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讲民间故事
老一辈的民间故事
老一辈的民间故事在我国的广袤大地上,流传着许多老一辈的民间故事。
这些故事既是先民们智慧的结晶,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本文将为您讲述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老一辈民间故事,让我们一起感受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记忆。
一、田螺姑娘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勤劳的青年农民,他在稻田里发现了一个大田螺。
青年将田螺带回家中,精心饲养。
有一天,青年出门劳作,田螺变成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帮青年做家务、煮饭烧菜。
青年回来后,见到家中焕然一新,又惊又喜。
后来,青年与田螺姑娘结为夫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二、狐假虎威一天,狐狸遇到了一只老虎。
为了躲避老虎的追捕,狐狸想出了一个计策。
它告诉老虎,自己是天神派来的使者,天神命令它来管理山林里的百兽。
如果老虎吃了它,就会遭到天神的惩罚。
老虎半信半疑,狐狸趁机提出要带老虎去看百兽的敬畏。
当百兽见到狐狸时,纷纷逃跑。
老虎信以为真,从此对狐狸敬畏三分。
三、愚公移山古时候,有一位名叫愚公的老人,住在大山的北面。
他每天都要绕过大山去劳作,非常辛苦。
愚公决心要把挡在家门口的两座大山挖平。
尽管别人嘲笑他,认为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但愚公毫不气馁,坚持每天挖山。
最终,天神被愚公的坚持感动,派来两位大力神,将两座大山背走了。
四、孟姜女哭长城相传在秦朝时期,有一对新婚夫妇,丈夫范喜良被征发修筑长城,妻子孟姜女在家等候丈夫归来。
然而,丈夫在长城工地劳累而死,化为白骨。
孟姜女得知消息后,悲痛欲绝,来到长城边哭泣。
她的泪水感动了天地,长城为之倒塌。
孟姜女找到了丈夫的遗骨,为其安葬。
这些老一辈的民间故事,代代相传,成为了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说不完的家乡故事——听长辈讲故事
茂盛的枝干是家乡的今天,蓬 勃向上,但要饮水思源。
那儿,是家乡的明天。
让我们跟随长辈 的故事,探寻古迹旧 物,走进乡风民俗, 阅读英雄人生,用心 把家乡体验。
说不完的家乡故事 ——听长辈讲故事
我生在一个小山村(我住过不少小山村) 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 胡子里长满故事 听故事听的是乡音, 憨笑中埋着乡音 听故事听的是乡情。 一声声喊我乳名 一声声喊我乳名 多少亲昵 多少疼爱 多少开心 啊 父老乡亲 啊 父老乡亲 我勤劳善良的父老乡亲 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沈阳“故事大王”人走“歌”不歇 以惟一个体项目入选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能讲1000多个民间故事,被誉为故事大 王“国宝”的谭振山,2011年4月16日因病逝世,享年 86岁。18日,新民市文化部门特别为老人举行了告别 仪式,省市有关文化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参加了告 别活动。
谭振山,是一著名的民间故事讲述家,祖籍河 北,1925年农历十一月十日生于辽宁省谭振山新民 市罗家房乡太平庄村。谭振山的家在法库县、沈阳 市新城子区、新民市交界处的最东北端,那里是清 咸丰年间的移民村,居民来自山东、河南、河北。 谭振山所讲述的民间故事,内容多为风物传说、鬼 狐精怪故事、历史人物传说及生活故事和笑话。这 些故事基本通过家族、亲朋传承。谭振山在养育了 他的黑土地上生活劳作了80年,在田间、炕头、街 口、门前给大家讲故事也已有70多年的历史。
你听长辈讲过什么故事?和同 学分享一下。
资料驿站:家乡的故事大王
何钧佑(1924-2012),男,锡伯 族,国家级非遗物质文化遗产“锡伯族 民间故事”代表性传承人。 《何钧佑锡伯族长篇故事》是何钧 佑讲述的具有少数民族特征的民间口头 文学。其故事是由锡伯族部落时代的生 活场景和英雄传奇组成的,带有明显的 “史诗”性质,在艺术叙事中贯穿了锡 伯族从其先民鲜卑人到拓跋圭时代的民 族发展历史,呈现出丰富的锡伯族先民 时代古老社会的生活习俗、生活状况和 风土人情,充分展现了锡伯族的民族特 色,从侧面真实的反映了锡伯族无文字 记载的历史。
老人的智慧民间故事
老人的智慧民间故事民间故事中常常流传着关于老人智慧的故事,这些故事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让人们在娱乐的同时也能获得启迪。
以下是一些关于老人智慧的民间故事:1.《聪明的老人》。
从前,有一个村庄里住着一个非常聪明的老人。
有一天,村子里的人们遇到了一些问题,他们都纷纷找这位老人求助。
老人用他的智慧和经验帮助了村里的人解决了问题,村子因此变得更加和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老人的智慧来源于丰富的经验和睿智的思考,我们应该尊重并倾听老人的意见。
2.《智慧的谋略》。
在某个古老的国家里,有一个老人因为年迈而被人们忽视。
但是当国家遇到危机的时候,国王却找到了这位老人。
老人用他的智慧和谋略帮助国家度过了难关,让国家重新恢复了昔日的繁荣。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老人的智慧是无价的,我们不应该因为年龄而轻视他们,他们的经验和智慧可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智慧的传承》。
在一个村庄里,有一位老人经常给年轻人讲故事,他讲述了很多关于生活智慧的故事。
年轻人开始觉得这些故事无聊,但是慢慢地他们发现这些故事中蕴含着很多人生道理。
年轻人们开始向老人请教人生问题,老人也很乐意传授自己的智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老人的智慧需要传承,年轻人应该虚心向老人学习,老人也应该乐意传授自己的智慧。
这些民间故事都展现了老人的智慧和经验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这些故事,我们能够深刻地体会到老人的智慧对我们的启示和帮助。
希望这些故事能够让我们更加尊重和珍惜老人的智慧,从中受益。
经典的中国民间故事大全(5篇)
【导语】中国民间传说是中国民间⼝头叙事⽂学。
由与历史事件、历史⼈物及地⽅风物有关的故事组成。
