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病实验2-小麦病害
小麦病害症状及病原物形态观察
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 小麦条锈病 小麦叶锈病 小麦秆锈病
小麦锈病病原
小麦条锈病:条形柄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属担子菌亚门柄锈菌属 小麦叶锈病:小麦隐匿锈菌(Puccinia recondita) 属担子菌亚门柄锈菌属 小麦杆锈病:禾柄锈菌(Puccinia graminis) 属担子菌亚门柄锈菌属
小麦黄矮病的病原
由大麦黄矮病毒引起 (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BYDV)
↑
小麦杆锈病症状
小麦杆锈病:主要危害茎秆和叶鞘,也可危害 叶片和穗部。夏孢子堆长椭圆形,在三种锈病 中最大,隆起高,黄褐色,不规则散生。杆锈 菌孢子堆穿透叶片的能力较强,导致同一侵染 点叶正反面均出现孢子堆,且背面孢子堆比正 面大。成熟后表皮大片开裂并向外翻起如唇状。 散出锈褐色夏孢子粉。后期产生黑色冬孢子堆, 破裂产生黑色冬孢子粉。
小麦黑穗病的病原
小麦散黑穗病:散黑粉菌,(Ustilago nuda) 担子菌亚门黑粉菌属。 小麦腥黑穗病:光腥黑粉菌,网腥黑粉菌 (Tilletia foetida) (Tilletia caries) 担子菌亚门腥黑粉菌属
小麦黄矮病的症状
典型症状是新叶从叶间开始发黄,植株变矮。 叶片颜色为金黄色倒鲜黄色,黄化部分约占全 叶的1/3—1/2。秋苗期感病的植株矮化明显, 分蘖减少,一般不能安全越冬。即使能越冬存 活,一般也不能抽穗。穗期感病的植株一般只 旗叶发黄,能抽穗,但千粒重减少。
小麦条锈病症状
小麦条锈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叶鞘茎 秆及穗部。受害后叶片表面出现退绿斑,后产 生黄色疱状夏孢子堆,夏孢子堆小,长椭圆形, 在植株上延叶脉排列成行,呈虚线状。后期在 发病部位产生黑色的条状冬孢子堆。
麦类病害实验报告
麦类病害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麦类病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并通过一系列实验方法测定麦类病害的发病情况。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30株小麦苗- 麦类病害模拟病原菌- 培养基和试验器材2. 实验方法1. 对研究区域进行准备,确保环境条件的一致性,避免其它环境因素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2. 将30株小麦苗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株,设置对照组和两个处理组。
3. 处理组一接种有效浓度的麦类病害模拟病原菌,处理组二接种无效浓度的麦类病害模拟病原菌,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接种处理。
4. 打浆法测定小麦穗粒和小穗数。
5. 采用病害指数法测定小麦发病情况。
6. 通过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测定,得到以下结果:组别小麦穗粒数小穗数病害指数-对照组150 10 0处理组一100 9 4处理组二120 8 22. 实验讨论从实验结果可以得知,接种有效浓度的麦类病害模拟病原菌的处理组一,小麦穗粒数相较于对照组有所减少,小穗数也有所下降,并且病害指数为4,说明小麦发病情况严重。
而接种无效浓度的麦类病害模拟病原菌的处理组二,虽然小麦穗粒数和小穗数相对于对照组也有所下降,但病害指数较低,表明小麦发病情况相对轻微。
由此可见,麦类病害模拟病原菌对小麦的产量和发病情况有一定影响。
有效浓度的麦类病害模拟病原菌能够导致小麦的产量下降和发病情况加重,而无效浓度的病原菌虽然对小麦也有一定影响,但其作用较为轻微。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麦类病害模拟病原菌对小麦的产量和发病情况有一定影响,有效浓度的病原菌导致小麦产量下降和发病情况加重。
2. 无效浓度的病原菌对小麦产量和发病情况也有一定影响,但作用较为轻微。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种植小麦时,需要做好病害防治工作,及时进行病害模拟病原菌监测,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2. 研究更多的病原菌,加深对麦类病害的了解,并探索更有效的防治方法。
小麦主要病害及综合防控技术
小麦主要病害及综合防控技术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广泛的种植面积和重要的经济价值。
小麦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病害的困扰,严重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科学有效的病害防控技术对于小麦生产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小麦主要病害及综合防控技术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对小麦生产管理工作者和广大农民朋友有所帮助。
一、小麦主要病害1.赤霉病赤霉病是小麦上的常见病害之一,主要发生在小麦成熟后期和收获期。
赤霉病的发病特点为叶片、穗部和鞘部出现红褐色霉点,植株受害后穗部变得松散,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2.白粉病白粉病是小麦上另一种常见的病害,主要发生在小麦生长期间。
白粉病的发病特点为叶片与穗部上有白色粉末状病斑,严重感染的小麦植株会出现叶片枯黄、干枯,影响光合作用,从而降低生长发育和产量。
以上几种病害是小麦生产中常见的病害,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产生较大影响。
有效的综合防控技术对于预防和控制这些病害至关重要。
二、小麦病害的综合防控技术1.良种选择小麦的抗病品种是预防病害的首要措施之一,通过选择高抗病性的小麦品种种植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在小麦种植时应选择抗病性强、适应性好的优良小麦品种,提高小麦的整体抗病能力。
2.土壤管理合理的土壤管理是预防小麦病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包括合理施肥、改良土壤、轮作等措施,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小麦的抗病能力。
