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带的设计及典型计算
同步带及带轮设计计算
![同步带及带轮设计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48c56d95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d7.png)
同步带及带轮设计计算
同步带是一种用于传递动力的弹性机械元件,主要由基带、齿皮带和齿套组成。
它的特点是采用汇编工艺,并且能够传递较大的功率。
同步带可以通过齿轮或带轮来传递扭矩和转速,广泛应用于机械传动系统中。
带轮是同步带传动的关键组成部分,通过与同步带的咬合来实现扭矩和转速的传递。
带轮通常由铸铝、铸铁或钢制成,也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采用其他高强度材料。
1.确定传动类型和要求:首先需要明确传动类型,例如平行轴传动、交错轴传动等。
同时还需确定传动的扭矩和转速要求,这些参数将在后续计算中使用。
2.选择同步带类型和尺寸:根据传动要求选择合适的同步带类型和尺寸。
同步带的尺寸通常由带宽和齿数决定,合理的带宽和齿数可提高传动效率和寿命。
3.计算带轮参数:根据同步带的尺寸和传动要求计算带轮的参数。
带轮参数包括直径、宽度和齿数等,这些参数的合理选择可以保证传动的正常运行。
4.计算带轮间距和中心距:根据带轮参数计算带轮的间距和中心距。
带轮间距是指相邻带轮之间的距离,而中心距是指两个带轮中心之间的距离。
5.检查计算结果:在完成设计计算后,需要对计算结果进行仔细的检查。
主要检查项目包括传动的扭矩和转速是否在范围内,带轮间距和中心距是否满足要求等。
同步带选型、计算资料
![同步带选型、计算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097dda6de80d4d8d05a4f6e.png)
同步带有梯形齿同步带和圆弧齿同步带两大类,设计也分为梯形齿同步带设计和圆弧齿同步带两种。
一、下面是圆弧齿同步带设计方法:原始设计资料1 原动机和工作机类型;2 每天运转时间;3 需传递的名义功率P;4 小带轮转速n1;5 大带轮转速n2;6 初定中心距a0;7 对传动空间的特殊要求。
设计步骤1 确定设计功率Pd Pd = KAP kW (1)式中:KA——工作情况系数,见表2。
【表2 工作情况系数KA】2 选择带型按n1 和Pd,由图1 选择带型。
【参考同步带选型网页】3 计算传动比ii = n1 / n2 (2)4 确定带轮直径4.1 确定带轮齿数Z1、Z2小带轮齿数按Z1≥Zmin 原则确定,Zmin见表3 【参考带轮最小齿数网页】圆弧齿同步带传动小带轮最少齿数zmin可得。
【查看各种同步带轮参数计算公式】5选择带的节线长度LP和确定实际中心距a。
5. 1 计算带的初定节线长度L0L0=2a0+1.57(d2+d1)+ (d2 –d1)2 /4a0 mm (3)式中:a0——初定中心距,mm,由设计任务给定。
5. 2 选择带的标准节线长度LPLP根据L0从同步带现有模具表中查询【3M同步带5M同步带8M同步带14M同步带】5. 3确定实际中心距a中心距近似计算公式为: (4)M=4LP–6.28(d2+d1)mm (5)中心距精确计算公式见同步带节线长计算【参考同步带节线长计算网页】6 确定中心距调整下限I和调整上限S中心距范围为:(a—I)~(a+S)mm。
I和S值见表4。
表4 中心距安装量I 和调整量S7 确定带长系数KL带长系数KL由表5查取。
表5 带长系数K L0.85 0.958 确定啮合齿数系数KZ啮啮合齿数Zm由式(6)计算:Zm =ent(0.5–(d2 −d1 )/6a )Z1 (6)啮合齿数系数KZ 由式(7)确定:Zm≥6,KZ=1Zm<6,KZ=1–0.2(6–Zm) (7)9 确定带的基本额定功率P0各带型的最小宽度推荐用基本额定功率P0圆弧齿3M同步带基准带宽6mm的基本额定功率P0圆弧齿5M同步带基准带宽9mm的基本额定功率P0圆弧齿8M同步带基准带宽20mm的基本额定功率P0圆弧齿14M同步带基准带宽40mm的基本额定功率P0圆弧齿20M同步带基准带宽115mm的基本额定功率P010 带的额定功率Pr带的额定功率按式(3)计算: Pr=KLKZKWP0 kW (8)式中:KW—带宽系数KW=( bs/ bs0 )1.14 (9)11 确定带和带轮的宽度按Pd≤Pr 原则选择带的宽度bs,则 (10)式中:b s0 见下表bs0 6 9 20 40 115 按计算结果选择相对应的常见宽度【同步带常见宽度表】,并确定带轮的齿面宽度及总宽度。
同步带的设计及典型计算
![同步带的设计及典型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7302780e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31.png)
同步带的设计及典型计算同步带是一种通过齿轮或链条来传递转动力的传动机构,广泛用于各种机械设备和工业生产线中。
它可以实现高效的传动和同步,确保机械设备的准确运行。
下面将介绍同步带的设计方案和一些典型的计算方法。
同步带的设计方案包括带型选择、齿数确定、带轮设计和带轮间距等。
带型的选择主要根据传动系统的功率、传动比和工作环境来确定。
通常可以选择V型带、圆形同步带、V形同步带等。
齿数的确定需要根据输入轴和输出轴的转速、传动比和带速比来计算。
带轮的设计涉及齿高、齿宽、孔径等参数的确定,这些参数会影响到带的传动效率和使用寿命。
带轮间距的确定主要考虑带的张紧力和传动精度的要求。
在同步带的计算中,常见的包括传动比计算、带速比计算、转矩传递计算和带长计算等。
传动比计算是指根据输入轴和输出轴的转速来确定带轮的齿数,以实现所需的传动比。
传动比的计算公式如下:传动比=输出轴转速/输入轴转速带速比计算是指根据输入轴和输出轴的齿数来确定带的周速比,以实现所需的带速比。
带速比的计算公式如下:带速比=齿数N2/齿数N1转矩传递计算是在已知输入轴的转矩和传动比的情况下,计算输出轴的转矩。
转矩传递的计算公式如下:输出转矩=输入转矩*传动比带长计算是根据带的齿数和齿距来计算带的长度。
带长的计算公式如下:带长=(齿数N1+齿数N1)*齿距在实际的设计中,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结构和尺寸来设计同步带。
此外,还需考虑带的张紧力、速度、工作温度和环境等因素,以确保同步带的可靠性和正常运行。
举例来说,假设需要设计一个传动比为3:1,输入轴转速为1000 rpm的同步带传动系统,已知输出轴的转速为3000 rpm,带的齿数为100,齿距为2 mm。
首先可以计算出带轮的齿数,根据传动比可以得到输出轴的齿数为300,然后可以计算带速比为3,带速比的计算结果表示输出轴的速度是输入轴速度的3倍。
