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教案-2022届高三数学二轮复习微专题复习
高考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平面向量教案
高考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平面向量教案一、本章知识结构:二、高考要求1、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
2、掌握向量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法那么及运算律。
3、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法那么及运算律,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4、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6、掌握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并且能熟练运用;掌握平移公式。
7、掌握正、余弦定理,并能初步运用它们解斜三角形。
8、通过解三角形的应用的教学,继续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热点分析对本章内容的考查主要分以下三类:1.以选择、填空题型考查本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此类题一般难度不大,用以解决有关长度、夹角、垂直、判断多边形形状等问题.2.以解答题考查圆锥曲线中的典型问题.此类题综合性比较强,难度大,以解析几何中的常规题为主.3.向量在空间中的应用〔在B类教材中〕.在空间坐标系下,通过向量的坐标的表示,运用计算的方法研究三维空间几何图形的性质.在复习过程中,抓住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指导方针.本章考题大多数是课本的变式题,即源于课本.因此,掌握双基、精通课本是本章关键.分析近几年来的高考试题,有关平面向量部分突出考查了向量的基本运算。
对于和解析几何相关的线段的定比分点和平移等交叉内容,作为学习解析几何的基本工具,在相关内容中会进行考查。
本章的另一部分是解斜三角形,它是考查的重点。
总而言之,平面向量这一章的学习应立足基础,强化运算,重视应用。
考查的重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四、复习建议由于本章知识分向量与解斜三角形两部分,所以应用本章知识解决的问题也分为两类:一类是根据向量的概念、定理、法那么、公式对向量进行运算,并能运用向量知识解决平面几何中的一些计算和证明问题;另一类是运用正、余弦定理正确地解斜三角形,并能应用解斜三角形知识解决测量不可到达的两点间的距离问题。
必修四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教案)
2、4 平面向量得数量积教案A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平面向量得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2.掌握平面向量数量积得重要性质及运算律;3.了解用平面向量得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与垂直得问题;二、过程与方法本节学习得关键就是启发学生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得定义,理解定义之后便可引导学生推导数量积得运算律,然后通过概念辨析题加深学生对于平面向量数量积得认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问题得解决,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得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得交流意识、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叙述表达自己解题思路与探索问题得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平面向量数量积得定义.教学难点:平面向量数量积得定义及运算律得理解与平面向量数量积得应用、教学关键:平面向量数量积得定义得理解.教学方法本节学习得关键就是启发学生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得定义,理解定义之后便可引导学生推导数量积得运算律,然后通过概念辨析题加深学生对于平面向量数量积得认识.学习方法通过类比物理中功得定义,来推导数量积得运算.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多媒体、尺规、学生准备:练习本、尺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物理课中,我们学过功得概念,即如果一个物体在力F得作用下产生位移s,那么力F所做得功W可由下式计算:W=|F | | s|cosθ,其中θ就是F与s得夹角.我们知道力与位移都就是向量,而功就是一个标量(数量).故从力所做得功出发,我们就顺其自然地引入向量数量积得概念.二、主题探究,合作交流提出问题①a·b得运算结果就是向量还就是数量?它得名称就是什么?②由所学知识可以知道,任何一种运算都有其相应得运算律,数量积就是一种向量得乘法运算,它就是否满足实数得乘法运算律?师生活动: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与b,我们把数量|a||b|cosθ叫做a与b得数量积(或内积),记作a·b,即a·b=|a||b|cosθ(0≤θ≤π).其中θ就是a与b得夹角,|a|cosθ(|b|cosθ)叫做向量a在b方向上(b在a方向上)得投影.在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究得活动中,应特别点拨引导学生注意:(1)两个非零向量得数量积就是个数量,而不就是向量,它得值为两向量得模与两向量夹角得余弦得乘积;(2)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得数量积为0,即a·0=0;(3)符号“·”在向量运算中不就是乘号,既不能省略,也不能用“×”代替;(4)当0≤θ<时cosθ>0,从而a·b>0;当<θ≤π时,cosθ<0,从而a·b<0.与学生共同探究并证明数量积得运算律.已知a、b、c与实数λ,则向量得数量积满足下列运算律:①a·b=b·a(交换律);②(λa)·b=λ(a·b)=a·(λb)(数乘结合律);③(a+b)·c=a·c+b·c(分配律).特别就是:(1)当a≠0时,由a·b=0不能推出b一定就是零向量.这就是因为任一与a垂直得非零向量b,都有a·b=0.注意:已知实数a、b、c(b≠0),则ab=bca=c.但对向量得数量积,该推理不正确,即a·b=b·c不能推出a=c.由上图很容易瞧出,虽然a·b=b·c,但a≠c.对于实数a、b、c有(a·b)c=a(b·c);但对于向量a、b、c,(a·b)c=a(b·c)不成立.这就是因为(a·b)c表示一个与c共线得向量,而a(b·c)表示一个与a共线得向量,而c与a不一定共线,所以(a·b)c=a(b·c)不成立.提出问题①如何理解向量得投影与数量积?它们与向量之间有什么关系?②能用“投影”来解释数量积得几何意义吗?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来总结投影得概念,可以结合“探究”,让学生用平面向量得数量积得定义,从数与形两个角度进行探索研究.教师给出图形并作结论性得总结,提出注意点“投影”得概念,如下图.定义:|b|cosθ叫做向量b在a方向上得投影.并引导学生思考、A、投影也就是一个数量,不就是向量;B、当θ为锐角时投影为正值;当θ为钝角时投影为负值;当θ为直角时投影为0;当θ=0°时投影为|b|;当θ=180°时投影为-|b|.教师结合学生对“投影”得理解,让学生总结出向量得数量积得几何意义:数量积a·b等于a得长度与b在a方向上投影|b|cosθ得乘积.让学生思考:这个投影值可正、可负,也可为零,所以我们说向量得数量积得结果就是一个实数.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两个向量得数量积得性质:设a、b为两个非零向量,θ为两向量得夹角,e就是与b同向得单位向量.A、e·a=a·e=|a|cosθ.B、a⊥ba·b=0.C、当a与b同向时,a·b=|a||b|;当a与b反向时,a·b=-|a||b|.特别地a·a=|a|2或|a|=.D、cosθ=.E、|a·b|≤|a||b|.上述性质要求学生结合数量积得定义自己尝试推证,教师给予必要得补充与提示,在推导过程中理解并记忆这些性质.讨论结果:①略.②向量得数量积得几何意义为数量积a·b等于a得长度与b在a方向上投影|b|co sθ得乘积.三、拓展创新,应用提高例1 已知|a|=5,|b|=4,a与b得夹角为120°,求a·b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向量得数量积并结合两向量得夹角来求解.解:a·b=|a||b|cosθ=5×4×cos120°=5×4×()=-10.点评: 确定两个向量得夹角,利用数量积得定义求解.例 2 我们知道,对任意a,b∈R,恒有(a+b)2=a2+2ab+b2,(a+b)(a-b)=a2-b2.对任意向量a、b,就是否也有下面类似得结论?(1)(a+b)2=a2+2a·b+b2;(2)(a+b)·(a-b)=a2-b2.解:(1)(a+b)2=(a+b)·(a+b)=a·b+a·b+b·a+b·b=a2+2a·b+b2;(2)(a+b)·(a-b)=a·a-a·b+b·a-b·b=a2-b2.例3已知|a|=6,|b|=4,a与b得夹角为60°,求(a+2b)·(a-3b).解:(a+2b)·(a-3b)=a·a-a·b-6b·b=|a|2-a·b-6|b|2=|a|2-|a||b|cosθ-6|b|2=62-6×4×cos60°-6×42=-72.例4已知|a|=3,|b|=4,且a与b不共线,当k为何值时,向量a+k b与a-kb互相垂直?解:a+kb与a-k b互相垂直得条件就是(a+kb)·(a-k b)=0,即a2-k2b2=0.∵a2=32=9,b2=42=16,∴9-16k2=0.∴k=±.也就就是说,当k=±时,a+kb与a-k b互相垂直.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向量得数量积性质中垂直得充要条件.四、小结1.先由学生回顾本节学习得数学知识,数量积得定义、几何意义,数量积得重要性质,数量积得运算律.2.教师与学生总结本节学习得数学方法,归纳类比、定义法、数形结合等.在领悟数学思想方法得同时,鼓励学生多角度、发散性地思考问题,并鼓励学生进行一题多解.课堂作业1.已知a,b,c就是非零向量,则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得个数为( )①|a·b|=|a||b|a∥b②a与b反向a·b=-|a||b|③a⊥b|a+b|=|a-b| ④|a|=|b||a·c|=|b·c|A.1 B.2 C.3 D.42.有下列四个命题:①在△ABC中,若·>0,则△ABC就是锐角三角形;②在△ABC中,若·>0,则△ABC为钝角三角形;③△ABC为直角三角形得充要条件就是·=0;④△ABC为斜三角形得充要条件就是·≠0.其中为真命题得就是()A.①ﻩB.②ﻩC.③ D.④3.设|a|=8,e为单位向量,a与e得夹角为60°,则a在e方向上得投影为()A.4ﻩB.4C.42D.8+4.设a、b、c就是任意得非零平面向量,且它们相互不共线,有下列四个命题:①(a·b)c-(c·a)b=0; ②|a|-|b|<|a-b|;③(b·c)a-(c·a)b不与c垂直; ④(3a+2b)·(3a-2b)=9|a|2-4|b|2.其中正确得就是(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5.在△ABC中,设=b,=c,则等于( )A.0B.S△ABCC.S△ABCD.2S△ABC6.设i,j就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y轴方向上得单位向量,且a=(m+1)i-3j,b=i+(m-1)j,如果(a+b)⊥(a-b),则实数m=_____________.7.