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第3版)》教案16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教案(完整)

课题: 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这门课的学习意义及主要内容,理解土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二、教学重点: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基本概念。
三、教学难点:地基基础埋深等概念的理解上。
四、教学时数: 2 学时,其中实践性教学 0 学时。
五、习题:六、教学后记:这一章的内容总体上较易理解,基本概念需详细的讲解,让学生多了解一些具体的实例,如由于基础地基引起的一些破坏。
第一章绪论土力学部分第3-5章本课程的重点地基基础部分第6-10章第1- 2章基本概念的介绍一、基本概念:1、关于土的概念(1)、土的定义:土是地表岩石经长期风化、搬运和沉积作用,逐渐破碎成细小矿物颗粒和岩石碎屑,是各种矿物颗粒的松散集合体。
(2)、土的特点:1)散体性2)多孔性3)多样性4)易变性(3)、土在工程中的应用1)作为建筑物地基2)作为建筑材料3)建筑物周围环境2、土力学:研究土的特性以及土体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性状的一门力学分支。
3、地基与基础的概念(1)、基础:1)定义:建筑物的下部结构,将建筑物的荷载传给地基,起着中间的连接作用。
(是建筑物的一部分)2)分类:按埋深可分为:浅基础:采用一般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例如挖槽、排水)施工的基础(埋置深度不大,一般5 m)。
埋深较小,可采用深基础:需借助特殊施工方法的基础(埋置浓度超过5m)。
桩基础、地下连续墙(2)地基1)定义:基底以下的土体中因修建建筑物而引起的应力增加值(变形)所不可忽略的那部分土层。
(承受建筑物荷载而应力状态发生改变的土层。
)(地层)持力层:直接与基础接触,并承受压力的土层下卧层:持力层下受建筑物荷载影响范围内的土层。
2)分类:天然地基:在天然土层上修建,土层要符合修建建筑物的要求(强度条件、变形条件)人工地基:经过人工处理或加固地基才能达到使用要求的地基。
二、重要性:地基和基础是建筑物的根本,又位于地面以下,属地下隐蔽工程。
它的勘察、设计以及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一旦发生质量事故,补救与处理都很困难,甚至不可挽救。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第一章:土的性质与分类1.1 教学目标了解土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掌握土的三相指标及土的密度、含水率和塑性指数的概念。
学会使用土工试验仪器进行土的物理性质试验。
理解土的工程特性及其对地基基础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土壤的组成与结构土壤的物理性质:密度、含水率、塑性指数土壤的力学性质:抗剪强度、压缩性、渗透性土的分类与工程特性土工试验:密度试验、含水率试验、塑性指数试验1.3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讲解土壤的性质、分类和工程特性。
实验教学:指导学生使用土工试验仪器进行土的物理性质试验。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案例,理解土壤性质对地基基础的影响。
第二章:土力学基本理论2.1 教学目标掌握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包括剪切强度理论、压缩理论和小应变弹性理论。
学会运用土力学理论分析土壤的力学行为。
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应力、应变、应力路径剪切强度理论:抗剪强度、库仑定律、莫尔-库仑准则压缩理论:压缩性、压缩系数、压缩模量小应变弹性理论:弹性模量、泊松比、弹性应变2.3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讲解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
数值分析:运用数值方法分析土壤的力学行为。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运用土力学理论解决问题。
第三章:地基基础设计原理3.1 教学目标掌握地基基础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包括浅基础、深基础和地下工程的设计。
学会运用土力学和结构力学的知识进行地基基础的设计。
3.2 教学内容浅基础设计原理:承载力计算、基础尺寸确定、沉降计算深基础设计原理:桩基础、沉井基础、地下连续墙地下工程设计原理:隧道、地铁、地下室3.3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讲解地基基础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数值分析:运用数值方法分析地基基础的设计问题。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运用土力学和结构力学的知识进行地基基础设计。
第四章:地基承载力与稳定性分析掌握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的分析方法,包括极限平衡法、数值方法和实验方法。
学会运用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分析方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教案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教案教案名称:土力学及地基基础教学目标:1.了解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土壤的力学性质和土壤的分类;3.学习地基基础的设计原则和常用的地基基础类型。
教学重点:1.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土壤力学性质和分类;3.地基基础的设计原则和常用类型。
教学难点:1.土壤的力学性质和分类的理解;2.地基基础设计原则的掌握。
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第一课时: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0分钟)1.土力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2.力学的基本概念:应力、应变、弹性模量等;3.鉴定土力学参数的实验方法。
第二课时:土壤的力学性质和分类(30分钟)1.土壤的物理性质:密度、含水量、塑性性质等;2.土壤的力学性质:强度、压缩特性等;3.土壤的分类方法。
第三课时:地基基础设计原则(30分钟)1.地基基础的定义和作用;2.地基基础设计原则:安全性、经济性和耐久性;3.地基基础设计的考虑因素。
第四课时:常用的地基基础类型(30分钟)1.浅基础:单排基、连续墙基、均布荷载基等;2.深基础:桩基、筏基等;3.地基基础的选择和设计方法。
