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初三数学练习19

合集下载

三角函数初三数学练习题

三角函数初三数学练习题

三角函数初三数学练习题
在初三数学中,三角函数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不仅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而且在高中以及大学的数学课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三角函数的知识,以下是一些初三数学练习题。

1. 计算下列三角函数的值:
(1) sin 30°
(2) cos 45°
(3) tan 60°
2.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B=5cm,AC=12cm,求BC 的长度。

3. 已知sin θ = 0.6,0°<θ<90°,求cos θ的值。

4. 已知tan α = 1/3,0°<α<180°,求sin α的值。

5. 计算下列方程的解:
(1) sin x = 1/2
(2) cos 2x = 0
(3) tan x = √3
6. 在单位圆上,点P的坐标为(√3/2, 1/2),求∠POA的度数。

7. 若sin α = cos β,0°<α,β<90°,求α和β的值。

8. 设sin α = 4/5,α<180°,求cos α的值。

9.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tan A = 3/4,求sin B的值。

10. 解方程sin x + cos x = 1。

以上是一些关于三角函数的初三数学练习题。

希望同学们通过认真思考与练习,能够在数学学习中对三角函数有更深入的了解与掌握。

祝大家学业进步!。

初三数学菱形的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数学菱形的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数学菱形的练习题及答案菱形是初中数学中常见的图形之一,通过练习菱形的题目,学生可以巩固对菱形及其性质的认识,培养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提供一些初三数学菱形的练习题及答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练习题一:根据给定条件,求菱形的周长和面积。

1.已知菱形的对角线长度分别为8cm和12cm,求菱形的周长和面积。

解答:求菱形的周长,需要知道菱形的所有边长。

根据菱形的性质,对角线相交于其垂直平分点,且对角线相等。

设菱形的一个对角线长度为d1=8cm,另一个对角线长度为d2=12cm。

根据性质可知,菱形的边长等于对角线长度的一半。

菱形的周长=4×菱形的边长=4×(d1/2)=4×(8/2)=4×4=16cm菱形的面积= (d1×d2)/2=(8×12)/2=96/2=48cm²所以,该菱形的周长为16cm,面积为48cm²。

练习题二:根据给定条件,判断是否为菱形。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四个点的坐标依次为A(3, 0)、B(0, 2)、C(-3, 0)和D(0, -2),判断四边形ABCD是否为菱形。

解答:要判断四边形ABCD是否为菱形,需要验证以下两个条件:- 对角线互相垂直;- 对角线相等。

首先计算对角线的长度:AC = √((x2 - x1)² + (y2 - y1)²)= √((-3 - 3)² + (0 - 0)²)= √((-6)²)= √36= 6BD = √((x2 - x1)² + (y2 - y1)²)= √((0 - 0)² + (-2 - 2)²)= √((0)² + (-4)²)= √(0 + 16)= √16= 4由上述计算可知,AC=6,BD=4。

接下来验证两个条件:- 对角线互相垂直:计算斜率k1、k2,若k1*k2=-1则两对角线互相垂直。

初三数学切线长定理练习题

初三数学切线长定理练习题

初三数学切线长定理练习题在初中数学中,学习切线是一个重要的内容,而切线的长度计算更是基础中的基础。

接下来,本文将为同学们提供一些切线长定理的练习题,帮助大家巩固和应用相关知识。

题目一:求切线长已知一个圆的半径为5cm,切线与半径的夹角为60°,求切线的长解题思路:根据数学知识,切线长定理表达式为:切线长 = 2 * 半径 * sin(夹角/2)。

其中sin函数需要转化为角度制进行计算。

解题步骤:1. 将给定的夹角60°转化为弧度制。

60° = π/3。

2. 代入切线长定理进行计算。

切线长= 2 * 5cm * sin(π/6)≈ 2 * 5cm * 0.5= 5cm。

因此,切线的长为5cm。

题目二:求切线长已知一个半径为8cm的圆,切线与半径的夹角为45°,求切线的长度。

解题思路:同样利用切线长定理,求解切线的长度。

解题步骤:1. 将给定的夹角45°转化为弧度制。

45° = π/4。

2. 代入切线长定理进行计算。

切线长= 2 * 8cm * sin(π/8)≈ 2 * 8cm * 0.383≈ 6.128cm。

因此,切线的长约为6.128cm。

题目三:已知切线长在一个半径为10cm的圆上,有一条长为12cm的切线,求切点与圆心连线和切线的夹角。

解题思路:由切线长定理的逆运算可得,夹角 = 2 * arcsin(切线长/2 * 半径)。

其中,arcsin函数结果需要转化为角度制。

解题步骤:1. 代入已知数据进行计算。

夹角 = 2 * arcsin(12cm/(2 * 10cm))≈ 2 * arcsin(0.6)≈ 73.74°。

因此,切点与圆心连线和切线的夹角约为73.74°。

通过以上练习题的解答,我们可以巩固切线长定理的应用,提高解题能力。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常常需要用到切线长定理,因此熟练掌握此定理对于数学学习和实际运用都非常重要。

初三抛物线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抛物线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抛物线练习题及答案抛物线是数学中的基本图形之一,也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掌握抛物线的性质和解题方法,不仅能提高数学水平,还有助于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一些初三抛物线练习题及答案,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1. 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1, 4),经过点(2,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解析: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 ax^2 + bx + c。

由已知顶点坐标(-1, 4),可得:4 = a(-1)^2 + b(-1) + c化简得:a - b + c = 4 (式1)由已知经过点(2, 1),可得:1 = a(2)^2 + b(2) + c化简得:4a + 2b + c = 1 (式2)解方程组(式1)和(式2),得到a、b、c的值,即可得到抛物线的解析式。

