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合集下载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1智力因素通常是指人在认识方面的能力,主要包括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即认识能力的总和;它是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中表现出的心理特性,是人的认识活动的操作系统;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它对人的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的作用,主要包括兴趣、情感、意志、性格、道德、思想和态度等方面的心理活动,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动力系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我们不但要了解什么是智力因素,什么是非智力因素,同时还要了解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从而促进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在开发孩子智力因素的同时,加强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那么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是怎样的呢首先,智力因素是人的认识活动的操作系统,而非智力因素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动力系统;孩子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活动,两者缺一不可;没有操作系统学习任务没法贯彻完成,没有动力系统学习活动难以发生,也难以持续下去;孩子的学习需要记忆、观察、注意、想象、思维等这些智力因素的参与,同时孩子的学习也需要有兴趣、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支撑;这样孩子的学习才能稳定、持续提高;其次,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在互相制约中得到形成和发展;一方面,智力因素制约着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如一个人具有敏锐、精确的观察力,那么他就容易形成耐心、细致的性格;另一方面,非智力因素也制约着智力因素的发展,如一个人对学习具有浓厚兴趣、自信心、责任感,那么就会支持他刻苦顽强地学习,从而他的智力也就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第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发展起着调节和推动的积极作用,使智力因素在认识活动中得以充分发挥;而不良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发展起着干扰的或妨碍的消极作用,使智力因素在认识活动中无法正常发挥;一般来说,人与人之间的智力水平差异是不大的;为什么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却非常大呢这是因为他们之间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学校教育中强调得非常多;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前提,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性格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你想使你的孩子成才吗首先要教会孩子如何做人,使他她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其次,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三,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另外,父母要严格要求自己,重视自我修养的提高,时时处处做孩子的好榜样;你能做到这些,你的孩子成才就有望了;。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智力是人的认识能力的综合,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像力,它影响学习活动的速度和质量,解决“能不能学”的问题。

非智力因素是指人的理想、动机、兴趣、意志、情绪、自信心,等等,它为学习活动提供动力,解决“想不想学”的问题。

关于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问题,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勤能补拙实验为证勤能补拙的事例在生活中俯首可拾。

德国马普学会的斯特恩教授与脑科学专家格拉伯勒等人通过实验证实了:后天勤奋的确能弥补先天智力上的不足。

他们在某城市征集了引名出租汽车司机,他们经验丰富,对该市道路非常熟悉,但智力水平高低不一。

实验步骤是:在该市范围内给定起点和终点,然后在电脑屏幕上显示一些道路的名称,要求司机在规定的时间内回答,是否利用给出的道路,是否在某个路口转弯,等等。

在他们思考时,科学家用电子仪器记录他们的脑部思维活动状况。

结果发现,所有的司机无论智商高低,都不需要冥思苦想就能轻松解决问题,他们的脑部只有一个很小的区域参与了思维活动,而且活动差别也很小。

但是,在陌生的道路上作类似的实验,发现智商高的司机稍为轻松一些。

这个实验说明,低智商的人在学习和工作时,如果能通过练习,使不熟悉的内容变为“熟悉”的内容,那么他们的反应水平和高智商者是没有多大差别的,也就是说,通过后天学习可以消除智力因素的影响。

斯特恩等人通过对儿童思维活动的神经研究数据的分析证实,基础知识和后天学习可以使一个低智商的人变得聪明起来,但仅仅是聪明而不多加练习,则无法凭空获得原缺乏的知识。

我们经常说,勤奋和热情造就大师。

以上实验的结论并不新鲜,科学家们只不过是用科学的手段证明了一个我们在生活中熟知的道理罢了。

20%IQ十80%EQ=成功?自从一个好事的美国人写了一本EQ的书后,相关的讨论就空前热烈起来,很多人坚定地认为,一个人的成功80%要归功于EQ,只有20%归功于IQ。

IQ是指人的智商,即智力测验的成绩。

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发出智力测验,而且这些测验的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客观和科学。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从当前中小学教育现状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视学生智力发展,而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

中小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缺乏学习动力,对学习不感兴趣,没有学习热情,克服学习中困难的自觉精神和顽强毅力不足,缺乏对高尚品格的追求精神。

非智力因素发展水平低下的表现比比皆是。

因此,必须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

就学习心理而言,可分为认知性心理机能系统和非认知性心理机能系统。

通常把构成前者的心理因素统称为智力因素,把构成后者的心理因素统称为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

