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
中医妇科学课件
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枳壳、延胡索、五 灵脂、丹皮、乌药、香附、甘草
(2)加味乌药汤 乌药、香附、木香、延胡索、砂仁、甘草 加减:疼痛剧烈可加镇静之品,勾藤、合欢皮、琥珀
2024/2/26
13
3、湿热蕴结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灼痛拒按,痛连腰骶,或平时 小腹痛,至经前疼痛加剧,经量多或经期长,经色紫红,质 稠或有血块,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治则: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清热调血汤
牡丹皮、黄连、生地、当归、川芎、白芍、红花、桃 仁、莪术、香附、延胡索。 加减:疼痛剧烈,白芍改赤芍,加川楝子等理气药。
主要证候:带下量多,色黄,粘稠,有臭气,或伴阴部瘙痒, 或灼热感;胸闷心烦,口苦咽干,小便短赤;舌红,苔黄 腻,脉濡数。
治则:清热利湿止带 方药:止带方
黄柏 茵陈 栀子 猪苓 茯苓 泽泻 车前子 丹皮 赤芍 牛膝
2024/2/26
33
5、湿毒蕴结型
主要证候:带下量多,黄绿如脓,或赤白相兼,或五色杂下, 状如米泔,臭秽难闻;口苦咽干,小便短赤;舌红,苔黄 腻,脉滑数。
2024/2/26
28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量:多—虚证 时多时少—实证
色:白—虚证、寒证
黄—湿证居多
淡黄—虚证
黄绿如脓—湿热重证
赤—湿热伤络
黑—虚损不足
质:稀薄—虚证
粘稠—实证
气味:无臭味—虚证
气味腥臭—寒湿
奇臭—热(湿热重证、湿毒内盛)
治疗:
健脾、升阳、除湿
2024/2/26
29
中医妇科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妇科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理论?a. 阴阳学说b. 巫术学说c. 原子学说d. 同质学说答案:a. 阴阳学说2. 中医妇科学中,以下哪种方法常用于调理女性的月经?a. 针灸疗法b. 拔罐疗法c. 按摩疗法d. 饮食疗法答案:d. 饮食疗法3. 中医妇科学认为,以下哪个因素最容易导致妇科疾病?a. 饮食不当b. 运动过量c. 过度劳累d. 环境污染答案:a. 饮食不当4. 中医妇科学中,下列哪个病症被称为“白带三多”?a. 带下异常发白b. 带下量多c. 带下色黄d. 带下带有异味答案:b. 带下量多5. 中医妇科学中,下列哪种食物被认为对女性的子宫有益?a. 冰淇淋b. 辣椒c. 黑豆d. 红酒答案:c. 黑豆二、判断题判断以下各句是正确还是错误。
1. 中医妇科学的基本原理是以女性为中心,从整体角度考虑问题。
答案:正确2. 中医妇科学在治疗妇科疾病时,仅仅依靠药物治疗,不注重调理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答案:错误3. 中医妇科学中,对月经不调的治疗一般只采用中药疗法,不使用针灸和按摩等方法。
答案:错误4. 中医妇科学认为,体寒的女性容易患上妇科疾病。
答案:正确5. 中医妇科学中,产后康复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特别注意调理。
答案:正确三、问答题请简要回答以下问题。
1. 中医妇科学中,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方法有哪些?答案:中医妇科学中,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方法包括中药疗法、针灸疗法和中医按摩疗法。
中药可以通过调理女性体内的阴阳平衡,缓解症状和减轻病情。
针灸可以刺激特定的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和能量平衡。
按摩可以通过按摩子宫区域,促进血液和气的流动,缓解症状和舒缓病情。
2. 中医妇科学中,如何预防妇科疾病?答案:中医妇科学中,预防妇科疾病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首先,要注意饮食均衡,摄入适量的营养,避免过度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其次,要保持适当的运动量,避免长时间久坐不动。
中医妇科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妇科理论试题及答案中医妇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以及妇女特有疾病的防治。
中医妇科理论试题及答案的编写旨在帮助学生和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医妇科的基本知识。