2. 抛物线y = 2x^2 + 3x + 1的对称轴是什么?解析:对称轴是指抛物线上各点关于该轴对称。

对于一般形式的抛物线y = ax^2 + bx + c,其对称轴的公式为x = -b/2a。

对于给定的抛物线y = 2x^2 + 3x + 1,将其转化为一般形式,即a = 2,b = 3,c = 1。

代入公式x = -b/2a,可得对称轴的方程:x = -3/(2*2)化简得:x = -3/4所以,抛物线y = 2x^2 + 3x + 1的对称轴方程为x = -3/4。

3. 已知抛物线经过点(1, 5)和(-2,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解析: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 ax^2 + bx + c。

由已知点(1, 5),可得:5 = a(1)^2 + b(1) + c化简得:a + b + c = 5 (式3)由已知点(-2, 1),可得:1 = a(-2)^2 + b(-2) + c化简得:4a - 2b + c = 1 (式4)解方程组(式3)和(式4),即可得到a、b、c的值,从而得到抛物线的解析式。

4. 已知抛物线过点(3, 4),顶点坐标为(-1, -2),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正切综合练习题初三

正切综合练习题初三

正切综合练习题初三正切函数是初中数学中的一种重要函数,它在三角函数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了解并掌握正切函数的概念、性质以及运用方法,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将通过综合练习题的形式来巩固和提升对正切函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一、选择题1. 已知角A的终边经过点P(-3, 4),则A的终边上共有一点的坐标是:A. (3, -4)B. (3, 4)C. (-3, -4)D. (-4, 3)2. 若sinA = -1/2,且90°< A < 180°,则A的终边上共有一点的坐标是:A. (1, -√3)B. (-1, √3)C. (1, √3)D. (-1, -√3)3. 若角α和角β都是第一象限角且tanα = 4/3,tanβ = 3/4,那么α和β的关系是:A. α < βB. α > βC. α = βD. 无法确定二、填空题4. 已知角θ的终边经过点P(4, -3),则tanθ的值是________。

5. 若sinx = -1/2,且180°< x < 270°,则tanx的值是________。

6. 若tanA = √3/4,且90°< A < 180°,则A的终边上共经过一点的坐标是________。

7. 已知tanα = -3/4,且180°< α < 270°,则α的终边上共经过一点的坐标是________。

三、综合题8. 一条射线在第二象限内旋转,过程中它的角度由0增加到90°。

请问,这条射线的正切值是逐渐变小还是变大?为什么?9. 已知角θ的终边经过点P(-1, 1),求sinθ、cosθ和tanθ的值。

10. 已知tanA + cotA = √3,求sinA和cosA的值。

四、解答题11. 已知∠ABC是一锐角,且B点的坐标为(-3, 4)。

2019年中考初中数学应用题经典练习题

2019年中考初中数学应用题经典练习题

2019年4月13日初中数学试卷(初三-应用题)一、综合题(共8题;共85分)1. (10分) (2015•深圳)下表为深圳市居民每月用水收费标准,(单位:元/m3).用水量单价x≤22 a剩余部分a+1。

1(1)某用户用水10立方米,共交水费23元,求a的值;(2)在(1)的前提下,该用户5月份交水费71元,请问该用户用水多少立方米?2。

( 10分)春平中学要为学校科技活动小组提供实验器材,计划购买A型,B型两种型号的放大镜,若购买8个A型放大镜和5个B型放大镜需用220元;若购买4个A型放大镜和6个B型放大镜需用152元.(1)求每个A型放大镜和每个B型放大镜各多少元?(2)春平中学决定购买A型放大镜和B型放大镜共75个,总费用不超过1180元,那么最多可以购买多少个A型放大镜?3。

(10分) 某商场计划购进、两种型号的手机,已知每部型号手机的进价比每部型号手机的多500元,每部型号手机的售价是2500元,每部型号手机的售价是2100元。

(1)若商场用50000元共购进型号手机10部,型号手机20部。

求、两种型号的手机每部进价各是多少元?(2)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商场决定用不超过7。

5万元采购、两种型号的手机共40部,且型号手机的数量不少于型号手机数量的2倍.①该商场有哪几种进货方式?②该商场选择哪种进货方式,获得的利润最大?4。

( 10分)某童装店在服装销售中发现:进货价每件元,销售价每件元的某童装每天可售出件.为了迎接“六一儿童节”,童装店决定采取适当的促销措施,扩大销售量,增加盈利.经调查发现:如果每件童装降价元,那么每天就可多售出件.(1)如果童装店想每天销售这种童装盈利元,同时又要使顾客得到更多的实惠,那么每件童装应降价多少元?(2)每件童装降价多少元时,童装店每天可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多少元?5。

(10分)空地上有一段长为a米的旧墙MN,某人利用旧墙和木栏围成一个矩形菜园ABCD,已知木栏总长为100米.(1)已知a=20,矩形菜园的一边靠墙,另三边一共用了100米木栏,且围成的矩形菜园面积为450平方米.如图1,求所利用旧墙AD的长;(2)已知0<α<50,且空地足够大,如图2.请你合理利用旧墙及所给木栏设计一个方案,使得所围成的矩形菜园ABCD的面积最大,并求面积的最大值.6。

