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耳鼻喉科门诊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耳鼻喉科门诊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摘要】耳鼻喉科门诊护理是医院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
本文通过对耳鼻喉科门诊护理风险因素的分析,主要包括患者疾病情况、医疗设备使用、医护人员行为等方面的内容,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通过对不同方面的风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防范措施的提出,可以有效保障耳鼻喉科门诊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结论部分对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展望,为提高耳鼻喉科门诊护理的质量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本研究旨在为耳鼻喉科门诊护理中的风险防范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耳鼻喉科门诊护理、风险因素、分析、防范措施、患者疾病情况、医疗设备使用、医护人员行为、结论、建议、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耳鼻喉科门诊是医院中常见的科室之一,专门负责治疗耳鼻喉相关疾病。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耳鼻喉科门诊护理在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风险因素。
了解和分析这些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对提高护理质量至关重要。
耳鼻喉科门诊护理风险因素涉及多个方面,从患者疾病情况到医疗设备使用再到医护人员的行为,都可能对护理工作产生影响。
我们需要深入研究这些因素,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通过对耳鼻喉科门诊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可以为医护人员提供更科学的护理指导,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在这一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耳鼻喉科门诊护理风险因素,为提升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耳鼻喉科门诊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性。
通过深入分析耳鼻喉科门诊护理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因素,可以有效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本研究旨在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加强对护理工作中风险因素的认识,提高工作责任感和专业水平。
通过对耳鼻喉科门诊护理风险因素的全面分析和防范措施的制定,可以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供重要参考,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可靠的护理环境,达到预防疾病、减少医疗事故发生的目的。
50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一、手卫生 (3)二、无菌技术 (4)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6)四、口腔护理技术 (9)五、鼻饲技术 (10)六、导尿技术 (11)七、胃肠减压技术 (12)八、灌肠技术 (13)九、氧气吸入技术 (14)十、换药技术 (15)十一、雾化吸入疗法 (16)十二、血糖监测 (17)十三、口服给药法 (18)十四、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 (19)十五、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 (20)十六、静脉留置针技术 (21)十七、静脉采血技术 (22)十八、静脉注射法 (23)十九、动脉血标本的采集技术 (24)二十、肌肉注射技术 (25)二^一、皮内注射技术 (26)二十二、皮下注射技术 (27)二十三、物理降温法 (28)二十四、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 (29)二十五、经鼻/ 口腔吸痰法 (30)二十六、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 (31)二十七、心电监测技术 (32)二十八、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 (33)二十九、输液泵/微量泵的使用技术 (34)三十、轴线翻身法 (35)三^一、患者搬运法 (36)三十二、患者约束法 (38)三十三、痰标本采集法 (39)三十四、咽拭子标本米集法 (40)三十五、洗胃技术 (41)三十六、“ T”管引流护理 (42)三十七、造口护理技术 (43)三十八、膀胱冲洗护理 (44)三十九、脑室引流的护理 (45)四十、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46)四十一、会阴消毒技术 (47)四十二、早产儿暖箱的应用 (48)四十三、光照疗法 (49)四十四、新生儿脐部护理技术 (50)四十五、听诊胎心音技术 (51)四十六、患者入/出院护理 (52)四十七、患者跌倒的预防 (53)四十八、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54)亠、手卫生一般洗手(一)目的: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
(二)实施要点1. 洗手指征:(1) 直接接触患者前后。
(2) 无菌操作前后。
(3) 处理清洁或者无菌物品之前。
耳鼻喉科检查操作技能评分标准 (满分100分)
耳鼻喉科检查操作技能评分标准 (满分100分)耳鼻喉科检查操作技能评分标准(满分100分)本文档旨在制定耳鼻喉科检查操作技能的评分标准,以确保评分的客观性和一致性。
评分标准分为不同的操作项目,每个项目都根据技能水平和准确性进行评分。
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技能越优秀。
一、耳科检查操作1. 耳外观检查- 准确执行耳外观检查,包括外耳道、鼓膜的观察和描述。
评分(10分)2. 声听力测定- 熟练执行声听力测定,准确记录患者的听力信息。
评分(15分)3. 前庭功能检查- 熟练执行前庭功能检查,包括耳石激发试验、耳石滚动试验等。
评分(20分)二、鼻科检查操作1. 鼻外观检查- 准确执行鼻外观检查,包括鼻孔、鼻腔的观察和描述。
评分(10分)2. 鼻窦CT检查- 熟练执行鼻窦CT检查,准确判断鼻窦病变情况。
评分(15分)3. 鼻内窥镜检查- 熟练操作鼻内窥镜,准确观察鼻腔病变情况。
评分(20分)三、喉科检查操作1. 喉部外观检查- 准确执行喉部外观检查,包括声带、咽部的观察和描述。
评分(10分)2. 喉镜检查- 熟练操作喉镜,准确观察喉腔病变情况。
评分(15分)3. 声带活动度测定- 熟练执行声带活动度测定,准确评估声带功能。
评分(20分)以上是耳鼻喉科检查操作技能评分标准的概要。
请按照实际操作情况进行评分,确保评分准确和公正。
评分标准可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调整。
感谢您的配合与支持!。
耳鼻喉病人的护理
---------------------------------------------------------------最新资料推荐------------------------------------------------------耳鼻喉病人的护理喉部炎症:为喉部黏膜、结缔组织、韧带等结构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急性会厌炎的护理:1预防窒息:按医嘱及时给予足量的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观察用药疗效。
