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一江山登陆战即景
沁园春·长沙原文、翻译及赏析
沁园春·长沙原文、翻译及赏析沁园春·长沙近现代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长沙》译文深秋季节,我独自站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滔滔的湘水向北奔流。
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这旷远苍茫大地的盛衰沉浮,该由谁来主宰呢?曾经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漫游。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意气奔放,劲头正足。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还记得,那时的我们横渡大江,到江中间水深流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行船?《沁园春·长沙》注释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
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南的海洋山,长1752里,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所以说是湘江北去。
寒秋:就是深秋、晚秋。
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近岳麓山。
南北长约11里,东西最宽处约一里。
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指此。
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
1。沁园春雪1
惟余莽莽
顿失滔滔
稍逊风骚
zhāo fèn
hán shǔ
成吉思汗 数风流人物 今朝 分外
四、讨论答疑
• • • • • • • 1、提问: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 明确:词的上阕。“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 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2、讨论:词的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方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 意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前三句总写雪景,把读者带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 界里。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体现了诗人雪中赏雪的豪迈情怀。 4、讨论: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它统领了哪些句子? 明确:“望”字。它统领了以下句子“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5、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作者为何选取这些景观?) 明确:“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等景观,尤其是“长城”、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 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
• 4、提问:对于这样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 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 • 明确:“惜”(品味“惜”字的丰富含义。第一,惜中含褒。肯 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 伟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 第三,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第四,表现了后 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 5、讨论:谁是真正的英雄? • 明确: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 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 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这是诗 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 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 6、提问: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 明确: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 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 7、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 • 明确:“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 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 峰,点明了主题。
沁园春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3篇)
沁园春原文翻译及赏析沁园春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3篇)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沁园春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沁园春·试望阴山试望阴山,黯然销魂,无言徘徊。
见青峰几簇,去天才尺;黄沙一片,匝地无埃。
碎叶城荒,拂云堆远,雕外寒烟惨不开。
踟蹰久,忽砯崖转石,万壑惊雷。
穷边自足秋怀。
又何必、平生多恨哉。
只凄凉绝塞,峨眉遗冢;梢沉腐草,骏骨空台。
北转河流,南横斗柄,略点微霜鬓早衰。
君不信,向西风回首,百事堪哀。
翻译遥望塞外的阴山,不禁让人无限伤怀,徘徊不语。
只见几座青峰高耸入云,仿佛离天只有几尺的距离,眼前黄沙遍地,不见一丝尘埃。
碎叶城早已荒芜,拂云堆也遥远得看不见,只看见飞翔云外的雕鹰和凝聚着寒冷的雾气。
我正在这里徘徊不前,忽然听到山崖上巨石撞击的声音,就像是万丈深壑里发出的隆隆雷声。
边塞的荒凉叫人看了愁苦满怀,更何况我平生的惆怅已经很多了。
想到王昭君凄凉出塞,美人已去,但青冢犹存,而那掩埋在荒漠野草中的,是燕昭王为迎接天下贤达而筑的黄金台的遗迹、河流依然向北流去,北斗斗柄仍是横斜向南,愁苦的人已经未老先衰,两鬓已生出星星白发在秋风中回首往事,愁苦满怀。
注释阴山:今河套以北、大漠以南诸山的统称。
簇:簇拥,聚集。
几簇:丛集的样子。
匝地:满地,遍地。
碎叶城:唐代古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的托克马克市附近。
拂云堆:古地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堆上有中受降城,并建有拂云祠。