以下是一份中医妇科理论试题及答案的示例:一、单项选择题1. 中医妇科学中的“四期”指的是以下哪四期?A. 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更年期B. 排卵期、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C. 妊娠期、哺乳期、更年期、绝经期D. 排卵期、月经期、绝经期、更年期答案:A2. 中医认为,妇女的生理特点与哪项因素关系最为密切?A. 气血B. 阴阳C. 脏腑D. 经络答案:A3.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妇科学中常见的病因?A. 外感六淫B. 内伤七情C. 饮食不节D. 遗传因素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属于中医妇科学中的“带下病”?A. 白带过多B. 月经不规律C. 黄带过多D. 赤带过多答案:A、C、D2. 中医妇科学中,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包括:A. 调理气血B. 温经散寒C. 清热解毒D. 活血化瘀答案:A、B、D三、填空题1. 中医妇科学认为,妇女的“三虚二实”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肝虚、脾虚、肾虚、心实、肺实2. 中医妇科学中,治疗带下病常用的中草药有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黄连、黄芩、黄柏四、简答题1. 简述中医妇科学中“冲任”的概念及其在妇女生理中的作用。
答案:冲任是中医妇科学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冲脉和任脉,这两条经脉在妇女的生理功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冲脉起于下腹部,沿腹部中线向上,与生殖系统密切相关,有调节月经和孕育胎儿的作用。
任脉则位于腹部正中线,与妊娠和分娩密切相关,被认为是妇女生殖健康的关键。
在中医理论中,冲任的调和被认为是妇女健康的基础。
2. 描述中医妇科学中治疗不孕症的一般原则。
答案:在中医妇科学中,治疗不孕症的一般原则包括辨证论治、整体调理和治未病。
中医妇科学
八、明代
• 万密斋《广嗣纪要》: 认为清心寡欲是种子妙法。 “五不女”—螺、纹、鼓、角、脉
• 王肯堂《证治准绳·女科》: 对妇科疾病论述甚详,内容丰富。
• 李时珍《本草纲目》 “天人合一”理论解释月经 提出 “逆经”、“暗经”。
九、清代与民国
十、建国至今、展望末来
• 建立中医学院 • 出版六版教材 • 中专—大专—大位不正 宫颈癌 花粉素引产
知识影响格局,格局决定命运!
知识影响格局,格局决定命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王叔和《脉经》提出了“居经”、“避年”之说 并详细描述了月经脉、胎孕脉、及 产时的“离经脉”。
• 南齐褚澄《褚氏遗书》提出节育及晚婚。 • 北齐徐之才《逐月养胎法》对孕期各月的
饮食居处、精神心理等提出了很有 意义的指导。 • 隋代巢元方等《诸病源候论》书中有妇人病8卷, 损伤冲任为认为妇产科的主要病机。
• 清代将妇产科统称妇人科、女科。 • 傅山《傅青主女科》:
认为妇科病主要在于肝、脾、肾三脏。 提出 “经本于肾”。 产后主张攻补兼施—生化汤。 • 亟斋居士《达生篇》: 提出临产六字真言“睡、忍痛、慢临盆” • 吴谦《医宗金鉴》 • 陈念祖《女科要旨》 • 唐容川《血证论》 •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成就最大,是当时一部杰出的作品
七、金元时代
• 刘完素: 1、提出少女着重补肾、中年着 重调肝、绝经期着重理脾的理论。
2、治法主张寒凉。 3、灵活运用四物汤。 • 张子和: 1、凡看妇人病,入门先问经。 2、善用吐、下法驱逐痰水以治
月经病。 • 李 杲: 调补脾胃治疗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 朱丹溪: 1、丹溪验死胎法。
【医考速记】中医妇科学高频考点总结
新东方在线医学网(/)网友分享中医妇科学是中医医师考试中分值占比较高的科目,小编特为考生整理了中医妇科学高频考点总结,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一、中医妇科学沿革1、“男女同姓,其生不藩。
”——指近亲遗传障碍,出自《曲礼》。
2、妇科的别称‘带下医’始见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3、我国现存最早的产科专著是《胎产书》(马王堆帛书)最完备的产科专著是《经效产宝》。
4、‘子宫’名称始见于《神农本草经》。
5、最早设立妇科专篇的著作——《金匮要略》。
6、‘月经’名词始见于《脉经》(晋王叔和)7、‘离经脉’‘居经’‘避年’‘激经’‘五崩’——出自《脉经》8、最早的胚胎学专著——《逐月养胎方》(徐之才)9、‘三冲’学说出自《卫生家宝产科备要》。
10、‘妇人以学为本’的学术观点始见于《妇人大全良方》(宋?陈自明)11、刘完素——天癸与肝、脾、肾的关系学说。
12、张子和——‘贵流不贵滞’的祛邪论治学说。
13、李东垣——‘滋阴固气’治疗崩漏学说。
14、朱丹溪——‘清热养血’的安胎学说。
