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诊疗方案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眩晕病 ICD编码: BNG070西医病名:原发性高血压 ICD-10编码: I10. X02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年8月)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
主要症状:头晕目眩,头痛。
次要症状:头如裹,面红目赤,口苦口干,耳鸣耳聋,汗出,腰膝酸软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
(1)未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平均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平均舒张压(DBP)≥90mmHg;(2)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近4周内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个体。
(二)证候诊断1、肝阳上亢证:主证:眩晕,耳鸣、头目胀痛。
兼证:面红耳赤、口干、口苦、失眠多梦、烦躁易怒、便秘、溲赤。
舌脉: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证机:肝阳风火,上扰清窍。
2、痰浊中阻证:主证:眩晕、头重如裹、昏蒙。
兼证:胸闷恶心、呕吐痰涎、纳少多寐、脘腹痞满。
舌脉:舌淡,苔白腻,脉濡滑。
证机: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清阳不升。
3、气血亏虚证:主证:眩晕动则加剧,遇劳加重。
兼证:头痛隐隐、神疲乏力、面色少华、倦怠懒言、心悸少寐、纳少腹胀。
舌脉: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证机:气血亏虚,清阳不展,脑失所养。
4、肾精不足证:主证:眩晕日久不愈,腰膝酸软。
兼证:少寐多梦,健忘,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或遗精滑泄,耳鸣齿摇,或颧红咽干,五心烦热;或面色晚白,形寒肢冷。
舌脉:舌红少苔、脉细数;舌淡嫩,苔白,脉弱尺甚。
证机:肾精不足,髓海空虚,脑失所养。
5、瘀血阻络证:主证:眩晕,头痛如剌、痛有定处。
兼证:精神不振,面色黧黑、耳鸣耳聋、口唇紫黯、健忘、胸闷心悸。
舌脉: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涩或细涩。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8月)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
主要症状:头晕目眩,头痛。
次要症状:头如裹,面红目赤,口苦口干,耳鸣耳聋,汗出,腰膝酸软等。
2.西医诊断: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
(1)未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平均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平均舒张压(DBP)≥90mmHg;(2)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近4周内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个体。
(二)证候诊断1.肾气亏虚证:腰脊瘦痛(外伤性除外)、胫痠膝软或足跟痛、耳鸣或耳聋、心悸或气短、发脱或齿摇、夜尿频、尿后有余沥或失禁、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2.痰瘀互结证: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刺痛(痛有定处或拒按)、脉络瘀血、皮下瘀斑、肢体麻木或偏瘫、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或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涩。
3.肝火亢盛证: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4.阴虚阳亢证: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二、治疗方案本方案适用于18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不适用于儿童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合并严重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以及继发性高血压人群。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的辨证论治应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标本兼治,强调长期治疗时应以治本为主。
1.肾气亏虚证治法:平补肾气,调和血脉推荐方药:补肾和脉方加减左归丸加减:生黄芪、黄精、桑寄生、仙灵脾、炒杜仲、女贞子、怀牛膝、泽泻、当归、地龙等中成药: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肾阴虚证)、右归丸(肾阳虚证)等。
2.痰瘀互结证治法:祛痰化浊,活血通络。
推荐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
眩晕病中医诊疗方案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8月)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
主要症状:头晕目眩,头痛。
次要症状:头如裹,面红目赤,口苦口干,耳鸣耳聋,汗出,腰膝酸软等。
2.西医诊断: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
