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合集下载

第四章 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第四章 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伽利略绘制的月面图和星空图
近代实验科学的开端
伽利略还是一位卓越的物理学家,他发现摆 的摆动,虽然摆幅大小一次比一次减小,但每次 摆动的时间却总是相等的,由此发现了著名的摆 的等时性定律,并用单摆周期作为时间量度的单 位(1583年)。 伽利略还做了自由落体的理想实验,发现物 体的加速度与重量无关,这样就否定了亚里斯多 德关于落体加速度与重量成正比的臆断。
但是,细心的开普勒发现,由此算出的火星位
置同第谷的数据间相差8分,就是0.133度。这是第
谷的数据发生了误差,还是火星的轨道根本就不是
圆呢?开普勒凭借着自己良好的科学素养,毫不犹 豫地选择了后者,他坚定地说:“这8分是不允许 忽略的,它使我走上了改革整个天文学的道路。” 后来,开普勒向行星轨道形状也许是椭圆的方向进
牛顿力学是伽利略、开普勒研究成果的综合
牛顿认为一个球体如果与球外一个物质粒子相
互吸引,这个球体的整个质量可看成是集中于它的
球心上。这一定理使牛顿得出了下面的结论:地面
附近落体加速度和月球的向心加速度之比,应该等
于月球离地球的距离与地球半径之比的平方。这一 结论可以用实验验证。
这定理还使他可以把行星都看成质点,各行星 沿它们之间的连线方向相互加速。这一想法再加上 惯性定理,就可得到开普勒的面积定律。牛顿把伽 利略关系(即以恒定加速度下落的物体.其下落的 时间与距离间的关系)应用到受一瞬时向心冲力的 行星的运动上,就推出了平方反比定律,由此得出 行星运动轨迹是椭圆的结论。
牛顿(1642──1727年)
在伽利略、开普勒、笛卡儿等人研究工作的基础 上,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把物体的运动规律归结为三条 基本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由此建立起一个完整 的力学理论体系。这样,他就把过去一向认为是截然 无关的地球上所谓“世俗”的运动和日月星辰那些属 于神圣的“天堂”的运动统一在同一理论框架之中。 这可以说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中第一次理论的大综 合。

现代科技概论(第三部分)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史

现代科技概论(第三部分)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史

开普勒的三定律是天文学的又一次革命,它彻底 摧毁了托勒密繁杂的本轮宇宙体系,完善和简化 了哥白尼的日心宇宙体系。也正因如此,开普勒 被人们称为“太空律师”。
20
3、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物体保持圆周运动需要一种向 心力”; 4、英国物理学家虎克:“天体离运转离引力中心越近、引 力越大” 5、英国物理学家牛顿:万有引力定律--F=Gm1 m2 /r2 .
4
新兴资产者为了加速资本和扩大资本的原始积累,开拓新市 场,获得劳动力,迫切需要进行大规模远洋探险,航海探险 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首先,它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又发 现了新大陆,加深了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同时,它推动了天 文学、大地测量学、数学和力学的发展。推动了造船技术等 的进步。航海探险开拓了欧洲人的视野,向人们展示了一种 开拓进取精神。 • 远洋探险的代表国家:葡萄牙,西班牙 • 代表人物: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
1、描绘了太阳系的真实结构,正确说明了一些天象; 2、结束了长达1000年之久的地心说和日心说之争,使得天文学建立在科学 的基础之上; 3、它是自然科学向宗教神学的挑战,自然科学从此从神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
15
布鲁诺和伽利略对于“太阳中心说”的发展
1、1584年,布鲁诺出版了《论无限性、宇宙及世界》,发 展了“太阳中心说”,提出了太阳系和宇宙无限性的思想; 2、1632年,伽利略出版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 体系的对话》(简称《对话》),支持哥白尼的思想。
现代科技概论(第三部分 ):
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1
讲解内容:
1、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2、近代两次工业技术革命
2
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历史分期:
5-15世纪--欧洲中世纪; 15-18世纪--自然科学在欧洲大力发展的世纪;