下⾯是整理分享的经典的中国民间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经典的中国民间故事 很早以前,龙⼭脚下住着⼗⼏户⼈家。
有⼀家姓尤的⽼⼈叫尤伯,他特别喜欢下棋。
他有两个⼥⼉和⼀个⼉⼦,⼉⼦叫尤云,还没有成家。
⼀家⼈勤勤恳恳,⽇⼦过得还算不错。
这⼀年的夏天,尤伯到⼭上修理树⽊。
因天⽓炎热、⼲了不⼤⼀会,就满⾝⼤汗,⼜渴⼜累⼜饿,就想到西南⾯那棵⼤槐树歇会⼉。
到了树下,看见两位⽩发⽼头在那⾥下棋,旁边放着⼀把茶壶和两只菜碗,便⾛向前去看了起来。
因他在家也经常和别⼈下棋,棋路很熟,不由地和两位⽼⼈攀谈起来,有时还指指点点。
两位⽩发⽼⼈对他也挺热⼼,还让尤伯喝了⼀碗茶。
尤伯碗茶下肚,只觉得⼀股清⾹从肚⼦⾥往上升,什么热了,累了,饿了,浑⾝那个轻松⾃在劲就别提啦。
不⼀会⼉,就叭在两个⽼头下棋的⽯台前,迷迷糊糊地感觉到,⼭边的云⼉忽⼉⿊忽⼉⽩,忽⼉浓,忽⼉谈;⼭下地⾥,忽⼉黄,忽⼉绿。
等他⼀觉,两位⽼头棋还没下完。
越看越有些溪跷,最后棋也看不懂了。
⼀想明天⼉⼦尤云要到济宁府去,便和两个⽼⼈打了个招呼,匆匆忙忙下⼭去了。
尤伯刚⾛到⼭脚下,便觉的路越⾛越不对劲,和原先的不⼀个样⼦。
地⾥⼈他⼀个也不认识,也没⼀个⼈认识他。
根据⾃⼰的印象,找到⾃⼰的村⼦,可村⼦⽐昨天⼤多了,⼈⽐昨天多多了。
满村⼦找⾃⼰的家,从南头找到北头,从西头找到东头,也没找到。
这时,⼀位发须雪⽩的⽼头⾛了过来,他忙向⽼⼈打了个招呼,问了⽼汉的姓名、年龄,为什么在这⾥住。
那⽼汉告诉他:他姓尤,祖祖辈辈地住在这个庄上,今天已九⼗三岁了。
尤伯⼜问⽼汉:尤云到什么地⽅去了?那⽼汉告诉他:尤云是他的⽼爷的⽼爷。
⽼汉吃惊的反问尤伯:“您怎么知道我家⽼爷?”尤伯也没有回答,就上⼭去了。
他要找两位下棋的⽼⼈问⼀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尤伯到了⼭上,找遍了整个⼭,也没有找到那两个下棋的⽼⼈和那棵参⼤的⼤槐树,他越想越觉得悲伤:妻⼦没有了,⼉⼦也不在了,世间的⼈,没有他⼀个近⼈,也没有他⼀个认识的⼈,⾝不由⼰地趴在原先下棋的地⽅⼤哭起来。
老人讲真实民间习俗故事100字
老人讲真实民间习俗故事100字真实民间故事1传说中的远古时代,洪水滔天,洪水把庄稼都给冲毁了,还把小草小花给淹死了,还有很多东西都被冲毁或者淹没,人们在水里走路,有的小孩子都被淹死了,因为他们太矮了,活下来的孩子都会被饿死,因为食物都被冲掉了,人们在这个生活里叫苦连天。
鲧实在忍不住了,他还没等天帝允许,他就把天帝的宝物息壤偷走了,他用天帝的宝物息壤去堵住洪水,天帝发现了,天帝命令祝融把鲧杀死在羽山的郊外,火神祝融准备把鲧的肚子剖开,结果,里面就是鲧的儿子大禹。
天帝最终让大禹用息壤把九州安定下来的。
鲧为了百姓的安宁而牺牲自我的生命,我祝愿禹能够实现父亲的愿望把洪水治住,给老百姓带来安宁。
真实民间故事2猫和老鼠原先是好朋友,可是有一年,玉皇大帝要在正月初九选定十二生肖,就这件事破坏了它们的友谊,使得它们反目成仇。
猫听说玉皇大帝要排生肖,就对老鼠说:“我的好朋友,你能明天清晨叫醒我吗?”“当然,我们是哥们啊,必须会叫你的。
”可是正月初九那天,老鼠却独自出发了。
半路上,老鼠悄悄地钻到牛的耳朵里,顺利地过了河。
结果,老鼠第一,牛第二;之后虎、兔、龙等动物都来了。
就这样,猫和老结下了不解之仇。
真实民间故事3在遥远的森林王国了,住着一只傲慢的孔雀公主。
她天天叫父王买来新鲜的食物,很是浪费。
这可把父王急坏了。
可是,傲慢的孔雀公主才不管呢,她只要自我舒服就行。
有一天,父王因为打仗去世了,临死前,他对女儿说:“往后的一切就靠你自我了。
”说完,父王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孔雀公主这才想到自我的日子。
她想:“如果猎人用枪来攻击我,来不及逃难怎样办呢?”。
孔雀公主决定改变自我,做一个勤劳勇敢的公主。
她赶紧请来了园艺家等来教她。
就这样,功夫不负有心人,时间一长,孔雀公主就学会了煮饭,砍树编框。
最终成了远近闻名的好公主。
奶奶讲的民间故事
奶奶讲的民间故事我记得小时候,每次晚上坐在奶奶的床边,她总会给我们讲一些民间故事。
那个时候我们对这些故事非常着迷,因为她的口才很好,每个故事都能够让我们深深地陷入其中,仿佛身临其境。
奶奶讲的故事多姿多彩,有些是神话传说,有些是古老的拟人故事,有些则是她经常在生活中听到的传说。
她会将这些故事讲述得十分引人入胜,以致于我们每晚晚上期待着听她讲故事的时间。
她最常讲的故事之一是关于“千里眼和顺风耳”的传说。
这个故事说的是一对有特异功能的仙人,在大唐朝天宝年间出现在人间。
千里眼能够看到远处的事情,而顺风耳则能够听到最微小的声音。
这两个仙人一出现就引起了皇帝的注意,皇帝让他们为自己和大唐帝国效力。
在故事中,千里眼和顺风耳通过他们的特异功能挽救了大唐帝国的危局。
他们能够及时发现敌人的阴谋,并据此在关键时刻采取行动。
他们帮助皇帝平定了叛乱,打败了外敌入侵,为人民带来了和平和安宁。
我还记得奶奶讲的一个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故事,是关于“白日梦”的一则神话传说。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年轻的姑娘,她每天都会沉迷于她的白日梦中,梦想着成为一个有名的歌手,拥有自己的演唱会,并成为所有人的焦点和关注点。
幸运的是,她的白日梦成真了。
一个演艺公司的经纪人发现了她的才华,并邀请她参加一个选秀节目。
她在比赛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了选手中的冠军。
这个故事传达给我们的是梦想的重要性。
我记得奶奶总是告诉我们,只要坚持梦想,勇敢追求,就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变得更加成功。
除此之外,奶奶还讲了一些有趣的传说,如关于“吸血鬼”的故事。
这个故事与我们现在看的吸血鬼不太一样,他们不会在中午之后的时间出来,而是在黑暗和阴影中活动。
他们被认为是黑暗和邪恶的象征,经常在人们梦魇中出现。
听这些故事让我们感到非常有趣,但同时也让我们明白到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传统。
我们意识到,民间故事不仅仅是娱乐,更重要的是,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种文化观念和传统。
通过听取这些传说的故事,我们更加了解我们的祖先的文化和历史,以及中国古老的传统故事,这些故事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一个善心的老太婆民间故事
一个善心的老太婆民间故事
一个善心的老太婆,在路上遇见了一只可怜的小鸟,她用棍子打它也不走。
这时候,来了几位青年男女,他们看到了这一切,就好心地劝告老人说:“你还是把它放回大自然吧!”老人却摇头道:“我怎么能忍心伤害这些无辜的生灵呢?让我试着和它交朋友吧。
”于是那些青年人就答应了。
有一天,老太婆找到了小鸟并且帮助它逃脱,后来又救了被困在树枝里面的小麻雀。
