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

合集下载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史料教学是指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历史文献、历史资料等进行教学的方法。

史料教学旨在通过让学生亲近、理解和运用史料,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文书分析能力、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和理解。

在中学历史课堂中,史料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学习成绩。

史料教学主要包括史料分析、史料解读和史料运用三个环节。

在史料分析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历史文献和资料,引导学生进行文献阅读和分析。

学生可以根据史料的内容、结构、作者等方面,了解史料的时代背景、主题和意义。

在史料解读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深入的解读和理解。

学生可以对史料进行细致的分析,探究其中的观点、立场、意图等,进一步认识历史事件和人物。

在史料运用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史料应用到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

学生可以运用史料进行历史事件的探究和研究,发展自己的历史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史料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通过直接接触历史文献和资料,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历史的真实性和魅力,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学生可以通过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感受到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进一步增强对历史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史料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和解读,学生可以培养辨别、梳理史料的能力,发展整合和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史料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使他们能够从史料中获取信息和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和推理。

史料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文书分析能力。

历史史料通常是通过文书形式保存和传承的,学生需要通过对文书的理解和分析,获取历史的信息和知识。

通过史料教学,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分析和解读不同类型的历史文献,理解文献中的叙事结构、表达方式和隐含意义,提高自己的文书分析能力。

史料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在信息时代,学生需要具备快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史料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史料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史料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一、引言历史课程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学生们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史料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也逐渐受到重视。

史料教学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史料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培养历史思维,增强历史意识。

本文将从史料教学的概念、特点及其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史料教学的概念史料教学是指教师通过使用历史文献、史料、资料等教学材料,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引导学生走进历史文献,通过史料的引导,使学生感受历史的光辉和命运,使学生能够在史料中感受历史,明了人生。

史料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文献、史料,教师利用史料来让学生去感受历史,了解历史。

通过史料教学,学生可以在历史文献、史料中了解历史,明了人生,培养历史思维,增强历史意识。

1.生动鲜活:史料教学是通过历史文献、史料等具体的教学材料来进行教学,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由此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2.综合性强:史料教学是以史料为基础的,历史文献、史料等教学材料涵盖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对于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可以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

3.培养能力:史料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历史思维,使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中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更深刻的认识。

1. 引发学生思考:在历史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史料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从中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 开展讨论:通过史料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各种细节,提出问题,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形成对历史事件的独立思考。

3. 展示历史现场:教师可以通过史料教学展示历史现场,让学生通过史料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了解。

4. 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史料教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历史的底蕴,加深对历史的认识。

历史教学中的历史史料解读

历史教学中的历史史料解读

历史教学中的历史史料解读在历史教学中,历史史料的解读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还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然而,要有效地解读历史史料并非易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历史史料是指能够反映过去发生的事件、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各种资料,包括文献、文物、遗址、口述历史等。

这些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但它们往往是零碎的、不完整的,甚至可能存在偏差和误解。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仔细的分析和研究,从这些史料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解读。

首先,我们要明确历史史料的类型和来源。

不同类型的史料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价值。

例如,文献史料如史书、档案、信件等,通常能够提供较为系统和详细的信息,但也可能受到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时代背景的影响;文物史料如青铜器、陶瓷、书画等,则可以直观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产、生活和文化状况,但对其解读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口述历史则是通过当事人或见证人的回忆和讲述来了解历史,但可能存在记忆偏差和主观因素。

了解史料的来源也很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史料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例如,官方记录可能相对较为客观和准确,但也可能存在为了维护统治利益而进行的修饰;民间传说和故事则往往包含了更多的想象和夸张成分。

其次,在解读历史史料时,我们要学会对史料进行批判性思考。

这意味着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史料所呈现的内容,而要对其进行质疑和分析。

我们要考虑史料的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份史料?他的立场和观点是什么?史料的创作时间和背景是怎样的?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史料的内容和价值。

例如,在研究古代战争的史料时,如果作者是胜利一方的将领,那么他对战争的描述可能会夸大自己的功绩,而对失败的原因则可能轻描淡写。

因此,我们需要结合其他相关的史料进行综合分析,以获取更全面和客观的认识。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史料的局限性。

历史史料往往只能反映过去的某个片段或侧面,无法完全还原历史的全貌。

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进行教学

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进行教学

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进行教学第一篇: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进行教学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进行教学康平教师进修学校:初中历史教研员:宋学杰在新课程中,史料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更为突出。