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第23课 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伽利略因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而接受教廷审讯
1633年,罗马召令伽里略到罗马受审,强迫他签字 “悔过”并放弃哥白尼学说。伽利略受审近 300年后, 即1928年,罗马教皇才在公开集会上承认对伽利略的 审判是错误的 。
第23课 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牛顿
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者
艾萨克·牛顿
哥白尼创立的日心说,即天文学 名著《天体运行论》的发表,不但是 天文学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推动了天 文学研究的飞速发展,而且引起了人 类宇宙观的重大革新,沉重地打击了 封建神权的统治,“从此自然科学便 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第23课 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哥白尼的《日心说》示意图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通过天文观察和数学计算创立了“日心说”,认为 太阳位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星球都围绕太阳运转。
第23课 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哥 白 尼 ■伽 利 略 ■牛 顿
第16课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布鲁诺
被宗教裁判所 连续不断的审讯和 折磨长达八年之后 的布鲁诺,于1600 年2月17日,烧死 在罗马的百花广场 上。
“日心说”
第23课 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哥白尼
哥白尼(1473—1543),文艺复 兴时期波兰著名的天文学家,太阳中 心说的创始人,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
第23课 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科学发展过程中 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但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 础,而且使牛顿力学体系取得统治地位达两百年 之久。
近代自然科学的集大成者
1.惯性定律 2.加速度的比例定律
3.作用反作用定律
1687年牛顿出版力学经典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研究成果: 把天体万物的运动 ,都用运动三定律 (誉为是经典物理学 的基础) 和万有引力定律予以说明 ,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 。影响: 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 定了基础 。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

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背景。

(2)了解哥白尼、布鲁诺、刻卜勒、伽里略和牛顿等科学家在近代科学兴起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3)知道近代早期科学中心的转移。

(4)认识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能力与方法教师可运用问题探讨法,引导学生去思考:日心说最早是古代希腊人提出的,是古代希腊人的一种猜想,在当时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为什么16世纪时期,哥白尼通过天文观察再度提出日心说,却引发了一场观念革命和科学革命呢?教师可以帮助同学从近代科学兴起的背景和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的意义两个方面考虑。

从而培养同学们“论从史出”的史学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们认识到科学探索需要有怀疑和批判的勇气和献身科学的精神。

人类科学史上的每一次进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都要同谬误作艰苦的斗争。

正是有无数科学家的顽强探索和不懈追求,才有今天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

二、教材分析本课的重点是介绍哥白尼、伽里略和牛顿的主要科学成就,通过介绍,使同学们了解近代科学兴起的基本情况。

教师要突出他们在科学史的地位,如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揭开了近代科学革命的序幕;伽里略是近代物理学之父;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

科学的发现和发明常常改变着人们的观念,是本课的难点。

教师可以从史实或现实生活中事例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而不是直接灌输。

本课以哥白尼、伽里略和牛顿三位科学家作为子目,来统领近代科学的兴起过程。

本课导语本课导语讲述的是布鲁诺因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宗教法庭活活烧死的故事,其用意是引起同学们学习科学史的浓厚兴趣,同时也试图诱发同学们去积极思考,布鲁诺宣传日心说为什么会被宗教法庭处死?由此而导入课文。

哥白尼本子目共三段大字。

第一段大字简单介绍了近代科学革命的背景、兴起的时间和有关科学领域,以及哥白尼揭开了科学革命的序幕。

第二段大字介绍了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以及日心说提出的伟大意义。

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与发展

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与发展

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与发展一、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1.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科学知识,又为科技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

近代自然科学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产物, 手工工场、 大机器生产不断地采 用新工具、 新能源, 追求最高的劳动生产率, 在生产和技术上向科学家提出新的 任务和要求, 这是推动自然科学创立与发展的前提。

同时, 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掌 握政治权力,他们需要把自然科学作为反对宗教统治争取思想自由的理论武器。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 不仅向自然科学提出大量的研究课题, 还 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科学实验条件。

能够支持、吸引和稳定一批优秀 的科学人材,使他们从事科学研究。

2.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和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为科技发展提供政治前提。

