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
肝癌的诊断
肝癌的诊断北京地坛医院李文东肝癌早期没有症状,病人不会主动到医院就诊,给早期诊断带来困难。
虽然在病情发展后能产生症状,但常见的症状是肝区疼痛、食欲下降、消瘦、乏力、腹胀、腹泻、黄疸等,与慢性肝炎、肝硬化类等类似。
况且肝癌大多发生在慢性肝炎、肝硬化的基础上,所以很难依靠这些症状来诊断肝癌。
即使摸到肿块或有黄疸、腹水,有时也难以与结肠癌、胰腺癌区别开来。
所以诊断肝癌必须借助于各种特殊检查。
一、肝癌的定性诊断1. 病理组织和病理细胞学检查在各种检查中,病理组织学检查对肿瘤的定性诊断最有价值。
除了因取材不当导致假阳性外,病理组织学检查的结果是绝对可信的。
肝癌的定性诊断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曾也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
取得肝癌活组织的方法为肝穿刺。
为取材准确,多在腹腔镜明视下或超声引导下穿刺。
病理组织和病理细胞学检查对肝癌的定性诊断固然十分可靠,但属于侵入性操作,而且有并发出血或肿瘤沿针道播散的风险,医生和病人都会有所顾忌,故仅在非侵入性检查无法定性时才予考虑。
2. 肝癌标志物检查肝癌标志物是由肝癌或宿主产生的针对肝癌的较为特异的物质,如抗原、酶、特殊的蛋白质等。
肝癌标志物检查为非侵入性操作,可反复进行动态观察,对肝癌的定性诊断极有价值,也是肝癌定性诊断的主要手段。
常用的肝癌标志物如下:⑴甲胎蛋白(AFP)AFP是在众多的肝癌标志物中对肝癌诊断价值最高的一个。
如能达到400µg/L以上,持续存在4周以上并能排除个别假阳性情况的,甚至即可据此诊断肝癌。
AFP在肝癌的早期,甚至在肝癌的症状出现之前8个月,便可出现阳性结果。
所以AFP可以用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包括对于肝癌手术切除后复发的早期诊断。
由于AFP在一定量(如>400µg/L)、一定持续时间(如>4周)的前提下对肝癌的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所以可用于肝癌的鉴别诊断。
AFP检测已成为诊断肝癌的基本的和必备的检查项目。
尽管AFP对于诊断肝癌有较高的特异性,但AFP在肝癌中的阳性率却只有60%-70%。
最新:肝癌专业质量控制指标(2023年版)
最新:肝癌专业质量控制指标(2023年版)一、肝细胞癌患者首次治疗前临床中国肝癌分期诊断率(CA<NLC-01)1.定义:首次治疗前完成临床中国肝癌分期诊断的肝细胞癌患者数占接受首次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总数的比例。
2.计算公式:肝细胞癌患者首次治疗前临床中国肝癌分期诊断率二(首次治疗前完成临床中国肝癌分期诊断的肝细胞癌患者数/同期接受首次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总数)×100%3.意义:治疗前全面评价病情是规范化治疗的基础。
4.说明:(1)首次治疗指针对肿瘤开展的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治疗,不包括为明确诊断或病情而采取的穿刺、活检、检查等诊疗措施。
下同。
(2)分期方法参见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版仇下同。
二、肝细胞癌患者首次治疗前临床中国肝癌分期检查策略符合率(CA-CNLC-02)1.定义:首次治疗前完成临床中国肝癌分期检查评估符合策略的肝细胞癌患者数占接受首次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总数的比例。
2.计算公式:肝细胞癌患者首次治疗前临床中国肝癌分期检查策略符合率=(首次治疗前完成临床中国肝癌分期检查评估符合策略的肝细胞癌患者数;同期接受首次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总数)×100%3.意义:反映评估病情的规范性。
4.说明临床中国肝癌分期检查策略至少包括上腹部增强MRI或增强CT÷腹部彩超+胸部CT o三、肝内胆管癌患者首次治疗前临床TNM分期诊断率(CA<NLC-03)1.定义:首次治疗前完成临床TNM分期诊断的肝内胆管癌患者数占接受首次治疗的肝内胆管癌患者总数的比例。
2.计算公式:肝内胆管癌患者首次治疗前临床TNM分期诊断率二(首次治疗前完成临床TNM分期诊断的肝内胆管癌患者数/同期接受首次治疗的肝内胆管癌患者总数)×100%3.意义:治疗前全面评价病情是规范化治疗的基础。
四、肝内胆管癌患者首次治疗前临床TNM分期检查策略符合冢CACNLC-04)1.定义:首次治疗前完成临床TNM分期检查评估符合策略的肝内胆管癌患者数占接受首次治疗的肝内胆管癌患者总数的比例。
肝癌的病理分级标准
肝癌的病理分级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其发病隐匿、进展迅速等特点,使得其治疗难度较大,预后较差。
对于肝癌的病理分级标准的制定和执行至关重要,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肝癌的严重程度,从而更有针对性地选择治疗方案。
肝癌的病理分级标准主要包括肉眼形态、组织学特征和分化程度等方面的评估。
在实际工作中,常采用两种主要分级系统,即Edmondson分级和WHO分级。
这两种方法在评估肝癌的组织学特征和分化程度时各有特点,可以相辅相成,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Edmondson分级是一种较为传统的肝癌分级方法,主要根据肝癌细胞的分化情况来进行分级评估。
按照细胞的异型性和器官化程度分为四个级别,分别为I、II、III和IV级。
I级代表高度分化,细胞形态较正常细胞类似,边界清晰;II级代表中度分化,细胞形态略有不规则,核分裂像增多;III级为低度分化,细胞形态破坏,异型严重;IV级为高度不分化,细胞形态极度异常,核分裂像增多。
这种分级方法简单直观,易于实施,但由于是主观评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与之相比,WHO分级采用更为严谨的标准对肝癌的组织学特征和分化程度进行评估。
根据不同的病理特征,将肝癌分为四级,分别为I、II、III和IV级。
I级代表良性或恶性肿瘤,II级代表低级别恶性肿瘤,III级代表高级别恶性肿瘤,IV级代表高度不分化的恶性肿瘤。
这种分级方法更加客观和科学,有助于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较高的意义。
除了以上的两种主要分级系统外,还有一些其他补充性的评价指标,如核分裂指数、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可以进一步完善对肝癌病理学特征的评估。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指标的结果,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肝癌的病理特征,帮助临床医生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肝癌的病理分级标准对于肝癌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确地评估肝癌的病理学特征,可以提高肝癌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有助于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2024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分期