接下来可以计算转矩的传递情况,假设输入轴的转矩为100Nm,根据传动比可以得到输出轴的转矩为300Nm。
同步带传动设计计算
![同步带传动设计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f48f9fcb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4c.png)
同步带传动设计计算一、同步带基础知识:同步带传动是一种特殊的带传动,带的工作表面做成齿形与带轮的齿形相吻合,带和带轮主要靠啮合进行传动。
1)同步带分类:(1)按齿形分:同步带分为梯形齿和圆弧齿两大类。
目前梯形齿同步带应用较广,圆弧齿同步带因其承载能力和疲劳寿命高于梯形齿而应用日趋广泛。
(2)按结构分:同步带分为单面和双面同步带两种形式。
双面同步带按齿的排列不同又分为对称齿双面同步带(DA型)和交错齿双面同步带(DB型)两种。
2)常用的梯形齿同步带齿形有周节制和模数制两种。
我国规定梯形齿同步带采用周节制,周节制梯形齿同步带称为标准同步带。
周节制同步带的主要参数是节距Pb。
节距Pb是在规定的张紧力下,同步带纵向截面上相邻两齿在节线上的对称距离。
(注:同步带节线长度Lp=Pb*z)标准同步带(梯形齿)按节距大小又分为七类:MXL(2.032)一最轻型;XXL(3.175)一超轻型;XL(5.080)一特轻型;L(9.525)一轻型;H(12.700)一重型;XH(22.225)一特重型;XXH(31.750)一超重型。
同步带的标记方法:如梯形齿同步带的标记有带长代号、带型、带宽代号和标准号组成,举例:450 H100 GB/T 10414 表示:带长代号450,节线长1143mm;带型H(重型),节距为12.7mm;带宽代号100,带宽为25.4mm; GB/T10414为标准号。
模数制梯形齿同步带以模数m为基本参数(模数m=Pb/π),模数系列为1.5、2.5、3、4、5、7、10,齿形角2β=40°,其标记为:模数x齿数x宽度。
例如:橡胶同步带2x45x25表示模数为2、齿数z=45、带宽bs=25mm。
同步带属于标准件,同步带的材料主要有橡胶和聚氨酯(TTBU)两种。
设计选用时参考相关产品样本从从同步带长度系列中选择标准长度尺寸,带宽的选择经计算后从宽度系列中选用或按使用要求进行裁剪。
同步带的设计及典型计算
![同步带的设计及典型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5490b515cc7931b765ce15e8.png)
同步带设计一、同步带概述1.1.1同步带介绍同步带是综合了带传动、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优点而发展起来的新塑传动带。
它由带齿形的一工作面与齿形带轮的齿槽啮合进行传动,其强力层是由拉伸强度高、伸长小的纤维材料或金属材料组成,以使同步带在传动过程中节线长度基本保持不变,带与带轮之间在传动过程中投有滑动,从而保证主、从动轮间呈无滑差的间步传动。
同步带传动(见图4-1)时,传动比准确,对轴作用力小,结构紧凑,耐油,耐磨性好,抗老化性能好,一般使用温度-20℃―80℃,v<50m/s,P<300kw,i<10,对于要求同步的传动也可用于低速传动。
图4-1 同步带传统同步带传动是由一根内周表面设有等间距齿形的环行带及具有相应吻合的轮所组成。
它综合了带传动、链传动和齿轮传动各自的优点。
转动时,通过带齿与轮的齿槽相啮合来传递动力。
同步带传动具有准确的传动比,无滑差,可获得恒定的速比,传动平稳,能吸振,噪音小,传动比范围大,一般可达1:10。
允许线速度可达50M/S,传递功率从几瓦到百千瓦。
传动效率高,一般可达98%,结构紧凑,适宜于多轴传动,不需润滑,无污染,因此可在不允许有污染和工作环境较为恶劣的场所下正常工作。
本产品广泛用于纺织、机床、烟草、通讯电缆、轻工、化工、冶金、仪表仪器、食品、矿山、石油、汽车等各行业各种类型的机械传动中。
同步带的使用,改变了带传动单纯为摩擦传动的概念,扩展了带传动的范围,从而成为带传动中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研究对象,给带传动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1.1.2同步带的特点(1)、传动准确,工作时无滑动,具有恒定的传动比;(2)、传动平稳,具有缓冲、减振能力,噪声低;(3)、传动效率高,可达0.98,节能效果明显;(4)、维护保养方便,不需润滑,维护费用低;(5)、速比范围大,一般可达10,线速度可达50m/s,具有较大的功率传递范围,可达几瓦到几百千瓦;(6)、可用于长距离传动,中心距可达10m以上。
同步带的设计计算
![同步带的设计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ca1c4b805fbfc77da369b13f.png)
一、同步带概述同步带介绍同步带是综合了带传动、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优点而发展起来的新塑传动带。
它由带齿形的一工作面与齿形带轮的齿槽啮合进行传动,其强力层是由拉伸强度高、伸长小的纤维材料或金属材料组成,以使同步带在传动过程中节线长度基本保持不变,带与带轮之间在传动过程中投有滑动,从而保证主、从动轮间呈无滑差的间步传动。
同步带传动(见图4-1)时,传动比准确,对轴作用力小,结构紧凑,耐油,耐磨性好,抗老化性能好,一般使用温度-20℃―80℃,v<50m/s,P<300kw,i<10,对于要求同步的传动也可用于低速传动。
图4-1 同步带传统同步带传动是由一根内周表面设有等间距齿形的环行带及具有相应吻合的轮所组成。
它综合了带传动、链传动和齿轮传动各自的优点。
转动时,通过带齿与轮的齿槽相啮合来传递动力。
同步带传动具有准确的传动比,无滑差,可获得恒定的速比,传动平稳,能吸振,噪音小,传动比范围大,一般可达1:10。
允许线速度可达50M/S,传递功率从几瓦到百千瓦。
传动效率高,一般可达98%,结构紧凑,适宜于多轴传动,不需润滑,无污染,因此可在不允许有污染和工作环境较为恶劣的场所下正常工作。
本产品广泛用于纺织、机床、烟草、通讯电缆、轻工、化工、冶金、仪表仪器、食品、矿山、石油、汽车等各行业各种类型的机械传动中。
同步带的使用,改变了带传动单纯为摩擦传动的概念,扩展了带传动的范围,从而成为带传动中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研究对象,给带传动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同步带的特点(1)、传动准确,工作时无滑动,具有恒定的传动比;(2)、传动平稳,具有缓冲、减振能力,噪声低;(3)、传动效率高,可达,节能效果明显;(4)、维护保养方便,不需润滑,维护费用低;(5)、速比范围大,一般可达10,线速度可达50m/s,具有较大的功率传递范围,可达几瓦到几百千瓦;(6)、可用于长距离传动,中心距可达10m以上。