初三数学中考复习 实数的大小比较和运算 专题练习题 含答案

初三数学中考复习   实数的大小比较和运算   专题练习题 含答案

2019 初三数学中考复习实数的大小比较和运算专题练习题1. 下列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A.3 B. 3 C.0 D.π2.|6-3|+|2-6|的值为( )A.5 B.5-2 6 C.1 D.26-1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数-a2是负数 B.a2=|a|C.|-a|一定是正数 D.实数-a的绝对值是a4. 下列实数中最大的数是( )A.3 B.0 C. 2 D.-45. 比较三个数-3,-π,-10的大小,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π>-3>-10 B.-10>-π>-3C.-10>-3>-π D.-3>-π>-106. 3-11的相反数是___________.7. 估计5-12与0.5的大小关系是:5-12_______0.5.(填“>”“=”或“<”)8. 若|a|=|-5|,则a=____________9. 若|a+1|=5,则a=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实数a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则|a-3|=__________11. 大于-18而小于13的所有整数的和为____.12. 已知实数a,b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则a+b____0.(填“>”“<”或“=”)13. 求下列各式中的x:(1)|-x|=5-1; (2)|3-x|= 2.14. 计算:25+3-8-(3)2+2215. 观察例题:∵4<7<9,即2<7<3,∴7的整数部分为2,小数部分为7-2.请你观察上述规律后解决下面的问题:(1)规定用符号[m]表示实数m 的整数部分,例如:[23]=0,[3.14]=3.按此规定,[10+1]的值为____;(2)如果3的小数部分为a ,5的小数部分为b ,求3·a+5·b-8的值. 参考答案:1---5 DCBAD 6. 11-37. >8. ±5 9. 5-1或-5-1 10. 3-a11. -412. >13. (1) 解:x =5-1或-5+1.(2) 解:x =3+2或3- 2.14. 解:原式=5-2-3+2=2.15. (1) 4(2) 解:∵1<3<4,即1<3<2,∴3的整数部分为1,小数部分为a =3-1.∵4<5<9,即2<5<3,∴5的整数部分为2,小数部分为b =5-2,∴3·a+5·b-8=3(3-1)+5(5-2)-8=3-3+5-25-8=-3-2 5.。

初三上册数学计算题练习题

初三上册数学计算题练习题

初三上册数学计算题练习题数学计算题是初中数学学习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练习题的完成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下面是一些初三上册数学计算题的练习题,旨在帮助同学们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维逻辑的灵活性。

一、四则混合运算1. (25 + 13) - 9 × 2 = ?2. 35 ÷ (4 - 2) × 5 + 9 = ?3. (8 ÷ 2) × 3 × 4 ÷ (10 - 4) = ?4. 若 a = 6, b = 4, c = 2, 求 a × b ÷ c = ?5. 12 + 5 × 3 ÷ 6 - 7 = ?二、分式计算1. 计算:2/3 + 1/4 - 1/6 = ?2. 计算:7/15 - 2/5 + 3/10 = ?3. 计算:5/9 + 2/3 × 4/5 = ?4. 计算:3/4 ÷ 2/9 × 5/8 = ?5. 计算:(3/5) ÷ (2/7) + (1/2) ÷ (1/3) = ?三、平方与开方1. 计算 2² + (-3)² = ?2. 计算 (5 - √9)² = ?3. 计算√16 - (√9 + √25) = ?4. 计算(√121 - 7)² = ?5. 计算 3² - (√64 + √16) = ?四、代数运算1. 若 x = 3, y = 5, 计算 2x + 3y = ?2. 若 a = -4, b = 2, 计算 a² + b³ = ?3. 若 m = 6, n = 2, 计算 mn² - (n + m) = ?4. 若 p = 4, q = -3, 计算 pq + (p - q) = ?5. 若 s = 5, t = -2, 计算 3(s + 2t) = ?五、面积与体积计算1. 计算一个正方形的面积,如果边长为 6 cm。

初三数学综合算式专项练习题棱台计算

初三数学综合算式专项练习题棱台计算

初三数学综合算式专项练习题棱台计算初三数学综合算式专项练习题——棱台计算在初中数学中,我们学习了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和算式。

本文将提供一些综合的算式练习题,主要围绕着棱台计算展开。

通过这些练习题,我们可以加深对棱台计算的理解,并提高解题的能力。

1. 求解棱台的体积例题1:一个棱台的上底面积为20平方厘米,下底面积为36平方厘米,高度为8厘米,求该棱台的体积。

解析:首先,我们知道棱台的体积公式为:体积 = (上底面积 + 下底面积+ 根号下底面积 ×上底面积) ×高度 ÷ 3。

代入已知的值,得到:体积 = (20 + 36 + 根号36 × 20) × 8 ÷ 3。

计算得:体积 = (20 + 36 + 6 × 20) × 8 ÷ 3 = (56 + 120) × 8 ÷ 3 = 176 × 8 ÷ 3 = 1408 ÷ 3 ≈ 469.33平方厘米。

答案:该棱台的体积约为469.33平方厘米。

例题2:一个棱台的上底面积为16平方厘米,下底面积为25平方厘米,高度为12厘米,求该棱台的体积。

解析:根据棱台的体积公式,代入已知的值,得到:体积 = (16 + 25 + 根号25 × 16) × 12 ÷ 3。

计算得:体积 = (16 + 25 + 5 × 16) × 12 ÷ 3 = (41 + 80) × 12 ÷ 3 = 121 × 12 ÷ 3 = 484 ÷ 3 = 161.33平方厘米。

答案:该棱台的体积约为161.33平方厘米。

2. 求解棱台的表面积例题1:一个棱台的上底面积为16平方厘米,下底面积为36平方厘米,侧面积为48平方厘米,求该棱台的表面积。

初三数学正方形练习题

初三数学正方形练习题

初三数学正方形练习题正方形是具有特殊性质的几何形状,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并熟练运用相关公式是初中数学的基础内容之一。

为了帮助初三学生更好地复习和掌握正方形的相关知识,下面是一些正方形练习题。

练习题1:1. 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5 cm,求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2. 若正方形的周长为24 m,求正方形的面积。