智力因素在实际发挥作用时,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发挥作用的;在智力活动中非智力因素各自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并且各个因素发挥作用的水平也不一样。

智力因素是智力活动的执行者,是智力活动的操作系统;非智力因素是智力活动的调节者,是智力活动的动力系统。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之间既存在很大的差别,同时又是密切联系、互相制约、互为条件、彼此促进的。

学习活动就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系统共同参与的过程,学习成绩是这两个系统相互协调、共同发挥的结果。

智力活动是主动而复杂的心理过程,不仅各智力因素互为联系和影响还和其他心理过程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内部状态系统,所以不能离开整个心理状态,孤立地研究智力发展。

智力以外的许多心理因素,如兴趣、情感、意志等等,虽然不能直接实现认识过程,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认识的过程和结果,影响智力的发展。

非智力的心理因素包括兴趣、情感、意志等。

许多追踪研究的结果告诉我们,不属于智力因素的个性心理品质,即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发展起着长效作用。

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智力活动的前提,是产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诱因,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能孜孜不倦地钻研、探讨、攻读和创造,广泛的兴趣可以使学生从多方面获得知识,浓厚的兴趣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思路敏捷,想象丰富,记忆牢固,取得学习知识和发展智力的最佳结果。

影响学生学习的智力因素

影响学生学习的智力因素

影响学生学习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蒙玲
(一)智力因素
智力是个体对客观事物认识活动的稳定心理特征,智力因素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注意力等,任何学习过程都依赖于这些因素。

智力会表现出量的差异和质的差异。

智力差异影响着学习水平、制约着学习风格,一般来说高智商形成学习定势快、易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易于纠正错误和验证答案、教多的使用逻辑推理、学习方法恰当、能持久地学习,因而学习成绩也就越好,且将来接受教育的程度也会越高。

(二)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除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个性心理因素,对学习活动能产生巨大的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补偿、调节、控制和强化作用。

非智力因素差异包括学习的动机、兴趣、求知欲、学习热情;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好胜心、;责任感、义务感、参与感、荣誉感;自制性、坚持性、独立性、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如有的学生学习的动机明确,有的学生学习兴趣浓郁,有的学生学习情绪时好时坏,有的学生学习能持之以恒,有的学生学习肯吃苦,有的学生学习无须压力就主动自觉地完成,有的学生必须在一定的压力之下才能好好学习,有的学生学习或思考问题时喜欢踱步动一动,有的学生学
习时磨磨蹭蹭东张西望……非智力因素与中小学学生的学业水平呈显著甚至非常显著相关。

第五章 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第五章 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2、智力发展的年龄变化 智力的绝对水平在儿童成长过程中随着年 龄的增长而增长,但它的增长与年龄的增 加不是线性的关系,从总体上讲,是先快 后慢,到一定程度停止增长,并随衰老而 呈现下降趋势。
(二)表现早晚差异
1、早慧表现 2、中年成才(例) 3、大器晚成
(三)类型差异 (四)性别差异
1、男女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2、男女智力发展速度的差异 3、男女智力类型的差异
1、学习需要与内驱力 学习需要是反映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 某种欠缺而力求得到满足的心理倾向。它 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生的学习愿望或学习 意向。 从需要的作用上看,学习需要即为学习的 内驱力。所以,学习需要对学习的作用, 就称为学习内驱力。
奥苏伯尔提出
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组成 。这三 种内驱力就是学习需要的三个组成因素。 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 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 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 要。这种内驱力主要是从好奇的倾向中派 生出来的。
一、学习动机与学习
(一)学习动机
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称为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对学习 白为什么而学,必须朝向什么方向努力。 2、学习动机还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 3、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学生所取得的学习成绩。
(二)学习动机的心理结构
智力结构模式图
观察力
返回
注意力
记忆力
思维力
想象力
返回
表5-1 WAIS智商分类 WAIS智商分类
占人口的百分比 130以上 130以上 120120-129 110110-119 90-109 9080-89 8070-79 7070以下 70以下 智商 2.2 6.7 16.1 50 16.1 6.7 2.2 类别 非常优秀 优秀 中上(聪明) 中等 中下( 中下(迟钝) 临界迟钝 智力缺陷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比作种子,把非智力因素比作土壤,优良的种子只有播在肥沃的土壤里才能茁壮成长。

构成智力主要有六种因素: 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像力、思维力、创造力。

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

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自我意识、适应社会、情绪的控制、意志、自我激励、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能力。

