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教学反思7篇

合集下载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通用15篇)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通用15篇)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成语故事教学反思(通用1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成语故事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1本次活动是一个续编讲述的语言活动,在本周这已经是第二次,所以小朋友对于这样的续编绘画和讲述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活动中小朋友能从图片的内容了解了故事的前半部分,同时他们也能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能说出了自己对于小猫咪咪跑掉后的猜想。

有的说"爸爸说,抓到了我要打它一顿,抓到了要它陪,咪咪自己回家道歉了。

"。

当幼儿看到幼儿用书的最后一张图片,他们就说:"小猫又送了一盆花给爸爸""那这盆花哪里来的呢?""小猫又是怎么对爸爸说的呢?"我就及时的引导幼儿想象。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能从自己的想象中进行简单的绘画表示,虽然有的幼儿绘画的并不好,但她讲的却是很动听,也有的幼儿绘画的很好,但讲的却是不怎样。

不管如何从幼儿每一张图片中发现每一个幼儿有自己的理解和想象。

活动效果较好。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2今天上课后,与同年级教师交流怎样上好《成语故事》?最近,我已经上了三节成语故事课,从学生的反应程度看,比较喜欢。

有些学生对于成语相当有兴趣。

今天听课老师说,有两名同学在你讲某个故事的时候,他都迫不及待地去看另一个故事了。

当然这样的信息从一个侧面说,我讲得不够吸引人,还有就是学生的听讲习惯还没有养成。

由此看,教师仍旧需要改变教学方式。

我想,进行《成语故事》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记住几个成语,理解它们的意思,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积累成语的兴趣,热爱阅读,从而拓宽学习语文的渠道。

然而,怎样进行教学才能够达到这一目标呢?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站在什么角度上进行备课?必须备到什么样的程度?对于我来说,很多成语故事也是第一次阅读。

小学三年级语文《滥竽充数》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最新7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滥竽充数》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最新7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滥竽充数》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最新7篇《滥竽充数》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

2、懂得《滥竽充数》的寓意,学会做人。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同学们,你能说几个喜欢的成语吗?(学生交流)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简单的几个字浓缩了深刻的道理,其中一些成语还有着有趣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滥竽充数》,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

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成语1、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并简单说说这个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

2、解释成语。

(课件随机出示)三、阅读填表,理解寓意1、师:老师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小研究员,自己来寻找故事背后隐藏的深刻道理。

(以小组自学课文展开讨论)齐宣王喜欢怎样吹竽?齐湣王喜欢怎样吹竽?不同喜好结果说明了什么道理?2、学生讨论填表。

3、学生反馈。

4、南郭先生就是钻这个空子来参加吹竽队的,当初他看到这个告示会怎么想呢?5、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乐队里吹竽充数的,而又不被发现?出示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

6、指导朗读。

师:正是这样,让南郭先生在齐宣王的乐队里混了一次又一次,但他混得了一时,混得了一世吗?结果怎样?出示句子: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7、南郭先生听到一个个吹竽的消息时,简直吓呆了,吓得怎样?8、谁来说说这个成语故事给你的启示?四、联系实际,深化寓意列举生活中“滥竽充数”之类的事情,寻找身边的南郭先生。

五、拓展延伸《滥竽充数》教学设计篇二〔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成语故事》的第二篇《滥竽充数》。

〔设计思想〕:1、立足本文,抓重点词句,通过对课文前后描术的对比理解寓意。

2、超越文本,链接古今文化,构建立体语文,充分展示成语故事学习的特质,让学生感受其魅力,获得语言的发展。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准并理解本课生字词,会用“总是”等词语造句。

成语故事教师教学反思(精选16篇)

成语故事教师教学反思(精选16篇)

成语故事教师教学反思(精选16篇)故事教师教学反思篇1过去,在校本成语故事课的教学过程中,有两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

一个是一节课学两个成语故事,时间总是不太够用,有时只能完成一个故事的教学任务。

再一个问题是我每次讲完故事,就让学生说出喻义。

学生往往乱说,因为他们对故事的理解还不到位,我就让他们再复述故事,如果学生还说不准,我怕时间不够用就给出现成答案。

让学生硬把答案记住。

为解决这两个问题,我在教法上不断探究,终于寻找到了较好的教学方法。

过去我是让学生全文复述故事或全文表演故事,这样耽误了好多时间。

现在,我只挑能揭示成语原意和喻义的重点部分让学上复述或表演,再设计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流。

这样,学生就能很容易地说出来成语的原意和喻义,真是水到渠成,又节省了时间,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如成语故事《焦头烂额》和《曲突徙薪》来自于同一个故事,这人故事较长,要是一遍遍去复述全文,时间肯定不够用。