最后小麻雀受不住饥饿而死去。
但是当老太婆要放飞小鸟时,小鸟已经对老太婆产生依赖感了,所以没有离开,因此老太婆决定收养它。
每次都将米粒放在手中给小鸟吃。
渐渐地老太婆发现,自己居然和这只小鸟成为知心朋友了,总是与它聊天。
有一天晚上,正巧下起大雨,有人想趁机抓住小鸟,所以也跟踪在老太婆身边,希望找出什么破绽。
当大家认为目标快接近的时候,忽然从老太婆的怀中跳出一只活泼健康的小麻雀,使得周围人很惊讶,但同时也松了口气。
因为他们明白,假如真的有破绽的话,那也许会危及到小麻雀的安全,毕竟老太婆可以随时杀掉小麻雀。
- 1 -。
听奶奶讲民间故事500字
听奶奶讲民间故事:传统与智慧的交织在无数个寒冷的冬夜,我依偎在奶奶的身边,沉浸在她讲述的民间故事中。
那些神奇的人物、激动人心的冒险和充满智慧的谚语,如同一颗颗晶莹的珍珠,串联起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奶奶为我讲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精卫填海》。
故事中,小小的精卫鸟怀着坚定的信念,日复一日地将山石投入东海,以此来填平大海。
奶奶告诉我,精卫鸟的精神是坚韧不拔和敢于面对困难的象征。
这个故事教会了我,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只要有恒心和勇气,就一定能战胜困难。
另一个让我着迷的故事是《狼来了》。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喜欢捉弄别人的小男孩,最后却因为自己的恶作剧遭受了惩罚。
这个故事教会了我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也让我深刻理解了“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道理。
在奶奶的故事中,我还学到了许多生活智慧。
例如,她告诉我“桃三李四杏五年,枣子当年就还钱”,让我明白了每种果树都有自己的生长周期,需要耐心等待;她还用“秤砣虽小压千斤”来告诉我,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也能产生巨大的影响。
这些谚语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更让我明白了生活中的种种道理。
听奶奶讲民间故事,让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了知识、智慧和成长的力量。
这些故事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
如今,我已经长大成人,但每当我遇到困难时,我仍会想起奶奶的故事和她那慈祥的笑容。
那些故事中的智慧和力量,就像一颗永不熄灭的火种,温暖着我的人生旅程。
奶奶的故事不仅滋养了我的童年梦想,更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找到了方向。
我开始学会用更宽广的视角看待世界和自己,用更坚定的信念去追求目标。
这些故事中的道理和知识,如同一座座坚实的基石,帮我构建起人生的大厦。
总的来说,听奶奶讲民间故事是我成长过程中最宝贵的经历之一。
这些故事不仅富有教育意义,更让我领略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去欣赏和理解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如何在困难面前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
这些民间故事的智慧和力量,将伴随我一生。
老人讲的民间故事
老人讲的民间故事在中国的乡村和农村地区,老人们讲述的民间故事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民间故事不仅是娱乐的来源,更是智慧和价值观的传承。
这些故事常常带有深刻的寓意和生活智慧,通过丰富多样的角色和情节,向后代传达着道德经验和人生哲理。
一位老人曾经讲过一个名为《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故事中,一个善良的渔夫在钓鱼时无意中钓到了一条能变成金鱼的鱼,并且被慷慨地放了回去。
金鱼在离去之前,向渔夫表示感激,并承诺会帮助他实现三个愿望。
渔夫通过金鱼实现了贫穷的邻居的愿望,但因为贪心而失去了金鱼的帮助和金鱼自由的机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贪得无厌,并且要善待他人,因为善良和宽容会带来更多的收获。
另一个老人讲的故事叫做《精卫填海》。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只小鸟精卫不畏艰险地每天捡拾海中的石块,填海造陆,以防止人们失去家园。
尽管小鸟一次次被大海淹没,但精卫不放弃。
最终,大海为了表彰精卫的勇敢和顽强精神,给予了它变成一只珍珠色的鸟的机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勇敢应对困难和挑战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并且诚实的努力总会得到回报。
民间故事中还有很多关于孝道、友情、爱情等主题的故事,这些故事都通过形象的场景和生动的对话,向我们传递了一些深刻的人生道理。
老人们讲述这些故事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年轻一代,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善良的品质。
这使得这些故事在乡村和农村地区一直传承至今。
无论是老人讲述的故事,还是年幼时听到的故事,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们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想象力和感性,还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和人性。
因此,我们应该珍视这些民间故事,传承下去,使它们永远不会消失,继续为我们带来智慧和快乐。
老一辈讲民间邪门故事短篇
老一辈讲民间邪门故事短篇1. 夕阳下的古老村庄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跟着爷爷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四周的稻田金黄一片,空气里弥漫着泥土的芬芳。
他一边踱步,一边开始给我讲那些神秘的民间故事,那个年代的故事,听得我浑身起鸡皮疙瘩。
爷爷说,这些故事啊,可都是经过无数个晚上传下来的,跟老黄历似的,讲究的可是一个“邪门”!那种听了让你心里一凉的感觉,简直是绝了。