(1)未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平均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平均舒张压(DBP)≥90mmHg;(2)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近4周内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个体。
(二)证候诊断1.肾精不足证:眩晕耳鸣,精神萎糜,少寐多梦,健忘,腰膝酸软,遗精梦泄;偏于阴虚者,五心烦热,舌质红,脉弦细数;偏于阳虚者,四肢不温,形寒怯冷,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2.痰瘀互结证: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刺痛(痛有定处或拒按)、脉络瘀血、皮下瘀斑、肢体麻木或偏瘫、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或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涩。
3.肝火亢盛证: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4.阴虚阳亢证:眩晕,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二、治疗方案本方案适用于18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不适用于儿童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合并严重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以及继发性高血压人群。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的辨证论治应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标本兼治,强调长期治疗时应以治本为主。
1.肾精不足证治法:偏阴虚者补肾滋阴;偏阳虚者补肾助阳。
方药:补肾滋阴用左归饮加减。
补肾助阳者用右归丸加减。
左归饮: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茯苓。
右归丸:熟地、山药、山萸肉、肉桂、菟丝子、鹿角胶、枸杞子、当归、杜仲。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肾阴虚证)、右归丸(肾阳虚证)等。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8月)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
主要症状:头晕目眩,头痛。
次要症状:头如裹,面红目赤,口苦口干,耳鸣耳聋,汗出,腰膝酸软等。
2.西医诊断: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
(1)未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平均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平均舒张压(DBP)≥90mmHg;(2)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近4周内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个体。
(二)证候诊断1.肾气亏虚证:腰脊瘦痛(外伤性除外)、胫痠膝软或足跟痛、耳鸣或耳聋、心悸或气短、发脱或齿摇、夜尿频、尿后有余沥或失禁、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2.痰瘀互结证: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刺痛(痛有定处或拒按)、脉络瘀血、皮下瘀斑、肢体麻木或偏瘫、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或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涩。
3.肝火亢盛证: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4.阴虚阳亢证: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二、治疗方案本方案适用于18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不适用于儿童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合并严重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以及继发性高血压人群。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的辨证论治应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标本兼治,强调长期治疗时应以治本为主。
1.肾气亏虚证治法:平补肾气,调和血脉推荐方药:补肾和脉方加减左归丸加减:生黄芪、黄精、桑寄生、仙灵脾、炒杜仲、女贞子、怀牛膝、泽泻、当归、地龙等中成药: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肾阴虚证)、右归丸(肾阳虚证)等。
2.痰瘀互结证治法:祛痰化浊,活血通络。
推荐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
高血压(原发性)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高血压(原发性)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高血压(原发性)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背景和目的高血压(原发性)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种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案,帮助患者管理和控制高血压,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并提高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1. 中医诊疗:- 个体化辨证论治:中医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针灸、中药等个体化的治疗手段。