2024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分期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癌(ICc)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HCC-CCA)三种不同病理学类型,三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病理组织学、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CC占75%~85%、ICC占10%~15%.本文中的〃肝癌〃仅指HCC。
肝癌的病理学诊断原发性肝癌:统指起源于肝细胞和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主要包[舌HCuICCcHCC-CCA oHCC:是指肝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
不推荐使用〃肝细胞肝癌”或“肝细胞性肝癌”的病理诊断名称。
ICC:是指肝内胆管分支衬覆上皮细胞发生的恶,的中瘤,以腺癌最为多见。
组织学上可以分为:①大胆管型:起源于肝小叶隔胆管以上至邻近肝门区之间较大的胆管,腺管口径大而不规则;②小胆管型:起源于肝小叶隔胆管及其以下的小胆管或细胆管,腺管口径小而较规则,或可呈管腔闭合的实性细条索状。
有研究显示,上述两种亚型ICC的生物学行为和基因表型特点也有所不同,小胆管型患者的临床预后好于大胆管型。
关于HCC和ICC的分子分型的临床和病理学意义多处在研究和论证阶段,但近年来有研究显示,EB病毒相关的ICC具有特殊的临床病理、免疫微环境及分子特征,预后较好并对免疫检查点治疗有较好的获益,有望成为新的亚型;而丙糖磷酸异构酶1在ICC组织中高表达是评估术后复发风险的有用指标等。
2019版《WHO消化系统肿瘤组织学分类》已不推荐对ICC使用“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ellularcarcinoma和ChOlangiOIoCelIUlarcarcinoma)”的病理诊断名称。
ICC的大体取材和镜下检查要求主要参照HCC ocHCC-CCA:是指在同一个肿瘤结节内同时出现HCC和ICC两种组织成分,不包括碰撞癌。
虽然有学者建议以两种肿瘤成分占比分别≥30%作为cHCC-CCA的病理诊断标准,但是目前还没有国际统一的cHCC-CCA中HCC和ICC两种肿瘤成分比例的病理诊断标准。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解读
指南中明确了原发性肝癌的诊疗流程,包括筛查、诊断、分期、治疗和预后评 估等环节。对于早期肝癌,推荐以手术切除为主;对于中晚期患者,则以综合 治疗为主,包括局部消融治疗、肝动脉栓塞化疗、全身化疗等。
2、分期
指南中采用了巴塞罗那分期(BCLC)标准,根据肿瘤大小、数目、肝功能等情 况,将肝癌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早期患者具有手术切除的可能;中期患者 以综合治疗为主;晚期患者则以改善生活质量为目标,进行对症支持治疗。
四、应用实践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如何遵循《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的建议 呢?以下是一些应用实践的案例。
1、患者张先生在体检时发现AFP升高,进一步检查显示肝脏存在占位性病变。 根据《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的建议,我们首先为张先生进行了全面的影像学 检查,包括CT、MRI和血管造影等,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分期。根据检查结果, 我们判断张先生处于肝癌早期,适宜进行手术切除治疗。在制定了详细的治疗 方案后,我们成功地为张先生实施了手术,并在术后进行了相应的康复治疗。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肝区疼 痛、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为了提高肝癌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近年来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进行了更新和修订。本次演示将介绍指南更新的背景 和目的,并通过解读为读者提供新的视角。
引言
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卫生问题。肝癌的治疗 方式包括手术、化疗、免疫治疗等,但治疗效果不尽相同。指南的更新是为了 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3、治疗方式
根据指南,肝癌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局部消融治疗、肝动脉栓 塞化疗、全身化疗等。对于可手术切除的早期肝癌,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式; 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患者,则可选择肝移植、局部消融治疗或肝动脉栓 塞化疗等。在全身化疗方面,指南推荐使用多吉美、乐伐替尼等靶向药物和免 疫治疗药物。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
肝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断路线图
肝癌分期
中国肝癌临床分期及治疗路线图
肝癌治疗领域的特点是多种治疗方法、多个学科共存,而以治疗 手段的分科诊疗体制与实现有序规范的肝癌治疗之间存在一定矛 盾。因此,肝癌诊疗须加强重视多学科诊疗团队 (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的模式,特别是对疑难复杂 病例的诊治,从而避免单科治疗的局限性,促进学科交流。肝癌 治疗方法包括肝切除术、肝移植术、局部消融治疗、TACE、放射 治疗、全身治疗等多种手段,合理治疗方法的选择需要有高级别 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但也需要同时考虑地区经济水平的差异。
脑或肾上腺转移所致疼痛、梗阻或出血等症状。 (4)部分肿瘤放疗后缩小或降期可获得手术切除机会;外放疗也可用于肝癌肝移植术前桥接治疗或窄切缘
切除术后辅助治疗。 (5)肝肿瘤照射剂量:立体定向放疗一般推荐≥30~60Gy/3~6次,常规分割放疗一般为50~75Gy,照射
剂量与病人生存密切相关。 (6)正常组织的耐受剂量必须考虑:放疗分割方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正常肝(肝脏-肿瘤)体积、
