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一)近代前期中国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抗争与救国探索一、知识归类1、清朝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⑴禁烟运动。

⑵鸦片战争。

⑶第二次鸦片战争。

⑷边疆地区新危机及中法战争。

⑸中日甲午战争。

⑹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人民群众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⑴鸦片战争。

⑵太平天国运动。

⑶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⑷义和团运动。

3、资产阶级领导的改良、革命和思想启蒙运动⑴戊戌变法;⑵辛亥革命;⑶新文化运动4、清政府的“自救”⑴洋务运动;⑵百日维新;⑶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5、近代前期不同阶级和阶层提出的救国方案和主张⑴地主阶级:①改革派: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②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发动洋务运动。

⑵农民阶级:①太平天国运动中先后提出《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②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⑶民族资产阶级:①早期维新派:经济上主张发展工商业,进行商战;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

②维新派与戊戌变法。

③革命派辛亥革命及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④激进民主主义者与新文化运动。

⑷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的传入,逐渐成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在中共领导下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

6、新式学堂的兴办和近代教育改革⑴新式学堂的创办:洋务运动期间和维新派创办的学堂;⑵高等学校的创办:百日维新期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1898年);⑶新学制的制订:1904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与1905年废除科举制;⑷民国教育的改革:蔡元培的全面教育理论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二、知识深化1、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救国探索的特点⑴是在侵略与反侵略的特殊背景下展开的,学习西方和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是紧密联系的。

⑵向西方学习的演变过程为:初期模仿西方的科学技术,到后来逐步领悟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在到思想文化上学习西方。

高考历史专题-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

高考历史专题-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

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 主要不同点
"# 革命性质与范畴: 辛亥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前, 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 义革命的一部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后, 属于新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 义革命的一部分。 $# 革命领导阶级: 辛亥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民族资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兵家说: “ 胜我” 是糊涂。
!
! !
!知识整合
一、 近代不同阶级的抗争与探索
"# 清朝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史实: "$%& 年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 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林则徐不愧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族英雄。鸦片战争中, 关天培、 裕谦等爱国将领为国 捐躯。 甲午中日战争中, 左宝贵、 丁汝昌、 刘步蟾、 邓世昌、 林永升、 聂士成等英勇杀敌。 抗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聂士成壮烈牺牲。 评价: 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已不单纯是维护清朝的统治, 更重要的是捍卫了 中华民族的利益, 展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高贵品质。 ’# 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和探索 史实: "$(" 年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是农民自发的反侵略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是中国近代大规模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 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同时也带有新时代的特点, 颁布的 《 天朝田亩制度》 , 提出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却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洪仁玕在 《 资政新篇》 中提出发展资本主义, 但缺乏必要 的社会条件, 无法实行。 义和团运动是因帝国主义侵略加剧而发展起来的一场农民运动, 提出了 “扶清灭洋” 的口号, 具有爱国性质, 但笼统排外的性质与对清政府的警惕性不足是其致命性弱点。 评价: 农民阶级由于其阶级的、 时代的局限性, 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但在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 作为无产阶级最忠实的同盟军, 发挥了重要作用。 %# 地主阶级探索强国之路的主张和实践 史实: 鸦片战争时期, 以林则徐、 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开始注目世界, 探 索新知, 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提出 “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救国主张, 但未能付诸实践。 "& 世纪 )* 年代以后, 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继承了抵抗派 “ 师夷长技” 的思想, 提 出了 “ 自强” “ 求富” 的主张, 并得到清朝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进行了 %* 多年的洋务运 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开始, 涉及军事、 外交、 经济、 教育等方面, 但不主 张改变封建制度 (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甲午战争的失败, 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它的失败具有必然性, 但在客观上也有一定的进步作用, 是探索强国之路的一种尝 试。"& 世纪末, 一些开明地主拥护戊戌变法, ’* 世纪初, 他们又推动清政府 “ 预备立 宪” , 但最终都愿望落空。 评价: 近代地主阶级抗争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没有跳出 “中体西用” 的怪圈, 最终没有达到挽救民族危亡的目的, 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 资产阶级的探索和实践 史实: "& 世纪六七十年代,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土壤中产生了民族资产阶

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41、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的主要特点①探索的广泛性。

由于列强不断侵华,对中国各阶级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必然导致各阶级人士的反对。