如:建立良好的科学教育基础和保持较高的科学普及水平。

科学不可能孤立 地产生, 必须有相应的科学普及、有较高程度的科学教育和国民科学素质才有可 能产生一定数量和水平的优秀科学家队伍。

政策保护。

欧洲先进国家进行保护科学发展的政策,允许自由讨论学术问题 和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等等又为近代科学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即欧洲国家保护、奖励科技发明,重视科技发展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3.人文主义、 地理大发现和理性主义的兴起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为科技发展奠定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主要著作 / 天文学 / 《自然哲学的 数学原理》《物种起源》 《人类的起源》 生物学 《人在自然界 中的地位》 //成就与贡献 日心说 证明日心说 “近代科学之父” 万有引力定律三大力学定律进化论 论证人猿同祖 进化论逐渐被接受 改良蒸汽机 推动电力广泛应用 人物 哥白尼伽利略牛顿 达尔文赫胥黎 瓦特 爱迪生 国别 波兰 意大利 英国 英国英国英国 美国 研究领域物理学 动力了思想基础.文艺复兴反对盲从和迷信,提倡独立的学术研究,为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统治作舆论准备,它打破了教会的精神统治,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政治思想基础,为把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世界第一奇书”
马可波罗:第一个广泛游历东方各国而又留下一部 名著的欧洲人。
《马可波罗行纪》:世界第一奇书,曾被译成多种 文字。
在欧洲广泛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中国文明与财富 的倾慕,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西方地理学家还根据书中的描述,绘制了早期的“ 世界地图”。
“黄金渴望”与新航路
航海事业——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原始积累 新兴的工场主和富有商人不满足狭小市场和原材料
供应,想进一步发展自己,扩大贸易 开辟通往富饶东方的海上道路 远洋航海和探险事业。
马可波罗(1254—1324年)
意大利威尼斯人,出身于商人贵族家庭。大约
从1275年至1292年17年间,马可波罗和他的父亲
以及叔父一直在中国居住。马可波罗除了在京城
享用中国生姜和印度胡椒成了富人的标志,丁香和肉豆蔻更是只 有王公贵族才敢问津的珍贵调味品。
十五世纪:地理大发现时期
——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通称
著名的探险活动有: 1487年,迪亚士的探险队沿非洲海岸南下,绕过好望角, 1497年达伽马沿迪亚士的航线继续东进北上,越过印度洋
到达印度,开辟了通往东方的新航线。 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1519年麦哲伦开始了环球航行。
浪极大难于航行,称之为“暴风角”。葡萄牙
王认为,到了此地前往印度大有希望后
来远航印度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1498年达·伽马到达印度
1497年葡萄牙贵族达· 伽马率领约170名船员分乘 4艘船,从里斯本出发,在 阿拉伯水手的领航下,于 1498年5月20日到达印度西 海岸。次年9月,达·伽马 率领满载香料、宝石的船 队回到里斯本。
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的原因,欧洲很多地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长,由 于缺乏过冬的饲料,当地人只好把大量不用作传种的牲畜宰掉, 做成咸肉。这就需要胡椒、丁香、豆蔻等香料来作调味品,而这 些东西本身欧洲并不出产,都需要从东方运来。

近代科学的产生

近代科学的产生

西方近代科学的产生之科学大发现近代自然科学诞生于十五世纪下半叶,中国的近代科学落后于西方。

其中的原因也有很多:首先是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运动对古希腊、古罗马知识文化体系的重新发现和诠释,才得以促进了近代科学的诞生和发展。

因为近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形态就是科学技术的研究须以严密的理论体系为前提,而文艺复兴正是恢复了古希腊、古罗马的理性思辨传统,并且在笛卡儿、莱布尼茨、康德等人发展后,才能为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不可代替的条件。

文艺复兴必然地跟宗教改革发生联系,而宗教改革运动对解放人们思想地禁锢,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是显著并且富有成效的。

因此,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显示出对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间接促进作用。

其次是近代科学的发现。

其中近代科学大发现大都是西方的专利,有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哥白尼革命;还有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牛顿力学。

近代科学的发现形成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中国古代科技与欧洲近代科学发展的关系是一种推动的关系。

中国古代科技与欧洲近代科学发展最主要的是:火药,开始是中国的炼丹家发明的火药传到欧洲,促进欧洲的先进武器出现,如:佛郎机,鸟嘴铳等,又到后来第一次工业革命,火药进一步取得更大的作用,接着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火药进一步在武器上面得到重用,如:滑膛枪等,造成西方军事力量强大,然后又逐渐到那些什么炮舰啊,坦克,飞机,大炮等等,在军事力量上发挥了更大的作用!然后到指南针,给欧洲人民带来了极大的作用,指南针在欧洲的航海事业上起了重大的作用,正是因为中国的指南针与托勒密的地圆说等等的原因推动了欧洲人寻找新航路的想法!然后则是造纸术,给西方的文化传播带来了极大地作用,才能导致西方的那些大作家,如:小仲马的《茶花女》等等的大家熟知的大作,会让人们熟知!然后就是中国的印刷术,也给欧洲近代科学带来了极大的作用,既方便了欧洲的文化传播,同时也让欧洲人民的思想方面上,科技发展上的传播提供了便利!因此得知中国的古代科技与欧洲近代科学发展的关系是一种推动的关系!第二是西方人对自己生活条件要求的进一步改善。