同步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在同步带传动中常见的失效形式有如下几种:(1)、同步带的承载绳断裂破坏同步带在运转过程中承载绳断裂损坏是常见的失效形式。
同步带选型计算方法公式及步骤
![同步带选型计算方法公式及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7fa65ceea8114431b80dd89a.png)
【步骤1】确定设计时的必要条件1、机械种类2、传动动力3、负载变动程度4、小带轮的转数4、旋转比(大带轮齿数/小带轮齿数)5、暂定轴间距6、带轮直径极限7、其他使用条件【步骤2】计算设计动力MXL/XL/L/H/S□M/MTS□/T系列时:设计动力(Pd)kW=传动动力(Pd)kW ×过负载系数(Ks)传动动力(Pt):请根据原动机额定动力计算。
(原本根据施加在皮带上的实际负载进行计算较为理想。
)过负载系数(Ks):请根据下式求得其值。
过负载系数(Ks)=Ko+Kr+KiKo:负载补偿系数Kr:旋转比补偿系数Ki:惰轮补偿系数将扭矩(Tq)换算为动力(Pd)时,请根据下式求得其值。
扭矩(Tq)=tq×Ks设计动力(Pd)=Tq×n/9550Tq:设计扭矩(N?m)tq:传动扭矩(N?m)Ks:过负载系数Pd:设计动力(kW)n :转速(rpm)i. 最大扭矩的使用频率为数次/天时请使用最大扭矩与过负载系数(Ks)(负载补偿系数(Ko)=1.0)之积得出的设计动力。
ii. 最大扭矩的使用频率较高时请使用最大扭矩与过负载系数(Ks)之积得出的设计动力。
请使用马达的基本转速时的动力与过负载系数(Ks)之积得出的设计动力。
根据下列公式计算设计动力。
Te=m×αPt=Te×V/1000Pd=Pt×KsTe:有效张力(N)m:重量(kg)α :加速度(m/sec2)V :皮带速度(m/sec)Pt:传动动力(kW)Pd:设计动力(kW)Ks:过负载系数【步骤3】通过简易选型表暂定同步带种类根据小带轮的转速(rpm)和设计动力,从下表中选择所需同步带的种类。
【步骤4】确定大小带轮的齿数、同步带周长、轴间距①选择满足既定旋转比的大小带轮的齿数。
②根据暂定轴间距(C′)和大带轮直径(Dp)、小带轮直径(dp)确定大致皮带周长(Lp′)。
(带轮直径根据P.D.尺寸进行计算)C′:暂定轴间距Dp:大带轮节圆直径(mm)dp:小带轮节圆直径(mm)Lp′:大致皮带周长(mm)③选择最接近大致皮带周长(Lp′)的皮带周长(Lp),然后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正确的轴间距。
同步带传动设计计算
![同步带传动设计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508b1c24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e7.png)
同步带传动设计计算同步带传动是一种常见的机械传动方式,它利用带有齿形的带轮和同步带之间的啮合来传递动力和运动。
以下是同步带传动的设计计算过程:确定传动比:首先需要根据传动的需求确定传动比,即主动轮和从动轮的转速比。
传动比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传动的效率和稳定性,需要根据具体的传动要求进行设计。
确定中心距:中心距是指两个带轮之间的距离,它直接影响着传动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中心距的大小需要根据传动比和同步带的长度来计算,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安装和使用环境的影响。
选定同步带类型:根据传动的负载和速度要求,选择合适的同步带类型。
不同类型的同步带具有不同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计算同步带的长度:根据中心距和同步带的节距,可以计算出同步带的长度。
同步带的长度需要根据实际安装情况进行计算,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使用过程中的伸长和收缩等因素。
确定同步带的齿数:同步带的齿数是影响传动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需要根据传动的负载和速度要求,以及同步带的类型和长度,计算出合适的齿数。
校核传动的能力:根据计算得到的传动参数,需要校核传动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通过计算和分析,可以确定传动是否符合要求,如果不够符合要求,需要重新选择同步带类型或调整中心距。
在同步带传动的设计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不能盲目追求高精度和低噪声。
需要注意传动参数的计算和校核,确保传动的性能符合要求。
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和维护,避免出现带轮和同步带的损坏和磨损。
需要考虑到环境和使用条件的影响,如温度、湿度、负载和转速等,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结构形式。
总之,同步带传动的设计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只有通过合理的计算和设计,才能保证传动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各种同步带轮的计算公式全解
![各种同步带轮的计算公式全解](https://img.taocdn.com/s3/m/a75b765b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b9.png)
各种同步带轮的计算公式全解同步带轮是用于传动的一种机械元件,在工程中广泛应用,常见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在设计和制造同步带轮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计算和公式推导。
本文将全面介绍各种同步带轮的计算公式,包括齿数的计算、传动比的计算、工作直径的计算等。
以下是针对不同方面的同步带轮计算公式全解。
