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一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省级获奖教案

合集下载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第二十五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一、课标要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二、教材分析两极世界的形成是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序章。

二战末期,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奠定战后国际关系的框架,在此大框架中,以冷战为对抗形式、两极为对抗主体,出现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并存的国际关系新特点。

同时也应明晰,两极格局的对峙亦在大范围上确保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保证了二十世纪后半期的长久和平。

本课作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第一课,承接了后期多极化趋势和区域集团等新型国际关系的出现,是学生理解本课知识体系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冷战是学生初中阶段即耳熟能详的史实,但对战后世界国际关系体系雅尔塔体系、冷战格局和两极格局三者间的关系,缺乏准确、明晰的理解,教师应能在知识讲授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三者关系,以避免知识体系的混乱。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美苏“冷战”形成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难点: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间关系;两极格局的特点及对国际关系的双重影响。

五、教学目标1.唯物史观:科技进步带来战后美苏两极综合国力的提升,争霸世界的野心给彼此国家利益的影响导致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及发生于对峙关系中的太空竞赛、科技竞赛等一切敌对活动,引导学生明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解科技进步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双重影响。

2.时空观念:从时间顺序建立冷战格局和两极格局形成经过;以美苏两极所扶持的代理人战争的空间分布,明确两极格局中,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国际关系特点。

3.历史解释、史料实证:教学条件有限的前提下,课堂授课仅能以教材为教学载体,应引导学生在有限条件下,学会提取教材中“资料回放”“学思之窗”“历史纵横”等有效信息,加强学生分析和解释史料的能力。

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

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冷战”的概念及背景,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通过分析“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表现,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以及全方位观察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材料,分析“冷战”形成的背景,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两极格局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史料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认识“冷战”的形成过程及世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理解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是由其综合实力决定的,特别是经济实力;理解霸权主义的危害,体会人类和平的重要价值。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和平、为人类和平事业做贡献的精神。

重点与难点
重点:
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难点:
“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教材整合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一、“冷战”的概念
二、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
三、美国的“冷战”政策
四、“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五、“冷战”的影响。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两极世界形成的背景、过程、影响及其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影响。
2.难点:冷战时期美苏争霸的实质、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性、两极世界格局下的国际关系。
(二)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内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a.通过多媒体课件、历史纪录片等教学资源,生动展示两极世界形成的背景、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相关史实。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展示一张二战后世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
2.提问:“二战结束后,世界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二战结束后,世界分为了两大阵营,即美国领导的资本主义阵营和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了两极世界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其为维护国家利益和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5.通过对两极世界形成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两极世界的形成,掌握相关知识点,提高历史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能力,以及合作探究、批判性思维等综合素质。同时,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国际视野。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为学生奠定扎实的历史知识基础,提高他们的历史学科素养。
4.教师点评,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一组选择题和简答题,涉及两极世界形成的相关知识点。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公布答案,对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进行讲解,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1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1
(2)课后思考题: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设计思考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能力。
(3)课后实践:鼓励学生关注现实国际政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事件,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学习过程和能力提升。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思考题、考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两极世界形成知识的掌握程度。
2.强调雅尔塔体系在两极世界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冷战政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3.引导学生认识到两极世界格局下,国际政治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4.提醒学生关注现实国际政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国际事件,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5.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整理两极世界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形成知识结构图,以便更好地把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5.推荐阅读:《冷战:一部世界史》(作者:奥德·阿诺·韦斯特阿德),要求学生阅读后撰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注意查阅相关资料,确保文章内容的准确性和论证的合理性。
2.作业要注重原创性,避免抄袭,培养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分析能力和逻辑表达能力,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建议。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重点掌握两极世界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2.理解雅尔塔体系的概念,掌握其在两极世界形成中的作用。
3.掌握冷战政策的主要表现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分析冷战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如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5课_两极世界的形成 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5课_两极世界的形成 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5课_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战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背景,初步掌握基本历史概念,如雅尔塔体系、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经互会和华约等。