雕:雕鹰。
惨不开:聚成一片愁惨、凄凉的景象。
踟蹰:徘徊不前。
绝塞:极远的边塞。
蛾眉遗冢:谓古代和亲女子之墓。
骏骨:骏马之骨。
斗柄:即构成北斗星斗柄的三颗星。
创作背景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纳兰容若随副都统郎坦、公彭春等人“觇梭龙”,即侦察东北雅克萨一代罗刹势力的入侵情况,途中思家心切,写下这首《沁园春》。
赏析上片描绘塞外风光惊心动魄的场面。
起句“试望阴山”,先廓定视野,继后写“试望”的心境和感受:“黯然销魂,无言徘徊。
沁园春最佳十首
沁园春最佳十首1、《沁园春·雪》【近代】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沁园春·长沙》【现代】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3、《沁园春·孤馆灯青》【宋】苏轼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
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4、《沁园春·灵山斋庵赋时筑偃湖未成》宋·辛弃疾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
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
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
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
看爽气朝来三数峰。
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
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
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雨蒙蒙。
5、《沁园春·有感》[南宋]陆游孤鹤归飞,再过辽天,换尽旧人。
念累累枯冢,茫茫梦境,王侯蝼蚁,毕竟成尘。
载酒园林,寻花巷陌,当日何曾轻负春。
流年改,叹围腰带剩,点鬓霜新。
交亲零落如云。
又岂料、如今馀此身。
幸眼明身健,茶甘饭软,非惟我老,更有人贫。
躲尽危机,消残壮志,短艇湖中闲采莼。
吾何恨,有渔翁共醉,溪友为邻。
沁园春雪原文
沁园春雪原文《沁园春·雪》原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词是毛泽东于 1936 年 2 月创作的。
当时,毛泽东率领红军东征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突破阎军防线后,踏雪沿官道山行进,顺利到达山西省石楼县留村,并在此写下了《沁园春·雪》。
词的上阕主要描绘了北国壮丽的雪景。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开篇就展现出了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几句进一步细化了雪景,长城内外只剩下一片白茫茫,黄河也因为冰封而失去了往日波涛汹涌的气势。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作者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山脉比作银蛇在舞动,高原比作白象在奔跑,它们似乎在与天公一较高下,展现出了大自然的雄伟和生机勃勃。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是作者对雪后晴天美景的想象,在阳光的照耀下,大地被雪覆盖,就像一位穿着红装的女子,显得格外娇艳动人。
词的下阕由对雪景的描绘转向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对当今时代的展望。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承接上阕的写景,过渡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作者列举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成吉思汗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帝王,指出他们虽然在武功方面有所建树,但在文治方面却有所欠缺。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最后这几句是整首词的主旨所在,作者认为过去的英雄人物都已成为历史,真正能够主宰江山、创造历史的风流人物,还得看当今的无产阶级革命者。
这首词意境开阔,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高一语文课文沁园春长沙赏析
高一语文课文沁园春长沙赏析《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秋末所作,选自《毛泽东诗词集》,编入高一语文必修课程,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课文沁园春长沙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原文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赏析《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作于1925年12月。
当时的毛泽东时年33岁。
一月党的“四大”在上海召开,八月从韶山到长沙,九月毛泽东在广州参与国民党“二大”的筹备工作,十月被推选为国民党代理宣传部长。
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毛泽东在1925年秋写的《沁园春长沙》,意思是正值青年朋友意气风发。
当时在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所写的,毛泽东同志从1911年到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
在这峥嵘岁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学蔡和森、何叔衡等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面对万山红遍的美景,他们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
于是,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鄙视当时的“万户侯”——军阀如粪土,这一段描写形象地概括了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和其战友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大意是:在深秋的季节,我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原文翻译及注释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原文翻译及注释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原文翻译及解释沁园春·长沙是近代诗人毛泽东所写的一首词,该词是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有关回忆。