齿数的计算:同步带轮的齿数是指同步带轮上的齿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齿数的计算公式如下:齿数=(带轮的直径*π)/(模数*齿形系数)其中,模数是带轮的参数之一,齿形系数是带轮的参数之一,一般取值范围为0.9-1.25传动比的计算:传动比是指同步带轮之间的速度比,需要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计算。
传动比的计算公式如下:传动比=(驱动轮的齿数/被驱动轮的齿数)=(驱动轮的周速度/被驱动轮的周速度)其中,驱动轮是指带动同步带的轮,被驱动轮是指被同步带带动的轮。
工作直径的计算:同步带轮的工作直径是指同步带轮上的有效直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工作直径的计算公式如下:工作直径=带轮的直径+(带轮上齿形部分的厚度*2)其中,带轮的直径是制造同步带轮时确定的参数之一,齿形部分的厚度是指同步带轮上的齿部分的厚度。
最大压力角的计算:最大压力角是指同步带轮进行传动时,接触点处的压力角。
最大压力角的计算公式如下:最大压力角=arctan((cosα+cosβ)/(sinα+sinβ))其中,α为驱动轮的压力角,β为被驱动轮的压力角。
轮齿高度的计算:轮齿高度是指同步带轮上齿部分的高度,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轮齿高度的计算公式如下:轮齿高度=1.25*模数其中,模数是制造同步带轮时确定的参数之一带轮宽度的计算:带轮宽度是指同步带轮上带的宽度,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带轮宽度的计算公式如下:带轮宽度=带轮直径*π+2*(带轮齿数/模数)*sin[180°/(带轮齿数/模数)]其中,带轮直径是制造同步带轮时确定的参数之一,带轮齿数是同步带轮上的齿数,模数是制造同步带轮时确定的参数之一以上是针对各种不同方面的同步带轮的计算公式全解。
同步带计算公式范文
![同步带计算公式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c800666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bb.png)
同步带计算公式范文同步带计算公式是用于计算同步带传动中带轮间传动比、带轮直径、带速比、转速等相关参数的数学公式。
同步带传动在机械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自动化设备中,因为同步带传动具有传动效率高、准确性高、安全可靠等特点。
下面介绍几个常用的同步带计算公式:1.带轮齿数计算公式同步带传动的带轮通常采用带轮电机和带轮装置构成。
在计算带轮齿数时,需要知道带传动比、带齿距和带长。
带长可以通过带的厂家提供的数据得到。
带传动比一般根据传动需求和驱动和被驱动轴的转速比来确定。
带齿距是带轮上的齿数,计算公式如下:带轮齿数=N=Bd/π其中,N为带轮齿数,Bd为带齿距。
2.带速比计算公式带速比是指带轮被驱动轴的转速与带轮电机转速之比。
计算带速比可以用如下公式:带速比=i1/i2=N1/N2其中,i1为带轮被驱动轴的转速,i2为带轮电机的转速,N1为带轮被驱动轴的转速,N2为带轮电机的转速。
3.带轮直径计算公式在计算带轮直径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带齿距、带轮齿数和带长等。
计算带轮直径的公式如下:带轮直径=d=2πi/(Nt/2)其中,d为带轮直径,i为带轮被驱动轴的转速,Nt为带轮上的齿数。
4.传动比计算公式传动比是指驱动轴的转速与被驱动轴的转速之比。
同步带传动一般采用直接传动,传动比为1、即驱动轴和被驱动轴具有相同的转速。
但是如果需要改变传动比,可以通过改变带齿数或带轮直径来实现。
以上是几个常用的同步带计算公式,通过这些公式可以计算同步带传动中的相关参数,帮助机械设计师进行设计和选型。
同时,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考虑传动效率、带轮的材料和制造工艺等因素,以确保同步带传动的可靠性。
同步带及轮设计计算
![同步带及轮设计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1d2ee5ca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5d.png)
同步带及轮设计计算1. 引言同步带及轮是一种用于传递动力的机械元件,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传动系统中。
它们通过具有同步齿的带和齿轮之间的啮合来传递动力,具有精准传动、无滑移和低噪音等优点。
本文将介绍同步带及轮的基本原理和设计计算方法。
2. 同步带的选择2.1 材料选择同步带一般由胶合绳或强化胶带制成,常见的材料有聚氯乙烯(PVC)、聚氨酯(PU)和橡胶等。
选择适合的材料取决于传动系统的工作环境和要求。
2.2 齿形选择同步带的齿形有直齿、弯齿和曲齿等。
直齿和曲齿同步带适用于高速高负荷传动,弯齿同步带适用于低速运动。
2.3 带宽选择带宽的选择应考虑传动功率、转速、带速比等参数。
一般来说,带宽越宽,传动功率越大。
3. 轮的设计计算3.1 齿轮模数的计算齿轮的模数 m 表示齿和轴的尺寸比例,一般按照传动功率和转速等参数来确定。
常见的齿轮模数计算公式如下:m = (0.5 * P) / (Z * V)其中,P 为传动功率,Z 为齿数,V 为传动速度。
3.2 齿轮的模数修正系数的计算齿轮的模数修正系数用于修正实际模数与理论模数的差异。
常见的修正系数计算公式如下:X = (X1 + X2 + X3 + X4) / 43.3 齿轮的齿数计算根据传动比和齿轮的模数,可以计算出齿轮的齿数。
常见的计算公式如下:Z = N1 / N2 = (m * D1) / (m * D2)其中,N1 和 N2 分别为齿轮1和齿轮2的齿数,D1 和 D2 分别为齿轮1和齿轮2的分度圆直径。
3.4 齿轮的齿廓修正系数的计算齿轮的齿廓修正系数用于修正齿轮齿廓与理论齿廓的差异。
常见的修正系数计算公式如下:Y = (Y1 + Y2) / 23.5 齿轮的啮合间隙的计算齿轮的啮合间隙是齿轮啮合时两个齿轮之间的间隙,一般应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常见的计算公式如下:C = P * (1 + (1 / T))其中,P 为齿轮模数,T 为啮合角。
3.6 齿轮的轴孔直径的计算齿轮的轴孔直径应根据轴的直径和齿轮的孔径来确定。
最全同步带选型步骤及计算
![最全同步带选型步骤及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3c1d7e05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05.png)