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漫画探讨战后美苏两国关系的转变,分析从盟友到对手的历史背景。

材料展示,学生分组讨论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

初步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冷战”是美苏两大集团为各自的国家利益和集团利益而分割世界从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国际关系格局,“冷战”格局有整体的稳定性和局部的不稳定性,在学习中感受美苏两国的对抗给世界和平造成的威胁,从而认识到和平与发展的可贵性,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的重要性。

2. 教学重点/难点(1)特殊含义: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2)特别方式: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如拼凑军事集团、进行军备竞赛、干涉他国内政等实践。

(3)特定时期:世界史上常用“冷战”时期这个概念来称述战后一段时期的历史。

2、两极世界的形成过程(1)史论结合。

通过补充的三则材料(其一、乔治·凯南的“遏制政策”,其二、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上的演说,其三、美国国务卿马歇尔于1947年在哈佛大学的演说)初步感知冷战开始的过程。

(2)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P119,分组完成两极世界的形成过程,并选派代表在黑板上展示合作的成果。

学生点评,老师总结。

★步骤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两极世界的形成影响)1、夯实基础,激发兴趣。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基本的史实——“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欧洲:德国的分裂,亚洲:朝鲜半岛的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美洲:古巴导弹危机。

通过漫画《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较量》讲述古巴导弹危机的相关话题,如苏联是主动进驻古巴还是受邀进驻古巴?美国对古巴的封锁是全面封锁还是局部封锁?美苏战争的可能性有多大?双方保持了多大程度的克制?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历史的兴趣。

课时25两极世界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设计与

课时25两极世界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设计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
2.引导学生认识到两极格局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国际视野。
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价值观。
4.激发学生关注时事、关注国家命运的责任感,培养合格公民。
5.通过反思两极格局的形成及其影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历史思维水平。
3.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教师对讨论过程和成果进行指导和评价。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特点及其影响。
2.强调两极格局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国际视野。
3.总结讨论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两极格局的心得体会,思考其对个人成长和国家命运的影响。
2.问题导向:教师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为什么在二战后会出现两极格局?”“美苏两国为何陷入冷战?”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够主动思考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站在不同国家的立场,思考两极格局下的外交政策。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团队精神,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2.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分析两极格局下的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矛盾和冲突。例如:“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局势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批判性思维。例如,针对某一历史事件,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评价。
4.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将两极格局与当今世界格局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优质教学设计6: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优质教学设计6: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一、课程标准: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冷战”、杜鲁门主义、“北约”、“华约”、古巴导弹危机等重要历史概念。

(识记)2、识记美国的“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和苏联的反击措施(识记),认识到美苏如何形成两极格局(理解)。

3、分析美苏“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1、在学习美国的“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和苏联的反击措施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及相关资料,逐步掌握从教材中提炼信息的方法,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2、通过分析“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掌握辨证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了解和分析,认识美苏“冷战”造成了二战后初期世界的动荡不安。

理解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及多极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提高学生对维护世界和平的意识和责任感。

三、重点与难点1、本课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2、本课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五、课型综合课六、教学过程[导入]课件演示:时政图片。

联系现实导入教师列举当今国际上一些重大问题,如:恐怖主义、伊拉克问题、朝鲜问题等,设问造成以上问题有怎样的历史背景?今天的世界格局走向正是二战后世界格局的一个发展,那么二战后的世界又是一个怎么的格局呢?(引起学生思考,教师导入本课内容)[讲授新课]教师简要讲述两极格局及其主要特征,从而指出两极格局是以美苏“冷战”的发展而形成的。

课件演示:“铁幕”演说的资料及图片(可以适当补充丘吉尔的生平)——拉开“冷战”的序幕。

一、什么是“冷战”?(教师有必要将本课的主线“冷战”解释清楚)大家在文中找出对“冷战”的定义是什么。

(学生归纳)“冷战”具体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武力为后盾,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力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为和对抗形式,以“遏制”共产主义。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人教版必修一)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包括:从盟友到对手、美苏“冷战”和“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三部分内容。