- 饮食调理:结合中医理论,制定适合患者的饮食方案,例如限制高盐、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并鼓励多食用蔬菜水果、粗粮等健康食物。
- 中药治疗: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结果,配制适合患者的中药,以清热降压、平肝潜阳、活血化瘀等为主要治疗目标。
- 气功锻炼:推荐患者进行适当的气功锻炼,如太极拳、气功养生等,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情绪、降低血压。
2. 西医诊疗:-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和临床症状,西医医生可以开具降压药物,并定期调整剂量以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 生活方式干预:西医提倡患者改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增加体育锻炼、控制体重、减少精炼食品的摄入等。
- 血压监测:建议患者定期测量血压,并记录每次测量结果,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并发症防治:西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高血压并发症。
注意事项1. 患者在接受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时应咨询专业医生,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建议。
2. 患者需定期复诊,以便医生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3. 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干预是长期的管理措施,患者应坚持并逐渐养成健康的生活惯。
结论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案对于高血压(原发性)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个体化辨证论治、饮食调理、中药治疗、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血压水平,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心血管科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8月)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
主要症状:头晕目眩,头痛。
次要症状:头如裹,面红目赤,口苦口干,耳鸣耳聋,汗出,腰膝酸软等。
2.西医诊断: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
(1)未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平均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平均舒张压(DBP)≥90mmHg;(2)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近4周内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个体。
(二)证候诊断1.肾气亏虚证:腰脊痠痛(外伤性除外)、胫痠膝软或足跟痛、耳鸣或耳聋、心悸或气短、发脱或齿摇、夜尿频、尿后有余沥或失禁、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2.痰瘀互结证: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刺痛(痛有定处或拒按)、脉络瘀血、皮下瘀斑、肢体麻木或偏瘫、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或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涩。
3.肝火亢盛证: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4.阴虚阳亢证: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二、治疗方案本方案适用于18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不适用于儿童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合并严重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以及继发性高血压人群。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的辨证论治应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标本兼治,强调长期治疗时应以治本为主。
1.肾气亏虚证治法:平补肾气,调和血脉。
推荐方药:补肾和脉方加减。
生黄芪、黄精、桑寄生、仙灵脾、炒杜仲、女贞子、怀牛膝、泽泻、川芎、当归、地龙等。
中成药: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肾阴虚证)、右归丸(肾阳虚证)等。
2.痰瘀互结证治法:祛痰化浊,活血通络。
推荐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
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诊疗指南
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诊疗指南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它对全球人口的健康产生了重大的威胁。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影响,高血压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亟需关注的健康问题。
为了更好地指导医生和患者治疗高血压,国际医学界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诊疗指南。