若向量a、b、c满足a+b+c=0,且|a|=3,|b|=1,|c|=4,则a·b+b·c+c·a=_________.参考答案:1.C 2.B 3.B 4.D 5.D 6.-2 7.-13第2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平面向量数量积运算规律、2.能利用数量积得性质及数量积运算规律解决有关问题、3.掌握两个向量共线、垂直得几何判断,会证明两向量垂直,以及能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二、过程与方法教师应在坐标基底向量得数量积得基础上,推导向量数量积得坐标表示.通过例题分析、课堂训练,让学生总结归纳出对于向量得坐标、数量积、向量所成角及模等几个因素,知道其中一些因素,求出其她因素基本题型得求解方法.平面向量数量积得坐标表示就是在学生学习了平面向量得坐标表示与平面向量数量积得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得,这都为数量积得坐标表示奠定了知识与方法基础.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平面向量数量积得坐标表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面向量数量积得认识,提高学生得运算速度,培养学生得运算能力,培养学生得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得数学素质.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平面向量数量积得坐标表示.教学难点:向量数量积得坐标表示得应用.教学关键:平面向量数量积得坐标表示得理解.教学突破方法:教师应在坐标基底向量得数量积得基础上,推导向量数量积得坐标表示.并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数量积得应用.教法与学法导航教学方法:启发诱导,讲练结合、学习方法:主动探究,练习巩固.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尺规、学生准备:练习本、尺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平面向量得坐标表示与坐标运算,以及平面向量得数量积,那么,能否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得数量积呢?若能,如何表示呢?由此又能产生什么结论呢?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二、主题探究,合作交流提出问题:①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x1,y1),b=(x2,y2),怎样用a与b得坐标表示a·b呢?②怎样用向量得坐标表示两个平面向量垂直得条件?③您能否根据所学知识推导出向量得长度、距离与夹角公式?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前面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推导与探究.提示学生在向量坐标表示得基础上结合向量得坐标运算进行推导数量积得坐标表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黑板上板书推导过程,教师给予必要得提示与补充.推导过程如下:∵a=x1i+y1j,b=x2i+y2j,∴a·b=(x1i+y1j)·(x2i+y2j)=x1x2i2+x1y2i·j+x2y1i·j+y1y2j2.又∵i·i=1,j·j=1,i·j=j·i=0,∴a·b=x1x2+y1y2.教师给出结论性得总结,由此可归纳如下:A、平面向量数量积得坐标表示两个向量得数量积等于它们对应坐标得乘积得与,即a=(x1,y1),b=(x2,y2),则a·b=x1x2+y1y2.B、向量模得坐标表示若a=(x,y),则|a|2=x2+y2,或|a|=.如果表示向量a得有向线段得起点与终点得坐标分别为(x1,y1)、(x2,y2),那么a=(x2-x1,y2-y1),|a|=C、两向量垂直得坐标表示设a=(x1,y1),b=(x2,y2),则a⊥b x1x2+y1y2=0.D、两向量夹角得坐标表示设a、b都就是非零向量,a=(x1,y1),b=(x2,y2),θ就是a与b得夹角,根据向量数量积得定义及坐标表示,可得cosθ=三、拓展创新,应用提高例1已知A(1,2),B(2,3),C(-2,5),试判断△ABC得形状,并给出证明.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向量数量积得坐标运算来解决平面图形得形状问题.判断平面图形得形状,特别就是三角形得形状时主要瞧边长就是否相等,角就是否为直角.可先作出草图,进行直观判定,再去证明.在证明中若平面图形中有两个边所在得向量共线或者模相等,则此平面图形与平行四边形有关;若三角形得两条边所在得向量模相等或者由两边所在向量得数量积为零,则此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或者为直角三角形.教师可以让学生多总结几种判断平面图形形状得方法.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标出A(1,2),B(2,3),C(-2,5)三点,我们发现△ABC就是直角三角形.下面给出证明.∵=(2-1,3-2)=(1,1),=(-2-1,5-2)=(-3,3),∴·=1×(-3)+1×3=0.∴⊥.∴△ABC就是直角三角形.点评:本题考查得就是向量数量积得应用,利用向量垂直得条件与模长公式来判断三角形得形状.当给出要判定得三角形得顶点坐标时,首先要作出草图,得到直观判定,然后对您得结论给出充分得证明.例2设a=(5,-7),b=(-6,-4),求a·b及a、b间得夹角θ(精确到1°).解:a·b=5×(-6)+(-7)×(-4)=-30+28=-2.|a|=,|b|=由计算器得cosθ=≈-0.03.利用计算器得θ≈1.6rad=92°.四、小结1.在知识层面上,先引导学生归纳平面向量数量积得坐标表示,向量得模,两向量得夹角,向量垂直得条件.其次引导学生总结数量积得坐标运算规律,夹角与距离公式、两向量垂直得坐标表示.2.在思想方法上,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探索过程中用到得思维方法与数学思想方法,定义法,待定系数法等.课堂作业1.若a=(2,-3),b=(x,2x),且a·b=,则x等于()A.3B.C.ﻩD.-32.设a=(1,2),b=(1,m),若a与b得夹角为钝角,则m得取值范围就是( )A.m>B.m< C.m> D.m<3.若a=(cosα,sinα),b=(cosβ,sinβ),则( )A.a⊥bB.a∥bC.(a+b)⊥(a-b)D.(a+b)∥(a-b)4.与a=(u,v)垂直得单位向量就是( )A.()B.()C.()D.()或()5.已知向量a=(cos23°,cos67°),b=(cos68°,cos22°),u=a+t b(t∈R),求u得模得最小值.6.已知a,b都就是非零向量,且a+3b与7a-5b垂直,a-4b与7a-2b垂直,求a与b得夹角.7.已知△ABC得三个顶点为A(1,1),B(3,1),C(4,5),求△ABC得面积.参考答案:1.C2.D 3.C 4.D5.|a|==1,同理有|b|=1.又a·b=cos23°cos68°+cos67°cos22°=cos23°cos68°+sin23°sin68°=cos45°=,∴|u|2=(a+t b)2=a2+2t a·b+t2b2=t2+t+1=(t+)2+≥.当t=时,|u|min=.6.由已知(a+3b)⊥(7a-5b)(a+3b)·(7a-5b)=07a2+16a·b-15b2=0.①又(a-4b)⊥(7a-2b)(a-4b)·(7a-2b)=07a2-30a·b+8b2=0. ②①-②得46a·b=23b2,即a·b=③将③代入①,可得7|a|2+8|b|2-15|b|2=0,即|a|2=|b|2,有|a|=|b|,∴若记a与b得夹角为θ,则cosθ=.又θ∈[0°,180°],∴θ=60°,即a与b得夹角为60°.7.分析:S△ABC=||||sin∠BAC,而||,||易求,要求sin∠BAC可先求出cos∠BA C.解:∵=(2,0),=(3,4),||=2,||=5,∴cos∠BAC=.∴sin∠BAC=.∴S△ABC=||||sin∠BAC=×2×5×=4.教案 B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得物理背景,理解数量积得含义及其物理意义;2、体会平面向量得数量积与向量投影得关系,理解掌握数量积得性质与运算律,并能运用性质与运算律进行相关得判断与运算.二、过程与方法体会类比得数学思想与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推理论证得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学生能感受数学问题探究得乐趣与成功得喜悦,增加学习数学得自信心与积极性,并养成良好得思维习惯.教学重点平面向量数量积得定义,用平面向量得数量积表示向量得模、夹角.教学难点平面向量数量积得定义及运算律得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得应用.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内容分析本节学习得关键就是启发学生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得定义,理解定义之后便可引导学生推导数量积得运算律,然后通过概念辨析题加深学生对于平面向量数量积得认识.主要知识点:平面向量数量积得定义及几何意义;平面向量数量积得3个重要性质;平面向量数量积得运算律.教学流程概念引入→概念获得→简单运用→运算律探究→理解掌握→反思提高教学设想:一、情境设置:问题1:回忆一下物理中“功”得计算,功得大小与哪些量有关?结合向量得学习您有什么想法?力做得功:W= ||⋅||cosθ,θ就是与得夹角.(引导学生认识功这个物理量所涉及得物理量,从“向量相乘”得角度进行分析)二、新课讲解1.平面向量数量积(内积)得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与b,它们得夹角就是θ,则数量|a||b|cosθ叫a与b得数量积,记作a⋅b,即有a⋅b= |a||b|cosθ,(0≤θ≤π).并规定:0与任何向量得数量积为0.问题2:定义中涉及哪些量?它们有怎样得关系?运算结果还就是向量吗?(引导学生认清向量数量积运算定义中既涉及向量模得大小,又涉及向量得交角,运算结果就是数量)注意:两个向量得数量积与向量同实数积有很大区别.(1)两个向量得数量积就是一个实数,不就是向量,符号由cosθ得符号所决定.(2)两个向量得数量积称为内积,写成a⋅b;今后要学到两个向量得外积a×b,而a⋅b就是两个向量得数量得积,书写时要严格区分.符号“·”在向量运算中不就是乘号,既不能省略,也不能用“×”代替.(3)在实数中,若a≠0,且a⋅b=0,则b=0;但就是在数量积中,若a≠0,且a⋅b=0,不能推出b=0.因为其中cosθ有可能为0.(4)已知实数a、b、c(b≠0),则ab=bc ⇒a=c.但就是在向量得数量积中,a⋅b= b⋅c 推导不出a= c、如下图:a⋅b= |a||b|cosβ = |b||OA|,b⋅c= |b||c|cosα = |b||OA|⇒a⋅b=b⋅c,但a≠c、(5)在实数中,有(a⋅b)c = a(b⋅c),但就是在向量中,(a⋅b)c≠a(b⋅c)显然,这就是因为左端就是与c共线得向量,而右端就是与a共线得向量,而一般a 与c不共线.( “投影”得概念):作图2.定义:|b|cosθ叫做向量b在a方向上得投影.投影也就是一个数量,不就是向量;当θ为锐角时投影为正值;当θ为钝角时投影为负值;当θ为直角时投影为0;当θ=0︒时投影为|b|;当θ =180︒时投影为-|b|.3.向量得数量积得几何意义:数量积a⋅b等于a得长度与b在a方向上投影|b|cosθ得乘积.例1已知平面上三点A、B、C满足||=2,||=1,||=,求·+·+.得值、解:由已知,||2+||2=||2,所以△ABC就是直角三角形、而且∠ACB=90°,从而sin∠ABC=,sin∠BAC=、∴∠ABC=60°,∠BAC=30°、∴与得夹角为120°,与得夹角为90°,与得夹角为150°、故·+·+·=2×1×cos120°+1×cos90°+×2cos150°=-4、点评:确定两个向量得夹角,应先平移向量,使它们得起点相同,再考察其角得大小,而不就是简单地瞧成两条线段得夹角,如例题中与得夹角就是120°,而不就是60°、探究1:非零向量得数量积就是一个数量,那么它何时为正,何时为0,何时为负?