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7.1-燃烧和灭火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精选6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探究灭火的方法,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方法与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燃烧既可造福人类,又可能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2.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的变化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3.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三.教学方法多媒体应用、演示实验、探究活动、启发式提问四.教学过程1、回忆学过的燃烧事例和燃烧现象,根据以上事例,归纳燃烧定义和特征2、播放视频,探究燃烧的条件小结: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2)要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要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同时补充:实验的改进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三者任满足其一播放视频,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4、应用5、谈一谈,遇到火灾自救的措施6、理解简易灭火器的原理,了解几种常用灭火器7、小结8、课堂练习9、课外任务:调查与研究。

五、板书设计(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篇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爆炸的含义。

2.了解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过程与方法能合理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逐步建立防火、防爆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爆炸的含义;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难点如何防火、防爆。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燃烧与灭火》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验,知道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2.认识防火、灭火的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燃烧的条件;
2.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燃烧与灭火的有关问题,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通过篝火的熄灭方法讲述灭火的原理
讲述:时间过得很快,篝火晚会即将结束,怎么熄灭篝火呢?你有哪些方法?
展示道具:灭火的原理。
练习:见学案。
学生回答
联系生活实际,
锻炼语言智能。
火灾现场的自救
讲述:火一旦不受控制,就可能引发火灾。如果身在火灾现场,我们如何自救呢?
学生观看投影
锻炼学生视觉空间智能。
总结本节课知识,并完成课堂练习,当堂巩固。
提问:想让篝火燃烧得更旺一些,燃烧更剧烈些,怎么办?
讲述:燃烧剧烈程度(燃烧是否旺盛)的影响因素:①可燃物的性质;②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颗粒大小);③氧气的浓度。
讲述: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还很多,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再讨论。
过渡:篝火晚会上表演了一个节目——烧不坏的手帕。
讲述:你想知道这个魔术是怎么回事吗?请四位同学来做四个小实验,注意观察现象。
2.提高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学会科学的自救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探究教学,小组讨论。
【教学器材】
实验仪器:酒精灯、镊子、坩埚钳、火柴、烧杯等。
实验药品:木条、玻璃棒、小煤块、蜡烛、棉手帕、水、酒精等。
其它:多媒体设备,燃烧条件模型。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一、教学目标1.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了解燃烧和爆炸的区别和联系。

2.通过本课学习感知问题的发现,身边的化学的无处不在。

3.感受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二、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教学难点:掌握燃烧、缓慢氧化、自然、爆炸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模式:问题导学式四、教学过程(一)出示学习目标1.认识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

2.了解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掌握燃烧、缓慢氧化、自然、爆炸的区别与联系。

(二)自主学习(三)师生互动完成教学1.爆炸的分类[介绍] 物理爆炸:如锅炉爆炸、气球爆炸、车胎爆炸等。

化学爆炸:如不纯可燃性气体的爆炸等。

2.化学爆炸[思考]为什么会发生化学爆炸?化学爆炸的必要条件是什么?[讲解]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剧地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视频] 可燃性气体爆炸和粉尘爆炸[介绍]除了可燃性气体能发生爆炸外,面粉、煤粉、棉花、化纤等粉尘也能发生爆炸。

[视频] 易燃物和易爆物注意事项及有关图标(1)生产、运输、贮存、使用易燃物,易爆物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违章操作,要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并经常进行防火、防爆检查。

(2)有易燃、易爆物的场所,如:油库、煤矿井内、造纸厂、纺织厂、面粉厂等地方都应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并杜绝一切产生火花的因素。

(3)识别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课本129页图7-12)3.燃烧、缓慢氧化、自燃和爆炸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比较四、当堂训练:1.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

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

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2.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的船舱里装滿了供战马吃的草料,航行途中突然草料着火,整个战舰瞬间变为火海。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7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7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九年级化学上册第7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的教材或学习资料,以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直观展示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燃烧和灭火的知识。
3. 实验器材:本节课涉及实验操作,需要准备酒精灯、火柴、烧杯、水、沙子等实验器材。在实验前,要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向学生讲解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在素质方面,大部分学生对化学学科有一定的兴趣,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实验操作感到害怕或不安,这可能影响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也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引导和培养。
在行为习惯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课堂参与度不高的问题,这可能影响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学生的提问和思考习惯也有待培养,他们可能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索和提问的意识。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掌握:学生能够理解燃烧和灭火的基本概念,掌握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和灭火的方法(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撤走可燃物)。他们还能够理解燃烧和灭火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火灾时的逃生方法和灭火器的使用。
2. 实验技能:学生能够正确使用酒精灯进行燃烧实验,掌握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能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合理的结论。
3. 科学思维:学生能够运用化学知识对燃烧和灭火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他们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4. 实践与运用: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他们能够将燃烧和灭火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例如在家中安全使用火源和电器,正确处理火灾事故。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案 (新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案 (新版

