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装置设计
制冷装置设计第二章汇总
第2章制冷负荷计算冷间是人工降温房间的统称,包括冷冻间、冷却间、冷却物冷藏间、冻结物冷藏间、冰库、冷加工间和低温穿堂。
冷间的制冷负荷就是为维持冷间低温单位时间需取出的热量。
由于外界环境温度、食品储藏量、食品加工季节和操作等的差异,制冷负荷是不相同的。
因此,正确地计算制冷负荷是制冷装置设计的工作之一。
制冷负荷计算是指冷却设备负荷和制冷系统机械负荷的计算,其目的在于合理正确地确定冷却设备负荷和机械负荷,为制冷装置的设计提供依据。
同时,还可以通过对构成冷负荷的各个部分热负荷的计算与分析,探讨各种因素对冷负荷的影响,以寻求减少制冷装置冷负荷的方法与途径。
制冷装置工作时,只有当制冷量与热负荷平衡时,冷间才能维持规定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
通常,制冷装置的热负荷Q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围护结构传热量Q1由于冷间内外温差和太阳辐射热的作用,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量,包括两部分:①由于室内外空气温差(tw-tn)引起的传热量;②冷间围护结构外表面吸收太阳辐射热(△ty=pj/αw)引起的传热量。
(2)货物热量Q2由于货物(食品)与冷问空气之间存在温度差,食品在冷却或冻结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或者在冷加工过程中放出的热量,简称为货物热量,包括:①食品热量;②包装材料和运载丁具热量;③食品冷却时的呼吸热量;④食品冷藏时的呼吸热量。
(3)通风换气热量Q3冷间需要通风换气,外界空气进入冷间而带进的热量,称为通风换气热量,包括:①鲜活食品呼吸需要补充的新鲜空气热量;②操作人员呼吸需要补充的新鲜空气热量。
(4)电动机热量Q4冷间内各种动力设备上的电动机散热量,称为电动机热量;包括:①库房内风机电动机产生的热量;②运输工具电动机产生的热量。
(5)操作热量Q5由于冷问的照明、操作人员散热及开门引起的热量,称为操作热量,包括:①照明热量;②开门热量;③操作人员热量。
南于各种制冷装置的结构和功能各具特点,热负荷的组成与计算亦略有差异,本章将以冷库为主,介绍冷间制冷负荷的组成及计算方法,以及冷却设备负荷与机械负荷汁算方法。
制冷装置设计课程设计
制冷装置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制冷技术是一项现代化的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食品、医药、化工、天然气、航空、汽车、家电等。
因此,对制冷装置设计及制冷系统的控制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此课程设计旨在通过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制冷原理和制冷装置的设计及优化,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成为制冷工程师以及相关行业的实用技能。
二、课程设计目的1.掌握制冷循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2.熟悉制冷系统主要组成部分的选型及性能参数计算;3.能够完成制冷装置结构方案设计和性能评估;4.培养学生理解综合性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三、课程设计内容1.制冷循环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工作过程;2.制冷系统中主要组成部分的选型及性能参数计算;3.制冷装置的结构设计;4.制冷系统的运行控制及优化;5.制冷装置行业标准的学习和应用。
四、课程设计要求1.确定一种对应的制冷载荷(如制冷柜、冷库、冷水机组、空调等);2.初步确定制冷系统的类型,选择该制冷系统中主要组成部分的品牌和型号,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性能参数;3.完成制冷装置结构设计,包括各种热交换器的数量、布局、尺寸等详细设计;4.运用MATLAB或其他相关软件编写程序,完成整个制冷系统的性能计算,包括制冷效率、制冷量、功率等参数的计算;5.运用制冷循环系统的运行控制模型,模拟制冷装置的运行状态,优化系统控制,改变参数,提高系统效率;6.学生需撰写完整的设计方案和性能评估报告,包括技术参数、图纸、流程图、经济评估等。
五、参考教材1.《制冷与空调设备》李玉贞著2.《制冷设备的选型与运行》杨厚根著3.《制冷空调技术》施时泰、高洪远著4.《制冷及空调志》吴克勤著5.《制冷技术与应用》许国枢著六、课程设计评价本课程设计评价主要考核以下方面:1.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2.学生的设计方案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3.学生的性能评估是否合理、准确;4.学生表述能力是否清晰明了、符合工程学报告规范。
