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论文2000字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六篇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六篇【范文大全】教育学术论文是以教育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文章。
教育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六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蒙台梭利有一个精彩论断:儿童拥有一份吸收性心智。
儿童出生后4—6年,是形成健康的独立意识的关键时期。
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习得的是与成人直接接触中感受最为真切、最为深刻的社会性行为。
在这一时期,如果成人能积极鼓励儿童的独创性和想象力,就有助于培养其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的目的的勇气。
反之,儿童就会缺乏自信心,产生内疚感。
“健康”除了指生理正常无病痛外,还包括心理健康。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教师和家长一般比较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却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因此,幼儿园教师有必要重视幼儿心理健康这一问题。
要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孩子真正“健康”,我认为教师应做到如下几点:一、热爱幼儿教师对幼儿的爱是教育中最宝贵的营养。
只有沐浴在爱的甘霖下的幼儿才会有安全感,才能适应幼儿园环境,学会与同伴、教师交往,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幼儿总是先感受到成人对自己的爱,进而才能发展到爱周围的人。
如果教师不爱幼儿,幼儿就无法适应冷漠的幼儿园环境与温馨的家庭环境间的巨大反差,就会怕上幼儿园,怕老师,患“幼儿园恐惧症”。
二、尊重幼儿马斯洛有一句著名论断:“最健康的自尊是建立在当之无愧的来自他人的尊重之上的。
”尊重儿童是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前提,是幼儿人格和谐发展的保证。
尊重幼儿,主要表现在平等、民主地对待幼儿,尊重幼儿发展的积极因素,让幼儿主动地发展。
幼儿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教师要尊重其权利和地位。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往往以长者自居,要幼儿听命于自己,否则就批评惩罚或斥责,要么不准参加游戏,要么罚站……其实,幼儿出现“对抗”行为一定事出有因,且这正是其独立意识和自主性萌发的表现。
因而遇到冲突,教师要研究其原因,再作处理。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3篇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3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很需要幼儿园、教师、家庭三方面通力协作,更需要有机结合,互相渗透。
本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欢迎阅读!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一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指身体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
”由此可见,健康包含着身心两个方面。
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
过去那种重身体,轻心理的体育教学观念是不全面的。
未来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
智力发展、品德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意识、竞争能力、自主人格、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要受心理素质的影响。
因此,在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中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新课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重要性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赋予儿童健康以新的含义,即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而且要有健全的心理状态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近年来教育界一直在广泛讨论有关素质教育的问题,其中也已涉及到如何对儿童进行深层品质培养。
皮亚杰认为“教育构成关系中的两个因素,一方面是社会的理智与道德的价值,一方面是成长中的个人。
这两方面的相互作用构成一个通过心理活动这一中介而发生的动态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讲,儿童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以心理活动为中介的生命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交互作用的社会化过程。
因此,将心理素质的培养视为儿童素质教养的核心,是教育思维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促进儿童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幼儿园体育活动与幼儿心理健康的关系幼儿园体育是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合理、适于幼儿身心的体育活动能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体育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奠定体质基础。
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相互制约、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
幼儿心理健康文献综述2000总结
幼儿心理健康文献综述2000总结示例文章篇一:《幼儿心理健康文献综述2000总结》嗨,大家好!今天我要跟你们讲讲我看了好多好多关于幼儿心理健康的文献之后的一些想法呢。
我看这些文献的时候,就好像在打开一个个装满宝贝的盒子。
幼儿的心理健康呀,那可是超级重要的。
就像盖房子,幼儿时期的心理健康就是房子的地基。
要是地基没打好,那这房子怎么能稳稳当当盖起来呢?我在这些文献里看到好多不同的研究。
有研究说,家庭环境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可大啦。
你想啊,幼儿就像小树苗,家庭就像小树苗生长的土壤。
如果土壤肥沃,那小树苗就会长得又直又壮。
我有个邻居家的小朋友,他爸爸妈妈总是吵架。
那小朋友整天都愁眉苦脸的,就像一朵被暴风雨摧残的小花。
他变得特别胆小,在幼儿园里都不敢跟其他小朋友玩呢。
这就是家庭环境不好影响到他的心理健康了。
再说说幼儿园的环境吧。
幼儿园就像是幼儿的第二个家。
在那里,老师就像妈妈一样。
好的幼儿园环境会让幼儿觉得特别安心。
我记得我弟弟上的那个幼儿园,教室布置得可温馨了,墙上都是小朋友们画的画。
老师们也特别和蔼可亲。
弟弟每天去幼儿园都可高兴了,像一只快乐的小鸟。
这就说明好的幼儿园环境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作用呀。
文献里还提到了幼儿的同伴关系。
幼儿们在一起玩的时候,就像一群小蚂蚁在合作搬运东西。
如果一个小朋友老是被其他小朋友欺负或者孤立,那他心里肯定不好受。
就像我在公园里看到的一个小朋友,其他小朋友都不愿意跟他拉手做游戏。
他站在那里,眼睛里都含着泪,可怜巴巴的。
