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16课 郑和下西洋 教学设计
郑和下西洋教案初中历史
郑和下西洋教案初中历史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原因;2. 说出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路线;3. 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讨论探究郑和下西洋的影响;2. 分析地图,促进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对郑和下西洋的学习,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1. 郑和下西洋的路线;2. 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难点】1. 郑和能够下西洋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导入法。
教师播放在非洲发现明朝工艺品的视频,并提出问题:我国明朝时期的工艺品怎么会出现在万里之外的非洲呢?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1. 背景教师先让学生分享课前收集到的郑和的故事。
2. 郑和下西洋的原因(1)宣扬国威,即宣传明王朝的强盛;(2)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即发展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3)为宫廷购回奢侈品。
3. 郑和下西洋的经过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
4.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三、课堂讨论1. 分组讨论: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四、地图分析1. 教师展示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2. 学生分析郑和下西洋的路线,了解其航行范围。
五、总结与评价1. 总结郑和下西洋的原因、经过和意义。
2. 对郑和下西洋的评价: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其规模、航行时间、航程在世界航海史上市空前的,与欧洲航海家相比,早半个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局限性: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海外贸易,因而不计经济效益,其结果必然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也不可能长久。
六、作业布置1. 绘制郑和下西洋路线图;2. 写一篇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短文,不少于300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讲授、课堂讨论、地图分析、总结与评价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郑和下西洋的原因、经过和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部编版七年级下历史《郑和下西洋》教学设计
《郑和下西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微课了15世纪的世界,使学生了解当时的世界;通过讲解和史料分析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郑和下西洋的原因、特点、范围和影响。
2、通过建立人物档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史料的解读,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意识;通过理解史料,来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理解。
3、通过海权和外交局面的探讨,使学生明白历史的进程,同时使学生明白国家的实力是在国际交往中最为重要的,同时要培养学生一种大国担当的家国情怀,并感受和平、包容的大国外交精神。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的原因和影响2、教学难点:郑和下西洋以后的海权问题和现代中国的要建立怎样的外交局面。
教学方法微课、史料分析、小组合作、有效设问。
学情分析授课班级为初一年级,这个年纪的孩子富有探究精神,所以可以通过问题的设置推进教学,同时已经有了学习历史的基础和方法,可以熟练的分析史料,得出相应结论,所以在初一下学期的授课中,尤其是古代史的授课中可以进行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培养,最终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
教学过程一、海之威:危机四伏以微课的形式介绍15世纪的世界。
【设计目的】微课的形式可以自学,用来储存背景知识,同时帮助学生构建历史时空观。
二、海之荣:万国来朝1、制作人物卡片,了解郑和本人。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的能力,增加对郑和的了解,利于课堂的的完整性和立体型。
2、观看视频【设计目的】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基本情况,为后面讲课奠定基础,同时用历史的宏大场面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并神入历史。
3、材料论述题。
【设计目的】材料论述题是今年新加入的体型,课堂演练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通过史料分析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设计目的】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看教材,使学生明白史料的运用是为了服务教材。
5、通过表格的方式来比较郑和下西洋的特点【设计目的】通过表格来分析比较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更加容易得出结论。
郑和下西洋教学设计
郑和下西洋教学设计学校:教师:郑和下西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了解郑和下西洋对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二、教学重点:了解郑和下西洋对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三、教学难点:体会东西方文化互相渗透交融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的辉煌篇章。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咱们的祖国在历史上有很多时候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这同我们与世界各国的互通有无是分不开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东西方文化交流旅程中的一条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
(板书:郑和下西洋)(二)交流郑和下西洋的故事1、围绕这个课题,大家想了解哪些内容呢?(学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共同来学习《郑和下西洋》。
2、根据同学们的自学情况,谁能说说你对郑和这个人物有哪些了解?郑和,原姓马,小名三宝,回族,云南昆明人。
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武术家。
曾为燕王朱棣(dì)立下战功,后赐名为郑和。
1405年,明成祖朱棣任命郑和以钦差身份出使西洋。
到1433年,28年间郑和前后共进行了七次航行,第七次返航时,因劳累过度,病逝在印度西海岸的古里,后被安葬在南京牛首山。
3、我们对郑和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谁知道郑和下西洋中的西洋指的又是哪里呢?范围:印度洋,包括东南亚、南中国海、印度、中东南部、非洲东岸。