3. 若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12 cm,求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练习题2:1. 若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64 cm²,求正方形的边长。

2. 若正方形的周长为48 cm,求正方形的面积。

3. 若正方形的面积是某个整数,且正方形的边长是2 cm的倍数,求可能的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

练习题3:1. 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x cm,求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2. 若正方形的周长为4x m,求正方形的面积。

3. 若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2x cm,求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解答如下:练习题1:1. 正方形的边长为5 cm,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以知道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

所以,正方形的面积为5² = 25 cm²。

正方形的周长等于4倍边长,即4 * 5 = 20 cm。

2. 正方形的周长为24 m,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以知道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周长的四分之一。

所以,正方形的边长为24 / 4 = 6 m。

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即6² = 36 m²。

3. 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12 cm,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以知道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对角线长的根号2倍。

所以,正方形的边长为12 / √2 = 12√2 cm。

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即(12√2)² = 288 cm²。

正方形的周长等于4倍边长,即4 * 12√2 = 48√2 cm。

练习题2:1. 正方形的面积为64 cm²,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以知道正方形的边长等于面积的平方根。

所以,正方形的边长为√64 = 8 cm。

初三数学公式法解方程练习题

初三数学公式法解方程练习题

初三数学公式法解方程练习题解方程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而公式法是解方程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运用数学公式,可以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效率。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初三数学公式法解方程练习题,帮助同学们巩固知识并提高解题能力。

1. 基础练习(1) 解方程2x + 3 = 7。

解题思路:将方程中的常数项移到等号右边,即可得到等号左边的系数。

然后将方程等号左边的系数与等号右边的常数项进行运算,即可求得未知数的值。

解答过程:2x + 3 = 72x = 7 - 32x = 4x = 4 ÷ 2x = 2因此,方程2x + 3 = 7的解为x = 2。

(2) 解方程3(2x - 5) = 18。

解题思路:首先需要使用分配率将括号内的内容乘以3,然后按照基础练习中的解题思路求解方程。

解答过程:3(2x - 5) = 186x - 15 = 186x = 33x = 33 ÷ 6x = 11/2因此,方程3(2x - 5) = 18的解为x = 11/2。

2. 进阶练习(1) 解方程3x^2 + 2x - 1 = 0。

解题思路:对于二次方程,可使用公式法解题。

根据二次方程一般式ax^2 + bx + c = 0,可得x的解为x = [-b ± √(b^2 - 4ac)] / (2a)。

解答过程:3x^2 + 2x - 1 = 0a = 3,b = 2,c = -1x = [-2 ± √(2^2 - 4×3×(-1))] / (2×3)x = [-2 ± √(4 + 12)] / 6x = [-2 ± √16] / 6x1 = [-2 + 4] / 6 = 2/3x2 = [-2 - 4] / 6 = -2/3因此,方程3x^2 + 2x - 1 = 0的解为x = 2/3和x = -2/3。

(2) 解方程log(2x - 3) = 2。

初三数学动点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数学动点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数学动点练习题及答案动点是初中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在几何图形的运动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为了帮助初三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动点的概念,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动点练习题及答案。

以下是具体的练习内容:练习一: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3, 4)绕原点顺时针旋转90度,求旋转后点的坐标。

2. 点B(2, -1)绕坐标原点逆时针旋转180度,求旋转后点的坐标。

练习二:1. 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5个单位长度,点O为其中一条对角线的中点,求点O绕点A顺时针旋转270度后的坐标。

2. 如图所示,正方形EFGH的边长为8个单位长度,点A是边EF 上的一个点,点B是边HG上的一个点,连结AB并延长到点C(BC=3),求点C绕点A逆时针旋转120度后的坐标。

练习三: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的坐标为(-2, 3),将点P绕原点顺时针旋转60度,求旋转后点的坐标。

