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水库油松人工林的林分密度与生长因子

合集下载

油松人工林叶面积指数与其生物量及生长因子关系的研究

油松人工林叶面积指数与其生物量及生长因子关系的研究

指数在森林培育中常作为评价林分结构是否合理的 重要指标之一。本文以大青山区30a生油松人工林 为研究对象,于2006年测定了油松人工林的叶面 积、叶面积指数等指标,分析了叶面积、叶面积指数 与生物量及林分生长因子的关系,从而为准确估计、 预测林分叶面积指数和林分生产力提供了理论依
据。
A=21(1+氧n。vL)
叶的叶面积开始时增长速率较缓慢+之后随总叶面
积的增加增长速率逐渐增大。而多年生叶的叶面积
随总叶面积的增加增长速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 说明多年生叶为总叶面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总叶
面积影响也较大。
y=2.16EXP(O 004X1.52)
y=5 44EXP(00001:;2.261 9
7 5 3
y=2x10-”EXP(81 651 001)
及生物学、生态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J。叶面积
2研究方法
在对试验地全面踏查的基础上,选取了具有代 表性的1l块标准地。根据每木检尺的调查结果,各 样地选取5株标准木,将标准木树冠分为上、中、下 三层,每层随机选取两个标准枝。按一年生、二年生 和多年生叶全部分层摘下后从中随机抽取不少于 50片样叶,准确测定各龄抽样叶的叶面积和叶干 重,利用抽样叶叶面积与叶干重的比例关系,结合取 样枝叶干重推算出取样枝叶面积,由取样枝叶面积 换算单株叶面积,进而扩大到整个样地,求得样地总 叶面积及叶面积指数。其中油松抽样叶叶面积的计 算采用针叶树叶面积(体积排水法)公式如下:
(CDllege ofForestry,InnerMongoliaAgricultural University,Hu^hot
010019,hⅣMongoLia,China)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1eaf

油松人工林地上生物量、叶面积指数与林分密度关系的研究

油松人工林地上生物量、叶面积指数与林分密度关系的研究
林下草本层、枯落物层生物量均采用样方收获法测定。
2.3 叶面积的测定
采用针叶树叶面积(体积排水法)计算公式:
π A = 2l(1+ )
n
nv πl
式中 A 为叶面积,v 为针叶体积(用排水法测定),n 为每束针叶数量,L 为针叶长度。
3. 结果与分析
3.1 乔木层生物量及其分配
3.1.1 油松平均单株立木生物量及不同器官生物量随密度的变化 林分密度对油松平均单株生物量有显著的影响,两者关系可由方程 y=axb 来描述(见图
试验地的主要造林树种为油松。林下植被多为菊科、禾本科植物,其次是蔷薇科、豆科、 车前科、紫葳科、蒺藜科等。
2. 研究方法
2.1 样地设置与标准地调查
在对试验地全面踏查的基础上,在阳坡、阴坡各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 4 块标准地,其现 实林分密度阳坡分别为 1419、1722、1828、3189 株/公顷,阴坡分别为 1329、1429、1994、 3950 株/公顷。对 8 块标准地调查结果如下:
4
3189
2.46
8.25
89.29
14.44 36.18 49.38
-3-

5
1329
2.46
4.21
93.33
29.04 33.38 37.58
阴坡 6
1429
1.86
5.12
93.02
27.27 34.88 37.85
7
1994
1.53
3.41
95.06

油松人工林地上生物量、叶面积指数与林分密度 关系的研究1
白静,田有亮,韩照日格图,郭连生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呼和浩特(010019)
E-mail:guoliansheng8161@

北京密云水库集水区水源涵养林耗水规律研究

北京密云水库集水区水源涵养林耗水规律研究

北京密云水库集水区水源涵养林耗水规律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北京密云水库集水区水源涵养林木耗水机理,揭示不同树种的耗水特性和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林地土壤水分运移建立森林耗水尺度转换模型。

为选择低耗水造林树种和林分结构配置提供理论依据。

针对北京密云水库上游现有的主要林木树种,选择6种树种(油松、刺槐、杨树、臭椿、荆条)及典型林分作为研究对象,在2002~2003年的生长季期间,利用茎流计、全自动气象站、露点水势仪等国内外先进仪器和设备,在室内和野外进行多项试验,应用回归法、数值计算法、有限单元法等方法,分析了从土水势、单株和林分三个系统的试验数据,以及它们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影响。

深入探讨了以下问题: 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主要水源涵养林林木耗水特性试验研究 (2)典型水源涵养林林分耗水规律试验研究 (3)林木SG-SPAC系统水分传输分析研究 (4)森林耗水尺度转换模型研究并得出以下结果: (1)主要水源涵养林林木耗水特性: 树木的日耗水变化随时间的变化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侧柏、杨树、刺槐日耗水月变化规律曲线相对较平行,油松、臭椿和柠条日耗水相对较小;刺槐、杨树和侧柏的日耗水都比较大。

7、8俩月份各个树种的日耗水量较大,9月份明显减少。

不同林木的日耗水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月内日耗水量变化趋势基本是一致的。

研究表明:耗水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刺槐、杨树、侧柏、臭椿、油松、和荆条。

以上的结果说明了在充分供水条件下各树种潜在耗水速率大小的排序,虽然不能作为树种绝对耗水量大小排序的直接依据,但是可以作为低耗水树种选择的重要特征指标之一。

林木耗水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较为复杂,土壤含水量是林木日耗水量的基础因素,空气的温度是林木日耗水决定因素,只有土壤供水充分、空气的温度足够高林木才开始进行耗水,其他因子如光照等便可产生作用;当土壤有充足的水分供给树木时,林木耗水达到最大值,不同树种的最大耗水量不同。

油松人工林林隙特征及其对更新的影响研究

油松人工林林隙特征及其对更新的影响研究

油松人工林林隙特征及其对更新的影响研究作者:李双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28期摘要:本文主要结合围场县域包括塞罕坝林场研究现状介绍了油松人工林林隙的一些相关知识,然后重点探讨了油松人工林林隙特征对更新的影响。

关键词:油松人工林;林隙特征;更新影响; 塞罕坝中图分类号:S791.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森林中,由自然和人为干扰所形成的面积大小不等的林中空地(简称为林隙)的发展变化构成了森林景观的流动镶嵌结构,对森林内植被的正常更新具有重要作用。

林隙是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变化中必不可少的驱动要素。

它为林下幼苗提供良好生存场所的同时,也构成了维持森林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环境。

因此,林隙被视为是推动森林演替和更新的重要条件之一。

1 林隙概念林隙是在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变化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

林隙的形成和变化构成了森林景观的流动镶嵌结构,对植被的正常更新具有重要作用。

林隙作为一种经常发生的小规模的干扰,是森林循环更新的一个重要阶段。

林隙在为森林苗木更新提供主要场所的同时,也构成了维持森林树种多样性的重要环境。

林隙的形成与消亡过程也正是森林不断发育与更新的生态学过程。

近年来的森林动态学研究表明,林隙在森林的结构、动态和多样性维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当前森林生态学研究的最活跃领域之一。

因此,对林隙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林隙概念始于英国著名学家 Watt 对英国植物群落的研究,他于 1947 年在英国生态学会主办的生态学刊物“Journal of Ecology”上发表的关于植物群落中格局与过程(Pattern and process in the plant communities)一文中提出了林隙的概念,是现代生态学中有关种群、群落及景观结构与动态理论的重要思想基础之一。

林隙(gap)又称为林冠空隙,用以表示群落中一株以上林冠层(主林层)树木死亡而形成的林间空隙,是新个体占据与更新的空间。

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与人工促进措施探究

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与人工促进措施探究

2018年第2期现代园艺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与人工促进措施探究任佳美郭人(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河北围场068450)摘要:油松人工林的天然更新对油松人工林的生长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对油松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有重要意义。

因此,分析油松人工林的天然更新和人工促进措施,具有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主要因素;人工促进措施油松是一种抗逆性强的常见树种,而油松人工林是我国重要的森林类型之一。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保护环境理念的贯彻落实,全国的绿化力度不断加大,油松人工林的面积不断增加,促使人们越来越重视油松人工林的生长。