4.郑和下西洋主要去干什么呢?(1)扩展海外贸易(经济目的),加强和海外各国的联系。
(2)宣扬明朝国威(政治目的);(3)寻找建文帝的下落。
5、要想组建大型船队下西洋只有郑和一个人可以吗?如果你是明成祖朱棣你认为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1))社会安定,国力雄厚;(2)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航海技术发达;(3)指南针、航海图、罗盘、火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
6、现在我们具备了足够的条件可以远洋航行了,你们知道郑和的船队有多少船只?船上共有多少人吗?结合图片介绍郑和的船队和编制以及郑和下西洋的路线。
7、郑和在28年间七次下西洋经过了那么多的国家,有那么多的船只,船上又有那么多的人,大家想象一下这一路上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呢?【想象】(疾病(疟疾)、暗礁、海盗、风浪等。
初中历史教案郑和下西洋
初中历史教案郑和下西洋
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背景和意义,了解郑和七下西洋的航程及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判断和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介绍郑和下西洋的背景、航程和意义;难点是让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对世界的影响。
教学准备:
1. 教案、学案和课件;
2. 地图、图片、实物模型等教具,便于学生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程;
3. 学生课前复习相关知识,准备问题提问、小组合作以及展示的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提出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郑和下西洋”并和学生们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认知新知(15分钟)
1. 通过图片展示和讲解,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背景和原因;
2. 通过地图展示和讲解,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的七次航程及主要航线。
三、合作探究(20分钟)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对一次郑和航程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简短的展示内容;
2. 学生小组依次展示,其他组提问和讨论,进行知识互动和交流。
四、总结回顾(10分钟)
1. 整理学生的观点和问题,做出回答和澄清;
2. 让学生总结郑和下西洋对世界的影响,并与之前学过的相关内容进行联系。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一份小结,总结本节课的知识和感受;
2. 预习下节课内容,知道明代航海古代航海比较
教学反思:
整体教学过程较为顺利,学生对于课题的认知度有所提高。
在合作探究环节,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和分享,培养了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下节课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扩展思考,形成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和判断。
郑和下西洋教案
郑和下西洋教案教案标题:郑和下西洋教案目标:1. 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2. 掌握郑和下西洋的航行路线和主要目的地。
3. 了解郑和船队的组成和船只特点。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研究能力。
教学重点:1.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2. 郑和下西洋的航行路线和主要目的地。
3. 郑和船队的组成和船只特点。
教学难点:1. 郑和下西洋的航行路线和主要目的地。
2. 郑和船队的组成和船只特点。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2. 郑和下西洋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3. 地图和航行路线图。
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郑和下西洋吗?他的航行有什么重要意义?知识讲解:1. 介绍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包括明朝的国际地位、郑和下西洋的经济和文化影响等。
2. 介绍郑和下西洋的航行路线和主要目的地,包括从中国到东南亚、印度、阿拉伯和非洲等地的航行路线。
团队合作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郑和船队的组成和船只特点。
2. 学生利用教学课件和相关资料,研究郑和船队的船只类型、数量、装备和特点,并记录下来。
展示和讨论:1.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向全班介绍郑和船队的组成和船只特点。
2. 学生之间进行互动讨论,比较不同小组的研究结果,探讨船只特点与航行路线的关系。
小结:1. 总结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重要意义、航行路线和船只特点。
2. 强调郑和下西洋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影响。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研究,并撰写一篇小论文。
2. 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资源进行研究,提高他们的独立学习和研究能力。
教学反思:1. 教案中的团队合作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和研究能力。
2. 教案的内容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水平进行适当调整,确保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郑和下西洋
教学目标:1.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了解郑和的成就;2.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辨能力;3.了解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基本故事内容;2.学会分析邮差的行程和传递方式。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并分析郑和为什么要亲自下西洋;2.帮助学生理解郑和的成就及其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教学准备:1.课件和图片资料;2.学生课前阅读相关故事;3.小黑板、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先向学生简单介绍郑和的故事,激发学生对郑和的认知和兴趣。
二、学习内容的学习(20分钟):1.呈现图片或PPT,向学生展示郑和下西洋的航程和行程。
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内容和画面。
2.讲解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以及他的船队多少个人?考察学生对郑和的理解程度。
3.帮助学生分析一封信从中国到印度的传递方式,从而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更好地传递信息。
三、故事的讲解(30分钟):1.温故知新:向学生复述或介绍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并帮助学生补充遗漏的细节。