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就导致了各阶级在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利益方面必然有一致的一面。

②具有普遍向西方学习的特点(义和团运动除外)。

这因为外国侵略不仅打开了中国的,也开拓了人们的眼界,外国列强的坚船利炮促使人们看到了西方的先进和中国的落后现实。

③探索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由学技术到学政治、经济制度和思想观念;由学君主立宪到某某某某。

④具有明显的继承性。

前后提出的各种救国方案既有继续又有发展,既有量变,又有质变。

如洋务派继承了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的思想,又有一定的变化,在维护封建统治这一点上是一致的,是量的积累。

早期维新派脱胎于洋务派,继承了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思想,又发展为学习西方的政治和经验,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由器物层次发展到制度层次,有了质的飞跃。

⑤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都未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一方面是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是因为反动势力的强大。

2、建国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败得失的规律和认识:①建设取得成就的原因: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制定出符合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

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在新的社会制度下得到发挥。

而且,党的领导干部和群众能及时纠正工作中出现的失误。

②经济工作失误的原因:对中国国情认识不清;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理论根源是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后逐步否定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没有把工作重心放到经济建设上;某某法制不健全。

③经验教训:应该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到经济建设上来;只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响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成功;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加强和健全某某法制建设。

历史复习4近代列强的侵略和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

历史复习4近代列强的侵略和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

专题四:近代列强的侵略和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精拓展】列强侵华的特点(1)从时间上看,列强侵略集中在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上半期。

(2)从侵略国家上看,既有老牌强国英国、法国等,又有新兴强国日本等。

(3)从侵略方式上看,经历了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从战争侵略到“以华制华”的转变。

(4)从影响上看,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角度二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角度三中国近代化探索【精拓展】1.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对应关系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中国见识到西方的船坚炮利,于是以“自强”为口号,以“师夷长技”为主要内容的洋务运动兴起。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中国人思索为何学了西方的技术仍旧失败,在探究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基础上,以改革中国政治制度、救亡图存为主要目标的戊戌变法兴起。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签订的《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于是以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为主要任务的辛亥革命兴起。

2.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屡屡失败的原因(1)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主观原因:近代中国经济落后、政治腐败、武器落后,统治阶级没有坚决反抗侵略的决心。

(3)客观原因: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综合国力迅速提升;侵略者具有很强的掠夺性。

【跟踪练习】1. 以下示意图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①应为A .俄国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B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开设工厂C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D .允许列强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2. 从19世纪60年代起,经过30多年的努力,清政府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

在这一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批近代知识分子却认为西方的技术与制度是统一的,因此他们介绍西方的法律和制度,呼吁从制度上进行变革。

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 A.虎门销烟、第一次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C.洋务运动、维新变法 D.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3. 右表反映了中国近代前期有识之士的探索历程,①处应填 A .军事技术B .文学艺术C .实业救国D .民主共和材料一 1860年天津成为通商口岸,以外贸为先导发展起来。

专题复习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抗争及探索史

专题复习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抗争及探索史

专题复习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抗争及探索史提纲【知识梳理】侵略史(屈辱史):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中国近代史抗争史:林则徐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黄海大战→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探索史: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一、19世纪60年代列强的侵华及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一)国际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革命进行即完成;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扩展;对外资本主义市场的初步形成等(二)列强侵华1、鸦片战争(1840.6——1842.8)根本原因(根本目的):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直接原因:林则徐的虎门硝烟开始标志(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进行挑衅。

《南京条约》的签订: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

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侵华罪行:(1)、英法联军洗劫北京并火烧圆明园。

(2)、俄国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三)中国人民的抗争1、虎门销烟(图):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2、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给中外反动势力以沉重的打击。

1862年,太平军在慈溪战役中击毙“洋枪队”统领美国人华尔。

(四)中国人民的探索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时间: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复习-探索史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复习-探索史