智力因素,就一定程度而言,属于先天因素;非智力因素则侧重于后天的养成。

非智力因素的高低是学生成绩优与差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步入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

第一,智力与认识过程有关,但并非认识过程本身;第二,构成智力的各种认识特点必须比较稳定,那些变化无常的认识特点不能称为智力;第三,智力不是五种因素的机械相加,而是五种因素的有机结合;第四,智力是一种能力,而情绪、情感、性格、气质、动机、兴趣、意志、需要、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非能力的特征则属于非智力因素。

智力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尽管智力的定义目前尚无定论,但它与学习的密切关系则是众所公认的。

国内外学者的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智力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存在着高度相关。

智力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就,更重要的是影响着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速度、深度和灵活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准备状态,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可教育性程度。

由于各人的先天素质存在着差异,特别是后天条件的不同,诸如社会、环境、家庭、学校、所从事的实践活动以及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等因素,使人们的智力出现了差异。

智力的个别差异可以分为量的和质的两个方面。

所谓量的差异,一是智力的水平差异,二是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所谓质的差异一是智力的类型差异,二是智力的性别差异。

从某种程度上说,智力差异对人们学业成就和未来事业的影响是很大的。

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之外,影响智力活动和智力发展的那些具有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因素。

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和性格等。

在个性心理结构中,诸多非智力因素组成了彼此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动力系统,是人的个性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它决定着人进行活动的积极程度。

公共心理学第5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学习PPT课件

公共心理学第5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学习PPT课件
公共心理学第5章智力因 素、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ppt课件
• 引言 • 智力因素与学习 • 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主题简介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探讨智力因素如记忆力、注意力等对学习的影响,以及非智力因素如动机、兴趣 、情感等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学习策略的运用
介绍如何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如记忆术、组织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等,以提高学 习效果。
学习目标
理解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掌握学习策略的运用
学生将学会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和效率。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除了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作用外,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还会影响个体的职业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高智 力的人可能更容易适应新环境,但成功往往需要非智力因素的支撑,如毅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等。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01
深入研究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如何相互 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培养非智力因素来提高学习效果和个 体发展。
智力因素的开发与培养
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是智力因素开发与培养 的重要阶段,通过合理的教育和 引导,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
好奇心,提高智力水平。
多样化教学方式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启发 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有助于 培养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
力,提高智力水平。
自我开发
学习者应该积极进行自我开发,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 的智力水平。同时,要保持好奇 心和求知欲,不断探索新的领域

让孩子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

让孩子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

三要坚持训练 让孩子知道思维是一项艰苦的脑力
劳动,需要家长对孩子进行耐心的强有 力的训练。特别是在起始阶段,要进行 三个月时间不间断的强化训练。
4、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所谓的创造力,是指一个人
在传统知识和习惯的包围中, 发现、探索、掌握新事物的能 力。这就是说,创造发明是无 法在现有知识中找得到的。这 就是知识多并不等于创造力强 的原因所在。
20以内的加减法,乘法口诀,假分数 、带分数的互化,求较小的两个数的(或 三个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小数 、分数、百分数的互化,一些计量单位的 进率,1—9各数乘以π(3.14)的值。口 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的技能技巧是口算 的发展,笔算是由若干口算按照笔算法则 计算出来的。如987×786一题,就要进行9 次乘法口算和14次加法口算,由此可以看 出,如果口算出错误,笔算必然出错误。
4、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孩子的 发展哪一项更重要?
“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 。”
美国心理学者推孟从1921年开始对1528名 智力超常的儿童进行大规模的追踪研究,前 后长达50年。这些超常儿童的智商都在140分 以上,这些孩子成人后的成才情况如何呢? 结果发现智力与成就有一定的关系,但不完 全相等。特尔曼对800名男性中成就最大的 20%和成就最小的20%进行比较,发现:两组 人的差别在于他们的人格品质上,特别是意 志品质的差异。成就大的一组人谨慎,进取 心,自信心,不屈不挠,坚持性等意志品质 明显高于成就小的一组人。
三要严而有格地热爱孩子,有 利于激发孩子的创造欲望。
对孩子期望过高,要求过严, 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会造成孩子心 理负担过重,难以忍受,发生心理行 为的异常。因此,要严而有格,按照 孩子的实际情况要求他们,对孩子爱 要得法,教要及时,严要得体,尊重 孩子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激发孩子 的创造欲望,提高孩子的创造能力。