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近代⾃然科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科学知识,⼜为科技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

2.资产阶级⼒量的壮⼤和资产阶级统治的确⽴为科技发展提供政治前提。

3.⼈⽂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兴起为科技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4.欧洲国家保护、奖励科技发明,重视科技发展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5.科学家献⾝科学的勇⽓、严谨的态度和锲⽽不舍的精神为科技进步作出了巨⼤贡献。

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技术对⼈类社会发展的作⽤和影响?1.促使⽣产⼒⼤幅度提⾼2.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资产阶级确⽴对世界的统治世界⽇益成为⼀个整体3.新城市形成和城市⾯貌发⽣巨⼤变化4.⼈们的⽣活更加丰富多彩5.经济迅速发展同时,污染环境,破坏了⽣态平衡(⼀)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物理学1、背景:经典物理学的危机1)17—19世纪⽜顿经典⼒学⽇趋完善、成熟积极意义:把⼈类对⾃然界的认识推进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度。

(如:海王星和冥王星的发现)局限性:①建⽴在绝对时空观的理论之上②适⽤的范围主要是⼈们⽇常⽣活中的物理现象2)19世纪末以⽜顿⼒学为基础的经典物理学陷⼊危机经典⼒学⽆法解释物理学研究中遇到的⼀些新问题:①⾼速运动中的物理现象②微观粒⼦的运动性的进步⽜顿⼒学体系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关系1.⽜顿⼒学体系概括了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定律,这些定律有3、普朗克与量⼦理论1)量⼦论的提出和发展:1900年普朗克提出量⼦假说,宣告量⼦论诞⽣1905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的量⼦理论;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原⼦的量⼦理论;在这个基础上,⼀门新的物理学分⽀量⼦⼒学建⽴起来。

2)量⼦论提出的意义:量⼦理论是现代物理学的另⼀⽀柱,是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使⼈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有了⾰命性的进步。

量⼦⼒学对化学、⽣物学、医学、古⽣物学和地质学等科学领域都产⽣了重⼤的影响,带来了许多划时代的技术创新,直接推动了社会⽣产⼒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类的物质⽣活。

近代自然科学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近代自然科学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近代科学和文化比起古代的水平要高深得多, 却产生了这样的自然观,其实践根源和认识根源 是:第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受制于 当时的生产水平和知识水平。第二,这种自然观 的形成,受到自然科学分门别类、孤立静止的研 究方法的影响。第三,这种自然观满足了当时科 学发展的需要。
三、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 重大贡献和局限性
(六)以实验分析和归纳为主的科学方法
与培根同时代的笛卡尔创立了以数学为 基础,以演绎为核心的科学与结论,在科学 界和哲学界都有很大影响。但是,他片面强 调演绎法,低估了归纳法,从一个极端走到 另一个极端。这种片面性是机械唯物主义思 维方法的另一种反映。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 基本观点及其形成原因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这个时代自然科学 家和唯物主义哲学家共同的思想结晶。作为一 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它克服了古代自然观所存 在的缺陷,具有较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在对 自然界细节的认识上高于古代。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及其形成原因
(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1、物质和运动观点 2、机器的自然图景 3、严格的机械决定论
近代自然科学和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近代自然科学
(一)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中世纪后期世俗大学(巴黎大学、波 伦亚大学、牛津大学布拉格大学、维 也纳大学、科隆大学、)的出现、亚 里士多德著作(《形而上学》、《物 理学》、 《动物学》)的再发现(和 被歪曲)、罗吉尔·培根奏响的思想解 放号角(13世纪)。
理。 3、实验—数学方法的建立及广泛采用。
(望远镜、理想实验)
(四) 经 典 力 学 体 系 的 创 立
从1543年到18世纪,自然科学最 光辉的成就是牛顿所创立经典力学 体系。它实现了以力学为中心的科 学知识的第一次大综合。