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总结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和成就。
四、知识拓展(15分钟):1.带领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和目的,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和成就。
2.组织学生分享所了解到的相关知识和信息。
五、小结(5分钟):1.总结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内容,让学生回答关于郑和的问题。
2.鼓励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保持尊重和传承。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于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和他的成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图片、故事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也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和思辨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合作能力,提高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郑和下西洋》教学设计
《郑和下西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郑和远航的规模、到达的国家以及在促进中外友好交往中的作用,感受郑和的杰出才能和雄伟气魄。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怀。
教学重点:了解郑和远航的规模、到达的国家以及在促进中外友好交往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感受郑和的杰出才能和雄伟气魄。
教学准备: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郑和远航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播放《郑和下西洋》的视频。
2、刚才播放的,是反映我国历史上著名人物郑和远航西洋的电影片段。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郑和远航》(板书课题)就是围绕这次远航展开叙述的。
3、“郑和”这个名字对于我们已是并不陌生,谁能说说你对他的了解?(学生自由说)4、根据学生说的内容随机指导学生的朗读,然后让全班学生齐读课文第一段。
5、质疑:谁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让老师和同学更深入地了解郑和的这次远航呢?6、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问题随时质疑。
7、学生质疑情况梳理:(1)郑和是什么时候的人?(2)他为什么要远航?(3)他一共进行了几次远航?分别是在哪一年?(4)每次远航都到达了哪些国家?8、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然后相机指导朗读。
9、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正音正字。
10、学生讨论交流,弄清上述问题。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相机进行)(1)郑和是明朝一个叫三宝太监的人,在当时算得上一个很有名气的人。
(出示词语:三宝太监)三宝太监是什么意思?谁来读读这个词?(指名读)注意“太”在这个词语中应读“tài”,它表示对年老人的尊称。
(齐读词语)为了纪念郑和对祖国的贡献,人们还为他建立了纪念碑呢!谁来读读碑文?(指名读)从碑文中你了解了什么?(学生自由说)(2)他为什么要远航?(学生自由说)(相机出示词语:炫耀、威武、雄伟、友好、热闹等词)这么多国家这么多人都能聚集在一起,真是(生接读)盛况空前。
教师招聘面试:初中历史《郑和下西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所到之地和主要贡献。
2. 培养学生对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历史事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所到之地和主要贡献。
2. 教学难点: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
2. 运用多媒体展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郑和下西洋的图片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郑和下西洋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所到之地和主要贡献。
3. 课堂讲解:结合多媒体展示的郑和下西洋路线图,详细讲解郑和下西洋的过程。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分享各自的观点。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郑和下西洋的基本知识和历史意义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鼓励主动探究和思考。
3. 结合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内容。
2. 多媒体课件: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图片等。
3. 历史资料:关于郑和下西洋的文献、论文等。
4. 网络资源:相关的历史网站、视频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导入新课:10分钟2. 自主学习:15分钟3. 课堂讲解:20分钟4. 小组讨论:15分钟5. 总结提升:10分钟6.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迹,加深对郑和下西洋的理解和感悟。
《郑和远航》教案
《郑和远航》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时间、路线和所到之地。
2. 使学生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和影响,认识其在我国古代航海史上的地位。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所到之地及其意义。
2. 教学难点: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及其在我国古代航海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
2. 运用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郑和远航的路线和所到之地。
3.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和影响。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地图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张郑和下西洋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位人物是谁吗?他有什么重要的事迹?2. 讲授新课教师讲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时间、路线和所到之地,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1.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2. 郑和下西洋的时间和路线3. 郑和所到之地及其文化交流3.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和影响,认识其在我国古代航海史上的地位。