影响外语学习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影响外语学习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影响外语学习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外语学习是现代社会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项技能,因为随着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人们的交流和沟通日益频繁。

而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众多,其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十分重要的。

智力因素是指个体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逻辑思维等基本智力方面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这些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对外语学习的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对口语和听力的影响。

语言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习者的语音、语调和语速等方面,进而影响到学习者的听说能力。

一些研究表明,语言能力较强的学习者更容易掌握外语的语音、语调和语音,从而更容易发音准确、语速较快的流利口语。

另一方面,逻辑思维能力是学习语法和语言结构的关键。

逻辑思维能力体现在学习者对语言结构的理解和运用上,在语法的掌握、词汇的应用和句子的构造方面,都需要逻辑思维能力的支持。

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运用语言结构,较弱的逻辑思维能力则会阻碍我们的语言学习。

非智力因素也是影响外语学习的关键要素,包含了诸如情绪状态、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文化背景等因素。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分析非智力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首先,情绪状态在外语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学习、记忆和运用语言知识,例如学习时感到愉快、自信和轻松的学习者,通常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究外语知识。

而消极的情绪状态则会使学习者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和学习信心,从而难以深入学习。

其次,学习动机对于外语学习的成功至关重要。

学习外语的动机包括了内在和外在两种动机,内在动机是指学习者出于自我实现的需求而学习外语,外在动机是指学习者出于实际需要而学习外语,例如为了出国留学、公务需要和工作需要等。

有研究表明,内在动机的学习者能够更加乐意和主动学习、更容易把学习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而外在动机的学习者则更容易在应试考试中获得好成绩。

再者,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语言时采用的一系列方法。

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非智力因素能够帮助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 ,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 果。
促进学习意志
提高学习效率
非智力因素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 难和挑战,培养他们的学习意志,使他们 更加坚定地追求学习目标。
非智力因素能够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 ,使他们更加快速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学习效果的优化
智力因素、非智力因 素与学习
• 智力因素与学习 • 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 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 • 实践应用与案例分析
目录
01
智力因素与学习
智力因素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智力因素通常指个体在认知、记 忆、思维等方面的能力,是影响 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分类
智力因素包括逻辑思维能力、语 言理解能力、空间感知能力、数 学思维能力等。
实际应用
针对不同学科和任务,灵活运 用不同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以
提高学习效果。
05
实践应用与案例分析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实际应用
智力因素 运用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解决问题
运用记忆力和注意力高效学习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实际应用
运用观察力和感知能力获取新知识 非智力因素
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平衡发展
平衡发展
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 平衡发展。
避免片面强调
单纯强调智力因素或非智 力因素的片面发展都不利 于个体的全面发展。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平衡发展智力因素和非智 力因素,有助于培养全面 发展的人,提高个体的综 合素质和竞争力。
04
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寻求帮助,及时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

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

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非智力因素”是指非遗传因素的总称。

智力因素主要包括:智力、知识和技能。

(1)智力因素:包括认知因素、思维过程、知识与技能。

知识包括认知过程、能力、思维方法和能力、思维逻辑等的知识。

(2)非智力因素是指人与人本身的一些不合理的关系(即:不和谐关系)。

这是由于大脑的结构或功能缺陷、生理缺陷等造成人们在思维、情感、意志及行为等方面的缺陷。

这些缺陷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智力的正常发挥和正常生活、学习;还会直接影响人的工作、生活质量。

①心理原因心理原因又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两大类。

内因:主要是指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或因自身心理问题而引起的一系列情绪或心理活动,例如:焦虑、恐惧、抑郁、悲观等。

外因:精神因素。

比如,受不良情境的影响。

外因指外界引起人某一特定活动所引起的影响与改变。

②生理原因a.生理因素对儿童心理有重要影响。

有研究表明:人与动物脑间有一种共同的联系,就是人具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在其一生中会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在不断学习新知识、技能之余还能学会如何维持自身生命以及怎样发展这些能力。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儿童大脑发育不全,这种不全主要表现在儿童大脑还不完善。

它不能维持较长时间地思考。

这就需要不断地增加营养以满足需要,并且注意调节平衡。

b.生理上所造成的缺陷还包括神经系统缺陷及生理上可能导致各种疾病;严重不良习惯;神经系统疾病等。

这些疾病影响儿童智力发展;对孩子造成生理障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可使一个人一生中多次出现各种精神障碍。