制冷装置的设计计算
现经常被用来比较不同工质的性能
IRT of USST
使用上述方法存在的问题
因为
对于一般的制冷装置来讲,当蒸发温度、 冷凝温度变化时,其压缩机吸气过热度、 冷凝器过冷度也会变化,定值假定是不 符合实际情况的。
(8-51)
k1是一个仅与边界条件相关的常量
k1
p2 v2 p1v1
0.928533
1
v1 v2
1.091Biblioteka 6 1 p2 p1
(8-52)
IRT of USST
(3) 过热区模型
对于低压下的过热气体,可近似看作理想气体。 因此在等焓过程中温度不变
B (37530 Re)16 上面关联式可覆盖整个Re数区域,且考虑了毛细管内 粗糙度的影响,一般毛细管相对粗糙度约为3.27104。
对于两相区的动力粘度TP按下式计算。
TP x G (1 x) L
(8-60)
(6) 管长计算 在进口状态及出口背压已知条件下 先要确定进口有无过冷,过冷度有多大
v v1 1 k1 p1 p 1
(8-50)
因沿程摩阻系数f变化不大,故在积分过程 中设为定值,取进出口摩阻系数之算术平均。 得二相区长度
LTP
2D f
ln
v2 v1
v1G
2
p1 1
k1
p2
p1
1 k1 1 k1
ln(
p2 v2 p1v1
)
小型制冷装置设计指导
小型制冷装置设计指导小型制冷装置设计指导一、引言制冷技术在现代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小型制冷装置的设计方面。
本文将提供一个全面的详细回答,以指导小型制冷装置的设计。
二、设计目标在开始设计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设计目标。
小型制冷装置通常用于个人或家庭使用,其主要目标是提供高效、低噪音、节能的制冷效果。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效率:确保制冷装置能够快速降低温度并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
2. 噪音:减少噪音产生,提供安静舒适的使用环境。
3. 节能:优化能源利用,降低能耗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三、热力学分析在进行具体设计之前,需要进行热力学分析以确定热量传递和功率需求。
这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负载需求: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和需求确定所需制冷量和温度范围。
2. 确定工作流体:选择适合该应用场景的制冷工质,考虑其热力学性质和环境影响。
3. 确定制冷循环:选择适当的制冷循环,如压缩式制冷循环或吸收式制冷循环,并确定所需的压缩机或吸收剂。
4. 计算热量传递:根据负载需求和工作流体的热力学性质,计算所需的热量传递。
四、组件选择在设计小型制冷装置时,选择合适的组件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键组件的选择指南:1. 压缩机:选择高效、低噪音、可靠性高的压缩机。
考虑到小型装置通常需要较小的功率需求,可以选择旋转式压缩机或线性压缩机。
2. 冷凝器和蒸发器:选择具有良好传热性能和紧凑设计的冷凝器和蒸发器。
优化换热面积和流体通道以提高效率。
3. 膨胀阀:根据工作流体和负载需求选择适当类型的膨胀阀。
常见类型包括节流阀、螺杆膨胀阀和电子膨胀阀。
4. 冷媒管道:选择高质量的冷媒管道以确保良好的传热性能和耐用性。
5. 控制系统:设计合适的控制系统来监测和调节温度、压力和流量等参数。
可以使用微处理器或传感器来实现自动控制。
五、热管理在小型制冷装置设计中,热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几个关键方面:1. 散热设计:确保散热器具有足够的散热面积,并考虑风扇或其他辅助散热设备以提高散热效果。
制冷装置设计课件-一
双级制冷压缩系统的基本构成
一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双级压缩制冷系统基本框图:
低压发器
节流阀
单机与双级制冷压缩系统的划分
冷库设计国家规范5.3.1条 : 氨活塞式制冷压缩机,当 冷凝压力与蒸发压力之比大于8时,应采用双级压缩;
当冷凝压力与蒸发压力之比小于或等于8时,应采用单级压缩。
五、学习制冷装置设计课程的特点
• 制冷系统的原理简单喻为“四大件”(蒸发器、冷凝 器、节流阀、制冷机)但为使制冷装置能安全、经济、 可靠长期的工作,就要对制冷系统的装置设计上采取 一些措施,从而使得制冷系统复杂化了。
• 学习制冷装置设计课要建立对制冷装置全系统最终应 是最优化(产生最大效能)的认识,而不是是仅仅局 部性能的提高作为目的。
• 本课程重点介绍制冷系统的集中式制冷方法。
绪论
• 重点要培养学生能独立设计制冷装置的能力。 • 要求学生掌握以氨为工质的各种制冷设计方
案的确定原则和方法。 • 能够对制冷负荷进行进行计算,对制冷机和
制冷辅助设备进行计算和选型。 • 学习和掌握制冷工程图纸的绘制。
• 氨制冷系统在大中型制冷装置中处于不可替 代的位置。同学应重视本课程的学习。
吸附式 制冷系统;(4)覆叠式。