最全同步带选型步骤及计算在进行同步带选型步骤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到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工作环境、传动要求、选用材料等。
以下是一个较为全面的同步带选型步骤及计算过程:步骤一:确定工作环境首先需要确定同步带将被使用的工作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化学物质等。
这些环境因素会影响同步带的材料选用和性能要求。
步骤二:确定传动要求根据具体的传动要求,确定所需的同步带类型,包括轮廓形状、齿型、带宽、齿数等。
步骤三:计算传动比根据机械结构和传动要求,计算出所需的传动比。
传动比=输出转速/输入转速。
步骤四:计算转矩根据传动比和输出转速,计算出所需的输出转矩。
转矩=动力/输出转速。
步骤五:选用合适的材料根据工作环境和传动要求,选用合适的同步带材料。
常见的同步带材料包括橡胶、聚氨酯、聚酯等。
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耐磨性、耐油性、耐高温性等性能。
步骤六:计算带张力根据传动比、输出转矩和选用的材料等参数,计算出所需的带张力。
带张力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进行计算:张力=2*转矩/(带宽*传动比)。
这个公式考虑了带宽和传动比对带张力的影响。
步骤七:计算带长度根据传动比、齿数和齿型等参数,计算出所需的带长度。
带长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带长度=π*(中心距+(齿数1+齿数2)/2*齿距)。
其中,齿距是同步带上相邻两个同步带齿的中心距离。
步骤八:检查允许张力根据选用的同步带材料、带张力和工作环境等因素,检查带张力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对于不同的材料和工作环境,有不同的允许张力范围。
步骤九:确定同步带型号根据计算得出的同步带参数,选择合适的同步带型号。
同步带型号一般会有详细的技术参数表,根据所需的参数选择合适的型号。
步骤十:验证选型结果最后,将选型结果与实际应用进行验证。
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评估选型结果的合理性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通过以上十个步骤,可以进行较为全面和准确的同步带选型。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有其他特殊要求需要考虑,比如防水、防腐蚀等。
同步带及带轮设计参数
![同步带及带轮设计参数](https://img.taocdn.com/s3/m/71613373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d7.png)
同步带及带轮设计参数一、同步带的设计参数1.库伦厚度(h):库伦厚度是指同步带的厚度。
在设计时需要根据传动装置的承载能力、引导装置和带轮轮槽尺寸等因素考虑,合理选择同步带的厚度,以确保传动稳定可靠。
2.基础型号(MXL、XL、L、H、XH、XXH):同步带的基础型号决定了传动带的尺寸及其传动能力。
根据具体的传动功率和传动比,可以选择适合的基础型号。
3.牙距(P):牙距是同步带上相邻齿之间的距离。
牙距的选择与驱动装置和被驱动装置的齿轮模数有关。
通常来说,牙距越小,传动精度越高,但承载能力较低。
4.齿形和齿数(T):同步带的齿形和齿数对于传动装置的定位和传动效率起着重要作用。
一般来说,齿形越大,齿数越多,传动能力越大。
但是齿形和齿数也会对传动带的尺寸和重量产生影响,需要综合考虑。
5.强度和耐磨性:同步带的强度和耐磨性是指其抗拉强度和耐磨程度。
同步带的材料和加工工艺会直接影响其强度和耐磨性。
选择适合的同步带材料能够有效提高传动装置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二、带轮的设计参数1.带轮轮径(D):带轮轮径是带轮的最大外径。
同步带传动的速比是通过带轮的直径比来实现的,因此带轮轮径的选择是传动比设计的重要参数。
2.带轮齿数(Z):带轮的齿数决定了同步带的齿间距大小和传动效率。
带轮齿数越多,齿间距越小,传动效率越高。
但是带轮齿数过多会导致制造成本增加和带轮重量增加,需要综合考虑。
3.带轮凸缘高度(H):带轮凸缘高度是指带轮齿轮上凸出的部分。
带轮凸缘高度的选择与同步带的齿形和齿数有关,需要保证同步带能够正常引导。
4.齿形和齿间角度:带轮的齿形和齿间角度决定了同步带齿形与带轮齿形的啮合方式。
不同的齿形和齿间角度对于传动效果和传动噪声有不同影响,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设计。
5.材料和加工工艺:带轮的材料和加工工艺直接影响其强度和耐磨性。
选择高强度、低磨损的带轮材料能够提高传动装置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同步带及带轮的设计参数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传动装置的功率、传动比、传动效率、轴心距离、传动距离等。
同步带传动设计选型与计算
![同步带传动设计选型与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cfce3be7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5d.png)
同步带传动设计选型与计算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同步带传动设计选型与计算这个事儿。
你知道吗,这同步带传动就像是机械世界里的神奇纽带!它能把各种零部件巧妙地连接起来,让它们协同工作。
想象一下,一辆汽车要是没有合适的传动系统,那还能跑起来吗?肯定不行啊!
咱在进行同步带传动设计选型的时候,那可得仔细琢磨。
就好比给自己挑一双合脚的鞋子,得考虑各种因素呢!尺寸合不合适呀,材质够不够耐用呀。
这同步带也一样,带的宽度、厚度、齿数,每一项都关系重大呢!选对了,那机器就能顺畅运行,选错了,哎呀,那可就麻烦啦!
计算也不是个简单事儿啊!这可不像做算术题那么轻松。
我们得考虑转速、扭矩这些复杂的东西。
就像是解一道超级复杂的谜题,得动动脑筋,好好琢磨琢磨。
要是算错了,那后果不堪设想呀!
你说这同步带传动设计选型与计算重要不重要?那当然重要啦!它就像是机器的生命线一样。
我们可不能小瞧它,得认真对待,不是吗?只有把这些都搞清楚了,我们才能让机器发挥出最佳性能。
所以啊,大家可别轻视这个看似普通却极其关键的环节哦!