①从身份地位看,抵抗派主要是地主阶级中的爱国知识分子;洋务 派一般是拥有实权的大官僚 ②从目的看,抵抗派学习西方的目的主要是“制夷”;洋务派学 习西方的主要目的是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也有抵御外侮的企图 ③从实践情况看,抵抗派由于地位较低,其学习外国的主张并未真 正推行;洋务派大权在握,其主张付诸实践,进行了三十多年的洋 务运动
1
①1839年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 ②鸦片战争中,关天培等爱国将领为国捐躯 ③中法战争中,刘铭传、冯子材 ④甲午中日战争中,左宝贵、邓世 昌、聂士成等英勇杀敌或壮烈殉国 ⑤抗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聂士成 壮烈牺牲
了是纯爱 中捍是国 华卫维官 民了护兵 族中清的 爱华朝反 国民的侵 主族统略 义的治斗 的利,争 高益更, 贵,重已 品展要不 质现的单
6.0
社会主义时期
①1949年-1956年,借鉴苏联社会主义革命经验教训,完成民主革命 遗留的任务,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根本性变革,并颁布了社会 主义宪法,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 经验 ②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标志着中共在实践中探索 本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1956年至今,中共三代领导人努力探索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共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三大、十四大都是这一探索过程的重要里程碑。这期间也有过失 误,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纠正了失误,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理论(或邓小平理论),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健康有 力地向前发展
3
①鸦片战争时期,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 派 ②19世纪60年代以后,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 提出了“自强”“求富”的主张,并得到清朝最高统治者 的支持,进行了长达30年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也是中国 近代化运动的开始,涉及军事、外交、经济、教育等各个 方面,但不主张改变封建制度(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甲 午战争的失败,宜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它的失败具有必 然性,但在客观上也有一定的进步作用,是探索强国之路 的一种尝试。 ③19世纪末,一些开明地主拥护戊戌变法,20世纪初,他 们又推动清政府“预备立宪”,但最终都是愿望落空。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下)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下)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关于⾼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近现代中国⼈民的抗争和探索史(下)的⽂章,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4、中共从幼稚⾛向成熟及其原因 ⑴从幼稚⾛向成熟:①1922年,中共⼆⼤根据中国国情第⼀次提出了明确反帝反封建的民主⾰命纲领。

②1927年*失败后,及时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七会议为中国⾰命指明了⼼得出路;以⽑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为中国⾰命开辟了⼀条⾰命道路。

③由于王明的左倾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在初期付出重⼤代价后,于遵义召开会议,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第⼀次独⽴⾃主地解决了党内的分歧和⽭盾,是中共从幼稚⾛向成熟的标志。

④1936年,中共⼜根据中国国情和社会主要⽭盾的变化调整政策,由“反蒋抗⽇”改为“逼蒋抗⽇”,并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实现全民族抗战奠定基础。

⑵原因:①中共能够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明确了中国⾰命的正确道路。

②中共经过长期的⽃争,总结了正反两⽅⾯的经验。

③中共排除了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的⼲扰,独⽴⾃主地解决了⾃⼰的问题。

5、民主⾰命时期,中共两次扭转危机的历史性转变 两次转变是:第⼀次是由*失败后到⼟地⾰命的兴起、第⼆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到抗⽇战争的兴起。

第⼀次历史性转变是经历了⼀个历史发展过程。

*失败后,中共通过武装起义、⼋七会议等拉开了转变的序幕,实现了党的⼯作重⼼的转移,并在理论和实践上找到了中国⾰命的正确道路,在1930年,根据地的发展和红军的扩⼤,标志着第⼀次历史性转变的完成。

第⼆次历史性转变,开始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长征。

到1935年遵义会议,开始了转变,中国⾰命开始在正确路线的指导下转危为安。

长征后还战胜了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泽东发表⼀系列⽂章,系统阐述了新民主主义⾰命的理论,还根据当时中国国情,制定了抗⽇民族统⼀战线的⽅针、政策。

七七事变后,⼋路军、新四军开赴敌后与壮⼤,从⽽胜利完成了第⼆次历史性转变。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归纳总结:鸦片战争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社会各个阶级和阶层奋起抗争,挽救民族危亡。

19世纪中后期,农民阶级先后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最后失败。

20世纪初期,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

1.近代前期农民阶级革命运动的局限性(1)阶级局限性①从经济上看,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不代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②从政治上看,农民阶级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和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口号都有致命的缺陷。

③从思想上看,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的世界观,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多是用迷信思想来组织群众。

④从组织上看,农民阶级具有严重的自私性、分散性等特点,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和义和团的分散性都说明了这一点。

(2)时代局限性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的力量过于强大,是以往农民战争所没有遇到过的情况。