燃烧和灭火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2、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方法;2、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作用;3、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2、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一般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的条件的探究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提出问题] 火,是不是仅仅会给我们带来灾难呢?它还有哪些应用呢?都应用在什么领域上呢?播放一组火的用途的照片:看来火好比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造福人类,又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共同探究的内容燃烧和灭火。

思考,回答。

激发起学生探究燃烧本质与燃烧条件的兴趣。

物质具备什么条件才能燃烧呢?请你用实验台上的用品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提出问题]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水中白磷怎样才能燃烧?[演示]将事先准备好的一集气瓶倒扣在热水中的白磷上。

以上实验又一次说明了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如何让燃着的白磷熄灭?[总结]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只要三个条件同时具备,就是水火也相容。

[屏显]几种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结合已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猜想分组讨论,交流,小组汇报实验验证讨论、分析思考,设计实验方案,回答观看教师操作,认真观察,体会思考,回答讨论,交流了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的习惯和创新思维。

尊重学生主体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也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

改进实验,增强了实验的可操作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

用事实说明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也为灭火原理作铺垫。

现场灭火并分析讨论原理[屏显]展示几种火灾情景请同学们根据燃烧的条件和以上灭火的方法,总结灭火原理[总结板书]只要将燃烧的三个条件破坏其一,就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7.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7.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引发学生对燃烧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燃烧的条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分析燃烧的三个条件,并总结出燃烧的特点。
3.学习燃烧的类型及其特点:结合实验现象,讲解不同类型的燃烧及其特点,帮助学生理解燃烧的本质。
4.灭火原理及方法:通过实验演示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灭火的原理和常用方法,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c.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让学生认识到燃烧条件的重要性。
2.燃烧的类型及其特点:
a.介绍不同类型的燃烧,如蒸发燃烧、分解燃烧、氧化燃烧等。
b.分析各类燃烧的特点,结合实验现象进行讲解。
3.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a.讲解灭火的基本原理:消除燃烧条件,使燃烧无法进行。
b.介绍常见的灭火方法:隔离法、窒息法、冷却法、化学抑制法等。
2.设计一道关于燃烧和灭火的综合应用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题技巧。
3.请学生课后观察家庭或学校周边的消防设施,了解其种类、作用及使用方法,结合所学内容,分析这些消防设施在灭火过程中的重要性。
4.分组进行一次灭火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感受不同灭火方法的效果,并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5.能量变化: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角度认识燃烧过程中能量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7.课后作业:布置与燃烧和灭火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8.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燃烧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教学设想:
1.创设生活情境:以生活中的燃烧现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2.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燃烧和灭火的实验探究,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九年级化学上册:7.1燃烧和灭火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7.1燃烧和灭火教案新人教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了解常用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2)知道化石燃料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是人类重要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3)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了解石油和煤的主要成分和性质,了解石油和煤不仅是重要的能源,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4)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5)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能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自己归纳、总结,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进行火灾事故调查,培养学生调查研究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3)充分利用教材的现有资源(图片、资料、讨论),认识化石燃料的利与弊,以及开发和使用清洁燃料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通过图和文字介绍石油和煤综合利用的产品,知道煤和石油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燃烧和爆炸对人类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2)通过对化石燃料的使用年限进行估算,培养珍惜资源、合理开发资源的意识。

并激发学生为将来研究和开发新的能源而努力学习。

教材分析本单元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利用燃烧反应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所以,在介绍了燃烧等知识之后,又介绍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

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可巩固并深化对氧气化学性质、碳单质及碳的氧化物化学性质、水电解等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还为今后学习金属和金属材料的知识、有机化合物、化学与生活等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对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和绘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在内容的安排上还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中还适当编入与社会发展、新科技等相关的资料,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体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教育的思想。

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7.1 燃烧和灭火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

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7.1 燃烧和灭火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运用相关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3.通过探究活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增强对化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某某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设计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教学方法】探究式
【教具学具准备】
1、媒体资源:自制课件
2、实验准备:
学生探究实验
酒精灯火柴打火机小木条煤块粉笔滤纸条棉花水酒精蜡烛烧杯坩埚钳玻璃棒等
教师演示实验
1、红磷和白磷的燃烧。

2、自制改进装置一套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课题一、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最低温度。

缺一不可,同时满足。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7单元 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7单元 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燃烧和灭火一、教学内容分析《燃烧和灭火》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

