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1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1.2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构成》379沪科课标PPT课件 一等奖
高一化学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总结
一、原子结构学说的发展历程及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1.古代朴素的原子观:我国战国时期的惠施认为物质是___________;我国战国时期的墨翟认 为物质___________;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___________(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万物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的) 。 2.英国科学家___________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实心球模型: ①物质由原子组成; ②原子在化 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割,它们在化学变化中保持本性不变。 3.英国科学家_______发现了______的存在,并由此提出了原子的“葡萄干面包”模型:原子的 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的球体内,电子则均匀地分布在这些正电荷之间。 注: (1)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 1895 年发现了___________; (2)法国物理学家安东尼•亨利•贝克勒尔确认了铀盐和纯铀具有___________; 电子的发现和元素的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是可再分的。 4.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_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行星式模型: 带负电的电子绕着带正电的原子核运 动,就像行星绕太阳运转一样。 卢瑟福的α 粒子散射实验
4
17.两种微粒含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这两种微粒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两种不同的原子;②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③一种原子和一种分子; ④一种原子和一种离子;⑤两种不同分子;⑥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⑦两种不同阳离子;⑧两种不同阴离子; ⑨一种阴离子和一种阳离子. 18..用正确的序号填空:①12C、13C、14C; ③H2O 和 D2O;④CH3CH2OH 与 CH3OCH3; 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 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 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已知 A、B、C、D 均是 1~20 号元素,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其中 B、C、D 的内层电子数为 10,原子核外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A 原子核外有 2 个未成对电子. (1)D 离子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 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 元素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已知 A.质子数,B.中子数,C.核外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①原子种类由_________________决定; ②元素种类由_________________决定; ③元素的化合价由______________决定. 18 18 1 (2) 2.0g 由 1 该水分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 含中子数为__________; 1 ������ 和 8 ������构成的水 1 ������ 2 8 ������, (3)核内中子数为 N 的 R2+,质量数为 A,则该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红磷和白磷; ⑤CH4 和 CH3CH3;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1.1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1.2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1.3揭开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面纱1.对原子结构认识的历程:古典原子论:惠施、墨子、德谟克利特;近代原子论:道尔顿;葡萄干面包模型:汤姆孙;原子结构行星模型:卢瑟福;电子云模型:波尔。
了解2.重要人物及成就:道尔顿(原子论)、汤姆孙(发现电子及葡萄干面包模型)、伦琴(X射线)、贝克勒尔(元素的放射放射性现象)、卢瑟福(粒子的散射实验及原子结构行星模型)。
3.原子的构成;(看第一章例题)原子核的组成: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三者关系;原子、离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关系;①原子原子核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质子数决定元数种类AZ X (+) 中子(不带电) 质子与中子数共同决定原子种类核外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对中性原子: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对阳离子:核电荷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子数=质子数-阳离子所带电荷数如:ZAn+ e=Z-n,Z=e+n对阴离子:核电荷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子数=质子数+阴离子所带电荷数如:ZBm+ e=Z+m,Z=e-m ②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即A = Z + N质量数(A) (原子核的相对质量取整数值被称为质量数)。
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4.知道同位素的概念和判断;同素异形体;(看第一章例题)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①同位素讨论对象是原子。
②同位素原子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③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也不论其来源如何不同,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保持不变。
