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三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九年级第四课第二框“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十四中学张婷燕
一、设计理念
2010年可持续发展教育写入了教育规划纲要,以此为起点,我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开始了举国推进的新的发展阶段。可持续发展教育的16字原则是:主体探究、综合渗透、合作活动、创新发展,这一原则与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本相通。本课力求把教学内容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相结合,充分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学情分析
环境问题虽然早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是关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但由于学生阅历尚浅,知识面不广,一些学生对我国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认识不足,对党和政府实施的一系列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理解不深刻,在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地破坏环境。面对国情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对他们进行相关教育,引导他们了解我国环境状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另外,九年级学生既有相关的生活感受,又有观察、思维、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学生在地理、历史以及现实生活中对我国环境的相关知识点滴、零碎的认识,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2011版课程标准指出:“理解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当今人类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根源,掌握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知道我国环境状况,了解保护环境的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四课第二框第二目的内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安排本课,有利于学生了解我国的环境现状,从而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保护环境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有忧患意识,重视环境问题,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一个新时代的好公民,同时本课的教学也为下一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好铺垫。因此,本课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3.教材处理
教材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但教材不是经典,在教学中必须基于教材,又善于超越教材。在尊重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些图文资料,增加了一些国际和乡土的内容,拓宽了教材的广度。
4.三维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要求学生体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树立科学发展观。
过程与方法:学生收集分析全球环境问题和我国的环境状况的信息;利用小组辩论、新闻会客厅等形式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上来,学生反思自己在保护环境方面的行动,并进行自我评价。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及总体形势,明确我国实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的必要性;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在正确认清我国环境基本国情的基础上,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关爱自然的能力。
5.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及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保护环境的能力,积极投身到环保实践中去。
四、教法、学法和教学手段
教法:情景教学、启发式教学。
学法:主体探究、合作活动、分析归纳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五、课前准备
教师:分配学习小组探究任务、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全球环境问题并制成幻灯片、收集我国存在的环境问题和当地的环保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古诗新唱《画》,让学生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初步感知环境问题,并认同要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这种导入方式简单明了,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探究新知的阶段。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出示李冰冰的照片,播放李冰冰有关环保的短片,号召学生跟随李冰冰开始今天的环保之旅。
设计意图:“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令而行,行其所服”,出自我省的著名演员李冰冰的环保事迹比较有影响力,用以贯穿课堂的始终,使教学的主线分明,具有连贯性,而且选择学生喜欢的明星,能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1.阅读感知,主体探究
学生根据学习目标看书3分钟。
小组交流,代表到黑板前展示:本课讲了几个问题?重点是什么?简要列出知识结构图,其他同学帮助他完善,教师只是在必要时稍作指导。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能做的事要放手让学生去做。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整体感知教材,提高自学能力。然后教师重点抓住学生思想上的疑惑点和分歧点,启发、诱导学生思维,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就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扫除疑点。
2.综合渗透──面向世界
创设情境:播放李冰冰做的有关全球气候变暖的公益广告。
提问:全球环境问题除气候变暖,还有哪些?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确立世界环境日的意义何在?
学生展示自制的全球环境问题的幻灯片。
设计意图: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这一环节将教材内容与全球信息综合起来,渗透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科学知识,帮助学生用世界的眼光看问题,提高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展示交流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与能力。
3.合作活动──面向国家
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进行了以下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创设情境:今年李冰冰成为蓝思气候变化观察团的召集人的材料。作为国内目前最具代表性的气候变化观察项目,2012年5月观察团从漓江出发,穿越长白山,前往青海湖、
北大仓和江豚栖息地。
提问:你认为观察团一路上会发现哪些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有哪些危害?
设计意图:时政热点是九年级学生普遍感兴趣的学习素材,充分利用时政热点的时代感和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课堂的时空范围,拉近思品学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和感知距离。学生整理出我国环境问题的表现,得出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并认识到环境问题的危害。
创设情境:在李冰冰的微博中,有人这样评论:“北大仓黑土层厚度30年减少一半,化肥用量增加近10倍,这启示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而有人却持反对意见,说:“北大仓的经济发展相对比较缓慢,我们应该不惜一切代价把经济搞上去。”请学生根据这两个观点进行辩论。
设计意图:学生参与学习的方式是多样的,辩论因其具有对抗的性质,刺激性较强,所以是备受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在辩论中学生提高认识:一定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4.新闻会客──面向家乡
创设情境:蓝思观察团志愿者正在招募中,让我们做环保的志愿者,记录当地的环保情况,分享我们的体验和感触。今天我们请来了我市环保局的负责人,和大家共同交流。
请事先做了必要准备的几位同学扮演环保局的负责人,找几位同学当记者,就牡丹江市的环保问题提问。问题涉及这样几个方面:存在的环境问题有哪些?这些环境问题主要由于什么造成的?你们有关部门能否想更好的办法来保护我们的环境?最后向在座的同学提问,你打算向相关部门提怎样的建议?
设计意图: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地方性生活资源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更能引起学生共鸣,增强其亲切感,进而提高其探究的积极性和对思品道理的认同感。通过这种新闻会客的方式学生感觉很新鲜,也很兴奋,通过上下互动加深了对环境问题的了解和认识,从而使学生明确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创设情境:播放李冰冰号召大家参与环保行动的视频。
问题:你打算以怎样的实际行动参加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来?
设计意图:帮助同学们树立环保意识,宣传环保知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实现了知行合一,有效突破难点。
5.创新发展,应用探究
布置课下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