二、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基本组成
人工制冷装置是一个密闭式的系统,制冷剂在
密闭系统内往复循环,吸热放热进行热的传递。压 缩式制冷循环是以制冷压缩机作为补偿消耗功的手 段,使热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的制冷装置。
单机压缩系统的基本构成-------四大件
压缩机
冷凝器
节流阀
制冷装置设计
——绪论
绪论
• 设计和选用性能匹配的制冷主机与辅助制冷机 械及设备,用不同的管道进行连接组成不同特 性的制冷系统称为某一种制冷装置。
小型制冷装置设计指导
小型制冷装置设计指导一、小型制冷装置的概述小型制冷装置是一种用于冷却、保鲜、冷藏等目的的装置。
它通常由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调节阀等组成,通过循环工作原理来实现制冷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型制冷装置的设计指南。
二、制冷装置的基本原理小型制冷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制冷循环的热力学原理。
具体步骤如下: 1. 压缩机:通过压缩工质使其温度和压力升高。
2. 冷凝器:将高温高压的工质通过散热的方式使其冷却变为高压液体。
3. 膨胀阀:减小工质流通截面积,使其压力降低,从而使其温度降低。
4. 蒸发器:吸收外界热量,使工质从液体状态变为气体状态。
三、小型制冷装置设计的要求小型制冷装置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 制冷效果:装置需要能够提供足够的制冷能力,使目标物体保持低温状态。
2. 能耗效率: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应尽可能节能,降低对电源的依赖。
3. 合理的体积和重量:小型制冷装置通常用于嵌入式系统或移动设备,需要具备紧凑的体积和轻便的重量。
4. 可靠性和耐用性:装置需要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具备较高的可靠性和耐用性。
5. 价格合理:设计时需兼顾性价比,选择合适的元件和材料,使装置的价格在合理范围内。
四、小型制冷装置设计的步骤设计小型制冷装置的步骤如下:4.1 确定制冷需求首先需要明确制冷装置的使用场景和制冷需求,例如需要冷藏多少容量的物体,需要达到的最低温度等。
4.2 选择制冷剂根据制冷需求和要求,选择适合的制冷剂。
制冷剂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制冷性能、环保性以及制冷剂的供应和成本等因素。
4.3 组件选择选择适合的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调节阀等组件。
需要注意组件的匹配性、性能参数以及可靠性等方面。
4.4 系统设计根据选择的组件,设计制冷系统的结构和布局。
需要考虑系统的紧凑性、热量传递的效率和平衡性等因素。
4.5 控制系统设计设计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和电路来实现对制冷装置的控制和调节。
需要确保控制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制冷装置设计
冷库工程讲义第1章制冷系统方案的选择与制定1.1制冷系统概述1.1.1制冷系统的分类实际的制冷系统多种多样。
根据不同的分类依据,制冷系统方案的分类方法也不同。
按照制冷系统采用的制冷剂,可分为氟里昂制冷系统和氨制冷系统等;按照制冷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蒸汽压缩式制冷、吸收式制冷、蒸汽喷射式制冷、吸附式制冷等;按照压缩的级数,可分为单级压缩、单级压缩、双级压缩、多级压缩、复叠式等;按照供液方式,可分为直流式、重力式、泵供液式等。
本章依据压缩级数,结合供液方式进行分类,主要介绍单级、双级制冷系统方案及其各种方案的供液方式,制冷机及其设备的配置方案、螺杆压缩机制冷系统,并提出制定制冷系统方案时应注意的问题。
1.1.2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基本组成一、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基本组成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基本组成为①压缩机,②冷凝器,③节流阀,④蒸发器。
二、双级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基本组成双级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基本组成为①低压压缩机(缸);②高压压缩机(缸);③中间冷却器;④冷凝器;⑤节流阀;⑥蒸发器,三、单、双级综合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基本组成冷库制冷中采用的并不总是纯粹的单级或纯粹的双级制冷系统,更多的是两者并存的综合系统。