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形态,及时发现呼吸困难,立即向医生汇报。
2减轻疼痛:静卧休息,进清淡无刺激、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以减轻对会厌的刺激,保持口腔清洁。
不发音、轻发音、轻咳嗽,利于声带休息。
3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必要时采用物理降温或根据医嘱使用药物降温。
4健康教育:向病人讲解本病的特点及预防措施,由变态反应者应避免接触变应原。
生活有规律,戒烟酒,积极治疗邻近器官感染,如出现咽喉剧痛、吞咽困难、急性喉炎:是指以声门区为主的喉粘膜急性炎症,以声嘶、喉痛为主要症状。
1 / 3备齐抢救用品,严密观察病情,床旁备好氧气、吸痰器,必要时备气管切开包,雾化吸入器,心电监护仪。
2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退热药,用药后观察体温变化、出汗情况,多饮水,防止脱水。
3安静休息,关心体贴患者,以消除其恐惧心理。
4告知患者及家属此病的危险性及预防措施,感冒后不能随意服用镇咳、镇静药物,因为有些药物会引起排痰困难,加重呼吸阻塞。
患儿出现犬吠样咳嗽、呼吸困难时,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声带小结和声带息肉:均为喉部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术前护理:1 向病人解释手术目的、基本过程、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以及如何与医生配合。
2全麻病人按全麻术前护理常规。
术后护理:1 病情观察观察病人呼吸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生,嘱病人轻轻将口中分泌物吐出,观察其性状,术后避免剧烈咳嗽。
2饮食护理表麻病人术后2小时可进温凉流质或软食3天。
3促进声带创面愈合术后休声2-4周,使声带充分休息,减轻声带充血水肿。
耳鼻喉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耳鼻喉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一、前言本文档旨在规范耳鼻喉科诊疗技术的操作流程,以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本规范适用于耳鼻喉科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人员。
二、准备工作在进行任何耳鼻喉科诊疗技术操作之前,必须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 确认患者身份: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和病历,确保操作针对正确的患者。
2. 准备设备和材料:检查所需的设备和材料是否齐全,并确保其正常运作和清洁消毒。
3. 提供必要的解释和信息:向患者解释诊疗技术操作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并取得其知情同意。
三、操作流程根据具体的耳鼻喉科诊疗技术操作,以下是一般操作流程的基本步骤:1. 准备患者:让患者采取适当的体位,并做好舒适和隐私的准备。
2. 检查和评估:仔细检查患者的耳鼻喉症状和病情,记录观察结果和相关信息。
3. 实施诊疗技术:按照医疗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相应的诊疗技术操作,注意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监测和观察: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操作措施或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5. 完成操作:完成诊疗技术操作后,整理好操作区域,评估操作效果,并记录相关信息。
6. 提供必要的后续指导:向患者提供术后护理指导和注意事项,并解答其可能的问题。
四、安全措施和风险管理在进行耳鼻喉科诊疗技术操作时,必须遵循以下安全措施和风险管理策略:1. 保持操作环境的清洁和无菌:操作前后要对操作区域进行适当的清洁和消毒,确保无菌状态。
2. 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正确佩戴并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3. 对设备和材料进行有效的清洁和消毒:根据标准操作程序,对使用过的设备和材料进行适当的清洁和消毒处理。
4. 紧急情况的应急措施:在紧急情况下,医护人员必须熟悉和应用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
五、术后护理和随访术后护理和随访是耳鼻喉科诊疗技术操作的重要环节,具体内容应根据操作的特点和患者的需求而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观察和评估术后症状:持续观察和记录术后患者的症状、疼痛程度和出血情况等。
医院耳鼻喉科手术室操作规程培训
手术后处理
包括手术切口的包扎、护理,以及术后康复 指导和随访工作。
熟悉手术室的安全与卫生要求
01
严格遵守手术室安全制度,确保 手术过程中的安全与稳定。
02
熟悉并掌握手术室的卫生要求, 包括手卫生、空气消毒、物品清 洁等方面的规定,确保手术室的 卫生质量。
提高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学习并掌握耳鼻喉科手术中可能出现 的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措施,如大出 血、呼吸骤停等。
手术室感染控制
感染风险评估
学习如何评估手术过程中的感染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清洁与消毒
掌握手术室环境、器械、设备的清洁和消毒方法及标准。
手术室急救与复苏
急救设备与药品
熟悉手术室内急救设备的位置和使用方法,以及急救药品的种类和剂量。
急救流程
学习针对不同紧急情况的急救流程,如心跳骤停、呼吸衰竭等。
05
培训效果
提高手术室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
手术室操作规程培训是提高手术室工作人员专业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培训,工作人员可以掌握耳鼻喉科 手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手术室的设备、器材和药品,了解手术室的环境和安全要求,从而提高手术操作 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培训内容包括手术室的基本知识、手术前的准备、手术中的操作技巧、手术后的护理等。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 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工作人员全面掌握耳鼻喉科手术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提高手术技能水平。
04
培训评估
理论考试
考试内容
耳鼻喉科手术室操作规程 、感染控制、患者安全等 方面的理论知识。
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小 时。
成绩评定
根据考试成绩,将参训人 员分为优秀、良好、合格 和不合格四个等级。
耳鼻喉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耳鼻喉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耳鼻喉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一、目的耳鼻喉科护理技术是指对耳鼻喉部疾病患者进行护理的一项技术工作。
其目的是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
本规程旨在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行为,保证护理技术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二、操作规范1. 护理人员需熟悉耳鼻喉科护理相关知识和技术操作,严格按照医嘱和护理操作规程执行护理工作。
