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血液循环知识点详述
七年级生物血液循环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血液循环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f6725a2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1d.png)
七年级生物血液循环知识点作为初中生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液循环知识点对于我们掌握人体生命机能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七年级生物课程中血液循环方面的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血液循环概述血液循环是指人体内血液在心脏驱动下循环流动的过程。
整个过程可分为两个部分:心脏循环和体循环。
心脏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内流动的循环,包括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静脉、左心房和左心室等器官;体循环则是指血液从左心室经主动脉进入全身的动脉和毛细血管,最终通过静脉回归到右心房。
二、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心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中心器官,由心房、心室和瓣膜等组成。
心脏不断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流动。
心脏分为左心和右心,左心主要负责将氧合血推向体循环,右心则主要负责将含有大量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的血液推向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三、血管的结构与功能血管是血液流动的通道,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主要负责将氧合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各个器官组织,因此壁厚和弹性好;静脉主要负责将含有废物和二氧化碳的血液从各个组织输送回心脏,因此壁比较薄弱且有阀门防止血液倒流;毛细血管是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连通管道,其壁非常薄,能够进行气体和营养物质的交换。
四、血液的成分血液是由血液细胞和血浆组成的。
血液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红细胞主要负责携带氧气,白细胞主要负责人体免疫系统,血小板主要参与血液凝固过程;血浆是血液中的液态成分,其中含有许多生物化学物质,如蛋白质、糖类、脂类等。
五、血液循环的调节血液循环的调节是由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荷尔蒙等因素共同作用的。
神经系统通过调节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来控制血压;内分泌系统则通过激素的分泌来调节心脏收缩和舒张、血压调节、血糖等;荷尔蒙则参与到血压调节、水盐平衡、血糖调节等方面。
总之,血液循环知识点是我们初中生物课程中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
深入了解血液循环的结构、功能和调节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生命的奥秘至关重要。
八年级血液循环知识点
![八年级血液循环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ea7aa6e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36.png)
八年级血液循环知识点随着生物学的深入研究,我们对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
作为人体的“管道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在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八年级生物学中涉及到的血液循环系统的知识点。
一、心脏与血管的结构与功能心脏是血液循环系统的核心,它由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组成。
而血管则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
动脉的特点是壁厚而弹性好,可以承受血液的高压力;静脉则壁较薄且扩张性好,因此能够容纳较大的血容量。
毛细血管是血管中直径最小、长度最长的一类,它们能够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人体的各个部位。
二、心跳的过程心跳是指心脏在收缩和舒张过程中向血管中泵血的过程。
心跳分为舒张期和收缩期。
在舒张期,心脏中的心房与心室处于松弛状态,血液流入心脏;在收缩期,心脏将血液抽入心室,然后将其通过动脉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
正常人的心跳频率约为每分钟60-100次。
三、血液的成分与功能血液是构成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
血浆含有蛋白质、水、糖类、脂质等多元化的成分,它们能够保证人体内酸碱平衡的稳定。
血细胞则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
红细胞主要有携氧功能,通过它的血红蛋白能够将氧气输送到全身组织器官中;白细胞则有免疫功能,能够识别并攻击细菌、病毒等外来入侵者;血小板则有止血功能,能够防止人体过多流血。
四、血液的运输功能血液具有运输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重要功能。
通过心脏和血管的作用,能够保持人体内千篇一律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它的运输功能不仅保证了人体各器官组织的正常代谢,也维护了人体正常运动、生长和发育的需要。
作为生命活动中的一部分,血液循环系统在人体内的作用至关重要。
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基本知识,对于保护人体健康、预防疾病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血液循环系统知识点
![血液循环系统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8f50d21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82.png)
血液循环系统知识点血液循环系统是人体重要的生理系统之一,它负责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携带代谢产物的血液到全身各个部位。
本文将从血液携带氧气、心脏功能、血管结构和血液循环调节等方面介绍血液循环系统的知识点。
一、血液携带氧气血液中的红细胞携带氧气是血液循环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氧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然后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
在红细胞内,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然后被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在组织和器官中,氧合血红蛋白释放出氧气,供组织和器官的细胞进行呼吸作用。
这个过程中,血液循环系统起到了输送和交换氧气的重要作用。
二、心脏功能心脏是血液循环系统的中心器官,它通过收缩和舒张实现血液的泵送。
心脏由四个腔室组成,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收缩时,心脏将血液推送到动脉中,舒张时则吸入来自静脉的血液。
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依靠心脏的自律性调节,即心脏起搏细胞和传导系统的协调工作。
心脏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到血液的泵送和循环效果。