例如多动症、自闭症等儿童智力障碍更具有遗传性。

③生理缺陷生理缺陷是指人体在成长发育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不正常的现象,如发育迟缓、发育障碍、身体发育异常等,从而造成身心发育不健全。

心理缺陷,又称精神心理异常。

是指由于智力低下或先天残疾而造成心理障碍的一种疾病。

指智力缺陷。

主要包括智力低下(先天或后天)、智力低下或不正常。

人在智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还会出现各种心理障碍。

由于大脑神经系统发育缺陷造成认知功能障碍、智力低下、行为问题等。

第六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第六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938年提出来的,它介于二因 素论和多因素论之间。
塞斯顿认为各种智力活动系分属各群,每群有一共同的基本因 素,其共同的表现,即为这一共同基本因素所决定。塞斯顿把 智力活动最后分为七个原始群,认为这就是七种基本智能,即 数字,计算数字迅速与正确的能力;言语,被试对言语意义理 解的能力;空间,空间知觉能力,即想象物体或图形在二维空 间或三维空间的能力,如数立方图;词汇流畅性,令被试按照 限定的上下文生成语词,如在指定的时间内写出尽可能多的女 孩名字;推理,或归纳,在一组材料中发现原则,演绎和归纳 都有;记忆,测出迅速强记的能力;知觉速度,即正确与迅速 辨别物体、图形和符号的细节异同能力。各种基本智能之间有 显著的相关,他虽然强调“群因”,但承认一般因素的存在。 因此,现在又称为“群因——一般因素理论”。

二因素论
1904年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用因素分析的 技术提出智力的 二因素论,这可以认为是因素分析的开始。 斯皮尔曼认为人类的智力是由两个因素构成的,一个是一般因 素G,一个是特殊因素S.G因素是每一智慧活动所共同具有的, 就是说各种智慧活动都有G因素的存在,只是有的智慧活动需 要G因素多,有的较少.假如一种智力活动的G因素多,另一种智 力活动G因素少,则它们的相关较低.假如两种智慧活动所需要 的G因素分量都较多,它们的相关就较高.S因素则因智慧活动 的不同而异, G因素和S因素合并起来就构成一个人的智慧 活动的总体,决定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的特征.根据这种说法,各 种智慧活动都有一个共同的一般因素,同时,又有其本身的一些 特殊因素S.而一般因素G乃是智力测验的主体.
学习动机的培养



要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启发学习的自觉性。 要培养学习兴趣 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
学习动机的激发

什么是智力因素和智力的构成因素

什么是智力因素和智力的构成因素

什么是智力因素和智力的构成因素智力有着五个构成因素,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注意力、想象力,这些也就是智力因素。

下面就让店铺告诉你什么是智力因素和智力的构成因素,一起来看看吧!智力因素的概念智力因素通常是指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注意力、想象力等,即认知能力的总和。

它是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中表现出的心理性,是认识活动的操作系统。

而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它对人的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的作用。

智力的构成因素观察力是指大脑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如通过观察发现新奇的事物等,在观察过程对声音、气味、温度等有一个新的认识,并通过对现象的观察,提高对事物本质认识的能力。

我们可以在学习训练中增加一些训练内容如观察和想像项目,通过训练来提高学员的观察力和想像力。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

如我们好的学员能全神贯注地长时间地看书和研究课题等,而对其他无关游戏、活动等的兴趣大大降低,这就是注意力强的体现。

记忆力是识记、保持、再认识和重现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内容和经验的能力。

例如我们到老时也还记得父亲母亲年轻时的形象,少年时家庭的环境等一些场景,那就是人的记忆在起作用。

思维力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

当人们在学会观察事物之后,他逐渐会把各种不同的物品、事件、经验分类归纳,不同的类型他都能通过思维进行概括。

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

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

比如当你说起汽车,我马上就想象出各种各样的汽车形象来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想象一般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识面的基础上完成的。

非智力因素的结构非智力因素的结构是指不同成分的非智力因素的整体构成。

根据非智力因素对心理活动的调节范围以及对学习活动直接作用的程度,可将非智力因素划分三个不同层次。

第一层次,指学生的理想、信念、世界观。

它属于高层次水平,对学习具有广泛的制约作用,对学习活动具有持久的影响。

第二层次,主要是指个性心理品质,如需要、兴趣、动机、意志、情绪情感、性格与气质等,这些属于中间层次。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一般认为智力因素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

非智力因素是在智力活动中影响、决定智力活动效益的与智力活动有关的一切心理因素,它是一个整体,具有一定的结构,主要包括: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意识倾向性、气质、性格。