史料是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识和重建过去的媒介。

任何历史结论都是建立在史料基础上的,离开了史料,历史知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历史理论教学也只能是空谈。

因此,要让学生真正的学习、感悟历史,就必须积极正确的运用史料,使史料教学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提供相关的图片、老照片、史料和音像资料,再现历史场景,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思考结合起来,这将有助于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掌握,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感悟。

一史料的主要类型所谓“史料”,是指研究和谈论历史时所根据的材料,它包括各种典籍、图表、笔记、碑文、民谣等,实际上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

其一为原始史料与二手史料之二分法(以下简称二分法),其二为实物、文献、口传之三分法。

教学中的史料可以分为文字史料、图画型史料、数据型史料三大类。

二.史料运用的目的新课程倡导史料教学,最基本的目的有以下两个方面:(1)加强培养学生学习历史能力历史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探究历史的方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来进行历史的研究活动。

显然,运用史料是使学生学习去做历史学家所做的事,直接去运用各种一手和二手的史料。

当然,这并不涉及将学生培养成历史学家的层次,只是使学生借着某些运用史料的特定练习,学到历史学家的一些态度和方法。

从历史研究的程序来说,史料在史学中的地位体现为先有史料而后有论点。

史家每叙一事,每提出一个论点,都必须于史有据,信而有证。

《课标》的“课程目标”“搜集和整理简单直观的史料,提取信息,用以了解和解释史实”和“内容与要求”提出的培养“搜集史料”、“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等学科能力要求皆指向学生“史由证来,证史一致”的意识与思维的培养。

中学历史教学下的史料教学问题浅议

中学历史教学下的史料教学问题浅议

中学历史教学下的史料教学问题浅议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记载和反思,而史料则是历史的真实载体。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史料教学,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在史料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本文将从史料教学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等方面进行浅议。

一、史料教学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通过史料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原始的历史资料,了解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在研读史料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文本理解、历史考证和历史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2. 提升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史料教学可以使历史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

学生可以通过史料了解历史事件的真实情况,从而增强对历史的理解和兴趣。

史料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过程和影响,使历史更加具体和可感知。

3. 增强学生的历史记忆和认知史料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记忆历史知识。

通过亲自阅读和分析史料,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记忆历史事件,提高历史知识的记忆和认知水平。

二、史料教学存在的问题1. 史料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问题史料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一直是学术界和教学界关注的焦点。

许多历史事件都有多种不同的史料记载,有时甚至存在着矛盾和争议。

如何在教学中客观而又全面地呈现这些史料,成为了教师们面临的难题。

2. 学生史料阅读能力的不足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有限,史料教学往往面临着学生史料阅读能力的不足。

对于古代文言文史料的阅读理解,对于文字中特殊的历史专有名词,学生难以准确理解和把握。

3. 课时有限和教材选择的矛盾中学历史课程的课时有限,教师在进行史料教学时难以覆盖大量的史料。

教师面临着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选择合适的史料进行教学的矛盾。

学生在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方面往往存在一定的不足。

在史料教学中,学生需要进行历史考证和历史分析,需要运用多种历史知识和方法进行思考,这对学生的思维和分析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历史课程的教学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品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材料,通过史料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的真实性和触及历史的脉络,有利于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思辨能力的提高。

本文将就如何运用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探讨。

1. 强化历史的真实性和严谨性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材料,是历史真实性和严谨性的体现。

通过史料教学,学生可以直接接触到历史事件中的原始资料,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真相,真实感受历史。

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历史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真实的存在。

2. 提高学生历史研究和分析能力史料教学要求学生不仅能够获取历史资料,还要能够研究和分析史料,明确史料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史料教学,学生将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借助于历史事件的史料,学生可以进行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史料进行历史研究和分析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史料教学要求学生在接触历史文献的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分析和思辨历史事件的意义和价值。

这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历史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4. 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通过史料教学,学生能够感受到历史中的人物、事件和情感,加深对历史的认同和情感投入。

这对于学生的历史修养和历史情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经典史料导读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课前阅读史料的方式来启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

选取一些经典的历史史料,如《苏格兰手稿》,《阁楼》等,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来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感受历史的魅力。

2. 史料分析与讨论在历史课堂中,可以选择一些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史料,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史料分析与讨论。