当0°≤θ<90°时a·b为正;当θ =90°时a·b为零;90°<θ ≤180°时a·b为负、探究2:两个向量得夹角决定了它们数量积得符号,那么它们共线或垂直时,数量积有什么特殊性呢?4.两个向量得数量积得性质:设a、b为两个非零向量.(1)a⊥b⇔a⋅b=0.(2)当a与b同向时,a⋅b= |a||b|;当a与b反向时,a⋅b= -|a||b|.特别得a⋅a=|a|2或.(3) |a⋅b|≤|a||b|.公式变形:cosθ =探究3:对一种运算自然会涉及运算律,回忆过去研究过得运算律,向量得数量积应有怎样得运算律?(引导学生类比得出运算律,老师作补充说明)向量a、b、c与实数λ,有(1) a⋅b= b⋅a(2)(λa)⋅b= λ(a⋅ b )=a⋅(λb)(3)(a +b)⋅ c= a·c+b⋅ c(进一步)您能证明向量数量积得运算律吗?(引导学生证明(1)、(2))例2 判断正误:①a·0=0;②0·a=0;③0-=;④|a·b|=|a||b|;⑤若a≠0,则对任一非零b有a·b≠0;⑥a·b=0,则a与b中至少有一个为0;⑦对任意向量a,b,с都有(a·b)с=a(b·с);⑧a 与b就是两个单位向量,则a2=b2.上述8个命题中只有②③⑧正确;例3已知|a|=3,|b|=6,当①a∥b,②a⊥b,③a与b得夹角就是60°时,分别求a·b.解:①当a∥b时,若a与b同向,则它们得夹角θ=0°,∴a·b=|a|·|b|cos0°=3×6×1=18;若a与b反向,则它们得夹角θ=180°,∴a·b=|a||b|cos180°=3×6×(-1)=-18;②当a⊥b时,它们得夹角θ=90°,∴a·b=0;③当a与b得夹角就是60°时,有a·b=|a||b|cos60°=3×6×=9.评述:两个向量得数量积与它们得夹角有关,其范围就是[0°,180°],因此,当a∥b时,有0°或180°两种可能.评述:这一类型题,要求学生确实把握好数量积得定义、性质、运算律.三、课堂练习1.已知|a|=1,|b|=,且(a-b)与a垂直,则a与b得夹角就是()A.60° B.30°C.135° D.45°2.已知|a|=2,|b|=1,a与b之间得夹角为,那么向量m=a-4b得模为( )A.2 B.2 C.6D.123.已知a、b就是非零向量,若|a|=|b|则(a+b)与(a-b)、4.已知向量a、b得夹角为,|a|=2,|b|=1,则|a+b|·|a-b|=.5.已知a+b=2i-8j,a-b=-8i+16j,其中i、j就是直角坐标系中x轴、y轴正方向上得单位向量,那么a·b=.6.已知|a|=1,|b|=,(1)若a∥b,求a·b;(2)若a、b得夹角为45°,求|a+b|;(3)若a -b与a垂直,求a与b得夹角.参考答案:1.D2.B3.垂直 4. 5.-36、解:(1)若a、b方向相同,则a·b=;若a、b方向相反,则a·b=;(2)|a+b|=.(3)45°.四、知识小结(1)通过本节课得学习,您学到了哪些知识?(2)关于向量得数量积,您还有什么问题?五、课后作业教材第108页习题2.4A组1、2、3、6、7教学后记数学课堂教学应当就是数学知识得形成过程与方法得教学,数学活动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得活动,没有学生积极参与得课堂教学就是失败得.本节课教学设计按照“问题——讨论——解决”得模式进行,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以课堂教学得引导者、评价者、组织者与参与者同学生一起探索平面向量数量积定义、性质与运算律得形成与发展过程.始终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为主攻、训练为主线”.第2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平面向量得数量积坐标运算及应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平面向量数量积得坐标运算,体会向量得代数性与几何性、2、从具体应用体会向量数量积得作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对待不同问题用不同得方法分析得态度、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平面向量数量积得坐标表示、教学难点:平面向量数量积得坐标表示得综合运用、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教学设想一、复习引入向量得坐标表示,为我们解决有关向量得加、减、数乘运算带来了极大得方便.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平面向量得数量积,那么向量得坐标表示,对平面向量得数量积得表示方式又会带来哪些变化呢?由此直接进入主题.二、探究新知:⒈平面两向量数量积得坐标表示已知两个非零向量,,试用与得坐标表示.设就是轴上得单位向量,就是轴上得单位向量,那么,.所以.又,,,所以.这就就是说:两个向量得数量积等于它们对应坐标得乘积得与.即.2.平面内两点间得距离公式(1)设,则或.如果表示向量得有向线段得起点与终点得坐标分别为、,那么(平面内两点间得距离公式).(2)向量垂直得判定设,,则ﻩ.(3)两非零向量夹角得余弦()cosθ=.三、例题讲解例1已知a=(3,-1),b = (1, 2),求满足x⋅a = 9与x⋅b = -4得向量x.解:设x = (t,s),由、∴x= (2,-3)、例2 已知a=(1,),b=(+1,-1),则a与b得夹角就是多少?分析:为求a与b夹角,需先求a·b及|a|·|b|,再结合夹角θ得范围确定其值.解:由a=(1,),b=(+1,-1)、有a·b=+1+(-1)=4,|a|=2,|b|=2.记a与b得夹角为θ,则cosθ=、又∵0≤θ≤π,∴θ=、评述:已知三角形函数值求角时,应注重角得范围得确定.例3如图,以原点与A(5, 2)为顶点作等腰直角△OAB,使∠B=90︒,求点B 与向量得坐标.解:设B点坐标(x, y),则= (x, y),=(x-5, y-2)、∵⊥∴x(x-5)+ y(y-2) = 0即:x2 + y2-5x- 2y = 0、又∵||= || ∴x2 +y2= (x-5)2 + (y-2)2即:10x +4y= 29、由、∴B点坐标或;=或、例4在△ABC中,=(2, 3),=(1,k),且△ABC得一个内角为直角,求k值. 解:当∠A = 90︒时,⋅=0,∴2×1+3×k = 0,∴k =.当∠B = 90︒时,⋅=0,=-=(1-2, k-3)= (-1, k-3),∴2×(-1) +3×(k-3) =0 ∴k=.当∠C=90︒时,⋅= 0,∴-1+ k(k-3) =0,∴k =.四、小结1.本节课得内容:有关公式、结论(由学生归纳、总结)、2.本节课得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方程(组)思想等、五、课外作业教材第107页练习.。
平面数量积最值问题 教案-2022届高三数学二轮复习微专题复习
微专题:平面向量数量积最值问题——2022年高三数学复习微专题微课一、本专题在高考中的地位1.课标对本专题的要求知识内容知识要求了解理解掌握平面向量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1)向量的实际背景√(2)平面向量的概念和两个向量相等的含义√(3)向量的几何表示√2.向量的线性运算(1)向量加法、减法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2)向量的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3)向量线性运算的性质及其几何意义√3.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1)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2)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3)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减法与数乘运算√(4)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4.平面向量数量积(1)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2)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3)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4)运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会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5.向量的应用(1)向量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2)向量方法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明确《考试大纲》对知识的要求层次。
“理解”“掌握”这两个层次要求的知识点往往是高考命题的首选,尤其是“掌握”,通常高考命题会进行深度挖掘,所以在复习时要重视和强化。
2.近五年全国卷考查情况分析年份题序题型考点明细单独命题综合命题分值难易程度2016年全国卷I(理) 3 选择题向量加法坐标运算与垂直√ 5 易2017年全国卷I(理) 13 填空题 向量的模长和数量积应用√ 5 易 2018年全国卷I(理) 6 选择题 向量线性运算 √ 5 易 2018年全国卷I(理) 8 选择题 抛物线、直线及数量积 √ 5 中 2019年课标全国卷I(理) 7 选择题 向量数量积、夹角 √ 5 中 2020年课标全国卷I(理) 14 填空题 向量的数量积与模 √ 5 易 2020年课标全国卷I (文)14 填空题 向量数量积与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 √ 5 易 2021·新高考Ⅱ卷13填空题向量的数量积与模√5易二、真题回顾1.(2021·全国乙卷)已知向量a =(1,3),b =(3,4),若(a -λb )⊥b ,则λ=________. 2.(2021·全国甲卷)若向量a ,b 满足|a |=3,|a -b |=5,a ·b =1,则|b |=________. 3.(2021·新高考Ⅱ卷)已知向量a +b +c =0,|a |=1,|b |=|c |=2,a ·b +b ·c +c ·a =________.4.(2020·课标全国Ⅰ高考)设a ,b 为单位向量,且|a+b|=1,则|a-b|= .5.(2020·课标全国Ⅱ高考)已知单位向量a ,b 的夹角为45°,ka -b 与a 垂直,则k = .三.要点提炼考点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1.若a =(x ,y),则|a |=a ·a =x 2+y 2. 2.若A(x 1,y 1),B(x 2,y 2),则|AB →|=x 2-x 12+y 2-y 12.3.若a =(x 1,y 1),b =(x 2,y 2),θ为a 与b 的夹角, 则cos θ=a ·b |a ||b |=x 1x 2+y 1y 2x 21+y 21x 22+y 22.四.典型例题:例1.(2021·福建六校联考)已知P 为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所在平面内一点,则PC →·(PB →+PD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解析】 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则A (0,0),B (2,0),C (2,2),D (0,2),设P (x ,y ),则PC →=(2-x ,2-y ),PB →+PD →=(2-x ,-y )+(-x ,2-y )=(2-2x ,2-2y ),∴PC →·(PB →+PD →)=(2-x )(2-2x )+(2-y )(2-2y )=2⎝⎛⎭⎫x -322-12+2⎝⎛⎭⎫y -322-12=2⎝⎛⎭⎫x -322+2⎝⎛⎭⎫y -322-1. ∴当x =y =32时,PC →·(PB →+PD →)取得最小值-1.【探究】 数量积的计算主要有基底法和坐标法,另外解方程也行,数量积的最值问题往往要用到函数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结合求值域的方法求解.变式练习:1.已知四边形ABCD 中,AD ∥BC ,∠BAD =90°,AD =1,BC =2,M 是AB 边上的动点,则|MC →+2MD →|的最小值为________.例2.(2021·益阳模拟考试)如图所示为边长为2的正△ABC ,以BC 的中点O 为圆心,BC 为直径在三角形外部作半圆弧BC ︵,点P 在圆弧上运动,则AB →·AP →的取值范围为( )A .[2,33]B .[4,33]C .[2,4]D .[2,5]答案 D解析 由题可知当点P 在点C 处时AB →·AP →最小,此时AB →·AP →=|AB →|·|AC →|·cos π3=2×2×12=2,过圆心O 作OP ∥AB 交圆弧于点P ,连接AP ,此时AB →·AP →最大,此时AB →·AP →=2×⎝⎛⎭⎫32+1=5,所以AB →·AP →的取值范围为[2,5].故选D.【探究】 本题利用数量积的定义,结合数量量积的几何意义AP →在AB →上的投影,当当点P 在点C 处时AB →·AP →最小,过圆心O 作OP ∥AB 交圆弧于点P ,连接AP ,此时AB →·AP →最大。