综合制冷系统实际上是单级制冷系统和双级制冷系统共同并联到一个冷凝器上的综合体。
在实际的制冷系统中为了提高运行的经济性和保证操作管理的安全可靠,除了基本部件外,还设置了许多其它的辅助设备,这些设备有:油分离器、高压贮液器、低压循环贮液桶、空气分离器、排液桶、集油器、加氨站和汽、液调节站等。
这些设备和部件的关系如图1-4所示。
1.1.3蒸汽活塞压缩式制冷系统原理图制冷系统原理图是表达制冷系统的关键图纸,从原理图上可以看出:①系统的规模和特性;②设备的容量、数量、规格型号;③系统是否先进、合理等。
因此查阅制冷系统原理图是了解制冷装置的重要手段,在学会设计制冷系统之前,应先学会阅读制冷系统原理图。
制冷装置设计第二章 制冷负荷计算
食品热量 包装材料和
货物冷却
货物冷藏
一、食品热量
运载工具热量 时的呼吸热量 时的呼吸热
G′冷间进货量(kg/24h)
1. G′冷却间、冻结间按设计冷加工能力计算
(吊挂式冷却或冻结)
Gd
lg 1000
24
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第二章 冷库热负荷计算—货物热量Q2
2. 阁架式冻结间冷加工能力
计算
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第二章 冷库热负荷计算—维护结构传热量Q1
二、维护结构传热量计算
1. 传热量计算式
❖ 为平了均方温便度计tzp和算波,动将值室△外t空z。气综合温度tz划分为两部分:即
tz
t zp
tz
(twp
Jp w
)
(tw
J w
)
❖ 传入围护结构的热量也包括两部分:(1)由于室外空气
K
1
w
1
n
② 建筑材料导热系数和厚度
导热系数 b'
实验值
设计采用值 修正系数
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第二章 冷库热负荷计算—维护结构传热量Q1
屋面
通风阁楼
无防风设施 的外墙
库房
Q1
紧邻建筑物
库内
库外
通风架空层
机房
❖建筑材料厚度——按设计厚度 ❖一毡二油 5mm ❖二毡三油 10mm
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第二章 冷库热负荷计算—货物热量Q2
温度修正系数
月份 1
2
3
4
5
6
制冷装置设计-一
6.真 空冷冻干燥装置
3.空调制冷装置
7.工程类制冷装置
4.工业制冷装置
整理ppt 8.试验用制冷装置
二、制冷装置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
• 制冷装置在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的 提高起到了有藏链的建立和完 善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工业用冷
3. 创造舒适环境
整理ppt
制冷系统原理图常用图例
吸入管
高压气体管
液体管
放空气管 放油管 安全管
平衡管 水管道
11
整理ppt S
整理ppt
整理ppt
图1-3 单机双级机压缩部分
• 中间冷却器的作用:1.降低低压压缩机排出的气体温 度;2.是高压液体在进入节流前得以过冷,减少闪汽, 提高系统的制冷系数;3.起到油分的作用,低压级排 出的热氨蒸汽经中冷器的洗涤、降温,油被分离出 来,中温中压的氨汽再由高压级吸入进行二次压缩。
油包中油的比重γ油 与桶体中氨液的比重γ氨不同,有如 下的关系: γ油 • h油 = γ氨 • H氨
h油 = γ氨 • H氨/ γ油 ≈ 0.7H氨
油的比重大于氨,油管显示出的液位比实际真实的液位
低。
整理ppt
整理ppt
远距离液面指示器工作原理
液面指示部分由显示液面的玻璃 管和同长的金属管(贮油器)组成。远 距离 D14×2导压管两根,分别传导容 器中的汽室压力 P0导入贮油器的上部。 所测容器液位的接出点压力(P0 + γH氨) 通过一段蒸发室后形成饱和汽态压力 导入贮油器的下部。
• 4#机作为-33℃蒸发回路的单机双级压缩机使用, 使用了过桥阀与-28℃蒸发回路进行了切换,也就 是可对-28℃的蒸发系统整理进ppt行单机双级压缩循环制 冷。
制冷装置设计第1章
空气分离器
空 气 分 离 器 结 构 原 理 图
一、提高制冷效率的基本措施 3、高压液体制冷液管出现闪 气;减少节流后的 闪气,提高单位容 积制冷量。
方法:设置中间冷 却器。如图示。
借助泵的压力克服制冷剂在管道,阀门 及冷却设备中的各种流动阻力而向冷却 设备强制供液.
三、制冷系统的供液方式
1、直流供液
(1)工作原理 :直流供液就是将高压制冷剂液体经节流阀 节流后,直接供到冷间蒸发器内。它是以冷凝压力和蒸发压 力之差作为动力的 。 (图1-2-5)
三、制冷系统的供液方式
1、直流供液(直流供液适用于负荷较稳定的小型制冷装置)
三、制冷系统的供液方式
3、气泵供液
(1)工作原理:是以气体的压力能取代液泵的机械能,来实 现向蒸发器供液的。
气泵供液系统一般有单罐间歇供液方式,双罐交替供液式 和恒压桶连续供液式。
(2)特点
不需要消耗动力,不泄漏制冷剂,投资费用省,在自控元 件质量过关的前提下,只要增加一些加压罐和自控元件,就 可取代频繁的人工调整操作,运行又平静安全。
到一个冷凝器上的综合体。如图1-1-3所示 实际的制冷装置中,辅助设备和基本部件的关系
见图1-1-4所示的制冷流程方框图。
单双级综合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基本构成