智力因素直接参与客观事物认识的具体操作,而非智力因素在人类活动中则起着动力和调节作用。

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取决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在某些情况下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更大。

学习动机、意志品质等可以影响学生智力发挥的程度。

因此,在重视培养学生智力的同时,不可忽视训练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对学习具有动力作用、维持调节作用、对学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应注意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最有利的场所,应把课外活动看作是一个系统,坚决摒弃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附庸或延续的不正确认识。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

在学习中既要提倡学习的竞争性,又要尽可能发挥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

研究表明合作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学生学习成绩有一定促进作用。

提倡榜样示范,以非智力因素培养非智力因素。

实践表明,一个有远大动机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远大动机的学生;一个有广泛兴趣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广泛兴趣的学生:一个有热烈情感的学生,往往是在有着同样情感教师的培养下形成的。

因此,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应当特别重视榜样和示范。

孔子强调的“无言之教”即身教。

我们应在教学中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这样往往能收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效果。

教学过程基本规律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

教学过程基本规律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

教学过程基本规律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一、概述教学是一种有规律可循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性角度出发,深入探讨这一话题。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 教学目标的确定在教学过程中,确定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能够引导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计划,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2. 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教学过程至关重要。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学生的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课堂气氛,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活跃,提高学习效果。

4. 教学反馈及时有效的教学反馈能够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调整教学策略,及时纠正学生的学习错误,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1. 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智力因素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学生拥有不同的智力特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智力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对于智力发展较快的学生,可以适当地提高教学难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于智力发展较慢的学生,可采用差异化教学,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非智力因素除了智力因素之外,还有许多非智力因素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情感因素、人格因素、动机因素等。

这些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力、学习效果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因素和动机因素的引导和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3.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教学过程中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相统一。

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智力特点,并兼顾学生的情感因素、动机因素等非智力因素,才能够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为什么说学习中非智力因素很重要

为什么说学习中非智力因素很重要

为什么说学习中非智力因素很重要影响学生学习状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又往往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学习成绩优秀的大多是那些智力中上而非智力因素较好的学生。

因为智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由先天遗传决定,智力的培养只能开发智力的潜能,并不能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智力超常的人很少(大约2%),绝大多数人都是属于智力正常范围内的。

而非智力因素则主要是后天“习得”的,是完全可以通过教育培养来改善提高的。

所谓非智力因素就是指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自我意识等影响智力潜能发挥的心理因素,它们往往是决定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主要因素。

例如,去年高考湖北省文科状元,沙市三中的赵晶同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我们通过标准化心理测验发现,她的智力水平也不过是中上而已,换句话说她并不是特别聪明,在我们这样一个学校里与她智力水平相当的人大有人在。

但是她的非智力因素却相当好,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她的心理测验结果:①学习适应性良好。

学习态度良好;学习技术良好;学习环境良好;身心健康良好。

其中她在学习计划性、学习方法、家庭环境和毅力方面更是达到了优秀水平,而在学习热情、课堂表现、读书和笔记方法、学校环境、朋友关系和心理健康状况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

唯一显得弱一点的是在独立性上只达到一般水平,而这一点几乎是当代独生子女的通病,赵晶同学也未能避免。

我们相信通过几年的大学生活她的独立性肯定会增强。

②学习动机很强。

③个性特征中最突出的是能够十分客观理智地分析事物,冷静而不盲从。

④智力水平中上。

⑤作业速度快,正确率高,注意力集中程度很好。

赵晶同学能够有这么好的非智力因素,她的父母是投入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的。

当然这也得益于她在沙市三中这样一个很好的环境里学习了六年。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只要能够把非智力因素调整好,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取得理想的学习成绩。

(钟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成智力主要有六种因素 : 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像力、思维力、创造力。

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

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自我意识、适应社会、情绪的控制、意志、自我激励、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能力。

智力因素,就一定程度而言,属于先天因素; 非智力因素则侧重于后天的养成。

非智力因素的高低是学生成绩优与差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步入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

第一,智力与认识过程有关,但并非认识过程本身;第二,构成智力的各种认识特点必须比较稳定,那些变化无常的认识特点不能称为智力; 第三,智力不是五种因素的机械相加,而是五种因素的有机结合;第四,智力是一种能力,而情绪、情感、性格、气质、动机、兴趣、意志、需要、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非能力的特征则属于非智力因素。