通过分析史料,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探究史料的价值和局限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史料的价值和局限性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

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

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

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
历史教学中,史料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通过运用史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历史事件、人物和社会背景。

以下是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几种方式:
1. 引用史料:教师可以引用原始的历史文献、记录或其他史料,直接呈现给学生。

这样做可以让学生亲身接触到真实的历史文本,了解当时的思想、观念和事件。

教师可以解读史料的内容和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和价值。

2. 文献分析: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和分析历史文献,深入研究特定时期或事件的细节和背景。

他们可以学习如何解读文献中的信息,分析文献的可靠性和偏见,并从中获得对历史事件的更深入的理解。

3. 图像和图片:历史教学中,使用图片、地图、艺术品等视觉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

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像,学生可以获取关于时代特征、人物形象和社会环境的信息。

4. 口述历史:教师可以邀请有亲身经历的人,如老年人、家庭成员或社区中的长者,分享他们的口述历史。

学生可以通过听取和记录他们的故事,了解当时的生活、经历和见解,增加对历史事件的亲近感
和实际感受。

5. 资料整理: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历史资料的整理和归纳。

学生可以搜集、整理和分析相关的史料,以探究某个历史问题或事件。

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批判思维和信息素养。

通过史料的运用,历史教学可以更加生动、具体和有趣。

学生可以通过与史料的互动,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培养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提高他们对历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同时,史料的运用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加主动参与历史学习,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分析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分析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分析方法一、引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分析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本文将探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分析方法,并阐述其重要性。

二、选择合适的史料在历史教学中,史料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教师需要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史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背景。

同时,史料的选择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中国近代史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图片、地图、文献资料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过程和背景。

三、引导学生进行史料分析在选择好史料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史料分析。

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史料进行初步阅读和理解,了解史料的大致内容和背景。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分析和讨论,让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最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分析和讨论进行总结和评价,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情境等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史料,让他们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同时,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还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参观历史博物馆、访问历史人物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和背景。

六、结论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分析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选择合适的史料、引导学生进行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等措施,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史料教学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使用各种历史史料,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社会背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文化素养。

下面将从史料教学的定义、在中学历史课堂中的应用和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史料教学的定义史料教学是指利用各种历史史料进行教学,并以此促使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获取、历史思维的形成和历史意识的培养。

史料包括书面史料、口述资料、图表、图片、地图等,通过分析和解读这些史料,可以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过程、原因和影响,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和发展历史思维。

二、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中的应用1. 引导学生进行史料分析。

历史史料是学习和了解历史的重要来源,学生需要通过分析史料来获取历史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史料,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读,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观察史料中的细节,推测史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或现象,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2. 激发学生对历史史料的兴趣。

由于历史史料的来源和形式多样,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问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史料的兴趣。

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幅绘有历史场景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描述和猜测来了解史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从而引发学生对历史史料的思考和探索。

3. 推动学生开展历史研究与探索。

史料教学不仅仅是对历史史料的解读和理解,还包括对史料的研究和探索。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调查采访、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历史研究与探索,从而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这种综合运用各类史料和研究方法的教学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研究能力。

三、史料教学的实施方法1. 示范教学法。

教师可以通过表演、视频展示等方式,模拟史料分析的过程,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一份历史文献,然后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和解读,从而让学生学会使用史料来获取历史知识。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史料教学是指通过使用史料来教授历史课程,并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

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教学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研究和
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下面将介绍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
学中的具体运用。

史料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通过让学生直接接触史料,如历史
文件、图片、文字等,可以让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历史。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一份历史
文件,了解当时的政治背景、人物关系等,并通过讨论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
事件的发生和影响。

史料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

在进行史料教学时,教师可以引
导学生分析史料的来源、内容、作者立场等,培养学生对史料的批判性思维。

教师可以给
学生提供多个来源不同、内容各异的史料,让学生通过对比和分析,找出其中的异同之处,并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史料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通过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研究和分析史料,教
师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教授某个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
论和研究相关的史料,并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帮助学生相互学习和取长补短。

史料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信息时代,学生需要具备有效获取、分析和
利用信息的能力。

通过使用史料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获取和分析史料的方法
和技巧,并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利用历史信息的能力。

浅论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

浅论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

浅论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也是了解历史事实真相的重要途径。

通过使用史料,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拓宽历史视野,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下面,将从史料的定义、历史教学中史料的分类和运用几个方面进行浅论。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和依据。

