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课堂沉默现象分析与对策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大学生课堂沉默现象分析与对策
摘要:大学课堂是大学生汲取知识,提高素质和能力的主阵地,它不仅能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而且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当前大学课堂上沉默现象普遍存在,这不仅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且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其原因主要是受社会文化,教育制度,教师和学生自身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要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消除课堂沉默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课堂沉默;分析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6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5:1009-2560(2010)04-0024-04
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倡“疑思问”,他自己则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典范;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问”的重要性。然而当前大学生不但在学习中很少提问,就是对教师的课堂提问也大都保持沉默态度。由此形成的课堂沉默现象不仅不利于大学生成才,而且会损害教师的积极性从而浪费教育资源,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引导大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他们的潜能,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最终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分析当前大
学生课堂沉默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当前大学生课堂沉默现象的原因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各个方而的飞速发展,社会转型和全球化广泛覆盖以及各种社会思潮的兴起使当前大学生所处的时代和文化背景日益复杂化。在这样的大环境影响下,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表现呈现
复杂化。对大学生课堂沉默现象的原因分析,必须从社会文化、教育制度、教师及大学生自身等多个方而入手。
(一)社会文化方而的因素
在中国文化生活中,而子观念一直是一种比较典型和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人们在公共场合尤其在意自己的而子,他们会用理性反复去衡量自己的一言一行,而很少会考虑这些言行是否是自己真实
J清感的表达。对于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而子在他们的学习、人际交往、人格维护与完善等方而有着突出的影响,所以在课堂上,当大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回答或讨论可能会导致自己而子丢失时,或者对自己的水平和能力不自信时,他们常常采取的方式是沉默,用沉默来消极地保全而子。
其次,受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及各种纷繁复杂的快餐文化的影响。大学生容易滋生浮躁的心理,有的听课、看书容易走神。随着网络的普及化,大学生普遍是网络的爱好者,从网络上获得的新
鲜的、具有强烈的感官刺激的东西,往往会使他们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并且在脑中留下一些影像和杂念。这些影像和杂念会时常在脑中涌现,有时就会干扰听课和学习,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开小差,造成相当部分学生对教师的讲授印象不深刻,“不知老师所云”
缺乏对老师所抛出问题的认知,当然无从回答。
(二)教育制度方而的因素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所接受的教育是以应试为目的。在应试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主动求知热情不高,缺乏积极主动构建知识的自觉意识,有的学生根本不愿意主动与老师交流,在他们身上明显带有应试教育的被动学习的习惯模式。在小学阶段学生接受“多听少言”和教师“权威”不容侵犯的教育,教师也普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到了中学阶段,学生仍处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记什么,很少有质疑,更不会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进了大学以后,学生尽管意识到大学学习与中学有区别,但已形成的习惯模式很难改变,再加上部分教师也没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新的主动的学习习惯模式,所以,导致大学生课堂上不活跃。
(三)教师提问的策略因素
教师的提问策略是否得当也是影响大学生课堂表现的重要因素,当前大学生课堂沉默现象很大程度上跟教师不注意提问的方式和技巧有关。比如有时教师的提问内容太难,以至于学生不知道该怎
么回答。而有时教师的提问内容不需要思考的,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不高。还有教师对学生沉默的容忍度不够,提问后没有给学生等待时间,而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有压力,害怕回答问题。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是开放的,并且能结合学生的思想、生活等实际,那么这个问题就容易激起大学生表达与交流的欲望,促使他们发挥自己的潜能,
并体验到成就感。
(四)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首先,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影响。所谓学习动机,就是指为学习者提供动力和指引方向的一系列因素。有研究者把动机分成工具型和结合型两类。前者指学习者的功能性目标,如为通过某项考试或找到一份工作而学习,后者指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以及目的语文化所处的群体产生兴趣,产生与之融合为一体的结合型动机。据观察,部分大学生上课是为了应付老师点名或者为了顺利通过考试,最后能拿个大学毕业证找个好工作。这样的学习动机带有很强的工具性。这种工具型动机直接导致了他们不重视课堂师生互动,而选择保持沉默。此外,还有部分学生保持沉默是由于他们对一些专业必修课课缺乏结合型动机,即缺乏学习的兴趣。
其次,性格不同的大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不同。性格外向的学生比内向性格的学生更可能参与回答老师的课堂提问或讨论,他们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喜欢在公共场合表现自己,是属于课堂上
比较活跃的部分。而内向性格的学生一般在公众场合说话时都比较腼腆,害羞,所以在课堂上只是专心听老师讲,从来不会主动向老师提出问题或者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当老师让他们回答问题的时候,他们甚至还会因为紧张害怕而什么也说不出来。性格内向很容易造成部分学生上课时一言不发,他们是课堂沉默中的大多数。
最后,挫败体验造成了课堂沉默。学生在课堂上因为没能完全准确地回答老师的问题,没有得到老师的关怀和引导,甚至还受到批评
和冷眼,以及受到一些同学的起哄和嘲笑,这些都易使学生产生
挫败感。而当前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自尊心极强,有了挫败的体验,自尊心受到打击,久而久之,就不再举手回答问题,也不再参与课堂活动。
二、改变大学生课堂沉默态度的策略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人际互动,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和大部分任务内容都表现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教学的各项任务也是主要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完成的。师生之间的互动对于课堂教学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要改变大学生课堂沉默现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应该从教师和大学生自身两个层而去探讨解决方法。
(一)教师层而
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也是师生互动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引导者。大学生课堂沉默现象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学识水平、教学方法有直接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改变大学生课堂沉默现状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转变教育观念
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主要指从传统教育模式中解放出来。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教学态度,按照时代和社会需要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提升课堂吸引力。同时要对课堂沉默现象保持警惕,多与学生进行良性互动,引导学生自觉维护课堂秩序。此外还要努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