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城市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环境

合集下载

城市生态学4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基本功能ppt课件

城市生态学4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基本功能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10
第二节 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外部功能:联系其它生态系统,根据系统内需要 输入和输出的物质能量,保持系统内部物质能量 流动的正常与平衡。 内部功能:维持系统内部物质与能量流动的循环 和畅通,并反馈各种流的信息,以调节外部功能, 同时将系统内剩余或不需要的能量输出到其它生 态系统。
一个国家、城市的能源结构反映该国或该城市生 产技术发展水平。
精选PPT课件
14
次生


能源
利用率
原生 能源
转化率 传输率

最终
能源

利用率

有用
能源

城市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基本过程
精选PPT课件
15
精选PPT课件
16
精选PPT课件
17
城市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与特点(与自然生 态系统比较)
精选PPT课件
20
人口流:包括人口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化,前 者即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后者反映城市 与外部区域之间人口流动中的过往人流、迁徙人 流以及城市内部人口流动的交通人流。
分类:劳力流和智力流
精选PPT课件
21
城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
1.所需物质对外界有依赖性; 2.既有物质输入,又有物质的输出; 3.生产性物质远远大于生活性物质; 4.物流缺乏循环 5.物质循环在人为状态下进行 6.物质循环过程中产生大量废物。
城市生态学
精选PPT课件
1
第四章
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 基本功能
精选PPT课件
2
第一节 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城市 定义:以空间和环境资源利用为基础、以人类社 会进步为目的的一个集约人口、集约经济、集约 科学文化的空间地域系统,它是一个经济实体、 科学文化实体和自然环境实体的综合体。

电大《环境医学》期末复习资料及答案(1-4)

电大《环境医学》期末复习资料及答案(1-4)

电大《环境医学》期末复习资料及答案(1-4)第一章绪论基本概念环境医学:是环境科学和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医学研究环境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社会以及心理社会因素与人体健康,包括生活质量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对人群健康有利的环境因素,消除和改善不利的环境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措施,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环境立法、卫生监督以及环境保护工作。

环境:是指围绕人类的空间以及各种因素、介质,从我们身边的的生活环境到宇宙环境。

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其中自然环境中包括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的因素,社会环境中包括教育、社会学、经济、文化以及医疗保健等因素。

生态系统:是生物群体与其周围的非生物环境相互形成的有机综合体。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综合体,在其内部各组分之间,依次进行着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当这三种活动处于流通顺畅、自动调控运转自如的状态,则该生态系统处于动态平衡,称为生态平衡。

公害:凡影响三人以上的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音、振动、恶臭等以及妨碍公路上行人的行为等均视为公害。

2. 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特征(1)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反应关系环境因素的剂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应,可以从轻微的生理或生化改变到严重的疾病甚至死亡。

剂量越大,效应越严重,环境因素的剂量与机体所呈现出的生物效应强度间的关系,称为剂量效应关系。

在某一群体中,相同剂量的环境因素对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效应,从无健康损害?代偿性损伤?亚临床状态?疾病?死亡。

各种效应在人群中占的比例不同。

环境因素的剂量不同时,各种效应的比例也就相应地改变。

这种随剂量不同在人群中某种效应发生率不同的关系称为剂量反应关系。

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反应关系是制订卫生标准的理论基础。

(2)敏感人群根据作用剂量或强度的不同,环境有害因素对机体的效应可表现为感觉不适、生化改变、组织器官的生理和病理改变、临床症状,甚至死亡等。

《城市生态系统》PPT课件

《城市生态系统》PPT课件

R.E.帕克(1864—1944),芝加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 一。1914—1936年在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任教。他认为社 会学是一种研究人类行为的自然科学。他在社会学研究上
侧重于对种族和城市的研究,代表性著作是《城市—对都 市环境研究的建议》(1925)、《人类社区、城市和人类 生态学》(1925)。帕克认为,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方 式。人类的生态总是由“生存斗争”进化原理所推动的,它
个象征上流商业地址的权利),也是竞争的目的之一。
长期担任新闻记者的经历,使帕克观察到20世纪早期芝 加哥城市形成过程。
R.E.帕克 (Robert Ezra Park 1864—
1944)
R.E.帕克 (Robert Ezra Park 1864——1944)生于宾夕法尼亚 州。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芝加哥
深入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
和信息交换,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和抵抗干扰的能力,
生态系统的发育和演化过程。
人类生态学(human ecology)是借用生态学进化论原 理,研究城市环境的空间格局及其相互依赖关系的系统。
它是由美国芝加哥经验社会学派代表人物R.E.帕克和E.W. 伯吉斯提出.人类生态学注重研究生态对于人类组织形成 和行为的影响。
学派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城市社
会学的奠基人。主要从事对城市
现象和种族关系的研究,首创了参与观察法,是一位经验Fra bibliotek会学 学派的领袖。
芝加哥(Chicago)是美国第二大城市。1831年,芝加 哥还只是一个村庄,到1837年才形成城镇。1848年完工的 伊利诺伊河与密执安运河,将芝加哥与密西西比河连接起
来。1835年,芝加哥又与东部铁路相连,随着交通的发展, 芝加哥工业和商业迅速发展起来。芝加哥人民有光荣斗争

城市生态学和包括内容

城市生态学和包括内容

城市生态学和包括内容城市生态学是城市学、城市规划与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相互交叉、相互融合形成的一门新兴科学。

它包括城市生物环境、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系统生态等内容。

城市生态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人类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具有一定功能的网络结构,也是人类在改造和适应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简介城市生态系统,即为: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

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它注重的是城市人类和城市环境的相互关系。

它是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的复合系统。

城市中的自然系统包括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环境,如阳光、空气、淡水、土地、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经济系统包括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社会系统涉及城市居民社会、经济及文化活动的各个方面,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以及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各种关系。

这三大系统之间通过高度密集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相互联系,其中人类的管理和决策起着决定性的调控作用。

城市的形式城市最初的形式是人们进行以物易物的交换场所,随着生产发展和社团组织的出现,分别发展为贸易集镇和某个民族或社团防御外侮的设施,后者又进而成为统治者居住的政治中心。

近代城市虽然有性质上的区别,但一般都代表当时当地人类的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水平,是加工物质、积累信息的高效场所,也是政治动态和经济行为最活跃的地点。