图1-1-4单、双级综合制冷系统流程图
三、蒸汽活塞压缩式制冷装置原理图
1、定义:制冷系统原理图以平面的形式体现制冷装置 中所有设备、容器、管阀及仪表的相互关系,它是表达 整个系统全貌的关键图纸。 2、内容:(1)系统的规模和特性
4)润滑油的回收 经集油器升温、降压,除去氨气,再经油处理设备再 生处 理(抽除氨气、过滤油污、蒸发水分)。
制冷装置设计——上海海洋大学
班级:热能与动力工程1班学号:0832121姓名:毕力昌设计时间:2011 年10 月本设计以上海地区单层生产性冷库为设计对象,进行冷库制冷工艺的设计。
设计课题如下:(一)冷库规模1、低温冷藏间的容量为:2200m3(500t)冷间设计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95﹪;2、冻结间生产能力为20T/日,冷间设计温度为-25℃。
其中用冷风机冻结白条肉14T/日,用搁架排管冻结分割肉和其它小家禽6T/日。
3、高温冷藏间的容量为:4263 m3(470T),设计温度为:0~4℃,相对湿度为:85~90﹪。
(二)库房的平面布置1、库房的平面布置见图1,该冷库有三个冻结间和三个冻结物冷藏间和三个冷却物冷藏间通过常温穿堂组合成整体;2、房内净长、净宽在平面图上都已标出;3、房内净高:冻结间为4.5m,低温冷藏间为5m;高温冷藏间为6m。
4、冻结间的内隔墙采用软木优质隔热层;5、层顶为通风阁楼,地坪采用炉渣并埋设通风管道;6、冷库冷藏间无隔热层;7、库房围护结构构造见表(三)水文条件1、室外空气温、湿度,根据上海查附录Ⅳ;2、冷却水温度确定为20℃。
A、制冷工艺设计说明书(一)设计条件1.气象夏季室外计算温度:t w= +30℃相对温度: w=67%2.水温按循环冷却水系统考虑,冷凝器进水温度+20℃,出水温度+22℃.3.冷凝温度:t k=+25℃4.蒸发温度: t0=-33℃, t0=-10℃(二)生产能力1.冻结能力:20吨/日,采用一次冻结2.冷藏容量:低温冷藏500吨,高温冷藏500吨。
B、库容量计算(一)高温冷藏间1. No7库库内净面积:A=24.5×14.5=355.25㎡库内净高:H=6m公称容积:V=355.25×6=2131.5m3货物计算密度:ρ=250kg/ m3容积利用系数:η=0.8×0.55=0.44冷藏吨位:G1=2131.5×250×0.44/1000=234.5吨2、№8库同№7库,冷藏吨位:G2=234.5吨3、高温冷藏间冷藏吨位:G= G1+ G2=469吨(500-469)/500=6.2%符合要求。
制冷装置设计第四章
第4章管道设计制冷装置能否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除了合理选择压缩机及各种设备附件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道系统的合理设计,制冷装置管道的设计是指把制冷压缩机及各种制冷设备和配件用管道合理连接起来组成制冷系统。
制冷系统的管道设计包括对制冷剂管道、载冷剂管道、冷却水管道和润滑油管道进行设计,即对管道进行水力计算、尺寸确定、配件和管材的选择、强度计算、管道与管件的合理布置和管道的保温等。
管道设计合理与否,关系到整个制冷装置运行的可靠性、经济性及维修管理的方便性。
制冷剂的管道设计是制冷装置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计算确定,按要求将制冷机器设备及附件连成密闭的制冷循环系统。
4.1氨制冷系统的管道设计氨制冷系统的管道设计必须符合制冷原理,并根据制冷工艺要求进行。
必须保证制冷机器设备的安全运转、安装操作和检修的方便;使管道连接简短顺畅,经济合理;使管内阻力最小;兼顾管道布置的整齐美观。
氨制冷管道的管材为无缝钢管,管道的连接方式为管与管焊接,管与管件法兰连接,密封材料采用普通橡胶。
4.1.1管道要求1.管道坡度主要制冷剂管道应保持一定必要的坡度和坡向以满足制冷工艺要求,见表4-1。
2.管道伸缩弯在管道直管段,当低压管超过lOOm、高压管超过50m时,为防止管道由于热应力被破坏,应设计伸缩弯。
伸缩弯半径通过计算管道的膨胀量而确定。
即ΔL=KLΔt (4一1) 式中,ΔL为管道的膨胀量(mm);K为钢的膨胀系数(℃-1),K=6.9×10-6℃-1;L为管道长度(mm);Δt为管道内外温差(℃)。
采用图4-1a所示伸缩弯,以ΔL/4值查表4-2确定其弯曲半径。
采用图4一lb所示伸缩弯,以ΔL/5值查该表确定弯曲半径。
表4-2每个90。
弯头的允许膨胀量3.管道加固制冷系统管道,特别是压缩机吸、排气管道,因为气流脉动等因素产生振动,为防止管道开裂泄漏,必须用管架支撑、安装牢固。
管架可用Q235钢的角钢制作,用u形双头螺栓管卡同定,用圆钢或扁钢吊装。
制冷装置设计知识点
制冷装置设计知识点制冷装置是一种能够将热量从一个低温区域传递到一个高温区域的设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制冷装置来制冷食品、空调房间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制冷装置设计的关键知识点。
一、压缩机压缩机是制冷装置中最重要的组件之一。
它负责将制冷剂蒸汽从低压区域吸入,压缩为高温高压气体后排出。