2. 点Q的坐标为(4, -1),将点Q绕坐标原点逆时针旋转240度,求旋转后点的坐标。

练习四:1. 如图所示,矩形ABCD的长为8个单位长度,宽为6个单位长度,点O是矩形中心,将整个矩形逆时针旋转90度后,求旋转后点O的坐标。

2. 已知矩形PQRS的长为10个单位长度,宽为6个单位长度,点O 是矩形PR的中点,求点O绕点P顺时针旋转180度后的坐标。

解答如下:练习一:1. 点A(3, 4)绕原点顺时针旋转90度后,点的坐标为B(-4, 3)。

2. 点B(2, -1)绕坐标原点逆时针旋转180度后,点的坐标为C(-2, 1)。

练习二:1. 点O绕点A顺时针旋转270度后的坐标为D(-5, -3)。

2. 点C绕点A逆时针旋转120度后的坐标为E(7, 2)。

练习三:1. 点P(-2, 3)绕原点顺时针旋转60度后,点的坐标为Q(-1, -3)。

2. 点Q(4, -1)绕坐标原点逆时针旋转240度后,点的坐标为R(4, 1)。

练习四:1. 旋转后点O的坐标为D(-3, 7)。

九年级数学练习题及答案

九年级数学练习题及答案

九年级数学练习题及答案【篇一:初中数学中考模拟题及答案(一)】>一、选择题(本大题有7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下面几个数中,属于正数的是() a.3b.?12c. d.0a. b. c. d.(第2题)a.平均数b.众数c.中位数d.方差鞋店经理最关心的是,哪种型号的鞋销量最大.对他来说,下列统计量中最重要的是()4.已知方程|x|?2,那么方程的解是() a.x?2b.x??2c.x1?2,x2??2d.x?45、如图(3),已知ab是半圆o的直径,∠bac=32o,d是弧ac 的中点,那么∠dac的度数是()6.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2的函数是() a.y? b.y?c.y? d.y??7.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60,那么下列各式中,不能成立的是()..a.?d?60?b.?a?120?c.?c??d?180 d.?c??a?180??8.在四川抗震救灾中,某抢险地段需实行爆破.操作人员点燃导火线后,要在炸药爆炸前跑到400米以外的安全区域.已知导火线的燃烧速度是1.2厘米/秒,操作人员跑步的速度是5米/秒.为了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导火线的长度要超过() a.66厘米b.76厘米c.86厘米d.96厘米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9.2008年北京奥运圣火在厦门的传递路线长是17400米, 10.一组数据:3,5,9,12,6的极差是 11??2x??412.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3?0?13.如图,在矩形空地上铺4块扇形草地.若扇形的半径均为r米,圆心角均为90?,则铺上的草地共有平方米.14.若?o的半径为5厘米,圆心o到弦ab的距离为3厘米,则弦长ab为厘米.1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p是对角线bd的中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ad?bc,?pef?18,则?pfe的度数是.?(第14题)bbe e(第16题)(第17题)16.如图,点g是△abc的重心,cg的延长线交ab于d,ga?5cm,gc?4cm,gb?3cm,将△adg绕点d旋转180?得到△bde,则de?cm,△abc的面积?cm2.三、解答题(每题8分,共16分) 17.已知a?18.先化简,再求值四、解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9.四张大小、质地均相同的卡片上分别标有1,2,3,4.现将标有数字的一面朝下扣在桌子上,然后由小明从中随机抽取一张(不放回),再从剩下的3张中随机取第二张.(1)用画树状图的方法,列出小明前后两次取得的卡片上所标数字的所有可能情况;(2)求取得的两张卡片上的数字之积为奇数的概率.xx?1213?1,b?13?1,求ab???ab?b??的值。

初中生初三推荐哪些练习题

初中生初三推荐哪些练习题

初中生初三推荐哪些练习题随着初中教学的深入,初三学生们将迎来重要的中考。

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备考,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向大家推荐一些初三学生适合练习的题目。

一、数学练习题1. 题目:解方程组内容:利用代入法、消元法等解法,解出给定的方程组。

格式示例:1) 2x + y = 53x - 2y = 122) 3(x - 2) = 152(y + 3) = 142. 题目:几何证明内容:基于几何图形和定理,证明给定的几何关系。

格式示例:已知:△ABC,AB = AC,∠ABC = 40°证明:∠BAC = 70°二、语文练习题1. 题目:阅读理解内容:阅读文章,回答相关问题,理解文章中的意思和蕴含的信息。

格式示例: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小明每天早上都去公园晨练,他非常喜欢在草地上跑步。

今天早上,他来到公园后发现,草地上有很多湿水坑,他决定……问题:小明为什么决定不在湿水坑上跑步?2. 题目:作文题内容:根据指定的主题,写一篇符合规范的作文,表达个人的观点和思考。

格式示例:主题:我的暑假计划内容:今年暑假,我计划……(篇章结构自选)三、英语练习题1. 题目:阅读理解内容:阅读英语文章,回答相关问题,理解文章中的意思和细节。

格式示例:阅读下面的短文,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句子的正误。

Peter likes playing basketball very much. He spent two hours in the playground playing basketball every day last summer. He also joined a basketball team and they played games every week.句子:Peter played basketball for three hours every day last summer.2. 题目:完形填空内容:根据给定的短文,从提供的选项中选择适当的词语或短语填入空白处,使短文完整、通顺。

初三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练习题及答案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它包括一个未知数的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形如ax²+bx+c=0。

在初三数学中,学生需要熟练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问题的求解。

下面将给出一些初三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的练习题及答案,供同学们参考练习。

练习题1:解下列方程:1. x² + 5x + 6 = 02. 2x² - 4x - 3 = 03. x² + 8x + 15 = 0解答:1. 对于方程x² + 5x + 6 = 0,我们可以通过分解因式的方法进行求解。

将方程转化为(x + 2)(x + 3) = 0,所以x + 2 = 0或x + 3 = 0,解得x = -2或x = -3。

2. 对于方程2x² - 4x - 3 = 0,我们可以使用求根公式进行求解。

由求根公式x =(-b±√(b^2-4ac))/2a,带入a=2,b=-4,c=-3,解得x=3/2或x=-1。

3. 对于方程x² + 8x + 15 = 0,我们可以再次使用求根公式进行求解。

带入a=1,b=8,c=15,解得x=-3或x=-5。

练习题2:解下列方程:1. 3x² - 2x + 1 = 02. 4x² + 12x - 9 = 03. 5x² + 7x + 2 = 0解答:1. 对于方程3x² - 2x + 1 = 0,我们可以使用求根公式进行求解。

带入a=3,b=-2,c=1,解得x=1或x=1/3。

2. 对于方程4x² + 12x - 9 = 0,我们可以通过分解因式的方法进行求解。

将方程转化为(2x - 1)(2x + 9) = 0,所以2x - 1 = 0或2x + 9 = 0,解得x=1/2或x=-9/2。

3. 对于方程5x² + 7x + 2 = 0,我们同样可以通过分解因式的方法进行求解。

初中初三数学方程练习题

初中初三数学方程练习题

初中初三数学方程练习题1. 解方程:3x + 7 = 22解:首先,我们将常数项7移到等式的右边,得到3x = 22 - 7 = 15。

接下来,将系数3移到等号右边,得到x = 15 ÷ 3 = 5。

所以,方程的解为x = 5。

2. 解方程:2(x + 3) = 8 - 2x解:首先,我们展开括号,得到2x + 6 = 8 - 2x。

将同类项移到等号两边,得到2x + 2x = 8 - 6。

合并同类项,得到4x = 2。

除以系数4,得到x = 2 ÷ 4 = 0.5。

所以,方程的解为x = 0.5。

3. 解方程:2(3x - 1) = 4x + 3解:首先,我们展开括号,得到6x - 2 = 4x + 3。

将常数项2移到等号右边,得到6x = 4x + 5。

将系数4x移到等号左边,得到6x - 4x = 5。

合并同类项,得到2x = 5。

除以系数2,得到x = 5 ÷ 2 = 2.5。

所以,方程的解为x = 2.5。

4. 解方程:5(x - 2) + 3(2x + 1) = 2(x + 3) + 4解:首先,我们展开括号,得到5x - 10 + 6x + 3 = 2x + 6 + 4。