主要从这三个方面说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格局的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遏制社会主义苏联的政策及苏联的对抗措施,双方以“冷战”方式进行的激烈争夺。

作为开篇一课,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两极世界的形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关系中世界格局的重要转折点,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即两极格局形成。

此外又是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转变的起点,期间的历史走向主要是美苏两极全球性的对峙和争夺,其主要形式体现为“冷战”,当然也有局部地区的“热战”。

伴随着两大主角——美苏两国的争夺和在各自羽翼下的内部力量的消长,加之其他国际力量的发展,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最终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从两极走向多极。

二、教学目标【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知识与能力】(1).掌握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基本史实。

理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背景及实施步骤。

(2).掌握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各国的民主改革,经互会,华沙条约组织等史实,归纳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基本特征。

(3).通过探讨美苏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分析“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情境再现,探究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经过。

(2).通过对比分析、史料探究,让学生对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与学生共同探讨“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大国的争霸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给世界和平带来威胁。

要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反对霸权主义。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1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1
2.帮助学生了解两极世界形成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如冷战、柏林墙的建立、古巴导弹危机等,并能够分析这些事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探讨两极世界形成的过程中,能够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多角度进行全面分析。
4.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如资料搜集、整理、分析等,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2.通过提问、解答、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历史事件背后的因果关系,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组织课堂辩论,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历史事件,如冷战、柏林墙的建立、古巴导弹危机等,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2.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信息、分析问题等方式,共同完成小组研究报告,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历史研究能力。
3.讨论交流:组织小组展示和分享,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互相学习和交流。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两极世界的形成原因、过程及影响,帮助他们构建知识体系。
2.总结两极世界的特点,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事件发展。
3.强调两极世界对当今世界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现实关注度和历史责任感。
3.两极世界的特点:分析两极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特点,如意识形态对立、军备竞赛、冷战政策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历史事件,如冷战、柏林墙的建立、古巴导弹危机等,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2.小组合作: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信息、分析问题等方式,共同完成小组研究报告,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历史研究能力。
3.历史情境:播放历史纪录片、音频资料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当时的历史情境,加深他们对两极世界形成过程的理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8单元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8单元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
2.作业要求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他人作品;
3.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和点评,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
4.优秀作业将进行展示,以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1.提问方式:教师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那么在那样一个动荡的时期,世界是如何从混乱走向两极分化的呢?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2.图片展示:教师展示二战后的世界地图,以及冷战时期的典型历史图片,如美苏领导人会晤、柏林墙等,让学生对两极世界形成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c.我国在两极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两极世界形成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等,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4.按照以下要求,制作一份关于两极世界形成的思维导图:
a.明确两极世界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b.突出关键历史事件、人物、政策等;
c.注重知识点的逻辑关系和层次结构。
5.拓展阅读:推荐阅读《冷战:一部世界史》等与两极世界形成相关的书籍,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作业提交时间:一周后。
注意事项:
1.作业完成后,请同学们认真检查,确保内容完整、准确无误;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两极世界形成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雅尔塔体系、冷战政策、华约和北约的成立等历史事件;我国在两极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2.难点:理解两极世界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影响之间的关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两极世界形成的历史事件。
(二)教学设想