4.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郑和下西洋在我国古代航海史上的重要地位。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
5. 课后作业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查阅资料,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时间、路线和所到之地,并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郑和远航的认识和体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授过程中的学生参与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2.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情况,以及对作业的批改和反馈。
3. 学生对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时间、路线和所到之地的掌握程度。
4. 学生对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和影响的理解,以及对其在我国古代航海史上地位的认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郑和下西洋教案范文
郑和下西洋教案范文教案:郑和下西洋教学目标:1.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掌握郑和下西洋的航行路线和目的地;3.认识郑和的功绩和影响;4.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跨文化交流意识。
教学内容:一、背景知识1.明朝初年国际环境的变化及郑和下西洋的重要性;2.中国与西洋的交流和贸易活动;3.郑和的背景和经历。
二、郑和下西洋的航行路线和目的地1.第一次远航:1405-1407年;2.第二次远航:1407-1409年;3.第三次远航:1409-1411年;4.第四次远航:1413-1415年;5.第五次远航:1417-1419年。
三、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和影响1.促进了中国与外国的贸易和文化交流;2.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3.对于后来的航海史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的航海史,是否有听说过郑和下西洋的故事;2.鼓励学生讲述自己对于郑和下西洋的理解和感受。
二、讲授(30分钟)1.呈现背景知识,介绍明朝初年的国际环境变化和中国与西洋的交流贸易活动;2.介绍郑和的背景、经历和重要性;3.具体讲解郑和下西洋的航行路线和目的地。
三、讨论(15分钟)1.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郑和下西洋对于中国和世界的影响;2.各组总结发言,教师扩展讲解。
四、展示(15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前准备的PPT或海报,包括郑和下西洋的航行路线、目的地和意义;2.全班同学一起欣赏展示作品,进行互动交流。
五、综合训练(15分钟)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介绍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和影响;2.学生交流作业,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六、总结(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重点和学习要领;2.引导学生回顾、反思学习收获;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历史科普活动,拓宽历史知识面。
教学资源:1.PPT或海报制作工具;2.郑和下西洋相关书籍和视频资料。
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和展示表现;2.作业书写质量和思维逻辑。
拓展延伸:1.邀请郑和专家或历史学者到课堂上进行讲座;2.组织郑和下西洋的实地考察活动;3.设计相关互动游戏和小组竞赛,增加趣味性和活跃度。
郑和下西洋的教学设计
郑和下西洋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属于外交史范畴。
明朝是我国外交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
郑和下西洋是中外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无论从航海的时间、规模,还是从到达的地区来看,都无疑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他的远航促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的发展。
标志着我国古代航海事业发展到了顶峰。
探究和发扬郑和精神,使学生人文素养有所提升,是学习这一内容的深层次的价值所在。
2、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是农村的孩子,他们在小学社会课学过相关内容,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为教师教学创造了条件。
但是由于学习资源有限,需要教师开阔孩子的视野,激活孩子的思维,为孩子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引领学生关注现实,走向生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概述郑和下西洋的时间、目的、经过和意义。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语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视频创设情境,以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与郑和先驱同行------与郑和行者对话------与郑和精神成长-------历史在线四个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协作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不畏艰险、坚持不懈的精神。
(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3)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郑和下西洋标志着我国古代航海事业发展到了顶峰,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精神。
郑和远航架起了中国同亚非各国友谊的桥梁,在今天郑和曾经到达的地方都有纪念他的遗迹,影响至今,意义深远,因此将其确定为重点。
我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探究式教法和表演法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
2、难点:如何理解郑和精神?探究和发扬郑和精神,使学生人文素养有所提升,学生学习起来有些难度,因此我通过分析材料、学生结合自身谈感受的方法降低教学难度。
四、教学方法情境化教学法表演法探究式教学法五、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1、郑和下西洋发生在600多年前,距离今天非常遥远,学生很难感受到郑和航海的伟大和艰辛,于是我通过播放《郑和下西洋》的视频,将学生的视觉、听觉有机的融合,从而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郑和下西洋 优秀教案
郑和下西洋一、教学目标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概况、特点,分析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2、通过在地图上指示、描绘或者演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形成历史时空概念,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想象能力。