合理使用有机肥料,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加土壤抑病的能力,有利于预防小麦病害的发生。
3.田间管理在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合理的田间管理也能有效预防小麦病害的发生。
包括合理密植、及时除草、病虫害灾防治等管理措施,可以减少小麦病害的传播和发生。
加强灌溉和排灌管理,保持田间适宜的湿度和通风条件,也有利于预防小麦病害的发生。
4.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小麦病害综合防控技术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使用具有杀菌活性的化学农药对小麦病害进行防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害的发生。
在使用化学农药时,要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进行施用,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小麦主要病害及综合防控技术
小麦主要病害及综合防控技术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小麦的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害的侵害,导致产量下降,影响农民的收入。
科学合理地控制小麦病害,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生活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小麦的主要病害以及综合防控技术进行介绍。
一、小麦的主要病害1.白粉病白粉病是小麦上的一种常见病害,对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白粉病的主要危害部位是小麦叶片,病害初期叶片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的霉斑,严重时叶片上被覆满白粉,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和光合作用,导致小麦减产。
白粉病还会影响小麦的质量,降低面筋品质,从而降低面粉的加工品质。
3.赤霉病赤霉病是小麦的又一重要病害,主要危害小麦的穗部。
赤霉病的特点是穗部上出现赤霉病菌的丝状菌丝和红色的霉层,严重时穗部被赤霉病覆盖,影响小麦的结实,导致小麦减产。
赤霉病还会产生毒素,对人畜健康造成危害。
二、小麦病害的综合防控技术1.合理轮作小麦的长期单作会增加病害的发生,因此要合理轮作,将小麦与其他作物轮作,可以有效减轻土壤中的病害菌量,降低小麦病害的发生。
2.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控制小麦病害的有效途径。
抗病品种具有抗病能力强、易感品种抗性差的特点,可以有效降低小麦病害的发生。
3.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控制小麦病害的重要措施。
适量施用有机肥和磷肥,增加土壤养分,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4.合理密植合理密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小麦病害的发生。
适当增加小麦的密度可以降低空气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
5.科学施药科学施药是控制小麦病害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防止和控制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等病害的发生。
可选用药剂有甲基硫菌灵、三唑酮菌灵等,喷药时间为病害初期,每7-10天喷一次,连续喷3-4次,可以有效控制小麦病害的发生。
6.加强田间管理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源,保持田间通风,保持作物健康生长,可以有效控制小麦病害的发生。
小麦病害报告表
小麦病害报告表引言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然而,小麦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病害的威胁,这些病害对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及时监测和防控小麦病害,我们对小麦田进行了病害调查,并编制了本报告表以总结和记录所观察到的小麦病害情况。
病害调查结果调查时间:2021年8月调查地点:XXX农田调查方法:采用田间实地调查方法,结合病害症状和病原鉴定,对小麦病害进行了初步鉴定和分类。
主要病害及其特征1.小麦赤霉病(Gibberella zeae):–病害特征:小麦叶片和穗部呈现红色或粉红色,感染后小麦籽粒表面出现黑色粉末状菌丝体。
–防治措施:及时清理田间杂草,合理施肥,使用抗病品种。
2.小麦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s):–病害特征:小麦叶片上呈现白色粉末状,易脱落。
–防治措施:合理施肥,增强抗病力,定期喷施药剂。
3.小麦锈病(Puccinia striiformis):–病害特征:小麦叶片和茎部出现黄褐色斑点,斑点上出现橙黄色的孢子粉末。
–防治措施:合理轮作,增加栽培密度,定期喷施杀菌剂。
病害分布情况根据我们的病害调查数据统计,小麦病害在XXX农田中分布情况如下:病害名称感染区域感染程度小麦赤霉病田地1 重度小麦赤霉病田地2 轻度小麦白粉病田地1 中度小麦白粉病田地2 重度小麦锈病田地1 中度小麦锈病田地2 中度病害防治建议根据病害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病害防治建议:1.防治小麦赤霉病:–定期检查小麦田,及时发现病害并采取措施。
–合理施肥,增加小麦的抗病能力。
–使用抗病品种。
2.防治小麦白粉病:–定期喷施药剂,控制病害的扩散。
–注意小麦的通风透光,减少湿度。
–剪除受病害感染的植株。
3.防治小麦锈病:–加强农田管理,保持田间的清洁。
–增加小麦栽培密度,减少病害传播。
–定期喷施杀菌剂。
结论本次小麦病害调查结果显示,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和小麦锈病是当前XXX 农田中主要的病害。