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讲解地理概念和原理,提供基础知识;2.分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进行土力学和地基基础设计问题的讨论和解答;3.实践操作:利用实验室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土性的测试和实践操作。
教学资源:1.教科书:《土力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等;2.实验设备:土壤物理和力学测试仪器设备。
评估方式:1.课堂讨论: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口头评估;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实验操作和报告,对实践操作进行评估。
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讲授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地基基础的设计原则和常用类型,帮助学生理解土壤的力学性质和分类,以及地基基础的设计过程。
教学内容结构合理,教学方法多样化,通过实践操作和分组讨论的方式,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在评估方式上,既包括了课堂表现的评估,也包括实验报告的评估,既能够考察学生的理论掌握情况,也能够检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第3版)》教案8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授课教案班级名称日期/地点周次/星期上课节次课时章节或授课题目土压力类型、静止土压力的计算及朗肯土压力理论课程思政主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幸福是通过奋斗出来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三种土压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2.掌握朗肯土压力理论。
能力目标1.能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土压力的类型;2.能应用朗肯土压力理论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简化计算各种情况下的土压力;3.清楚朗肯土压力理论的误差。
素质目标1. 能结合课程中的案例及习题练习保持终身学习的热情2.学会团结合作共同探究教学设计复习要点或题目教学方法1.土的抗剪强度指标是什么?可以用什么试验方法测定?2.地基极限承载力与容许承载力的区别是什么?提问,5min 授课提纲及重难点分析教学方法及课程思政设计教学时间5.1土压力理论概述土压力是指挡土墙后的填土因自重或外荷载作用对墙背产生的侧向压力。
由于土压力是挡土墙的主要外荷载,因此,设计挡土墙时首先要确定土压力的性质、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土压力的计算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它随挡土墙可能位移的方向分为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和静止土压力。
土压力的大小还与墙后填土的性质、墙背倾斜方向等因素有关。
1.教学方法设计:授课过程中主要采用讲授、讨论等方式进行,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土压力类型1. 静止土压力挡土墙在不发生任何变形和位移,墙后填土处于弹性平衡状态时,作用在挡土墙背的土压力2. 主动土压力在土压力作用下,挡土墙离开土体向前位移至一定数值,墙后土压力减小至土体达到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墙背的土压力3. 被动土压力在外力作用下,挡土墙推挤土体向后位移至一定数值,墙后土压力增大至土体被动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墙上的土压力三种土压力的比较:在挡土墙高度和填土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上述三种土压力之间有如下关系:5.2静止土压力的计算作用在挡土结构背面的静止土压力可视为天然土层自重应力的水平分量。
静止土压力强度:zKγσ=墙上的静止土压力为:2021KHEγ=5.3朗肯土压力理论朗肯土压力理论是根据半空间的应力状态和土的极限平衡条件而得出的土压力计算方法。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教案(完整)

课题: 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这门课的学习意义及主要内容,理解土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二、教学重点: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基本概念。
三、教学难点:地基基础埋深等概念的理解上。
四、教学时数: 2 学时,其中实践性教学 0 学时。
五、习题:六、教学后记:这一章的内容总体上较易理解,基本概念需详细的讲解,让学生多了解一些具体的实例,如由于基础地基引起的一些破坏。
第一章绪论土力学部分第3-5章本课程的重点地基基础部分第6-10章第1- 2章基本概念的介绍一、基本概念:1、关于土的概念(1)、土的定义:土是地表岩石经长期风化、搬运和沉积作用,逐渐破碎成细小矿物颗粒和岩石碎屑,是各种矿物颗粒的松散集合体。
(2)、土的特点:1)散体性2)多孔性3)多样性4)易变性(3)、土在工程中的应用1)作为建筑物地基2)作为建筑材料3)建筑物周围环境2、土力学:研究土的特性以及土体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性状的一门力学分支。
3、地基与基础的概念(1)、基础:1)定义:建筑物的下部结构,将建筑物的荷载传给地基,起着中间的连接作用。
(是建筑物的一部分)2)分类:按埋深可分为:浅基础:采用一般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例如挖槽、排水)施工的基础(埋置深度不大,一般5 m)。
埋深较小,可采用深基础:需借助特殊施工方法的基础(埋置浓度超过5m)。
桩基础、地下连续墙(2)地基1)定义:基底以下的土体中因修建建筑物而引起的应力增加值(变形)所不可忽略的那部分土层。
(承受建筑物荷载而应力状态发生改变的土层。
)(地层)持力层:直接与基础接触,并承受压力的土层下卧层:持力层下受建筑物荷载影响范围内的土层。
2)分类:天然地基:在天然土层上修建,土层要符合修建建筑物的要求(强度条件、变形条件)人工地基:经过人工处理或加固地基才能达到使用要求的地基。
二、重要性:地基和基础是建筑物的根本,又位于地面以下,属地下隐蔽工程。
它的勘察、设计以及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一旦发生质量事故,补救与处理都很困难,甚至不可挽救。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第一章:土的性质与分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土的基本性质,包括粒径、含水率、密度、抗剪强度等;使学生掌握土的分类方法,包括粒径分类、塑性分类、液限和缩限分类等;培养学生对土的性质和分类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意识。