三、血管结构血管是血液循环系统中的管道,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将氧合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静脉则将含有代谢产物的血液从组织和器官运送回心脏。
毛细血管连接动脉和静脉,是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物质交换的场所。
血管壁由内膜、中膜和外膜组成。
内膜是血管壁最内层,负责保护血管壁和调节血液流量。
中膜是血管壁的中间层,由平滑肌和弹性纤维组成,具有支撑和调节血管直径的作用。
外膜是血管壁的最外层,负责保护血管和提供营养。
四、血液循环调节血液循环系统的血流量需要根据身体的需要进行调节。
这个调节过程主要通过神经系统和激素系统实现。
神经系统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调节,可以增加或减少心脏的收缩力和频率,进而影响血液的泵送。
激素系统通过释放肾上腺素、抗利尿激素和血管紧张素等激素,来调节血管的收缩和舒张,进而调节血液的流动和血压的变化。
血液循环调节的目的是保持血液流量和血压的稳定,以满足身体不同器官和组织的需求。
血液循环知识点
![血液循环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38efb55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52.png)
血液循环知识点血液循环是人类体内至关重要的循环系统之一。
它通过心脏和血管系统将氧气、营养物质和其他重要物质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同时将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带回肺部进行排泄。
血液循环的正常功能对于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而对于各种疾病和问题的了解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下面是血液循环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 心脏: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中心,它由四个腔室组成,包括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
心脏通过跳动来推动血液在体内循环。
左心房和左心室负责将富含氧气的血液推向全身,而右心房和右心室则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输送到肺部。
2. 血管:血管是血液循环系统的管道,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将氧气和营养物质的富含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而静脉则将含有废物和二氧化碳的血液从身体组织带回心脏。
毛细血管是动脉和静脉的连接点,能够有效地将氧气、营养物质和废物交换到细胞之间。
3. 循环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它通过血液的循环来确保身体组织的正常运作。
在循环过程中,氧气通过肺部吸入血液中,随后血液输送到体内的各个组织和器官。
在这个过程中,氧气被释放给组织和器官,同时废物和二氧化碳被带回肺部进行清除。
4. 血液成分:血液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
红细胞主要负责携带氧气,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可以抵抗病原体和感染,而血小板则有助于凝结和止血。
血浆是无颜色的液体,它携带了蛋白质、激素和其他重要物质。
5. 疾病和问题:血液循环系统可能受到各种问题和疾病的影响,包括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和贫血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循环系统的不正常功能,从而影响身体的健康。
合理的生活方式、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预防这些问题。
总体而言,了解血液循环的知识对于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它不仅帮助我们了解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还能够帮助我们预防和管理与循环系统相关的疾病。
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定期体检,我们可以确保我们的血液循环系统能够正常运作,从而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血液循环的知识点总结图
![血液循环的知识点总结图](https://img.taocdn.com/s3/m/648372b1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69.png)
血液循环的知识点总结图一、循环系统的组成1.心脏心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核心器官,它负责泵血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同时将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传递回肺脏和肾脏进行排泄。
心脏主要包括心脏壁、心房、心室、心脏瓣膜等结构,通过心跳的方式完成了收缩和舒张的运动,从而产生了血液的推动力。
2.血管血管是人体循环系统中输送血液的通道,主要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
动脉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静脉则将富含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的血液带回心脏。
毛细血管则是动脉和静脉之间的微小血管,起着血液和组织细胞交换物质的重要作用。
3.血液血液是通过心脏输送的液体,主要由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
血浆是血液的主要成分,其中包含了水、蛋白质、糖类、脂肪、激素、盐类等物质。
红细胞负责携带氧气并将其输送到全身组织器官,白细胞主要参与机体的免疫防御,而血小板则是血液凝固和血管修复的重要元素。
二、心脏的工作原理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心脏主要分为左右两房和左右两室,分别负责接受和泵送血液。
在心跳的过程中,心脏通过舒张和收缩的方式完成了血液输送的过程。
心房的舒张和收缩分别完成了血液的接受和向心室的输送,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则将血液推送到全身循环系统和肺循环系统。
2.心电图心电图是观察心脏功能和检测心脏疾病的重要方法,它通过记录心脏产生的电活动来判断心脏是否正常。
当心肌细胞兴奋和传导受到干扰或异常时,心电图会显示出不同的波形和变化,从而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三、血管的作用和结构1.动脉动脉是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的主要血管,它具有厚壁、弹性好和抗压能力强的特点。
动脉内壁主要包括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结构,它可以通过舒张和收缩的方式调节体内循环系统的血液流量和血压。
2.静脉静脉是将含有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的血液带回心脏的血管,它的壁较薄,同时具有较大的容量和柔软性。
静脉内壁也由内膜、中膜和外膜组成,但相较于动脉而言,静脉的中膜和外膜相对较薄。
【高中生物血液循环知识点】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1500字
![【高中生物血液循环知识点】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1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21031b20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c2.png)