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沁园春·长沙原文翻译及解释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沁园春·长沙原文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教导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长沙翻译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远眺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亮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鹰在宽敞的天空飞,鱼在清亮的水里游,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拘束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来打算主宰呢?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很多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犹如粪土。
还记得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拦住了奔驰而来的船?沁园春·长沙解释沁园春:词牌名,由东汉的沁水公主园得名。
橘子洲:在长沙四周的湘江中。
舸(gě):泛指船:此指大船。
同学少年:毛泽东于1913年至1918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
1918年毛泽东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头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
主:主宰。
沉浮:比方事物盛衰、消长。
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
沁园春原文及赏析
沁园春原文及赏析《沁园春·原文及赏析》沁园春,雪消岩远的立春之后,春天的气息渐渐涌现。
这个时刻,是万物苏醒、草木萌动之际,诗人对这美好的季节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感慨。
本文将为您带来《沁园春》的原文及赏析,一同领略这首诗的美妙。
沁园春的原文: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骏马是飞腾,从海角到天涯。
赶尽杀绝,纵使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沁园春的赏析:《沁园春》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振奋人心的诗歌。
诗人以湘江沁园春景色的描绘为背景,表达了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思考和对青春的豪情。
通过对大自然景色的描绘、对过去青春岁月的回忆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首节诗描述了湘江的美景,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宁静。
山红林染,江水澄碧,透露出温暖和希望。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想到了英雄的壮丽景象,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这一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也抒发了诗人对英雄气概和自由的向往。
中节诗中,诗人回忆起自己的青春岁月和曾经的伙伴。
诗人本身就是一位进步青年,他以年少的心态和豪情直指江山,才华横溢,意气风发。
描写了自己曾经的辉煌岁月,也展现了青年一代的朝气蓬勃和志向远大。
下节诗中,诗人深情地反思人生和命运。
马踏飞翼,东西南北风,表达了对全世界的渴望和对人生奋斗的豪情。
沁园春古诗全文
沁园春古诗全文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少年时,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 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当时,毛泽东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
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2. 词的上阕描绘北国雪景开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总写北国雪景,意境开阔,气魄宏大。
“千里”“万里”互文见义,极言范围之广。
接着“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通过描写长城、黄河这些代表性的景物,进一步展现了雪景的壮观。
“望”字统领下文,“惟余莽莽”写出了长城内外一片白茫茫的景象,“顿失滔滔”则描绘出黄河结冰、水流静止的状态。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将群山比作银蛇舞动,高原比作白象奔驰,赋予山和原以生命和活力,表现出一种奋发的态势。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想象雪后初晴,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美丽景色,“红装素裹”把江山比作美丽的女子,形象地写出了雪后景色的艳丽多姿。
3. 词的下阕议论抒情,评点历史人物“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承上启下,由写景过渡到议论抒情。
“江山多娇”总结上阕的雪景描写,“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引出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评价。
《沁园春长沙》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把握情感脉络,品味诗歌的画面美; 2、理解诗歌主题,品味关键词的意义和作用,感受青年人积极 向上的精神品质; 3、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激发奋发向上的情感, 树立远大理想。了解领导人,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走近作者: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 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 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 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诗人,书法家。
毛泽东名言填空:
1、一万年太久, 只争朝夕 。 2、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 3、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4、天若有情天亦老, 无限风光在险峰 5、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6、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 7、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
读了以上诗句,你感觉毛泽东诗词有什么样的风格?
明确:境界壮阔,气魄宏大,乐观豪迈。
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 大的篇章”。