任何一个历史事件都需要有证据来支持和证明,而史料正是历史事件的证据。

史料是历史学家和历史教师研究历史的材料,也是学生认识历史事实真相的窗口。

史料是书写在古代文献、文物、碑刻、物证和口述材料等载体上的历史信息,可以是文字、图像、语言、物质等形式的数据和遗产。

通过研究史料,可以还原历史事件的真相,揭示历史的规律,推动历史学的发展。

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可以分为原始史料和二手史料。

原始史料是指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的有关材料,如史书、日志、信件、档案等。

原始史料具有最直接的历史信息,能够提供最真实的历史记录。

二手史料是在原始史料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后形成的,如历史研究著作、史学论文、学术讲座等。

二手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工具,能够概括和总结大量的历史事实,提供历史事件的深入解读和分析。

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引用史料来讲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发展过程。

在教授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教师可以引用相关的史料,如纳粹德国发动战争的声明、盟军指挥官的指示等,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段历史。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使用史料来进行研究和探索。

在教授中华文明的历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古代文献和文物,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文献分析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在教授文化大革命时,教师可以引用不同声音的文章和文件,并对其进行解读,让学生了解这段历史背后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和分析史料,进行小组或个人研究项目。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历史研究和讨论,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和认识。

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探讨

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探讨

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探讨一、概述历史,作为人类文明的记忆库,承载了无数过去的故事与智慧。

在中学教育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学生认识自我、理解社会的窗口,更是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而在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无疑是核心环节之一。

史料,作为历史的直接证据,对于还原历史现场、理解历史发展脉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史料教学,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历史的真实与生动,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更全面地认识历史人物的性格与影响。

探讨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对于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1. 简述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及其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

中学历史教学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历史教育是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它使学生能够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今社会的根源和发展脉络,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做好准备。

历史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深远影响。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锻炼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历史学习需要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结果,理解历史人物的动机和决策,这些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同时,历史教育也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提出新的观点和解释,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精神。

再者,历史教育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也具有重要作用。

历史学习使学生关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关注人类的共同命运和未来发展。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增强对人类社会的同情和理解。

同时,历史教育也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和角色,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承载着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的重任,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三种类型

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三种类型

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三种类型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真实的历史文献和史料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和批判思维。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史料阅读、史料分析和史料解释。

第一种史料教学类型是史料阅读。

这种类型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历史文献和史料,了解历史事件的基本事实和背景。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原始的历史文献,如历史文献、历史文件、历史记录等,来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和相关人物的思想、言行。

通过史料阅读,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历史材料中感受历史的魅力,了解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复杂性,提高历史认知水平和历史素养。

第二种史料教学类型是史料分析。

在这种类型的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分析历史文献和史料的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深入挖掘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学生可以通过史料分析,发现历史文献中隐藏的信息和蕴含的价值,揭示历史事件的深层次内涵和历史人物的心理特征。

通过史料分析,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历史研究能力,提高历史分析能力和历史解释水平。

第三种史料教学类型是史料解释。

在这种类型的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解释历史文献和史料的含义、价值、用途等方面,深刻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学生可以通过史料解释,分析历史文献中的观点、态度、立场等内容,探讨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和影响力,了解历史文献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

通过史料解释,学生可以培养历史思维和历史认知水平,提高历史文献研究能力和历史理解水平。

总的来说,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包括史料阅读、史料分析和史料解释三种类型,通过这三种类型的史料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历史认知水平和历史素养。

史料教学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

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

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
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史料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的传统和非传统的文献资料。

史料的运用是历史教学中的关键,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

具体来说,史料的运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一、丰富历史教学内容
史料可以帮助老师把抽象的历史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形象,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历史事件。

比如,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历史场景和人物;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挖掘历史事件的内在逻辑,丰富历史教学内容。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史料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历史教学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让学生自己参与寻找和整理史料,通过分析史料发掘历史中值得研究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历史是如何塑造人类社会的。

三、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史料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研读和分析史料,掌握问题分析和结论评价的基础方法,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学生需要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比较历史事件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挖掘事件的深层次含义,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历史的思考和
判断。

总之,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非常重要,它有助于展示历史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有趣性,可以引导学生在历史学科中发掘自己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观察力。