2. 对于耳鼻喉科患者的护理,护理人员需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避免交叉感染。
3. 在进行耳鼻喉科护理技术操作时,需保持环境整洁,并保证操作用具的消毒和无菌。
4. 对于鼻鼽、咽喉分泌物较多的患者,需及时清理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患者咽下分泌物引起窒息。
5. 护理人员需熟练掌握各种检查耳鼻喉科器械的使用方法,如听诊器、镜子、鼻镜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6. 对于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的患者,需及时翻身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发生窒息。
7. 在执行洗耳、吸鼻、灌鼻、清洗口腔等耳鼻喉科护理技术操作时,需细心谨慎,避免损伤患者的耳鼻喉部。
8. 对于异物噎入、鼻出血等紧急情况的处理,护理人员需迅速冷静地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三、操作注意事项1. 注意患者的个人隐私,尊重患者的意愿,做好沟通和交流工作。
2. 护理人员需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发现异常情况,需及时向医生报告,并做好相关记录。
3. 在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耐心细致,做到心无旁骛,避免操作失误,影响护理效果。
4. 对于特殊患者(如儿童、老年人、意识障碍者等),护理人员需特别关注,并根据患者的特点调整护理方法。
通过严格执行《耳鼻喉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可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护理工作的重要保障。
眼耳鼻喉科护士岗位说明书
各层级护理岗位说明书(眼耳鼻喉科)
各层级护理岗位说明书(眼耳鼻喉科)
各层级护理岗位说明书(眼耳鼻喉科)
各层级护理岗位说明书(眼耳鼻喉科)
各层级护理岗位说明书(眼耳鼻喉科)
各层级护理岗位说明书(眼耳鼻喉科)
各层级护理岗位说明书(眼耳鼻喉科)
各层级护理岗位说明书(眼耳鼻喉科)
各层级护理岗位说明书(眼耳鼻喉科)
各层级护理岗位说明书(眼耳鼻喉科)
各层级护理岗位说明书(眼耳鼻喉科)
各层级护理岗位说明书(眼耳鼻喉科)
各层级护理岗位说明书(眼耳鼻喉科)。
中医护理常规 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耳鼻咽喉科护理常规
目录一般护理常规…………………………………………………………1-2内眼手术护理常规……………………………………………………4-5天行赤眼………………………………………………………………6-7聚星障…………………………………………………………………8-9凝脂翳………………………………………………………………10-11瞳神紧小……………………………………………………………12-13 绿风内障……………………………………………………………14-15 园翳内障……………………………………………………………16-17 云雾移晴……………………………………………………………18-19 视瞻昏渺……………………………………………………………20-21高风雀目……………………………………………………………22-25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耳鼻咽喉科护理常规1 一般护理常规1.1 病室环境(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美观,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1.2 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1.3 入院介绍(1) 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1.4 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
(3)若体温37.5`C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若体温39`C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1.5 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1.6 每周测体重1次,或遵医嘱执行。
1.7 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1.8 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1.9 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1)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舌脉、耳部症状等变化,并做好护理记录。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大全
.WORD.格式.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1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
治疗室应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123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经灭菌处理后方可再用;从无菌容器内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入4日期的先后顺序排列,放在固定的地方,以便取用。
无菌包在未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145(镊)。
未经消毒的手和物品,671(1)无菌持物钳(镊)应浸泡在盛有消毒溶液(02%强化戊二醛)的大口容器内,容器底部垫无菌纱布,液面需浸没钳轴节以上2—3cm 或镊长的1/2,每个容器只能放置1把无菌持物钳(镊)(2)取、放无菌持物钳(镊)时,应将钳(镊)齿端闭合,不可触及容器口缘及溶液面以上的容器内壁。
使用时应保持钳端向下,不可倒转向上,以免消毒液倒流污染钳端,用后立即放回容器中。
如果到远(3)无菌持物钳只能用于夹取无菌物品,不能触碰未经消毒的物品,也不能用于换药或消毒皮肤。
如有被污染或可疑污染时,应重行(4)无菌持物钳及浸泡容器,应每周清洁消毒1—2次,并更换消毒溶液及纱布。
门诊换药室或使用较多的部门,应每日清洁消毒1次。
2盛放无菌物品的容器称为无菌容器。
其使用方法:①打开无菌容器盖时,必须把盖的无菌面(内面)朝上,放在稳妥处,手不可触及容器的内面,用毕即将容器盖盖严,避免容器内无菌物品在空气中暴露过久。
②从无菌容器中取物时,无菌持物钳不可触碰容器的边缘。
③手持无菌容器时(如无菌碗)应托住底部,不可用手指触及容器的边缘或内面。
④无菌容器应每周消毒13取用无菌溶液时,要先核对瓶签,检查瓶盖有无松动,瓶口有无裂缝,(1)取用密封瓶装溶液法:打开无菌溶液瓶盖时,用两拇指先将橡胶塞向上翻,再用拇指和食指把橡胶塞拉出,用食指和中指套住橡胶塞。
倒溶液时标签向上,先倒出少量溶液冲洗瓶口,再由原处倒出(2)取用大、小烧瓶的溶液法:①方法:这种瓶塞多用棉球纱布垫(或耐热塑料薄膜和纱布垫)包扎好。
3.13耳鼻喉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三、病区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200分)1、由具备执业资质的医师、护士,依据制度、程序与病情评估结果为患者供应规范的服务。
2、由上级医师负责评价与核准住院诊疗(药物、手术、康复)支配/方案的相宜性,并记入病历。
3、应用临床实践指南和临床路径指导临床诊疗工作:应用临床路径使诊疗流程标准 化。
4、严格执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1、病区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度。
2、一般患者入院后由当班医师和护士接诊,并依据病人病情确定初步诊疗和护理支配,并在2小时内执行。