本文将对这些指南进行综述,以期帮助患者和医生更好地应对高血压的挑战。
一、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高血压是指持续性的动脉血压升高,其诊断标准主要由收缩压和舒张压来确定。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高血压的定义是: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
同时,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可以将高血压分为三个等级:轻度高血压(收缩压140-159 mmHg和/或舒张压90-99 mmHg)、中度高血压(收缩压160-179 mmHg和/或舒张压100-109 mmHg)和重度高血压(收缩压≥ 180 mmHg和/或舒张压≥110 mmHg)。
二、高血压的危害和发病机制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不控制的高血压会增加心脏负荷,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同时,高血压还会增加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中风和肾脏疾病的发生风险。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主要包括神经内分泌调节紊乱、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异常、内皮功能障碍等。
三、高血压的诊断和评估高血压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在多个不同时间点的血压测量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白大衣高血压和家庭高血压的排除。
此外,还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临床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以确定高血压的病因和相关并发症。
四、高血压的治疗策略高血压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限制钠盐摄入、增加运动等。
对于一些不能通过非药物治疗达到目标血压的患者,药物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ACE抑制剂、ARBs等。
原发性高血压诊疗规范2019版
原发性高血压诊疗规范(2019年版)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ICD-10:I10xx11)。
二、诊断依据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10)及JNC8与ESH相关指南。
诊断标准:在末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诊室 SBP ≥ 140 mmHg 和(或)DBP ≥ 90 mmHg。
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将高血压分为 1 级、2 级和 3 级。
根据血压水平、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临床并发症和糖尿病进行心血管风险分层,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 4 个层次。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10)及JNC8与ESH相关指南。
四、计划住院天数为10天内五、计划住院总费用为6000元内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甲状腺功能;(3)X线胸片、心电图、腹部超声、心脏超声、颈部血管彩超、动态血压监测;(4)CT、MRI。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高血压组合、糖化血红蛋白或口服糖耐量试验(当空腹血糖>6.1mmol 时测定)、尿白蛋白定量(糖尿病患者必查项目)、尿蛋白定量(用于尿常规检查蛋白阳性者);24小时心电图、眼底、肾和肾动脉CT或超声。
对有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相应的脑功能、心功能和肾功能检查。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1.非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盐摄入;控制体重;不吸烟;不过量饮酒;体育运动;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规律及充足的睡眠。
2.高血压的药物治疗:①.降压药物种类目前常用降压药物可归纳为五大类,即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
②.降压药物作用特点(1)利尿剂:有噻嗪类、袢利尿剂和保钾利尿剂三类。
各种利尿剂的降压疗效相仿,噻嗪类使用最多,常用的有氢氯噻嗪和氯噻酮。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优选)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8月)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
主要症状:头晕目眩,头痛。
次要症状:头如裹,面红目赤,口苦口干,耳鸣耳聋,汗出,腰膝酸软等。
2.西医诊断: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
(1)未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平均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平均舒张压(DBP)≥90mmHg;(2)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近4周内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个体。