(即丰度不变)(见1.2提纲)5.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简单计算);a(设某原子质量为a g)①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m12c1/2 此相对质量不能代替元素的相对质量。
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第一节原子
几种原子的构成
原子种类 氢 碳 氧 钠 氯 质子数 1 6 8 11 17 中子数 0 6 8 12 18 核外电子数 1 6 8 11 17
从表中可以看出什么? 从表中可以看出什么? 1.不同种类的原子,质子数、电子数不同 不同种类的原子, 不同种类的原子 质子数、 2.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3.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的 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的
不显电性
质量/kg 质量
9.109X10-31 1.673X10-27 1.675X10-27
相对质量①
1/1836
1.007
1.008
质量数
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 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 质子数(Z)+ 中子数 中子数(N) 质量数
表示原子组成的一种方法
质量数 —— A 核电荷数 —— Z 核内质子数) (核内质子数)
X
——元素符号 元素符号
a——代表质量数; 代表质量数; 代表质量数 请看下列表示 b——代表质子数既核电荷数; 代表质子数既核电荷数; 代表质子数既核电荷数 +d 代表离子的所带电荷数; 代表离子的所带电荷数 a c+ a b c d e c——代表离子的所带电荷数; 代表化合价 各代表什 d——代表化合价 e b 么 e——代表原子个数 代表原子个数
古典原子论
战国 惠施(中国 中国) 惠施 中国 物质无限可分
战国 墨子(中国 中国) 墨子 中国 物质被分割是有条件的
道尔顿的原子模型
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 年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 道尔顿 原子学说, 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 的实心球体。 的实心球体。
高中化学《1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1.2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构成》383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
《原子结构》教学设计课程名称化学课题原子结构授课对象2011级护理④班课型理论课授课人数85人课时2授课时间2011年9月12日第3、4节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网站、原子结构模型、各辅助教学表格等《化学》(医药卫生版)总主编刘斌主编刘景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6月《化学学习指导与练习》(医药卫生版)主编刘景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U盘教材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化学》(供医药卫生类)教材中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为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按照新《大纲》要求安排课时为2课时,但考虑到我校中职生的实际情况,本次课作为中职一年级学生进入学校学习《化学》的第一次课,我只选取原子结构及核外电子排布这两部分内容,通过视频、动画、图片吸引学生听课,并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给予学生更多动手动脑的时间,让学生改变初中对化学恐惧的思想,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中职护理专业必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与医学有关的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为学习专业基础课生理学,生物化学奠定化学基础,也有助于学生理解临床专业课的医学辅助检查。
物质的性质是由结构决定的,原子结构这部分内容在化学学科的地位是至关重要,是学生学习化学必备的基础知识。
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但他们对原子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本课题就是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的探讨原子核的结构以及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其目的是为后续学习元素性质,化学键,物质性质等打下基础。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在了解人类对物质结构、原子结构探究的历程中,可以体会到物质结构是复杂的但是是可以认识的,从而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A、Z、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同位素的涵义;②、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③、学会正确书写原子组成表示式;④、学会1-20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沪科版化学高一上《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word教案
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1.1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探索原子结构奥秘的历史阶段与过程,了解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是怎样得来的2.通过对原子结构发现过程所涉及的方法的理性分析,了解科学探索的一般过程和科学方法3.感受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锲而不舍的攀登精神踏实创新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与热情,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和难点:1.科学实验对原子结构发现的作用,每种原子结构模型提出的依据,模型的不足及发展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现能力的培养教学方式:探究、讨论的教学模式【引言】化学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新兴、还在不断发展的科学。
说它古老,是因为人们早在古代就已经思考物质是怎样构成的,由此还形成了不少有关物质构成的观点。