②由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较晚,发展不充分,当时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都未成熟到领导农民革命的程度,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必然会失败。

2.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与作用(1)具有革命性和进步性①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进步性主要源于它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革命性则是由于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进程中,一开始资产阶级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具有反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要求。

②表现: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派暴力推翻清王朝,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许多措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表现出了极大的革命性和进步性。

(2)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①原因:资产阶级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特定社会环境决定了资产阶级具有同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相妥协的一面。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

土地革命 战争时期
八七会议了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总方针, 先后领导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创建人民军队,开展土地革命, 建立红色政权,进行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从实践上解决 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即实行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 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在这个时期党纠正了“左”的、 右的错误)
民主革命时期各阶级的抗争
①鸦片战争:林则徐禁烟及抗英;关天培虎门抗英。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③19世纪70年代边疆危机:左宗棠收复新疆。 ④甲午中日战争: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 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战士抗击八国联军。 ⑥日本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抗日;七七事变后 中华民族抗日。(佟麟阁、赵登禹等) ⑦反抗清政府的统治: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等 ⑧反抗北洋军阀的统治:五四运动等 ⑨反抗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斗争。
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与探索史
一、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就是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也就是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 1、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如在六次反侵略战争中的英勇抗 战,涌现出一批爱国将士。 2、中国人民反抗清政府、北洋军阀、南京国民政府反动统治的斗争。 二、中国人民的探索史包括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阶级的探索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等。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 (革命派) 民主革命 运动 资阶级 新文化运 动 (激进派) (十月革 命前) 无产阶级 (新民主 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
孙中山等
①②③
陈独秀、 李大钊等
①②
①②③
取得初步胜 利的原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党的建立 国民革命 运动时期 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领导第一次工运高潮。 和国民党进行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积极参加并 推动了以北伐战争为核心的大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第一次 探索以失败告终,得到的教训是要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和武装。

【推荐下载】高三历史知识点: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

【推荐下载】高三历史知识点: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

[键入文字]
高三历史知识点: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
学无止境,高中是人生成长变化最快的阶段,所以应该用心去想,去做好每件事,为了帮助大家备战高考,小编整理了高三历史知识点: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希望可以帮助到更多学子。

 (一)近代前期中国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抗争与救国探索
 一、知识归类
 1、清朝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⑴禁烟运动。

⑵鸦片战争。

⑶第二次鸦片战争。

⑷边疆地区新危机及中法战争。

⑸中日甲午战争。

⑹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人民群众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
 ⑴鸦片战争。

⑵太平天国运动。

⑶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⑷义和团运动。

 3、资产阶级领导的改良、革命和思想启蒙运动
 ⑴戊戌变法;⑵辛亥革命;⑶新文化运动
 4、清政府的自救
1。

中考历史专题知识:中国近代的侵略和抗争与探索

中考历史专题知识:中国近代的侵略和抗争与探索

中考历史专题知识:中国近代的侵略和抗争与探索中国近代的侵略和抗争与探索【一】侵略与抗争【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时间1840-18421856-18601894-18951900-1901国家英国英法日本英俄日法德美意奥侵略史实进攻虎门炮台、攻占镇江火烧圆明园旅顺大屠杀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烧杀抢掠反抗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关天培、陈化成抗击英军太平天国运动邓世昌、徐邦道、丁汝昌抗击日军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聂士成在天津保卫战中壮烈殉国签订条约及内容《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中英协定关税等《天津条约》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等《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等《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辛丑条约》赔款白银4.5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影响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社会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1898年19111915【拓展】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谱成中国近代化的三部曲,三者在探索中国近代化方面有怎样的联系呢s(1)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使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又为戊戌变法开辟了道路。

近代中国探索史

近代中国探索史

近代中国探索史中国各阶级或阶层进行了哪些抗争和探索,结果如何?1、抗争——压迫愈深,反抗愈烈,中国人民为反抗国内外反动势力,改变屈辱地位,进行了长期不屈不挠的斗争,近代前期的抗争包括: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抗英、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爱国军民的抵抗、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2、探索——先进的中国人为了谋求国家独立和社会进步,探索各种道路,这是一个长期的极其复杂的艰苦历程。