1.1 鬼火传说他首先提到的是“鬼火”的故事。
传说在村外的老树林里,每到晚上,便会出现一种幽蓝的火光,飘来飘去,像是在邀请人们去探险。
可是,谁要是跟着它走,结果可就惨了,迷了路,第二天早上就会被村民们找到,魂儿早就跑去不知道哪里了。
这可真让人心惊胆战。
爷爷说,有一年,村里有个小伙子不信邪,半夜就去了。
第二天大家找了半天,结果发现他在树下打瞌睡,嘴里还念叨着“鬼火,鬼火,太好看了”。
可见啊,这年轻人真是太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了!1.2 赶尸的传闻接着,他又提到“赶尸”的故事。
我听得是眼睛睁得大大的,心想这东西可真是够离奇的。
爷爷说,赶尸的那个人,穿着一身黑,手里拿着一个大竹笛,专门负责把死人的尸体送回老家。
有一次,他在半路上遇到了一只狐狸,结果这狐狸竟然把他吓得掉了竹笛,尸体一动不动,像是被定住了。
爷爷说,后来那尸体就化成了一个小鬼,每到夜里就找人借东西,借了之后从来不还,这可把村里的人都弄得提心吊胆的。
哈哈,谁要是半夜被小鬼借东西,那心里得多慌啊!2. 灯下的更深谜团2.1 迷雾中的小桥爷爷讲的故事可不止这些,还有一个关于小桥的故事。
他说,在村外有一座古老的小桥,夜里走过,常常能听到水里的叹息声。
许多人经过的时候,都会觉得这叹息声似乎在叫他们的名字。
爷爷说,有个姑娘就因为听到叹息声,走到桥边,结果一不小心掉下水里,再也没有上来。
后来村民们都不敢靠近这座桥,宁愿绕路走。
他一边说,一边摸着下巴,眼神中透出几分严肃,我心里却忍不住想,这姑娘真是太不幸了,难道水鬼在叹气?可怜!2.2 月光下的诅咒再说到月光下的诅咒。
老人讲真实民间故事
老人讲真实民间故事在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位年迈的老人,他名叫张大爷。
张大爷是村里的长者,也是一个热心肠的人,经常在村子里讲一些真实的民间故事。
这些故事有的是他自己经历过的,有的是他从父辈那里听来的,每一个故事都承载着历史的沧桑和人情的真实。
有一天,我去拜访了张大爷,他邀请我坐在他的院子里,给我讲述了一些令人动容的故事。
他说,很久以前,村里曾经发生过一场大水灾,许多村民都被困在了家中。
当时,他年轻的时候,就和其他村民一起奋力抗洪,救出了许多被困的人。
他说,那场大水灾让他明白了生命的可贵,也让他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张大爷还讲述了一个关于友情的故事。
他说,他和一个朋友曾经一起经历了一次生死考验,那个朋友在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了援手,让他铭记于心。
他说,友情就像一株参天大树,无论风雨还是阳光,都能够坚定地守护着彼此。
除此之外,张大爷还讲述了许多关于勇气、坚持和爱的故事。
他说,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都是发生在他身边的人和事。
这些故事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大家,更重要的是要让每个人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听完了张大爷讲述的故事,我深受感动。
这些民间故事虽然平凡,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在这个现代社会,我们往往被物质和功利所迷惑,忽略了生活中那些真实而温暖的故事。
张大爷的讲述让我重新审视了生活,让我明白了友情、勇气和爱的珍贵。
张大爷是一位智慧而善良的长者,他的故事不仅仅是为了传承民间文化,更是为了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感悟和共鸣。
他说,每个人都是一个故事的载体,每一个故事都值得被倾听和珍惜。
我深信,这些真实的民间故事会在每个人的心中激起涟漪,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老人讲真实民间故事
老人讲真实民间故事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常常忙于工作和生活,很少有时间去听一些真实的民间故事。
然而,在我们身边的老人们却是这些故事的宝库,他们经历了风风雨雨,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故事,这些故事或许并不引人注目,但却承载着岁月的痕迹和智慧的积淀。
我曾经有幸遇到一个非常和蔼的老人,他姓李,是当地的一位农民。
每当天气晴朗的时候,他总会坐在自家的小院里,邀请邻居们一起品茶聊天。
在这些闲暇的时光里,他会讲述一些发生在他年轻时的真实故事,这些故事或许并不惊心动魄,但却让人感受到了岁月的沧桑和生活的真实。
有一次,李老人讲起了他年轻时的一次坚持不懈的经历。
那是在他刚刚步入社会的时候,他在一家小作坊做工,每天都要忙碌到深夜。
然而,他却总是准时地去参加自习课,因为他知道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最终,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走出了家乡,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工程师。
除此之外,李老人还讲述了一些关于家乡风土人情的故事。
他说,小时候的家乡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每年春天,桃花盛开,山上的杜鹃花也是一片片绚烂。
而每当农忙时节,村里的人们总是齐心协力,互相帮助,一起收割庄稼。
这些故事或许在当今看来已经很普通,但却让人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和人情味。
在听完这些故事之后,我深深地被感动了。
这些看似平凡的故事,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
从这些故事中,我学到了坚持不懈的品质,学会了珍惜家乡的美好,更懂得了感恩和助人为乐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真实的民间故事,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老人们的智慧和善良。
他们用自己的经历和故事,传递着人生的真谛,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感受到岁月的温暖和生活的美好。
因此,我希望我们能多花一些时间,去倾听老人们的故事,珍惜这些宝贵的人生经验,让这些真实的民间故事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开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花朵。