这时候要是没有大人去引导,他的心理健康可能就会出问题啦。
还有就是幼儿的情绪表达。
幼儿们有时候就像一个个小火山,高兴了就笑,不高兴了就哭。
这是很正常的。
可是如果大人总是不让他们表达情绪,就像把小火山的口堵住一样,那可不得了。
我有个小伙伴,他每次想哭的时候,他奶奶就说“男孩子不许哭”。
结果呢,他变得特别压抑,也不怎么爱说话了。
这就是没有让幼儿正确表达情绪带来的后果呀。
幼儿心理方面的论文
幼儿心理方面的论文幼儿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着幼儿身体是否能够正常发育,更与幼儿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心理方面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幼儿心理方面的论文篇一《浅析幼儿心理卫生教育》摘要: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幼儿心理卫生的问题成为当前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组成。
人们认识到,幼儿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着幼儿身体是否能够正常发育,更与幼儿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
因此,本文从幼儿心理卫生教育的实践出发,探讨相关教育的方式方法,以期为我国幼儿心理卫生教育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心理卫生教育幼儿幼儿教师心理卫生也称精神卫生。
它是关于保护与增强人的心理健康的心理学原则和方法。
心理卫生不仅能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而且可以培养人的性格,陶冶人的情操,促进人的心理健康。
[1]可见,心理卫生与人的健康和谐发展息息相关,并且关注维护幼儿身心健康和心理卫生成为当前幼儿教育的主旋律之一。
为此,1996年3月9日我国教育委员会发布了《幼儿园工作规程》,其中第12条指出:"幼儿园必须切实做好幼儿生理和幼儿心理卫生保健工作。
"[2]当然,幼儿心理卫生教育是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命题,但这一命题的开展绝不能离开幼儿教育的现实情况。
也就是说,幼儿心理卫生教育应从幼儿教育实际出发、从幼儿自身的发展特征出发,通过科学的教育活动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确保其拥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一、从幼儿教育从业者入手,增强幼儿心理卫生教育意识社会的转型和发展让各种现象层出不穷,人的思想和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们不能说当前种种社会现象都是有利的、是积极健康的,事实上很多错误的现象正折射出当前人们不合格的心理卫生状况。
而这些"不合格"的心理卫生状况,不可避免的影响着幼儿的心理状态,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发现年幼的孩子却拥有复杂的心理状态,其中有些是积极向上的、有些则是消极不良的。
面对那些拥有心理卫生出现问题的幼儿,作为幼教工作者势必要给予一定的引导和矫正,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心理。
发展心理学论文 幼儿心理学论文2000字
发展心理学论文幼儿心理学论文2000字幼儿心理学课程是学前教育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是许多该专业教师都在研究探索的问题。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心理学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幼儿心理学论文2000字篇一《如何提升幼儿心理学课程的大班教学效果》摘要:幼儿心理学课程是学前教育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是许多该专业教师都在研究探索的问题。
结合教学经验,针对大班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对提高幼儿心理学课程的大班教学效果给出一些对策。
关键词:幼儿心理学;大班教学;教学效果随着国家对高职院校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也在随之扩大,教一个50~80人的班级屡见不鲜。
班级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教学方式的运用,最终影响教学效果,故提高该课程的大班教学效果成为许多专业教师都在研究的问题。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主要对60人左右的学前教育学班级存在的弊端进行剖析,从而对提高幼儿心理学课程的大班教学效果给出相应的对策。
一、大班教学存在的弊端1.大班上课,活动空间的限制直接影响了教学方法的使用大班上课座位排列只能采用秧田式排列方式,学生活动空间的限制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方法的使用,使教师不得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对于小组教学、游戏互动等能有效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却是望尘莫及,难以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2.大班上课,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互动的积极性较低大班课学生较多,教师的视野范围无法覆盖到所有学生,不同位置的学生所听到的教师讲课声音的清晰度不一样,加之教学方法的限制等因素,教师难以因材施教,极大地阻碍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致使部分学生感到被冷落而使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下降。
3.大班上课,学生容易受到他人不良课堂行为的影响上课迟到、玩手机、交头接耳等不良课堂行为成为大班课的普遍现象,也是大班授课教师感到头痛的一个问题。
幼儿心理健康 幼儿心理健康浅议论文
幼儿心理健康幼儿心理健康浅议论文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幼儿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等都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心理健康浅议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幼儿心理健康浅议论文篇一《浅析幼儿心理健康》摘要:为了帮助幼儿形成一种良好的自我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带领幼儿步入交往的世界,引导幼儿不断强化自身的独立地位,积极支持幼儿合理的自主欲、给予幼儿实现成功的机遇、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幼儿自我评价的自觉性,重视幼儿间的个体差异,了解、掌握幼儿自我意识特点,因人施教、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针对性教育;注重家园共育,同步推进幼儿健康、积极的自我意识培养。
关键词: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主欲;家园共育自我意识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主体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其心理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即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自我认识是指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认识与评价。
自我认识是主体对自己身心特点的认识,自我评价则是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对自我进行的某种判断。