3、紧急重病人入院后当班医师和护士马上进行初步评估,马上通知上级医师到达现场处置病人,确定初步诊疗方案,并马上执行。
1、一般病人应在48小时内有主治医生评估结果及诊治方案,72小时内应有副主任医师评估结果及诊治方案,并逐步实施。
2、危重病人应成立相应抢救小组,并由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者担当组长,随时记录病人病情变更,刚好调整治疗方案。
3、在72小时内不能确诊的患者,科室应进行疑难病例探讨,确定诊治方案,并加以实施。
4、急诊手术必需请示二线医师,查看病人确定治疗方案,方能执行。
1、依据病人临床特征,协助检查及初始诊疗效果,确定病人下一步诊疗路径,依据专业特点,尽力达到诊疗流程的标准化。
2、执行临床路径的过程中必需遵循相应医疗原则,特殊是核心制度必需落实。
1)交接班制度:实行晨交班制,每日应有值班医师与当班医师对病区患者进行交接,并有记录。
危重病人及当日手术后病人应实行床旁交班。
2)查房制度:入院2小时内应有住院医师查房,48小时内应有主治医师查房,72小时内应有副主任及以上职称医师查房;住院医师随时查看病人,主治医师上下午各查看一次,危重病人随时查看。
副主任以上职称医师每周至少查房1次。
住院总医师执行夜查房,周末应有主治医师及经上职称医师查房,节假日应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医师查房。
3)疑难病例探讨制度:对诊断不明的病例,应进行疑难病例探讨,由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医师主持。
五官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五官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一、引言五官科护理技术是指对于五官相关疾病进行护理的一系列操作。
五官科包括眼科、耳鼻喉科和口腔科。
正确操作五官科护理技术对于保护患者的健康、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操作规程旨在指导护理人员正确、安全地进行五官科护理工作。
二、操作规程1.1洗眼步骤:1)收集洗眼所需的工具和消毒液;2)确认病人的身体状况,准备容纳洗眼液的杯子;3)用生理盐水或消毒溶液将洗眼杯内洗净;4)要求病人坐直,并向下看;5)用洗眼镊或无菌纱布夹,将病人的睡膜夹住;6)将杯子顶住病人的下眼睑缘,要求病人闭上眼睛;7)缓慢将洗眼液倒入病人的眼内,切勿用力;8)让病人保持闭眼状态,将洗眼杯取出;9)帮助病人轻松移动眼球,使洗眼液能彻底冲洗眼部;10)用无菌纱布轻轻擦拭眼睛四周;11)关注病人的眼部反应,并嘱咐病人不要揉搓眼睛;12)整理洗眼工具,回收杯子与镊子。
1.2眼药水滴眼步骤:1)准备眼药水和滴眼器;2)确认病人的身体状况,做好准备;3)用生理盐水清洗滴眼器;4)将滴眼器的开口对准下眼睑缘;5)让病人闭上眼睛,轻轻拉开下眼睑;6)将滴眼器放置在开口位置,轻轻地滴眼药水;7)注视病人的眼部反应,确认眼药水进入眼睛内部;8)关闭滴眼器,整理工具。
2.1清理鼻腔分泌物步骤:1)准备生理盐水、纱布和抽吸器;2)确认病人的身体状况,做好准备;3)嘱病人保持坐位,并轻轻清鼻孔周围的分泌物;4)用生理盐水滴入病人的鼻孔内;5)让病人用力吸气,同时用纱布轻轻擦拭鼻腔周围;6)使用抽吸器抽吸鼻腔内的分泌物;7)整理工具,清理抽吸器。
2.2鼻饲操作步骤:1)准备好插鼻管、鼻饲器、营养液和注射器等材料;2)确认病人的身体状况,询问病历,了解病人需饲喂的营养液种类和份量;3)检查病人的鼻孔,确保无异常;4)将营养液注入注射器内,抽气排空;5)确认病人舒适,使用无菌手套戴上插鼻管;6)腰背部稍微向后仰,使用手持镜子找到鼻孔的准确位置;7)小心地将插鼻管插入鼻孔,注意不能过深或过浅;8)将注射器连接到鼻饲器上,缓慢推进注射器,注入营养液;9)观察病人的反应,确认鼻饲操作是否顺利;10)取下插鼻管,整理工具。
五官科规章制度
五官科规章制度五官科规章制度篇一:五官科工作制度五官科工作制度1、着装整洁、挂牌上岗、时刻保持高度的工作责任心。
2、门诊杜绝吸烟、嬉戏吵闹,每天打扫门诊、随时整理办公桌,营造良好的就诊环境。
3、门诊接诊病人要用文明用语(你好、请问有什么事、请稍等一下);病人多时要耐心有序的接待、态度和蔼,坚决杜绝冷落病人的现象发生。
4、不在工作时间在诊室吃饭、待客、不准使用电脑玩游戏、听歌等与工作无关的内容。
5、热情接诊病人,认真进行诊治,按先急后缓的原则进行诊治。
6、关心体贴病员,认真解答病员提出的问题。
简明扼要准确地记载病历。
7、、加强五官科专用仪器设备的管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做好各种仪器的保养维护工作,有故障及时维修或通知供应科,保障仪器性能完好。
8、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及交接班制度。
9、病房查房时,作好解释工作,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进行听力、视力的筛查。
10、加强五官科手术的质量控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不断提高医护质量。
11、采用保证疗效,经济便宜的治疗方法,科学、合理用药,切实解决患者病痛,尽可能减轻病员负担。
12、对疑难重病员不能确诊,病员两次复诊仍不能确诊者,应及时请上级医师诊视。
1、抓好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协助相关科室进行查体工作,及时反馈结果。
、科室积极配合医院组织的各项活动。
篇二: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五官科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医疗质量是科室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的主题,科室必须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把质量管理是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过程,要纳入科室的各项工作。
2、科室要建立健全医疗质量保证体系,即建立上联系医院,下至科室的二级质量管理组织,职责明确,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工作。
2.1科室设置的质量管理与改进组织(例如医疗质量管理组、病案管理组、药事管理组、医院感染管理组、输血管理组)要与科室功能任务相适应,人员组成合理,职责与权限范围清晰,能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为科室质量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50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50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一、洗手规程1.手部预洗。
在进行任何护理技术操作之前,首先需要将双手在肥皂和温水中进行预洗,确保双手表面干净。
2.手部消毒。
在进行无菌操作或接触感染性患者时,需要将双手进行消毒,确保双手没有细菌残留。
3.洗手步骤。
洗手时,应先潮湿双手,涂抹适量肥皂,揉搓双手至起泡,包括手指缝隙及指尖。
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最后使用干净的纸巾擦干。
二、患者翻身规程4.准备工作。
在进行患者翻身操作前,需要准备好必要的工具和设备,如护理床单、护理垫等。
5.协助患者转换体位。
在进行翻身操作时,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翻身方法,保证患者转换体位的顺利和安全。
6.督促患者配合。
在进行翻身操作时,护士需要督促患者积极配合,确保操作的顺利进行。
三、压疮预防护理规程7.定期翻身。
长期卧床的患者,应每隔2-3小时进行一次翻身,避免长时间压迫同一部位。
8.皮肤清洁。
定期为患者清洁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9.使用护理床垫。
在卧床患者的床上铺设专用的护理床垫,减轻局部压力,预防压疮的发生。
四、静脉输液护理规程11.静脉穿刺。
在进行静脉穿刺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确保穿刺的准确和安全。
12.输液速度控制。
在进行输液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和输液药物来控制输液的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