美国作家罗斯•特里尔评价毛 泽东是“狂放的浪漫主义诗 人”。
关于“词”:
(1)词,又称长短句,产生于唐代,流行于宋代。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 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又称为“诗余”
(2)词牌:又称词调。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成为特定词体格式的标 题。词牌决定词的格式,与词的内容无关。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 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 “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上片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用原句回答
总起 独立 人物
高中语文沁园春
关于作者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 字润之〔原作咏 芝, 后改润芝〕, 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 马克思 主义者,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中国共产党、中 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诗人, 书法 家。1949至1976年, 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开展、军事理论的奉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奉献 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 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2.在这首写秋景的词中,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怀?
探究: 在多数古典诗词中,“秋〞总是与“悲〞“愁〞等情感 联系在一起。如“悲哉秋之为气也〞“秋风萧瑟天气凉〞 “万里悲秋常作客〞“秋风秋雨愁煞人〞等,而这首词写的 虽是寒秋景物,诗人的情感却是豪迈昂扬的。在诗人笔下, 秋虽然给人“寒〞的感觉,但却是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 的欣欣向荣的景象。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青年毛泽东抒发 了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的浩叹,为“寒秋〞景象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情感。这值得我 们在写作时借鉴、学习。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时代》杂志 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沁园春·雪》赏析
《沁园春·雪》赏析一、《沁园春·雪》原作沁园春·雪毛泽东一九三六年二月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二、题解及背景(一)题解《沁园春》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词牌名,这自然要归功于毛主席这首大名鼎鼎的《沁园春·雪》,但是《沁园春》这一词牌却是历史悠久。
相传东汉永平年间,汉明帝刘庄格外宠爱其第五女沁水公主刘致而赐建的陪嫁园田,故名沁水园田,又称沁园,外戚窦宪倚仗权势、巧取豪夺沁水公主田园。
后来的文人墨客感叹其事,多咏叹之。
到唐代后,“沁园”已成为典故见诸于文人墨客笔下,并且被引作曲调名,成为诗词用韵题材。
2现在传世最早的《沁园春》词据考证当是宋代词人张先的《沁园春·寄都城赵阅道》。
但是这一首词与苏轼《沁园春·孤馆灯青》词相比之下无论艺术水平还是影响力均尚显薄弱。
所以后人再以《沁园春》词牌填词之时,多以苏词为参照。
(二)写作背景1935年,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日渐彰显,占领华北的图谋已经昭然若揭,使中华民族同日本侵略者之间的民族矛盾急遽上升了。
12月9日,北平爆发了“一二九”学生爱国反日运动。
12月17日到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制订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史称“瓦窑堡会议”。
3瓦窑堡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同志一方面继续对东北军的上层人士开展统战工作,另一方面着手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东征山西抗击日军。
1936年2月5日清晨,毛泽东率中央红军主力抵达陕西清涧河口东渡黄河,在号称“黄河第一湾”的石楼县辛关镇登岸。
暮冬还寒,大雪纷飞,兼之毛泽东正率军从陕北跨过山西,漫天雪景更激发了诗人的英雄主义浪漫情怀,7日红军宿营于义牒镇,毛泽东怀着对革命的必胜信念,挥毫提笔写下了这首至今读来都令人酣畅淋漓的快意之作——《沁园春·雪》。
沁园春长沙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
沁园春长沙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沁园春长沙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沁园春长沙》中,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沁园春长沙》中,点明时间地点环境的句子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沁园春长沙》中,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描绘了一幅立体辽阔的江南秋景图。
观“万山层林”之远景,看湘江“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之近景,不仅远近结合,而且色彩鲜明。
《沁园春长沙》中,上片描写湘江江水澄碧、舟船往来场景的句子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沁园春长沙》中,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是:“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沁园春长沙》中,运用对偶的手法描写动态景物的两句诗是:“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沁园春长沙》中,用动物来表现生机勃勃的秋景的两句是:“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沁园春长沙》中,中景物描写富有层次,其中最具动态美的两句是:“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沁园春.长沙》中“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二句选取两种典型的动物意象,写出了万物都在深秋竞相自由地活动的场景。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两句,绘就空中之鹰与水中之鱼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着的情景。