(1)局部消融治疗适用于CNLC Ia期及部分Ib期肝癌(即单个肿瘤、直径≤5cm;或2~3个肿瘤、最大直径 ≤3cm);无血管、胆管和邻近器官侵犯以及远处转移,肝功能分级Child-Pugh A级或B级者,可获得根治 性的治疗效果。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直径3~7cm的单发肿瘤或多发肿瘤,可联合TACE。不推荐消融根治性 治疗的病人,给予术后索拉非尼辅助治疗。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 o methin g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 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最新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最全版)
最新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最全版)最新的2022年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是最全面的版本。
原发性肝癌在我国是第四个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第二个致死的肿瘤病因,对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癌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三种病理学类型,其中肝细胞癌占了75%~85%、肝内胆管癌占了10%~15%。
本指南中的“肝癌”仅指肝细胞癌。
筛查和诊断方面,肝脏超声显像联合血清AFP是肝癌早期筛查的首选方法,建议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1次检查。
对于血清AFP筛查异常者,动态增强CT和多参数MRI扫描是明确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肝癌影像学诊断的主要依据是“快进快出”的强化方式。
肝脏多参数MRI检查是肝癌临床诊断、分期和疗效评价的优选影像技术。
PET-CT扫描有助于对肝癌进行分期及疗效评价。
对于血清AFP阴性人群,可借助PIVKAⅡ、miRNA检测试剂盒、AFP-L3和GALAD模型进行早期诊断。
对于具有典型肝癌影像学特征的肝脏占位性病变,符合肝癌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通常不需要以诊断为目的的肝病灶穿刺活检。
在病理学诊断方面,肝癌切除标本的规范化处理和及时送检对保持组织和细胞的完整及获得正确病理学诊断十分重要。
肝癌标本取材应遵循“7点”基线取材的规范,有利于获得具有代表性的肝癌病理生物学特征信息。
肝癌病理学诊断报告内容应规范全面,特别重视对肝癌预后有重要影响的因素——MVI 的诊断和病理学分级评估。
最后,结合肝癌发生的高危因素、影像学特征及血清学分子标志物,依照路线图的步骤对肝癌进行临床诊断。
典型的肝癌表现为动脉期病灶强化明显,门静脉和(或)延迟期强化下降,呈“快进快出”强化方式。
不典型表现则缺乏动脉期病灶强化或门静脉和延迟期强化无下降或下降不明显,甚至强化稍有增加等。
诊断肝癌常采用多参数MRI、CT动态增强扫描、超声造影和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钆塞酸二钠增强MRI等方法。
2011肝癌规范化治疗的最新解读(针对MDT)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
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的建议 6.对于单个肿瘤直径<5cm或肿瘤数目2-3个、肿瘤最大 直径≤3cm的患者 对于拒绝手术的病人,或伴发心脏、肺等重要脏器 疾病或麻醉禁忌征等不适合手术的病人也可考虑进 行放射治疗。 对于不能耐受或不适宜其它抗癌治疗措施的患者, 若符合UCSF标准,则可考虑进行肝移植治疗。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解读 (2011年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
肝癌诊断流程
慢性肝病和/或肝硬化患者(AFP+US)/6m
发现结节
直径>1cm 直径<1cm 动态增强影像学检查 ( 多排CT/ MRI扫描 ) 每3个月,复查US等 1-2cm和2种检查均无典型表现 ≥2cm和1种检查具有典型表现 有结节
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的建议 由于HCC的特殊性,多发生在有慢性肝病或者肝 硬化疾病的基础上,高度恶性和复杂难治,特别强 调多学科规范化的综合治疗; 在此基础上,提倡针对不同的患者或者同一患者的 不同阶段实施个体化治疗。 国内有学者提出,可以依据肝癌患者的体力状况和 ECOG评分系统,分为ECOG为0-2分和3-4分两大 类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
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的建议 1.Child-Pugh C患者的治疗基本同上。 适当扩大或改良标准,国外有UCSF 标准等;而国 内有多种标准,尚无统一, 对于无大血管侵犯、淋 巴结转移及肝外转移的要求比较一致,但对肿瘤大 小、肿瘤数目等要求不尽相同。 经专家组充分讨论,推荐采用UCSF标准,即单个 肿瘤直径≤6.5 cm,或多发肿瘤数目≤3个且每个肿 瘤直径均≤4.5 cm、所有肿瘤直径总和≤8 cm。
肝细胞肝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肝细胞肝癌规范化诊治指南(试行)1 范围本指南规定了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简称肝癌)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具备相应资质的地、市级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肝癌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2.1 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3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3.1 HCC(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肝细胞肝癌3.2 AFP:(a-fetoprotein) 甲胎蛋白3.3 CEA:(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癌胚抗原3.4 CA19-9:(Carbohydrate Atigen 19-9) 糖抗原19-93.5 ICG15: ( Indo Cyanine Green )吲哚氰绿15分钟潴留率3.6 HBV:( hepatitis B virus )乙肝病毒3.7 HCV:( hepatitis C virus )丙肝病毒3.8 TAIT :( transarterial interventional