五、导尿护理规程13.导尿前准备。
在进行导尿前,需要准备好导尿管、导尿袋、消毒液等必要设备和工具。
14.导尿操作。
在进行导尿操作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和导尿袋,确保导尿的准确和安全。
15.导尿后护理。
在导尿后,需要及时更换导尿袋,保持导尿通畅,避免感染的发生。
六、胃管护理规程16.胃管插入前准备。
在进行胃管插入前,需要测量胃管插入长度、准备必要的工具和药物。
17.胃管插入操作。
在进行胃管插入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插入方式,并确保插入的准确和安全。
18.胃管固定。
在插入胃管后,需要将胃管固定在患者身体上,避免胃管的移位。
专科护理常规及操作规程目
专科护理常规一、门诊各科护理常规内科门诊外科门诊妇科门诊儿科门诊眼科门诊附一: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眼的护理耳鼻咽喉科门诊口腔科门诊皮肤科门诊注射室换药室专家会诊中心影像诊疗科妇科门诊产科门诊产科门诊工作计划生育工作二、急重症科护理常规急诊科一般护理常规常见急诊救护心跳呼吸骤停病人抢救护理急腹症病人抢救护理休克病人抢救护理中暑病人抢救护理电击伤病人护理淹溺病人抢救护理急性中毒病人抢救护理多发伤病人抢救护理ICU一般护理ICU专科护理持续脉搏血氧含量监测护理口咽通气管的置入护理气管插管术配合气管插管术后的护理气管切开术配合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气囊检测口-咽、鼻-咽吸引经气管插管/套管内吸引(传统技术)经气管插管/套管内吸引(密闭系统技术)持续心电监护动脉导管置入配合动脉血压检测动脉导管的拔除中心静脉导管的置入配合中心静脉压(CVP)监测中心静脉导管的拔除肺动脉压(PAP)监测漂浮导管护理降温毯/升温毯的应用三、内科护理常规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血液科护理常规血液内科一般护理血液内科专科护理血液科消毒隔离护理(包含保护性隔离)贫血护理发热护理出血护理白血病病人护理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淋巴瘤病人护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护理多发性骨髓瘤病人护理血友病病人护理过敏性紫癜病人护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护理常规专科诊疗技术护理输血护理心血管内科护理常规心血管内科一般护理心血管内科专科护理心力衰竭病人护理心律失常病人护理心绞痛病人护理心肌梗死病人护理高血压病人护理病毒性心肌炎病人护理心肌病人护理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护理心包炎病人护理专科技术操作护理人工心脏起搏术病人护理心脏电复律(除颤)病人护理心包穿刺术病人护理心导管射频消融术护理冠状动脉造影术病人护理PTCA及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病人护理先天性心血管病的心导管介入治疗病人护理消化内科护理常规消化内科一般护理消化内科专科护理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急性胰腺炎病人护理肝性脑病病人护理肝硬化病人护理溃疡性结肠炎病人护理胆囊炎、胆结石病人急性发作护理专科诊疗技术护理胃镜检查病人护理置双气囊三腔管病人护理肠镜检查和病人护理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术)呼吸内科护理常规呼吸内科一般护理呼吸内科专科护理肺炎病人护理肺脓肿病人护理支气管扩张病人护理结核性胸膜炎病人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护理支气管哮喘病人护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护理肺血栓拴塞症病人护理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病人护理间质性肺炎病人的护理胸腔积液病人护理自发性气胸病人的护理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护理专科诊疗技术护理有创机械通气护理无创机械通气护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护理胸腔穿刺术护理风湿病科护理常规风湿科一般护理风湿科专科护理关节疼痛与肿胀病人护理关节僵硬与活动受限病人护理皮肤损害病人护理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护理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护理强直性脊柱炎病人护理干燥综合征病人护理神经内科护理常规神经内科一般护理神经内科专科护理头痛病人护理失语病人护理感觉障碍病人护理癫痫病人护理吉兰-巴雷综合征病人护理急性脊髓炎病人的护理脑出血病人的护理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护理脑梗塞病人的护理脑炎病人的护理震颤麻痹病人的护理低钾麻痹病人的护理重症肌无力病人的护理老年期痴呆病人护理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病人的护理专科诊疗技术护理鼻饲护理腰椎穿刺术护理肿瘤内科护理常规肿瘤内科一般护理肿瘤化学治疗一般护理肿瘤化疗毒副作用症状护理静脉炎护理静脉渗漏护理恶心、呕吐护理口腔黏膜炎的护理腹泻护理骨髓抑制的护理泌尿系统毒性反应的护理脱发的护理过敏反应的护理肿瘤急诊护理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护理高钙血症的护理脊髓压迫的护理急性肿瘤溶解综合症恶性心包积液和心包填塞的护理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护理专科诊疗技术护理股静脉置管术护理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护理动脉内灌注化疗术护理胸腔穿刺术+灌注化疗护理腹腔穿刺术+灌注化疗护理常规内分泌科护理常规内分泌科一般护理内分泌科专科护理低血糖昏迷病人护理甲状腺功能减退病人护理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护理糖尿病病人护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护理痛风病人护理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病人护理尿崩症病人护理专科诊疗技术护理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监测护理常规胰岛素泵护理常规肾内科护理常规肾脏内科一般护理肾脏内科专科护理尿路感染病人护理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人护理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护理肾病综合征病人护理急性肾衰病人护理慢性肾衰病人护理专科诊疗技术护理肾穿刺的护理尿毒症血液透析护理常规介入科护理常规介入科一般护理介入科专科护理动脉化疗栓塞术病人护理经皮经肝胆管引流及胆道支架置入术病人护理脑血管造影术病人护理上消化道球囊扩张术及支架置入术病人护理感染科护理常规感染科一般护理感染科专科护理肺结核护理常规咯血的护理常规病毒性肝炎病人护理细菌性痢疾病人护理流行性腮腺炎护理细菌性食物中毒病人护理伤寒病人护理麻疹病人护理水痘病人护理人禽流行性感冒病人护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护理专科诊疗技术护理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术护理腹腔穿刺术护理儿科护理常规儿科一般护理儿科专科护理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护理支气管炎患儿的护理肺炎患儿的护理哮喘患儿的护理腹泻病患儿的护理泌尿道感染患儿的护理急性肾炎患儿的护理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护理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护理消化道出血患儿的护理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的护理呼吸衰竭患儿的护理小