将同类项移到等号两边,得到5x + 6x - 2x = 6 + 4 - 3 + 10。

合并同类项,得到9x = 17。

除以系数9,得到x = 17 ÷ 9。

所以,方程的解为x ≈ 1.89。

5. 解方程组:2x + y = 7x - y = 1解:通过消元法解方程组,我们可以将第二个方程的系数取负,得到:2x + y = 7- (x - y) = -1化简后得到:2x + y = 7- x + y = -1将两个方程相加,得到x = 6。

将x = 6代入任意一个方程,我们得到y = -5。

所以,方程组的解为x = 6,y = -5。

以上是初中初三数学方程的练习题以及解答。

通过练习解这些方程可以加深对方程的理解,提高解题的能力。

最新北师版九年级初三数学上册同步练习

最新北师版九年级初三数学上册同步练习

第二单元一元二次方程2.1.1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一般形式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方程(x-1)(x+3)=12化为ax2+bx+c=0的形式后,a,b,c的值分别为()A.1,2,-15B.1,-2,-15C.-1,-2,-15D.-1,2,-152.下列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A. B. C. D.3.若关于x的方程(a+1)x2+2x-1=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a的取值范围是()A.a≠-1B.a>-1C.a<-1D.a≠04.若,代数式的值是( )A. B. C.-3 D.35.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2)x2+x+m2﹣4=0有一个根为0,则m的值应为()A.2B.﹣2C.2或﹣2D.16.下列方程中,一元二次方程共有()个①x2﹣2x﹣1=0;②ax2+bx+c=0;③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x﹣5=0;④﹣x2=0;⑤(x﹣1)2+y2=2;⑥(x﹣1)(x﹣3)=x2.A. 1B. 2C. 3D. 47.有下列关于x的方程:①ax2+bx+c=0,②3x(x﹣4)=0,③x2+y﹣3=0,④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x=2,⑤x3﹣3x+8=0,⑥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x2﹣5x+7=0,⑦(x﹣2)(x+5)=x2﹣1.其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有()A. 2B. 3C. 4D. 58.把方程x2-3=-3x转化为一般形式后,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分别为()A.0,-3,-3B.1,-3,-3C.1,3,-3D.1,-3,3二、填空题9.已知(m﹣1)x|m|+1﹣3x+1=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________.10.方程x(2x-1)=5(x+3)的一次项系数是________ ,二次项系数是________ ,常数项是________ .11.当m________时,方程(m-1)x2-(2m-1)x+m=0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当m________时,上述方程才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12.方程(3x+1)=x2+2 化为一般形式为________13.若一元二次方程(a≠0)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9届初三上数学《第一周周练习》试卷

19届初三上数学《第一周周练习》试卷

七中育才2019届九(上)第一周周练习出题:陶远辉刘爽A 卷(100分)审题:薛成权姓名:班级:学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若,则=( ) A . B . C . D .7-9 2.在一幅比例尺为1:500000的地图上,若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25cm ,则甲、乙两地实际距离为( )A .125kmB .12.5kmC .1.25kmD .1250km3.如图,在△ABC 中,DE ∥BC ,AD=6,DB=3,AE=4,则EC 的长为( )A .1B .2C .3D .44.下列图形中,一定相似的是( )A .两个矩形B .有一组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C .有一组对应角相等的两个菱形D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有一组角相等的三角形5.如图,在大小为4×4的正方形网格中,是相似三角形的是( )A .①和②B .②和③C .①和③D .②和④ 6.如图,点F 在平行四边形ABCD 的边AB 上,射线CF 交DA 的延长线于点E ,在不添加辅助线的情况下,与△AEF 相似的三角形有( )A .0个B .1个C .2个D .3个7.如图,在△ABC 中,AD ,BE 是两条中线,则S △EDC :S △ABC =( )A .1:2B .1:4C .1:3D .2:38.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2,BC=3.若点E 是边CD 的中点,连接AE ,过点B 作BF ⊥AE 交AE 于点F ,则BF 的长为( )A B C D . 9.如图,△ABC 中,∠BAC=90°,AD ⊥BC 于D ,若AB=2,BC=3,则DC 的长是( )A .B .C .D .10.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C=90°),放置边长分别为3,4,x 的三个正方形,则x 的值为( )A .5B .6C .7D .12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1.已知==,且a+b﹣2c=6,则a的值为.12.如图,AD∥EF∥BC,AD=12cm,BC=18cm,AE:BE=3:2,则EF=.13.如图,已知:∠ACB=∠ADC=90°,AD=2,CD=,当AB的长为时,△ACB与△ADC相似.14.如图,将直角边长为3cm的等腰直角△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15°后得到△AB′C′,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cm2三.解答题15.解方程(共12分):(1)(x+8)(x+1)=﹣12;(2)+=1.16.(6分)先化简,再求值:(+)÷,且x为满足﹣3<x<2的整数.17.(8分)如图所示,在4×4的正方形方格中,△ABC和△DEF的顶点都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的顶点上.(1)填空:∠ABC=,BC=;(2)判断△ABC与△DEF是否相似?并证明你的结论.18.(8分)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上,李老师带领学生去测教学楼的高度.在阳光下,测得身高1.65米的黄丽同学BC的影长BA为1.1米,同时,测得教学楼DE的影长DF为12.1米.(1)请你在图中画出此时教学楼DE在阳光下的投影DF.(2)请你根据已测得的数据,求出教学楼DE的高度.(精确到0.1米)19.(10分)如图,等边△ABC 中,边长为5,D 是BC 上一点,∠EDF=60°.(1)求证:△BDE ∽△CFD ;(2)当BD=1,FC=3时,求BE 的长.20.(10分)如图,Rt △AB′C′是由Rt △ABC 绕点A 顺时针旋转得到的,连接CC′交斜边于点E ,CC′的延长线交BB′于点F .(1)证明:△ACE ∽△FBE ;(2)设∠ABC=α,∠CAC′=β,试探索α、β满足什么关系时,△ACE 与△FBE 是全等三角形,并说明理由.B 卷(20分)一、填空(每小题3分,共6分)21.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点E 在BC 边上的一点,EF ⊥AE 交DC 于点F ,连接AF ,作EH ⊥AF ,垂足为H ,若BE=3,那么AH FH. 22.如图,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ACB=∠ADC=90°,AC=4,AB=5.当AD=时,△ABC 与△ACD 相似。