自我体验是指主体对自己怀有一种情绪体验,即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态度。
如自豪、自尊、自信等都是自我体验,其内容主要包括自尊心、自信心、成就感、羞愧感等。
自我控制是主体对自身行为与内心活动的控制。
即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制约与调节作用,如动机协调、活动的加强或削弱,积极性的加强或削弱,行为举止的自我监督与校正等。
其内容包括主动性、独立性、坚持性、自制力等方面。
自我认识失实、自我体验失衡、自我调节失控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中的最主要问题。
那么,如何促使儿童拥有一种良好的自我意识呢?一、带领幼儿步入交往的世界交往是幼儿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幼儿期是处于幼儿与周围人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
作为家长和老师要努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教给他们交往的技能和方法。
首先,鼓励幼儿参与各种活动,多与同龄伙伴交往。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参考(共8篇)
第1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幼儿成长发育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对幼儿成长过程中心理健康有着十分很大帮助作用。
因此,老师及幼儿家长均应当积极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相关问题,通过科学有效措施加强心理健康教学,从而使幼儿能够保持健康良好心理长,促进幼儿全面健康成长发育。
本文就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研究。
随着当前社会不断发展,社会上对幼儿心理健康也越来越越关注,同时幼儿心理健康也是幼儿成长发育过程中一项重要因素。
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及手段,对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在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当积极分析所存在问题,从而采取有效对策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一、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未能够充分认识。
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幼儿园能够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有所认识,然而在心理健康教育实际实施过程中仅仅使幼儿生理方面及基本物质方面需求得到满足,对于幼儿心理健康内在真正需求往往忽略,另外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一定局限性,对幼儿实际接收能力往往忽略,往往选择行为治疗方式进行矫正,未能够对是否真正适合幼儿进行考虑。
其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系统性。
在幼儿心理发展时期,通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使幼儿潜在可能性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因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就目前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情况来看,其发展时间比较晚,相关理论研究比较少,其所导致结果就是幼儿教育工第三,缺乏充足师资力量及家庭支持。
当前幼儿园老师未能够准确把握评价心理健康相关标准以及其效果,由于老师知识缺乏系统性,并且教育实践也存在局限性,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对于幼儿心理问题往往不知所措,未能够及时正确进行纠正。
此外,在家长方面,在日常生活过程中很多家长往往对幼儿心理健康重要性忽视,并且很多家长都不具备相关心理健康知识以及教育能力,造成幼儿有一些不良心理问题出现,由此可见,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目前家长所起到作用明显比较落后,与幼儿园教育之间未能够保证同步进行。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论文(2)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论文(2)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论文篇二《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摘要:健康是作为一个人活着的最基本要求,而究竟何谓健康,众说风云。
有人认为健康就是身体健壮,平时没病。
其实这种观念有失片面。
正是因为这种观念导致在幼儿的健康教育过程中,过分的把精力集中在幼儿的身体保健上,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方面却缺少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因此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会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怎样克服这种片面的健康观念,将幼儿的健康教育科学性、全面性,是当今社会需要重点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一、幼儿心理健康现状幼儿心理问题表现在很多方面,首先在性格方面,有的孩子性格偏执,脾气暴躁,性情反复无常,心理胆怯,有的因为学习和家庭经济不好而导致不爱学习,厌学,而导致自闭,自卑等。
其次在情绪方面,过度焦虑而引起神经式的多虑,敏感,害怕,烦躁,太过依赖他们的老师和父母或者玩伴,有的甚至和同龄的小伙伴相处不和谐,时常发生矛盾等。
还有的孩子的逆反心理严重,尤其是跟自己的父母唱反调等。
这些都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的幼儿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应引起社会尤其是广大家长和老师的高度重视。
二、对出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分析:(一)没有引起教育界足够的重视早在70年代专家就提出了健康应该是人的生理和心理以及社会适应的完备状态,也就是说心理与社会适应是健康的基本要素。
而在一些幼儿园中,学校对健康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幼儿的身体上,普遍存在着重生理保健而轻心理保健的现象。
导致这种原因主要是对学校幼儿心理健康知识的欠缺,没有意识到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他们把孩子的一些异常现象看成自然现象,不去多加关心。
(二)理论与实践的脱离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也越来越关注,尤其是在很多幼儿园中工作的教师,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一些专家也开始重视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但是都多数人还是把理论与实践脱离了。
幼儿心理健康毕业论文(定稿)
幼儿心理健康毕业论文(定稿)幼儿时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心理健康对于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从幼儿心理健康的内涵、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内涵幼儿心理健康是指幼儿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处于良好状态,能够适应生活环境和应对生活挑战。