儿惊厥的护理过敏性紫癜的护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川崎病患儿护理新生儿护理常规新生儿一般护理新生儿专科护理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新生儿肺炎护理新生儿黄疸护理新生儿硬肿症护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早产儿护理四、外科护理常规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常用麻醉病人护理骨科护理常规骨科一般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骨科专科护理常规牵引病人的护理石膏固定病人的护理上肢疾患病人护理下肢疾患病人的护理股骨颈骨折病人的护理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的护理股骨干骨折病人的护理骨盆骨折病人的护理颈椎病病人手术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护理脊髓损伤合并截瘫病人的护理椎体后凸成形术病人的护理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人护理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的护理关节镜手术护理常规手外科护理常规手外科一般护理手外科专科护理断指(肢)再植术病人护理腹部带蒂皮瓣术病人的护理手外科外固定支架病人的护理游离皮瓣移植术病人护理游离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术病人护理肢体骨折内固定病人护理肌腱神经损伤病人的护理臂丛神经损伤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取内固定病人的护理普外科疾病护理常规普外科一般护理普外科专科护理甲状腺(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病人手术护理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手术护理乳癌病人手术护理腹外疝病人手术护理阑尾炎病人手术护理肝癌病人手术护理下肢静脉曲张病人手术护理胃癌病人手术护理结、直肠癌病人的护理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病人手术护理胆道疾病病人手术护理门静脉高压症病人手术护理全胃肠外营养护理腔镜护理常规腔镜一般护理腔镜专科护理腹腔镜胆囊摘除术病人护理腹腔镜胃癌根治术(LG)病人护理腹腔镜结肠切除术病人护理腹腔镜下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病人护理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病人护理腔镜下甲状腺肿块切除术(LT)病人护理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腔镜下交通支离断术病人护理泌尿外科护理常规泌尿外科一般护理泌尿外科专科护理肾脏肿瘤手术病人护理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病人护理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病人护理膀胱肿瘤手术病人护理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病人护理尿石症病人护理泌尿系损伤病人护理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病人的护理尿道下裂病人手术护理男性生殖器手术病人的护理专科诊疗技术护理经皮肾镜取石术护理输尿管镜手术护理泌尿系腹腔镜手术护理肾造瘘术护理体外冲击波碎石护理耻骨上膀胱造瘘术后护理膀胱冲洗引流护理保留导尿护理神经外科护理常规神经外科一般护理神经外科术前护理神经外科术后护理神经外科专科护理颅内动脉瘤病人护理颅内动静脉畸形病人护理烟雾病病人护理幕上疾病病人护理脑膜瘤病人护理胶质瘤(神经上皮性肿瘤)颅咽管瘤病人护理垂体瘤病人护理幕下疾病病人护理听神经瘤病人护理三叉神经、面肌痉挛病人护理头皮血肿病人护理头皮裂伤病人护理头皮撕脱伤病人护理颅盖骨折病人护理颅底骨折病人护理脑震荡病人的护理脑挫裂伤病人护理原发性脑干损伤病人护理硬膜外血肿病人护理硬膜下血肿病人护理颅内血肿病人护理脑脓肿病人护理脑积水病人护理专科诊疗技术护理蛛网膜下腔引流的护理脑室外引流护理气管切开护理脑疝病人的急救心胸外科护理常规胸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胸外科专科护理胸部损伤病人护理自发性气胸手术病人护理支气管扩张手术病人护理脓胸手术病人护理漏斗胸NUSS手术病人和护理肺部肿瘤手术护理食管贲门肿瘤手术病人护理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病人的护理专科诊疗技术护理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烧伤整形外科护理常规烧伤整形外科一般护理烧伤专科护理烧伤休克期病人护理烧伤感染期病人护理吸入性损伤病人护理特殊部位烧伤病人护理头面部烧伤会阴部烧伤特殊原因烧伤病人护理电击伤化学烧伤烧伤创面切(削)痂病人手术护理整形外科一般护理整形外科专科护理皮肤移植病人护理皮瓣移植术病人的护理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手术病人护理头皮撕脱伤修复术病人护理小儿外科护理常规小儿外科一般护理小儿外科专科护理阑尾炎患儿护理包茎患儿护理尿道下裂患儿手术护理腹股沟斜疝患儿护理隐睾患儿护理血管瘤、淋巴管瘤患儿护理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护理石膏固定患儿护理支具固定患儿护理牵引患儿护理多并指患儿护理骨髓炎患儿护理上肢骨折手术患儿护理下肢骨折手术患儿护理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护理(DDH)肛肠科护理常规肛肠外科一般护理肛肠科专科护理肛门疾患手术病人的护理造口术病人的护理眼耳鼻咽喉科护理常规眼科护理常规眼科一般护理眼科专科护理玻璃体视网膜病病人护理青光眼病人护理白内障病人护理斜视、眼肌疾病病人护理翼状胬肉手术病人护理眼球异物,穿孔伤病人护理眼球摘除术病人护理:眼化学伤病人护理专科诊疗技术护理耳鼻喉科护理常规耳鼻喉科一般护理耳鼻喉科专科护理鼻内镜术病人护理扁桃体手术病人护理声带息肉摘除术病人的护理:急性会厌炎病人的护理突发性耳聋病人护理鼻腔出血病人护理专科诊疗技术护理剪鼻毛法口腔科护理常规口腔科一般护理口腔科专科护理上、下颌骨骨折病人的护理五、妇产科护理常规妇科护理常规妇科一般护理妇科术前护理妇科术后护理妇科专科护理先兆流产病人护理难免流产病人护理异位妊娠病人护理盆腔炎病人护理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人护理葡萄胎病人护理绒毛膜癌病人护理子宫肌瘤病人护理宫颈癌病人护理子宫内膜癌病人护理卵巢良性肿瘤病人护理卵巢癌病人护理外阴癌病人护理子宫脱垂病人护理处女膜闭锁病人护理先天性无阴道病人护理不孕症病人护理妇科化疗病人护理专科诊疗技术护理腹腔镜手术护理宫腔镜检查术护理产科护理常规产科一般护理难产后一般护理剖宫产一般护理妊娠期并发症护理流产病人护理早产病人护理妊娠高血压病人护理先兆子痫、子痫护理前置胎盘病人护理胎盘早剥病人护理妊娠合并肝内淤积症病人护理羊水过多病人护理羊水过少病人护理分娩期并发症护理产后出血病人护理产褥感染病人护理妊娠合并症护理妊娠合并心脏病病人护理妊娠合并糖尿病病人护理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PT)病人护理引产病人护理中期妊娠终止病人护理药物流产病人护理产房护理常规产房一般护理产房专科护理正常分娩产妇护理中期妊娠引产产妇时护理会阴切开缝合术产妇护理催产素引产、催产产妇护理人工破膜产妇护理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护理早产儿护理温箱使用常规六、手术室护理常规手术人员进出手术室规则手术人员进出手术室流程手术室一般规则参观人员规则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手术室交接班制度手术室接待病人礼仪规范护理操作规程心肺复苏心电图的使用呼吸机的使用CPR 