老人讲真实民间鬼故事
老人讲真实民间鬼故事在人们的生活中,鬼故事一直是一个令人无法抗拒的诱惑。
无论是儿时的忐忑,还是成年后的好奇心,在闲暇的时刻都会被这些故事所吸引。
而当这些故事出自老人之口时,它们更具有真实感和让人心悸的力量。
下面我将为大家讲述一些我从老人口中听到的真实民间鬼故事。
故事一:夜行列车上的恶灵老人讲述着一个关于夜行列车的恐怖故事。
据他所说,有一位年轻人选择乘坐夜行列车因为他想以这种方式省去住宿的费用。
准备好后,他上了列车并找到了自己的座位。
然而,整个车厢里的人都显得异常沉默,仿佛害怕打破这宁静。
年轻人对此感到不安,尤其是周围传来的诡异的低语声。
渐渐地,他开始察觉到列车上弥漫着一种邪恶的气氛。
突然,他看到了一张苍白的脸庞,那是一个血肉模糊、面目狰狞的女人,正盯着他,张开血盆大口向他扑过来……随着老人的声音回荡在屋内,你能感受到故事带来的不祥和恐惧。
故事二:深山中的幽灵村庄老人接下来讲述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一个被遗忘的幽灵村庄。
据说,在一个偏僻的山区,有一个村庄被人们遗忘。
传说,这个村庄里生活着一群亡灵和幽魂。
每当夜幕降临,他们便会穿越大山出现在附近的村落中,寻找着生者的灵魂。
许多人声称在夜晚曾目睹过这些幽魂和亡灵,他们的描绘让人毛骨悚然。
夜晚的阴森,草木中隐约传来的声音,以及村庄中怪异的气氛,这一切都让人感到恐惧和胆寒。
故事三:被遗忘的诅咒之屋老人接着叙述了一个有关诅咒之屋的恐怖故事。
据他所说,有一所房子被人们遗忘多年,它因为某种诅咒而被视为不祥之地。
有人说曾经住在那里的人们都遭遇了不幸,家庭破裂,甚至有人失去了生命。
这个房子空荡荡的,但据说它充满了诡异的气息。
传闻说,每当黑夜降临,这座房子的墙壁上就会浮现出一张张恶魔的面孔,发出可怖的低语声。
闻者多半会受到诅咒,遭遇不幸的事情。
听到这个故事,人们不禁感到阵阵寒意。
这些真实的民间鬼故事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惊悚和胆寒,同时也对人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提供了滋长的土壤。
老人讲真实民间鬼故事
老人讲真实民间鬼故事在某个寂静的夜晚,我偶然遇见了一个年迈的老人,他坐在公园的长椅上,一脸凝重地望着远方。
我感到他似乎有什么心事,于是走过去与他攀谈起来。
没想到,他开始讲述了一系列他年轻时亲身经历的真实民间鬼故事。
以下是老人所讲述的故事,或许会令人胆寒,但却能让我们更深入了解民间传说和超自然现象。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一个遥远的村庄,据说这个村庄里的一棵古树上栖息着一只凶恶的恶鬼。
村民们纷纷传闻,有人声称在夜晚出门时看到树上闪烁着诡异的光芒;还有人称听到树上传来奇怪的哀嚎声。
年轻人悬赏500元,邀请勇者夜晚上山剿灭这只妖鬼。
终于,一个勇敢的年轻人前来挑战,准备兑现诺言。
故事进入紧张的高潮,晚上11点整,年轻人硬着头皮独自上了山。
他喃喃自语着那句“要有勇气,才能看到真相”。
沿着阴森的小路向前走去,他感到鬼魅的气氛在身边弥漫。
突然,他眼前出现了一道模糊的身影,那是那只传说中的恶鬼!年轻人勇敢地逼近,却发现它并非凶恶的恶鬼,而是一只受伤的狐狸,失去了自由又痛苦不堪。
年轻人用手轻轻抚摸着狐狸,它露出感激的目光,终于放下了怀中的尸骨。
原来,以恶名闻名的恶鬼只是一只想要救救自己的狐狸。
这个故事虽然并没有出现真正的鬼魅,但却告诉我们在某种程度上,传说中的恶鬼并非都是坏人。
对于民间故事来说,有时我们需要以故事的手法,通过对人和事物的个别夸大和表现来形成与现实的对立。
第二个故事是发生在一个尘封已久的别墅里。
这座别墅盛传着一个诡异的传说,据说每逢月圆之夜,别墅内就会传出各种古怪的声音。
受到好奇心驱使,有一位年轻人决定夜探别墅,亲身揭开这个谜底。
专注的目光,坚定的步伐,年轻人慢慢走进了这座传说中的别墅。
随着时间的推移,安静的别墅内开始散发出一股古怪的气息。
突然,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摆放在墙上的挂钟不断地“咔咔”作响,仿佛在耐心地等待着什么。
年轻人惊讶不已,便想拆下挂钟寻找其中的秘密。
然而,当他打开挂钟的后盖时,却只看到了一张旧照片。
爷爷讲的民间故事
爷爷讲的民间故事有什么老爷爷说的精选民间故事金龙池的民间故事:民间故事在芦芽山极顶太子殿四周,环绕着五六个状似圆盘的小水池。
这些水池大者口径可达o。
5米,小者约0。
3米。
水池在石崖之顶,由人工凿成,虽历干百余年,至今完好无缺。
池中夏有碧水如镜,冬日结冰如银。
白云从崖之上空飞过,其倒影映现于池中,宛若神龙显影,腾挪飞跃,奇趣无穷,人们将这些水池称作金龙池。
关于金龙池的金龙,民间有着美丽的传说。
远古时候,芦芽山便是一块宝地,这里麦萎双穗,禾长双株,人们过着富足美满的好光景。
有一年,天上的玉皇大帝扮作秀才到民间查访,路经芦芽山时,见一老妇正在门口拣谷穗,上前问道:拣此谷穗有何用处?老妇答道:拣出好的来年作种子,次的碾米自己吃,剩余的秕谷喂鸡喂猪。
玉帝不高兴地说:普天下的人是把最好的谷物做成供品敬神仙,你为何要留作种子呢?老妇道:好种出好苗,神仙也难饶。
玉帝怒气冲冲地大叫道:哼,好种出好苗?若是老天不下雨,好苗也得当柴烧!老妇没好气地反驳道:一方水土一方人,芦芽山人不信神!玉皇大帝一听此话,暴跳如雷地吼道:一方水土一方人。
哪方人氏也信神;三年不落一滴雨,看你信神不信神!说罢,愤愤然驾云而去。
玉帝回到天庭,余怒未消,立即降旨,命东海龙王道:三年以内,滴水不降芦芽山!东海龙王不敢抗旨,立即吩咐他的儿子金龙前往芦芽山,坐阵监督,不降滴雨。
那金龙本是东海龙王的第九十九个儿子,平时被龙王管束在龙宫中好不孤寂,今驾祥云飞临芦芽山上空,拨开云头向下看时,只见这里株株树木挺立,棵棵青草葱翠,朵朵山花艳丽,片片庄田茁壮;人世间男耕女织,幼童嬉戏,好一派乐陶陶的田园景象。
金龙触景生情,不免对此情此境迷醉留恋起来,哪里还忍心用三年不降滴雨的残酷手段,来降灾于这块宝地呢?于是,金龙自作主张,施展神威,反而给芦芽山偏降了三寸春雨。
这事岂能瞒过玉皇大帝,他便遣金甲力士将金龙绑缚在芦芽山顶的水池之中,并且降下御旨道:小金龙不忍心降旱灾于芦芽山,那就叫他永世囚禁在这水池中!小金龙虽然被囚于芦芽极顶水池中,但他热爱人间美景的善良之心却始终未变。
小时候妈妈讲的民间故事
小时候妈妈讲的民间故事小时候,每天晚上睡前,妈妈都会坐在床边,给我讲一些民间故事。
那些故事总是让我充满了想象力,带我进入一个奇妙的世界。
虽然现在我已经长大了,但是那些故事仍然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记忆中。
妈妈讲的第一个故事是《白蛇传》。
这个故事讲述了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故事。
白娘子是一个仙女,她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女子,来到人间。