具体表现为:情绪稳定、人际关系和谐、行为表现恰当、自我认识清晰等。
二、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当前,我国幼儿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据调查,约30%的幼儿存在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攻击行为、适应困难等。
这些问题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三、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1.家庭因素:家庭氛围、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等对幼儿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家庭功能不全、亲子关系紧张等因素可能导致幼儿心理问题。
2.学校因素: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教师素质、同伴关系等对幼儿心理健康产生作用。
教育环境不良、教师素质不高、同伴关系紧张等因素可能导致幼儿心理问题。
3.社会因素:社会环境、文化氛围、社会支持等对幼儿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
社会环境恶劣、文化氛围不良、社会支持不足等因素可能导致幼儿心理问题。
4.个体因素:幼儿的气质、性格、生理状况等对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
气质不稳定、性格内向、生理状况不佳等因素可能导致幼儿心理问题。
四、幼儿心理健康的对策4.个体方面:关注幼儿气质、性格、生理状况,提高幼儿自我调适能力。
幼儿要积极参加各类活动,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增强适应能力。
五、结论幼儿心理健康是幼儿成长的重要保障,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
通过关注幼儿心理健康的内涵、现状、影响因素和对策,有助于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水平,为幼儿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幼儿心理健康毕业论文(定稿)幼儿时期,就像是一张白纸,等待着世界在这张纸上描绘出最初的色彩。
心理健康就是这张纸上最基础的底色,决定了幼儿未来能否画出绚丽的画卷。
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幼儿心理健康这个话题。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论文【优秀5篇】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社会关注,作为人生基础教育的幼儿教育,我们更应该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一、从现代社会看幼儿心理健康的指标而究竟什么才是幼儿心里健康的指标呢?幼儿心理健康表现我们大概可以从几个方面得知。
1.情绪基本上是愉快、稳定的。
不经常发怒,不无故摔打玩具与其他什物;生活起居正常,能按时入睡,睡眠安稳,少梦魇,无吮吸手指或咬物入睡的习惯;基本上能听从成人的合理嘱咐,不过分的挑食、拣穿,不经常无理取闹。
2.求知欲较强。
喜欢提问题并积极寻求解答;学习时或完成任何力所能及的任务时,注意力集中,记忆力正常;爱说话,语言表达能力同年龄相符,无口吃情况;生活中对力所能及的事,乐于自己做,不过分依赖别人的帮助,能比较认真地完成别人委托的事。
3.能合群,爱与小同伴交往,对人有同情心和友好行为,不随便打人骂人,不妒忌同伴;在集体中能愉快地生活,在成人指导下,愿意为集体和所能及的好事。
4.诚实而不说谎。
很少说不符合现实的话;不私自拿别人的东西或损坏别要的东西;做错事不隐瞒,肯承认错误。
5.有自尊心和一定的自信心。
对称赞感到高兴,对批评、指责感到羞愧,希望做受人欢迎的事,不愿做遭人责骂的事;不过分的畏难、胆怯等。
二、幼儿心理成长现状分析健康的幼儿心理是每个家长所期盼的,但现实的情况却令人不容乐观。
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网络环境的影响。
我们在找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因子中,发现幼儿的心理问题的影响因子较高的两个因素体现在:学习问题及心神障碍两个因子上。
[阳泉市3—5岁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研究报告;与1978年常模数据比较,当前幼儿的学习问题、心神障碍两个因子上高于1978年常模组,可以看到以30年前的眼光看今天的幼儿具有更大的困扰,他们或许不像我们成人想象的幸福。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分析论文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分析论文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要位置,在注重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1:《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有的个性,不同的个性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行为。
好的个性比如谦让、团结、爱护公物、讲礼貌能增进孩子的人际交往效果,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反面来说,过分淘气、爱哭闹、不讲礼貌、自私等个性则会阻碍教学的进行,不益于孩子的正常发展。
个性就是心理范畴当中的人格,心理作为一种人对外部环境的主观反应,其正常与否决定着人对环境反应之后的行为的正确与否。
在先天因素和社会、家庭、学校和同伴群体的影响下,再加上幼儿是人一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开头期,幼儿的心理健康的状况越来越多地得到了社会和学校的重视。
学前健康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幼儿的健康教育。
”身为一名幼儿教师,在经过了长期与小朋友的交流沟通和了解之后,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它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发展能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性格开朗、情绪积极、无心理障碍,能较快地适应环境.在实践教学中,幼儿在情绪和性格方面出现问题是比较常见的现象。
有的幼儿遇事的第一反应就是哭,有时候可能是没有明显原因地哭,这会让老师在解决问题时候很尴尬,会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从关心孩子的角度来说,到底是发生了什么,孩子心里在想什么,是所有老师关注的问题。
有的孩子性格比较孤僻,不大合群,从短期来说,这会影响孩子在学习和做事方面与其他同伴的合作积极性,长远来说,并不益于孩子以后人际交往的开展和性格的形成。
有的孩子比较情绪化,情绪的变化捉摸不定,做什么事都是根据心情来的,别人的劝阻或说服对他们行为的控制很少会起作用,老师如何能通过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方式来保持其情绪的稳定性也是一门难科。
关于儿童心理健康的论文3篇范例
关于⼉童⼼理健康的论⽂3篇范例 幼⼉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幼⼉时期⼼理状况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其⼀⽣的健康成长。
因此,关注幼⼉⼼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对当前幼⼉健康成长和教育策略的转变有着⼗分重要的意义。
下⾯是⼩编为你精⼼整理的关于⼉童⼼理健康的论⽂,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童⼼理健康的论⽂篇⼀ 联合国专家断⾔:“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种灾难像⼼理危机那样带给新⼀代⼈⽆与伦⽐的痛苦。
