等能力发展的影响要大于对推理和记忆方面的影响。

遗传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形成。

但遗传只是奠定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先天基础,并不能决定其发展过程和未来能够达到的水平。

二、环境虽然遗传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环境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也至关重要,能够塑造儿童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心理。

一个禀赋一般的儿童有可能在父母的不断鼓励和支持中取得骄人的成绩。

例如在绘画方面,父母通过对儿童的言语鼓励“你画得真棒!”“加油,你可以画的更好!”等让儿童增强对自己的信心,产生对绘画的兴趣,从而可以让一个原本在绘画方面并没有天赋的儿童一点点取得进步,最终有可能成为知名画家。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儿童在母体内即胎儿期就开始受到来自外部世界的影响,如母亲的情绪状态、饮食作息、心理准备和健康状况等。

若母亲的年龄偏大(超过35岁),儿童出现唐氏综合症的可能性增加;若母亲的年龄偏小(低于18岁),儿童体重容易过轻,也较可能出现神经缺陷。

母亲剖腹产生出来的儿童后天出现多动的可能性比顺产出来的几率也要大些。

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环境为幼儿遗传和生理成熟的因素创造了条件,让发展潜能得以实现;二是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幼儿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幼儿在特定生活条件下接受教育者的引导,朝着特定的方向发展,并受条件限制表现出不同的水平,因此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教育的合理引导,现在的幼儿比以前更加聪明,教育者抓住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训练幼儿相应的能力,使得现在的幼儿在语言表达能力等认知方面表现得更加出色。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光、水、土壤、大气、植被等属于自然环境,是保障幼儿成长的天然屏障,幼儿只有在良好的自然环境中才能健康成长,有利于身心发展。

社会环境包括幼儿所处的社会背景、人文气息、家庭状况、人际关系等。

社会环境中对幼儿影响最大的是家庭、幼儿园和社会文化。

(一)家庭家庭是幼儿成长的奠基石,是身心健康发展的摇篮。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对于幼儿起到了榜样师范的作用,家庭教养方式、亲子关系、家庭环境氛围对儿童早期和今后的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

例如,儿童在父母对其有着高要求同时情感上偏于接纳的家庭教养方式的培养下往往具备较好的独立性和自制力,自信心较强,待人友好,能够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

父母与孩子之间早期的亲子依恋关系质量也影响到孩子日后的同伴交往和社会交往中的人际关系,安全稳定的亲子依恋可以给孩子心理上带来十足的安全感,建立良好的最初社会化的情感联结有助于孩子未来能够更加积极地探索世界。

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也间接影响儿童的发展过程和发展结果。

如果家庭经济状况欠佳,会影响居住条件、父母的情绪状态、父母为孩子创设的生活环境,进而对儿童的发展产生间接影响;但也有可能在条件富裕的家庭中的儿童也会出现危机,例如父母忙于工作而忽视了对孩子的关爱,这些孩子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

此外,有研究表明,夫妻之间关系不和或者家庭结构不完整,都会给幼儿的认知、心理发展、品行等方面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例如,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或者攻击性行为,性格孤僻,不善与人交往。

如何优化家庭环境,维持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幼儿在宽松、民主的家庭中成长成为家长和幼教工作者研究的重大课题。

(二)幼儿园幼儿园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场所,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主导作用。

幼儿教师通过布置相应的教学任务、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开设富有特色的教学科目,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提升心理发展能力,促进幼儿向教育指导的方向发展。

幼儿教育工作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激发幼儿兴趣,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积极性,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使幼儿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得到全面的发展。

幼儿教师构建和谐的师幼环境的同时还要重视家园合作,让家长保持和幼儿园同步的教育理念,幼儿所在的社区也可定期举办儿童活动,让幼儿心理朝着健康、个性、积极的方向发展。

进入幼儿园后,同伴关系将逐渐占据亲子关系在幼儿生活中的地位,幼儿喜欢与同龄人交往,学会人际交往技巧,良好的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儿的社会化进程,帮助幼儿形成合理的自我意识,促进健康人格的塑造。