在预防和控制小麦病害方面,我们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降低病害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确保小麦的健康生长和丰收。
2024版小麦病害图谱大全(附防治方法)
05
病虫害防治实践案例
案例一:锈病防治实践
症状识别
锈病在小麦叶片上形成黄色或橙 色的小斑点,逐渐扩大并合并, 形成长条状或不规则形状的锈褐
色病斑。
发生规律
锈病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易于发生, 通常在春季和夏季雨水较多时发病 严重。
醇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案例四:纹枯病防治实践
症状识别
01
纹枯病在小麦茎基部和叶鞘上形成云纹状病斑,病斑中部呈灰
褐色,边缘褐色。
发生规律
02
纹枯病在潮湿、多雨的天气条件下易于发生,通常在小麦生长
中后期感染。
防治方法
03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和施肥;在发病初期,可选用井冈霉
素、噻呋酰胺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06
小麦病虫害防治展望与建 议
加强病虫害防治研究与创新
1 2 3
加大科研投入
提高小麦病虫害防治研究的经费支持,鼓励科研 机构和高校加强相关研究,培育抗病抗虫新品种。
强化科技创新 推动生物技术在小麦病虫害防治领域的应用,研 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和生物防治技 术。
加强国际合作 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小麦病虫害防治经验和技术,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交流,提升我 国小麦病虫害防治水平。
加强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与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技术推广体系
建立健全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体系,加强技术推广队伍建设, 提高技术推广效果。
加强社会化服务
鼓励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参与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为农民提供专 业化、社会化的防治服务。
推进统防统治
在小麦主产区推进统防统治工作,组织农民统一时间、统一标准进 行病虫害防治,提高防治效果。
《植物保护学(实践)(专升本)》小麦田间病虫害调查
植物保护学(实践)小麦田间病虫害调查一、小麦常见病害1、小麦锈病症状:小麦锈病又叫小麦黄疸病,包括小麦叶锈病、小麦条锈病、小麦秆锈病。
秆锈病的孢子零散生于小麦的茎秆和叶片上,呈橘红色,孢子堆较大,最适宜温度为20℃。
叶锈病的孢子堆分散或密集在小麦叶片上,呈红褐色,颜色比秆锈病淡,孢子堆也比秆锈病小,对温度的要求介于秆锈和条锈之间。
条锈病的孢子堆在小麦穗部和叶片上沿叶脉排列成显著的条斑,颜色为黄色至枯黄色,孢子堆比叶锈病小、气温在5-15℃时,最适宜发育,气温低于0℃时发育受阻,有间歇的小雨和雾露天气可助长发育。
防治方法:①种植抗病品种为主;消灭杂草和自生麦苗,控制越夏菌源;合理密植和适量适时追肥,避免过多过迟施用氮肥;锈病发生时,南方多雨麦区要开沟排水;北方干旱麦区要及时灌水,可补充因锈菌破坏叶面而蒸腾掉的大量水分,减轻产量损失。
②种子处理:15%三唑酮湿性粉剂60-100g拌麦种50kg,或11%三唑酮·福美双悬浮种衣剂145-200g/100kg种子,拌种时将药液稀释,然后将药液喷洒到种子上,边喷边拌,拌后闷种4-6小时播种。
③小麦返青拔节期后,小麦田发现中心病株,应及时用下列杀菌剂防治:三唑酮+百菌清;丙环唑,或氟环唑,对水均匀喷雾,间隔8~10天,连喷2次。
2、小麦白粉病症状:白粉病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为害。
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叶鞘、茎秆和穗部。
病部初产生黄色小点,而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病斑,表面生一层白粉状霉层(分生孢子),霉层以后逐渐变为灰白色,最后变为浅褐色,其上生有许多黑色小点(闭囊壳)。
病斑多时可愈合成片,并导致叶片发黄枯死。
茎和叶鞘受害后,植株易倒伏。
重病株通常矮缩不抽穗。
抗病品种可看到枯斑反应,霉层很小很少,或只有枯斑枯点而无霉层。
发病严重时植株矮小细弱,穗小粒少,千粒重明显下降,严重影响产量。
防治方法:①选种抗病丰产品种;在白粉病菌越夏区或秋苗发病重的地区可适当晚播以减少秋苗发病率;避免播量过高,造成田间群体密度过大;控制氮肥用量,增加磷钾肥特别是磷肥用量,可以减轻病害的发生。
小麦病害第2期
注意防治冬小麦根茎腐病
近日到我区沙流河、七树庄、老庄子、白官屯等乡镇,调查冬小麦苗情,发现部分麦田发生小麦病害发生。
主要为小麦根茎腐病、纹枯病,严重地块可见烂根死苗现象。
主要发病品种为轮选987、济麦33、北京0045、唐5015、良星66、北盘6、北盘9等十几个品种,其中北京0045、唐5015、北盘6、北盘9偏重。
发病原因主要为播期较早,有机肥料投入较少,冬前气温高小麦长势过旺,而春季气温偏低,干旱多风,造成小麦抗病能力下降;其次有许多农户冬前未浇封冻水,加重了小麦病情。
防治方法:
1、压麦忉麦。
提温保墒,促进根系发育。
2、药剂防治:亩用15%三唑醇粉剂8克,对水60公斤或20%三唑酮乳油8—10克,对水60公斤,对准根部喷雾。
小麦的主要病害及防治策略分析
小麦的主要病害及防治策略分析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在种植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害的侵害,导致产量下降,质量下降,甚至严重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
对小麦的主要病害及防治策略进行深入分析,对于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麦的主要病害1. 小麦条锈病小麦条锈病是由条锈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小麦的叶片和穗部。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黄白色病斑,后期病斑逐渐变成红褐色,形成裂片状,最终整片叶片枯死。