therapy) 经动脉介入治疗3.9 TACE:(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经动脉化疗栓塞术3.10 RFA:(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射频消融3.11 PEI :(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 )经皮无水酒精注射3.12 MW:A( microwave ablation )微波消融3.13 3DCR:T(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 )三维适形放疗3.14 IMRT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调强适形放疗诊治流程图1肝癌诊断流程AFP > 200ng/ml 而肝脏未发现占位者,也应密切随诊监测,诊断困难的病例建议转上级医院 对高度怀疑恶性患者可考虑缩短复查间隔时间,间隔1月复查AFP动态显像检查包括超声造影、 CT 及MRI 增强扫描细胞学穿刺不作为常规推荐,诊断困难的病例建议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方案专家共识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方案专家共识丛文铭;刘素香;印洪林;王曦;李增山;纪元;胡锡琪;孙耘田;谭云山;纪小龙;云径平;朱虹光;郭辉;王瑞安【期刊名称】《肝脏》【年(卷),期】2011(016)003【摘要】@@ 我国是肝癌高发国家之一.随着肝脏外科诊治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肝癌临床病理诊断学得到了快速提高,在肝癌病理标本的数量和类型上具有明显优势.为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肝癌远期疗效,临床上对肝癌病理报告的内容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目前已有医疗单位积累了数千乃至数万例的诊断经验,但从总体上看,我国肝癌病理诊断的发展仍不平衡,病理报告的内容及格式差异很大,还不能完全满足临床个体化精细治疗的需要.为此,由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肝癌学组和全国肝胆肿瘤及移植病理协作组共同组织的"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方案专家共识研讨会"于2010年1月17日在上海举行.【总页数】3页(P244-246)【作者】丛文铭;刘素香;印洪林;王曦;李增山;纪元;胡锡琪;孙耘田;谭云山;纪小龙;云径平;朱虹光;郭辉;王瑞安【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病理科;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病理科;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病理科;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复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病理科;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科;中国武警总医院病理科;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病理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病理科;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病理科;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方案专家共识 [J],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肝癌学组;全国肝胆肿瘤及移植病理协作组2.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的专家共识 [J],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3.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方案的专家共识 [J],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肝癌学组;全国肝胆肿瘤及移植病理协作组4.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方案专家共识 [J],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5.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方案专家共识 [J],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肝癌学组;全国肝胆肿瘤及移植病理协作组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RP、CEA及AFU联合检测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和准确率评价
・外科研究•系统医学2021年4月第6卷第7期DOI:10.19368/ki.2096-1782.2021.07.082CRP、CEA及AFU联合检测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和准确率评价颜朗,严骏,何天时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肝胆外科,重庆404100[摘要]目的分析CRP、CEA及AFU联合检测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和准确率。
方法该文研究对象为2017年12月一2019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58例早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肝癌组,选取同时期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4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肝硬化组以及进行健康体检的65名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3组人员均接受血清CRP、CEA及AFU检测,观察联合检测方法肝癌组诊断结果、3组人员血清CRP、CEA、AFU水平。