”也有⼈预⾔“⼼理卫⽣将是21世纪⼈类健康的主题。
”邓⼩平说:“教育要⾯向未来。
”党的的⼗七⼤⼜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要优先发展教育”。
但⾯对当前⼈类⾯临的⼼理危机,我们当务之急是要关注学⽣的⼼理,培养具备“完整的⽣理、⼼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的新⼀代。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志,则中国志”,能否培养出具有优秀⼼理品质、健康⼈格的新⼀代,关系到整个教育的成败。
⼀、关注教师⾃⾝的⼼理健康是前提 “ 教师是⼈类灵魂的⼯程师。
”⽽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的需要,教师还要以“学⽣⼼理健康辅导员”的⾝份深⼊⼈的⼼灵进⾏教育。
如果教师本⾝存在⼼理问题,⼜怎么能教育出⼼理健康的学⽣呢?所以,为了减少教育的障碍,我们应该⾸先来检讨⼀下⾃⼰的⼼理。
可能你因忽视⾃⼰的优点⽽⾃卑⼼态严重;可能你会因同事⽐你强⽽产⽣强烈的忌妒情绪,也可能你会因⽣存的压⼒⽽终⽇愁眉紧锁、内⼼焦灼,等等。
这使得我们的⼼理空间阴暗不宽敞,变得⼼胸狭窄。
我们已经经历过是是⾮⾮,⽐学⽣的⼈⽣经验丰富的多,我们可以通过冷静的思考发现⾃⼰的不⾜,有通过意志的磨砺改善⾃我的能⼒。
所以作为教师要积极调整⾃我⼼态,创造张弛有度、乐观和谐的“体内环境”,开辟⼀⽅宽敞明亮的⼼灵绿地。
如果你⼼存⾃卑,请尊重你优点,把眼光投向浩瀚的世界,⾛出封闭的⾃我;如果你因薪⽔太少⽽烦恼,请把你的物质拥有和消费降低⼀点要求和标准,以“带着⼀颗⼼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淡然、怡然⼼态去⾯对物欲横流的世界;如果你因学⽣的⽆知和调⽪⽽愤怒,请你⽤⼼思索你的学⽣,竭⼒发现他的优点,采取正⾯的教育,你将从中发掘⽆限的了趣,教育会变成⼀种“享受”…… 只要我们保持对⾃我现实的清醒认识,对⾃我价值的理性把握,对⾃我事业的充分悦纳,我们就能够以平和⽽愉悦的健康⼼态⾯对我们的学⽣。
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浅述论文(2)
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浅述论文(2)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浅述论文篇二《如何引导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摘要:大量资料表明,自主、社会交往能力、活泼、聪明等各种性格和习惯,都将在幼儿时期形成。
错过这一时期,有些习惯就很难改变过来,所以不失良机地进行适合的心理诱导是非常重要的。
当今幼儿心理行为特征表现出了过于敏感、逆反、任性的偏执心理特征。
显现出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不能很好的契合、融通。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心理现象面对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合作成为一个新的话题,很多工作都需要集体协作,共同完成。
而一个人如果只具有聪明的头脑、丰富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但缺乏良好的性格特征,那么他就未必能够和人友好相处,未必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
现在许多单位在招收新员工时,都把能否与他人愉快合作、和睦相处作为重要的考察内容。
一、幼儿偏执心理现象的表现据研究发现,有相当数量的孩子身上存在偏执心理,通常表现为不尊重长辈,任性,不合群,不易与其他小朋友相处,缺乏友爱,自我中心,不关心他人,粗暴,依赖性强,对困难、新的环境和陌生人表现出害怕、怯懦,喜欢听表扬,经受不起挫折等等,如果这些不良的性格特征不能及时得到矫正,对于他们今后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二、幼儿产生偏执心理现象的主要原因幼儿的敏感心理多因家庭的过于溺爱,家庭中的"小太阳"地位,致使家长处处围着小孩转,滋长了孩子一种特殊的优越感。
到了幼儿园的群体生活中,定势心理的延续,导致了心理上的失落,于是常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有着太多的疑问,如在幼儿园群体生活中与老师小朋友不能融合相处,回到家里就变本加厉的胡闹以引起家长的注意和哄劝。
这种心理现象若家长及幼儿园老师不能及时的给予心理疏导,长期下去就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幼儿逆反心理的产生多因家长过多的加以干预孩子的行为方式,在家长的言语中习惯性的使用"你应该...."、"你不应该...."等孩子心理所不愿接受的词语,于是孩子的言语中也多了"我不....""为啥呢...."等对应的话。
2024年幼儿心理健康的论文
2024年幼儿心理健康的论文2024年幼儿心理健康的论文1一、心理健康对幼儿和谐发展的必要性(一)心理健康保障了幼儿的生理健康心理与生理是紧密联系并相互影响的。
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必然条件,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是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和最终目标,要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都得到和谐的发展,对幼儿教育要实施“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教育方针。
(二)心理健康能有效提升幼儿智能素质幼儿心理是否健康发展将影响到幼儿智能素质的发展,当幼儿心理出现问题时会表现出思维迟钝、烦躁、注意力不集中或是其他现象,从而影响了幼儿智能素质的发展。
所以,只有幼儿心理得到健康发展了才能促进其职能素质得到不断的提升。
(三)心理健康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培养幼儿全面发展一直以来是幼儿教育最大的目标,所谓全面发展,是指幼儿教育应对幼儿的心理素质、生理素质和社会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使幼儿在“德、体、美、智、劳方面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此外,不仅要对幼儿才艺方面的培养,还要锻炼幼儿的健壮体魄和生存能力、交往能力等。
使幼儿在生活和学习中都能保持平衡心态的健康心理。
(四)心理健康是幼儿社会化成长的基础幼儿社会化是指幼儿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在成长独立过程中所掌握到的社会规范,在幼儿社会化成长过程是他们逐渐适应社会生活,并能够做到妥善自理、恰当处理人际关系的成长过程,幼儿这个社会化成长过程中,一个健康的心理是不可缺少的。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一)偏重于幼儿的知识技能培养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很多幼儿教师都偏重于对幼儿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忽略了幼儿的情感、情绪、交往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培养,不仅是幼儿教师,家长也存在着这种心理现象,只看重幼儿在知识技能上的成长。
例如,很多幼儿学校开办了美术班、舞蹈班、英语班等,家长迫不及待的送孩子到各种特色班去学习知识才艺,而没考虑到幼儿的承受能力和心理情绪。
(二)偏重于幼儿的身体健康现在很多幼儿教师将幼儿身体作为衡量健康的标准,只关注幼儿的身高、体重方面,将幼儿身体健康来作为健康是否达标的依据,这样的衡量标准对幼儿的成长是很重要的,但是并没有切实抓好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浅析幼儿心理发展的论文(2)