我仔细分析,发现故事当中客人对主人提建议的那段话,就是“曲突徙薪”的原意,宾客说的话就是故事中蕴藏的道理。

我就把这两段作为重点,让学生复述,并画图加以演示,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归纳出了“曲突徙薪”的原意和比喻义。

而后我又通过设计问题:那些救火的人被烧得怎样?他们的处境如何?引出了焦头烂额这个成语的愿意和比喻义。

最后又让学生用这两个成语进行说话练习。

由于问题设计精当,不拖泥带水,只用了半节课时间便完成了这两个成语的教学任务。

后半节课,我采用了猜画谜的方法导入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一成语的教学之中,由于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新鲜有趣,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我趁机让他们分组表演,把鹬和蚌争斗的场面再现出来,并让学生说出谁赢谁输,而引出双方争持不下,结果两败俱伤,让第三者从中得利的道理,自然而然地说出了这个成语的喻义。

并通过联系实例让学生加深了理解,并能够学以致用。

这次县教研室老师来听课,我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让学生明白了道理的同时,知道了成语的来源,了解了喻义,学会了使用,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简短(优秀14篇)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简短(优秀14篇)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简短(优秀14篇)《坐井观天》教学反思篇一他们知道一般的成语故事都能告诉大家一个道理,然后学生很自然的就带着对于这课的疑问进入了学习。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简单的理解课文内容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是问题,那如何才能让学生从看似简单的文章中体会出道理?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多读书。

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让学生初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注重发展学生思维。

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明确目的要求,推荐思考的角度,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去感悟。

同时动笔勾画出弄不明白的词语和读不懂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在朗读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应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刻意的要求学生哪个字重读,哪句话必须拖长音或轻读,而是充分的给孩子朗读体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指名让学生按自己的方法去读对话,其他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相互比较朗读的效果,自然就能体会出什么样的语气适合这个角色,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以及独立性。

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寓意,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多思”。

通过我随手画在黑板上的简笔画理解“井沿”,并让学生指出小鸟和青蛙各在井的什么位置;从“一百里”入手,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天的无边无际;理解“无边无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就会说出很多答案:海洋、宇宙、大地、草原等等。

真正让学生理解寓意的突破口,我觉得还是最后两个自然段的“笑”。

“青蛙为什么笑了?”学生的回答虽然各不相同,但是都能道出寓意,“因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到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却说天无边无际,青蛙觉得很好笑。

”“青蛙以为自己是对的,它认为小鸟在说大话,吹牛皮,觉得很好笑。

”“那小鸟为什么也笑了?”“小鸟天天在天上飞,知道天有多大,听到青蛙老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觉得青蛙很无知,小鸟无奈地笑了。

”“天明明大得很,而井里的青蛙看到却只有井口那么大,还不相信小鸟的话,让人又好气又好笑。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6篇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6篇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6篇成语故事教学反思 (1) 《亡羊补牢》这篇课文是一则成语故事。

这个故事短小精悍,故事性较强,课文内容较简单,对学生来说在把握内容上不会有什么困难。

关键是要通过读懂寓言的内容来理解寓言中所含着的意思。

寓意是对故事中的具体形象和故事情节作的最高概括,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有一个跨度的,为了帮助学生迈过这个跨度,必须重视情境创设,因为学生只有在耳闻目睹之后,才会真正深入地理解故事内容,正确地对故事角色进行分析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才能水到渠成地概括出寓言向我们揭示的道理。

通过课文的教学,要使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出了差错应该及时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

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学生的年龄情况,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1、导入设计富于情趣,吸引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一上课,我便引导学生通过积累成语,引出这个故事,学生由此兴志勃勃地投入学习,思维随之活跃起来,质疑创设问题情境也就应运而生,各个疑问代表了学生学习寓言的求知欲,这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探究的动机,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开端。

2、重视对重点词句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和培养运用语言文字能力:在这篇课文中,我设计了“练习说话”的环节,高度重视字词教学,因为这正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

在讲“应该”这个词时,我指导学生通过联系实际生活理解词义,让学生说句子练习进行运用语言文字训练。

另外,还引导学生说说身边类似“亡羊补牢”的例子,让学生在运用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对寓意的理解,并引导学生运用这个成语故事,指导学生处理解决生活中的事情。

3、重视朗读文本,让学生在读中品悟,培养语感,形成朗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读好两次丢羊的经过。

第一次他是满不在乎,街坊劝说的话,他没当回事;第二次他很后悔,觉得应该按照街坊说的去做,并立即动手将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

指导朗读时,引导学生把寓言中所表达的几个层次的意思读出来。

在朗读的形式上,先让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默读理解故事内容;老师范读,学生练读抓住重点词句;最后再分角色读,通过反复地读,达到理解寓言含义的目的。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4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4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4
这一课有三则成语故事。