她和许仙相爱,并且结为夫妻。
然而,青蛇却一直嫉妒白娘子,想要夺走她的丈夫。
最后,白娘子化身为白蛇,和许仙的儿子许宣一起,终于战胜了青蛇,救出了许仙。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爱情的力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相互扶持,就能战胜一切。
第二个故事是《孟姜女哭长城》。
故事中,孟姜女的丈夫被迫劳作修建长城,最终因为劳累过度而死去。
孟姜女得知后非常伤心,她每天去长城旁边的墙角哭泣,直到墙角倒塌,她才停止了哭泣。
这个故事告诉我,坚持和毅力是成功的关键,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努力坚持下去,终究会得到回报。
第三个故事是《牛郎织女》。
这个故事讲述了牛郎和织女的相爱故事。
织女是天上的仙女,她和牛郎相爱并且结为夫妻。
然而,天帝不允许人与仙相爱,所以将织女带回了天上。
牛郎伤心欲绝,织女的哥哥织女星为了安抚牛郎,让他和织女在每年的七月七日相会。
这个故事告诉我,爱是无私的,不论距离和困难有多大,只要心中有爱,就能够战胜一切。
妈妈还给我讲过许多其他的民间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有着不同的寓意和教育意义。
这些故事让我了解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让我懂得了一些道理和价值观。
回忆起小时候妈妈讲的这些民间故事,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妈妈的爱和教育。
这些故事不仅让我度过了一个个美好的童年时光,也让我在成长的过程中受益良多。
现在,我已经长大了,但是我依然珍惜这些故事,并且希望能够将它们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
小时候妈妈讲的民间故事,是我童年的美好回忆。
这些故事不仅让我度过了愉快的时光,也教会了我很多道理。
它们让我明白了爱情的力量,坚持和毅力的重要性,以及爱的无私和牺牲。
老人讲民间故事
老人讲民间故事我们经常会听到老人说一下以前的故事。
那你知道老人讲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老人讲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老人讲民间故事:蝎子王黄河边上的葭州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山城。
每到春夏,会从山墙的缝隙或沟壑的片岩间钻出大小迥异的褐色蝎子,全身通红,形似琵琶,当地人谓之“赤尾”。
这“赤尾”在青黄不接的年月成了老百姓碗里的一道美食。
大家拔去毒刺,直接用盐渍过,晾在柳条簸箕上。
黄土高原上的太阳毒辣,只一天,“赤尾”就成了老老少少口中的美味。
有些殷实人家也会用獾子油煎炸成一道色泽金黄的珍肴待客,香酥可口自不必说,还可以驱风祛湿、活血化瘀,是葭州出了名的宝贝。
沟峁里的阴风一作祟,蝎子的价格像四月的黄河水开始浮涨。
老老少少走梁串沟出来捕蝎子。
山崖里,树根下,甚至家家户户的屋顶瓦楞下,都游窜着大大小小的蝎子。
掂量起瓷罐里活蹦乱跳的蝎子,大伙儿觉得怀里抱的就是价格不菲的银圆块子儿。
城里捕蝎子名头最响的是蝎子王李糜子,每年给葭州药商们供货最多的就是这个干瘪老头儿。
这年仲夏,山城来了几个天津客商,一进“中和堂”的门就要十五斤“赤尾”。
为首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瘸老头儿,头戴鸭绒帽,颧骨突起;另一人鼻梁上架一副黑边眼镜,文绉绉地在瘸子老板面前点头哈腰;其余三人像哑巴一样紧跟在两个人身后,不时用鬼鬼祟祟的眼睛瞥向四周。
“中和堂”的崔掌柜是见过世面的人,让伙计取来一只雕花瓷罐,钳出几只,先让竹椅上的瘸子老板验货,说,这是前些天本地一位有名的捉蝎高手送来的上等“赤尾”,不多不少,正好十五斤!瘸子老板没说话,只点了点头。
“眼镜”说,你们的货我们全要了。
听说你们这里有个蝎子王,我们老板想交交这个朋友!崔掌柜瞥了一眼瘸子老板的那条左腿,心下就明白了些:蝎子王李糜子除了一手捉蝎子的绝活,祖传秘方“蝎毒追风膏”可医百病,远近闻名,黄河两岸的人都来医腰疗肩,他这“中和堂”购藏百草,也比不上几贴“蝎毒追风膏”的灵验呵。
瘸子老板生硬地说,请不要误会,我们只是想多交几个朋友而已。
老人讲真实民间故事200字
北京前门外有个中外驰名的酱园子---六必居。
这六必居是个老字号,从开张到现在可有了年头儿啦。
据说掌柜的是山西人,明朝嘉靖年间开的业。
六必居后身往北就是西河沿,当年那儿有个三府菜园。
严蒿严丞相府里有个厨师经常到菜园、酱园一带买东西,经他介绍,严蒿就给酱园子题了三字---六必居。
六必居现在挂的这块匾是假的,那么真的到哪儿去了呢?传说,康熙年间六必居酱园着了一场大火,把真匾给烧了。
在早,这酱园子、油盐店的徒弟们全能写一手好字,那是见天开莱单子练的。
晚半晌上门以后的一个钟头,就是掌柜的让学徒学打算盘,开菜单子,练习写字的时间,这是多少年留下的老传统,所以酱园、油盐店的徒弟大多能写一手好字。
有个学徒偏偏喜欢严蒿题的这三字:六必居。
因此,每天扫地的时候,他拿着笤帚一边扫地一边比划:六必居,六必居;晚上练字还是六必居。
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入神啦。
这匾这么一烧,东家着急啦:“坏啦,这是严蒿写的,咱们写不了哇。
”学徒说:“这个没关系,我那儿写的有样子,您看看。
”他把练的字拿出来让东家一看,东家喜出望外:“嘿!行啊,你来一块吧。
”所以,现在这匾就是那学徒写的。
不仅如此,北墙上那六必居三个字,也是从那匾上拓下来的。
这几个字写得苍劲有力,您瞧那“必”字,中间一笔一般人全写成一撇儿,人家则是一杠子,直插入内,然后笔这么一提,显得特别有劲。
严蒿写了一手好字为什么还不受人敬重呐?这是因为他自己把事儿全耽搁啦---他是一个奸相!。
听老一辈讲民间鬼故事民间农村真实鬼故事
听老一辈讲民间鬼故事民间农村真实鬼故事听老一辈讲民间鬼故事:民间农村真实鬼故事他和她相识相恋三年。
那天,她带着他回去了燕窝岭。
她听闻许愿池里的石头很灵验,只要把两个人的名字写下在上面,并且放在高处,就可以使梦想成真。
对此他只是笑笑,不置可否。
他们两个人从清粼粼的水池里捞起一块大石头,她用纸巾细细地擦拭,然后用马克笔端端正正写出了自己的名字,使他也写出了名字,她还在两人的名字中间图画了两个砌在一起的心。
河岸上有好多叠放的石头,像是一场古老的法事,透着庄严与肃穆。
她将石头摆到一块小岩石上。
夕阳的余晖映红了天际,也映红了她的脸颊。
可是时光例如水,一回去并无回去,也渐渐消磨了他们浓郁的爱情。
当爱情遭遇物质的时候,总是脆弱不堪。
没多久,他搭上了一个有钱的女人。
任凭她苦苦哀求,他还是狠心地甩了她。
她无法直面这个事实,最终挑选自杀未遂。
听到这个消息,他竟然没有一点悲伤。