而天然更新是影响油松人工林自然繁衍和恢复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油松人工林的生长。

本文就影响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的主要因素和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的人工促进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1影响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的主要因素1.1地形条件地形条件决定了油松人工林生产的土壤的养分情况,因此,地形条件对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起伏的地形如山沟、山坑或山坡等更有利于油松人工林的天然更新。

1.2落种传播距离油松人工林的落种传播距离也会影响其天然更新。

油松母树的落种传播距离最好在树高的2.5~3倍。

低于2.5倍超过3倍的种子数量较少,不利于油松人工林的天然更新。

1.3林分密度林分密度通过影响油松人工林的光照来影响其天然更新。

如果油松人工林的林分密度过大,会影响油松的光合作用,阻碍落叶等枯落物的分解过程,使得更多油松无法下种和进行天然更新。

1.4土壤裸露情况一方面,由于油松人工林缺乏人为的处理,导致落叶在树下不断积聚,并覆盖于土壤之上,油松的种子无法直接接触土壤,使得油松人工林无法完成天然更新。

另一方面,由于油松人工林的落叶过少或被大量移走,土壤几乎完全裸露,很容易遭受到风水的侵袭,使得土壤的地力能力下降。

因此,土壤过分裸露或被过分覆盖都会导致油松人工林的天然更新能力下降,只有裸露程度合理的土壤才能帮助油松人工林完成天然更新。

林分密度、微地形因子对油松天然更新的影响分析-林业论文-农学论文

林分密度、微地形因子对油松天然更新的影响分析-林业论文-农学论文

林分密度、微地形因子对油松天然更新的影响分析-林业论文-农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天然更新是指一个植物物种或群落从其种子成熟、进入土壤到萌发、生长,最后长成健壮个体的连续过程[1].森林天然更新是乔木层物种组成的后备来源和群落自然形成乔、灌、草多层次结构以及多物种组成的必需环节,是森林资源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生态学过程,是森林生态系统自我繁衍恢复的手段[2].森林在天然更新时能够充分依靠林下层植被的自然发育来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优化,并能够培育出合乎自然规律的、高生物多样性和高生态质量的森林[3].因此,森林天然更新是生态恢复与重建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维持森林动态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不同植物类型,由于群落结构、群落的种类组成及群落所处生境的不同,植物天然更新的机制和规律也有所差别[4].油松(Pinus tabulaeormis Carr. )耐干旱瘠薄,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同时具有很好的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及改良土壤的作用,是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5 - 6].多年来黄土高原地区营造了大量的人工油松林,目前大部分已进入成熟期或近成熟期,它们是否具有持续的自然更新能力,直接影响着该地区人工油松林群落的稳定性和生态功能的顺利恢复.但由于对人工油松林群落的种群繁殖特征及更新机制了解不够深入,采伐和保育方式不合理,部分地区的人工油松林群落处于衰退状态[7 - 8].因此,研究人工油松林更新特征及影响因子,可为退化人工油松林的恢复提供参考.本文以位于黄土丘陵区子午岭的人工油松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然群落野外调查法,调查分析了林分密度、微地形因子等对油松天然更新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暖温带地区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1. 1 研究区概况研究区位于黄土高原中部,陕西省和甘肃省交界处的子午岭(3318 ~3639N,10759 ~10843E),属黄土堆积与河流侵蚀不断交替而形成的黄土丘陵沟壑地貌;海拔1 246 ~1 756 m,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北部属温带干旱气候区,中南部属暖温带冷凉半湿润气候区,为森林草原、半干旱草原过渡地带[7];年平均气温7. 4 ~8. 5℃,年降水量470 ~620 mm,其中7-9 月降水占到63% ,年蒸发量1 228. 3 mm,干燥度0. 72,空气相对湿度63% ~68%,年日照时数2 200 ~2 400 h,无霜期163 d;地带性土壤以森林灰褐土为主,pH 值为7. 5 ~8. 2.该区在中国植物区系上隶属于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华北地区黄土高原植物亚地区,森林大部分系屡经破坏后而形成的天然次生林[7].地带性植被是以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为优势种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以油松为优势种的温性针叶林[7].1. 2 研究方法在子午岭油松人工林比较集中的中湾林场,分别依据林分密度、海拔、坡向和坡位等自然更新的影响因子,选取发育阶段基本一致的典型油松人工林群落,建立样地个,每个样地的面积为30 m 20m.其中,依据海拔梯度和林分密度设置样地各16个,按坡向、坡位地形因子设置样地各16 个.采用典型取样和常规方法进行群落学调查.对样地内DBH 4 cm 的乔木记录树种名、测定胸径、树高、冠幅等;分别在每个样地中设置5 个2 m 2 m 的更新苗小样方,记录其中DBH 4 cm 的所有木本植物更新幼苗(H1 m)和幼树(1 m H3 m)[8 -9]的种类、株数、高度、盖度和年龄等;利用GPS 测定样方的地理坐标和海拔,同时记录其坡位、坡向和林分郁闭度.调查在2012 年7-9 月进行.1. 3 数据统计及分析采用SPSS 16. 0 软件对不同坡向、不同生境的生态因子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 - way ANO-VA);对不同生境的更新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Multi - way ANOVA)及多重比较,并对主要影响因子进行相关分析.2 结果与分析2. 1 更新层木本植物幼苗、幼树组成及特征值根据个样方调查资料,对更新层木本植物幼苗(树)种组成及其特征值的统计结果表明,子午岭人工油松林林下所更新的木本植物有46 种.其中乔木幼苗有16 种,占所有木本植物总种数的33. 33% ;灌木种29 种,占.58 % ;木质藤本 1 种.更新层优势种有辽东栎、沙梾(Swida bretschneideri)、鞘柄菝葜(Smilax stans),其重要值均20%.次优势种为油松、土庄绣线菊(Spiraea pubescens)、水栒子(Cotoneaster multiflorus)、灰栒子(Cotoneaster acu-tifolius) 、黄刺玫( Rosa xanthina) 、茶条槭( Acer gin-nala) 、蒙古荚蒾( Viburnum mongolicum ) 、虎榛子(Ostryopsis davidiana)等,其重要值均10%.灌木物种在油松人工林下具有明显的优势地位,表明该森林群落处于演替的初期阶段[9 -10].更新层中,乔木物种比较丰富,这样就为森林群落结构的自然优化提供了一定的保障.油松为林下更新层的次优势种,表明油松人工林群落具有一定的自我更新能力.其余所更新的木本植物的重要值差异不明显,表明林下更新树种具有比较均衡的空间分布及资源占有力.2. 2 更新层木本植物幼苗幼树高度级结构与年龄组成从油松人工林下更新层木本植物幼苗(树)的高度级分布结果(图1)可以看出,人工油松林下木本植物幼苗的高度级以0 ~ 30 cm 范围的分布数量最多,占更新树种的45. 8%,随着高度级的增大,幼苗数量呈减小趋势,高度180 cm 的幼树数量很少.不同年龄幼苗个体数量反映了种群动态及未来发展的趋势.从林下木本植物幼苗幼树的年龄结构来看,树龄在3 a 以下的幼苗数量占总数的54. 8%(图2).随着种群年龄的增加,幼苗数量逐渐减少, 7 a 的幼苗数量仅占总数的10. 53% .可见人工油松林群落的幼苗库较丰富,林下低龄幼苗的更新发育状况良好,为人工油松林群落的天然更新奠定了基础.2. 3 木本植物幼苗的更新方式在人工油松林林下更新层中,乔木幼苗幼树数量占林下更新木本植物总数的43. 2%,由于乔木幼苗与森林群落结构的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样就可为森林群落结构的自然优化提供了一定的保障.林下更新层不论乔木或灌木,均以实生苗更新为主.乔木实生苗和萌生苗分别占36. 3 % 和17. 2 %,而灌木实生苗和萌生苗分别占31. 4 %和15. 1 %.因此,在油松人工林木本植物更新过程中,乔木和灌木母树的分布及结实率对油松人工林木本植物的更新具有重要影响,萌生更新成为对实生更新不足的补偿.2. 4 油松人工林群落自然更新主要影响因子分析2. 4. 1 林分密度对木本植物幼苗幼树更新密度的影响当林分密度从650 株/hm增加到1 550 株/hm时,林下更新苗(树)密度呈增加趋势,随着林分密度的进一步增大,林下更新苗(树)数量逐渐减小(图3).油松人工林林下物种大多数为阳生性,林分密度过大,林内荫蔽的小环境抑制了优势种群的拓殖.另外,从图 3 还可以看出,过密的林分导致林下幼苗数量锐减,幼树密度大于幼苗,说明幼苗对于极限弱光照的反应更剧烈.2. 4. 2 坡向对木本植物幼苗( 树) 更新密度的影响由图4 可以看出,当坡向从阳坡转到阴坡,林下幼苗和幼树密度呈增加趋势.阳坡强烈的光照和较高的温度不利于林下幼苗和幼树的发育,而阴坡林分内温度低,水分蒸腾较少,土壤含水量较稳定,为幼苗和幼树的发育提供了较好的条件.2. 4. 3 坡位对木本植物幼苗幼树更新密度的影响.坡位对幼苗和幼树的影响效果有差异(图5).从下坡位到上坡位,幼苗密度逐渐减少,而幼树密度为:中坡位下坡位上坡位.由于下坡位林下光照较弱,土壤持水量较高,且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有利于幼苗种群的扩展;上坡位林内光照较强,土壤水分流失量较多,不利于幼苗的生长发育[11].但中坡位较高的光照强度及光照时数,加快了幼苗向幼树的更替进程.而上坡位土壤水分、养分含量较低,不利于幼树的生长,因此中坡位幼树密度较下坡位和上坡位高.2. 4. 4 海拔对木本植物幼苗幼树更新密度的影响随着海拔的增加,幼苗幼树密度逐渐减小(图6).