城市基本功能①经济功能。

为社会提供大量的物质和信息;②生态功能。

为市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便利的工作条件。

两者的关系,一般说来,是经济发展导致城市人口、物质、能量的大量集结,容易引起生态关系的失调,降低城市环境质量;但单纯地追求和谐的生态关系及良好的自然环境,也会影响经济的发展,降低本来可以达到的经济效益。

如何使两者协调,是现代城市生态工作中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

城市生态规划规划的原则要使城市比较合理地发展,不仅要重视总体规划的整体性,而且要有生态系统观念,把城市安排成为一个由多种成分构成的系统,有机地联络各个组成成分(亚系统),输通相互间的回路,使各环节各得其所、各尽其能,达到生产、加工、供销、再生产等环节彼此互相适应,协调发展。

《城市生态学》课程笔记

《城市生态学》课程笔记

《城市生态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城市生态学的概念1. 定义: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关注城市环境中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相互作用如何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性。

2. 研究对象:城市生态系统,这是一个由自然、社会和经济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

具体包括:- 生物成分:植物(如城市绿地、公园)、动物(如宠物、野生动物)、微生物(如土壤和水体中的微生物)。

- 非生物成分:水(如河流、湖泊、地下水)、土壤(如城市土壤特性和污染)、气候(如城市热岛效应)、建筑物(如住宅、商业建筑)。

3. 研究内容: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

- 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探讨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生态过程。

- 城市生态因子的作用:分析城市环境中的生态因子如何影响生物和非生物成分。

-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研究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影响及其解决方案。

- 城市生态规划与管理:提出基于生态学原理的城市规划和管理策略。

二、城市生态学的发展简史1. 萌芽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背景:工业革命导致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 代表性事件:关注城市卫生条件、绿化和公共健康问题。

2. 形成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标志:芝加哥学派的社会生态学研究,特别是帕克和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型。

- 成果:城市生态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逐渐形成。

3. 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 特点:研究内容不断丰富,如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分析、物质循环和生态平衡。

- 重要著作:如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提出了生态规划的理念。

4. 深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趋势:与其他学科如环境科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交叉融合。

- 焦点: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修复。

《城市生态学》课件

《城市生态学》课件
节能减排的意义
节能减排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减少能 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城市 居民的生活质量。
绿色建筑的实践
包括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等环节的节能减排措施,如采 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采用节能建筑材料和设备 ,推广节能技术等。
低碳生活与可持续发展
低碳生活的概念
01
提供优美的绿化环境,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
维护城市生态系统
02
增强城市的生态功能,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提升城市形象
03
通过绿化建设,提升城市的形象和景观效果。
城市水系保护与利用
水资源保护
保护城市水系的水质,确保居民的饮 用水安全。
防洪排涝
提高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减少水患 灾害对城市的威胁。
城市水系保护与利用
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生态设计,降低城市发展对环境的负面 影响。
生态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绿色建筑
推广节能环保的建筑设计,降低建筑对环境 的负荷。
生态修复
对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提高城市生态 系统的稳定性。
绿色交通
发展公共交通,鼓励低碳出行方式,减少交 通对环境的污染。
雨水管理
通过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管理,减轻城市 排水系统的压力。
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 总结词: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城市环境、城市生物多样性、城市 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以及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等方面。
• 详细描述: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城市环境的研究涉及大气、水体、土壤等自然 环境和人工环境的特征和变化规律。其次,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关注城市中生物种类的分布、数量和动态,以及生物 多样性对城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此外,城市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也是研究重点,探讨人类活动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以及环境对人类生活质量的反作用。最后,城市可持续性发展是城市生态学的核心目标,致力于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 步和环境保护的协调与平衡。

城市规划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第四版)1-12章

城市规划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第四版)1-12章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第一章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

(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工业前城市:①城市规模小②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③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工业城市:①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②出现城市仓储用地③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④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⑤城市类型增加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①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②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③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

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

),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②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③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①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②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③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①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②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③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是依据周王城而建)2.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①曹魏邺城,采用功能分区布局。

生态-《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共10页)

生态-《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共10页)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63210开课单位:城市建设学院课程类型:专业教育适应专业:城市规划总学时数:54 学分:3选用教材:?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沈清基编著〕出版单位及时间: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年。

一、教学目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的掌握生态系统的根底理论、城市环境生态学的根本内容和研究方法,用系统思维方式、整体和综合的观点去研究和解决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和城市的可持续开展。

培养学生从可持续开展的内涵出发,在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中树立社会经济开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互进的意识,要以城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将其实现在此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中,合理调空人与环境的关系,为城市居民创造清洁、优美、舒适、平安的生态环境,从而真正实现城市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目的。

二、教学改革设想1、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教学课件的制作,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2、结合讲座、实验、讨论等形式的教学引导学员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3、通过实证考察研究,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

三、成绩考核方法闭卷考试。

四、讲授大纲及课时分配第一章生态学概论 3学时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介绍生态学根底知识和根本理论,为以后学习打好理论根底。

要求学生结合生态学知识,了解生物的生存环境、生态系统的组成等根底知识。

本章的教学重点与难点:生态学根底知识和根本理论。

第一节生态学的概念、起源及开展一、生态学的概念二、生态学的起源和分类三、生态学的开展第二节生物的生存环境一、生物的能量环境二、生物的物质环境三、生物圈第三节生态因子及其作用一、生态因子概念及其分类二、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三、生态因子的作用方式四、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第四节种群一、种群的根本概念及特征二、种群动态参数与统计三、种群增长的根本模式四、种间关系第五节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的概念二、生态系统的组成三、生态系统的结构四、生态系统的根本功能第六节生态平衡及其调节一、生态平衡的概念二、生态平衡的破坏三、生态平衡的调节城市生态学及根本原理 3学时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主要介绍城市生态学的定义,城市生态学的产生背景和开展阶段,介绍城市生态学的学科根本原理。

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

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

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
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空间范围内居民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是人类在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工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作为一个大的生态系统,其本身由不同的子系统构成,而各子系统又有着不同的结构、成分和要素。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城市居民系统由居住在城市中的人的数量、结构和空间分布(含社会性分工)等要素所构成;自然环境系统包括大气、水体、土壤、岩石、矿产资源、太阳能等非生物系统和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系统;社会环境系统包括人工建造的物质环境系统(包括各类房屋建筑、道桥及运输工具、供电、供能、通风和市政管理设施及娱乐休憩设施等)和非物质环境系统(包括城市经济、文化与群众组织系统、社会服务系统、科学文化教育系统等)。