15、‘五不女’学说‘螺、纹、鼓、角、脉’——出自《广嗣纪要?择偶篇》16、清代最有代表性的妇科专著——《傅青主女科》二、女性生殖系1、‘阴道’别称——‘阴户’‘四边’‘廷孔’。
2、‘宫颈’别称——‘子门’。
3、胞宫的生理功能——主司月经;孕育胎儿;分泌带液;发动分娩;排泄恶露。
三、女性生殖生理1、WHO定义的女性青春期为10-19岁。
2、青春期三大特征——女性体形与第二性征;生殖器官发育形成;月经来潮具备生育能力。
新东方在线医学网(/)网友分享3、女性生理六期——新生儿期(4周内);儿童期(12岁以前);青春期;性成熟期(18-48);围绝经期;老年期(60岁以上)。
4、围绝经期三个阶段——绝经前期;绝经期(44-54岁);绝经后期。
5、掌握正常月经的生理特征:月经初潮——13-15岁。
月经周期——28-30天。
经期(又称为行经期)——3-7天。
中医妇科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妇科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项不是中医对妇科疾病的基本认识?A. 妇科疾病多由女性生殖系统的病理变化引起B. 妇科疾病可以通过中药治疗C. 中医强调调理身体整体平衡来治疗妇科疾病D. 中医只能缓解妇科疾病的症状答案:D2.中医学对于妇科疾病的诊断依据主要是通过哪种方法?A. 检查血液指标B. 通过听诊、触诊等手段进行体格检查C. 通过X光、CT等影像学检查D. 望、闻、问、切等四诊法进行辨证答案:D3.对于妇科常见疾病子宫肌瘤,中医治疗的重点在于:A. 解除疼痛症状B. 手术切除肿瘤C. 调理气血,调整内分泌D. 使用化疗药物答案:C4.下列哪种中药常用于中医治疗妇科炎症?A. 阿司匹林B. 红霉素C. 当归D. 氯霉素答案:C5.使用中药治疗妇科疾病时,中医强调的原则是:A. 随意搭配B. 出现疾病即用药C. 辨证施治,个体化用药D. 使用西药与中药联合治疗答案:C二、问答题1.请简述中医对于妇科疾病的病因和病机认识。
中医认为妇科疾病通常由于女性生殖系统的病理变化引起。
常见的病因有气滞、血瘀、湿邪等,病机上多表现为气滞血瘀、寒凝湿滞。
中医强调人体内部的阴阳、气血等平衡状况对妇科健康的重要性,因此治疗妇科疾病时注重调理整体平衡。
2.中医如何进行妇科疾病的诊断?中医诊断妇科疾病主要依据是通过望、闻、问、切等四诊法进行辨证。
望诊主要通过观察面色、舌苔、舌质等,闻诊主要是通过闻取气味,问诊是询问病人的主观感受和病史,切诊则是通过脉诊等方法获取病人的脉象情况,用以辨证施治。
3.请简述中医如何治疗常见的妇科疾病子宫肌瘤。
中医治疗子宫肌瘤的重点在于调理气血,调整内分泌。
中医常常采用中药汤剂或者中药颗粒的形式进行治疗,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桃仁等,具体用药剂量和配方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处理。
此外,中医还可以结合针灸、艾灸等物理疗法来协助治疗。
4.中医治疗妇科炎症时,常使用哪些中药?常用于中医治疗妇科炎症的中药主要有当归、益母草、苍术等。
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和针灸治疗学
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和针灸治疗学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凭借其独特的理论和治疗体系,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而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以及针灸治疗学则是中医学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几个临床学科。
本文将分别对这些学科进行简要介绍。
中医内科学是研究人体内脏疾病的中医学科。
它基于中医理论,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从整体和个体的角度来认识和治疗疾病。
中医内科学强调个性化的治疗方式,注重调整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以及脏腑之间的协调关系,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中医外科学则是研究外科疾病的中医学科。
相比于西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学注重以整体观念来认识疾病,并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段进行治疗。
在中医外科学中,病因论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辨证施治,寻找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并利用中药、中成药等中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中医妇科学是研究妇科疾病的中医学科。