结果肝癌患者接受CRP、CEA、AFU联合检测的检出率为94.83%,明显高于各单项检测的检出率,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患者的CRP为(6.79±0.66)mg/L、CEA为(7.49±0.73)ng/L、AFU为(62.27±6.13)U/L,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的血清CRP、CEA、AFU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与肝硬化组患者的血清CRP、CEA、AFU水平,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遥结论肝癌患者接受CRP、CEA及AFU联合检测,能够对病情进行早期的诊断,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有积极作用,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CRP;CEA;AFU;肝癌;早期;检测[中图分类号]R735.7;R730.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1782(2021)04(a)-0082-03Evaluation of the Value and Accuracy of Combined Detection of CRP, CEA and AFU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Liver CancerYAN Lang,YAN Jun,HE Tianshi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Three Gorges Hospital,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4041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value and accuracy of combined detection of CRP,CEA and AFU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liver cancer.Methods The research object of this paper is58patients with early primary liver cancer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December2017to December2019as the liver cancer group,and64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who received treatment in the hospital during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liver cirrhosis group and 65people underwent physical examination as a control group.All three groups received serum CRP,CEA and AFU tests.The combined detection method liver cancer group's diagnosis results and the three groups'serum CRP,CEA and AFU levels were observed.Results The detection rate of CRP,CEA,and AFU combined detection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ancer was94.83%,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detection rate of each individual test.The data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CRP of patients in the liver cancer group was(6.79±0.66) mg/L,CEA was(7.49±0.73)ng/L,AFU was(62.27±6.13)U/L,compared with the serum CRP,CEA and AFU levels of the cirrhosis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serum CRP,CEA, and AFU levels of patients in the liver cancer group and cirrhosis group wer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he combined detection of CRP,CEA and AFU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ancer can make early diagnosis of the disease,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the disease,and has high application value.[Key words]CRP;CEA;AFU;Liver cancer;Early;Detection[作者简介]颜朗(1983-),男,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肝癌的发生机制。
肝癌国际诊断标准
肝癌国际诊断标准
肝癌的国际诊断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病理学诊断标准:通过肝脏占位病灶或肝外转移灶的活检或手术切除组织标本,经过病理组织学和/或细胞学检查,诊断为肝细胞癌(HCC)。
这是肝癌诊断的金标准。
2. 临床诊断标准:
具有两种典型影像学表现,包括US增强CT、MRI或选择性肝动脉造影,且病灶大于2cm。
具有一项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且病灶大于2cm,同时甲胎蛋白(AFP)大于400ng/ml。
肝脏活检结果为阳性。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并非绝对,具体情况可能会因个体差异、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在疑似肝癌的情况下,建议及时就医,完善相关检查,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一、概述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四位的常见恶性肿瘤及第三位的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1,2。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HCC-ICC混合型三种不同病理类型,三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肝细胞癌占到85%-90%以上,因此本规范中的“肝癌”指肝细胞癌。