近代自然科学为何没有在中国产生

近代自然科学为何没有在中国产生

一、背景介绍
在明朝末期到清朝时期,中国社会一直处于封建专制统治的状态。政治上, 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经济上,小农经济主导地位,商业模式较为落后;文 化上,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强调的是礼仪、忠诚和孝道等传统美德。这种社会 环境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带来了诸多障碍。
二、科学萌芽
在明朝末期,中国出现了一些西方科学的传入,如利玛窦等传教士带来了西 方科学知识。然而,这一时期中国的科学技术主要停留在经验层面,缺乏理论体 系和科学方法。同时,由于社会环境的限制,这些科学萌芽并未得到充分的发展 和传承。
近代自然科学为何没有在中国 产生
目录
01 一、背景介绍
03 三、思想禁锢
02 二、科学萌芽 04 四、缺乏实践
目录
05 五、教育缺失
07 参考内容
06 六、总结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然而在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中,中国却落 后于西方国家。本次演示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近代自然科学为何没有在中国产生。
然而,为了推动中国科技的进步,我们需要深刻反思并吸取历史的教训。在 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应该积极引进和吸收先进的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同时注重 培养科学人才,提倡创新和探索精神。在教育方面,应该加强科学教育,提高科 技素养,以促进中国科技事业的持续发展。我们相信,通过努力和奋斗,中国一 定能够在科技领域迎头赶上并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五、教育缺失
近代自然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原因还包括科学教育的缺失。在中国封建社 会,教育主要集中在儒家经典的学习上,而对于自然科学的教育则相对较少。虽 然有一些科技著作的,如《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等,但这些并没有形成系 统的科学教育体系。此外,社会观念认为科学技术是低下的职业,这也导致了科 学人才的培养受到然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原因主要归结于社会制度的落后、 思想文化的禁锢、缺乏实践环境以及科学教育的缺失。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 中国在近代自然科学领域的发展相对滞后。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这并不意味着 中国在所有科技领域都没有贡献。例如,在应用技术方面,中国有着悠久的发明 传统,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重大发明。

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宗教改革


近 代 科



来自东方


马可波

诞 生
的推动力
罗游记

11
13
14
15
16
主要内容
一、近代科学产生的社会条件
1.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
• 手工工场的出现与生产技术的进步 • 远洋航海与地理大发现
2. 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的斗争
• 文艺复兴与思想解放 • 宗教改革运动
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1487年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1487年(或1486年),巴托洛缪·迪亚士 (约1450—1500年)率3只船沿非洲西海岸继 续南下,途中遇到风暴,经过十几天的搏斗, 竟于1487年2月漂到非洲东海岸的阿尔戈阿湾 附近(南纬33度,东经22度)。这是欧洲人第 一次绕过非洲南端到达非洲东海岸。1488年, 迪亚士返航时到达好望角,由于风浪极大难于 航行,称之为“暴风角”。葡萄牙王认为,到 了此地前往印度大有希望,遂改名“好望角”。
米开朗基罗(1475—1564年)
他的成就标志着文艺复兴艺 术的高峰。他一扫意大利宁静和精巧 的艺术风格,所做雕像以豪放、刚健、 雄伟的人体美为特征。他的大理石雕 像《大卫》,塑造了一个舒展自如, 昂然挺立,肌肉健实,巨人般的裸体 青年形象,表现了古代英雄大卫即将 投入战斗时的神情,以夸张的手法表 现了大卫雄伟的体魄。后来,佛罗伦 萨政府把大卫的雕像放在市政厅前, 作为市民政治理想的象征。
• 从15世纪下半叶起,出现技术改革,为近代科学的 产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研究课题。
1.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
• 远洋航海与地理大发现
• 在欧洲,航海事业的发展是与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原 始积累的需要密切相关的。

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发展

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发展

第二章: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发展第一节近代科学革命1.1天文学革命一.哥白尼的日心地动说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1473—1543)是波兰数学家兼天文学家,于1543午发表了《天体运行论》一书,全面地阐述了他的日心地动说。

其要点是: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所有行星在以太阳为公共圆心的圆形轨道上绕日旋转;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它有自转并与其他行星一样绕太阳公转。

根据这两个基本观点,哥白尼指出,太阳的东升西落不是太阳绕地球旋转,而是地球自转的表现;天球上恒星位置每年所发生的周期性变化也不是恒星运动所致,而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结果。