由于妇科疾病与女性的生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密切相关,中医妇科学着重从整体、综合的角度来看待妇科疾病。
在治疗上,中医妇科学强调调整内分泌平衡,改善气血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中医儿科学是研究儿童疾病的中医学科。
在中医儿科学中,考虑到儿童生长发育的特殊性,治疗方法上也有所不同。
中医儿科学注重整体观念,通过辨证施治来治疗儿童疾病。
此外,中医儿科学还强调预防为主,通过中医养生保健,增强儿童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针灸治疗学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疗法之一。
针灸治疗学以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针具,刺激穴位和经络,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或缓解病症的效果。
针灸治疗学不仅可以治疗某些特定的疾病,还可以改善人体的整体健康状态。
综上所述,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和针灸治疗学作为中医学中的重要学科,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们通过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帮助人们更好地治愈疾病,维护健康。
我们应当高度重视这些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医妇科试题及答案
中医妇科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医妇科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B. 妇科疾病的预防C. 妇科疾病的护理D. 妇科疾病的康复答案:A2. 中医妇科学中,以下哪项不是常见的妇科疾病?A. 月经不调B. 盆腔炎C. 乳腺炎D. 子宫肌瘤答案:C3. 在中医理论中,妇科疾病的发病机制通常与哪些因素有关?A. 气血失调B. 脏腑功能失调C. 情志因素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4. 中医妇科学认为,________是导致妇科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答案:情志因素5. 中医妇科学中,治疗月经不调常用的中药方剂有________和四物汤。
答案:逍遥散三、简答题6. 简述中医妇科学中,治疗盆腔炎的常用方法。
答案:中医妇科学治疗盆腔炎通常采用中药内服、外敷、针灸、拔罐等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辨证施治。
7. 论述中医妇科学中,如何通过调整饮食来预防妇科疾病。
答案:中医妇科学认为,合理调整饮食是预防妇科疾病的重要手段。
应根据个人体质和季节变化,选择适宜的食物,避免过食寒凉、辛辣、油腻等不利于身体健康的食物。
四、论述题8. 论述中医妇科学在现代妇科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中医妇科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妇科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不仅为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而且通过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原则,为患者提供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中医妇科学还强调预防为主,提倡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来预防妇科疾病的发生。
五、案例分析题9. 某女性患者,35岁,主诉月经量少,周期延长,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
请根据中医妇科学理论,分析其可能的病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疗建议。
答案:根据患者的症状,可能的病因为肾精不足,气血两虚。
治疗上可采用补肾养血的方法,如服用六味地黄丸、八珍汤等中药方剂,同时配合适当的体育锻炼和饮食调理,以增强身体素质,改善症状。
中医妇科学
中医妇科学总论◎绪论中医妇科学:定义:运用中医学基础理论与方法,认识和研究妇女解剖、生理、病因病机、诊治规律,以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特点:理论独特;病种特有;内治重“调”;节欲防病。