浅析幼儿心理发展的论文(2)浅析幼儿心理发展的论文篇二《游戏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初探》【摘要】游戏对于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手、眼、脑动作的协调能力和发展他们的智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类型的游戏,创设游戏物质条件,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游戏幼儿心理发展【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239-01众所周知,游戏是幼儿普遍喜爱的活动,也是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它不仅接近幼儿生活、带给幼儿快乐,而且还能使其人格得到应有的尊重,使其各种心理需要得到体验,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题,也是幼儿教育的主题。
心理健康的人,情绪愉悦稳定,生活态度积极,人际关系和谐,行为能自我调节和控制。
现代心理学表明:健康心理是一个人智力和人格发展、潜能开发、道德品德形成、积极适应社会的前提,是一个人整体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是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
一、游戏既适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又有利于幼儿的智力的发展爱活动是幼儿的天性,长时间的呆坐不动或保持同一种动作姿势会使幼儿感到疲劳和厌倦,没有一个幼儿能够接受。
而在游戏时幼儿可以自由变换动作、姿势,可以多次重复他们感兴趣的动作而不受限制。
让幼儿在游戏中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摆弄操作来认识事物的性质,事物之间的关系,使幼儿更快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粗浅的知识的技能,比如在玩具堆里找一些正方形、长方形,看一看谁找的多、谁找的快,小朋友不但有竞争意识,而且还可以学到不少的知识,从而知道物体形状、大小、颜色等各方面的知识。
观察智力发展迟缓、不善表达的小朋友,在做游戏时抓住时机表扬他们,提高他们在班级中的威信,强化他们的自信心,这样小朋友不但在游戏中,掌握一定的知识、而且也会增强他的自信心、进取心。
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论文
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论文幼儿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指幼儿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由于生理机能失调,环境适应不良或心理冲突等导致的心理障碍及不适应行为。
本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论文,欢迎阅读!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论文篇一:幼儿心理教育路径综述本文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针对幼儿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与实施,从而采取有效途径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为人的一生心理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幼儿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幼儿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指幼儿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由于生理机能失调,环境适应不良或心理冲突等导致的心理障碍及不适应行为。
幼儿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社会行为问题,包括爱发脾气、说谎等;性格和情绪问题;神经功能障碍,包括排泄机能障碍、睡眠障碍等;不良习惯,包括吸吮手指、眨眼等;学习上的问题,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
二、幼儿不良情绪心理健康问题的症状与鉴别(一)心理与行为表现不符合年龄特征年龄特征是一个年龄阶段中心理发展的典型特征。
如果幼儿的认知、言行举止等心理行为表现基本符合他的年龄特征,就是心理健康的表现;如果某个年龄常见的、正常的行为到了另一个年龄阶段仍然存在,则可能是行为异常、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二)心理与行为表现比较异常任何儿童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可能出现一些特殊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如行为有点古怪、易怒、胆小、注意力不集中等。
这些行为随着年龄增长就会自然消失,不必太在意。
但如果某种特殊行为长期保持,几个月以后仍然这样,就应特别关注了。
(三)心理及行为表现与环境不适应幼儿如果不理会现实,忽视周围环境,某些心理表现或行为在不适应的情境中产生,而在适宜的条件下却不发生,这就有可能是心理健康问题。
如莫名其妙紧张或在悲伤时大笑、在欢乐时反而大哭等。
对幼儿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来的问题,它们有一些共同的行为特征:一是行为不足,如幼儿不会穿衣服和自己吃饭等;二是行为过度,如活动时思想不集中等;三是行为不当,即某些行为表现在不适应的情境中产生,而在适宜的条件下却不发生等。
幼儿心理健康相关的论文
幼儿心理健康相关的论文幼儿期是一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奠基时期,从小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幼儿园还是家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视知识传授和身体护养,而轻视对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心理健康相关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幼儿心理健康相关的论文篇一《刍议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摘要:当今世界,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各阶层人们的广泛关注。
幼儿期是一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奠基时期,从小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早期教育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幼儿园还是家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视知识传授和身体护养,而轻视对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
从事多年幼儿教育,越发的觉得心理健康教育在幼教工作中凸显的重要性。
关键词:幼儿教育心理健康关爱一、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大家知道这个时期的幼儿有着显著的年龄特点,加之时代赋予的特点,只有了解了孩子的这些特点,我们才会有针对性的教育。
我看过一个对全国22个城市的调查报告,报告中说: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
另据某地区对3000 名4-6 岁的幼儿心理的调查,8.8%的幼儿有不良行为,11%的幼儿情绪抑郁、自卑,8.5%的幼儿忧虑、紧张。
由此可见,我国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不容乐观。
幼儿阶段年龄在3 至6 岁是心理发展速度最快、最易稳固的阶段。
因此在这一阶段加强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1.行为方面。
注意力很不稳定,对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力较易集中,但时间不长,非常好动。
最喜欢向别人挑战,假如你表达出“我不相信你会做”,他会真的做出来。
2.情绪方面。
幼儿的情感常受外界情境所支配,常为周围人的情绪所影响。