机的使用血糖仪监测洗胃术心电监护仪的使用除颤仪的使用简易呼吸气囊的使用输液泵的使用技术注射泵的使用PICC置管操作流程PICC置管术后维护的操作规程胰岛素笔的操作胰岛素泵的操作多导睡眠监测仪Alice4操作规程雾化吸入(氧喷)操作规程腹式呼吸操作规程无创呼吸机操作规程震动排痰操作规程胸腔闭式引流的操作规程三腔二囊管的操作规程碘过敏试验护理规程腹水回输护理规程肝穿刺术操作规程压疮换药中心静脉压测量护理流程胃肠减压的护理“T”管引流的护理腹腔双套管的冲洗和护理空肠营养管及空肠造瘘管内滴营养液的护理母乳喂养子宫按摩术会阴擦洗会阴酒精湿敷新生儿沐浴婴儿抚触蓝光箱使用操作流程暖箱使用操作流程微波理疗的操作规程灌肠的操作流程造口护理的操作规程协助皮牵引协助骨牵引骨牵引换药腰背肌功能锻炼膀胱冲洗术(封闭式)冰毯使用的操作规程颅内压监测的操作规程脑室引流管护理的操作规程气管切开护理的操作规程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深静脉置管护理的操作规程经鼻/口腔吸痰法约束带使用的操作规程更换引流袋外固定支架护理腹股沟穿刺TDP(特定电磁波治疗器)的操作使用24小时尿标本采集腹膜平衡试验腹膜透析换液自动腹膜透析机操作血液透析操作流程血液透析滤过操作流程无肝素透析操作流程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操作流程无菌物品的配送操作规程消毒液的配制操作规程打手术器械包操作规程环氧乙烷操作的操作规程封口机的操作规程全自动清洗机的操作操作规程超声清洗机的操作规程电动气压止血仪的操作规程高频电刀的操作规程钬激光碎石仪的操作规程各种手术卧位放置规程侧卧位的放置操作规程垂头仰卧位的放置操作规程俯卧位放置的操作规程腔镜器械清洗、灭菌操作规程21。
耳鼻喉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耳鼻喉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目录一、额镜使用法 (2)二、外耳道冲洗 (3)三、外耳道滴药 (4)四、耳部手术备皮 (5)五、耳咽鼓管导管吹张法 (6)六、耳郭假性囊肿抽液及石膏固定 (8)七、耳前瘘管感染伤口换药 (9)八、鼻腔滴药 (10)九、剪鼻毛 (11)十、鼻腔冲洗 (12)十一、鼻窦负压置换 (14)十二、上颌窦穿刺冲洗 (15)十三、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套管清洗法 (16)十四、鼻内镜检查的护理配合 (18)十五、电子纤维喉镜检查的护理配合 (19)十六、喉上神经封闭 (20)十七、下鼻甲硬化剂注射 (21)一、额镜使用法【目的】将光源的光线反射到检查或治疗的部位,利于检查者观察或各种操作。
【适应症】耳鼻咽喉科医护人员检查或治疗病人时常用,适用于鼻腔、咽喉、外耳道及鼓膜等部位的照明。
【操作流程】(一)评估1.外置光源的摆放位置。
2.病人的病情、年龄、意识及心理状态。
3.病人的配合程度。
(二)准备1.护士: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2.物品:外置光源、额镜,其他物品视检查或治疗需要而定。
3.环境:一般在治疗室或检查室进行操作,注意环境清洁及舒适。
4.病人:一般取坐位,上身稍前倾,检查部位朝向操作者;不合作的儿童需由亲属或医务人员抱持,双腿夹着儿童双下肢,用一手将头部固定于胸前,另一手环抱两臂,以防乱动。
(三)操作规程(四)评估1.操作过程病人体位舒适正确及安全。
2.病人能理解操作目的,掌握配合方法。
3.操作过程熟练,正确使用额镜,使反射光线达到理想亮度,并准确到达需要检查的部位,使检查部位视野清晰【相关链接】1.对于不方便到治疗室或检查室进行操作的病人(如病情危重需卧床或意识障碍者等),可使用各式头灯在床旁进行检查或治疗。
2.传统常用的外置光源常为配100W灯泡的专科用聚光灯。
现在医院使用耳鼻喉科多功能综合治疗台,将常用的检查设备集中于一体,其中就备有专用聚光灯,其优点是可随意调整光源位置及方向,便于操作。
耳鼻喉科护士岗位条件要求
耳鼻喉科护士岗位条件要求一、耳鼻喉科护士岗位(一)病房护士岗1.责任护士:(1)责任护士组长(2)责任护士2.倒班护士3.办公护士:(1)主班护士(2)治疗、处置护士(二)门诊护士岗:(1)处置班(2)窥镜班(3)测听班二、各岗位任职条件(一)责任护士组长【任职条件】1、基本条件:(1) 学历:护理大专及以上(2)职称:主管护师及以上技术职称(3)工作5年及以上2、专业知识:(1)熟练掌握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及常用急救技术。
(2)有丰富的本专业护理理论知识,能独立准确评估、判断和处理专业问题,能根据病人情况制订护理计划并组织实施。
(3)重病人观察、急救能力强,指导重危、疑难病人护理计划的制定及实施,指导并参与急、危重症病人护理。
(4)有能力解决本科室护理业务上的疑难问题,能进行本专业疑难护理技术操作;教学能力强。
(5)熟练掌握心理护理相关知识及技巧,并能恰当使用。
(6)掌握科室各种仪器的使用及故障排除。
(7)有组织、指导临床、教学、科研的能力。
(8)及时跟踪并掌握国内外本专业新理论、新技术,每年接受相应专业领域的继续教育。
3、基本技能与能力:(1)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情绪控制能力、良好的应变能力4、工作态度和品性:(1)责任心强(2)耐心细致(3)情绪稳定5、身体条件:健康的体魄、积极的心态(二)责任护士【任职条件】1、基本条件:(1) 学历:护理大专及以上(2)职称:护师及以上技术职称(3)工作1年及以上2、专业知识:(1)熟悉本专业疾病护理常规、常用技术操作,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
(2)能根据病人情况制订护理计划并实施,能解决本专业护理问题,能独立完成分管病人的各项护理工作。
(3)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4)熟练掌握心理护理相关知识及技巧,并能恰当使用。
(5)掌握科室各种仪器的使用及故障排除。
(6)具有临床带教能力。
3、基本技能与能力:(1)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情绪控制能力4、工作态度和品性:(1)责任心强(2)耐心细致5、身体条件:健康的体魄、积极的心态(三)倒班护士【任职条件】 1、基本条件:(1) 学历:护理大专及以上(2)职称:护士及以上技术职称(3)工作1年及以上2、专业知识:(1)熟悉本专业疾病护理常规、常用技术操作,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耳鼻喉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目录一、额镜使用法 (2)二、外耳道冲洗 (3)三、外耳道滴药 (4)四、耳部手术备皮 (5)五、耳咽鼓管导管吹张法 (6)六、耳郭假性囊肿抽液及石膏固定 (8)七、耳前瘘管感染伤口换药 (9)八、鼻腔滴药 (10)九、剪鼻毛 (11)十、鼻腔冲洗 (12)十一、鼻窦负压置换 (14)十二、上颌窦穿刺冲洗 (15)十三、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套管清洗法 (16)十四、鼻内镜检查的护理配合 (18)十五、电子纤维喉镜检查的护理配合 (19)十六、喉上神经封闭 (20)十七、下鼻甲硬化剂注射 (21)一、额镜使用法【目的】将光源的光线反射到检查或治疗的部位,利于检查者观察或各种操作。
【适应症】耳鼻咽喉科医护人员检查或治疗病人时常用,适用于鼻腔、咽喉、外耳道及鼓膜等部位的照明。
【操作流程】(一)评估1.外置光源的摆放位置。
2.病人的病情、年龄、意识及心理状态。
3.病人的配合程度。
(二)准备1.护士: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2.物品:外置光源、额镜,其他物品视检查或治疗需要而定。
3.环境:一般在治疗室或检查室进行操作,注意环境清洁及舒适。
4.病人:一般取坐位,上身稍前倾,检查部位朝向操作者;不合作的儿童需由亲属或医务人员抱持,双腿夹着儿童双下肢,用一手将头部固定于胸前,另一手环抱两臂,以防乱动。
(三)操作规程(四)评估1.操作过程病人体位舒适正确及安全。
2.病人能理解操作目的,掌握配合方法。
3.操作过程熟练,正确使用额镜,使反射光线达到理想亮度,并准确到达需要检查的部位,使检查部位视野清晰【相关链接】1.对于不方便到治疗室或检查室进行操作的病人(如病情危重需卧床或意识障碍者等),可使用各式头灯在床旁进行检查或治疗。
2.传统常用的外置光源常为配100W灯泡的专科用聚光灯。
现在医院使用耳鼻喉科多功能综合治疗台,将常用的检查设备集中于一体,其中就备有专用聚光灯,其优点是可随意调整光源位置及方向,便于操作。
二、外耳道冲洗【目的】用水流冲出阻塞外耳道的耵聍、表皮栓或小块异物等,保持外耳道清洁通畅。
【适应症】1.外耳道软耵聍栓塞2.外耳道小异物,如小昆虫,小珠等。
【操作流程】(一)评估1.病人的病情、年龄、意识及心理状态,有无耳流脓史。
2.外耳道及鼓膜情况。
3.病人对外耳道冲洗的认知程度及配合程度。