2023高中数学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教案范文
2023高中数学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教案范文2020高中数学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教案范文一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主要内容(1)平面向量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2)用平面向量处理有关长度、角度、直垂问题2、教材编写特点本节是必修4第二章第3节的内容,在教材中起到层上启下的作用。
3、教学内容的核心教学思想用数量积求夹角,距离及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渗透化归思想以及数形结合思想。
4、我的思考本节数学的目标为让学生掌握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及应用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处理相关夹角距离及垂直的问题。
因此,让学生们学会把数学问题转化到图形中,及能在图形中把图形转化成相关的数学问题尤其重要。
二、学生分析1、在学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之前,学习已经认识并会找向量的夹角,及用坐标表示向量的知识。
因此,对于a·b=∣b∣︳a︴cosθ(θ=),容易进行相应的简单计算,但对于理解这个式子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需把a·b=∣a∣∣b∣ cosθ转化到图形a·b=∣OM∣·∣OB∣=∣b∣cosθ∣a∣即a·b=∣a∣∣b∣cosθ理解并记忆。
对于cosθ= ,等的变形应用,同学们甚感兴趣。
2、我的思考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学习本节知识,在处理例题成练习上,计算量不易过大。
三、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平面向量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
(2)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小组探究学习,讨论并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算推理的能力。
四、教学活动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时间 1、课题引入师:请同学请回忆我们所学过的相关同里的运算。
生:加法、减法,数乘师:这些运算所得的结果是数还是向量。
生:向量。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有关向量的新的运输,数里积(板书课题) 由旧知引出新知,让学生知道我们学习是层层深入,知识永不止境,从而把学生引入到新的课程学习中来。
3min 2、平面向里的数量积定义师:平面向星数量积(内积或点积)的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星a·b,它们的夹角是θ,则数量∣a∣·∣b∣cosθ叫a与b的数量积,记作a·b,即a·b=∣a∣∣b∣cosθ,注:①a·b≠a×b≠ab②O与任何向量的数里积为O。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应用教案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应用教案一、引言平面向量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在几何、物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数量积作为平面向量的一种运算方式,被广泛运用于解决多种实际问题。
本教案旨在通过介绍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应用,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二、数量积的定义数量积,也称为点积或内积,是两个向量之间进行的一种运算。
对于两个平面向量a 和 b,它们的数量积可以表示为a·b,即:a·b = |a| |b| cosθ其中,|a| 和 |b| 分别表示向量 a 和 b 的模,θ表示向量 a 和 b 之间的夹角。
三、数量积的运算性质1. 交换律:a·b = b·a2. 分配律:(a+b)·c = a·c + b·c3. 数量积为零的条件:若 a·b = 0,则 a 和 b 两向量垂直。
四、数量积的几何意义数量积有着重要的几何意义。
当两个向量的数量积为正时,表示它们的方向较为接近;当数量积为负时,表示它们的方向较为背离;当数量积为零时,表示它们垂直。
五、数量积的应用数量积在几何、物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其中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 判断两个向量的关系:通过计算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判断它们的夹角大小,从而了解两个向量之间的关系,比如是否垂直或平行。
2. 求向量在某一方向上的投影:通过数量积的计算,可以求得一个向量在另一个向量上的投影长度,从而进一步计算出向量在某一方向上的投影。
3. 计算力的功:在物理学中,力的功可以通过计算力和位移之间的数量积得到。
功等于力乘以移动的距离和夹角的余弦值。
4. 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数量积还可以用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当给定两条边和它们之间的夹角时,可以通过数量积公式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
六、教学活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量积,以下是一些教学活动的建议:1. 理论讲解:教师可以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结合实际例子,向学生讲解数量积的定义、运算性质和几何意义。
2022年《向量的数量积》参考优秀教案14
向量的数量积〔2〕教学目标:1.掌握平面向量数量积运算规律,能利用数量积的5个重要性质及数量积运算规律解决有关问题;2.掌握两个向量共线、垂直的几何判断,会证明两向量垂直,以及能解决一些简单问题;3.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自主探究、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探求新知及合作能力.教学重点:运算律的理解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应用.教学难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运算律的理解.教学方法:引导发现、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引复习提问:1.〔1〕两个非零向量夹角的概念;〔2〕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3〕“投影〞的概念;〔4〕向量数量积的几何意义;〔5〕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2.判断以下各题正确与否:①假设,那么对任一向量,有;(√ )②假设,那么对任一非零向量,有;( × )③假设,,那么;( × )④假设,那么至少有一个为零向量;( × )⑤假设,那么当且仅当时成立;( × )⑥对任意向量,有.( √ )二、学生活动问题1实数,,(),那么.=·=是否成立?问题2实数的运算律有ab=ba;a(b+c)=ab+ac;(ab)c=a(bc).在向量的数量积中是否成立?〔举例说明〕三、建构数学1.数量积的运算律〔证明的过程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决定〕.〔1〕交换律:;证明:设夹角为,那么,,∴.〔2〕数乘结合律:证明:假设,此式显然成立.假设,,,,∴假设,,,.∴综上可知成立.〔3〕分配律:.在平面内取一点,作=, =,=,∵〔即〕在方向上的投影等于在A B C方向上的投影和,即:∴,∴即:.说明:〔1〕一般地,()·≠·〔·〕〔2〕·=·,≠=〔3〕有如下常用性质:=||,(+)=+2+〔+〕·〔+〕=·+·+·+·,2.向量的数量积不满足结合律.分析:假设有〔〕=〔·〕,设、夹角为,、夹角为β,那么()=||·||cosα·,·(·)=·||||cosβ,∴假设=,α=β,那么||=||,进而有:〔〕=·(•),这是一种特殊情形,一般情况下不成立.举反例如下:||=1,||=1,||=,与夹角是60°,与夹角是45°,()·=〔||·||cos60°〕·=,·(·)=〔||·||cos45°〕=而≠,故〔〕·≠·〔·〕四、数学运用1.例题.例1都是非零向量,且与垂直,与垂直,求与的夹角.例2求证: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平方和等于四条边的平方和.变式1用向量方法证明: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变式2如图,是的三条高,求证:相交于一点.B CD变式3用向量证明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例3 四边形中,=,=,=,=,且·=·=·=·,试问四边形是什么图形?例4 设与是夹角为60°,且||||,是否存在满足条件的,,使|+|=2|-|?请说明理由.2.稳固.〔1〕||=1,||=,〔1〕-与垂直,那么的夹角是______;〔2〕假设,;〔3〕假设、的夹角为,那么|+|;〔2〕||=2,||=1,与之间的夹角为,那么向量-4的模为_____;|-4|·|-|〔3〕设、是两个单位向量,其夹角为,求向量=2+与=2-3的夹角;〔4〕对于两个非零向量,,当的模取最小值时,①求的值;②求证:与垂直.五、回忆反思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大家掌握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规律,掌握两个向量共线、垂直的几何判断,能利用数量积的重要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高中数学_平面向量数量积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平面向量数量积复习课》教学设计《平面向量数量积复习课》一、教学目标确立依据:(一)课程标准要求及解读1、课程标准要求:(1)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含义及物理意义.(2)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3)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4)能运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会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2、课程标准解读:课程标准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要求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要求学生理解数量积的含义,掌握其运算;二是能够应用能运用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基础知识对所给的有关平面向量数量积运算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运算。