初三上配平方程式练习题

初三上配平方程式练习题

初三上配平方程式练习题一、平方程式的定义与解法配平方程式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方程式的平衡与求解。

平方程式是指方程式中含有未知数的项,并且方程式两边的结果相等。

解平方程的目的是求出使得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在初三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现在我们将进一步学习一些配平方程式的例题,以加深对方程式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二、一元一次平方程的配平1. 例题一:3x + 4 = 13解法:我们可以通过逆运算,即将4移到等号右边,得到3x = 13 - 4。

然后再将右边的数相减,得到3x = 9。

最后将未知数系数3移到单独一边,即x = 9 ÷ 3,答案为x = 3.2. 例题二:2(x + 1) = 8解法:我们首先将括号中的x + 1展开,得到2x + 2 = 8。

然后可以继续通过逆运算得到2x = 6。

最后将未知数系数2移到单独一边,即x = 6 ÷ 2,答案为x = 3.三、一元二次平方程的配平1. 例题三:x^2 + 5x + 6 = 0这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我们可以使用因式分解法或配方法来解决。

解法1(因式分解法):我们需要将表达式分解为两个括号相乘的形式。

通过分析系数和常数项,我们可以确定(x + 2)(x + 3) = 0。

所以,x + 2 = 0 或 x + 3 = 0,解得x = -2 或 x = -3。

解法2(配方法):我们可以尝试将表达式转化为完全平方的形式。

通过添加适当的常数项,我们可以得到(x + 2.5)^2 - 2.75 = 0。

然后,通过开方,我们可以得到两个解:x + 2.5 = √2.75 或 x + 2.5 = -√2.75,解得x = √2.75 - 2.5 或 x = -√2.75 - 2.5。