穗部受害时,麦穗变为条纹状,影响籽粒发育。
小麦白粉病是由白粉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小麦的叶片和穗部。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白色粉状物,严重时整个叶片被白色粉状物覆盖,影响自然光合作用,导致光合量下降,影响产量。
以上三种病害是小麦种植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病害,对小麦的生长和产量具有严重影响。
二、小麦的防治策略1. 合理选择品种在小麦的种植中,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状况和病虫害防治情况,选择适应性好,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进行种植。
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减少病害对小麦的危害。
2. 适时播种适时播种是降低小麦病害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适时播种可以使小麦生长期适应气候条件,快速生长,增强抗病能力,从而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3. 力促根系生长小麦的根系生长良好可以增强小麦植株的抗病能力。
在种植小麦时,可以适量施用有机肥料,增加土壤肥力,促进根系的生长。
4. 合理施肥小麦在生长期需要大量的养分供给,因此合理施肥是降低病害发生的重要环节。
合理施肥可以使小麦生长健康,提高免疫力,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5. 加强田间管理加强田间管理是小麦防治病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包括及时清除病害植株,清理病害植株的残体,避免病害传播。
及时翻耕,改善土壤通气性和排水性,有利于减少病害的发生。
6. 合理使用农药在小麦种植的过程中,合理使用农药可以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农药的选择应根据小麦生长期,病害类型和发生程度等因素进行选择,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进行施用。
小麦主要病害及综合防控技术
小麦主要病害及综合防控技术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往往会遭受各种病害的侵害,给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防控小麦主要病害,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我们需要了解小麦主要病害及综合防控技术。
一、小麦主要病害1. 病毒病小麦黄矮病是由小麦黄矮病毒引起的一种重要病害。
该病主要通过蚜虫传播,导致小麦生长迟缓,叶片出现黄化、矮化,最终影响穗部发育,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
2. 真菌病小麦条锈病、叶枯病、稻瘟病等真菌病也是小麦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
这些病害会导致小麦叶片、茎秆、穗部等部位出现病斑,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和养分运输,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1. 优质种子育苗选择抗病性好的小麦品种,购买质量可靠的种子,加强育苗管理,确保健康幼苗的生长。
2.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预防小麦病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适量使用有机肥、氮肥、磷肥、钾肥等,增强小麦的抗病性,提高免疫力。
3. 移栽整齐在种植小麦时,注意移栽整齐,保持适当的株距,有利于透风透光,减少病害的传播。
4. 适时灌溉适时灌溉可以保持小麦生长环境的湿度和干湿交替条件,降低真菌病害的发生。
5. 种植密度控制小麦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降低空气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
6.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害病源,保持田间通风,控制病害的传播。
避免小麦连作连种,及时翻土、轮作。
7. 合理施药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及时发现病害症状,选用对病原体敏感的农药进行喷施,控制病害的发展。
8. 科学调节农田生态环境在小麦种植时,合理利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科学调节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
9. 防治病虫害综合技术在小麦生长过程中,要采取防治病虫害综合技术,避免农药滥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小麦主要的病害主要是病毒病、真菌病和真菌性病害。
要想做好小麦的病害防控工作,首先要了解小麦病害的发病规律和危害程度,然后制定科学的综合防控措施,不断完善小麦病害的防治技术,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小麦病害(王常庄稼医院制作)
小麦的病害
• • • • • • 2、土传病害: 小麦纹枯病 全蚀病、 根腐病 3、种传性病害: 小麦黑穗病等
小麦的病害
• 4、病毒性病害 • 小麦丛矮病 • 小麦黄矮病等
小麦条锈病
• • • 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其 次是叶鞘和茎秆,穗部、颖壳及芒上也 有发生。 苗期染病,幼苗叶片上产生多层轮 状排列的鲜黄色夏孢子堆。 成株叶片初发病时夏孢子堆为小长 条状,鲜黄色,椭圆形,与叶脉平行, 且排列成行,像缝纫机轧过的针脚一样, 呈虚线状,后期表皮破裂,出现锈褐色 粉状物; 小麦近成熟时,叶鞘上出现圆形至 卵圆形黑褐色夏孢子堆,散出鲜黄色粉 末,即夏孢子。 后期病部产生黑色冬孢子堆。冬孢 子堆短线状,扁平,常数个融合,埋伏 在表皮内,成熟时不开裂,。
全蚀病
全蚀病