简单地说就是:一、知识层面,要掌握牢固数量积的基础知识。
二是应用层面,要求学生会用数量积解决有关问题。
(二)教材分析:向量是近代数学中重要和基本的数学概念之一,它是沟通代数、几何与三角函数的一种工具,有着极其丰富的实际背景。
由于向量既能体现“形”的直观位置特征,又具有“数”的良好运算性质,是数形结合和转换的桥梁。
而这一切之所以能够实现,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功不可没。
既有形又有数,是代数、几何与三角的最佳结合点,不仅应用广泛,也是高考中经常考察的内容,而且很好的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类比思想。
本节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复习课在教学内容方面不仅有对于向量相关知识的回顾与梳理,也有辨析中准确掌握数量积中易错易漏知识点,还有求平面向量数量积、模、夹角的方法的总结;(三)全国卷命题趋势分析: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运算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对本单元的考查多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问题的档次为中、低档题,有时也有解答题。
1.高频考向: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模或夹角相结合。
2.低频考向:平面向量在平面几何、解析几何中的简单应用。
3.重点关注:(1)求数量积、模或夹角的最值或范围;(2)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相结合的解答题。
近几年命题趋势汇编如下:(三)学情分析:1、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三一轮复习学习中等程度班级的学生,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性高,另外学生具有数量积的所有知识储备,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一般的归纳推理能力。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教案精品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教案精品教学目标:1.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概念和性质。
2.学会计算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3.掌握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几何意义,了解数量积与向量夹角之间的关系。
4.能够应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计算。
2.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夹角的关系。
教学难点:1.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夹角的几何意义的理解与应用。
2.数量积计算过程中的代数化简。
教学准备:1.平面向量的定义和基本运算。
2.数学几何工具,如直尺、曲尺和圆规等。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讲师简要介绍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抛出问题:如何计算两个向量的乘积?这种乘积有什么特点?第二步:引出数量积的定义和性质1. 讲师给出数量积的定义: 设有两个向量a和b,它们的数量积记作a·b,定义为,a,b,·cosθ,其中,a,和,b,分别表示向量a和b的模长,θ表示两个向量夹角的大小。
2.讲师讲解数量积的几何意义:数量积a·b的值等于向量a在向量b 上的投影的长度乘以b的模长,也等于向量b在向量a上的投影的长度乘以a的模长。
3.讲师给出数量积的性质:a.a·b=b·a,数量积满足交换律。
b.a·a=,a,^2,即向量自身的数量积等于其模长的平方。
c.若a·b=0,则称向量a和b垂直或正交。
d.若a·b=,a,b,则称向量a和b同向或共线。
第三步:数量积的计算1.讲师给出数量积的计算公式:a·b=a1b1+a2b2,其中a=(a1,a2),b=(b1,b2)。
2.讲师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计算数量积,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第四步:数量积与夹角的关系1.讲师引导学生思考:设向量a和b夹角为θ,如何利用数量积计算夹角θ的大小?2. 讲师给出数量积与夹角的关系: a·b = ,a,b,·cosθ,可解出cosθ = (a·b) / (,a,b,)。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教案精品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教案精品教学目标:1.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概念和性质。
2.学会计算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3.解决与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1.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和性质。
2.使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计算向量的模长和夹角。
教学难点:1.运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黑板、彩笔和相关教学资料。
2.学生准备课本、作业本、笔等。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教师用黑板上画两个平行且相等长的向量,并引出向量积的概念。
简单介绍向量的数量积和叉积,并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是向量的数量积。
Step 2 讲解1. 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向量a(x1, y1)和向量b(x2, y2)的数量积,记作a·b,等于,a,·,b,·cosθ,其中,a,和,b,分别表示向量a和向量b的模长,θ表示向量a和向量b的夹角。
2.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a·b=b·a交换律a·(kb)=k(a·b) 数量积与数的结合a·a=,a,^2向量与自己的数量积等于向量的模长的平方a·b=0两个向量的数量积为0,表示两个向量垂直Step 3 讲解教师做一道具体的例题,先引入概念,并导出计算公式。
例题:已知向量a(3,2)和向量b(1,-4),求向量a和向量b的数量积。
解:根据定义公式,a·b, = ,a,·,b,·cosθ代入向量a和向量b的数值,得到3*1+2*(-4)=3+(-8)=-5Step 4 讲解教师通过例题引导学生讨论下面的性质并证明之。
向量a·b = ,a,·,b,·cosθ其中,0≤θ≤π。
当0≤θ≤π/2时,cosθ > 0;当π/2≤θ≤π时,cosθ<0。
Step 5 练习由简单到复杂给学生练习一些数量积的计算题目,并检查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教案
⾼中数学必修4《平⾯向量的数量积》教案 ⾼中数学必修4《平⾯向量的数量积》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标 1.掌握平⾯向量的数量积及其⼏何意义; 2.掌握平⾯向量数量积的重要性质及运算律; 3.了解⽤平⾯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垂直的问题; 4.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平⾯向量的数量积定义 教学难点:平⾯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及运算律的理解和平⾯向量数量积的应⽤ 教学过程 1.平⾯向量数量积(内积)的定义:已知两个⾮零向量a与b,它们的夹⾓是θ, 则数量|a||b|cosq叫a与b的数量积,记作a×b,即有a×b = |a||b|cosq,(0≤θ≤π). 并规定0向量与任何向量的数量积为0. ×探究:1、向量数量积是⼀个向量还是⼀个数量?它的符号什么时候为正?什么时候为负? 2、两个向量的数量积与实数乘向量的积有什么区别? (1)两个向量的数量积是⼀个实数,不是向量,符号由cosq的符号所决定. (2)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称为内积,写成a×b;今后要学到两个向量的外积a×b,⽽a×b是两个向量的数量的积,书写时要严格区分.符号“· ”在向量运算中不是乘号,既不能省略,也不能⽤“×”代替. (3)在实数中,若a?0,且a×b=0,则b=0;但是在数量积中,若a?0,且a×b=0,不能推出b=0.因为其中cosq有可能为0. ⾼中数学必修4《平⾯向量的数量积》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标 1.掌握平⾯向量的数量积及其⼏何意义; 2.掌握平⾯向量数量积的重要性质及运算律; 3.了解⽤平⾯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度和垂直的问题; 4.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平⾯向量的数量积定义 教学难点:平⾯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及运算律的理解和平⾯向量数量积的应⽤ 教学⼯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复习引⼊: 1.向量共线定理向量与⾮零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只有⼀个⾮零实数λ,使=λ 五,课堂⼩结 (1)请学⽣回顾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内容有哪些?所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法有那些? (2)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有那些不太明⽩的地⽅,请向⽼师提出。
高三数学复习《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教案(第1课时)
A.- B. C. D.