2. 例题四:2x^2 - 7x + 3 = 0解法:我们可以使用因式分解法或配方法来解决。

解法1(因式分解法):通过将表达式分解为两个括号相乘的形式,我们可以得到(2x - 1)(x - 3) =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初三数学练习(19)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 若63+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A .2x -≥
B .2x ≠-
C .2x ≥
D .2x ≠
2.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632=⋅
B .10220= C
.224=- D 3=-
4.一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是方程x 2-9x +18=0的两根,则这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A .12
B .12或15
C .15
5.如图,PA 是O ⊙的切线,切点为A ,∠APO=30°,
则O ⊙的半径为( ) A.1
C.2
D.4
6.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A. 三点确定一个圆
B. 长度相等的弧是等弧
C. 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
D. 正七边形有七条对称轴
7.已知⊙O 的直径为8,直线l 上有一点M ,满足OM=4,则直线l 与⊙O 的位置关系是 A .相交 B .相离或相交 C .相离或相切 D .相交或相切
8.如图,在半径为R(R 为常数)的扇形AOB 中,∠AOB=90°,点C 在AB ⌒上
从点A 向点B 运动(不与点A 、B 重合),连结AC ,BC ,OD ⊥BC , OE ⊥AC ,垂足分别为D 、E ,则线段DE 的长度
A .先变大后变小
B .不变
C .先变小后变大
D .不能确定
第二部分 选择题(共126分)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9.方程02
=+x x 的解是________________.
10.若a 是方程0122
=--x x 的解,则代数式2011422+-a a 的值为 . 11.若⊙O 1与⊙O 2相交,O 1O 2=5cm ,⊙O 1的半径是4cm ,则⊙O 2的半径R 的取值范围
是 .
12.已知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1cm 、2cm 和3cm ,则此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为 cm .
O D
C
B
A
13.实数a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化简:2
)2(1-+-a a = .
14.如图,菱形ABCD ,AC 与BD 交于点O ,若菱形的周长为40 cm ,
AC=16 cm ,则BD 为 cm .
15.已知:如图,□ABCD 的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D E ∥AC ,
CE ∥BD ,要使四边形OCED 是矩形,则□ABCD 还必须添加 的条件是 (填一个即可).
16.如图,⊙O 是△ABC 的内切圆,切点分别为D 、E 、F ,点M
是⊙O 上一点,∠EMF =55°,则∠A= °.
17.一组数据1,2, x ,0,1-的极差3,则整数x 的值是____________18.已知:如图,△ABC 内接于⊙O ,AB 为直径,弦CD ⊥AB ,点C 是AE ⌒的中点,AE 分别交CD 、BC 于G 、H ,DC 与BE 的延长线
交于点F ,则下列说法:①GD=GE ;②点G 是△ACH 的外心; ③∠COB =2∠FE C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在横线上填上序号). 三、解答题:(共96分)
19.(本小题满分8分)(1)计算:022012)3(12)52()1(π--+
---
(2)先化简,再求值:11()()
-==++,其中,x y
x y y x y x x y .
20.(本小题满分8分)已知:关于x 的方程01322
=--kx x (1)求证:不论k 取何实数,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取一个你喜欢的整数k 的值,求出此时方程的根.
21.(本小题满分8分)在一只不透明的口袋中装有两只红球,一只白球,一只黄球,这些
-1
1
2
a
F
E D C
B A
小球除颜色不同外,其余都相同.
(1)从这个口袋中随意取出一只小球,恰好是红球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
(2)从这个口袋中随意取出两只小球,请你用树状图或列表的方法,求取到的两只球是一红
一白的概率.
22.(本小题满分8分)如图,用长9m 的铝合金条制成“日”字形窗框,问窗户的宽AB
和高BC(BC 不超过1.5m )分别是多少m 时,窗户的透光面积为32
m (铝合金条的宽度不计)?
23.(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点D ,E 在△ABC 的边BC 上,连接AD ,AE ,请从下列三
个等式:①AB =AC ;②AD =AE ;③BD =CE 中选两个作为命题的题设,另一个作为命题的结论,构成三个命题:①②⇒③;①③⇒②;②③⇒①. (1)以上三个命题中,真命题有_______个;
(2)请选择一个真命题进行证明(先写出所选命题,然后证明).
24.(本小题满分10分)省射击队为从甲、乙两名运动员中选拔一人参加全国比赛,对他们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计算出甲的平均成绩是环,乙的平均成绩是环;
(2)分别计算甲、乙六次测试成绩的方差;
(3)根据所学的统计知识,你认为推荐谁参加全国比赛更合适,请说明理由.
25.(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在Rt△OAB中,∠OAB=90°,且点B的坐标为(4,2),将△OAB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后得△OA1B1.
(1)在图中作出△OA1B1,并直接写出A1,B1的坐标;
(2)求点B旋转到点B1所经过的路线长(结果保留π);
(3)将扇形OBB1做成一个圆锥的侧面,求此圆锥的高.
26.(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AB为⊙O的直径,D是⊙O 上一点,过D点作直线EF,
BH ⊥EF 交⊙O 于点C ,垂足为H ,且BD 平分∠ABH . (1)求证:EF 是⊙O 的切线;
(2)若AB=4,BH=3,求①BD ;②求由弦BD 和BD ⌒所组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
27.(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正方形ABCD ,等腰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正方形的顶点C 处,使三角板绕点C 旋转.
(1)当三角板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猜想DE 与BF 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2)在(1)的条件下,若BE ︰CE ︰DE =1︰2︰3,求∠BEC 的度数;
(3)若BC=2,点M 是边AB 的中点,连结CM ,CM 与BD 交于点O ,当三角板的一边CF 与边CM 重合时(如图2),若OF=6
5
,求DN 的长.
28.(本小题满分12分)矩形ABCD 内接于⊙O ,将△ADC 沿AC 翻折,点D 落在⊙O 上
图2
图1
点E 处,连结BE ,
(1)如图1,判断四边形AEBC 的形状,并加以证明;
(2)如图2,PA 是⊙O 的切线并交CB 的延长线于点P ,切点是A .若⊙O 的直径为5,
4
3
PB AB ,动点M 从点P 出发,以2cm /s 的速度沿着射线PC 的方向运动,以点M 为圆心,PM 长为半径作圆,设点M 运动的时间为ts (t >0). ①当运动时间t 为何值时,⊙M 与直线EB 相切;
②根据⊙M 与线段AC 公共点的个数,直接写出相应的运动时间t 的值或取值范围.
选做题
1、我市甲中学九年级共有12个班,每班48名学生,学校要对该年级学生数学学
科学业水平测试成绩进行抽样分析,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收集数据
(1)若要从全年级学生中抽取一个48人的样本,你认为以下抽样方法中比较合理的有 .①随机抽取一个班级的48名学生;②在全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48名学生;③在全年级12个班中分别各随机抽取4名学生.
整理数据
(2)将抽取的48名学生的成绩进行分组,绘制频数分布表和成绩分布扇形统计图如 下.请根据图表中数据填空:
①C 类部分的圆心角度数为 ; D 类部分的圆心角度数为 ②估计全年级A 、B 类学生大约一共有 名.
分析数据
(3)教育主管部们为了解学校教学情况,将同层次的我市甲、乙两所中学的抽样数据进
你认为哪所学校的教学效果较好?结合数据,请提出一个解释来支持你的观点.
九年级学生数学成绩分布扇形统计图
数据来源:学业水平考试数学成绩抽样
B 类
50% A
2、如图(1),形如三角板的∆ABC 中,∠ACB=90°,∠ABC=45°,BC=12cm ,形如矩形量角器的半圆O 的直径DE=12cm,矩形DEFG 的宽EF=6cm ,矩形量角器以2cm/s 的速度从 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点D 、E 始终在BC 所在的直线上,设运动时间为x(s),矩形量角器和∆ABC 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cm 2).当x=0(s)时,点E 与点C 重合.
(1) 当x=3时,如图(2),S= cm 2,当x=6时,S= cm 2,当x=9时,
S= cm 2; (2) 求S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
(3) 当x 为何值时,∆ ABC 的斜边所在的直线与半圆...........O .所在的圆....
相切?
A
C
B B
C
A
备用图
备用图
备用图
备用图
A
C
B
B C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