史料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史料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史料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历史课堂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能力的关键场所。

而史料教学作为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深入理解历史人物及其行为,从而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本文将探讨史料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有效地运用史料教学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史料教学的定义及意义史料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利用史料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文化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

史料是历史研究中的基本资料,包括书面史料、图片、实物等。

史料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真实地了解历史,赋予历史更多的生命力和鲜活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史料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的历史观点和观点。

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史料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

教师可以选择相关的史料,如历史记录、文学作品等,让学生进行分析和阅读,了解事件的发生,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通过史料教学,学生可以更加真实地了解历史事件,增强他们对历史事件的感知和认识,提高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

2. 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人物和其行为3. 帮助学生理解历史文化和历史文明三、如何有效地运用史料教学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1. 灵活运用各类史料2. 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在史料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和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史料进行分析和思考,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通过史料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能力。

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

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


历 史 史 料 题 的 类 型
1 . 展现叙述 与证据 之间的关系 。常见 的提问形 式是: “ 在这段 资料 中可 以得 到什么样 的证 据来 说 明……” “ 从这段( 些) 材料 中你能得出什么信息” 。 2 对 同一事件的不同历史论述加以比较 。 例如: 江苏高考历史 卷2 5 题 选作 题A( 材 料略 ) ( 1 ) 据 材料 并结合所学知识 , 范 仲淹 、 苏轼 、 王安石 、 司马光 对科 举考试 内容分别提 出了怎样 的主张?( 2 ) 略( 3 ) 据材 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 王安石兴学校 、 变科 举的主要 目的是 什 么 ? 3 . 选 出一个主题 , 给学生多段来 源不 同的材料 , 让他们 自己去对照整理 , 并且解释其 中的差异 , 自己 进行推演 , 并得 出 自己的结论 。 4 . 鼓励学生去分析史料 的内容 , 从 中引出推论 , 说 明 自己的观点 , 以及支持此观点 的证据 , 也可以让 学生针对相互冲突的证据进行讨 论或 者对 同一 事件 的不 同历史论述加 以比较。 历史教学 中, 教师要 以现有的史料为基础 , 鼓励 学生摆脱传统思维定式的影响 ,综合运用各种 思维 方式 , 引导学 生设想新方 法 , 提 出新 观点 , 从而培 养 学生 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创新 精神。 比如关于 “ 中法战 争” ,教 师可 以先让学生 阅读关于李鸿章的史料 , 然 后要求他们课后查阅有关资料。 通过 阅读 、 查找和理 解史料 , 学生得 出了几种结论 : ①李鸿 章的外交 策略 造成 了中法战争 中“ 中国不 败而败 , 法国不胜 而胜” 的结局 。 ②从力量对 比 、 中国的边疆危机和国际形势 等方面来看 ,李鸿章所 采取 的策 略却是形势所迫 的 无奈之举 ,他的失误在于没有凭 借战场优势争取 一 定程度的外交主动权。③腐 朽没落的封建 主义 敌不 过新兴强大的资本 主义 ,所 以对一个 国家来讲不进 则退 , 对一个集体 、 个人来讲 也是 如此 。 在这里 , 学生 的创新精神得到了很好 的发 挥。

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进行教学

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进行教学

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进行教学
一、史料运用的要素
在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具有重要的价值,史料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把虚拟的历史活动转换为具体的信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更具体、有感触的历史感知。

史料运用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概括为下面几个要素:
1、史料要先行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史料的运用必须要先行准备,这样才能让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去认真仔细地分析、研究史料中所蕴含的信息,才能有有效的运用史料较好的完成作业。

2、史料的选择要有讲究:为了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老师在运用史料时,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史料,而不是随机的去抽取,这样只能使学生对历史了解的不够深入,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史料的运用要有清晰的目的:在史料运用过程中,老师要把握好运用史料的意义,不要让学生仅仅是看看史料,而要让学生更多的去思考史料具体的内容,能够更加深入地去理解史料中所涉及的历史事实、重要人物等。

4、史料的运用要有恰当的方式:在史料运用过程中,应该采取恰当的方式,比如,老师可以采用问答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也可以把学生分组进行探究,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自主处理。

浅析史料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浅析史料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浅析史料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一、史料教学法的基本概念史料教学法是指以史料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对史料的选择、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探索历史的本质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能力的教学方法。