教这样的课文,我的教学目标的定位是:1、初步了解成语的来源;2、通过读故事,明白三个成语的寓意;3、会讲这三个故事。

课文后第1题的作业题是朗读课文,背诵《画龙点睛》。

我想此题的目的是让学生积累语言吧,所以有了“会讲这三个故事”的目标。

再读读这三则故事,发现第一则侧重人物的语言描写,第二则侧重人物的动作描写,第三则从侧面(游客与龙的表现)体现了画家画技的高超。

因此,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品读了这些语言。

《自相矛盾》主要引导学生品读楚国人卖矛又卖盾时夸口说的话,分析其中的矛盾之处,从而理解寓意。

《滥竽充数》主要引导学生品读南郭先生装与逃的动作,分析这样做的原因,从而理解寓意。

《画龙点睛》则是引导学生想象游客惋惜、请求、惊叹时说的话,来体会画家点睛之笔的神奇,从而理解寓意。

这三则故事情节简单,语言简炼,篇幅短小,学完后,大部分学生能讲这三个故事。

至于成语的来源,我告诉学生有三种,一种是来自于历史故事,一种是来自于神话故事,一种是来自于寓言故事。

但是我觉得让学生来辨析
一些成语来源于哪一种,或者是分别写出这三种成语,我觉得有些为难学生。

有些成语的来源,老师们也很难确定,还有些如“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八仙过海”这些词是成语吗?还有如运用这三个成语写句子,我觉得要求也高了。

理解到运用的跨度很大,这其间有生活的积累,有认识的积淀。

所以,有时感觉教学是一回事,做习题又是一回事,这样的语文教学何其累呀!。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五篇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五篇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五篇篇一:成语故事反思成语故事短小、生动,富有教育意义,非常适合儿童阅读。

因为文字浅显易懂,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成语故事中所包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的重点。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在学生熟练朗读,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引领学生练习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成语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从而理解故事所包含的意思。

其中,《画龙点睛》的中心人物是张僧繇,故事情节的发展是围绕人物展开的,理解了人物,自然理解了成语“画龙点睛”的含义。

课上,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想象说话:游客们是怎样说服张僧繇为龙画上眼珠子的?当天气突变,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后,游客们又会有何反应?会说些什么?学生的表现十分踊跃,口语表达还真是不错,想了许多的理由,张僧繇被说服了,游客们对他的点睛之笔赞叹不已。

在课堂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学习的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学习伙伴,在课中只需稍作点拨、引导,学生的灵气,学生的创造性才得到了真正的释放。

课文一共有三个简短的小故事,在教学《自相矛盾》时,我让学生通过对话朗读,把那个楚国人自卖自夸的语气给读出来,并上台表演,把他们所体会到的感觉,表演出来,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笑声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滥竽充数》这个故事中南郭先生的心理想法是留白,而抓住了他的心理想法,对这个故事所含的寓意也就一目了然了。

所以针对这个故事我设计了两次说话练习,一是说说南郭先生准备混进去时的想法,二是说说他拿到俸禄时的想法。

最后,我让学生想象,南郭先生逃走以后他会干什么?由动口,到动手,让学生写出自己想象的部分,也显得比较轻松。

在教学《画龙点睛》时,我让学生通过比较点睛前、点睛后的游人的表现,这个地方有一个留白,可以请学生进行想象说话,来感受张僧繇绘画技艺的高超。

篇二:《成语故事三则》教学反思《成语故事三则》课文中的“滥竽充数”故事中,最后写到“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在“画龙点睛”的故事中“张僧繇只好提起笔来,轻轻一点。

2023成语故事教学反思15篇

2023成语故事教学反思15篇

2023成语故事教学反思15篇成语故事教学反思1在《光的故事》的活动中涉及到两个成语故事,由于这两个成语故事浅显易懂,内容也受小朋友的喜爱,所以一下子就吸引了小朋友的兴趣,我也因此引出了对成语故事的学习。

我觉得对大班幼儿,可以开展成语故事的教学。

成语故事短小精悍,但是意义深厚,对幼儿进行教学,可以让他们学到很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虽然成语故事的语言有些文言文的特点,但是只要让幼儿多接触,还是能够理解的。

况且有许多成语故事已经翻译成白话文了。

即使是夹杂少许文言文的语言,让幼儿接触一下,也是很好的。

能够帮助他们学习这种语言的特点,对今后的语言学习也是有好处的。

最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幼儿扩大知识面,了解古代博大精深的文化很有好处。

成语故事的学习,我觉得让孩子在家里学习,形式比较好。

因为,在家里他们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内容,并且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习效果会更好,而且可以让孩子将学到的成语故事到幼儿园来进行分享,这也能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另外,我们还要将小朋友学会的成语故事进行收集,然后展示出来给全体幼儿看,这样能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现在,我每周都交给小朋友学习5个成语,比如《守株待兔》、《掩耳盗铃》、《拔苗助长》、《滥竽充数》等等,都是小朋友能理解的,又有故事情节的,小朋友喜欢听的成语故事。