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逐渐降低,降雨量下降,土壤含水量降低,阻碍了幼苗幼树的发育,导致幼苗幼树数量减少.2. 5 油松人工林林下乔木更新影响因子的相关分析对更新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林分密度与林下乔木幼苗、幼树数量呈极显着负相关(表2).林分密度越大,林下光照越弱,过弱的光照抑制了乔木种子萌发及幼苗、幼树的生长,从而使幼苗数量减少.坡向和坡位与幼苗、幼树的数量呈显着正相关,主要因为不同坡向和坡位的油松人工林群落内光照、水分因子变化明显,从而影响到幼苗、幼树种群数量的变化.3 讨论3. 1 油松人工林群落木本植物更新特征植被演替的主要特征是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的变化,而更新层物种的演替是森林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2,5].因此,木本植物的更新对群落结构的优化及群落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10].子午岭油松人工林更新层木本植物种类有46种,表明油松人工林林下植被更新良好.但物种数量远低于秦岭山地油松群落中更新层的物种数[9,12].乔木种类中,辽东栎、沙梾、鞘柄菝葜等为油松人工林下更新的乔木优势种.辽东栎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地带性植被,也是演替的顶极群落.辽东栎种群极易侵入到油松群落中,成为更新层的优势种.人工林持续发育的基本条件是建群种可以自我更新.人工林造林工程结束后,随着乡土物种的入侵,乡土种和建群种将共同构建群落复层结构,为人工群落天然化和持续发育奠定基础[13 -14].在子午岭地区的人工油松林群落的更新层中,油松为次优势种,其幼苗、幼树密度仅为425 株/hm2,而优势种辽东栎的密度 2 748 株/hm2,表明油松种群的自我更新能力较差.主要因为油松是阳生性树种,大量灌草植被和油松幼苗幼树竞争有限的光照、水分和养分等资源,对油松更新苗的定居和幼树的生长产生竞争排斥作用[8 -9].林下大量的中生性阔叶树种还侵占了油松更新苗的潜在生态位,从而对油松更新苗的存活和定居产生影响[15].植物更新的关键是由种子的产生、扩散、萌发及幼苗形成到幼树构建的过程.其中幼树形成比较重要,而幼苗是一个潜在的更新库[16].对油松人工林群落更新层幼苗、幼树的径级及年龄结构分析表明,幼苗数量占更新层木本植物总数的68. 3%,丰富的幼苗库可为群落的更新演替提供有力的保障,幼苗的补充率大率,种群有继续扩大的趋势[17 -18].但是,大量低龄幼苗的存在加剧了种间和种内竞争,随着种群年龄的增加,幼苗幼树数量减少,特别是大于7 a 的幼苗数量急剧减少.因此,较大的幼苗库持久存在,并不能保证有良好的更新,种群的高峰出现在幼树期,幼树阶段数量比幼苗大幅减少成为林下更新乔木层物种能否进入主林层的关键[19].林下幼苗以实生更新为主,数量较多,萌生更新不占优势,表明其群落处于活跃的更新演替阶段[20].3. 2 油松人工林林下木本植物更新的影响因子林分密度反映了林木对其空间的利用程度,是影响林木生长和林下植物发育的重要因子[21].当林分密度从650 株/hm2增至 1 550 株/hm2时,林下自然更新的幼苗、幼树密度呈增加趋势,随着林分密度进一步的增加,林下幼苗、幼树数量逐渐减少.主要由于不同林分密度导致了林下光、热、水分、土壤理化特性等生态因子的异质性,并直接影响到林下幼苗、幼树的生长.油松林密度过低不利于更新,可能是林下过强的光照抑制了更新层量中生偏阴生性优势植物幼苗的萌发和生长;同时,油松人工林是建立在落叶灌丛上,油松生长早期受到灌、草植物光照、水分和养分竞争,而密度过低降低了高生长,延长了油松个体受灌木物种压抑的时间及群落的郁闭过程[22].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林下光照强度逐渐减弱,有利于幼苗、幼树的生长;但高密度的林地要求更多的水分和养分,导致种内竞争加剧,密度越大,林木的生长由于受到水分及养分不足的制约, 率越高,生长状况越差.有研究认为,当油松人工林林分密度增大到中密度时,林下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土壤理化特性优良;随着林分密度进一步增大,林下物种多样性指数减小,林地呈衰退趋势[15].这说明不同林分密度造成的林地理化特性差异,也是影响幼苗、幼树数量的直接作用因子之一.坡向也是影响干旱、半干旱地区油松天然更新的重要因子[22].阴坡日照时间短,太阳辐射弱,林内光照强度阴坡只是阳坡的32. 3%,蒸发量低,土壤湿度大,有利于种子萌发、幼苗形成及存活.而阳坡日照时间长、辐射强度大、水分蒸发量大、土壤含水率低,加剧了干旱这一障碍因子.阴坡林下良好的土壤水分促进了更新苗的发育.林下幼苗密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这与任丽华等[23]的研究结果一致.汤雨宁等[24]对东北地区油松人工林的研究也表明,阴坡最适宜油松天然更新,而阳坡不能进行天然更新.因此对阴坡区域的中密度林分可以实施封禁措施,减少人为干扰,实现林分结构的自然优化.研究表明,由坡上部到坡下部,土壤由剥蚀逐渐过渡到堆积,腐殖质层由薄变厚,土壤质地由粗变细,土壤pH 值升高,土壤含水量增加[11].因此,下坡位土壤水分和养分条件优于上坡位,有利于幼苗的生长,上坡位光照时数长、光照强,利于幼树生长.但在子午岭地区,上坡位土壤干旱,不利于幼树的进一步生长发育,而中坡位良好的水分状况和光照为幼树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中坡位幼树的发育较好.海拔的变化会改变植物的生长条件,使得不同生物学特性的树种具有不同的更新状况,从而影响森林的天然更新[2,20].在子午岭地区,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及降水量会下降,抑制了幼苗、幼树的生长发育.研究区域地带性植被是落叶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程度相对较高的针阔混交林应该是该地区油松人工林人工抚育和改造的方向[15].乔木层物种的存在和更新需要一定的环境支持,而灌木和草本层是直接影响林下小生境的主要因子,通过地表的温度、光照和水分间接影响乔木层树种的种子萌发、幼苗建立和生长[24].油松林是黄土高原地区森林演替的亚顶极群落,油松人工林下木本植物的更新状况直接影响其演替进程及群落的稳定性.林分密度、坡向、坡位、海拔等共同影响油松人工林的天然更新,其中林分密度与林分更新的关系最密切.由于不同密度林分内光、热、水分等小环境因子差异显着,林下乔木幼苗、幼树的生长发育对其反响强烈.因此,有必要对密度过大或过小的油松人工林进行适度的人为干扰.对于稀疏的林分,可以人工栽植经济属性较好的地带性植被;而对于过密的林分,应通过适当间伐,控制林分郁闭度,促进林下幼苗、幼树的生长,逐渐形成异龄针阔混交林.参考文献(Peferences)[1] Moktan M R,Gratzer G,Richards W H,et al. Regeneration ofmixed conifer forests under group tree selection harvestm anagementin western Bhutan Himalayas[J].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2009,257:2121 - 2132[2]Ma Jianming,Liu Shirun,Shi Zuoming,et al. Natural regenerationof Abies faxoniana along restoration gradients of subalpne dark conif-erous forest in western Sichuan,China[J]. Chinese Journal of PlantEcology,2009,33(4): 6 - 657[马姜明,刘世荣,史作民,等.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恢复过程中岷江冷杉天然更新状况及其影响因子[J]. 植物生态学报,2009,33(4): 6 -657][3]Dejan F,Thomas A N,Jurij D. Disturbance history and dynamics ofan old-growth mixed species mounta in forest in the Slovenian Alps[J].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2009,257:1893 -1901[4]Igarasi T,Chen D. Fungal damage caused by Racodium therryanumto regeneration of Japanese larch by natural seeding[J]. ResearchBulletins of the College Experiment Forests,Hokkaido University,1988,45(1):213 - 219[5]Wang Mei,Zhang Wenhiu. Growth and species diversity of Pinustabulaeformis artificial forest on different slope aspects[J]. ActaBo-tanica Boreali - Occidentalia Sinica,2009,29(8):1678 - 1683[王梅,张文辉. 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生长更新状况及群落结构[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7):75 - 80][6]Zhang Xibiao,Wang Ruijuan,Shangguan Zhouping. Dynamics ofseed rain and soil seed bank in Pinus tabulaeformis Carr. forests ineroded hilly loess regions of the Loess Plateau in China[J]. ActaEcologica Sinica,2009,29(4):1877 -1884[张希彪,王瑞娟,上官周平. 黄土高原子午岭油松林的种子雨和土壤种子库动态[J]. 生态学报,2009,29(4):1877 - 1884][7]Zhang Xibiao,Shangguan Zhouping. Flor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seedplants in Ziwuling of Loess Plateau[J].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2005,24(8):872 -877[张希彪,上官周平. 黄土高原子午岭种子植物区系特征研究[J]. 