【高中生物血液循环知识点】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1500字高中生物血液循环知识点总结:1. 血液循环的概念: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推动下,在血管系统内流动并完成输送物质和调节体温的过程。
2. 心脏的结构:心脏位于胸腔中央,由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组成。
心脏有四个瓣膜,分别是三尖瓣、二尖瓣、肺动脉瓣和主动脉瓣,用于保持心脏的血液流动方向。
3. 血管的结构: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
动脉将氧和养分丰富的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组织,静脉则将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丰富的血液从组织回输到心脏,毛细血管则连接起动脉和静脉。
4. 单循环和双循环:在动物体内,根据血液流动的路线不同,可以分为单循环和双循环。
单循环是指血液从心脏流经鳃或肺,再回到心脏,只经过一次循环。
双循环是指血液从心脏流经肺和体循环两次,经过两次循环。
5. 人体的循环:人体的血液循环是双循环。
它由肺循环和体循环组成。
肺循环负责将富含二氧化碳的静脉血从右心室输送到肺,经过气体交换后,将富含氧的动脉血送回左心房。
体循环负责将富含氧的动脉血从左心室输送到全身各组织,经过物质交换后,将富含二氧化碳的静脉血回输到右心房。
6. 心脏跳动的机制:心脏跳动是由心脏自身的起搏细胞产生的。
起搏细胞能够自发产生兴奋电位,形成心脏的节律。
起搏细胞通过电信号的传导引起心房和心室的收缩。
7. 心搏的过程:心搏是指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的过程。
心搏的过程可以分为舒张期、心房收缩期、心室收缩期和心室舒张期。
在心搏过程中,心房和心室的收缩和舒张相互协调,完成血液的推动。
8. 血压的概念:血压是血液对血管壁施加的压力。
它由收缩压和舒张压两个数值组成。
收缩压是心室收缩时血液对动脉壁的压力,舒张压是心室舒张时血液对动脉壁的压力。
9. 血液中的成分:血液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
红细胞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是免疫细胞,血小板参与血液凝固,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含有水、蛋白质、糖类、脂类和无机盐等多种物质。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知识点总结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78f2394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dc.png)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知识点总结血液循环是人体内最为重要的生命循环之一,通过血液循环,身体可以得到充足的氧气和养分,同时排出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
血液循环还协调了免疫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维持了体内稳态。
在生理学的第四章中,涉及了血管结构、心脏功能、血液流速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下面我们将以从浅入深的方式来进行全面评估和总结。
1. 血管结构1.1 血管组成: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在血管结构部分,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血管的组成。
人体内的血管主要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各有特点。
动脉具有厚壁和弹性,能够承受心脏泵血时的压力,将含氧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
静脉的壁较薄,但富含弹性纤维,起到血液回流的功能。
毛细血管是血管系统中直接与组织细胞接触的部分,通过其薄壁,进行气体、养分和代谢产物的交换。
1.2 血管的自主调节功能我们还需要了解血管具有的自主调节功能。
血管能够根据组织器官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量,灵活调节血流量和血压,保持组织的正常代谢活动。
这种自主调节功能依赖于血管内膜的特殊细胞和生物活性物质的调控作用,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保障。
2. 心脏功能2.1 心脏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在了解了血管结构后,我们将深入探讨心脏的功能。
心脏是人体内一颗重要的器官,它由心房、心室、心瓣和心肌组成。
心脏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心房和心室的舒缩运动,使血液能够顺利地在体内循环。
心脏的每一次收缩和舒张都受到心脏内传导系统的调节,确保了心脏的正常收缩节律和输出血量。
2.2 心脏的自律性和兴奋传导心脏还具有自律性和兴奋传导的功能。
心脏不仅能够自主地维持一定的搏动节律,还能够受到外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影响,实现适应机体需要的心率和心搏力。
心脏的兴奋传导系统通过特定的电生理过程,将兴奋信号快速地传播至整个心脏肌肉组织,保证了心脏的高效协调收缩。
3. 血液流速3.1 血流动力学的基本参数我们还需要了解血液流速的相关知识。
血液循环的重点知识初中
![血液循环的重点知识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db387c7a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62.png)
血液循环的重点知识初中一、血液循环的概念血液循环是指心脏将氧合血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再将含有二氧化碳的静脉血输送回心脏,完成一个循环的过程。
二、心脏的构造和功能1. 心脏的构造:心脏由左右两个心房和左右两个心室组成,其中心房和心室之间由房室瓣分隔。
2. 心脏的功能:(1)收缩:收缩时,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关闭,防止血液倒流;(2)舒张:舒张时,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打开,使血液流入下一个部位。
三、血管系统1. 血管的分类:(1)动脉:从心脏中央向四周分布,承担将氧合血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的任务;(2)静脉:从四周向中央汇聚,承担将含有二氧化碳的静脉血输送回心脏的任务;(3)毛细血管:连接动静脉,起到交换营养物质和废物的作用。
2. 血管壁的结构:(1)内膜:血管内腔的最内层,光滑无毛细胞,防止血液凝固;(2)中膜:血管中间层,由平滑肌细胞和弹性纤维组成,控制血管的舒缩;(3)外膜:血管最外层,由结缔组织构成,保护血管。
四、心跳和心电图1. 心跳的过程:心跳是指心脏收缩和舒张交替进行的过程。
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心跳次数为60-100次。
2. 心电图:心电图是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来反映心脏功能状态的一种检查方法。
常见的心电图有12导联和24导联。
五、循环系统疾病1. 高血压:高血压是指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长期高血压会对身体各个器官造成损害。
2. 冠心病: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狭窄或闭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等一系列病变。
3. 心脏瓣膜病:心脏瓣膜病是指心脏瓣膜发生退行性变和功能障碍,导致血液流通受阻或倒流的一类疾病。
4.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满足身体对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需求,导致各种器官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
六、预防循环系统疾病1. 合理饮食:少吃高盐、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多吃富含纤维素的水果和蔬菜。