他们学会之后,到幼儿园来讲述,大家也能听得懂。

偶尔我会叫几个小朋友解释一下这个成语的意思,他们也能简单地解释清楚。

对学习成语,家长的反应也很好。

这也可以说是我们一个新的尝试。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2成语故事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充满着浓郁的人文色彩,是学生思想道德、高尚情操、思维想象栖身的精神家园。

成语故事文本跳跃的一个个字符组成一个个精美的鲜活的故事,孩子们阅读成语故事就是徜徉于语文精神的殿堂,就是触摸语文高尚的灵魂。

成语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情节,通过极具形象的语言加以表达,整个故事说理深刻,正是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审美需求。

我认为课外成语故事阅读教学要注重生活化,尊重学生的多元感悟,站在学生发展,尊重学生生命姿态的高度来看待教学。

成语故事的反思总结(通用23篇)

成语故事的反思总结(通用23篇)

成语故事的反思总结(通用23篇)故事的反思总结篇1第三册语文练习一中,要求学生背诵四个成语。

我觉得如果孩子只会读成语、背成语,那是有缺憾的。

学习成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能将所学的成语在一个特定的语境中很自然地表现出来,那才是成功地学会了成语。

于是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熟读成语。

这四个成语比较浅显,学生很快就会读了,有的还会背了。

这时,我创设了两个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成语。

1、以生活为源头,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孩子努力回忆生活中的场景,找寻成语所表达的意思的情景。

比如我问孩子:“秋天来了,你觉得秋天美吗?美在哪里?”孩子们开始思考,有的说秋天枫叶很红很美;有的说秋天来了,天气凉爽了,衣服加多了;有的说秋天来了,天空特别高,特别蓝;还有的说秋天大雁飞到南方去了等等。

孩子的正确回答是对成语意思的最好诠释,也向运用迈进了一步。

2、以教材提供的图画为媒介,让孩子说说图中的场景,再次理解和感悟成语所表达的意思。

因为图中的场景离他们的生活很近,所以孩子们都争着发言,此时,成语的意思他们完全明白了,也基本能运用了。

成语故事的反思总结篇2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数学想象,以激起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和积极的思维,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如“∠”有没有周长?这一问题的设计,鼓励孩子进行大胆猜测。

有的孩子说有,而有的孩子说没有,这一矛盾的激化,孩子们很自然地投入到研究中。

在老师的指导下,应用所学知识,通过猜测、思考、讨论、表达等数学活动,主动探索出“角”没有周长,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从而进一步认识周长。

反思至此,我最大的感触是:优点与遗憾是每一堂课必经的两道风景。

我这节课的遗憾是:在每一次活动进行总结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时,要多给学生机会说说。

在测量腰围时,有的学生隔着很厚的衣服从外面测量腰围,出现了很不准确的估算结果,教师指导不到位。

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冷静珍视每一堂课,化遗憾为经验,我们的课堂不就达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了吗?成语故事的反思总结篇3在老教材中《称象》编排在三年级的语文教材上,不过新人教版把这一课放在了一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范文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范文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范文在教学中,我常常使用成语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成语的含义。

通过讲解成语的来源和故事背景,我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些成语。

然而,在实施这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此次反思中,我将总结我在成语故事教学中的经验和收获,并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成语故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讲解成语的故事背景和含义,我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举个例子,我在教学中使用了“杯弓蛇影”这个成语故事。

我先向学生讲述了故事的来历,然后询问他们是否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学生纷纷举手表示自己曾有过类似经历,并积极分享自己的故事。

这样的互动不仅使学生更加关注课堂内容,还有助于他们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其次,成语故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通过讲解成语的故事背景和相关联的词语,我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相关的记忆链接,增强他们对成语的记忆能力。

例如,我在讲解“落红不是无情物”这个成语的时候,我先向学生介绍了成语的含义,然后给他们展示了一些与“红”相关的词语,如“樱花”、“玫瑰”等,并请他们用这些词语来形容“红色”的美丽。

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能够将成语与相关的词语联系起来,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记忆成语的含义。

然而,尽管成语故事教学有一些优势,它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首先,成语故事教学的时间安排不易把握。

由于每个成语都有一个故事背景和相关的词语,讲解每个成语的时间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中,我往往很难控制好讲解的时间,导致有些内容讲得过于冗长,而有些则讲得不够充分。

这就需要我对每个成语的讲解做出合理的安排和分配,使得每个成语的故事背景和相关的词语都能得到充分的讲解。

其次,成语故事教学的难度不易把握。

有些成语的故事背景比较简单,容易让学生理解和记忆。

而有些成语的故事背景比较复杂,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和历史知识才能理解。

成语教学工作反思(最终5篇)