以现代的观点来看,哥白尼的学说并非完美无缺,但是它从根本上纠正了自古流传并为基督教会所支持的地心和地静说的错误,当哥白尼的学说为世人所接受之后,它就不可避免地动摇了教会的权威,从而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称哥白尼日心体系的诞生为“西方人知识发展的划时代的转折点”,因为它不仅是天文学基本概念的变革,而且是人对自然的理解的根本变革,甚至是西方人价值观念变更的一部分。

但也有些人断言,哥白尼革命只不过是提出了地球每日绕自身轴旋转一周,每年绕太阳公转一周,甚至有些科学史家根本否认存在一场“哥白尼革命”。

我们认为,尽管哥白尼体系有很多旧理论的痕迹和不完善之处,甚至在得到观测证实的精确程度上一度比托勒密理论还逊色些,但是它用日心、地动说代替统治天文学界多年的地心、地静说,是在重大理论问题上用正确认识取代了谬误的认识。

哥白尼理论的意义至少有两方面:其一,它引起了整个宇宙观、世界观的巨大变革。

长期以来,教会利用地心说来说明上帝创造世界,说明上帝创造一切都是为了地球上的人类,所以有意把地球摆在字宙的中心。

而现在,在宗教教义中被说成是宇宙中心的地球已沦为一个普通行星,于是,上帝这个不可动摇的偶像也就随之而倒台了。

日心说动摇了宗教的自然观支柱,也就是动摇了宗教世界观的基础。

从社会文化心理层面讲,日心说对地心说的背叛也是对近千年形成的精神生活方式和浓厚宗教情结的挑战。

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一片海洋。当时那里水面比较平静,麦哲伦称它
为太平洋。船队到达菲律宾群岛后,麦哲伦介入
岛上的部落冲突,在交战中被杀。他的同伴逃了
出来,继续航行,绕道好望角,1522年回到西班
牙。麦哲伦的船队有五艘船和260多人,回到西
班牙时,只剩下一只船和18个瘦弱的人了。但是
他们带回的一船香料,据说以近万倍的价格卖出
哥白尼日心说
在16世纪时,天文学上占统治地位的学说仍是古希腊托勒 密地心学说。该学说主张地球居宇宙中心静止不动,日、 月、行星和恒星均环绕地球运行。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支 配西方达1500年之久。
1543年在科学史上是极为重要的一年,哥白尼的《天球 运行论》和维萨里的《人体的构造》同于此年出版。
等省或出使外国,他自称曾治理过扬州3年。
1295年(元成宗元贞元年),波罗父子三人由海路乘船回到意 大利。第二年,马可波罗参加威尼斯舰队作战,兵败被俘,被拘留 在狱中。他把自己在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见闻,口授给同狱的一 位名叫鲁思蒂谦的文章能手,由后者用法文记录下来,整理成著名 的《马可波罗行纪》(或称《东方闻见录》)。1298年,马可波罗 获释回家,后来成为巨商。
16—17世纪是近代自然科学从神学中独立出来并迅速发 展的世纪。
地理大发现首先推动了天文学和力学的发展:在茫茫的 大海中,精确地测量海船的经纬度是非常重要的。纬度 的测量可以很容易地通过观测北极星与海平面的夹角实 现,经度的测定在钟表没有发明之前也只能通过天文观 测。为此需要制定精确的星表,以及对行星的运动规律 进行精确的数学运算。这样,天文学和力学就首先从神 学中独立出来了。
手工工场的出现与生产技术的进步
14世纪,分散的家庭手工业→集中的手工工场, 手工工场的出现标志着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

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与发展

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与发展

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与发展一、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1.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科学知识,又为科技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

近代自然科学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产物,手工工场、大机器生产不断地采用新工具、新能源,追求最高的劳动生产率,在生产和技术上向科学家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这是推动自然科学创立与发展的前提。

同时,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掌握政治权力,他们需要把自然科学作为反对宗教统治争取思想自由的理论武器。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不仅向自然科学提出大量的研究课题,还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科学实验条件。

能够支持、吸引和稳定一批优秀的科学人才,使他们从事科学研究。

2.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和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为科技发展提供政治前提。