1.2 教学内容土的基本性质:粒径、含水率、密度、抗剪强度等;土的分类方法:粒径分类、塑性分类、液限和缩限分类等;土的工程应用:不同性质和分类的土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土的基本性质和分类方法;利用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土的性质和分类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土的力学性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土的压缩性、抗剪强度、渗透性等力学性质;使学生了解土的力学性质在工程设计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土的力学性质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意识。
2.2 教学内容土的压缩性:压缩系数、压缩指数等;土的抗剪强度:剪切强度、剪切模量等;土的渗透性:渗透系数、渗透规律等;土的力学性质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土的压缩性、抗剪强度、渗透性等力学性质;利用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土的力学性质在工程设计中的重要性;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地基基础概述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基基础的基本概念、作用和类型;使学生掌握地基基础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对地基基础在工程中的应用意识。
3.2 教学内容地基基础的基本概念:地基、基础、荷载等;地基基础的作用:传递荷载、分散应力、稳定地基等;地基基础的类型:浅基础、深基础、扩展基础等;地基基础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地基基础的基本概念、作用和类型;利用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地基基础的设计原则和方法;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浅基础设计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浅基础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使学生了解浅基础的设计计算步骤;培养学生对浅基础在工程中的应用意识。
2023大学_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第三版(赵明华著)课后答案下载

2023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第三版(赵明华著)课后答案下载2023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第三版(赵明华著)课后答案下载本书内容包括土的物理性质及其工程分类、土中水的运动规律、土中应力分布及计算、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计算、土的抗剪强度、土压力计算、土坡稳定分析、地基承载力、天然地基基础设计、地基上梁和板的分析、桩基础、特殊性土地基、地基处理、支挡结构、动力机器基础和地基基础抗震设计等共十六章,并安排了大量的例题、习题和思考题。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教材,供土木工程专业技术基础教学之用,也适用于原专业目录中的建筑工程、桥梁工程、道路工程、地下建筑工程及岩土工程等专业。
还可供从事土木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的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计算方法及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等。
全书共分为11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土体中的应力计算;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计算;土的抗剪强度与地基承载力;土压力与土坡稳定;天然地基浅基础;桩基础;沉井工程;地下连续墙工程;基坑工程。
本书密切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教材的实用性和综合应用性,各章内容由浅入深、概念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涉及基础工程设计部分均依照我国现行规范进行编写,主要章节附有例题及习题。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岩土工程等课群)本科的'教学用书,亦可供其他专业师生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及使用。
本书的配套电子课件位于机械工业出版社教材服务网上,向任课教师免费提供,请需要者根据书末的“信息反馈表”索取。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第三版(赵明华著):内容简介点击此处下载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第三版(赵明华著)课后答案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第三版(赵明华著):作品目录绪论第一章土的物理性质及其工程分类第一节土的三相组成第二节土的三相比例指标第三节土的结构第四节粘性土的界限含水量第五节砂土的密实度第六节粘性土的物理化学性质第七节土的工程分类习题思考题第二章土中水的运动规律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渗透理论。
土力学地基基础教案