二、筛查和诊断(一)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
在我国,肝癌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长期酗酒、非酒精脂肪性肝炎、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的人群,尤其是年龄40岁以上的男性风险更大。
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和肝脏超声检查是早期筛查的主要手段,建议高危人群每隔6个月进行至少一次检查。
(二)肝癌的影像学检查: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各有特点,应该强调综合应用、优势互补、全面评估。
1. 超声检查(Ultrasonography, US):腹部超声检查因操作简便、灵活直观、无创便携等特点,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肝脏影像学检查方法。
常规超声筛查可以早期、敏感地检出肝内可疑占位性病变,准确鉴别是囊性或实质性占位,并观察肝内或腹部有无其他相关转移灶。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不仅可以观察病灶内血供,也可明确病灶与肝内重要血管的毗邻关系,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信息。
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可以揭示肝肿瘤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帮助鉴别和诊断不同性质的肝肿瘤,凭借实时显像和多切面显像的灵活特性,在评价肝肿瘤的微血管灌注和引导介入治疗方面具有优势。
提高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水平_为临_省略_病理诊断指南_2015年版_解读_董辉
第25卷 第7期 2016年7月中国普通外科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Vol.25 No.7Jul. 2016提高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水平,为临床精细化治疗保驾护航—《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2015年版)》解读董辉,丛文铭(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病理科,上海 200438)摘 要原发性肝癌主要指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一直缺乏规范化的诊断标准和诊断体系。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2015年版)》从肝癌的大体标本取材、慢性肝病评估、小肝癌、微血管癌栓、卫星结节以及免疫组化等临床关切的重要指标对肝细胞癌的病理诊断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微血管癌栓中图分类号:R735.7Increasing the standardized pathology diagnosis level of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escorting clinical precised treatment--Interpretation of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of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2015)"DONG Hui, CONG Wenming(Department of Pathology, Eastern Hepatobiliary Surgery Hospital, th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8, China)Abstract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refers mainly to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which always lacks standardized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system.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of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2015)” gives the pathologists and clinicians guiding suggestions and advice for the pathologic diagn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from the respects of gross specimen examination, evaluation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satellite nodules as well as immunohistochemistry which are of deep clinical concern.Key words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standardized; pathology diagnosis; microvascular invasion CLC number: R735.7·指南与共识·doi:10.3978/j.issn.1005-6947.2016.07.001/10.3978/j.issn.1005-6947.2016.07.001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 2016, 25(7):939–943.收稿日期:2016-06-01; 修订日期:2016-06-16。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ppt课件
没
有
禁
忌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
14
裂 治 疗 • 肝癌破裂是肝癌潜在的致死性并发症,单纯保守治疗在院病死率极高,因此在
最初抢救成功后,应充分评估病人血流动力学、肝功能、全身情况以及肿瘤是 否可切除,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
• (1)对于肝肿瘤可切除、肝脏储备功能良好、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病人,首选 手术切除(证据等级2)。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
1
•原
发
性
肝
癌
是
目
前
我