(二)证候诊断1.肾精不足证:眩晕耳鸣,精神萎糜,少寐多梦,健忘,腰膝酸软,遗精梦泄;偏于阴虚者,五心烦热,舌质红,脉弦细数;偏于阳虚者,四肢不温,形寒怯冷,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2.痰瘀互结证: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刺痛(痛有定处或拒按)、脉络瘀血、皮下瘀斑、肢体麻木或偏瘫、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或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涩。
3.肝火亢盛证: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4.阴虚阳亢证:眩晕,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二、治疗方案本方案适用于18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不适用于儿童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合并严重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以及继发性高血压人群。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的辨证论治应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标本兼治,强调长期治疗时应以治本为主。
1.肾精不足证治法:偏阴虚者补肾滋阴;偏阳虚者补肾助阳。
方药:补肾滋阴用左归饮加减。
补肾助阳者用右归丸加减。
左归饮: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茯苓。
右归丸:熟地、山药、山萸肉、肉桂、菟丝子、鹿角胶、枸杞子、当归、杜仲。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肾阴虚证)、右归丸(肾阳虚证)等。
原发性高血压诊疗规范2019版
原发性高血压诊疗规范2019版高血压,也被称为原发性高血压或者是“血压大病”,是世界范围内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有约10亿人患有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如果不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病变等,甚至会危及生命。
为了规范高血压的诊疗方法,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国际医学界和专家学者们制定了一系列的高血压诊疗规范,其中最新的版本是2019年发布的。
一、高血压的定义和诊断标准高血压的定义是指在静息状态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正在接受抗高血压治疗的患者。
根据高血压的程度,将其分为三个级别:一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二级高血压(收缩压160-179mmHg和/或舒张压100-109mmHg)和三级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
二、高血压的评估和分类诊断患者为高血压之后,需要根据患者的一系列相关情况对高血压进行评估和分类。
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
分类是为了确定患者的风险等级,根据患者是否伴有并发症、靶器官损害的程度等来确定治疗策略和目标。
三、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高血压的治疗不仅仅局限于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同样重要。
非药物治疗包括饮食调整、减轻体重、增加体力活动、限制饮酒、戒烟等。
这些措施旨在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降低血压,减轻心血管负荷。
四、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对于无并发症、靶器官损害的一级高血压患者,可以采取药物治疗。
一般来说,针对不同的患者,选择不同的药物和联合用药策略。
根据2019版的规范,首选药物为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噻嗪类利尿剂等,必要时可以联合用药。
五、高血压的并发症防治高血压如果不得到有效的治疗,会导致多种并发症。
因此,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也要防止和治疗并发症。
常见的高血压并发症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病变等。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8月)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
主要症状:头晕目眩,头痛。
次要症状:头如裹,面红目赤,口苦口干,耳鸣耳聋,汗出,腰膝酸软等。
2.西医诊断: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
(1)未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平均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平均舒张压(DBP)≥90mmHg;(2)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近4周内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个体。
(二)证候诊断1.肾精不足证:眩晕耳鸣,精神萎糜,少寐多梦,健忘,腰膝酸软,遗精梦泄;偏于阴虚者,五心烦热,舌质红,脉弦细数;偏于阳虚者,四肢不温,形寒怯冷,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2.痰瘀互结证: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刺痛(痛有定处或拒按)、脉络瘀血、皮下瘀斑、肢体麻木或偏瘫、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或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涩。
