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试讲稿10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翁亭记试讲稿10分钟
醉翁亭记试讲稿10分钟教学目标
1.掌握壑、辄等文言字词的音形义。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2.把握作者的思路,理出文章线索。学习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体会作者的旷达胸襟,学会正确看待挫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把握作者的思路,理出文章线索。学习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难点:
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体会作者的旷达胸襟,学会正确看待挫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古往今来,多少人们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沉醉于其
中。那么人们为何而醉?本文有何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欣赏这篇《醉翁亭记》吧!
(二)初读课文
预习与交流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字音。
滁(chu)林壑(he)琅琊(langya)潺潺(chan)
僧(sēng)辄(zh)晦明(hui)霏(fēi)
瞑(ming)伛偻(yǔlǚ)携(_i)洌(lie)
肴(yao)蔌(su)觥筹(gōngchou)阴翳(yi)
弈(yi)酿泉(niang)翼然(yi)岩穴(_ue)
朝暮(zhāomu)酣(hān)颓然(tui)
2.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本文选自《欧阳文忠公集》。庆历5年(1045),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上疏为其辩解而被贬为滁州太守。被贬后,他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
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欧阳修写此文时不过39岁,文中所说年又最高苍颜白发,都是夸张的写法。
3.背景链接
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旁,名列四大名亭之首,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命名并撰《醉翁亭记》一文而闻名遐迩。
(三)精读
1.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交流点拨
全文四个自然段。
第1段,写醉翁亭的位置和形势,以及命名的经过,解释醉翁的含义,表现作者寄情山水寻找乐趣的心情。(总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
第2段,写亭外山间景物的美丽可爱,山中早晚以及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千变万化,美妙无比,使人感到乐趣无穷。(分别描写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
第3段,写滁州人的游乐和作者同宾客游宴的欢乐情景,表现作者寄情于山水之间与民同乐的欢快心情。(描写太守与滁人游山宴饮之乐。)
第4段,写作者游醉回归和愉快心情,进一步表现作者与民
同乐的思想感情,同时交代归来后写了这篇《醉翁亭记》。(写酒宴散,众人归的情景。)
2.精读第1段并回答:这段如何划分层次?写法是什么?
交流点拨
第一层写环境并点题:环滁皆山rarr;西南诸峰rarr;琅琊(鸟瞰)rarr;酿泉(由俯到仰)rarr;醉翁亭(自下而上,点题)。这一层的写景方式:自远而近,从大环境写起,层层烘染,步步推进,一步步把读者带入佳景,并交代了下文的游乐路线与环境。
第二层写亭的得名:建亭者rarr;名亭者rarr;乐(题眼,主线)。这段总写醉翁亭秀丽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并指出醉翁二字的深意。欧阳修在描写滁州四周的山时起初用了40个字,把东南西北四方都写了,但最后改成环滁皆山也5个字。这5个字高度凝练,高度简洁,是锤炼字句的典范,鸟瞰全景,概述了滁州的地理特征。
(二)整体感知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1.精读第2段,说说它的内容、层次和写法。
交流点拨
这段分别描写山间朝暮及四季的不同景色,是上段山水之乐的具体化。分三层。
作者在写朝暮图及四时景时抓住各自特点来写。写朝暮图就是一天时间的纵面展开,写四季景则是横向铺排。
写早晚景色变化,抓住明晦的特点,用日出云归写出林开岩暝的变化景象,成为对比鲜明的两画面。
写四时景抓住了山间独特的景物山、花、木、泉、石,写出了迥然有异的四幅图景。
2.第3段写什么?可分为哪几层?段首的至于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写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可分为四小层。分别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场面。其中太守醉是全段核心,其它俱是陪衬,写醉也是写乐。
用至于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跟前一层是平列。
(四)研读。
深层探究
1.精读最后一段,说说哪句话体现了全文主旨?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交流点拨主旨句:醉能同其乐。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
2.结合全文内容回答,太守是为什么而醉?
交流点拨
①为景而醉。第1段作者利用空间的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环绕图rarr;琅琊秀色图rarr;酿泉流水图rarr;溪亭展翅图。第2段写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都蕴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怀,因而作者感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句话把景与情直接联系了起来。
②为人而醉。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冽,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太守醉,作为太守,见此其乐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
③为情而醉。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一句中分析了不同层次的乐,鸟乐是本能享受山水之乐。宾客的乐是随从太守而乐,境界不高。只有乐其乐与民同乐才是最高层次的乐。进而点明太守不仅乐于山水。更重要的是在于与民同乐这一文章主旨。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卒章显志这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
3.作者自号醉翁,以醉翁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如何看待他的醉?他的醉与乐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交流点拨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纵情林木,醉意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