生态学杂志,2005,24(8):872 -877][8]Han Wenjuan,Yuan Xiaoqin,Zhang Wenhui. Effects of gap size onseedling natural regeneration in artificial Pinus tabulaeformis planta-tion[J].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2012,23(11):2940-2948[韩文娟,袁晓青,张文辉. 油松人工林林窗对幼苗天然更新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12,23(11):2940 -2948][9]Kang Bin,Wang Dexiang,Cui Hongan,et al. Regener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ed affecting factors of Pinus tabulaeformis secondaryforests in Qinling Mountains[J]. Chinese Journal Applied Ecology,2011,22(7):1659 - 1667[康冰,王得祥,崔宏安,等. 秦岭山地油松群落更新特征及影响因子[J].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7):1659 -1667][10]Li Xiaoshuang,Liu Wenyao,Chen Junwen,et al. Seedling regen-eration in primary moisteve rgreen broad-leaved fo rest and different type secondary[J].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2009,28(10):1921 -1927 [李小双,刘文耀,陈军文,等. 哀牢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及不同类型次生植被的幼苗更新特征[J]. 生态学杂志,2009,28(10):1921 -1927 ][11]Zhou Ping,Liu Guobin,Hou Xilu. Study on soil physical and nu-trients propertiesof different slope aspects and positions in erodedloess hilly region[J].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2008,22(1):7 - 12 [周萍,刘国彬,侯喜禄. 黄土丘陵区侵蚀环境不同坡面及坡位土壤理化特征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2008,22(1):7 -12][12]Jing Li,Zhu Zihong,Wang Xiaoan,et al.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of a Pinus tabulaeformis secondary forest and aplanted forest inthe Xunyangba Region of the Qinling Mountains[J]. Journal ofZhejiang Forestry College,2008,25( 6):711 - 717 [景丽,朱志红,王孝安,等. 秦岭油松人工林与次生林群落特征比较[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8,25(6):711 -717 ][13]Liu Qing,Yin Huajun,Cheng Xinyin,et al. Probiems and strate-gies of sustainable regeneration of plantation ecosystem in China.Worla Foresty Research,2010,23(1):71 -75 [刘庆,尹华军,程新颖,等. 中国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更新问题与对策[J]. 世界林业研究,2010,23(1):71 - 75][14]Wang Hansheng. Natural regeneration of plantation forests underdrought[J]. Arid Zone Research,2012,29(5):743 - 750[王晗生. 干旱影响下人工林的天然更新进程[J]. 干旱区研究,2012,29(5):743 - 750][15]Wang Tiemei,Chen Yunming,Zhang Wuewu,et al. Biodiversityand regeneration of Pinus tabulaeformis forest in Loess Hilly Region[J]. Bulleti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2012,32(6):66 -70[王铁梅,陈云明,张学伍,等. 黄土丘陵区人工油松林下植物多样性和更新调查[J]. 水土保持通报,2012,32(6):66 -70][16]Kang Bin,Liu Shirun,Wang Dexian,et al. Regene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oody plant seedings in typical secondary forests in QinlingMountains[J]. Journal Applied Ecology,2011,22(12):3123 -3130[康冰,刘世荣,王得祥,等. 秦岭山地典型次生林木本植物幼苗更新特征[J].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12):3123- 3130][17]Zhang Xibiao,Wang Ruijuan,Zhou Tianlin,et al. Gap featuresand renewal dynamics in secondary Pinus tabulaeformis forest inhilly loess region[J]. Journal Applied Ecology,2008,19(10):2103 -2108[张希彪,王瑞娟,周天林,等. 黄土丘陵区油松天然次生林林窗特征与更新动态[J]. 应用生态学报,2008,19(10):2103 - 108 ][18]Ju Tianzhen,Mi Caiyan,Shi Hexiong,et al. The regeneration andsurvival of Pinus tabulaeformis Carr. Population in Xiaolongshannature reserve[J]. Mountain Research,2012,30(1):36 -40[巨天珍,米彩燕,师贺雄,等. 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油松种群更新及生存[J]. 山地学报,2012,30(1):36 -40 ][19] Jiao Xin,Liu Guangquang. Growth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Pinus tabulaeformis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Shananxi Province[J].Acta Bot. Boreal. - Occident. Sin.,2009,29(5) : 0867 -0873[焦醒,刘广全. 陕西黄土高原油松生长状况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 西北植物学报,2009,29(5):0867 -0873][20]Pastur G J M,Cellini J M,Lencinas M V,et al. Environmentalvariables influencing regeneration of Nothofagus pumilio in a systemwith combined aggregated and dispersed retention[J].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2011,261:178 -186[21]Sun Sucun,Gao Xianming,Bao Weikai,et al. Density effectsontree growth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of chinese pine plantions theupper reachfs of them in river,China[J]. Chin J Appl Environ Bi-ol. ,2005,11(1):8 - 13 [孙书存,高贤明,包维楷,等. 岷江上游油松造林密度对油松生长和群落结构的影响[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5,11(1):8 -13 ][22]Wang Mei,Zhang Wenhui. Grow thand species diversity of Pinustabulaeformis artificial forest on different slope aspects[J]. ActaBotanica Boreali - Occidentalia Sinica,2009,29(8):1678 - 1683[王梅,张文辉. 不同坡向人工油松林生长状况与林下物种多样性分析[J]. 西北植物学报,2009,29(8):1678 -1683][23]Ren Lihua,Zhou Guixia,Li Fengmin. Distribution of seedlings inthe forest of Pinus tabulaeformis and natural regeneration on West-ern Liaoning[J]. Protection For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1):11 -13,35 [任丽华,邹桂霞,李凤鸣. 辽西油松林下幼树分布规律及其天然更新研究[J]. 防护林科技,2010,(1):11 -13,35][24]Tan Yuning,Liu Mingguo,Yin You,et al. Regeneration rules ofPi-nus tabulaeformis forest in the Chaoyang region[J]. Liaoning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4):41 - 43 [汤雨宁,刘明国,殷有,等. 朝阳地区油松天然更新规律初探[J]. 辽宁林业科技,2007,(4):41 -43]。