议
小组内两人对议知识梳理与例1、例2、群议例3
展
各小组中心发言人直接展示,其他同学可提出质疑并作出补充说明
评
学生点评,教师补充,归纳求夹角的变形讲知识系统梳理和深度挖掘
检
夯实基础A级全部掌握,B级达线的同学做
物理中”功”的背景已有接触,但对公式的变形和灵活应用部分同学会有难度
教学目标
1.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
2.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
3.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
4.能运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会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
重点
向量的数量积运算、夹角
用
限时练对模长和夹角的深度和灵活应用进行加强
教学反思
检查结果及修改意见:
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教研组长(签字):
检查日期:年月日
难点
向量的夹角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教师复备
导
物理中功功是一个标量,它是由一个力和位移两个向量来确定的,他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呢?
思
例1已知|a|=2,|b|=5,若:(1)a∥b;(2)a⊥b;(3)a与b的夹角为30°,分别求a·b.
例2[2015·浙江卷]已知 是平面单位向量,且 若平面向量 满足 则 =.
课题名称:平面向量的数量积(1)
考纲、大纲描述
①通过物理中"功"等实例,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
②体会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
③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
2022届高考数学复习第40-41课时第五章平面向量-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名师精品教案
第 40-41 课时:第五章 平面向量——平面向量的数目积一.课题:平面向量的数目积二.教课目的: 掌握平面向量的数目积及其性质和运算率,掌握两向量夹角及两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和向量数目积的简单运用.三.教课要点:平面向量数目积及其应用.四.教课过程:(一)主要知识:1.平面向量数目积的观点;2.平面向量数目积的性质:| a |22a, ba ba 、 cos;| a ||b |3.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 ab a b 0 .(二)主要方法:1.注意愿量夹角的观点和两向量夹角的范围; 2.垂直的充要条件的应用;3.当角为锐角或钝角,求参数的范围时注意转变的等价性; 4.距离,角和垂直能够转变到向量的数目积问题来解决. (三)基础训练:1 以下命题中是正确的有①设向量 a 与 b 不共线,若 ( a b) ( a b) 0 ,则 | a | | b | ;② | a b | | a | | b |;③ a b a c ,则 b c ;④若 a (b c) ,则 a b a c2.已知 a, b, c 为非零的平面向量 甲: a ba c,乙 :b c, 则 ()( A) 甲是乙的充足条件但不是必需条件 ( B) 甲是乙的必需条件但不是充足条件(C ) 甲是乙的充要条件 ( D ) 甲既不是乙的充足条件也不是乙的必需条件3.已知向量 a (3,4), b(2, 1) ,假如向量 a xb 与 b 垂直,则 x 的值为()(A)23(B)3(C)2(D )2 32354.平面向量a, b 中,已知 a (4, 3),| b | 1,且 a b 5 ,则向量 b ______5.已知 | a |=| b |=2 , a 与 b 的夹角为 600,则 a b 在a 上的投影为。
6.设向量 a, b 知足 | a | | b | 1,| 3a 2b | 3 ,则 |3a b |。
7.已知向量 a, b 的方向同样,且 | a |3,|b | 7 ,则 | 2a b | ______。
高三数学教案设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高三数学教案设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有决心,就有力量;有毅力,就会成功!努力不一定成功,放弃肯定失败。
一:说教材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是两向量之间的乘法,而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把向量之间的运算转化为数之间的运算。
本节内容是在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以及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运算律的基础上,介绍了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和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的充要条件。
为解决直线垂直问题,三角形边角的有关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办法。
本节内容也是全章重要内容之一。
二:说学习目标和要求通过本节的学习,要让学生掌握(1):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2):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3):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的充要条件。
以及它们的一些简单应用,以上三点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本节课的难点是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的充要条件以及它的灵活应用。
三:说教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因为本节课重点的坐标表示公式的推导相对比较容易,所以这节课我准备让学生自行推导出两个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公式,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几个重要的结论:如模的计算公式,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的充要条件。
(2)讲解式教学法主要是讲清概念,解除学生在概念理解上的疑惑感;例题讲解时,演示解题过程!主要辅助教学的手段(powerpoint)(3)讨论式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来加深对较难问题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
四:说学法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展开,借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上和学生的交流,从而达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
通过精讲多练,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如让学生自己动手推导两个向量数量积的坐标公式,引导学生推导4个重要的结论!并在具体的问题中,让学生建立方程的思想,更好的解决问题!五:说教学过程这节课我准备这样进行:首先提出问题:要算出两个非零向量的数量积,我们需要知道哪些量继续提出问题:假如知道两个非零向量的坐标,是不是可以用这两个向量的坐标来表示这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呢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公式,在此公式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得到以下几个重要结论:(1)模的计算公式(2)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高二下册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教案格式
高二下册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教案格式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概念及其意义。
2.能够计算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3.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数量积的定义及其概念。
2.数量积的性质。
3.数量积的计算方法。
4.数量积的应用:夹角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公式。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数量积的概念及其意义。
2.数量积的计算方法。
3.数量积的应用。
教学难点:1.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意义。
2.数量积应用的思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首先,教师通过视频或图片等方式呈现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时对引出后面的教学内容会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2. 讲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5分钟)•教师简单介绍数量积的定义和概念,并通过视频或图片等方式给出几个简单的实例来说明。
•接着,教师讲解数量积的性质,让学生了解数量积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提示将会出现的数量积应用题。
•最后,教师讲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几个习题进行巩固。
3. 应用(25分钟)•教师简单介绍数量积应用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数量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手把手的教学学生如何利用数量积解决几何问题,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解题。