2. 锻炼身体:适量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肌收缩能力,降低血压和胆固醇水平。
血液循环知识点总结
![血液循环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feb439e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cc.png)
血液循环知识点总结血液循环是人体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它通过心脏和血管系统的协同工作,将氧气、营养物质和其他必需物质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同时将二氧化碳和废物带回肺和肾脏进行排除。
本文将从血液循环的基本结构、心脏的功能、循环的调节机制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循环系统基本结构循环系统主要由心脏和血管组成。
心脏是一颗位于胸腔中的肌肉器官,分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四个腔室。
血管系统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将含氧的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静脉将含二氧化碳的血液从全身输送回心脏,毛细血管则链接动脉和静脉。
二、心脏的功能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实现泵血的功能。
收缩期时,心脏将氧气和养分丰富的血液推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舒张期时,心脏充满血液,准备下一次收缩。
心脏的四个腔室通过瓣膜分隔,保证了血液流动的方向,左心室的收缩力较强,用于推送血液到全身。
三、循环的调节机制1. 神经系统的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可影响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交感神经可加快心率和增强心脏收缩力;副交感神经则有相反的作用。
2. 荷尔蒙的调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分泌的两种重要激素,它们能够调节心脏的收缩和血管的收缩松弛,从而影响血液循环。
3. 血压调节: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
通过调节血管的收缩和舒张程度以及心率,机体能够保持正常的血压水平。
四、循环系统中的血液运输1. 氧气运输:氧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与肺泡内的血液发生气体交换,结合血红蛋白后运输到全身组织。
2. 营养物质运输:食物的消化产生的营养物质通过肠道吸收进入血液,随血液流动被输送到各个组织器官供能。
3. 代谢废物运输: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和尿素由组织器官产生,通过血液运输到肺和肾脏,最终被排除体外。
五、循环系统中的疾病和保健循环系统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等。
预防循环系统疾病的关键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量运动、均衡饮食、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
生理学血液循环(一)
![生理学血液循环(一)](https://img.taocdn.com/s3/m/5ca37808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4b.png)
生理学血液循环(一)引言:生理学血液循环是指人体内心脏将富含氧气的血液通过血管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并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重新输送回心脏的过程。
血液循环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过程之一。
本文将从血液循环的起点、心脏结构、心脏循环的步骤、动脉和静脉的功能以及血液循环的调节等方面,详细介绍生理学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
正文:一、血液循环的起点1.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起点之一;2. 心脏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实现血液的泵动;3. 血液循环起点同时也包括肺血循环和体循环。
二、心脏的结构1. 心脏包括心房和心室;2. 心房和心室之间通过心瓣膜相隔;3. 心房和心室各自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4. 心脏的特殊结构使其能够有效地实现血液的泵送。
三、心脏循环的步骤1. 心脏舒张期:心脏室壁松弛,心室内充满血液;2. 心房收缩期:心房肌收缩,将血液推到心室;3. 心室收缩期:心室肌逐渐收缩,将血液从心室推入动脉;4. 心脏舒张期:心室肌松弛,血液充满心脏。
四、动脉和静脉的功能1. 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的血管;2. 动脉具有弹性壁和一定的收缩能力;3. 静脉是将血液从全身输送回心脏的血管;4. 静脉具有较大的容量和较低的压力。
五、血液循环的调节1. 自主神经系统对血液循环的调节;2. 神经调节对心脏和血管的影响;3. 具体的调节机制包括血压调节、心率调节等。
总结:生理学血液循环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过程,起始于心脏,通过心脏结构的收缩和舒张实现血液泵动,进而完成心脏循环和体循环。
动脉和静脉在血液输送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功能各不相同。
此外,血液循环还受到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维持铺设全身的血流稳定。
深入了解生理学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对于护理人员和医学研究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八年级生物血液循环系统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血液循环系统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59aa1f2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57.png)
八年级生物血液循环系统知识点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的科学,而血液循环系统则是众多生命体所拥有的共性之一。
在八年级生物学课程中,血液循环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将对其相关知识点进行详细阐述。
一、血液的组成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两个部分组成的。
其中,血浆是血液中所含的液体部分,包括了水分、电解质、营养物质、激素等。
而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类型组成。
其中,红细胞主要负责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则是我们人体的免疫系统的基础,血小板则具有止血的作用。
二、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心脏是血液循环系统的核心,它由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四个部分组成。
通过心脏的不断收缩和舒张,心脏能够使鲜血流向全身,为我们身体的正常运转提供动力。
三、血液循环的路径我们身体中的血液是通过心脏和血管系统来进行供应和输送的。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它们构成了血液循环系统的主要路径。
我们的心脏通过肺动脉将经过氧合的血液送到肺部,使其吸收足够的氧气,然后再通过肺静脉将经过氧合的血液送回心脏。
经过左心室的压力推动,血液再次被送到全身各个部位,从而完成了血液循环系统的循环路径。