土力学地基基础教案(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土力学地基基础教案土力学地基基础教案《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授课教案深圳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第一章绪论§本课程的内容和作用科与实践:国内外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及分类举例并分析事故原因二、本门课程知识构架三、地基基础设计中需满足的技术条件要求:概括了解地基基础工程事故的种类及原因.对本学科需解决的问题有初步的总体认识.了解地基基础概念,建筑工程对地基基础的要求,了解本门课程的知识构架.了解地基基础设计中需满足的技术条件.授课方法:通过大量图片实例,让学生直观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和对本课程的兴趣,学生提早适应和入门.§本课程发展概况要求:了解本学科中关键理论的产生、发展情况及学科现状.授课方法:在强调学科的实验性时,要举例简要讲解.如:2个土压力理论,3种剪切试验方法.§本课程的特点和学习要求要求:了解本课程内容的广泛性和综合性及实验性,对本课程应掌握的内容要有总体的认识.授课方法:讲解本门课程知识构架时,对应土力学定义,结合教材目录.使学生清楚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和原因.从而对本课程教学内容有宏观和总体的把握.第二章地基土(岩)的物理性质及分类§土的三相组成要求:了解土的矿物成分.掌握土的粒组、颗粒级配概念.理解颗粒级配曲线的含义及Cu、Cc与级配好坏的关系.理解毛细水分类与原理,强弱结合水的概念和特性.掌握土的结构和构造划分.重点:土的粒组,颗粒级配的概念.弱结合水的工程特性,毛细水对工程的影响.授课方法:结合生活与工程实际举例讲解毛细水的作用.使用图例讲解土的结构与构造.§土的物理性质指标要求:理解掌握三项基本指标的概念.了解基本实验方法.理解掌握六项换算指标的概念.了解和区别指标的常见值及工程应用.了解应用三相草图求解换算公式.记住有效重度与饱和重度关系公式.重点:9个指标的含义及区别.指标的工程应用.三项基本指标的实验方法.授课方法:通过指标定义公式的比较及强调各自的物理意义,区别9个物理性质指标.通过与实际工程中各种建筑材料的重度的比较,使学生记住各种重度的常见值,增强学生的量化概念.§土的物理状态指标一、无粘性土的密实度要求:掌握密实度的概念及各种密实度指标概念.了解各种指标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及密实度划分结果.重点:砂土,碎石土密实度划分方法及划分结果.二、粘性土的稠度要求:掌握稠度及稠度界限含水量的概念.掌握界限含水量概念含义和实验方法.掌握塑性指数,液性指数概念含义及应用.掌握粘性土软硬状态的划分.了解粘性土灵敏度和触变性的概念.重点:指标的含义和应用.授课方法:对比强调无粘性土、粘性土在影响松密和软硬因素方面的差异.§土的压实性要求:了解压实原理.理解影响压实效果的因素.重点:最大干密度概念及室内试验方法.难点:影响压实效果的因素(最优含水量、击实功)§地基土的工程分类要求:掌握《地基规范》分类法划分结果.理解各类土的定义分类依据,定名.掌握碎石土,砂土,粘土工程特性.重点:砂土,粘土,粘性土定义、分类依据、定名及工程特性.第三章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计算§地基中的自重应力一、均质地基情况二、成层地基情况三、有效应力分布规律四、地下水升降及隔水层对自重就力的影响.要求:掌握竖向自重应力的求解方法.理解侧向自重应力求解方法.掌握有效应力概念掌握自重应力分布曲线的变化规律.理解地下水位升降对自重应力的颢响.重点:有效应力原理.授课方法:重点解释粒间应力与土的变形和强度的内在关系.反复强调自重应力,一般指有效自重应力.要求学生课上先讨论均质和成层土自重应力求解公式和应力分布规律后,再给出授课内容.§基础底面接触压力基础底面接触压力的分布基础底面接触压力的简化计算(中心受压基础,偏心受压基础)基础底面附加压力要求:理解随荷载增加,柔性基础、刚性基础基底压力分布变化规律,架桥作用的概念.理解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基底压力分布图形.了解影响基底接触压力大小和分布的因素.掌握基底接触压力的计算方法.(中心受压和单向偏心受压)掌握基底附加压力概念及计算方法.重点:基底接触压力和附加压力的计算.授课方法:强调基底附加压力为新增应力,再由同学讨论埋深取值问题.§地基中的附加应力一、附加应力的定义和假设二、不同面积上受各种荷载作用下,附加应力的计算方法.集中力作用下地基中附加应力的计算.矩形均布荷载作用下地基中附加应力的计算及角点法.三、附加应力分布规律要求:理解附加应力计算的基本假设.了解竖向集中力作用下地基中附加应力的布辛奈斯克解答.了解均布的矩形荷载角点下的地基附加应力的求解方法.并掌握求解任意点地基附加应力的角点法.了解其它荷载作用下地基中附加应力求解方法(三角形分布的矩形荷载,均布圆形荷载中心点下,线性和条形荷载下).理解掌握附加应力分布规律.重点:应用角点法求地基中任一点附加应力的方法.附加应力分布规律.难点:附加应力分布规律.授课方法:对各种荷载作用下附加应力的求解仅在引入布辛奈斯克解后,讲明利用积分方法求解,不讲具体推导过程,只给出结果σz=KP0,并对K做定性解释;对条形均布荷载作用下地基中附加应力给出大、小主应力公式,以备后用;通过例题讲解归纳出附加应力分布规律;通过应力分布图形比较条形,矩形荷载作用下附加应力影响范围的不同.§土的压缩性一、压缩试验及压缩性指标二、静载荷试验及变形模量.要求:掌握土压缩性和固结的概念.掌握压缩试验方法、假定,压缩曲线的绘制,压缩系数,压缩指数,压缩模量的含义及公式,土压缩性的评价.理解土的回弹和再压缩曲线.了解静载荷试验方法和变形模量E0的确定.理解Es与E0的关系.重点:压缩试验及压缩性指标的公式及含义.难点:公式e=e0-s(1+e0)/h0及Es=(1+e)/a的推导.授课方法:对Es和E0重点做定性的比较,简单介绍定量公式.§地基最终沉降量的计算一、分层总和法二、规范推荐法要求:理解地基最终沉降量概念.理解分层总和法假定、计算方法及步骤.理解规范推荐法计算公式及计算方法和步骤.重点:沉降量计算公式的含义、推导,两种方法中地基沉降计算深度的确定方法,αv、Cc的含义.授课方法:通过课堂上对例题的讲解加强学生对两种沉降计算方法的理解.§应力历史对地基沉降的影响要求:掌握先期固结压力的概念;正常固结土、超固结土、欠固结土概念.了解先期固结压力的'求解方法—卡萨格兰德法.了解原始压缩曲线的概念和考虑应力历史影响的地基最终沉降计算方法.重点:先期固结压力的概念.§建筑物沉降观测与地基容许变形值一、建筑物的沉降观测二、地基变形特征要求:理解沉降观测的意义和范围.授课方法:让学生先自己看书,然后加以解释.第四章土的抗剪强度及地基承载力§土的抗剪强度一、抗剪强度的基本概念二、直剪试验与库仑定律要求:理解掌握土的抗剪强度的概念.掌握库仑定律.了解抗剪强度的来源和影响因素.重点:抗剪强度的来源.孔隙水压力对实验的影响,3种实验方法:排水剪,不排水剪,固结不排水剪.授课方法:孔隙水压力对土体强度的影响,结合三种实验方法来讲解.§土的极限平衡理论一、土中一点的应力状态二、土的极限平衡状态与极限平衡理论要求:掌握莫尔应力圆概念.掌握极限平衡概念及条件.重点:莫尔应力圆概念及极限平衡概念、条件.难点:莫尔应力圆的含义与抗剪强度包线的关系.授课方法:结合抗剪强度包线与莫尔应力圆重叠图形,分析土体中某一载面上剪应力与抗剪强度的关系,指出并非抗剪强度最大,则一定先破坏,从而加深同学对抗剪强度的理解.通过例题加深学生对极限平衡概念的认识与应用.§抗剪强度指标的测定方法一、直剪试验二、三轴压缩试验三、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四、十字板剪切试验要求:了解试验原理,熟悉依据排水条件而产生的不同试验方法.理解各种试验优缺点及适用条件.重点:实际工程中如何依据不同的排水条件选择相适应的试验方法.授课方法:结合土力学实验室内直剪、三轴压缩、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的演示来加深学生对土体抗剪强度理论、公式等的认识.§地基破坏类型及承载力的确定一、地基破坏类型二、地基临塑荷载、临界荷载、极限荷载概念及地基承载力的确定要求:熟悉地基剪切破坏三种型式(整体剪切破坏、局部剪切破坏、冲剪破坏)及破坏发生的条件.理解临塑荷载,临界荷载的含义,了解公式推导原理和方法.简单了解地基极限承载力理论.理解地基承载力的理论确定方法.重点:地基剪切破坏的三种型式.临塑荷载、临界荷载、极限荷载的含义.授课方法:结合P—S曲线讲授Pcr、Pu、P1/3的概念第五章土的塑性和土的临界状态§土的塑性一、土的塑性二、塑性力学的基本概念(屈服准则、流动法则、硬化规律)要求:理解掌握屈服准则、流动法则、硬化规律的概念.理解土体屈服的概念.