总之,同步带传动设计选型与计算真的太重要啦,一定要重视起来呀!。
同步带的设计及典型计算
![同步带的设计及典型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40c10d6cb90d6c85ed3ac62b.png)
同步带的设计及典型计算同步带设计一、同步带概述1.1.1同步带介绍同步带是综合了带传动、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优点而发展起来的新塑传动带。
它由带齿形的一工作面与齿形带轮的齿槽啮合进行传动,其强力层是由拉伸强度高、伸长小的纤维材料或金属材料组成,以使同步带在传动过程中节线长度基本保持不变,带与带轮之间在传动过程中投有滑动,从而保证主、从动轮间呈无滑差的间步传动。
同步带传动(见图4-1)时,传动比准确,对轴作用力小,结构紧凑,耐油,耐磨性好,抗老化性能好,一般使用温度-20?―80?,v<50m/s,P<300kw,i<10,对于要求同步的传动也可用于低速传动。
图4-1 同步带传统同步带传动是由一根内周表面设有等间距齿形的环行带及具有相应吻合的轮所组成。
它综合了带传动、链传动和齿轮传动各自的优点。
转动时,通过带齿与轮的齿槽相啮合来传递动力。
同步带传动具有准确的传动比,无滑差,可获得恒定的速比,传动平稳,能吸振,噪音小,传动比范围大,一般可达1:10。
允许线速度可达50M/S,传递功率从几瓦到百千瓦。
传动效率高,一般可达98%,结构紧凑,适宜于多轴传动,不需润滑,无污染,因此可在不允许有污染和工作环境较为恶劣的场所下正常工作。
本产品广泛用于纺织、机床、烟草、通讯电缆、轻工、化工、冶金、仪表仪器、食品、矿山、石油、汽车等各行业各种类型的机械传动中。
同步带的使用,改变了带传动单纯为摩擦传动的概念,扩展了带传动的范围,从而成为带传动中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研究对象,给带传动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1.1.2同步带的特点(1)、传动准确,工作时无滑动,具有恒定的传动比;(2)、传动平稳,具有缓冲、减振能力,噪声低;(3)、传动效率高,可达0.98,节能效果明显;(4)、维护保养方便,不需润滑,维护费用低;(5)、速比范围大,一般可达10,线速度可达50m/s,具有较大的功率传递范围,可达几瓦到几百千瓦;(6)、可用于长距离传动,中心距可达10m以上。
同步带及带轮设计
![同步带及带轮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2e79765f46527d3240ce019.png)
同步带及带轮设计一、模数制1、齿形带:模数m=3mm,节距P b=9.425mm,齿高h t=1.8mm,带厚h s=3.3mm,角度2β=40°,带宽选择b=50mm齿根厚s=4.31mm,齿顶厚s1 =3mm齿数z=640,长度L=6032mm(设计所要求的床身为2280mm)由于设计需要,在皮带上粘结厚度为5mm的胶质U型块,在金属圆柱体通过筛选系统输出时,会通过重力加速度下落到U型凹槽中,U型块长度100mm,宽度50mm,中心处半圆直径12mm按照一块板宽为2000mm,安装17个定距柱(底面直径10mm,高度12~20mm),间距为117.6mmL=at2其中L=0.005m,a=9.8m/s2,带入公式求得t=0.03s,若选取容量间隙为1mm,则皮带线速度v==33.3mm/s。
2、带轮节顶距δ=0.75,齿根圆角半径r1=0.75mm,齿顶圆角半径r2=0.75mm径向间隙e=2.02mm,齿槽深h g=3.82mm,外圆齿槽宽b0=4.91mm,齿槽底宽b w=铣刀的齿顶厚除挡圈厚度带轮的厚度b f=51.5mm,挡圈厚度2mm带轮中心为直径20mm含有定位键的孔小带轮:齿数z=30,节圆直径D1=90mm,外圆直径d1=88.5mm,外圆齿距P1=9.263mm,挡圈外径d f1=91.88mm 大带轮:齿数z=70,节圆直径D2=210mm,外圆直径d2=208.5mm,外圆齿距P2=9.35mm,挡圈外径d f2=211.88mm电动机带动小带轮的转速为n1==7r/min,大带轮转速n2=3 r/min,传动比i=7:3初步选取两带轮的中心距离为a0=2280+45+105+120(间隙)=2550mm,为了防止齿形带由于重力下垂而导致运输不平稳,利用张紧轮(尺寸和小带轮相同)进行张紧,将张紧轮设置在皮带中间部分,使皮带成30°角,则齿形带长度:L d=a0+(D1+D2)+(D2-D1)2/4a0+a0/cos30°=6022.4mm<L=6032mm二、特殊节距制型号:T10电机齿轮传动设计离合式电动机转速n2=35r/min,小带轮的转速n1=7r/min,传动比i=1:5 减速齿轮副:模数m=2小齿轮:齿数z1=20,分度圆直径D1=40mm,齿宽b1=大齿轮:齿数z2=100,分度圆直径D2=200mm,齿宽b2=中心距:a=120mm。
同步带轮设计计算
![同步带轮设计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d8dd37fe7c1cfad6195fa73b.png)
果从表 4-2 中选择与计算结果对应的表准带宽 bs 15 基本额定功 率 额定功率 P0 pr KW Kw 个型带的最小宽度推荐用基本额定功率 p0 见表 4-34~表 4-38。 表 14.1-69
Pr K L K Z KW P0
从表 4-13 中确定带轮宽度 KL—带长系数由表 14.1-72 查得 Bw—带的基本宽度由下表查得 带型 3M 5M 8M 14M 20M
amin a I
I 1.27
S 0.76
I,S 由表 14.1-73 查得
amax a S
查表发求大, Z1 小带轮的齿 数、节径,中 Z2 心距和节线 d1 长 d2 Lp a 带长系数 啮合齿数 啮合齿数系 数 带宽系数 KL zm KZ KW
根据初始条件提供的速比、中心距范围和选定的带 型查表 4-30~表 4-33 得到大、小带轮的齿数、节径、 中心距和同步带轮的节线长。
16
要求带宽
bf
mm
Bso/mm 紧边张紧力 17 松边张紧力 18 压轴力 F2 Q N N F1 N
6
9
20
40
115
F1 1250Pd / v F2 250Pd / v
Q K F ( F1 F2 ) Q O.77K F ( F1 F2 )
K F 1.3
时
KF—矢量相加减修正系数 由图 4-14 求 得 小带轮包角有以下公式计算:
据 L0 由表 4-4 至 4-8 选取 Lp
4a 0
7
带速
v
m/s
v
d1 n1
60 1000
10
带齿数
Z
Z
Lp pb
同步带及带轮选型计算