【设问】那么同学们是否知道,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是从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阿佛加德罗提出分子概念,形成了原子-分子论以后。
) 【讲解】当然,我们现在都知道原子中有原子核和电子组成,但20世纪初,人们连原子都看不见,怎么会知道原子中有一个比原子还小得多的核呢?又如何知道原子核的性质的呢?现在就让我们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沿着前辈科学家的道路走一走,一起来了解人们探索原子结构奥秘的历史阶段与过程,了解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是怎么得来的。
从而感悟一下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奥秘中的科学方法。
【板书】一、从古典原子论到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教师】对物质的构成,早在古代就有不少的观点,请同学们看书第3页1、2、3、4段。
并请同学们谈谈看书后感想(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感到在科学发展的今天,看他们的观点当然有很不完善的地方,甚至是错误的。
但在科学十分落后的当时,他们能提出这样的观点,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体现了先辈们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是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的。
)【问题】最早提出原子论的是古希腊哲学家德模克利特,他认为物质是由许多微粒组成的,这些微粒叫原子,意思是不可分割。
高中化学《1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1.2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构成》377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
1.2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2、了解同位素的结构特点,能说出几项它在生活中的用途3、知道物质也可由原子、离子构成。
认识原子大小的数量级。
技能目标:使学生体验、学习科学家提出问题、建立假设、修正模型的研究方法。
会用比较、归纳的方法进行原子、同位素、离子的学习。
情感目标:1、学习元素和人体健康的关系、同位素的应用等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与生活、科学与社会的关系;2、通过对有关科学家和其研究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难点:原子结构、同位素、离子大小估算的实验思想原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科学家是怎样揭开原子结构的秘密呢?为了探索原子内部的构造,科学家们进行了无数次的实验。
他们使用原子模型来表示原子并用实验不断地修正模型。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1、道尔顿:实心原子结构模型2、汤姆森:“汤姆森模型”发现原子内有电子,电子带负电。
提出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带负电的电子嵌在中间。
像面包和葡萄干。
3、卢瑟福:“卢瑟福模型”实验过程――用带正电荷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发现:粒子大部分沿直线运动、极少发生偏转、有的被反弹,从而发现原子里有一个核。
提出电子绕原子核运行,像行星绕太阳运行一样。
4、玻尔:“分层模型”他认为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分层运动以上说明建立模型往往需要一个不断完善和不断修正的过程。
*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构成;电子在原子核周围高速运动,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并且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显电中性。
原子的结构:1、原子:原子核:带正电(不显电性)核外电子:带负电2、原子核大小与核外电子运动范围(原子大小)的比较。
第一章 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一、教学内容及学习水平1.1 从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1.1 连线,将下列哲学家与他们对应的观点连起来惠施物质分割有条件,分割到“端”后不可再分墨子物质是由极小的称为“原子”的微粒构成的德谟克利特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内容水平 1.1.2 原子结构模型(A)具体要求列举古代哲学家对微观微粒认识的观点1.2 填表具体要求列举道尔顿、汤姆孙、卢瑟福在探究原子结构的过程中形成的主要观点1.3 19世纪末20世纪初首先发现原子具有可分性的科学家是()A.道尔顿B.汤姆孙C.卢瑟福D.德谟克利特内容水平 1.1.2 原子结构模型(A)具体要求列举道尔顿、汤姆孙、卢瑟福在探究原子结构的过程中形成的主要观点1.4下面是道尔顿古典原子理论的主要观点,在现在看来,说法还正确的是()化学元素均由不可再分的称为原子微粒构成;②原子在一切化学变化中均保持其不可再分性;③同一元素的原子在质量与性质上都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在质量和性质上都不相同;④不同元素化合时,这些元素的原子按简单整数比例结合成化合物。
A.②③④B.③④C.无D.只有④内容水平 1.1.2 原子结构模型(A)具体要求列举道尔顿、汤姆孙、卢瑟福在探究原子结构的过程中形成的主要观点1.5 α粒子的散射实验表明,原子中存在()A.运动极快且带负电的电子B.质量较大而体积较小的核C.由质子和中子两种微粒构成的核D.做高速运动的原子核内容水平 1.1.2 原子结构模型(A)具体要求列举道尔顿、汤姆孙、卢瑟福在探究原子结构的过程中形成的主要观点1.6在探究原子结构的过程中,科学家使用的主要的科学方法是()A.实验法和想象法B.实验法和模型法C.推理法D.模型法内容水平 1.1.2 原子结构模型(A)具体要求列举道尔顿、汤姆孙、卢瑟福在探究原子结构的过程中形成的主要观点1.2 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2.1 填写原子的组成(带电)(带电)原子(不带电)(带电)内容水平 1.1.1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A)具体要求说出原子、原子核的组成2.2下列微粒:①质子;②中子;③电子,在所有原子中均含有的微粒是()A.①②③B.仅①C.①和③D.①和②内容水平 1.1.1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A)具体要求说出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2.3下列对于右方元素符号角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X原子的中子数为A-Z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ZC.