重点:屈服准则、流动法则、硬化规律的概念.授课方法:采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总结土体与一般的建筑材料的力学特性的差异,教师补充并引出土体是弹塑性材料,需要研究土体的塑性.通过试验曲线来讲解把握土体塑性的三个准则(屈服、流动、硬化).§土的临界状态与临界状态线一、土的临界状态二、土的临界状态线要求:理解三维p-q-e空间的屈服面及其在二维平面上的投影.理解临界状态的概念及条件.重点:土体在三维p-q-e空间的屈服面形式.授课方法:首先和学生一起复习正常固结土的p-q曲线、e-p曲线,然后逐渐引入体在三维p-q-e 空间的屈服面.§临界状态模型一、典型的砂土行为二、典型的粘土行为要求:理解模型中参数M、G、N、l、k、参数的含义及其确定方法.重点:参数M、G、N、l、k、参数的含义及其确定方法.§粘性土屈服面的形状湿面与干面粘性土屈服面形状要求:理解粘性土屈服面形状在干面、湿面不同.认真理解粘性土的强度包络线由拉伸断裂线、Hvorslev面、临界状态线这三部分组成.重点:参数M、G、N、l。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土力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任务。
2. 掌握土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及其指标的测定方法。
3. 理解地基与基础的概念、分类及作用。
4. 掌握地基承载力、地基变形和地基稳定性分析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 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1.1 土力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土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2. 土的物理性质2.1 土的组成和结构2.2 土的密度和湿度2.3 土的粒径分布和级配3. 土的力学性质3.1 土的剪切强度3.2 土的压缩性3.3 土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4. 地基与基础的概念及分类4.1 地基的定义和作用4.2 基础的分类和特点5. 地基承载力分析5.1 地基承载力概念及其影响因素5.2 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讲解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结合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知识。
3. 利用实验和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宽敞、明亮,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实验场地:具备土力学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
2.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测试学生对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步骤与计划1. 教学步骤:1.1 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讲解土力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研究对象,引导学生了解土力学的重要性。
1.2 土的物理性质:介绍土的组成、结构和密度,讲解湿度、粒径分布和级配的概念。
1.3 土的力学性质:讲解剪切强度、压缩性和弹性模量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分析其工程应用。
1.4 地基与基础的概念及分类:阐述地基的定义、作用和基础的分类,引导学生理解地基与基础的关系。
1.5 地基承载力分析:介绍地基承载力的概念、影响因素和计算方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地基承载力问题。
2. 教学计划:第1周: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第2周:土的物理性质第3周:土的力学性质第4周:地基与基础的概念及分类第5周:地基承载力分析七、案例分析1. 案例一:某建筑物地基承载力不足,导致地基下沉。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第一章:土的分类与性质教学目标:1. 理解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土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
3. 了解土的工程应用和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土的物理性质:粒径分布、密度、含水率、渗透性。
3. 土的力学性质:抗剪强度、压缩性、弹性模量。
4. 土的工程应用和重要性。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土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土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资源:1. 教材《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2. 图片、图表等相关教学资料。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的理解。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习题,巩固知识点。
第二章:土体力学教学目标:1. 理解土体力学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
3. 了解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分析。
教学内容:1. 土体力学的基本原理。
2. 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弹性模型、塑性模型。
3. 土体的强度:抗剪强度、抗压强度。
4. 土体的稳定性分析:滑动面、安全系数。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土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应力应变关系。
2. 数值分析法:利用数值模拟软件进行分析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教学资源:1. 教材《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2. 数值模拟软件相关资料。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土体力学原理的理解。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习题,巩固知识点。