发展*马王堆帛书《胎产书》是我国最早的以胎产命名的产科专著。
*《素问·腹中论》中已有了历史上第一首妇科方剂“四乌贼骨一蔍茹丸”,用以治疗妇女血枯经闭。
*晋王叔和撰《脉经》首先提出“月经”之名。
*昝殷著《经效产宝》是我国现存理论和方药较完备的产科专著*孙思邈将不孕症概括为“全不产”(原发性不孕症)和“断续”(继发性不孕症)*陈自明编成妇产科专著《妇人大全良方》首先提出“妇人以血为基本”的学术观点。
*《广嗣纪要·择偶篇》指出“五不女”(螺、纹、鼓、角、脉),即生殖器畸形者不能婚配。
内生殖器:指生殖器官内藏部分,包括阴道、胞宫。
胞宫的功能:出纳精气,通脑髓,联五脏,主司子宫,使子宫具有行经和种子育胎的正常功能。
胞宫与子宫的区别(胞宫包含子宫)①定义不同-胞宫:女性特有的内生殖器官的概称。
子宫:女性特有的生殖器官。
②功能不同-胞宫:出纳精气,通脑髓,联五脏,主司子宫,使子宫具有行经和种子育胎的正常功能。
子宫:孕育胚胎,胎儿和产生月经。
③解剖位置不同-胞宫:不具体。
子宫:位于骨盆腔中央,在膀胱与直肠之间。
④来源不同-胞宫:首见《内经》。
子宫:首见《活人书》◎女性生殖生理月经生理月经周期两次月经第一天的间隔时间为一个月经周期平均28天经期正常在3~7天,多数在3~5天月经的量、色、质量:30~50ml,色:暗红,质:不稀不稠,不凝固,无血块,无特殊臭气。
月经期表现行经前可出现胸乳略胀,小腹略坠,腰微酸,情绪易波动绝经妇女一生中最后一次行经后,停闭一年以上。
年龄45~55岁并月:尚有身体无病而月经定期两个月来潮一次者。
居经/季经:三个月一潮者。
避年:一年一行者,暗经:终生不潮而却能受孕者。
激经/盛胎/垢胎:受孕初期仍能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于胎儿者。
中医妇科学第五版教材
中医妇科学第五版教材
《中医妇科学第五版》是一部系统介绍中医妇科学理论、诊断、治疗和研究的教材。
本教材包括了妇科学的基本理论、妇科疾病的
诊断和治疗,以及现代医学与中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等内容。
教材
的编写是基于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旨在帮助医学
生和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中医妇科学知识。
在《中医妇科学第五版》中,读者将能够学习到中医妇科学的
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脏腑理论、气血津液等,以及
这些理论在妇科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教材还包括了常见妇科
疾病的中医诊断与治疗方法,如月经不调、痛经、不孕不育、妇科
炎症等。
此外,教材还介绍了现代医学与中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的
方法,包括针灸、中药治疗、配伍原则等内容。
这本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将中医妇科学的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妇科学知识。
同时,教材还结
合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使读者能够了解到中医妇科学领
域的最新进展。
总的来说,《中医妇科学第五版》是一部系统全面介绍中医妇
科学理论、诊断、治疗和研究的教材,适合医学生、临床医生以及对中医妇科学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学习。
通过学习这本教材,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妇科学知识,提高对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中医妇科学的试题及答案
中医妇科学的试题及答案试题一:简答题1. 中医妇科学研究的对象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中医妇科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女性生理、病理以及女性相关的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不孕不育、妇科炎症等。
同时,也研究不同年龄段女性的特点以及对应的保健方法。
2. 中医妇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简要介绍一种常用的方法。
中医妇科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临床观察、实验研究等。
其中,临床观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通过对大量患者的病例观察、记录和统计分析,探寻疾病的规律性及其对应的治疗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获得真实临床情况,提供针对性的治疗策略。