• • 全蚀病又称小麦立枯病、黑脚病。是一种根部病害,只侵染麦根和茎基部1— 2节。苗期病株矮小,下部黄叶多,种子根和地中茎变成灰黑色,严重时造成 麦苗连片枯死。拔节期冬麦病苗返青迟缓、分蘖少,病株根部大部分变黑, 在茎基部及叶鞘内侧出现较明显灰黑色菌丝层。 抽穗后田间病株成簇或点片状发生早枯白穗,病根变黑,易于拔起。在茎在 部表面及叶鞘内布满紧密交织的黑褐色菌丝层,呈“黑脚”状,后颜色加深 呈黑膏药状,上密布黑褐色颗粒状子囊壳。该病与小麦其他根腐型病害区别 在于种子根和次生根变黑腐败,茎基部生有黑膏药状的菌丝体。 小麦全蚀病菌是一种土壤寄居菌。该菌主要以菌丝遗留在土壤中的病残体或 混有病残体未腐熟的粪肥及混有病残体的种子上越冬、越夏。是后茬小麦的 主要侵染源。引种混有病残体种子是无病区发病的主要原因。割麦收获区病 根茬上的休眠菌丝体成为下茬方要初侵染源。冬麦区种子萌发不久,夏病菌 菌丝体就可侵害种根,并在变黑的种根内越冬。翌春小麦返青,菌丝体也随 温度升高而加快生长,向上扩展至分蘖节和茎基部,拔节至抽穗期,可侵染 至第1—2节,由于茎基受害腐解病株陆续死亡。在春小麦区,种子萌发后在 病残体上越冬菌丝侵染幼根,渐赂上扩展侵染分蘖节和茎基部,最后引起植 朱死亡。病株多在灌浆期出现白穗,遇干热风,病株加速死亡。小麦全蚀病 菌较好气,发育温限3—35℃,适宜温度19—24℃,致死温度为52—54℃(温 热)10分钟。土壤性状和耕作管理条件对全蚀病影响较大。一般土壤土质疏松、 肥力低,碱性土壤发病较重。土壤潮湿有利于病害发生和扩展,水浇地较旱 地发病重。与非寄主作物轮作或水旱轮作,发病较轻。根系发达品种抗病较 强,增施腐熟有机肥可减轻发病。冬小麦播种过早发病重。
小麦病虫害防控验收方案及验收实验进度计划
小麦病虫害防控验收方案及验收实验进度计划一、小麦病虫害防控验收方案1.1 小麦病虫害的危害大家知道,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小麦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小麦病虫害主要包括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等,这些病虫害不仅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还可能导致小麦减产甚至绝收。
因此,加强小麦病虫害的防控工作,确保小麦高产稳产,是当前农业生产的重要任务。
1.2 防控验收方案的制定为了更好地开展小麦病虫害防控工作,我们制定了一套详细的防控验收方案。
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防控目标。
我们要确保小麦病虫害的发病率和损失率降低到一个合理的水平,提高小麦的抗病虫能力。
(2)制定防控措施。
我们要根据小麦病虫害的种类和发生规律,科学制定防控措施,包括选用抗病虫品种、合理施肥、适时播种、田间管理等。
(3)建立监测预警体系。
我们要加强对小麦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趋势,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4)加强技术培训和宣传。
我们要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防控意识和技能;要加强对小麦病虫害防控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3 防控验收实验进度计划为了检验和完善我们的防控验收方案,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实验进度计划。
该计划分为三个阶段:(1)实验室阶段。
我们将在实验室内进行小麦病虫害防控效果的试验,通过对比不同防治措施下的小麦生长情况和病虫害发生情况,评价各种防治措施的有效性。
(2)田间试验阶段。
我们将在田间开展小麦病虫害防控的试验,观察不同防治措施在实际生产中的适用性和效果。
(3)总结和优化阶段。
我们将根据实验室和田间试验的结果,总结经验教训,优化和完善防控验收方案,为实际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二、小麦病虫害防控验收实验进展2.1 实验室阶段进展目前,我们在实验室内已经开展了小麦病虫害防控效果的试验。
通过对比不同防治措施下的小麦生长情况和病虫害发生情况,我们发现采用抗病虫品种和合理施肥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小麦病虫害的发生率和损失率,提高小麦的抗病虫能力。
小麦病害情况汇报
小麦病害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国小麦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但是小麦病害也随之增多。
为了及时掌握小麦病害情况,制定有效防治措施,现对小麦病害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小麦赤霉病一直是小麦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
该病害主要在潮湿、高温的环境下发生,对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目前,我国东部地区的小麦赤霉病发病面积较大,需要加强对该病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
其次,小麦条锈病也是小麦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
该病害主要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发生,对小麦叶片和穗部造成严重危害。
目前,我国北方地区的小麦条锈病发病情况较为严重,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病害造成的损失。
另外,小麦白粉病也是小麦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
该病害主要在潮湿多雨的环境下发生,对小麦叶片和穗部造成严重危害。
目前,我国南方地区的小麦白粉病发病情况较为严重,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病害造成的损失。
最后,小麦秆锈病也是小麦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
该病害主要在潮湿多雨的环境下发生,对小麦秆部造成严重危害。
目前,我国西南地区的小麦秆锈病发病情况较为严重,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病害造成的损失。