不同坡向人工油松林生长状况与林下物种多样性分析

不同坡向人工油松林生长状况与林下物种多样性分析
图1 不同坡向对人工油松林林木生长量的影响 Fig.1 E“ect of sIope aspect on growth of trees in plots
2.2不同坡向人工油松林林下植物组成比较 由表l可知,由于坡向的影响,林内光照条件发
生显著变化,人工油松林林内光照强度阴坡只是阳 坡的32.3%,使林下灌木,草本植物种类也发生了 变化。调查结果(表2)表明,阴坡共有植物21种, 其中:木本主要有麻叶绣线菊、侧柏、榆树、刺槐、4 种,草本主要有达乌里胡枝子、铁杆蒿、荩草、苔草、 北柴胡、异叶败酱、茜草、茭蒿等。阳坡共调查到植 物19种,木本主要有红瑞木、麻叶绣线菊、侧柏、柠 条锦鸡儿等,草本主要有达乌里胡枝子、苔草、荩草、 茭蒿、铁杆蒿、紫菀等。各坡向的样地中,均未发现 油松幼苗。
表现为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是阴坡稍大于阳坡,而均匀度指数表现为阳坡稍大于阴坡。研究表明,绥德地
区人工油松林的生长状况阴坡娃著优于阳坡,但与陕北南部地区人工油松林相比,该地区人工油松林林木生长各 项指标还是较低。群落结构配置不合理。
关键词:油松;坡向I生长状况;物种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Q948.114
从理论上讲,自然状态下,在一定的尺度范围 内,气候土壤条件相同,只要群落的建群种一致,其 林下植物应有较高的相似性、较多的共有种和坡向 改变这一规律[1川。表2显示阴坡与阳坡人工油松 林林下植物共有种为11种,群落相似系数为55%, 表明坡向对人工油松林林下植物相似系数的影响较 大,坡向改变了人工油松林林下植物的组成。 2.3不同坡向人工油松林林下植物的物种多样性 2.3.1不同层次物种多样性特征的比较 植物群 落的垂直结构主要受地带性气候所确立的水热组合 影响,但在一个特定的地带性气候区内,植物群落垂 直层次结构受群落所处的海拔、坡向等物理微环境 的影响。群落内垂直层次结构及其物种多样性的动 态是群落内垂直生态梯度的直接反映[181。用上述 测度方法对不同坡向人工油松林林下植物分灌木层 和草本层分别进行测度,结果列入表3中。阴坡物种

油松人工林地上生物量、叶面积指数与林分密度关系的研究

油松人工林地上生物量、叶面积指数与林分密度关系的研究

油松⼈⼯林地上⽣物量、叶⾯积指数与林分密度关系的研究184?⼲旱区资源与环境第22卷在对试验地全⾯踏查的基础上,在阳坡、阴坡各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4块标准地,其现实林分密度阳坡分别为1.419、1722、1828、3189株/hm2,阴坡分别为1329、1429、1994、3950株/hm2。

对8块标准地调查结果(表1)。

2.2⽣物量的测定根据每⽊检尺的调查结果,按照平均树⾼和平均胸径不超过5%的原则,各样地选取5株标准⽊,树冠⽣物量采⽤分级标准枝法测定,将标准⽊树冠分为上、中、下三层,每层随机选取两个标准枝,分⼀年⽣、两年⽣、多年⽣,取不同龄的枝、叶、果分别烘⼲称重。

树⼲、树⽪⽣物量采⽤材积密度法测定。

林下草本层、枯落物层⽣物量均采⽤样⽅收获法测定。

2,3叶⾯积的测定表1标准地调查Tab.1Theinvestigationofthetestplots采⽤针叶树叶⾯积(体积排⽔法)计算公式:A=2。

(1+詈)√蓑武中:A为叶⾯积,v为针叶体积(⽤排⽔法测定),n为每束针叶数量,L为针叶长度。

3结果与分析3.1乔⽊层⽣物量及其分配3.1.1油松平均单株⽴⽊⽣物量及不同器官⽣物量随密度的变化林分密度对油松平均单株⽣物量有显著的影响,两者关系可由⽅程Y=ax“来描述(图1)。

⽆论在阴坡和阳坡,随林分密度的增加,油松平均单株⽣物量呈递减趋势,且变化的幅度越来越⼩。

说明密度较⼤的林分,林⽊个体的⽣长受到抑制,导致平均单株⽣物量随密度增加⽽减⼩。

010002000300040005000韩分密度(攮/hmj,⼲⽣物量随密度增加所占⽐图1油松平均单株⽣物量与林分密度的关系(左为阳坡。

右为阴坡)例增⼤,枝、叶⽣物量随密度Fig.1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averageindividualbiomass增加所占⽐例减⼩。

在⼩密andthestanddensitvofPinustabulaeformis度范围(1329--1429株/hm2)内,密度作⽤规律不显著,⽣物量仍维持较⾼⽔平。

密云水库流域两种典型人工林枯落物持水特性

密云水库流域两种典型人工林枯落物持水特性

落物 现 停帚 及 其前期 自然含 水率 是影响 枯落 图 1 三种枯落物吸水过程拟合曲线 ( : 0 ) 干物 1 g 0 物 的 持 水 性 能 的 丰 要 原 因 。 6 ~9 月 。 从表 2可 以 看出 ,枯落 物现 仔量油 忪 佧 4结论 该 区以 人 【 被 为丰,包括汕 忪 林.刺 是 刺愧林 的近 两 倍 ,这是 由于刺 槐枯落 物 比 植 伍埘 密云 水库 I 游油 松和刺 槐枯落 物持 林 ,删 柚 卡 , 杨树 林 ,板 浆 朴 ,还 有许 油松 枯藩物 更容 易分解 。 枯落物 自然持 水率 小 水 能 力的研 究 中发现 多经济林 ,女I f 苹果 、梨 、【 檎 平I J j l 恢挑 等。 天 刺槐 林火 于油 忪, i 兑明刺槐 枯落物 比油 松桔 1 )油 忪桔 落物 和 剌槐 桔藩物 均具 有较 然植被为偏重 r t 次 类 , 中以刊条 落物 更容 易保持 水分 。桔落 物最 大持水 率刺 l 锄 好 的 持 水 能 。 刺 槐枯 落 物 最 大 持水 率 大 群 系 为卞 ,伴 卡灌 木有酸 枣 、薄 皮 术、蚂蚱 愧林 夫 1 松林 , 说明刺槐 枯落物 比油 松枯 : 油 『 松 怙 搭 物 油 油松 枯 落 物 最 大持 水 量 腿 予、 多花叫 枝 等 ;草奉 以 , 卜隐 f草 、 落物 持水卒 1 更 人。 但是 综 合现 存量 与最 人 口 】 人 y 啐 槐 怙落 物 -圳 细 叫 苔 、 , } . 中 华 卷 柏 r 尤势 ; 居 持水罱 两 1 因素 ,油 捡枯落物 比 刺槐枯 落物 t卷 f ] 、 2 )干浦捡 估落物年 刺槐枯落物吸水量与 u 次 要地 他的有 = 桠绣 线 莉群系 、蚂蚱 幄 产群 具 有 更 人的 最 火持 水 量 。 三 吸 水时 叫表 现 … 很 好 的 对数 关 系 ,其 关系 系、牛 榛群 系 、+j 『 技 祥 系 、I 畅群 系和 小 l I 埘于油 忪林 枯搭物 的未 分解 层与半 分 解 式 :油铨 未分解 y — l 8 8 n x 8 L ( )+ 4 . 8. 5 叶 白蜡 群 系等 。 比较 I ^ . 厚 度 .现 存 鼍 . 自然 持 水 13 ( 4 R2 0. 5 ,油松半分 解层 Y = 9 3) 率 .最 大持 水率 、最 大 持 水 量 、 有效 持 水 l 9 5 1x) I 61 2 2 ( 5 L1 7. ( .4 R2 — 0. 7 5 92 2研究 方法 率 千】 f 有效 持水昔 都呈现 出 半分解 层大 下未 分 ) .刺 愧 _ — l . 2 I ( v 2 8 6 x) } l 7 9 ( n 1 .9 R2 2 1 地 选 择 与 调 查 方 法 .样 解 层 的 态 势 。 这 是 由 于 油 松 枯 落 物 分 解 速 0. 85) 97 综 合 考虑 地 理 f . 立 地 条 . 成 置 大 于 J 速 度 ,半 分解 层 的 油 脂 含量 小 ’