人教版必修一第八单元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一第八单元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
2.知识拓展:深入分析美苏两极格局的特点,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对比和竞争,以及两国在全球范围内的争夺和影响。
3.实例阐述:通过具体案例,如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生动展示美苏两极格局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1.问题设置:教师提出问题:“美苏两极格局对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请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如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特点、影响等,激发其思维活力和探究欲望。
2.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自主寻找答案,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使其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现代人。
3.鼓励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和表现给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定和鼓励,增强其学习信心和动力。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本节课通过展示冷战时期的历史图片、视频和文献,生动地创设了历史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和紧张氛围。这种情景创设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直观感受,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和实证意识。
2.利用历史图片、视频、文献等教学资源,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直观感受,增强其历史学科的实证意识。
3.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如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两国竞争的焦点、冷战对世界的影响等,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其合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
4.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培养其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现代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8单元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8单元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两极格局形成及其影响的短文,培养其写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2.提醒学生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3.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学习,如阅读相关历史书籍、观看历史纪录片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多样化教学手段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同时,注重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其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8单元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8单元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旨在让学生了解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掌握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表现及其影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深入理解冷战政策、华约和北约的成立等关键史实,认识两极格局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
3.组织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竞争意识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的能力。
2.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评价历史事件,提高其历史分析和评价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其学习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多样化教学手段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同时,注重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其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2.分析冷战政策、华约和北约的成立等关键史实,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两极格局的特点和影响。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教案1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教案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教材分析】《两极世界的形成》属于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本单元的主题是从多极化趋势这一特定角度出发,探讨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问题。

本课所讲述的“两极格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关系中世界格局的重要转折点,也是“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的重要历史背景。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九年级下学期已学习和了解冷战的基本史实,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但是知识掌握程度不够扎实,遗忘较多,而且知识零散,缺乏系统性。

高一学生对国际热点问题有较强的兴趣,同时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对问题往往会有独特的见解。

在初高中转变过程中,历史学习方法有很大的改变,高一学生在初中习惯于对历史知识的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缺乏探究与合作意识和自学的基本技能。

【教学目标】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具体表现。

通过对历史资料的阅读与分析,加强对“雅尔塔体系”和“冷战”等概念的理解,提高获取历史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概括冷战兴起的综合因素和美苏两国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过程中,学习运用归纳比较的方法深入认识历史问题。

在合作探究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影响的过程中,学习从多维视角、辩证、客观地认识历史问题的方法。

3.从现实走进历史,再从历史回到现实,培养学生历史与现实结合的意识;通过对“冷战”的反思,增强和平意识和人文精神,引导学生认同“存异”和宽容的态度与价值观,和平与合作才能实现国家间的共赢。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教学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教学紧扣专题主线,整合教材内容,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首尾呼应的同时,加深学生对“冷战”的深层次的认识和对当代国际关系的思考,升华本课的教学立意。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人教版)教案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人教版)教案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人教版)一、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1.了解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及美苏由盟友到对峙的过程2.美苏对峙过程的中两大主要表现:华约vs北约马歇尔计划vs华约3.通过美苏“冷战”过程中的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实例,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及启发性认识(重难点)第三子目:“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冷战”的概念及具体利史事件:德国分裂、越南战争、朝鲜战争及古巴导弹危机,分析概括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解读地图、图片资料、文字材料等,进行情景演示,学会分析材料,加强对具体历史事件的了解。

2)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能够思考、分析和总结美苏“冷战”对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运用唯物辩证史观,能辩证地认识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具体的情景演示,了解历史事件,体会生动的历史过程。

2)通过对美苏“冷战”过程中的国家地区分裂、核战威胁等影响的认识,深化认识对人类追求和平发展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美苏“冷战”期间的具体历史事件:德国分裂、越南战争、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

2.难点: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四、教材分析本课分为从盟友到对手、美苏“冷战”、“冷战”阴影下的国家关系三个子目,结合课程标准,主讲人所选第三子目的内容是本课的难点。

主要包括德国分裂、越南战争、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具体历史事件,然后分析概括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把握历史发展的过程以及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的铺垫,把握各个事件的典型性和共同点,然后分析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本节课是针对宁夏六盘山高中一年级学生设计。