容易激动、变化、外露并且很不稳定。
比较顽固,会发脾气,出现这个阶段的叛逆,不大理会别人的感觉,碰到惊慌的事情或意外的事件,情绪起伏大,如果不做好疏导可能会影响到成年。
3.智力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论文2000字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才可能有充分的发展。
幼儿正处在心理成长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幼儿的心理健康与否,将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极其深刻的,甚至是难以逆转的影响。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论文2000字篇一《幼儿健康心理全面发展的问题研究与分析》【摘要】心理健康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方面,幼儿心理健康尤应受到足够的重视。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
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
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才可能有充分的发展。
幼儿正处在心理成长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幼儿的心理健康与否,将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极其深刻的,甚至是难以逆转的影响。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幼儿时期心理状况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其一生的健康成长。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
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才可能有充分的发展。
因此,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对当前幼儿健康成长和教育策略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幼儿;健康心理;全面发展前言幼儿心理健康对人的一生发展影响很大,一个人健全的心理要从小培养。
精神分析学派十分强调早期经验对个体一生发展的重要性,如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等都对这一问题作过深入研究。
幼儿期是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主要表现为幼儿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个性特征逐步形成,各种社会性需要及行为迅速发展。
幼儿期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正常发展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基础和保证。
同时,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也能促进儿童健康个性的形成及社会交往的正常发展。
因此,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1 幼儿心理学的基本内涵目前心理学家对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的描述缺乏统一的标准。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年)最早提出心理健康的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概念的套用与“最佳状态”的难以把握使得该定义含糊不清。
许多学者不满于此,尝试从其他方面来界定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
社会学家波姆( W,W,Boehm)主张从社会行为角度来界定心理健康。
他认为,心理健康就是某一水准的社会行为,一方面能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为本身带来快乐。
日本学者松田岩男主张从环境适应角度来界定心理健康。
他指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又能以社会认可的形式适应这样一种心理状态。
从教育心理学上讲,心理健康就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
其主要特征为智力正常、情绪稳定与愉快、行为协调统一、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适应能力。
而“幼儿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与愿望得到满足之后,情绪与社会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
良好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幼儿对自己感到满意,情绪活泼愉快,能适应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友好与谐,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与发挥。
幼儿期的心理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孩子性格特征的优劣,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健康成长与对待未来的态度。
2 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概述2.1 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内容虽然目前心理学家对心理健康没有提出统一的标准,但国内外有关资料把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2.1.1 智力正常正常的智力是从事一切活动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智力低下的人不能产生正常的情感反应和认知活动。
2.1.2 情绪健康情绪稳定、心情愉快是情绪健康的重要标志。
与成人相比,幼儿的情绪不太稳定,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常常时而哭、时而笑,这并非情绪不健康。
但如果幼儿每天的消极情绪太多,如过多地发脾气,经常哭闹或精神萎靡,不爱说笑,行为被动,则应被视为情绪不健康。
2.1.3 意志健康健康的意志一般表现为行为有明确的目的性、持久的坚持性、明智的果断性、较强的自制力等。
对于幼儿来讲,如果本应由他自己做的事或完成的任务,却总让父母代做或帮助;遇到一点点困难,如扣不上扣子、系不上鞋带,就哭鼻子;当产生某种需要时,如想要某件玩具或想吃某种食物时,就急不可待,稍有怠慢就大发脾气;做事完全凭兴趣或受外界刺激支配,漫无目的,等等,则表明其意志不健康。
2.1.4 思想和行为协调一致心理健康的人的思想和行为是协调一致的,做事有条不紊、按部就班。
幼儿具有注意不稳定、做事的坚持性差等年龄特点,这是正常表现。
但如果与同龄儿童相比,某名幼儿过分地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和做事有头无尾等问题行为,则应及时予以矫正。
2.1.5 人际关系的适应就幼儿的年龄特点而言,他们是活泼好动的,喜欢与同伴嬉戏,不愿独处,即使是性格内向的幼儿亦然。
如果发现幼儿不喜欢与同伴交往,讲话甚少,胆小羞怯,或过分胆大妄为,攻击性强,这是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表现,应引起成人的高度重视。
2.1.6 反应适度人对刺激的反应存在个体差异,有的人反应敏捷,有的人反应迟缓,这种差异在一定限度内是正常的。
如果幼儿表现为对刺激反应的异常兴奋或异常冷漠,则是心理失常的表现。
这些都是描述性的、不可进行量化的评定标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发展标准、临床标准以及社会标准等对幼儿的心理健康作出判断。