主要包括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民族资产阶级的激进派的救国活动。

3、结果,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成功了。

二、农民阶级的抗争┏1841年,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1851——1864年,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1899——1900年,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义和团运动三、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及激进民主主义的探索1、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探索——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探索——由下而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3、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探索——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四、地主阶级的探索1、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探索2、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探索五、无产阶级的探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列主义指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二、19世纪中国各种力量对列强侵略的反应1.清政府的腐败与对敌决策的失误清末反侵略的战争中,清政府在和与战的决策上往往举棋不定,徘徊于妥协与抵抗之间。

决策的屡屡失误,是导致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2.民众的自发斗争外国势力的侵略和清政府的妥协,激起了中国人民的自发斗争。

重要的斗争主要有1841年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1895年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和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

3.有识之士的自强运动林则徐在领导禁烟斗争的同时,搜集和研究外国情况,组织人编译出《各国律例》和《四洲志》,成为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推荐下载】历史高三知识点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

【推荐下载】历史高三知识点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

[键入文字]
历史高三知识点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
历史高三知识点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
 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一)近代前期中国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抗争与救国探索
 一、知识归类
 1、清朝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⑴禁烟运动。

⑵鸦片战争。

⑶第二次鸦片战争。

⑷边疆地区新危机及中法战争。

⑸中日甲午战争。

⑹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人民群众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
 ⑴鸦片战争。

⑵太平天国运动。

⑶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⑷义和团运动。

 3、资产阶级领导的改良、革命和思想启蒙运动
 ⑴戊戌变法;⑵辛亥革命;⑶新文化运动
 4、清政府的自救
1。

高中历史易考知识点中国近代的民族抗争

高中历史易考知识点中国近代的民族抗争

高中历史易考知识点中国近代的民族抗争中国近代的民族抗争中国近代的民族抗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中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而进行的英勇斗争。

这些抗争,涉及到了积极与被动、武装与非武装、政治与军事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三个方面来阐述中国近代的民族抗争。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之一,也是一次有力的反清抗争。

这场起义由洪秀全于1851年发起,旨在推翻满清政权,建立民族国家。

太平天国运动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以屠杀满清官员、推翻封建秩序为主要手段。

太平天国运动标志着农民阶级成为中国近代民族抗争的重要力量,并对中国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义和团运动则是中国近代另一场有力的民族抗争。

这场起义发生在19世纪末,由义和团组织在清朝统治下发动。

义和团致力于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和抵御外来侵略,他们以打击西方侵略势力和帮助清政府为目标。

义和团运动期间,他们采取了武装抗争的方式,对外国教堂、使馆和商铺进行袭击,使得外国列强对中国产生强烈震动。

义和团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国列强的侵略,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的反抗情绪。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民族抗争的又一里程碑。

这场革命由孙中山领导,以推翻满清政权,建立民主共和国为目标。

辛亥革命采取了政治斗争与军事革命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各类革命组织、宣传和武装行动,最终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面意义上的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变革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中国近代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而付出的伟大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是其中三个重要的里程碑。

这些抗争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在面对外来压迫和危机时的勇气和智慧,也为中国的民主与自由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近代的民族抗争是中国历史上值得铭记和学习的重要篇章。

历史教案-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

历史教案-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

历史教案-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中国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进行的抗争与探索活动。

2.分析抗争与探索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中国人民的抗争史1.1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抗争1.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抗争2.中国人民的探索史2.1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探索2.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探索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活动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2.难点:分析抗争与探索的原因、过程及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过程1.导入1.1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活动。

1.2引导学生关注抗争与探索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2.新课导入2.1讲述中国人民的抗争史2.1.1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抗争2.1.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抗争2.2讲述中国人民的探索史2.2.1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探索2.2.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探索3.课堂讨论3.1.1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的原因是什么?3.1.2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的过程如何?3.1.3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的影响有哪些?3.2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评价。

4.案例分析4.1.1戊戌变法4.1.2辛亥革命4.1.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探索4.2让学生结合案例,深入探讨抗争与探索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5.2鼓励学生关注现实,思考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继续进行抗争与探索。

6.课后作业6.2布置相关阅读资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

五、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中的参与程度。

2.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3.思维能力:评价学生在分析问题时所展现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六、教学资源1.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相关阅读资料。