成语教学工作反思(最终5篇)

成语教学工作反思(最终5篇)第一篇:成语教学工作反思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意义完整的特殊固定短语,是汉语词汇中的精华,是汉民族优秀文化的体现。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语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成语教学反思篇一被调研耽误了一天,今天上完了后两则成语故事,总体情况和《自相矛盾》的感觉差不多:想教的都教了,但课上完了觉得很没味儿。

到底存在着什么问题呢?究竟该怎么上呢?反思无果后,上网浏览别人的教学设计,发现也都大同小异,和我的教学也相差无几。

有搜教后记来看,看到了因为名叫“卢永霞”,被一些网友称作“名师”的老师的该课教后记。

这篇教后记主要分两个部分:第一是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以及大致的教学设想,第二是对前两则成语教学片断的描述及自我点评。

先看了他对教材的分析,卢老师在读教材之处也产生过和我一样的疑问:“看看课文,直白如话,几乎找不到训练点,而这三个成语又是学生耳熟能详的,课前他们都能对成语所表达的寓意说出个大概来。

那么这样的内容该如何进行教学呢?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儿?课堂教学的训练点在哪儿?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又在哪里呢?”然而卢老师通过自己的进一步解读,从简单走到了更深层次:“这三则成语故事虽然看似相同,都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叙述,但是在表现人物的时候,写作方法却不尽相同。

比如第一则故事着重抓住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人物‘夸口’以及言语前后抵触的特点,从而烘托出‘自相矛盾’的主题思想;而第二则故事则主要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来表现‘滥竽充数’的结果,如‘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和‘只好逃走了’;第三则故事则抓住对事物的客观描述来表现张僧繇所画的龙点睛前后的变化,从而突出点睛之笔的神奇。

”看过卢老师的教学片段后,发现其实不少做法正如我所做了的,但区别在于,我是漫无目的的,三个故事的教学都显得过于随意,没有内在的联系,而卢老师因为之前充分的教材解读,整个教学过程因为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的指导,显得从容有致,教学效果自然也就出来了。

2023年成语教学反思(15篇)

2023年成语教学反思(15篇)

2023年成语教学反思(15篇)成语教学反思1对于这节课,我有以下反思: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备这堂课时,我感到最头痛的是教材的处理:汉语成语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信息,可讲的东西很多,按教材的内容(“成语的________和结构”“成语的运用”“成语与文化”等)来讲吗?面面俱到会不会导致面面蜻蜓点水、不深不透?还是把范围缩小吧,但我到底选什么来讲比较好呢?《语文课程标准》中说“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收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教师有必要也完全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语文素养。

2、由课内到课外,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自己学习。

我们常说要有“大语文”观念,“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学生处处可以学语文,关键是我们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通过这堂课让学生重视优秀文化遗传的传承,尊重和理解文化,热爱祖国语言。

让学生交流材料,共同学习,对成语表现出空前的兴趣。

有这样的学习劲头,何愁学不好语文呢?3、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重视探究,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鼓励钻研精神。

欣赏视频,引发学习兴趣,而且很直观的了解到成语的简练和文雅;表演猜成语,激发了学生的探究问题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表演者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诠释对成语的理解,猜成语的学生开动脑筋,苦思冥想。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感受成语的形象性;生肖成语、谜语成语、成语对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拓展知识面,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油然而生;成语运用让同学们通过具体实践了解成语使用应注意的问题,培养严肃的学习态度,注重日常积累。

由于学生的成语积累不够丰富,产生了进程较慢的问题,说明成语积累需要一个长期阅读的过程,有待于今后学习中不断积累。

另外,在课堂的驾驭方面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经典成语故事教学反思

经典成语故事教学反思

经典成语故事教学反思《成语故事》是我们在学习成语时候的最大乐趣,可以知道它们的由来,由此进行学习巩固。

我收集了关于成语故事教学反思,欢迎大家阅读!成语故事教学反思1被调研耽搁了一天,今日上完了后两则成语故事,总体状况和《自相冲突》的感觉差不多:想教的都教了,但课上完了觉得很没味儿。

究竟存在着什么问题呢?毕竟该怎么上呢?反思无果后,上网扫瞄别人的教学设计,发觉也都大同小异,和我的教学也相差无几。

有搜教后记来看,看到了由于名叫“卢永霞”,被一些网友称作“名师”的老师的该课教后记。

这篇教后记主要分两个部分:第一是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以及大致的教学设想,其次是对前两则成语教学片断的描述及自我点评。

先看了他对教材的分析,卢老师在读教材之处也产生过和我一样的疑问:“看看课文,直白如话,几乎找不到训练点,而这三个成语又是同学耳熟能详的,课前他们都能对成语所表达的寓意说出个也许来。