第七单元是上册教材的最后一个知识教学点,它既是对化学变化中具体知识传授模式的继承,又是对其的丰富和完善。

本节知识位于第七单元第一节,上承我们身边的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等知识,下接第八单元金属与矿物,对于前面学过的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对于后面的知识起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并通过活动与探究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1.学生对生活中的燃烧现象比较熟悉,且在前面的化学学习中已经了解了部分物质的燃烧情况,对燃烧的条件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2.学生对灭火的方法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三、设计思想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

因此将本节课设计为让学生亲历由多媒体展示图片将学生带入情景,由情景中提出问题→针对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并在讨论与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出燃烧的条件→在通过学生独立设计实验,讨论与交流、归纳总结得出“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通过创设情景,将学生带入应用知识解决社会生活实际问题的情景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对白磷燃烧实验装置的改进,引导学生将改进后的实验装置与课本实验装置做个对比,让学生自己得出改进实验装置的目的,以更好地树立学生环保意识。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燃烧的现象,知道物质燃烧的条件,了解灭火原理,学会常见的灭火方法。

(2)能利用物质燃烧的条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与灭火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根据所提出的问题,结合已有生活经验与所学知识,设计方案,并验证。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让学生亲身体会知识的获取过程与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7.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7.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四)燃烧和灭火在生活中的应用
1.燃烧:生活燃料、火力发电、冶炼金属等。
2.灭火:灭火器材、消防设施、火灾逃生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实例,如篝火晚会、火力发电等,引出燃烧的概念。
2.提问:燃烧需要满足哪些条件?燃烧过程中能量如何转化?
(二)自主学习
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燃烧和灭火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1.教师通过PPT或板书,详细讲解燃烧的定义、条件、类型及能量转化过程。在此过程中,结合生活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
2.讲解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引导学生认识到燃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燃料、发电等。
3.接着,教师介绍灭火的原理、方法及不同灭火剂的特点与应用,强调灭火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安全意识,使其认识到燃烧和灭火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3.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了解燃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
(一)燃烧和灭火的基本概念
1.燃烧:物质与氧气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
2.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及不同灭火剂的特点与应用。
3.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以及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的提高。
(二)教学难点
1.燃烧与灭火的化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的正确应对。
2.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以及实验中安全问题的处理。
3.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
教学设想:
5.环保意识:学生在环保方面有一定认知,但需要进一步引导,使其关注燃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加强实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生活实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中的燃烧与灭火现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燃烧与灭火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燃烧与灭火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巩固所学内容。
2.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适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反思,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同时,我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燃烧的条件,掌握灭火的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燃烧与灭火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教学难点是燃烧的三个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情境导入-探究实验-总结归纳-应用拓展”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小组合作等方法,主动探究燃烧与灭火的原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品质。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共同完成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等任务。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燃烧与灭火的相关实例,分析实例中燃烧与灭火的原理。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
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教学重点、难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一、燃烧的条件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可燃物1.清除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2.隔绝氧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7.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7.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案
- 灭火的原理:消除燃烧的三个条件之一,包括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 燃烧和灭火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理解燃烧和灭火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如防火安全、燃料使用等。
2. 当堂检测
- 判断题:判断燃烧和灭火的相关说法是否正确。
- 填空题:填写燃烧和灭火相关知识中的空白部分。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同时,结合生活实际,教育学生将化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此外,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步形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 讲授法:通过讲解燃烧和灭火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条件,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结构。
- 实验法:通过燃烧和灭火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燃烧过程,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理解,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整合。
- 简答题:简明扼要地回答问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理解。
- 论述题:对燃烧和灭火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和论述。
- 实验设计题:根据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设计实验方案。
反思改进措施
- 实验教学: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实验,如燃烧和灭火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7.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7.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如火焰、火柴点燃、煤炉燃烧等,引发学生对燃烧现象的关注,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物质能够燃烧?燃烧过程中发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引入生活中的燃烧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实验教学,注重引导: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从而深入理解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a.在进行燃烧实验时,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注意事项,确保学生的安全。
三、实验探究
1.进行燃烧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物质的燃烧现象,了解燃烧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情况。
2.进行灭火实验,让学生了解不同灭火方法的原理和适用场景。
四、课堂讲解
1.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进行详细讲解,结合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2.讲解燃烧对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强调安全用火的重要性。
五、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燃烧的条件、灭火原理以及安全用火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方面: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讨论交流等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燃烧和灭火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
2.方法方面:运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态度方面: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学习燃烧和灭火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7.1《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7.1《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3.化学方程式与能量变化:通过具体实例,讲解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引导学生理解能量变化。
4.灭火原理:阐述灭火的基本原理,如隔离可燃物、降低温度等,介绍常见灭火方法及适用场景。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a.燃烧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b.燃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c.常见灭火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a.思考燃烧与灭火在人类历史、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和价值。
b.探讨新能源在燃烧过程中的优势与挑战。
5.家庭作业:
a.与家人分享本节课所学知识,共同检查家中火灾隐患,制定家庭防火计划。
b.结合所学,向家人讲解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2.各小组汇报: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教师总结点评。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涵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如:
a.燃烧条件的判断;
b.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c.灭火方法的选择。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课堂反馈: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练习进行展示、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学生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2.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指出易错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强调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品质。
4.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7.1《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燃烧的基本概念,包括燃烧的定义、燃烧的类型和燃烧的过程。