《沁园春长沙》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正是毛泽东“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仰视“鹰击长空”;俯瞰“鱼翔浅底”。
总结“万类霜天竞自由”。
寒秋中独立湘江边的毛泽东,面对宇宙的广阔,发出慷慨激昂的心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上片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
毛泽东同志为他的同学写了一副春联,上联是“过乱世新年,何分贵贱”,请你从《沁园春长沙》中写出下联:“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沁园春·雪原文和翻译
沁园春·雪原文和翻译《沁园春·雪》是在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
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命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学习啦小编这里整理了这首作品的原文和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原文:《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现代】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沁园春·雪》注释:1.北国:指我国北方。
2.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惟余,只剩。
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3.大河上下:指黄河的上游和下游,犹言整条黄河。
4.顿失滔滔:(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意思是黄河水结冰了。
5.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
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蜡象,白色的象。
6.须:等到7.天公:指天。
8.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诗词鉴赏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诗词鉴赏这首词画面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诗词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原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注释⑴北国:该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分裂时期,如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
毛泽东诗中的"北国"使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中国疆土广大的民族自豪感。
⑵雪:此词作于红一方面军1936年2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
作者在1945年10月7日给柳亚子信中说,此词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
[4]⑶馀:剩下。
此字一作"余",但刊出的书法作品中写作"馀",以此为准。
莽莽:无边无际。
⑷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
大河上下,犹言整条黄河。
⑸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
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蜡象,白色的象。
⑹天公:指天,即命运。
⑺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为大地披上了红装。
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皑皑白雪覆盖着大地。
⑻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
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⑼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辞藻。
[4]⑽一代天骄:指可以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泛指非常著名,有才能的人物。
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
意思是上天所骄纵宠爱的人,成吉思汗即是。
事关台海形势的这一仗,毛泽东说“打得很好”
事关台海形势的这一仗,毛泽东说“打得很好”作者:来源:《新传奇》2022年第33期一江山岛,总面积不足2平方公里,易守难攻。
美军顾问甚至扬言,它是“攻不破的堡垒”。
解放一江山岛,改变了台湾海峡的斗争形势。
此次战役,历时10个小时,是我军首次陆、海、空三军联合渡海登陆作战。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这次战役:“一江山登陆作战,打得很好!”1950年,海南岛、舟山群岛相继解放,退守台湾的国民党军在中国大陆沿海占据的岛屿仅剩下浙东的大陈列岛和福建的金门、马祖等。
在1950年6月的中共中央七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甚至已经宣布“解放台灣之战仍由粟裕指挥”。
不料,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两天后,美国海军第七舰队悍然开入台湾海峡,公然干涉中国内政。
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解放军原拟用于攻台的50万主力全都入朝作战,解放台湾的计划就此搁置。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署。
这年年底,从朝鲜战场归来的军委作战部(后改为总参作战部)部长张震再次提出了先攻大陈岛的计划。
这一次,毛泽东的态度很明确:“此意见可注意。
”首先解放浙东沿海岛屿的决心,至此基本定了下来。
先打一江山,敲山震虎大陈列岛包括上下大陈、南北一江山、南北麂山、披山以及渔山列岛等,哪里才是突破口?当年的作战会议上,意见并不统一。
时任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后来回忆:“当年军区在开作战会议的时候曾经提出过三个方案。
第一个方案,多数人主张直取敌浙东沿海诸岛的指挥和防御中心大陈岛。
但是大陈的敌人兵力比较多,而且打大陈还要绕过一江山,我有后顾之忧啊。
第二个方案,部分人建议先夺占守敌较弱的披山岛,这样可确保首战成功,但是对浙东沿海敌人的整个防御体系震撼不是很大。
第三个方案,少数人主张先打一江山。
”张爱萍就是少数人之一,他思虑得很周全。
首先,一江山岛距离已解放的头门岛仅9公里,完全在我军的火力控制之下,组织航渡、各种作战保障及三军协同都比较容易。
其次,美蒋当局视一江山岛为大陈岛的“门户”,并作为“反攻大陆的大门”。
沁园春雪全诗
沁园春雪全诗《沁园春·雪》全诗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 1936 年 2 月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意境恢宏,气势磅礴,展现了作者伟大的胸怀和抱负。