四、心血管疾病心脏和血管疾病是我们现代社会中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尤其是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
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
这些疾病的产生往往与我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有关,因此,我们应该积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五、总结血液循环系统是我们身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准确理解其中的相关知识点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了解血液的组成、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路径以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等内容,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维护身体的健康,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周围的自然环境。
《生理学基础》第四章 血液循环
![《生理学基础》第四章 血液循环](https://img.taocdn.com/s3/m/3eb3d90d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e8.png)
《生理学基础》第四章血液循环
第四章《血液循环》主要介绍了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体内循环的过程,它由心脏、血管和血液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组成。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循环系统的组成:循环系统主要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心,通过心房和心室的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体内循环。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通过形成一个闭合的系统,使血液能够在体内流动。
2. 血液的组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
血浆是血液的非细胞性成分,含有水、蛋白质、糖类、脂类等物质。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在血液中起着各自特定的功能。
3. 循环的机制:血液循环经过两个循环系统,即肺循环和体循环。
肺循环是指血液从心脏经过肺部,完成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体循环是指血液从心脏经过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完成物质的输送和代谢产物的排出。
4. 循环的调节:血液循环的调节主要由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完成。
神经系统通过控制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调节心脏的输出量和心率。
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的分泌和作用,影响血管的收缩和舒张,调节血管阻力和血压。
血液循环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过程,它保证了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等物质的运输和交换,维持了体内各个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功能。
正常的血液循环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血液循环知识点总结
![血液循环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73ca3d9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24.png)
血液循环知识点总结血液循环是人体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的生理过程,它就像一条不停歇的“运输通道”,将氧气、营养物质等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同时把代谢废物带走。
下面咱们就来详细聊聊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
一、血液循环的基本概念血液循环指的是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
这个系统主要由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
心脏就像是一个强大的“泵”,通过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
动脉负责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出去,静脉则把血液带回心脏,而毛细血管则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二、血液循环的途径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也叫大循环,其路径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在这个过程中,血液富含氧气和营养物质,经过毛细血管时,氧气和营养物质被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同时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进入血液,使血液变成了含氧少、含二氧化碳多的静脉血。
肺循环,又称小循环,路径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在肺部毛细血管中,血液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二氧化碳排出,氧气进入血液,使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这两个循环相互衔接,共同完成了血液的运输和物质交换功能。
三、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心脏是血液循环的核心动力器官,主要由四个腔室组成,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左右心房之间和左右心室之间由房间隔和室间隔隔开,防止血液在两个腔室之间直接流通。
心房主要负责接收回流的血液,心室则负责将血液泵出。
心脏的心肌具有自律性和兴奋性,能够产生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
心脏的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分支,它们协调心脏的节律性收缩,保证血液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节奏流动。
四、血管的结构与功能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
动脉的管壁较厚,富有弹性,能够承受较高的血压,并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
静脉的管壁较薄,弹性较差,管腔较大,主要负责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送回心脏。
七下生物血液循环知识点
![七下生物血液循环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ed5450a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5d.png)
七下生物血液循环知识点一、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1. 血液的组成。