由于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该系统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形成了对城市生态系统的不同认识。

其中代表性的观点有自然生态观、经济生态观、社会生态观和复合生态观。

《城市生态学》教学大纲

《城市生态学》教学大纲

《城市生态学》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着重讲授如何把生态学原理运用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

但由于城市生态学又是一门复杂的、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包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多种元素,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应通过案例分析,借助多媒体技术和实地参观,使学生学会把学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综合地运用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

城市生态学是一门年轻的、新兴学科,新知识和新理论不断推出,因此在内容上应力求反映国际上最新的发展动态,扩展学生的视野。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城市生态学的概念第二节城市生态学的发展简史第三节城市生态学的学科基础与研究方法本章重点、难点:本章以城市生态学的概念及其所依据的生态学基本原理为重点,以城市生态学古典学说和田园城市理论为难点。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城市生态学依据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原理,理解城市生态学和“田园城市论”的定义、内容和主要精髓,了解国内外城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和趋势。

第二章城市化及其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第一节城市化的概念第二节国内外城市化的发展第三节城市化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本章重点、难点:本章以城市化概念的深刻内涵及城市化发展趋势为重点,以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生态学实质为难点。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生态学实质,深刻理解城市化的机制、内涵和趋势,了解城市的建制标准、城市化进程的不同阶段以及城市化的特点。

第三章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及特征第一节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特点第二节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本章重点、难点:本章以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组成和结构为重点,以城市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结构、资源利用链结构、生命-环境相互作用结构和城市空间结构为难点。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特点、基本组成和结构,理解城市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了解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的不同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第四章城市生态系统的人群第一节城市人口的规模和构成第二节城市人口的容量第三节城市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本章重点、难点:本章以城市人群人口的规模和构成以及城市环境对人的影响为重点,以现行人口容量的估算方法和人口容量的水桶理论等为难点。

第四章 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

第四章 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
城市生态系统功能
















城市生态系统的价值构成
城市生态系 统价值
人类价值 环境价值
自然价值
人造价值
人类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心力价值、人力价值和初级劳动力价值 自然环境价值:无人类介入条件下产生的、在经济学上能够作为价值的各种生物 或非生物的环境 人造环境价值:通过人类的劳动创造的价值,以及一切可以作为价值的人工环境。
6. 合同能源管理
合同能源管理是将节能处理用合同形式交于节能专家打理,业主方无需 在改造方面增加新的资金投入。服务方在为业主节省后的能源开支中分 享节能效益,回收成本并取得利润后合同期满结束,此后全部节能效益 和节能设备归业主所有。
第四章 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
第一节 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二节 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第三节 城市生态系统的价值转换 第四节 城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城市生态系统功能
城市生态系统功能
















天然输入
城市的物质代谢
人工输入
物质在市内的停留时间
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输入与输出
城市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的吞吐量很大。 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城市,其输入、输出的规模、性质、
代谢水平不同。
工业城市的输入以原料、能源为主,输出以加工产品为主;
3. 汽车节能
我国汽车技术整体比发达国家落后10-20年,老旧汽车比例高达25%, 汽车每100km平均耗油比发达国家高20%以上。

城市生态学4-

城市生态学4-

二、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1.城市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人是这个系统的 核心和决定因素。这个生态系统本身就是人工创 造的,它的规模、结构、性质都是人们自己决定 的。至于这些决定是否合理,将通过整个生态系 统的作用效力来衡量,最后再反作用于人们。在 这个生态系统中,“人”既是调节者又是被调节 者。 自然生态系统:主体为生物(森林、草地、海洋 等),由自然规律(反馈)决定系统的规模、结 构等方面,生物和环境协调发展。
土壤(黑、湿) 0.05-0.40
草(长1.0m) 草(短0.02m) 水面 0.16 0.26 0.03-0.10
柏油和砾石屋顶 0.08-0.18
根据Kung等人(1964)的研究,城市下垫面反射率要比郊区小10%-30%左 右。
城市下垫面反射率比郊区小的主要原因是: ①城区绿地面积比郊区小,街道、房屋等建 筑材料的反射率比植被低,特别是深色屋 顶和墙面等反射率更小; ②其次,由于城市建筑物密度大,形成一个 立体下垫面,在太阳照射下,墙壁、屋顶、 路面组成极为复杂的反射面,太阳辐射经 多次反射吸收,最终被反射的能量减少。
城市中心地区近 地面温度高于周边 地区以及郊区的现 象称为“热岛效 应”,这是城市气 候最明显的特征之 一。
①城市下垫面的特殊性质
使用的砖石、沥青、混凝土、硅酸岩建筑材料 深色的屋顶和墙面; 狭窄的街道、墙壁 下垫面建筑材料的热容量、导热率
②城市大气中存在大量的污染物,对地面的 长波辐射热吸收和反射能力很强,形成城 市温度高于郊区的重要条件
6.城市生态系统是受社会经济多种因素制约 的生态系统。作为这个生态系统核心的人, 既有作为“生物学上的人”的一个方面, 又有作为“社会学上的人”以及“经济学 上的人”的另一个方面。从前者出发,人 的许多活动是服从生物学规律的。但就后 者而言,人的活动和行为准则是由社会生 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上层建 筑所决定的。所以城市生态系统和城市经 济、城市社会是紧密联系的。 自然生态系统:受反馈等自然规律制约的 系统。

城市生态学作业(三、四、五章)---精品资料

城市生态学作业(三、四、五章)---精品资料

城市生态学作业第三章1、如何理解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答:(一)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1、生物生产:生物能通过新陈代谢作用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生长、发育和繁殖。

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功能是指城市生态系统所具有的,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类生物交换、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

(1)生物的初级生产:生产粮食、蔬菜、水果和其他各类绿色植物产品。

(2)生物次级生产:从城市外部输入。

如香港的菜、肉.水等由内地供应。

2、非生物生产:是指具有创造物质与精神财富满足城市人类的物质消费与精神需求的性质。

(1)物质生产:是指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所需的各类游行产品及服务。

(2)非物质生产:是指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所需的各种文化艺术产品及相关的服务。