若右上角标为2+,则表示该元素的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D.X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Z内容水平 1.1.4 质量数(A)具体要求说出质量数、质子数和中子数三者之间的关系2.4科学家发现了质子数为118,中子数为175的元素,该元素原子核内中子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A.57B.47C.61D.293内容水平 1.1.4 质量数(A)具体要求说出质量数、质子数和中子数三者之间的关系2.5铯有两种放射性微粒13455Cs、13755C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3455Cs、13755Cs的性质都相同 B.13455Cs、13755Cs互为同位素C.13455Cs的电子数为79D.13455Cs、13755Cs互为同素异形体内容水平 1.1.3 同位素(B)具体要求比较属于同位素的不同原子2.6判断下列关于同位素说法不正确的是()A.同位素原子的物理性质不相同,化学性质也不相同B.同种元素的不同同位素原子的质量数一定不同C.氢元素有三种同位素D.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种元素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内容水平 1.1.3 同位素(B)具体要求(1)复述同位素的概念(2)比较属于同位素的不同原子2.7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位素的是(),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A.金刚石和C60B.37Cl和35ClC.D2和T2D.H218O和H216OE.O2和O3内容水平 1.1.3 同位素(B)具体要求比较属于同位素的不同原子2.8关于下列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A. 40K和40Ca的中子数相同B. D218O的中子数为10C. H218O和H216O的质子数相同D. O2和O3的质量数相同内容水平 1.1.4 质量数(A)具体要求说出质量数、质子数和中子数三者之间的关系2.9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m克,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n克,则此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表示为()A. B. C. D.2.10下列关于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们已经知道了118种元素,所以自然界中也有118种原子B.在天然存在的元素中,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率是不断变化的C.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它的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其所占原子百分率计算而得的平均值D.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取整数,就是其质量数内容水平 1.1.5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具体要求说出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2.11氯元素有两种同位素分别是和,已知氯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式如下所示,填写表中空格写为(计算式中硼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用符号表示)。
沪教版高中化学高一第一章
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1.1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板书】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1.1 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介绍】在古代,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思考物质是怎样构成的。
惠施:“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物质无限可分墨子:物质被分割是有条件的,若不存在被分割条件,就不能被分割!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最早提出了原子论,他认为物质是由许多微粒组成的,这些微粒叫“原子”,物质分割只能到原子为止。
原子,希腊文的原意就是不可分。
【过渡】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索还在继续,到了19世纪初,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道尔顿经过试验和研究,把古代思辨、猜测的得到的原子假说发展成更为科学的原子理论。
【阅读】阅读教材第三页第5段,了解道尔顿提出的近代原子学说。
用你们已掌握的化学知识去分析一下道尔顿提出的原子学说是否合理?•*原子是可分的,只不过在化学反应条件下是不可再分的同一元素的原子在质量和物理性质可能不同,而化学性质相同不同元素化合时,元素的原子不一定按简单整数比结合成化合物【讲述】道尔顿的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但我们现在知道原子并不是实心、不能再分的小球,而在当时人们认识到这一点是因为1897年英国科学汤姆生在实验中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带负电荷的电子。
电子的发现揭示了原子不是什么“不可分割的最小单元”,这是人类认识原子世界的开端。
【讲述】汤姆孙经过几年思索和研究,在1903年提出了一种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
他认为整个原子中的正电荷是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的球形体内,而电子则均匀地分布在这些正电荷之间,就好象葡萄干面包一样,因此称之为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
汤姆孙因发现电子而获得1906年诺贝尔物理奖。
【过渡】虽然汤姆生的原子模型与我们现在知道的大不相同,但他毕竟指出了原子是可分的、有结构的,使人们对原子结构认识又进了一步。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索有重要突破,是从发现X射线开始的。
高中化学高一化学《打开原子世界大门》教案、教学设计
4.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5.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原子世界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崇尚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遵守实验室规则,珍惜实验资源;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通过展示一组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图片,如燃烧、氧化等,引发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好奇心,进而提出问题:“化学反应中,原子是如何变化的?”