3. 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简要说明其中的一个理论。
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气血理论、经络理论、脏腑理论等。
其中,经络理论是其中之一。
经络理论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一套经络系统,经络贯穿全身,类似于血管和神经系统,不同经络与特定的脏腑器官相连。
在妇科领域,通过调节和平衡经络的运行,可以达到治疗相关妇科疾病的目的。
试题二:论述题请写一篇关于中医妇科学的论述,包括以下内容:1. 中医妇科学的历史渊源和研究意义。
2. 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3. 中医妇科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前景和挑战。
(正文开始)中医妇科学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医学经典,如《黄帝内经》和《难经》等。
这些经典中关于女性生理和疾病的论述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中医妇科学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入探究女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为女性的健康保障提供科学依据。
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气血理论、经络理论、脏腑理论等。
其中,气血理论认为女性的生理特点与气血的调节密切相关,血液的循环与气血的充盈与否直接影响女性的健康状况。
经络理论认为女性的疾病常常与经络的运行失调有关,通过调节经络,可以达到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脏腑理论则强调女性各个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来达到治疗目的。
中医妇科学的研究方法多样,包括文献研究、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妇科学第一章绪言第一节中医妇科学的定义与范围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和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中医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病因病机、四诊八纲、辨证施治等。
中医妇科学就是要运用这些基本理论,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系统地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和特有疾病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
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活动规律,男女基本相同。
但妇女在脏器方面有胞宫,在生理上有月经、胎孕、产育和哺乳等特有的功能,必然在病理上就会发生经、带、胎、产、杂等特有的疾病。
如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妇人方》说:“妇人之别有方者,以其胎妊、生产、崩伤之异故也……所以妇人别立方也。
”由此说明,妇女脏腑、经络、气血的活动有其特殊的方面,必须进行专门的研究和讨论。
中医妇科学传统的研究范围,包括月经不调、崩据、带下、子嗣、临产、产后、乳疾、症瘕、前阴诸疾及杂病等项。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说:“男妇两科同一治,所异调经崩带症,嗣育胎前并产后,前阴乳疾不相同。
”这是对中医妇科疾病范围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本书在总论中系统地阐述了中医妇科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妇女的生殖脏器、生理特点、病理特点、妇科病的诊断要点、治疗原则、预防与保健等。
在各论中,根据中医妇科文献记载与实际工作需要,设立的疾病有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临产病、产后病、妇科杂病、前阴病等。
同时为了扩展学习者的思路,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和加深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将西医妇产科基础理论、妇科检查及辅助检查与计划生育知识附于书后,以作临证治疗的参考。