(二)城市生态系统能源结构与能量流动能源总生产量和总消费量的构成及比例关系。

能源的生产结构:从总生产量分析能源结构。

能源的消费结构:从消费量分析能源结构。

2、简述自然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的不同点。

答:(1)组成结构:城市生态系统的生命系统的主体是人类,而不是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次级生产者与消费者都是人,而自然生态系统的主导成分是绿色植物。

(2)城市生态系统环境主要部分变为人工的环境,是一个不完全的生态系统,而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成熟稳定的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并维持的能力。

(3)物质与能量流动:城市生态系统是依靠外来来能源的非生物生产系统,主要为工业产品,在能量的输送过程中有散失,在能量生产和消费活动过程中,有一部分能量以三废形式排入环境,使城市遭到污染。

而自然生态系统没有垃圾以及增温和附加能量。

3、城市生态系统是由哪些要素组成的?答:生态学家等学者认为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起来的系统,因而组成上包括这三个方面:(1)自然系统:是居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以生物与环境的协同共生及环境对城市活动支持,容纳、缓冲及净化为特征。

有植物、景观、水体、太阳能、矿藏、土体、其他生物等。

第4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1-2)生态系统的结构、基本功能

第4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1-2)生态系统的结构、基本功能
3. 分解者: 微生物(细菌、真菌等)、原生动物、 小型无脊椎动物
6
二、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 1. 物种结构 2. 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7
1. 物种结构 生态系统中,除了在生物群落中介绍的优势种、 建群种、伴生种及偶见种外,关键种和冗余种 也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意 义。
8
1. 物种结构
第四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
生态系统生态学介绍的是关于生态系统的基础 知识和概念。 掌握这些知识,有利于我们全面、综合地认识 包括人类本身在内的生物、环境以及它们的相 互关系。 生态系统是生态工程的理论指导和技术基础。 对于当前的恢复生态学、生态系统管理等应用 领域而言,仍是其基础核心。
1
第四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
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 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 强,食物网越简单,生态 系统就越容易发生波动和 毁灭。
须鲸
企鹅
鹈鹕
磷虾
桡足类鲨鱼ຫໍສະໝຸດ 齿鲸 海牛海龟 海豹

水母
箭虫
浮游植物
鱼类、软体动物 等的幼体
鳗草 海藻
14
2. 食物网
(1)食物网的结构特点 简化食物网: 将一些具有相似功能地位(生态位)的等值种(equivalent species)归为一类,称为功能群(functional group),或同 资源种团(guild),即将同样食性且具有同样捕食者的不 同物种归并为一个营养物种(trophic species),以营养物 种来描绘食物网结构。
生态系统这个概念主要在 于强调生物与环境的整体 性,它在生态学思想中的 主要功能在于强调相互关 系、相互依存和因果联系。
4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功能
5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功能

城市生态学

城市生态学
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1.城市化的特点是什么?
答: (1)人口集中(2)产业集中(3)能源结构改变(4)蓄水量增加(5)交通便捷(6)信息传递快(7)不透水面积增加(8)绿地减少(9)人们相应的生活习惯改变。
城市生态评价指标建立的原则?
答:(1)综合性。以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观点为指导,在单项指标的基础上,构建能直接而全面地反映城市功能、结构以及协调度的综合指标。(2)代表性。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复杂、庞大,具有多种综合功能,要求选用的指标最能反映系统的主要性状。(3)层次性。很据不同评价需要和详尽的程度对指标分层分级。(4)可比性。既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阶段性和环境问题的不断变化,使确定的指标具有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同时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兼有横向、纵向的可比性。(5)可操作性。有关数据有案可查,在较长时期和较大范围内都适用,能为城市发展和城市的规划做提供依据。
城市系统分析的步骤?
答:(1)确定边界。边界包括对研究系统性质的确定和范围的确定。比如有市中心区、市区、是行政区、生态经济圈、腹地等。(2)系统辨识。包括组分辨识、功效辨识和过程辨识。(3)建立指标体系。对系统的研究要落实到具体结构单元以及各单元可能的联系上。为了适应不同的研究可以建立不同的研究体系,也可在相似性质的研究中保持用一种指标体系。(4)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数据的来源可以通过各种自然科学的调查方法,收集的数据要进行处理,用适应的数学方法对合理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以说明系统的现状,并作出恰当的评价。(5)建立模型。其目的是为了深入认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的相互关系,以便优化系统。(6)系统分析结果的应用。模型检验得到的结果应用于实践以检查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城市生态学》重点笔记

《城市生态学》重点笔记

《城市生态学》重点笔记----86f31528-6ea5-11ec-afd7-7cb59b590d7d《城市生态学》1.生命系统本质上是一个具有一定结构和调节功能的生命单元。

2.能量流是指通过食物网在系统中传递和耗散能量的过程。

3.十分之一定律营养级之间能量转化效率平均为10,这就是生态学中作为“十分之一定律”。

4.信息流是指生态系统内各生命组分之间的信息传递。

5.顶级群落是一个平衡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群落,即群落及其周围环境,包括气候、土壤、地质地形相适应的群落,因此也是个稳定的群落。

6.演替三个特征(1)继承是社区发展的有序过程。

它在某个方向上有规律地发展,因此可以预测;(2)演替是自然环境变化的结果,但受群落自身控制;(3)演替是以稳定的生态系统为发展的顶点,即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有最大的生物量和生物间共生功能。

7.人口动态,包括数量动态、空间动态、人口调节和环境变化的生态对策。

8.门槛9.抵抗力它是生态系统抵抗外部干扰、维持系统结构功能原状的能力。

10.11.12.13.恢复力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部干扰后恢复到原始状态的能力。

自主性是生态系统对各种内部现象的自我控制能力。

稳态机制是指内部组织和结构的一种调节功能,即调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能力。

城市化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城市地区(或农业人口转变成非农业人口)的过郑。

十四城市化的特点人口集中、产业集中、能源结构改变、需水量增加、交通便捷、信息传递快速、不透水地面的增加,绿地的减少,人们生活习惯的相应改变。

15.城市化的好处由于人口集中,劳动力集中,便于组织大生产;产业集中,交通发达,有利于扩大贸易,繁荣经济;便捷的通讯和集中的信息促进了文化、教育、卫生、科技的发展;城市良好的医疗卫生设施、周到的公共服务、便利的生活条件和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改善和丰富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为人们发挥聪明才智创造了机会。