大青山油松人工林生长与林分密度关系的研究

大青山油松人工林生长与林分密度关系的研究
度 的增 大 而递 增 ; 单株 材积 随 密度 的增 加 而递减 。 密度 增 大 到 一定 程度 后 其 变化 不 明 显 。 蓄 积 量 随 但 而
密度 的增加 呈增加 趋 势 ; 高径 比随 密度 的增 加而 明显 递增 。
关键 词 : 油松 ; 工林 ; 分 生 长 : 人 林 密度
们便 到 深 山 中。 采集 山货 。 些 山货 在 山里 人看来 不 这 算什 么 。 可在 中 国 的各大 城市 甚 至是 国外 非常 畅销 。 而且 价格 不菲 。 然 而 。 些 被 外 地 人 看 得 十 分珍 贵 这
的山货 。 林 区 人 当成 了原 料 进 行 销 售 。所 以林 区 被
林 区 的资 源很 丰 富 。 含 着 巨 大 的 潜力 。 山里 蕴
的林 间 、 下资 源都 很 丰富 。每 年夏 季之 后 。 区人 林 林
客户青 睐 。 从生 产到 销售 过程 中差额 很 大利 润极 高 。
另一面是 。 业企 业 目前 由于 主 伐生产 任 务锐 减 。 林 劳
动 力过剩 现 象普遍 存 在 。 给企 业 、 社会 带 来 了一定 的
以 使相 同的资 源产 借鉴 别人 的做法 。 走 弯 要 少
路 。成功 的 经验 充分 证 明 。 开发 新产 品时, 以 小 在 要
投 入 为主 。 实施 相 互联 合 。
5 紧跟 市 场开 放 新产 品
抓 好 市 场 还要 做 好 销 售 工 作 。 好 产 品 销售 队 建 伍。林 区 的林产 品 在 市 场 上 有 很 大 的 潜 力 , 而且 受
济 创造 更宽 松 的政 策环 境 。
经 济效益 和社 会效 益 。我 林 区的速 生 灌木 林 占 一定 的 比例 , 采 后 1 割 ~3年 以 后 又 可 进 行 下 一 轮 的 割 采 。出于技 术设 备 的滞 后 , 得 这 可 以 充分 利用 的 使 又不有 损环 境 的资源 荒 废着 。这 些速 生 灌 木 的木质 无 法与 北部林 区速 生 灌木 林木 质 相 比 。 先进 的技 用 术设备 可生产 出抢 手 的产 品来 。先 进 的技 术 设备 可

油松人工林衰退原因分析及可持续经营对策

油松人工林衰退原因分析及可持续经营对策

油松人工林衰退原因分析及可持续经营对策油松是一种松科针叶常绿乔木,树皮下部灰褐色,大枝平展,中国特有树种,主要生长在东北、中原、西北和西南等省区。

油松也叫短叶松、短叶马尾松、红皮松、东北黑松,喜光、喜干冷气候。

油松既是上好的绿化苗木品种,又是很好的工业用材,栽植地区非常广泛。

近些年,许多地方发现油松人工林存在衰退问题,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安全极为不利,迫切需要对人工林的衰退进行控制,以减缓林分衰退的速度。

为了有效地遏制油松人工林的衰退,笔者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对当地油松的衰退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出油松人工林衰退的原因,并结合实际制定出油松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措施,以供参考。

一、油松人工林衰退原因分析1.地下水位有所降低。

近些年的干旱气候,加上当地垦荒,导致地下水位降低。

笔者所在的辽阳地区,矿山大规模开采,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其中地下水流失、水位降低是最为直接的一个影响。

近些年来辽阳地区一直积极发展设施农业,使本来就贫乏的水资源更加供不应求,地下水位呈现连年下降的态势,加上近几年全球气候的异常变化,遭遇了持续的干旱少雨天气,也严重影响了区域内水资源的补给。

以上多种因素导致了一些地区油松人工林内土壤水分匮乏,处于输入量一直小于输出量的状态,亏缺严重,地下水位持续降低,当降低到油松根系无法吸取的深度时,则必然导致油松的衰退。

2.土壤中养分失衡,相对不足。

土壤中养分不均衡且相对不足,整体肥力水平低,如有机质含量低、速效钾含量水平中等偏下、碱解氮与速效磷的含量均偏低,此外,土壤偏碱性,此种环境不利于有机质的分解以及各种养分的释放、转化、迁移等,土壤肥力水平较低,供给养分能力不够,地力的衰退趋势明显,导致了油松人工林的长势不佳,出现衰退现象。

3.营林措施不到位,林间郁闭度过大。

通过对油松人工林的调查,发现林间存在密度过大、郁闭度过高、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

如树龄20~30年的油松人工林内,郁闭度达到了0.75,平均密度约1660株/公顷,25年树龄的油松平均胸径10.05厘米,平均树高11.32米左右。

林分密度和立地对油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林分密度和立地对油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归方程, 相关指数都在 0 以上 ; . 9 以样地平均优势木的解析材料确定4 年 生优势木树 高, 0 按单项立
地 因子 实 际分 布 区 间分组 , 行 方 差 分析 、 进 差异 显 著性 检验 、 多重 比较 。 结果 表 明 : 着林 分 密度 随
的增 大 , 均胸 径 、 平 平均树 高、 平均 冠 幅 、 单木 材 积逐 渐减 小 ; 北京 山区 4 年 生 油松 人 工林 密度应 控 0 制 在 l 0 株/m 0 h 以下 ; 5 明确 了北京 山 区油松 人 工 林 生长 与 立地 因子 的 关 系 , 步确 定 了油松 人 工 初
se odin nt rwho Prsau e n/p n tn we a z6T eerso qaos r et lhdbten i nios h go t f /ttbZf n l ti s r al e h ges neutn we s bse e e tc t o e u a o s a ao eny r i i e ai w
林 适 宜的立地 条件 为 : 山、 低 阴坡 、 效土层 厚度 (+ 有 A B层)5m 以上 。 4c
关键 词 : 油松人 工林 ; 分 密度 ; 林 立地 因子 ; 长 生
中图分类 号 :7 1 5 . ;733 ¥ 9. 40 ¥ 5 . 2 6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11 1 (00 0 .0 10 10.74 2 1 )20 1—4
rs tso e a: t ei rmet ft ddnie,vr eD H tehi t n o nwd ds  ̄ -e o m e e l w t twi t c n o a esi aea B ,r e dc w t a i er v l ed- us h d h h h n e sn ts g e g a r h i h n n te u c a dg d ayD ni s f / sau e r ip n tn ol e n oe bl 0 te ・m2 ee t nh s e en r s r ul. esi Pn tblf ms l t os hu ee a l t o u e ao aa i s db c t l e w 1 0r sh -T lis i bt e o rl d o 5 e . ra o p w h g wt o Pnst u e rip n tn n t f t s ee lie adsc ibesef tr a l hl says p d r h f / blf ms l t osadse a o r c r 正 n hs t l i c s so i,hd oea o u a a o a a i i c r w af i u u a t a o w l l n

栽培密度对油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栽培密度对油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第1期(总第409期)2024年1月No.1农业技术与装备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QUIPMENT栽培密度对油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高建平(甘肃省子午岭林业管理局正宁分局西坡林场,甘肃庆阳745301)摘要以油松人工林为试验对象,研究了4种密度下油松人工林生长情况、土壤物理结构和养分变化,揭示了不同栽培密度对油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栽培密度对油松人工林株高、胸径、冠幅、单株积材、林分蓄积、土壤物理结构和养分含量均存在显著影响。