-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
- 血浆:是一种淡黄色的液体,约占血液总量的55%。
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约占90%),其余为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等。
-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 血细胞的功能。
- 红细胞:数量最多,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
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也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
- 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但数量少。
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作用。
当病菌侵入人体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
- 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
血小板的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
当人体受伤流血时,血小板会在伤口处聚集,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形成凝血块堵塞伤口而止血。
二、血管的类型、结构和功能。
1. 动脉。
- 结构特点:动脉血管管壁较厚,弹性大,管腔小,血流速度快。
- 功能: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
2. 静脉。
- 结构特点: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小,管腔大,四肢静脉的内表面通常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血流速度慢。
- 功能: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
3. 毛细血管。
- 结构特点: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它的内径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 功能: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
三、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1. 心脏的位置和形状。
- 心脏位于胸腔的中央偏左下方,在两肺之间。
心脏是一个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的中空的器官,形状像倒置的梨。
2. 心脏的结构。
- 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 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
血液循环的重点知识初中
![血液循环的重点知识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d2bf3716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bc.png)
血液循环的重点知识初中1. 什么是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全身各组织之间流动的过程。
它通过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携带代谢产物、二氧化碳等废物,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血液循环分为两个部分:小循环和大循环。
•小循环:也称为肺循环,指血液从右心房经右心室进入肺动脉,经肺毛细血管与肺泡中的气体交换,将氧气吸收并释放二氧化碳,然后回到左心房。
•大循环:也称为体循环,指血液从左心房经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供给养分和氧气,并收集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通过静脉回流至右心房。
2.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位于胸腔中央稍偏左的位置。
它由四个部分组成: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左心房:收集从肺静脉流入的氧合血,然后将血液传送到左心室。
•左心室:接收来自左心房的血液,通过主动脉将血液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
•右心房:收集从体循环回流的静脉血,然后将血液传送到右心室。
•右心室:接收来自右心房的血液,通过肺动脉将血液送往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心脏的功能是收缩和舒张,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过程。
这个过程称为心跳。
在一分钟内,正常成年人的心跳次数大约是60-100次。
3. 血管系统血管系统由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
它们扮演着输送和循环血液的重要角色。
•动脉:从心脏分支出去,将氧合血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
动脉壁比较厚,能够承受高压力。
•静脉:将含有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的静脉血回流至心脏。
静脉壁较动脉薄,有较大的容量。
•毛细血管:连接动脉和静脉的细小血管,具有最细的管径。
毛细血管壁很薄,可以实现气体、营养物质和废物等的交换。
4. 血液成分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
•血浆:是血液中含水量最高的部分,占据了整个体积的55%。
它主要由水、蛋白质、电解质、激素等组成。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红血球)、白细胞(白血球)和血小板。
红细胞负责携带氧气,白细胞参与免疫反应,而血小板则参与止血过程。
5. 气体交换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是小循环的重要过程之一。
七年级血循环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血循环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bf85b49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40.png)
七年级血循环知识点总结血循环是人体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了解血循环的知识对于维持身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七年级学生学习的血循环知识点进行简要总结,并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这一重要内容。
一、血液的基本结构血液是人体中循环的液体,在人体内的循环过程中起到传输氧气、营养物质和排泄代谢产物的作用。
血液的基本结构由血红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
1.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利用铁离子得以转运和释放氧气的蛋白质,它在红细胞中占据大部分空间,并赋予红细胞的红色。
血红蛋白的足够量对于维持良好的健康状态非常重要。
2.白细胞白细胞是人体中的免疫细胞,能够识别、分解和清除病原体、细菌和病毒等有害物质,起着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作用。
3.血小板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形态特殊的细胞,在控制出血和血栓形成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血小板的数量和活性对于维持正常的血管壁和止血机制非常关键。
二、循环系统的构成循环系统是指人体中的血液循环、心脏和血管组成的结构和功能整体。