压缩机通常采用透平式或者螺旋式结构,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压缩机。
二、蒸发器蒸发器是从低温区域吸收热量的部件。
当制冷剂通过蒸发器时,它会吸收周围的热量,将低温区域的热量带走,并且变成低温蒸汽。
蒸发器通常采用散热片或者管道的形式,以增加其表面积,提高热量传递效率。
三、冷凝器冷凝器是将制冷剂从高温高压气体冷凝为液体的部件。
当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冷凝器时,它会在与周围环境接触时散发热量,使制冷剂冷却并凝结成液体。
冷凝器通常采用散热片或者管道的形式,以增加热量的散发面积。
四、膨胀阀膨胀阀是控制制冷剂流量和压力的部件。
它通过调节液体制冷剂的流量,使其进入蒸发器时得以蒸发,从而实现制冷效果。
膨胀阀通常采用节流装置或者调节阀门的形式,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其开启程度。
五、制冷剂制冷剂是制冷装置中的工质,它负责在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传递热量。
制冷剂具有较低的沸点和较高的热传导性,以便在蒸发器和冷凝器中能够有效地传递热量。
常见的制冷剂有氨、氟利昂等。
六、循环系统制冷装置的循环系统负责将制冷剂从蒸发器到冷凝器,然后再回到蒸发器进行循环。
循环系统通常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和膨胀阀等组件,通过这些组件的有序操作,使制冷装置能够持续地制冷。
七、能效制冷装置的能效是评估其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能效通常用COP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来表示,即单位功率下制冷量的比值。
COP越高,表示单位能量消耗下制冷效果越好。
八、安全性制冷装置的安全性也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制冷装置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止制冷剂泄露、减少电器故障和设计合适的保护装置等,以保证其运行的安全性。
制冷装置设计第五章
第5章机房和库房设计5.1机房设计制冷装置的机房是控制制冷系统运行的场所,是冷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机房设计应以保证冷库的生产要求、降低投资、布置合理为主。
在机房设计中,制冷工艺设计人员需要与土建、水、暖、电等专业的设计人员密切配合,提出准确的要求和条件,根据设计任务和现场实际情况合理设计。
5.1.1机房设计的一般要求5.1.1.1土木建筑方面大中型冷库的机房一般包括压缩机间、辅助设备间、水泵间、控制室,根据具体情况,机房内还建有变压室、配电室、工具房及工人值班休息室等。
小型冷库可以将压缩机和设备布置在同一个房间内,但要单独设置水泵间和油处理间。
制冷机房一般是一个单层的独立建筑。
机房应布置在靠近冻结间、制冰间等冷负荷较大的库房,不宜紧靠冷库的主要交通干道。
机房要布置在库区夏季主导风向的下方,锅炉房、煤场等散发尘埃场所的上方。
机房宜南北朝向,两面设置门窗。
机房周围要开敞,保证良好的通风采光。
机房四邻不宜靠近人员密集的场所(如宿舍、幼儿园、食堂、小卖部、俱乐部等),以免在发生重大事故时造成人身伤害。
除非特殊需要,一般不宜将机房设置在地下建筑内。
机房建筑的形式,应根据机器设备台数和现场具体情况,可选用I型和L型;根据压缩机布置的不同,可以分为单列式、双列式图5一l~图5-3和三列式。
机房建筑面积的大小与制冷系统的总制冷量、所选机器及设备型号及布置方式等因素有关,大约是冷库库房建筑面积的5%~10%。
机房的建筑形式,应由机器、设备的布置及操作所需来确定。
机房可与冷库主体建筑连接或分开建造,选择方案时既要考虑到管道系统的简短,也要考虑机房的通风采光。
机房的高度要考虑到制冷压缩机检修时装设起吊设备和抽出活塞的空间要求,及采暖通风和采光的要求。
一般冷库机房的净高不宜高于6m。
机房的宽度根据压缩机的排列形式确定,单列式为4.5~7m,双列式为7-12m。
机房的长度根据机器的台数确定。
为了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和方便,机房内主要通道不宜过长,最好不超过12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库工程讲义第1章制冷系统方案的选择与制定1.1制冷系统概述1.1.1制冷系统的分类实际的制冷系统多种多样。
根据不同的分类依据,制冷系统方案的分类方法也不同。
按照制冷系统采用的制冷剂,可分为氟里昂制冷系统和氨制冷系统等;按照制冷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蒸汽压缩式制冷、吸收式制冷、蒸汽喷射式制冷、吸附式制冷等;按照压缩的级数,可分为单级压缩、单级压缩、双级压缩、多级压缩、复叠式等;按照供液方式,可分为直流式、重力式、泵供液式等。
本章依据压缩级数,结合供液方式进行分类,主要介绍单级、双级制冷系统方案及其各种方案的供液方式,制冷机及其设备的配置方案、螺杆压缩机制冷系统,并提出制定制冷系统方案时应注意的问题。
