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标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标准

一、前言

预拌商品混凝土是一种在混凝土搅拌站生产的混凝土,其生产过程中混合物的配合比、原材料的选择和配比、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质量检测等环节都受到严格的监控和管理,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稳定性和强度等性能指标的达到。因此,预拌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标准应该是具有权威性和可行性的,以确保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等方面的满足。

二、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和使用预拌商品混凝土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包括混凝土生产厂、建筑施工单位等。

三、术语和定义

1. 预拌商品混凝土:在混凝土搅拌站生产的标准化混凝土,按照规定的配合比、生产工艺和质量检测标准生产。

2. 配合比:混凝土中各种原材料的种类、用量和配比的比例关系。

3. 原材料:混凝土中所使用的水泥、骨料、砂、掺合料、水等。

4. 水胶比:混凝土中水与水泥质量之比。

5. 抗压强度:混凝土试块在规定的养护条件下经过规定时间后,能够

承受的最大压应力。

四、质量要求

1. 配合比

1.1 配合比应根据设计要求、原材料性能和生产工艺等因素确定,合理选用原材料,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稳定性等性能指标的达到。

1.2 配合比中水胶比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过0.55,特殊情况下可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水泥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低于最小用量。

1.3 配合比中骨料应符合要求,石子应符合《建筑材料石子规范》(GB/T14685)的规定,砂应符合《建筑材料砂规范》(GB/T14684)的规定。

1.4 配合比中掺合料应符合要求,如氧化钙、氧化铝、氧化镁、水泥、粉煤灰、矿渣粉、膨胀剂等。

2. 原材料

2.1 水泥应符合《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2007)的规定,应具有良好的品质和稳定性。

2.2 骨料应符合《建筑材料石子规范》(GB/T14685)的规定,应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质,不得有腐蚀、碎裂、软化等现象。

2.3 砂应符合《建筑材料砂规范》(GB/T14684)的规定,应具有良好的水洗性、粒度分布和化学稳定性等。

2.4 掺合料应符合要求,如氧化钙、氧化铝、氧化镁、水泥、粉煤灰、矿渣粉、膨胀剂等,应具有良好的品质和稳定性。

3. 生产工艺

3.1 混凝土生产应按照配合比确定原材料的用量和比例,按照规定的生产工艺进行混合、搅拌和运输等过程。

3.2 生产过程中应加强质量控制,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稳定性和混凝土的

均匀性、流动性和凝结性等性能指标的达到。

3.3 混凝土的养护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等性能指标的达到。

4. 质量检测

4.1 混凝土的质量检测应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要求进行。

4.2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低于最小强度标准。

4.3 混凝土的坍落度、密度、收缩率、渗透性、耐久性等性能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

五、标志和包装

5.1 混凝土标志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5.2 混凝土的包装应符合《普通混凝土、轻质混凝土和重质混凝土的包装、运输和贮存》(GB/T14684)的规定,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安全。

六、质量保证

6.1 生产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建立和实施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稳定性和强度等性能指标的达到。

6.2 生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跟踪制度,对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生产工艺和质量检测等环节进行监控和管理,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稳定性

和可靠性。

6.3 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售后服务制度,及时处理用户投诉和意见,并对混凝土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和分析,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七、质量评定

7.1 混凝土的质量评定应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要求进行。

7.2 混凝土的质量评定结果应在混凝土标志上进行标注,以便用户选择和使用。

八、质量管理

8.1 生产企业应执行国家有关质量管理法规和标准,建立和实施质量控制体系,提高混凝土的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

8.2 生产企业应加强对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和监控,及时处理原材料质量问题,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稳定性和强度等性能指标的达到。

8.3 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质量档案和售后服务制度,及时处理用户投诉和意见,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九、总则

9.1 本标准的质量要求、检测方法和标志等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法规的要求。

9.2 对于未在本标准中规定的内容,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法规的要求进行处理。

9.3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