第三章:地基基础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地基基础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2. 掌握不同类型地基的处理方法。
3. 了解地基承载力和沉降计算。
教学内容:1. 地基基础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2. 不同类型地基的处理方法:天然地基、人工地基。
3. 地基承载力计算:摩尔-库仑理论、经验公式。
4. 地基沉降计算:层状地基、连续梁法。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基基础设计原则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地基处理和计算。
教学资源:1. 教材《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第一章:土的性质与分类1.1 教学目标了解土的组成、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掌握土的分类方法及其工程意义。
1.2 教学内容土的组成与结构土的物理性质(密度、含水率、粒径分布等)土的力学性质(抗剪强度、压缩性、渗透性等)土的分类(按照粒径、塑性、有机质含量等)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土的性质与分类的基本概念。
利用图像、案例等方式展示土的组成与结构。
通过实验或现场考察,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土的物理性质与力学性质的理解。
1.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土地与建筑物的基础关系。
讲授土的组成与结构,配合图像与案例。
学生实验:土的密度、含水率、粒径分布等测试。
小组讨论:土的分类方法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第二章:土的力学性质2.1 教学目标理解土的力学性质及其在土力学分析中的重要性。
学会应用土的抗剪强度、压缩性和渗透性等力学性质进行工程计算。
2.2 教学内容土的抗剪强度(抗剪断强度、抗剪摩尔圆)土的压缩性(压缩系数、压缩模量)土的渗透性(渗透系数、达西定律)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土的力学性质。
利用实验数据,讲解土的抗剪强度、压缩性和渗透性的测定方法。
2.4 教学活动复习土的分类,引入土的力学性质的重要性。
讲解土的抗剪强度、压缩性和渗透性的基本概念。
学生实验:土的抗剪强度、压缩性和渗透性的测定。
案例分析:应用土的力学性质进行实际工程问题的计算。
第三章:土压力与支撑力3.1 教学目标理解土压力和支撑力的概念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学会计算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
3.2 教学内容土压力(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支撑力(挡土墙、地下墙、支护结构)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讲解土压力和支撑力的概念。
利用公式和计算实例,让学生掌握土压力和支撑力的计算方法。
3.4 教学活动引入土压力和支撑力的概念,讲解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讲解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的计算方法。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独立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条件,能够初步选择基础方案,进行基础设计;能够绘制和识读基础结构施工图,增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一)柱下独立基础1.设计题目某多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高度H=30m,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柱网布置如图所示,试进行柱下独立基础的设计。
2.上部结构传下来的荷载柱截面尺寸为500mm×500mm,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最不利荷载标准值见表1,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最不利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设计值见表2:柱底荷载标准值表1Fk (KN) Mk (KN•m) Vk (KN) 题号1 2 3 1 2 3 1 2 3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设计值表2(二)墙下条形基础(锥形截面)1.设计题目某多层砖混结构,房屋高度H=15m,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结构平面布置如图所示,试进行墙下条形基础的设计。
2.上部结构传下来的荷载内外墙墙厚均为240mm,上部结构作用在墙底的最不利荷载标准值见表3,上部结构作用在墙底的最不利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设计值见表4。
墙底荷载标准值表3墙底荷载设计值表3(三)工程及水文地质材料1.工程地质条件该地区地势平坦,无相邻建筑物,经地质勘察,工程地质资料自上而下依次为:①杂填土:厚约0.5m,含部分建筑垃圾;②粉质粘土:厚1.2m,承载力特征值fak=130KN/m2;③粘土:厚1.5m,承载力特征值fak=210KN/m2;④全风化砂质泥岩:厚2.7m,承载力特征值fak=230KN/m2;⑤强风化砂质泥岩:厚3.0m,承载力特征值fak=300KN/m2;⑥中风化砂质泥岩:厚4.0m,承载力特征值fak=620KN/m2;建议持力层选第③层粘土层。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表表52.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3.5m,且属于不冻胀土。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课时安排:本章共需4课时,每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土的分类和性质。
3. 让学生了解地基与基础的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1.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基本概念。
2. 土的分类及其性质。
3. 地基与基础的设计原则。
4. 地基与基础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基本概念、土的分类及其性质。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地基与基础的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
3. 采用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