那么这样的内容该如何进行教学呢?同学的学习起点在哪儿?课堂教学的训练点在哪儿?同学学习的兴奋点又在哪里呢?”然而卢老师通过自己的进一步解读,从简洁走到了更深层次:“这三则成语故事虽然看似相同,都是按事情的进展挨次来叙述,但是在表现人物的时候,写作方法却不尽相同。

比如第一则故事着重抓住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人物‘夸口’以及言语前后抵触的特点,从而烘托出‘自相冲突’的主题思想;而其次则故事则主要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来表现‘滥竽充数’的结果,如‘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竟然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和‘只好逃走了’;第三则故事则抓住对事物的客观描述来表现张僧繇所画的龙点睛前后的变化,从而突出点睛之笔的奇妙。

”看过卢老师的教学片段后,发觉其实不少做法正如我所做了的,但区分在于,我是漫无目的的,三个故事的教学都显得过于随便,没有内在的联系,而卢老师由于之前充分的教材解读,整个教学过程由于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的指导,显得从容有致,教学效果自然也就出来了。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成语故事教学反思1《火车的故事》这样的常识性课文,需要老师做大量的补充,才能提升其趣味性,否则便会十分枯燥乏味。

于是,我找了许多有关机车、电力机车的图片,以及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磁悬浮火车的短片,丰富了课文所介绍的几种火车的形象,并让学生体验了磁悬浮列车的速度。

学生立即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轻松地了解火车的几种类型及发展历史。

我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自行设计一列新型火车,然后画下来,孩子们有的给自己的火车设计了美丽的外观,有的给火车设计了舒适的内部构造,有的设计的火车在崎岖的山路可以长出翅膀在空中前进,有的设计的火车遇到大江大河可以想神奇的潜水艇那样前进......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多么的神奇,是多么的不可估量。

因为孩子们有兴趣,兴趣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们学习的动力。

课堂上,我利用剩余的时间让孩子们动笔画画。

孩子们的画充满了童趣。

课后,我又将部分学生的作品粘贴到黑板上。

孩子们就更加高兴了。

培养低年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很重要,我将为此而不断努力。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2既然是语文课,就要上出语文的特色,在这一课中,无论是重点句的品读,还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都是在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凸显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语文教学理念。

在教学时,我围绕重点词"羡慕"、"伤心"、"自信"、"奋斗"、"高兴"和重点句毛毛虫的所想所做引导学生感悟品味。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体验情感。

使抽象的文字被激活,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所有这些,并不是老师的强行拉扯,而是扎根于语言文字的教学,在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中,领悟语言的含义和背后的深意,实现语文教学的主旨。

今天的这堂课,离真正优秀的课堂教学还相差很远,对于我来说,需要反思,需要提炼,更需要智慧。

如何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单的教学方法,来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理想,这将是我不懈的追求。

成语故事教案教学反思

成语故事教案教学反思

成语故事教案教学反思
成语故事教案教学反思
《成语故事》这篇课文中所讲的三个成语故事,大多数同学都听过,而且对故事中所蕴涵的道理也很
《自相矛盾》是通过对话叙述故事的',所以我就抓学生的对话朗读,要求学生把那个楚国人自卖自夸的语气给读出来,并且在小组汇报时能争取不看书表演,并请学生上台表演,把他们所体会到的感觉,表演出来,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笑声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滥竽充数》这个故事朗读上没什么特别,是用叙述的口吻来讲的,但南郭先生这个人的心理想法,没写出来,而抓住了他的心理想法,对这个故事所含的寓意也就一目了然了。

所以针对这个故事我设计了三次写话,一是写写南郭先生准备混进去时的想法,二是写写他拿到俸禄时的想法;三是写写南郭先生逃走时的想法。

《画龙点睛》这个故事没有什么深刻的寓意,但在描写上很生动,所以首先要求学生能做到有感情朗读,另外游客们惊叹不已,这个地方有一个空白,可以请学生通过完成这个填空练习,来感受张僧繇绘画技艺的高超。

课堂上学生对这样的学习方式非常感兴趣,我的要求一布置下去,他们就分头学了起来,每个同学都很投入,每个小组都很认真。

好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7篇成语故事教学反思 (1) 《亡羊补牢》这篇文章短小精悍,上这篇课文我感觉有点困难。

我经验不是很丰富,上课之前改了好几次教案。

不过我的收获正是在修改教案的过程中获得的。

通过这次上课,我充分体会到钻研教材对于上好课的重要性。

只要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文章中的难点。

教学的目标才能更明确。

另外,明确了目标还要注意方法。

了解故事,读懂寓言所蕴涵的道理,这既是寓言学习的主要目标,也是寓言学习的方法,在教学时我把学习的目标与方法清晰地教给孩子,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扎实进行,即使孩子不能理解的时候也不要慌,要一步步地引导孩子,让孩子去发现答案。