词的上阕主要描绘了北国壮丽的雪景。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开篇就给人一种视野极为开阔的感觉,仿佛整个北国的冰天雪地一下子展现在眼前。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作者的目光从长城延伸到黄河,展现出了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原本奔腾不息的黄河此刻也失去了它的汹涌澎湃。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几句更是将静态的山脉和高原写活了,群山好像银蛇在舞动,高原仿佛白象在奔跑,它们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似乎要和天公一较高下。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作者想象着天晴之后,红日和白雪相互映衬,那将是一幅更加美丽迷人的景象。
下阕则由写景转为抒情议论。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作者感慨祖国的山河如此壮美,引得无数英雄豪杰为之倾倒和奋斗。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作者对历史上的几位著名帝王进行了评价,指出他们在文治方面有所欠缺。
然而,这并不是在贬低他们的功绩,而是通过这种对比,引出最后的观点:“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坚定的信念和对新时代英雄的期待,暗示着无产阶级革命者将创造出更加伟大的业绩。
这首词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而作者以豪迈的笔触和坚定的信心,展现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必胜信念。
它鼓舞着无数革命者勇往直前,为实现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而不懈努力。
《沁园春长征颂》及其赏析
《沁园春长征颂》及其赏析《沁园春》又名《东仙》。
全诗赞颂了长征精神。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沁园春长征颂》及其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沁园春长征颂》昔日风云,万里征尘,星火燎原。
感轻腾五岭,智袭遵义;飞夺泸定,喜越岷山。
一路周旋,三军奋勇,弹雨枪林闯过关。
英雄汉,擎红旗北上,动地惊天。
长征赖有罗盘,创以弱胜强卓著篇。
要追寻过往,弘扬大义;奋发今朝,开拓明天。
凝聚国魂,升华党性,实践八荣八耻观*。
乘风进,建和谐社会,一统江山。
(一)我们先来学习山东《老干部之家》2006年12期,关于周庆金先生获优秀奖的《沁园春。
长征颂》的评介文章:“这首词也是一首力作。
其特点是亲和力强,词美意新,以一条红线贯穿始终,把写长征与歌颂党溶于一体,颇具怀古吟今,与时俱进的意味。
词的上阙以几次重大战斗事件为链,勾勒出长征程中“轻腾、智袭、飞夺、喜悦”,一路周旋北上,抒发了历尽艰难万险的行程,使读者从中领略到这一段凝重的历史;下阙以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心,把握今天,介导八荣八耻*与构建和谐社会相得益彰。
“罗盘”为点睛之笔,与党性遥相呼应,使作品内容升沸,主题鲜明。
(二)周庆金获奖词《沁园春。
长征颂》的艺术特色:首先明确,这首词是‘政治性很强’的诗词,这类诗词最忌概念化的政治术语入诗,这就人为的设置了难题。
应该说庆金是诗社中少有的熟练掌握古典诗词的诗友之一。
诗风严谨、庄重、凝练、隽永。
这首词用词准确流畅,首尾相连一气呵成,起、承、转、合界限分明,四步安于两阙;上片‘昔日风云,万里征尘,星火燎原’,是起。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这就是‘昔日风云’。
紧接着来个华丽转身‘感轻腾五岭,智袭遵义;飞夺泸定,喜越岷山。
一路周旋,三军奋勇,弹雨枪林闯过关。
英雄汉,擎红旗北上,动地惊天。
十句话来概括两万五千里的艰辛,读者的心情被调动的四海翻腾、一浪接一浪,心情逐浪高。
沁园春
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在深秋一个天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看万座山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象染过颜色一样;满江秋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雄鹰敏捷矫健,在辽阔的蓝天里飞翔,鱼儿轻快自如,在明净的水底里时沉时浮,一切生物都在秋天里争求自由.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回到过去,我和我的朋友,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漫游.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达官贵人,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大家是否记得,当年我们在江水中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驶而来的船?注释二:(1)寒秋:深秋,晚秋。
(2)橘子洲:长沙城西湘江中一沙洲。
(3)舸:船。
(4)万类:指一切生物。
(5)霜天:秋天。
(6)百侣:形容伴侣之多。
(7)恰:正当,刚好。
(8)挥斥:奔放。
(9)遒:尽头。
(10)激扬:激浊扬清。
(11)万户侯:个人的功名富贵。
(12)中流:水流之中。
一、诗歌主旨上片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下片回忆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二、诗歌结构提出回答写景———————→谁主沉浮←———————抒情绚丽多彩(诗眼)慷慨激昂充满生机三、诗歌诵读思路《沁园春·长沙》中的“立、看、怅、问、忆、记”这些动词具有贯穿全词线索的作用:通过“立”“看”等词写出江山的壮丽和万物的自由自在,这些是明写;通过“怅”“问”等词暗写出国内外反动派的飞扬跋扈,广大人民的灾难深重。
沁园春雪全诗
沁园春雪全诗沁园春·雪〈“沁园春”,词牌名。
“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调名由此而得。
“雪”是这首词的题目,揭示了所写内容。
〉作者: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
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诗词。
作品收入《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集》〉背景资料:本词选自《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本词作于1936年2月初,当时毛泽东同志在陕西清涧袁家沟,正准备亲率红一方面军渡黄河东征,开赴河北抗日前线。
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后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随后写了这首词。
原文:北国风光,〈上片总领句。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千里”“万里”是互文,意思是千万里范围之内到处是“冰封”“雪飘”,突出开阔的意境、宏大的气魄。
“冰封”“雪飘”,一静一动,动静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望长城内外,〈“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