3.肝火亢盛证: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4.阴虚阳亢证:眩晕,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二、治疗方案本方案适用于18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不适用于儿童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合并严重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以及继发性高血压人群。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的辨证论治应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标本兼治,强调长期治疗时应以治本为主。
1.肾精不足证治法:偏阴虚者补肾滋阴;偏阳虚者补肾助阳。
方药:补肾滋阴用左归饮加减。
补肾助阳者用右归丸加减。
左归饮: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茯苓。
右归丸:熟地、山药、山萸肉、肉桂、菟丝子、鹿角胶、枸杞子、当归、杜仲。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肾阴虚证)、右归丸(肾阳虚证)等。
循环系统疾病—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诊疗
第五章 原发性高血压
利尿剂
包括噻嗪类、袢利尿剂和保钾利尿剂三类; 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 能增强其他降压药物的疗效; 噻嗪类利尿剂的主要不利作用是低钾血症和
影响血脂、血糖和血尿酸代谢,往往发生在 大剂量时,因此推荐小剂量,痛风患者禁用。 保钾利尿剂可引起高血钾,不宜与ACEI合用, 肾功能不全者禁用。袢利尿剂主要用于肾功 能不全时。
肾脏:肾小球纤维化、萎缩,以及肾动脉硬化。 视网膜:视网膜小动脉痉挛、硬化。
第五章 原发性高血压
临床表现--症状:
大多起病缓慢、渐进,一般缺乏特异性临床表 现;
常见症状有头晕、头痛、疲劳、心悸等,不一 定与血压水平有关;
也可出现视力模糊、鼻出血等较重症状; 约1/5患者在测量血压和发生并发症时才发现。
第五章 原发性高血压
临床表现--症状:
脑损害:失语、失明、肢体运动障碍;头痛、恶心、 呕吐、意识障碍。
心损害:左心室肥厚,高血压性心脏病;后负荷过重 导致左心衰竭。
肾损害:肾小动脉硬化,致多尿、夜尿、尿量减少、 尿毒症。
主动脉夹层:突发胸部剧痛,上至颈部,下至会阴。
第五章 原发性高血压
体征: 血压随季节、昼夜、情绪等因素有较大
,少数在颈部或腹部可听到 血管杂音。
第五章 原发性高血压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心电图:左室高电压 X线检查:向左下扩大 尿常规、肾功能 动态血压 眼底检查
第五章 原发性高血压
诊断标准 高血压的诊断必须以未服用降压药
物情况下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多 次血压测定所得的平均值为依据。 鉴别原发性还是继发性 高血压分级 高血压危险分层
第五章 原发性高血压
β受体阻滞剂
包括选择性(β1)、非选择性(β1与β2)和兼有α受体阻 滞三类;
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诊疗指南
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诊疗指南【概述】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周围小动脉阻力增高,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排血量和血容量增加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不明,目前认为是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由于多种后天因素〔包括血压调节异常、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异常、高纳、精神神经因素、血管内皮功能异常、膜岛素抵抗、肥胖、吸烟、大量饮酒等〕使血压的正常调节机制失代偿所致。
约占高血压病的95%。
长期高血压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可影响到靶器官(如心、脑、肾等)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最终导致心力衰竭、肾衰竭和脑卒中等严重后果。
【临床表现】1.起病缓慢,早期常无症状,往往在体格检查时发现血压升高,可有头痛、眩晕、气急、疲劳、心慌、耳鸣的症状,但症状与血压水平并不一定相关。
体检时在主动脉区可听到第二心音亢进、收缩期杂音和收缩早期喀喇音。
若伴有左心室肥厚时在心尖部可闻及第四心音。
2.靶器官的损害高血压早期表现为心排血量的增加和全身小动脉张力的增加。
随着高血压的进展,引起全身小动脉的病变,表现为小动脉的玻璃样变,中层平滑肌细胞增殖、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使高血压维持和发展,并导致重要靶器官心、脑、肾缺血损害和促进大、中型动脉的粥样硬化的形成。
在临床上表现为:①心脏疾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猝死;②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卒中、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③肾脏疾病:蛋白尿、肾功能损害(轻度肌酐升高)、肾衰竭;④血管病变:主动脉夹层、症状性动脉疾病;⑤视网膜病变:出血、渗出,视乳头水肿。
【诊断要点】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根据血压增高的水平,可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2.3级: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90~99mmHg;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100~109mmHg;3级高血压(重度):≥180/110mmH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高血压中心优势病种诊疗规范项目名称:高血压病单位: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2010年1月眩晕(高血压病)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一、定义: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眩即眼花,晕即头晕,二者常同时幷见。