九年级化学上册 7.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7.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7.1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课标中的内容《燃烧与灭火》隶属课标中的第五部分《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

本课题共包含三大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

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此设计为第一课时。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学习特别是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

本课的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生可以通过探究.分析总结得出。

三、教学设计思想1.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结论。

2.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方法等实验。

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②了解易燃物和易燃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②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③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教学难点:(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六、教学过程七、学习评价设计本课题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从两方面入手,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并重。

在注重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评价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对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和学习态度.情感及价值观的发展进行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

活动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各占50分。

(1)学生活动评价(分值50%)“燃烧的条件”探究式教学活动学生表现评价表班级某某学号(说明:1.等级分的评价标准:单项表现优──6或10分,良──5或8分,中──3或6分,需努力──2或5分,特优──加2分; 2.等级评定标准:7项总分50以上为特优、45—50为优、40—45为良、30—40为中、30以下需努力)自评(×40%)小组互评(×30%)教师评价(×30%)总评(2)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分值50%)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采用笔试测验的方式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
切规律又都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

当人类掌握
容燃烧和灭火。

燃烧
重改进实验,增强了实验的可
:同课堂练习
仪器和药
B.
在生煤火炉时,可点燃木柴(劈柴)来引燃煤?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五、教学反思
从总体上看,我认为这节课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

1.本节课以生活的实际内容——燃烧的现象为科学知识的切入口,利用学生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求学欲望。

充分利用各种生活资源,挖掘教材,结合学生分组实验,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

2.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体验、合作交流的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三个实验:教师演示——燃烧条件的探究、学生演示——水中白磷燃烧、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灭火方法及原理的探究。

利用实验,层层深入。

3.采用了探究实验,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能较准确地归纳出燃烧所需的条件。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不仅了解了燃烧,更懂得发现问题的方法,学会用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探究。

解决学生的疑惑。

4.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生动、形象,效果较好。

如借助课件介绍几种常见物质的着火点,加深学生的印象;再如把火灾发生时的正确求救、自救方法通过录象展示在学生面前,再由学生自己进行总结时,水到渠成。

5.改进“水中白磷燃烧”的实验,增强了实验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

还存在的不足之处:
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管有探究、有思考,但自己动手实践太少。

学生自主探究设计实验时,思路不够开阔。

2.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有代替学生回答或忽略过去的现象。

应让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评价,这样更有利于保护、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也更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六、点评与分析
【教学目标】
本节课是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非常好的一节课,教师在课堂上利用体验式教学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知识的形成和实验探究的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较好的完成了三维目标。

【教学方法】
从新课的导入来看,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火灾及火的利用等直观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探究的热情,使学生顺利进入本课的学习。

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从旧知识构建新的知识,如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是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归纳和总结的,将零散的知识整理后形成系统的认知。

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增大了教学的容量和密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课堂生动活泼,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学效果非常好。

【教学手段】
教师没有拘泥于教材的内容,而是对教材重新开发和整合,如模拟火灾现场,使学生感到身临火灾现场,采用了正确的灭火方法,使学生的所学知识得到了应用和升华,通过播放录像发生火灾如何逃生,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生活、学会保护自己、增强生命的意识。

对教材的实验进行一定的改进,增设了分组实验和小组活动。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亮点】
增设了男女生对抗赛,辩论燃烧的利与弊,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的体会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好可造福人类,否则可危害人类,培养了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答案
(一)燃烧条件的探究:
1.:
2.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氧气(或空气)(3)氧气(或空气)
(四)课堂检测:
1.选择题:(1)D(2)C (3)A、F (4)D (5)D
2.使煤与空气接触更充分;空气流通带走热量,使温度降低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
3.木柴(劈柴)的着火点较低,容易引燃,而煤的着火点较高,不容易引燃。

所以生煤炉火时,用木柴(劈柴)的持续火焰加热达到煤的着火点而燃烧。

4.釜底抽薪:清除可燃物,就没有了可燃物,起到灭火的作用。

钻木取火:木原料的本身较为粗糙,在摩擦时,摩擦力较大会产生热量,加之木材本身就是易燃物,所以就会生出火来。

火上浇油:增加可燃物,使燃烧更加剧烈。

(五)作业:
1.2Mg+CO2点燃2MgO+C
2.可燃物①温度达到木材的着火点;②木材与空气接触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