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读书方法指导浅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教学中读书方法指导浅谈
近几年来,阅读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师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让学生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做到游刃有余,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文眼导读,训练理解能力
这是一种由点到面的读书方法。教师从文章的文眼出发提出问题,然学生从不同用侧面去思考、探索和争论,从而使学生的创造力在积极的思维中得到发展。例如在讲述魏巍的《我的老师》一文时,在课文的开头有这样一句话:“在我的眼里,她是一位美丽而温柔的人。”这句话中的“美丽温柔”就是对蔡芸芝先生品质的高度概括,既突出了老师的外在美,又突出了老师的内在美。其具体内容贯穿全文,堪称“文眼”。我就让学生带着“蔡老师的温柔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这个问题先独立自学再集体研讨。理清了这个问题也就掌握了课文内容,学生的理解能力也就得到了训练。再比如《松鼠》一文中开头说“松鼠是一种漂亮、驯良、乖巧的小动物。”开头就抓住了松鼠的特征,所以由点到面,我让学生去课文里寻找体现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段落,这样学生很快地就能从文章里找出来,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问题引读,训练概括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引读是我们教师经常采用的读书方法。教师先根据文章段落的重点设计问题,学生以读代答,以情入境,介入意境之中,在读书中体味感悟,无需讲解、分析。同时师生间的唱和交互,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如我在教学《变色龙》这篇课文时,我向学生提出五个问题来引读。这五个问题是: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2.人物有哪些?3.他们对狗的态度有什么不同?4.作者用到哪些描写手法?5.本文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通过分段引读,学生口诵心思,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说说每段的主要思想、对文章的主要内容的理解也就易如反掌了。长此练习,学生的概括能力将不断提高。
3.交叉跳读,锻炼思维能力
跳跃性地阅读课文是为了突出文章重点不再逐段讲解面面俱到而浪费时间。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广泛性、灵活性。
如教学《故乡》这篇课文时,我在引导学生熟读第一自然段,掌握这一段所展现的画面基础上,接着跳过二、三自然段,出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在头脑中出现这幅画面?”学生在第四自然段中找到了“我”初见闰土时“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之类的内容;又在“刺猹”的一节中找到了同画面上相似的情景。这样,学生既知道了“我”头脑中之所以会呈现出这样一幅画面的缘由,也能初步概括出少年闰土
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刺猹对“我”来说是有趣而又新鲜的事,但闰土还使“我”知道了好多有趣的事。还有哪些呢?学生很自然的又找到了雪地捕鸟、捡贝壳、看条鱼等情节。教学中,虽然是打乱了课文的原有顺序,但我紧扣“画面”,引导学生跳跃性地交叉阅读,这样既有助于他们学习“抓住人物特点阅读”的方法,又训练了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
4.因果逆读,学会抓住重点
教学中有不少结尾处采用总结或点明中心写法的课文。教学中,我根据这类课文的特点,抓住结尾处的精妙词句,提出逆读要求,让学生由果溯因,以此训练他们学会抓住文章的中心。例如:《藤野先生》的结尾处写道:“他的不倦的教诲,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希望新的医术传到中国去。”教学时,我抓住这一段,然后提出下列问题:1.藤野对鲁迅的教诲有哪些?2.藤野先生为什么要大医术传授给这位素不相识,远道而来的中国人,体现了藤野的什么精神?学生要回答上述问题,需寻根问底,找出文中实例来回答。这样既培养了他们运用圈点批划的读书方法的能力,又使他们掌握了文章的阅读方法。今后,不管是阅读或写作,遇到类似的文章,他们就能举一反三,较好地把握文章的中心。
在此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再做课外阅读的时候采用类似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把握文章的脉络,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及重点,全面的理解了文章的中心,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学生做起题来就轻松了许多。课内所学与课外练习相结合,是学生所学得到了巩固,也提升了能力。
通过在阅读教学中尝试以上几种读书方式的指导,学生的阅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从而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以上是本人的几点浅显的看法,欢迎同行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