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_形成性考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 1
一、名词解释
1.观察法和实验法: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的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2.认知风格: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3.人格: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方式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模式中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4.学习: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通过学习个体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
5.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学习者通过比较、辨别大量的正反例子,从中归纳出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过程,叫做概念形成。概念形成是儿童在生活中掌握日常概念的主要形式,也是小学儿童获得初级概念的一种典型方式。教师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揭示概念的关键特征,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理解新概念,叫做概念同化。概念同化的关键是学习者头脑中拥有可以用来同化新概念的知识基础。
二、单选
(1)发展通常是指人类从胚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
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的变化。
A.情感B.心理C.身体D.身体和心理
(2)在自然或真实生活条件下,不对有关变量加以控制,只记录自然发生的事件,以获取有意义信息的方法,称之为()
A.实验法B。调查法C。观察法D。故事法
(3)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来引起某种心理现象以进行研究的方法,称之为()。
A.实验法B.调查法C.观察法D.故事法
(4)亲代将自己的生物特征传递给子代的生物学过程,称之为()A.发展B.遗传C.成熟D.个性化
(5)生物个体通过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学习掌握基本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遵从社会规范,成为社会人的过程,称之为()。
A.发展B.成熟C.社会化D.个性化
(6)成熟是指个体的()的变化。
A.各种器官B.心理现象C.生理过程D.心理机能和生理过程
(7)作为个体的我对于自己以及自己周围事物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称为()。
A.自我意识B.自我观念C.自我控制D.自我体验
(8)由经验或练习引起的个体在能力或倾向方面的持久变化及其获得这种变化的过程,称之为()。
A.学习B.发展C.情绪D.态度
(9)就人类的学习而言,学习从广义到狭义大致可以分为()个层次。
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
(10)通过重新组织知觉环境并领悟其中关系而发生的学习,称之为()。A.试误学习B.顿悟学习C.模仿学习D.有意义学习
(11)用饿猫逃出笼箱的著名实验,解释试误学习现象的心理学家是()。A.苛勒B.桑代克C.斯金纳D.巴甫洛夫
(12)用公式S-O-R表示学习的是()。
A.联结说B.工具说C.认知派D.人本主义
(13)学习就其本质来说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这是()的观点。
A.反射说B.联结说C.认知说D.工具说
(14) 工具说认为强化有多种序列安排,反应效果最好的是()强化。A.连续B.可变时距C.固定比率D.可变比率
(15)工具说认为强化有多种序列安排,反应效果最差的是()强化。A.连续B.可变时距C.固定比率D.可变比率
(16)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是()提出的学习规律。
A.工具说B.认知说C.联结说D.人本主义
(1)D (2)C (3)A (4)B (5)C(6)D (7)A (8)A (9)B (10)B (11)B (12)C (13)B (14)D (15)
A (16)C
三、简答
1.简述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答: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及相应行为的反应,它们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心理活动。情绪和情感是个体适应生存与发展
的重要方式,它们会随着个体的成长而不断发展。小学阶段,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2)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加。(3)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生活的拓展,小学生的社会性需要越来越丰富,这促进了高级情感的发展。儿童的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意志感和美感。
2、简述小学期间同伴团体对儿童的影响
答:同伴交往是儿童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形成社会行为、价值观和态度的一个独特的社会化方式。同伴交往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的形式更为复杂;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能更好地对他人进行反馈。其同伴间的交流更加有效;他们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采取的行动;更善于协调与他其他儿童的交往活动;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3、知识迁移与应用的关系如何?
(1)区别:知识迁移指一种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对另一种情境中知识的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包括正负迁移和顺向逆向迁移。知识应用是依据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它与知识理解、知识巩固共同构成掌握知识的全过程,是知识掌握、原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阶段,是检验知识理解和巩固情况的重要途径,也是加深理解和巩固,使知识系统化的重要方法。
(2)联系:存在密切联系。一方面知识的应用可以促进迁移的发生及加强效果,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是知识迁移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知识应用过程中都存在知识迁移,知识迁移是保证知识应用成功的重要途
径。但知识应用并不等于知识迁移的全部,知识的应用主要是一种顺向的正迁移过程。4、问题解决过程需要经过哪些阶段?
(1)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2)寻求解答的方案(3)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决方案
(4)对结果进行检验
四、论述:
1、根据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简述“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答:了解与鉴别个体差异是教师“因材施教”的前提。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为:
(1)认知差异。包括: A.一般认知能力差异。对于早聪早慧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拓展自己、完善个性。对于晚熟的学生,教师要给以扶持和鼓励,防止一个未来的巨匠埋没在不适当教育氛围中。组成智力的认知成分一般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这些成分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从而构成了智力结构上的差异。学生智力结构上的差异随时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如果教师善于发现学生这些差异,就能够找到适应个别差异的教育教学方法。
B.专门领域的知识差异。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不同,对教学的要求也就不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可以弥补学生因缺乏预备性知识给学习成绩带来的负面影响。
C.认知风格差异。具有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认知特点和不同的学习特点要求不同的教学方式与之相适应。比如,教师有必要在帮助冲动型学生在发挥优势的同时,提高学习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