十六世界八大公害事件①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马斯河谷事件”②194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多诺拉镇的“多诺拉事件”③ 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④ 1952年伦敦的“雾霾事件”⑤ 1961年日本的“Siri市哮喘事件”⑥ 1953年日本“水俣病事件”⑦ 日本富山县“骨病事件”⑧ 日本北九州“米糠油事件”17城市问题的生态学实质(1)城市的物流基本上是线性的,物流链很短,通常从资源到产品和废物。

生态系统的四个基本成分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非生物

生态系统的四个基本成分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非生物

1 生态系统的四个基本成分: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非生物环境2 还原者亦称分解者,主要是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原生动物3 物种结构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类物种在数量方面的分布特征4 生态系统的结构决定了它的基本功能,即物质生产/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5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生产包括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两个过程,前者是生产者又称为植物性生产,后者是消费者又称为动物性生产6 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不可逆的/信息流却是有来有往的,双向运行的7 自动调节功能:生态系统受到外来干扰而使稳定状态改变时,系统靠自身内部的机制再返回稳定协调状态的能力8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9 生态学按生物类别分: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10 土壤生态系统的修复主要有化学修复法/物理修复法/挖掘修复法/生物修复法/植物修复法11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12 按环境的性质来划分可分为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社会环境13 按环境要素可以把自然环境分为大气环境/水体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空间环境14 按环境范围大小来划分把环境分为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内环境15 环境系统结构:是环境中各个独立组成部分在数量上的配比,空间位置上的配置,相互间的联系内容和方式16 环境系统结构的特点配置及其关系有圈层性/地带性/节律性/等级性/稳定性/变异性的17 对人类和其他生物来说,环境最基本的功能包括三方面,其一为空间功能,其二为营养功能,其三为调节功能18 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通常被分为基础环境学与应用环境学19 环境科学研究基本理论来自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应用数学/系统科学20 无害化处理处置技术主要有填埋法,固化法/物理化学法/弃海法/生物法/焚烧法/深井注入法21 可持续发展是技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包括公平性/可持续性/和谐性)22 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23 加快建立和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各项制度①建立重大决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②建立环境与发展科学咨询制度③建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资金保障制度④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公众参与制度⑤建立重大决策监督与追究责任制度⑥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教育培训制度24 环境容载力:对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两个概念的结合与统一25 环境容量: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的环境系统在一定的环境目标下对外加的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承受量或负荷量.广义的环境容量可以理解为是指某区域环境对该区发展规模及各类活动要素的最大容纳阀值26 环境承载力:在一定时期,一定的状态或条件下,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不发生质的变化,环境功能不遭受破坏的前提下,区域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或者说是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支持能力27 环境承载力特点:有限性/客观性/稳定性/变动性/可调性28 环境容载力的功能包括:服务/功能/维护/净化/调节等多种功能29 污染物极限容量主要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地环境/社会环境污染极限容量30 环境承载力分类:环境基本承载力/环境污染承载力/环境抗逆承载力/环境动态承载力31 生态环境的评价方法系统,应该具有评价量/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这三要素32 生态环境的单项评价方法主要有因子分析法/相关分析法/模糊分析法33 在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时,需要有判别的基准,即评价标准.其来源有①国家,行业和地方规定的标准②背景或本底标准③类比标准④公认的科学研究成果34 环境污染评价是在查明污染物排放地点形式.数量和规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污染物毒性.危害和环境功能等因素,以潜在污染源能力来表达区域内主要环境污染问题的方法.主要是那些排放量大,毒性大的物质35 确定污染物排放量的方法有三种:物料衡算法/经验计算法/实测法36 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污染源评价/环境污染现状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价/费用效益分析37 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应该使用《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38 环境影响预测法常用的方法:定性分析方法/数学模型方法/系统模型方法/综合评价方法39 战略环境评价是指对政策.计划和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规范的,系统的.