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组成。
它们共同协作,保持血液的流动和调节身体的生理过程。
1.心脏心脏是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中空的肌肉器官,能够持续地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推送到全身各地。
心脏由心房和心室构成,有着特殊的构造和功能。
2.血管血管是血液循环的管道,其中动脉和静脉是最为常见的两种血管。
动脉具有收缩能力,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至人体各个器官,而静脉则将含有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的血液输送回心脏。
3.淋巴系统淋巴系统是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血管外的液体和蛋白质的平衡以及体内废物的排泄。
淋巴系统由淋巴液、淋巴管和淋巴器官组成,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
三、血液循环的过程血液循环的过程可以分为心脏收缩和舒张两个过程。
心脏在收缩过程中将氧气和营养物质推送至全身各处,同时将含有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的血液拉回心脏。
血液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地循环流动,并实现与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
九年级科学血液循环知识点
![九年级科学血液循环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b66536a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37.png)
九年级科学血液循环知识点血液循环是人体内部重要的生理过程之一,负责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并将废物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下面将介绍九年级科学中与血液循环相关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血液的组成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
血浆是由水、营养物质、蛋白质等组成的液体,占据整个血液体积的约55%。
血细胞主要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携带氧气,白细胞负责免疫和抵御病原体,而血小板则参与止血过程。
二、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心脏是一个中空的肌肉器官,位于胸腔中央。
心脏的主要功能是泵血,将血液推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心脏分为左右两个心房和左右两个心室。
心房收缩时将血液推送至心室,而心室收缩时将血液送往全身。
心脏的正常跳动由心脏内部的起搏器——窦房结控制。
三、心脏的工作过程心脏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舒张期和收缩期。
在舒张期,心房和心室松弛,血液从体循环和肺循环回流至心脏。
在收缩期,心房和心室收缩,将血液推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这一过程受到神经和激素的调控,维持着血压的稳定。
四、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循环系统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将氧气和养分丰富的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静脉则将含有废物和二氧化碳的血液回输至心脏。
而毛细血管则是动脉和静脉之间的细小血管,起到连接和交换物质的作用。
五、肺循环与体循环血液循环可以分为肺循环和体循环。
肺循环负责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从心脏送至肺部,经过气体交换后,再将富含氧气的血液输送回心脏。
体循环则将氧气和养分丰富的血液从心脏分送至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完成物质交换。
六、血液循环的调节血液循环的调节由神经系统和激素系统共同完成。
当身体需要更多氧气和养分时,神经和激素信号会使心脏增加收缩力和频率,以增加血液的供应。
相反,当身体处于休息状态时,心脏的工作会减弱。
七、心脏病与其他循环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包括心脏病和血管疾病等。
心脏病可以分为冠心病、心肌梗死等,这些疾病会严重影响心脏的功能,导致血液循环障碍。
初一生物人体的血液循环
![初一生物人体的血液循环](https://img.taocdn.com/s3/m/9513c203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28.png)
初一生物人体的血液循环初一生物知识:人体的血液循环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毛细管是双循环系统中物质交换的场所。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正常人的脉搏与心率基本一致。
约为75次/分,正常变动范围每分钟60~100次。
血管和心脏:血管是血液流通的管道,心脏是推动血液流动的“泵”。
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动脉壁厚,弹性大。
血管静脉: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手臂的“青筋”是静脉。
毛细血管:血液和细胞之间物质交换的地方。
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心肌发育,增强心脏功能。
喝酒对心脏和血管有害。
血浆:淡黄色半透明液体,主要用于携带血细胞,输送营养物质和废物。
红细胞:数量最多,无细胞核,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2.血液血细胞和白细胞:数量少,有核,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血小板:数量最少,无籽,有止血和加速凝血作用。
人类的abo血型包括a型、b型、o型、ab型四种,在输血时一般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若血型不同,输血后红细胞会凝结,阻碍血液循环。
在紧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是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其中只有糖类、蛋白质、脂肪能为人类进行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含糖较多的是谷类、豆类;含蛋白质较多的是瘦肉、鱼、蛋等;含脂肪多的是猪肉、蛋黄等;齿龈经常出血的缺维生素c。
佝偻病缺钙,贫血缺铁,甲状腺肿缺碘(大脖子病)。
消化道:包括口、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血液的作用在人的体内循环流动的血液,可以把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处,并将人体内的废物收集起来,排出体外。
当血液流出心脏时,它把养料和氧气输送到全身各处;当血液流回心脏时,它又将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输送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正常成年人的血液总量大约相当于体重的8%。
血液把氧气、食物、营养素和激素运输到全身各处,并把代谢出来的废物运送到排泄器官。
血液还能保护身体,它能产生一种叫“抗体”的特殊蛋白质。
大一血液循环知识点总结
![大一血液循环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3cfb4e4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4b.png)
大一血液循环知识点总结在我们的身体中,血液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通过血液循环系统将氧气、营养物质和其他必要的物质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血液循环是一项复杂而精确的过程,它由心脏、血管和血液三者共同完成。