1.1.2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基本组成一、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基本组成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基本组成为①压缩机,②冷凝器,③节流阀,④蒸发器。
二、双级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基本组成双级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基本组成为①低压压缩机(缸);②高压压缩机(缸);③中间冷却器;④冷凝器;⑤节流阀;⑥蒸发器,三、单、双级综合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基本组成冷库制冷中采用的并不总是纯粹的单级或纯粹的双级制冷系统,更多的是两者并存的综合系统。
综合制冷系统实际上是单级制冷系统和双级制冷系统共同并联到一个冷凝器上的综合体。
在实际的制冷系统中为了提高运行的经济性和保证操作管理的安全可靠,除了基本部件外,还设置了许多其它的辅助设备,这些设备有:油分离器、高压贮液器、低压循环贮液桶、空气分离器、排液桶、集油器、加氨站和汽、液调节站等。
这些设备和部件的关系如图1-4所示。
1.1.3蒸汽活塞压缩式制冷系统原理图制冷系统原理图是表达制冷系统的关键图纸,从原理图上可以看出:①系统的规模和特性;②设备的容量、数量、规格型号;③系统是否先进、合理等。
因此查阅制冷系统原理图是了解制冷装置的重要手段,在学会设计制冷系统之前,应先学会阅读制冷系统原理图。
图1-5是一个典型食品冷库制冷系统原理图,正规的施工图纸除了有如图1-5的内容外,一般还应有图例、图标、主要设备明细表、备注、管径与设备标注、阀径标注、制冷剂流向等内容。
一、单级压缩回路:蒸发器出口→回汽调节站→汽液分离设备→单级压缩机→油分离设备→冷凝器→高压贮液器→总调节站→节流阀→低压循环贮液桶(汽液分离器)→氨泵→液体调节站→蒸发器进口→蒸发器出口。
二、双级压缩回路:蒸发器出口→回汽调节站→汽液分离设备→低压级压缩机→一级油分器→中间冷却器→高压级压缩机→二级油分器→冷凝器→高压贮液器→中冷供液(中冷过冷盘管)→总调节站→节流阀→低压循环贮液桶(汽液分离器)→氨泵→液体调节站→蒸发器进口→蒸发器出口。
1.2制冷系统方案设计1.2.1制冷系统方案概述一、确定制冷方案的依据确定制冷方案的主要依据:冷库的使用性质;冷库的规模和投资限额;食品冷加工工艺要求;冷却水水质、水温和水量;制冷装置所处环境、室外空气温湿度等。
二、确定制冷方案的原则主要考虑:满足食品冷加工工艺要求,保证质量,降低干耗;制冷系统应尽量简单,运转可靠和操作管理方便,又要有安全保证;制冷系统应尽量采用新机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应优先选用自动控制方案;应降低费用指标,全面比较初期投资费用和运转费用,还要考虑技术经济发展趋势。
总之,要使确定的制冷方案安全、可靠、方便、灵活、技术先进,经济费用低。
三、确定制冷方案的内容制冷系统压缩级数及压缩机类型的确定;制冷剂种类及冷凝器类型的确定;自动化方案的确定;制冷系统供液方式的确定;冷间冷却方式的确定;冷间冷却设备和融霜方式的确定。
1.2.2制冷系统压缩级数及冷凝器类型的确定一、单级压缩型式在普通制冷温度范围内,只有单级和双级压缩之分。
单级压缩形式,是制冷系统中只有一台制冷压缩机或几台制冷压缩机并联使用,如图1-6所示。
确定制冷系统的压缩级数的主要依据压缩比,选用活塞式氨压缩机时,当冷凝压力与蒸发压力比值小于或等于8时,应采用单级压缩。
氟里昂系统当冷凝压力与蒸发压力比值小于或等于10时,采用单级压缩。
二、双级压缩型式当冷库的制冷系统,冷凝压力与蒸发压力的比值超出单级压缩形式,如氨系统冷凝压力与蒸发压力比值大于8,氟里昂系统冷凝压力与蒸发压力比值大于10时,就应考虑采用双级压缩形式。
这样可使制冷系统安全、经济地运行,同时还能延长制冷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双级压缩型式又分为单机双级压缩和配组式双级压缩型式。
单机双级压缩型式,就是采用一台制冷压缩机进行双级压缩,它具有占地面积小,系统管道简单,施工周期短,操作管理方便等优点,用于大、中型冷库中。
但不能根据工作条件变化灵活调整。
如图1-7所示。
配组式双级压缩型式,是由几台单级压缩机配合来完成高、低压级压缩。
用来配组的制冷压缩机,可以是同型号的也可以是不同型号。
应尽量选用相同系列的,便于零配件互换。
配组式双级压缩形式配合的标准以压缩机理论排汽量为准,常采用高、低压机的理论排汽容积比为:V gh/ V dh=1/2~1/3。
三、制冷压缩机类型的确定制冷压缩机类型的确定与制冷装置的使用性质、规模和采用制冷剂种类有关。
活塞式制冷压缩机;螺杆式制冷压缩机比;离心式制冷压缩机;制冷机组,常用的制冷机组有:压缩——冷凝机组、冷水机组四、制冷剂种类的确定确定制冷剂的种类,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货源和冷库造价。