本节课的内容早在初中九年级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背景,对于具体的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同时,本校学生通过中考选拔进入该学校,有相对良好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已经完成提前预习的任务,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组织课堂小讨论等方式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并且通过设问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 两极世界的形成-一等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  两极世界的形成-一等奖
本课的内容学生在初中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学生看问题的肤浅性,对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和影响还需要深刻理解;此外还需要认识到,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到底是由一个国家的实力决定的。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所以在教学时适当补充文字材料、图片、视频等,尽量还原和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对重大历史问题的分析,提升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三、无形的对抗 有形的伤害---两极格局形成的影响
约8分钟
以“冷战” 带来的分离之痛为主题,展示带背景音乐的图片
PPT播放关于越南战争和古巴导弹危机的视频短片
学生观看、思考、交流、回答、质疑、补充、点评、总结、
通过图片、视频的应用,尽量还原和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理解两极格局的影响,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
教学设计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
课题
人教版必修一第八单元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
设计者
王杰
课型
新授课
课时数
1课时
导学内容
依据导学案进行导学
设计思路和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程理念,把现代信息技术与本课内容进行结合,针对本课特点和学生实际,我以教材为依托,繁为简的对教材取舍,将本课内容整合为四个方面:1、昔日的盟友 分道扬镳---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2、今朝的对手 剑拔弩张---两极格局形成的表现,3、无形的对抗 有形的伤害---两极格局形成的影响,4、历史的教训 未来的方向---两极格局形成的启示。把这四个主题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使得教学目标和教学主题融合。
同时,在这一课的课件设计中,插入了历史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尽情展现自我,积极体验感悟。通过情境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深感悟。在教学过程中侧重培养学生的材料解读能力,以适应新课改对“新情境”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本课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八单元的第一课。

作为开篇课程,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首先,本课是二战后国际关系中世界格局的重要转折:从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其次,它又是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的起点。

美苏争霸和在各自羽翼下的内部力量的消长,加之其他国际力量的发展。

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最终将发生根本性变化:由两极走向多级。

【知识与能力】(1)了解“冷战”的概念及背景,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通过分析“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表现,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以及全方位观察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材料,分析“冷战”形成的背景,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地图、图片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两极格局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史料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认识“冷战”的形成过程及世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理解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是由其综合实力决定的,特别是经济实力;理解霸权主义的危害,体会人类和平的重要价值。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和平、为人类和平事业做贡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教学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1)以资料呈现“冷战”的形成背景、表现及发展情况,关注学生运用史料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2)以启发式教学,问题探究入手,关注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关注身边历史,关注当今社会问题,将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

【导入新课】材料导入法——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苏联人民举国欢庆,而当时担任美国驻苏参赞的凯南却对身边的记者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

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为什么凯南在全世界人民在憧憬和平的时候会这样预言,凯南所谓的“战争才刚刚开始”中的“战争”指的是又是什么样战争?【新课讲授】一、从盟友到对手----美国的“冷战”政策形成的背景1.雅尔塔体系确立: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基础:美苏均势实质:美苏两分天下(划分势力范围)作用: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①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②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引起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

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4.主观:战后美苏两国都抱有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势力的战略目标。

二、美苏“冷战”---- 两极格局的形成1.冷战开始:(1)信号: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P118导言)(2)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政治表现):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咨文,要求美国援助“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耳其”,并公开宣称,美国要在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

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它的出台,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的政策,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3)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2.美国的冷战政策(1)政治上,杜鲁门主义(2)经济上,马歇尔计划【课堂互动预设】师:马歇尔计划仅仅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吗?生:不是。

师:它的真实目的何在?生:阅读教材,思考:一是稳定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二是通过经济手段控制西欧,还企图用马歇尔计划拉拢东欧国家。

师:它的实质是什么?生: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稳定资本主义秩序,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领域的一次大规模运用,是“冷战”在经济领域的表现。

目的:帮助西欧恢复经济;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还企图用马歇尔计划拉拢东欧国家。

根本目的:稳定资本主义阵脚,遏制共产主义马歇尔计划决不仅仅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它是以“复兴欧洲”为名,借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的阵脚,控制西欧,达到共同“遏制”苏联的目的。

因此,它实质上是对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的运用,是美国“冷战”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

【问题探究】: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大规模运用,目的基本一致,但手段上各具特色。

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赤裸裸的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3)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1949年,美国等12国的代表在华盛顿集会,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性质: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