“望”,有登高远眺之意,显示了诗人顶天立地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
〉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顿失”二字,既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照应“千里冰封”一句,又让人想到未冰封时这条母亲河波涛滚滚的雄壮气势。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舞”字形容群山披雪似银蛇盘旋曲折,“驰”字形容白雪覆盖的高原如蜡象般奔腾耸动,极为传神地将冰雪覆盖的群山写活了。
〉欲与天公试比高。
〈一个“欲”字把“山”“原”人格化,表现出它们好像要和老天比一比高低,彰显出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须晴日,〈等到了晴天。
从这句起转入想象,想象雪后晴天的景象。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写雪后天晴的壮丽景色。
这是想象,是虚写,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上片:描写北方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河山的壮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一江山岛登陆战即景》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组杨兴林
教学设想:
这首词是选在我校校本教材《戛云流韵》P78上的一篇选读课文,堪称张爱萍将军的代表作。
第一次尝试实施校本教材课文教学,我首先想到了此文和高一必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的共性和区别,于是借鉴《沁园春·长沙》的教学设计,同时根据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特设置本教案。
本教案分三个部分:预习案、课堂案和巩固案。
课堂案中我首先检查学生的预习,然后引导学生感知文本、品情悟境,再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最后联系现实,进行拓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朗读感受词的慷慨激昂的情感,能够背诵本词。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景、情的崇高美。
2.过程与方法:
(1)感知作品内容、感情,建立整体认知,通过品悟、探究、拓展等活动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对景物和战争的描写,感受词的崇高美。
(3)学习本词中情景交融、衬托多种艺术手法,巩固以词的意象为切入点来鉴赏词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落实乡土文化教育的爱国爱家目标,感受张爱萍将军的博大情怀和豪迈气概,培养家乡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本词所牵涉的历史知识较多,必须处理好历史和文学的关系,重在引导学生感悟词的语言和艺术魅力。
2.品味大战之前环境描写中的意象和意境,理解词中情景交融的表现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案
(一)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梳理大意,初步感知本词。
(二)利用校本教材和网络等资源搜集本词的写作背景和下片“诺曼底”“西西里”“冲绳岛”大战的相关故事,了解张爱萍将军的生平事迹。
二、课堂案
(一)激趣导入
播放一江山岛登陆战的相关视频资料,直观感知此次被军史上评论为“有限战争的典型战例”的著名战役。
一江山激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解放军陆、海、空三军首次联合作战,是一次初具现代化战争雏形的战役。
这场陆海空三军联合渡海大战的总指挥张爱萍将军——时任华东军区参谋长,诗情奔涌,一首沁园春挥毫而就。
(板书标题)
(二)明确目标
(多媒体课件展示)
(三)检查预习
1.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点评,教师做诵读指导。
明确:理解词义——寥廓、戎机,鼓簧(称颂),八荒。
把握韵脚(光,浪,翔,汤,当,慌,防,簧,荒,芒),读出韵味。
2.学生展示搜集的相关背景资料,教师补充。
明确:1954年12月2日,美、蒋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
在美国的支持下,蒋介石反动派准备“反攻大陆”,不断派飞机、军舰对我沿海地区进行袭扰,严重危及我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央军委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决定实施陆海空三军登陆作战,首先解放大陈列岛。
经过前线指挥员的反复论证,并经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国防部长彭德怀批准,把战役的突破口选在距我5海里,被美、蒋视为“固若金汤”和“反攻大陆跳板”的一江山岛。
1955年1月18日晨,我陆海空三军在时任华东军区参谋长、浙东前线联合指挥部总指挥张爱萍的直接指挥下,以“牛刀杀鸡”的绝对优势,一改世界史上夜间渡海作战的常规,在白天向一江山岛发起突然、猛烈的攻击。
仅用3个小时就基本结束战斗,把守岛敌军全部歼灭。
解放一江山岛是我军第一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次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
它沉重地打击了美、蒋《共同防御条约》和“反攻大陆”的阴谋,迫使近两万名蒋军从大陈诸岛仓皇撤逃,大陈列岛战役随之胜利结束,浙、闽沿海岛屿也随之解放,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它也标志着我军现代化作战样式的发展和战斗力的提升,是我军战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
毛泽东同志称赞:“一江山岛登陆作战打得很好!我军首次联合作战是成功的。
”(幻灯片展示图片)
诺曼底、西西里岛、冲绳大战的故事也可找班上对历史比较感兴趣的同学谈谈,教师补充。
(幻灯片展示:①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战役发生在1944年6月6日早6时30分。
这次作战行动的代号“霸王行动”<英语:Operation Overlord>。
这场战役在8月19日渡过塞纳-马恩省河后结束。
诺曼底战役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牵涉接近三百万士兵渡过英吉利海峡前往法国诺曼底。
②西西里岛登陆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盟军于1943年7~8月在意大利西西里岛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登陆作战。
此役,历时38天,歼灭德意军16.5万人,达成了攻占西西里岛,保证同盟国地中海航线畅通,并迫使墨索里尼下台、意大利投降的战役目的。
③冲绳岛登陆战,太平洋战争末期,美军在冲绳岛对日军进行的登陆战役。
冲绳岛因其在日本本土防御中的重要的战略位置,为誉为日本的“国门”,因此冲绳岛登陆战就被称作“破门之战”。
)
(上述内容仅供教师上课参考,可从略)
(四)整体感知
听教师范读,学生再齐读,归纳概括本词的主要内容,同时体会诗人的思路,探究词中景与情的关系。
分小组讨论、交流。
用设疑的方式让学生思考:词的上下片主要写什么?