本文将会总结大一学生需要了解的血液循环的重要知识点。
1.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心脏是血液循环系统的核心器官,它由四个腔室组成: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
左心房和右心房负责接收血液,而左心室和右心室则负责将血液从心脏泵送到全身。
心脏的功能是通过心肌收缩和舒张的过程来推动血液的流动。
2. 血管的分类和结构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
动脉将来自心脏的氧合血液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静脉则将含有废物和二氧化碳的血液返回到心脏。
毛细血管是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连接部分,它们的壁薄得只能容纳一层血细胞通过,以方便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交换。
3. 血液的成分和功能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其中含有水、蛋白质、糖类、脂肪、激素和其他生化物质。
血细胞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则是身体的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血小板参与血液凝固过程。
4. 血液循环过程血液循环分为两个部分:心肺循环和体循环。
心肺循环指的是氧合血液从左心室被泵送到体循环之前,经过肺部进行氧合的过程。
体循环是指经过氧合的血液从左心室被泵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供应养分和氧气,然后返回右心房。
整个循环过程是一个闭合的系统,不断重复进行。
5. 影响血液循环的因素血液循环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神经系统、荷尔蒙、体温、运动等。
例如,当身体活动增加时,心脏收缩的频率和力度会增加,以提供更多氧气和养分。
血管的舒张和收缩也会调节血液流量。
通过了解大一血液循环的知识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身体内部的运作机制。
血液循环系统的正常运行对于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定期体检,以确保血液循环系统的正常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血液循环
(1)概念: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
(2)途径: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①体循环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
血液变化:血液由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成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
②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
血液变化:血液由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处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毛细血管
----------------------------------------------------------------------------------------------------------------------
肺循环:左心房肺静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动脉右心室
1. 心脏的位置?(如图)
2. 心脏由哪四个腔组成? (如图)
3. 与心脏四腔相连的血管分别是什么? (如图)
4. 心脏中哪些部位有瓣膜?这些瓣膜有什么作用?根据瓣膜的作用,推测心脏内以及心脏与相邻血管间血流的方向应该是怎样的?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血液在心脏内流动的方向:
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哈维
英国医生、生理学家、解剖学家和胚胎学家。
他提出了新的血液循环理论,彻底否定了统治1000多年的盖仑关于心血运动的错误看法,为近代生理学和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通过计算血液量推断血液必然是循环不已的。
如果心室容量为56.8克,心跳每分钟72次,则1小时由心脏压出的血液为(72×56.8×60)245376克,合540磅(约合245千克),相当于人体重量的3、4倍,由此断定血液在体内必然是循环的。
1.什么是血液循环?分为哪两个部分?
血液在由心脏和全部血管组成的封闭管道中,按一定的方向周而复始地循环流动,这个过程叫做血液循环。
它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1)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各是什么部位?
(2)体循环和肺循环通过什么结构取得联系?
(3)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的成分各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部位各在哪里?
2.什么是动脉血?什么是静脉血?
含氧较多,颜色鲜红的血液称为动脉血
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称为静脉血
3.经过体循环,血液发生了什么变化?
动脉血静脉血
4.经过肺循环,血液发生了什么变化?
静脉血动脉血
体循环是血液从心脏侧出发回到侧
肺循环是血液从心脏侧出发回到侧于是组成了一个完整的
血液名称:根据血液含氧量的多少来判断
血管名称:根据输送血液的方向来判断
算一算
人在安静状态下,心室每次射出的血量大约为70毫升。
人体内的血液总量大约为4000毫升。
若心率为75次/分,计算一下:
1.你体内的全部血液循环一遍需要多长时间?
2.一天(24小时)之内循环多少遍?
3.一天内由你的心脏泵出的血液总共有多少?
4000/(70×75)=0.76(分钟)24×60/0.76=1895(次)70×75×60×24=7560(升)
虽然心脏里充满了血液,但是心肌的血液供应却不能直接依靠心腔中的血液,而是通过冠脉循环。
冠脉循环——血液由主动脉基部的冠状动脉及其分支,进入心肌内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
冠脉循环是给心脏本身输送氧和营养物质并运走废物的。
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次数
动脉搏动:动脉随着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而搏动
上图为某人的心动周期,请据图分析此人的心率为_____ _
心率的正常范围:60~100次/分
在血液循环中,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叫做血压。
收缩压: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上升到的最高值。
一般为12~18.7kPa
舒张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到的最低值。
一般为8~12kPa
医生常用“收缩压/舒张压(千帕)”的形式来表示血压。
如果一个人的血压持续高于18.7/12kPa,则认为是高血压。
如果一个人的血压持续低于12/6.7kPa,则认为是低血压。
你的亲人中有患高血压的吗?他(她)有什么感觉?你能不能用所学的预防高血
压的知识指导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改变不合适的生活习惯?
预防高血压要注意体育锻炼,控制糖和脂肪的过量摄入,多吃清淡食物,多吃新
鲜的蔬菜和水果,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保持心情愉快等。
某人脚背发炎,医生在他的臀部肌肉注射消炎药物,此药运至足部的途径
是什么?(请用简图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