3.互联网资源。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知识专题(三)·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知识专题(三)·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知识专题(三)·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在近代史上,西方列强的入侵,使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富强,中国近代社会各阶级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出发,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救国方案和主张一、中国民主革命中反帝反封建两大任务是紧密联系的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帝国主义是中国封建势力的靠山,而中国封建势力又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二者紧密勾结,相互依存。

任何把反帝反封双重任务割裂开来的革命都必然以失败告终,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已反复证明了这点,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孙中山以缺乏彻底的反帝反封的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最终都失败了。

只有中国共产党把反帝反封建结合起来,终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二、中国人民抗争概况按照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和领导阶级的变化,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大体上可分为两个时期:(一)在近代前期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1919年)从1840年到1900年的60年为第一阶段,主要是农民阶级领导的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就是这样的斗争。

农民阶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奴役压迫下,不得不奋起反抗。

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他们勇敢地担负起新的斗争任务-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19世纪末到五四运动前夕的20年为第二阶段。

在此期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取代农民阶级而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

从要求改革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的初步尝试——戊戌变法运动,到提出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的辛亥革命,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达到了高峰。

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30年为第三阶段。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期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革命史的中心内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及其伟大胜利。

中华民族的抗争和探索知识梳理

中华民族的抗争和探索知识梳理

近代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1840-1949)一、农民阶级1.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①背景: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激化了中国社会的矛盾。

②特点:创立拜上帝会(利用宗教宣传)③失败: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共同镇压下(曾国藩的和李鸿章的,洋枪队)2.义和团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①背景: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侵略的深入和的出现,加重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②旗帜:;③局限:④结果:二、朝廷自救1.洋务运动(19世纪 -90年代)①洋务派代表人物:②筹办洋务运动的最高机构:;③口号:④主要内容:A.军事工业(最早:创办的;最大:创办的)B. (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C. (北洋、南洋、福建水师)D.培养新式人才(奕 在北京创办,李鸿章在创办;幼童赴美留学)⑤影响:促进了的传播和的变革,也推动了中国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经济入侵起到一定抵制作用,使中国走上了步履蹒跚的道路。

⑥局限:洋务派只是零星地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工艺制造,却不愿意改革,不可能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

2.清末新政(1901-1911)①背景:经历的震荡和的打击,清政府无法再照旧统治下去。

②开始:1901年,慈禧颁布“预约变法”上谕。

③新政举措(1901-1905):、办学校、派游学、改革官制、修订刑律(评价:有利于发展,未触及根本的专制制度)④预备仿行宪政(1906.9):成立“编制馆”,改革官制⑤“皇族内阁”出台(1911.5):清政府立宪,集权,大失民心。

⑥影响:部分新政举措在改变社会风气,推动国家进程方面起到一定作用。

“皇族内阁”遭到多数舆论的否定,意味着清政府已失民心,错过了最后一次自救的机会。

资产阶级革命派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成为时代的主流。

三、资产阶级1.维新变法(1895-1898)①背景:②拉开序幕:③维新思想的传播:梁启超为主笔的《》以“变法图存”为宗旨,鼓吹维新。

严复编译《天演论》,首次将系统地介绍到中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发布时间:2012-8-22 浏览人数:219 本文编辑:高考学习(一)近代前期中国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抗争与救国探索一、知识归类1、清朝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⑴禁烟运动。

⑵鸦片战争。

⑶第二次鸦片战争。

⑷边疆地区新危机及中法战争。

⑸中日甲午战争。

⑹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人民群众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⑴鸦片战争。

⑵太平天国运动。

⑶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⑷义和团运动。

3、资产阶级领导的改良、革命和思想启蒙运动⑴戊戌变法;⑵辛亥革命;⑶新文化运动4、清政府的“自救”⑴洋务运动;⑵百日维新;⑶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5、近代前期不同阶级和阶层提出的救国方案和主张⑴地主阶级:①改革派: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②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发动洋务运动。

⑵农民阶级:①太平天国运动中先后提出《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②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⑶民族资产阶级:①早期维新派:经济上主张发展工商业,进行商战;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

②维新派与戊戌变法。

③革命派辛亥革命及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④激进民主主义者与新文化运动。

⑷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的传入,逐渐成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在中共领导下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