综合的评价过程,并根据评价结果提交书面报告及把结果应用于决策中40 指标选取应遵循的原则:科学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代表性原则/多样性原则41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广泛性和复杂性/战略性/不确定性/评价时间超前性/评价方法多样性,定性和定量相结合42 生态系统综合评价具体分为生态结构评价/生态功能评价/生态效益评价43 指标值选取应考虑的基本原则:可计量性/先进性和超前性/地域性/科学性44 生态评价的方法:综合指数法/模糊评价法和矢量-算子法45 生态评价主要包括:生态水平评价/生态环境系统健康评价/生态系统安全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和生态足迹评价46 比较第一套和第二套生态区综合考核指标特点的差异第一套评价指标的特点:图形、突出体现了生态区内涵/突出体现了循环经济的理念/突出体现了以人为本,突出区域,涵盖区域的原则/突出体现了生态区优美整洁的环境和先进社会文明的主要标志/体现了生态区发展的现代化和区域化特征47第二套评价指标的特点:生态满意度作为区域目标层的综合指标,用来衡量区域生态对其社会经济环境子系统的持续度,协调度和集聚度的满意程度/从生态区的现状评价出发,重点考察结构和功能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48 生态系统健康是指一个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即在时间上具有维持其组织结构,自我调节和对胁迫的恢复能力49 生态环境系统的安全是指一个地区或区域的生态环境条件以及所面临生态环境问题不对其生存和发展造成威胁,即该地区自然生态环境能满足人类和群落的持续生存与发展需求,而不损害自然生态环境的潜力50 容载力测度指标主要包括容载力的优势度/潜力度/饱和度/协调发展度和可持续度五个方面51 环境容量评价主要包括大气环境容量/水体环境容量和土地环境容量的评估52 环境容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相对完备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区域差异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相对独立性原则/层次性原则/主成分原则/动态性与稳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可比性原则/适应性原则53 环境容载力优势度是反映区域环境容载力相对于其他同类地区的优劣程度54 环境容载力区划是从整体空间观点出发,根据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状况,把研究区分为不同功能的环境单元,以便具体研究各环境单元的环境承载力及环境质量的现状与发展变化趋势,提出不同功能的环境单元的环境容量目标与环境承载力调控目标及其管理对策55 环境容载力区划原则:综合整体原则/地域分异原则/景观异质原则/功能结构原则/环境容载原则56 我国的大气监测项目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灰尘自然降尘量作为必须监测项目57 对于污染源非常分散的区域可采用网格布点法58 饮用水源及重要水源保护区,全年采样8-12次59 环境监测的主要成果有以下几种:环境监测年鉴/环境质量报告/环境监测数据库/环境监测档案库60 协同性原则:进行环境预测还必须注意到环境系统内部的各子系统之间客观得存在着比例节奏等关系61 比较常用的约束外推预测法有趋势外推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62 环境预测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预测②污染物产生量.环境容量和对资源情况的预测③环境污染预测④生态环境预测⑤环境资源破坏和污染的经济损失预测⑥环境治理和投资的预测63 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软件系统支持下,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64 生态规划:应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根据经济.社会,自然等方面的信息,从宏观和综合的角度,参与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研究和决策,并提出合理开发战略和开发层次,以及相应的土地及资源利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措施,从整体效益上,使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关系相协调,并创造一个适合人类舒适和谐的生活与工作环境65 生态规划的类型按地理空间尺度划分有区域生态规划/景观生态规划/生物圈生态保护建设规划66 生态污染要素控制规划包括: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水环境污染防治规划/土壤污染防治规划/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规划/物理污染控制规划67 生态区划是对生态系统客观认识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应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揭示各自然区域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规律,从而进行整合和分异,划分生态环境的区域单元68 生态区划的要素划分:自然生态区划/生态资产区划/生态承载力/生态脆弱性和敏感性区划69生态调控原理:高效的功能原理/最优的协调原理70 生态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编制生态规划,指导生态建设实践/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态城市建设/加强宏观调控,保障城市生态建设/重视教育,加强宣传,为生态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71 城市生态规划是遵循生态学与城市规划学有关理论和方法.以城市生态关系为研究核心,通过对城市生态系统中各子系统的综合布局与安排,调整城市人类与城市环境的关系,以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城市的和谐.高效.持续发展72 一个生态城市的内涵具体表现:优美的城市环境/合理化,高级化的城市经济结构/高素质多样化的城市社会生态文明/高水平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73 在生态城市规划上,应考虑四个基本问题:人口问题/资源合理利用问题/经济发展问题/环境保护问题74 按照规划期限划分,包括长期规划(大于20年),中期规划(15年),短期规划(5年)75 从范围和层次来划分,环境规划可分为国家环境规划和区域环境规划/部门环境规划76 以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为主要对象和内容的规划,按其时空界域和作用,又包括环境战略规划/国土环境整治规划/中长期环境规划77 环境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环境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环境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1城市人口与经济2城市经济布局3城市基础设施/①人口与经济部分②经济的布局和产业结构③经济发展产生的污染④国民经济提供资金78 根据规划指标在区域环境规划中的作用以及约束的不同,把区域环境规划指标分作指令性指标/指导性指标/相关性规划指标79 相关性规划指标有:区域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经济规模/生产布局/产业结构/能源结构80 针对性原则指标能够反映环境保护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方针和政策.反映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的发展特点和发展需求81 环境区划是从整体空间观点出发,根据自然环境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把规划区分为不同功能的环境单元,以便具体研究各环境单元的环境承载力以及环境质量现状与发展变化趋势,提出不同功能环境单元的环境目标和环境管理对策82 环境功能区划的依据:①功能与规划相匹配,与区域或城市总体规划相匹配,保证区域或城市总体功能的发挥②/根据自然条件划分功能区,根据地理气候生态特点或环境单元的自然条件划分功能区,如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水源区或河流及其岸带,海域及其岸带等③/根据环境的开发利用潜力划分功能区,如新经济开发区.绿地/④根据社会经济的现状.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划分功能区,如工业区,居民区,科技开发区.教育文化区,开放经济区等⑤/根据行政辖区划分功能区,行政辖区往往不仅反映环境的地理特点,而且也反映某些经济社会特点,按一定层次的行政辖区划分功能区,有时不仅有经济.社会和环境合理性,而且亦便于管理⑥根据环境保护的重点和特点划分功能区.