2.2 幼儿心理健康标准的独特性幼儿心理健康标准又具有其独特性,主要表现为:2.2.1 适度性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强调与心理特点和年龄相符合不同,幼儿心理健康标准的最大特点便是强调反应的适度性。
显然幼儿在情绪、意志、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发展不足,但如果与同龄儿童相比,幼儿在行为上反应过度或有过分表现,则应引起父母和教师的足够重视。
根据反应适度标准,心理不健康主要与反应不适度有关。
幼儿的不适度反应总体上看更多的是反应过度的问题。
2.2.2 发展性幼儿期是儿童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幼儿心理健康标准也表现出这一特点。
分析幼儿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可以看出,不管是从智力、情绪、意志、思想和行为的协调性还是人际关系的适应性来看,青少年都要求达到很高的水平,而幼儿则只要求情绪健康、意志健康以及人际关系适应,更注重发展本身。
另外,发展性的特点也表现为幼儿的部分心理和行为问题(如幼儿的不良习惯和社会行为问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
3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3.1 遗传和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人类在朝代过程中,解剖和生理上在不断发展,特别是脑和神经系统高级部位的结构和机能达到高度发达的水平,具有其它一切生物所没有的特征。
人类共有的遗传素质是使儿童有可能形成人类心理的前提条件。
由于遗传切缺陷造成脑发育不全的儿童,其智力障碍往往难以克服。
由此可见中,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它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自然的物质前提和可能性。
3.2 家庭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对于学前儿童,家庭所给予的影响是更多的,更大的。
家庭结构、家庭人际关系、家庭观念、家庭活动内容与方式、将直接影响到幼儿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具有率先性、随意性与随机性、亲情性、持久性、丰富性等特点,若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将会对幼儿产生积极影响。
3.3 托幼机构的环境和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托幼机构是儿童成长的第二环境,托幼机构是儿童最早加入的集体教育机构,托幼机构对学习学前儿童的社会适应性行为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作用,学前儿童对教师存在着很大的依赖性,如果儿童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不密切、不融洽、不协调,往往会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
3.4 幼儿心理的内部因素之间的矛盾幼儿心理的内部因素之间的矛盾是推动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根本原因。
由于受幼儿理解、认识等方面能力的限制,幼儿时期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要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生活习惯。
形成一种有益于心理健康的心理定势或反射,包括个性心理品质、情绪情感。
4 幼儿健康心理全面发展的对策分析4.1 创设良好心理环境心理环境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因素。
对幼儿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就是教师创造的心理氛围。
幼儿对教师的关注十分敏感,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眼神都会对幼儿产生暗示作用。
要使幼儿拥有健康的心理,教师就必须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教师要淡化权威意识,对幼儿的评价要客观、公正,并以正面激励为主,尽可能避免消级的、带有谴责性的评价,以免对幼儿造成压力,使幼儿产生不良情绪,导致不良心理。
在日常活动中,幼儿往往表现为顽皮、淘气、任性、不遵守集体规则等,有的幼儿由此被视为“多动症幼儿”“特殊儿童”。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成人要通过“移情”理解儿童,即站在儿童的角度,将心比心地看待其思维和行为。
教师要始终以宽容之心来看待幼儿的各种心理行为,使幼儿敢想、敢说、敢探索、敢创造。
4.2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于日常活动中幼儿日常生活中蕴含着广泛的心理教育资源。
我们要科学、合理、多渠道、多形式安排和组织日常活动;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已有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用适当的方式给予帮助和指导,使日常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情境都成为教育契机,使幼儿在园的每一天都过得快乐、有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使他们在生活中不断感知、探究、认识世界,丰富经验,在解决问题中获得能力的培养和生存的本领。
在生活管理中,教师可以围绕主题内容有机结合集体教育活动、环境与活动区活动、户外活动、生活活动、家园与社区等活动。
这些多途径、多形式的活动互为补充,能使幼儿在情境化、生活化、游戏化、多元化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探索发现、同伴合作,与环境互动中培养自主自理能力、团结协作精神,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4.3 重视教师的榜样示范在幼儿的心目中,教师的言行就是道德尺度、行为标准。
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模仿能力强。
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能只在口头上提出一些要求,还要在行动上成为幼儿的楷模,给幼儿以很好示范。
教师通过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的形象,让他们进行模仿,从无意到有意,从被动到自觉地去学习教师的榜样行为,逐渐养成与榜样一致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
同时,教师要注意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甚至是一贯认为正确的做法,极力避免不经意中使幼儿稚嫩的心灵受到创伤。
4.4 给幼儿以关爱热爱孩子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相信孩子是教师应有的信念,了解孩子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尊重孩子是教师必须遵循的教育原则。
成人和孩子的关系,首先是爱的关系。
只有透过爱,教育幼儿才有可能。
幼儿是先感受到成人对自己的关爱,进而才能发展到关爱他人。
而教师对幼儿的关爱是教育中最珍贵的营养。
教师以真诚关怀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幼儿,耐心细致地观察、分析、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接受并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将自己爱的情感传递给幼儿,与幼儿的情感紧紧联系在一起,幼儿就会逐渐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安全感、信任感,他们就会热爱教师、信任教师,与教师心心相印,相融无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