影响:它的成立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重要行动,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归纳】同学们,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战后初期的世界形势的基本特征: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美国实施“冷战”政策,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进行遏制。

那么,此时社会主义国家状况如何?苏联有什么反应呢?3.苏联的“应对”措施(1)措施:政治上,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上,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上,华约组织(2)影响【课堂互动预设】师:苏联对美国采取的针锋相对的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生:使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长期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

正如美国在加强资本主义世界力量的过程中欲进一步控制西欧一样,苏联在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时所建立起来的政治、经济、军事同盟和组织中也渗透了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东欧各国的政治、经济控制。

因此两大阵营内部的关系和可能产生的矛盾对未来必将造成消极影响。

【归纳】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二战后美苏双方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以及国家利益方面的尖锐对立,特别是由于美国“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造成两极格局下的对峙。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美苏激烈对抗,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形成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

1.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1)德国分裂背景:①二战后,德国被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

②随着“冷战”的开始,德国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

③美苏双方未能就德国统一问题达成协议。

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问题探究】:阅读相关教材文字和图片内容,回答问题:(1)柏林墙是怎样修筑成的?(2)它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被拆除的?(3)从柏林墙的修筑和拆除可以看出德国分裂的原因是什么?(4)“冷战”给德国和世界带来了怎样的重大影响?学生谈论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1)二战后柏林被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1948年被分为东西两部分,这为柏林的分裂埋下伏笔;随着“冷战”的加剧,1961年东德为了防止公民外流,修筑了柏林墙。

(2)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发生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冷战”结束,两个德国重归统一,柏林墙失去了继续存在的意义,因此被拆除。

(3)德国分裂是美苏“冷战”的产物。

德国成为两强冷战的前哨阵地,危机不断。

(4)“冷战”给德国和世界带来了重大影响:阻碍了东西方乃至世界的经济交流;加剧了不同意识形态和制度之间的对立;增加了东西方人民的隔阂;使国际局势动荡不安。

(2)朝鲜分裂:背景: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苏两国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南部和北部。

分裂:在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发展: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为了抗美授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美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

(3)侵越战争: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殖民者重返越南。

越南人民在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击,迫使法国殖民者撤出。

时间:1961年—1973年结果:在越南军民的英勇抗击下,美军被迫于1973年撤出越南。

(4)古巴导弹危机:原因:1962年,苏联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苏联准备在美国的南大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以改变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

结果:美国武装封锁古巴,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

【课堂延伸】古巴导弹危机说明,美苏的争夺由欧洲、亚洲扩展到美洲。

古巴导弹危机虽然使美苏几近核战争的边缘,但后来仍是通过和平的方式化解。

这说明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双方对待战争态度谨慎,谁也不敢轻易动武。

苏联最后从古巴运走导弹,说明当时战略优势仍在美国一方。

从以上四件事情的发生和解决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美苏“冷战”给世界和平带来巨大威胁;受到大国控制的世界局势瞬息万变;美苏“冷战”重点在欧洲,在亚洲主要是“热战”。

2.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3.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4.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合作探究】如何评价“冷战”(1)积极作用: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在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雅尔塔体系消除了德日两个法西斯战争策源地,有资格打世界大战的美苏两国又长期势均力敌,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

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虽然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但却使大国行事时有一定的约束。

②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多极化格局的出现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并进一步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消极作用:①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②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

③战后两大集团日益演变成美苏联各超级大国的工具,为谋求霸权,两强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

④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本课小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苏联之间逐渐从反法西斯的盟友变成了冷战中的对手。

60年代,两国又开始了争霸世界的斗争。

美苏争霸对人类安全与世界和平造成了巨大威胁。

美苏争霸是全球性的,双方的重点争夺地区在欧洲,在柏林多次酿成危机,美苏两国在欧洲都不敢轻举妄动,但都加紧对亚洲和非洲的争夺和控制,这就造成了这些地区局势的动荡与紧张在亚洲美国先后侵略朝鲜和越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