例如:在理解题目的意思的时候,学生总是不能说出其意思,而是在讲述“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故事。

这时候我先引导学生理解每一个字的意义,在教给学生解释词的意思的时候,可以把词中每个字的意思进行整合,即可解释清楚这个成语意思。

在我慢慢的引导下学生终于知道了如何解释“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

在解释每个字的意思的时候,我慢慢的渗透一种学习方法,即:把字词的意思放在文本中去理解的方法。

让学生在书中找到想要的答案。

学会正确的阅读。

另外,我抓住了文中的一些重点词句。

让学生自己探索,自己去理解。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发挥学生的想象,想象养羊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会怎么说,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在此过程中注意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正学表达。

最后,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悟出道理。

并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感受,使学生真正受益。

再有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中要求学能能够讲出这个故事。

在完成这一教学目标的时候,我没有简单的要求他们讲故事,而是创设了一个情境,让他们用这个故事去劝说身边的人。

课后,我觉得这节课结束的比较仓促。

说明我对课堂的节奏还不能很好地把握。

对个别学生的关注还不够。

另外,这节课朗读的不是很充分。

以后要加强。

总之,经过这次上课我学到了很多,我只总结出了几点:(1)要切实开展探究性学习,多尝试自主学习。

(2)注意各个环节的连接。

(3)多钻研教参,分析课文突破重难点。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吸取教训越做越好的。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 (2) 被调研耽误了一天,今天上完了后两则成语故事,总体情况和《自相矛盾》的感觉差不多:想教的都教了,但课上完了觉得很没味儿。

到底存在着什么问题呢?究竟该怎么上呢?反思无果后,上网浏览别人的教学设计,发现也都大同小异,和我的教学也相差无几。

有搜教后记来看,看到了因为名叫“卢永霞”,被一些网友称作“名师”的老师的该课教后记。

这篇教后记主要分两个部分:第一是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以及大致的教学设想,第二是对前两则成语教学片断的描述及自我点评。

先看了他对教材的分析,卢老师在读教材之处也产生过和我一样的疑问:“看看课文,直白如话,几乎找不到训练点,而这三个成语又是学生耳熟能详的,课前他们都能对成语所表达的寓意说出个大概来。

那么这样的内容该如何进行教学呢?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儿?课堂教学的训练点在哪儿?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又在哪里呢?”然而卢老师通过自己的进一步解读,从简单走到了更深层次:“这三则成语故事虽然看似相同,都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叙述,但是在表现人物的时候,写作方法却不尽相同。

比如第一则故事着重抓住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人物‘夸口’以及言语前后抵触的特点,从而烘托出‘自相矛盾’的主题思想;而第二则故事则主要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来表现‘滥竽充数’的结果,如‘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和‘只好逃走了’;第三则故事则抓住对事物的客观描述来表现张僧繇所画的龙点睛前后的变化,从而突出点睛之笔的神奇。

”看过卢老师的教学片段后,发现其实不少做法正如我所做了的,但区别在于,我是漫无目的的,三个故事的教学都显得过于随意,没有内在的联系,而卢老师因为之前充分的教材解读,整个教学过程因为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的指导,显得从容有致,教学效果自然也就出来了。

其实很多时候,像我这样的普通老师不是不会上课,而是不会有目的地清醒地上课。

卢老师的这篇教后记不仅帮助我理清了本课教学的思路和方法,更给我以启示:教学要有效,教学目标就要明确;教学目标想明确,就必须对教材进行深入地自主的解读。

下面整理一下我在他人的设计或反思中所看到的,与我的教学相一致的几点做法:1、第一则成语故事《自相矛盾》,从“矛”和“盾”入手,理解课题词语,在读懂故事。

这整则故事的教学突出对人物语言的理解和感情朗读。

2、教学《滥竽充数》时,抓住“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这两句话来统领全篇的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南郭先生前后不同的心理变化,想象他内心的想法。

3、教学《画龙点睛》时主要式让学生们通过一些词语去想象人物的话语,如“一再要求”“惊叹不已”等。

尽管有不少相同的“想”,但我缺少的正是“构”,以后要学会深入分析文本,“构想”教学过程,才能让课堂更精彩。

《成语故事》这篇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讲述了《自相矛盾》《画龙点睛》《滥竽充数》三个成语故事,看似简单的故事情节却蕴含着丰富的成语内涵。

怎样在两个课时内把三个故事全讲完?我决定把三个故事放在一起处理,安排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第二课时研读故事,理解成语内涵。

教学环节力求简单,问题设计直中关键问题,使课堂教学真正的达到“简单、有效”!教学《自相矛盾》时,我抓住卖矛人为什么张口结舌?引出其自相矛盾之处,进而理解成语内涵。