第二节中医妇科学的发展简史中医妇科学是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在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中逐渐建立和充实起来的。
医学发展的历史,离不开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历史影响,为此,我们把中医妇产科学的发展史分为十大历史阶段进行阐述。
一、夏商周时代(公元前2178—公元前770年)我国远古时代的祖先,在劳动和生活中就已经发现了一些药物,积累了初步的医疗经验。
到了夏、商、周时代,中医妇产科学已有了萌芽,主要有关于难产、种子和胎教理论的记载。
《史记·楚世家》和《史记·夏本记》都有关于难产的记载。
约在公元前11世纪左右成书的《诗经》中载药50余种,其中有一些重要的妇产科用药。
《列女传》说:“太任,王季娶以为妃……及其有身,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能以胎教子,而生文王。
”提出了胎教理论的雏形。
二、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公元前X1年)随着历史的前进,医学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医家,如医和、医缓、扁鹊等,特别是扁鹊曾专门从事过妇产科的医疗工作,当时称为“带下医”。
这一时期妇产科理论进展主要是难产、优生学、胚胎学的相关理论。
《内经》的出现,提出了妇科相关理论。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说:“男女同姓,其生不蕃(蕃,繁殖之意)。
”明确提出近亲结婚有害于后代的繁殖。
在胚胎学方面,《文子九守篇}有怀胎十月的记载。
战国时代成书的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医学巨著《内经》,确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同时提出了妇女的解剖、月经生理、妊娠诊断等基本理论,还初步论述了一些妇女疾病的病理,如血崩、月事不来、带下、不孕、肠覃、石瘕等。
《内经》还记载了第一个治疗血枯经闭、调经种子药方四乌贼骨一芦茹丸。
《内经》的理论为中医妇产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秦汉时代(公元前221—公元220年)秦代,已有妇产科病案的记载。
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太仓公淳于意首创“诊籍”,其中“韩女内寒月事不下”及“王美人怀子而不乳”的病案,是妇产科最早的病案。
到了汉代,妇产科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医事制度上设有“女医”,药物堕胎、联体胎儿、手术摘除死胎等首见记载,并出现了一批妇产科专著。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有《胎产书》,约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是现存最早的妇产科专著。
又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有《妇人婴儿方》(公元前26年),张仲景在《伤寒论》序中自称撰用《胎胪药录》,《隋志》记载有《张仲景疗妇人方》1卷,可惜已都散佚。
现存的只有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中的妇人三篇。
与张仲景同代的医学家华佗(公元112~公元207年),是我国著名的外科专家,他发明了麻醉药(麻沸散)、创伤药(神膏),并成功地进行了开腹手术,也成功地进行了摘除死胎的手术。
四、魏晋南北朝及隋代(公元220-公元618年)这一时期,主要是脉学和病源证候学的成就,推动了妇产科的发展。
晋,王叔和著成的《脉经》使诊脉的理论与方法系统化、规范化了,其中在妇产科方面,提出了“居经”、“避年”之说,指出“尺中不绝,胎脉方真”及脉辨男女,描写了产时“离经脉”。
稍晚,南齐褚澄著《褚氏遗书》1卷(10篇),其中从摄生角度提出了节育及晚婚的主张。
南齐徐文伯著有专书《疗妇人瘕》,并曾针刺引产成功。
北齐徐之才的《逐月养胎法》明确指出怀胎十月养生和调摄的注意事项。
隋代,在公元610年,巢元方等编著了《诸病源候论》,全书50卷,67门,1730个证候,书中有妇人病8卷,逐项讨论了病因、病机及临床所见,内容颇为丰富。
五、唐代(公元618-公元907年)唐代继隋制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医事制度,设立了“太医署”,这是唐朝最高的医学教育机构和医疗机构,专门培养医药人才。
自晋至唐临床医学日益兴盛,发展特点是逐渐趋向专科化。
当时著名的医学家孙思邈,兼长内、妇、儿各科,所著《千金要方》,成书于公元652年,全书凡30卷,有妇人方上、中、下3卷,而且将妇人胎产列于卷首。
此时,妇产科发展的重要特征是出现了我国现存理论较完备的产科专著,即昝殷著的《产宝》,成书于公元852~-856年,全书3卷41门,260余方,每门前有短论,后有附方,对后来产科发展有一定指导作用。