②安全、船舶制冷装置、空调系统、电冰箱、冷藏柜及人口密集场所的空气调节,应采用R134a、R123、R407C、R410A、及R22作为制冷剂,一旦制冷剂泄漏时,不会威胁或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③蒸发系统和压缩级数。
五、冷凝器类型的确定冷凝器类型有多种,应根据制冷装置所处的环境、冷却水水质、水温和水量来进行确定。
在具有水源充足、水质较差的地区,采用立式壳管式冷凝器;若水温低,水质较好,船舶制冷装置应采用卧式壳管式冷凝器;对水质差、大气湿球温度比较低的地区应采淋浇式冷凝器;对水源缺乏地区、耗水量小应采用蒸发式冷凝器;对于小型氟利昂制冷装置,应采用空气冷却式冷凝器。
1.2.3制冷系统供液方式的确定一、直接节流供液直接节流供液是利用冷凝压力和蒸发压力之间的压差,将液态制冷剂经节流阀膨胀后直接供入蒸发器。
见图所示。
这种供液方式的特点是:①系统简单,操作管理方便,工程费用低但可靠性较差;②对于多个冷间,当使用情况不均衡时,不易调节控制;③因系统中缺少汽液分离器,回汽中夹带液滴得不到分离,容易造成液击和湿冲程;④由于节流后有无效蒸汽产生,这将占去部分蒸发器内部的空间,从而降低了传热效果。
直流供液应注意:①一只节流阀只宜向一组蒸发器供液。
②因由于制冷剂流经蒸发排管的压力降与该通路蒸发排管的当量总长成正比,为了使蒸发排管内的压力降处在允许的范围内,每通路蒸发排管的当量长度不应超过表1-3-1规定的数值。
③氨系统蒸发管内制冷剂流向一般采用下进上出方式。
④为了避免蒸发器回汽中夹带的液摘引起压缩机湿冲程,可在蒸发器回汽管上增设汽、液分离器和排液桶,如图1-3-22所示。
被分离下来的液体靠位差作用流入排液桶,当桶内液位达一定高度后,对桶内液体进行加压后再供到蒸发器中去循环使用。
若设置一些自控元件,则可自动地根据排液桶液泣的高低而间断地代替高压液体管向蒸发器供液。
表1-3-1 氨直流供液蛇形排管允许当量长度二、重力供液重力供液是在蒸发器与节流阀之间设一汽液分离器。
利用汽液分离器内正常液面与蒸发器之间的位差,借重力作用使液态制冷剂流入蒸发器,见图1-6。
这种供液方式的特点是:①高压液体制冷剂节流后进入汽液分离器,将节流后产生无效蒸汽进行分离,低压液态制冷剂供入蒸发器,提高了蒸发器的热交换效果;②蒸发器的回气也是先经过汽液分离器,将回汽中夹带的液滴分离出来,保证了压缩机的安全运行;③汽液分离器的液面相对稳定,比较容易实现自动控制;④为了保持液面与蒸发器的位差,要求汽液分离器内液面高出蒸发器1~2m,提高了土建的造价;⑤由于液态制冷剂在蒸发器内作自然流动,随制冷剂进入的润滑油很难排出,形成油膜,降低了制冷效果。
这种供液方式适用于以氨为制冷剂的小型冷库制冷装置。
重力供液系统在设置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蒸发器的配置①制冷剂流向及蒸发管组连接方式:蒸发器内制冷剂的流向采用下进上出。
蒸发管组的连接方式采用“同程式”或“羊角弯”,库房顶管采用u型顶管为佳。
②蒸发盘管的允许当量总长。
(2)氨液分离器的设置要点①保证正常供液所需的静液往ΔH。
ΔH的大小视系统的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而定。
ΔH过小,不足以克服阻力,供液不通畅;ΔH过大,又影响蒸发温度。
为了保证向蒸发器正常供液,又不至于对蒸发温度影响过大,理论上要求该液位差ΔH的大小为:在克服了通路总阻力后,剩余的压差对蒸发温度的影响不应超过1℃,各不同的蒸发温度回路所要求的剩余压差值分别为:-33℃回路:≯5kpa(约500kgf/m2);-28℃回路:≯6kpa(约600kgf/m2);-15℃回路:≯12kpa(约1200kgf/m2)。
在实际设计中,汽液分离器的控制液面与蒸发器最高一根管子的高差ΔH可取1.5m的经验数据。
②汽液分离器的数量:主要取决于蒸发温度回路的多少、蒸发器的种类、库房的间数及层数等因素。
不同蒸发温度回路应分别设置:冷风机和顶、墙排管要分开设置,多层库房也要分层设置。
汽液分离器可同时向同一蒸发温度、同一层的几个冷间的多组蒸发器供液,但供液半径不宜大于30 m,并且需要设置汽体和液体分调节站;③汽液分离器与蒸发器之间供液、回汽管径的确定;④为了减少静液柱对蒸发温度的影响,还可采取均压供液方式,(3)低压调节站氨重力供液系统的低压调节站,对于多层冷库一般是属于分散式(分层)布置,调节站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不带热氨融霜;热氨融霜、加压排液;热氨融霜、重力排液。
原则上,每冷间都应有单独的回汽管、阀件。
三、液泵供液泵供液在氨系统中称氨泵供液。
它是以液泵的机械作用克服管道阻力及静压力向冷间蒸发器进行供液。
液泵供液系统见图l-7。
这种供液方式的特点是:①蒸发器的热交换效率高。
②保证了压缩机的安全运转,制冷效率高。
由于系统设置低压循环贮液桶,可使回气中夹带的液滴得到分离,不易出现液击和湿冲程。
③操作简单,便于集中控制。
④便于热氨融霜,低压循环贮液桶可兼作排液桶用。
⑤氨泵的设置,增加耗电l%~1.5%左右,同时也增加了维修量。
⑥增加了钢材量、阀件量。
液泵供液根据制冷剂进出蒸发器的情况,又分为上进下出(顶部供液)和下进上出(底部供液)两种方式,见图1-7和图1-8。
上进下出式特点:蒸发器充液量较少,蒸发温度不会受到静液柱的影响。
液泵停止供液后,蒸发器内未蒸发的液体和积油很快自动排出,有利于融霜和自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