![同步带及带轮选型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9683371967ec102de3bd890e.png)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一,竖直同步带及带轮选型计算:竖直方向设计要求:托盘及商品自重20kg (196N ),滑块运动1250mm所需时间6s 。
1,设计功率P K P A ∙=dA K 根据工作情况查表取1.52,带型选择根据w P 1.68d =和带轮转速r/min 100=n 查询表格选择5M 圆弧带3,带轮齿数z 及节圆直径1d根据带速,和安装尺寸允许,z 尽可能选择较大值,通过查表选择5M 带,齿数z=26,节圆直径m m 38.411=d ,外圆直径m m 24.400=d4,带速v5,传动比主动从动带轮一致,传动比i=1,主动轮与从动轮同一个型号6,初定中心距0a7,初定带的节线长度p 0L 及其齿数p z8,实际中心距a9,基准额定功率0P可查表得w 50P 0=10,带宽S bmm 06.10b 14.100S =≥P K K P b Z L d S (基准带宽9b S0=时) 11,挡圈的设置5M 带轮,挡圈最小高度K=2.5~3.5 R=1.5 挡圈厚度t=1.5~2挡圈弯曲处直径mm R d 24.432d 0w =+=挡圈外径m m 24.482d f =+=K d w竖直方向同步带轮:带轮型5M 圆弧齿,节径41.38mm ,齿数26,外径40.24mm ,带轮总宽13.3mm ,挡圈外径48.24mm ,带轮孔10mm ,固定方式紧定螺钉(侧边紧定螺钉固定台宽7mm ,螺纹孔m3,两个成90度)竖直方向同步带:带型5M 圆弧带,带宽10.3mm ,节线长度约3418mm二,电机输出同步带轮选型计算:功率,转速,带轮选择与竖直方向相同1,初定中心距0a2,初定带的节线长度p 0L 及其齿数p z3,实际中心距a电机输出同步带:带型5M 圆弧带,带宽10.3mm ,节线长度约426mm三,水平同步带及带轮选型计算:水平方向设计要求:滑块行程1350mm ,移动负载20N ,滑块运动1350mm 所需时间4s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步带设计一、同步带概述1.1.1同步带介绍同步带是综合了带传动、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优点而发展起来的新塑传动带。
它由带齿形的一工作面与齿形带轮的齿槽啮合进行传动,其强力层是由拉伸强度高、伸长小的纤维材料或金属材料组成,以使同步带在传动过程中节线长度基本保持不变,带与带轮之间在传动过程中投有滑动,从而保证主、从动轮间呈无滑差的间步传动。
同步带传动(见图4-1)时,传动比准确,对轴作用力小,结构紧凑,耐油,耐磨性好,抗老化性能好,一般使用温度-20℃―80℃,v<50m/s,P<300kw,i<10,对于要求同步的传动也可用于低速传动。
图4-1 同步带传统同步带传动是由一根内周表面设有等间距齿形的环行带及具有相应吻合的轮所组成。
它综合了带传动、链传动和齿轮传动各自的优点。
转动时,通过带齿与轮的齿槽相啮合来传递动力。
同步带传动具有准确的传动比,无滑差,可获得恒定的速比,传动平稳,能吸振,噪音小,传动比范围大,一般可达1:10。
允许线速度可达50M/S,传递功率从几瓦到百千瓦。
传动效率高,一般可达98%,结构紧凑,适宜于多轴传动,不需润滑,无污染,因此可在不允许有污染和工作环境较为恶劣的场所下正常工作。
本产品广泛用于纺织、机床、烟草、通讯电缆、轻工、化工、冶金、仪表仪器、食品、矿山、石油、汽车等各行业各种类型的机械传动中。
同步带的使用,改变了带传动单纯为摩擦传动的概念,扩展了带传动的范围,从而成为带传动中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研究对象,给带传动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1.1.2同步带的特点(1)、传动准确,工作时无滑动,具有恒定的传动比;(2)、传动平稳,具有缓冲、减振能力,噪声低;(3)、传动效率高,可达0.98,节能效果明显;(4)、维护保养方便,不需润滑,维护费用低;(5)、速比范围大,一般可达10,线速度可达50m/s,具有较大的功率传递范围,可达几瓦到几百千瓦;(6)、可用于长距离传动,中心距可达10m以上。
1.1.3同步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在同步带传动中常见的失效形式有如下几种:(1)、同步带的承载绳断裂破坏同步带在运转过程中承载绳断裂损坏是常见的失效形式。
失效原因是带在传递动力过程中,在承载绳作用有过大的拉力,而使承载绳被拉断。
此外当选用的主动捞轮直径过小,使承载绳在进入和退出带抡中承受较大的周期性的弯曲疲劳应力作用,也会产生弯曲疲劳折断(见图4-2)。
图4-2 同步带承载绳断裂损坏(2)、同步带的爬齿和跳齿根据对带爬齿和跳齿现象的分析,带的爬齿和眺齿是由于几何和力学两种因素所引起。
因此为避免产生爬齿和跳齿,可采用以下一些措施:1、控制同步带所传递的圆周力,使它小于或等于由带型号所决定的许用圆周力。
2、控制带与带轮间的节距差值,使它位于允许的节距误差范围内。
3、适当增大带安装时的初拉力开。
,使带齿不易从轮齿槽中滑出。
4、提高同步带基体材料的硬度,减少带的弹性变形,可以减少爬齿现象的产生。
(3)、带齿的剪切破坏带齿在与带轮齿啮合传力过程中,在剪切和挤压应力作用下带齿表面产生裂纹此裂纹逐渐向齿根部扩展,并沿承线绳表面延件,直至整个带齿与带基体脱离,这就是带齿的剪切脱落(见图4-3)。
造成带齿剪切脱落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个:1、同步带与带轮问有较大的节距差,使带齿无法完全进入轮齿槽,从而产生不完全啮合状态,而使带齿在较小的接触面积上承受过大的载荷,从而产生应力集中,导致带齿剪切损坏。
2、带与带轮在围齿区内的啮合齿数过少,使啮合带齿承受过大的载荷,而产生剪切破坏。
3、同步带的基体材料强度差。
为减少带齿被剪切,首先应严格控制带与带轮间的节距误差,保证带齿与轮齿能正确啮合;其次应使带与带轮在围齿区内的啮合齿数等于或大于6,此外在选材上应采用有较高勿切韧挤压强度的材料作为带的基体材料。
图4-3 带齿的剪切破坏(4)、带齿的磨损带齿的磨损(见图4-4)包括带齿工作面及带齿齿顶因角处和齿谷底部的廓损。
造成磨损的原因是过大的张紧力和忻齿和轮齿间的啮合干涉。
因此减少带齿的磨损,应在安装时合理的调整带的张紧力;在带齿齿形设计时,选用较大的带齿齿顶圆角半径,以减少啮合时轮齿的挤压和刮削;此外应提高同步带带齿材料的耐磨性。