综上所述,小麦病害在我国的种植地区广泛,病害种类繁多,给小麦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保障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我们需要加强对小麦病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及时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病害造成的损失,确保小麦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小麦病虫害防控验收方案及验收实验进度计划
小麦病虫害防控验收方案及验收实验进度计划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小麦病虫害防控的验收方案和实验进度计划。
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就是小麦是我们中国人的主食之一,我们的祖辈们靠种植小麦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所以,我们必须要把小麦种好,让它茁壮成长,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饭碗里有粮食。
那么,如何确保小麦的健康成长呢?答案就是要做好病虫害防控工作。
这里,我们要给大家普及一下关于小麦病虫害的知识。
其实,小麦的病虫害有很多种,比如赤霉病、白粉病、锈病等等。
这些病虫害都会影响到小麦的生长,甚至会导致小麦死亡。
所以,我们要学会识别这些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接下来,我们就要说说验收方案了。
验收方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二是定期对小麦进行检查,确保防治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具体来说,我们要根据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
比如,在小麦生长初期,我们可以采用喷洒农药的方法进行防治;而在小麦生长中期,我们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比如放养蜜蜂、放养蚕宝宝等。
我们在制定防治措施的时候,还要考虑到环保的问题。
毕竟,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不能让农药污染了我们的水源。
所以,我们在选择农药的时候,要尽量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而且在使用农药的时候,要注意控制用量,避免过量使用。
除了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外,我们还要定期对小麦进行检查。
这样,我们才能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在检查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观察小麦的生长情况,看看有没有出现病虫害的症状。
如果发现了病虫害,我们要及时记录下来,然后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我们来说说实验进度计划。
实验进度计划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制定实验计划,二是按照实验计划进行实验操作,三是总结实验结果,提出改进意见。
具体来说,我们要先确定实验的目的和研究内容,然后制定出详细的实验计划。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严格按照实验计划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小麦病害及综合防治
在长江淮河流域,4月中下旬的平均气温 上升到16℃以上,外来菌源早、量大, 病害会流行;
东北内蒙春麦区,如果华北地区发病重, 空中夏孢子始见期早、量大(5~6月气 温偏低),小麦迟发,6~7月降雨日数 较多,杆锈可能流行;
中心病株
冬麦区
春季从南方 至北移 南方冬麦 上越冬
点发
流行
秋季南移 至冬麦区
3、再侵染:在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是田间 主要的再侵染源;
四. 发病因素(Epidemic factors)
足够的菌源,适宜的发病气候条件,与小 麦最易感病期——抽穗至扬花阶段相吻合, 即会病害流行;
1、菌源:病菌寄主范围宽,能在多种作物残 体上腐生越冬、越夏,所以菌源总是充裕 的;
2、品种抗病和生育期:不同品种抗病性有差 异,但未发现免疫品种;
一、症状
1、发病部位:可造成苗腐、基腐、杆 腐、穗腐;
2、病害症状:
⑴ 苗、基、杆腐发生时,病部变褐色, 节上产生红霉,严重时全株枯死;
⑵ 穗腐:乳熟期盛发,病菌初期侵害小 穗颕壳,出现水浸状淡褐色不规则斑 →小穗枯黄→穗轴变褐色→枯穗或半 枯穗,子粒干秕;
⑶ 病症:在病穗颕片边缘或小穗基部与 穗轴交接处,有一层粉红色胶粘霉 层——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座——穗 成熟后期,病部出现黑色小颗粒—— 子囊壳;
作到雨住田干;
翻耕灭茬,减少田间菌源:稻麦两熟地尤其重
要;
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适期早播; 选育和利用抗、耐病的品种:可因地制宜选
用宁8026、镇7495、早丰1号、鄂麦6号、万年2 号 等中抗品种
返回
(二)药剂保护
防治效果主要取决于首次施药的时间,小 麦齐穗或杨花10~50%时施药;若气温高, 应在齐穗时第一次喷药,一般情况喷施一 次,若药后持续高温高湿,杨花期应再喷 一次;
第二章小麦病虫害
第二章小麦病虫害一、小麦病害一、小麦锈病小麦锈病俗称黄疸,可分为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三种,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
病症小麦苗期和成株期都可受害,抽穗以后发病较重。
小麦感病后,初期叶片或茎秆上显现褪绿的斑点,然后长出鲜黄色、红褐色或赤褐色的粉疱状夏孢子堆,表皮破裂,散出铁锈状粉末,故称锈病。
发病后期,病部长出黑色疱状冬孢子堆。
群众形象地将三种锈病总结为“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
三种锈病病症区别见表2—1。
表2—1 小麦三种锈病的病症区别发生特点小麦三种锈病的病菌都属于担子菌亚门真菌,同科同属但不同种。