一般可分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污染控制区和重点污染治理区83 环境规划目标一般分为总目标/单项目标/环境指标3个层次84 环境规划目标的基本要求:具有一般规划目标的共性/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协调/保证目标的可实施性/保证目标的先进性85 环境规划目标的类型与内容:①从目标的高低划分②从时间上划分③从空间上划分④从行业上划分⑤从环境规划指标体系划分1区域污染控制目标2区域生态保护目标3区域环境管理保护目标⑥从规划内容上划分1环境质量目标2环境污染总量控制目标86 环境规划程序是在环境规划工作中所采取的具体步骤和过程,主要包括:编制环境规划工作计划大纲,环境现状调研,环境综合预测,确定环境规划目标,设计环境规划方案,申报环境规划方案和实施环境规划方案87 生态管理:运用生态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跨学科的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来管理人类行为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力图平衡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88 生态监测基本特点:综合性/长期性/复杂性/分散性89 生态保护是指人类对生态环境有意识的保护,即保护人类生活于其中的生态环境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90 生态建设:生态建设一般指一切有利于防止生态破坏,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良性循环的建设91 生态保护的方针:全面规划/积极保护/科学管理/永续利用92 生态示范区是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为主要对象,统一规划,综合建设,生态良性循环,社会经济全面健康,持续发展的一定行政区域93 生态示范区的基本模式大致有:生态农业型/农工商一体化型/生态旅游型/乡镇工业型/城市化的类型/生态破坏恢复型94 环境管理还具有区别于一般行政管理的区域性,综合性,社会性和决策性的非程序化特点95 环境管理的内容:按环境管理范围分类资源环境管理/区域环境管理/专业部门环境管理,按环境管理性质分类环境计划管理/环境质量管理/环境技术管理96 环境管理的基本职能,就是计划/组织/监督/协调/指导/服务97 环境管理的主要组成要素:政府及其作用/科学技术/市场及其作用/公众参与和环境文化/自然资源98 政府作用表现在制定法律法规和制度/制定各种环境经济政策,对资源环境实施管理和分配/组织社会生产和消费/在市场机制下宏观调控市场的运行机制,稳定经济,实施公民收入的公平分配99 环境管理的主要措施:建立行政管理机构/制定环境保护法律/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污控制标准/建立实行环境保护制度/采用最新技术进行综合治理/建立和健全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和健全环境统计指标系统100 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环境具有价值的原则/全局和整体效益最优的原则/综合决策综合平衡的原则/持续发展的原则/政府干预和公众参与相结合的原则101 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技术手段/教育手段102 法律手段具有的特征:强制性/权威性/规范性/共同性/持续性103 对一些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要求限期治理,甚至勒令其关,停,转.迁,对易产生污染的工程设施和项目采取行政制约的办法属于行政手段104 环境管理决策:是决策理论在环境管理领域中的应用,就是人们在预定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环境等多项生产实践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环境管理目标,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做出实现环境管理目标的若干决策方案或指令,并形成方案的集合与揭示优度,从中选出最优决策方案的过程105 一般来说,环境管理决策内容主要包括环境政策,环境立法,环境标准和环境规划106 宏观的环境管理为例来说明环境决策的主要内容:确定宏观环境管理的目标,确定宏观环境管理的途径/确定宏观环境管理的方针和政策/确定宏观环境管理的模式/确定宏观环境管理的结构和功能107 环境管理决策系统由环境决策系统.行政监督管理系统和环境支持系统组成108 环境管理决策体系主要包括环境政策,环境立法,环境标准和环境规划109 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特征:战略性/综合性/系统性/实用性110 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可持续发展战略/环境管理的理论/环境管理的方法/环境管理的体制/环境保护的政策和环境保护对策的研究等111 环境管理研究的趋势:区域环境状况评估体系研究/污染物越境转移的环境管理研究/环境安全管理模式研究/重大经济决策环境审议和评估研究/环境管理体制的研究/中国计算机环境管理信息库的建设/改善教学科研的措施112 环境法体系结构包含的主要内容:宪法中有关环境保护的规范/环境保护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单行法律/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环境保护纠纷解决程序法律法规和规章/地方性环境法规/环境保护标准/其他部门法律法规中的环境保护规范/我国参加的国际有关环境保护的规范113 我国环境执法的程序有行政程序,仲裁程序和司法程序114 三同步方针: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115 我国制定了”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以及强化环境监督管理的三大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116 环境管理制度是指在环境管理工作中,为了处理与协调各方面的职权范围与职责分工而采取的组织方式.117 作为一项管理制度,环境管理制度需要具备以下基本条件:强制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118 关于环境管理的模式共有三种类型:区域管理模式/行业管理模式/区域与行业相结合的管理模式119 环境管理八项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120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规定的调整环境影响评价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和.它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程序.内容.权利义务以及管理措施的法定化121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环境结构和功能演化规律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寻找人类社会与环境协调同演化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122 1962年《寂静的春天》标志近代环境科学开始产生发展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 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 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 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 2012年2月,国务院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 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
“狭管效应”令局地风速增加
尤其当盛行风向与街道走向一致时 街道风、穿堂风„„
由于热岛效应的存在城市中形成一个低压中心,形成缓慢的热岛环流。 ——城市风
就整体而言,城市的平均风速低于空旷的郊区。但在特殊 情况下,某些地方的风速可大于郊区。 ①城市的风速一般比郊区降低20-30%; ②在街道由于受热不匀产生环流; ③当盛行风与街道走向一致因狭管效应街道风速会高于开 阔地; ④由于热岛效应的存在城市中形成一个低压中心,形成缓 慢的热岛环流。
3. 空气污染与其他因素
① 伦敦型空气污染(煤炭型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主要组分是疏氧化物和烟尘, 主要来自于煤燃烧过程中的废气,所以又称 为“煤炭型空气污染”。 冬季消耗燃料较多,排放烟尘量大,再 加上之辐射逆温频率大,湍流弱,烟尘不易 扩散,因此冬季(11~ 1 月)空气污染最为 严重。
Zuo Qiting
Zuo Qiting