6、新式学堂的兴办和近代教育改革⑴新式学堂的创办:洋务运动期间和维新派创办的学堂;⑵高等学校的创办:百日维新期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1898年);⑶新学制的制订:1904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与1905年废除科举制;⑷民国教育的改革:蔡元培的全面教育理论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二、知识深化1、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救国探索的特点⑴是在侵略与反侵略的特殊背景下展开的,学习西方和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是紧密联系的。

⑵向西方学习的演变过程为:初期模仿西方的科学技术,到后来逐步领悟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在到思想文化上学习西方。

⑶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走了一条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道路,其中最重大的选择是将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使中国有了最先进的革命指导思想。

⑷每一个新的探索都吸收了前面探索的得失而有所发展;每一个新的探索又为后面的探索提供了借鉴经验,都有继承和发展的联系。

三、若干问题1、农民阶级为什么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2、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的回声”?3、基督教传入中国后为什么会被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所利用?⑴基督教思想中的阶级对抗因素和平等观念适应了苦难中的中国人民的政治需要;⑵破产的农民中国原有的宗教信仰发生动摇。

4、如何正确评价《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5、《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主要不同?⑴产生背景不同;⑵有关社会经济的主张不同;⑶群众基础不同;⑷作用不同;⑸反映同一时代的不同特点。

6、为什么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不是由资产阶级而是由农民革命领袖提出?7、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在本质上是一次旧式的农民运动?依据:领导阶级;组织形式和革命理论;革命纲领;主要斗争对象。

8、太平天国运动同以往历次农民起义相比所表现出的新特点?⑴背景有所不同;⑵起义形式有所不同;⑶领导人的思想有所变化;⑷曾与外国人打交道,与侵略者作战;⑸提出了《资政新篇》;⑹失败的客观原因不同。

9、太平天国运动前期以反封建斗争为主,后期肩负反封建反侵略双重任务的主要原因?10、正确认识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的口号?11、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比较?⑴原因;⑵指导原则和组织方式;⑶与宗教的关系;⑷对外关系上;⑸结局;⑹影响,等等。

12、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抗争的阶段性特点及成因?⑴鸦片战争到《辛丑条约》签订,反封建和反侵略基本上是分开进行的,是以反侵略为主,而且是直接与外国侵略者进行斗争。

原因在于这一时期中外反动势力时战时和,以战为主,外国对华侵略的主要方式是直接的、公开的武装侵略。

⑵《辛丑条约》签订后,反帝反封建斗争是结合在一起的,突出表现为中国人民同本国封建统治的斗争。

因为《辛丑条约》签订后,反动政府成为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帝国主义采取以华治华的政策,利用其代理人进行侵略,中国社会的两大矛盾趋于汇流。

13、洋务运动的目的?14、洋务派军事企业与民用企业的特点?⑴前者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⑵后者采用大机器生产,是含有资本主义成分的近代企业。

15、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的特点?⑴从轻工业和小规模的采矿业开始;⑵大部分企业投资小、规模小;⑶发展十分艰难;⑷与外国资本是既矛盾又依存的关系。

16、维新思想的产生(维新思想(改良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脱胎于洋务派的早期维新思想。

)17、早期维新派与康梁维新派的不同点?⑴产生时间不同;⑵人物:前者是从封建士大夫和洋务派中分化出来,后者是向西方寻求真理的知识分子;⑶思想主张:前者只对具体问题提出一些主张,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没有付诸实践;后者则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与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作为变法的理论基础,并通过“公车上书”使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并进行了“百日维新”。

18、康、梁、严维新思想的特点?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学说相结合,借孔子的权威宣传变法理论;梁启超协助康有为撰写变法理论著作,提出变法是救亡的唯一出路;严复大力提倡西学,培养精通西学的人才。

19、康有为为什么要装扮孔子让他充当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先师?⑴中国传统思想之深厚;⑵维新派的软弱性与妥协性;⑶康有为的出身和经历;⑷康有为对国情的认识。

20、正确认识光绪皇帝在变法中的作用问题?光绪帝的变法并非在实行一种民族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他也不是什么维新派的皇帝。

他虽然借助维新派与慈禧对抗,但毕竟是一个封建皇帝,他不可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21、戊戌变法的评价?⑴从变法背景来看,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⑵从变法内容来看,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⑶从维新思想的传播来看,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⑷从各种政治力量的斗争来看,是一次争夺政权的斗争,既有资产阶级维新派和封建顽固派的权力争夺;也有“帝党”和“后党”之间的宫廷斗争。