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料。
2. 相关案例资料。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讲解土的分类及其性质。
3.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第二课时:1. 讲解地基与基础的设计原则。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地基与基础设计案例。
3.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第三课时:1. 讲解地基与基础的计算方法。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地基与基础计算案例。
3.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第四课时:1. 总结本章内容。
2. 布置作业:让学生复习本章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
三、教学评价评价方式:课堂互动、作业完成情况、课后调查。
评价指标:1. 学生对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土的分类及其性质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地基与基础设计原则的掌握程度。
4. 学生对地基与基础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章内容,整理学习笔记。
2. 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
3. 搜索相关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工程案例,了解其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
六、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课时安排:本章共需4课时,每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土的力学性质,包括抗剪强度、压缩性和渗透性。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第3版)》教案18.docx

难点:墙下条形基础的设计计算。
柱下条形基础设计
柱下条形基础除按抗冲切和抗剪强度验算外,还需计算柱下条形基础的纵向弯矩,以配置纵向受力钢筋。
(1)静力平衡法
此法要求基础具有足够的相对抗弯刚度,不考虑基础与I:部结构的相互作用,因而在荷载和直线分布的基底反力作用下产生整体弯曲。用该法计算所得基础不利截面上的弯矩绝对值一般较其他方法偏大。此法-•般用于上部为柔性结构且基础自身刚度较大的条形基础和联合基础。
先重后轻、先高后低的施工顺序;使用后浇带。
2)减少对原状土的挠动
通常坑底至少应保存200mm以上的原土层,待施工垫层时用人工挖除。
重点:无筋扩展基础设计内容。
难点:无筋扩展基础的构造要求。
7.7.1学生构建自己对无筋扩展基础和扩展基础设计计算的理解
1.学生重新审视课前无筋扩展基础及扩展基础设计计算相关资料,并对其中设计计算内容作出反思。
2)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
L/H<•越小,建筑物调整地基不均匀沉降的能力就越大。对三层及以上的房屋,L/Hf宜W2.5:当房屋的长高比满足2.5<L/HfW3.0时,应尽量做到纵墙不转折或少转折。
1.教学方法设计:
运用问题驱动教学法来思考箱形基础的受力特征以及适用范围。
2.课程思政设计:
辩证分析箱形基础和其他扩展基础的区别和联系,点拨学生运用发散关联学习法,全面分析问题的智慧。
3)构造要求
满足独立基础的构造,还应满足纵向分布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300mm,每延米分布钢筋的面积不应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15%。
例题7.7
如图,某教学楼外墙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相应于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时,作用于基础顶面的竖向荷载FK=220kN,基础埋深d=12m(从室外地面算起),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8()kPa,地基的持力层为粉质黏土y=18.5kN/m3,e=0.7,IL=0.8,混凝土采用C20(ft=().9IN/mm2),钢筋采用HPB300级钢(fy=70N/mm2)o试设计墙下条形基础。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第3版)》教案2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授课教案班级名称日期/地点周次/星期上课节次课时章节或授课题目土的渗透性及土的工程分类课程思政主题培养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土体的层流渗透定律:达西定律;2、认识土体渗透变形的类型、产生原因、类型;3、能根据相关规范进行土的工程分类。
能力目标1.能对地基土的渗透变形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2.能够按照相关行业部门对地基土进行初步分类和鉴别。
素质目标1.养成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2.具备协作精神。
教学设计复习要点或题目教学方法1.黏性土与砂性土的物理状态指标有什么不同?提问,5min授课提纲及重难点分析教学方法及课程思政设计教学时间1.5 土的渗透性1.土的渗透性渗透(流):存在于地基中的地下水,在一定的压力差作用下,将透过土中孔隙发生流动,这种现象称为渗流或渗透。
2.达西定律(1)渗透试验:(2)试验规律:1.教学方法设计:学生分享课前收集的水库溃坝案例并讨论事故发生的原因,由此引出土的渗透问题。
授课过程中主要采用讲授、讨论等方式进行,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设计3.渗透系数k层状土的渗透系数:水平渗流时垂直渗流时4.动水力及渗流破坏(1)动水力:地下水的渗流对土单位体积内的骨架所产生的力。
(2)渗流破坏类型:流土、管涌(潜蚀)防治措施:防水截水;减小或平衡动水力;改变水流方向;冻结法等。
1.6 土的工程分类1.分类依据粗粒土:考虑土的结构、颗粒级配细粒土:考虑塑性2.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的分类岩石、碎石土、砂类土、粉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6大类。
2.课程思政设计:学者达西通过砂土的渗透试验总结出水在土中流动时渗透流速的规律,并以此延伸总结出水在黏性土中的渗流规律。
给学生传达出科学研究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从工程实际出发,对比分析流砂或流土、管涌和潜蚀等工程失效案例,教育学生要牢记工程师的“匠心”和“良心”,打好学业基础,发挥专业优势,将所学知识服务于中华民族复兴。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第3版)》教案5