2.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原子的内部结构、原子序数、电子层数、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中原子间的相互转化等。
2.教学过程:
a.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问题进行讨论;
b.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c.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教学过程:
a.布置课堂练习,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1.认知水平: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元素周期表、化学方程式等,但对于原子的内部结构、原子间的相互作用等概念尚缺乏深入了解。
2.兴趣与需求:学生对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充满好奇,希望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了解原子世界的奥秘。此外,学生对于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环保问题也表现出较高的关注度。
b.教师对练习进行点评,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巩固知识点;
c.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解题心得。
高一上册化学《打开原子世界大门》教案、教学设计
c.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认识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促进自我提高。
4.教学策略:
a.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指导。
b.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通过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原子世界的欲望,使其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实证意识。
3.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使其认识到原子科技在能源、材料等方面的重要应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b.新课内容:循序渐进地介绍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原子理论和模型,结合实验现象进行讲解。
c.练习巩固:设计具有梯度性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进行反馈。
d.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难点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3.教学评价: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实验操作、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和鼓励。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核、核外电子、原子序数和原子量等;道尔顿原子理论和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元素周期表的初步认识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2.难点:理解原子内部的电子排布规律,以及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及其应用。
(二)教学设想
3.阅读作业:
a.阅读有关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科普文章或化学史资料,了解科学家在原子研究中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1.2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第1课时教案沪科版20170915125.doc
1.2 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共2课时)第2课时相对原子质量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加深理解相对原子质量概念,明确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实际质量的区别;(2)了解相对原子质量与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
(3)复习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基本关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设问,感受科学的思维方法。
(2)通过相对原子质量和摩尔质量间关系的教学,体会分析推理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主动参与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再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三.教学用品黑板四.教学流程1.设计思想“相对原子质量”,是放在“原子结构”讲解之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讲解之前的一部分教学内容。
看上去教学要求仅为了解层次,但教学要求并不低。
本节课的开头设计,我以设疑激趣为先导,但又开门见山地引入课题。
从各个教学环节师生活动看,我尝试以问题解决模式为模版,拉开主线。
2.流程图3.流程图说明(1)引言:“一个原子有多重?”这本身就可作为一个话题引入,可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2)探究活动一中,可结合学生的生活中例子,引发学生的思考。
(3)思考问题一:平时我们计算时,为什么不用原子的实际质量,而要用相对原子质量?思考问题二:科学家采用相对原子质量,与“曹冲称象”在方法上的异曲同工之妙,你能体会吗?五.教学案例1.引入主题你知道一个原子有多重吗?科学家的确“称”出了一个原子的质量。
学生参看表格(教材p12),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原子质量非常小。
2.课的展开(1)学生探究活动一:如何改变因原子质量非常小而引起的使用不便?a.采用其他的单位:类似于采用纳米,使1纳米=10-9米b.采用一个合理的量作为标准,然后得到相对量。
在此即采用了“相对原子质量”(2思考问题一:平时我们计算时,为什么不用原子的实际质量,而要用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思考问题二:科学家采用相对原子质量,与“曹冲称象”在方法上的异曲同工之妙,你能体会吗?该提问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在方法上有所回味,并与探究活动一相呼应。
高中化学 第一册 第一章 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1.2 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1)学案(无答案)沪科版