讲到《滥竽充数》时,我直接问:文中的两个皇帝爱好有什么不同?简洁明了地解决了故事的关键,使学生明白了滥竽充数的后果,受到教育。

最后教学《画龙点睛》时,我引导学生对比张僧繇点睛前后龙的变化,展开想象和讨论,从中领悟故事的寓意。

整节课思路清晰,学生也学得兴趣盎然。

我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不正是精减问题,避免无谓的问答浪费课堂时间吗?总之,课堂提问要有实效,有的直切关键,有的逐步深入,有的迂回跳跃,使课堂提问的富有艺术性。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 (3)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通过写一个小村庄的人们无节制地乱砍滥伐树木,使周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从而告诫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这篇课文虽然篇幅短小,语言朴实,但寓意深刻,读后耐人寻味,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指导学生朗读的好课例。

因此,在备课时我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文中蕴含着的道理”做为主要教学目标。

围绕着这个教学目标,在读准字词并初步感受课文内容后即以“老师想提一个问题,这节课我就提一个问题。

你们有信心答对吗?要想答对我的问题,你们得好好读读课文。

该怎么读呢?你们先猜猜我会提什么问题,按你们猜的问题使劲儿钻研,钻研得越透彻越好。

”在学生再读课文后接着揭示问题: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本想借着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地认真地去读课文并深刻地去领悟每一句话所蕴含的道理,然后再以“如果这个小村庄还有人活着,你想对他说些什么?”来进行说的训练,最后再进行一些拓展练习,为学生补充一些资料。

可惜,正当大家深入地理解课文时,本节课却不得不戛然而止。

课后一直觉得很遗憾,留了个小尾巴。

但细细一想,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这样的一篇言简意深的课文要想在40分钟内既深刻地去领悟每一句话所蕴含的道理又能感情地朗读也决非易事。

要想训练得更扎实,只能慢慢地去引导,反复地去体验,深刻地去感悟。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 (4) 在阅读中学生们都拥有自己的见解。

整节课体现出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

问题应该从孩子当中来,由学生的需求产生问题,这样的问题指向才是学生真正愿意学,并学得有意义的内容对课文的主要角色进行了分析,我又让学生思考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有的同学:“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退缩,我们应该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克服困难。

”还有的同学说:“我想起了巴尔扎克说的一句名言:一个拥有智慧的人,才真正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有的同学说:“对于坏人,我们不要相信他的谎言。

当渔夫收服魔鬼时,魔鬼还想说谎骗渔夫,可是渔夫识破了魔鬼的谎言,坚决把它投进大海。

如果是别人,恐怕要犹豫,一犹豫,魔鬼会说出更动听的谎言,比如给他财宝等等,那就会重新落到魔鬼的手里,那就死定了。

”最后让同学们复述故事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并布置课外阅读。

上完这节课后,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第斯多惠说的,“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

”这句话的内涵。

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让我们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孩子,让他们经历习得知识的过程吧。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 (5) 这节课我的教学目标是感受丰富多彩的成语世界,了解成语的来源,在积累的基础上学会正确的辨析成语,最终学会正确的使用成语。

针对教学目标,我进行了四个环节的设计:溯本求源、成语接龙、辨析成语、设计成语名片。

本节课我运用成语结合我的名字设计了一张成语名片来导入,让学生们感受到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整个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了,学生们都很惊奇,原来成语可以这么用,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起来了。

这让我认识到,课堂导入在课堂教学中不是可有可无的,如果每节课的开头都是:好,我们今天来学习第x课。

学生哪里来的学习兴趣呢?在备课时,设计一个精彩的导入是不可忽略的环节。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都接触和积累了一些成语,在课前,我特意让学生每人写出20个成语,然后在课堂上和班里的同学交流、分享。

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收集、同学的分享充分感受到了成语世界的丰富多彩。

这一阶段是感性的认识,在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梳理了解成语的来源。

这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总结。

溯本求源环节我主要让学生通过连线来完成,成语的来源主要有6类,分别是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文人作品、外来文化、生活俗语。

学生平时积累成语,只是理解成语的意思,很少去追溯成语的来源。

所以在连线的时候,学生把握不是很好。

学生对成语的来源很有兴趣,特别是对来自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外来文化的成语。

这些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本身就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品,学生学习成语就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

在了解成语来源后,我设计了成语接龙的环节,目的是检测学生的成语积累量。

成语接龙的首个成语我都是让学生出,学生出的成语都比较难,不容易接上,所以这个环节没有达到检测的效果。

积累成语的最终目的是学会运用成语,运用得当会起到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运用不当会贻笑大方,所以在辨析成语环节,我找了一个反例,小学生写的作文《我的一家》,作文中运用了很多成语,但都用得不恰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