城市边界层(urban boundary layer, 城 UBL):由建筑物屋 市 顶向上到积云中部。受 空 城市空气污染物性质及其浓度和参差不 齐屋顶的热力和动力影响,湍流混合作 气 用显著,与城市覆盖层间拥着物质交换 和能量交接,并受区域气候因子的影响。 垂 直 城市覆盖层(urban 分 canopy layer, UCL ):城市建筑物 层 屋顶以下至地面。受人类
日变化:早晨最为集中,晚间次之。当硫氧 化物和雾一起形成硫酸烟雾时毒性更大,尤 其在风速低和逆温层引起的空气滞留的条件 下,危害更严重。
历史上伦敦灾难性的空气污染事件都与当时 的天气条件有关。我国各大城市的空气污染 基本上属于这种类型。
Zuo Qiting
② 洛杉矶型空气污染 (石油型空气污染)
6)光化学烟雾:指大气中HC和NOX在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下发生光化学 反应所产生的含有醛类、O3、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硝酸等物质、 具有强氧化性、呈淡兰色的混合烟雾。对生物有毒害作用。 形成机理 (1)NO2光解及臭氧形成:NO2 + hv —— NO + O; O + O2 ——O3 (2)HC氧化生成活性自由基RO2 及 HO2 :RH + OH —— RO2 + H2O
小2% 小10% 多30%~100% 多10%~30%
6.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 降雪量 雪暴 7. 风速 平均风速 无风日数 8. 空气中污染 凝结核 微量气体
多5%~15% 多10%~15% 多10%~15% 小10%~30% 多5%~20%
多10倍 多5~50倍
Zuo Qiting
四、城市的空气污染
可吸入颗粒物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特指能够被人直 接吸入呼吸道内的悬浮物质。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 ≤10微米的颗粒物,记做,简写PM10。 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以每立方米空气中可吸入颗粒 物的毫克数表示。国家环保总局1996年颁布修订的《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将飘尘改称 为可吸入颗粒物,作为正式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颗粒物的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10微 米直径的颗粒物通常沉积在上呼吸道,5微米直径的 可进入呼吸道的深部,2微米以下的可100%深入到细 支气管和肺泡。
4)碳氢化合物(烃)(HC):分为甲烷烃(85%)和非甲烷烃; 来源:主要来源于燃料及有机物品燃烧和生物活动; 危害:形成光化学烟雾的前提物质。
5)卤化物:主要有卤代烃、氯化物和氟化物; 来源:主要来源于各类工业排放及海洋释放; 危害:对生物有毒害作用,破坏臭氧层,HCl参与形成酸雨。
Zuo Qiting
洛杉矶型空气污染是光化学烟雾, 它的一次污染物主要是氮氧化物、碳 氢化物、一氧化碳等在强烈的阳光照 射下,由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 如以臭氧及过氧乙酸硝酸酯(PAN)为 主的光化学氧化剂。洛杉矶型空气污 染物主要来自石油和石油化工产品的 燃烧,又称“石油型空气污染”。
活动影响最大,与建筑物密度、高度、 几何形状、门窗朝向、外壁涂料颜色、 街道宽度和走向、路面铺砌材料、人为 热、人为水气的排放量等关系密切。
城市尾羽层或称 “市尾烟气层” (urban plume layer,UPL): 城市下风方向。这一
层中的气流、污染物、云雾、降 水和气温等都受到城市的影响。
乡村边界层(rural boundary layer, RBL):城市尾羽 层之下。
Zuo Qiting
2.
城市的降水高于郊区
①当空气中水气充足时,城市中的热力对流易于 形成对流云和对流性降水。高大建筑阻碍降水系 统的移动,导致城市降水时间延长和降水强度增 强。 ②城市空气中的凝结核多,可促使水气凝结和雨 滴增大,从而增加降水。 ③城市的云、雾也多于郊区,原因同上,但由于 植被和水面少,城市的相对湿度远低于郊区。
城市中密集的工业、人口及化石 燃料的大量使用使城市空气中增加了 许多有害成分,形成城市的空气污染。
Zuo Qiting
1. 城市空气污染的来源
移动源:呈移动状态的污染源
汽车
污 染 源
飞机
轮船
固定源:存在于固定场所的污染 Qiting
2. 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物质
进入城市空气的污染物种类很多,已经产生危害并为人们认识 和注意到的有100多种。按存在状态,分为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和 气体状态污染物
形成条件
(1)自然条件:相对湿度较低的夏季和早秋晴天中午前后容易发生。
(2)污染条件:石油为原料的工厂附近和汽车量多的大城市容易发生。 Zuo Qiting
光化学烟雾的特征和危害
烟雾呈蓝色 具有强氧化性 刺激人们眼睛 伤害植物叶子 对材料(主要是高分子材料)也产生破坏作用 使大气能见度降低
Zuo Qiting
第四章 城市生态系统的 非生物环境
Zuo Qiting
自然环境
人工环境
生物环境是指城市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非生物环境则包括城市气候、城市水文、城市 土壤以及城市建筑和基础设施、以及城市引起 的污染等。
Zuo Qiting
第一节 城市气候与空气污染
一、城市形成产生的气候变化 城市形成 —— 下垫面的性质 —— 城市的空气垂直 分层状况改变 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造成空气污染,改变了大 气组成,同时加强了人为热以及人为水气的影响, 导致城市内部气候与周围郊区气候的差异。 气候差异不足以改变城市所在地点原有的气候类 型,但是在许多 气候要素 上表现出明显的 城市特征。
Zuo Qiting
城市的热岛现象的体现 ①年均温或每日的温度的城市与郊区的比较; ②同一城市自城市化发展以来气温的对比。
上海的城市热带效应是十分显著的,其冬季和夏季的 热岛强度分别达到6.8℃和4.8℃。城市内有植被和水面 的地方具有降低热岛强度的效果。
Zuo Qiting
三、城市的风和降水
2. 城市的反射率(a)与郊区有差别
下垫面的改变,导致城市下垫面反射率比郊区小 10%~30%左右。
总:到达城市下垫面的太阳辐射小于郊区,但由于其 下垫面的反射率也比郊区小,因而短波辐射城市与郊 区差别不大;在长波辐射中,城市空气逆辐射虽比郊 区大,但城市地面长波辐射也大于郊区,因此长波辐 射的收支城乡差别不大。
1. 城市的风速低于郊区 城市引起的局部空气边界层的改变,将对低层气流和湍流 特征产生显著的影响。 由于下垫面粗糙度增加, 城市整体平均风速低于空 旷的郊区。
风速通常随离地面高度增大而 增加。增加程度主要与地面粗 糙度和温度梯度有关。达到一 定高度后,地面的摩擦影响可 忽略不计,该高度称为梯度风 高度。 Zuo Qiting
具有较大粗糙度的城市下垫面,
可以形成更强的热力湍流和机
械湍流,而热岛效应又会引起 局地的环流。因此城市的风场 极为复杂,降水也有明显改变。
Zuo Qiting
美国报刊曾经有这样的报道:1982年1月的一天,在摩天大厦林立的纽约曼 哈顿区。金融分析家罗斯小姐走出大厦,在一幢玻璃钢大厦下经过时,突 然被身后冲来的一股猛烈的风刮到附近的水泥花坛中,双臂严重摔伤。遭 受飞来横祸的罗斯真是很不幸,而这事故的罪魁祸首就是街道风,它是建 筑商、设计师以及市政规划部门的一些疏忽,造成了街道风对人的伤害。
RCHO + hv —— RO2 + HO2 + CO
RCHO + OH —— RC(O)O2 + H2O (3)自由基催化形成含N二次污染物:
HO2 + NO —— NO2 + OH;
NO2 + OH —— HNO3 ;
RO2 + NO —— NO2 + RCHO + HO2
RC(O)O2 + NO2 —— RC(O)O2 NO2 (PAN)
Zuo Qiting
城市和郊区气候特征比较
要素 1. 太阳总辐射
地面总辐射 紫外辐射 冬季 夏季 日照时数 少15%~20% 少30% 少5% 少5%~15%
与郊区比较
要素 5. 云量
与郊区比较 多5%~10%
2. 温度 年平均 静风晴天时
高0.5℃~1.5℃ 高2℃~7℃
3. 相对湿度 冬季 夏季 4. 雾 冬季 夏季
Zuo Qiting
3. 城市的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小于郊区
城市中由于空气的污染物多,大气 透明度低,以及建筑物的互相遮挡, 因此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均小于 郊区
Zuo Qiting
4.
城市的热岛
由于无论中、高或低纬度的城市都有 城市气温比郊区高的现象,而这种气 温的增高呈现出由中心向外递减的现 象,这种现象就被称为“城市热岛现 象”,这是城市气候中最为典型的特 征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