如:建立良好的科学教育基础和保持较高的科学普及水平。

科学不可能孤立地产生,必须有相应的科学普及、有较高程度的科学教育和国民科学素养才有可能产生一定数量和水平的优秀科学家队伍。

政策保护。

欧洲先进国家进行保护科学发展的政策,允许自由讨论学术问题和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等等又为近代科学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即欧洲国家保护、奖励科技发明,重视科技发展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3.人文主义、地理大发现和理性主义的兴起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科技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文艺复兴反对盲从和迷信,提倡独立的学术研究,为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统治作舆论准备,它打破了教会的精神统治,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政治思想基础,为把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近代自然科学革命就是在文艺复兴运动的高潮中拉开序幕的,首先向宗教神学发起冲击的是天文学。

随后的宗教改革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对科学革命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地理大发现也有重要意义,它以实践证实了地圆学说,为建立新的天文学和地理学奠定了基础,对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更重要的是它所引起的思想观念的革命,它用实践突破了所谓经典知识界限,使人的思维方式从权威的盲目崇拜中解放出来。

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的原因和条件西方社会15世纪中叶,资本主义政权陆续在欧洲各国建立,资产阶级革命为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在这同时,科学本身为争得自己的独立地位,摆脱宗教的桎梏,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许多科学家为坚持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在科学史上写下了壮丽的篇章,实验科学的兴起,更使自然科学有了独立的实践基础。

从此,近代自然科学开始了它的相对独立发展的新时代。

第一节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条件欧洲从13世纪中叶开始,技术的社会应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和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又促进了技术的社会应用。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在欧洲出现了航海探险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

这些由资产阶级发动的经济活动和文化运动,对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一、航海运动与地理大发现工商业的发展,使商人和工场主的经济实力日益雄厚。

他们不仅极力扩大欧洲各国间的贸易,又再次想到东方去寻找市场和黄金。

在此欲望的驱使下,开始了大规模的航海探险活动。

这种航海探险活动首先在葡萄牙和西班牙兴起。

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率领船队,沿非洲西岸南行,到达非洲最南端,证明了由此继续航行可以到达印度。

意大利人哥伦布得到西班牙国王的赞同和资助,于1490年8月经过70天的航行,到达美洲,并于1493年3月回到西班牙。

15世纪末,意大利商人阿美利哥·味斯普奇再次前去美洲,后来使用他的名字将这块大陆命名为阿美利加洲。

葡萄牙人伽马沿迪亚士的航路于1497年绕过好望角,终于到达印度。

麦哲伦又得到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于1519年9月从西班牙出发渡过大西洋,绕过南美洲南端海峡,进入太平洋,到达印度,又绕过非洲,于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海岸,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伟大的航海活动对经济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不仅使航海者直接受益,而且推进了海外贸易,开辟了新市场,开拓了殖民地,掠夺了海外的原料和奴隶劳动力,大大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为什么中国没有产生近代自然科学

为什么中国没有产生近代自然科学
为什么中国没有产生近代自然科学
——黄航炜
在西哲所谓的轴心时代,既公元前800年 到公元前200年。中国产生了傲视世界的哲学 体系,产生了数量惊人的为人类思想文明奠 基的伟大思想家,孔、老、墨、庄、孟;几 乎在同时,西方产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稍晚,印度产生了佛陀,再稍 晚,又有基督教的肇始。从此中西方和印度 这三大文明源头开始了灿烂辉煌的文明进程。
(二)科举制导致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人才不足
1、科举转移了人们对科技的关注 2、科举迫使优秀人才放弃对自然的兴趣
(三)农业经济无法为中国科技的发展提供充足的 动力
1、科学技术发展资源不足,交流不方便 2、重农抑商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非常遗憾,中国历史上找不到像亚里士多 德、托勒密、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牛 顿这样追求的不是直接应用的效能,而是建立 宇宙模型,意图是弄明白天的真实图像的人。 中国知识分子,最多是描述和记载,没有深入探 底的追求,追求天象的本质、追求自然的理性. 中国的传统观念是学以致用,这没有错,但是不 全面.还要加上学以求理,才能建立科学、发展 科学。
(一)中国哲学以人生问题为中心,对真理问题关 注不充分 (二)工具主义科学观对深入探索自然产生不利影 响 (三)中国古代科学长期停留在经验知识阶段
1、形式逻辑和公理化思维的欠缺 2、“悟”成为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二、社会制度的弊端
(一)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体制抑制了中国科学发展 的活力
1、政权间竞争的消除,降低了科学发展的压力 2、新思想新知识产生困难
几大文明齐头并进,蔚为壮观,各自走 过了辉煌的历程,创造了独特的文明。到了 近代,却进入了截然不同的路径,从此拉开 了巨大的差距。在西方产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而中国的近代自然科学却是由西方带来的。 中国古代的思想那么先进,科技相对来说也 比欧洲更强,但为什么中国没的不足