(二)准备1.护士: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2.物品:治疗盘、外用水流盐水适量(视病人情况而定)、水温计、额镜、光源、治疗碗、30ml玻璃注射器或专用橡皮球、耳科专用棉签、治疗巾、弯盘、纱布。
3.环境:清洁、舒适、光线充足、利于操作。
4.病人:取舒适坐位,患儿朝向护士。
(三)操作程序(四) 评价1. 操作过程动作轻柔,病人无自觉疼痛。
2. 病人能理解操作目的,掌握配合方法。
3. 外耳道冲洗干净,外耳道皮肤及鼓膜无损伤,外耳道无积水。
【相关链接】1.冲洗液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引起病人不适,甚至以引起恶心、呕吐或眩晕,故水温必须调节至体温相近。
冲洗时密切观察病人反应并及时处理,以免发生意外。
2.外耳道的耵聍、表皮栓、活动异物阻塞是临床常见的病症,根据阻塞物形状和有无外耳道或中耳等并发症,临床所采取的处理方法也有所不同。
如大块异物外耳道深部嵌顿阻塞有时需在全麻下取出;硬实耵聍块需滴药水软化后取出较方便;种子类异物不宜滴药水浸泡等。
外耳道冲洗仅是方法之一。
三、 外耳道滴药【目的】1.软化耵聍。
2.治疗外耳道或中耳疾病。
【适应症】 1.耵聍栓塞。
2.中耳炎、外耳道炎。
3.麻醉或杀死外耳道昆虫类异物。
【操作流程】 (一)评估1.病人的病情及用药的目的。
2.耳部分泌物情况。
3.病人对该操作的认知程度及自理程序。
(二)准备1.护士: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2.物品:棉球(1~2个)、耳科专用棉签、弯盘、治疗盘、滴耳液(按医嘱)、3%过氧化氢溶液、外用生理盐水适量。
3.环境:清洁、舒适,光线充足,利于操作。
4.病人:取舒适侧卧位或坐位,患耳向上。
(四)评价1.操作过程动作轻柔、规范,考虑病人安全。
2.与病人有效沟通,病人能理解操作目的及方法。
3.达到治疗目的。
【相关链接】1.滴药前必须将外耳道脓液洗净;滴入药液不宜过热或过冷,以免刺激迷路,引起眩晕、恶心、呕吐等不适。
2.做好健康宣教,对于门诊病人,应教会病人或家属掌握滴药方法,以便能在家中自行滴药。
若滴入耵聍软化液,应事先告知病人滴药后可能有耳塞、闷胀感,以免病人不安。
四、耳部手术备皮【目的】1.使手术野清洁,有利于手术进行。
2.预防术后切口感染。
【适应症】适用于各种耳部手术前准备。
【操作流程】(一)评估1.病人的病情、年龄、性别、心理及意识状态。
2.手术方式、部位、麻醉方式及所需要的备皮范围。
3.耳部分泌物情况。
4.病人对手术的认知程序及配合程度。
(二)准备1.护士: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2.物品:理发用品(如由理发师理发不需准备)、3%过氧化氢溶液、外用生理盐水适量、耳科专用棉签、弯盘、皮筋及发夹、梳子、凡士林或发胶、剪刀(必要时)。
3.环境:清洁、舒适,光线充足,利于操作。
4.病人:取舒适坐位。
(四)评价1.操作过程动作轻柔、规范,考虑病人安全。
2.与病人有效沟通,解释备皮目的以及术前、术中、术后注意事项,使患者乐于接受和配合。
3.备皮区皮肤无破损、擦伤等。
【相关链接】1.可请理发师根据手术需要为病人剃发,但护士必须严格把关,检查备皮范围及质量是否符合手术要求。
2.洗澡时避免污水进入耳内。
五、耳咽鼓管导管吹张法【目的】1.粗略评估咽鼓管通畅度。
2.分泌性中耳炎的咽鼓管吹张治疗。
【适应症】1.分泌性中耳炎鼓膜内陷、粘连和咽鼓管不同程度的通气不良者。
【操作流程】(一)评估1.病人的病情、年龄、配合程序。
2.检查鼻腔、鼻咽的情况,了解有无急性炎症或阻塞因素。
3.检查患侧鼓膜有无穿孔。
4.询问病史,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适当的导管。
(二)准备1.护士: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2.物品:咽鼓管导管、棉签、橡皮球,听诊器、弯盘、含有3%麻黄素和2%丁卡因的鼻科专用棉签。
3.环境:清洁、舒适,光线充足。
4.病人:取坐位。
(三)操作程序(四)评价1.操作过程动作轻柔、规范,考虑病人安全。
2.与病人有效沟通,病人能掌握配合方法。
3.无意外的活动性鼻出血或鼓膜操伤。
【相关链接】咽鼓管功能的检测方法有定性和定量之分。
定性方法的结果较为准确,但需要有较精确的仪器设备,如中耳分析仪等。
定量方法无需特殊的设备,但精确度较差,其结果常仅提示咽鼓管的通畅度。
常用的检查方法有瓦尔萨尔法,波利策法和导管吹张法。
临床上选择检查方法的依据有患者的年龄、病变情况和施治目的。
六、耳郭假性囊肿抽液及石膏固定【目的】1. 抽吸耳郭假性囊肿内积液,判断其性质。
2.保持耳郭囊壁凹陷,为压迫治疗创造条件,减少积液重复发生。
【适应症】耳郭假性囊肿穿刺或穿刺后采用石膏固定方法治疗【操作流程】(一)评估1.病人的病情、年龄、心理状态。
2.病人对此项治疗的认知程度。
病人对耳郭假性囊肿抽液石膏固定技术的目的、重要性及对耳郭被石膏包裹期间对外观造成影响的认知。
3.耳郭软骨和囊肿处有无红肿等急性炎症情况。
(二)准备1.护士: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2.物品:一次性5ml注射器、棉签、小纱布、皮肤消毒液、弯盘、治疗巾、石膏粉、橡胶小碗、金属压舌板、小胶管。
3.环境:清洁、舒适,适合无菌操作。
4.病人:取坐位。
(三)操作程序(五)评价1.操作过程与病人有效沟通,病人理解石膏固定的意义及注意事项。
2.病人能复述复诊和拆石膏的时间。
【相关链接】耳郭假性囊肿是指耳郭前面上半部的囊肿样突起,软骨内囊液为浆液样渗出液多见。
局部无红肿压痛。
此病病因尚未明了,但许多学者认为它与局部有意无意的挤压摩擦等机械性创伤有关。
文献报道中关于治疗耳郭假性囊肿的方法有穿刺压迫治疗,物流治疗、囊内注药治疗或手术治疗。
七、耳前瘘管感染伤口换药【目的】1.保持伤口的清洁、引流通畅。
2.为手术做准备。
【适应症】耳前瘘管感染者【操作流程】(一)评估1.病人的病情、年龄、心理状态。
2.病人对伤口换药的认知程度和伤口的情况(二)准备1.护士: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2.物品:治疗碗、棉球、小方纱(2块)、0.1%安多福,耳科小棉签、眼科冲洗注射器、胶片引流条、枪状镊、弯盘、3%过氧化氢溶液20ml、外用生理盐水10~20ml、剪刀、胶布、治疗盘。
3.环境:清洁,光线充足,适合无菌操作。
4.病人:取坐位或侧卧位,便于操作。
儿童需由亲属陪同并吸住保持合适体位。
(三)操作程序(五)评价1.操作过程与病人有效沟通,病人能理解伤口换药的矛盾,知道换药的时间。
2.达到治疗目的。
八、鼻腔滴药【目的】将含各种药物的滴鼻液入鼻腔,起到收缩鼻腔黏膜、消炎、抗过敏或润滑等作用,达到不同的治疗效果【适应症】1.急、慢性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萎缩性鼻炎和鼻咽炎。
2.鼻腔填塞物抽取之前。
【操作流程】(一)评估1.病人的病情、年龄、意识状态、心理状态。
2.病人对鼻腔滴药的认知程度。
3.病人对药物的了解程度。
(二)准备1.护士: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2.物品:弯盘、小方纱、滴鼻药物。
3.环境:清洁、舒适、光线充足。
4.病人:取仰卧头低位或侧卧头低位。
(四)评价1.病人能够配合操作2.病人舒适,鼻腔通气良好【相关链接】1.如果需滴入含抗生素药液,一般先滴收缩鼻黏膜的药液,5~10min后再滴抗生素药液。
2.做好健康宣传,对于门诊病人,应教会病人或家属掌握滴药方法,以便能在家中自行滴药;如应用喷雾型的滴鼻药,按照说明书的方法,教会自行喷药,用左手持药液喷右侧鼻腔,用右手持药液喷左侧的鼻腔,达到治疗的目的。
九、剪鼻毛【目的】1.使手术视野清楚,便于消毒和操作,有利于手术进行。
2.预防术腔感染。
【适应症】适用于各种鼻腔、鼻窦手术前准备。
【操作流程】(一)评估1.病人的病情、年龄、性别、心理及意识状态。
2.手术方式、部位、麻醉方式及所需要的备皮范围。
3.鼻前庭及鼻腔黏膜情况。
4.病人对手术的认知程度及配合程度。
(二)准备1.护士: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2.物品:额镜、光源、弯头小剪刀、凡士林、棉签、纱布、外用生理盐水适量、电动鼻毛修剪器(视条件而定)、3%麻黄素棉条。
3.环境:清洁、舒适、光线充足、利于操作。
4.病人:取舒适坐位(病情不允许坐位者,可予半坐卧位或平卧位),擤净鼻涕,头稍后仰,操作过程微张口,经口平静呼吸。
(四)评价1. 操作过程流畅,考虑病人安全。
2 .鼻前庭皮肤及鼻腔黏膜无损伤,如损伤鼻腔黏膜能正确处理3. 鼻毛修剪干净,鼻前庭清洁。
4. 操作过程与病人有效沟通,病人能掌握配合方法。
【相关链接】1.使用电动鼻毛修剪器操作方便、效率高、对皮肤粘膜损伤几率低,病人基本无不适感,推荐临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