3、通过郑和下西洋的盛况所体现出来的我国古代造船业、航海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以及郑和下西洋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国家的友谊的史实,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人民不畏艰难、敢为人先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三、教学难点郑和下西洋需要具备的条件四、教学过程播放《郑和下西洋》视频,然后设问,视频里的郑和是谁你了解他的哪些信息?他七次到达的西洋是今天的哪些地方?学生根据课本以及自己所了解的知识进行回答。
补充郑和的个人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
郑和的祖父和父亲都是云南的贵族,信奉伊斯兰教,都曾去遥远的圣地朝拜过。
郑和在幼年时,常在其父膝下听其讲述朝圣麦加途中的种种见闻。
父亲跋山涉水的惊险旅程,远方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给小郑和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说不尽的新奇事物,道不完的天方夜谭,像磁铁般深深地吸引了他。
身受家庭父辈这种冒险精神的熏陶,小郑和从小就立下鸿鹄之志,准备将来远航西洋,朝圣麦加。
他常常坐而冥思,起而力行,刻苦学习划船、使帆、游泳,还潜心于航海史籍的研读,好像刻意要成为一代航海家、冒险家似的。
设问,刚才在视频里我们看到了郑和的船队,你认为只是依靠郑和自己,他能够实现下西洋的目的吗?如果不能的话,有是谁帮助郑和实现下西洋的梦想呢?学生根据观察,回答问题:明成祖设问,那么明成祖为什么要派郑和去下西洋呢?材料一“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
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于海。
……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
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伏异域,使其不敢觊觎南洋也。
”——郑和材料二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并且结合课本,分小组讨论,得出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有提高明朝的国际地位,换取海外珍宝,寻找建文帝。
郑和下西洋教案
郑和下西洋教案教案:郑和下西洋【教学目标】1.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基本史实和相关历史背景。
2.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和影响。
3.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评价能力。
【教学内容】1.郑和下西洋的背景。
2.郑和下西洋的经过。
3.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全面地、辩证地评价郑和下西洋。
重点:郑和下西洋的经过和影响。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投影仪和PPT。
2.《郑和下西洋》动画视频。
3.教学板书。
【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回顾学生已学过的相关历史知识。
2.教学策略:讲解、视频展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3.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郑和下西洋》动画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课主题。
2.讲授新课:o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介绍明成祖时期的历史背景,为何派郑和下西洋。
o郑和下西洋的经过:详细介绍郑和七下西洋的历程,包括航线、到达的地区、事务活动等。
o郑和下西洋的影响:分析郑和下西洋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3.巩固练习:提供一些材料,让学生根据材料回答问题,例如:“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航海事业的巅峰,比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早了半个多世纪。
请谈谈你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看法。
”4.归纳小结:回顾郑和下西洋的背景、经过和影响,强调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小组讨论、口头提问、书面测试。
2.为学生提供反馈:在每个环节结束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供改进建议。
郑和下西洋教案
郑和下西洋教案《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郑和下西洋的时间、目的、概况、影响;戚继光抗倭;①通过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航,培养同学们比较、理解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学史论今,引导同学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中的问题,培养同学们运用历史,借鉴历史的能力。
③采用课堂互动、想象等方式,探究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培养同学们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在地图上演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历史想象能力。
②引导同学们收集戚继光的资料,提高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的语言表达能力。
③引导同学们体会戚继光的高贵品质,进行思想情感教育。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通过学习,使同学们认识到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同学们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人民不畏艰难、敢为人先的精神。
②学习戚继光抗倭事迹,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③通过展示古今中国对外交往的图片,体会中国的和平友好的外交理念以及不屈的民族抗争精神。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教学难点】如何全面地辩证地评价郑和下西洋【教具教法】采用故事法、讨论法、列表举例法。
视频:动画配乐《郑和下西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1405,郑和下西洋》。
再导入: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它承载着古老中国繁荣灿烂的文化,沿途传递友谊、播撒文明,开创了我国古代对外交流史上的又一新时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郑和,走进明朝,走进那个和平交往与暴力冲突并存的时代。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追随大海上的风帆,共同走进帆之荣——郑和下西洋。
二、出示问题,探究新知:帆之荣——郑和下西洋播放视频,了解事件的经过并让学生分组讨论:1、西洋是指什么地方?郑和远航的目的是什么?2、郑和会面对怎样的困难?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实现远航?3、请从时间、次数、规模、人数、到达范围,分析郑和下西洋的盛况,郑和远航有哪些意义?三、教学展示:合作、交流、探究(一)、郑和下西洋1、出示幻灯片:郑和图像,让学生说出郑和的生平事迹2、课件出示一组讨论题目西洋是指什么地方?郑和远航的目的是什么?在地图上找到西洋的位置。
《郑和下西洋》教案设计