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基本素材,而史料教学法则是将史料作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通过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分析能力。

1. 针对性的史料选择史料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有针对性的史料,以便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选取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史料,如历史文献、图片、地图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对历史事件的深入了解和认识。

2. 引导学生进行史料分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所选史料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通过提出问题、展示史料,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和推测,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教师应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3. 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史料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历史研究课题,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和研究活动,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析,提高他们的历史科研能力。

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历史学家的研究方法,选取相关史料进行历史事件的研究,撰写历史研究报告或作品,培养学生的历史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认识通过史料教学法,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历史事件的内涵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历史认识。

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和解读,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和影响,培养其对历史事件的敏感度和认识能力,提高其历史素养和文化修养。

三、史料教学法的实际效果与问题1. 实际效果史料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实际效果。

通过史料教学法,学生可以充分参与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研究过程,培养其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其历史素养和分析能力。

史料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史料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史料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历史学科是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它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过去的人类社会发展历程,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而史料教学作为历史学科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具有很大的教学价值和实际意义。

本文将从史料教学的概念、特点以及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史料教学的概念和特点史料教学是指通过教师在课堂上介绍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物等的原始资料,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研究,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辅导,使学生能够根据史料得出符合历史事实的结论、提出相关问题并加以讨论的一种教学方式。

史料教学可以是文字资料,也可以是图片、文物等实物资料,并且这些史料通常都是与教材内容相关的。

史料教学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贴近生活:史料教学所使用的资料通常是真实的历史原始资料,让学生通过观察、研究这些史料,能够更加贴近历史事实、更加真实地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内容。

(2)亲身参与:史料教学是一种具有参与性的教学方式,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分析、研究史料,积极参与到历史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3)启发思考:史料教学不是简单地传授历史知识,而是通过史料的呈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1. 历史事件史料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一些历史事件的原始资料,如文献记载、图片资料等,让学生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影响等。

在教学明清时期的农民起义时,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历史文献、图片资料等史料,让学生深入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农民起义的原因和影响,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这一历史事件。

历史文物是历史的实物载体,通过介绍一些历史文物的史料,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的实际情况。

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具体的历史文物,让学生了解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社会风貌等方面。

在教学古代中国的历史时,可以通过介绍古代陶器、青铜器等历史文物,让学生了解古代生产生活的状况,从而更加直观地了解古代社会的特点。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的有效应用策略分析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的有效应用策略分析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的有效应用策略分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

通过史料教学,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实,增强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应用史料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是每一位历史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从史料教学法的概念、特点和目的出发,分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的有效应用策略,并为历史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史料教学法的概念、特点和目的史料教学法是一种以史料为基础进行教学的方法。

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研究能力,通过让学生接触、分析、理解和评价各种历史文献、资料和史料,来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史料教学法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注重启发式教学。

史料教学法强调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要大量阅读历史文献和史料,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

通过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分析和比较,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2. 注重拓展性教学。

史料教学法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问题的来龙去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研究能力。

史料教学法注重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广泛探究和深入思考,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和历史问题的深层次内涵。

3. 注重情感教育。

史料教学法通过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历史文献和史料,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变迁,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情感,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浓厚兴趣。

史料教学法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通过史料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实和历史规律,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1. 选取适合学生学习水平的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选取适合学生的历史史料。

可以选择一些简明易懂的历史文献和史料,让学生能够轻松地理解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2. 制定系统的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史料教学的时间和内容。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第一篇: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傅斯年先生曾经说过:“史学就是史料学”,历史研究、历史教学都必须首先从研究与分析史料开始。

一般来说,人们对历史的了解和认识就是从史料中获得的。

因此,历史教学要做到言之有据,就必须从史料出发。

现行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引用的文献材料有几百处之多,既拓展了教材的深度,增添了教材的难度和生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给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历史学科的高考试卷体现出了新情境,新材料的特点,材料解析是高中历史课堂上史料教学的主体形式,因材料解析题能够培养和考察学生对有效信息的提取和获得,培养学生对观点的归纳和提炼以及对文字的组织等多方面、深层次的能力,所以高考试卷对它是情有独终。

因此史料教学越来越得到了高中教师重视,成为历史课堂中每课必见的内容,在今天史料教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但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限的时间内应该怎样进行史料教学?因为并不是史料用的越多越好,也不是每个问题都必须用史料去证实去解析。