(三)社会文化儿童成长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熏陶,社会文化包含有生活环境和大众媒介。

1、生活环境生活环境作为后天因素对人的心理发展的影响深远。

生活环境既包含有本民族文化传统因素,也包含儿童当时所处的社会大环境。

不同民族文化环境中的成长的儿童,心理发展也有差异性。

不同的民族具备不同的文化传统。

社会学家米德(Mead, 1935)曾研究过新几内亚三个未开化部落,探讨该民族成员的心理特征与文化特质是否相关。

结果发现,在相同的环境中接受相同文化影响的成员之间,确实具备某种共同的心理特征。

儿童所处的社会环境直接决定了儿童活动的方式和内容。

有研究发现20世纪20年代,人们在印度的米德那波尔的山洞里看到有两个“狼孩”,狼孩白天睡觉,晚上嚎叫,用四肢走路爬行,用手抓东西吃,行为与狼十分相似。

到了大约七八岁时,才能开始讲话,智力相当于人类群体中正常的婴儿。

2、大众媒介如今大文化环境下,幼儿通过电视、电影等大众传播媒介接触外面的世界。

幼儿在信息爆炸时代接触大量的信息,潜移默化地对幼儿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幼儿拥有更加广泛的知识面,接受丰富多采的词汇,并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调查发现,中国城市儿童每日接触电视的时间大约有40分钟,每周看电视时间为5~7小时。

电视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如综艺节目中与人合作等亲社会行为的播放有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教育类节目帮助儿童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脑、手机、IPAD等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渐渐取代传统的报纸、广播,儿童从小接触到这类网络终端,电子游戏逐渐成为儿童喜爱的娱乐活动,儿童通过玩游戏,注意力和空间能力得到了发展,但网络暴力游戏对儿童的负面影响是远远超过了暴力电视节目,因此需要教给儿童理解和批判媒介的能力,幼儿园老师和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接触正向积极的社会文化,防止不良信息过早侵入幼儿心灵留下阴影,对于幼儿因受大众传媒不良影响而出现的负性情绪要合理调适,尽快让其恢复到健康状态。

三、幼儿自身因素遗传和环境是幼儿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遗传为幼儿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环境使得幼儿的发展潜力得以实现,同时个性得到塑造。

然而,幼儿的发展除了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影响,也离不开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等心理发展的内部因素。

幼儿有着各自的需要、兴趣、爱好、性格和能力,这些成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幼儿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发展相应的能力,在感兴趣的活动中有着较大的坚持性。

如有的幼儿喜欢钢琴,那么在练琴的过程中比其他不喜欢弹琴的幼儿更加投入和坚持,遇到困难能正确面对,勇于克服。

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导致每个幼儿在自身能力倾向方面表现不同,有的能歌善舞,有的能说会道,有的善于思考,有的有着惊人的计算能力。

这些心理上的差异最终以幼儿的活动表现出来,才出现了千差万别的个性不同的幼儿群体。

不同气质和性格的幼儿又会对其活动的积极性有所影响,有的幼儿反应快、易冲动,活动表现积极主动,能够完成多变且强度较大的任务;有的幼儿安静、内敛,动作反应比较迟缓,往往具有更大的耐力,可以长时间坚持去做一件事而不感到厌烦,善思考,勤于动脑,但活动表现偏被动。

性格开朗的幼儿遇到困难挫折能很快回复心情,重新振作起来;而性格内向的幼儿被老师一顿批评或者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久久不能释怀。

针对不同性格的幼儿教育要采用相应的适宜的方法加以引导,发扬性格中积极面,克服消极面。

幼儿心理内部的矛盾是推动其发展的根本原因。

随着幼儿内心旧的心理水平不能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就会产生新的更高层次的水平,这样的矛盾状态成为促进儿童发展的动力,儿童正是因为两方面矛盾相互否定、相互斗争,新需要和旧水平之间的内部矛盾推动儿童心理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