4. 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堂课的内容核心,与学生一起回顾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概念、性质、计算方法和应用。
2.活动法:学生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来发现规律,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归纳法:通过几个例题,表明数量积的应用方法,或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讲解。
六、板书设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定义:设向量 a= (x1,y1),b= (x2,y2),则 a·b= x1x2+ y1y2。
性质:1. 交换律:a·b = b·a;2. 分配律:(k1a + k2b)·c = k1(a·c) + k2(b·c),其中 k1、k2 为实数;3. 与其模长的积相等:a·b = ab cosθ;计算:(如有不懂得同学,可在教师解释下自行练习。
2022年 《高三数学第三节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平面向量应用举例》优秀教案
第三节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平面向量应用举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2.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3.掌握两个向量共线、垂直的几何判断,会证明两向量垂直,以及能解决一些简单问题.4.掌握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掌握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的充要条件,及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2过程与方法: 要求学生掌握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综合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综合问题[备考方向要明了]1.两个向量的夹角(1)定义:两个非零向量a和b,作=a,=b,那么∠AOB=θ叫做向量a与b的夹角.(2)范围:向量夹角θ的范围是0°≤θ≤180°,a与b同向时,夹角θ=0°;a与b反向时,夹角θ=180°.(3)向量垂直:如果向量a与b的夹角是90°,那么a与b垂直,记作a⊥b.2.平面向量数量积(1)a,b是两个非零向量,它们的夹角为θ,那么数量|a||b|·cos θ叫做a与b的数量积,记作a·b,即a·b=|a||b|cos θ. 规定0·a=0.当a⊥b时,θ=90°,这时a·b=0.(2)a·b的几何意义:a·b等于a的长度|a|与b在a的方向上的投影|b|cos θ的乘积.3.向量数量积的性质(1)如果e是单位向量,那么a·e=e·a=|a|cos 〈a,e〉. (2)a⊥b⇔a·b=0.(3)a·a=|a|2,|a|=a·a. (4)cos 〈a,b〉=a·b|a||b|.(5)|a·b|≤|a||b|.4.数量积的运算律(1)交换律:a·b=b·a.(2)分配律:(a+b)·c=a·c+b·c.(3)对λ∈R,λ(a·b)=(λa)·b=a·(λb).5.数量积的坐标运算设a=(a1,a2),b=(b1,b2),那么(1)a·b=a1b1+a2b2. (2)a⊥b⇔a1b1+a2b2=0.(3)|a|=a21+a22. (4)cos 〈a,b〉=a1b1+a2b2a21+a22b21+b22.[例1] (1)(2021BC=( )C.2 2(2)(2021·江苏高考)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BC=2,点E为BC的中点,点F在边CD上,假设·=2,那么·的值是________.[自主解答] (1)设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 ·=1,即ac cos B=-1.在△ABC中,再根据余弦定理b 2=a 2+c 2-2ac cos B ,及AB =c =2,AC =b =3,可得a 2=3,即BC = 3.(2)以A 为坐标原点,AB ,AD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 ,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那么B (2,0),E (2,1),D (0,2),C (2,2).设F (x,2)(0≤x ≤2),由·=2⇒2x =2⇒x =1,所以F (1,2),·=(2,1)·(1-2,2)= 2.[答案] (1)A (2) 2[冲关锦囊]1.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类似于多项式乘法法那么,但并不是所有乘法法那么都可以推广到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如(a ·b )c ≠a (b ·c ).2.数量积的运算公式 (1)a ·b =|a ||b |cos 〈a ,b 〉;(2)a ·b =x 1x 2+y 1y 2,其中a =(x 1,y 1),b =(x 2,y 2).[例2] (1)(2021y ),c =(2,-4),且a ⊥c, b ∥c ,那么|a +b |=( ) C .2 5 D .10(2)(2021·新课标全国卷)a 与b 均为单位向量,其夹角为θ,有以下四个命题p 1:|a +b |>1⇔θ∈⎣⎢⎡⎭⎪⎫0,2π3 p 2:|a +b |>1⇔θ∈⎝⎛⎦⎥⎤2π3,π p 3:|a -b |>1⇔θ∈⎣⎢⎡⎭⎪⎫0,π3 p 4:|a -b |>1⇔θ∈⎝ ⎛⎦⎥⎤π3,π其中的真命题是( ) A .p 1,p 4 B .p 1,p 3 C .p 2,p 3 D .p 2,p 4 [自主解答] (1)由题意可知⎩⎨⎧2x -4=0,-4-2y =0.解得⎩⎨⎧x =2,y =-2.故a +b =(3,-1),|a +b |=10.(2)由|a +b |>1可得:a 2+2a ·b +b 2>1,∵|a |=1,|b |=1,∴a ·b >-12.故θ∈⎣⎢⎡⎭⎪⎫0,2π3.当θ∈⎣⎢⎡⎭⎪⎫0,2π3时,a ·b >-12,|a +b |2=a 2+2a ·b +b 2>1,即|a +b |>1.由|a -b |>1可得:a 2-2a ·b+b 2>1,∵|a |=1,|b |=1,∴a ·b <12.故θ∈⎝ ⎛⎦⎥⎤π3,π,反之也成立.[答案] (1)B (2)A假设本例中将四个命题中的“>〞改为“<〞,那么结果怎样?解:由|a +b |<1得cos θ<-12,解得θ∈⎝⎛⎦⎥⎤2π3,π;同理, 由|a -b |<1得θ∈⎣⎢⎡⎭⎪⎫0,π3,故命题p 2,p 3正确. [冲关锦囊]1.数量积大于0说明不共线的两向量的夹角为锐角,数量积等于0说明两向量的夹角为直角,数量积小于0且两向量不共线时两向量的夹角是钝角.2.当a ,b 是非坐标形式时,求a 与b 的夹角,需求得a ·b 及|a |,|b |或得出它们的关系. 3.利用数量积求长度问题是数量积的重要应用,要掌握此类问题的处理方法(1)|a |2=a 2=a ·a ; (2)|a ±b |2=(a ±b )2=a 2±2a ·b +b 2; (3)假设a =(x ,y ),那么|a |=x 2+y 2.[例3] (1)(2021,m ).假设(a +c )⊥b ,那么|a|=________.(2)(2021·新课标全国卷)a 与b 为两个不共线的单位向量,k 为实数,假设向量a +b 与向量k a -b 垂直,那么k =________.[自主解答] (1)a +c =(3,3m ),由(a +c )⊥b ,可得(a +c )·b =0,即3(m +1)+3m =0,解得m =-12,那么a =(1,-1),故|a |= 2.(2)∵a 与b 是不共线的单位向量,∴|a |=|b |=1.又k a -b 与a +b 垂直,∴(a +b )·(k a -b )=0,即k a 2+k a ·b -a ·b -b 2=0.∴k -1+k a ·b -a ·b =0,即k -1+k cos θ-cos θ=0.(θ为a 与b 的夹角)∴(k -1)(1+cos θ)=0.又a 与b 不共线,∴cos θ≠-1,∴k =1. [答案] (1) 2 (2)1[冲关锦囊]1.证明向量垂直的两种方法(1)当向量a 与b 是坐标形式给出时,只需证明a ·b =x 1x 2+y 1y 2=0.(2)当向量a ,b 是非坐标形式时,要把a ,b 用模与夹角的不共线向量作为基底来表示,通过运算证明a ·b =0.2.a ·b =0⇔a ⊥b 中,是对非零向量而言的,假设a =0,虽然有a ·b =0,但不能说a ⊥b .[例4] (2021β,2sin β),=c =(0,d )(d >0),其中O 为坐标原点,且0<α<π2<β<π. (1)假设a ⊥(b -a ),求β-α的值; (2)假设·||=1,·||=32,求△OAB 的面积S . [自主解答] (1)由a ⊥(b -a )⇒a ·(b -a )=0⇒a ·b -a 2=0.又|a |=1,|b |=2,a 与b 的夹角为|α-β|,∴2cos |α-β|=1⇒cos |α-β|=12. 由0<α<π2<β<π,得β-α=π3.(2)设与的夹角为θ1,与的夹角为θ2,∵=(0,d ),d >0, ∴θ1=β-π2,θ2=π2-α,且θ1,θ2∈⎝⎛⎭⎪⎫0,π2.∵||=1,||=2,∴由·||=||·cos θ1=1⇒cos θ1=12,得β-π2=π3.由·||=||·cos θ2=32⇒cos θ2=32,得π2-α=π6.∴∠AOB =β-α=π2.∴S =12×2×1=1.[冲关锦囊]向量与其它知识结合,题目新颖而精巧,既符合考查知识“交汇〞的命题要求,又加强了双基覆盖面,特别是通过向量坐标表示的运算,在解决平行、垂直、夹角和距离等问题的同时,把问题转化为新的函数、三角或几何问题.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专题: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探究
一、本专题在高考中的地位
平面向量数量积作为高考的热点问题有其必然性,从知识角度看,涉及到模、夹角、垂直和数量积范围等;从能力角度看,要求学生具备教材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关键学科能力如:观察能力、直观想象、运算能力.
近年来,高考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考查得一直都很频繁,比如2021全国1卷10题,全国2卷15题,北京卷13题,天津卷15题,浙江卷3、17题都有考查. 二、考向分析
(1)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并能运用数量积解决有关平面几何问题;
(2)主要考查向量与不等式、解析几何、三角函数等知识的综合,考查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基本思路
1.“数”化,即合理建系,利用坐标系求解.