那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选择与运用应注意些什么呢?1.立足课本,充分利用教材中选取的史料现行高中《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及《世界近代现代史》都引用了大量史料。

这些史料内容丰富,针对性强,重点突出,学生阅读障碍小,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用足用好这部分史料。

比如讲到“九·一八”事变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四则史料,认清蒋介石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并找出根本原因,这也为学生以后认识蒋介石在抗日时期政策的整体知识结构奠定了基础。

利用教材引用的史料也可以把不同的章节重新组合。

例如,可以把《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的决议》、《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组合在一起,使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对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形成有一个整体认识。

同样,也可把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后的讲话,“七·七”事变后的庐山讲话与“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的自卫宣言组合在一起,比较不同时期蒋介石对日政策的不同点,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这种对材料的重新组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不仅提高了分析运用材料的水平,而且有助于形成对知识的整体认识。

2.精心准备,适当补充部分史料教材中现成的史料是史料教学的主体。

教学时,围绕教学目的,还需适当补充史料。

例如《世界近现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一节中描写中国三大发明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中用了马克思的话:“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制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

”爱动脑筋的学生可能马上会想到:三大发明在近代欧洲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么在其故乡——中国的情形会是怎样呢?这里不妨补充一段鲁迅在《电的利弊》中的话:“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通过两段材料的对比,学生不但了解了三大发明在近代东西方的不同遭遇,也更深刻地理解了近代西方强大,而中国落后挨打的深层原因。

补充史料,关键在恰当,恰当的史料关键在选择。

这就要求教师广泛阅读,平时注意积累。

在必要的时候教师还可以自己着手编写第二手材料。

编写史料有两种方法:一是概述史料,对原始材料进行编辑和改写,删除所有无关的内容,提取材料中最重要的信息,形成文字或图表;二是转述史料,把一种类型的材料转换成另一种类型,比如可将文字材料转换成图表、图解,或反之,也可将深奥的古文翻译或转述成通俗易懂的文字,等等。

3.合理选择与利用史料,进行史料的整合,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

可以培养学生捕捉、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科素养。

在《新文化运动》一课中,讲授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这一要点时,我运用史料设计了下面这个问题:材料一:1912——1919年间,中国新设厂矿379家,设立资本8580万元,平均每年开设63家,新增资本1430万元……这时期,外国资本增加有限,而民族资本迅速发展。

——许涤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材料二:“三年以来中国,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

”——陈独秀《青年杂志》材料三:“中国数千年来立国根本在于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纪、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皇流衍。

是以国有治乱,运有隆污,惟此孔子之道,亘古常新,与天无极。

”——袁世凯颁布《祭孔告令》设问:请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归纳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经过简短的讨论,学生很快得出自己的见解:三组材料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阐释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材料一反映了一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迅速,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材料二反映了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但之后北洋军阀政府继续推行专制统治。

材料三反映了袁世凯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

在此基础上,我进行了简单总结:经济上:一战期间,中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打破封建束缚,这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

政治上,辛亥革命将封建帝王从金銮宝殿上打翻在地,政权却落入了北洋军阀的手中,袁世凯及其继任者们继续推行专制统治。

文化上: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后,废除临时约法,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这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

一个看似复杂的问题,在史料阅读的帮助下,轻松解决。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适当的难度,问题要有启发性,或促进知识的迁移,或促使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4、对史料的分析要有科学性。

对史料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要注意史料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立场观点。

像文献史料,它们是过去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识,不可能完全的做到客观公正,很多史料是写史料的人站在自己的立场发表观点,受到时代、社会、情感、经验的左右。

比如中国古代历史上,一般材料都称农民起义军为“贼”、“寇”、“匪”等,这反映了作者立场的局限性,教学时要给学生说明。

史料只是一种间接性的媒介,因此运用史料以重建过去所涉及的问题也较为复杂。

面对史料时,除了判定真伪的基本问题外,更牵涉到如何获得有效信息,以及有效信息如何诠释的问题。

落实在教学中,教师选择史料时一定要真实,在指导学生搜集史料时要教会学生鉴定真伪,使用史料时要尝试提出有意义的问题。

5、对史料的选择和运用要有层次性。

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由于心理特征、思维发展水平、知识储备程度的不同,史料教学的目标上应注意层次性。