小麦条锈病菌 Puccinia striiformis . sp. tritici Erikss et Henn.小麦叶锈病菌 Puccinia recondita Rob. ex . sp tritici ErikssetHenn小麦秆锈病菌 Puccinia graminis Pers. var. tritici Erikss et Henn.三种锈病均以夏孢子在小麦上完成其周年病害循环,冬孢子不起侵染作用。
条锈病:条锈病菌不耐高温,当温度达到30℃以上时专门快死亡,旬平均气温达到23℃时,即不能越夏。
山东省7月份旬平均气温超过23℃,因此,小麦条锈病菌在山东不能越夏。
小麦收成后,条锈病菌随气流传播到西北高寒地域,在那里为害晚熟冬小麦、春小麦和自生麦苗,度过夏日。
秋季,病菌再随气流传至山东,侵染为害秋播麦苗。
小麦播种越早,秋苗发病越早、越重。
条锈病菌在德州、石家庄、介休一线以南的地域,能够菌丝体在病叶里越冬。
翌年气温上升时,菌丝形成新的夏孢子,侵染新叶,并可进行再侵染,条件适宜时,致使病害流行。
叶锈病:叶锈病菌对温度适应范围较广,在山东省可在自生麦苗上越夏存活,成为本地秋苗发病的要紧来源。
秋苗上的病菌以菌丝体在麦叶中越冬。
越冬后的病菌在春天继续为害小麦。
由于叶锈病发生要求较高的温度,因此发生期较条锈病为迟。
植物病害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植物病害症状观察及病原菌鉴定实验目的:1. 通过观察植物病害症状,了解不同病害的特征。
2. 学习并掌握植物病原菌的初步鉴定方法。
3. 提高对植物病害的认识和防治能力。
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XX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实验室实验材料:1. 病害植物样本:水稻、小麦、玉米等。
2. 显微镜及配套设备。
3. 病原菌分离培养基。
4. 实验室常用试剂。
实验方法:一、植物病害症状观察1. 水稻病害观察:- 取水稻叶片,仔细观察叶片的形态、颜色变化、病斑形状、大小及分布等。
- 结果:发现水稻叶片上出现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中心颜色较深,边缘颜色较浅,叶片边缘卷曲。
2. 小麦病害观察:- 取小麦叶片,仔细观察叶片的形态、颜色变化、病斑形状、大小及分布等。
- 结果:发现小麦叶片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中心颜色较深,边缘颜色较浅,叶片边缘干枯。
3. 玉米病害观察:- 取玉米叶片,仔细观察叶片的形态、颜色变化、病斑形状、大小及分布等。
- 结果:发现玉米叶片上出现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中心颜色较深,边缘颜色较浅,叶片边缘出现枯萎现象。
二、病原菌鉴定1. 病原菌分离:- 将病害植物样本剪成小块,接种于病原菌分离培养基上。
- 结果:培养一段时间后,在培养基上观察到菌落生长。
2. 菌落形态观察:- 观察菌落颜色、形状、大小、边缘等特征。
- 结果:水稻病原菌菌落呈白色,菌丝较细;小麦病原菌菌落呈灰白色,菌丝较粗;玉米病原菌菌落呈灰褐色,菌丝较粗。
3. 显微镜观察:- 将菌落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丝、孢子等特征。
- 结果:水稻病原菌菌丝呈白色,有分隔;小麦病原菌菌丝呈灰白色,有分隔;玉米病原菌菌丝呈灰褐色,有分隔。
4. 病原菌鉴定:- 根据菌落形态、显微镜观察结果,初步判断病原菌种类。
- 结果:水稻病原菌为稻瘟病菌;小麦病原菌为小麦叶锈病菌;玉米病原菌为玉米大斑病菌。
实验结果分析:1. 通过观察植物病害症状,可以初步判断病害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小麦秆枯病 小麦秆枯病……症状 症状
苗期发病于地下部分幼芽鞘及叶 鞘,先长出灰白色菌丝块,以后在周 先长出灰白色菌丝块, 围渐形成边缘褐色的椭圆形病斑, 围渐形成边缘褐色的椭圆形病斑,并 逐渐蔓延到地上部分, 逐渐蔓延到地上部分,病株拔节后叶 鞘上有明显椭圆形病斑, 鞘上有明显椭圆形病斑,病斑边缘褐 色,中部灰白色菌丝块,剥开叶鞘, 中部灰白色菌丝块,剥开叶鞘, 茎秆中、下部往往有灰色菌丝层, 茎秆中、下部往往有灰色菌丝层,上 面生有突出的小黑点(子囊壳)。 面生有突出的小黑点(子囊壳)。 子囊菌门禾谷绒座壳菌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
张立新
安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教研室
实验二 小麦病害的症状与病原观察
一、目的意义 二、实验内容 三、作业 四、思考题
一、实验目的和意义
1. 识别几种小麦锈病的症状,并鉴定其病原。 识别几种小麦锈病的症状,并鉴定其病原。 2. 识别小麦白粉病及其病原。 识别小麦白粉病及其病原。 3. 了解其他病害的主要症状特征。 了解其他病害的主要症状特征。
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二) 1. 小麦秆黑粉病(Urocystis tritici) 小麦秆黑粉病( ) 2.小麦散黑穗病(Ustilago tritici) 小麦散黑穗病( 小麦散黑穗病 ) 3.大麦坚黑穗病(Ustilago hordei) 大麦坚黑穗病( 大麦坚黑穗病 ) 4.小麦腥黑穗病(Tilletia spp.) 小麦腥黑穗病( 小麦腥黑穗病 ) 5. 麦类赤霉病(Gibberella zeae) 麦类赤霉病( ) 6. 小麦纹枯病(Rhizoctonia cerealis) 小麦纹枯病( ) 7.大麦条纹病(Drechslera graminea) 大麦条纹病( 大麦条纹病 ) 8. 大麦网斑病( Drechslera teres) 大麦网斑病( ) 9. 麦类病毒病(virus diseases) 麦类病毒病( )
担子菌门条黑粉菌属
冬孢子团外围有浅色 不孕细胞,中央有1 不孕细胞,中央有1-4个 冬孢子。 冬孢子。
2. 小麦散黑穗病 小麦散黑穗病……症状 症状
2. 小麦散黑穗病 小麦散黑穗病……症状 症状
病株抽穗早于健株, 病株抽穗早于健株, 其小穗全部被病菌破坏, 其小穗全部被病菌破坏, 为黑粉代替,外膜易破, 为黑粉代替,外膜易破, 黑粉极易散落。 黑粉极易散落。
小麦散黑穗
大麦散黑穗
2. 麦散黑穗病 麦散黑穗病……病原 病原
担子菌门黑粉菌属
冬孢子球形至卵圆形, 冬孢子球形至卵圆形, 青褐色,半边颜色较淡, 青褐色,半边颜色较淡, 表面有细刺。 表面有细刺。
3. 大麦坚黑穗病 大麦坚黑穗病……症状和病原 症状和病原
全穗被害, 全穗被害,病穗外膜 不易破裂,黑粉不易散开。 不易破裂,黑粉不易散开。
1. 小麦锈病……秆锈病症状 秆锈病症状
1)危害部位:主要为害茎秆 )危害部位: 和叶鞘, 和叶鞘,也为害叶片和穗部