这天午后,他漫步在高楼林立的商业区,在这栋大厦的22层存有他的新公司。
他脚步轻快,有些飘飘然。
突然,一块石头落下来,正好砸在他的脑袋上。
他当场一命呜呼。
那块石头上有他的名字,她的名字,还有两颗紧紧相依的心。
在弥留之际,他听见一个声音:啊,不好科东俄呀!在37层的玻璃窗里,有两颗小脑袋迅速缩了回去。
孙杰就是位广播主持人。
从搞主持人的那一天已经开始,他就热切地讨厌上了那个能够满足用户自己表现欲的工具——麦克风。
麦克风可以肆意侵占别人的听觉,手持麦克风的人,也就等于把持住了话语权。
不过,他策划的就是一档八卦类的节目。
然而有一天晚上,当他一如既往地坐上播音台的时候,意外发生了:他还没有开口,麦克风竟然自动发出了声音,就像有另外一个人在代替他主持一样。
不由自主地,孙杰赶紧关上麦克风,可是不顶用,声音还在稳步。
那天的节目,从头至尾他都在不停地冒冷汗。
在猛烈的恐惧中,他叩开了领导的办公室,建议换岗位。
恰好,有一位电视新闻节目的播音员,因为莫名其妙的怪病休假了。
听奶奶讲民间故事日记
听奶奶讲民间故事日记今天,我得空去看望我亲爱的奶奶,心里那个高兴劲儿就像小时候过年拿到压岁钱似的。
坐在奶奶家的老藤椅上,闻着院子里盛开的花香,啥也不做,单单是发呆都觉得满足。
这时,奶奶端来了她亲手泡的薄荷茶,递给我,笑盈盈地说道:“今儿个,奶奶给你讲个老故事,看看你还记不记得。
”你别说,这听奶奶讲故事,那可是我小时候最爱的娱乐活动,就算现在一大把年纪了,也依然百听不厌。
我心里想:这些故事听了一遍又一遍,但每次都有不同的味道,就像老酒,越陈越香。
奶奶的声音仿佛有种魔力,把我一下子带回了儿时的夏夜,拿个小板凳坐在她脚边,仰着头,眼巴巴地看着她的那个画面。
奶奶说:“故事从前有一个村子,村里有个小姑娘,特别善良……”哎呀,一提到这些故事,我的思绪立马就飞起来了。
小时候,我总觉得那些发生在故事里的村子,特别神秘,好像随时能从时光缝隙中掉出来。
那小姑娘为了帮助村民,独自一人去找传说中住在山顶的老仙人。
经历了千辛万苦,翻过一座又一座山,最终找到了仙人。
奶奶讲到这里,故意停顿了一下,狡黠地看了我一眼,然后才继续讲述,那老仙人给了小姑娘一个神奇的袋子,并告诉她:“只有善良的人,才能从袋子里拿到无穷的幸福。
”我那时老是缠着奶奶问:“奶奶,啥是无穷的幸福呀?”奶奶总是笑而不答,只是说:“用心感受就知道了。
”奶奶还说,那小姑娘回到村子,把袋子里的幸福毫不保留地分享给村民,结果整个村子的人都开始帮助别人,村子变得越来越美好。
我听着,觉得这故事就像那阳光下的蜂蜜,暖暖的,甜甜的,让人心里充满了温柔。
有时候,我觉得这些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就像奶奶炖的鸡汤,简单却滋味悠长,不管外面世界多么喧嚣,心底总有一份安宁。
我看着奶奶微微泛白的头发,忽然觉得,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娱乐,它们还是奶奶给我留的独特的“密钥”。
等故事结束,我给奶奶捶捶背,她拍拍我的手,笑着问:“怎么样,这个故事还记得吗?”我故作神秘点点头,心想,与其说记得故事,不如说是记住了那份温馨的陪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人讲民间故事黄河边上的葭州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山城。
每到春夏,会从山墙的缝隙或沟壑的片岩间钻出大小迥异的褐色蝎子,全身通红,形似琵琶,当地人谓之“赤尾”。
这“赤尾”在青黄不接的年月成了老百姓碗里的一道美食。
大家拔去毒刺,直接用盐渍过,晾在柳条簸箕上。
黄土高原上的太阳毒辣,只一天,“赤尾”就成了老老少少口中的美味。
有些殷实人家也会用獾子油煎炸成一道色泽金黄的珍肴待客,香酥可口自不必说,还可以驱风祛湿、活血化瘀,是葭州出了名的宝贝。
沟峁里的阴风一作祟,蝎子的价格像四月的黄河水开始浮涨。
老老少少走梁串沟出来捕蝎子。
山崖里,树根下,甚至家家户户的屋顶瓦楞下,都游窜着大大小小的蝎子。
掂量起瓷罐里活蹦乱跳的蝎子,大伙儿觉得怀里抱的就是价格不菲的银圆块子儿。
城里捕蝎子名头最响的是蝎子王李糜子,每年给葭州药商们供货最多的就是这个干瘪老头儿。
这年仲夏,山城来了几个天津客商,一进“中和堂”的门就要十五斤“赤尾”。
为首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瘸老头儿,头戴鸭绒帽,颧骨突起;另一人鼻梁上架一副黑边眼镜,文绉绉地在瘸子老板面前点头哈腰;其余三人像哑巴一样紧跟在两个人身后,不时用鬼鬼祟祟的眼睛瞥向四周。
“中和堂”的崔掌柜是见过世面的人,让伙计取来一只雕花瓷罐,钳出几只,先让竹椅上的瘸子老板验货,说,这是前些天本地一位有名的捉蝎高手送来的上等“赤尾”,不多不少,正好十五斤!瘸子老板没说话,只点了点头。
“眼镜”说,你们的货我们全要了。
听说你们这里有个蝎子王,我们老板想交交这个朋友!崔掌柜瞥了一眼瘸子老板的那条左腿,心下就明白了些:蝎子王李糜子除了一手捉蝎子的绝活,祖传秘方“蝎毒追风膏”可医百病,远近闻名,黄河两岸的人都来医腰疗肩,他这“中和堂”购藏百草,也比不上几贴“蝎毒追风膏”的灵验呵。
瘸子老板生硬地说,请不要误会,我们只是想多交几个朋友而已。
说着“啪”地一声,往崔掌柜面前撂下一根金条。
天边飘来几片黑云,看着倒是下不起来。
崔掌柜叫上伙计,带瘸子老板去西坡找蝎子王李糜子。
一孔破破烂烂的窑洞里来了这么多人,李糜子吓了一跳。
当看到瘸子老板露出的那条上肿下瘪的阴阳腿时,李糜子心下就明白了。
敢情被黄河渡的阴风伤蚀了身呀。
李糜子在瘸子老板的腿上边捏边敲,痛得瘸子老板直龇牙。
瘸子老板身后的“眼镜”和三个“哑巴”伙计一下子紧张起来。
李糜子说,不着急,让咱试试看。
李糜子喝足一口蝎子酒,长长一声“扑哧”喷在瘸子老板的腿上,片刻,取出几贴“蝎毒追风膏”,“啪啪”,稔熟地贴在瘸子老板的几处穴位上,边贴边说,秋后黄河水,立春要命风!第二日,还没扯下“蝎毒追风膏”的瘸子老板竟然稳稳当当地走了几步。
窑洞里顿时气氛活跃起来,大家都夸李糜子的“蝎毒追风膏”真神。
瘸子老板喜形于色,冲蝎子王李糜子一跷拇指说,哟西!哟西!李糜子一怔。
一直在旁边伺候的崔掌柜也愣了愣神。
小日本!崔掌柜惊呼声未落,瘸子老板身后的三个“伙计”突然拔出枪来。
转眼间,崔掌柜和他的伙计相继倒在血泊中。
李糜子脸色苍白。
瘸子老板狞笑着说,李先生,你是皇军的朋友,皇军的士兵们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被黄河渡的阴风伤害了身体,筹集到这么多的蝎子药,可以减轻他们不少的痛苦。
当然,本人板田少佐,衷心地感谢你为我治病。
“眼镜”和三个鬼子在李糜子的窑洞里翻箱倒柜,什么也没有发现。
蝎药呢,“眼镜”气急败坏地问。
李糜子嘴角抖动了几下,说,干蝎都送到城里了,至于“蝎毒追风膏”也就剩下皇军先生用的那几贴了。
见鬼子们将信将疑,李糜子说,皇军的腿病要想彻底治愈,还得连用个把月的“蝎毒追风膏”,蝎毒得用新鲜的!板田望望四周,偌大的梁峁上下,安静得听不到一声虫啾或鸟鸣,于是点点头。
傍晚时候,蝎子王李糜子被“眼镜”们押着到山谷中捕蝎子,后面跟着忐忑不安的日军少佐板田。