低年级学生应多用一些直观形象的、通俗易懂的、间接的史料,高年级学生可以用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第一手的原始的史料;低年级的可以重点培养阅读和概括能力,简单的分析综合能力,而高年级学生则要求发展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再设置一些梯度型问题,逐渐增加难度,让他们“跳一跳,摘桃子”;等到某个阶段,学生的思维有了明显的发展,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再提出进一步的能力要求。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地运用史料进行教学,是我们一线教师值得研究的课题。

总之,教师在备课中要认真分析史料和思考题,在教学时要遵循“论从史出”的原则,指导学生阅读史料,认真思考回答。

我们要充分利用鲜活的史料,再现历史的真实,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篇: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歷史教學中的史料運用文:陳冠華近年來,將史料引入教學與考試之中的做法,一直是我們在進行歷史教育改革時頗受重視的一環。

然而,對於史料運用的種種問題,並未真正得到充分的探討。

雖然坊間的參考書中充斥著所謂的「史料題」,我們在教學中亦時而引用史料,事實上,對於為什麼歷史教學中應該運用史料、如何使用史料、使用史料將可能遭遇怎樣的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等等,我們還沒有完整的一套想法。

在這方面,英國歷史教育界的腳步較快,其自七○年代以來興起的所謂「新歷史科」歷史教育哲學,對於這些問題已有一些明確的看法。

本文即擬介紹英國歷史教育界對於史料教學的討論,希望能作為我們思考這個問題時的參考。

(一)以「純粹歷史的方式」運用史料「如果歷史不僅是一連串的知識結體,那它是什麼?我們建議,將歷史視為一些過去所遺留的材料之集合,而史學家乃用這些材料來作為關於過去的證據。

……在這個意義上,歷史是學生、教師和歷史學家為重建過去而進行的一連串活動,亦因此而使它對他們而言變得真實與有臨場感。

此種歷史知識觀應用於教學方式上,即意味著學生應該對於各種一手、二手的史料進行探究活動。

」------SCHP研究組相較於其他知識類型,歷史知識一項很重要的特質即是其研究對象早已消失,也不可能再次出現,所以難以被直接觀察;建立歷史知識所需要的「證據」都是間接來自於過去所遺留下來的史料。

歷史是從史料所提供的「證據」中,建構關於過去人事的論述,可以說是一推理學問。

因此,歷史是一「不斷地在發展的活動」(an ongoing activity),而不是一段段固定不變的事實知識;任何歷史的陳述和觀點都應具備合理的論證程序,而只要它們有合理的論證,其成立就可以被承認,歷史所以常常容許有各種各樣的觀點共存。

學習者必須先有這些基礎觀念,跳脫了單純事實層累的歷史觀以後,才能談到進一步去認識歷史這一種知識類型。

既然史料是我們瞭解過去、建立歷史知識的媒介,因此歷史知識的「程序性規準」之核心即在於「如何將史料化做歷史證據的正當運用」—對史料證據的運用有所認識,是掌握歷史此一知識類型之「程序性規準」的基礎。

由於英國新歷史科理念的根源即在於以歷史為一「知識類型」而教與學,強調學習歷史「程序性知識」之不可規避的重要性,所以自然認為應將「運用史料為證據」之概念與能力,引入於教學之中。

他們強調,唯有理解了史料和歷史之間的關係才能理解歷史知識的本質;理解了歷史知識的本質,才是真正認識了歷史,從而能展現學習歷史對人們的真正價值。

基於此種觀點,從歷史知識的本質為出發點的新歷史科理念,乃以史料的運用為其歷史教學法主張的起點,讓學生學習如何運用史料作為歷史證據,乃成為新歷史科教學設計理念的重點之一。

我們可以發現,在英國,即使不同的人可能對於何謂「新歷史科」的意義看法並不相同,但是卻普遍視「以史料做為教學基礎」的主張,為新歷史科的基礎成分。

例如「史料對於歷史的重要性」這個主題,即在表現新歷史科理念之SCHP課程中一再迴旋,甚且常常因而被貼上「證據教學法」的標籤。

所謂認識史料的運用,即是去認識「史料」與「歷史」之間的關係,也就是去認識各種歷史材料如何被運用於過去的重建。

然而,由於史料只是一種間接性的媒介,因此運用史料以重建過去所涉及的問題也較為複雜,其中包含兩項主要工作:一是史料的鑑別,二則是史事的說明和詮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