2)夏孢子堆:长椭圆形,最 )夏孢子堆:长椭圆形, 隆起高,褐黄色, 大,隆起高,褐黄色,不规 则散生,正反面均产生, 则散生,正反面均产生,且 背面多于正面。 背面多于正面。成熟后表皮 大片开裂并向外翻起, 大片开裂并向外翻起,散出 锈褐色夏孢子粉。 锈褐色夏孢子粉。
1. 小麦锈病……条锈病症状 条锈病症状
1)危害部位:主要为害叶片, )危害部位:主要为害叶片, 也可为害叶鞘、 也可为害叶鞘、茎秆及穗部 2)夏孢子堆:小,长椭圆形, )夏孢子堆: 长椭圆形, 成株沿叶脉排成行,虚线状。 成株沿叶脉排成行,虚线状。
3)冬孢子堆:发病部位产生 )冬孢子堆: 黑色条状冬孢子堆。 黑色条状冬孢子堆。
5. 麦类赤霉病 麦类赤霉病……症状 症状
以穗腐症状最为常见。 以穗腐症状最为常见。 被害小穗最初在基部变水渍 状,后呈褐色病斑,颖壳合缝 后呈褐色病斑, 处有粉红色霉层。后期病部出 处有粉红色霉层。 现黑色颗粒状物。 现黑色颗粒状物。 籽粒皱缩干瘪, 籽粒皱缩干瘪,苍白色或紫 红色,表面有时有粉红色霉层。 红色,表面有时有粉红色霉层。
4. 识别几种麦类黑穗病症状,并区别其病原。 识别几种麦类黑穗病症状,并区别其病原。 5. 识别小麦赤霉病、纹枯病的症状和病原。 识别小麦赤霉病、纹枯病的症状和病原。 6. 了解其他病害的主要症状特征。 了解其他病害的主要症状特征。
二、实验内容(一) 实验内容( 1.小麦锈病(Puccinia spp. ) 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 2.小麦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s) 小麦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 ) 3.小麦线虫病(Anguina tritici) 小麦线虫病( 小麦线虫病 ) 4. 小麦全蚀病 (Gaeumannomyces graminis) ) 5.麦类叶鞘枯萎病(Mycosphaerella hordeiola) 麦类叶鞘枯萎病( 麦类叶鞘枯萎病 ) 6.小麦叶枯病(Septoria tritici) 小麦叶枯病( 小麦叶枯病 ) 7.小麦颖枯病(Septoria nodorum) 小麦颖枯病( 小麦颖枯病 ) 8.小麦秆枯病(Gibellina cerealis) 小麦秆枯病( 小麦秆枯病 ) 9.小麦黄化萎缩病(Sclerophthora macrosppora) 小麦黄化萎缩病( 小麦黄化萎缩病 )
6. 小麦叶枯病 小麦叶枯病……症状 症状
为害叶片及叶鞘, 为害叶片及叶鞘,在叶脉 间出现淡黄色至淡褐色纺 锤形病斑, 锤形病斑,以后愈合成不 规则形黄褐色大病斑, 规则形黄褐色大病斑,病 部散生小黑点( 部散生小黑点(分生孢子 器)。 半知菌类壳针孢属小麦壳 针孢
7. 小麦颖枯病 小麦颖枯病……症状 症状
病原为担子菌门黑粉菌 属,冬孢子淡褐色至深褐 色,球形,表面光滑。 球形,表面光滑。
4. 小麦腥黑穗病 小麦腥黑穗病……症状 症状
病株较健株稍矮, 病株较健株稍矮, 分蘖稍多。 分蘖稍多。病穗颖壳 正常,颖片张开, 正常,颖片张开,籽 粒变成黑粉(菌瘿), 粒变成黑粉(菌瘿), 外有一灰白色膜, 外有一灰白色膜,微 压即破,散出黑粉。 压即破,散出黑粉。 病穗有鱼腥味。 病穗有鱼腥味。
3. 小麦线虫病……病原 病原
粒线虫属。 粒线虫属。雌、雄虫均为 蠕虫形,虫体较长。 蠕虫形,虫体较长。垫刃型 食道,口针较小, 食道,口针较小,雌虫多卷 曲,单卵巢,向前伸,常作1 单卵巢,向前伸,常作 次转折。 或2次转折。雄虫稍弯,但不 次转折 雄虫稍弯, 卷曲,交合伞几乎包到尾尖, 卷曲,交合伞几乎包到尾尖, 交合刺粗而宽。 交合刺粗而宽。卵母细胞和 精母细胞多行,排列成轴状。 精母细胞多行,排列成轴状。
2. 小麦白粉病……症状 症状
叶面病斑多于 叶背, 叶背,下部较上 部叶片受害重。 部叶片受害重。 被害部出现白 色粉状霉层, 色粉状霉层,霉 层下及周围组织 褪绿。 褪绿。后期霉层 中产生黑色小颗 粒。
2. 小麦白粉病……病原 病原
子囊菌门布氏白粉菌属禾 布氏白粉菌。 布氏白粉菌。 分生孢子淡灰黄色或无 色,单胞,卵或椭圆形,串 单胞,卵或椭圆形, 生。 闭囊壳黑色, 闭囊壳黑色,附属丝短且 常无分枝,壳内多 - 个 常无分枝,壳内多12-20个 卵至椭圆形子囊,有明显柄, 卵至椭圆形子囊,有明显柄, 内含8个子囊孢子,单胞, 内含 个子囊孢子,单胞, 个子囊孢子 卵直椭圆形,无色至淡黄色。 卵直椭圆形,无色至淡黄色。
1. 小麦锈病……叶锈病症状 叶锈病症状
1)危害部位:主要为害叶片, )危害部位:主要为害叶片, 也可为害叶鞘和茎秆 2)夏孢子堆:产生于叶正面, )夏孢子堆:产生于叶正面, 大于条锈。叶片受害, 大于条锈。叶片受害,产生 许多散落的、 许多散落的、不规则排列的 圆形至长椭圆形的橘红色夏 孢子堆, 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黄 褐色夏孢子粉。 褐色夏孢子粉。 3)冬孢子堆:在叶背面散生 )冬孢子堆: 椭圆形黑色冬孢子堆。 椭圆形黑色冬孢子堆。
4. 大麦腥黑穗病 大麦腥黑穗病……病原 病原
担子菌门腥黑粉菌属 网腥黑粉菌( 网腥黑粉菌(T. caries): 冬孢子球形或近球形, 冬孢子球形或近球形,孢子 表面有网纹。 表面有网纹。 光腥黑粉菌( 光腥黑粉菌(T.foetida): 冬孢子圆形, 冬孢子圆形,卵圆形和椭圆 形,孢子表面光滑,无网纹 孢子表面光滑,
9. 小麦黄化萎缩病 小麦黄化萎缩病……症状 症状
病株叶片较健株叶片 肥厚、宽长,色淡, 肥厚、宽长,色淡,多出 现断续的黄白色条纹, 现断续的黄白色条纹,后 期病组织变褐色, 期病组织变褐色,内部形 成大量淡褐色卵孢子, 成大量淡褐色卵孢子,病 组织碎裂。 组织碎裂。
卵菌门指疫霉属大孢指疫 霉孢
1. 小麦秆黑粉病 小麦秆黑粉病……症状 症状
病株较矮小, 病株较矮小,分蘖增 多,病叶卷曲。叶片叶鞘 病叶卷曲。 和茎秆产生灰黄色条斑, 和茎秆产生灰黄色条斑, 渐隆起呈银灰色, 渐隆起呈银灰色,后期条 斑表皮破裂, 斑表皮破裂,露出大量黑 粉状的冬孢子团。 粉状的冬孢子团。
1. 小麦秆黑粉病 小麦秆黑粉病……病原 病原
主要为害穗部,也可为 主要为害穗部, 害叶、叶鞘及茎。 害叶、叶鞘及茎。多发于 穗的顶端或上部小穗的颖 片上, 片上,初在颖壳上产生深 褐色斑点,后变枯白色, 褐色斑点,后变枯白色, 扩展至整个颖壳, 扩展至整个颖壳,并在其 上散生小黑点。 上散生小黑点。其它部位 发病病部色较叶枯病深。 发病病部色较叶枯病深。 半知菌类壳针孢属颖枯 壳针孢
3. 小麦线虫病……症状 症状
病株矮小,节间缩短, 病株矮小,节间缩短,叶 片皱缩,剑叶畸形, 片皱缩,剑叶畸形,少数能 抽穗,但穗短,色深, 抽穗,但穗短,色深,颖壳 张开,全部籽粒变虫瘿。虫 张开,全部籽粒变虫瘿。 瘿初为暗绿色,后呈紫褐色, 瘿初为暗绿色,后呈紫褐色, 内充满白色絮状物( 内充满白色絮状物(病原幼 虫)。
1. 小麦锈病……叶锈病原 叶锈病原
夏孢子: 夏孢子:圆 形或近圆形, 形或近圆形, 黄褐色, 黄褐色,表 面有微刺。 面有微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