综合考虑各指标,建议在甘肃子午岭地区采用2800株/hm 2的栽培密度。

关键词栽培密度;油松人工林;生长;影响中图分类号S791.254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673-887X.2024.01.038Effect of Cultivation Density on the Growth of Pinus tabulaeformis PlantationGao Jianping(Xipo Forest Farm of Zhengning Branch of Ziwuling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Bureau of Gansu Province,Qingyang 745301,Gansu,China)Abstract :The growth,soil physical structure and nutrient changes of Pinus tabulaeformis plantation under 4different densities were studied,an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densities on the growth of Pinus tabulaeformis plantation were reveal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ultivation density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plant height,DBH,crown width,individual tree accumulation,stand accumulation,soil physical structure and nutrient content of Pinus tabulaeus plantation.Taking all the indexes into consideration,it is suggested to adopt the cultivation density of 2800plants /hm 2in Ziwuling area of Gansu Province.Key words :cultivation density;Pinus tabulaeformis plantation;grow;influence油松为中生乔木,具备良好的耐干旱、耐贫瘠特性,根系发达、生长迅速、水土保持能力强、涵养水源能力大、改良土壤作用强,是我国西部生态环境重建过程中退耕还林的常见树种[1]。

北京密云油松人工林降雨截留特征研究

北京密云油松人工林降雨截留特征研究

北京密云油松人工林降雨截留特征研究本文对密云水库集水区的油松人工林的降雨截留特征进行研究。

通过在密云北庄油松试验地外测定大气降雨量,在林内测定穿透雨量和树干茎流量,得出了在不同时期、不同降雨量和降雨强度下的林冠截留量;使用各种统计模型、概念模型,半概念模型拟合次降雨中截留量与降雨量的关系;通过Gash模型分析年度的林地降雨分配,得出林冠截留量各组分的比例并进行比较;分析树干茎流产生的特点;通过各月份的降水分配的统计,分析月截留总量、月树干茎流总量、月平均截留率以及月平均茎流率与月降雨量的关系;通过与同在北庄林业试验地的刺槐人工林、板栗人工林以及在密云水库库西区的油松人工林的比较,讨论北庄油松人工林的林冠截留相关参数与其它林地的区别。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果表明:(1)林冠截留受多种气候因子,林冠因子,林地因子的影响,所以单纯分析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大小的关系并不能完全反映林冠截留的规律。

和国内外大多数的研究结果一样,本研究在密云北庄油松人工林的次降雨量和截留量的关系分析中,发现难以成稳定的曲线关系,但可以推出非线性模型显然比线性模型更适合拟合两者关系。

(2)用经验因子代替具体的林冠特征和气象指标,综合Aston和刘家冈的概念模型,可以得出运算比较简单的有关截留量与降雨量关系的半概念模型:I=I<sup>*</sup><sub>cm</sub>[1—exp(—P<sub>G</sub>/I<sup>*</sup><sub>cm</sub>)]+αP<sub>G</sub>。

(3)刺槐人工林和板栗人工林的林冠容量均小于油松人工林。

溪翁庄油松林的林冠容量远小于北庄油松林。

北庄油松林具有林冠容量大的特征。

(4)北庄油松林的月截留量,月穿透雨量,月树干茎流量与月降雨量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拟合度高于次降雨。

油松过密林分及病虫害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及对策——以朝阳县为例

油松过密林分及病虫害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及对策——以朝阳县为例

yuan lin shengtai摘要:油松林分过密及病虫害,会造成林木生长缓慢、次级木增多、林分质量严重下降等现象,使林木的工艺质量和生态效益低下。

随着人工林面积的不断扩大,人工林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当今世界林业发展的一种趋势,而密度对人工林造林和营林措施的影响较大,密度不适将导致森林结构的失衡和生态功能的破坏,进而引起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降低等一系列严重生态问题。

同一种人工林不同地区适宜密度不同,其生态效果也具有较大的差异。

因此,研究不同密度人工林分的生长状况,对于发挥林地的生态作用以及实现可持续的森林经营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所以,控制油松林分密度过大及适时防治林木病虫害的发生,是油松林经营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

关键词:过密;油松林;林木生长;病虫害;影响对策中图分类号:S763文献标识码:ADOI 编号:10.14025/ki.jlny.2018.07.046高鹏飞(朝阳市龙城区边杖子镇林果站,辽宁朝阳122000)油松学名Pihus tabuiaeforrn is Garr ,又名黑松,常绿叶乔木树种,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造林树种,特别是辽宁省辽西干旱山区最重要的山地造林树种。

油松木材坚实,富松脂、耐腐朽,是优良的建筑、电杆、枕木、矿柱等用材。

油松根系发达,树姿雄伟,枝叶繁茂,不仅是优良的用材树种,还是保持水土和美化环境的最佳生态造林树种。

朝阳县各级政府及林业部门对油松造林十分重视,全县油松造林面积已由原来的百余公顷发展到4.7万公顷,全县28个乡(镇)均有油松成片林木,对改善朝阳县的生态环境,控制水土流失起到重要作用,已成为朝阳县林业建设的一项重点建设内容。

通过实践调查,发现油松过密林分及病虫害对林木生长及生存影响极大,通过改善林分密度,进行积极防治林木各种病虫害,改善林分生态环境,可大大促进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在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管理技术上,一是封山育林,杜绝人为破坏和滥砍乱伐;二是人为控制林分密度,从林分结构上发挥最佳的水保效益。

北京密云油松人工林林冠截留模拟

北京密云油松人工林林冠截留模拟

北京密云油松人工林林冠截留模拟王晓燕;鲁绍伟;杨新兵;岳德鹏;宋庆丰;杨卓【期刊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40)002【摘要】【目的】探讨北京密云水库集水区油松人工林的生态水文过程和影响机理。

【方法】基于2006-05-10的21场降雨和气象及林分结构资料,用修正的Gash林冠截留模型对油松人工林林冠截留量进行模拟。

【结果】北京密云油松人工林林冠截留量、树干茎流量和穿透雨量的模拟值分别为57.33,1.03和229.51mm,林冠截留量和树干茎流量的模拟值分别比实测值减小12.6和0.39mm,相对误差分别为18.02%和27.46%,穿透雨量模拟值高于实测值13.17mm,相对误差为6.09%;累计林冠截留量模拟值小于实测值,累计林冠截留量相对误差最小值为6%,最大值为32.64%,相对误差在20%~30%的占76.2%,平均累计林冠截留相对误差为25.2%。

【结论】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北京密云油松人工林的累计林冠截留量,但模型在本试验区域油松林中应用时,模拟出的累计林冠截留量应加上25.2%的实测林冠截留量值加以校正。

【总页数】7页(P85-91)【作者】王晓燕;鲁绍伟;杨新兵;岳德鹏;宋庆丰;杨卓【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土保持学院,北京100083;北京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北京100093;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河北保定071000;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北京100083;中国林业科学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1;抚宁县林业局,河北秦皇岛066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1.254.02【相关文献】1.北京密云油松人工林林冠降水截留特征研究 [J], 卢俊峰;马钦彦;刘世海;田平;陈圆2.北京密云油松人工林凋落物营养元素归还特征研究 [J], 肖洋;陈丽华;余新晓3.北京密云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N、P、K养分循环 [J], 肖洋;陈丽华;余新晓;王小平;秦永胜;陈俊崎4.北京密云油松人工林对降水及其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 [J], 肖洋;陈丽华;余新晓;杨新兵;孙庆艳5.北京密云水库油松人工林对降水分配的影响 [J], 肖洋;陈丽华;余新晓;杨新兵;孙庆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方油松人工林培育管理技术

北方油松人工林培育管理技术

北方油松人工林培育管理技术栽培技术?||?Cultivation teChnology 1701 引言油松为常绿针叶乔木,是生长在我国北方的特有树种,分布在暖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

作为我国北方特殊气候环境下生长的物种,油松具有显著的强阳性特点,树体强壮能够耐寒冷;而且在北方特别是黄土高原的干旱贫瘠的土地上也能够很好的生长;此外油松的种植以种子繁殖为主,经营成本低,效率较高。