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仆等症状。
外延涉及头痛、中风、心悸、水肿等,相当于西医高血压病。
二、病因病机:本病主要原因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内伤虚损等因素有关。
长期精神紧张或恼怒忧思,肝气郁滞,郁而化火,火性炎上,而至面赤生火,眩晕头痛;素体阳盛,肝火上亢;或肝火亢盛,日久耗伤肝肾之阴,以及劳伤过度,年老肾亏,肾阴虚损,肝失所养,肝阴不足,阴不敛阳,肝阳偏亢,上扰清窍,而致头晕、头痛。
实证多以痰火气逆,升降失常,上犯清窍。
在上述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可以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形成虚实夹杂;或阴损及阳,或阴阳两虚。
三、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诊断要点: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舟车,甚则昏仆。
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虚证者可见沉细弱脉,实证者以弦滑脉多见。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高血压联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进行诊断。
四、医技检查:门诊及住院病人必查项目住院病人必查项目:生化31项凝血四项乙肝五项尿粪常规尿放免心电图24小时血压监测动脉功能眼底检查分型(门诊已分型不做)胸片(三位)彩超:心脏病(心脏彩超)高血压(肾、肾上腺、肾血管)脑血管(颈部彩照)高血压:肾上腺CT或肾血管、肾上腺造影、T3、T4、Tsh脑血管病:脑CT冠心病、心律失常:24小时心电监测门诊病人必查项目:高血压分型动脉功能测定24小时血压监测眼底检查尿常规心电图生化31项五、治疗1、辨证分型1.1肝火亢盛:头痛,性情急躁,口干苦,面红目赤,舌尖边红,苔黄,脉弦有力。
1.2气虚血瘀:表现为严重头晕,走路觉轻浮无力,面色晄白,心悸气促,面部或双下肢水肿,肢麻或偏瘫,舌质淡嫩或紫暗,有瘀斑、瘀点,苔薄白或无苔,脉沉。
1.3阴虚阳亢:表现为头部空虚感,头痛,眩晕,耳鸣,面部潮红,手足心热,腰膝无力,易怒,心悸,乏力,失眠,健忘,舌红而干,薄苔或少苔,脉弦细或沉细。
1.4痰浊壅盛证: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心悸,失眠,舌胖苔腻,脉滑。
2、中医治疗2.1对于1~2级眩晕(高血压病)患者采用以下治疗措施:2.1.1辨证施治①肝火亢盛:基本治法:清汗泻火,利湿化痰。
方宗:龙胆泻肝汤加减。
药物成分:龙胆,黄芩,黄柏,知母,枝子,猪苓,泽泻,防已,车前子,茯苓,生地黄,甘草等;或降压宝蓝片2—3片,日2—3次。
②气虚血瘀:基本治法:益气养阴,理气化瘀,祛风化痰。
药物成分:黄芪、何首乌,女贞子,香附,红花,蒲黄,丹参,赤芍,半夏,白附子,钩藤,全蝎等;或降压宝黄片2—3片,日2—3次。
③阴虚阳亢:基本治法:滋阴潜阳,镇肝熄风。
方宗天麻钩藤饮加减;药物组成: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黄芩,川牛膝,杜仲,桑寄生,茯神,夜交藤,丹皮或降压宝绿片2—3片,日2—3次。
④痰浊壅盛证:基本治法:祛痰化浊,方选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石菖蒲、半夏、陈皮、枳实、苍术、白术、茯苓、薏苡仁、天麻、蔓荆子以上四种证型可酌情配合院内制剂硝苯地平氢氯噻嗪(每片含硝苯地平1.6 mg、氢氯噻嗪4 mg)和(或)利血平氢氯噻嗪(每片含利血平0.1 mg、氢氯噻嗪4 mg)。
2.2对于2~3级眩晕(高血压)患者,采用以下措施治疗:2.2.1在上述治疗措施仍不达标的情况下,配合中医外治疗法,2.1.2中医外治①神阙降压贴药物组成:吴茱萸、龙胆草、黄芩、明矾。
贴敷于神阙穴,三天更换一次,一个月为一疗程。
②涌泉降压贴药物组成:吴茱萸、川芎。
贴敷于涌泉穴,每日一次,2周为一疗程。
③针灸选择心腧、肝腧、肾腧、降压穴,针刺或穴位埋线,针刺每日一次;穴位埋线,每周一次,一个月为一疗程。
适用于顽固性高血压患者。
④耳穴压豆选择耳背沟,肝、心交感线或肾上腺,隔日一次,一个月为一疗程。
⑤中药足浴药物组成:夏枯草勾丁桑叶菊花牛膝,每日一次,15天为一疗程。
疗效评估:我院对该方案进行了以下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基础。
①纯中药降压宝单用即能够降低轻度高血压和高正常血压。
自2003年7月至2004年3月,在7个协作单位参与下,共收集672例高正常血压和临界高血压患者分别服用降压宝兰片和安慰剂,结果表明降压宝兰片可使舒张压明显下降,疗效优于安慰剂对照组,提示降压宝兰片在治疗早期高血压(肝火亢盛型)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②联合微量西药即能使高血压患者很好达标。
通过492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运用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个体化治疗方法将观察组患者分为三型,分别服用协定处方降压宝蓝片、绿片、黄片,对照组服用西药降压药。
结果:两组降压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98.33%和88.33%及86.67%和50.00%(P<0.05或P<0.01),观察组服药1-5年随访表明舒张压<12.00kPa(1kPa=7.5mmHg)控制率为87.00%。
③可能具有降压稳定、持久作用。