2.“形”化,明确向量式的几何意义,挖掘图形特点,利用平面几何知识求解. 四、教学过程 (一)典型例题
【典例】(浙江卷)∆ABC 中,D 为BC 中点,AD=3,BC=10,则AB ⃗⃗⃗⃗⃗ ∙AC ⃗⃗⃗⃗⃗ =_____. 解法一:利用坐标表示向量进行运算 如图所示,设A(x ,y),B(-5,0),C(5,0). 因为AD=3,所以x 2+y 2=9. AB ⃗⃗⃗⃗⃗ =(x+5,y), AC ⃗⃗⃗⃗⃗ =(x-5,y). AB ⃗⃗⃗⃗⃗ ∙AC
⃗⃗⃗⃗⃗ =
解法二:利用定义法a ⃗ ∙b =|a ⃗ |∙|b |cos θ(三角形看作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如图令∆ABC 中,AB=AC , ∠BAD= θ 则|AB|=√34,cos θ=
√34
AB ⃗⃗⃗⃗⃗ ∙AC ⃗⃗⃗⃗⃗ =|AB ⃗⃗⃗⃗⃗ ||AC ⃗⃗⃗⃗⃗ | cos 2θ =(√34)2(2∙9
34−1)
=-16
解法三:利用基向量表示已知向量进行运算 (一)以AB ⃗⃗⃗⃗⃗ 、AC
⃗⃗⃗⃗⃗ 作为基向量 {AD ⃗⃗⃗⃗⃗ =1
2(AB ⃗⃗⃗⃗⃗ +AC ⃗⃗⃗⃗⃗ ) ①BC ⃗⃗⃗⃗⃗ =AC ⃗⃗⃗⃗⃗ −AB
⃗⃗⃗⃗⃗ ② 由①得AB ⃗⃗⃗⃗⃗ 2+AC ⃗⃗⃗⃗⃗ 2
+2AB ⃗⃗⃗⃗⃗ ∙AC ⃗⃗⃗⃗⃗ =36 由②得AB ⃗⃗⃗⃗⃗ 2+AC ⃗⃗⃗⃗⃗ 2−2AB ⃗⃗⃗⃗⃗ ∙AC ⃗⃗⃗⃗⃗ =100 则AB ⃗⃗⃗⃗⃗ ∙AC
⃗⃗⃗⃗⃗ =-16 (二)以AD ⃗⃗⃗⃗⃗ 、BC ⃗⃗⃗⃗⃗ 作为基向量 {AB ⃗⃗⃗⃗⃗ =AD ⃗⃗⃗⃗⃗ −1
2BC
⃗⃗⃗⃗⃗ ①AC ⃗⃗⃗⃗⃗ =AD ⃗⃗⃗⃗⃗ +1
2BC ⃗⃗⃗⃗⃗ ②
AB ⃗⃗⃗⃗⃗ ∙AC ⃗⃗⃗⃗⃗ =(AD ⃗⃗⃗⃗⃗ −12BC ⃗⃗⃗⃗⃗ )∙(AD ⃗⃗⃗⃗⃗ +1
2
BC
⃗⃗⃗⃗⃗ ) =AD ⃗⃗⃗⃗⃗ 2−1
4BC ⃗⃗⃗⃗⃗ 2 =-16
解法四:利用极化恒等式a ⃗ ∙b ⃗⃗ =14[(a ⃗ +b )2
−(a ⃗ −b )2
]
AB ⃗⃗⃗⃗⃗ ∙AC ⃗⃗⃗⃗⃗ =14
[(AB ⃗⃗⃗⃗⃗ +AC ⃗⃗⃗⃗⃗ )2
−(AB ⃗⃗⃗⃗⃗ −AC
⃗⃗⃗⃗⃗ )2
] = 1
4[(2AD
⃗⃗⃗⃗⃗ )2
−(CB ⃗⃗⃗⃗⃗ )2
] =-16
解法五:利用向量形式的余弦定理AB ⃗⃗⃗⃗⃗ ∙AC
⃗⃗⃗⃗⃗ =12(|AB ⃗⃗⃗⃗⃗ |2+|AC ⃗⃗⃗⃗⃗ |2−|BC ⃗⃗⃗⃗⃗ |2) AB ⃗⃗⃗⃗⃗ ∙AC
⃗⃗⃗⃗⃗ =12
(|AB ⃗⃗⃗⃗⃗ |2+|AC ⃗⃗⃗⃗⃗ |2−|BC ⃗⃗⃗⃗⃗ |2) 在∆ABC 中,|AB ⃗⃗⃗⃗⃗ |2+|AC ⃗⃗⃗⃗⃗ |2=2(|AD ⃗⃗⃗⃗⃗ |2+|BD ⃗⃗⃗⃗⃗ |2) 代入得AB
⃗⃗⃗⃗⃗ ∙AC ⃗⃗⃗⃗⃗ =-16 【设计意图】本题从不同出发点不同角度探求多重解法,分析对比这些解法,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佳,更好地构建知识网络,累积解题经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探究一】若将“D 为BC 中点”改为“D 为BC 的三等分点靠近B 点”,
(1)判断AB ⃗⃗⃗⃗⃗ ∙AC ⃗⃗⃗⃗⃗ 是否为定值,并说明理由.
(2)在①∠A DC=120°;②AB=3;③面积为S ∆ABC =12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_______,求AB ⃗⃗⃗⃗⃗ ∙AC
⃗⃗⃗⃗⃗ 的值. 【解析】若选择①:AB ⃗⃗⃗⃗⃗ ∙AC ⃗⃗⃗⃗⃗ =(AD ⃗⃗⃗⃗⃗ +13CB ⃗⃗⃗⃗⃗ )∙(AD ⃗⃗⃗⃗⃗ −2
3CB
⃗⃗⃗⃗⃗ ) =
=-10cos ∠ADC −1199
∵∠ADC=120° ∴AB ⃗⃗⃗⃗⃗ ∙AC
⃗⃗⃗⃗⃗ =−749. 若选择②:∆ABD 中,cos ∠A DB=
103∙12
3
=5
9.
同①AB ⃗⃗⃗⃗⃗ ∙AC
⃗⃗⃗⃗⃗ =-10cos ∠A DC −1199=−10∙(−59)−1199=233. 若选择③: ∵S ∆ABC =12, ∴A 到BC 的距离h=12
5
.
∵ sin ∠A DB=12
5
3=45 ∴cos ∠A DC=±3
5. AB ⃗⃗⃗⃗⃗ ∙AC
⃗⃗⃗⃗⃗ =−659或−1739
.
【设计意图】将中点改为三等分点,组织学生讨论,探究D 点在BC 上时AB ⃗⃗⃗⃗⃗ ∙AC ⃗⃗⃗⃗⃗ 是否具有一般性的结论.通过多样化展示思维,让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思考、交流.学生探究出当三角形是确定三角形,D 为BC 的三等分点靠近B 点时AB ⃗⃗⃗⃗⃗ ∙AC ⃗⃗⃗⃗⃗ 为定值,并通过动画演示AB ⃗⃗⃗⃗⃗ ∙AC ⃗⃗⃗⃗⃗ 随∠ADC 的变化趋势,更直观的感受AB ⃗⃗⃗⃗⃗ ∙AC
⃗⃗⃗⃗⃗ 与∠ADC 的关系. 【探究二】(改编自2020年高考天津卷)若将上题改为“∆ABC 中,M 、N 为BC 上的点,且|MN
⃗⃗⃗⃗⃗⃗ |=1,AB=3,BC=10,∠ABC=60°”则AM ⃗⃗⃗⃗⃗⃗ ∙AN ⃗⃗⃗⃗⃗ 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此定值;若不是,求出AM ⃗⃗⃗⃗⃗⃗ ∙AN ⃗⃗⃗⃗⃗ 的取值范围.
【解析】取MN 的中点O ,则
AM ⃗⃗⃗⃗⃗⃗ ∙AN ⃗⃗⃗⃗⃗ =1
4
[(AM ⃗⃗⃗⃗⃗⃗ +AN ⃗⃗⃗⃗⃗ )2−(MN
⃗⃗⃗⃗⃗⃗ )2
]
= 1
4[(2AO ⃗⃗⃗⃗⃗ )2
−1] =AO
⃗⃗⃗⃗⃗ 2−14
∈[9,73] 【设计意图】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的解题方法,进一步巩固基底法,深化坐标法,主动构建极化恒等式等方法,综合、灵活运用所学的思想和方法,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二)课堂练习
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A=90°,BC=2√2,G 是∆ABC 的重心,P 是∆ABC 内的一点(含边界),则BG
⃗⃗⃗⃗⃗ ∙BP ⃗⃗⃗⃗⃗ 的最大值为________. 【解析】由题意,当P 点与C 点重合时BG ⃗⃗⃗⃗⃗ ∙BP ⃗⃗⃗⃗⃗ 最大, 所以(BG ⃗⃗⃗⃗⃗ ∙BP ⃗⃗⃗⃗⃗ )max
2
=BG ⃗⃗⃗⃗⃗ ∙BC ⃗⃗⃗⃗⃗ =|BG|×|BC|cos ∠GBC =2
3√22+12×2√2×
22√2)2
2
2√5×2√2
=4 故答案为4. (三)课堂小结 你收获了什么?
1.复习了用定义法、基底法、坐标法、极化恒等式法等多种方法求解平面向量数量积问题;
2.有关平面向量的综合问题如何找切入点进行求解;
3.进一步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培养了数学建模、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 (四)课后练习
1.已知菱形ABCD 的边长为3,∠BAD=60°,AC 与BD 交于点O ,E 是线段OD 的中点,AE 的延长线与CD 交与点F ,则AF ⃗⃗⃗⃗⃗ ∙BF
⃗⃗⃗⃗⃗ =_________. 2.如图,在平面四边形ABCD 中,AB ⊥BC , AD ⊥CD , ∠BAD=120°,AB=AD=1,若点E 为边CD 上的动点,则AE ⃗⃗⃗⃗⃗ ∙BE ⃗⃗⃗⃗⃗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
3.在∆ABC 中,D 是BC 中点,E 、F 是AD 上的两个三等分点,BA ⃗⃗⃗⃗⃗⃗ ∙CA ⃗⃗⃗⃗⃗ =4,BF ⃗⃗⃗⃗⃗ ∙CF ⃗⃗⃗⃗⃗ =-1,则BE ⃗⃗⃗⃗⃗ ∙CE ⃗⃗⃗⃗⃗ 的值是________. 【答案】 1.11
2 2. 21
16 3. 7
8 4. 4 (五)板书设计
E
D C
B
A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探究
典例:
法一:
法二:利用定义法
法三:利用基向量表示已知向量进行运算
法四:利用极化恒等式
法五:利用向量形式的余弦定理探究一:
探究二: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1.本节课在教师的预设下,在师生,生生的合作,对话、碰撞中完成.教师顺其自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才能使课堂更加和谐,学生的参与热情也会更高.
2.教学时敢于放手,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思考和讨论,以此来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