智力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尽管智力的定义目前尚无定论,但它与学习的密切关系则是众所公认的。

国内外学者的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智力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存在着高度相关。

智力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就, 更重要的是影响着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速度、深度和灵活性, 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准备状态,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可教育性程度。

由于各人的先天素质存在着差异,特别是后天条件的不同,诸如社会、环境、家庭、学校、所从事的实践活动以及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等因素,使人们的智力出现了差异。

智力的个别差异可以分为量的和质的两个方面。

所谓量的差异,一是智力的水平差异,二是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所谓质的差异一是智力的类型差异,二是智力的性别差异。

从某种程度上说,智力差异对人们学业成就和未来事业的影响是很大的。

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之外,影响智力活动和智力发展的那些具有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因素。

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和性格等。

在个性心理结构中, 诸多非智力因素组成了彼此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动力系统 ,是人的个性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它决定着人进行活动的积极程度。

人们在学习过程中,其学习动机、情绪情感及个性特质都会对学习成果有很大影响。

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

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成就。

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做出较大的贡献。

我国著名的数学肖张广厚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他在小学、中学读书时智力水平并不出众,他的成功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有关。

他曾说:" 搞数学不需太聪明 , 中等天分就可以,主要是毅力和钻劲。

" 达尔文也曾说过:" 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我对科学的热爱,对长期探索的坚韧,对观察的搜索,加上对事业的勤奋。

" 从心理学上讲,感情、意志、兴趣、性格、需要、目标、抱负、世界观等,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因素。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但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还可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

反之,如果人缺乏意志,贪图安逸,势必影响其智力的发展。

作为父母、老师,都希望学生超过自己,少年学有所长,长大事业有成。

为子成龙,为生成才,都不惜一切代价,如春蚕,如蜡烛,如人梯,促其茁壮成长。

有的学生天资聪灵,学习却一天天没了兴趣,成绩自然也不理想。

作为家长无不唉声叹气,恨铁不成钢;作为老师,无不为之惋惜,恨无回天之力。

事实表明,有些学生头脑灵活,接受能力强,反应也快,并非“不是那块料”,而是另有原因。

生就灵性聪明,不等于智力就永葆出众;智力一般,也不等于知识摄取量就少。

知识是在学习和实践中掌握的,智力也是在学习和实践中培养的。

智力的开发,天资聪颖是基础,但二者不成正比关系;知识的增多,智力的高低是关键因素,但有时并非起决定作用。

观察发现, 天资、智力、非智力因素与学习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是培养学生成长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何谓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通常叫智慧,也叫智能,是人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智力包括很多方面,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

这些是人们认识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一般能力,是人们将来从事专业活动、发展特殊能力的基础。

心理学家认为,天资或素质是智力和特殊能力发展的天赋前提条件,因此,提倡优生优育是具有科学道理的,这对儿童乃至将来的智力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天资与智力不能划等号。

从心理学角度讲,人的先天素质是有差异的,即使天资聪慧,但聪慧角度未必相同,在人的一般能力的表现上就千差万别了。

有的观察力好,有的记忆力好,有的想象力丰富,有的能言善辩,有的反应敏捷,有的思维迅速等等。

如牛顿、爱迪生等一些科学家,小时学习成绩一班,但观察力好,善于思考,后来闻名于世。

天资的差异,也与人的特殊能力有密切的联系,如有的人视觉特别灵,有的人听觉敏感,有的人在运动方面有独特性等等。

但在实际生活中,老师和家长对孩子在智力因素上都力求全面发展,这是不切实际的,即使能让孩子全面发展,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反使孩子心理负担太重,导致逆反心理产生,最后丧失学习上的兴趣。

因此,天资聪慧,有的表现在特殊能力的发展上,未必就是智力的全面发展。

智力作为人的一般能力,因受天资素质的影响,表现出在发展进程中的不平衡性,但不能因此说,这种不平衡性就不能改变。

智力是在人的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个人的努力,在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

因此,智力是一个人动态的心理过程,是可以通过引导、学习、实践而发展变化的。

从个人角度讲,影响智力发展的种种因素就是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相对于智力因素的一个概念,是指对于智力的开发与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的因素,这些因素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

从心理学角度讲,人的感觉、知觉、注意、情感、意志、需要、动机、兴趣、品质、信念和世界观、气质、性格等都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管是客观的因素, 还是主观的因素对智力某一因素或整体的发展都起着积极的影响, 当然也影响人的特殊能力的发展方向、水平、程度。