国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
2
和
•(
诊1 断)
借
助
肝
脏
超
声
检
查
联
合
血
清
A
F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
3
P
理 学 诊 断• (1)肝癌切除标本的规范化处理和及时送检对组织
保存和正确诊断十分重要。
中国肝癌临床分期及治疗路线图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
6
疗
• 肝癌治疗领域的特点是多种治疗方法、多个学科共存,而以治疗 手段的分科诊疗体制与实现有序规范的肝癌治疗之间存在一定矛 盾。因此,肝癌诊疗须加强重视多学科诊疗团队 (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的模式,特别是对疑难复杂病 例的诊治,从而避免单科治疗的局限性,促进学科交流。肝癌治 疗方法包括肝切除术、肝移植术、局部消融治疗、TACE、放射治 疗、全身治疗等多种手段,合理治疗方法的选择需要有高级别循 证医学证据的支持,但也需要同时考虑地区经济水平的差异。
肝癌的病理诊断和组织学特征
肝癌的病理诊断和组织学特征肝癌,即原发性肝癌,是指发生在肝脏组织上的恶性肿瘤。
肝癌的病理诊断和组织学特征对于准确判断病变性质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肝癌的病理诊断和组织学特征进行详细讨论。
一、病理诊断1. 肝癌的病理类型根据组织学特征,肝癌可分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arcinoma, CCC)及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等多种类型。
其中,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类型。
2. 肝癌的分级和分期肝癌的分级常用的是Edmondson和Steiner分级法,将肝细胞癌分为 I、II、III和IV级。
分期常采用国际TNM分期系统,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和转移情况,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阶段。
3. 病理标本的取材和处理在病理诊断中,病理标本的取材和处理十分重要。
肝癌标本的取材应包括病变部位、癌旁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等,同时应注意标本的固定和包埋过程,以保证病理学观察的准确性。
二、组织学特征1. 肝癌的组织结构肝癌组织呈现出不同的结构和组织学特征。
肝细胞癌由肝细胞恶性增生导致,病变区域呈现异型性增生和肿块形成。
胆管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细胞癌则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组织结构呈现出胆管样结构。
2. 组织学特征的细胞学表现肝癌细胞具有明显的异型性,细胞核大小不均,核与胞浆比例失调,核仁增大,核膜不规则等。
细胞边界模糊,有时出现细胞浸润和破碎样坏死等现象。
3. 免疫组化检测免疫组化检测可以通过特定的抗体标记来鉴定肝癌细胞的特征。
常用的免疫标记物包括肿瘤相关抗原(如AFP、CK7、CK19等)、胆囊抗原(CEA)、P53蛋白等。
这些标记物的阳性表达可以帮助差异肝癌和其他病变。
4. 分子病理学特征肝癌的分子病理学研究发现,肝癌发生发展涉及多个信号通路和基因改变,例如TP53、β-catenin、SNP等。
肝癌病理检测与诊断中的误诊率分析
肝癌病理检测与诊断中的误诊率分析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
病理检测和诊断在肝癌的早期发现、治疗和预后评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肝癌的病理特点复杂多样,加之医学人员的经验和技术水平的不同,误诊率在肝癌的病理检测与诊断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将对肝癌病理检测与诊断中的误诊率进行分析。
首先,肝癌病理检测与诊断中的误诊率主要源于肝癌的组织学特点。
肝癌的组织学类型繁多,包括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混合型肝癌等。
不同类型的肝癌在组织学形态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容易造成误诊。
此外,肝癌还常常伴随有肝硬化、肝炎等基础疾病,这些疾病的组织学改变也可能干扰肝癌的诊断,增加误诊率。
其次,肝癌病理检测与诊断中的误诊率还与医学人员的经验和技术水平有关。
肝癌的病理检测和诊断需要经验丰富的病理学家和临床医生共同参与,但不同医学人员的经验和技术水平存在差异,可能导致误诊。
特别是对于肝癌的早期病变,由于病理学表现不典型,容易被忽略或误判,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
此外,肝癌病理检测与诊断中的误诊率还受到标本采集和处理的影响。
肝癌的组织学检测需要获取到具有代表性的标本,但在实际操作中,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
不当的标本处理可能导致组织结构的破坏或变形,影响病理学的判断,进而导致误诊。
为了降低肝癌病理检测与诊断中的误诊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医学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其病理学和临床诊断的知识水平。
通过规范化培训和持续教育,提高医学人员对肝癌病理学特点的认识和理解,减少误诊的发生。
其次,加强多学科团队的合作,通过病理学、影像学、临床医学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共同讨论和评估,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加强标本采集和处理的规范化操作,确保获取到具有代表性的标本,减少误诊的可能性。
总之,肝癌病理检测与诊断中的误诊率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问题。
通过加强医学人员的培训和学习、加强多学科团队的合作以及规范化标本处理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误诊率,提高肝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效果,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肝癌标本库的建立与管理
肝癌遗传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肝癌是世界上第3位的癌症死亡原因,如何预防和治疗肝癌的复发与转移仍是困扰众多肝癌研究者的重大难题[2]。
建立规范的肝癌标本库,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样本采集、储存和信息化管理体系,保护肝癌的遗传资源,对于肝癌的进一步深入研究至关重要。