图4-4 带齿磨损(5)、同步带带背的龟裂(图4—5)同步带在运转一段时期后,有时在带背会产生龟裂现象,而使带失效。
同步带带背产生龟裂的原因如下,1、带基体材料的老化所引起;2、带长期工作在道低的温度下,使带背基体材料产生龟裂。
图4-5 同步带带背龟裂防止带背龟裂的方法是改进带基体材料的材质,提向材料的耐寒、耐热性和抗老化性能,此外尽量避免同步带在低温和高温条件下工作。
1.1.4 同步带传动的设计准则据对同步带传动失效形式的分析,可知如同步带与带轮材料有较高的机械性能,制造工艺合理,带、轮的尺寸控制严格,安装调试也正确,那么许多失效形式均可避免。
因此,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同步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为如下三种;(1)同步带的承载绳疲劳拉断;(2同步带的打滑和跳齿;(3)同步带带齿的磨损。
因此,同步带传动的设计淮则是同步带在不打滑情况下,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保证承线绳不被拉断。
此外,在灰尘、杂质较多的工作条件下应对带齿进行耐磨性计算。
1.1.5同步带分类同步带齿有梯形齿和弧齿两类,弧齿又有三种系列:圆弧齿(H系列又称HTD 带)、平顶圆弧齿(S系列又称为STPD带)和凹顶抛物线齿(R系列)。
梯形齿同步带梯形齿同步带分单面有齿和双面有齿两种,简称为单面带和双面带。
双面带又按齿的排列方式分为对称齿型(代号DA)和交错齿型(代号DB〕。
梯形齿同步带有两种尺寸制:节距制和模数制。
我国采用节距制,并根据ISO 5296制订了同步带传动相应标准GB/T 11361~11362-1989和GB/T 11616-1989。
弧齿同步带弧齿同步带除了齿形为曲线形外,其结构与梯形齿同步带基本相同,带的节距相当,其齿高、齿根厚和齿根圆角半径等均比梯形齿大。
带齿受载后,应力分布状态较好,平缓了齿根的应力集中,提高了齿的承载能力。
故弧齿同步带比梯形齿同步带传递功率大,且能防止啮合过程中齿的干涉。
弧齿同步带耐磨性能好,工作时噪声小,不需润滑,可用于有粉尘的恶劣环境。
已在食品、汽车、纺织、制药、印刷、造纸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1.2 同步带传动设计计算 1.电机额定输出功率估算==Tw P 067.01.08.4÷⨯=7.16W 2、确定计算功率电动机每天使用24小时左右,查表4-1得到工作情况系数A K =1.7。
则计算功率为:=⨯==7.116.7P K P A ca 12.17W3、小带轮转速计算min /96.860067.01.0/r r v n =⨯÷== 4、选定同步带带型和节距由同步带选型图4.1可以看出,由于在这次设计中功率转速都比较小,所以带的型号可以任意选取,现在选取H 型带,节距mm P b 7.12=表4-1 工作情况系数看A K图4.1 同步带选型图5、选取主动轮齿数1z查表4-2知道小带轮最小齿数为14,现在选取小带轮齿数为41。
6小带轮节圆直径确定==πbP z d 1114.37.1241⨯=mm 82.165 表4-2 小带轮最小齿数表7、大带轮相关数据确定由于系统传动比为1:1,所以大带轮相关参数数据与小带轮完全相同。
齿数292=z ,节距mm P b 7.12=8、带速v 的确定s m dn v /1.010006096.829.11714.3100060=⨯⨯⨯=⨯=πmax v ≤9、初定周间间距 根据公式)(2)(7.021021d d a d d +≤≤+得mm a mm 6632320≤≤现在选取轴间间距为600mm 。
10、同步带带长及其齿数确定0L =220π+a (21d d +)=2/)82.16582.165(14.36002+⨯+⨯ =1720.67mm11、带轮啮合齿数计算有在本次设计中传动比为一,所以啮合齿数为带轮齿数的一半,即m z =20。
12、基本额定功率0P 的计算1000)(20v mv T P a -=查基准同步带的许用工作压力和单位长度的质量表4-3可以知道a T =2100.85N ,m=0.448kg/m 。
所以同步带的基准额定功率为0P =10001.0)1.0448.085.2100(2⨯-=0.21KW表4-3 基准宽度同步带的许用工作压力和单位长度的质量13、计算作用在轴上力r Fr F =vP d1000 =71.6N 1.31.3.1 同步带的主要参数 1、同步带的节线长度同步带工作时,其承载绳中心线长度应保持不变,因此称此中心线为同步带的节线,并以节线周长作为带的公称长皮,称为节线长度。
在同步带传动中,带节线长度是一个重要参数。
当传动的中心距已定时,带的节线长度过大过小,都会影响带齿与轮齿的正常啮合,因此在同步带标准中,对梯形齿同步带的各种哨线长度已规定公差值,要求所生产的同步带节线长度应在规定的极限偏差范围之内(见表4-4)。
表4-4 带节线长度表2、带的节距P b如图4-2所示,同步带相邻两齿对应点沿节线量度所得约长度称为同步带的节距。
带节距大小决定着同步带和带轮齿各部分尺寸的大小,节距越大,带的各部分尺寸越大,承载能力也随之越高。
因此带节距是同步带最主要参数.在节距制同步带系列中以不同节距来区分同步带的型号。
在制造时,带节距通过铸造模具来加以控制。
梯形齿标准同步带的齿形尺寸见表4-5。
3、带的齿根宽度一个带齿两侧齿廓线与齿根底部廓线交点之间的距离称为带的齿根宽度,以s 表示。
带的齿根宽度大,则使带齿抗剪切、抗弯曲能力增强,相应就能传送较大的裁荷。
图4-2 带的标准尺寸表4-5 梯形齿标准同步带的齿形尺寸4、带的齿根圆角带齿齿根回角半径r r的大小与带齿工作时齿根应力集中程度有关t齿根圆角半径大,可减少齿的应力集中,带的承载能力得到提高。
但是齿根回角半径也不宜过大,过大则使带齿与轮齿啮合时的有效接触面积城小,所以设计时应选适当的数值。
5、带齿齿顶圆角半径八带齿齿项圆角半径八的大小将影响到带齿与轮齿啮合时会否产生于沙。
由于在同步带传动中,带齿与带轮齿的啮合是用于非共扼齿廓的一种嵌合。
因此在带齿进入或退出啮合时,带齿齿顶和轮齿的顶部拐角必然会超于重叠,而产生干涉,从而引起带齿的磨损。
因此为使带齿能顺利地进入和退出啮合,减少带齿顶部的磨损,宜采用较大的齿顶圆角半径。
但与齿根圆角半径一样,齿顶圆角半径也不宜过大,否则亦会减少带齿与轮齿问的有效接触面积。
6、齿形角梯形带齿齿形角日的大小对带齿与轮齿的啮合也有较大影响。
如齿形角霹过小,带齿纵向截面形状近似矩形,则在传动时带齿将不能顺利地嵌入带轮齿槽内,易产生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