六、宋代(公元960—公元1279年)宋代妇产科已发展成为独立专科,在国家医学教育规定设置的九科之中有产科。
这一时期出现一些重要妇产科专著。
杨子建著《十产论》,成书于公元1098年,“十产”包括正产、伤产、横产、倒产、偏产等,并对各种异常胎位和助产方法作了叙述,对产科的贡献较大。
朱端章著《卫生家宝产科备要》,成书于公元1184年,集宋以前产科的各家沦著,明标出处,并附有新生儿护理和治疗。
齐仲甫著《女科百问》,成书于公元1220年,全书凡2卷,将妇产科病归纳为100个问题,逐一解答,并附理法方药。
此期,在妇产科方面成就最大的是陈自明和他的著作《妇人大全良方》。
陈自明于公元1237年著成该书,全书分调经、众疾、求嗣、胎教、妊娠、坐月、产难、产后8门,《妇人大全良方》是我国著名的妇产科专著,是当时一部杰出的作品,一直风行300多年,对后世医家也有巨大影响。
此外,还有数部妇产科专著。
总之,中医妇产科学在宋代得到了迅速发展。
七、金元时代(公元1115—公元1234年;公元1271—公元1368年)金元时代是医学百家争鸣时期,医学流派开始兴起,刘、张、李、朱四大家对妇产科从不同角度做出了贡献。
元代医学设13科,有产科一门。
金元四大家的学术发展,开阔了对妇产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思路。
刘完素著《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成书于公元1184年,集中反映了其学术思想。
同时该书《妇人胎产论》说:“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天癸已绝,乃属太阴经也。
”对妇女生理作了规律性阐述。
张子和著《儒门事亲》,成书于公元1228年,善用汗、吐、下三法以驱病,这种观点也常用于妇科。
李呆认为“内伤脾胃,百病始生”,治病着重应用补脾升阳除湿之法,此法也广泛用于妇科而收到较好的效果。
同时李呆著《兰室秘藏》,成书于公元1276年,该书所论:“妇人血崩,是肾水阴虚,不能镇守包络相火,故血走而崩也。
”对今天月经病(主要是“功血”)的治疗是有指导意义的。
朱震亨在理论上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治疗上重视保存阴精,另外,朱震亨著《格致余论》,成书于公元1347年,该书《受胎论》说:“阴阳交媾,胎孕乃凝,所藏之处,名日子宫,一系在下,上有两歧,一达于左,一达于右。
”第一次明确描写了子宫的形态。
八、明代(公元1368-公元1644年)明代的医事制度和医学教育设13科,据《明史·百官志》记载有妇人科。
此期妇科专著较多。
薛己著《薛氏医案》,成书于公元1528-1544年,即医案16种,凡28卷,大旨以命门真阴真阳立论,对妇科理论也有重要影响。
万全著《广嗣纪要}、《妇人秘科》,成书于公元1549-1615年。
王肯堂著《证治准绳·女科》,成书于公元1602-1607年,其中对妇科疾病的治疗论述甚详。
武之望著《济阴纲目》,成书于公元1620年,书中广集别说,细列纲目,资料较全,但少有己见。
李明珍著《本草纲目》,成书于公元1578年,并著《奇经八脉考》和《濒湖脉学》,其对月经理论和奇经八脉的论述,对中医月经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明·赵养葵著《邯郸遗稿》,为其晚年作品,赵氏独重命门学说,在《邯郸遗稿》中又有发挥。
张介宾著《景岳全书》,成书于公元1624年,全书凡64卷,有《妇人规》3卷,强调阳气阴精互为生化,形成了全面温补的一派,这对妇科理论发展有重要意义。
楼英著的《医学纲目》、李梃著的《医学入门》、龚信著的《古今医鉴》等,对妇科疾病也有精辟论述。
此期,中医学对肾及命门学说的研究和阐发,从理论上给妇产科以重大影响,但未能引起妇产科临床的广泛重视。
妇产科著述虽多,而大多数著述局限于对前人论述的整理。
九、清代与民国(公元1636-公元1949年)清代将妇产科统称为妇人科或女科。
清代妇产科的著作较多,流传也较广。
傅山的《傅青主女科》,系后人辑录而成,书中辨证以肝、脾、肾三脏立论,论述平正扼要,理法严谨,方药简效,更有独到见解,影响久远。
萧赓六著《女科经纶》,成书于公元1684年,内容较丰富,间有己见。
亟斋居士著《达生篇》1卷,成书于公元1715年,论胎前、临产、产后调护之法,难产救治之方,平易浅近,尽人能晓。
吴谦等编著的《医宗金鉴》,成书于公元1742年,此书由国家组织编写,内有《妇科心法要诀》,集清前的妇产科大成,理法严谨,体例规范,通俗广传,成为医者必读的参考书。
沈尧封著《沈氏女科辑要},公元1850年由王盂英校注刊行,全书计2卷,最为晚出,而颇多新说。
其他著作,如陈士铎的《石室秘录》、徐大椿的《兰台轨范》、叶天士的《叶天土女科》、沈金鳌的《妇科玉尺》、吴道源的《女科切要》、陈莲舫的《妇科秘诀大全》等;专论胎产的有阎成斋的{胎产心法)、汪朴斋的《产科心法》、单养贤的《胎产全书》、张曜孙的《产孕集》等。
民国时期对妇科贡献比较大的著作有张锡纯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成书于公元19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