近代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近代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1660年——英国玻义耳发现气体的玻义耳——马略特定律。

1661年——英国玻义耳提出元素定义,把化学确立为科学。

1665——1676年——牛顿和莱布尼茨分别创立微积分。

1665年——英国胡克首次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提出了细胞概念。

1666年——英国牛顿发现白光为复合光。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1687年正式发表。

1672年——英国牛顿提出光的微粒说。

1675—1683年——英国列文虎克用显微镜首次发现动物细胞、精子和细菌。

1676年——英国胡克发现固体弹性的胡克定律。

丹麦勒麦证明光以有限速度传播。

法国马略特发现气体的玻义耳——马略特定律。

1678年——荷兰惠更斯建立光的波动说。

1683年——日本关孝和发现行列式。

1687年——英国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

1703年——德国施塔尔将燃素说系统化。

1705年——英国哈雷发现第一颗周期彗星,并预言周期为76年,1759年即得证实,称为哈雷彗星。

1712年——英国纽可门制成第一架能实用的蒸汽机。

1733年——英国凯伊发明织布飞梭。

1734年——法国杜菲发现电荷仅有两种。

1735年——瑞典林耐建立植物分类体系,创立双名命名法。

1742年——瑞典摄尔修斯创立百分温标。

1746年——英国罗巴克建立世界第一座铅室法制硫酸的工厂。

1747年——法国达兰贝尔创立偏微分方程论。

1752年——美国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揭示雷电本质。

1753年——俄国里赫曼研究闪电献身。

1755年——德国康德提出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

1756年——俄国罗蒙诺索夫发现质量守恒定律。

1756—1774年——英国布莱克提出了比热概念,发现熔解热、汽化热。

1759年——德国沃尔弗创立胚胎发育的后成说。

1765年——英国哈格里沃斯发明珍妮纺织机。

1765—1787年——英国瓦特改良蒸汽机,并用作纺纱机的动力。

1766年——英国卡文迪许发现氢元素,并通过火花放电制得水、硝酸。

1770—1771年——法国拉格朗日创建群论。

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1).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提供了基础。

欧洲特定的经济条件也有利于其产生。

(2).技术的社会应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又促进了技术的社会应用。

(3).航海活动和地理大发现使人们看到了一个新世界,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经验事实,推动了科学观念上的突破和新学科的建立。

(4).文艺复兴运动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条件。

(5).宗教改革运动对科学摆脱神学的束缚有积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了哲学、
数学、物理、化学等多个领域。

以下将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开始,逐
步展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至17世纪)是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重要
背景之一。

在这一时期,人们开始对古希腊和罗马文化进行重新研究
和发掘,并且开始对自然界进行更加深入的观察和研究。

哥白尼和伽利略
哥白尼(1473-1543)是近代天文学的开创者之一。

他提出了日心说,即认为太阳是宇宙中心而地球则绕着太阳公转。

这一理论打破了古老
的地心说,并成为后来天文学发展的基础。

伽利略(1564-1642)则是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通
过望远镜观察到了许多天体现象,如木星卫星、月球表面等,这些观
察结果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并且也证明了古老的天文学理论是错
误的。

牛顿
牛顿(1642-1727)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巨人,他创立了经典物理学,
并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这一定律解释了行星运动、地球引力等现象,成为后来天文学和物理学研究的基础。

达尔文
达尔文(1809-1882)是现代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物种起源》中提出了进化论,认为生物种类是通过适应环境而不断演化而来。


一理论打破了传统神创论观念,并成为后来生物学研究的基础。

化学
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自然科学也在近代产生并发展起来。

拉瓦锡(1743-1794)提出了元素概念,将化合物分解成各种元素,并且开
创了现代化学分析方法;门捷列夫(1834-1907)则提出了周期表,
将元素按其原子结构排列,并且预测了未被发现的元素。

结语
可以看出,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并非某个人或某个时期的功劳,而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历史过程。

它涉及到哲学、数学、物理、化学等多个领域,也受到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不仅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推动了科技和社会的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