二、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现在家庭教育往往只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或轻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突出表现是:吃、穿、住、行家长护驾,对孩子百依百顺,态度好时过分宠爱孩子,态度不好时打骂孩子, 不注意对孩子品质、信念和世界观的正确引导等等。

总之,在部分家长眼里,智力因素重于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独立于非智力因素,而不知道非智力因素在智力的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占有什么样的位置。

非智力因素毕竟不同于智力因素, 在非智力因素上面的投资未必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这也正是部分家长轻视非智力因素的重要原因所在。

我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成果,有一个时间的滞后和效应的累积过程。

单调乏味的知识灌输和技艺训练,虽然在某一个时段内或许有些结果,但这仅仅是外部作用力的结果,到头来,很可能造就出像政治家王安石哀伤过的仲永那种“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庸才。

我们知道,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在于内因,孩子的成长方向、发展水平、素质的高低最终将取决于他自己。

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都是经师者引导、本人学习和在实践的基础上开发和发展起来的,同龄的城乡孩子在一起,城市的孩子在能力方面略胜一筹,这一普遍的事实说明环境不同,智力的发展是不一样的,但我们也发现,同样的客观环境,同样是城市孩子,同样认为天资聪慧,但有的孩子智力水平明显出众,有的孩子智力水平迟迟开发不出来,虽有潜力,却找不到启动其智力发展的钥匙。

那么,这把钥匙是什么呢?这就是孩子自身的品质,就是对智力开发起积极推动作用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积极推动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非智力因素为智力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高尔基在《论文学》中说道:“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能力发展的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也是一个真理。

这个真理是由我的全部生活体验,即我的观察、阅读、比较和深思熟虑的一切确定下来的。

”这段名言揭示了目标高远的重要性,也揭示了内心精神品质与智力发展的紧密联系。

现实表明,内心精神品质不同,其智力因素发展速度、水平、方向也不相同。

人的理想、品质、信念、世界观、需要、动机、兴趣、情感等心理,都是激发人们奋发向上、刻苦钻研、积极拚搏、努力工作的精神支柱,是人生的指南、前进的动力。

孩子如果不知道为谁而学,为什么而学,或者错误的认为为了应付考试,受家长和老师逼迫而学,没有理想, 缺少志向,那么,孩子要么缺乏学习动力,要么厌学逃学,更谈不上智力开发和发展了。

事实上,我们在教学和家庭教育过程中明显存在这种重智力轻德育的偏差,在方法上表现为:目标——学生每次考试都必须有个好成绩;措施——唠唠叨叨,开口闭口皆是应该怎么学、向谁学,或者批评,或者动手以示师长威严,而完全忽视或不重视孩子的理想、志向教育, 甚至家长带有鄙视政治教育的色彩。

因此,现在初中的孩子有部分人就重实惠和个人私利, 唯我独尊,我行我素的言行时有表露。

像这样的孩子,在学校属于工作耗力最大的对象;在学习上因缺乏内在动力,故表现为:⑴懒惰:不愿上课,不愿背书,不爱动脑子,不按时完成作业,贪玩,胡闹,逃学等。

⑵欺骗:为自己学习懒惰找借口,否认、遮掩自己的错误行为,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对待老师的批评,或表面承认,伪装改正,背后依然故我。

⑶自相矛盾:十分羡慕才华横溢的同学,也曾暗暗发誓、订计划、下决心,欲赶超上游同学,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又觉得玩最痛快。

两者时常斗争,但一般表现为自制力很差,前紧后松。

⑷自我评价不切实际,过分低估自己的能力,这种学生缺乏学习自尊心和自信心,不相信自己有学好的潜力,也不会感到丢面子;而另一种学生则过分拔高自己的能力,最后导致动力不足, 因为抱负水平大大超出能力,自尊心又太强烈,经不起失败的打击,一遇到失败就会大幅度降低自己的志向水平,最后走向下坡路。

⑸易分心,容易出现“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

⑹厌倦,只要上课就提不起精神来,对什么事都表现出烦躁情绪。

⑺时起时伏,忽冷忽热。

⑻难以迅速适应新的学习情境。

⑼随大流,缺乏独立性,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理。

等等。

究其原因,从根本上说,就是孩子内心世界缺乏一定的品质,即无志向,目的不明,态度不端正,总之,即缺乏内在精神动力。

因此,我们说非智力因素能为智力的发展提供指南, 是智力发展的风帆。

2、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发展的可靠保证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