强大的适应性和抗逆性以及极好的水土保持、涵养水源及改良土壤的作用,是我国北方温带针叶林中分布最广的群落,也是我国黄土高原等广袤的北方地区营造人工防护林的主要树种之一。

特殊的气候环境和地理地貌使我国北方地区常年面临风沙气候,加上水土流失,不合理的采伐,大量植被减少带来循环的自然环境问题。

因此,人工造林成为不得不为之举,我国人工林建设成绩令人瞩目,现有人工林面积约占世界人工林的25%。

尽管如此,我国在人工林培育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技术却明显落后于世界林业发达国家水平,很多都是在学习和引进留西方先进森林培育经营方法,而针对我国林业发展自身基础进行人工林培育管理还有待探究。

本文将以北方油松为例分析人工林培育管理技术,既是概括总结也是推广传播,希望能够为人工林营造提供参考性价值。

2 北方油松人工林培育存在的问题我国北方地区营建油松人工林已取得较大成效,大面积的油松次生林经过人工培育种植后重新焕发了生机,然而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森林资源总量相对于生态建设、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需求而言仍明显不足,建设和培育稳定的油松林、实现可持续经营的目标任务仍十分艰巨。

从总体上看,我国北方进行油松人工林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2.1 良种比例低,培育效率底下油松的营造以种子种植为主,良好的种子品质能够有效提高人工林种植的成活率,提高培育效率。

当前北方由于气候原因,天气干旱、冰雪寒冷天气等造成很多林地里快要成熟的油松结实率低,而且结出种子的质量较低,从而种植的种子来源短缺。

密云水库上游不同造林树种叶片-凋落物-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密云水库上游不同造林树种叶片-凋落物-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密云水库上游不同造林树种叶片-凋落物-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陈长启【期刊名称】《西部林业科学》【年(卷),期】2024(53)2【摘要】平原生态林作为北京人工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是揭示平原造林后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周转和养分循环等生态功能的关键。

本研究以北京市密云水库上游平原生态林区域的刺槐、侧柏、臭椿和白榆4种林分为对象,采用野外取样和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4种造林树种叶片-凋落物-土壤的碳(C)、氮(N)和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相关性。

结果显示:4种树种叶片、凋落物和土壤中C、N和P的含量呈现显著差异,其中白榆的C含量在叶片、凋落物和土壤最高,4种树种鲜叶和凋落叶C︰N︰P化学计量比存在显著差异。

4种树种鲜叶C︰N与C︰P均表现为白榆>刺槐>臭椿>侧柏。

4种树种凋落叶N︰P表现为刺槐>臭椿>侧柏>白榆,且三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

土壤C︰N,C︰P、N︰P与SOC和TN含量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P<0.01),说明植物体内的养分需求与土壤的SOC和TN养分供应有一定的关联。

该区域刺槐、臭椿、白榆叶片N/P 为16~19,说明这3种树种生长可能受P的限制。

研究结果表明,在未来北京平原生态林养护管理中,可以通过开展合适的树种混交和提高树种多样性来有效改善养分限制,提高林分养分循环能力,维持林分长期生产力。

【总页数】6页(P93-98)【作者】陈长启【作者单位】北京市密云区园林绿化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4.2【相关文献】1.黄土丘陵区不同森林类型叶片-凋落物-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2.陕西省3种主要树种叶片、凋落物和土壤N、P化学计量特征3.北京平原地区不同人工林叶片-凋落物-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4.林龄对红松人工林叶片-凋落物-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5.甘南白龙江3种次生林叶片-凋落物-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e ‘ m之)a d sa d a e f1 tms h n tn g so 1 0, 5,2 0,a d 2 e r t h a rwig c n i o si h y n n 5 y aswi t e smeg o n o dt n n te Miu h i
蓄 积 量 呈 不 显 著 的 负相 关 ;② 从 整 体 看 ,林 龄 对 林 分 各 生 长指 标 都 存 在 正 相 关 ,但 不 影 响 林 分 生 长 指 标 的 总趋 势 :③
从 林 木 的 长 势 情 况 和 林地 生 产 力 方 面考 虑 .林 分 合 理 密度 应 控 制 在 18 0~23 0株 .m 2 图 4表 2参 1 0 0 h- 2
t t rat e h ( B ( =一07 7 e a bes h i t D H)r r g .5 ,P .1 a dvlmeo mb r r <00 ) n o u fi e =一06 8 t .1 ,P .1 ,h da <00 ) a
n gt erlt nhpt h i t( 一04 9 eai ea o si eg v i o h r= . ,P 00 ) ad h dn eai e t n hpt s c ou . 7 < . , n a ong t erl i si o t kvlme 5 v ao o O eal h r eep s i ea o sis ew e rs aea dgo t dct s ( < 0O ) A crigt v rl ,teew r oiv rl inhp te nf et g n rwhi i o P te t b o n ar .1 . codn o
p ra t ee n r c n r li g g o h h r c e itc n fr d t r n n h mp c n r wt a , wa o t n l me t f o toln g t e i a t o g o h lws o s
De e mi i tn e st r m r wt n ia o sfry u g Pi u tr n ng sa d d n i fo g o h i d c tr o o n n s y
t ua omi i teMi nR sro ,B in a l f r s n h y eevi e ig  ̄ e u r j
L i —o g A i- n ,Z A G Jnri A G Q - n I a h n ,G O J r g H N i— ,Y N i i X o ao u l
(h e aoaoyo ia dWa r osrai ,B in oet nvr t,B in 0 0 3 hn ) T eK yL b r r f ol n t ne t n e igF rs U i sy e ig10 8 ,C ia t S eC v o j y r ei j
浙 江 林 学 院 学 报
2 1 ,2 ( ) 2 0 0 7 6 :8 1—8 5 2
JunlfZ ei gF rs yC l g o ra o hj n oet ol e a r e
密 云水 库 油 松 人 工 林 的林 分 密 度 与 生 长 因子
李 晓宏 , 高 甲荣 ,张 金 瑞 ,杨 麒 麟
要 意 义 。2 0 0 7年 , 选择 林 龄 1 l 0, 5,2 0,2 5a且 立 地 条 件 相 似 的 6种 林 分 密度 ( 5 , l8 0 5 ,3 8 5 3 10 0 5 ,2 3 5 2 ,5 1 3,
55 3株 ・m ) 的 油松 Pn st ua omi人 工 林 为 研 究 对 象 ,采 用样 地 调 查 方 法 ,对 不 同 密度 下 油松 人 工 林 分 的 生 长 3 h 。下 /u b l fr s a e 指 标 进 行 调 查 。 结 果表 明 :① 林 分 密度 与 平 均 胸 径 和 材 积 具有 极 显 著 的 负相 关性 . 与 树 高呈 显 著 的 负相 关性 . 与 林 分
( 京 林 业 大 学 水 土 保 持 学 院 教 育部 水 土保 持 与荒 漠 化 防治 重 点 实 验 室 ,北 京 1 0 8 ) 北 0 0 3
摘 要 : 林 分 密度 是 林 分 生 长 特 征 因子 的主 要 控 制 因 素 研 究 其 影 响 规 律 及 确 定 适 宜 密度 .对 培 育 和 管 理 林 分都 具 有 重
s de . o n /u J l f r i wt x tn e s is( 0 0 5 ,23 5 2 ,51 3 n 3 t id Y u g n s o ua om s i s a dd n ie 1 5 ,1 0 5 ,38 5 3 ,a d 5 3 u P tb e h is t 8 5
关 键 词 :森 林 经 理 学 ;林 分 密度 ; 生长 指 标 ;材 积 ;蓄 积 奄 ;密 云 水 库 中图 分 类 号 :¥ 5 . 7 73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章 编 号 : 1 0 —6 2 2 1 ) 60 2 — 5 0 0 5 9 ( 0 0 0 —8 1 0
R sror f e igw r e srd R sl h w dta d ni a t n eai l i si t da — eevi o in eem aue . eut so e t e s yh das o gn gt er a o hp o i Bj s h t r v e t n me
Ab t c : T e e mi e a r a o a l d n i o u t a i g a d ma a i g f r ss s n e st , a m— sr t a o d t r n e s n b e e s y f r c l v t n n g n o e t , t d d n i t i n a y n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