1.2 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一、知识营养室: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和核外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带和构成。
2.原子内各种关系(1)原子序数= = =(2)质量数(A)= +(3)阳离子: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4)阴离子;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3.XAZ的含义4①号位:左下角表示②号位:左上角表示③号位:正上方表示④号位:右上角表示⑤号位:右下角表示5.原子的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原子质量数之间的关系①原子的质量:也称绝对质量,是通过精密的实验测得的。
原子的真实质量很小。
例如:一种碳原子的真实质量为1.993×10-26Kg②原子的相对质量:指的是某原子的绝对质量与C126原子质量的的比值③原子的质量数:原子核中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的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数值叫质量数。
二、知能演练场基础型:1.与0.11molH2SO4电子数相等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是2.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1g H2中,电子数目3.下列微粒:①质子、②中子、③电子。
在所有原子中一定含有的微粒()A.①②③B.仅①C.①和③D.①和②4.下列离子中,电子数大于质子数,且质子数大于中子数的是()A.H3O+ B.Li+ C.OH- D.Na+5.某阳离子R n+的核外共有x个电子,核内有y个中子,则R的质量数为()A.y-x+n B.y-x-n C.y+x+n D.y+x-n6.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A.质子数 B.中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1217.下列各微粒①Na + H 3O + NH 4+ ② OH - NH 2- F - ③O 2- Mg 2+ Al 3+ ④CH 4 H 2O NH 3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的正确组合是( )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8.元素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 )A .前者大B .后者大C .相等D .不能确定提高型:9.科学家最近制造出112号新元素,其原子的质量数为277,这是迄今已知元素中最重要的原子,关于该元素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其原子核内中子数和质子数都是112B .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为65,核外电子数为112C .其原子质量是12C 原子质量的277倍D .其原子质量与12C 原子质量之比277:1210.在相同状况下,对于质量相同H 2、O 2、F 2有四种说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密度比1:16:19 ②质子数之比38:19:18③中子数之比0:19:20 ④体积比为19:16:1A. 都正确 B. ①②C. ②④ D.①②③11.核内中子数为N 的R 2+,质量数为A ,则ng 它的氧化物中含质子数的物质的量是( )A . molB . molC .(A-N+2)molD . mol 12.近年来用红外激光技术研究液氢时,发现分子间作用力也可引起粒子间的反应,在液氢中氢分子和质子形成的H 3+离子,其构型是等边三角形;H 3+还可进一步形成H n +。
高中化学《1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1.2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构成》384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
1.2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共2课时)第1课时原子结构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构成的初步知识;(2)知道元素符号角标的意义;(3)知道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认识空间想象、分析推理的方法,学习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原子中不同电性粒子间的关系,懂得原子是一个矛盾的对立统一体;(2)懂得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规律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2.难点粒子间关系三.教学用品多媒体四、教学流程1.设计思想本节内容可分作两部分:一是原子结构和同位素;二是相对原子质量和对物质的量复习。
教材先介绍原子的构成,通过原子中的微粒引出同位素概念。
这样的安排使学生思路清晰、流畅。
原子的结构比较抽象,要用比喻方法等让学生形象思考,适当利用多媒体图片使其形象具体。
在设计方案过程中尽量调动激活学生的思维。
层层设问,学生不时产生认知冲突。
2.流程图[来源学科网]3.流程图说明[来源:学科网](1)情景引入:问题:请大家说出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些?它们怎样构成原子?通过两个的问题,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直奔主题。
(2)多媒体展示:原子核的结构图片和原子中各微粒的结构关系。
比较直观表示原子。
理清原子结构关系,教师用形象比喻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并提示原子核体积小,但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3)多媒体展示: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表。
[来源学_科_网](4)学生在老师引导下阅读《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表》(5)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纳两个有关原子的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6)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巩固与应用的训练。
(7)多媒体展示:元素符号的角标。
学生归纳元素符号的角标的含义。
(9)课堂总结及布置作业五.教学案例1.情景引入学生在初中对原子结构的知识有一定了解。
通过复习性质,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直奔引入新课归纳两个关系式学生活动:阅读表1.1学生活动:课堂练习思考12C和14C关系归纳提出同位素概念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多媒原子的结构体展示理清原子结构关系多媒构成原子的粒子体展示及其性质表多媒元素符号角标体展示归纳五个角标含义多媒同位素实例体展示总结同位素的特点与用途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