22、比较洋务派和鸦片战争时期抵抗派、维新派和洋务派思想的异同点?⑴洋务派和抵抗派:目的相同但有不同,后者还为了镇压人民的革命运动;方法和步骤相同,但抵抗派的主张未实施;结果相同,都失败。

⑵维新派和洋务派:根本分歧在向西方学什么的问题上,而且两者的目的也不同。

23、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比较?⑴经济基础;⑵社会基础;⑶思想文化;⑷领导力量;⑸改革程序;⑹国际背景。

24、对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认识与评价?⑴主观目的具有反动性;⑵本质具有落后性;⑶客观影响具有进步性;⑷实际作用具有背离性。

25、如何认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26、三民主义的含义及其评价?27、保路运动与辛亥革命的关系(四川保路运动对武昌起义起了直接推动作用,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

)28、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29、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革命政府,从组成人员、对内政策和《临时约法》来看。

30、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的主要表现?⑴三民主义的局限性;⑵中国同盟会的涣散,没有充分发挥政党的领导核心作用;⑶革命派不注重发动群众;⑷武昌起义后把政权交给旧官僚和立宪派;⑸被迫同意南北和谈;⑹《告各友邦书》;⑺在中外压力下,把政权交给袁世凯。

31、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纲领;农民问题;政党;武装力量)。

32、比较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反封建思想的差异?⑴前者中外结合,在孔子名义下批判封建的守旧思想;后者运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⑵前者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未触及封建土地制度;后者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改变封建土地制度;⑶前者主张和平改良,后者主张暴力革命。

33、维新派、保皇派和立宪派的区别和联系?从实质上看,立宪派是与维新派、保皇派一脉相承的资产阶级改良势力。

因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争夺的重点不一样,依次形成为三个不同段落的分称:戊戌变法时为维新派,戊戌政变后称保皇派,日俄战争后为立宪派。

但改良派是其总称,表示了它们的改良主义路线的一贯性;分称表示了它们各自的时代特征及对革命派的关系的变化。

维新运动时的维新派在于除旧布新,挽救威望,以消弭革命于方萌;保皇活动中的保皇派以保护光绪帝、反对慈禧太后为宗旨,与革命派既联系又争夺;立宪运动中的立宪派则呼吁开国会,立宪法,以挽救清朝的危亡,与革命派尖锐对立,互争成败。

在革命成为时代中心之后,立宪派又成为与革命派横向对峙的政治力量。

34、维新派与清末立宪派的比较?同:⑴都主张自上而下的改革,实行君主立宪;⑵不敢发动群众,甚至仇视革命;⑶都属于资产阶级上层分子,与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异:⑴进行改革和目的存在一定差距;⑵维新派以维护清朝统治为己任,但后者有部分参加了辛亥革命,加速清朝的灭亡;⑶两者组成成分有所不同:后者有部分清朝大员加入;⑷后者是前者演变而来。

35、立宪派与革命派的关系?⑴两者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但手段和方式不同;⑵前者的活动在一定程度山配合了后者的活动;⑶前者向后者的进攻和支持袁世凯,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

36、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的比较?⑴背景相同,但前者是为了救亡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后者是挽救统治危机;⑵领导者不同;⑶方式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但性质截然相反;⑷历史地位不同;前者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后者的客观积极作用无法抵消其主观反动性。

37、辛亥革命和武昌起义的关系?⑴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全过程,武昌起义只是其中一部分。

⑵两者的联系:以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发动了武昌起义;武昌起义使辛亥革命达到高潮。

38、正确认识辛亥革命的成败的本质含义?39、正确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40、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与新文化运动兴起之间的联系?41、前期新文化运动指导思想的特点?⑴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封建历史传统持全面批判态度,表现为对孔孟儒学的政治价值观的彻底否定;⑵主张以文化作为革新社会的主要手段,认为政治革命的方法并不能解决中国的民主化问题;⑶主张引进西方文化精神来改铸中国民众的竟声状态。

42、为什么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指向孔教?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是入学,隋唐初年它被神化为儒教,核心是三纲五常。

由于它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需要,因而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重视。

近代以来,在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过程中,思想界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但中国的封建统治势力十分顽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