校本课程:集邮与历史——郑和下西洋教案设计南昌二十中黄燕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郑和下西洋有关史实的理解,巩固邮票的基本常识,如:铭记、图案、志号、齿孔、面值、小型张等。
2、培养学生集邮的兴趣和爱好、训练学生观察和分析邮票的能力。
3、介绍邮票上的郑和,引导学生学习郑和精神。
4、通过郑和下西洋的启示,不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且帮助他们拓宽知识面,进一步培养和锻炼分析事物的能力。
教学过程(教学导入)大家好!欢迎走进今天的集邮与历史课堂,最近在网上搜索到这样一条新闻:这是发生在福州某高校学生“记者风采”大赛上出现的尴尬一幕,主持人问:2005年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多少周年纪念日?选手回答:80周年,结果引起了全场的哄堂大笑,同学们知道大家在笑什么吗?生:选手回答错了,应该是600周年。
(教学过渡)非常正确,2005年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
为了纪念郑和下西洋这一航海史上的壮举,中国邮政局在二十年内先后发行了两套纪念邮票,这在中国邮票史上是不多见的。
本节课我们欣赏这两套邮票的同时一起重温这段中国航海史上最为轰轰烈烈,波澜壮阔的诗篇。
首先请哪位同学来介绍郑和的有关情况?(提问)请学生介绍郑和,郑和下西洋有关情况。
(展示郑和下西洋路线)请学生介绍七次的路线、出发地、最远到达地、引入史学界关于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地的争议。
(展示邮票)请学生逐枚介绍2005年版郑和下西洋邮票所展现的内容,复习巩固相关历史知识。
(设计)请同学设计出郑和舰队的编形图,通过郑和下西洋及神六上天两件事情联系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展示邮票)请学生逐枚介绍1985年版郑和下西洋邮票所展现的内容,插入高三教材中关于郑和下西洋的不欺寡、不凌弱的知识点。
(教学过渡)以两版邮票中的郑和像为例请同学作比较,找出不同,复习邮票的相关知识:铭记、志号、图案、面值、齿孔等。
(提问)你喜欢哪一套邮票?(邮品欣赏)展示中外发行的纪念郑和下西洋邮品。
郑和下西洋教学设计
学生思考
两人一组探讨
学生欣赏并思考
学生阅读课本。
拓宽视野,活跃气氛
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培养识图能力
培养阅读能力,识图能力
形成准确的空间概念。
培养分析材料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析能力和多角度思考问题题的能力。
分析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向英雄人物学习,以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人生观
过程
方法
1、层层设疑,分组讨论。情境教学与问题探究式教学相结合。
2、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共同学习、合作意识。
3,在教学中多次实现政史地三科知识的整合。
4、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
学
设
计
重点
难点
重点
郑和下西洋的路线,意义
郑和远航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从而架起了中国同亚非各国国友谊的桥梁,意义深远,应重点把握。
2、指导学生上网查阅郑和下西洋的图片和史料。
3,让学生上网查阅了解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史实。
教学
突破
1、讲清背景,郑和远航及戚继光抗倭成功的原因,认识重大意义。
2,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教学
资源
1、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网站资料。
3,下载课件并作修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3)通过对戚继光抗倭的背景,功绩和成功抗倭原因的学习、分析,引导学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
价值
(1)通过对郑和远航所体现的我国古代造船业和航海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以及郑和远航增进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这些史实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主备:肖丽
课时计划:2课时
一、内容及其解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中外的交往与冲突——郑和下西洋,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郑和下西洋的条件、郑和下西洋的基本史实、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其核心是郑和下西洋的条件.通过明成祖时期郑和下西洋的壮举,阐述了明朝前期的政治统一、经济发达、国力强盛的特点.理解它关键就是要充分利用文献资料、《郑和下西洋路线》的图片,明确地讲解出“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历史范围。
教学的重点是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和目的、特点,理解重点的关键是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阅读指导法、讲述法、图表展示法、自主探究法、分组讨论法,呈现。
二、目标及解析
1、目标定位:
(1)学会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原因.
(2)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史实.
(3)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2、目标解析:
(1)学会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原因.也就是要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其原因。
(2)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史实.也就是要掌握郑和下西洋时间、目的、路线、意义。
(3)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也就是通过与欧洲航海家的航海的对比,从时间、规模、次数、范围等方面归纳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三、问题诊断与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是难以记住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和郑和能成功地实现远航的原因。
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样,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要解决这一问题,主要是将《郑和
下西洋路线》等制成课件,将航行路线动态地显示出来,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对于下西洋的原因,主要通过大量材料进行分析归纳。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将使用多媒体,这样便于学生形象、直观的理清本课的学习线索.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008年,中国有两件我们要铭记的事:一个是汶川地震;一个是背景奥运会。
在奥运会的开幕式中,有这样的一个画面(展示奥运会开幕式中郑和下西洋的场景照片),这是为了纪念明朝时期中外交往的伟大壮举-—郑和下西洋。
在你了解的中国古代历史知识中,明朝以前中外友好往来的史实有哪些?(让学生把它写出来)。
授新课:
问题一、“西洋”指什么地方?郑和下西洋的原因有哪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知道论丛史出。
问题1、西洋指什么地方?