为了充分利用我院现有的肿瘤标本资源,为肝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材:1 标本库的建立1. 1标本库的资源收集肝脏外科及肝癌研究中心手术切除的肝癌标本,在首先保证病理学诊断的前提下,收集剩余的组织标本。
组织样本为配对的癌与癌旁组织;同时采集配对的血液样本(除去血细胞后的血清和血浆)。
癌旁组织为距肿瘤2cm左右的肝组织。
血液样本常规为10 mL,可获得血清和血浆各约2mL。
1. 2标本库的设施与仪器设备标本库独立设置。
现场标本收取采用携带式液氮罐存储,标本编码存放与超低温冰箱。
标本库外另设分子实验室,免疫室等,内配备离心机,微量加样器等设备,用于标本的RNA提取和蛋白免疫检测等研究;配置收集标本所需的取材台,取材器具,照相机等;资料管理使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
1. 3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标本库的建立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在标本采集前均需获得患者或家属的知情同意。
样本的采集严格按照规范执行:1.3.1血清和血浆的采集及处理:根据临床医生或研究生科研和工作的需要, 由临床医生或研究生选择所要收集标本的病例患者,征得其同意后用真空采血管采集静脉血10 mL, 其中5mL为非抗凝血、5mL用EDTA抗凝。
采集后3000 r/min 离心,15 min后分别吸出上层的血清和血浆、进行分装, 将分装好的血清和血浆置-80℃冰箱保存。
1.3.2 组织标本的处理和保存:取切除后的标本即刻存入液氮罐中,实验室30 min内将癌及癌旁组织切成数小块,根据应用范围作下述3种处理:①用于RNA提取的组织:将组织标本切成厚度小于0.5cm的小块,投入到5倍体积的RNA保护剂(RNA1ater)中,4℃浸泡过夜,第2天从RNA later试剂中取出标本,放于冻存管中,-80℃保存[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
肝癌是一种具有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规范、精准的病理诊断是影响肝癌整个诊治过程的关键环节,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2015年,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等7个学会或学组共同推出《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下称「指南」),标志着我国向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近期,在上海召开的肝脏临床病理诊断高峰论坛上,多位病理学专家结合该指南颁布以来的实践经验,分享了自己对规范化病理诊断的看法和实践体会。
指南的指导意义
西病理科李增山教授认为,2015版指南对规范病理科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该指南对组织固定、取材、病变特点观察、免疫组化和分子病理等方面提出了规范化的要求,有助于作出准确的病理诊断,指导临床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在规范化病理诊断的具体操作中,李增山教授认为需重点关注「7点」基线取材方案、微血管侵犯(MVI)、卫星结节、特殊组织学类型(例如复合型肝细胞-胆管细胞癌、双表型肝细胞癌)和免疫组化等方面。
肝癌规范化取材的五个要点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病理科孙青教授指出,规范化取材为后续正确的病理报告打下了基础。
由于肝癌的外周区域是肿瘤异质性的代表性区域,是高侵袭性细胞群体分布的集中区域,是微血管侵犯和卫星结节形成的高发区域,也是影响转移、复发和预后的高风险区域。
因此,应特别重视在癌与癌旁肝组织交界处取材,以便在相互对照中客观评估肝癌的生物学特性。
在具体取材操作上,主要需注意以下五点:
1、对距肿瘤≤1cm(近癌旁或切缘)和>1cm(远癌旁或切缘)处的肝组织分别取材,以观察肿瘤转移结节、异型增生结节以及肝组织背景病变(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情况;
2、在肿瘤无出血和坏死的部位至少取材1块,以供分子病理学检查之用,对质地和色泽有差异的肿瘤区域,还应增加取材;
3、切除之后的小标本及淋巴结等应单独放置;
4、对手术切缘、重要血管和胆管切缘用染料或缝线进行标记;
5、尽可能将肿瘤标本在离体30分钟以内切开固定或送达病理科处理。
MVI病理诊断的研究数据
MVI是指显微镜下于内皮细胞衬覆的脉管腔内见到肿瘤细胞实性巢团,当脉管腔内悬浮癌细胞数目≥50个时,即可计为MVI。
MVI不仅是肝癌术后复发风险的重要预测指标,也是临床肝癌术后抗复发治疗的重要病理学指征。
因此,2015版指南首次提出病理报告中应常规诊断MVI,同时建立了MVI病理分级标准:M0,未发现MVI;M1(低危组),≤5个MVI,且发生于近癌旁(≤1cm)肝组织区域;M2(高危组),>5个MVI,或MVI发生于远癌旁(>1cm)肝组织区域。
病理科常规诊断MVI有助于临床医生采取合理的抗复发治疗,例如给予靶向药物索拉非尼等。
那么,在病理科实际检查的肝癌标本中,合并MVI的情况如何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珊珊教授介绍了该院的观察结果。
依据病理科的统计数据,原发性肝癌合并MVI的特点主要有:
1、MVI在原发性肝癌中非常常见,不同大小肿瘤合并MVI的比例从 24~100% 不等;
2、随着病灶变大,合并MVI的比例增加,直径超过10cm的肿瘤100%合并MVI(图1);
3、多结节肝癌比单结节肝癌更常发生MVI,比例分别为71.4%和37.5%。
肝脏癌前病变的病理诊断进展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科纪元教授介绍了异型增生结节和肝细胞腺瘤(HCA)这两种肝癌癌前病变的病理诊断进展。
HCA是肝细胞发生的良性肿瘤性单克隆病变,好发于年轻女性,肿块可单发或多发。
HCA镜下表现为增生的肝细胞、孤立小动脉、炎症细胞浸润、血窦扩张。
增生的肝细胞可有脂肪变、透明变,偶见假腺样结构。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HCA分为HNF1α失活型、β-catenin活化型、炎症型和未分类型等4种亚型,其中β-catenin活化型HCA癌变风险增加。
小结
在精准医疗时代,肝癌病理诊断的观念和模式也需要更新,以往肝癌病理诊断更多地是关注肿瘤形态,现在更多地关注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例如有无微血管侵犯等。
2015版指南与时俱进,包含了诊断观念的更新和模式的创新,其实施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病理诊断在肝癌诊疗中的作用。
【本站为非盈利学术交流平台,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处理;所有文章仅供公益交流,不代表本站立场。
欢迎提供素材、资料等,投稿邮箱:****************,一经采纳将给予稿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