明确:这首词上片描绘了一幅雄浑壮阔的战前海天图景和解放军陆海空三军直捣金汤的激烈战斗场面。
下片即景议论抒情,表达了战争胜利后的喜悦心情和对人民解放军的高度赞扬,表现了诗人和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和无往而不胜的壮志豪情。
(五)品情悟境
1.学生读上片,找出描绘意象的语句,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口述这些意象的内容并体会本词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明确:上片写蓝天、碧浪、巨鲸、雄鹰,描绘出一幅雄浑壮阔的战前海天图景,泼墨淋漓,气韵酬畅。
“看骑鲸蹈海,风驰虎跃;雄鹰猎猎,雷击龙翔”“望大陈列岛,火海汪洋”,分别由一“看”一“望”两字领起,形象的将海陆空军的军舰、战斗飞机珍惜战机,在大海上飞速前进,在天空中自由穿梭,在战场上纵横捭阖的场面描写了出来。
空间远近相间、画面动静结合、对我对照鲜明,渲染了激烈的战场氛围和一片“火海汪洋”的壮烈场面,极具气势,为下面的议论抒情奠定基础。
2.学生读下片,口述内容,试着谈谈自己的感受并体会语言的表现力。
学生讨论,明确:
“料得帅骇军慌,凭一纸空文岂能防”中的“骇”“慌”二字传神,将敌军将帅的虚弱无能和敌人士兵的不堪一击表现得淋漓尽致,用反问句和“一纸空文”“固若磐石”更将蒋美同盟的实质揭示了出来。
“忆昔诺曼底,西西里岛,冲绳大战,何须鼓簧。
”“忆”字领起世界三大著名登陆战,正面衬托一江山岛登陆战的非凡影响和意义。
语言极为精炼简洁。
末尾三句“英雄赞,似西湖竞渡,初试锋芒”,将在东海作战比作“西湖竞渡”,运用夸张(缩小)的手法形象地概括了诗人对敌人的蔑视和对战场的无畏,突出地表现了解放军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无往而不胜的豪迈气概。
(六)拓展延伸
补充张爱萍将军青年时期的一首诗《上征途》(此诗写于在家乡中学读书期间,学生易感兴趣和接受):(多媒体课件展示)
上征途(一九二五年六月达中)
南京路上大屠杀,五卅工人热血洒。
学生激情涌街头,传单雪片人如麻。
唤起民众齐奋斗,打倒列强除军阀。
州河从此狂怒吼,踏着血迹救中华。
联系当代中学生的学习生活,请同学们思考:我们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组织学生课堂讨论。
明确:努力学习,将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
(七)课堂小结
(学生反思学习本课的收获,教师对本课的学习内容加以总结)
这首词通过对战争的描绘,抒发了革命军人对国家命运的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我们感受了张爱萍将军的壮志豪情、文韬武略,我们为自己的家乡能有这样一位文采斐然、战功卓著的神剑将军而骄傲自豪,同时我们也应该努力学习善于把握机遇,攻坚克难和对未来充满坚定信念。
(八)板书设计(略)
三、巩固案
1.背诵本词。
2.将本词与《沁园春•长沙》相比较,任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赏析。
3.课外欣赏张爱萍的诗词与书法作品,并与同学交流心得。
附词全文:张爱萍《沁园春·一江山登陆战即景(一九五五年一月十八日)》东海风光,寥廓蓝天,滔滔碧浪。
看骑鲸蹈海,风驰虎跃;雄鹰猎猎,雷击龙翔。
雄师易统,戎机难觅;陆海空直捣金汤,锐难当。
望大陈列岛,火海汪洋。
料得帅骇军慌,凭一纸空文岂能防。
忆昔诺曼底,西西里岛,冲绳大战,何须鼓簧。
“固若磐石”,陡崖峭壁,首战奏凯震八荒。
英雄赞,似西湖竞渡,初试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