谷底的空气闷热燥人。
李糜子在碎石堆上压了一块青石板,放一个白色瓷坛到上面,坛子里盛足了蚝油,然后将一只装有数十只萤火虫的马灯放在油坛旁边,马灯的玻璃罩上涂满了青草绿,说声好了,人远远地退到一边。
萤火虫瞬间将马灯映得通明,透过灯罩,向四周投射出绿色的淡光。
鬼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板田说,李先生,你确信这样可以捕到蝎子?李糜子沉着脸,一句话不说。
渐渐地,四周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再细看,那些蛰伏的游窜的大大小小的蝎子,竟然都从四面八方蜂拥而来。
等到了马灯旁,又被蚝子油的香味吸引了过去,纷纷爬向白色瓷坛内。
蝎足一旦沾了油,就爬不出去了。
原来如此!鬼子们恍然大悟。
约莫半个时辰,李糜子说,够了,起身飞奔过去。
板田一使眼色,“眼镜”们正要过去,李糜子已经抱着油坛似笑非笑地回来了。
坛子里爬满了数百只野生蝎子,凶猛异常。
蝎子在坛内翻来覆去,黑乎乎的一大片。
这就是中国人“请君入瓮”的成语吧。
板田称赞说。
对,这就是我们老祖宗“请君入瓮”的智慧!话刚出口,李糜子突然大喝一声,将坛子摔向鬼子们头顶的一方岩壁。
只听“哗啦”一声,蚝子油向四面溅开,坛内的数百只蝎子立刻爬满了鬼子们的身体。
板田发出几声撕心裂肺的呼喊,身子晃了几晃,栽倒在地。
“眼镜”等几个鬼子扔掉手中的枪,一边奋力拍打着身上,一边鬼哭狼嚎地叫喊着。
李糜子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冷冷地说,忘了告诉你们,做蝎子膏药的确少不了蝎毒,而刚刚捕获的野生蝎子却是最毒最狠的!蚝子油的味道四处飘散,在绿色的萤火虫灯下,仿佛有数以千计的蝎子向这边拥来,扑向鬼子们苟延残喘的身体。
李糜子双眼含泪,向掩埋崔掌柜们的方向拜了拜,高声喊道,小鬼子,敢欺负我们黄河滩人,咱黄河滩上的爷儿们会让你死无葬身之地!蝎子王李糜子的身影在夜色下像一尊高大的雕塑。
鬼子们的号叫声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停止了,但李糜子的呐喊声还在这黄土高原的峁峁梁梁上回荡着,经久不散。
听村里的老人讲,这是抗战时期鬼子唯一一次偷渡过来侵扰,结果弄得个死无全尸,一个也没能回去,成为葭州多少年来的笑谈。
明初,潘村街今明光市潘村镇来了一户逃荒人家,男的推着一辆独车,车上有一床铺被、几个陶制坛罐和黑粗瓷碗,女人肚子挺得高高的,看样子又有了六、七个月的身子。
小车上还坐着两个孩子,一个四岁、一个两岁,都是男孩,男的姓华,叫华良,女的姓梁,叫梁花,他们是打山东逃荒过来的。
夫妇俩在街东的一个财神庙里安了家。
这财神庙只是一间丈把长宽无让无窗的破庙,一尊半人高的木雕财神像,长年无人侍奉已歪倒在一边,厚厚的浮灰已糊住了这菩萨的鼻子眼。
华良和梁花一连两天,扫的扫,洗的洗,将小小破庙的地下、墙上打扫得干干净净。
山墙头还垒了口露天灶生火做饭,大人叫、小孩闹,嗨!这就成了一个家了。
女人家的心细,她修补了神台,洗净上神像,将财神立在台上,扶摆端正,还买了两炷香,一边拱手作揖,一边祈祷着。
一家人和财神爷作了伴。
这华良是个庄稼人,耕耙收种、叉把扫帚扬场锨,样样拿得起,还有一身使不完的劲,没几天就被街上潘老保险金家雇为伙计。
这梁花虽是个小脚女人,但做得一手好面食,发出的馒头能当球拍,擀出的面条厚薄长宽一刷齐。
今晚切的面,明早也不会粘在一块儿。
只在潘老爷家露了一手,一个潘村街从南到北已无人不晓了。
开始时谁家想吃梁花的手擀面,就上门去请。
面擀好了,东家大都送她一碗半碗面粉做工钱,小日子也就凑和着过了。
可这梁花是个带身子的女人,眼看着肚子一天天大起来,东走西颠的也不太方便。
潘太太给出了个点子,她借梁花十斤面粉,让梁花每天在家擀面条,门口摆个摊子,谁家要吃面条就上门来买。
就这样,潘村街头从此有了家面点店。
那财神庙自从住进了他们家,神台上开始隔三岔五地有人来上香,后来渐渐地香火不断了。
一天夜里,华良睡夜突然醒了,再也睡不着。
他爬了起来,推醒了正在熟睡的梁花,说:"快醒醒。
我刚才做了个梦,梦见在耕田时耕出个大瓦盆,还没等我拾起,过来一个白胡子老头。
老头说这是个宝盆,若往盆里放粒米,不一会就能变成一盆。
用得好,会给人带来幸福;用得不当,会让人家破人亡。
还没等我说话,老头就化作一阵烟飘走了。
这梦不知是凶是吉?"梁花累了一天,本来睡得正香,被丈夫推醒,有点烦,说:"管他哩。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说完翻个身又呼呼睡着了。
第二天天亮后,东家叫华良套牛耕田。
老牛一趟没到头,铁犁翻出了个大瓦盆。
华良忙捡起瓦盆,揩去泥,看,普通的一个瓦盆,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歇歇后,华良把瓦盆抱回有,交给梁花,高兴地说:"昨晚的梦应验了,我耕地还真的耕出了个宝盆。
"梁花看到丈夫抱回一个盆,翻了个白眼道:"你是打着不走牵着倒退。
我前两就跟你商量着买个盆回来,你还说家里的盆只有个裂口子,用绳箍一下还能用。
今天谁让你买了?是捡着便宜了吧?"华良说:"昨晚我跟你说梦里的事,你忘了?真是耕田耕出来的,说不定真是个宝盆。
"梁花接过瓦盆,翻来调去没看出什么特别,以为是丈夫编故事哄人,顺手往桌上一撂,就听"当啷"一声,发出金属的撞击声。
俩口子同时一惊:"哎呀!真和普通的盆不一般。
"华良顺手抓了一把黄豆撂在盆里,只见盆里顿时起了层雾气,不一刻成了满满一盆黄豆。
华良高兴得蹦了起来。
他把黄豆倒进一只口袋,又抓了一把黄豆放在盆里,不一会又是满一盆;又把盆里的黄豆倒进口袋,仍抓了一把放在盆里,又是满满一盆。
就这样一连三盆,华良还要变。
梁花冷静下来,阻止住华良说:"你把昨晚的梦再细说一遍。
"华良把昨晚的梦详细重复了一遍以后,盯着梁花问:"怎么啦?"梁花说:"这盆应当用来和面用,咱要靠辛苦持家,不能靠取巧生财,不劳而获。
否则这个家会有灾祸。
"梁花立了条规矩,这盆里除每天和面外,不能往盆里放其他物件。
华良向来都是听老婆的,这次自然也不例外。
从那以后,华良还是干他的伙计,梁花还是卖她的面条。
不过,现在不用再买面粉了。
梁花每天和完一盆面,擀完面条,抓把面粉放在盆里,第二天还是和一盆面,就这样每天都能从盆中变出一盆面来。
有天晚上,华良趁梁花睡下了,悄悄放了一个铜钱在盆里。
第二添梁花正在和面做生意,发现盆里满满一盆铜钱。
她知道是华良干的,来了气,跑到屋里把华良从被窝里拽了出来,发起了脾气:"你是要钱,还是要这一家老小平安?"华良憨憨笑着:"钱哪有老婆孩子好呢。
"梁花余气未消:"那你干嘛背着我弄这黑心钱?"华良说:"我根本没想要,不过是好奇想试试。
"梁花说:"那好。
你去找工匠,我们就用这钱,把财神庙修复一新,再给财神爷镀个金身。
"一晃又是一年过去了,华良和梁花攒了不少钱。
他们接着财神庙往东盖起了三间像样的房子。
华良还是在潘老爷家当伙计,梁花也还是每天和面卖面条。
这年,夏蝗成灾,飞蝗蔽天,所到之处,禾麦皆无,十户人家有五户讨饭,路边、山坡的榆树皮都被剥下充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