筏板基础
筏板基础,也称为整体基础,将所有基础连成一个整体,适用于荷载较 大、地基承载力较低或地基土层较差的建筑物。
土质分类与识别
土的物理特性
土的物理特性,如颗粒大小、 形状和矿物成分,决定了土壤 的分类。
土的层次结构
不同的土壤层具有不同的物理 性质,并影响地基的承载力和 稳定性。
实验室测试
实验室测试,例如颗粒大小分 析和比重测试,用于识别和分 类土壤。
地基的沉降量,确保沉降量不
础能够承受建筑物荷载和各种
超过允许范围,避免建筑物出 现不均匀沉降导致的破坏.
外力,避免发生破坏.
基础型式与基础构造
独立基础
适用于荷载较小的独立柱,单个柱下独立 设置。独立基础应避免偏心受力,并应考 虑柱底的荷载和基础的尺寸。
条形基础
适用于承重墙体或排列较密的柱体,通常 沿墙体或柱体布置,承受墙体或柱体的荷 载,并将其传递给地基。
土的渗流
1
渗流的基本概念
渗流是指水在土体孔隙中的流动。渗流速度取决于水头差、
土的渗透系数和孔隙率。
2
渗透系数
渗透系数表示土体渗透性的指标。渗透系数越大,土体越容
易透水。
3
达西定律
达西定律描述了渗流速度与水头梯度之间的关系。它是一个
重要的渗流计算公式。
土的有效应力理论
总应力
土体中所有应力的总和,包括有效应力和孔隙水压力。
挡土结构设计
1 1. 挡土墙类型
2 2. 稳定性分析
根据材料和结构形式,挡土墙
分析挡土墙的稳定性,确保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可分为重力式、砌体式、钢筋
构安全可靠,防止滑移、倾覆
混凝土式、浆砌石式等。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第3版)》教案11.docx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授课教案班级名称□期/地点周次/星期上课节次课时章节或授课题目课程思政主题培养能屈能伸与厚德载物的爱国情怀教学目标1.掌握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的测定方法;2.掌握获取地基承载力的方法。
3.掌握库伦定律1.熟练应用直剪仪测定土的抗剪强度指标;2.能够根据建筑物施工速度和地基土的工程特性选择试验排水条件;1能结合课程中的试验在操作中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复习要点或题目教学方法1.固结度在确定地基沉降量上有什么作用?2.库伦定律的物理意义?提问,5min 授课提纲及重难点分析4.3±的抗剪强度的测定方法1.直剪试验是测定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的室内试验方法之一,它可直接测出给定剪切面上土的抗剪强度。
所使用的仪器称为直接剪切仪。
是最常用的方法mm试验过程:在施加每一种法向应力后,逐级增加剪切面上色剪应力,直至试件破坏。
将试验结果绘制成剪应力和剪应变的关系曲线。
一般由曲线的峰值作为该法向应力下相应的抗剪强度,必要时也可取终值作为抗剪强度。
采用几种不同的法向应力,测出相应的几个抗剪教学方法及课程思政设计I.教学方法设计:授课过程中主要采用讲授、讨论等方式进行,实现教学目标。
2.课程思政设计:教学时间抗剪强度试验及地基破坏变形3.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对于饱和黏土,可采用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确定不排水强度(相当于在三轴仪中进行o3=0的不排水剪)4.十字板剪切试验适用于饱和软黏土,试验结果与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相当。
4.4不同排水条件时剪切试验及指标选用根据土表达场受剪的排水条件,有三种特定的试验方法可供选择,即三轴剪切试样中的不固结不排水剪、固结不排水剪和固结排水剪,对应直剪试验中的快剪、固结快剪和慢剪.强度,在。
-T/•坐标上绘制得到抗剪强度曲线,进而得到抗剪强度参数C 、0值。
直接剪切试验结果:教 学 设 计2.三轴剪切试验在给定的围压作用下,一个试样的试验只能得到一个极限应力圆。
同种土样至少要3个以上试样在不同围压作用下进行试验,方能得到一组极限应力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授课教案
合地基。
此法能提高地基强度,加固软土地基。
⑥换填土。
将软土挖除,换填强度较高的黏性土、砂、砾石、卵石
等渗水土。
此外还有化学加固、电渗加固、侧向约束加固、堆载预压等加固方法。
二、黄土地基
1、黄土的特征及分布
黄土:是以粉粒为主,含碳酸盐,具大孔隙,质地均一,无明显层理
而有显著垂直节理的黄色陆相沉积物。
典型黄土具备以下特征:
①颜色为淡黄、褐黄和灰黄色。
②以粉土颗粒(0.075-0.005mm)为主,占60-70%。
③含各种可溶盐,主要富含碳酸钙,含量达10-30%,对黄土颗粒有
一定的胶结作用,常以钙质结核的形式存在,又称姜石。
④结构疏松,孔隙多且大,孔隙度达33-64%%,有肉眼可见的大孔
20min 隙、虫孔、植物根孔等。
⑤无层理,具柱状节理和垂直节理,天然条件下稳定边坡近直立。
⑥具有湿陷性。
具备上述6种特征的黄土是典型黄土,只具备其中部分特征的黄土
称为黄土状土。
2、黄土的成因
黄土按生成过程及特征可划分为风积、坡积、残积、洪积、冲积等成因类。
①风积黄土:分布在黄土高原平坦的顶部和山坡上,厚度大,质地均匀,无层理。
②坡积黄土:多分布在山坡坡脚及斜坡上,厚度不均,基岩出露区常夹有基岩碎屑。
③残积黄土:多分布在基岩山区上部,由表层黄土及基岩风化而成。
④洪积黄土:主要分布在山前沟口地带,一般有不规则的层理,厚度不大。
⑤冲积黄土:主要分布在大河的阶地上,如黄河及其支流的阶地上。
3、黄土的工程性质
(1)黄土的颗粒成分:黄土中粉粒占60-70%,其次是砂粉和黏粒,各占1-29%和8-26%%。
(2)黄土的密度:土粒密度为2.54-2.84g/cm3,黄土的密度为
1.5-1.8g/cm3,干密度为1.3-1.6g/cm3。
干密度小于1.5g/cm3 的黄土具有湿陷性。
(3)黄土的含水量:黄土天然含水量一般较低。
含水量与湿陷性有一定关系:含水量低,湿陷性强;含水量增加,湿陷性减弱,当含水量超过25%时就不再湿陷了。
(4)黄土的压缩性:土的压缩性用压缩系数a表示:a<0.1MPa-1低压缩性土;a=0.1-0.5MPa-1中压缩性土;a>0.5MPa-1高压缩性土。
黄土多为中压缩性土,近代黄土为高压缩性土,老黄土压缩性较低。
(5)黄土的抗剪强度:一般黄土的内摩擦角φ=15°-25°,黏聚力c=30-40kPa,抗剪强度中等。
(6)黄土的湿陷性和黄土陷穴:黄土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土结构迅速破坏并产生显著附加下沉的性质,称为黄土的湿陷性。
在饱和自重压力作用下的湿陷称为自重湿陷;在自重压力和附加压力共同作用下的湿陷称为非自重湿陷。
为防治黄土病害,可采用以下两类措施:
(1)防水措施:水的渗入是黄土地质病害的根本原因,只要能做到严格防水,各种事故是可以避免或减少的。
(2)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是对基础或建筑物下一定范围内的湿陷性黄土层进行加固处理或换填非湿陷性土,达到消除湿陷性,减小压缩性和提高承载力的目的。
三、冻土地基
1、冻土基本概念
冻土:是指温度等于或低于0℃,并含有冰的各类土。
冻土可分为多年冻土和季节冻土。
多年冻土:是冻结状态持续三年以上的土。
季节冻土:是随季节变化周期性冻结融化的土。
2、季节冻土及其冻融现象
土的冻胀性分类
土的冻胀性分级3、多年冻土及其工程性质2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