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明确地讲解“西洋"的历史范围—-明代的西洋,指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问题2、郑和下西洋的原因有哪些?
【探究活动1】阅读材料
材料一:史书记载:明,洪武末年时,“粮仓充实,国家安定”.明,建文帝时期,“人民富足,路无拾遗”。
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极盛。
材料二:明朝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罗盘针的发明,气象测量的进步,航路的勘探等,海外地理知识也日见丰富。
材料三:郑和的祖父和父亲,曾从海路到过伊斯兰教圣地天方,家庭的熏陶,使他从小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比的气概。
请回答: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郑和能成功下西洋有哪些原因?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客观:(1)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家安定,国力强盛;(2)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高超;(3)指南针的广泛应用。
主观:(4)郑和吃苦耐劳,不畏艰难,勇于探索。
根本的原因是: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家安定,国力强盛
例题1、郑和成功下西洋的根本原因是( )
A、指南针的广泛应用
B、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高超
C、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D、郑和吃苦耐劳,不畏艰难,勇于探索
答案:C
变式训练:中国古代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提供了重要条件的发明是( ).
A.罗盘针 B。
竹木简 C.地动仪 D.突火枪
答案:A
问题二、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他的远航有什么历史意义?
设计意图:结合课文93—95页的内容及材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问题1、郑和什么时候开始下西洋?什么时候结束他的远航?这次航行在谁的支持下进行的?
时间:1405-1433年明成祖
问题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有:(1)为了寻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2)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最根本的);(3)为了宣扬明朝的国威。
然后指出:目前史学界对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争论较多,但都不否认“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这一最基本的目的。
问题3、郑和先后共几次下西洋?他远航的具体路线是怎样的?(展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讲解其远航范围和到达地区的古今地名)
次数:7次
问题4、郑和下西洋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
【探究活动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占城国,对“中国青瓷盘碗、绫绢、烧珠等物甚爱之,则将宝石珍珠换易"。
爪哇“行使中国历代铜钱。
一般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则用铜钱买易。
——《瀛涯胜览》材料二:当郑和船队到达占城时,受到占城国王的盛情欢迎。
……其部领皆乘马出郊迎接。
诏赏,下象,膝行,匍匐,感沐天恩,奏贡方物.
-—《星槎胜览》
材料三:郑和使团赢得了亚非许多国家对中国的信任和友谊,两洲数十个国家沿着郑和所开辟的航路,不远万里,纷纷来宾,向明王朝赠送珍贵的礼品。
另外,郑和下西洋把中国与亚非国家间的国际贸易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史》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比欧洲航海家远航早了半个多世纪.
郑和的远航,①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②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问题5、我们应该怎样评价郑和?
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
例题2、【2013.云南普洱卷。
5】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伟大的航海家.他其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了()
A.美洲 B.印度洋沿岸
C.大西洋沿岸 D.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答案:D
变式训练:【2013.江苏连云卷.22】“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
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①丝绸之路②鉴真东渡③郑和下西洋④岳飞抗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问题三:郑和下西洋有什么特点?
【探究活动3】【2013·株洲中考·27(3)】阅读材料
请回答:与欧洲航海家相比郑和下西洋有什么特点?
时间早,历时长;规模大,到达范围广;次数多
例题3、【2012。
甘肃兰州】郑和下西洋是古代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这表现在()①远航次数多②船队规模是当时世界第一③到访国家和地区多
④远航时间早,促进了国际友好交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变式训练:【2013.湖南湘潭卷.6】下列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丝绸之路②郑和下西洋③玄奘西游④马可·波罗
A、①②④③
B、①③④②
C、②③④① D①②③④
答案:B
明前期,我国仍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郑和下西洋最能说明当时中国的经济、科学技术等方面还领先于其他国家,所以在外交上能主动地与外国和平友好地交往。
六、课堂小结
以表格形式,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七、目标检测题
1. “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材料中的永乐三年指( A )A、1405年 B、1433年 C、1553年 D、1368年
2。
下列促成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有( B )
①明成祖时国力强盛,府库充实②当时中国造船技术先进③皇帝的支持④联合东南亚其他国家,抵抗倭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