2002年3月至2004年5月,将住院的3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降压宝片组,伲福达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和药物治疗4周后进行24小时血压监测,结果表明降压宝片无论对全天血压,白昼血压和夜间血压均有理想的降压效果,降压稳定、持久,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④可能提高顽固性高血压的达标率。
通过对20例确诊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在原服药基础上配合穴位埋线治疗4周,结果表明穴位埋线具有降压作用,可减少患者原服降压药物的剂量或联合用药的种类,提高达标率。
根据以上研究,我院治疗眩晕(高血压病)有以下优势:①中药对于眩晕(高血压病1~2级)确有一定疗效,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生存质量。
②中药能够减少西药用量,提高西药生物利用度,减少西药的副作用。
③根据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诊疗系统,便于临床医师掌握,重复性高,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④中药降压宝片服用方便,价格优廉,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六、非药物疗法:非药物治疗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达到减少高血压以及其他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具体内容包括:1、减重建议体重指数(kg/㎡)应控制在24以下。
减重对健康的利益是巨大的,如在人群中平均体重下降5 kg,高血压患者体重减少10%,则可使胰岛素低抗、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左心室肥厚改善。
减重的方法一方面是减少总热量的摄入,强调脂肪并限制过多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另一方面则需增加体育锻炼如跑步、太极拳、健美操等。
在减重过程中还需积极控制其他危险因素,饮酒的超重者要戒酒,老年高血压则需严格限盐等。
减重的速度可因人而异,但首次减重最好达到减轻5 kg以增强减重信心,以后再根据自觉的症状和有关指标决定进一步的减重的速度和目标。
2、采用合理膳食根据我国情况对改善膳食结构预防高血压提出以下建议:2.1 减少钠盐WHO建议每人每日食量不超过6g。
我国膳食中约80%的钠来自烹调或含盐高的腌制品,因此限盐首先要减少烹调用盐及含盐高的调料,少食各种咸菜及盐腌食品。
2.2 减少膳食脂肪、补充适量蛋白质有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即使不减少膳食中的钠和不减重,如能将膳食脂肪控制在总热量25%以下,P/S(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比值维持在1,连续40天可使男性SBP和DBP下降12%,女性下降5%。
中国一组北京与广州流行病学的资料对比,广州男女工人血压均值、患病率、发病率明显低于北京,除北京摄取高钠高脂肪外,可能与广州多食蛋白质特别是鱼蛋白有关,建议改善动物性食物结构,减少含脂肪高的猪肉,增加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少的禽类及鱼类。
蛋白质占总热量15%左右,动物蛋白占总蛋白质20%。
2.3 注意补充钾和钙MRFIT(Multiple risk factor intervention trial)资料表明钾与血压呈明显负相关,这一相关在INTERSALT研究中被证实。
但在近期TOHP(Trials of hypertension prevention)第一阶段只发现很少作用,中国膳食低钾、低钙,应增加含钾多含钙高的食物,如绿叶菜,鲜奶,豆类制品等。
2.4 多吃蔬菜和水果研究证明增加蔬菜或水果摄入,减少脂肪摄入可使SBP和DBP有所下降。
素食者比肉食者有较低的血压,其降压的作用可能基于水果、蔬菜、食物纤维和低脂肪的综合作用。
2.5 限制饮酒尽管有证据表明非常少量饮酒可能减少冠心病发病的危险,但是饮酒和血压水平以及高血压患病率之间却呈线性关系,因此不提倡用少量饮酒预防冠心病,提倡高血压患者应戒酒,因饮酒可增加服用降压药物的抗性。
建议男性如饮酒每日饮酒的酒精量应少于20~30g,女性则应少于10~15g。
3、增加体力活动每个参加运动特别是中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在运动前最好了解一下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决定自己的运动种类、强度、频度和持续运动时间。
对中老年人应包括有氧、伸展及增强肌力练习三类,具体项目可选择步行、慢跑、太极拳、门球、气功、迪斯科等。
运动强度须因人而异,按科学锻炼的要求,常用运动强度指标可用运动时最大心率达到180(或170)减去平时心率,如要求精确则采用最大心率的60~85%作为运动适宜心率,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运动频度一般要求每周3~5次,每次持续20~60分钟即可,可根据运动者身体状况和所选择的运动种类以及气候条件等而定。
4、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平衡心理长期精神压力和心情抑郁是引起高血压和其他一些慢性病重要原因之一,对于高血压患者,这种精神状态常使他们较少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酗酒、吸烟等,并降低对抗高血压治疗的顺应性,对有精神压力和心理不平衡的人,改变他们的精神面貌需做长期细致的工作,一方面靠政府与政策的力量改善大环境,另一方面则靠家属与社区医师做耐心劝导,帮助这些人参与社交活动,如参加体育锻炼、绘画等,在社团活动中倾诉心中的困惑,得到同龄人的劝导和理解。
七、辩证调护1肝火亢盛:以清汗泻火,利湿化痰为施护原则。
2阴虚阳亢:以滋阴潜阳,镇肝熄风为施护原则。
3气阴两虚:以益气养阴,理气化瘀,祛风化痰为施护原则。
4痰浊壅盛:以祛痰化浊为施护原则。
中医治疗难点分析1、临床治疗难点1.1与现代医学相比,尤其是西药长效制剂,缓释制剂的应用,西药降压的持久性、稳定性好,其作用可达24小时,每日服用一次,可以减少血压的波动,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危险和防治靶器官的损害,并提高了用药的依从性。
中药与之相比,能否达到长效、平稳24小时有效降压,是影响患者中、终点事件及依从性的关键,需要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